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管理学(精选12篇)
有效管理管理学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受到了企业的关注, 一些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 很多企业不断对绩效管理进行探索和实践, 积累了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绩效管理工具和方法。在现阶段, 由于不同的人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同, 差距也较大。在绩效管理的具体实践中, 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
1 绩效与绩效管理
一般意义上, 绩效指的是工作的效果和效率。组织通常由若干群体组成, 而群体又由员工组成。对应不同层面工作活动主体, 相应地也就产生了不同层面的绩效。简而言之,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组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因此, 需要明确的是, 绩效是分层次的。按照被衡量行为主体的多样性, 绩效可以从组织架构角度划分为组织绩效、群体绩效和个人绩效。
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 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 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绩效管理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是测量和评估的过程, 而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创造相互理解的程度。理解绩效管理, 要注意把握住3点: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绩效管理是一种手段及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 在过程之初, 管理者和员工通过认真平等的沟通, 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达成一致, 确立员工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 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 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
绩效管理由4个环节组成:
(1) 绩效计划, 是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在新的绩效周期开始时, 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一起, 就员工在绩效周期内要做什么, 为什么做, 需做到什么程度, 应何时做完, 员工的决策权限等问题进行讨论, 以促进相互理解并达成协议。这份协议以及达成协议的过程, 就是绩效计划。绩效计划的设计从公司的高层开始, 然后层层分解到各个下属部门, 最后落实到每个人。
(2) 绩效监控, 是绩效管理的第二个环节。在整个绩效周期内, 管理者采取恰当的领导风格, 积极指导下属工作, 与下属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 预防或解决绩效周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 以期达到更好的完成绩效计划的目的, 这就是绩效监控。管理者通过不断沟通对员工的工作给与支持, 并修正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偏差, 同时记录关键事件或数据, 为绩效评价提供信息。
(3) 绩效评价, 是绩效管理的第三个环节。组织依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和一定的评价程序, 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按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工作能力、业绩进行定期的和不定期的考核。绩效评价一般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对组织绩效的评价;二是对于员工绩效的评价。
(4) 绩效反馈, 是绩效管理中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 就被考核者在考核周期内的绩效情况进行面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绩效反馈的目的是让员工了解自己在本绩效周期内是否达到所定的目标, 使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达成评估结果一致的看法。双方共同探讨绩效改进计划, 同时管理者向员工传达组织的期望, 最终形成绩效合约。
2 影响绩效管理的因素
2.1 绩效管理实施流程中的影响因素
2.1.1 绩效规划
绩效规划是在考核期间, 领导者和下属就考核期内的工作目标和标准形成的契约, 它是双方在明晰权、责、利基础上的一个内部协议。绩效规划的设计从企业的最高层开始, 将企业的各级目标层层分解到各级子公司及部门, 最终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对于各子公司而言, 绩效规划就是经营业绩规划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包括绩效评价、绩效沟通、绩效反馈等多个环节所组成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企业如果不能从战略的角度出发, 就会盲目地制订考核方案, 设置考核指标及标准, 甚至为了考核而考核, 使考核的结果背离了企业发展的目标, 也无法反映出为达成目标所应具备的诸多核心能力, 无法对各项考核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设置, 更无法对各项指标给出合理的参考值。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评价, 只注重评价的结果, 不重视评价的过程, 忽略了绩效管理中其他的几个环节。同时又对绩效管理存在整体认识上的不足, 不能依据组织整体目标和发展方向来指导管理工作, 不能分阶段分目标对绩效改善提出具体要求, 使管理缺乏整体性、统一性。在绩效管理工作正式开始前, 不提前做好绩效规划, 绩效管理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1.2 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考评反映出的问题以及考核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展开的面谈, 并着力寻求解决的方案, 为绩效的提高和改善服务。事实上, 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首先, 企业与员工之间要设定共同认可的绩效目标;其次, 在履行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纠正员工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偏差;最后, 使考核的思想深入人心, 员工对结果心服口服。不良的绩效沟通使信息不能够被充分利用, 使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使企业的气氛变得不和谐。沟通的过程应该是双向和开放的。绩效管理实施之前要让企业各级人员了解绩效管理的意义, 掌握技术要求。对于企业的高管人员, 要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绩效管理能给企业带来的发展, 这样, 才会让他们重视绩效管理, 他们的态度和立场将决定绩效管理是否能顺利实施。对于普通员工, 要尽量使他们放松, 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不因紧张和误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让员工了解企业运行目标和机制的情况下,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目标的制定中来。绩效管理并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一项工作, 它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现在企业大部分的员工并不理解企业以及他们自身的经营目标, 也不理解这些目标和对他们的评估和奖励之间的关系, 只有员工参与了目标和决策的制定, 他们在实施的时候就会更加有效率, 组织绩效也就更好。在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考核者应始终和被考核者保持联系, 及时指出不足与改进意见, 考核者遇到的困难和不理解的地方, 可以及时请教并解决。良好的沟通能够及时排除障碍, 最大限度地提高绩效。绩效沟通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 在实际工作中, 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选择和应用。
2.1.3 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就是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被评估对象, 并对被评估的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通过反馈, 使员工最终了解到个人业绩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 当员工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缺点, 并清楚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与技能时, 绩效考核的目的就达到了。绩效管理通常需要将目标与完成情况进行对比, 并将结果反馈给员工。很多学者认为, 有效的绩效管理基于员工对于接受公平绩效衡量的感知。但是, 员工的公平感不仅体现在结果上, 而且也体现在对衡量标准的理解上。绩效反馈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是有很高的关联度的。绩效反馈可以提高绩效管理的接受度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绩效考核应着眼于员工能力的提高及潜能的发挥, 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是公开的。不完善绩效反馈系统, 将会大大降低员工的公平感和工作满意度, 增加员工的流失率。然而, 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封闭式的人事管理制度, 从而考核的结果并无用武之地。员工不清楚企业对他们所做的工作哪些是满意的, 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绩效考核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完善和激励作用。缺少绩效反馈机制, 有些企业的考核结果不公开, 员工无法获悉自己的工作表现, 也无法改善工作方法;对于考核中可能存在的偏差或不公正现象也无法得到申诉。同时, 结果的不公正, 严重影响到员工在未来一段时期的绩效表现, 甚至引发优秀员工的流失。另一方面, 考核结果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 员工必然对考核结果形成的各个环节都格外关注, 但监督机制的缺失, 使考核操作过程无法公开化、透明化, 员工难免会捕风捉影, 产生无端猜疑, 使得考核者在承担繁重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2.2 与绩效管理相配套的其他体系
2.2.1 培训制度
培训是指企业为开展业务及培养人才的需要, 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 目的是使员工不断地开拓技能, 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 适应新的要求, 更好地胜任现职工作, 促进组织绩效的实现。培训是提高企业绩效的一个有效途径, 同时它可以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舞台。如果企业不能加大对绩效管理的培训力度, 为员工提供满足其工作所需的个性化培训提高其工作技巧和能力水平, 会使员工的发展受到限制。绩效管理与培训开发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绩效考核的结果会为培训开发的需求分析提供了重要信息, 管理者根据员工的现状, 结合个人发展愿望, 与员工共同制订绩效改善计划。人力资源部根据绩效结果, 设计整体的培训开发计划, 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并且通过培训, 最终完成绩效考核的结果。员工培训、职业发展、工作满意度等都与绩效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培训, 企业得以持续改善, 调整知识结构, 适应外部的变化, 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培训可以使员工进入规范的工作流程, 体会到工作的乐趣,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不断进步, 获得满足感并激发对挑战的热情。培训的对象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中层管理人员, 甚至普通员工。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技能、工具和方法。只有向各级人员都提供绩效管理方面的培训, 绩效管理体系才有可能顺利实施。当企业做绩效评价时, 会发现员工因能力不足或素质不够不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不能完成规定的考核, 这时就需要合理有效的培训制度。
2.2.2 企业文化
组织文化最早根源于组织领导者不畏劳苦的创业精神。在组织的创建初期, 领导者不仅自己通过坚苦卓绝的精神创造着组织, 而且将他们的这种精神传递给周围的员工, 形成一种共同努力、共同创业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为组织文化的进一步建立奠定了基础。一旦新创建的组织得以生存下来, 创业者的信念、价值观和基本假定就已经转变成为了下属的精神模式。
企业文化对员工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程度、沟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对结果绩效和过程绩效的认识、企业对员工工作过程及其职业发展的支持程度等文化因素会影响员工和经理人的行为, 并且会影响员工和经理人对绩效管理系统的执行情况。
企业若不能树立相互信任和尊重, 宽容友爱的企业文化, 会使绩效管理的结果大打折扣。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并不充分, 企业文化的建设、理念与价值观给了很高的评价, 但这些仅仅停留在表面工作上, 不能真正对企业战略与绩效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2.2.3 组织框架和岗位职责
组织架构是一个组织的整体结构, 是在企业管理要求、管理模式及业务特征等多因素影响下, 在企业内部组织流程、搭建平台、开展业务、落实管理的基本要素。岗位职责指的是一个岗位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清晰、员工职责分工明确是各部门各岗位设计绩效指标的前提。否则, 如果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混乱, 就很难做到指标分解的客观化、合理化、流程化。组织结构服从于企业战略, 即组织结构的设置需要服从于战略目标的要求。在明确的组织结构框架下, 各要素的配置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达成效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需要确立明确的岗位职责, 科学地划分岗位间责权大小和分工范围, 否则责权不明确就容易出现问题相互推诿, 影响企业效率。同时, 组织构架和岗位职责, 要靠制度和规范被固定下来, 只有被确定下来的制度、流程和规范最具稳定性、持久性和权威性, 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 使全公司内部各级按照一个统一的系统运行。制度不完善或不能及时更新, 无法适应新的特点;工作流程不完善, 会造成效率的低下, 影响上传下达的速度;操作规范不明确, 执行过程中效果会不稳定, 容易产生冲突导致各方面的损失。企业没有清晰的组织结构, 明确的分工, 关键绩效指标就不能真正落实到个人, 考核也没有真正落实到管理中去。
3 如何使绩效管理更有效
3.1 规范绩效管理的流程
3.1.1 从战略的角度出发看待绩效管理, 做好充分的准备
绩效管理应强调绩效提升功能。绩效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为业务部门开发的, 以帮助业务部门和员工提高绩效水平的管理工具, 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应该积极地参与到绩效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去。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对绩效管理高度重视, 不能简单地把绩效管理视为人力资源部的一项常规工作, 而应该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考虑如何借助绩效管理来提升整个企业的绩效水平, 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1.2 做好绩效沟通环节
积极开展绩效沟通, 动员全体员工。在绩效管理实施之前, 要对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进行工作目标的制定的培训, 考核流程和方法的培训, 搜集与考核标准有关的信息的培训等。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沟通机制。要引导考核双方认识到:首先, 实施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计划、绩效目标监控和绩效结果的评价来完成组织目标, 其目的是帮助员工、部门及企业提高绩效, 促成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真诚合作, 是为了更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而不是为了批评和指责员工。其次, 绩效管理虽表面上关注绩效低下问题, 但其目的在于加强管理者对绩效计划实施情况的监控, 以减少失误, 使员工在成功与进步中, 达成人格与技能的完善, 并受到组织和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在制订绩效计划之前, 广泛地向员工征求意见, 使员工都能参与到计划目标的拟定、考核指标的制定、考核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1.3 完善反馈机制和改善机制
为员工建立反馈通道。建立一个良好的绩效反馈通道, 帮助绩效差的员工了解自己的缺点, 运用各种方法, 促进员工自我改善。例如在绩效考核后开展总结工作, 对每名员工出示绩效改善的建议, 寻找机会找员工了解情况, 与员工谈话等等。这个过程中, 会存在员工对考核结果的异议, 我们同样为他们建立一个通道来申诉, 解决问题。当然, 我们需要一套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和制度来将上述程序和方法固定下来, 用以长期巩固绩效的改善。通过一套良好的机制, 依靠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处理办法, 改善他们的绩效以达到组织需要的标准。对绩效不合格的员工, 要制定惩罚措施, 例如限期改正, 降低奖金等;对于某些能力不足的员工, 我们应当制订出各种培训计划和课程, 提高他们某方面的能力, 让他们做得更好;对于绩效较好的员工, 我们更应该通过加薪、升职、提供培训机会等机制来留住他们, 更好地激励他们, 在工作中再接再厉, 投入更大的热情, 创造出更多价值。这些措施, 才是促进绩效改善的有效手段。
3.2 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其他体系
3.2.1 通过对全体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意识, 提升绩效管理的水平
通过培训开发弥补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员工的不足, 提高企业各级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增强员工的自觉参与意识, 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进而重新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或权重,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企业各个层面的人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订到绩效评估等各个环节, 并通过参与来提升整个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 深化整个企业的绩效意识, 最终促使员工绩效目标的实现。
3.2.2 树立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员工持续高速发展的动力, 创建和谐融洽的企业文化, 首先, 要培养共同的语言, 形成共同的组织愿景, 然后可以开展团队学习, 使团队成员能够相互了解, 一起体会学习的乐趣, 进而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通过人性化管理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让员工参与到计划的制订并发表意见, 赋予员工相应的权限和足够的信任, 重视沟通, 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热情, 提高员工的绩效。因此, 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的时候需要将原有的文化改变成员工间相互尊重和信任、乐于沟通、支持绩效管理系统、看重定性绩效、乐于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支持员工发展的企业文化。
3.2.3 合理的组织框架和明确的岗位职责
企业首先需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框架, 明晰权责, 规范工作流程, 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只有在此基础上, 考核结果才能公平、公正、有效地反映员工的绩效情况, 为绩效改善提供依据。基于对各项岗位的职责的确认, 在具体考核中, 就有的放矢、有标准可依了。否则单纯地评判员工表现的好坏而忽视了规范方面的缺陷明显有失合理, 根本无法得到高绩效。
绩效是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的重要表现形式, 也是决定组织竞争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改善组织的绩效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而且极大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要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 绩效管理实施的成功性取决于企业能否对影响绩效管理实施的因素有深入的理解和有效的控制。但是, 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数量还比较少, 在后续研究上需要加强。
参考文献
[1]方振邦, 罗海元.战略性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陈智勤, 郭艳.浅谈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匹配[J].商业时代, 2006 (2) .
[3]程贯平.促进绩效管理实施有效性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 2009 (1) .
[4]张娇.对我国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6 (1) .
[5]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6]朝阳, 张强.浅谈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J].商业时代, 2009 (8) .
有效管理管理学 篇2
文/高丽
班级是学生组织的基本构成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基础环节,是培育人的重要阵地。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各项工作的落实者,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体的优劣,要想当好班主任很不容易。
1、树立好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高尚的人格增强自身感召力
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老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替代教育事业中的人格作用”。班主任老师的形象,是其学识、性格、谈吐、穿着等内外因素在教学工作中所形成的风格和面貌。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其自身形象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我们经常看到,同一个学生对每个老师的态度各不相同,喜欢这个老师,学生就愿意接受他的教育,甚至有意模仿老师的言行,师生关系也比较融洽不喜欢这个老师,会心存抵触,并对这个老师所教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大打折扣,有的甚至产生强烈逆反心理拒绝接受这类老师的教育。这就要求老师时时注意提升自身形象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务实,言行一致、宽容大度、诚实守信。用这些良好的品质和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拥护,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威信度和感召力。
2、重视情感教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所以要求治学严谨。教学环节的严格和对学生要求的严格,虽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但班级管理如果无法走进学生内心,只能治表不治里,所以除了严格的管理之外,还要有更多的感情投入。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应该是公平的,没有偏爱与歧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关爱和尊重。一个班级里,优生差生都有,造成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问题学生”并不一定是坏学生,身心正在发展、是非观念尚未成熟的学生,有过失或犯错误是难免的甚至正常的。对其所犯的错误,及时进行适度的批评和纠正,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问题的存在,进行改正。但如果讽刺挖苦或以暴治暴,那适得其反,只能使学生更加抵触,自暴自弃。班主任对学生来说,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班主任良好的思想品德、学识、言谈举止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班主任老师有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感情,他们每一个人都十分关注班主任对自己的态度,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班主任对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反应为转移如果班主任既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又能处处给学生以热情的关怀和鼓励,让学生事情以班主任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生就会乐于接受班主任他们提出要求。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建立起来,班级工作就更好开展了。对他们多一些帮助,想办法激起他们的上进心,用尊重和爱心融化这部分学生的内心,带动他们进步,这才是一个负责的班主任应该做的。一个好的老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爱心,这样不但加深了师生情感,更大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团结、融洽、和谐、向上的良好学习环境。
3、规定班级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个班级具有严肃的纪律是每个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活泼的班风又能使每个学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两者之间不仅不存在任何对立,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只有严肃的纪律才能创造一个具有朝气的班集体,而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会更加遵守纪律。
根据学校规章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实行广泛的民主,让班级成员都参与讨论,搜集意见,反复表决修改,使班规能够体现绝大多数同学的意愿,为班规的顺利执行打好基础。班规可分为文明条约、纪律细则、竞争目标、奖惩细则等几个方面,将这些规范制度分解成若干条具体的目标要求,与班长、组长、各学科委员等分别安排各自的目标责任,实行层层落实,分而治之,奖惩有据,从而激活班级管理。通过规定班级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言行,引导学生互相监督,文明向上;并用这样一套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来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4、注意非智力因素,坚持管理教育
人的素质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个人品质素质,即非智力因素。我国着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五种基本因素,即动机、兴趣、性格、情感、意志。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应该把学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成为跨世纪的人才,通过管理教育可使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习动机和兴趣,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驱力;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有维持学习的作用;还可以对学生起调节、强化学习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特征。乐观、稳定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等。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必须坚持管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素质。
5、注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鼓励家长关心学校工作,共同制订教育措施,弥补单面教育的不足,缩小教育上的“真空地带”,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与家长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目标一致的共同教育,才能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情绪或遇到的困难,以便及时帮助学生处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召开家长会或与家长建立长期联系,使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在校内、校外的情况都能有所掌握,这对学校和家长相互间的配合教育非常有帮助。
有效管理管理学 篇3
【关键词】预算管理;管理机制;有效
一、前言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企业针对现阶段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实行的一种管理手段,它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针对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哪些经济活动做预测,对需要支出的金额做计算,能够有效地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好准备。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还没有制定完善的规定,也没有建立健全的经济体系,这样的情况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起不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针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预算,通过专业的计算,对活动进行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财务活动更加地规范,与企业的经营与业绩考核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财务预算,指企业经营的资金运作以及对项目的投资和管理;一部分是非财务预算,指企业对生产产品、销售产品的管理等等。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各个部门需要参与到活动之中。使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使各个部门都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由此可以增加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性以及提高相互的配合程度,使企业的活动更有效果,最终减少活动的经济成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但由于很多企业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发挥不到应有的效果。企业应当使全面预算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利润达到最高。
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合理
当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相结合时,就会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从单一的对财务进行管理,逐渐的转变为对企业的财务、生产和经营一同管理的模式。按照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结合全面预算管理,找出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按照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作预算,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的生产活动顺利进行。期末,将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之前的预测作对比,按照发展的形式做调整,能够更好地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通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的合理,更具备市场的潜力,加强了市场竞争力。
2.促进企业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
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将企业的资源纳入预算能有效地增加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使企业的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以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为基础,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全面的预算规划,涵括销售、生产、后勤管理等部门,可以使企业更加明晰自有的生产环境,促使企业合理配置好各项生产物资以及人力资源,提高经济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
四、现阶段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现阶段,很多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都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对企业的一些经济活动做预测计算而已。还有一些正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企业,没有把全面预算管理与平时的各个工作环节相互联系,而是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单独的一部分脱离开来。有些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也是敷衍了事,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只拘泥于形式上做做表面功夫。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是因为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直接导致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成效不高,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2.目标不够全面,缺乏一定的战略性
部分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制定的目标并不是对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调整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只是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形势、提升自有市场的竞争力。这样的预算管理在工作初期时,没有先制定好一个全面的工作目标,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也没有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互结合,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发生了改变,涉及的范围也缩小了。这些企业只看到了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之后,当前的利益价值有多少,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整体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实质性,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3.企业激励制度不够完善
有些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没有实施相关的激励制度,这就导致了员工对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参与性不强,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不相关联,工作上就没有了积极性,在工作中敷衍了事。这样的现象直接制约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4.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完善,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制约,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涉及的领域不全面,管理工作就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在执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不会很顺利,直接的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停滞不前。
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1.增强企业的全面预算的意识,提升管理的执行力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辅助的作用,企业要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认清市场经济的形式,真正地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预算,还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中各个部门都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中来,能够加强全面预算的全面性。企业要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带动整个企业都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全面预算工作中来,每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提供有效地信息,逐渐的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结果。这样才能够使全面预算管理有更加实际的意义。
2.全面预算管理要以战略管理为主要指导路线
想要做好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做到认识企业的发展战略,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核心,开展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企业要制定好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制定相关切实可行的战略。以国家的政策、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参考依据,对企业的战略进行研究,完善企业的相关管理规定,能够有效地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与发展。制定相关的战略管理计划后,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保证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紧紧相连。
3.企业应强化奖励制度与考核制度
企业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相关的奖励制度与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地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将每个员工的个人奖励与全面预算工作相联系,按照每个部门工作的范围不同,性质不同,给予不同的奖励。能够充分地带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来,有助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此外也可以加入一些考评制度,将员工的年度考核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挂钩,能够使员工在工作中更加地积极,工作效率也会更高,还能够有效地保证工作的质量。
4.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组织的建设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单单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企业的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等多方面的配合,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预算管理组织,要求企业各个部门都能参与到预算工作中来。管理组织的建设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能够在保证完成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性。管理组织负责对每个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归集,对企业的发展作判断,对企业的预算作控制,协调各个部门之间在预算方面存在的矛盾,负责及时改进全面预算的结果,使企业更好更快地有序发展。企业的决策层和各个部门的主管都要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负责,这样才能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5.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综合培训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要财务人员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与计算,这就要求企业需要按照其发展的速度及时配备足够的财务人员,而人力资源部门则需要对这些财务人员的能力进行严谨的考核,保证财务团队的专业性。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进行考量,不仅是考察其是否具备足够的会计知识,还要考察其是否掌握全面预算管理的能力。企业要定期对在岗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按照企业发展方向的要求,及时学习相关财务管理技能。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挖掘每一个员工的潜力,使财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企业还要对相关的职员实施奖励制度,对在全面预算工作中表现好的财务人员提出表扬,并且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管理团队的专业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企业预算管理方式,是现阶段企业的必然趋势。全面预算管理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果、提升企业的业务数量、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能有效地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要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找出现阶段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不合时的制度进行改革,加强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建设一支专业、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队伍,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业绩,为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延军.浅析企业推进全面预算的意义[A].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中航工业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中航工业发展研究中心:,2011:10.
[2]亓同进,李海绒,姜学武,黄晓琴,常缨征.我国现代企业的会计文化研究[A].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9:44.
[3]李乃鹏,刘晓煜,李晓兰,李葳.“全面预算管理”与“平衡计分卡管理”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A]..2012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下)[C].:,2013:7.
[4]张东,杨亮,李娜.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2013:15.
[5]谢建宏,李书锋,文央漾,孙玥璠.实施预算管理信息化,提升白沙集团预算管理水平[A].中国烟草学会.中国烟草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烟草学会:,2005:7.
[6]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课题组,崔滨洲,张进.股改国有商业银行现代财务管理模式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中国投资学会:,2005:38.
作者简介:
强化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 篇4
一、设定目标塑造人
“教师是塑造新一代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 班主任更不例外, 这就要求班主任向管理要育人质量。 班级管理不能没有目标盲目行事, 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是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应该说, 评定任何一个班级管理工作, 都必须有一个评价标准, 这个标准应该依据班主任设定的目标。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管理, 基本上都是以班级为单位。 实际上, 这个基层单位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 班主任在不同的时空中担任着多变多重角色, 同时管理对象和目标的终端实现者是学生, 并且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特征。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 在集体教育目标中, 既有远景性的, 又有中景性和近景性的。 这个理论启示我们, 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 考虑其设定目标的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所谓系统性, 要求管理目标应包含德智体美劳五个目标系统, 缺一不可;所谓层次性, 要求不同的年级, 其目标系统的评价标准应有所区别, 各有不同;所谓递进性, 要求各系统的管理要求, 随着年级的不同, 由低向高呈递进趋势。 如在小学教育中, 刚入学新生将要通过六年级的义务教育, 由启蒙教育过渡到高小毕业。 其间的每一阶段五育系列目标的设定, 都应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而呈递进状态, 即一年级的最终目标应是二年级的最低标准, 以此递进直至小学毕业 (若顺延到中学范围, 小学毕业标准应是初中的最低标准, 初中毕业的标准应是高中的最低标准) 。 仅以德育目标系列中“热爱人民”的要求为例, 一年级是“爱爸爸妈妈, 爱小朋友, 尊敬师长, 对人有礼貌, 不任性, 听从老师的教导”;二年级则在此基础上要求“知道我国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 过着苦难生活, 新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培育、教导, 要友爱同学, 同情和帮助残疾人, 助人为乐;知道礼貌待客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要以礼待人, 与各族少年儿童、外国客人友好相处”。 到了六年级则要求:“知道我国人民创造了中华文明, 了解我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畏强暴, 热爱和平等传统美德, 培养热爱人民的感情, 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目标既定, 班级管理就可按图施工。
二、组建优秀班干队伍, 发挥助手的作用
优秀班干部是教师做好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 优秀班干队伍能带动全班学生不断进步, 因此组建优秀班干队伍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班的洁霖同学, 乐观、外向, 能说会道又富有组织能力, 选她当中队组委, 她会设计中队主题活动, 并能主持得有声有色;佳婧同学能书善画, 勤奋好学, 成绩优异, 又平实谦逊, 深得同学的喜爱, 让她当班长, 在她的带动下, 我们班每天清晨书声琅琅, 午休秩序井然, 黑板报也编排得独具特色;彬彬是个从乡下转学来的小姑娘, 她热爱劳动、质朴坚毅、责任心强, 是当劳动委员的好材料, 果然自她“上岗”后每天值日工作有条不紊, 门窗关得严实。 这些小助手们既各司其职, 又团结互助, 时不时还会开个“碰头会”给老师提这样那样的建议。 每次学区、学校举办活动, 他们都能在我的指导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三、讲究管理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班级的教学和教育的质量,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对“大错不犯, 小错不断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难点。 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
1.让批评成为班主任偶尔的 “健忘”。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 只是二者的多寡不同, 每个后进生都蕴藏一些优点, 不引人注目的优势, 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闪光点。 班主任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后进生身上的这些闪光点, 用行动扶植他。 当发现某些特长时, 要正确引导, 精心培育, 使之发扬光大。 只有这样才能挖掘他们的潜能, 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不能总是把眼睛盯在他们的问题上, 采取批评、处分乃至体罚等高压手段, 这只能是暂时的屈服, 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所以有时候把对学生的批评当做是教师偶尔的“健忘”, 用表扬教育未尝不是一种新型而实用的教育方式。
2.反复抓, 抓反复。
有效管理管理学 篇5
中国银行业就要全面向外资开放,开放程度越高,竞争压力也会越大。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既是监管者关注的重点,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努力追求的目标。
一、银行业发展一定要重视合规性挑战
当前,公司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成了全球企业管理的二大热门话题,经合组织2004年4月发布《OECD公司治理原则》修订本,美国发起组织(COSO)2004年9月发布《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修订本。对于银行业,除了影响广泛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塞尔委员会去年4月发布的《银行合规与合规部门》、今年2月发布的《加强银行公司治理》修订本等文件,同样受到各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的普遍关注。现在,大家都在讲公司治理、合规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其实从逻辑上讲,合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实现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同样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确保经营活动的合规性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发展的基础,更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
现在银行业的经营活动日益综合化、日益国际化,业务和产品越来越复杂,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遵循的法律、规则和准则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还包括监管机构发布的相关指引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市场交易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行为准则,既涉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也涉及更加广义的诚实守信和道德行为操守,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真正做到各项经营活动都能合乎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要求,确实相当不容易。
近年来,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暴露重大违规事件,机构业务受到限制,财务损失数量惊人,机构声誉严重受损,危及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大量合规失效的案例足以说明合规风险正成为银行业主要风险之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正面临着巨大的合规性挑战。而机构的规模越是庞大、综合化和国际化程度越高,发展和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难度就越大,投入的资源就越多,花费的成本也就越高,正如巴塞尔委员会会计工作组主席Arnold Schilder先生所说的:“发展和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挑战不亚于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面临的挑战”。
二、我国银行业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的特殊意义
现在,国际上先进银行非常重视合规风险管理,而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有很好的改进,甚至需要脱胎换骨,更应当与时俱进,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公司治理、培育良好企业文化的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层一定要有很好的合规管理意识,确立合规的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一定要形成很好的合规经营氛围,内控合规要抓得很紧,一家先进的机构必然有良好的合规文化做支撑,要不然,机构想确立恰当的战略目标很困难,而要实施好这些战略难度就更大了。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团队和员工的具体行为,管理者和员工如果对机构内部有章不循的现象视而不见,非但不予以制止,甚至还同流合污,这家机构的管理一定不会好,很容易导致重大违规事件甚至违法案件。这样的企业如果它的账面上还有很好的业绩表现,可能会更加的糟糕,以后要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大。国内德隆系垮台就是其中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所以合规要从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层做起,先进机构首先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
如何有效管理课堂 篇6
又到九月开学时,这使我想起初带班时“学生很喜欢我,但也欺负我”的尴尬;使我想起,自己因课堂秩序散乱,而影响教学质量的焦灼;还使我想起2005年接手的那个特殊的班级:好动的不由自主离开座位的辉辉,哪天课堂不弄出点声音都感到奇怪的纯纯,芝麻大点事都会大呼小叫的睿睿,不与邻座嘀咕点什么仿佛自己不存在的林林……工作13年后,自己也做了学校的业务主管,每每听课下来,深感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教学效益低下的根源之一还是在课堂管理上。课堂管理仍然是他们遇到的最头疼的问题。有的教师之所以畏惧教学,并有很强的职业倦怠感,多与他经常在课堂受挫,不能从容地驾驭课堂有关。“课堂”是什么?“课堂”与“教室”、“班级”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问题1:课堂是什么?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课堂”的: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看来教学活动的场所不一定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可以在操场、广场、工厂等学校以外的地方。那教室也不是每时都用来进行教学活动的,不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室还是教室,一群学生还要在那里。王晓春先生向我们揭示了课堂的真谛:“课堂对于学生,就是一个生活的地方,过日子的地方。他们不但想在这里学知识,而且要交朋友,要游戏,要打架,要了解他人、了解自我。”课堂对于学生是多维的。有了这样一个认识,我们就不难理解,课堂会有大叫、离开座位、抗拒、甚至尿裤子等偶发事件发生。
班级就是由学生组成的班集体,即使没有教室等硬件设施,也可以称之为班级。班集体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班级有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功能。一个组织有序的课堂有助于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相反,无序的课堂对学生的学习和全面成长将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课堂管理是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是创造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同样,有效的课堂管理也会积淀成为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形成班集体健康的舆论和气氛,从而有助于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问题2:有效管理课堂的秘密在哪里?
初入职时课堂管理混乱的郁闷,给心高气傲的我一记闷棍,好久缓不过劲来。后来,受到一位好心前辈的点拨:“接到一个班级,首先要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让学生怕你,然后你的课堂就好管理了。”试一试,果真不错。可是,沉闷的课堂氛围,学生远离你的陌生感,像幽灵一样伴随了我很长时间。后来跟邻班的王老师学习她是怎样管理课堂的。嘿,铃声响起,小朋友的儿歌就唱起来了:“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整齐,静等老师把课上。上课发言先举手,遵守纪律不要忘。”发言,有发言的儿歌,写字,有写字的儿歌,坐姿,有坐姿的儿歌。或师生对答,或大声唱和,感觉特新鲜,这个法子特有用。
随着教龄的增长,自己也琢磨出九条有效的管理课堂的妙法来,以下举其中的几个方法:
“拨珠累加”法:计数器拨珠累加法,会增强小组团队的荣誉感,有效调动群体的参与性。如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在教师提问后哪组举手多者便在计数器上添加一珠,累加多者胜出。把活泼多样的竞赛引入中高年级的课堂中来,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像夺红旗、爬高山、比速度等都属于课堂竞赛类的组织教学方法。
“神奇卡片”法:教师手拿一叠小纸片,给每一个发言的学生顺手赠送一张,以此激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纸片虽小,但经过教师的手,小小的纸片便身价倍增了。其他的东西也一样。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他们对教师有一种无条件的崇拜和依赖心理,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儿童通过观察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能敏锐地感受到教师喜欢他还是不喜欢他,因此,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你的关注非常重要。
“回眸一笑”法: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课堂上可能不经意的小事,都会使他们大叫大喊起来,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用文雅的行为动作替代叫喊,教师可以说:“请做对作业的同学,眉毛扬一扬。”“同意的同学,点点头。”“暂时没有做好的同学,笑一笑。”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大呼小叫了。
“其人之道”法:请班上十分顽皮的、不守纪律的学生担任纪律小干部,让他们有事情可做,让多余的能量发挥出来,让他们感受到管理班级纪律的不易。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人身”。
“欲擒故纵”法:学生在拿到刚发下的作业本后立马叽叽喳喳讲起来,根本不会静心听教师讲评作业,其实此时他们不外乎讲自己作业的分数或对错如何如何。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讲评前,应该允许学生先讲片刻,也可以让取得“优秀”等第的学生大声报出自己的姓名与等级。如生报:“张翼飞,等级优秀。”这样处理,既起到压音调控课堂的作用,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若课堂上乱哄哄的,教师可以索性把课停下来让他们讲下去。若是个别学生在位子上老是嘀咕,待下课以后可以让他接着讲下去,或者把没有讲完的话写下来,相信下次这个学生不再会随意讲话了。
“创造有序的课堂”有没有统一的方法可循?那种认为只要有了“课堂规矩”,就会“自成方圆”的想法是十分天真的。秩序不是单靠规则所能解决的,除了规则之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管理技巧,才能建立有序的课堂。一般说来,可以从课堂规则的制订、执行、惩罚,掌握使课堂安静下来的技巧、课堂管理的语言技巧,针对搅局行为加强应对等方面进行,就课堂突发事件来说,它常常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会使经验不足的你手忙脚乱,无从应对。有经验的教师则会从课堂偶发事件的特点、形成原因出发,提出处理的基本方法:了解学情,防患于未然;见机而作,视情而动;因势利导,及时调整。因此,青年教师要善于积累经验,积聚能力,这样方能尽快掌握巧妙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南京市双闸中心小学)
延伸阅读
有没有便捷的通道,让新教师缩短专业成长的周期,较快地掌握课堂管理这门艺术呢?王晓春的《课堂管理,会者不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很值得一读。
在王晓春看来,课堂管理不能搞成军队那样的刚性管理。只要学生失去安全感,教师自己的安全感也将失去。因为失去安全感的学生有的会发泄自己的不满,有的则会变得神经质(也就是管不住自己了),这势必造成课堂的混乱,最后是教师走进课堂就头痛,甚至视教室为畏途,还没进教室就先紧张。这就成了互相感染,师生都失去了安全感,成为所谓“乱堂”。
在这本书的后三章里,作者侧重介绍了一些课堂管理的实用技巧与方法。比如,有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但是并未影响他人,或者对他人影响较小,这时候管一管也是必要的,但王老师建议应点到为止,速战速决,不可和学生较劲;比如某个学生迟到,教师批评他五分钟,这对于全班绝大多数从未迟到的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而且不公平,那么这种情况下王老师建议教师一般简单询问一下就可以了,也可连问都不问,先让他回座位听课,课下再询问也不迟;又如两个学生打起架来了,教师只要把他们分开,让他们不再打下去就好,不宜当时开庭审案,等等。该书语言浅显易懂,为中小学教师尽快把握课堂管理的特点,掌握课堂管理艺术,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有效管理管理学 篇7
一、团队管理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团队管理是指在组织事务过程中根据不同事务性质,由团队参与组织事务,并对事务决定提供合理化建议,对其进行科学任务分配,是一个引导团队参与者互动的过程,以参与者共同的情感及思想而组成一个高效的管理组织。换句话来说,团队管理实际上就是通过团队参与的方式对个人进行管理,团队管理中的各项决策由团队成员决定与执行。
将团队管理应用到小学班级管理中,对课堂各项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意义,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够使整个班级的小学生团结一心,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学习中存在的难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身心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良好举措。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团队管理的有效应用
不论是在教育中还是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展现团队管理的应用效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在团队管理中培养优秀的组织领导者
教师是否能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应从班级小事入手,注重观察小学生的整体特点及个性差异,从小事中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并对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选出学生团队中的领导者与管理者。
例如,小学生经常会进行大扫除活动,将班级小学生按照学生意愿分为若干个小组,并根据平时表现选出小组组长,形成一个个小团队,然后由小组组长对团队成员进行分工,最后看学生打扫卫生的情况与效果。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却能够真实地体现出组长的组织分配能力及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在学习中则可以按照学生成绩水平及性格特点进行分组,优势互补,使小学生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同时还能够强化小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2. 在团队管理中建立适当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适当的竞争是提高小学生团结意识的必要途径。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小学生可以说是班级管理的重点,在团队管理中教师要将其合理分散到每组中。假如一个班有63个人,那么将该班人员分为7个团队,每个团队成员为9人,对班级室内外卫生、学校组织及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竞赛等内容设置加分项与减分项,定期对小组表现进行评价,对于分数较高的小组团队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而对于分数较低的小组团队应给予一些关于学习的小小惩戒,同时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一来各团队之间就会形成竞争,充分调动小学生在班级室内外的表现欲及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当然在与其他班级竞赛时整个班级就属于一个团队,此时班级内部所有学生都应该团结起来。那么要使班级内部学生团结协作,需要在日常教学或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时刻为班级着想。
3.在团队管理中建立竞选机制
团队管理中的领导者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应在团队管理中建立竞选机制,这样能够给学生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也会增加团队管理中领导者的忧患意识。比如,每两个月作为一个周期,由团队内部成员对团队管理中的领导者进行民主测评,看其平常的处事态度及工作能力等,领导者经过团队成员认可才能够继续担任团队的领导者,测试不合格的则依然民主选择其他学生,有效激发学生的斗志。
有效管理管理学 篇8
一、引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非上市部分于2006年5月份开始试行内控制度, 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经过近两年的试运行和两年多的正式运行, 作为“家规家法”, 内控制度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保护财产安全、防范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确保了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为有效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 公司税务管理作为公司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对象和内容之一, 其在公司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越来越受到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入手, 结合笔者在中石化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 提出完善企业税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效结合的相关建议, 以期能为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有效施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 企业税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效结合的政策依据
我国明确要求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也执行。这些企业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依据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财会[2010]11号)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财会[2008]7号) 、国务院颁布的《税收征收管理法》 (2001年主席令第49号) 、《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国务院令[2002]362号) 等国家各项财经法规。
(二) 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 、原则 (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 和五大要素 (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要求, 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至少应包括:税务管理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税务登记、账证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务检查、纳税筹划和境外项目税收管理等。
三、内控管理与税务管理有效结合的作用
(一) 有利于税收风险的防范
健全与完善有效的税务内部控制能够加强对税收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现如今, 税务风险主要源自各部门的沟通不畅, 不能对风险进行整体管控。想要防范风险, 应首先明晰税务风险来源:遵从政策风险 (纳什么税的风险) ;精确核算风险 (纳多少税的风险) ;税收筹划风险 (最少纳税的风险) ;业务交易风险 (何地何时如何纳税) , 具体的一项税务风险, 通常会涉及到诸多方面。先要实现风险控制, 就应该从产生风险的基本元素为出发点, 切实制定可行的控制对策与措施。
(二) 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只有在进行税务风险防范的基础上, 税务内部控制才能创造出有意义的税务价值。税务价值涵盖有形价值于无形价值两个方面。有形价值指的是在满足法律的条件下进行合理避税, 为企业进行价值创造;无形价值指的是有效地税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声誉, 促进企业社会形象的提升。
(三) 有利于企业经营安全性的提升
部分企业的领导层与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与法规的了解不够深入, 造成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较大, 有的甚至由于对税收风险的防范不当而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税务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良好途径, 健全与完善企业的税务内控机制, 能够降低企业管理经营的盲目性, 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地进行处理税收风险, 保障企业的持久经营与稳定发展。
四、完善企业税务管理与内控管理有效结合的对策与措施
(一) 通过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税务管理的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章第十四条要求, 在内部控制内部环境要素中,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 明确职责权限, 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根据这一规范所提要求, 企业在建立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 应设置专门岗位, 配备专职税务管理人员, 同时, 还要落实责任, 明确岗位职责权限, 要求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及时收集、分析、掌握国家税收政策信息, 制定本单位纳税筹划计划和工作方案, 并注意加强同各级税务部门的业务联系, 积极争取税务部门能在税务政策辅导和纳税服务上给企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进一步优化企业税务管理的内部环境。
(二) 通过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税务筹划工作
每个企业都会展开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 这就导致企业应税行为呈现多样性, 其对应税种也会各不相同, 加之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 其财税方面的制度与政策也在与时俱进, 这就对企业的税务管理者提供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税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交流, 努力提升税务筹划的能力, 为企业最大限度地争取税收利益。具体而言, 税务人员应强化对税务制度与政策的掌握与学习, 积极参加各类税务培训与讲座, 时时关注各类媒体信息, 从而不断提升对国家制定相关税务制度与政策的背景、目的的了解, 掌握各业务的最新动态;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各相关行业企业, 就共同关心的税务政策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 集中集体智慧去解决单位或部门难以独自面对的税务困局。
我国企业目前除了对一般性纳税筹划给予关注以外, 还可以考虑其它方面的内容, 例如: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工资支出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按100%加计扣除、设立在西部地区的各级单位可积极争取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以及企业所在地税收激励政策。
(三) 通过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税务风险
1. 加强企业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五章第一条明确要求:“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 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 确保信息及时沟通, 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内部控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当中, 在这一过程当中, 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 公司税务管理作为公司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对象和内容之一, 其在公司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尤为突出。税务管理相关信息也会涉及到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当中, 贯穿于企业生产作业的方方面面, 税务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反馈工作必然会相对复杂, 倘若企业在日常管理经营中, 没有重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就可能导致信息流失, 最终给企业税务内控造成损失, 阻碍内部控制在企业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所以, 企业必须健全与完善好自身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机制, 对于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与手段获取到的内部与外部信息展开科学、合理的整理、筛选、核对、交流、反馈, 以期能够及时发现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并对错误进行调整与偏差纠正, 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2. 做好企业的涉税风险评估, 防范企业税务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给出了具体的规定, 其中, 对于税务风险来说, 企业应该重点关注过程控制、风险评估、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以及监督机制等内容。具体而言, 企业可以考虑健全与完善好自身的风险评估机制, 以税务风险为核心与基础, 来开展自身风险评估工作。通过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可以对自身税务相关的内外部风险进行准确识别, 明确企业风险的承受能力, 提升风险接受水平。在内容方面, 主要是利用有关原理与技术手段, 对发生特定税收风险的可能性与损失范围给予定性与定量分析,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与规避企业的税务风险。
3. 健全与完善好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 并将其纳入内部监督的内容当中
企业的监督与控制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防范与减小税收风险的角度来说, 其具体工作应以内部审计为核心而展开。首先, 企业在进行自身的内部审计工作当中, 应该重点了解与掌握企业的各项纳税事宜, 遵循“重要性原则”, 对风险展开评价。其次, 在完善好上述工作的同时, 企业还要重点关注下自身的涉税业务, 对其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与调查, 这样一来。倘若出现问题就能够被企业及时发现, 尽可能地将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规避甚至消除风险, 对错误做出及时的调整与偏差纠正, 从而不断保障自身内部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提升监控水平, 防范税务风险, 促进企业的持久经营与稳定发展。
五、结束语
有效管理管理学 篇9
班费多数是通过集体活动获得资金, 或是从班级成员内部收取部分钱款, 并用于班级集体活动使用的经费。班费的使用支出, 原则上应得到班级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和同意。
当代的大学生个性张扬、自我独立, 他们喜欢自我管理而不喜欢被要求, 他们对于自己所在班级的班费, 既有自己的想法, 也有自己的要求。对于他们而言, 班费是归班级里所有同学共同拥有的财物, 虽然有时数额不大, 但是却意味着尊重和独立。
高校班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 高校的班费管理和使用, 一直沿用老的传统和办法, 大部分班级对班费的取得和支出都是应付了事, 存在一些弊端。
1.班费的来源渠道相对单一
很多班级的班费多是来源于班级同学的缴纳, 一般多数是按照学期或者学年收取。还有一部分来自班级的奖励, 比如, 甲级团支部、优秀班集体、优良学风班的奖励, 这部分奖励金额数量相对较大, 但是能获得的范围却相对较少。此外, 班费的收缴基本上没有出处。
2.班费管理不被重视、缺乏民主
部分高校对班费的宣传作用不明显, 对待班费的管理未上升到专业或年级层面, 同时辅导员老师也未能对班级的班费进行收支、使用方面的指导和把握。使得班级干部在对待班费的问题上, 并不能真正引起重视, 未起到当家理财的效果, 有的班级干部在班费的收支和使用上还存在一支笔现象。班级同学对待班费的问题上, 也没有足够多的兴趣, 部分同学都抱着无关紧要的态度, 这就使得班费收支效率不高, 没有发挥出班费在大学班集体中积极向上的作用。而在企业, 财务管理就是企业运行的核心。没有健康良好的财务管理, 这个企业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如果失去财务支出, 将会导致整个企业无法顺利发展。
3.缺少岗位设置的约束机制
在很多高校中, 班费的管理工作由班级的生活副班长来担任。在班费的收取和使用过程中, 多数班级都是生活副班长一人来负责班费的各项支出、记录和报销。显而易见, 这项工作并未形成制度, 这与企事业单位财务部的管理机制相差甚远。
在企事业单位中, 财务部是个独立的部门, 部分企事业单位还规定会计、出纳要有独立的办公室。会计人员要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等等一系列会计核算, 而出纳人员则只负责出纳、现金收付等工作。两者互相监督、互相制约。而在高校的班费管理过程中, 会计、出纳双重职责都由生活副班长一人承担。尽管大部分生活副班长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但是由于没有学习过财会方面知识, 在管理班费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 这就导致班级里一部分同学对生活副班长的工作失去信任、颇有微词。
4.支出使用缺失发票凭证
对班级的班费支出来讲, 很多情况下都是金额小、项目多。比如, 复印打印题单, 采购水彩笔、画纸等文娱用品, 购买班团会的水果、电池等物品。这些支出金额小, 如电池、纸笔等三元五元即可、但项目多, 一个班团会活动就会需要小到电池、胶带, 大到水果、道具, 每一样都需要班费, 但是又不是每一样都能开具发票凭证。而在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财务支出流程有明文规定是需要正规单位出具的正规发票, 这点毋庸置疑, 这使得企业财务的每一笔支出都有帐可查、有据可循。在财务支出的问题上, 单位领导和单位员工只有金额支出项目不同, 没有原则要求不同。
5.没有完善的财务审批过程
由于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因此在班级班费的使用过程中, 也就不存在完善的财务审批过程。在很多集体活动中, 班费的使用只要得到班委会成员的口头认可就可以, 甚至有的班费在使用支出时, 只有生活副班长一人做主即可。尽管有时班费的使用支出费用小、用途急, 但是这样轻而易举的支出班费, 却实属不该。这就是缺乏完善的财务审批过程造成的后果。
班费既然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财产, 那么它的使用和支出应得到班级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才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过程在对比下就显得完善和严格, 无论支出大小多少、轻重缓急, 若非极特殊情况, 都必须完成相关流程, 如审核、审批等, 方可支出使用。
6.审计监督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虽然班级的班费一般会用到班级集体活动项目上, 如复印打印资料、举办班级班团会等, 但是班级同学对各项班费的支出和使用其实并不真实掌握。或者说, 知道了解班费的使用支出方向和金额, 但是否同意班费的使用支出方向和金额, 就见仁见智了。班级大部分同学在班费的使用支出上起不了监督和审计的作用, 因为大部分同学不在意班费的使用。即使有些同学很在意班费的使用, 也不知道怎样参与其中。但是在企业中, 财务管理就不会存在类似的问题。从企业的董事会到审计管理委员会, 从审计部门到财务部门, 都有专人专项的负责财务的支出使用过程, 层层的审计监督机制, 保障企业的财务运作没有差错。
7.往来账目模糊不实
大多数班级的生活副班长管理班级班费都会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对班费也会有详细的收支记录, 但是因为未系统学习过财务管理知识, 这个账簿记录的实则更像是流水账。很多账簿上只是写明某年某月购买某物、支出某元、剩余某元, 负责人的生活副班长会将有无发票记录在后面, 不负责任的生活副班长则不关心有无发票。所以这种账簿记录实则毫无意义, 根本体现不了班费的收支使用情况, 不能作为有意义的证明。如果生活副班长出现贪污或违规操作, 更无从考证账簿记录的真实性。相比之下, 企业财务管理却在往来账目上显得严谨明了。虽然班费的使用支出不能同企业财务管理相提并论, 但是可在班费使用支出上严格把关, 这样可将真正的班费落在实处, 让班费的管理明了细化, 让班级所有同学都能认可。
高校班费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异同
班费管理其实与企业财务管理一样, 应遵循相应的原则和制度, 只有这样, 班费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
1.组织机构和成员对比
企业运行所需的原始资金都是由股东出资, 公司的所有权自然就掌握在出资的股东手里。同理, 班费是由班级所有成员缴纳的, 那么班费的所有权自然也应是班级全体同学。同时, 对班级的管理来讲, 虽不一定完全和企业的管理等同, 但至少也要对应着企业理顺管理者的关系。相对于企业的管理者, 如总裁、总经理、各部门经理等, 对班级来说, 就应有班长、副班长、主管班费的生活副班长和其他班委成员。在企业, 因为运行资金数额较大, 所以财务部门有正规的管理, 专业的人员。而班级的班费数额少, 班费的使用管理, 只是生活副班长和其他委员即可轻松应付。
2.资金费用的对比
企业的运行离不开原始资金的运转, 股东们向企业注入原始资金为的是能让自己的资金获得更丰厚的回报收益, 达到“钱生钱”的根本目的, 这是企业保持良好运行最终目的。而高校里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 也离不开班费。班费同样也是由班级同学提供的, 但不同的是, 班费提供不能像股东一样有选择性的注资, 而且多数班费也没有获得回报收益的可能性。尽管班费的金额很有限, 但是如果能正确的使用好班费, 可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更团结的班级氛围, 使有限的资产变成无限的精神力量。当现有的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时候, 那么企业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就需要股东们给企业注入更多的资金。班级的班费管理其实同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道理一样, 当班级的班费金额不足的时候, 就需要班级的所有同学向班级重新缴纳班费, 或在每学期开学初的时候定期缴纳班费。如果班级将要毕业或面临实习等班集体解散的情况, 那么班级应将班费按照均分的金额退还给班级所有同学。如果班级里的个别同学遇到休学、退学、应征入伍等离开班集体的情况时, 班级的班费也应按照均分的金额退还给这些同学。这些管理制度其实等同于企业财务的管理制度, 在企业面临破产的时候, 企业会在偿还债务、支付工薪后, 将企业剩余的资金按照份额退还给各个股东。
3.财务管理制度的对比
在企业里有财务部等专属的部门和会计、出纳等专业人员来负责企业的资金核算等。这些专业的人员能很好的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等相关工作, 他们会认真准确的记录下企业各部门发生变化的每一笔交易金额和企业往来账目的进出资金, 并归档整理, 做出分析。企业财务部会在规定的时间里, 提供企业财务报表等记录账簿给企业的股东, 让股东们知晓和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当企业缺少运作周转资金时, 企业财务部会向企业提出报告, 由股东们注入资金或进行新的融资。在班级的班费管理上, 班级生活副班长的职责也是同样, 他负责管理班级班费, 负责记录班级班费的收缴和使用支出、负责记录班级班费的使用情况, 并在定期向班级同学出示班费的收缴和使用支出记录, 接受大家监督。当班费存在不足或者缺失的情况下, 生活副班长有义务向班委会提出报告, 申请增加班费的投入或者进行班费的收缴等。其实, 不管是企业还是班集体, 对于资金的合理管理使用, 都是为了能使资金在最小的投入下, 达到最大的价值。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 而作为班集体追求的是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运用企业财务制度有效规范高校的班费管理
1.从思想上提高对班费管理的重视程度
应转变思想认识, 让班级里所有同学都知晓, 班费管理不单单只是班级干部的分内之事, 而是班级全体同学的分内之事。对班级的管理者来说, 可让班级干部承担起对班费应有的责任, 及时掌握和监督班费的使用和收支情况, 通观全局, 对班费的使用有更进一步的想法, 使班费发挥出更有效的价值。对管理班费的生活副班长来说, 应竭尽全力、认真负责, 及时记录和汇总班费的使用, 避免班费的浪费和流失。要通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让班级全体同学知道, 每个人对待班费管理都有责任和义务。有效的班费管理会提升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使得班级同学都会积极参与班级文体活动、关注班级发展、谏言班级建设。
2.制定完善的班费报销制度
企业的财务报销制度相对完善和严格, 使得企业资金不会凭空流失和浪费。企业有专业的管理人员, 这是班级班费管理无法比拟的。但是在班费管理和使用上, 可与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和出纳一样, 设定两个管理人员, 分别管理出入账记录和使用资金。只有这样, 才能在班费的使用上, 通过制度的约束, 使两个管理人员互相监督、互为督促, 最大程度地避免资金的流失和浪费。同时, 在班费的报销制度上, 应与企业财务报销制度相同, 实行实报实销的制度。所有报销的费用, 应都有相关的票据作为佐证。
3.实现规范化的监督体系
建立有效的班费监督体系, 让班级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摒弃“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思想。班费使用账目应定期公开, 及时让同学们了解班费的使用等情况。在班费的管理和使用中, 应采取有效的财务预算制度, 勤俭节约、精打细算、避免浪费。同时, 将财务预算的使用支出提起公开, 由班级干部或班级成员集体讨论通过。即使遇到财务预算范围以外的支出, 也应在财务支出前, 由班级干部代表和普通同学代表讨论通过。
4.建立层级的审批制度
班费虽然与企业运作资金数额相差甚远, 但是班费的使用应有一定的制度约束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班费的审批不应只有生活副班长一人主管、一人审批, 而应建立层级的审批制度。具体情况应根据班费的多少和用途, 建立各班的审批制度。比如, 200 元以下的常规支出, 如统一使用印制复习资料, 可以由生活副班长审批。200—300 元的预算外支出, 应有班委会成员共同审批。300 元以上的支出, 应由全班同学集体表决才能通过审批等。
摘要:目前, 高校的班费管理和使用一直沿用老的传统和办法, 大部分班级对班费的取得和支出都是应付了事。如果想有效地使用和管理班费, 可运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遵循相应的原则和制度。
关键词:班费管理弊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班费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红景.高等院校基建财务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下) , 2013 (4) :179.
[2]吴长山, 郭薇.我国地方普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 :110-112.
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及有效管理 篇10
一、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
物流的含义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不仅需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扩大市场份额, 还需要优化物流管理, 作为企业第三利润的经济源泉。
二、爱斯科的物流管理现状
1、物流时间较长
作为一家生产型铸造型企业, 爱斯科 (徐州) 耐磨件有限公司是接单生产, 不考虑工厂的产能负荷和订单饱和状态, 对于一个新订单, 从销售下单到生产接单再到生产完工入库, 整个生产作业过程需要一周时间。与之相对应的物流过程, 对于近距离的国内运输通常需要2-7天不等时间, 远距离的越洋运输通常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 总体而言, 物流时间远远超出生产时间。
2、物流成本较高
爱斯科 (徐州) 耐磨件有限公司的产销过程是将徐州工厂生产的产品通过海洋或航空运输到美国爱斯科总部物流中心, 再由美国物流中心将产品二次分发到终端客户。例如:一个20尺集装箱载重17吨, 产品售价30000美金, 首次从中国运到美国海洋运输费用3200美金。那么每吨物流成本占销售成本的比例是10.7%。作为一个集团整来说,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整个集团的物流总成本, 而不是单个工厂的物流成本。粗略估计, 从美国总部把货物发送到终端客户的物流成本比例也是10.7%, 那么总的物流成本是21.4%。由此可见物流成本在整个产销成本中占据较大的比重, 我们需要着眼于降低物流成本, 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总成本, 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3、库存周转率和库存空间
库存周转率=发货数量/库存数量*100%, 物流运输的次数越频繁, 库存周转越快, 库存的数量越少, 所需存储空间也越少。目前在库存周转率方面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国内发货缓慢。国内提前1个月备货, 但是出货时间相对较晚, 出货频率相对较低, 占用库存金额和有限的存储空间。
4、资金周转率
资金周转率=年销售额/ (库存成本+固定资产) 。库存成本越小, 那么资金周转率越快。如上述第3点所述, 物流运输频繁能够加快库存周转率, 降低企业库存金额, 加速企业资金资金周转率, 减少因为资金不足而带来的潜在风险。
5. 客户满意度,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爱斯科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的生产铸造企业, 我们把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 其满意度不仅包含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 还包含高效快速的物流运输服务。因为物流服务要求的不仅仅是把产品从爱斯科的仓库发到客户仓库的一个实体流动过程, 同时也产品信息和资金流动的一个信息流动过程。高效完善的物流服务能够增强客户的满意度,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以及强化客户对爱斯科产品的忠诚度。
三、物流管理行之有效地措施
纵观上述物流管理在整个生产运营中的重要作业以及企业的现状, 简单总结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物流管理使之能够更好地为整个企业的运营发挥积极作用。
1、公司应该使用相配套的ERP软件
ERP软件不仅是一种跨越多个企业, 多种环境并具有统一的数据库, 界面和特定应用功能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ERP融合了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与ERP的最新成果, 不仅是一种功能软件, 而且也是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3。通过ERP中的采购、仓库和发运等各个功能模块, 资源共享, 收集数据, 对以前的物流业绩进行客观评和未来物流业绩准确预测。
2、提高生产计划和物流计划的准确性
作为物流信息的源头, 计划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生产计划的高度准确能够减少多产出或少产出以及随着而来的物流急单出现;物流计划的准确性能够减少物流操作环节的重复劳动, 提高物流操作人员工作效率和节约物流成本。
3、选择有资质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如同去商场买衣物或家用电器等, 大家会选择有品牌知名度的产品, 这样才会用的放心, 那么选择物流服务供应商也是如此, 我们需要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们企业降低风险, 并且我们需要与物流服务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以拿到最优惠的服务价格, 还需要定期对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评估, 以督促其不断改进服务。
4、减少原材料采购数量, 加大原材料采购频率
由于仓库空间有限, 原材料采购数量较大, 存储比较难, 而且占用的采购资金较大。减少采购数量, 加大采购频率, 能够节约仓库空间和加快资金流动。
5、加快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产品发货频率
对于有订单需求, 而且已经生产完工入库的产品, 立即执行发运。部分订单客户要求等待发运的销售人员需与客户约定:先回收货款并将产品库存在工厂, 以解决资金占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经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2007 (2)
有效管理管理学 篇11
【关键词】 护理管理;人性化管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35-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逐渐普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观念越来越为大家所熟知。不可避免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渗入到了护理的工作中,医学模式发生的变化以及护理工作的逐步开展,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工作的职责更加多元、工作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对护理人员施行人性化的管理,给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最终达到医患关系更和谐。现对2007年12月以来我院在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服务的效果报告如下。
1 护理方法
1.1 进行合理的人员配备 现阶段,在医院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定发展。各个科室都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合理调整高、中、初等各级别人员数量。可以采用弹性排班的方法,尽可能的避免发生护理人员在岗时间过长等问题,让每个护理人员都能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
1.2 创造和谐优美的就医环境 首先映入患者眼帘的是医院的走廊环境,所以走廊的环境应整齐简洁。如果有条件,可以在显眼的地方设宣讲栏,由浅及深地介绍各种常见疾病,普及一些医学护理及就医的常识,对各位患者的治疗情况予以告知、通知在就医过程中的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对常见疾病的预防和相关的保健知识等。最能给患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患者呆的时间最长的就是病房。柔和的浅色系让人放松舒服,病房应该主要使用柔和的色彩。每个人都有隐私,而且前来就医的患者或多或少都会点紧张感和恐惧感,因此应该在每个床位之间配置隔帘。不可避免的,患者对医院始终都会有陌生感和恐惧感,我们应该鼓励患者家属陪护,使患者有“家”的感觉。
1.3 护理工作人性化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不同,每位患者都会有不同的特别的要求。我们应该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对于行动不是很方便的患者,我们可以建议用轮椅代替步行;对于敏感的患者,我们更应该保护他们的隐私。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时,如果有需要身体局部暴露的,医护人员应首先向患者询问、告知,必须取得患者同意后并用屏风或者别的方式遮挡方可进行操作。总之,要善于揣摩患者的心理,尽最大可能使患者感到温暖、窝心。
2 结 果
2.1 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 因为护理人员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加上医院对护理人员行为和服务都有全面的制度和管理办法,这样,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服务意识会更强、责任感也会大大增加,随着这些变化,对巩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而对患者而言,服务好了,满意度自然也就提高了,而护理人员与患者关系融洽了,紧张感也消除了,差错就会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抱怨和投诉减少。
2.2 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增强自豪感 护理不仅是一项专业的技能,在医院中更是一种文化建设,这种文化建设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包含了制度上、纪律上等的多元化的规范护士行为。良好的护理文化,就有更人性化护理服务,护士就会以亲切得体大方的护理礼仪、发自内心对患者的关心、娴熟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不仅是患者及家属的极大的满意,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工作专业性的认可。
2.3 提高护理科室整体形象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医院市场也是一样。而这其中护理人员无疑是重要的一环,护理人员的具有专业性的服务操作和更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和越来越多的社会居民认同和满意。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更专业的护理方式给护理人员树立了非常好的专业形象,对患者而言,因为护士们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服务,更加是温馨的关怀、家人似的温暖。
3 讨 论
社会逐步变得以人为本,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施行了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后,我科室护士的精神面貌和之前相比较而言变得更加积极乐观了,工作的主动性大大提高,现在更愿意走进病房和患者沟通了,护理人员自身的创造性更是得到了充分发挥,不仅医患之间、护患之间关系更融洽和谐了,就连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与医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医生、护士、患者都心情舒畅,我们的治疗团队、护理团队专业性更强了,战斗力也大大提高。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不仅仅限于制度上、规范上,更是一种人心上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冯琴梅,谢月明.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原因分析与对策[J].河北医学,2007,13(7):876-878.
[2] 毕丽萍,安秋月,高春英.护士长的非权力影响与心理素质在管理中的作用.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1,22(3):97-98.
有效管理管理学 篇12
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维也纳。17岁中学毕业后, 在德国汉堡大学法学系学习, 但精力主要放在社会实践上。他曾在汉堡一家出口公司任职, 撰写和发表过重要的经济学论文。后在法兰克福作过证券分析员, 在当地最大一家报社当过记者、金融专栏撰稿人和高级编辑。1931年主要凭自修获法兰克福大学公共法和国际关系博士学位。1933年因不满德国纳粹势力, 到英国伦敦担任保险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其间, 多次参加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组织的经济学讨论会。1937年移居美国。1943年, 受聘于美国著名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 任顾问达三年之久。这三年工作经历对德鲁克后来成为著名管理大师有重要影响。此后五十多年, 他成为美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管理咨询专家。在西尔斯公司 (Sears) 、通用电气公司 (GE)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AT&T)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IBM) 、克莱斯勒公司、花旗银行、大通银行、时代集团、时代镜报等大公司、大机构任职和工作, 成为大企业和许多组织首席执行官最抢手的咨询顾问。直至90多岁仍然活跃在管理科学的教学、研究和咨询工作领域。2002年6月, 德鲁克曾获美国公民最高荣誉奖——总统自由勋章。他在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发表论文30多篇, 其中6篇获管理学论文最高奖项麦肯锡奖。德鲁克已出版主要著作40部以上, 被译成至少37种语言, 在世界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销量超过1000万册。他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
德鲁克将管理学开创为一门学科, 而40多部管理专著可谓著作等身, 年届96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 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在给这个世界留下智慧和洞见。让我们把关注点转回到 《有效的管理者》本身。《有效的管理者》曾经是西方职业经理人必读的经典书籍, 这本发表于40多年前——1966年的经典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真实而适用, 那么的富有洞察力而行文流畅。现在的很多管理方面的书籍和观点看来都是发源自这本书, 在40多年前的美国, 这本书代表着智慧、洞见、预见力, 而在今天的中国, 这本书依然是那么的卓尔不凡、尽现大家风范。虽然书中的观点, 在后来者的书藉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演绎, 但是, 德普克老前辈的观点仍是最深刻、最清醒的。
这本书讲的核心观点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 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的存在不是为了显示特权和不平等, 他没有光环与虚荣, 他以责任为基础, 以卓有成效为目标, 致力于带领整个组织或者团队穿过不确定性的海洋走向成功的彼岸。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每一位管理者都可能为自己能否胜任、能否有效而感到苦恼、担忧, 而德鲁克以他对管理的深刻理解给每一位管理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忠告与建议。因此, 可以说德鲁克先生的这本书就是要教一个管理者如何学会卓有成效。
2 德鲁克的有效管理思想
2.1 有效管理的重要性
德鲁克认为, 管理者, 无论他们的工作是负责管理其他人的和自己的工作绩效, 或是只负责自己的作为专业人员的贡献, 必须要讲工作效率。因为: (1) 不管他多么聪明, 不管他在工作中用了多少才智, 也不管他花费了多少时间, 如果不能做到卓有成效, 工作就没有成绩。管理者的有效性已成为个人完成任务和取得成就的最基本要求。 (2) 管理者的效率, 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随着管理者工作效率的日益提高, 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也就会不断地上升。管理者自身条件的改善, 可以帮助他们自己及周围的人将眼界放得更远。 (3) 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是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希望所在和现代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大保障。
2.2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 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3) 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 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作哪些贡献?为了达成整体目标, 我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的绩效。他尝试建立一个有绩效的团队;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出更多的贡献, 他会不断地给自己以及与其共事的人树立更远的目标, 以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工作水平。
(4) 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 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他能敏锐地感觉到为一个关键职务选用人才, 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种用人的决策至关重要, 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深思熟虑。
(5) 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 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 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2.3 有效管理的实现途径
要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记录好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 分析自己的时间记录, 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认识到自己最稀缺的资源是时间。
(2) 应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 不仅要重视“方法”, 还要重视“目标”和“结果”。
(3)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 尊重自己, 也尊重他人。
(4) 要有洞察力、自立自强及勇敢精神的特征, 使其具有远大的目标、坚定的决心和献身精神。
(5) 做有效的决策。
3 如何做到时间的有效管理
德鲁克认为要做到卓有成效的管理, 首先要做的第一步, 就是记录时间的使用情况, 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这是一件“机械性”的工作, 是大多人都知晓的事, 但许多人忽视了, 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们更是无视自己的时间安排问题。有一次德鲁克询问了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让他说说自己日常的时间安排, 这位董事长非常肯定地说出他的时间大致分布:1/3用于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研讨业务;1/3用于接待重要客户;其余1/3则用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德鲁克给他建议, 让他记录下自己的时间分配情况。结果发现在上述三个方面, 他几乎没有花什么时间。实际记录显示他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调度工作上, 例如处理他认识的顾客的订单, 打电话给工厂催货。问题很明显, 真正要做的事和实际所做的事相差甚远。
所以, 有效的管理者要知道, 如果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做到真正卓有成效, 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时间实际是怎么耗用的。
3.1 时间管理上常见的误区
(1) 忙。
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管理者并不是把千头万绪的工作, 把属于市场管辖的事情或者把属于下属做的事情都通通包揽给自己来做。所谓的管理者就应该做好“掌舵者”, 应该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方向并作出决策, 把属于市场管的事情交给市场, 做好全局调控, 把本来应该属于下属的事情交给下属去做, 做好指挥、监督的工作。但是不少管理者却事无巨细地操心、担心, 将本应下属们做的工作“抢”来做, 本应下属承担的责任“抢”来扛, 于是许多管理者就显得格外的“忙碌”。
(2) 盲。
一些管理者者不管事情的前因后果, 不管权力是否运用得当, 不管目的是否得到, 他们都会盲目地使用权力。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者要保证权力的顺利使用, 需要考虑和分析组织内外的主客观条件, 看其是否具有可行性。没有可行性的权力驾驭都是盲目的和有害的, 二盲目的权利滥用又往往导致时间的浪费和无效。
(3) 累。
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管理者者并不是非常累的管理者, 这里的不累并不是不管, 而是放收自如, 应该学会分权, 把属于下属的事通通交给下属去完成。管理者们先要确定他们累的是不是干正确的事, 他们是不是在用正确的方法做错误的事情, 一个好的管理者, 第一是要做正确的事, 然后才需要正确地做事, 最后才把事情做好, 做一个有效而不累的管理者。
3.2 做到有效管理时间的方法
(1) 减少不必要的工作。
许多管理者都意识到了哪些事情会浪费他们的时间, 然而他们却不敢面对这个问题。他们怕因小失大, 造成错误。德鲁克认为, 事实上, 一位管理者大刀阔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 绝不会有太大的风险。迟疑不决的原因, 是因为人们总有一种倾向, 高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 认为许多事非躬亲不可。
(2) 减少开会。
诚然, 在现实生活中, 对于任何组织来说, 通过开会来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 都是必要或必须的, 这是基本常识之一。但是, 又有多少担任管理职位的人敢于承认, 浪费时间最常见的原因, 正是会议太多。而一个管理者花费在会议上的时间如果过多, 就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如果可以试验一下, 其实很多事情不一定非得开会才能解决, 而且如果试着记录几场会议, 我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 很多会议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讨论的内容是对组织决策有用的, 很多会议是在无效口舌之争和闲聊中度过的。
(3)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管理者应该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 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 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 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应该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 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4) 理清上司与下属的关系。
作为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管理者必须要分清自己与下属的关系, 因为管理者的工作职责与下属的工作职责明显不同, 下属强调的是具体问题的执行, 而管理者主要是对问题宏观方向的把握与决策, 所以一个有效把握时间的管理者应该具备战略眼光, 在许多复杂的问题中, 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 驾驭全局, 突出重点, 决策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
4 总结
综上所述, 世上的诸多资源中, 时间是最特殊的一种资源。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时间, 而时间的供给恰恰又丝毫没有弹性, 不管使用者职位有多高, 需求有多大, 供给绝不可能增加。更要命的是, 这种特殊资源还完全没有替代品, 谁的时间都是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若不将时间管理好, 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现代企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大, 对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间管理是管理者实现有效管理的第一步, 因此, 40多年前彼得·德鲁克提出的一系列有效管理的方法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摘要:“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认为, 要成为有效管理者需要有效利用时间、重视贡献、善于利用人之所长、先做重要的事、做有效的事。通过总结《有效的管理者》的主要思想, 重点讨论如何将时间管理得卓有成效。
关键词:德鲁克,有效管理者,时间管理
参考文献
[1][美]彼得.F.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8.
[2]毛彩菊.创新、适用、思辨、务实——德鲁克的“有效管理理论”及其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4) .
[3]张景平.评德鲁克的有效管理思想边疆经济与文化[J].2005, (11) .
[4]彭志强.值得“反刍”的经典好书——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J].中国石油企业, 2005,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