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力衰竭

2024-10-04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精选8篇)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 篇1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有50%以上的心力衰竭患者为舒张性心力衰竭 (DHF) , 而引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为高血压, 在舒张性心力衰竭中有53%~60%的患者均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此外, 随着近年来, 高血压发病率的不断上升, 使得高血压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这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更佳, 使患者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均得到有效提升, 护理工作在其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我院给予临床高血压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96例, 其中男女比例为2∶1, 患者住院时间5~24d, 平均时间为13.47d;年龄均为45~80岁, 平均年龄为 (63±5.3) 岁。根据心脏病学针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所确定的相关诊断标准, 以及我国所制定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心力衰竭相关标准为根据, 96例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致舒张性心力衰竭。此外根据NYHA分级标准, 可将96例患者分为:14例患者为Ⅳ级, 60例患者为Ⅲ级, 22例患者为Ⅱ级。

1.2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我国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为依据, 可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级。 (1) 显效:经过有效治疗, 患者的体征或病症逐渐消失, 根据NYHA分级, 其达到Ⅰ级或连续提升两级; (2) 有效:在接受治疗后, 患者的心功能有了一定的改善, 且NYHA分级提升了一级; (3) 无效:未达到上诉任何标准的患者或不仅未得到改善反而加重病情的患者。

2 结果

在本组资料中, 96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其中26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 55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 另15例则为无效, 总有效率为84.38%。及时对15例无效患者其他治疗, 其中2例因病情严重死亡, 另13例则因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无法继续接受住院治疗。

3 护理

3.1 活动与休息指导

由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 仅是表现出一些非常表面的症状, 例如:在进餐后, 患者会出现心率加速或头部面部出汗等情况, 或者身体疲乏容易感到困倦。这些较为常见的症状, 往往无法引起患者的重视, 多认为是休息不足才出现的情况。当患者进行活动时, 其耗氧量也会明显增加, 为此, 在给予患者护理过程中, 应当结合患者的心功能实际情况, 给予最佳的活动指导[1]。若患者为Ⅲ级患者, 则应当叮嘱患者, 避免进行床下运动, 以修养为主, 以免在活动的过程中, 出现气促和心悸现象;针对Ⅱ级患者, 则需要指导其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 不可进行消耗较大的体力活动;而针对Ⅳ级则必须确定其绝对的卧床休息, 可是当调整其体位, 尽可能地避免其活动量过大, 稍有不慎则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发生巨大变化。在为患者给予护理的过程中, 应当尽可能地为其生活支持, 直到患者的心力衰竭情况有所缓解后, 再对其进行调整。

3.2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3.2.1 预防呼吸道感染

根据相关资料了解到, 引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中, 呼吸道感染为其中之一。由于高血压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和免疫功能均明显衰退, 他们的抵抗力下降, 其呼吸道非常容易因各种情况而受到感染。为此, 在护理的过程中, 应当重视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控制, 加强室内温湿度的调控, 强化早晚间的保暖工作, 避免因受凉而出现感染现象, 此外, 要求探视人员不可过多, 保持室内通风, 为患者提供新鲜的空气, 针对烟瘾较大的患者, 则应当要求患者家属共同监督, 帮助其戒烟。

3.2.2 避免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非常容易导致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迅速上升, 进而引发小动脉痉挛, 使患者的心脏负荷量超重, 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由于心脏病患者主要集中人群为老年患者, 他们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因素本身情绪就非常不稳定, 为此, 其情绪非常的暴躁易怒, 一旦受到刺激, 势必会对其病情产生极大影响。为此, 护理人员必须加大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 使他们始终情绪控制的重要性, 并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适当的疏导。

3.2.3 预防控制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极易诱发心力衰竭, 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 尤其应当加强心电监护, 并对患者的心率变化和心率进行密切的观察, 若出现心律失常情况, 则必须给予患者及时的处理, 以免引发严重后果。

3.3 心理护理

由于心力衰竭往往需要患者长时间服用药物来维持, 同时其引发的并发症也多较为严重, 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需要长时间住院观察, 且不可随意移动, 经常性地卧床休养, 需要人照顾。这些因素使得患者往往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 此外, 当病情发作时, 患者往往容易产生濒死感, 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刺激。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述, 把握住患者的心理需求, 针对性地给予对应护理, 同时与其家属进行沟通, 鼓励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使患者能够更多地感受到来至医院和家庭的关心爱护, 进而从恐惧和紧张的情绪中走出。

3.4 用药护理

3.4.1 洋地黄类药物

在为患者提供洋地黄类药物时, 必须对患者的各项重要指标进行密切的关注, 尤其应当重视患者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2]。在为患者提供洋地黄类药物时, 必须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 若对该药物有过敏反应等情况, 则必须立即停止药物, 并选取更加有效的方案。

3.4.2 高血压药物

由于患者均合并有高血压, 为此, 必须为其他提供适当的降压药物, 来帮助其控制血压, 使血压能够始终低于130/80mm Hg水平, 且注意观察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 药物服用后反应, 在达到治疗效果后, 应当逐渐降低服药量, 不可突然停药。

3.5 饮食护理

叮嘱患者多食用营养较高且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并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同时避免刺激血压和给心脏带来负担的饮食, 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心衰患者, 则应当避免其摄入过多的钠。

综上所述, 在为高血压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护理时, 应当从各方面给予其全面的护理, 确保患者身心均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立岚.高血压致舒张性心力衰竭8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下旬刊) , 2011, 10 (27) :118-119.

[2]刘瑛.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护理[J].中国校医, 2009, 5 (49) :147-148.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 篇2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生存质量;预后;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1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56-02

对于老年心脏病患者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脏功能会呈现出逐渐减退的情况,其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也就随之增加[1]。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了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病程的进展速度进行适当的控制,不仅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而且还必须对其给予相应的护理。本研究将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46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46例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6例女性,30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66-89岁,平均年龄为68.9岁。

1.2 方法

1.2.1 预见性护理 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有发热以及感染,同时,排便困难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关键诱因之一。在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这些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方案,以此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例如,对患者的呼吸道感染进行预防控制,告知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尽量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合;当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时,必须立即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注意对患者的排痰情况进行观察、护理,加强巡视力度。叮嘱患者在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当其出现排便困难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药物来对患者的大便那进行软化。

1.2.2 生活方式 对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评估,强化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预防教育,以此来降低危险因素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最好静养、戒烟、对体重进行适当控制,同时还必须让患者保持饮食清淡、均衡,使其营养摄入充足,将患者每天的饮水量控制在1500ml以内。此外,在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护理时,还必须减少患者在入睡前的饮食以及饮水量,避免使患者在休息时出现心脏负荷过重的情况。

1.2.3 睡眠护理 叮嘱患者在睡觉时,适当使用高枕,以此来减少回心血量,让患者将上半身适当抬高,以此来减轻循环压力以及呼吸压力。每天必须让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在夜间巡视时,脚步一定要轻盈,对患者的呼吸深度以及呼吸频率给予适当的关注,避免患者出现夜间症状。

1.2.4 运动疗法 当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时,叮嘱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每天进行1-2次步行,同时还可以在护理人员的陪伴下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以20分钟为最佳。

1.2.5 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睡前少活动,避免患者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满足患者的合理生活需求,保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适当的掌控,避免出现情绪过于激动的情况。

2 结 果

在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过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护理,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1例患者死亡的情况。

3 讨 论

所有的老年人舒张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患者的心室在压力较低时不能容纳相应的血量,其心搏量减少、心室充盈受到一定的限制[2]。據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此类患者在夜间出现呼吸困难的比例相对较大,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强化夜间护理,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过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情况,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存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在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本研究的护理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段幼萍.老年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167.

[2] 李晓彤,马勇波.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三腔起搏器治疗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14):35-36,38.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 篇3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 伴有多种靶器官损害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 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高于正常水平的血压科直接导致心脏泵血阻力增加, 所以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心力衰竭。高血压病作为导致心力衰竭的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 目前已从简单的治疗进入到综合防治阶段。对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一直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1~3]。作为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心脏综合康复治疗计划的核心内容, 康复运动治疗正逐步被接受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研究针对罹患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和单用药物治疗而不结合康复运动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 通过对研究结果研究, 分析康复运动治疗对患者预后的获益程度, 从而使此类患者的运动耐量得意提供, 进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可以明确诊断为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Ⅱ级和心功能Ⅲ级的住院患者共100例。并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期 (半年内) 获得急性心肌梗死者、糖尿病、神经肌肉疾病、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者 (收缩压>170mmHg, 舒张压>110mmHg) 、年龄超过75岁, 恶性肿瘤、心肌病、贫血以及患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实验终点:患者病情加重, 或因其他原因将接受住院治疗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运动结合治疗组) 和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组) , 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比例、疾病构成比例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2 运动处方制定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后均根据患者病情程度, 采取如病因治疗、移除诱因、吸氧、使用降压药物、利尿剂等大致相同的药物治疗计划。实验组在进行与对照组几乎相同的药物治疗计划的同时, 医生还要按照患者各自的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运动治疗计划, 并进行康复运动治疗, 医师据是每个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来制定康复运动治疗的具体方案。

高血压心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的具体医疗方案如下。1.心功能分III级的患者, 代谢当量为2~3者, 康复内容如下 (1) 室内站立28min每次, 每天两次, (2) 每日进行一次45min的室内步行训练;对于代谢当量为3~4者, 进行如下康复运动: (1) 步行100米/次, 每天两次, (2) 连续爬楼梯9级, 每天两次。2.心功能分级II级的患者, 其中代谢当量为4~5者, 进行 (1) 步行100米/次, 每天两次, (2) 连续爬楼梯18级, 每天两次。代谢当量为5~6者, 进行 (1) 步行500米/次, 每天两次。 (2) 连续爬18级楼梯, 每天3次。

对于实验组患者, 当其出院时, 医师要给其解释造成其心衰的原因, 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疏导, 帮助患者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念, 并结合患者所患原发病介绍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及恢复过程, 并对患者及家属强调诱发心力衰竭严重的可能危险因素。对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回访, 每周二次, 了解患者是病情康复或进展情况, 督促实验组患者按各自的运动康复计划进行相应的康复运动治疗。

1.2.3 检查项目

两组患者均于入选后第3天以及第45天进行以下检测。

(1) 六分钟步行试验

六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运动试验, 其实施起来简单、安全、而且方便, 是用来评定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的方法。在医师的监护下, 要求患者在平直的走廊里尽可能快的步行6min, 测量出患者步行的距离 (米) 。

(2) 运动平板试验

患者进食后2~3h, 对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 记录患者完成运动平板的最大代谢当量 (METS) 和完成运动平板试验所需的时间。

(3) 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评分

对患者说明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的填表方法后, 让患者自行完成该表的填写。

(4)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转移酶的检测

采集患者血样标本后, 按试剂盒说明书方法进行检测。

(5) 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患者在保持静息状态15min后, 指导其左侧卧位, 应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于左室长轴切面对左心房内径 (LAD) 进行测量, 并同时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舒张末期内径, 以及室间隔厚度 (IVSD) ,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程序中的软件得出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所有上诉测量均由同一名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完成, 且此超声医师并不知道患者所在分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以表示,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六分钟步行实验

治疗前, 两组患者6min步行实验距离无统计学差异 (P>0.05) 。6周后, 实验组患者6min步行实验距离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1) 。治疗后实验组提高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 , 且实验组提高水平优于对照组。

#治疗前后相比较P<0.01, *治疗后两组相比P<0.01。

2.2 运动平板时间

实验前两组运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平板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 (P<0.01) 。治疗后两组运动平板运动时间的提高程度比较, 对照组提高的水平与实验组比较明显低于实验组 (P<0.01) 。

#治疗前后相比较P<0.01, *治疗后两组相比P<0.01。

2.3 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无统计学差异。6周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 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明显 (P<0.01) 。

#治疗前后相比较P<0.05, *治疗后两组相比P<0.01。

2.4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II)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的检测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六周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水平均有所改善 (P<0.05) , 且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 (P<0.01) 。

#治疗前后相比较P<0.05, *治疗后两组相比P<0.01。

2.5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LVEF虽略有提高, 但与治疗前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LVEF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1) 。

#治疗前后相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为降低血压, 使患者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临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为各种降压药。但药物治疗没有明显地控制高血压病发展为心力衰竭。并且应用了有效的能够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延长生存期的药物, 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仍未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已有研究证实, 体重超重、钠盐摄入过多、过量饮酒、遗传因素、缺乏适当运动以及同时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因此坚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加日常适当的有氧运动, 调节心理保持在平和的状态, 缓解过度的环境压力等, 可大大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 从而降低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样的,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 或是已经由高血压导致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改善生活方式, 适当科学合理的有氧康复运动, 也必然会使患者从中获益。但我们知道, 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大多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的完成各种劳动, 所以运动耐量可以作为诊断心力衰竭和判断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7]。过去我们曾以为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并不应该进行劳作及运动,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应该尽量减少运动量, 最好可以长期卧床休息, 但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可能会导致患者患各种合并症, 而且还会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属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这些都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与控制。但有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运动治疗的研究表明, 合理的康复运动甚至可以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8]。这表明合理的康复运动治疗将使患者从中获益。

本研究表明, 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康复运动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使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II及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水平下降, 改善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 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 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同时, 由于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II及血管紧张素转移膜水平下降, 进一步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调节其正向的积极的影响作用, 同时, 由于血管紧张素II及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水平的改变, 也使其对患者血管的保护作用增强, 从多方面改善患者的预后。辅以康复运动治疗, 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良好作用。主要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 康复运动治疗可提高心衰患者的最大VO2, 降低运动时血乳酸值。 (2) 康复运动治疗可使慢性心衰患者肌肉纤维强度和力量增强, 改善骨骼肌组织学和生物学性状, 进而提高骨骼肌的功能和耐受性。 (3) 康复运动可使慢性心衰患者的骨骼肌的线粒体密度增加, 提高骨骼肌对运动的适应性及氧合代谢能力。除此之外, 康复运动治疗对于患者肺活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 从而有利于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消化功能的改善, 这些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恢复健康。而且, 康复运动治疗还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使心率变异的某些不正常变动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篇4

1 概念与定义

DHF是由于舒张期心室的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室功能顺应性降低导致其舒张期的充盈障碍, 心室压力—容积曲线向左上方移位, 因而心搏量降低, 左室舒张末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 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DHF具有不同的诊断名称, 包括收缩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等。这些名称均体现了DHF的特点:射血分数正常, 舒张功能受损、具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2 危险因素

DHF的危险因素很多: (1) 高龄:研究表明, DHF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老年人群中约50%患有DHF[3], 随着年龄增加, 动脉弹性出现生理性降低, 收缩差和脉压差增加, 同时心脏的舒张功能也出现生理性减退; (2) 女性, 美国心肺血液病研究院的一项队列研究显示:年龄在>65岁的患者中, 女性占79%, BMI与发病呈正相关; (3) 肥胖:肥胖与左房扩大, 左室心肌肥厚和左室功能相关; (4) BMI:对于早期轻度DHF而言, BMI是其独立危险因素[4]; (5) 基础疾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肺动脉高压、冠心病是DHF进展和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这些疾病导致左室肥厚, 进而导致左室功能受损, 从而引起心力衰竭。

3 发病机制

心室舒张功能包括心肌的主动弛缓活动和心腔的被动充盈活动。前者是耗能过程, 主要受控于心肌肌浆网Ca2+摄取能力的减弱及心肌细胞内游离Ca2+的水平降低缓慢。缺血引起ATP耗竭、能量供应不足时, 主动舒张功能即受影响, 主要表现心室舒张速度的减慢, 其特点是左室容量和收缩功能正常, 而左室充盈压增高。后者是心腔的顺应性, 主要受室壁厚度、僵硬度和心室腔几何构型等因素影响。舒张期心力衰竭表现为心室舒张末压的明显升高, 左室容量明显缩小, 影响了心室充盈。舒张期心力衰竭时, 舒张功能障碍引起左室舒张末压升高, 进而左房压升高, 肺静脉压升高, 引起肺淤血、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4 临床表现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体征主要是肺部啰音和心脏舒张期奔马律, 部分患者合并右室功能异常, 可有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如颈静脉充盈、双下肢水肿、肝脏增大、腹水等。与收缩性心力衰竭 (SHF) 相似, 却各有特点:DHF患者面色常呈暗红色、口唇暗紫而SHF患者面色苍白、口唇青紫。DHF患者安静或轻度活动室无明显不适, 增加运动量时出现胸闷、气短等。SHF患者休息时就有乏力, 活动后更明显。急性左心衰竭时, 心室奔马律多见, 心房奔马律少见, 而DHF相反。

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常规实验室检查对于任何心力衰竭患者是必需的。超声心动图可提供关于心腔大小、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室壁厚度和瓣膜功能的信息。心电图可提供心律和传导方面的信息, 通过心电图我们可判断是否有窦房结病变、房室传导阻滞等, 有助于治疗策略的制定。常规生化检查能提供关于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血肿等方面的信息。

5 DHF的治疗

去除DHF的危险因素:如积极控制高血压、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 缓解和改善心肌供血及手术解除诱因, 如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切除术、手术或球囊扩张术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松弛心肌:如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可加快肥厚型心肌病的心室舒张;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舒张功能:如ACEI、钙拮抗剂;降低前负荷, 减轻肺淤血, 可用利尿剂和静脉扩张剂。对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的迅速复律。2011年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防治指南更新:该指南反映了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机预防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对于收缩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及DHF的治疗, 以控制危险因素如降压、降糖等为重点。有研究显示培哚普利、厄贝沙坦能改善CHF患者的预后及病死率。故目前对DHF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有待完善, 仍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以便更好的提高DHF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力衰竭, 舒张性,诊治,体会

参考文献

[1] Wang J, Nagfueh SF.Current perspectives on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stolic heart faklure[J].Circulation, 2009, 119:1146-1157.

[2] Ouzounian M, Lee DS, liu PP.Diastolic heart failure:mechanlsms and controversies[J].Nat Clin pract Cardiovasc Med, 2008, 5:375-386.

[3] T Kkounetsova, L Herbots, Y Jin, et al.systolic and diastolic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eion:fron risk factors to overt heart failure.Expert rev[J].Cardiovasc Ther, 2012:8.

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治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 其中男52例, 女38例, 年龄45~82岁;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Ⅱ级35例, Ⅲ级40例, Ⅳ级15例。患者入院后行血糖、血脂、胸片、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多普勒超声等检查, 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协会1998年制订的DHF诊疗标准:同时具备以下3点:①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②有左室松弛、充盈、舒张期扩张度降低或僵硬度异常的证据;③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微减低, LVEF≥45%。

1.2 临床表现

劳力性呼吸困难42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5例、端坐呼吸10例、胸闷28例、心悸例、典型心绞痛发作36例。窦性心动过速35例、快室率房颤10例、颈静脉怒张22例、双下肢水肿5例、双肺湿啰音40例、出现第3或第4心音3例。

1.3 心力衰竭程度

心力衰竭分级、分度:采用NYHA分级、分度标准, 将心功能分为4级3度, 即I级心功能, 体力活动不受限, 心力衰竭处于代偿期;II级心功能 (I度心力衰竭) ,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III级心功能 (II度心力衰竭) ,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IV级心功能 (III度心力衰竭) , 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按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60例, Ⅱ级22例, Ⅲ级8例。

1.4 诊断标准

采用欧洲心脏病协会1998年制订的DHF诊断标准, 即必须同时具有以下3点: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微减低, LVEF≥45%;有左室松弛、充盈、舒张期扩张度降低或僵硬度异常的证据。本组患者均符合本诊断标准。

1.5 实验室检查

本组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内径33 ~ 43 mm, 平均37 mm, 左室内径41~57 mm, 平均49 mm,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9%~60%, 平均56%。25例患者行X线胸片检查, 均有肺纹理增粗, 心影扩大20例, 心影正30例。50例患者行心电图检查, 窦性心动过速25例, 快速心房纤颤8例,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 心肌缺血8例, 左室肥厚5例。

1.4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给予休息、吸氧、镇静、安眠、限盐、限水等一般治疗。根据病因、临床特点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酌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55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62例, 钙离子拮抗剂56例, 利尿剂41例, 硝酸酯类38例。90患者患者平均治疗30 d, 血压稳定在110~140/60~90 mm Hg, 心率控制在60~80次/min。

2 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观察2~4周后, 气促、乏力、心累症状明显好转, 轻度体力活动后心率保持稳定, 心功能改善Ⅱ级或改善至Ⅰ级;有效:症状有改善, 心率在活动后明显上升, 心功能有改善, 心功能Ⅱ~Ⅲ级;无效:症状、心率、心衰无改变。本组90例患者中, 显效40例, 有效35例, 无效15例, 总有效率84%。

3 讨论

DHF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舒张早期前、后负荷异常, 心脏结构改变, 心肌Ca2+代谢及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以及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参与等。冠心病患者, 尤其是在心肌缺血发作时, 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发生异常, 且舒张功能障碍可发生在症状和心电改变之前。心肌舒张是能量依赖性过程, 当心肌缺血时, 能量供应减少, 提供肌浆网钙泵活动所需要的能量-ATP减少, 从肌浆中摄取Ca2+速度减慢, 故肌浆中Ca2+浓度下降, 心肌去收缩活动延缓, 导致舒张速度减慢, 时间延长[1]。心肌缺血时, 肌纤维肿胀, 弹性回伸力减弱, 且局部室壁运动的不同步, 导致舒张早期的节段性非同步充盈。这些因素导致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由于老年患者疾病的复杂性, 临床中往往伴随慢支炎、肺气肿感染, 容易误诊为, 所以询问心脏病史, 心脏相关检查需要重视[2]。特别在治疗中对于没有明显慢支炎、冠心病等心肺慢性疾病的老年性患者, 在使用各类平喘解痉等药物后, 喘息症状改善不明显者, 尤其应当考虑是否有DHF的存在;DHF诊断重点是:存在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有肺瘀血的表现。主要是肺部罗音, 劳累性呼吸困难, 心率增快, 舒张期奔马律;左室功能正常, 或轻微异常。彩超示LVEF正常或轻度降低, 左室内径正常或稍大[3]。左房稍大或正常。X线胸片示心界正常或稍有扩大;有高血压、冠心病、肥厚性心脏病等心脏基础疾病。

DHF的治疗原则是:通过限盐、限水、利尿、硝酸酯减少回流等降低肺静脉压;维持窦性心律和心房收缩;维持适宜的心室率和心室充盈时间;可用钙拮抗剂等改善心室舒张早期充盈;混合性心衰, 在利尿的基础上以负性肌力的钙拮抗剂为首选;如血流动力学稳定, 以ACE1、ARB和β受体阻滞剂为首选;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以环磷酸腺苷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为首选;慎用洋地黄类药物[4]。总之, 在心力衰竭的防治中, 应加强DHF的病因预防, 提高诊断水平, 才可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90例患者中, 显效40例, 有效35例, 无效15例, 总有效率84%。结论 在心力衰竭的防治中, 应加强DHF的病因预防, 提高诊断水平, 才可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周裔忠.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的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32 (5) :478.

[2]冷文修.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7 (2) 141.

[3]周立红.舒张性心力衰竭81例临床分析.疑难病杂志, 2005, 4 (3) :158.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篇6

我院心血管内科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的经心脏彩超进行心功能和心肌松弛性、顺应性测定病例125例, 其中舒张性心力衰竭 (DHF) 30例, 男性18例, 女性12例, 平均年龄72岁。生命体征: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微减低, LVEF≥45%有左室松弛、充盈、舒张期扩张度降低或僵硬度异常的证据。

2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改善DHF症状, 治疗基础疾病, 基于病理机制的治疗。改善DHF的症状主要采用:减少回心血量 (利尿剂) , 改善左室的松弛 (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逆转左室肥厚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螺内酯) , 维持心房的收缩功能, 控制过快的心率 (β受体阻滞剂及抗心律失常药) 。DHF时因其LVEF基本正常, 故洋地黄类药物一般不用, 若有左心力衰竭导致肺水肿时, 可短期谨慎应用。病因:冠心15例, 肺心病18例, 高心病20例, 扩张性心肌病9例。3例医治无效死亡, 其他27例康复出院。

3 讨论

老年心力衰竭特点。感染多:感染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 亦是病情加重的因素之一, 尤其是呼吸道感染, 而且多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心律失常多:心律失常是老年心衰的发病诱因, 也是其临床主要表现, 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 如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房早、室早等。随着心率的增快, 心力衰竭的危险性亦增加, 尤其是心房纤颤 (房颤) 可增加心率, 增加心肌耗氧量;房室不能同步, 减少了心室充盈时间, 降低心输出量约30%左右, 同时, 还可增加肺循环及体循环栓塞的机会。复发率高:由于老年人心脏不断老化, 功能衰退以及老年器官病变相互影响, 免疫机能低下, 易致感染, 应激状态等常导致心力衰竭反复出现, 病情反反复复, 而且死亡率也相当高。表现常不典型: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心慌、气短、咳嗽、气急等症状常不明显, 而常易出现的症状如精神错乱、表情淡漠、焦虑不安、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心律失常等。为避免表现不典型而造成误诊, 临床工作者需特别注意几点: (1) 老年心脏病患者, 一旦出现心慌气促、胸闷、腹胀特别是当感染、劳累时, 常是心衰的早期表现; (2) 老年心脏病患者, 在休息状态下, 脉搏比原来增快15次/min, 或达85次/min以上, 呼吸增快4~5次/min, 或达20次/min以上, 同时有乏力、出汗、精神食欲不振等, 又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 均为早期心衰征象; (3) 老年心脏病患者, 在出现典型心衰表现之前, 首先表现为气短、高枕卧位、呼吸增快。此时病理改变为间质水肿期, 可无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及肺底部湿啰音, 如无心外原因可解释者, 视为心衰早期表现; (4) 老年心脏病患者, 坐位、立位时不咳嗽、平卧或夜间卧床后出现咳嗽、憋气, 而需高枕或坐起者为早期心衰的表现; (5) 老年心脏病患者, 发现为第一心音减弱、交替脉、舒张期奔马律等, 是早期心衰征象, 双肺底出现湿性啰音或原有湿啰音增多, 且随体位变动而变化不能用肺部感染解释者, 亦为心衰之表现; (6) 老年心脏病患者, 有咳嗽、咳痰、肺部啰音, 按肺部感染治疗无好转, 按心衰治疗病情好转, 为心衰。

DHF时由于左心室舒张末压的升高, 造成左心房和肺静脉压力被动性升高, 引起肺瘀血。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劳累性呼吸困难, 重者可表现为端坐呼吸, 甚至急性肺水肿。由于心肌纤维化, DHF时常常会发生心律失常。DHF的体征主要是肺部口啰音和心脏舒张期奔马律, 部分患者由于合并或继发右心室功能异常, 可有大循环瘀血的表现, 如颈静脉充盈、双下肢水肿、肝脏肿大、腹水等[1]。DHF的症状和体征主要是肺循环瘀血, 少数也有体循环瘀血, 但无明显外周组织器官缺血的症状和体征;心脏彩超检查LVEF≥45%, 左室壁肥厚, 左室容积缩小, 左室舒张末容积 (LVEDV) <50m L/m3;病理特点为心肌纤维的伸展能力和充盈能力降低。而SHF的症状和体征除肺循环及体循环瘀血外, 还有外周组织器官缺血的症状和体征;心脏彩超检查LVEF<45%, 左室容积增大, 左室收缩末期容量>34m L/m3;病理特点为心肌纤维缩短能力和射血能力降低。

有的学者认为, 临床上DHF多见于高血压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瓣膜性心脏病[2]。认为心肌缺血、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变是舒张功能障碍常见的病理基础。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

摘要: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舒张期心室的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降低导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障碍, 使心搏量降低, 左室舒张末压增高而发生心力衰竭, 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治疗主要是改善症状、治疗基础疾病、基于病理机制的治疗。改善症状主要采用减少回心血量, 改善左室的松弛, 逆转左室肥厚, 维持心房的收缩功能, 控制过快的心率。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参考文献

[1]张密林, 刘坤申.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荟萃, 2003, 18 (5) :297.

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治分析 篇7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0例, 其中男35例, 女性15例, 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60岁。病程均>3年。

1.2 原发疾病

冠心病21例, 高血压病19例, 肥厚型心肌病3例, 扩张型心肌病2例和瓣膜性心脏病2例, 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1例。

1.3 临床表现

本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累、乏力, 其中劳力性气促、心悸、胸闷15例, 伴胸痛3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6例, 伴端坐呼吸2例;食欲下降, 腹胀、便秘10例。体格检查:心率增快17例, 双肺呼吸音减弱13例, 伴肺底部湿音8例, 伴哮鸣音2例。

1.4 心力衰竭程度

心力衰竭分级、分度[1]:采用NYHA分级、分度标准, 将心功能分为4级3度, 即I级心功能, 体力活动不受限, 心力衰竭处于代偿期;II级心功能 (I度心力衰竭) ,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III级心功能 (II度心力衰竭) ,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IV级心功能 (III度心力衰竭) , 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按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5例, Ⅱ级11例, Ⅲ级4例。

1.5 诊断标准[2]

采用欧洲心脏病协会1998年制订的DHF诊断标准, 即必须同时具有以下3点: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微减低, LVEF≥45%;有左室松弛、充盈、舒张期扩张度降低或僵硬度异常的证据。本组患者均符合本诊断标准。

1.6 实验室检查

本组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内径33~43mm, 平均37mm, 左室内径41~57mm, 平均49mm,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9%~60%, 平均56%。25例患者行X线胸片检查, 均有肺纹理增粗, 心影扩大10例, 心影正常15例。25例患者行心电图检查, 窦性心动过速12例, 快速心房纤颤3例,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 心肌缺血5例, 左室肥厚4例。

1.7 方法

本组主要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醛固酮拮抗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内皮素 (ET) 受体阻滞剂等避免使用正性肌力收缩剂:当合并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时则可使用。本组冠心病患者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高血压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应用;肥厚型心肌病、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扩张型心肌病给予β-受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瓣膜性心脏病行择期换瓣手术。

2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观察2~4周后, 气促、乏力、心累症状明显好转, 轻度体力活动后心率保持稳定, 心功能改善Ⅱ级或改善至Ⅰ级。有效:症状有改善, 心率在活动后明显上升, 心功能有改善, 心功能Ⅱ~Ⅲ级。无效:症状、心率、心衰无改变。本组50例患者中, 显效22例, 有效23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5%。

3 讨论

舒张性心力衰竭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 的症状和体征主要是肺循环瘀血, 少数也有体循环瘀血, 但无明显外周组织器官缺血的症状和体征;心脏彩超检查LVEF≥45%, 左室壁肥厚, 左室容积缩小, 左室舒张末容积 (LVEDV) <50m L/m3。病理特点为心肌纤维的伸展能力和充盈能力降低, 由于舒张期心室主动松驰的能力受损和心室的僵硬度增加以致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 心搏量降低, 左室舒张末期压升高而发生心衰。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舒张性心力衰竭一般心力衰竭程度较轻, 有充血性心衰表现多为肺淤血表现;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不大, 左心室壁大多增厚, 左房增大;LVEF正常, 舒张功能异常;联合治疗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对洋地黄类药物治疗不敏感[3]。

DHF诊断具有一定难度, 临床中诊断本病重点是:存在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有肺瘀血的表现。主要是肺部音, 劳累性呼吸困难, 心率增快, 舒张期奔马律;左室功能正常, 或轻微异常。彩超示LVEF正常或轻度降低, 左室内径正常或稍大。左房稍大或正常。X线胸片示心界正常或稍有扩大;有高血压、冠心病、肥厚性心脏病等心脏基础疾病。由于老年患者疾病的复杂性, 临床中往往伴随慢支炎、肺气肿感染, 容易误诊为, 所以询问心脏病史, 心脏相关检查需要重视。

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以缓解症状, 提高运动耐量, 改善生活质量, 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 降低病死率为主。治疗主要是改善DHF症状;治疗基础疾病;基于病理机制的治疗。改善DHF的症状主要采用:减少回心血量 (利尿剂) , 改善左室的松弛 (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逆转左室肥厚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螺内酯) , 维持心房的收缩功能, 控制过快的心率 (β受体阻滞剂及抗心律失常药) 。

摘要:舒张性心力衰竭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 即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异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estive heartfailure, CHF) , 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 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 从而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的一种综合征。由于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不典型, 为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 本文对我科过年来收治的5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

参考文献

[1]张密林, 刘坤申.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荟萃, 2003, 18 (5) :297~封3.

舒张性心力衰竭81例临床分析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资料均系本院2006年一2007年收治的经心脏彩超进行心功能和心肌松弛性、顺应性测定,并应用NYHA分级、分度标准进行分级的265例,其中DHF81例,平均年龄61.3岁:SHF184例,平均年龄68.5岁。

1.2 诊断标准

1.2.1 DHF诊断标准:

采用欧洲心脏病协会1998年制订的DHF诊断标准,即必须同时具有以下3点:(1)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2)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微减低,LVEF≥45%;(3)有左室松弛、充盈、舒张期扩张度降低或僵硬度异常的证据。本级81例DHF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2.2 心力衰竭程度的分级、分度:

采用NYHA分级、分度标准,将心功能分为4级3度,即Ⅰ级心功能,体力活动不受限,心力衰竭处于代偿期;Ⅱ级心功能(Ⅰ度心力衰竭),体力活动轻度受限;Ⅲ级心功能(Ⅱ度心力衰竭),体力活动明显受限;Ⅳ级心功能(Ⅲ度心力衰竭),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均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DHF与原发疾病的关系

DHF常继发于其他各种实质性心脏疾病。部分DHF可由多种病因联合引起,依次为冠心病56例(69.1%),高血压病37例(45.7%),肥厚型心肌病3例(3.7%),扩张型心肌病和瓣膜性心脏病各2例(2.5%)。

2.2 DHF与SHF心力衰竭程度比较

DHF以Ⅰ度心力衰竭为主,而SHF则以Ⅱ、Ⅲ度心力衰竭为主,说明DHF一般心力衰竭程度较轻,而SHF一般心力衰竭程度较重。

3 讨论

DHF时由于左心室舒张末压的升高,造成左心房和肺静脉压力被动性升高,引起肺瘀血。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劳累性呼吸困难,重者可表现为端坐呼吸,甚至急性肺水肿。由于心肌纤维化,DHF时常常会发生心律失常。DHF的体征主要是肺部罗音和心脏舒张期奔马律,部分患者由于合并或继发右心室功能异常,可有体循环瘀血的表现,如颈静脉充盈、双下肢水肿,肝脏肿大、腹水等。

上一篇:护理与管理下一篇:创编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