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发展问题

2024-10-23

林木种苗发展问题(精选12篇)

林木种苗发展问题 篇1

摘要: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是确保造林绿化质量的关键。林木种在林业和工业原料林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林木种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 实施林业战略加快林木种苗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林木种苗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新的林业产业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林木种苗的发展遇到了问题还是比较多, 林木种苗的任务还很繁重, 尤其是当前生态建设, “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 要优先发展种苗, 要赋予种苗建设以重要的基础地位。

关键词:林木种苗发展问题,解决措施

为加强林木种苗的培育, 加快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 有效保障造林的种苗供应,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种苗培育工作。针对近年来森林种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要认真分析, 研究对策,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加强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的培育管理。对种子园、母树林要重点抓好水肥、花粉、树体和病虫害防治四大环节。部分过密的种子园、母树林要进行适度间伐, 改善光照条件, 促进结实。对采种基地要着重做好倒伏树木及枝丫清理和重点区块的抚育管理。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是保证造林绿化进度, 提高营林生产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林业要发展, 种苗是关键。

1 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育苗科技含量较低

育苗生产技术总体上看, 仍然在较低水平上, 科技含量不高, 播种与扦插育苗所占比例较大, 而嫁接、根蘖、组培等育苗则主要靠外地熟练技术人员, 或引进外地小苗进行培育, 育苗技术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1.2 规模分散, 管理粗放, 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 一些地区的苗规模较大, 技术力量雄厚, 但苗圃发展基地化很少。大多数国有, 集体和个体苗圃面积小而分散。培育幼苗物种缺乏特色和多样性, 跟风育苗现象严重, 导致常规造林苗木大盈和积压, 园林和城市绿化苗木供不应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商人唯利是图假借林木种苗进行炒作, 假种苗、劣质苗、以次充好扰乱市场持续。严重的影响了苗木经营者权益, 影响其积极性, 影响了造林的质量, 加重了其成本。

1.3 种苗培育规模有待提高

随着国家林业六大工程启动实施, 林业工程管理的进一步规范, 实行林业工程招投标制度, 为适应当前的林业发展的新形势, 提高绿化工程质量和绿化水平, 降低工程成本, 增强企业的信誉度, 各个绿化工程公司都相继建起了自已的育苗基地, 但是个体育苗规模相对较小, 且分散, 面积大多在1.33hm2以下。

1.4 种苗生产结构不均衡我市的育苗生产中

大规格、大径阶苗量少, 小规格、小径阶苗量多;3年生以上苗木少, 1~3年生苗多;通道绿化、村镇绿化、环城绿化苗少, 荒山造林、城市绿化苗多;经济林苗少、其它苗多;定植苗少、留床苗多;容器苗少、裸根苗多。

2 林木种苗发展对策和建议

2.1 加强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提高种苗生产能力建立规范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林木种子生产供应, 要以种子生产基地 (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 为主体, 非基地生产为补充, 建立起以省内调剂为主, 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林木种子供应体系。国家投资建设的种子基地生产的种子由省级种苗管理机构组织采收和调剂使用。苗木生产供应, 要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发挥国有苗木基地的龙头作用, 建立起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

2.2 加快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

构建国家、省、市三级林木良种生产体系, 发挥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良种选育, 提升林木良种基地管理水平, 增强良种苗木供应能力, 大力推广使用林木良种, 提高良种使用率。开展种质资源调查, 依托省直林局对乡土树种和珍稀濒危树种保存、开发。建立健全林木良种生产使用长期扶持机制。

2.3 定期调度种苗信息, 建立健全了数字种苗

林木种苗管理站每月二次调度种苗信息, 及时录入数据, 建立了林木种苗数据库, 为发布、分析、预测林木种苗产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种苗宣传工作, 提高全社会对种苗工作重要性认识

利用各类宣传媒体, 大力宣传林木种苗的发展形势和政策, 以及对林业生产、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开展《种子法》宣传月活动。宣传的主题是:以种为本, 依法治种, 推进造林良种化进程。积极向报社和电视台投稿, 宣传种苗产业。利用各种会议和组织培训的有利时机, 宣传种苗工作, 传递种苗信息。

2.5 加大种苗培育科技含量

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是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近年来, 我们在种苗生产程序, 提高苗木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促进了覆膜栽培, 育苗, ABT生根粉, 根宝, 育种技术, 引种试验, 示范工作, 逐渐培养适当的地方品种的幼苗, 达到提供苗木出圃的数量和质量的目的。为林业生态建设搞好技术服务。

总之, 近年来, 随着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逐年扩大, 一大批苗木种苗生产任务, 需求, 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在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状况, 我们应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动力,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大执法力度, 强化行业管理, 优化生产结构, 品种选育, 种子的生产基地建设, 继续巩固发展国有苗圃的苗木生产基地建设, 积极发展的社会系统, 初步形成了国有苗圃为主体, 社会系统补充苗木生产系统, 造林绿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程亮.种苗培育技术分析[J].南北桥, 2009 (08) .

[2]张玮辛.现阶段林木种苗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J].2011 (11) .

林木种苗发展问题 篇2

摘要:林木种苗是新时期林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最为重要的基础性生产资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为确保林木种苗质量,必须重视并加强相关监督和检验工作。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我国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现状,深入探讨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

林木种苗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直接关系到林木产品质量,甚至对整个林业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在市场经济和林权改革日益深入下,林业产业取得了诸多成效。基于此,积极良好的林木种苗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因而,结合当前我国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现状,探讨相关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林木种苗质量监督和检验现状分析

1.1 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林木种苗质量监管工作日益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标准,比如:《种子法》、《林木种子检验规程》等。同时还制定了林木种苗质量抽检、自检、通报等制度,逐步建立了全国性林木种苗质量抽检制度,有利于我国林木种苗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的开展。具体体现在这几方面:

1.1.1 资质认证能力大幅提升。省级林木种苗质检机构日益完善,并有序运作。此外,市县级林木种苗质检机构也完善了人员配备和培训,且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内部质控体系,质检仪器设备等硬件逐步健全,整体检验水平得到提升,大幅提升资质认证能力。

1.1.2 飞播种子检验工作有效进行。一方面,加大飞播种子抽检力度。年抽检批次明显增加,比如:云南省在高山送、云南松等种苗的年抽检批次上增加到220余个,大幅提升了种苗代表性。另一方面,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要求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相关检测,及时出具准确检验报告,同时向省局提交检验报告,未出现对检验结果争议情况。另外,省级检验检测机构重视并加大对实施飞播单位的指导,提出了技术要求及措施,并提出林木种苗质量监管指导意见。

1.1.3 制定林木种苗质检规划。部分省份已把林木种苗质量检验纳入到政府工作计划中。比如:河北省制定了《2011~2015林果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省内林木种苗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的任务、目标等。有效提升了林木种苗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作用。

1.2 存在的问题

一是检验能力有待加强。虽然大部分省级检验机构在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方面的能力较强,但是对于市县级检验机构而言,只能依靠省级计量认证,尚未具备检验能力和认证资质,以致于有些市县林业管理部门只能对苗木开展质检,而无法检验林木种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工作效率。

二是相关经费不足。由于有些地区的市县林业部门未设立林木种苗质量检验专项经费,导致资金不足,有些生产企业的种子加工、贮藏设备及苗木检测方法落后、缺乏必要的种子加工贮藏设备及检验设施,有些县级林业管理部门在林木种子质量上,仅仅依靠上级种苗检验部门或按照技术人员的经验完善鉴别,如此直接影响到种苗质量。

三是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林业产业的迅速发展,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机构所担负的责任也日益增加,但从当前我国各地区检验机构运行情况看,并未有足够能力去完成日益多样的检验任务,使得检验供需矛盾突出,影响到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和监督工作开展。推进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发展的对策

2.1 制定规划,强化监督检验能力

林业管理部门应积极推进本地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和检验体系改革,严格遵循《种子法》、《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等法规政策,落实好本地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和检验机构建设规划,根据林业发展和市场要求,在林木种苗主要产区及苗木市场较大地区做好机构、编制及经费投入等工作,同时加强市、县两级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建设,为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本地区种苗质检机构的完善奠定重要基础,进而提升整体工作能力。

2.2 加强投资,确保经费到位

要落实好国家林业部门制定的《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等规定,要设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本地区的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并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好种苗监督检验方案,同时还应和省财政有效协调,确保监督检验经费投入,市、县级林业管理部门,也需要进一步理顺林木种苗质检机构的职能及投资渠道,确保林木种苗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经费投入有保障。

2.3 改善条件,提升工作效率

各地区省级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机构,应配备天平室、发芽室、净度分析室、标本室、准备室、生理生化室、水分测定室、苗木检测室等基础机构。而对于市、县级机构也应明确规定。特别是检验室必须要有良好的光照、通风及温室度等环境,同时水、电安全管理必须充分满足种苗检验要求。此外,还应配备满足种苗质量检验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比如:水势测定仪、软X射线设备、PCR扩增仪等。加大设备投入,改善机构运行条件,确保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和监督工作有效开展。

2.4 完善制度,实现制度化发展

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各级林业管理部门应做好这几方面工作:(1)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林木种子质量检验相关法律法规,比如:《种子法》、《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等法规政策。(2)重视并推进监督检验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及时充实技术人员,强化业务培训。(3)落实好省级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制度,可实施重点林业工程选用苗木质量不达标不予验收、拨付款项及兑现相关政策等措施。通过实施法规政策,促进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进而实现依法治种。结语

总之,林木种苗是林业发展、绿色生态建设及社会经济建设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而林木种苗质量这些方面有效开展的关键,因此其监督检验工作极为重要。应不断加大投入,完善相关制度,健全机构,提升林木种苗监督和检验工作效率,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需要,实现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最大化。

试述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对策 篇3

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确保造林绿化质量的关键。我国林木种苗事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保障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保证了生态建设的需要。但是我国的林业种苗业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指出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系统地分析了产业化发展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林木种苗业 问题 对策

一、林木种苗业存在的几个问题

1、种苗总量严重供过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国有苗圃已达到9000多个,从事苗木生产的个人和企业超过了30万户,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总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量。根据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2005年雨季林木种苗供需情况通报,今年雨季种苗的剩余比例为70%:种子方面,雨季直播造林和育苗共需林木种子486万公斤,可供林木种子761万公斤,剩余种子200万公斤左右;苗木方面,雨季植苗造林共需苗木18亿株,实际可供应苗木70多亿株,剩余苗木50多亿株,大部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均有剩余。

同时,由于苗木结构品种与生产需求不对路,以及苗木生产区域结构的不合理,种苗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原因主要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种苗生产的盲目性依然很大,不能与市场需求很好地衔接。

2、生产单位经营运行机制缺乏效率,信息化建设缓慢

目前我国大部分苗圃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仍然沿用旧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增加了苗木成本和管理难度,缩小了苗木利润空间。目前,集成的苗圃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一个苗圃能实现,即便是入库和销售以及相关数据处理大部分也是用手工或半手工来处理或进行帐本登记。随着苗圃生产能力的提高,种苗品种增加和交易量增大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给传统处理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另外,苗圃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也使得苗圃自身无法与各级种苗信息网链接,这势必又造成了种苗的市场信息不畅,生产者找不到市场,需求者找不到苗源。这种信息阻断的情况无疑将成为制约种苗业发展的瓶颈。

3、科技研发与经济建设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據国外统计资料,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60%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而在我国每年取得的500多项林业科技成果中,能够得到推广应用的不足10%,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相当低。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工作者脱离生产实际搞科研,使得许多科技成果仅能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根据去年的统计数字,我国林木种苗的的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为37%和43%,今年春季全国调度数据显示,大部分省区良种使用率偏低,个别省区仅为2%。

“科技链与产业链没有很好的结合”,取得的科技成果一直以来主要是靠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推广应用,科研部门重研究轻推广,主动与生产单位结合的少。科研工作不能面向生产和市场需求,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淡薄,很难形成市场-科研-开发-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对策

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建立和完善4个体系。

1.生产供应体系

生产供应体系是林木种苗产业建设的主体。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国有种苗基地为骨干,国家、集体、个人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今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国有苗圃进行产权改革和产业化重组,将其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主要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能按市场法则办事,彻底抛弃“等、靠、要”的思想,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享有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实现经营管理机制由事业性管理转变为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自觉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并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正发挥国有苗圃的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建设种苗生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种苗产业化的核心,它对于促进种苗产业化经营,推进种苗商品化、专业化进程,形成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要加快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种苗业开发,大力培育区域性种苗业骨干龙头企业,建设包括国有种苗基地和非公有制种苗基地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大型龙头企业。

2.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种苗行政执法是种苗生产和经营有序进行的保障。种苗行政执法主要是指健全种苗执法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执法主体、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种苗案件查处等内容。种苗行政执法主要是创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打击无证生产和经营,维护种苗生产者、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种苗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种苗科技含量的高低是林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业三大效益的发挥,因此,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是林木种苗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加强科技研发攻关,根据“相持阶段”生态环境建设最终苗木的使用方向,发展林木种苗定向培育技术,采取相应的培育措施,使种苗在形态、生理等方面满足生态建设要求;二是努力提高种苗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4.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可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行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种苗行政服务主要是提供法律、政策、资金和规划、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服务,对种苗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信息服务包括各级种苗信息网的建设,提供生产和供求关系的信息服务,加强种苗生产的信息引导,减少或避免盲目生产和供求失调带来的损失;中介服务由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等相关中介机构负责,以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目的,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市场体系的建设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种苗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通过展览会、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形式,为种苗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交流机会。

第一,转变职能,改善行政服务。林业主管部门要理顺管理体制,转换职能,由行政管理转向全社会公共服务,由单纯的业务指导、行政型控制转变到依法行政、发挥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主要做好宏观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种苗产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

科学发展林木种苗生产 篇4

1 深化机制创新, 大力发展种苗

需要进一步加快深化国有林木种苗基地管理体制改革, 并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苗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一是要建立规范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二是要加强现有种苗工程建设, 确保建设成效。要重点建设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 完善种苗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还要加大对林木种苗的各项政策扶持, 要把林木种子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当地林业建设计划, 并予以优先安排。要加强对林木种苗发展的金融支持。

2 发展乡土树种, 引进优良树种

发展名特优新品种,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优。要适应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 林木种苗供应与需求趋向多元化。观赏园林绿化树种和品种选择的原则是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根据当地气候、土城条件选择树种坚持多样性, 城市的绿化应由乔木、范木、草本组成, 乔灌草搭配。观赏绿化树种和品种选择应该趋向于常绿树种、彩叶树种、色叶树种、观花树种、观果树种、抗旱树种、抗寒树种、耐水湿树种、沿海抗风。

2.1 注重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适应性强, 有较强的抗逆性, 造林容易成功, 市场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比新树种快, 其习性、特征比较了解, 栽培技术也比较成熟, 树种资源丰富, 栽植成本低、效率高。

2.2 注重外来优良树种和品种

外来优良树种和品种指本地没有自然发生的树种, 包括广义上的变种、种源、无性系等。优良的外来树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必须按引种程序先试验后推广。根据引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驯化措施, 包括某些特殊的栽培措施, 研究配套的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引入地区多样的气候、地理条件和优良的小气候环境, 进行多种立地品种区域化实验。防止外来树种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灾难。

2.3 注重新品种选育

新品种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 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比如市场表现出的彩叶苗木热, 红叶石楠、红枫、加拿大紫荆、挪威槭、茶条槭、多花蓝果树等欧美流行彩叶绿化树种的品种虽然已很齐全, 但是短期内哪些品种能真正流行开来很难判定。因为在彩叶苗木的数量上, 除了红叶石楠外, 其他品种的数量非常有限, 彩叶树种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有待加强。

3 加强市场监管, 完善种苗管理

加快《种子法》配套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苗、乱引滥繁、虚假宣传、无证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的违法行为。加强林木种苗执法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和《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加强质量监管, 严格“两证”的发放与管理, 净化苗木生产和经营环境, 提高苗木质量。对“两证”年检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予以取缔, 调减育苗户数量, 规范经营手段, 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种苗标签是林木种子和苗木的身份证, 对它的使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林木种苗的质量, 加强林木种苗标签的使用管理是保障种苗质量的关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国家林业局《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浙江省林木种苗标签管理办法》等法规的规定, 无论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 都应重视种苗标签的使用和管理, 种苗标签的管理者应该按规定认真检验, 如实准确地填写, 不能流于形式。

4 提高科技含量, 保证种苗质量

必须始终坚持科技兴种苗, 注重先进成果组装配套, 先进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措施。坚持科技创新, 加强科研攻关。针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特点, 加快选择、引进和改良培育速生丰产树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绿化美化树种和花卉等。

以轻基质穴盘育苗为代表的现代化育苗体系与我国传统的育苗相比较, 它成功地解决了机械化精播种一次成苗问题。育苗过程中根系受到保护, 移栽时不受损伤, 根系活力好, 能获得高产苗木基质轻, 特别适合远距离运箱和机械化移栽。现代化穴盘育苗实现了育苗生产集约化技术管理规范化, 经营管理规模化, 产销服务社会化。

今后应加强林木种苗生产和管理的调查研究, 大力推广先进科研成果, 收集和保存我市丰富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发挥大棚育苗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挖掘和开发适应黄岩区立地条件的良种壮苗, 为黄岩区增绿工程提供优质苗木, 为建设“绿色黄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红, 胡春姿等.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形势、问题与对策[J].林业经济, 2002, (6) .

[2]吴方林.中国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化现状和发展趋势[J].山东林业科技, 2003, (6) .

林木种苗发展问题 篇5

关键词:林木; 种苗; 问题; 应用分析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在,生态环境和林木建设尤为突出,因此对林木种苗更是高要求。现如今,我国的林业种苗处在一个由量到质的转变过程。加强种苗工作应放在首位。以便更好的实施林业发展战略。1 林木种苗建设现有问题

1.1 种苗数量增多供过于求,结构性矛盾较严重 现如今,国家国有苗圃9 000多个,个人和企业从事种苗行业超过30万户,生产能力的增加使得苗木数量也迅速的增加,如今已超过市场需要量。据我国林业局消息统计,雨季苗木的剩余值达70%。雨季种苗植树需18亿株,实际种植产量70多亿株,所剩树苗50多亿株,造林树种苗木大批量剩余。

同时,因为树苗品种和生态建设所需品种不相同,还有企业不合理的生产结构,使得种苗林业的供求矛盾剧增。其主要原因还是生产体系不完善,不能及时有效的了解消息,使得种苗建设依旧处在盲目的生产中,与市场需求不能紧密的结合。

1.2 企业生产缺乏效率,信息建设落后 如今我国很多苗圃依旧没有独立的管理信息体系,仍然是循规蹈矩,工作效率提高不上来,使得木苗本身的成本提高给管理增加了难度,所获得的利润空间也相对应减少。大部分的林木种苗企业都是采用手工处理入库和销售的,集成的种苗管理信息体系还不能得到应用,手工和半人工的管理方式给大批量的录入数据造成了很大困难。

1.3 科技的研究开发和经济发展不一致,成果转化率较低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科技进步是维持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步骤。但在我国平均每年研发的500多项林木业技术成就里,真正能够得到运用的不到10%。跟全球发达国家比较,我们林业科研果实应用到现实生产里的技术,还是相当的低。

我国的科研工作者都是以理论为基础,并不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去研究,以至于取得科技成果最后都不能很好的得到应用,科研工作与生产和市场需求不一致,没有成熟的市场理念与商品意识。以至于市场-科研-开发再到市场这一链条不能得到平衡发展,起不到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林木种苗业发展方向及策略

要想更快的加速林木种苗的发展脚步,就要有良好的市场经济和发展体系。2.1 完善生产供应系统 生产供应系统占着林木种苗业发展的主导地位。我国建立起的以市场作为向导,以国家苗木基地为主体,国家,企业,个人多元化,多种所有制齐心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系统还处在基础起步期。今后将面临两个方向进行发展:

1)产权改革国有苗圃并对其进行产业化重组,使其快速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之后,从根本上改变“等、靠、要”的思想,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能改为独立的经营,每个单位有独立的营销体系,能更快的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2)发展苗木产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起到一个苗木产业化核心的作用,加快种苗产业化的营销模式,推动产业商品化,让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这种有效的经营模式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加速优秀的种苗业开发就成为了首要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培育苗业骨干和优秀企业能更快的加速林业的发展和进步。

2.2 完善种苗行政执法与质检系统 种苗行政执法对于种苗产业起到一个保护作用。种苗行政执法给种苗产业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使得种苗产业能够有序的经营与发展,这是一个庞大却有紧凑的体系,包括我国法律的规定、正确的执法系统、执法人员素质的提高、种苗查处案件的力度等多个内容。种苗行政执法有效的维护了种苗企业及个人的权益,严格治理打击无证生产者,为种苗产业发保驾护航。

2.3 完善技术创新和新型科技的应用以及推广系统 种苗技术含量的高低体现了林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林业效益的发展。不断的进步和学习新型技术,提高苗木的科技含量是种苗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确定生态环境所需的苗木,掌握苗木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好的把技术创新应用在种苗产业中,使种苗产业更迅速的发展。

林木种苗信息 篇6

——张家界宏茂生态种苗有限公司

拳头产品:青钱柳种子、青钱柳苗、青钱柳干叶、青钱柳嫩叶茶

可供应种子:

1、珍稀植物类:青钱柳、金丝楠、红榉(血榉,大叶榉)、伯乐树、桢楠、珙桐、金弹子、红豆杉、三尖杉、红豆树、金弹子、花榈木等种子;

2、园林绿化类:竹柏、罗汉松、辛夷(木笔,山玉兰)、枇杷、紫荆、紫薇、紫藤、油麻藤、青枫、香樟、桂花、银杏、金合欢、银合欢、黑壳楠、马褂木、栾树、黄花槐、苏铁、杜英、白玉兰、大叶女贞等种子;

3、草坪、护坡类:高羊茅、狗牙根、黑麦草、白三叶、小叶女贞、火棘、黄花决明等种子;

4、荒山造林类:杉木、柳杉、马尾松、枫香、毛竹、木荷、刺槐等种子;

5、果药经济林类:杜仲、黄柏、厚朴、漆树、山苍子、枇杷、百合、草珊瑚等种子。

可供应苗木:

1、1~2年生小苗:青钱柳、冬桃、金丝楠、桢楠、竹叶楠、罗汉松、红叶樱花、香樟、紫薇、紫荆、青枫、珙桐、八月桂、丹桂、辛夷、银杏、三尖杉、红豆杉、红豆树、山樱桃、大叶女贞、枫香、柳杉、马褂木、黄柏、柏木、黑壳楠、白玉兰、连香树、红枫、乌桕、山苍子等;

2、园林绿化苗:红豆树、八月桂、丹桂、珙桐、嫁接红枫、乌桕、红继木球、杜鹃球、移栽木荷等。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 篇7

关键词: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 更要满足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需求, 质量需求成为社会进步和林业发展对种苗的第一需求。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种苗工作, 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程中, 要优先发展种苗, 要赋予种苗建设的重要基础地位。

1 我国树种培育的现状

虽然我国林业育种事业起步比较晚, 但近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一些重工业区树种的培育工作中有了很显著的成果。南方一些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对杉木子代的测定、杂交培育试验和种子园建设, 并进行了系列改良品种工作等, 杉木系列树种现在已进入第三代育种阶段。我国是杨树种植大国, 因为杨树具有成林快轮伐期短的特点, 因此, 是我国人工造林产业化的优选树种之一。各个种植地区在杨树育种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近20年来, 杨树优良新品种层出不穷, 据不完全统计, 杨树的材积平均生长量提高到20%以上, 木材的密度也有所提高, 纤维含量也有所增加。桉树的种植育种工作很复杂, 我国仍以常规育种工作为主, 引入分子遗传工程研究后, 主要以无性系育种和抗性育种为重点研究目标, 在国家近年的林业科技攻关项目里, 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优树选择和杂交育种、无性系抗性育种、无性系繁殖以用无性系测定等研究, 他们还培植了一批母树林, 实生和无性系种子园以及桉树种质基因库。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 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2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2.1 育苗程序

美国在容器苗的培育上有一整套育苗程序, 他们将脂松容器苗分为幼苗建成期、高生长时期和木质化期3个生长时期。在种子催芽, 育苗基质制备, 容器的选择, 播种与覆盖, 浇水与施肥, 基质p H值及盐渍化控制, 苗木封顶控制, 炼苗, 育苗环境控制, 出圃或再培养等环节上都做得非常细致, 获得了理想的育苗效果, 培育的脂松苗木规格整齐, 活力旺盛。

2.2 种子处理技术

近年来国外推出了一项农场式的林地经营政策, 在低海拔地区耕地以外低产的农田上经营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 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 增加休闲用地面积, 同时能够生产更多的木材。许多学者对欧洲白蜡、英国栎、欧洲甜樱桃等乡土树种种子的发育特征、休眠特性、贮藏特性、萌发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针对不同的树种制定出了适宜的种子处理技术体系, 从种子采收时间, 贮藏条件, 处理时间和方法, 种子处理环境控制, 播种时间, 萌发环境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准确又规范的技术。

2.3 体胚苗生产技术

美国惠好公司具有完整、系统的针叶树体胚苗生产技术, 他们利用优良品种的针叶树种子为材料, 通过成熟的体胚发生系统产生体胚, 经严格筛选后采用包衣技术将规格基本一致的体胚制成人工种子, 便可以在温室内或大田上进行播种育苗, 我国对林木体胚苗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但大部分树种还处于体胚发生系统的建立过程中, 少数树种虽然初步建立了体胚苗生产体系, 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要在实践中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大规模生产种子或苗木还尚需时间。

2.4 苗木施肥技术

苗木施肥过程是一个关键环节。据有关技术人员介绍, 一般对容器苗的施肥应采取精准的苗木鲜重控制机制, 这样可以在定期测定苗木的鲜重过程中, 根据不同时期苗木的增重情况确定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种类与数量, 以有效地掌握好施肥期和施肥方法。

2.5 做好灌溉水质控制

林业苗圃灌溉用水控制应该做到精准化, 具体的作法要定期测量灌溉水的p H值, 灌溉水金属离子的含量。

3 森林种苗培育的要点

3.1 认真做好种苗培育准备

针对生态公益林、用材林、经济林的实际情况, 认真研究今冬明春造林特点, 分析重建种苗需求, 适当扩大育苗规模。要充分发挥容器苗培育周期短、造林不受季节限制的优势, 提高造林种苗的生产能力。要积极推行订单育苗, 根据造林计划, 签订育苗合同, 不失时机地落实好造林苗的培育任务。重点容器育苗基地应按照与林业厅签订的容器育苗合同, 落实好具体生产任务。要大力推广芽苗移植、容器育苗等先进适用技术, 提高造林苗木质量和生产能力。

3.2 加强种苗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林业种苗主管部门对当年的种苗培育计划要早落实、早部署, 对种苗基地培育工作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受冰雪影响严重的种苗基地也要积极主动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汇报情况, 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加快基地的恢复重建。

3.3 加大种苗培育科技含量

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是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近年来, 我们在种苗生产过程中, 加大了种苗生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先后推广了地膜覆盖育苗, 营养钵育苗, ABT生根粉, 根宝等育苗技术, 同时还加大新品种的引种示范工作, 逐步培育出适宜当地的良种壮苗, 为林业生态建设搞好技术服务工作。在抓好现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同时, 国有苗圃与中国林科院联合开展种苗科研攻关项目, 重点研究课题为优良树种的繁育。

4 森林培育技术发展的趋势

4.1 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战略

我国的森林资源经营目前已经进入了可持续经营阶段。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可分为4大经营模式, 其中包括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生态为主的的林业产业模式等。森林培育在更加注重木材和非林业产品的生产、生物的多样性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外, 还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森林资源结构, 使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能力和森林服务功能。为建立一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支撑体系奠定基础。除此之外, 在一些森林产业服务技术上, 不利于优化环境的技术和物质将被逐渐淘汰, 如化学除草剂、化肥和农药等。

4.2 促进森林培育技术集约化

森林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木材等林业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要求森林培育技术必须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即在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森林资源的基础上, 更集中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 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形成森林技术顺利地转向集约化。据悉, 发达国家早已有了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 短轮伐期的技术包括遗传控制 (无性系造林) 、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 短轮伐期的技术特点上生长周期短, 生长速度快。新的森林培育体系在短期内可以实现木材收获量大的效果。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注重对这项技术的研究。

4.3 森林培育向定向化趋势发展

如何发挥森林的更大功能效益, 首先要在森林培育上应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即森林在一个区域内划分成2部分:商品林和公益林。对于商品林又可以分成3大类:纸浆林木、建筑用材林木、单板用材林木等, 并及时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关生产加工企业。

参考文献

[1]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甘肃省张掖市林木花卉良种繁育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

林木种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篇8

1.1 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林木种苗是林业资源形成的种植材料, 是林业生产建设的原料来源。林业实践证明, 种苗对于整个林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种苗品种优劣、数量多少、质量好坏都直接关系着林业建设进度以及社会、生态、经济的效益发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 需要超前抓住种苗的供给, 没有种苗的超前建设, 就会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林业种苗建设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

林业种苗决定着林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遗传品质优良的林木种苗是保证林业资源逐步健康增长的首要物质基础。优良的林业种苗, 可以使林业产业高产、稳产并且优质高效。林业产品的竞争实际上可以说是林业种苗的竞争。只有不断推出林业种苗优良品种及其配套的繁育、培植技术, 从根本上提高种苗质量和科技含量, 才能提高种苗对林业生产的贡献作用。林业种苗的科技含量提高, 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导向作用,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3 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因地制宜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如果林木种苗品种选择不当, 必然会造成林地成活率及保存率低下, 林木种苗的质量低下, 就会生长缓慢, 不仅加大了补植补造的负担, 而且也加大的造林成本, 影响了生态效益的实现。所以, 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1 依靠科技培养林木种苗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策略是科技的发展, 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要依靠科技来发展, 要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 在林业发展上, 实施科技兴林, 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在林木种苗方面更要加大科技投入, 林业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 开源节流只有从源头上加以重视, 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起以种苗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核心, 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促进林业生产力的提高, 利用信息科技手段不断推出林业种苗的更新换代, 以高质量和数量从根本上改善林业种苗, 进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就是要加大对于林业的资源投入, 提高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 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林业的发展。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机制, 创新并不是朝令夕改的措施, 而应当是一项完善而规范的制度体制, 确保林业科技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顺畅有序的进行。

2.3 完善法律机制, 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依然没有设立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 然而要想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可以在政策和法律层面上确保实施, 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和执行作用。从立法方面来说, 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确保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林业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确保林业资源和人类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执法方面来说, 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用法治林, 不断加强对林业资源, 特别是林业种苗的保护和监督力度, 将林业资源保护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当中,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规范化管理。

2.4 要树立造林质量意识

要改变以往的造林只注重数量而不重视质量的问题。如果只管栽种而不进行管理, 会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下, 不能有效的发展林业资源。所以, 要加强管理, 对于林木种苗要从源头上着手, 对林业种苗的栽种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做到载下一棵树, 成活一棵树, 栽下一片林, 成活一片林的效果, 把握林业种苗的成活率, 才能使林业资源稳定增长, 合理运用造林技术, 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严把林木种苗关, 切实提高造林质量, 保证林业资源的持续稳定增长。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而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增长依靠的是对林木种植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管理, 树立造林质量意识, 加大对林木种苗种植的管理, 才能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生态、社会的必然要求, 要真正的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要严把质量关, 从源头入手, 保证林木种苗的质量、数量以及规范化管理。只有从地方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的实施具体措施, 严格贯彻执行相关措施, 以林木种苗为基础, 才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新型的发展观, 包含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种苗是林业建设的物质基础, 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的是种苗。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工作时抓好林木种苗, 保障品种质量和数量, 以最少的钱, 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木,种苗,可持续发展,途径,新机制,质量意识

参考文献

[1]曾德贤, 赵航文.林木种苗工作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J].云南林业, 2002 (06) .

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对策 篇9

林木种苗产业是包头市的一个重要产业, 20世纪90年代开始, 包头市的林木种苗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并逐渐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 形成了完善的种苗生产经营市场以及个体、集体和国营并存的市场格局。

统计显示, 包头市在2013年共有110多个苗木生产经营企业, 6个国有林场附属苗圃和10个国有苗圃, 育苗面积将近467hm2。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迅速, 3年来, 实现了可育苗面积的翻番。2000年, 包头市的个体育苗户只有10户左右, 到2013年已经有将近100户, 可育苗面积估计2000hm2。包头市从2000年开始推行容器育苗, 极大地提高了容器苗的生产栽培能力。

包头市政府非常重视种苗工程, 加强重要基础建设。包头市共建有3个良种繁育基地, 总面积超过了60hm2, 6个种苗基地总面积超过了4667hm2。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第1批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就包括了包头市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2011年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将该基地生产的河北杨评选为优良树种。包头市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也被评为2012年的国家级杨树良种基地。

2 包头市林业种苗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苗产业发展缺乏规划性

包头市个体育苗户的苗圃面积已经超过了国营苗圃面积, 成为包头市种苗产业的主力军。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粗放式经营、种苗产品质量差、盲目生产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对种苗产业的发展规划进行专业性、科学性和全局性的指导, 缺乏全市一盘棋的发展规划, 生产意识比较局限。阻碍了包头市的种苗产业的持续发展, 不利于打造包头市种苗产业的品牌和优势, 树立包头市的种苗品牌。

2.2 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虽然发展迅速,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制约, 导致包头市的育苗成本较高、周期较长。与外地同规格的苗木相比缺乏相应的价格优势。尽管在工程造林中进行了补植和补造, 然而其成本要高于外地苗木, 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2.3 林木良种的生产规模的不断拓展

林木良种培育需要较长的周期, 会对林木良种培育工作造成影响。很多个体育苗户由于具有较低的基础建设水平和成本投入, 很少进行良种繁殖培育工作。而相关部门也没有对良种繁殖培育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当前推广的林木良种规模小、数量少, 只有较少的适销对路品种, 严重制约了包头市的林木种苗产业发展, 无法满足林业工程的需要, 林木良种使用率得不到提高。

2.4 种苗工程存在后续发展问题

一些种苗工程存在后续发展问题, 生产过程中需要过高的生产成本, 缺乏后期管理资金。再加上降水量少、缺乏有效的专项资金支持、种子质量差、林木生产状况差, 严重制约了种苗工程的后续发展。

3 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策略

3.1 科学规划种苗产业的发展

包头市要提高对种苗产业发展的重视, 结合理论和实战, 开展专题讨论, 规划和研究种苗产业的发展。进行乡土树种的推广、培育、扩繁、选育和选优, 将包头市的种苗产业做大做强, 为西部地区的林业产业建设提供量好、品种优、数量多的, 林业产品。

3.2 保护包头市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是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基础, 包头市要保护本地区的种质资源, 完善种质资源源。采取异地保存和原地保存相结合的方式, 融合科研、科教、保护和保存, 建立健全完善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模式, 突出种质资源的特色。

3.3 良种生产规模的扩展

包头市首先要对已经选育成功的树木良种进行繁育和推广, 还要有针对性地建设良种繁育基地, 提高良种繁育的成效。特别是要鼓励国有苗圃进行优良树种的栽培,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包头市也要鼓励个体育苗户的发展, 选择基础建设水平高、信用好、生产经营规模大的个体育苗户, 积极推广林木良种。

3.4 提高种苗信息服务到效果

有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 建立种苗信息网络, 提高种苗信息服务的效果。在种苗信息网络中可设置相应的科技板块, 积极推广育苗新技术和科研新课题, 及时录入和更新种苗的调拨范围, 以及价格、数量和品质等数据, 进行良种资源分享, 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4 结语

包头市要认识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推动林木种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包头市的优质种苗品牌, 提高市场竞争力。

摘要:简要介绍了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情况, 并分析了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俊年, 鲁国瑜, 罗继明.青海云杉嫩梢害虫烟雾载药技术防治试验[J].农业与技术, 2013 (7)

林木种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篇10

这些年来,林业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林业要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关人员必然要重视林业种苗的相关问题,种树苗具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它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博得很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将林业种苗工作进行好,林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关林业人员必须重视林业种苗工作,从而为林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发展林业种苗,不仅可以以很小的成本创造很大的经济价值,还对整个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 林木在种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 林木在种苗过程中品种比较单一

林业在种苗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树苗品种比较单一的情况。我国森林资源比较匮乏,种苗的品种也不是很多,幼小树苗也没有整齐的结构层次。林业发展需要较大的规模,很多地区性的林业发展基地是速生性的基地,林业发展没有专门的生长培育基地,而且林业树种缺乏多样化,很多地区没有完善的树苗培育技术,树苗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它的需求,相关林业人员只有实实在在地解决林业树苗在市场中发展的趋势走向,才能进一步地为林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林木在种苗过程中没有到位的种苗培育技术

林业在种苗过程中没有到位的种苗培育技术,这严重限制了林业的发展。在不同地区的林业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地区因为地形比较复杂,很容易造成植物在不同地形中分布不均的情况。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林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对林业的发展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大量地对森林树木进行砍伐,森林的覆盖面积在逐年下降,而且对部分稀有植物没有到位的保护,造成很多植物濒临灭绝。当前情况下,林业种苗不仅数量少,而且品种比较单一,满足不了各个地区的需求,还增加了林业种苗的成本,限制了林业的发展。幼苗培育不成功的话,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林木的发展。

1.3 林木在种苗过程中工作人员素质比较低

林业种苗过程中也存在着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要对林业种苗进行综合管理,就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内容多而复杂,这就要求相关的林木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能够对多项管理工作的内容熟悉,从而保证种苗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但是在实际林木种苗的过程中,很多都是技术管理人员的失误造成林业种苗的损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大多是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对可持续发展没有清晰透彻的了解,自身对育苗的相关知识也没有充分掌握。而且有的地区缺乏先进的育苗技术,仍采用落后的不符合种苗发展方向的技术进行树苗培育,严重阻碍了该地区林业的发展。

2 针对林木在种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1 针对林木在种苗过程中品种比较单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林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有先进的技术,技术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在林木种苗的过程中要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要求经济的可持续,还要求环境的可持续和资源的可持续,为了经济能够长期稳定可持续地发展,人们必须要重视环境与资源的再开发。要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和可持续,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在以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应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以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加大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同时也要加强对林业方面的科研工作,努力研究出新的树种,将培育幼苗的工作认真做好。每个地区林业发展的情况不一样,对林业的要求也存在不同,在区域性林业进行发展的时候,要注意因地制宜,发展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等实际情况进行育苗工作,要请相关的技术人员做一定的指导,科学地在该地区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后,再在该地区进行推广,从而促进该地区的林业发展。如果种植的幼苗是新型幼苗或者该品种幼苗比较稀有,工作人员在种植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审核,将种质较好的幼苗积极推广,将新型的技术也在各地区进行推广,从而扩大该新型技术的使用范围,整体上促进林业的发展。

2.2 针对林木在种苗过程中没有到位的培育种苗技术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原动力,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重大进步,必然需要进行创新。创新不能脱离实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以市场的发展情况作为创新的导向,以科学技术作为创新的核心,在现有林业的发展情况上,对林业培育基地进行创新。想要提升林业的生产力,就需要运用现代信息科技,在林业发展中,需要从幼苗培育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入手,对幼苗的培育方式进行改善,从而促进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林业方面实现创新,必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创新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长久的坚持,相关人员应该在当前林木管理的基础上,对林业种苗制度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创新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地进行。在林业种苗创新的过程中,要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依法对林业进行创新,同时加强对林业种苗的监督,禁止有人乱砍乱伐,破坏幼苗,从而使林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针对林木在种苗过程中工作人员素质比较低提出的相关对策

在幼苗培育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培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注意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将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做好。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可以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拥有幼苗培育方面的知识,掌握在幼苗培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增加工作人员对不同类型的树苗的了解,从而提高林业种苗的质量,将种苗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3 结束语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注意做好林业基础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做好林业种苗工作,从而实现以很小的成本创造很大的经济价值。但在林业种苗的过程中,会遇到幼苗品种比较单一、缺乏到位的技术支持以及工作人员对幼苗培育相关知识了解的比较少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使得林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在林木种苗的过程中要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技术是创新的前提,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同时也要进行林业方面的科研工作,努力研究出新的树种,将培育幼苗的工作做好。为解决工作人员对幼苗培育相关知识了解的比较少的问题,在进行种苗培育工作时,要注意工作人员素质方面的提升,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在幼苗培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高幼苗培育的成功率。

摘要:在林业上要实现可持发展,林业方面的相关人员必然要进行林业种苗,促进我国林业的生态化。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注意做好林业基础工作,使得林业建设工作能够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实现整个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讲述了林业种苗对林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综合分析了林业种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相应地提出了可促进林业持续发展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林木种苗,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国阳,李延群.林木种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J].福建林业科技,2011,4(12):164-66.

[2]陈国栋.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J].现代园艺,2014,20(2):159-160.

林木种苗发展问题 篇11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木种苗;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45-2

为了进一步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木种苗的产业化发展步伐,总结永靖县林木种苗建设工作的做法、经验和成绩,研究部署林改后全县林木种苗产业建设工作,推动种苗产业升级发展,为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种苗业提供有益借鉴。现将思路模式论述如下:

1 永靖县种苗业建设现状

全县现有种苗管理机构1个,即县林业种苗工作站,管理人员5人;国有苗圃一个,现有职工15人,总经营圃地310亩;国营林场经营的苗圃总面积80亩,其中龙汇山管理站20亩、巴米山林场30亩、西河林场30 亩;全县从事种苗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约278个以上。全县现有育苗总留床面积1635.75亩,苗木总量985万株。按树种分,花椒450亩,占27.5%;山杏300亩,占18.3%;新疆杨100亩,占6.1%;刺槐50亩,占3%;垂柳100亩,占6.1%;核桃50亩,占3%;国槐50亩,占3%;其他诸如侧柏、云杉、油松、刺柏、速生柳、金丝柳、柿树、枣树、丁香、山毛桃、榆叶梅、朝鲜槐等等共471.6亩,占29%。从去年以来,全县种苗建设通过工程带动、示范推动、利益驱动、项目拉动,育苗户和苗木经纪人逐年增多,形成了以花椒、核桃、垂柳、新疆杨、速生柳、山杏、枣树等为主的区域化育苗新格局。

2 永靖县种苗业存在的问题

(1)种苗生产对国家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依赖性较强, 以工程指导育苗的模式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在国家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调减的条件下, 种苗生产举步维艰。

(2)种苗业的行政监管职能发挥甚微,林木种子“四证一签”( 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林木种子质量检验合格证、植物检疫证书和林木种子标签)管理实施没有走上正式轨道,或者说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开展起来,还普遍存在对苗木质量重视不够,质量意识不强,对种苗身份的现场认证马虎不严,育苗户不知道什么叫“四证一签”。

(3)种苗生产未形成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 对市场的应对能力弱。由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缺乏, 经营管理水平落后, 难以适应市场对苗木的需求。近年来,苗木留床总量出现不足,尤其是景观绿化和大规格苗木严重短缺。苗木市场的无序竞争导致部分地区育苗总体规模的大幅度萎缩,苗木留床贮量总体呈下降态势。育苗树种结构不合理,育苗户对热销一时的树种一哄而上的局面依然存在,种苗生产方式落后,容器苗、造型苗、优良乡土树种育苗由于比较效益差,苗木价格机制不合理或没有形成,加上苗木人情市场存在很严重等原因,导致此类育苗开不了局。

(4)由于国家所规定的工程用苗最高限价较低,而目前林木种子和劳动力市场价格逐年攀高, 生产经营单位利润收入低, 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木种苗的生产经营。林木种苗产业化建设多年来资金投入分散,不成规模,育苗单位和个人处于自投资金、自发生产、自找销路、自负盈亏的营销环境。种苗市场不健全,信息不畅通,凭关系找销路,好苗好货找到好买主的理想苗木销售机制没有形成,苗木积压与苗木紧销的现象同时出现。

(5)是种苗管理服务机构的跟踪、管理、服务远远没有跟上,实质上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6)育苗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意识不强,育苗技术规程执行不到位,培育出大量的细杆劣质苗、小老苗、病虫苗、“铁蛋铁锈苗”的现象非常严重。国有苗圃起不到示范带动作用。几年出圃?达到什么规格?生产苗主心中无数。自然生长,等长“大”再卖,没有具体的时间要求。

3 集体“林改”后种苗产业发展应采取的新措施

3.1 引育结合、加快良种选育,全面大规模推行容器育苗

选择对林业生态建设与兴林富民急需的重要树种(珍贵树种)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传统乡土树种、花卉等,组织力量对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协作攻关,加快林木新品种开发步伐。同时还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推广良种。林木容器育苗是当今世界的一项先进育苗技术,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容器苗与裸根苗相比,具有育苗期短、苗木规格和质量易于控制、苗木出圃率高、节约种子、起苗运苗过程中根系不易损伤、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季节长、无缓苗期、造林综合效益高、便于育苗造林机械化等优点。因此,良种壮苗的培育必须按照专业化、标准化、容器化要求来安排。

3.2 加大林木种苗执法和监管力度, 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种苗质量

在林权制度改革后, 经营权交给林农本身, 苗木供給市场进一步开放, 种苗的供需日益频繁, 林农对种苗的采购量也随之增多。由于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 给假冒伪劣苗木以可乘之机, 故加大种苗执法和监管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全面、真正实行林木种苗“四证一签”(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林木种子质量检验合格证、植物检疫证书和林木种子标签)。林木种子,是指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管理,依法规范种苗市场行为,确保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维护广大林农合法权益,顺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推行依法行政、阳光行政。要扩大实施面,“四证一签”可从县级直接推行发放到种苗生产者(育苗户)一级。对不具备林木种苗“四证一签”手续生产、经营种苗行为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甘肃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查处。同时,实施“种苗供给公示制和外调苗木申请审批制”,保证为种植农户提供合格苗、放心苗,杜绝了假苗、劣质苗和高价苗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形成规范和制度。

3.3 加大引资力度, 培育苗木生产企业, 因地制宜地选育多树种、品种、多规格的良种壮苗, 满足广大林农对苗木的需求

林改后,林业发展呈现出三个多样化:造林主体多样化,造林树种多样化,森林培育目标多样化。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可以对主要造林树种育苗实行统一供种、定向育苗、合同管理、统一调拨的管理机制,造林苗木统一由林业局种苗站开具调拨单,负责调运到造林现场。对未经同意擅自出卖苗木的,取消育苗资格,收回种苗生产许可证,并按合同规定给予经济处罚。育苗方向要从常规树种向速生丰产林、珍稀树种、乡土树种、观赏树种不同的需求转变。以满足多元需求。育苗主体出现国家、集体、个体、股份合作制等多元性。

3.4 针对今后林木种苗会面向更广泛社会服务, 林木品种的质、量将有更新的要求, 种苗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服务意识均应与之配套适应

因此今后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工作,促进苗木生产经营单位的经营方式和观念的转变,由以往的指导种苗生产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提高其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5 在充分开展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适当提高国家工程用苗的价格标准

提高广大种苗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参与林木种苗经营,增加市场竞争力,以促进林木种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6 加大对国有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单位的扶持力度

发挥国有种苗生产单位的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种苗生产,为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林业生产发展提供苗木保障。

3.7 放活经营模式, 将选择营造的树种、林种的权利交给林农

效法农业部门的种子经营管理模式,林业部门只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引进新品种,由农户自己选育树苗品种,自选自造。打破以往必须由县级有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提供苗木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降低营造林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就近育苗, 就近栽植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也提高了林农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3.8 建立县级林木种苗信息网,加强信息网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

林木种苗发展问题 篇12

1 我国林木种苗基地规划现状

林木种苗基地的规划设计是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和希望, 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全社会对苗木基地的规划设计意识空前提高, 政府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 这些都为我国林木种苗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空间。坚持科技创新, 把提高林木种苗基地的设计作为关键环节。种苗基地建设科技含量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业的发展水平和三大效益的发挥。要在资源保护和遗传选育上下功夫, 在良种繁育技术上做文章, 在大面积推广上求突破。要加强科研攻关, 要针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特点, 组织林木育种重点攻关, 加快选择、引进和改良培育适宜各种自然条件的树种, 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 绿化美化树种、花卉和草籽等。二是抓紧现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加强技术培训。筛选、组装一批系列科研成果, 纳入林木种苗工程规划, 与苗木基地规划设计同步实施, 努力提高林木种苗良种使用率。技术是苗木基地规划设计的核心力量, 然而, 规划设计过程中, 要不断地将现代化的自然因素渗入其中, 尽快使我国的苗木基地设计工作形成独立体系, 享受其应有的独立地位。

2 苗木基地规划建设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科学化逐步实施, 我国林业发展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推动下, 我国林业发展仍存局限性。针对当前苗木基地规划建设进展中存在的土地流转资金兑付不到位、已经流转的土地没有交付使用等问题, 都是我们急需要解决及处理的问题, 苗木基地规划建设部门要迅速将资金兑付到位, 经过苗圃科学培育出来的树苗, 不仅要适应当地的水土, 而且根系健全。所以, 城市绿化最好选择本土树种。目前来看城市绿化观念已经开始转变, 这是未来苗木基地建设发展的良好开端。另外, 科学确定植树造林、配置结构、造林密度、苗木规格和技术措施是当前我国苗木基地建设中重要工作, 为了实施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快速推进绿色质量, 要充分地发动各部门主动性作用, 争取把苗木规划工作做到成熟、稳步发展。

3 苗木基地规划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鉴于目前我国林业基地规划设计仍存在苗圃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管理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的现状, 所以, 我们必须加强创新林木基地发展机制, 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和股份合作等形式, 推动林木基地规划建设的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投资等方式进入林木种苗行业, 组建林木种苗公司或集团。加大对现有林业基地的创建和林业基地建设规划的整合力度。林木基地规划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多元化的经济不断推动下, 要把林木种苗基地规划作为建设绿化自然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种苗工作目标责任制, 不断提高林业苗木基地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强力推进林木种苗业的快速发展, 为绿化我国林木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同时, 加快推进大型骨干苗圃、特色苗圃发展, 积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木种苗业, 扩大种植规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促进现代林业建设为目标, 以有效保障林业生态建设种苗需求为中心, 以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和提高林木种苗质量为根本, 按照“适度扩大规模、创新发展机制、立足全国、提高经济效益、满足造林需求”的原则, 整合种苗基地资源, 构建种苗两大管理体系, 全面提升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

4 总结

随着我国林业快速发展的脚步, , 苗木基地的规划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基地工作重心就是加快发展现代化苗木繁育技术, 提高苗木的繁育效率, 同时要不断引进优良的苗木品种。基地不断发展, 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小方向上, 拓宽了周边农民的增收渠道, 实质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从大的方面说, 也是在不断完善我国林业发展体制机制。将我国的苗木基地发展作为未来我国环保及各行业的主营业务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我们应毫无疑问地坚持党和政府提出的加大环保力度、整合环境资源、加强苗木基地的基础性工程建设等重要意见, 用实际行动来加强苗木基地的现代化建设工作, 将苗木基地建设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摘要:林木业的经营发展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加强林木经营工作, 对于提高我国森林质量, 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 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绿色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落实我国政府对于林业工作的工作部署, 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培育崇尚自然的文化, 要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的禀赋和有限性, 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不以索取自然为代价换取过度消费, 形成节约优先、集约利用、适度消费的文化取向。通过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成为全社会的主流道德观。协调好林木业与自然的关系, 做好林木种苗基地规划的工作计划, 为我国的林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林业发展,林木种苗基地,基地的规划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才娃.白龙江林区种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 2009 (06) .[1]李才娃.白龙江林区种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 2009 (06) .

上一篇:北京遇上西雅图下一篇:临床决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