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预报(共4篇)
台风预报 篇1
1 灾害天气实况分析
2012年第10号热带风暴“达维”于8月1日08:00在日本九州岛东南部海面加强为台风, 2日21:30前后在江苏省响水县陈家港镇沿海登陆。登陆后, “达维”穿山东越河北, 4日在渤海北部消失。3日夜间, 台风“达维”直接影响河北省迁安市, 迁安国家一般站降雨量117.2mm, 达到大暴雨量级, 10个乡镇的降雨量超过100mm, 全市19个乡镇平均降雨量72.2mm。8月3日夜间多个站点出现短历时强降水, 迁安国家一般站4日凌晨03:00~04:00, 1h降雨量达46.4mm。到8月4日早晨, 迁安市已脱离台风的影响范围, 降水基本结束。
2 成因分析
2.1 形势分析
2.1.1 环流形势
8月3日08:00“达维”在地面场上表现为低压倒槽向北伸展, 但有明显完整的气旋性结构产生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 迁安市位于低压倒槽的顶部, 南部受台风外围偏东气流影响。700hpa和850hpa上“达维”的气旋性结构依然完整, 台风北部的外围气流已经开始对迁安市东南部沿海地区造成影响。500hpa形势场上中高纬度为二槽一脊的形势, 副热带高压呈带状结构, 其中心脊线位于北纬35℃附近。受副高西伸的影响“达维”逐渐脱离南边“苏拉”所造成的气旋性结构影响, 脱离584线开始向西北方向移动, 在其北面为从贝加尔湖东移过来并逐渐北抬的弱高空槽 (图1) 。到250hpa以上则表现为风速的辐散场, 从而起到高层抽吸的作用, 进一步增强了台风内部的上升运动。
“达维”减弱为热带风暴沿西北方向移动直到3日下午转向向北移动, 地面场上降水带也随着低压倒槽的北伸而移动。到3日20:00唐山南部地区仍受偏东气流影响, 并且风力加大。700和850hpa上“达维”气旋性结构风速减弱, 唐山南部地区已位于接近气旋中心的强辐合上升区, 降水区域逐渐增大强度逐渐增强。而500hpa上受弱冷空气影响高空槽逐渐加深东移, 副高东退, 对台风北上起到了促进作用 (图1) 。到4日早上随着“达维”的继续北上, 迁安脱离其影响区域, 降水结束。
2.2 探空分析
从乐亭站的探空图 (图2) 来看, 3日08:00该站除中层6km上下的高度外整层大气湿度条件较好, 水汽充沛, 到20:00 500hpa以上由于干冷空气的侵入大气湿度迅速减小, 但中低层湿度条件仍然较好, 低层风速较大, 1000和925pha均出现低空急流, 造成沿海地区8~9级大风, 并且在850到700hpa之间有明显暖平流, 也有利于强降水的维持。
2.2.1 雷达资料应用
通过分析2012年8月3日19:00天津雷达1.5°反射率因子可以看出, 此次降水的回波强度均在45d BZ以下, 强回波区 (>30dbz) 分布范围较广, 回波边界清晰整齐, 对降水落区的判断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对于热带降水型, 回波强度在40d BZ时降水强度就能达到20mm/h (即短历时强降水) , 比一般大陆强对流降水雨强要大很多。
在2012年8月3日19:00天津雷达1.5°径向速度图上可以看到明显的风速达到20m/s以上的低空东北风急流。
2.2.2 卫星云图分析
从2012年8月3日10:00、14:00的可见光云可以看到, 台风“达维”表现出明显的螺旋云带特征, 并在高空西南气流的引导下, 向东北方向伸展, 与东北高空槽云系连接在一起。螺旋云带中心左侧为辐射而弯曲的卷云纹线, 右侧为向北伸展的密蔽云系。迁安已受到台风云系的影响。到14:00受“苏拉”外围东南气流影响, 其螺旋结构逐渐破坏。随着台风向北移动, 唐山地区上空云系越来越密实。到18:00唐山南部地区已进入漩涡区, 降水强度增强, 风力增大, 之后随着台风云系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 到4日03:00, 迁安西部已经脱离台风云系影响, 降水开始自西向东逐渐停止。
2.3 过程的动力和热力诊断分析
2.3.1 假相当位温
台风是暖湿系统, 假相当位温综合反映了其温度和湿度的特征。8月3日08:00 850hpa上有明显的假相当位温能量脊自华东地区向北伸展, 且中心数值达到80℃, 唐山地区假相当位温也达到72℃左右, 表明有热带气团向北输送暖湿空气。在河北以西则有明显的假相当位温槽存在, 但在500hpa上, 该能量脊明显偏东, 35°N以北假相当位温槽的中心位于京津唐地区, 表明有明显的相对干冷空气侵入唐山西部地区, 从而不利于唐山西部地区降水的产生。
到3日20:00, 850hpa上的能量脊已不明显, 500hpa上的假相当位温脊继续向东北方向伸展, 其中心已移至辽宁南部的洋面上, 唐山东部位于等假相当位温线密集区, 这一区域 (迁安、滦县、滦南、乐亭) 也通常是强降水发生区。此外假相当位温的垂直结构也进一步证实了其在对流层中上层的暖心结构特征。
2.3.2 散度
从散度来看, 3日08:00 850hpa上在烟台市到大连市之间的洋面上有一较强的辐合中心, 唐山东部处于辐合带内, 到400hpa高度该地区则位于辐散区内, 到20:00低层辐合中心略有所减弱, 高层辐散中心向西移动, 增强了唐山高空的抽吸作用。这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配置, 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
3 小结
这次降水是由台风“达维”造成的热带性降水。台风的移动路径受到高空槽和副高的共同影响, 迁安地区的降水时段、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受到台风移动路径的控制;本次热带气旋降水, 降水回波强度均在40~45d BZ之间, 比同等回波强度的一般大陆型降水强度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配置, 有利于降水过程中垂直上升运动的维持。
参考文献
[1]陆佳麟, 郭品文, 入侵冷空气强度对台风变性过程的影响[J]气象科学, 2012, 32 (4:355-364)
台风预报 篇2
一个中国沿岸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依据三维斜压海洋环流模式POM建立了一个中国沿岸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台风风场模型考虑了台风移动和周围环境风场的影响,采用了较合理的强风情况下的风应力计算公式,建立了稳定合理的模式海洋环流气候状态和模式边界条件.大量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重现历史台风风暴增水过程,对近2年台风风暴潮个例的预报结果表明,该业务系统对台风风暴增水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文章同时分析了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该业务系统实现了从资料采集、模式运行到预报结果输出的全自动化,显示采用图片和MICAPS两种方式,后者与现有气象业务平台一致.
作 者:李永平于润玲 郑运霞 LI Yongping YU Runling ZHENG Yunxia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台风预报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30刊 名: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年,卷(期):67(5)分类号:P457.8 P435关键词:POM 台风风场 风暴增水 数值预报 业务系统 POM (Princeton Ocean Model) Typhoon wind field Typhoon storm surg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orecast Opera-tional system
谈台风预报认知分析 篇3
在科学欠发达的年代, 传统的台风预报最主要是建立在常规的以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为主的天气学分析的基础上, 很难做出比较精细和完美的台风预报和警报。当时, 只能根据有限的天气图资料分析, 主要预报台风的路径, 然后在路径预报的基础上, 对可能受到的影响的地区做出相应的大风、暴雨、风暴潮等的预报, 而这些预报通常都是按台风模式概念做出, 很难做到具体, 更难做到精细。近年随着气象探测手段的逐步加强, 台风预报技术快速发展、台风预报工具不断完善, 台风预报的准确率得到很大提高。尽管如此, 在上述基础上, 要想把台风预报和警报做的更好, 做到精、细、准, 进行台风认知分析十分必要。所谓认知分析, 是指对已经出现的气象资料的可靠性, 并据此用于台风定位、台风登陆地点、台风影响的辨别等的分析。
1 资料可靠性分析
20世纪80~90年代, 台风预报仍以人工操作为主, 一份气象资料经过观测、发报、收报、填图等许多人的劳动, 最后送到预报员手中进行分析, 预报员在做预报分析时应先认真分析诊断资料是否有误, 在这种条件下因为经过多人之手, 稍有不慎难免出现差错。不过那时的差误是个别的、很小的、局部的, 同时也不会因个别资料有误而出现大的预报失误。如今随着各种预报操作平台的建立, 资料都是通过计算机从网络获取, 一般失误很少, 但如有失误就是成片的、大范围的, 并有可能导致重大的预报失误。因此, 在目前的预报分析和台风定位时务必不能忽视对资料可靠性分析。
2 台风定位分析
准确的台风定位, 是做好未来台风预报最基本的一环, 如果定位错了, 那么无论是用天气学的台风预报方法、统计学的台风预报方法, 还是动力学的台风数值预报都会出现差错。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往往台风定位误差大约不到100km, 结果导致各种统计学的台风预报方法对未来一、两天的预报失误都在500~1000km之大。正因为如此, 全球所有从事台风预报的专家都高度重视台风定位的分析。
台风定位应用的资料, 在利用飞机测台的年代, 根据飞机探测得到的定位资料比较可靠。然而自1989年起台风定位主要是以天气图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在大洋上常规天气图资料奇缺, 位于各国陆上或者某些海岛上的雷达, 还不能观测到大洋上的台风。因此, 卫星云图的分析己成为如今最重要的台风定位手段。在卫星云图上如有台风眼定位比较容易, 也较准确, 因人误差不会太大。然而, 如果没有台风眼, 那时定位就难了, 因而要非常小心认真仔细应用多种频道、多种类的卫星云图, 取其优势互补, 只有这样才能定位准确, 在近海或者有岛屿的雷达观测的资料, 如有台风眼, 各个雷达站观测结果差别不大, 如果没有台风眼差误就会很大, 这时就要认真进行综合分析, 切不可粗心大意。
无论是卫星定位, 或是雷达定位, 但在实际分析中常与地面常规的观测气象资料有不一致之处, 笔者认为这时应以常规的地面气象资料确定的台风定位为重要参考依据, 不可完全用卫星云图或雷达回波作为定位依据。
3 台风登陆地点的分析
台风登陆地点是全球台风专家们都非常关心的事, 作为一种长期保存的科学资料极为宝贵。每个台风登陆地点也是各国社会公众, 特别是可能受到那个台风袭击或影响的地区的公众极为关心的新闻, 因而准确定位台风登陆地点非常重要。
台风登陆地点的分析, 一定要以地面气象资料为主, 在过去科学不够发达的年代, 沿海常规的资料也少, 准确确定台风登陆地点有一定难度。如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动气象站的普及, 特别是沿海岛屿有了自动气象站后, 如今的台风登陆地点的分析已经不是太难了。确定台风的登陆地点, 主要根据风场、气压场、变压场, 这“三场”的分析为最主要的依据, 尤其注意雨的大小不能作为登陆点的依据。
3.1 风场
台风是个气旋性环流, 因而台风中心应在风场气旋性环流中心, 不能在某个风向上。例如0216台风 (森拉克) , 有人把台风登陆点定在东北风中, 按当地风场变化特征确定测站是在台风登陆点之南或北, 如某个测站风向是顺转, 由北→东北→东→东南, 表明台风在测站南侧经过。如果测站的风向是逆转, 由北→西北→西→西南, 表明台风登陆点是在测站之北。一个登陆的台风, 在福建沿海, 一定要有西南风出现, 才能称为登陆, 因为福建沿海呈东北、西南走向, 如果是东南风, 还不能称为登陆。
3.2 气压场
台风是个低压系统, 登陆点的气压必定是在气压场上空间分布中最低处。由于台风中心气压低, 其外围气压梯度大, 因而登陆点的气压随时间变化具有急降急升的漏斗型特征, 这是很容易判断的。
3.3 变压场
由于台风外围气压梯度大, 在其前进方向上, 气压随时间急剧下降, 因而出现很大的负变化, 通常以3h变压为主, 如有加密观测, 1h的变压更好。台风中心经过之后, 气压急剧上升, 因而出现很大的正变压, 台风中心位于正负变压中心的连线中点, 且靠近负变压最大的测站。
只有以上3个条件都具备, 才能称为台风在某时某地登陆。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规定, 如果台风中心经过县级岛 (含县级) 以下的岛屿, 不称为登陆。如果台风登陆之后, 沿着近海岸移动经过另一县或半岛, 则不能再作为登陆。
4 台风影响的辨别
如何将台风影响下的大风、暴雨、暴潮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大风、暴雨、暴潮区别开来是台风业务预报中和历史资料整理中经常遇到一个重要问题。
4.1 台风大风与冷空气大风的区别
在每年秋季, 特别10~11月期间, 北方冷空气向南活动比较频繁, 经常有冷空气大风和台风大风交叉在一起, 如何区分两者差别。我们在大量统计的基础上, 给出区分界线:凡是在24h内气压下降的情况下沿海风力呈系统性加大趋势, 并伴随气压下降而不断加强, 则定为台风大风;如果距台风6级风圈以外, 由台海地形气压槽作用, 引起大风者, 且伴有气压下降, 视为是台风大风。如果在24h气压上升的情况下沿海风力加大, 并随着气压升高而增强, 则定为冷空气大风。
4.2 台风大风与雷雨大风的区别
当下雷雨时, 还在登陆台风外围气压梯度较大的范围内, 或是台风中心登陆后24h内, 在登陆中心附近出现雷雨大风, 且比原来台风登陆前后风力还要大, 可作为台风大风统计, 否则, 一般不统计为台风大风。
4.3 台风暴雨的确认
台风影响下的暴雨, 统计范围较广, 时间也较长。除把台风环流直接引起的暴雨 (包括外围阵雨区、螺旋雨带、台风眼壁引起的暴雨) 之外, 经常把台风外围的热带云团的暴雨, 西南季风或热带辐合带紧跟台风后部引起的暴雨, 台风减弱后在其残留环流影响下, 或者在台风环流外围由于湿斜压不稳定引发的暴雨等, 都作为台风暴雨进行统计。因为他们都与台风环流或与台风带来的暖湿气流的诱发有关。
有时前一个台风影响尚未结束, 后一个台风又来了。这时两者很难区分, 只能把两者一起统计。但要切忌把台风以外西风槽前引起的降水作为台风降水统计。
4.4 判断台风影响的标准
凡是受台风影响, 某站出现日雨量≥10.0mm以上的降水, 或是测站出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的大风。凡具备两个标准之一者, 就可作为台风对观测站有影响。
4.5 数值天气预报的认知分析
如今的数值天气预报己有很高的可信度。但即使如此, 作为科学, 对于数值预报结果, 既要应用, 又要认知。当然这是一种更高的认知分析, 预报员要用到天气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并要结合自身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辩证的逻辑思维对数值预报结果进行认知分析, 不能盲从。同时, 我们应当重视风场对台风移向的作用, 然而这种风场的作用, 有时似乎被忽视了。例如, 0505台风 (海棠) 靠近台湾东侧海上突然打转形成一个非常完美的椭圆形运动, 这就是风场作用使然, 是在风场作用下使台风呈陀螺运动的结果。
此外, 通过分析地面变压、变温、高空变高、变温对判断台风路径、天气发生发展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在20世纪80~90年代, 预报员非常重视分析这些资料, 然而随着气象预报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些预报员逐渐淡化了其重要作用, 甚至常被弃置, 有时也因此导致预报上的失误。
总之, 在气象预报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充分利用对各种实况资料准确的认知分析仍然非常重要, 它对于提高台风预报水平仍有着其他预报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台风预报的工具和资料也更加齐全。本文从常规气象预报的角度结合日常预报经验对台风资料的可靠性、台风定位、台风登陆点、台风影响的辨别等方面进行认知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力求在台风的预报中做到更加精确、完美。
关键词:台风预报,认知,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敏, 郑永光.近50年 (1949-1996)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的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 1999, 15 (1) :10-16.
[2]陈联寿.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预报技术的发展[J].热带气象学报.2006, 17 (6) :672-681.
[3]冷梅, 高超.利用传真天气图判断异常台风路径的动态[J].航海技术, 2005, 26 (5) :2-3.
[4]马艳, 张庆华.关于台风风场研究进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黄渤海海洋, 1999, 17 (1) :61-64.
台风预报 篇4
近十几年来, 我国台风预报水平取得了明显进步, 在国家防台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对于台风异常变化, 包括路径异常、登陆台风的突然增强等预报误差还较大;台风的强度预报水平不高;缺乏台风暴雨预报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卫星和雷达资料在台风监测中的定量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台风全球模式和区域模式在近几年虽取得了较大进步, 但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因此, 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台风监测水平、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延长预报时效等, 以便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台风服务需求, 最大限度地减轻台风灾害, 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仍然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气象信息综合分析与处理系统 (MICAPS) 是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气象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发的与气象卫星综合应用工程 (9210工程) 通讯和数据库系统相配套的人机交互系统。该系统为我国各级气象中心站提供了一个气象业务预报的平台, 也为各级 (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县级等) 各类政府部门 (如农业、环保、交通、水利、海洋、土地资源管理等部门) 提供了一个气象信息检索与查询的工具。MICAPS系统采用的是一种系统核心加功能模块扩展的方式开发, 系统的核心部分提供地图投影、地图管理、绘图区管理、图层绘制、系统基本函数、全局变量定义和鼠标事件分发等要素, 而对应于特有业务的资料显示和功能模块的扩展则通过扩展功能模块的方式实现。本文主要介绍针对台风所特有的预报业务所需模块的开发设计。
建立在面向对象和组件式技术基础上的GIS系统叫做组件式GIS (ComGIS) 。组件式GIS的基本原理是按照COM规范把GIS系统分割成几个有独立功能的组件。开发者可以在自己的开发环境中像调用标准的COM组件一样来调用GIS组件, 把GIS组件和非GIS组件结合起来, 联合开发出具有GIS功能的应用程序或者项目。组件式GIS的产生解决了以前GIS体积庞大、系统闭塞、可重用性差、价格贵、开发困难等弊病, 使GIS得以快速的推广。
基于MICAPS的台风预报系统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台风预报准确率, 延长预报时效, 提高台风客观分析技术及应用水平, 提高台风业务平台工作效率, 改进我国台风数值预报能力, 为实时业务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为各级政府制定防台减灾措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保障。
1 系统设计决策
(1) 台风业务需求。
以MICAPS3为技术框架, 形成具有监测、分析、预报和产品制作功能的人机服务系统。在MICAPS框架下开发台风实时监测数据显示、各预报方法对比分析、台风实时定位定强、台风产品制作和发送、台风主/客观预报实时检验和其它主客观台风产品显示功能。最大化利用框架已有功能和特性, 基于地理信息显示收集到台风数据, 业务流程自动化以简化预报员操作步骤, 保持用户操作习惯, 构建台风预报人员专业化的业务支撑平台, 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2) 台风信息数据库及数据存储管理。
建设台风信息数据库, 为台风主客观预报提供数据支撑。收集台风数据入库, 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展示。提供高效的台风时间检索、强度检索、统计分析和空间检索。结合GIS应用的技术, 实现台风路径强度展示, 与地理信息图层叠加, 空间统计、空间检索等。台风预报系统数据库包括:西北太平洋台风历史资料数据库、全球台风资料数据库、台风短期气候因子库、台风灾害数据和临时产品文件库。
(3) 集成优化多种主客观预报方法。
台风预报系统的台风路径强度客观预报、台风风雨分布预报、台风数值预报、台风短期气候预测中, 存在着对多类台风预报和定位定强方法的应用。通过统一调度集成和算法工程化技术, 将分离的主客观预报方法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 并使之能彼此协调工作, 发挥整体效益, 实现整体性能最优。
2 系统构建方案
2.1 系统技术路线
基于台风预报系统功能设计决策、非功能设计决策和技术架构设计, 台风预报系统采用技术路线如下:业务平台采用C/S架构, 客户端基于MICAPS框架下二次开发, 实现台风数据显示、台风数据检索和台风预报业务。基于数据集成环境约束, 数据库采用ORACLE11G, 考虑到环境的统一监测、调度和通用性, 采用JAVA语言实现数据入库。基础平台项目组提供开发框架和接口。台风预报系统属于气象中心预警工程的-部分, 使用预警工程的气象地理信息系统 (MeteoGIS) 提供组件进行开发, 实现空间数据库引擎功能和气象数据显示。由于NCL算法函数丰富, 脚本调用高效, 图像图形表现形式灵活, 台风短期气候预测数据动态绘制采用NCL实现。基于台风短期气候预测算法可维护性和扩展性需求, 算法采用Fortran进行开发。
2.2 系统构建框架
通过对台风系统的功能设计决策分析, 得出该系统的构建方案, 如图1所示。
(1) 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是台风预报业务操作和数据系统的管理入口。主要为用户提供人机交互界面, 统一集成其他各个业务处理功能, 以满足所有用户对系统的使用要求, 实现前端系统的易操作、易维护、安全性, 以及与后台系统的适度分离。
(2) 应用组件层。
应用组件层是台风预报系统的集成架构, 实现业务应用调度和集成。业务应用调度的集成是基于不同的调度触发策略 (时间、事件、人工) , 内容包括数据获取、算法运行调度、脚本动态生成和后台自动数据处理任务, 实现后台自动计算处理与人机交互的集成设计。
台风路径/强度预报:通过集成台风路径和强度客观预报方法, 实时给出台风强度和路径客观预报结果;通过概念模型和物理因子诊断分析完成台风登陆后路径预报算法的实现。
全球台风监测分析:以世界气象组织 (WMO) 全球气象数据交换系统 (GTS) 、台风路径整编资料以及Internet网络为基础收集处理全球台风数据, 组建全球台风历史数据库和包括实时气象资料、全球数值预报、气象卫星资料的基础气象信息数据集。在此基础上, 实现多种台风信息的可视化显示。
台风灾害风险分析:在对台风历史资料和灾害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台风灾害影响评估方法, 结合基础地理信息, 提供台风灾害影响评估产品, 提供决策支持。
短期气候预测:建立台风短期气候预测因子库和概念模型, 开发具有较强物理基础的台风短期气候预测模型。管理和发送台风短期气候预测产品。
(3) 技术框架层。
技术框架层是技术总体架构的核心, 包括:事务管理技术、应用框架技术、数据访问技术、MICAPS框架技术、算法工程化技术、GIS平台应用技术等。
事务管理技术:事务管理技术主要是解决系统数据处理、产品制作、产品发送整个过程中保持一致性的问题。
应用框架:基于需求中台风短期气候预测子系统内容, 这部分功能采用B/S应用架构, 实现用户用浏览器对因子库的查询、浏览及预测业务处理。
气象绘图软件:实现数据处理和图像绘制, 为数据入库、数据解码和数据显示提供后台计算支撑。
数据访问技术:数据访问技术主要是解决系统中数据安全性访问的问题, 为应用程序提供方便的数据访问和管理接口, 满足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系统之间交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求。
MICAPS框架技术:MICAPS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系统启动时搜索需要加载的模块。因此, 可以动态配置系统模块, 每个功能模块及其配置保存在一个目录或其子目录中, 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包括类型测试动态、数据处理、配置文件和其它相关文件, 也可以开发用于其它用途的功能模块, 如仅需要弹出窗口、主程序交换数据等, 这样的功能模块可以减少模块目录下的内容。
算法工程化技术:算法工程化技术主要是将科学算法通过IT进行工程实现的技术。
GIS平台:在系统中利用GIS的诸多功能, 为台风预报业务提供地理信息底图、空间检索功能支撑和图层管理等功能。
(4) 数据存储层。
数据存储层为台风预报系统中各种数据提供存储服务。它主要包含数据准备区、临时工作区、历史资料区、台风产品区、运行管理区等五个部分。数据存储层为各个存储区域提供数据库及文件库这两种数据存储方式。其中, 数据准备区为系统从外部进行数据采集的区域, 包括MICAPS数据和MICAPS未包含的数据。临时工作区存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暂存的临时工作数据;历史资料区包括台风历史资料库、灾害资料库、气候资料库;台风产品区存储系统产生各种台风产品, 包括台风预报产品全球监测产品、灾害分析产品、短期气候预测产品、发送产品等。
3 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台风预报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而后分析了该系统所应用的MICAPS框架和COMGIS技术。通过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决策设计, 得出了台风预报系统的构建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MICAPS系统二次开发参考手册, 2007 (12) .
[2]张斌, 陈海燕.基于GIS的台风灾害评估系统设计开发[J].灾害学, 2008 (6) .
[3]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2000[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台风预报】推荐阅读:
台风来袭-台风作文600字05-28
台风的作文600字:台风的美06-16
台风“天鸽”来了_台风的作文700字07-30
台风形成07-08
台风灾害07-31
抗击台风作文08-29
防台风总结10-19
台风防范方案10-23
台风债券定价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