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水平(精选12篇)
护理管理水平 篇1
卫生部在2011年提出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以来,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 护理部在全院强化“以患者为中心, 让患者满意”, 创新护理管理工作理念, 倡导尊重患者, 关爱患者, 方便患者, 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 进一步完善制度, 细化服务流程, 推出细节服务新举措, 使全年护理满意度达到98%以上, 提升了整体护理水平。
一、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 医院实行三级护理管理, 设置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的管理系统, 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医院重视对护理管理能力的培训, 每年组织护士长参加省级以上业务培训一次, 管理能力培训一次, 今年组织的海军总医院轮训更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重视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亘古不变的核心内容, 护理部严格制定各项护理质量标准, 制定三级质控管理制度, 并改革了传统的护理质量检查方法, 由月查改为日查, 全方位做好护理质量控制。定期进行管理方法及用具的培训, 能够运用护理质量管理工具, 做好数据化管理。并要求科室有单项护理质量管理案例, 如“运用综合护理方法减少患者留置尿管日数”等指标。
(二) 指导流程改造, 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流程设置, 重视精细化护理管理, 与药剂科配合, 完善科室血用药品的管理, 高危药品分类存放, 毒麻药物加锁保管。抢救车药品全院覆盖, 规范化管理, 对所有抢救车内的物品及药品进行标准化配置, 物品定位、定量, 全院统一。, 并保证班班交接, 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对一次性耗材管理到位, 设置专用交接单, 每月一次进行库房检查, 避免过期药品及物品出现。
(三) 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 完善交接班制定, 规范全院护理工作两班制, 强化早晚两大交接班, 要求各科室护士长参加, 做到床旁交接, 加强重病人管理, 通过弹性排班达到全天24小时双班制;
加强身份识别制度及查对制度的落实, 制订了全院各项护理操作环节的核查内容, 做到标准化管理。
二、提高护理安全, 减少患者就医的不安全因素
护理部自2008年起就实行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并每季度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总结与分析, 并不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2015年上半年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231例, 并持续改进采血中错误使用采血管的问题, 压疮病人的规范化护理, 各种管路的规范性固定等一系列改进措施。
三、实行护士长查房制度, 让患者夜间更安全护理部根据制订了〈夜间护理巡视单〉, 根据患者级别护理情况做好护理巡视工作。
护理部每个月都会制定护士长夜查房计划, 规划出每天的护理夜查房时间与科室, 通过护士长夜查房, 随时发现夜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保证夜间患者安全, 并每月进行夜查房总结,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做为各科室工作的重点。
四、实行弹性排班, 建立多梯队护理人员应急库管理护理部经过多年的探索, 建立了多梯队的护理人员应急库管理。
根据本院特点, 将应急库人员分为三个梯队, 由护理部进行直接调配:第一梯队为护士长梯队, 主要负责大型事故及灾害的应急;第二梯队由转科护士担任, 主要负责科室短期内人员短缺的应急;第三梯队为骨干护士梯队, 由各科室选派护师以上职称, 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优秀护理人员担任, 并根据本院特点进行儿科与ICU各2个月的规范化培训, 负责科室中长期人员短缺情况的应急。
五、强化细节管理, 提供无缝隙服务
(一) 推出“限时服务”满足患者要求 护理部在全院开展“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投诉”专项护理活动, 如针对患者“希望及时准确进行各种治疗护理”这一需求, 来调整工作程序, 优化工作流程制定护理路径并实行首诊负责制, 责任护士按照护理路径10min内完成生命体征监测, 1h完成入院宣教;每天8:00前完成晨间护理, 上下午各确保0.5h专段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工作就在患者身边, 确保患者各项治疗护理及时准确执行。体现“服务由我们做好, 满意靠患者评价”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二) “亲情服务”拉近护患距离 患者入住病区后, 除责任护士负责其病情观察、治疗用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外, 更要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不断改善住院环境, 为其开创最佳的就诊、修养环境, 病区张贴预防跌倒, 小心烫伤等温馨标示来满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心理、康复、锻炼等需求, 医院配备直饮水机、各科室配备微波炉等设备, 让患者能够到得一个安全的, 愉悦的、方便的就医环境。同时, 编制“健康教育手册”, 进行沙龙式座谈, 使患者对医院的环境、管理、文化等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三) “省心服务”解决患者困难 科室着力从落实基础护理, 满足生活照顾入手, 实行弹性排班, 坚持“始终临在”的护理服务理念, 做到住院有人接, 检查有人陪, 健康教育全过程, 功能锻炼有指导, 生活起居全程协助的护理方法。建立完善的出入院流程, 夯实基础护理, 从患者的治疗、护理到洗漱、喂饭、翻身、扣背、按摩等一切工作均由责任护士全面完成、协助完成和指导完成, 使患者感到舒适进一步解除家属的后顾之忧。
(四) 细节管理让病房彰显温馨:完善入院须知、病区指引牌、责任护士照片等便民设施;将采血、彩超、手术检查前告知、口服药卡、饮食等温馨提示设在每个细节处....通过一系列人文改革, 不仅使患者治疗环境更舒适, 还使工作环境更便利, 病区整洁划一。
六、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每个责任护士分管病人数平均不超过8人, 准确把握分级护理原则, 强化责任护理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对危重患者实行基础护理量化管理, 将口腔护理、床上擦浴、洗头, 导管维护、卧位护理等常见基础护理项目明确执行时间、频率及效果标准, 使基础护理项目由“软指标”变成“硬指标”为保证基础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就饮食、排泄、活动、巡视、舒适、管道、晨晚间护理、围手术期等落实卫生部细化制定的17项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
七、将健康教育纳入流程管理
科室根据病种特点, 拟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处方, 确保责任护士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拓宽健康教育的广度深度, 采取多种形式, 如发放宣教单, 广播, 视频, 健康教育宣传月, 为患者及家属献上一堂堂生动的健康知识课程, 使患者的知、信、行得到改变, 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 提高遵医行为。
八、创新服务意识, 提升护理服务
设立流动护士工作站, 落实了一车到位, 达到了护士床边工作制。做好主动服务。制作床头护理措施提示, 为患者特殊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与提示。新生儿科制作“鸟巢”式包被, 为新生儿提供类似子宫内环境, 增加新生儿心理安全与生理舒适。
九、培养专科护士, 提供专业护理
为切实解决患者的专科护理问题, 护理部自2015年起, 成立静脉输液及压疮治疗小组, 并依据制定的管理目标, 培训和活动定期开展工作。现已有40余名专科护士活跃在急诊、ICU、肿瘤、内分泌、新生儿等临床一线, 慢性伤口的治疗及PICC置管及维护解决了众多慢性伤口和PICC置管患者的实际问题。并于2015年4月1日开设了“心血管科冠心病支架术后随访门诊”正式开门, 由护士坐诊, 完成病人术后随访、指导用药、慢病管理等工作。
十、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
各科室建立本科室的护理培训手册, 加强岗位培训, 护理部培训以N0及N1层级护理人员为主。护理部月考、季考相结合, 并定期开展护理业务大查房, 各科室特色查房、医护合作共同进行教学查房, 各种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多位护理人员在参加邯郸市各项比赛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十一、持续改善护理服务, 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部每两个月对全部护理单元实行一次满意度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 从医、患、技多方面对护理工作进行调查, 并定期做满意度分析, 并根据回访中心意见, 对科室进行持续改进, 增加科室一级回访, 满意度与绩效挂钩, 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积极服务的热情。
十二、表彰优秀护士, 定期做好双星评比工作
护理部每月定期组织各科室通过科室评比选出科室本月“服务之星”及“技术能手”并在科室设置专栏进行公布, 并参加年底全院的选举, 对优秀护理人员进行表彰。
前路漫漫, 我们任重而道远, 优质护理, 我们永远在路上!
护理管理水平 篇2
学调整护士绩效奖励分配方案;除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外,将住院患者满意度列入护士的考核项目,考核结果与
(三)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
1.认
真组织临床护士培训和学习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履行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2.严格按照分级护理标准落实各项措施,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
3.护士护理患者实行责任制,确保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
4.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减少和取消患者家属承担患者生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倡导“亲情化”服务观念,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
3.结合各科室的特点,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4.改进和优化出入院流程,为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入出院服务。
5.按卫生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标准及分级护理要求,检查和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活护理,减轻患者负担,保证护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主动为病人服务,每周举办护患座谈会,开展心理咨询指导、个性康复训练指导等特色护理服务。尽可能为病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便利,协助病人解决困难,推出不同特色的服务措施。
病房制定宣传栏、宣传册等措施等,营造起浓厚的创建氛围。制作《护士工作流程》及《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宣传板在试点病房公示,让社会、患者及家属监督检查我们的工作。
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进一步落实有效规范的护理措施,让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从使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的入院、住院、出院的每一天;我们书写了一套疾病的健康教育简易宣传资料,以方便护士教育用,患者也可以借阅,力求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对每一位出院的患者进行了真情电话回访,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患者对医院总体印象,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评价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转载请注
护理管理水平 篇3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水平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1]。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病人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护理管理者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是每一位护理管理者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我院心血管内科在临床护理中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体会总结如下。
1 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如何才能保证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提高,除了提高护士的素质和自觉性,增加人员编制外,最主要的是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护理制度的改革。实行整体护理,落实护理程序,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只有把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上来,转变到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映上来,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2]。为此,我科开展了“亲情服务”、“星级护士”评选等活动,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面带微笑、说话和气,而且要提高内涵,从以执行医嘱为主,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在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为病人提供全程、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基于此认识,我院心血管内科加强了护理服务质量内涵的管理,除了采用不同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的教育外,尤其重视了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训练,制定切实可行的强化学习和培训计划,在全院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下,护士的服务理念得到不断加强,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2 提高质量意识
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护理质量要适应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需要,护理人员应把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中,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3]。要想抓好护理质量管理,就必须抓好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及质量目标的落实。
2.1 使护理人员明确了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是以需求为起点,以患者感觉满足为结果,以保证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发展医院经济效益。
2.2 卫生制度的改革 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控制必须要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标准来督促实施。
3 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上岗前安排为期1周的培训,内容为护理质量和道德规范教育、护士职责教育。要求新护士加强基本理论学习,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进行强化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基础的重点培训,同时采取临床工作量化培训,提高护士实际操作技能。工作中的很多经验告诉我们学习心理学、加强心理知识教育非常重要。强化心理护理信念,在实施上下功夫,使心理护理与日常护理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提高心理护理水平的关键;也是整体护理的需要,同时要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并不断的更新知识;加强护士的素质修养,培养护士良好的道德修养,没有高尚的情操,提高素质就是一句空话,护士必须热爱护理事业;愿为之奉献,才能做好护理工作。
4 提高护士长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4.1 护士长是最基层的领导者 在护理部主任和护理人员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沟通护理部主任和广大护理人员的“管道”。因此,护士长应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分析、讨论本科室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给护理部。护理部通过对各科上报情况的分析,能更全面地掌握护理动态,为制订实际的工作计划与检查重点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护理部将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护士长反馈到各科,达到对医院护理工作的宏观调控。
4.2 提高护士长的业务水平 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管理者,业务上的精英,技术上的带头人,必须有良好的护士长素质和高超的技术,才能带好本科护理队伍,为此有计划的举辦护士长学习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集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不断强化护士长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业务能力及护理管理能力。
5开展护理质量检查
每月一次科室大检查。要从护理管理、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急救器材、药品、物品、护理文件的书写、差错事故分析等多个方面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且对护理人员提出要求:每个人都要发挥主人翁精神,运用团队的凝聚力,真正把看似简单、实际却是非常重要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每月的护理质量检查,可以看到许多自己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并用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来警示自己,获得一个有则改之的机会,从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怀着对工作极大的热忱和对患者极大的关爱去规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6 讨论
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直接且重要的指标之一,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是每位护理管理者当前面对和深思的问题。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的培训及奖励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达到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目的。每位护理人员均能主动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提高了我科护理服务质量。总之,护理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只有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对广大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全体护士的整体素质,才能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与时俱进,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玉荣.护士素质与护理质量关系.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5,36(4):583.
[2] 朱记贤.PDCA循环工作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12,14(5):531.
护理管理水平 篇4
护理队伍占医院总员工的33%,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多次为医院争得荣誉。作为卫生部首批“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以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科护理专业项目”单位,全体协和人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完成政府重托,为老百姓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医院实施一把手工程,从人、财、物等各方面不断加大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并带领全院护理人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2011年医院被评为“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医院”,8个病区获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也是北京市获“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最多的医院。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了医院100%的普通病房,目前已向门诊、急诊等部门延伸,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进步
2011年在建院90周年之际,医院提出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患者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办院新理念。该理念高度概括了医院的服务精神,细化了医院的服务要求,为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指明了方向。
护理工作从优化流程、细化服务、加强护士培训、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着手,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满足患者身心需求,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为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改善广大患者就医感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医院每季度开展的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患者的满意度持续提升,由原来的94.5%提升到98%,并在卫生部开展的77所医院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前茅。
为充分调动广大护士的工作热情,医院不断加大投入,提升临床一线护士各项待遇。例如,医院给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护士津贴每年达500万~600万元;每月给在重症监护、感染控制、化疗等特殊岗位上工作的护士发放300~500元的特岗津贴;2011年年底拿出274万元奖励上夜班多的护士等等。这些举措使临床一线护士每月平均增加了1000~2000元的收入,充分肯定了护士工作的价值。同时,医院设立了百人计划与全员培训,在经费和名额分配上给予护士倾斜,为护士职业成长创造机会,仅2011年就派出30余名护士参加出国出境培训,2012年又拟派出50名护士参加各级学会的专科护士认证培训,在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同时,也帮助护士完成自我职业提升。
2 以分层管理为切入点全方位提高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
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护理队伍不断壮大,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与社会需求不断凸显,护理管理亟待由经验性向科学性转变,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我院自2006年开始探索护士分层管理,至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框架,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稳定一线护士队伍、贮备护理人才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工作中,本着“合理使用、科学考评、保障质量、促进发展”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医院设置了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教学岗位3种岗位,并分别进行分层管理,为护士构建较为清晰的发展路径。
2.1 技术岗位分层管理
2.1.1 护士层级的划分及基本任职条件。
依据护士的能力、职称、学历和年资将护士分为4个层级,即N1~N4,其中护士的工作能力是层级划分最主要的参考依据。N1级护士为成长期护士,主要由工作3年及以下的护士和轮转护士承担;N2级为熟练期护士,主要由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和低年资护师承担;N3级为专业精通型护士,主要由高年资护师和主管护师承担;N4级为最高层级的护士,相当于临床护理专家,主要由高级职称的护士和专科护士来担任。通过护士层级的合理划分,构建了科学的护理人才梯队。
2.1.2各层级护士的职责与使用。
与责任制整体护理相结合,制定每一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同层级的护士依据其能力的不同承担病情轻重、复杂程度不同病人的护理,充分体现了各层级护士的价值。N1级护士主要负责病情较轻病人的护理、一般专科护理和病人的健康指导等;N2级护士主要负责较重病人的护理,完成特殊专科护理,进行病人健康指导,参与危重病人抢救等;N3级护士主要负责重症病人的护理、危重病人的抢救、专科护理指导、临床带教等;N4级护士主要负责危重病人专科护理,咨询会诊及专科门诊,临床专科指导,危重疑难查房,护理科研,持续质量改进等工作。
2.1.3建立护士分层培训体系。
为了满足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和发展需求,医院制定了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内容,并采取不同的课程设置,以多种培训形式,多种培养途径落实相应的培训计划,保证了培训效果。N1~N2级护士培训的重点在于稳固基础,培训内容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培训的形式主要为理论学习与科室轮转;N3~N4级护士培训包括个案护理、循证护理、疑难重症护理等,采用固定科室培养以及专科护士岗位培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重点帮助他们扩宽知识面,提升专业度,胜任专科、专家角色。为了给护士提供更多的培训平台,医院不断地拓宽护理人员培训途径,形成了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医院在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急救、肿瘤、血液净化等多个专业培养了近百名专科护士,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水平,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实现了病人和护士的双受益。
2.1.4 细化各层级考评及晋级标准。
科学绩效考核、工效挂钩考评机制是实现公立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在护士的绩效考核方案中,为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将护士的工作表现、工作质量、工作量、患者满意度、岗位风险等纳入为考核要素。同时,由于各层级护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的不同,为全面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不同层级护士的绩效考核过程中,为不同的考核要素设置了不同的权重比例。考核结果与晋级、晋升、学习机会和评选优秀挂钩,充分发挥了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同时,医院还制定了不同层级护士晋级标准,各层级护士在达到相应层级的基本年资、完成相应的培训和教学科研要求,通过相应级别的理论操作考试,并通过同行及各相关部门的综合评定后,便可以晋级上一层。这种晋级标准,以护士的能力作为主要的考核因素,有利于促进护士不断成长进步,形成合理护理人才梯队。
2.2 管理岗位及教学岗位
2.2.1 制定各岗位任职条件。
医院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在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管理经验、教学水平、外语水平等多方面制定并公布相应的任职标准,使各岗护士在晋升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保障岗位管理科学有序的进行。
2.2.2 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
医院护理部为各岗位护士设置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包括临床教学教师职责、病房护士长职责、总护士长职责、护理部副主任职责、护理部主任职责等。各岗职责内容涉及临床教学、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绩效考核、协调沟通、质量控制等多角度,以使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切实履行职责,落实每项工作内容,扎实推进护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3 采用分层次培训体系。
为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医院护理部制定了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各岗位护理人员提供针对性培训。教学老师层面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学方法、授课技巧、科研设计等;对于护士长岗位,围绕病房管理的实际需要,主要进行管理技巧、护理质量改进和循证护理等方面的培训;对于总护士长,从其统筹大科管理的层面,制定了关于领导能力、管理艺术、流程再造等课程。各岗培训项目内容丰富,各有重点,各有特色,循序渐进,落实到位,成效显著。
2.2.4 各岗位绩效及晋升制度。
在绩效考核方面,结合各岗护理风险及责任程度、工作质量、工作量、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执行力及出勤情况等各方面因素,最终进行综合评定。在各岗位的聘任方面,医院采取竞聘上岗的形式以公开公平的方式进行选拔,并每两年进行一次,为更多的优秀人才提供机会。
3 总结
护士分层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改革,是一项涉及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多方位改革,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回顾过去6年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有如下4点体会:
3.1 分级客观公正
在全院公布各层级管理办法,明确分层管理相关的各项制度,促进分层管理办法的落实;另外一方面,公布分层护理管理办法,公示医院对各层级护士工作要求,规范了各层级护士的表现并帮助其明确了努力方向,规划了职业发展路径。
3.2 根据病房情况实施护理人员动态管理
各病房根据其特点配备不同层级的护士,同时结合责任制整体护理,根据每日病房实际情况,通过护理部-大科-病房三级管理有序调配统筹使用现有人力,实现对全院护理人员的动态管理。
3.3 强调业绩能力,绩效分配合理
在绩效考核和岗位聘任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前重年资、重职称的管理模式,以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为主要依据,并通过竞聘上岗等形式,实现岗位聘任,真正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3.4 与优质护理服务有机结合,推进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其内涵是将护士安排在其最适合的岗位,充分发挥其能力与水平。根据护士的能力,让其承担病情严重度相符的病人的护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病人得到最优质的护理,也使护士的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提高护士工作认同感。因此,责任制的整体护理模式与科学的护理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将是护理事业稳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摘要:护士分层管理是护士岗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将护士按能力、职称、学历、年资分为N1~N44个层级,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标准、培训,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评方案,从而全方位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升医院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护理管理水平 篇5
我院自2010年5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以来,得到了大多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和好评,病人满意度得到了普遍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对病人不够热情、解释工作不到位、缺乏耐心、服务不到位、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缺少微笑服务等现象。为全面提升我院服务水平,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满意优质服务,护理部特拟定,提升服务水平的计划如下:
一、转变服务思想,强化服务意识。
各科室组织科内护理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影响满意度的相关原因,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充分认识,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积极可行的办法,护士对自身存在问题进行自评,护士长给予一对一指导,以达到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目的。
二、改善就医环境。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尽最大努力为病人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三、加强对科内重点人员(新来人员,性格不稳定者,服务态度欠佳,理论水平较差的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个别护士应单独指导,跟踪调查,定时检查。
四、护理部及科室实行奖惩机制,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凡病人提名表扬的护士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对工作态度较差的护士,给予说服教育并进行指导,帮助、督促早日改进,如有投诉现象,按医院相关制度处理。
五、良好的后勤保障系统。与后勤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督促后勤为临床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保障。
六、制定病人从入院到处出院的全流程化服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病人入院时:
1、护士面带微笑,起身迎接新病人,安置床位,并立即将患者带到病床,给病人及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备好床单元,护送病人至床前,妥善安置,通知医生对患者进行处置。
3、主动行自我介绍和主管医生介绍,并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入院宣教时机,让患者或家属能更好的接受和掌握。
(二)患者住院后:
科室为患者提供便民措施。如:饮水、微波炉、卫生用品等。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尽量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管床护士及时巡视病房,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关心患者的不适和需求,并及时妥善为患者解决。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坚决杜绝生、冷、硬、碰的现象。
(三)住院期间:
1、管床护士要针对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并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各项生活护理。
2、工作中多用“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安慰性语言、保护性语言,对患者有包容精神。
3、禁忌用语。称呼类:喂,XX床,老头;冷漠类:不知道、明知故问、你问别人、自己看;顶撞类:喊什么喊、等会、与我无关、找我的领导、没看见我忙吗?急什么……等等
4、对患者应四避免:避免使用易刺激的语气和语言;避免使用对方不易理解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的情绪;避免强求对方接受事实。
5、护士要不定期的巡视病房,召开公休讨论会,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对护理的需求,并根据反馈信息制定改正措施。
四、病人出院时:
1、针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如办理付账手续、院外注意事项、带要指导、饮食及功能的锻炼,门诊随访。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护送患者下楼梯口。给每位出院病人发放联系卡,保持联系,对已出院的患者针对病情和病人情况,每半月进行出院回访一次。
3、要真正做好优质服务,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是否真正用心去为病人服务。主动去参与医生查房,主动了解病人的不适,主动去解决病人的问题。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遇到疑问,主动去询问,问医生、问同事、甚至自己主动查阅相关信息,在不断提高自己业务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病人从入院到手术到出院,一系列的宣教工作,每天不断加强和反馈,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主动沟通的能力。作为病人来说,希望得到的是医护人员主动的关心和优质的服
务,我们只要认真的做到这些,才真正符合了病人的要求。
优质护理服务 2011年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通过开展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全面提升我院的社会形象,提高我院的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创优无止境 服务无穷期 护士被尊称为“白衣天使”,那么作为白衣天使的我们,在工作中就应该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位患者,本着“用心服务,用爱导航”的理念,来持续改善我们的护理质量,来提高我们的整体服务的水平,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服务的需要,来提高病人对我们的满意度。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医院都在提优质护理服务,什么是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质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做到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的概念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质 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方法 优质护理服务的概念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能让病人满意的服务,在符合行业标准或部门规定的前提下,所提供的一种能够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的一种服务。一切服务的最终目的都是让病人满意为最终目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概念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质 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方法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质 落脚点:履行护士职责。切入点:改革护理模式:责任制护理 关键点: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科学管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责任制护理 责任制护理是一项新的临床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大改革。科室设立护理小组,实行护理大包干,即责任护士(管床护士),从病人入院那天起,一直负责到病人出院,责任护士不仅对病人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病人康复需要,给予最佳的护理(护士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实施:床边工作制、工作站前移、床边工作车等 本病区设立一个小组,组长:付湘梅,组员:姜省兰、樊丁丁、王琼芳 优质护理服务的概念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质 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方法 1 仪表 衣帽整洁,举止端庄,文雅大方,面带微笑,能给人留下一种自然、清新、温和、善良、仁爱的“白衣天使” 真实的形象 态度 语言表达要柔和,要用正规、和蔼的服务语言来与
论如何提升护理带教水平 篇6
【关键词】临床带教教师、水平、综合素质、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05-01
临床护生实习是在校护生的最后一门必修课。临床带教教师在护生的实习中都希望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便于对护生的临床指导和管理,从而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和巩固理论知识;本人认为只有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才能提升带教水平。因此本人就提高临床护理带教水平谈一些体会与大家一同探讨;
1、临床带教老师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带教态度、专业思想及职业意识;
1.1带教老师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在护生的心目中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带教老师首先要热爱护理行业和专业的谈吐;众所周知,人的言谈举止无时不在影响身边的人和事。有修养的谈吐及专业的意识会带给周围人和事一个好的朝向,良好的职业意识也可以化解很多医患之间的矛盾[1]。更加会深深的印在护生的心理。专业的表达方式,也会增加表达内容的真实性、也会提高周围人对于表达内容的可信度;以上的种种方式和行为都会在护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使带教工作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1.2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护理道德;带教教师要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护理道德,具有严谨、认真、踏实、求实、创新、责任心强的工作作风;和蔼、端庄、乐观、开朗、富有同情心和爱心,会使学生有可信、安全、可靠的感觉;在这样的带教指导下护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都会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而且学生的思想、作风、品行、情操也都会受到熏陶。带教不应该存在没有责任心、服务态度差、工作作风差等问题;带教老师要以德服人、以制度管理人、以心护人。还要有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秉公办事、于人为善、作风干练营造一种求真务实的氛围;
1.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带教水平提升的前提。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健康的带教关系,才能在带教和实习的过程中提升带教的水平;带教过程中师生间的活动,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反馈信息外,师生间积极的感情交流,也可以提高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质量;师生关系也影响着护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学习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助力护生兴趣提升的关键因素,也是带教水平提升的基础。师生间的相互尊重、互相包容、情感融洽、彼此真诚对待,就会在带教过程中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使带教教师成为护生的良师益友;
2、临床带教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正确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1扎实的理论基础、正确的操作技能;护理操作是否准确,护理理论讲课、教学查房、带教质量,教师的能力及自身修养都影响着带教水平。带教教师必须通晓业务流程和操作技术,勤奋好学,有上进心充分利用时间在理论上好好指导护生,并根据具体的护生实习计划、培训流程、专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2]。把临床知识和通俗易懂的方法传授给护生,使其在学样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坚持放手不放眼,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护生学到的技能是标准规程。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危重病人抢救时,应遵循医院的相关规定,不参与抢救。
2.2临床带教教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赢得生命的时间。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应该把以前积累的丰富经验在实际的操作中表述给护生,让护生了解,不走弯路,增强护生的信心,增加护生应对引种问题的能力。但在表述临床经验时一定要给护生讲明,此种操作的前提,以及必要的事前准备。让护生明白此种操作的原由。临床带教教师的丰富经验还能在护生的实习中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便于树立护生对带教教师的尊敬和对带教教师敬仰。更加有利用带教教师对护生的指导。
3、适宜的带教方法;
适且的带教方法可以增加护生对于从事护理行业的信心,更能增进护生与带教老师的沟通。使护生有问题敢问、有疑虑敢提,对不正之事敢于提出纠正。现在护理行业带教老师同护生之间都存在年龄差距,而年龄差距致使沟通不畅,导致护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操作技能掌握程度都大打折扣,使得护生从事护理行业的信心都有所下降。带教教师应该就师生年龄差距、教师性格、护生专业,开发新的带教方法。带教老师对新到来的护生应先了解其个人信息,再了解护生的性格和所学专业,对护生应有带教方案。
4、标准的带教程序;
标准的带教程序有助于带教更好的指导和管理护生,让护生对护理行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加强护生对于护理操作技能严谨性认识;标准的带教流程可分几个阶段,护生在相应的阶段接受带教老师的相应培训,接受带教教师传授的相关技能。这也可以避免带教老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护生也能更快吸收带教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标准的带教流程还能体现带教教师的专业性,便于带教教师在护生中树立专业技能的权威性,更能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标准的带教流程更能让护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让其学习的操作方式能和理论知识进行论证,从而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通过以上的论述后,要让带教质量提升,必先让带教教师提高个人修养[3],这便于带教教师获得护生的好感和尊敬,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带教教师也要拓宽专业知识面,能够教授护生无法从理论中获得的知识,树立带教教师在护生中的专业形象。这些都是带教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当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生才能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会更适应带教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而标准化的技能操作流程则能让带教教师便于教学,也能让护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避免造成不良的影响。标准的技能操作流程还能体现带教教师的专业性,获得护生的信任于尊重。所以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培训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这都有利于带教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怡华,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8,19(1):69
[2]何仲,沈宁,许岩,等,护理专业教师的选拔与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12,39(8);608-609
护理管理水平 篇7
1 护理队伍状况与需求调研结果
1.1 护理人员岗位与学历情况
自制调查问卷, 了解长沙、株州、湘潭 (简称长株潭) 5家医院的医生、护士及管理者 (共148人) , 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学历层次需求的认识状况。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数据, 用率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见表1。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对护理人员的培养要求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可知:护理从业人员将从传统单一的临床护理走向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岗位。同时, 根据就业岗位的不同学历层次要求, 临床护理岗位对护理人员的学历要求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 管理、科研等岗位对学历要求更高。
1.2 医护比与护理人才需求情况
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 湖南省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医生数、护士数 (3.62、1.51、1.19) 低于全国 (4.15、1.75、1.39) [6]平均水平。医护比虽然呈逐年增高态势, 但尚未达到卫生部医护比例1∶2的推荐配置[7]。护理人员的相对不足, 不符合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 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影响了医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也反映出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仍存在重医疗、轻预防, 重医生、轻护士的问题[6]。这就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素质[8], 强化护理科研与管理力度。
2 护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人员学历与职称需进一步提高
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 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04.8万人, 比2005年增长了70万人, 长幅达52%, 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39, 医院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1∶1.16, 公立医院中, 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 二级医院达到1∶1.12, 可以看出, 医院医护比倒置现象得到扭转[5]。但目前, 我国护理专业本科 (第一学历) 毕业生占全国护理人员的0.26%[9], 临床上具有副高职称的护理人员仅占5%左右, 远远满足不了开展护理科研的需要。
2.2 临床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获得的支持相对较少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随着护理人员学历层次的提高, 其科研能力也逐渐增强 (见表2) , 但护理科研主要以参与医学项目为主, 这与高学历层次、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长期从事繁杂的临床护理工作有较大关系[3], 体力的耗竭、科研意识和财力物力的缺乏, 使他们很难获得有效的科研支持。《中华护理杂志》的投稿统计也佐证了我们的调研结果:80%的退稿是由于重复选题和选题不新等原因[10], 而具有独创性的稿件不到10%[11], 说明护理人员在护理科研信息的获取上还存在盲区。
3 建立双导师制, 协同创新, 推进护理事业发展
我院针对调研统计现状, 深化校院合作模式, 同时探索出以医带护的双导师制并取得一定成效, 介绍如下:
(1) 紧紧围绕长株潭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 完善学校与医院深度合作机制, 建立学校—医院专业共建模式, 构建“两级合作”体制, 建立学校与医院双专业带头人、课程双负责人、教师双岗轮换制, 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良、专兼结合的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以临床护理为基础的信息化、共享型、开放式的合作基地;合作共建集教学、科研、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特色化社会服务体系, 提升护理教育、临床服务、护理科研与管理水平, 服务民生事业、服务两型社会。
与地方医院合作共建护理科研管理机构: (1) 成立护理科研领导小组。由医院护理部主任和学校护理学教研室主任领导大科护士长与学校护理学教师组成的临床护理科研领导小组, 主要做好年度护理科研规划、课题立项、开题论证、中期检查, 指导科研实施, 并组织完成科研课题的结题和成果申报。 (2) 组建护理科研管理小组。大科护士长与学校教学骨干任组长, 带领各科护士长及学校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 针对临床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3) 组建护理科研课题小组。由科护士长任组长, 带领3~5名高学历 (本科以上) 、高职称 (中级以上) 护理人员和学校教师针对临床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拟定科研课题, 并上报护理科研管理小组[12]。
(2) 护理人员主持或参与临床护理科研项目时, 应注意加强学科间的渗透, 取长补短, 促进跨地域合作, 加强协同创新、争取申请到国家重大课题, 从根本上解决研究方向和研究经费缺乏的问题。
(3) 除了医学院校和医院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 对护理科研给予政策倾斜, 加大投入力度外, 还要呼吁政府科研管理部门加大对临床护理科研的支持力度, 真正有效地推进临床护理科研与管理工作。
总之, 护理学的发展将会改善缺医少药、护患纠纷频发的现状, 为民生工程、护理教育与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婧哲.用行动实现人生的价值[J].现代护理报, 2006 (2) :27.
[2]Kajermo K N.Perception of research utilization[J].J Adv Nurs, 2000, 31 (1) :99.
[3]马玉芬, 赖小星, 高宇, 等.临床护理科研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9) :89-92.
[4]陈丹.加强护理科研管理提高护理科研水平[J].全科护理, 2011, 9 (1A) :65-6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94/01105/51604.html, 2011-05-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中国统计年鉴[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0/indexch.html, 2011-12-01.
[7]罗一.重庆市巫山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与配置效能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 2009.
[8]胡敏, 郭海, 孙振球, 等.1997—2008年湖南省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的动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1 (9A) :2926.
[9]徐红.我国护理科研的障碍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1999, 14 (6) :6.
[10]谢贞.如何从护理期刊中获取论文写作信息[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8) :671-672.
[11]程金莲, 韩世范, 李萍.医护人员发表论文的引文浅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8 (14) :511.
护理管理水平 篇8
1 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1.1 转变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
护士长是科室最主要、最具决定性的管理者之一, 其管理效率的高低、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和患者的安危。护士长的威信不是上级赋予的, 也不是自认的, 而是靠扎实的工作和令人信服的工作成就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去建立[1]。传统的管理方法是经验管理, 虽然临床实践经验较为丰富, 但对管理程序的了解不太透彻, 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整体护理的开展, 过去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于现代护理管理, 护士长的管理观念、思维模式、人文素质及工作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护士长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术, 更要具有高超的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护士长必须从思想上转变管理观念, 要勤于学习, 广泛汲取人文、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现代护理管理理论和技能, 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1.2 加强领导能力的培养
护理是门艺术, 而护理管理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从管理心理学角度讲, 作为一名管理者或领导者, 必须学习和具备技术、人文、观念这三种技能, 才能实施有效管理。技术技能是将专业知识、方法、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 完成特定任务的领导能力。人文技能是将行为科学应用到管理中去, 善于与人共事并对下属实行有效领导的能力。观念技能是指将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学及财政金融等知识应用到管理中去, 对组织地位和作用、组织间的相互关系、组织影响等因素进行充分评估的能力[2]。护士长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 还要注重管理观念和能力的培养, 积极参与护理管理培训, 系统学习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 掌握人际关系技能, 人员培养技能和资源管理技能, 加强领导技术和艺术的培养和科学管理的水平。
2 认真落实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护士长要依据上一年的工作总结和护理部下发的当年工作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内的工作计划和任务, 并与护士进行可行性讨论, 提出可行性方案并加以执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使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认真遵守, 得以长久坚持。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护士长的管理力度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关键, 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以制度去管理护士, 做到责任清楚、分工明确、奖罚分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才能强化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的整体护理的意识, 才能使护士有规范的行为、良好的习惯、高效的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 可促进护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条理性。
3 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增进与护士及患者之间的关系
3.1 加强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
从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着手, 加强她们敬业爱岗的教育, 不断强化优质服务意识,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鼓励她们多渠道地学习深造, 通过科学管理, 培养她们良好的职业素质, 激发她们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
3.2 关爱护士, 让护士人人参与管理
管理的全面发展原则要求管理者具有服务观念, 在组织中为成员提供自我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使成员的潜能在组织内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帮助成员达到自我实现[3]。护士长要尊重、关爱每一位护士, 要善于沟通和交流, 对患者满意、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应表扬、奖励, 对患者满意度差、缺点较多的护士找之谈话, 重点帮教。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帮助护士解决问题, 只有护士长处处为她们着想, 关爱她们, 为她们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她们才会更加主动地关心患者。多征求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让她们自觉地参与管理, 实行民主管理, 这样护士长就可以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 掌握重点, 接受新观念、新市场。
3.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征求患者对工作的意见
整体护理的开展, 患者对服务的需求相对提高, 护士长除了要有过硬的护理技术和高超的管理水平外, 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 它可以增进与患者之间的感情, 建立和保持相互之间的良好关系, 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护士长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多交谈, 征求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意见, 了解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对他们不太满意的方面加以整改, 护理管理和护理的根本就是一切为了患者。
总之, 护理管理是促使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的过程, 护士长必须带头转变护理观念, 深刻理解整体护理的内涵, 加强专业知识、临床医学和人文知识的学习, 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领导技能, 提高管理能力, 要勇于实践, 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提高。
摘要:在现代护理管理中, 护士长要转变传统管理观念, 系统学习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强领导能力的培养;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关心护士, 让护士人人参与管理, 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提高。
关键词:护士长,护理管理,管理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学梅, 陈玲.护士长的自律行为与品德修养[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5) :54.
[2]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258-259.
护理管理水平 篇9
1加强护理工作
1.1加强检查
(1) 详细了解并分析患者的病史特点、发病时间、主要症状、既往住院及用药情况等。
(2) 一般的专科体检:身高、体重、基础心律及心率、计出入液量、血压、呼吸、肝脏、水肿程度及缺氧程度的判断等。
(3) 了解心血管内科常见的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脂全套、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学、心电图、肺功能、胸片、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活动平板、冠脉造影等。
1.2加强观察
(1) 新药观察。
如使用利多卡因、心律平、西地兰等抗心律失常药应在监护下进行, 并注意心率、心律变化。有的病人静脉输注胰岛素会引起低血糖反应, 也有的病人静脉输注葡萄糖后由于胰岛素过度分泌也会引起低血糖反应, 还有使用前列地尔等药对血管刺激性强, 采取第一瓶静脉输注, 并嘱病人热水袋热敷, 以免药物残留刺激血管, 增加病人痛苦。临床实践证明不单是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容易过敏, 现在新药层出不穷, 也有个别的易起副反应, 所以使用新药时, 护理人员应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 并在使用中加强巡视, 病人出现反应时, 应能得到及时处理[3]。
(2) 进食观察。
应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 包括水分热量及食物的质量和数量, 避免摄入高钠、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 也应避免摄食太少, 以免引起水、电解质失衡。
(3) 病情观察。
定好周期, 认真观察心率、心律变化。一般每1h记录1次。
(4) 二便观察。
注意患者二便情况, 心肌梗死、心衰病人用力排便后易加重心脏负担, 诱发心律失常、急性心衰, 甚至死亡, 因此要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应予口服便塞停预防便秘, 必要时应用助消化药和润肠通便药, 有的病人排便时不易排出可给予开塞露协助排便。准确观察和记录患者每日的尿量也十分重要, 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病情判断和用药依据。
1.3加强基础护理
(1) 做好皮肤护理。
危重病人予以安置有气垫床的床位, 并检查全身皮肤情况, 特别骶尾部等受压部位, 如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 应注意会阴部、骶尾部皮肤情况, 须做到勤翻身, 勤擦洗、勤更换。天冷时严禁用热水袋, 因糖尿病病人、水肿病人神经末梢敏感度差, 热水袋烫起疱也不知道。心电监护电极粘贴部位应予经常更换, SpO2 监测夹子应定时更换指头。留置针应每天检查穿刺部位周围皮肤情况, 如有红肿应及时拔除, 静脉穿刺部位应经常更换。对于血液循环差、水肿明显的部位如骶尾、踝关节等, 每天都应予热水或乙醇按摩, 以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 预防褥疮的形成, 同时定期给患者翻身、拍背以防止肺炎的发生[1,3]。
(2) 保持病房空气新鲜。
病房温度和湿度要适宜, 做好口腔护理, 预防交叉感染[1]。
(3) 及时响应患者呼叫。
心血管病人意外多, 因此呼叫铃响或有呼叫声应立即去察看, 救护仪器如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氧气、吸痰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严格按规范管理以便医护人员抢救病人时能做到迅速及时、有条不紊。
1.4加强心理护理
由于心血管疾病多需终身治疗, 疾病易反复发作, 因而患者常具有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 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 情绪易激动, 气量狭小, 甚至焦虑、紧张、绝望, 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于疾病往往能起到治疗和促进康复的作用。临床上应重视心理治疗和精神护理, 在了解患者病态心理活动的基础上, 要注意患者的各种反应和态度,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情, 护理人员要以热忱、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患者, 以取得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赖;还要关心体贴患者的疾苦, 协助患者解除各种顾虑, 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平衡, 以促使早日康复[1]。
2加强管理工作
2.1加强教育
实际上, 有些失误是由于医护人员专业理论、技术及新设备操作知识缺乏而造成的。心血管疾患变化较快, 若对病情的变化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就很容易延误救治的时机, 导致患者死亡或病情的加重。
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 病情可能随时变化。在对危重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 如果不能准确分辨异常状况, 并且对患者症状护理知识了解不够, 就很容易引发风险;由于心脏介入手术发展较快, 各种新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 若对各种心脏介入手术后的患者护理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就会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错;对除颤器、心肺复苏等基本护理操作不熟练或者有误也会带来护理风险[2]。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业务知识, 反复训练专业技能, 做到技术精湛。应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新引进设备的使用知识, 尽快掌握其操作性能, 并进行考核, 做到人人过关, 确保在抢救时能做到熟练使用。
2.2加强沟通
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引入市场化的服务模式还不成熟, 护理工作与服务理念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还缺乏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式, 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也缺少艺术性。随着病人及家属法制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 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果护理人员做了大量护理工作而缺少与患者沟通交流, 也容易引发风险。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势在必行。
(1) 住院期间应教育患者注意:需遵医嘱, 按时、按剂量服药, 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
(2) 在出院之后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合理膳食;注意维持心脏的代偿功能, 要劳逸结合, 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活动宜量力而行;需按时服药, 注意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还要搞好定期复查工作。
2.3加强护理记录管理
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是目前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 病历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采信的重要证据, 护理记录作为病历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若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且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注重不够, 出现漏记或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有差别等情形, 常常导致风险增加[2]。
2.4加强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效果评定是护理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主要内容涉及护理业务工作、护理组织机构、环境安全、公众意见处理及投诉等方面。
识别护理风险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除注意防范常见风险因素外, 还要加强以下环节:
(1) 项目分类总结和缺陷管理总结, 以明确风险易发环节及细节;
(2) 科室整体共性风险分析;
(3) 信息咨询沟通, 如做好医护沟通、医患沟通, 从而掌握更多的风险点[2];
(4) 仪器定期检测, 评估风险概率;
(5) 突发情况风险评估, 如停电, 地震等。
2.5加强专科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 积极搞好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工作。如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 尤其是多在夜间发生, 因此应加强夜间巡视, 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加快或烦躁坐起, 应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并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坐卧位, 必要时两下肢下垂, 以减少回心血量, 减轻肺部淤血, 同时给予低流量 (1~2L/min) 鼻导管氧气吸入;发现急性左心室衰竭肺水肿时, 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时, 在给氧的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 并给予6~8L/min 高流量氧气吸入, 以减轻肺泡表面张力而改善通气[1]。
2.6加强静脉输注管理
严格控制静脉输注速度, 既保证液体均匀输给病人, 又能按时完成静脉输注。因心血管内科病人年龄大, 有的心脏功能不太好, 静脉输注过快, 易诱发急性左心室功能障碍, 有的病人用鲁南欣康、硝酸甘油必须控制静脉输注速度, 保证疗效[3], 以防血压下降。
3结束语
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差错、提高护理质量, 实现医患双方关系和谐。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病人, 如何保证护理安全, 与护理人员的素质、技术、工作能力以及管理等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管理者应促使医护人员认识安全隐患、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术,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整体素质;最终实现提升护理水平的目标。
摘要:近几年来,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一种全球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管理, 对提高疗效, 减少医疗事故有重要意义。提高护理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内科护理,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方孝俊, 邓玉萍, 鄢恋梅.加强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J].现代中西医结合, 2007 (1) .
[2]富川华, 雷静, 袁莉.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护理, 2007 (8) .
护理管理水平 篇10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系统中最基层的管理者, 在科内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在医院中处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多类型的人际关系中, 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要适应多种角色的转换, 特别是新护士长, 由于缺乏管理经验, 她们常会面临着不少的困惑、挫折和压力, 往往顾此失彼。如果不能尽快适应从护士到护士长的角色转变, 会使新护士长感到焦虑、傍徨, 甚至影响护士长的管理质量。为使她们尽快适应角色, 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管理者, 我院护理部为近期经过竞争上岗走上护理管理岗位的15名新护士长进行了为期1周的培训, 培训邀请高级职称的护理管理者授课, 就护士长职责、护士长的领导艺术、新护士长的工作技巧、护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科研训练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授课, 管理前辈们以自己多年从事护理管理工作的亲身体会, 向新护士长们讲述了自己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中的苦、乐与感动, 从“忠诚敬业的态度、主动进取的精神、对创新工作的追求、严于律己的作风、优良的干部素质、科学化的管理”6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转变角色做一个合格的护士长”, 也从护士长手册的意义、具体内容及书写事项等方面告诉新护士长, 面对新角色如何对待护士长手册和计划性的开展科室工作。在培训结束后护士长们都各自写出了自己的培训心得和感悟。通过这次护士长培训, 使新护士长们更新了观念, 拓宽了思路, 增长了见识, 主要有以下几点效果:
1 使新护士长们明确了护士长的素质要求
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职业素质等。
2 明确了护士长工作性质
2.1 从事管理
管理是艺术、技巧。并且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 正确衡量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发挥自己的作用。正确行使权利做到:有权不滥用, 以理服人。明确使用权利的着力点在于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护理任务。处理问题必须调查研究, 做认真细致的分析, 绝不可凭主观的判断。批评同志时注意方式方法, 应该实事求是, 以理服人, 绝不可以势压人, 横加指责。护士们欢迎的是有实干精神、平易近人、关心和体贴她们的护士长, 而不是指手画脚、官味十足的护士长。工作中尊重高年资的护士, 爱护年轻护士。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
2.2 带好护理队伍
护士长自身的行为是护士的典范, 护士长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才能、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自制能力和人际关系, 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护理技术等无不影响着护士。因此, 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才能、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修养, 在护士中树立较高的威信, 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善于做思想工作, 抓住护士的心理, 并改变她们的不良行为, 以便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
3 明确了努力方向
3.1 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护士长担负着本科室业务管理、组织管理、护理教学等多项任务。这就要求自身具有较强的组织计划、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纷繁、琐碎的护理工作中合理安排人力、物力, 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
3.2 加强品格修养, 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
“一个好的形象就是一面旗帜”。
3.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创造团结友爱的环境气氛
能正确处理与上级、下属、同行之间的关系。创造和维持一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温暖友爱的环境气氛。荣誉面前, 要有谦让精神, 当出现失误时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关心护士的生活、健康、家庭, 做每个护士的知心朋友。
3.4 寻找差距、加强学习
新护士长要学的东西很多, 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住各种学习途径, 观察学习其他护士长及其他老师、同事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解决各种问题的思路方法, 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并进行分析总结, 不断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业务方面, 必须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 注重知识积累。
3.5 尽责、敬业
护士长要比一般的护士付出更多, 在工作中真干、实干、苦干、全盘考虑、注重细节, 做到不计个人得失, 具有奉献精神。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及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 做一个好的带头人。
3.6 牢记护士长岗位职责
始终以护士长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工作要有计划、有条理、有安排, 不顾此失彼, 根据轻重缓急, 逐项完成, 不操之过急, 不拖拖拉拉。
4 明确了护士长们除了应付日常琐碎的护理工作外, 还需要完成哪些文字记录
如护士长手册、护理人员工作业绩考核表、晨会提问、日常考核记录等, 这些记录也是考核护士长管理的标准之一。
护理管理水平 篇11
(山東省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山东新泰272100)【摘要】目的 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门诊2011年9月至2011年2月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的后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DBP、SBP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和预防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心理和认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关键词】心理护理;高血压;血压控制;影响【中国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04-01 高血压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密切关系己被大量研究证实。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认知、态度和健康行为,对于减轻焦虑情绪,有效控制血压,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因此,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已经越来越引起临床上的重视。我院门诊2011年9月至2011年2月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排除脑血管意外、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病史,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排除合并其它严重疾病、其他重大内、外科合并症。其中男52例,女性48例,年龄19~75岁,平均(57.2±5.1)岁。高血压病史3~20年,平均坐位收缩压<180mm Hg、坐位舒张压95~110 mm Hg。文化程度均在小学以上,将该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仅在患者就诊期间给予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与预防,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健康的饮食方式,以低脂肪、低热量、低钠、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给予患者运动指导,鼓励患者平时多运动,宜采用强度较小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80%,使肌肉运动达到一定的强度,比如散步、太极拳、竞走、慢跑等[2]每个月进行1次家庭访视,记录管理对象的生活状态、遵医嘱行为及血压控制情况,强调运动的长期性和时效性。(2) 心理疏导:加强护患沟通,告知患者心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主动与患者交谈,纠正对高血压错误认知和行为,倾听其内心感受,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使患者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面对治疗。鼓励他们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保持愉快的心情。让血压控制水平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音乐疗法:嘱患者在情绪较为烦躁时,可以听喜欢的音乐,乐曲选择节奏平稳、欢快、舒展、力度适中、起伏变化不大、频率适中的曲子或胎教音乐,即在早餐后及晚餐后2h分别听音乐30min。(4)放松疗法:指导患者进行夜间放松练习,患者取平直仰卧位,闭目压紧舌头,紧闭嘴唇,将注意力集中到头部使两面颊感到紧张,然后将牙关张开,逐步放松头部肌肉。上肢自然伸直,肘略展,两手握拳或手腕弯曲,绷紧肱二头肌耸肩,下肢舒伸,自然分开与肩同宽, 脚趾朝上或将腿轻抬,脚尖自然外展,同时勾起脚尖内翻,然后逐渐松开[7]。每天1次,每次30min。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的后的血压控制情况。采用标准水银血压仪进行坐位血压测定舒张压(DBP)、(SBP),患者每日8:00~10:00于门诊室休息5min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测量3次,取平均值。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DBP、SBP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的DBP、SBP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DBP、SBP的改善效果比较注:组间相比,﹡P<0.05;组内相比,△P<0.053 讨论不良的心理如焦虑、抑郁、紧张会加剧血压的升高使患者感到不适,出现不良的躯体症状。心理护理通过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觉、认识、情绪、行为等,减轻或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各种紧张因素、消极情绪和异常行为[2],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在对高血压患者用药指导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和预防,采用的主要措施有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音乐疗法和放松疗法,健康教育有未病防病,既病防变的作用,其在某种程度上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运动是非常有效的降血压方法,其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够防止病情恶化。心理疏导有利于患者保持一个平和面对治疗的心态,防止血压波动过大,用药指导能加强患者服药的规范性,提高其用药的自觉性[3]。音乐疗法能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大脑右半球,使脑垂体分泌具有止痛作用的内啡肽,明显缓解焦虑情绪[5]。放松疗法有利于患者心情平静,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的DBP、SBP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和预防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心理和认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参考文献[1]叶华妹.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意义和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33):171-172.[2]李星明,张玉珍,黄建始.健康管理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管理杂志,2010,04(5):264-267.[3]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1):7-8.
护理管理水平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8例, 女42例, 年龄52~87岁, 平均 (63.23±10.08) 岁;糖尿病病程2~22年, 平均 (9.15±2.98)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为所有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依据居民建健康档案, 进行下列护理服务。
1.2.1 知识教育
采取定期开设讲座、教育访谈、定期门诊的形式, 对研究对象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 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临床表现、存在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等[2]。
1.2.2 降糖药物应用指导
为患者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承受能力, 为患者选择成本低廉、效果好的治疗用药, 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重纠正其错误的健康观念, 如“只在身体出现不适时用药”, “一旦血糖降到正常后, 就没必要继续服药”等。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 使其督促、提醒患者服药, 提高患者对长期依从治疗的能力信心, 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3]。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嘱患者抽取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 预混的胰岛素用前要混匀, 对选用胰岛素笔的患者, 要教会其笔的安装和保养[3]。
1.2.3 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 客观地向患者介绍糖尿病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 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又是可防治的慢性疾病, 使患者明白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 必须树立与疾病作长期斗争的信心[4]。鼓励家庭成员主动以亲切的态度接近患者, 给予心理支持、鼓励、疏导, 以助其消除不良情绪, 调动积极性参与到治疗工作中。
1.2.4 科学饮食干预
讲解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目的、意义, 指导患者根据自己实际的运动量、身高、性别、体重等情况对饮食量进行计算, 根据血糖制订糖尿病饮食治疗方案[5]。
1.2.5 合理运动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进行宣传教育过程中, 督促糖尿病患者遵循下列运动原则, 在必要时候, 以恰当方式进行合理的干预, 防止患者因不科学的运动而造成危害:有氧运动原则, 包括慢跑、骑车、游泳、散步、原地跑步及健身操等。循序渐进原则, 运动的量逐渐增大, 运动的时间逐渐增长, 动作逐渐加大难度, 使身体慢慢适应[6]。做到运动量、时间及方式恒定, 长期坚持。安全性原则, 运动中要注意安全, 避免磕碰、受伤、摔伤等, 出现事故要及时处理, 避免伤口愈合效果差, 出现感染, 更要时刻监测血糖, 以防出现血糖波动, 加重病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 (内容涉及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高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6个维度, 得分越高, 表明管理行为越好[7]) 、护理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9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1年, 平均 (8.98±2.04) 个月。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干预前,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97.78% (88/90) 明显高于干预前的86.67% (78/90)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98,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 要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不仅要降低血糖, 还要控制血脂和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 需要患者及家属合理控制饮食, 进行适宜运动, 增加家庭人员的关心, 加强防治健康知识宣教, 虽然患者在住院期间多次接受了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及出院指导, 但出院后并不能全部记住,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我管理能力下降, 治疗依从性差, 容易发生各种慢性并发症[8]。
实施社区护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护理干预内容, 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相关知识,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服药治疗的依从性与患者的经济原因、文化层次、健康信念、社会支持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患者情况指导用药, 争取患者家属支持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得知患病后普遍存在精神抑郁、心情不畅, 这种心态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进行心理指导, 减少应激、焦虑情绪, 保持健康心理。通过饮食与运动干预,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坚持正确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正确制定饮食方案, 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结果显示, 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 (82.38±11.47) 分、护理满意程度97.78%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的 (68.22±10.39) 分、86.67%;空腹血糖 (6.98±1.23) mmol/L、餐后2 h血糖 (8.56±2.56) mmol/L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的 (8.01±1.76) mmol/L、 (11.82±3.10) mmol/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把糖尿患者的管理从医院转向社区, 从被动治疗变主动预防, 从盲目的药物控制血糖到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方法, 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评分, 明显降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 密切护患关系,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红, 谢娟, 刘新民, 等.不同群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2, 20 (1) :78-81.
[2]赵文芝, 王伟.社区护理互助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14, 36 (19) :3028-3029.
[3]李红梅.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 (9) :2317-2318.
[4]杨标, 钟雪花.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吉林医学, 2014, 35 (19) :4286-4287.
[5]郭悦悦, 梅伟斌, 徐宜, 等.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对患者血糖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2, 33 (5) :371-373.
[6]徐永刚.基层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效果与成本[J].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 (7A) :138-139.
[7]吴广.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规范化治疗的有效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4) :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