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青春期痛经

2024-06-09

原发性青春期痛经(精选7篇)

原发性青春期痛经 篇1

原发性痛经是青春期少女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 多在月经初潮后发病, 临床发生率为43%~90%[1,2], 是影响青春期少女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痉挛性疼痛、坠胀, 痛及腰骶, 甚则昏厥;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h, 呈周期性发作, 生殖器官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其中部分患者甚至由于痛经的影响, 而难以进行日常学习和生活。因而, 探讨对原发性痛经有效的防治和保健措施, 对改善青春期女性个体健康, 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概况进行综述分析。

1 发病原因与机制

1.1 现代医学发病原因与机制

原发性痛经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 原发性痛经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和血流中的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3,4]。因为前列腺素对子宫具有兴奋作用, 从而可以引起子宫平滑肌的强烈收缩, 引起子宫缺血、缺氧、厌氧代谢物积贮、刺激疼痛神经元而产生剧烈疼痛。此外, 研究还认为其与心理精神因素有较密切关系, 青春期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 生理变化很大, 思想情绪不稳定[5], 故青春期痛经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易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内在或外来的应激均可使痛阈降低, 思想焦虑、恐惧和生化代谢物质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盆腔疼痛纤维。另外, 月经期过度疲劳、剧烈活动、受凉、大量服冷饮等也可以引起或加重痛经。

1.2 中医病因病机

原发性痛经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 中医学认为, 青春期痛经的发生, 主要是肾气未充, 冲任不足或失调, 或起居不慎, 或为寒湿侵袭, 邪客胞中, 致经脉郁阻、气血瘀滞, 冲任、胞脉血行不畅, 不通则痛, 发为痛经。《诸病源候论》即谓:“妇人月水来腹痛着, 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 受风冷之气, 客于胞络……风冷与血气相击, 故令痛也。”, 瘀滞又可影响冲任气血失调, 使胞宫失于濡养, 正邪相争, 虚实互见, 致痛经反复不愈。从中医方面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本病的病位在冲任与胞宫, 反映在气血。“痛则不通, 通则不痛”是痛经的重要病理机制。无论是六淫内侵, 还是脏腑功能失调, 只有导致气血运行失调, 冲任、胞脉瘀阻方能引起痛经[6,7]。

2 治疗现状

2.1 现代医学治疗

西医主要依赖非甾体抗炎药及环氧化酶2抑制剂。虽然大多数可有效缓解子宫收缩带来的抽搐感, 但仍有20%~25%的患者是无效的。长期服用不仅会产生依赖性、并发消化道溃疡、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 且疗效难以持久[8]。另外, 避孕药治疗原发性痛经虽然有一定临床效果但青春期少女往往难以接受。

2.2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传统医学对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根据其病因病机, 治疗上要从“瘀”、“寒”、“虚”入手, 治疗原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温经散寒。寒凝血脉则泣而不行, 脉络不通, 故寒邪是致胞脉瘀阻的主要因素。通过温经散寒, 消除导致血瘀的致病因素, 是促进血液正常运行的主要方法, 寒邪消除, 则脉络畅通, “通则不痛”。二是化瘀止痛。通过活血化瘀法消除血脉内阻碍气血流通的病理产物瘀血, 则气血运行无阻, 冲任、胞脉得养。三是益肾调经。补肾益气能够增加机体活力, 促进血液运行, 改变机体内环境, 有利于驱除寒邪, 增加机体抗病能力。有学者认为, 肾与冲任关系密切, 肾虚是痛经发生的直接和重要因素, 气虚瘀阻是其重要病机, 从补肾益气化瘀法入手治疗, 能收到较好效果。但临证中往往虚实夹杂, 治疗上应重视辨证分型和掌握用药时机。治疗时间多数应在经前1周开始, 持续用药至经期开始, 采用疏肝益肾、理气温经为主要法则, 主要方药组成为熟地、枸杞、赤芍、当归、川芎、郁金、柴胡、酸枣仁、仙灵脾、肉桂、菟丝子、杜仲、炙甘草等。在经期开始或痛经发作时至经期末, 治疗上关键是针对病因, 宜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之法, 方药组成主要为当归、川芎、白芍、红花、姜黄、益母草、牛膝、五灵脂、炒蒲黄、桃仁、乌药、制附片、肉桂、血余炭、川楝子等。痛经发作时配合Vit K3三阴交穴位注射。在经期末以后宜采用健脾养血、益肾调经之法, 利用中药在排卵期促进阴阳顺利转化, 协调阴阳, 维持经前期阳长至重, 以利于行经期转化。主要方药为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鹿角霜、菟丝子、阿胶、陈皮、炙甘草等。对于少数病情反复、疼痛程度重、病程长的患者, 更应提倡非经期扶正培本, 增强体质, 治疗未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当归、白芍、肉桂等的有效成分能抑制醋酸刺激动物致疼痛而发生的扭体反应, 有缓解子宫痉挛作用。此外, 当归、川芎、蒲黄等药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扩张周围小血管, 改善微循环或血流状态和子宫平滑肌的缺氧状态, 不同程度的降低前列腺素作用, 从而有效缓解痛经症状[9,10]。

2.3中药膏方治疗

膏方是中药的一种剂型, 是将多种中药煎煮, 弃渣取汁浓缩加入阿胶或龟甲膏, 以及冰糖、蜂蜜等收成浓厚半固体的粘膏, 用时开水冲服, 因其服用方便、易于吸收、疗效稳定, 对慢性病具有滋补、治病、调理等作用, 深受患者欢迎。因此对于痛经患者经间期的调理或部分因住校学习等因素不方便服用中药汤剂的青春期女性, 可服用中药传统膏方治疗调理, 以达到养血调气、温经化瘀之效, 组方多选用香附、艾叶、黄芪、当归、益母草、元胡、熟地、红枣、生姜、红糖、阿胶等。每天1勺, 一般服用3~6个月。

2.4 穴位注射疗法

患者平卧位, 取两侧三阴交穴位, 局部常规消毒, 用6.5号针头注射器抽吸Vit K3 4mg/ml, 将针快速刺入三阴交穴位, 轻轻捻转针体, 使患者产生酸、麻、胀或有效电感, 抽吸无回血后, 缓慢注入药液, 针后按压针眼, 贴以无菌敷贴。疼痛时即时治疗1次, 或疼痛之前治疗1~3次, 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因痛经与冲任、肾等经脉有关, 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 又为足三阴经交会穴, 针刺三阴交可疏肝脾肾三经之气, 具有补肾理气、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活血祛瘀、调理冲任和补肾的作用[11,12]。中医学认为痛经多与“瘀”相关, Vit K3是传统性的抗凝血药物, Vit K3主要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而起止血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但临床药理研究发现其还具有解痉镇痛作用, 对内脏平滑肌的痉挛性绞痛有明显的效果, 因此逐渐被应用于肾绞痛、胆绞痛的治疗[13]。根据Vit K3这种机制已有学者把它试用于严重痛经的治疗, 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4]。此外, 也有研究证实Vit K3还具有对抗前列腺素F2α及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子宫及宫颈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并提示Vit K和中医的“祛瘀止血”和“祛瘀止痛”相关[15]。

3 经期防护

在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 经期未忌生冷、烦躁焦虑、月经不调有显著意义。另外, 白带异常、睡眠不足、初潮年龄、节食、偏食也对痛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期突然或过度冷刺激, 会使盆腔内血管收缩, 使经血减少或产生痛经。中医学则认为这些因素在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变化急骤时干扰胞宫的气血运行而导致痛经。青春期少女心理发育不成熟, 认知能力不足, 往往会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这些不当的情感冲突使子宫峡部张力增加而引起痛经, 或不良情绪导致心理失衡, 神经内分泌紊乱而刺激子宫引起痛经[16,17]。故加强经期身心保健及护理对痛经的防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具体调护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 经期保持睡眠充足,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适度有氧体育锻炼对子宫雄激素结合蛋白 (APB) 、阻力指数 (RI) 等指标有明显改善, 可以有效改善子宫血液循环, 缓解子宫痉挛[18,19,20]。 (2) 保持心情开朗, 消除恐惧、紧张情绪, 许多患者由于疼痛的原因, 月经来潮前都会有焦虑、恐惧感, 因此要重视心理疏导及保健知识的教育。 (3) 经期加强饮食卫生。少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期间可适当喝红糖姜汤, 能有效缓解症状;多吃蔬菜、水果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以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盆腔充血。多饮开水, 预防泌尿系炎症。 (4) 经期注意保暖, 防止受寒受湿, 避免涉水 (游泳或淋雨) 或用冷水洗足或下身等, 因为湿、冷容易引起盆腔脏器血管收缩而导致痛经。 (5) 加强营养及月经期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 防止病原体侵入。

4 结论与展望

虽然中医药结合合理的身心护理在防治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且中医药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痛经被证实有抗炎、抑制COX-2、抗氧化剂、镇静剂和缓解疼痛的作用。但目前国内中医药治疗方案仍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和深入探讨性的研究。若能在这方面多做些全面系统性的研究, 则能为中医药防治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提供更完善的系统理论依据。

摘要: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疾患之一, 易受心理、精神等因素影响,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避孕药治疗, 取效虽然快捷, 但易产生消化道溃疡、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 且疗效难以持久。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的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此外, 经期预防保健对疾病的治疗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青春期,痛经,中医病因和病机,中草药

原发性青春期痛经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青春期女性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妇产科学》[2]中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诊断标准。均为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45例。干预组年龄15~23岁, 平均 (19.67±2.36) 岁;痛经史2~9年, 平均 (4.26±0.53) 年。对照组年龄16~24岁, 平均 (19.83±2.47) 岁;痛经史2~10年, 平均 (4.43±0.69) 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告知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止痛, 告知患者注意保暖等措施。干预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护理。 (1)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生冷蔬菜及水果,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瑜伽等, 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告知患者注意休息, 注意经期卫生, 勤换洗贴身衣裤, 注意保暖, 并对其发放健康宣教手册。 (2) 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对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有效疏导, 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或看书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以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

1.3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判定, 将其分为: (1) 显效, 痛经情况显著改善; (2) 有效, 疼痛情况有所减轻; (3) 无效, 患者疼痛情况无好转或加重。护理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对患者躯体及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分值越低, 表示躯体及精神症状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表示, 并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并采用t检验, P<0.05时, 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5.56%, 对照组仅为77.78%, 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组躯体症状为 (6.89±3.21) 分, 精神症状为 (5.63±2.18) 分, HAMA总分为 (12.52±5.39) 分;对照组躯体症状为 (9.32±3.16) 分, 精神症状为 (9.24±3.12) 分, HAMA总分为 (18.56±6.28) 分, 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 但可能与多种因素直接相关, 除与患者精神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外, 还可能与社会及患者自身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据报道, 发生焦虑心理的痛经患者约占80%[3]。因此, 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可消除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 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对身体的调节及营养的补充, 避免劳累过度, 保持充足的睡眠, 可有效确保其安全度过经期。

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主要是从饮食、运动、卫生及心理等方面进行干预护理, 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缓解临床症状, 对提高疗效意义重大。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躯体及精神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模式效果更好, 更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精神状态, 可作为临床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艳清.护理健康教育对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 2014, 30 (15) :2156-2158.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287.

原发性青春期痛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妇科收治的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年龄12~27岁, 平均 (16.4±8.6) 岁;病程0.5~12年, 平均5.8年。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年龄、平均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3]

1.2.1 观察组

在月经前的两周采用痛经宁颗粒 (基本方:柴胡10g、白芍10g、当归10g、郁金10g、香附10g、延胡索10g、生蒲黄10g、肉桂10g、五灵脂10g、薄荷5g、甘草5g) 进行治疗。每袋十克含有6.25g的生药, 每天给予患者口服两次, 1袋/次, 连续使用药物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

采用阿司匹林片治疗, 每天两次给予患者口服1片, 连续使用药物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比较两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判断标准。 (1) 痊愈:患者的腹痛等症状得到完全改善, 停药3个月经周期之后仍未见复发; (2) 显效:患者的腹痛等症状得到了较好的好转; (3) 有效:患者的腹痛等症状得到了减轻, 口服止痛药才可以工作; (4) 无效:患者的腹痛等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痊愈28例, 显效25例, 有效17例, 无效5例;对照组痊愈19例, 显效22例, 有效15例, 无效19例,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

两组原发性痛经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 均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产生,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年龄因素、分娩因素、精神因素等[4,5]。前列腺素白三烯、血管加压素催产素等造成子宫过度收缩是引起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 从多个方面影响前列腺素白三烯、血管加压素催产素, 达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目的,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6]。

综上述所, 痛经宁颗粒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少宗, 卜彦青, 侯文静, 等.针刺三阴交等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初步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09, 25 (10) :1-2.

[2] Asuku Harada, Mikio Momoeda, Naoki Terakawa, et al.Evaluation ofa low-dose oral contraceptive pill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a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J].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11, 95 (6) :1928-1931.

[3] 陈少宗, 卜彦青, 翟华普.针刺单穴、多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即时止痛作用规律的初步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2010, 11 (1) :153-155.

[4] Chung YC, Chen HH, Yeh ML.Acupoint stimulation intervention forpeople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2012, 20 (5) :353-363.

[5] 王娜, 胡晓慧, 宋卓敏.痛经宁颗粒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肥大细胞脱颗粒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25 (2) :360-363.

原发性青春期痛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220例, 将其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150例, 对照组70例。2组年龄都在14岁~30岁之间, 平均年龄 (19.2±0.3) 岁。

1.2 纳入病例标准

经期或经期前后下腹剧痛, 或伴有恶心、呕吐, 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等症状者, 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70例, 于月经前1周开始服用痛经宝颗粒, 1次1袋, 1 d 2次, 持续至月经来潮3 d后停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月经前1 d开始服用尼美舒利分散片, 1次0.05~0.1 g (半片~1片) , 每日2次, 饭后服用, 按病情的轻重和患者需要可以增加到1次0.2 g (2片) , 每日2次, 持续至月经来潮3 d后停服。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从月经前1周开始至痛止, 每个经期为1个疗程, 连续观察3个疗程。痊愈 (指近期临床治愈) :治疗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 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腹痛明显减轻, 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 不影响工作、学习;有效:腹痛减轻, 其他症状好转, 能坚持工作、学习;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未减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尼美舒利分散片加痛经宝颗粒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是临床上一种多发病, 在青少年中尤为常见, 多见于初潮后1年~2年内发病;疼痛最早出现在经前12 h, 以行经第1天疼痛最剧, 持续2 d~3 d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 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 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有时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1];影响患者学习、工作、生活。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 (PG) 含量增高有关。研究表明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PGF2和PGE2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 尤其是PGF2含量增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因素。月经期因溶酶体酶溶解子宫内膜细胞大量释放, 使PGF2和PGE2含量增高。PGF2含量增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 血管痉挛, 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1]。尼美舒利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药, 属于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 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 防止子宫收缩和痉挛, 从而减轻或消除痛经。且尼美舒利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半衰期 (T1/2) 2 h~3 h, 生物利用度高, 胃肠道不良反应少而轻微[3]。

中医认为, 痛经的发病主要是在经期, 经期前后冲任淤阻或寒凝经脉, 使气血通行不畅, 胞宫经血流通受阻, 以致不通则痛[4]。痛经宝颗粒中含有红花、当归、肉桂、三棱、莪术、丹参、五灵脂、木香、延胡索, 具有温经化瘀、理气止痛的功能[5], 故我院采用尼美舒利加痛经宝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 二者合用相互协调, 取得标本兼治的临床效果, 深受患者欢迎。

参考文献

[1]乐杰, 谢幸, 林仲秋, 等.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18-319.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217-2220.

[3]杨宝峰, 苏定冯, 王玲, 等.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91-193.

[4]罗元恺, 曾敬光, 夏桂城, 等.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53-57.

原发性青春期痛经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2月来我院妇产科就诊诊断为原发性痛经患者98例, 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4组, 气滞血瘀型组30例:年龄17岁~22岁, 平均年龄 (21.70±1.32) 岁;病程2年~6年, 平均 (4.31±2.16) 年;数字评分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1]评分5~10分, 平均 (6.61±1.83) 分;疼痛程度轻6例, 中12例, 重12例。寒凝血瘀型组25例, 年龄17岁~23岁, 平均年龄 (21.33±1.26) 岁;病程3年~6年, 平均 (4.19±1.78) 年;NRS评分5~9分, 平均 (6.78±1.85) 分;疼痛程度轻5例, 中10例, 重10例。湿热瘀阻型23例:年龄16岁~24岁, 平均年龄 (21.86±1.63) 岁;病程2年~7年, 平均 (4.29±1.89) 年;NRS评分4~8分, 平均 (6.69±1.77) 分;疼痛程度轻4例, 中12例, 重7例。气血虚弱型组20例:年龄16岁~24岁, 平均年龄 (21.86±1.63) 岁;病程2年~7年, 平均 (4.29±1.89) 年;NRS评分4~8分, 平均 (6.69±1.77) 分;疼痛程度轻3例, 中10例, 重7例。治疗前4组病例年龄、病程及疼痛程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于每次痛经时口服桂枝茯苓胶囊, 每日3次, 每次3粒;疗程均为4 d。

1.3 观察指标

止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气滞血瘀型组止痛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分别与寒凝血瘀型组、湿热瘀阻型组及气血虚弱型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寒凝血瘀型组止痛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分别与湿热瘀阻型组和气血虚弱型组比较,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而湿热瘀阻型组和气血虚弱型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q、P为气滞血瘀型组与寒凝血瘀型组比较检验值;q1、P1为气滞血瘀型组与湿热瘀阻型组比较检验值;q2、P2为气滞血瘀型组与气血虚弱型组比较检验值;q3、P3为寒凝血瘀型组与湿热瘀阻型组比较检验值;q4、P4为寒凝血瘀型组与气血虚弱型组比较检验值;q5、P5为湿热瘀阻型组与气血虚弱型组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属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 主要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 冲任失调, 而导致“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原发性痛经常见的临床症状, 消除疼痛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原则, 也是临床面临的难点问题。本文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 结果显示:气滞血瘀型组止痛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分别与寒凝血瘀型组、湿热瘀阻型组及气血虚弱型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寒凝血瘀型组与湿热瘀阻型组和气血虚弱型组比较,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而湿热瘀阻型组和气血虚弱型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桂枝茯苓胶囊对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型组和气血虚弱型四型均具有较好的止痛和消癥作用, 但对气滞血瘀型止痛起效时间最短, 维持时间最长。其机制可能为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 降低全血黏度, 改善局部微循环, 并且长时间服用可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2], 起到活血化瘀通则不痛之效, 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因此,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起效快, 疗效可靠, 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易为患者所接受, 对气滞血瘀型临床效果最佳。

摘要: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型组30例, 寒凝血瘀型组25例, 湿热瘀阻型组23例和气血虚弱型组20例, 分别观察4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后的止痛效果。结果 气滞血瘀型组止痛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分别与寒凝血瘀型组、湿热瘀阻型组及气血虚弱型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寒凝血瘀型组与湿热瘀阻型组和气血虚弱型组比较,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而湿热瘀阻型组和气血虚弱型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各型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对气滞血瘀型的疗效最佳。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药,桂枝茯苓胶囊,中医辨证

参考文献

[1]Williamson A, Hoggart B.Pain:a review of three commonlyused pain rating scales[J].J Clin Nurs, 2005, 14 (7) ∶798-804.

原发性青春期痛经 篇6

关键词:痛经,中草药,敷脐

原发性痛经 (primary dysmenorrhea) 是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 程度较重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而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1]。我院妇产科于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对5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中药敷脐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3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年龄14~23岁, 平均19.18岁;病程7个月至5年, 平均3.6年。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51例, 观察组52例。两组年龄、病程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硝苯啶 5~10 mg于经前3 d或经期疼痛时口服, 3次/d, 连服2~3 d。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脐部。①药物配制:丹参10 g、元胡10 g、益母草30 g加水煎1 h, 过滤去渣后加黄丹适量 (总药量的1/3) 煎至成药膏 (药膏滴入水中成珠, 不溶于水) 备用;②敷药方法:经前3 d或经期疼痛时用75%乙醇消毒脐周皮肤, 取药膏适量加温软化后敷于脐部神厥穴, 胶布固定, 24 h换药1次。嘱患者在用药期间饮淡盐水≥500 ml/d, 直至月经干净后停饮。治疗过程中监测前列腺素 (PGE2) 的变化 (30 d检查1次) 。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1.2.2 评价方法: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进行评价。治愈, 月经周期正常, 无痛经≥3个月;好转, 痛经缓解或消失, 但不能维持3个月;无效, 痛经无缓解或加重。

1.2.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气为血之帅, 气滞则血瘀, 精神不畅可致肝气郁结, 肝气不舒, 气机不利, 使气不能运血以畅行, 血不能随气而流通, 以致冲任经脉不利, 经血滞于胞中而作痛[2]。治疗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为主。本组方中丹参苦平, 活血祛瘀, 调经消肿止痛;元胡辛温, 含有延胡索乙素, 理气止痛, 活血散瘀, 具有镇静、镇痛作用;益母草辛苦, 微寒, 内含生物碱, 活血调经, 祛瘀生新。诸药合用可促进子宫收缩, 加强经血排除。且三者均入心、肝经发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降低前列腺素、改善子宫微循环功效, 温经散寒, 可治痛经。敷脐属中医外治法, 通过药物促进气血运行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3]。脐, 又名“神厥”穴, 属任脉。脐为冲脉循行之域, 冲脉乃十二经脉之海。督、任、冲为一源而三歧, 三脉经气相通, 贯穿于十二经络之间, 具有蕴经脉气血的作用, 因脐部无皮下脂肪, 又有丰富的静脉丛, 故将药膏敷于此处, 皮肤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发挥治疗作用。中药经皮肤吸收, 无创伤, 且发挥药效快 (一般10 min可止痛) , 且操作简便、安全、无不良反应。中医认为盐有益肾、固肾作用, 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饮淡盐水≥500 ml/d, 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8%, 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25.99, P<0.01) 。值得注意的是, 医务人员需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 向患者阐明经期轻度不适为正常生理反应, 疼痛不能忍受时, 可适当予以镇痛、镇静及解痉治疗。还可通过释疑、顺意、怡悦、暗示等方法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经前期和经期少食或禁食生冷及辛辣食物以减少刺激, 保持愉悦心情。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参考文献

[1]刘丰.逍遥散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116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0, 17 (1) :26-27.

[2]成都中医学院.中医妇科学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42-44.

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8例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中未婚者23例, 已婚者15例;有生育史者4例;年龄l5~20岁20例, 21~25岁13例, 25岁以上5例;病程3个月~1年22例, l~3年13例, 3年以上3例;痛经发生在经前11例, 经期7例, 经后8例, 经前至经期6例, 经期至经后5例, 经前至经后l例;疼痛部位以腹部为主, 兼见胸胁乳房痛者6例, 腰骶痛者3例, 头痛者3例, 口舌糜烂者2例。中医辨证分型属气滞血瘀型l4例, 寒凝血瘀型11例, 血热挟瘀型4例, 气血亏虚型5例, 肾虚型4例。

1.2 诊断与中医辨证

本组病例均经过B超检查, 另外已婚者行妇科检查、未婚者行肛门指诊检查排除生殖道器质性病变而确诊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辨分型: (1) 气滞血瘀型:每于经前l~2d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或头痛如锥刺, 或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 色暗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 脉沉弦或沉涩。 (2) 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 喜暖;经色暗有块;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迟或弦。 (3) 血热挟瘀型:经期小腹刺痛或口舌糜烂痛;经色鲜红, 量多有块;口干, 舌红苔黄, 脉滑数。 (4) 气血亏虚型: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 或小腹及阴部空坠, 喜揉按;经色淡, 质稀, 或伴血块;乏力, 面色少华, 唇淡,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细或弱。 (5) 肾虚型:经期或经后腰痛, 或后头部痛, 或足跟痛;经色淡, 质稀;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弱。

1.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于经前5d服当归止痛汤加减方至经净痛止。当归止痛汤组成:当归30g、元胡20g、川芎20g、白芍20g、甘草9g。加减:气滞血瘀型加桃仁、枳壳、香附、乌药、五灵脂;寒凝血瘀型加吴茱萸、桂枝、五灵脂;血热挟瘀型加黄连、生地、丹皮;气血亏虚型加黄芪、党参、熟地;肾虚型加杜仲、巴戟天、肉苁蓉;头痛加白芷、全虫;乳房或乳头痛加王不留行、麦芽。每日l剂水煎, 日服2次。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 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 计28例, 占73.6%;症状显著好转为有效, 7例, 占l8.42%;总有效率为92.1%;症状如故或稍减为无效, 计3例, 占7, 89%。38例治疗2个月经周期者2例, 3个月经周期者l6例, 4个月经周期者l3例, 5个月经周期者7例, 平均治疗约34个月经周期。

3 随访情况

3 个月后随访28例痊愈患者, 均无复发。

4 典型病例

刘某, l6岁, 学生, 未婚, 2004年3月18日就诊。月经来潮2年半, 经前至经期小腹胀痛半年;经期后延, 量少色暗, 有血块;胸胁及乳房胀痛, 烦躁, 舌质黯有瘀点, 苔薄白, 脉弦。经妇科肛诊及B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原发性痛经 (气滞血瘀型) 。治以疏肝理气, 活血调经。处方:香附12g、枳壳12g、乌药12g、当归30g、元胡20g、川芎20g、白芍20g、甘草9g、醋炒五灵脂20g, 桃仁l0g。每日l剂水煎, 经前5d服至经净痛止。经治疗3个月经周期, 月经正常, 诸症皆除, 告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

5 体会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 尤其青年女子出现此病者甚多。该病痛因较多, 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 胞宫经血流通障碍, 以致“不通则痛”;或胞宫冲任失于濡养, 以致不荣则痛。治疗重在辨证, 根据病史、疼痛特点、月经的期量色质、舌象、脉象等, 以其内在联系为契机, 合而参之;根据痛之因不同, 痛之性有别和痛之虚实, 止痛方法不一:气滞者行之, 血瘀者散之, 寒者温之, 热者清之, 虚者补之。当归止痛汤以当归、元胡、川芎行气和血, 调经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气滞血瘀者加香附、枳壳、乌药、五灵脂、桃仁行气化瘀;寒凝血瘀者加吴茱萸、桂枝、五灵脂温经活血;血热者加黄连、生地、丹皮凉血调经;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党参、熟地益气养血;肾虚者加熟地、肉苁蓉、巴戟天、杜仲益肾调经。疼痛是人的主观感觉, 每个人的痛阈不同, 且不少青少年缺乏对月经生理的正确认识, 因此行经前常处于一种紧张、恐惧、急躁、忧郁的精神状态, 对痛经更为敏感, 表现疼痛难忍、面色苍白、手足冰凉, 甚者出现昏厥, 对这部分病人必须做好月经生理的宣教工作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往往获得速效。

【收稿日期】2009-03-19

摘要:目的观察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当归止痛汤 (当归、元胡、川芎、白芍、甘草) 治疗原发性痛经38例。结果治愈28例, 好转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2.1%。结论当归止痛汤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效果。

上一篇:构建数字档案馆下一篇:理论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