经济管理:管理水平

2024-06-25

经济管理:管理水平(共12篇)

经济管理:管理水平 篇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 业务的不断延伸, 给内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 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和单位的业绩, 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本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对本单位在档案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在我们单位中存在着被弱化、边缘化的趋势, 整个单位上下对档案管理工作都缺乏必要的认识, 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 缺乏档案的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

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档案部门也没有对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对档案信息的审查和管理不严格。很多工作人员对档案随意堆放, 职工借阅、使用档案以及归还档案的手续混乱, 甚至有借无还。 (1)

(二) 没有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工作的保障, 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走向信息化、数字化的一个前提。然而当前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极不规范, 没有高质量的案卷和系统软件, 各类档案之间缺乏相容性和统一标准。

(三) 缺乏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

当前很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面对人才匮乏的情况, 特别是缺少熟练档案管理基本技能, 又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信息处理人才更是难求。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档案管理方式陈旧, 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更是难以掌握, 严重影响了现代化设备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四) 数字化文件管理存在缺陷

随着数字化文件被大量引入档案管理中来, 在带来档案管理的质量飞跃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数字化文件的法律效力和证据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次数字化文件对载体过于依赖, 特别是对于如何长久的保持数字化文件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

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鉴于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各个单位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要不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 转变思想, 提高单位上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当前有很多单位都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认为档案管理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对单位的发展没有实际的推动作用, 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各单位领导层要率先转变观念,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要在全单位内普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职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 (2)

(二) 重视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 提升基础业务水平

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本环节就是基础工作, 最为繁杂的也是基础工作。为了提高基础工作的业务水平, 档案管理人员要对以往的档案管理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 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必须保障对资料的收集完整齐全, 对资料的整理高效快捷, 对档案室的管理井然有序, 职工借阅档案便捷规范, 全面拓展基础业务。与此同时, 要重视档案工作的管理职能, 档案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要紧密的衔接, 档案要有统一的质量标准, 制定规范科学的制度来进行管理。

(三) 以信息技术引领档案管理的改革

信息技术改变了档案管理的传统保存手段, 使档案管理工作向科技化、立体化方向发展, 更加高效和便捷。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单位必须积极转变观念, 学习新的档案管理技术。当前电子档案文件在技术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在于如何对电子文件进行保存。一般来说, 电子文件是以化学磁性材料作为载体的, 不存在信息读出时的磨损情况。然而电子文件对载体的依赖性比较强, 在具体进行保存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单位在进行电子文件保存时要注意做好备份和存档工作, 定期进行复制, 避免因为信息丢失而造成损失。 (3)

三、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关系着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于单位的管理和发展非常重要。档案管理不仅记录了单位过去的发展历程和成果, 也为单位的发展方向提供了详细的参考资料。单位要不断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

摘要:档案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因此为了处理千头万绪的内部管理工作, 为单位发展提供史料见证, 也对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行提升, 必须加强档案管理, 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档案管理,管理水平,措施

注释

11 孟丽娜, 唐嫦姣.浅谈教学档案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J].桂林医学院学报, 2013 (02) .

22 梁凤芝.加强档案管理服务林业建设──省林勘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做法[J].甘肃林业, 2012 (01) .

33 许玲.浅谈档案管理在广播事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Z1) .

经济管理:管理水平 篇2

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为了适应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二公司的物资管理水平。2005年,公司在物资管理方面,将以现场管理为抓手,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现场设备管理

近年来,随着二公司施工领域的拓展,公司先后购置了许多大型特种设备,增强了企业的施工能力,这对公司的设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管好、用好这些设备,保证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杜绝设备事故,是今年公司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搞好设备管理,年初,根据公司设备管理规定,结合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及质量程序文件,编制了设备管理工作指南,对设备的现场管理、档案管理、润滑管理及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明确、细化,并对各类设备管理表式进行了修订、规范,帮助各单位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在设备现场管理上,公司将加大现场巡视检查力度,深入工地,加强检查。对外来设备重点要把好设备进场验收关,要求验收资料齐全,并建立设备台帐,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安全可靠。一切落后、淘汰的设备,严禁进入施工现场。目前,各单位对大型设备进场验收把关较好,但对一些小型机具,特别是电焊机、木工机具等还存在把关不严、机况较差的现象;对自有的A、B类设备(有档案履历书的设备),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定机定人制度,大型特种设备要实行机长负责制。公司计划从今年二季度起,开展红旗设备评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机操人员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设备润滑、保养工作是保证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的重要环节,设备润滑要坚持“五定”原则,真正做到:定人、定点、定时、定质、定量。设备的二、三级保养也必须按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定期进行。今年,公司的巡视检查将把设备的“三滤”更换,润滑油脂、油液的添加、调换,作为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红旗设备评比的重要依据,确保设备完好,提高设备利用率,杜绝设备事故。

二、现场材料管理

根据2004年公司质量体系内审总结报告,针对现场原材料普遍存在堆放和防护不规范的现象,今年,物资部在现场巡视检查中,将加大这方面的检查力度,这项工作不仅是贯标要求,同时,也是文明施工的要求,关系到企业形象,希望各单位重视,在现场收料前,合理安排场地,明确堆放要求,避免事后整改。

另外,在原材料的验收、复试及台帐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1、对实行备案管理的建筑材料,在进场使用前,未提供防伪复印的«备案证明»

2、对需进交易中心交易的材料,还存在未进交易中心办理交易合同的现象。

3、对主体结构材料,现场取样、复试未严格执行三方确认制度,使用前,未经项目经理签字确认。

4、在«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综合台帐»的记录上,还存在记录不全、开天窗现象,有的台帐未填材料备案证明编号;有的材料未填使用部位;有的材料复试编号未及时填写;有的无现场监理签字确认。

望各单位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严格按市建管办的规定执行。

三、物资成本管理

根据集团和公司要求,为了加强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做好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控制物资消耗,今年将推行《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办法》。我们物资部根据集团和公司要求,为了真实反映单位工程的材料、周材、设备的消耗费用情况,特制定了“材料、周材、设备费用消耗台帐”。公司各在建工程要求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这项工作也是今年公司物资管理的一个重点。后续工作视集团成本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落实。

目前,这项工作大部分单位都比较重视,个别单位还不够重视,尚存在一些问题:

1、台帐记录不全,工程编号、名称、工期等未填。

2、很多单位上交的台帐没有财务对帐签字确认,无法保证台帐的准确及入帐科目和财务统一。

3、设备、周材使用费用中部分费用还存在设备员和材料员不知道及提供的数据有差错的现象。

4、水暖零件、工程用水、用电等费用列帐归类有差错,缺入帐凭证复印件。

这些问题都有待今后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四、材料集中采购管理

2004年公司对钢材实行集中采购,由一钢物贸公司统一配送,降低了采购成本,也保证了材料质量。今年,为了进一步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从2005年1月1日起,对水泥也实行集中采购。为了确保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供应,在此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钢材、水泥的计划工作,做到上报及时准确。

目前,这项工作个别单位还不够重视,计划准确性较差,今天要料今天要到;有时要料,今天一吨,明天再要二吨;有时超计划要料一佰多吨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公司资金安排困难,影响供应。望各单位重视材料计划工作,以便我们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五、合同管理

今年,公司专门请律师对2004版的合同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进一步规范了合同文本,望各单位的材料采购、加工定作、设备租赁、设备安装等合同都必须采用二公司统一的合同文本,明确质量要求、资金支付及质量保证期限等条款。另外,采购前,要货比三家,比价情况要反映在采购选择审批表上;对业主指定供应商等特殊情况,要附情况说明,并由分公司经理签字确认;对工程分包合同明确由分包方采购的材料,一律不许办理代购合同。公司在合同办理上,将加强审核,对事后补办的合同一律不受理。

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责任考核

今年,物资部将对各岗位、条线人员的职责进一步修订完善,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为了进一步调动各单位条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动性、积极性,加强责任考核,物资部特制定《物资管理季度考评实施细则》,对各条线人员进行考评打分。对第一、二、三名进行适当的奖励,对考评分在75分以下或条线中存在较严重问题的个人进行罚款。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司的考核实施细则对各项目部的条线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进行修订,明确责任。

七、加强人的培养,做好人才储备

随着公司施工规模不断扩大,各单位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材料员、设备员、特种设备机操工不仅后备人员缺乏,现有上岗人员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不懂电脑、年龄较大的现象,料管员、机操工等岗位待遇低,没人肯做,个别单位还存在料管员收入按纠察发放的情况,这严重制约二公司今后的发展,望各单位领导能重视物资管理,培养一些有一定文化基础、懂电脑操作的年轻人,充实物资管理力量,适应二公司电算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八、加强沟通,提倡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

今年,物资部将加强和各单位、项目部的联系,深入施工现场,在履行管理、检查职能的同时,还应尽到指导、帮助的责任,树立服务意识,帮助各单位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将奉行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今年,对各单位上报的合同、报告,物资部承诺:在一周内给与明确回复。

综上所述,物资管理是贯穿在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是施工生产的后勤保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希望各单位要重视物资管理,共同努力,提高二公司的物资管理水平。

市政二公司物资部

经济管理:管理水平 篇3

一、健全物资管理体制和机制,保障物资供应渠道畅通

健全物资供应管理机构。总公司对物资供应实行“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物资配送中心是总公司物资管理的归口部门,对总公司所属单位的物资供应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中心下设供应队、配送队、材料库三个主要基层队种,分别负责物资计划、物资配送、物资仓储主要职能。中心定期召开生产协调例会,加强三个基层单位之间沟通交流,确保总公司生产物资保供能力、配送服务质量的提高。

健全物资供应管理制度。为保障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畅通有序,总公司出台了一系列物资供应管理制度,实现了物资供应各业务环节的專业化管理。为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公司从材料预算、废旧物资管理入手,加强精细化管理力度,相继制定了《内部单井预算运行办法》和《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各项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有效地规范了物资供应管理的各项业务,满足了物资供应管理的工作需求。

二、健全业务流程执行制度,加强物资监控管理

健全物资需求计划月度会审制度。渤海钻井总公司不断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从物资计划源头上下功夫,提高需求计划的准确率、集中率、核销率。计划人员充分结合当月进尺任务情况,每月核对各类物资的库存、发放情况,根据物资库存及三级单位上报的需求计划,做好物资库存平衡与需求计划的汇总,认真编制总公司月度物资需求计划,每月定期召开需求计划会审会,通报上月需求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下月重点项目物资需求情况。

健全物资配送服务机制。认真执行“早知情、早组织、早运行”的常态化保供服务机制,加强物资供应部门与生产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配送线路,做到计划管理走进作业现场,全面收集材料需求信息,提高计划管理的主动性;物资配送执行日统计周汇报月汇总的制度,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做到物资配送记录准确完整、台账清晰明了、去向明确可追溯;积极探索物资配送管理长效机制,着眼于构建仓库、运输车辆、施工现场三位一体的高效物流配送体系,努力减少流通环节,将物资直接配送到一线施工现场,为一线生产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支撑。

健全季度质量回访机制。每个季度对各基层单位物资消耗成本中心进行质量回访,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发现物资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鼓励生产岗位人员,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引导职工参与到质量监督工作中,积极反映物资质量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除定期回访外,公司还充分利用干部培训、召开会议等机会,在各种可利用场合,多渠道地收集物资质量反馈信息。各种场合对用户提出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并逐项核实,提出解决办法给予答复。

健全物资超预算预警机制。公司全面贯彻精细化管理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内部单井预算运行办法》,加强材料预算的监督控制管理工作,将工程项目材料成本分解到物资大类,在总额控制的基础上,实行分项定额预警控制,超定额物资领用严格执行超预算资金申请审批程序,经分管部门和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发料。从源头上加强材料成本控制,在环节中挖掘降本增效潜力,做到领料有依据,消耗有定额,效果有分析。

健全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公司制定了《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成立了废旧物资管理领导小组,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执行。一是严格落实废旧物资处置业务规定,并将回收指标层层分解下达,严考核,硬兑现,不断加强废旧物资的收旧、换新、调剂利用;二是完善废旧物资基础资料的管理,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处理台账,确保处理流程手续齐全。通过制度落实,提高废旧物资的回收率,堵塞漏洞。

三、健全队伍建设管理制度,提高业务岗位人员素质

坚持关键岗位定期轮岗制度,加强职工队伍廉政教育;坚持班组民主管理,增强班组工作透明度,促进和谐班组创建;坚持创建学习型班组规定,鼓励职工争做知识型职工;坚持开展“导师带徒结对子”活动,为优秀青工配备了业务精湛、技术娴熟的师傅作老师;坚持定期汇报、定期考核制度;坚持组织岗位人员参加技能等级鉴定、业务知识、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学习和实践,积极为岗位技能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促进岗位人员技能水平和技能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渤海钻井总公司物资配送中心)

经济管理:管理水平 篇4

资本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根据不同统计口径和目的有权益资本、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等多种称谓。经济资本又称为风险资本,是指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上、一定时间内,为了弥补银行的非预计损失所需要的资本。它是根据银行资产的风险程度大小计算出来的。经济资本的构成包括信用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操作风险资本和其他风险资本,其中:信用风险是银行表内外业务所有资产因借款人或交易方以及信用降级所造成的风险。市场风险是银行因利率、汇率、股价和商品价格波动所造成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人员、程序、系统的问题或是外部事件引发产生损失的风险。其他风险是指不包含在上述三类之外的风险。

经济资本最早起源于美国信孚银行,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发展完善并为国际银行业广泛接受,成为各大商业银行树立资本成本观念、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准确评估风险成本,真实反映风险调整后绩效,使得银行的绩效考核更加科学和有效,也有助于传导风险和效益并重的经营导向。

随着我国金融监管标准与国际的逐步接轨,商业银行发展将面临更加严格的资本约束,资本将成为制约银行经营发展的稀缺性战略资源。要实现资本硬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规模与资本相协调、效益和风险相平衡的经营思想,树立资本节约与回报意识,优化资产组合,摆脱对高资本占用的传统信贷业务的过度依赖,走出一条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发展新路。因此,商业银行应通过不断改进和加强经济资本管理,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新形势下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

随着资本对业务和风险刚性约束作用的不断强化,银行要切实提高对加强经济资本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持续深化经济资本的应用和管理。要将经济资本纳入指令性计划管理。根据本行年度相关业务发展计划,分解下达经济资本配置计划,包括:总体增量限额、表外专项限额和贷款承诺过渡计划。要进一步明确资产负债管理、财务会计、公司业务、信贷管理、授信审批、风险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大力压缩高资本消耗业务,发展低资本消耗和无资本占用业务,千方百计降低资本占用。

2 合理占用资本,提高使用效率

要紧紧围绕既节约经济资本占用,又促进业务发展的目标要求,合理占用经济资本,提高经济资本使用效率。

1)将经济资本管理与信贷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根据风险加权系数及产品收益,合理选择、优先安排经济资本配置系数低的小企业贷款、贸易融资和个人类贷款投放。同时,通过调整公司类贷款担保结构,提高低风险质押比例,以降本增效。

2)将经济资本管理与清收转化不良资产紧密结合。积极清收转化,大力压缩经济资本占用系数高的不良资产,实现资产形态的正常化,以迅速提高资本回报效率和创造贡献。

3)将经济资本管理与金融资产服务业务紧密结合。金融资产服务业务具有不承担信用风险、不占用资本的特点。要通过大力推动金融资产服务业务发展,在不占用资本的前提下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4)将经济资本管理与表外业务紧密结合。尽量提高保证金比例,既满足表外业务的发展需求,又降低表外经济资本占用。同时,对已审批未发放或无效的贷款承诺定期进行清理,避免无效的表外经济资本占用。

3 加大考核力度,按季兑现奖惩

为引导分行逐步压缩高资本消耗业务,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和无资本占用业务,坚持走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更好的实现增长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必须进一步加大经济资本相关指标的考核力度。

具体思路包括:

1)设置“经济资本占用率”指标,考核经济资本与总资产比例,引导分行以经济资本占用为准绳优化资产结构。

2)进行经济资本总量考核。设置经济资本计划完成率、信贷资产经济资本占用增幅与信贷资产增幅比较、信贷资产资本占用率、经济资本回报率四类定量指标。

3)对贷款承诺经济资本占用过渡计划实施专项考核。即对各季末贷款承诺经济资本实际占用超出年度贷款承诺过渡计划的行,对其超限额部分惩罚性增计该行当季各月末贷款承诺经济资本占用额,累加计入各行经济资本总量,并据以核算各行当季经济资本相关财务指标,纳入分行季度业务发展和经营绩效考评。

4)充分借助于经济资本手段,加强对信贷结构调整的考核引导。通过调整不同信贷业务的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体现信贷结构调整向资本消耗低、风险收益高转变的要求,引导分行在信贷领域有进有退,优化信贷结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提升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加大风险管理评价权重,将信贷资产资本占用率、操作风险资本占用率、操作风险损失率和贷款风险回报率等与经济资本相关评价指标纳入风险评价考核,进一步加强对信用风险管理和信贷结构调整的引导。

4 准确计量监测,加强培训指导

依托经济资本管理系统,对经济资本使用情况准确进行计量监测,真正实现“算好了干”而不是“干了再算”。通过对分支机构经济资本使用情况的监测、分析、通报和考核,加强对其多层次的培训和指导,引导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在部门、分行的全方位渗透,并贯穿到市场拓展、贷款审批、结构优化、风险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引导经济资本向回报率高的业务品种倾斜,不断提升经济资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单增建.用经济资本理念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6):90-93.

[2]薛楠,华武.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工作探讨[J].金融会计,2006(3):85-87.

[3]赵敏.经济资本理念与我国银行管理艺术——风险与价值管理[J].价值工程,2007(1):37-39.

经济管理:管理水平 篇5

[内容摘要]:随着寻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富裕,私家车与摩托车的增多也在呈直线上升,然而也是人民群众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在各街道旁存在乱停乱放的车辆比较普遍,乱停乱放和堵塞交通一直是交通秩序管理中心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车辆不顾逆向或顺向,随意停放在街道路边和以路为场现象较为普遍。

[关 键 词]:城区交通秩序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寻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车流、人流、物流不断增强,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私家小车、农村两轮摩托车的增加,果品销路逐渐打通,外来车辆集聚增多,且国省道穿越全县,来往车辆特别多,相对而言道路扩展滞后,给路面行车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寻乌县城区交通秩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国省道穿越城区。由于寻乌区位优势明显,毗邻广州、深圳和梅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紧靠“京九”线,寻乌206国道、343省道穿境而过,总里程达100公里,穿梭了我县的许多乡镇路段和各圩镇及农村,也带动着经济的发展。前往各地的车辆逐渐增多,国省道的承载车流量非常显著,针对不同的情况,寻乌大队在206国道及省道全线交通最繁华、出现交通事故较频繁的地处,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寻乌交警大队投入大量资金因地制宜地设立了红绿灯、减速带和执勤点。但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须进一步提高,对交通工具安全技术状况的监管待遇进一步提高。

二是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令人堪忧。随着城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区机动车有了大幅度增长,且种类繁多,流动性大。由于车辆交易频繁,部分车辆未办理法定手续,一旦肇事,极难查究,给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以摩托车为重点的“五小”车辆已成为交通事故的一大重点隐患。同时,由于大量车辆的漏管,不参加保险的问题十分普遍,发生交通事故后给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利因素。

三是车辆乱停乱放急剧严重。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富裕,私家车与摩托车的增多也在呈直线上升,然而也是人民群众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在各街道旁存在乱停乱放的车辆比较普遍,乱停乱放和堵塞交通一直是交通秩序管理中心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一些车辆不顾逆向或顺向,随意停放在街道路边。二是以路为场现象较为普遍。

四是摊位占道严重,造成车辆拥堵。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街道两旁不少店主,在店外摆出摊位,占道经营,一些从事汽车、摩托车修理和金属加工、建材销售的店面业主,占用路面进行加工制作和修理,既污染环境,又影响正常通行和城区的形象。

五是警力不足,交通管理任务繁重。在管理工作中,人是第一要素。而在当前交通管理科技应用水平较低,还无法将交通管理中的大量警力解放出来的条件下,警力不足直接制约着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成效。一是在人车流量不断增加,城区范围不断扩大,民警担负着整个城区交通秩序管理,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二是各类频繁的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和各项活动增加,民警连续作战,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集中时间,集中警力开展日常的交通管理工作就有困难。

六是城区日常交通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主观上,群众参与交通守法意识比较低,行人、骑车人和乘车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存在着无意识违法和有意识违法。再而,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由于一定程度上带有普遍性,致使交警在执法中常常遇到“法不责众”的尴尬局面。另外,对于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赋予的管理手段又过于简单,且没有很强的威慑力和约束力,使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屡禁不止。民警的“严”管往往是很容易遭来群众的围观、乘机起哄、甚至滋事,帮违法者讲“好话”的,比比皆是,久而久之,使民警在管理上产生一种畏难情绪,不利于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带来了人流、物流、车流和驾驶人数量的高速增长,交通压力骤增,致使人、车、路发展不协调,从而影响到交通安全。虽然政府加大道路建设的力度,修建了不少道路,但比较窄,拆除了一些房屋,但路况不平直,拓宽了街道,但仍存在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车流量的需求。出租车的和营运机动三轮车招手停、随意上下乘客,严重地危及到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又影响了市容市貌。

二是个别驾驶员和车主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驾驶员队伍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与畅通。一是市场的强烈竞争也不能给驾驶员有更多的时间坐下来学习,集中个体驾驶员学习也很不现实,由于驾驶员长期不学法,不懂法,造成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淡化。二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相当多的驾驶员追求效益忽视安全。有的随意停车、掉头,争抢客源;有的超载、超员、疲劳开车;有的超速行驶,“病车”上路;有的不顾安全闯红灯,严重地扰乱了城区正常的交通秩序,导致道路不畅。

三是物质利益驱动强烈。一些以路为市、占道设摊的行为之所以较为普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为了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置交通法规与城市环境于不顾,一些店主认为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街道上增设“店外店”可以更好地招揽顾客,扩大经营量,他们只想着门前行人、车辆越多,生意越好,钱就好赚。一些驾驶员也是出于省钱的目的,千方百计逃避缴纳保险费、验审费;一些车主之所以对走私车辆、拼装车辆、报废车辆“情有独钟”,也是出于对这些车辆低廉的价格考虑铤而走险的,从而置安全于不顾。

三、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政府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要取得政府的支持,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公安交警为主力军,交通、城管、教育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大力整治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确保城区道路交通秩序得到根本的好转。

二是完善交通设施、改善交通环境。城市交通设施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众所周知,道路交通堵塞在每个城市都普遍存在着,最有效解决交通堵塞的办法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因此,城区增建交通设施显得尤为重要。道路是交通环境的基础,要有一个良好的交通秩序,必须把道路建设的纳入总体规划,在规划大型建筑时必须考虑停车场地、门前道路等因素,并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改善城区交通条件,做到科学规划、合理设置、配套齐全。

三是强化源头管理,加大整治力度。交通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康,怎样才能真正保障好城区的交通安全,提升城区的交通管理水平,交通参与者素质的高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的不断丰富,交通参与者也迅速增加,同时,隐患也在不断增加。首先要抓好源头管理,对机动车驾驶员的考试、考核及车辆的检验要严格把关,严禁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及考试不过关的驾驶员上路行驶。其次,交警部门要加大整治力度,采取经济处罚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实行驾驶员记分制度,坚决查处无牌无证车辆,严禁客车出站后在城区沿街揽客、抢客、下客,严禁客车出站后在城区缓慢行驶,影响交通。四是道路交通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加大管控力度,运用先进科技,全力维护城区交通秩序,针对驾驶员、车主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城区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加

强城区交通日常管理成为当前搞好交通秩序的主要举措。一是建立综合高效的综合治理交通机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交通安全工作例会,协调解决交通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真正做到摒弃部门利益抓交通,形成“部门联手,齐抓共管”良好局面。二是探索创新城区交通管理勤务机制。对不断发展的交通事业,要进行深入调研,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发现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及时调整交通管理勤务机制,完善交通管理网络,与时俱进抓好管理工作。三是加大日常交通管理力度,及时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交通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日常交通管理工作,充实一线上路管控警力,保持对交通违章的严管、严治态势,全力保证城区道路畅通和秩序良好。四是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区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效能。为了遏制城区内车辆超速、闯红灯等严重违章行为,各大队要运用电子警察设备等,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进行严管重罚,力争在短时期内见成效。真正做到向科技要警力、要效能。同时不断完善城区内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灯等设施的建设,使城区内的交通参与者做到有据可依,违法必究。

五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一是实行警务公开。开辟便民告知栏、公布服务举报电话,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要公开、公正,对投诉、咨询接待要热情接待、及时解决问题。二是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便民利民服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特事特办绿色通道”、“延时服务”等一系列力所能及、群众欢迎、体现人性化的执法服务措施。通过以上努力,可以塑造公安交通民警的良好形象,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民警的执法行为给予信任和支持,营造交通安全人人参与的氛围,确保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实现高效的管理工作效益。

六是联合主流媒体扩大宣传法规的声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以其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社会效应明显等特点,成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普及交通法规,营造交通安全氛围,提高公民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措施和有效形式。要通过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交通管理宣传专栏,采取印制宣传品、张贴画等形式加大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通过宣传,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经济管理:管理水平 篇6

全面预算是以货币及其他形式反映的有关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全部经济活动的目标及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说明。全面预算通过明确企业内部各责任主体的责、权、利,将企业某个期间的经济活动及目标落实到了每一责任主体、每一个人,这样不仅使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和提高有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考核评定各责任主体提供标准和手段。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出资者、经营者与各部门及职工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复杂的变化,需要有力的预算制约手段来有效地规范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树立全面预算观念,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是一个具有多重涵义的概念。从内容上看,全面预算应当涵盖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财务性的与非财务性的活动;从预算执行主体来看,全面预算应当既涉及企业上层领导组织又涵盖最基层的组织和个人;从预算参与人员来看,全面预算应当涵盖企业的全体员工。这样预算才会具有全面控制的能力。

河北建投公司在推行预算管理时充分考虑了“全面”的涵义,并在制定预算管理制度时给予了重点体现。不仅所制定预算的内容包括了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涵盖了公司的全部经济行为,而且通过对预算指标的编制分解、执行控制、考核奖惩等过程,将公司的经营管理转化为全员参与管理,关心企业的有效机制,通过将预算目标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分析和分解,使全员参与了企业的管理过程,并使全体员工明确了企业的奋斗目标,掌握了实现的措施,还使他们了解了自身担负的职责。

按照上市公司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该公司制定了不同层次的预算管理制度:

1.董事会层次预算管理制度,具体体现在《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制度中有关预算管理的条款。

2.经理层的预算管理制度,公司制定了《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编制的具体要求》等专门文件,辅以《总经理工作细则》、《分公司总经理工作细则》等其他管理制度中有关预算管理的条款,形成经理层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同时成立预算管理工作小组作为其工作机构。

3.分公司经营层的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公司经理层的制度和年度预算总经理工作报告及年度预算管理办法,由分公司经营层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制定具体的预算,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试运行,经董事会批准后正式执行。

预算管理实行分级管理,一级为公司总部,即经理层;二级为分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即经营层。针对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对分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管理区别对待,对于分公司进行紧密管理,将其业务、资本、财务等预算全面纳入管理范围,严格控制;而对控股子公司则根据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的需要提出利润要求,公司相关预算管理制度由子公司参照执行。

二、合理、准确地编制预算,夯实预算管理的基础

预算方案本身是否合理,是有效实行预算管理的基础。在编制预算时,公司围绕其经营战略,实行总量平衡,坚持积极稳健和以收定支原则,既保证预算目标切实可行又保证预算目标的激励作用。

在编制预算时,将目标利润作为终极指标。首先,根据董事会制定的公司发展战略、预期发展目标,结合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提出年度目标利润和经营指标;其次,对年度历史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预算指标的可行性。

预算编制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

业务预算包括销售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和采购预算。1.销售预算是业务预算的起点,其他业务预算都以其为基础。首先由销售部门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然后确定预测业务量和价格以及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结构,据此编制销售预算。销售预算要细化到明细项目及单位,如酒店餐饮收入要细化到各餐厅,房租收入要细化到各楼层,商场收入要细化到各品牌等。2.成本预算和采购预算根据销售预算确定业务量所需的商品、原材料的数量和预测市场价格以及存货的期末库存量来编制。成本预算与销售预算要符合配比原则。3.费用预算分为人员费用预算,与资产相关的费用预算、经营业务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和财务费用预算。费用预算必须保证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并与销售预算配比。业务预算采用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的方式,一般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编制,但是新增项目必须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所有业务预算都需计算现金金额,为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提供基础。

资本预算按董事会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和实际经营的需要编制。资本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的方法。对于每一投资项目,必须附有项目可行性分析,包括业务可行性分析和财务可行性分析。

筹资预算根据实际经营和投资的资金需求编制。财务部门根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及资本预算计算需筹资的额度,并按最佳资本结构分析确定应采取的筹资方式,针对不同的筹资方式和资本成本率计算应支付的利息、股利。对于原有的银行借款编制还本付息预算。

财务预算在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的基础上编制。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和利润预算。编制财务预算时,尤其将现金预算作为重点,对资金流转的平衡严格控制,从根源上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预算编制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首先,制定年度目标利润和经营目标,经可行性分析后同预算编制政策、依据一同写入《总经理报告》,经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后,由总经理签批下达。其次,由各经营单位按照公司下达的指标,编制出本单位的预算方案(指草案,除特别指明,以下同)上报。经营单位编制预算采用“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程序,由全部职能部门参与,各负其责,保证预算数据的真实可行。再次,对经营单位上报的预算方案进行汇总,并与其反复沟通、充分协调,提出初步调整意见由经营单位予以修正。最后,在修正的基础上编制出公司预算方案,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后上报董事会审议批准,批准后正式执行。

三、加强预算执行控制,确保预算目标实现

全面预算执行控制,针对的是预算的实际执行与操作阶段,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阶段。预算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依赖于执行控制是否有效;同时,预算执行控制连接着编制和考核,为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

公司预算的执行是以刚性约束为基本条件,预算下达后,各经营单位将其作为组织协调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将各项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明确各级责任人,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部门按责任单位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表,详细列明各项预算指标的实际值、预算值、比较值等,分析预算的进度,对于差异较大的事项、例外事项、重点事项逐一比较,将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偏差,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实行“信息双向反馈”,财务部门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发现影响经营的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到经营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经营部门发现由于经营变动可影响财务状况的事项,及时反馈财务部门,由其提出改进建议。

资本预算作为重点事项控制,资本性支出采用报告制度。对于每一笔资本性支出,经营单位必须以书面形式上报公司批准,报告中附有支出的必要性说明、是否为预算内支出等内容。

预算外支出作为例外事项控制。每一项预算外支出经营单位必须以书面形式上报公司,并附有详细说明,包括支出的性质、内容、必要性,如为资本性支出,还应附有可行性分析及收益预测。预算外支出必须经预算管理工作小组审核后,由总经理审批。

财务部门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监控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中对收入、费用、利润等各项指标及现金流量、资本性支出、资产负债的变化逐一进行分析,特别强调资金流转的平衡,以控制支付风险。采用因素替代等方法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差异进行数量分解,找出根本因素并确定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促进预算目标的完成。

四、科学考核预算结果,充分发挥预算的激励作用

预算结果的考核是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否合理,很大程度决定了预算激励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预算管理的功效。

在预算考核过程中,公司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者的利益直接挂钩,由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共同控制。每月由财务部提供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人力资源部据此核定经营者应发放的工资总额并加以控制。预算年度终了后,根据预算执行的结果确定经营者的奖惩。

在预算考核过程中,公司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由审计部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合理界定预算偏差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并形成审计报告,作为预算考核的重要参考资料。

经过几年的实践,公司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增强了员工的管理意识和素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改变了过去“预算=计划数”、“预算=财务指标”、“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等错误观念,使全体员工自觉自愿地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增强了管理意识;同时培养全体员工树立 “成本效益”观念,提高了员工的素质。

二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了成本和提高了经营收益,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公司的经营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198932万元,较2005年的194643万元增加了4289万元,增长2.2%;较2004年的180993增加17939万元,增长9.91%。财务状况良性发展,截至2006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由2003年末的78.18%下降到了64.38%。

经济管理:管理水平 篇7

一、对纳税人实施动态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的税务管理机制是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综合管理的征管模式。应该说新的征管模式的运行相对减少了税收流失, 对增加税收收入起到了明显的保障作用。但由于纳税人经营活动的方式灵活多样, 税收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 少部分纳税人财务核算、纳税申报数据不真实, 而税收管理一

定程度上依赖于纳税人申报信息, 对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应用不够, 信息不对称, 纳税人隐匿收入、少报收入的现象依然存在, 从而造成税收的流失。

2. 税源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以及税源流动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造成税源流失。

3. 税收政策存在不完善之处, 使得税源管理实际操作难度加大。

4. 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职责不明、相互脱节或管理缺位, 同一纳税人税种之间的管理衔接不够等, 造成税源的流失。

综上所述, 根据不同税源的特点和变动规律, 对不同的纳税人进行梳理分类,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才能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事半功倍, 有效监控税源。

二、如何对纳税人实施动态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就是根据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不同特点, 将其划分成若干类型, 找出规律, 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在实际工作中, 相对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是按规模和类别分类, 也就是把纳税人划分成以下几种类别:一是重点税源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纳税规模, 对当地财政、税收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还具有财务核算相对健全、电子化管理程度高、纳税意识较强等特点。二是非重点税源范围内的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数量较多、分布面广, 经营灵活, 由于它的灵活性和纳税法律遵从意识相对较差, 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是矛盾问题多而且繁杂, 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三是集贸市场。集贸市场具有商户集中、地点固定、行业稳定、税源客观等特点, 但由于场内纳税人构成的不同, 如既有一般纳税人, 又有小规模企业、个体户, 还有不达起征点的纳税人, 征收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四是个体工商户。这部分纳税人相对比较分散, 发展不平衡, 规模有大有小, 经营多变, 底数难清, 一直以来都是税源管理的难点之一。五是特殊税源。主要是指关停并转企业、失踪户、非正常户和待注销户。

1. 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

首先, 科学合理地确定重点税源监控对象。要根据经济发展不同、税源状况不同, 为了更好地加强管理和组织收入, 结合本地税源结构以及某一阶段重点或中心工作实际来确定重点税源监控对象。其次, 对重点税源进行分析。重点税源分析是对重点税源群体、重点税源企业纳税情况的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相关财务、税收等指标进行横向、纵向综合比较, 以判断重点税源群体经济、税收发展变化趋势, 以及重点税源企业纳税、生产经营状况是否异常, 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为税源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第三, 加强对重点税源的日常管理。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健全的制度。重点税源户管理应分解任务, 明确责任,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严格照章办事。建立预警指标、开展纳税评估。总之, 要做到依法、规范管理行为;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做好相关信息的储备和分析;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 灵活分析和掌握企业相关涉税行为, 实施有效的税源监管。

2. 非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

一是加强对零低申报企业开展纳税评估。对长期零低申报的企业, 要加大巡查巡管的力度, 调查核实零低申报的原因, 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状况, 据实核查。同时, 对月申报额低于起征点的、辖区内户均纳税低于同类行业个体工商户户均税负的, 要作为监控评析对象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定期核查非重点税源纳税人普通发票的开具情况, 既要从量上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 也要核查发票原件, 发现“大头小尾”发票线索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罚或移交稽查。三是征前减免企业的管理。对征前减免企业应重点在日常巡管巡查中了解掌握纳税人经营范围和事项, 是否存在应税事项不申报情况等, 对国家税收政策已经调整的, 及时要求企业按规定恢复征税, 避免税收的流失。四是核定应纳税额。依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 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同行业中经营规模相当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 或按照营业收入或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 或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方法核定其应纳税额。

3. 集贸市场的管理。

对大型集贸市场, 应当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税务机关实行专业化管理, 并由市 (地) 级税务机关负责重点监控;对中型集贸市场, 由所在地税务机关负责管理;对税源零星的小型集贸市场, 可以由当地税务机关管理, 也可按照有关规定委托有关单位代征税款。对实行委托代征税款的,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与代征单位签订委托代征协议, 明确代征范围、计税依据、代征期限、代征税款的缴库期限以及税收票证的领取、保管、使用、报缴等事项, 界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并发给委托代征证书。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规定支付代征单位的代征手续费, 并加强对代征单位及其代征人员的业务辅导和日常管理, 适时开展检查, 促使其依法做好代征工作。

4. 个体工商户的管理。

一要加强日常巡管巡查, 及时掌握业户的开业、变更、注销、停歇业等情况, 减少无证经营户和假停 (歇) 业户。对新办个体工商户应逐户实地核查基本情况、经营面积、主要费用等相关信息, 并参照同行业、同规模、同地域业户经营情况及应纳税收入额, 初步拟定纳税人每月或每年应纳税额。二要实行集中清查和巡回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一些重点地区、地段、集贸市场, 要增加检查次数。对漏征漏管户、假注销户应作为清查的重点。把假停业、假注销、假未达起征点户、走逃失踪户等列入“黑名单”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形成信息共享, 加强监控, 一经发现,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税款流失。三要加强对临时经营户的监控, 对从事经营活动的零散税收要及时征收入库。四要加强定额管理, 提高税额核定的准确性。充分利用税源监控系统等对辖区管户数据进行调查测算, 确定分地区、分行业的定额等级和标准, 认真解决业户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税负不公的问题, 增强定税依据的科学性。五要督促个体工商户建账建制, 逐步规范管理。

5. 其他特殊税源的管理。

其他特殊税源主要包括关、停、并、转企业、非正常户以及待注销户。对这部分税源应分户到人, 实行行业监控和户籍管理, 定期开展清理。如果出现关、停、并、转等情况, 要提前介入, 依法对应征税款进行清算, 防止税源流失。

经济管理:管理水平 篇8

一、流程管理BPM的概念

随着3G网络、光纤接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行业应用等业务的开展, 目前中国的运营商大多同时运营及管理着多张基础网络及业务平台, 并且在这个网络技术和信息化业务飞速发展的时期, 业务调整异常频繁, 这对运营商的运营管理能力的灵活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根据目前运营商运营及管理的特点, 运营商应逐渐向流程导向型企业转变, 那么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和手段IT环境也应支持流程导向型。流程导向型企业的管理特点是, 前端业务的变更, 在企业管理上更侧重企业流程的调整, 企业流程的调整要具备灵活型, 这就需要我们在IT系统中提供流程管理的技术和手段, 支持企业的流程调整。本文将主要探讨BPM技术在运营商管理支撑类系统中的如何运用, 并提升管理水平。

根据Gartner的定义:BPM是一个业务流程环境的管理方法, 其目标为改善灵活性和运营绩效。BPM作为一个结构化方法, 利用方法论、策略、衡量指标、管理实践和软件工具, 实现企业流程的管理与持续优化。

业务流程管理的演进从工业时代起, 经历了流程改进阶段 (1970-1980) 、流程再造阶段 (1990-2000) , 目前处于流程管理阶段 (2000+) 。流程管理关注点主要是:敏捷、7×24小时业务、持续改进/转变, 配套的技术主要包括SOA、性能能管理软件、BPM系统, 管理工具包括:平衡计分卡、个性化服务、业务外包/内包、BPM方法论。

通过BPM的引入, 可获得的业务回报包括: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效率、通过自动化完成无缝协作、提高关键业务回报。

二、目前大多数运营商管理支撑类系统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根据运营商的企业特点, 管理支撑类系统一般会分为: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工程系统、审批系统、财务系统、采购系统、人力系统、法律系统、审计系统等等。 (也许根据运营商特点会有不同划分)

一般的管理支撑类系统根据不同的职能部门需求分别建设, 但是实际上各个系统关系相互交错, 有可能工程系统的审批需要去审批系统, 审批后需要到财务系统进行财务处理等等, 传统的管理支撑系统在没有专门的流程管理软件之前, 这就会遇到一个问题:权限、角色与系统的匹配问题, 不同职能部门在整个流程中有不同的权限及角色, 而这些权限及角色散落于不同系统中 (如下图所示, 图-1) 。

显然, 没有统一的流程管理工具, 无论是电话、邮件、口头通知等方式确保流程的流转还是一个人在多套系统中来回切换都是有问题的。

当然, 传统的管理支撑类系统会将固定的流程固化在系统的接口中, 保证流程的流转, 那么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前面已经说到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在运营商的业务变化极快, 这样固化流程的方式灵活性不够, 每遇到业务流程变更时从新固化流程和开发的时间将会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效率的瓶颈。

总结目前无业务流程管理技术的管理支撑系统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1) 企业业务无法实现状态监控和实时数据汇总;

(2) 无法整合不同部门的信息以提供决策支持;

(3) 无法实现企业的流程透明度和标准化;

(4) 对现有流程优化困难, 无法提升运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三、BPM目标及实施的步骤

BPM的引入, 其最终目标是将部门/角色通过BPM与IT支撑系统联系起来, 实现流程流转的无缝衔接, 并且在企业运营战略调整及新业务需求出现时, 快速灵活的进行流程配置以实现企业的流程快速匹配, 而不需要根据战略调整及新业务需求的具体情况定制开发固定流程, 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能力。BPM引入后的流程管理如下图所示 (图-2)

1. BPM的目标

(1) 标准化及规范化企业流程:通过BPM将流程标准化规范化, 以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及服务质量的要求, 实现规范化管理。

(2) 实现流程自动化:通过使用BPM工具技术, 使得企业的大部分流程能自动执行, 大大提高企业效率。

(3) 流程优化:BPM的不断运行会企业积累宝贵的数据, 使得决策者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判定现有流程的优劣并加以改善, 从而达到流程持续优化的目的。

(4) 企业管理经验的积累:BPM系统通过固化流程, 让那些随着流程流动的知识固化在企业里, 并且可以随着流程的不断执行和优化, 形成企业自己的知识库, 让企业向知识型企业转变。

2.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 BPM的实施步骤

(1) 业务流程的梳理——该阶段需要对企业运营管理中现有的流程现状进行评估, 对问题进行分析及需求总结;

(2) 业务流程设计——该阶段需要应用BPM工具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分析、仿真;

(3) 业务流程部署——该阶段将设计的流程进行发布、流程实现自动化;

(4) 业务流程维护——该阶段对业务流程的运行进行监控和维护, 并收集监控及维护信息;

(5) 业务流程优化——该阶段对业务流程的监控及维护信息进行分析, 出具分析报告, 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

以上5个步骤循环即能使企业的流程管理循环提升。

四、优秀BPM的实现过程中的关键点

企业在实施BPM项目时的关键点基本可总结为:易用、标准化、持续优化三个方面。下面就从这三个关键点出发分析。

1. 易用

易用也就是要求能提供所绘即所得的流程分析、模拟、建模的工具。在传统的流程管理类IT系统中, 往往是由业务管理部门人员提出初步的业务规则 (提出流程逻辑) , IT部门的人员根据业务管理部门提出的需求进行初步系统设计 (系统开发) , 系统设计中遇到问题再去与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这样做整个业务流程设计阶段效率就比较低下。因此, 建议在流程的梳理、设计、部署、维护、优化全工程都应由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人员协作参与。这就需要选择简捷易用的工具来帮助业务人员和IT人员的充分参与和协作。

2. 标准化

要求系统能够提供全面、通用的业务规则引擎、流程组件及自动化能力。可以通过自带的一些规则及组件串起相应的业务流程, 流程中的一个或一系列操作, 都可以看作一个组件, 且该组件可以被其他流程模型使用。在流程需要变更时可以通过调整现有流程逻辑和组件来完成流程的调整, 避免了重复定义组件, 增强动态流程服务的灵活性。目前业界BPM的标准主要有ASIS-BPMN2.0、Wf MC-XPDL2.1、WSBPEL2.0三种。这些标准的主要目标都是提供一些被所有业务用户容易理解的符号, 从创建流程轮廓的业务分析到这些流程的实现以及最终用户的管理监控, 并且定义业务流程图 (Business Process Diagram) 的概念, 用于创建业务流程操作的图形化模型。

另外, 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工具, 还应该通过标准化的接口与相关业务系统集成, 实现系统间的信息传递, 简化系统之间的交互, 实现流程在系统间 (职能部门间) 的顺利穿越, 完成全局流程管理。并且统一了用户的业务处理, 待办、提醒、会签等工作可在统一界面完成, 避免用户在多系统中切换。

3. 持续优化

优秀的流程管理应该通过流程监控不断积累流程使用数据, 分析现有流程的优劣, 从而达到流程持续优化的目的, 帮助企业管理不断提高流程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根据以上关键点分析, 优秀的BPM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 统一的技术标准:方便将各个专业系统进行集成;

(2) 统一的业务处理:提高用户的感知;

(3) 统一对外接口:简化哥专业系统的交互关系, 便于灵活调整系统关系;

(4) 支持流程穿越, 实现全局审批;

(5) 支持流程复用, 可有效降低开发和运维的成本;

(6) 支持催办及考核等监控功能, 提高工作效率。

五、总结

随着运营商战略调整的日益频繁, 运营商有必要向流程导向型企业转变, 提高自身适应业务变换的企业管理能力。BPM的引入可有效提高企业业务流程部署和调整的能力, 采用BPM对各专业的管理支撑系统进行整合, 可有效提升系统间接口的标准化和可重用性, 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符凌维, 明新国等.业务流程管理在供应商协同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8, 24 (3) :80-83.

加强原燃料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篇9

一、加强出入库管理

1. 入库管理

采购单位在大宗原燃料进厂之前, 应提前一个工作日通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向运输部门、采购销售部下达采购物资入库通知单。运输部门依据采购物资入库通知单制定物资入库计划, 形成原料入库单, 传递至雅矿公司过磅。原料管理员核对供方信息, 并对大宗原燃料表面性状进行查验, 符合要求后指挥车辆分流过磅, 否则拒绝分流过磅。司磅员确认品种、数量、车号无误后, 将车辆引导到指定货位地点卸车 (为了减少二次倒运费用, 卸车地点由生产技术部和相关部门依据货位情况共同商酌决定) , 并在原燃料入库单中填写卸车信息;在卸车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 (掺假、杂物等) 应停止卸车, 立即通知生产技术部、采购销售部及质检站出现场处置。如无异常向质检站下达质量检验通知单。质检站依据质量检验通知单要求进行现场取样和化验工作, 按规定的时间要求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原料管理部门依据质量检验报告、采购合同、计量数据、原料入库单进行再次确认, 开具收料单。由采购单位组织评审, 库房管理员依据评审结果, 配合采购单位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对评审做出让步接收的原燃料, 视同合格品办理入库, 并做好适当的标识, 在物资被领用时告知用料单位。

2. 出库管理

原燃料出库遵循“三不”原则:需求数量不清不出库、手续不全不出库、现场验收不合格不出库。同质物料领用时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用料单位领料申请, 应根据所需原燃料储存地点及状况提前2-24小时向原料管理部门申报用料需求计划。库房管理员按照用料单位的领料申请, 编制出库计划, 开具供料单。原料管理部门与用料单位当班核对大宗原燃料供料磅单和数量, 做好出库量记录, 月末用料单位开具领料单办理出库手续。原料管理部门与用料单位核对后, 在每个月末统计、汇总和发布大宗原燃料月度消耗数据, 日常消耗数据正常按日发布。

二、科学堆放大宗原燃料

在指定区域内制堆, 料堆制成梯型料堆, 下大上小, 斜坡与地面角度小于60度。要求坡度小于30度, 路面要平整。当坡度大于60度时, 安排挖掘机、推土机进行放坡。如遇有危险状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待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三、严格执行盘库管理

生产技术部负责于每月结算日前五天下达盘库通知, 成立盘点小组, 指定负责人。原料管理部负责制定库存盘点计划, 在结算日前1-2天实施盘点。盘点小组按生产技术部制定的《雅矿公司原燃料库存定额及库存盘点管理制度》的职责分工实行库存盘点, 形成盘点表。对于盘库有差异的物料, 由生产技术部组织相关单位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原料管理部形成盘库分析报告。需处置的, 报经雅矿公司存货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原料管理部按有关财务规定, 将大宗原燃料入库票据按规定时间提交财务部稽核。

四、防范造假行为

1. 计量造假防范

主要指承运商给本公司提供大宗原料产品时为达到骗取原料净重为目的而实施影响计量的行为, 如空车回皮前放水等。原料管理部对所要计量的重车, 应核实其车牌和车载相应物件 (蓬布等) 及拉运的具体原料品种, 检查驾驶室座乘人员并做好登记, 以便空车回皮时确认相应物件, 登记完成后重车计量检斤并放行卸车, 卸完料的空车, 由卸料库房管理员签收确认 (盖章或签字) 后放行回皮, 计量地磅核实相应登记物件及收料确认单后回皮检斤。对发现的计量造假车辆实行扣压磅单并计量追溯, 对于原料空车在回皮前的放水行为, 以扣吨位进行处罚, 每发现一次扣净重2吨。

2. 质量造假防范

主要指供方对提供给本公司的大宗原料产品由于生产及供货过程组织管理控制不善而发生在原料掺渣、掺土、掺沙、掺水、掺杂石以及其他杂物或以次充好影响诚信贸易的行为。

3. 检验防范管理

质检站应识别原料在质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检验风险。平时加强对质检人员的培训, 规范取样办法和人员轮换制度, 规范备份样抽检制度。对具体原料在得到取样通知单后立即到现场, 通过库房管理人员确认后按取样规范要求进行取样。并按规范要求进行制样, 强化制样过程的监督, 对制取好的试样, 留存备份样并将试样送化验室化验, 按时发布检测结果报告。

五、降低原料损耗

雅矿公司地处新疆哈密, 哈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春夏秋季干燥、高温, 属多风气候。库存铁精粉、粉煤等产生的扬尘不仅对厂区周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雅矿公司积极推进降低原料风损项目, 实施降低铁精粉、粉煤等粉状物料的风损及库耗, 改善厂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工作, 专门成立了铁精粉等粉状物料降尘工作攻关组, 负责降尘、降耗工作。雅矿公司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粉尘控制技术, 在春秋风季来临时提前喷洒抑尘剂, 有效地抑制了大风扬尘, 降低了铁精粉损耗。在夏季高温天气, 把含水量低、含硫量高的煤炭和存储时间较长的煤炭, 作为重点检查监控对象, 有针对性地采取定期翻垛、喷水降温等措施, 降低存煤温度。对存储时间较长, 易发生自燃的存煤, 要求原料单位首选用于生产配料。防止煤炭自燃, 确保货物存放的绝对安全。

六、制定供应商和承运商评价体系

每年开展一次对供应商和承运商诚信度评价, 评定出合格供应商和承运商, 建立合格供方及合格承运商清单, 建立供应商和承运商的诚信度档案, 选择合格供方和承运方进行招投标。在签订采购合同时除签订原料质量控制条款之外, 同时应签订可追溯的诚信协议以明确相关方的责任。对于前期评定出的合格供应商和承运商, 之后若出现原料造假事件, 采购部门应落实红黄牌制度, 对于1年中出现1次造假事件的供应商或承运商应给予黄牌警告, 对于1年中累计出现2次造假事件的供应商或承运商应给予红牌并取消合格供应商或合格承运商的合作资格, 建立起非诚信供应商和承运商的企业黑名单, 并及时调整供方清单。采购部门对于长期诚信合作的供应商及承运商应根据交往历史和交往业绩, 建立起合格供方的诚信度等级, 在采购作业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以便培育战略供应商伙伴。

经济管理:管理水平 篇10

1 完善配网抢修指挥工作机制, 明确管理目标

根据配网抢修工作运行情况, 召开加强配网抢修管理专题会议, 对前一阶段配网抢修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 从工作流程、工作纪律等方面对配网抢修工作提出严格要求, 明确配网抢修指挥工作的管理目标: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真实准确、及时反馈”的运转原则, 做到“电话接得起、业务流得通、工单分得准、质量检得严、结果回得快、数据用得好、配网故障少、客户满意高”的规范有序运转, 提高配网故障研判及抢修指挥工作“精益化、同质化、标准化”的管理水平。

为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对故障类工单的有效管理, 统一服务标准, 健全配网抢修业务常态机制, 该公司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下发了《配抢业务考核管理办法》, 使配网抢修工作有了依据和准则;二是每月召开一次配网抢修工作联席会议, 研究工作方向;三是每周一对上周配网抢修指标完成和考核情况进行通报排名, 落实奖惩考核;四是每月择期开展一次配网抢修相关人员知识培训;五是对配网抢修指挥班的人员和软硬件配置、标准制度体系建设进行完善;六是因基层抢修人员责任增大, 为达到权责统一, 增设相当于月度工资的年度优质服务奖, 明确考核细则, 激发“我要优质服务”的主动性。

2 做好配网抢修工作数据分析, 加强考核协同

为检验新模式下配网抢修工作效率, 做好数据分析,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配网抢修指挥工作管理办法》中的考核指标, 综合成10个同业对标工单考核指标:接派单及时率、95598业务处理满意率、信息报送合格率、生产类停送电信息报送合格率、知识报送合格率 (含相关营销业务) 、故障报修兑现承诺率、业务处理退单率、业务平均处理时长 (且未出现抢修时间超时限情况) 、工单填写规范率、抢修工单数量。通过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目标值确定, 使工作有的放矢, 对指标落实中出现的个性、共性问题进行有效预防。

加强考核协同, 对供电所月度配网抢修工单数据前、后3名分别奖罚。重大故障抢修 (超24 h抢修时间) , 配网抢修指挥班要根据预判情况, 及时向公司汇报, 与供电所联合做好舆情防范工作, 对处理不当造成舆情扩大影响公司形象的事件, 对责任部门和人员、有关负责人进行考核。凡受市公司及以上单位通报考核者, 公司将依次连带管理部门、主管领导一并考核。

3 明确配网抢修业务工作职责, 规范业务流程

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运维检修部是配网抢修类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公司配网抢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对配网抢修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负责汇总生产类停电信息的报送、监督配网抢修指挥班录入和发布工作, 负责牵头处理配网抢修异常工单原因调查、人员处理及整改措施。乡镇供电所管理部是各供电所配网抢修施工的归口部门, 负责落实、督促供电所故障抢修、回访服务和停电信息上报工作。各供电所是配网抢修业务的具体实施部门, 负责对本辖区内发生的配网抢修业务进行现场处理、结果反馈及客户沟通工作。配网抢修指挥班是公司配网抢修类业务的具体支撑部门, 负责对本县区域内的配网抢修类业务进行接派单、结果审核、反馈等工作。

经济管理:管理水平 篇11

摘要:如何用好资金管理好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这不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真正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资金管理;财务管理;水平分析

一、财务资金管理深不下去的原因

1.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企业管理中的集权和分权是对立统一的,从国外跨国公司的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我国目前的企业集团管理层次过多,“子不认母”、“母不识子”、“集而不团”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企业职能部门分割,相互缺乏信息联系和数据集成,产、销、购、存信息脱节,原本集成连贯的业务被人为地割裂成多个环节。旧的管理模式被打破而新的模式尚未建立,母子公司之间对集权与分权的认识很难统一,过去曾一味强调的分权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集团扁平化集中管理的要求。

2.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式落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复杂,市场遍布各地,产品千差万别,需求多样化,经营跨国化,由此形成的规模化大生产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需要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作支撑,而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传统的管理手段是无法做到的。大多数企业资金占用不明,产品成本构成不清,材料消耗、工时定额不准,考核决策无依据,满足不了企业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单纯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来统计、核算、传递有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难以跨越管理幅度、地域分布、交通通讯方面的限制,监督管理必然滞后。

3.新技术、新经验的学习和推广不够。大多数企业对以财务管理软件为核心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缺乏了解,对推行计算机财务信息化管理需要什么条件,本企业到底采用什么样的财务资金管理模式,什么样的财务管理软件能切实改善财务资金管理水平等问题心中无数。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全面比选和强制推行统一和适用的财务管理软件,已成为当前强化细化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二、如何指导企业加强和改善财务资金管理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资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行。

2.适应形势,整顿基础,抓好定额流动资金管理

定额流动资金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不断优化和降低定额流动资金的占用是提高资金利用效果的关键。新的核算机制产生了,定额流动资金的管理内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价格双轨制的运行给企业定额流动资金管理增加了难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原有的定额资金管理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几年来,单位一直把流动资金占用指标作为考核财务部门的主体承包指标之一,列入模拟市场考核体系进行严格考核。对流动资金实行高度的集中管理,并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归口单位,形成一整套资金占用指标考核体系,与目标成本指标考核体系并行运作,形成模拟市场核算全面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

3.推行企业会计委派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强化财务的监督与控制

(1)推行会计委派制。目前,国有企业还存在所有权结构单一,所有者缺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事会的监督乏力,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问题。如何强化企业集团对其参股或控股子公司的财务监督与控制,客观上需要寻找一种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以保证资金的集中管理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结合本企业集团实际情况和特点,实行财务总监、财务部长下管一级等形式多样的会计委派制,强化事前、事中的及时监督,同时,确保集团内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的有效运行,切实维护出资者利益。

(2)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预算取得实效的保障。与国外大集团相比,目前国有企业一个很大的差距就在于内部审计力度不够。因此,大型企业都应建立高层的内部预算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投融资、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处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要将企业内部的预算审计和外部的财务审计结合起来,内部审计主要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实际运行效果的审计,外部审计主要是借助社会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账目、凭证等合法性进行审计。

总之,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本规范的迫切需要,抓好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现阶段企业管理工作的牛鼻子。因此,当前选择一批重点国有企业强行推行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并积极总结经验,加快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篇12

关键词:精细化,财政管理,财政

一、财政精细化管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级财政部门都在争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财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正确把握当前经济财政形势,积极地落实好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所谓财政的精细化管理指的是一种管理理念,是指树立精益求精的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位职责体系,强化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精”体现在观念创新、思路开阔、手段灵活、方向正确,“细”表现为重视过程、关注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实效。总的来说,财政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财政文化建设工程,涵盖中央和地位各级财政部门,涉及财政管理制度和财政具体业务方方面面。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应该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全面强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益和质量。

二、当前加强精细化财政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财政管理的精细化是建立在精益求精思想和信息化应用的基础之上的,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迫切要求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财政工作规范,明确责任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强化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的要求深入实施管理,从根本上确实提高财政科学管理的水平。近年来,我国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反复披露一个现象,即资金紧张与铺张浪费并存现象较为突出,并且该现象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普遍反映财政管理中的人、车、话、会、接待费等行政成本增长过快。另外,整个财政资金在具体运行过程中风险失控的隐患持续在积累,调查发现好多个财政部门都有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各级行政部门中,尤其是一线实务部门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政资金在财政各部门分配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利益诱惑,进而难免会导致收受贿赂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财政各级管理机构须要高度重视财政的管理过程,强化财政的精细化管理,争取用精细化和科学化的财政管理机制的执行来防范和预防财政管理中的各种不廉洁行为。

财政的精细化管理正是一种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正适用于当前我国的财政管理需求,他可以将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和工业工程学科等有机地融合起来。跟大多数发展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实力目前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财政职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还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努力在财政科学管理上下工夫,实现财政的精细化管理,对于我国当前财税体系改革来说具有相当强的迫切性。通过有关专家理论上的阐述,我们也可以很明显地发现,精细化的财政管理水平可以帮助我们财政工作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而确立自身的发展重点,提升我国财政管理的整体适应发展能力,为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深入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当前要提升我国财政管理水平,强化精细化管理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加强精细化管理是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

财政政策是国家运用财政手段以实现公共治理目标的施政策略,是财政职能发挥的重要载体。精细化设计财政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反馈和效果评价机制,是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面。

1. 准确界定财政政策的目标和调节支点,认真落实财政管理责任

从理论上讲,作为公共财政政策,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和调节支点,并确定适当的调节力度,或者它们不合实际、出现偏失,将会减损政策效果,进而降低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益。所以,为了使财政管理总体上更具科学化和规范化,各级各部门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岗位责任制度,从机制上保证岗位责任明确、权利和责任对等、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各司其职,以便于操作,最终使得具体制度执行开展有条不紊,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

2. 强化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完善的财政预算编制应该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而推行财政精细化管理的一项前提工作就是编制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编制中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细化预算编制,就是要逐步实现预算编制全部细化到具体项目执行中去,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标准体系和配套制度。所以,今后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在推进政府预算编制工作时,应该积极加快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四大部分组成的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要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细化各项公益事业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用的编制内容,清晰反映各项基金收入来源以及结构和使用的方向,使支出项目细化到具体项目活动中去,保证财政预算编制施行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在完善预算编制各项条件的基础上,将社会性保障预算也纳入进来,以实现全面的预算执行方案。

3. 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预算监督机制

完善我国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就需要一方面强化对部门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同时结合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和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形成一个以财政资金使用部门为评价重心的绩效评估体系。应在政府财政各级部门里面全面开展综合绩效监督的预算绩效监督工作。在执行中,一方面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将所有财政资金和资金运行全过程置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中;另一方面,各级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评审作用,将项目预算和投资评审有机结合起来,重大项目的实施应该有财政投资评审的报告,以避免项目支出的超预算现象发生。此外,还应该积极推动内外部监督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积极配合外部审计监督,对于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应该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向各个领导部门和人大机构进行汇报。

4. 充分发挥财政基层管理的优势,有效健全财政资金的安全管理

近两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中央财政加强了向基层、农村倾斜的力度,因此,基层财政部门会处于各种财政资金管理和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基层财政具有了解和掌握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第一手资料的优势,从一个侧面来讲,这些基层单位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管理的安全和规范。因而,各级财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基层管理的优势,有效健全当前我国财政资金的安全管理。争取跟踪每一个财政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要从项目的调研、立项、实施、评估等各个环节来强化财政管理的监督。在此基础上,规范好财政项目资金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将阶段性的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具体项目的执行中来,逐渐强化财政资金运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5. 用科学合理的机制引导和激励人,以落实良好的绩效评价制度

在执行精细化的财政管理制度过程当中,各财政管理部门要用心设计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和制度内容,争取通过公平的竞争平台和文化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以鼓舞人。相关考核激励机制要涵盖工作绩效、规范管理、团队建设等三个方面,要使制定的机制内容涵盖比较全面、前后衔接比较有序、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尤其在相关财政管理干部的任用方面,应该注重引入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将那些有能力、有想法、肯干事的人员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另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单位内部绩效评价制度以及考核办法,强化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突出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绩效评估、操作规范等具体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建立单位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在单位内部的网站上设立一个“精细化管理与绩效评价”专栏,以促进在财政精细化工作进程中的经验交流与工作考核评价。

6. 精心构造“精细化的财政制度体系”

企业的科学管理需要有ERP系统的支撑,同样地,财政的精细化管理也需要有“精细化的财政制度体系”来支撑。要知道,财政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如政务、人事教育、机关事务等,这些内容要达到科学化精细化跟踪管理就必然需要有精细化的目标体系。此外,财政精细化管理也涉及到预算管理、支出管理、资金管理以及监督考核等几十项业务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有效发挥无不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体系。毋庸置疑,精心构造“精细化的财政管理制度”是这一个科学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

综合上述分析,真正提升我国财政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既是适应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企业化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内在需求。虽然目前我国财政管理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收轻支、重分轻管等各方面问题,但是,随着我国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的有力保障、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财政管理工作人员能力水平的提高,未来几年时间里,我国政府的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必然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阎小明.推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重在融合贵在创新[J].宝鸡社会科学,2009,(3).

[2]廖晓军.强化六种意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中国财政,2009,(14).

[3]郑建国“.五个结合”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J].中国财政,2009,(19).

[4]齐守印.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J].中国财政,2009,(24).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下一篇:专有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