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与管理

2024-10-04

护理与管理(共12篇)

护理与管理 篇1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 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 就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同时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 还有服务对象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有效回避护理风险, 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 护理风险因素

1.1 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风险表现为越权操作, 擅自更改、错误执行医嘱等。由于护士忙于应付各种常规治疗, 不能完全做到及时记录, 甚至关键的内容漏写;不能体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专科特点。

1.2 护理工作制度贯彻不力

不严格执行制度和操作规程, 不按时巡视病房,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致用错药物, 抽错化验标本。对危重、意识丧失患者未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而发生坠床、压疮、烫伤等;对药物剂量不清楚、换算错误导致用药不准确和失误。

1.3 工作程序设置不合理

工作安排缺乏合理性或各班内容不具体, 导致在工作中注意力涣散、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护理人员缺编会造成护理的负荷增大, 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

1.4 护士因素

护理人员素质低、工作作风不严谨, 不能严格执行医嘱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因家庭与工作的多重压力, 造成护士身心疲劳、精神紧张或思维迟钝。个别护士缺乏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服务理念滞后。

1.5 患者因素

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 患者不合作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安全执业;患者个体差异, 如高度过敏体质患者;许多人对自己要花钱看病感到不适应, 心理承受能力低, 常因收费问题引起纠纷。

1.6 工作环境及设备因素

医院环境及设备落后加重了护理的职业风险, 如:地面湿滑可致患者跌倒, 噪声分贝太高影响患者休息, 医院环境管理杂乱无章, 影响患者的舒适和康复, 老年人和小儿未加护床栏, 容易坠床而致摔伤, 医疗设备陈旧, 检查出现误差, 有潜在的风险。

1.7 护理管理因素

业务学习及操作培训不到位, 理论专业技术水平偏低, 特别是低年资护士, 由于临床经验不足, 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 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药物管理不规范, 如药品任意摆放, 过期药品不清理;物品不能按要求分类放置, 如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 不能熟练掌握新仪器的使用方法, 致使护理工作滞后;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 出现角色冲突, 长此以往, 将使护士身心疲惫, 这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树立法制观念, 加强法制教育

掌握法规的尺和度, 依法执业, 懂得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法律条文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认真履行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2.2 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 安全第一”的原则。护理部定期组织各种制度、护理安全管理的专题讲座, 并严格考核落到实处。对新护士严格岗前培训内容, 从一开始就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加大监控力度, 定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 严格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3 合理设置工作程序

进行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利用;合理排班并使各班内容具体, 熟练各班工作流程, 尽量按床位比例配置护士, 责权利要明确。

2.4 提高护士素质

树立“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提高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 对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提高自身修养, 强化风险意识、法律意识, 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2.5 加强患者的管理

对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工作,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支持配合, 对于不合作的患者需加强管理, 多和患者做解释工作, 督促完成每一项操作, 力争把患者的风险因素降到最低。

2.6 改善工作环境增加设备

医院要加大投入完善各项设备, 改善就医环境, 制定风险预案, 病区卫生间应设置呼救铃, 躁狂患者用约束带, 老年、小儿病床加防护栏;地面湿滑时, 设立“慎防滑倒”警示牌;努力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整洁、安全的休养环境。

2.7 注意管理的科学性

在工作中应以身作则, 成为学习、执行、落实制度的模范。不断加强业务新业务和各项技能的培训, 开展岗位练兵, 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关爱护士, 排解压力, 使护士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针对一些高风险的护理活动加强风险管理, 制定相应措施。化快, 需加强口腔、皮肤护理, 防止并发症, 预防医源性感染。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温度与湿度适宜, 病室通风每日2次, 每次30 min, 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和药品。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 正确留取各项标本, 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合理抗生素, 配合医生抗感染治疗, 并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昏迷患者鼻饲流质或静脉补充营养。便秘患者鼓励其多饮水, 进高纤维素饮食, 进行腹部环形按摩, 自右向左, 必要时用开塞露促进排便。卧气垫床q 2 h, 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取舒适卧位, 并在骨突处垫中空软枕, 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干燥。本组69例患者无1例发生压疮。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合并感染时呼吸困难加重, 常易发生痰液堵塞或因咯血窒息死亡。痰多患者q 2 h翻身、叩背1次, 护士五指并拢呈中空状 (掌指关节呈120°角) , 手掌离胸壁不超过12 cm, 利用手腕关节运动叩击。依次在后背两边叩背, 叩背时从下至上、从外至内, 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6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 注意避开乳房及心前区, 力度适宜, 每次叩击的部位要与上一次的部位重叠1/3, 不可遗漏。叩击一侧后再叩击另一侧, 每侧叩击的次数不少于3遍, 每次叩击5 min~10 min, 以助排痰。意识清醒者予以雾化吸入, 每日2次, 必要时吸痰器吸痰, 禁用强效镇咳剂, 防止窒息。本组病例中有5例发生痰堵窒息, 护士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 吸出痰液, 解除呼吸道梗阻, 恢复患者自主呼吸。

3.3 用药的护理

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氨茶碱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如出现恶心、呕吐、多汗、面色潮红、面肌抽搐、心动过速等症状时, 应减慢静滴速度, 以防心律紊乱。本组病例中有3例静滴氨茶碱时速度过快感恶心、心慌。应用抗凝剂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如: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等, 本组有2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 因出现皮下瘀斑停药。

3.4 控制性氧疗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低氧伴有CO2潴留, 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降低, 主要靠缺氧刺激, 只能采取控制性给氧, 即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1~2 L/min) [1], 氧浓度为27%~29%。氧疗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面唇、指端发绀情况, 调节好氧流量及浓度, 注意氧气的温度与湿化。本组病例中有7例在吸氧过程中呼吸困难加重, 经更换37℃蒸馏水, 吸氧15 min后呼吸困难缓解。

3.5 肺性脑病的护理

对于头痛、意识恍惚、谵妄、球结膜水肿、面唇指端发绀明显烦躁的患者, 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禁用镇静剂并加床挡保护患者, 必要时用约束带固定四肢防坠床跌伤。本组病例中有10例出现肺性脑病表现,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无坠床跌倒发生。

3.6 机械通气的护理

机械通气是当机体出现严重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时[2], 以人工辅助通气装置 (呼吸机) 来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肺的气体交换效能, 使呼吸肌得以休息, 有利于恢复呼吸肌的功能, 是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在机械通气时, 应加强呼吸道的湿化, 吸出气道内的分泌物, 观察病情变化, 有无自主呼吸, 与呼吸机是否同步, 意识障碍程度是否减轻。如有烦躁不安, 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 多为通气不足;发热时常提示感染, 皮肤苍白湿冷, 可能是低血压休克;皮肤潮红、多汗或浅静脉充盈, 提示CO2潴留未改善;腹胀、肠鸣音减弱, 提示气管插管漏气、低钾血症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尤其是尿量的变化, 上呼吸机后随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缓解, 肾功能改善, 尿量增多, 水肿逐渐消退。尿量减少或无尿, 要考虑体液不足、低血压和肾功能障碍等原因;尿量过多, 要注意电解质紊乱。如意识清楚, 感染控制, 脉搏、血压稳定, 紫绀减轻, 自主呼吸增强, 常与呼吸机对抗, 咳嗽有力能自主排痰, 血气分析稳定, 应间断撤机, 避免呼吸肌疲劳, 防止呼吸机依赖造成撤机失败[3]。本组病例中有4例撤机时发生呼吸肌疲劳, 及时再次佩戴呼吸机, 2周后二次撤机成功。

3.7 心理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病程长且反复发作不能治愈, 患者缺乏治疗的信心, 表现为悲观、恐惧、厌世等不良情绪;在治疗过程中, 因反复多次动脉血气分析, 患者不愿配合治疗。因此在治疗护理中, 护士要与患者及时沟通, 体贴的语言、关切的问候、娴熟的操作技术, 会给患者安全感, 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出院回访时得知有1例病情好转出院的患者, 因家属言语不慎致患者心情不愉快, 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 自杀身亡。

4 结论

通过观察、总结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我们体会到:该病由于病情重、病程长, 自身免疫力低下, 反复呼吸道感染, 病情变化快而导致病死率较高。在治疗慢性呼吸衰竭过程中, 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性氧疗、加强营养、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等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本组69例患者中虽有16例由于病情严重无法治愈死亡, 1例出院后心理原因自杀死亡, 但仍有52例患者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了生活质量。

护理与管理 篇2

2013年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我院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社会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于2005年成立了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2013年修订并完善了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全院各病区护理质量进行统一标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督导,解决护理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修订完善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管理体系。

在院级领导指导下,实行护理部主任责任制,实行护理部—片区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管理,质控管理委员会成员分组分工合作,定期或不定期下病房检查,院质检小组每月抽查两次,护理部每月抽项查、每季度实行全面综合检查。并对病区管理,护士长管理,基础护理、等级护理、急救药品物品等指标进行考核;病区实行护士长责任制,质控由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执行,并有记录。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各科室。并将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二、认真执行优质护理的检查与督导工作。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始于2010年

7月,由最初的内科逐渐在80%以上科室开展,护理服务理念改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医患关系逐步得到各谐,病人满意度得到提高。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出院指导质量等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规范病区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检查,发现脏乱差现象,要求整改,并进一步规范,先进科室试点,优秀科室奖励。

四、制度建设方面继续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护理常规,狠抓落实,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一)定期质量检查:护理质管会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质量检查,把护理质量的核心制度和流程纳入质量检查内容: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应急预案流程、不良事件处置流程;

(二)督促各科室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并实施整体护理个性化护理和临床路径,全院护理方面有单个病种有临床路径。

(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对高危患者进行入院评估;2013年1-11月份收治病人总数:17843人。共计评估在院高风险病人管道脱落294例,其中3例发生脱管,脱管发生率0.51%;评估坠床/跌倒病人1412例,其中发生坠床1例,发生跌倒2例;评估压疮病人553例,其中2例发生难免性压疮例3,发生率0.11‰;院外带入压疮10例,治愈5例,未治愈因病情需要转院2例,因病情危重而死亡2例。

(四)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要求科室积极上报;

质管会经过开会讨论给予定性和处理。2013年1-11月份共计发生护理差错23例,高危患者发生管道脱落3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2例,护理不良事件共计20例。无重大护理事故发生。

五、定期组织护士长会议,每月反馈各临床科室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给予科室指导分析,进行整改。

对护士长进行阶段检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

六、对护士和护士长进行考核,培训,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护理工作中存在不足,也是2014年工作努力方向。例如在开展护理工作中缺乏条理性,不能很好的把握细节;沟通协调不是很到位,有些工作处理不及时;制度,流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

护理部

2013年11月12日

END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 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隐患质量

【中图分类号】R3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59-01

在医院中,手术室是重要的环节又是较为特殊的一部分,手术室作为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安全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患者健康与生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体现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手术室要高效的运行就必须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进行分析论述。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将在2013—2014年在我院进行各类手术患者中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有47例,女患者有33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5岁。其中有4例胸腔手术,14例骨科手术32例普外手术,23例妇、产科手术,7例脑部手术。进行本次研究前均征得各个患者的同意,并且将这8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一般主要就是接受常规的护理,在手术之前要进行巡查,对于患者的资料应该要严格的检查,对于患者的个体情况应该要进行一定的评估,。若是病患出现了一些营养不良的病症可以进行及时的纠正,这样就会提高手术时的质量。而病患若是进入手术室的时候也应该要确定病患的手术类型以及其其他资料,这样就可以防止手术中出现差错。在手术中也应该配合手术医生。

而实验组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隐患因素影响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应该要将手术室内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手术人员也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二、在手术前要与病患进行沟通,这样有利于病患的身心放松。护理人员也应该要善于倾听病患的心声,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减少病患的负面情绪。同时在手术室内的医务人员应该保证合理的配置,这样就会减少在手术室中的医疗事故的产=发生。

第三、手术前应该要做好工作准备,在病患进入手术室中就应该要对病患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在安置病患运转的时候应该要注意,避免患者碰伤的现象。在手术中也应该要注意病患的摆放体位,减少神经受压等生理并发症。

3、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明显的可以看出,实验组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效率更低,实验组病患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更高。

二、讨论

1、手术室安全隐患因素

第一、对于医务人员的配置工作不合理。手术中的工作量较大,这样任务也就越多。手术中的时间往往不确定外加需要手术病患的人较多,这样就会导致护理工作人员在手术前就应该要准备好工作,经常的加班没有办法按时吃饭,这样长期的大量工作,就会导致医护人员很难集中注意力。

第二、缺少沟通,在一般情况下护理工作人员与病患缺少应有的沟通,这样就会导致护理人员对于病患的病情了解不是很深。在手术前也没有详细了解病患的病例,这样就会导致病患在手术中就会出现焦虑与恐惧等现象。

第三、病患自身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有些患者本身具有精神等方面的障碍,身体方面也有缺陷,这样就没有办法配合医生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手术。外加上一些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也就增加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第一、完善手术室内制度管理。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很有效的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可以进一步的保证护理人员工作的规范化,较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手术的安全提供保证,同时也会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还应该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对于护理人员进行培养。医院在护理人员上岗之前应该要通过讲座、技术的操作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让护理人员时刻谨记自身的职责。

第三、定期的检查,做好预防工作。为了避免手术时开错部位,在手术前应该进行常规的检查,对于患者的基本情况应该要有所掌握,同时也要核对手术通知单等。手术前也应该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这样就可以减少患者在手术时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在转运时要注意妥善保护患者,避免体位放置不当现象的发生,尽量避免碰到患者的手足与头部。在转运车上或是手术床上也应该要对患者进行固定,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避免患者跌倒、坠床;避免输血与用药错误的发生,护理人员要严格管理术中所用器材,没核对过的药品严禁使用,术中护理人员要集中注意力,聽清所用的药品及血液等。

第四、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成立护理小组,严格管理护理质量。对于患者要定期进行访视,严格落实交接班等各项制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可以使患者的康复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聂云,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现代护理,2014(01)68—70.

[2]、杨美芳,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2014(06)106—107.

[3]、罗建琼,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措施分析,中国民族医药,2010(04)200.

[4]、周如敏、董艳云、李艳东、马凤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医学管理,2014(06)168.

护理人才与护理质量管理问题浅析 篇4

1加强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护理工作的新要求

1.1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现代医学模式对疾病的治疗及指导意义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更加丰富,不仅要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还要掌握护理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只有在熟练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性化护理。

1.2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期望,要求高水平的护理患者就是上帝,上帝的地位始终是最突出和最重要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护士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如果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扎实,就很难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断提高的期望。

2医院在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与质量中面临的困难

2.1观念的问题长期以来,护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仍局限在被动的执行医嘱的范围内。俗话说“医生的嘴,护士的腿”。社会上的重医轻护现象,使护士地位相对较低,包括医院内部医护人员之间经济利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使部分护理人员不能安心工作,不要求进步,护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2.2护理队伍人数不足,素质不高就笔者所在医院目前的情况来说,床位80张,护士总数23人,临床工作18人,达不到国际护患规定的比例1:2~1:3,护理队伍受教育程度、护士的素质、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仍然偏低。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工作护士18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2人,职业护士3人,难以与飞速发展的较高的医疗科技水平相匹配。加之从事护理工作人员待遇低、环境差、工作繁重、责任大,致使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制约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2.3工作的影响随着医院的护理人员短缺,使现有护士的工作量、工作负担明显加大。再加上家庭的负担,导致护士在完成一般性日常工作后,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理论、钻研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的发展。

2.4医院领导对护理重视不够,医护比例失调,护士缺编在编人员与合同制人员除国家每月生活补贴以外,与在院待遇一样在护理人员一样,在整体知识弹性方面没有建设具有较大弹性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仍以中专为主,缺乏心理学、伦理学、人文学科及管理学知识,应变能力差,不论是技术队伍,还是管理队伍尚未建成梯队,不能适应多变的情况。在医院管理与护理管理中,适当运用奖罚制度,可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3加强护理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3.1加强新上岗护士的培训内容为护理质量和道德规范教育、护士职责教育,在临床方面予以3个月的试用期。要求新护士加强基本理论学习,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进行强化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基础的重点培训,提高护士实际操作技能。鼓励她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学历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培养,根据个人的才能、素质和特长,将其安排到相应的护理岗位上,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2努力提高护理队伍的学历水平因为高水平的护理人才,一定来自于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因此,要求40岁以下的临床护理人员一律加强学习:一是鼓励自学成才,鼓励她们积极参加护理专科、本科自学考试,提高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二是强化在职培训,对各病区的护理人员进行分批分期的理论培训,使护理人员尽快了解新信息,更新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其尽快适应新的护理模式:三是外派进修培训,经常选派临床护理工作中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护理骨干到大医院短期学习,外出进修学习人员回院后安排院内学术讲座。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各科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对于在国家级报刊杂上发表论文的护理人员给予重奖。这些护理人才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各科护理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为医院及护理队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3.3开展护理质量检查每月一次各科室护理质量自查,每季度一次护理部大检查。护理部要从护理管理、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急救器材、药品、物品、护理文件的书写、差错事故分析等多个方面对各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且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提出要求:每个人都要发挥主人翁精神,运用团队的凝聚力,真正把看似简单、实际却是非常重要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每季度的护理质量检查,可以看到许多自己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并用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来警示自己,获得改正的机会,从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怀着对工作极大的热忱和对患者极大的关爱去规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3.4加强护理管理

3.4.1笔者所在医院护理管理方式按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在维护患者的权利时履行自己的义务,由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3.4.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对全院护理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聘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长再根据各科的实际情况,聘用科内各级护理人员。充分调动起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护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护十按职称、岗位上岗,才能激发竞争活力,人人具备竞争意识。根据各病区护理单元的实际情况,聘用部分护理员来承担大量的非护理、非技术工作。如病区环境卫生清洁,物质供应保障,陪同患者外出做检查,取送各种化验标本和检查单等。有效地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护士直接护理患者的时间,弥补了护理编制的不足。

3.4.3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各科在护士:工作岗位的安排上做到新老结合,相互协作,适当考虑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促成护理人员关系的协调性,发挥互补性,提高护理群体质量。

3.4.4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贯切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等18项紧急情况处理预案以及20项主要护理技术操作,使各级各类护士有章可循、有制可查,对病区的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病历书写标准等,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执行。真正做到,一切规章制度,人人都应遵守,措施得力,奖罚分明。

3.4.5发展方向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以加强“三基”培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使技术操作规范化。制定“护理操作程序及考核细则”,明确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每年进行2~3次护理比武活动,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并且把工作成绩与经济效益挂钩。鼓励先进,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护理人才。医疗水平向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必须有高水平的护理来保障。对自身基础好的、脱产学习毕业的大专护士实行重点科室的轮岗,利用各科室患者在护理方面的不同点,培养她们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实用性护理人才,以适应现代医疗护理工作的特点。笔者所在医院自2005~2008年间未出现因为护理质量引发的医疗事故。

3.4.6全院性护理知识讲座和各科室小讲座相结合全院性专题讲座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轮流主讲,内容要求有代表性、先进性,每月1次。每年请外院护理专家主讲2~3次;科室小讲座,每周安排1次,内容要求有本科室特色并与科室实际工作相结合,由护理骨干、护士授课。在学习中认真总结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4.7建立奖励机制在全院广泛开展评选“星级护士”、“护理标兵”、“优秀护士”、“岗位能手”等活动,对于业务能力强,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重奖,并且实行动态管理。

3.5组织学习护士礼仪规范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仪表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语言礼仪、交往礼仪的培训,对护士着装、仪表、举止、言谈、情感等方面,由表及里进行训练,并进行考核,从各方面系统规范护士仪表风度和言谈举止,使其具备护士必需的职业素质。

3.6建立意见簿定期向患者发征询意见表,以此反馈护理工作情况,接受患者监督,努力改善服务质量。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篇5

2013年本病区将围绕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评审标准,切实做好护理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三基”培训,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

一、病区护理质量管理

1、护士长进行每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与控制

1、通过早会、业务学习等形式反复强调,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科室有安全防范教育及措施。

3、科室发生的差错、缺陷要及时汇报、讨论、处理,每月按时上报报表。

三、药物安全管理

1、急救药品、药品各班认真交接,用后及时补充,做到“四固定”。

2、科室备用药品做到“四固定”。近期药物予以标识,及早使用,以防浪费。失效药物及时清理报废,以免误用。冰箱药物专用,严禁放入杂物,每日检查冰箱温度并做好登记记录。

3、科室专人负责,每月大检查一次,护士长督查落实情况。

四、护理病历质量控制

1、严格按照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标准检查病历,按江西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书写病独联体。

2、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及时、准确、客观、完整。

3、护理文书质控员每月对护理文书质量进行全面检查。

4、文书质控小组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记录时间及内容。

5、护士长严把出科病历质量关,对出科病历及时检查。并就存在问题及时召开科室会议,落实改进措施。

五、健康宣教和病人满意度

1、本科备有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和标准健康教育计划,供各级护理人员学习和应用。

2、对病人的不同阶段及时进行健康教育。

3、护士长经常深入病房,了解病人教育情况,检查评价记录。

4、科室每月召开病员公休座谈会,听取病员意见。

5、患者投诉应及时调查了解,如实按医院规定处罚。

六、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1、加强三基培训及专科理论的提高,每月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小讲课及每天晨间提问,每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

2、每月一次护理查房,每月两次业务学习。

3、加强对新人员的培训,督查她们的自我学习。对落后分子重点帮助。

七、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根据科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持续质量的改进,每半年上交护理部。要求科内各人员积极参与持续质量的改进,科内护理骨干提出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改进方法。科内护理人员要求人人知晓方法并按照改进方法执行。

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防范 篇6

随着人们对法律意识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护理安全就成为当务之急,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医疗护理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护理部积极查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及防范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明显降低。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2009年1~12月共发生65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安全隐患类20例,差错类44例,事故类1例。2010年1~12月共发生32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安全隐患类12例,差错类20例,事故类0例。

常见原因

工作责任心不强:责任心不强是历年来差错发生率最高一类,工作态度不严谨不认真,上班时松松垮垮,不负责任,观察巡视不到位,汇报不及时,查对不严密,是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

工作经验不足:护理缺陷往往发生年资低的护士、护生及新上岗人员。

工作安排不合理:护理缺陷往往发生在工作忙、人员少;交接班时、节假日、夜班时。

操作规程不规范:护理缺陷往往发生在简化操作流程,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能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不能严格执行操作原则及常规。

管理及防范措施

严格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成立护理缺陷鉴定小组,护理部主任为组长,负责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定性及处理,各病区护士长为成员,参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提出防范措施,鉴定小组制定出严密地制度,每护理单元都有护理不良事件登记簿,对护理不良事件做到及时登记,一式二份,一份报护理部,一份科室存留,每月统计一次,每季度进行分析、鉴定;并决定处理意见。两年来未有漏报现象。

加强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护理管理者除对日常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把好质量关外,更重要制定出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对一切可能引起差错的病房布局、护理用具、工作流程都要警觉性加以改革。如病室布局要合理、操作方便、床头牌要放在醒目地方,对特殊检查、治疗、护理要有特殊标志,对药物过敏者床头牌、病历都要有醒目标记;对使用约束带、热水袋、冰袋防护档,长期卧床者要在记事板上记录清楚,并使用巡视记录;对分级护理、饮食标志要明显可辨;对出入院流程、操作流程、各项护理常规、制度要制作卡片熟记、随身携带。

提高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意识:搞好医疗安全,归根到底是解决好对人的管理问题,是做好人的工作,提高人的医疗安全意识,我院护理部每季度进行安全教育一次,请外院专家来我院讲座,请法院专家来院进行案例分析,本院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并进行考试。应用实例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让当事人讲缺陷经过,讲险些发生的事例,做到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让护理人员人人知道缺陷的内容,不仅是打错针发错药,凡是涉及患者检查、治疗护理等全过程中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都视为不良事件。将不良事件进行分为安全隐患类、差错类、事故类。如医嘱处理未签字,观察记录不及时,治疗不及时,巡视不到位,空腹抽血未禁食等。通过反复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

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护理部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制度及各科操作规程,若護理中有章不循、玩忽职守、粗心大意是护理缺陷发生的隐患。对此我院护理部制定了护理安全“五不可”,不可随意简化操作规程;不可忽视查对制度,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中病情变化;不可放手对护生的无监督的独自操作。强化护理安全意识,狠抓易发生差错的几个环节:①危险时刻人员少,节假日、交接班、夜班;②危险人员,新上岗、情绪不稳定的护士;③危险操作,对特殊检查、治疗、护理患者。针对缺陷发生的时间、环节、科室、个人进行分析,对护士进行安排、调配,对新上岗护士要做到多示范、多讲解、多指导,对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多检查、多核对、多观察。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倡“慎独”精神:我院不断对护理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培养护士的道德信念和尽职尽责的态度。在工作中主动克服侥幸心理增加责任感,自觉地将各项护理工作标准及要求化为自身的护理行为。护理工作往往是一个人独立进行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有时他们不能提出自己意见和要求,全靠护理人员自己观察和护理,而正确与否,好与差是医护单方认可。如对患者翻身、吸痰、口腔护理是否遵守无菌原则和操作规程,这些工作往往不易被人觉察到,这就要求有高度道德观念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理不良事件得到有效防范。

加强对护士业务素质培训: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为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我院护理部制定三基三严训练计划,组建教学小组,每月进行全院护理人员业务讲课一次,安排专科护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安排护理股干参加管理培训,每季度理论考试一次,每月操作抽查一次,每年进行一次技术比赛,使护理人员业务能力逐步提高。过硬的业务能力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保证。

产科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 篇7

1产科护理的主要风险

1.1 患者

有部分产妇因为经济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做产前检查, 这样就容易造成产科意外以及危急症的出现。在分娩期间, 产妇与家属对于医学知识一知半解, 不理解生产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可能发生各种意外情况。产妇与家属要求的是母子平安。但是出现意外后在心理上难以理解与接受, 进而造成双方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1.2 医源性

(1) 产妇在入院后可能会因环境的不适应以及怀孕所带来的身体负担而感到焦躁。如果护理人员在此时没有及时的安抚产妇, 未能与其家属沟通协调。就极易导致双方的误解, 在此时如果产妇出现各种不正常现象, 家属就会产生不满情绪。而这些就会引发双方的纠纷。 (2) 部分护士的责任心弱, 未能及时的观测到产妇以及胎儿生命体征的各种细微变化, 特别是伴有妊娠并发症的产妇观察也不够细致, 极易造成各种产科危急症[2]。在接生时, 护士的技术欠佳, 专业技能不足均容易造成产妇的产程延长;助产中对于会阴条件评估有误, 采取的保护方法不妥当;侧切的麻醉效果不理想以及缝合的技术未达标。上述这些原因极有可能造成会阴撕伤。 (3) 产科药物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产妇与胎儿生命受到威胁。在临床上需要掌握好硫酸镁以及缩宫素等药品的使用范围以及禁忌。抢救设备确保运用正常, 如果在抢救时氧气瓶没有氧气等都会引起严重的反应。 (4) 医护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面对产妇同样的问题给出完全相反的答案。这样就让产妇感觉无法信任, 让其心生疑问。在这种情形下, 产妇会感到孤独无助, 产妇的思想波动大, 容易出现纠纷。 (5) 护理人员只是片面的完成专业操作而回避与产妇及其家属的交流。在操作中未能顾及产妇与家属的感受。对于本应该告之的程序省却, 引起产妇与家属对护理人员不满。这也是护患冲突产生的重要因素。 (6)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临床经验难以统一, 加之有少部分的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 导致了护理缺陷以及差错。护理人员未能妥善安排让护理工作出现缺位, 或者是简化护理程序以及违规操作。特别是在节假日的加班以及抢救业务多的时间段易发生此类问题。

2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2.1 强化专业技能的锻炼, 提升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

要求努力提升助产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能够临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 对于突发的各种危急症能够立即动手抢救。管理层需要专业技能的锻炼与考核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来看待。依照产科专业技能的要求来制定考核标准。对于新上岗的护理人员与在岗多年的护理人员需要区别对待, 划分不同的标准。对于新进的医疗设备安排护理人中进行相关培训, 熟练操作过程。

2.2 融合的护患关系

融合的护患关系能够消除双方的隔阂, 打消家属与产妇的疑虑。现在护理工作的是以人为本展开, 需要护理人员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沟通作为缓和紧张的护患关系就显得非常必要[3]。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沟通的技巧亦为工作的重点, 对于产妇以及家属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耐心解答, 对于那些较为专业的术语需要用平白的话语说清楚。对于产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说明已取得产妇和家属的理解。在夜间值班时需要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值班, 专门负责处理夜间工作出现的问题。

3结束语

为了降低产科护理风险, 确保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减少各种纠纷以及事故, 这样就要求我们掌握好专业技能, 减少产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将各种危险争取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无法规避的风险因素就需要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以做到有章可循。这样不仅防止了潜在的护理风险, 避免了各种纠纷与差错, 而且还提升了产妇的满意度, 有效确保母婴安全。

摘要:产科护理具有变化快、要求高、风险大的特点, 每一个护理细节都可能伴有护理风险。通过深入分析产科护理中来自患者和医源性的风险, 探讨了如何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确保母婴安全, 避免护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产科,护理风险,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

[2]夏纯, 邓瑛瑛, 王晓艳.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5 (2) :44-45.

护理差错原因与管理对策 篇8

1 临床上常出现的护理差错原因

1.1 责任心不强

差错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 对病人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工作繁忙, 相对于病人对护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容易产生矛盾, 引发差错。如错误执行医嘱、巡视病房不及时、输液滴速不真实、扎推聊天等。

1.2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由于未执行查对制度引起的护理差错在整个护理差错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临床上常出现的打错针、发错药就是这一制度缺失的典型表现, 不仅给病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而且还带来精神上的损害, 严重影响护士形象和医院声誉。

1.3 未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规程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护士在给病人做治疗、护理、操作时遵守操作规程, 行为正确, 就是有利于病人康复的有益行为, 反之则给病人带来伤害。目前人们对医护质量要求逐日提高, 护理行为的透明度越来越高, 以往在护士眼里认为“大不了”的事也可能被认为是差错而投诉。例如:输液一针见血但未扎止血带而遭到病人投诉。

1.4 专业素质较差

由于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不够高, 学历结构不完善, 而继续教育状况不理想, 导致专业素质跟不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医院开展了新业务、新技术, 护士如果不紧跟步伐, 不断学习探索, 就不能适应临床需要。

1.5 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完善, 使护理工作过程中无章可循, 随意性大, 目标不明确。或者是虽有相应管理制度, 但因监控管理不严, 护士自律性差, 导致没有落实到位。

1.6 实习带教不规范

带教老师不遵守带教相关制度, 在临床操作时放松了护生的指导、监督。特别是在实习中后期, 护生的操作水平逐渐成熟时, 最易放松警惕而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2 防止护理差错的管理措施

2.1 加强责任心的培养, 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使护士认识到其每天的行为不仅影响到病人的健康, 而且与法律息息相关, 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护理工作同时又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 应该脚踏实地地工作。同时工作期间不会见熟人、朋友, 不接打私人电话, 排除干扰, 防止注意力不集中引起差错。再者, 要培养护士的慎独意识,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任何时候的行为和语言都在护理规范内。

2.2 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坚决执行三查七对, 认真检查落实。三查七对是保证护理质量, 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环节, 及时、准确地查对工作能第一时间发现错误, 便于迅速补救, 将对病人可能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防止酿成不良后果。护士应将三查七对这一观念根深蒂固地铭刻在脑海中, 养成一种职业习惯。

2.3 强化培训, 自觉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行为是高风险行业, 在做每项治疗、护理时都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使每一项护理行为都严谨、合法、准确, 以保证护理安全。要加强对护理操作规程的学习和培训, 加强新上岗护士的岗前培训, 对高年资护士进一步规范其行为。采取多种措施, 使规范化行为从被动逐步向主动过渡。

2.4 努力提高专业素质

强调终生学生的理念, 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 订阅各种护理报刊杂志, 开展和参加各种专业学习、讲座、进修班, 拓宽继续教育领域, 每季度对护士进行业务考试, 连续三次考试不及格者予以降级或解聘。总之, 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提升护理专业技术含量。

2.5 加强护理安全质控管理

针对工作中薄弱环节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成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安全检查与质控小组, 不定期对全院进行安全检查, 尤其加强对节假日、中夜班等非行政工作时间段的检查力度,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同时科室每季度做一次护理差错分析与整改的书面报告, 对科室护理差错重点分析, 及时提出可行性整改措施, 防范护理差错。另外, 利用典型的差错事故实例, 仔细剖析, 警钟长鸣。再者, 针对目前护理岗位严重缺编的现状, 护理管理者应坚持弹性排班, 科学安排人力资源, 防止因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足、护士超负荷运作而引起的护理差错。

2.6 认真搞好实习带教工作, 坚持做到“放手不放眼”

有报道称, 护生在实习中、后期出现的差错占实习总差错的93%。[2]足以说明加强护生带教管理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中后期技术操作较熟练的护生更要提高警惕, 严格遵守实习带教规定, 对护生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模式, 始终坚持“放手不放眼”。同时带教老师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为护生做一个好的榜样, 为护理队伍培训出合格而优秀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小鹰.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03.

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 篇9

1 提高理念,强化认识

医院感染管理与自己息息相关,要做好院内感染工作,必须提高管理和护理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是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护理的各项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有着直接关系,护士直接承担着住院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也是消毒隔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她们的慎独精神、责任心、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是否发生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由此可见,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都要通过护士来实现,护理工作是造成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本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责任。卫生部门颁发的各类医院感染相关的标准、规范,一般都是针对医院整体的,其中凡涉及护理人员操作的,主管责任在护理部,要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相配合,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把培训质量纳入护理控制和科室考核,进一步加强制度的监督落实。

2 重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

护理人员在独立完成各项工作和紧急抢救时,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做出高质量的护理,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树立质量第一,患者至上,一切以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操作,确实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预防医院感染中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护理部应与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密切配合,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规意识及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使人人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而自觉遵守医院消毒隔离及有关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 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建立医院感染三级控制小组,形成季控-月控-周控-日控的有效监控网,把每个细小的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位护士。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制,完善考核制度,加大奖惩力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护理管理的主动性及护理人员的自我约束力。护理部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一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通过规范化护理管理,加强消毒隔离力度、强化无菌操作理念等各项管理。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繁忙而忽视无菌观念违反无菌操作原则,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自觉持久地坚持无菌操作原则。

4 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倍感陌生,要搞好医院的感染管理,首先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培训,从而增强全体护士对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和防护的意识,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工作,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自身作用[2]。护士长是学科带头人,又是行政管理者,双重职责于一身,是医院管理队伍中不可抹杀的力量。由于各科护士长都是医院感染监控人员,通过每季度1次的医院感染监控人员会议及每周1次的护士长会议,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要求、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有关文件精神等进行传达和落实。各科室的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质量,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保存、使用及用后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都有赖于护士长的监督,因此,科室的感染管理,护士长是关键。护士长应把预防医院感染、监督、指导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基本工作来抓,并随时强化护理环节管理。

5 健全合理用药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与滥用是造成人体微生态失衡和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护士作为抗生素的使用者,应首先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剂量、浓度以及抗生素类药物的配伍禁忌等,熟悉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抗菌谱和配制要求,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反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向医生提供停用和换药的依据,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产生,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必要的保障。护理部应定期进行抗生素规范化使用的教育和培训,以便从整体上提高护士的综合水平,提高其感染预防意识,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从而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关系密切,加强护理工作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积极性,确保护理工作质量,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护理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开展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与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实践证明,严格的护理管理手段,对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勤.病房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实用医药,2009,8(4):22-23.

护理与管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黑龙江各个医院癌症患者1200例, 拟试验分为两组, 每组600例, 为期一年。实验组采用个案护理方式, 其中男286例, 女314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 (60.60±13.96) 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其中男289例, 女311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 (62.80±13.31) 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死亡率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护理方式

1.2.1 个体护理模式

实验组患者采用个体护理方式。经验丰富的个案管理负责人保持与患者24小时联系, 为患者提供咨询, 根据个体需要推荐合适的药。多学科 (康复) 综合小组讨论治疗方案, 评估治疗效果, 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建议。个案管理负责人探望住院期间的患者, 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为其提供所需帮助。患者退院之前, 个体管理负责人与患者和其家属讨论进一步的治疗计划, 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 考察家庭环境, 为可能出现的困难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

1.2.2 常规护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 包括患者持续治疗率、非持续治疗率、长期住院率、非计划再入院率和计划入院进行积极治疗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完成。两组护理差异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长期住院率、非持续治疗率、持续治疗率、计划入院进行积极治疗率和非计划再入院率的比较见表1。实验组长期住院率、非持续治疗率、持续治疗率、计划入院进行积极治疗率 (14天或15~30天) 和非计划再入院率都高于对照组, 非计划再入院率则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P<0.05, **P<0.01, ***P<0.001

3 讨论

护理的目的在于指导并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认识、用药知识、自我保健能力, 使患者依从性提高, 从而增强患者对药的耐受性和减轻药物的副反应[3]。护理个案管理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持续性和护理质量都有裨益[4]。它能够确保治疗和护理的完整性, 减少因并发症引起的非计划住院, 增强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进一步提高了了癌症患者持续治疗。

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持续治疗率、非持续治疗率、长期住院率和计划入院进行积极治疗率 (14天或15~30天) 都高于对照组, 非计划再入院率则低于对照组, 可见, 护理个案管理对癌症患者更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 护理个案管理能够很好的掌控患者的状况, 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 对为其与癌症的斗争提供支持,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立新, 刘桂英, 单金花.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9) :2526.

[2]Campbell C, Craig J.Bailey-Dorton C:Implementing and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patient navigation at a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cancer center[J].Oncol Nurs Forum, 2010, 37 (1) :61-68.

[3]Fillion L, de Serres M, Cook S, et al.Professional patient nacigation in head and neck cancer[J].Semin Oncol Nurs, 2009, 25 (3) :212-221.

护士长素质与护理管理技巧 篇11

【关键词】管理学;护理学;护士长素质;护理管理;管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13-02

1 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

1.1 适应护士长角色 “角色”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一个专门术语,是描述一个人在某位置或状况下被他人期望的行为总和。护士长角色的期望主要有:医院、科室以、护理组织要求护士长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满足患者的需要;树立良好的护理专业价值观;满足护士群体利益的需要,加强与护理相关部门、科室、人员的有效沟通与合作等。管理学者Mintzberg认为护士长承担着10种角色,即领导者、联系者、陪伴者、监督者、传播者、代言人、企业家、资源调配者、调查停者和协调者。

1.2 较强的非权力影响力 管理理论对领导一词的解释,传统与现代理论存在着差异。传统理论注重指挥过程,而现代理论强调影响过程。按现代管理理论,可以认为护士长自身的行为是护士的范型,护士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丰富的才能和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自制能力和人际关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护理技术等无不影响着护士。护士长作为护理管理的基层管理者,要带好一班人,单靠行使上级赋予的权力是不够的,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才能、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修养,在护士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下属从心理上信服、尊敬、顺从和依赖,并改变她们的不良行为。

1.3 出色的管理艺术 护理管理是艺术,是技巧。管理艺术是管理者在运用管理理论进行管理实践时,所表现出的个人行为态度与行为方式。一位富有管理艺术的护士长,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善于做思想工作,抓住护士的心理,即使批评对方也能接受,达到预期的效果;善于交往,能够与各种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思想;善于明察秋毫,辨明是非,具有敏捷的思维。

2 提高护士长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2.1 强化培训,增强管理能力 护理管理具有独立性、综合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可分为护理行政管理、护理业务管理、护理教育管理三部分。实践证明,单凭经验管理是不能适应护理管理发展的。学习是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护士长应以学习护理管理知识及护理专业知识为重点。

2.2 公开竞选护士长 要改变以往领导任命提拔护士长的传统做法,按照民主、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公开竞选护士长,变原来的“要我干”为“我要干”,为有护理管理才能者搭设一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氛围。

3 护理管理技巧

3.1 作风民主,宽宏待人 护士长要广泛听取医护人员的意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让护士长参与病房管理,以增强她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宽宏是在一定质、量、度范围内,不怕她们工作和生活中有缺点和错误,而是捕捉有利时机进行启示、诱导、教育。护士长的作风民主、宽宏待人,能使下属护士产生安全感,大家不必担心“穿小鞋”、“抓辫子”,心情舒畅,有利团结,增加凝聚力。可开展角色互换的讨论,让大家换位思考,让护士们知道假如我是护士长我该怎样做?希望护士怎样?假如我是护士,将会怎样做?希望护士长怎样?从而达到相互理解。

3.2 公正和公开 作为护士长一定要公正,切不可戴有色眼镜,厚此薄彼,这样最容易引起护士与护士,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越大,其离心力越大,护理工作质量势必受到影响。护士长尽可能让护士知道你对工作的想法和打算,不要让大家蒙在鼓里。要让护士参与讨论与她们切身利益有关的计划和决策,增加透明度,调动积极性。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但前提是必须公正和公开。在护士长有限的权力范围内,可利用的激励资源有工资、奖金、推荐晋升、派出进修(学习)、评选先进等,充分利用这些激励资源,用好这些资源,鼓励每位护士实现自己的理想,提高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要善于发现先进思想和事迹,进行宣传和表彰,以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3.3 重视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护理管理应以严格的质量控制为根本。要着眼于各要素质量,以统筹全局;具体抓环节质量,重视终末质量,进行质量的反馈控制。反馈内容包括工作的态度、效率和质量,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反馈给护士,肯定成绩,表扬优秀,对差的提出纠正方案,达到改进护理工作,提高质量之目的。

3.4 勤于管理及时完成各种记录 ①护士长手册:除日计划、周安排外,每周由科护士长或护理部主任审阅后签署意见。②差错登记:记录姓名、诊断、病情、抢救时间、抢救成效、护理措施、经验和教训等,以便积累临床护理的第一手资料。③护士长业务查房和管理查房记录:业务查房要求记录查房的病种,讲解的内容,提出的护理问题、要点等。④座谈会记录:对病人、陪人和护士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答复和记录,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⑤讲评考核记录:本科护士考试、考核或参加全院护士考试、考核的成绩和平时对本科护士的讲评记录,好人好事等。⑥参加科内会议或护理部会议记录。⑦输血、输液反应登记:要求详细记录病人姓名、病种、输入何种液体、内加何种药物、反应时何种症状、如何处理、病人后果等。⑧教学记录:记录各班教学计划、教学会议等。⑨病种护理科研总结登记。

参考文献:

[1] 曹荣桂,林菊英.醫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126.

[2] 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1-427.

[3] 陈京立.21世纪的临床护理管理者[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04-205.

浅论社区护理服务与管理 篇12

1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既强调疾病的预防, 又强调疾病的护理, 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因此, 社区护理既具有公共卫生学的某些特点, 又具有护理学的某些特点, 但与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相比较, 社区护理在以下四个方面更为突出。 社区护理要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中心, 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 所以预防性服务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要面向整个社区人群, 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 即包括健康人群和患患者群。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在社区护理过程中, 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 故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社区护士必须和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 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不仅仅要与卫生保健人员密切合作, 还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密切协调。

2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使患者满意, 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社区护理在内容上与医院有很多相同之处, 如输液、导尿、灌肠等。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医患关系也不同于医院, 为此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在完成正常的护理工作外, 还必须增加以下服务内容。

2.1 做好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

社区服务对象多为慢性患者和老年患者, 他们不但患有躯体疾病, 心理上也常因久病不愈而焦虑、失望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我们要求护士对他们都要有高度同情心, 热情服务, 引导他们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同时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建立健康档案, 每季度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使卫生保健知识在社区普及。

2.2 实行家庭访视、上门开展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捷服务

对中风、癌症等慢性病患者, 急性期已过, 长期住院给家庭生活、经济上带来很大压力, 于是可以转入社区由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家庭访视, 上门服务以减轻压力。对于长期在家卧床患者, 依据需要提供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 如褥疮护理、口腔护理、导尿等操作, 并对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如家庭急救、康复护理等, 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2.3 开展妇幼保健

社区定期了解孕产妇名单, 到区妇幼保健院拿产后访视本, 采取随机或定期方法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指导, 如预防流产、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能力测查, 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护理培训

社区护理是一种对社区人员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 它需要护理人员既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还应掌握预防医学, 社会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心理学及一些人文科学等知识。故制定护理培训计划。

3.1 科内培训

每月组织护士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 根据季节学习季节性疾病的护理常规, 如中暑、秋季腹泻等。根据社区的特点学习常见的慢性病的常规护理。

3.2 院内培训

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及每季度护理查房, 提高专科护理知识, 如参加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查房, 可以了解目前心血管学科的新业务、新动态, 以便更好地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服务。

3.3 院外培训

目前社区护士中, 学历大多为中专, 有些社区还聘用临时人员, 这些虽然能满足基本卫生服务, 但要为社区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区全方位和连续性的服务就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 我们在加强社区护士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 还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继续教育, 有计划、有组织的外派护士进行全科培训, 逐步培养综合性的全科护士。

4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思想观念

在社区工作首先就得转变思想观念。一切以居民的需求为主, 主动服务, 医护共同承担“六位一体”的服务, 每人有重点负责项目, 每项工作有交叉部分, 团队协作程度直接影响工作完成。所以要培养护士树立团队精神, 转变思想观念。计划管理与随机管理相结合 根据护理部下达的各项指标, 对照标准认真领会精神, 在平时工作中收集资料总结归纳,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做到每月有重点, 每周有安排。并将每项计划都落实到人, 使每个护士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工作中发现新问题, 及时反馈, 再重新制定相应的计划、措施, 这样就形成动态管理。社区质控工作要在医院护理部的监督下执行, 将护理工作制成表格进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标准, 采取每月不定期抽查、医院护理部各质控小组每月大检查相结合,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及时解决, 并落实奖惩制度, 做到奖罚分明。每月召开护理质控员例会, 布置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 反馈护理问题, 修改工作流程、制定解决方案,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护理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制度、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制度, 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健全光荣传统教育制度, 激发护理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通过文化教育制度建设, 达到提到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目的, 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也只有不断加强护理制度建设, 才能使护理管理正规化、规范化、公平化[1]。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人们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 社会对社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立健全的社区护理体系, 加强社区护理质量管理, 使社区健康发展, 是每个社区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上一篇:转化障碍下一篇:高血压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