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2024-07-31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通用10篇)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篇1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改善和提高, 人们的饮食等生活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大。但由于老年人是一群特殊人群, 常存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基础性慢性疾病, 为临床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 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120例。其中男71例, 女49例;年龄31~75 (62.0±1.0) 岁;病程2.3~16.0 (10.5±1.0) 年;患者表现为慢性腹痛并且逐步加重和右上腹疼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为 (10~20) ×109/L 70例, >20×109/L 50例。B型超声检查:多发结石80例, 单发结石40例。排除胆总管结石患者及有上腹部手术史者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从患者右上腹部直肌切开, 进入腹部, 将胆囊周围粘连彻底分离, 并将胆囊充分暴露。能直接找出胆囊管的患者, 处理后再将胆囊切除, 其他患者需在胆囊底部将胆囊全层切开, 切口长度为0.5~1.0cm, 从此处将胆囊内容物吸净, 并使用探针进行引导, 最后将胆囊管分离出, 在距离胆总管大约0.5cm处将胆囊管切断, 在近端处对其进行结扎并缝扎处理。在对胆囊切除时, 在距肝脏组织0.5cm处, 将胆囊前壁与后壁的全层组织切除。术后放置常规的引流装置, 并在术后24~48h将引流管拔除, 患者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2]。

1.2.2 试验组:

让患者处于仰卧位, 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建立CO2气腹, 采用常规的四孔法进行操作, 并放置腹腔镜。使用电剪和电凝钩对周围粘连进行分离, 并将患者的胆囊显露出来。由于Calot三角很容易被周围的组织所遮挡, 因此, 需使用抓钳将周围的组织按压住, 在近壶腹部处向右上对胆囊体部进行推压, 最后将Calot三角显露出, 让三角区粘连在分离时保持一定的张力。如能将“三管一壶腹”清晰地显示出来, 则使用钛夹将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夹闭, 将胆囊切除。术后放置常规的引流装置, 并在术后24~48h将引流管拔除, 患者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均手术成功, 无死亡病例。试验组未出现中转开腹患者。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 肠粘连1例, 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4例, 肠粘连2例,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主要是因患者发生结石阻塞胆囊管, 进而使得胆囊内出现胆汁滞留的情况而导致发生细菌感染, 进而使得患者发生急性炎性反应症状[3]。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周围组织所发生的炎性反应现象较严重, 并且很易使得患者在术中出现失血过多的情况[4]。此外, 对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来说, 炎性反应会很容易导致患者胆囊过度肿大, 术中出现夹持困难。近年来, 腹腔镜手术治疗,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以往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均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操作直观和暴露充分等特点。并且此技术较为成熟, 但也存在许多的缺点, 如术中出血量比较多, 切口大, 产生的疼痛也较大等。对于胆囊位置出现异常的患者来说, 存在很大的风险。本文结果显示, 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长, 出血量大, 使患者承受很大痛苦。

本文对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治疗后患者出现的创伤和痛苦较小, 同时术后恢复快, 对肠道的干扰较小等, 但与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需更高的手术费用, 对手术医师需更高的素质要求。总之, 临床上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反应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可减少患者的痛苦,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手术费用相对高, 技术要求严格。提高手术治疗还需临床医师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 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

参考文献

[1] 丁莉萍, 王晓峰.腹腔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8) :3549-3550.

[2] 宋宪刚.腹腔镜和开腹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和CRP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11) :2166-2167.

[3] 杨小兵.开腹与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0) :289-290.

[4] 李栋, 周旭坤, 李平, 等.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对比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12 (1) :20-23.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篇2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清热化痰汤;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92-01

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缓慢起病,病程较长,反复急性发作并加重的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导师应用清热化痰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62例病例均来自2010.1——2011.7门诊患者且符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标准[1]。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5岁,平均56.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O.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血管、肾、肺、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②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③过敏体质者;

④其他经检查证实,由结核、真菌、肿瘤、刺激性气体等因素引起的咳嗽喘息患者。

2治疗方法

自拟清热化痰汤:双花24g,连翘15g,黄芩15g,板蓝根18g,薏米30g,前胡15g,浙贝15g,栝楼21g,炙桑皮15g,炙耙叶15g,鱼腥草18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阴虚者加沙参、麦冬;气虚者加黄芪,血虚者加当归,血瘀者加丹参;喘重者加地龙,热盛者加石膏。

3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征象消失,排痰效果显著,分泌物量明显减少,咳喘症状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有效: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征象明显改善,排痰效果好,分泌物量减少,咳喘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无效: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征象无改善,甚至恶化,排痰效果不明显,分泌物量无改变或增多,咳喘症状无减轻,肺部啰音增多。有效率以显效加有效计算。

4治疗结果

62例病人中,显效24例;有效3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3%。

5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圍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症状,呈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急性发作期是指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加等炎症表现,或1周内咳嗽、咳痰、喘息中任何一项症状明显加剧。 慢性支气管炎属祖国医学的“咳嗽”、“痰饮”、“喘证”范畴。肺合皮毛,最易外感,外邪犯肺,郁久化热,热伤肺津,炼液为痰,或素有宿痰,内蕴日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肺络,肺气不降,则上逆为咳为喘。急性期以邪实为主,病机为痰热壅肺,肺失宣降。本方双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黄芩苦寒,善清肺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故以薏苡仁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则痰无所生;前胡降气化痰;浙贝、栝楼长于清热化痰;炙桑皮、炙耙叶清泄肺热;鱼腥草主入肺经,清解肺经热毒,前人用为“治痰热壅肺之要药”,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清热化痰为主,充分体现了中医“急则治标”的理论思想,对今后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支气管炎I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0,3(1):61.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发作患者共84例, 其中男54例, 女30例, 年龄在21~68岁, 平均年龄为 (43.6±1.8) 岁, 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结合临床症状采用西医进行抗菌消炎和解痉止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方剂为加味大柴胡汤, 根据患者病情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黄芩、枳实、半夏、栀子各12 g, 赤、白芍各12 g, 茵陈30 g, 甘草10 g, 金钱草20 g, 鸡内金20 g, 石韦50 g, 威灵仙5 g, 海金沙10 g用水煎服, 2次/d, 分早晚服用。10剂为1个疗程, 观察2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统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 其中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对照组出现并发症9例, 其中心律失常6例, 肺炎3例。观察组中出现并发症4例, 其中心律失常3例, 肺炎1例, 两组间结果比较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发作效果好于西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临床研究认为,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炎症性病变, 患者发病后胆囊遭受刺激而导致压力的增大, 同时易导致血液循环的障碍, 进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2]。胆囊结石作为慢性胆囊炎中的一种并发症, 需要根据其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在药物治疗无效时宜尽早的采取手术方式进行切除, 以免造成对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

对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发作患者来说, 采取中西医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 为手术治疗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医研究认为慢性胆囊炎病变部位在肝胆, 发病过程中与脾胃有着密切关系。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习惯 (尤其是不良的饮食习惯) 易导致对脾胃的损伤, 从而使得肝胆调节失衡, 气机郁滞[3]。治疗过程中, 采用中西医治疗可发挥其各自的优势, 增强其整体疗效, 一方面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对其机体进行有效的调理, 从病根处进行预防和控制。通过中医的作用来促使石性胆汁的逆转, 胆酸浓度升高, 降低胆汁中的胆红素浓度, 以此来防止胆石的形成并积极促进胆结石的溶解和排除。从本次研究来看,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治疗有效率为95.2%, 远高对单纯西医治疗组的76.2%, 对比发现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此类病患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发作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照组治疗痊愈9例, 显效11例, 有效12, 无效10例, 治疗有效率为76.2%;观察组治疗痊愈11例, 显效17例, 有效12, 无效2例, 治疗有效率为95.2%。两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胆囊炎,胆结石,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危北海, 张万岱, 陈治水.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22.

[2]吴在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626.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篇4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桑杷止咳汤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3-0097-01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指支气管黏膜、气管、周围组织所产生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特征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咳痰以及咳嗽等。笔者采用桑杷止咳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西医诊断标准[1]:有咳痰以及咳嗽等症状,伴有或者是不伴有喘息,每年持续发病>3个月,连续时间≥2年,将慢性气道疾病排除。中医诊断标准[2]:以咳痰或者是咳逆有声为主要症状;听诊发现有散在干湿性罗音或者是两肺呼吸啰音;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粗。病例入选标准:患者年龄18~65岁;复发病例或者是新病例。病例排除标准:近期有其他临床试验;4周之内有出血或者手术者;哺乳期妇女或者是妊娠期妇女;精神疾病;肝肾功能异常,伴有严重原发性疾病。对照组中女15例,男25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50.09±5.09)岁;病程1年~5年,平均病程(4.23±1.05)年。观察组中女19例,男21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50.24±4.09)岁;病程1年~6年,平均病程(4.54±1.01)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包含控制感染、止咳祛痰等治疗。主要药物为:沐舒坦(盐酸氨溴索胶囊,国药准字J20090082,德国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国药准字H20056031,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生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桑杷止咳汤治疗。组方:百部6g,陈皮6g,白前12g,桔梗10g,白芥子6g,苏子10g,浙贝母12g,蜜款冬花6g,蜜紫菀15g,鱼腥草10g,枇杷叶10g,桑白皮10g,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持续7d。痰中带血加仙鹤草;气虚加黄芪与党参;阴虚加麦冬与沙参;干咳加五味子;黄痰加黄芪与败酱草;痰多加杏仁与法半夏[3]。

1.3 疗效评价 参照有关文献标准[4]拟定。体征与症状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0%,即为痊愈;体征与症状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即为显效;体征与症状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即为有效;体征与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症候积分减少<30,即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同感染有着紧密的联系[5],与气候、年龄及免疫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咳痰、咳嗽等症状,对患者工作及睡眠等产生较大影响,使得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合理治疗不仅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会浪费医疗资源。目前,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西医治疗通常采取止咳化痰以及抗感染等方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并且患者对于一些抗菌药物会产生抵触心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范畴,病位主要是在肺部。慢性支气管炎多发作于冬春季节,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会加重病情,其病因为外感风邪、肺脾气虚,肺气失宣而引发的咳嗽。

桑杷止咳汤中的枇杷叶具有清肺止咳作用,桑白皮具有行水消肿与泻肺平喘的作用,和胃降逆,即为君药;蜜紫菀质润而不燥,气温而不热,能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与浙贝母、百部以及蜜款冬花配合使用,能达到止咳化痰效果;陈皮主要作用为健脾中和、燥湿化痰、行气除胀满;白芥子与苏子具有消痰下气的作用;桔梗起到宣肺袪痰作用;鱼腥草具有清肺化痰作用;白前主要作用为降气、祛痰。诸药联合使用,疗效确切[6]。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表明桑杷止咳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萍.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西医病因及诊断要点[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2):398.

[2]李超渝,傅清芳,胡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60 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9):121-122.

[3]邹云龙.阳和汤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02(02):134-137.

[4]陈加林.自拟玉屏风麻杏保和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52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07(01):145-146.

[5]杨艳华,苏庆珠,隋学斌,等.三伏贴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0,07(01):98-100.

[6]李振国,贺金云.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07(10):143-147.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例, 其中男性17例, 女性29例, 年龄60~86岁, 平均年龄67.8岁。既往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者28例, 占60.9%。主要症状、体征和合并症见表1。

1.2 治疗方法

46例胆囊炎中有5例保守治疗, 41例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及术式:术中均见胆囊壁充血水肿, 胆囊壁坏疽3 例, 胆囊穿孔1 例, 单纯胆囊结石30 例, 伴有胆总管结石或扩张11例, 其中胆总管梗阻化脓2例。单纯行胆囊切除29例, 行胆囊造瘘1例,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取石T 管引流术11例。

1.3 治疗结果

保守治疗5例好转, 手术治疗40例痊愈, 1例死亡, 死于术后心肺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伤口感染3例, 肺炎5例, 心力衰竭2例, 肾功能衰竭1例。

2 讨论

2.1 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特点

①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及右背部胀痛, 随年龄增大, 疼痛感觉渐迟钝。多数病例的症状、体征与实际病变不尽相符, 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被误诊为胃病、心绞痛等[1]。对老年人急性腹痛要注意询问病史, 详细体格检查, 尽早做超声波检查, 早期诊断。

②老年胆囊炎、胆囊结石伴发胆总管结石者多, 因此在急性发作期易伴发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③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易发生胆囊坏疽、穿孔。老年胆囊炎、胆石症多数在慢性炎症基础上发生, 胆囊壁多因反复发作而继发纤维化、萎缩伴周围脏器粘连, 胆囊功能减弱或消失, 抗菌及净化力降低, 为胆囊化脓、积脓、坏疽、穿孔提供了病理基础。

④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易伴发胆囊癌、胆管癌。

⑤老年人术前常并存各种疾病, 本组68.3%伴发内科疾病 (详见表1) 。这些伴发病的存在降低了老年病人的术后抗病和手术的耐受力。

2.2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鉴于老年人病变发展隐匿, 感染不易控制, 胆囊在发病后易发生坏疽、穿孔, 并发症多, 手术耐受性差等特点, 我们认为对老年人急性胆囊炎行手术治疗既要慎重, 又要持积极的态度。术前需做全面的检查, 以了解各脏器的功能状态, 对有严重心肌缺血、心律紊乱、电解质紊乱的要积极给予纠正。年龄不是确定是否手术的决定因素, 只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术后加强监护, 对于胆囊切除这样的手术一般老年人是能够耐受的[2]。患者及其家属常常因为顾忌患者年龄大, 不愿承担手术风险而选择保守治疗。但所选择的保守治疗, 反而延误病情,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危险。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我们主张对于胆囊肿大型、超声检查提示胆囊颈部结石者、胆总管增粗伴有黄疸发热者及腹部压痛明显伴有肌紧张、反跳痛者, 应在做好术前准备后立即手术。对于经抗感染、解痉治疗腹痛不能缓解, 体检腹部压痛加重, 出现肌紧张、反跳痛者, 体温升高、血白细胞不升反降者 (复查) , 超声检查胆囊肿大加重或胆囊壁水肿加重者, 也应及时手术。对无明显手术指征的仍主张保守治疗, 待以后再进行择期手术。对于胆囊炎反复发作者, 则应在发作间歇期进行手术治疗, 以免急性发作时迫不得已而行急诊手术, 增加手术风险。由于老年人对急诊手术耐受差, 手术时间应尽可能缩短。只要证实胆总管下端通畅, 一般仅行T管引流术。本组T管引流11例, 术后恢复良好。其中1例经T管造影证实胆总管有残余结石, 术后3个月时通过T管窦道用胆道镜取出结石而治愈。对于胆囊切除有困难或病情危重可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或胆囊造瘘术。黄志强等[3]认为, 对老年人行急诊胆囊切除术应做到术式简单有效, 切忌单纯追求完美, 而增加手术风险。

2.3 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应详细了解病史, 有无并发症往往关系到外科治疗的成败。同时全面了解病人心、脑、肺、肝、肾功能情况及并发病的病变程度, 有否低血容量、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蛋白血症, 尽可能在术前给以纠正, 保护好主要器官功能, 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老年人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丧失, 高血糖人数和糖尿病老年人明显增多, 对并发糖尿病的胆囊切除老年患者, 术前应根据测定的血糖值和尿糖结果, 短期正规胰岛素治疗, 在血糖不超过8.96 mmol/L、尿糖阴性方可行胆囊切除术[4], 手术当日和术后数日内, 需定时检查血糖和尿糖, 确定使用胰岛素的量及输入液体的调节。高血压病人血压应保持在 (140/90) mmHg以下时手术。冠心病病人以调整心肌供氧, 改善心肌功能和全身情况为主。肺气肿、支气管炎患者术前要给予雾化吸入或适量祛痰剂、有效抗生素治疗。控制输液总量以免增加心脏负担。术后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并给予营养支持,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心电监护、常规面罩吸氧, 鼓励患者排痰, 必要时雾化吸入, 防止各类并发症发生。切口拆线应在8d以后酌情分次进行。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的诊治经验。方法:对余姚市低塘中心卫生院收治的46例60岁以上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45例治愈, 1例死亡。结论: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患者要尽早诊断、术前准备充分、积极手术, 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诊治

参考文献

[1]顾悼云.老年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6-20.

[2]龚光伟, 胡汉华, 樊立, 等.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21例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 5 (5) :266-267.

[3]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193-194.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中男43例, 女83例;年龄36岁~37岁, 平均年龄56岁。均为发作性右上腹部疼痛且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 伴恶心、呕吐, 上腹部B超检查提示:胆囊大小约>8 cm×3 cm, 其中86例胆囊壁厚>0.5 cm, 胆囊内均有结石, 部分结石在壶腹部或胆囊颈部嵌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正常或轻度升高, 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疼痛发作时间1 h~6 d。其中存在胆源性胰腺炎14例, 冠心病8例, 糖尿病4例。

1.2 治疗及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抗炎、解痉、止痛、对症等治疗同时争取及早行LC术, 有合并症时均积极治疗合并症, 病情好转时积极准备及早采取LC术。伴有梗阻性黄疸或胆总管结石的患者, 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治疗, 放置鼻胆管引流, 48 h后可再次行LC术;伴有轻型胰腺炎者, 在腹部胀痛缓解, 淀粉酶正常, 胰腺炎得到控制, 冠心病心功能正常, 无严重肺功能不全, 能耐受麻醉情况下可行LC术;糖尿病患者给予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血糖控制正常即可行LC术。术前检查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心电图、胸部X线等, 患者12 h内完成检查, B超24 h复查1次, 防止结石进入胆管, 术前12 h禁食, 6 h禁饮。本组病例均应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 三孔法进腹, 术中仔细分离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急性期粘连分离容易, 胆囊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若胆囊极度肿大张力高, 可于胆囊体部经穿刺针穿刺减压。胆囊三角组织水肿增厚时, 打开胆囊三角浆膜, 然后向胆囊管方向分离, 确认胆囊管及血管无误后可吸收生物夹处理夹闭胆囊管及血管, 当胆囊管分离困难或辨认不清时, 可先从壶腹部剥离胆囊直至看清楚胆囊管后, 确认胆囊管及血管后可吸收生物夹夹闭胆囊管及血管, 切除胆囊。对于胆囊三角粘连严重, 解剖不清, 恐伤及胆管时, 就要及时中转开腹, 确保手术安全, 脐下切口取出胆囊, 肝下放置引流管, 结束手术。

2 结果

本组126例行胆囊顺利切除, 其中2例行胆囊逆行切除, 1例行胆囊部分切除, 6例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50 min~180 min。中转开腹原因为胆囊三角解剖关系不清, 主要是胆囊管与胆总管粘连紧密, 腹腔镜下无法分离, 其中1例发现迷走胆管中转开腹, 术中造影证实予以结扎。无胆管损伤、胆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诊断:胆囊炎急性发作伴结石, 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9例, 胆囊黏膜、黏膜及肌层坏死18例。住院4 d~14 d, 平均6 d, 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 随访1年~4年, 无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 胆囊张力大, 胆囊壁常充血、水肿、胆囊壁增厚, 胆囊三角粘连, 水肿导致局部解剖不清楚;加上胆囊肿大, 不易夹持, 且术中易引起胆管损伤和出血, 行LC较困难, 有文献报道急性胆囊炎者不宜行LC术。

开展LC手术初期我们将急性胆囊炎列为LC禁忌证, 主要是因为基层医院腹腔镜设备有限, 结石性胆囊炎急性期因为胆囊水肿, 张力高, 胆囊抓钳一般无法抓持胆囊;或因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胆囊管, 分离胆囊三角无法进行, 给胆囊切除带来很多困难。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熟练程度的增加以及手术经验的积累, LC的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临床对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相继开展LC, 上腹部B超、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 等检查对急性胆囊炎能否行LC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们的体会是结石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期无论胆结石病程长短, 在手术难度、术中出血等方面与非急性期胆囊结石行LC无明显差别。而病程超过72 h的化脓性胆囊炎或坏疽性胆囊炎, 由于胆囊水肿严重, 部分胆囊壁坏疽致胆囊壁质脆易破损, 夹持困难, 并且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粘连严重、术中分离困难, 行LC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此时手术难度增大、术中中转开腹概率较高, 所以选择LC要慎重。我们的做法是病程大于1周以上患者且上腹部B超提示胆囊大、胆囊壁厚或者提示胆囊管与胆管界限不清楚的患者, 中转开腹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术前应做充分准备, 只要正确把握手术时机, 结石性胆囊炎急性期行LC完全可行。

3.2 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行腹腔镜手术操作体会。

仔细分离粘连, 急性期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大多数是比较疏松, 分离较容易, 且暴露胆囊管、血管, 胆囊三角关系清晰。急性期部分病例胆囊常因充血、积液肿大, 胆囊的张力较大, 夹持胆囊困难, 使胆囊三角、胆囊颈管暴露困难, 为减轻操作困难, 充分暴露胆囊三角部位, 此时用穿刺针经剑突下穿刺孔, 于胆囊体部或者是壶腹部穿刺抽吸大部分胆汁, 减小胆囊的张力便于夹持胆囊。但如果胃肠与胆囊粘连严重时, 可切开胆囊浆膜, 从浆膜下分离, 必须仔细进行分离粘连以防止损伤胃肠道。手术方法与操作要点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成功的关键[2],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早期行LC成功率高, 我们认为48 h~72 h内手术困难小, 超过72 h, 手术困难较大, 因纤维素渗出物多, 胶原的激化, 纤维粘连加重, 特别是发热、病程超过72 h的患者。结石性胆囊炎急性期胆囊三角内组织疏松, 容易分离暴露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当胆囊三角粘连严重且较致密时可从胆囊颈部切开浆膜, 紧贴胆囊壁向胆囊管方向分离, 仔细分离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并确认清楚, 防止损伤胆总管或肝总管等副损伤, 确认胆囊管后可吸收生物夹夹闭并切断胆囊管, 再处理胆囊血管。如胆囊管判断困难, 可选择逆行切除较安全。当胆囊三角严重充血、水肿, 局部严重粘连恐伤及胆管及时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就比较安全。急性期伴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时, 首先分离暴露胆囊管, 然后再用血管钳自胆囊管近端向远端夹挤, 必须将结石挤入胆囊内, 防止结石进入胆总管, 最后切断胆囊管应用可吸收生物夹夹闭残端。急性期胆囊三角充血、水肿, 在分离时渗血较多, 及时用纱布条压迫止血, 术中考虑到胆囊动脉的可能时要靠近胆囊置可吸收生物夹夹闭后再切断。对活动性出血用吸引器吸出积血, 看清出血部位后应用可吸收生物夹夹闭。近胆总管处坚决不能用电凝止血, 杜绝并防止烧伤胆总管引起胆管狭窄等手术后并发症。动脉出血可用可吸收生物夹或缝扎, 以免结痂脱落再出血, 胆囊床渗血首先是用电凝或压迫止血。

3.3 放置腹腔引流管

由于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 是否放置腹腔引流, 主要视手术情况而决定, 若胆囊壁不厚, 胆囊炎症轻, 胆囊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的患者术中可不用放置引流;但是如果胆囊壁厚严重, 胆囊充血、水肿、坏疽、胆囊炎症重、胆囊周围组织及网膜炎性水肿严重渗出多, 以及术中、术后渗血、渗液较多, 为预防胆床积液和感染, 也便于观察病情和及时处理, 同时为避免胆汁污染腹腔, 常于小网膜孔放置引流管。本组16例放置引流管, 术后观察24 h~72 h后拔除, 并随访1个月无胆床积液与腹腔感染发生。

我们的体会是: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只要患者的全身情况允许, 及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是最好的手术时期, 择期手术仍切实可行, 正确处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是LC手术的关键。当胆囊三角粘连紧密解剖关系不清时、应及时中转开腹, 以保证手术的安全为前提。提高腹腔镜技术、及时中转手术, 是避免发生胆管损伤、降低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关键, 是手术安全的保障。所以正确的手术方法和熟练、精心、耐心以及细致操作, 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在基层医院的开展, 是安全的,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志强.现代腹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89-90.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70例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6例, 女34例;年龄31~60岁, 平均 (46±6) 岁;病程9~81 h, 平均 (42±3) h。临床表现为突发右上腹疼痛、胆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实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手术治疗前30 min行硬膜麻醉, 采取仰卧体位, 在右上经腹直肌处进行切口, 直视观察肝脏后, 游离胆囊管后进行结扎处理, 顺行将胆囊切除, 最后结扎血管, 止血, 在患者体内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 关腹。

1.2.2 观察组

患者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患者取仰卧位,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给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 腹内压需保证在14 mm Hg (1 mm Hg=0.133k Pa) , 进行常规四孔法操作, 采用1 cm的Trocar实行腹部穿刺后将腹腔镜置入, 在腹腔镜的协助下开始进行手术。手术中保证患者头比脚低 (在11°~15°) , 身体侧倾斜10°左右。使用电剪及电凝钩分离粘连, 使患者胆囊显露出来, 由于胆囊三角容易被四周组织遮挡住, 可采用抓钳按压四周组织, 近壶腹部向上推压胆囊体部, 使胆囊三角显露, 若“三管-壶腹”能清晰显示出来, 则使用钛夹钳闭胆囊管以及胆囊动脉后切下胆囊。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其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40±21) min,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67±29) 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395, P=0.0000)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 (41±15) ml,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 (61±24) 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942, P=0.0001) ;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 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7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081, P=0.0252) 。观察组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3 讨论

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常常出现右上腹绞痛现象, 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传统式开腹手术创口大, 患者手术中失血现象较严重, 承受的痛苦也较大, 术后还容易出现伤口感染, 不利于身体康复, 胆囊位置异常的患者, 其风险更大。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与改进, 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安全性好、手术疗效明显、手术时间短以及患者承受的痛苦少等特点, 逐渐被临床和患者所接受, 成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据有关研究显示[2], 腹腔镜下手术方式能加快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其对临床进行手术医生的要求比较高, 施术者必须掌握娴熟的手术技巧, 沉着冷静地应对术中出血, 适当引流, 最为关键要正确处理胆囊三角区[3]。腹腔镜下胆囊切除需在合适的时机下进行, 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病较急, 因为其局部出现充血水肿、粘连明显、质地脆, 分离容易发生出血, 导致施术者视野模糊, 加大了手术难度, 也增大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发病3 d内, 患者的粘连非致密粘连, 此时行手术治疗, 粘连容易分离开, 同时还减少了术中出血, 对患者的损伤较小。若3 d内未进行手术, 患者病情加剧, 胆囊严重穿孔以及坏疽, 手术难度将更大。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治疗属于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其效果明显优于开腹式胆囊切除术, 同时还存在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目前认为是临床中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70例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实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观察组患者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其操作简便、复发率低, 是临床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疗效

参考文献

[1]石一峰, 万德炎, 邱俊然,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 2012, 18 (19) :77-78.

[2]王金龙.胆囊炎急性发作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3) :2662-2663.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篇8

关键词:急性发作期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

在临床上,急性发作期胆囊炎属于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入院治疗,那么很容易并发其他疾病,进而给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1]。在传统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中,临床采用的方法是开腹胆囊切除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切除术逐步替代了传统疗法并发展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2]。本次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作为探讨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研究资料均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24~64岁,平均(44.2±17.5)岁;观察组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26~65岁,平均(44.6±17.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医护人员给予患者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在实施手术前半个小时,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患者采用仰卧位,经右上经腹直肌处作一切口,将胆囊充分暴露出来,游离胆囊管后进行结扎,顺行切除胆囊,同时对血管进行结扎处理,术野冲洗后在患者小网膜孔处放置引流管,并且逐层将切口缝合。

1.2.2 观察组

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首先让患者采用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处理后,创建二氧化碳气腹,使腹内压维持在12 mm Hg,然后进行常规三孔法操作,医护人员利用1 cm Trocar进行腹部穿刺后置入腹腔镜,借助腹腔镜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的身体倾斜约10°,使患者头高脚低约15°。利用电凝钩和分离钳将粘连分离开来,充分暴露出胆囊,四周组织极有可能遮住胆囊三角,助手可以借助抓钳将四周组织按压住,近壶腹部向上推压胆囊体部或抓提胆囊颈部,充分显露出胆囊三角,如果能够清晰观察到“三管-壶腹”,那么医护人员即可利用钛夹钳将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夹闭后切除胆囊。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病症完全消失,切口迅速愈合;有效:患者治疗后病症显著缓解;无效:切口无愈合或发生感染。其中有效和显效患者所占比例即为治疗总有效率。

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内容: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其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100,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中出现出血、积液、感染、胆管损伤的患者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50,P<0.05)。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暴饮暴食、过多摄入油腻食物、劳累过度等都有可能导致胆囊发炎。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右上腹绞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3]。WHO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患病率就越高,女性的发病率要比男性高[4]。然而近几年青壮年由于日常生活习惯过差,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群体逐渐趋于年轻化。

临床治疗该病的传统方法为开腹胆囊切除术,然而开腹手术疗法创口较大,而且该病发作急骤,由于局部出现充血水肿,所以在分离胆囊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出血症状,使术野模糊,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难度[5]。此外,患者术后极有可能引发切口出血、感染、积液等不良症状,给预后带来不利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始广泛应用于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中,该手术疗法创伤较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所以受到患者的认可。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了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生活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促进患者恢复肠道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则有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其能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振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1):34-35.

[2]石一峰,万德炎,邱俊然,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19):77-78.

[3]徐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3):58-59.

[4]于华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8(4):28-29.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篇9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为了研究分析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对处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临床更加细致地了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特征,更好地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使患者的症状在最短时间内消失,我们展开了此次研究。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确诊病例,共80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平喘解痉法和该方法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所取得的效果、症状改善变化情况等展开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临床确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80例,将其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A组中有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21~75岁,平均为(48.3±12.3)岁;病程2~15年,平均为(6.8±2.1)年。B组有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22~73岁,平均为(47.8±13.4)岁;病程3~14年,平均(7.1±2.2)年。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

1.2 方法 将抽取的80例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成A、B两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平喘解痉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每次60mg,每天2次,1周为1个疗程)进行治疗。坚持治疗1个疗程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复发率以及症状消失的时间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表现已经完全消失,听诊后发现两肺呼吸音非常清晰,X线检查结果表明肺纹理粗糙程度发生明显好转;有效: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表现已经明显好转,听诊后发现两肺呼吸音或啰音表现已经有明显的好转, 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纹理的粗糙程度有所好转;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表现、肺部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没有任何改善, 甚至有恶化表现, 排痰的效果、分泌物量无任何改变。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统计我们得知,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5%,复发率为27.5%;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复发率为7.5%。显然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且P<0.05。同时研究还显示,A组患者哮鸣音消失的时间为(5.8±1.2)d,咳嗽为(8.2±1.9)d,喘息为(4.7±1.4)d,均显著较B组长,且P<0.05(详见表1、2)。

3 讨 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因为其发作具有反复性,而致使肺功能出现进行性减退的现象,并且造成呼吸功能显著降低[1]。慢性支气管炎在出现急性发作时的主要症状表现有咳嗽、咯痰症状严重,痰液黏稠咯出很困难,严重时会引起气道阻塞,使病情加重,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是窒息,会危机生命。因此,在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进行解痉平喘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止咳祛痰,使呼吸保持道通畅,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2]。

盐酸氨溴索在气道分泌细胞内产生作用,会对浆液及黏液的分泌产生调节的效果,促进浆液腺的分泌,稀释痰液[3];可以使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活性得到恢复,使纤毛的活动空间大大增加,这样就使纤毛摆动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有利于痰液的排出[4]。盐酸氨溴索还能使抗生素在肺组织以及在其分泌物中的浓度大大增加,使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时间有效缩短。因此,盐酸氨溴索在辅助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十分有好处[5]。

总而言之,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对处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非常理想,可以使患者的症状表现在最短时间内消失,治疗的彻底性和安全性很强,使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 王平,袁晓红.沐舒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8,25(21):248—249.

[2] 方晓惠,钮善福.沐舒坦针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9,27(12):152—153.

[3] 黄英,彭东红,李渠北.氨溴索静脉给药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2,4(04):126.

[4] 王芳.氨溴索联合干扰素γ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8,12(01):67—68.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一2014年3月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53例,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在21—78岁,平均年龄为52.3±8.6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在3—45小时,平均时间为32.4±10.2小时。

1.2 方法

术中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方式。患者取头高脚低左侧倾斜位,脐部、剑突下、右侧肋缘下(2处)做4个小切口,于脐部切口处常规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置入腹腔镜及相关辅助器材。探查腹腔,清除积液,分离右侧上腹部粘连组织,解剖胆囊三角区,游离出胆囊动脉,使用钛夹夹闭后切断,对胆囊管进行分离,靠胆囊壶腹部将其夹闭后,切除胆囊组织,从脐部切口取出,送病理科检验。对出血部位采用电凝行止血,放置引流管,清洗腹腔,缝合创面。

1.3 评价指标

由本科护理对51例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治疗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手术成功51例,成功率为96.2%;中转开腹手术2例,发生率为3.8%。

2.2 手术时间: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5.4±21.6分钟。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出血2例;漏胆1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发生率为9.8%。

2.4 住院治疗时间:

患者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4.5±1.7天。

3 讨论

急性发作期胆囊炎在普外科临床上属急腹症之一,常需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传统开腹手术由于其对机体创伤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恢复慢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2]。近些年来,随着腹腔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逐渐被临床所试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优点[3]:第一,人工气腹建立,使术野更为清晰,术者能够在直视下行胆囊三角区解剖及切除胆囊组织,减少或避免了对胆囊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第二,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较短,由于其对腹腔干扰较少,加之术中患者出血量少,因此,更利于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效地缩短了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对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本组病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8%,其与相关资料报道的传统开腹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左右相比,发生率较低,更利于促进机体快速康复。第四,腹腔镜下手术,切口常在1cm左右,术后瘢痕较小,更符合患者对审美的需求。但笔者从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腹腔镜行急性发作期胆囊切除术,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才可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手术适应症有[4]:结石性胆囊炎且发病至入院时间低于72小时者;保守治疗患者在48小时内,患者症状未缓解者。对于胆囊解剖不清、胆囊穿孔、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应选择开腹手术治疗。另外,术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对于管道不可随意切断,只有将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颈管判断准确后,才可剪断胆囊管,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其对机体内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微,术者在严格把握手术禁忌症及仔细手术操作下,即可收到较理想治疗效果,对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永平,罗云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时机选择[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764-3766.

[2]司先余,金文超,孙良传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04例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1,19(3):198-199.

[3]余同辉,黄峻松,黄奕江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0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2):140-142.

上一篇:妊娠死胎下一篇:小户型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