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术后护理体会

2024-09-30

胆囊炎术后护理体会(共10篇)

胆囊炎术后护理体会 篇1

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抽选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2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整体护理干预)两组,每组各3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时间,评估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34例(94.4%),并发症发生2例(5.6%);对照组护理满意27例(75.0%),并发症发生8例(22.2%)。试验组患者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手术; 整体护理;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4-0101-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4.053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手术具有微创、痛苦小、安全性高的特点,表现出独特的治疗优势,临床应用广泛[1]。实践表明,护理措施的应用会关系到患者的恢复情况,不同的护理方案会带来不同的预后效果。对此,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2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0例(55.6%),女16例(44.4%);年龄21~75岁,平均(46.8±1.6)岁。试验组中,男18例(50.0%),女18例(50.0%);年龄22~73岁,平均(45.6±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积极配合医师工作。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依据《外科学》[2],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CT检查显示胆囊增厚,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水平增高,满足腹腔镜手术指征。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心肝肾功能病变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是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生活和饮食情况,完善各项检查;术后帮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做好基础护理操作,观察体征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

1.3.2 试验组 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2.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对手术认识不足,患者在术前容易形成恐惧、烦躁等心理。对此,要求护理人员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了解其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满足护理需求。使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和优势,或者邀请治愈患者讲解治疗感受,以此拉近患者之间的距离,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治疗积极性。还要获得家属支持,多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前准备。遵医嘱辅助患者完成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监测血压、血糖水平,以确保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根据患者的器官功能对健康状况做出准确评估,以确定麻醉方式、手术方案、耐受程度。(3)合并症处理。合并慢阻肺、哮喘患者,要测定肺功能,依据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情况给予抗炎、平喘、吸氧治疗,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评估患者的心功能,以满足手术适应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合理选用降压、降糖药物,将血压、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

1.3.2.2 术后护理(1)体征监测。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疾病的患者送至监护病房,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准确记录异常反应。患者未清醒时,选择去枕平卧位,将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避免发生吸入性肺炎。清醒后可以选择半卧位,帮助患者拍背促进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提高氧分压,确保患者有充足的氧气吸入。(2)引流护理。观察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及时更换敷料,注意是否出现渗血、渗液、红肿现象,保持伤口清洁干燥。(3)饮食护理。患者恢复排气后可以进行流质饮食,选择高纤维素食物和高碳水化合物,加快肠胃蠕动,有效缓解腹胀;禁食高脂肪、高热量、刺激性的食物,体质较弱患者可以实施营养支持。(4)并发症护理。第一,呕吐。患者术后呕吐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多巴胺、乙酰胆碱等对外周感受器、呕吐中枢造成的刺激,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对此,可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物,严重患者适当服用止吐药物。第二,疼痛。在二氧化碳残留、手术操作的影响下,患者肩部、上臂、腹部容易出现疼痛现象。一般1周左右即可自愈,护理人员可适当对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按摩,同时选择舒适体位,能够促进症状缓解。第三,出血。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现象,或者引流管内存在血性液体,可能是发生出血。要求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实施超声检查,及时通知医师对症处理,避免耽误病情。第四,胆漏。引流过程中发现存在胆汁样液体,可能发生胆汁漏,及时向医师汇报并查明原因。还要留意患者是否出现黄疸,术后复查肝功能以明确胆管损伤、胆管结石等。第五,肺部感染。患者表现为咳嗽、发热、肺部??音,要求加强呼吸道护理,帮助患者排出分泌物,选用药物进行平喘、抗炎治疗,必要时采集痰液样本进行药敏试验[3-4]。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以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为代表。(2)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从健康教育、医患沟通、技能水平、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定,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3)观察患术后并发症情况,做好准确记录。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治疗恢复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排气恢复用时(16.4±2.7)h,住院时间为(7.2±1.1)d;对照组患者排气恢复用时(18.6±3.5)h,住院时间为(9.0±1.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6、5.806,P<0.01)。

2.2 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34例(94.4%),对照组护理总满意27例(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满意

(例)基本满意(例)不满意

(例)总满意

例(%)

试验组(n=36)20 14 2 34(94.4)

对照组(n=36)15 12 9 27(75.0)

字2值 5.257

P值 0.021

2.3 并发症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对照组为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呕吐

(例)出血

(例)胆漏

(例)合计

例(%)

试验组(n=36)1 1 0 2(5.6)

对照组(n=36)3 3 2 8(22.2)

字2值 4.181

P值 0.041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因为胆囊管阻塞、细菌侵袭引起的胆囊炎症,患者临床症状特点是右上腹部出现阵发性绞痛,同时伴随触痛、肌肉强直。研究表明,发病原因主要是机械性炎症,患者胆囊腔压力过高导致胆囊壁、黏膜组织受压缺血。除此之外,还和细菌性炎症、化学性炎症有密切关联[5]。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理念成为外科手术发展的一大方向。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优点为:手术切口小,有利于术后愈合,缩短恢复时间;患者的痛苦轻,可以有效提高依从性;操作精细,能够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器官,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因此,近年来腹腔镜手术的应用逐渐代替了传统开腹手术。考虑到患者病情不同,护理措施的应用也要具有针对性[7]。

文中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将护理工作分为术前、术后两个方面,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工作,促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为预后恢复提供有利条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6例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达到94.4%,高于对照组的75.0%,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周敏[8]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香玲,金秀琴,程光文,等.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3,22(9):166.[2]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87-1388.[3]邵天松,伍冀湘,梁杰雄,等.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附212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9):821-823.[4]贺海燕.高龄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7):113-114.[5]陈建荣,顾?b.急性胆囊炎382例腹腔镜手术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00-1601.[6]王菲.腹腔镜手术和舒适护理综合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83-84.[7]徐念奴.手术前后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效果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75-76.[8]周敏.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护理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10):238-239.

胆囊炎术后护理体会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例罕见胆囊扭转患者。一例, 女性, 62岁, 合并高血压Ⅱ级;另一例, 女性, 71岁, 合并冠心病, 两例均为初中文化程度。两例扭转均在180°~360°之间, 为顺时针扭转, 伴胆囊内壁坏疽, 术前均出现腹膜炎症状, 经手术探查确诊后, 行扭转复位并胆囊切除。

1.2 术后护理方法

1.2.1 护理程序制定

术后立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整体方案的调整, 应以患者入院后的各项基础记录, 如心理状态、病情程度、生命体征、生活习惯等为基础, 结合目前的确诊病症、手术方式、手术效果等进行制定, 并确定责任护士[2]。

1.2.2 基础措施

病室应设施完备, 通风良好, 温湿度适宜, 整洁安静, 光线柔和, 及时更换脏污卧具, 保持病床干燥、清洁。另外, 责任护士术后24h内, 应每1h巡视患者1次, 要准确的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应减少夜间不必要的操作, 保证患者休息。

1.2.3 术后保护性措施

(1) 术后应保持6h去枕平卧体位, 头偏向一侧, 防止窒息, 6h后待患者意识恢复给予半卧位, 便于引流, 避免发生膈下脓肿及胆囊窝积液; (2) 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 给予鼻导管吸氧3L/min, 防止CO2人工气腹造成高碳酸血症; (3) 及时清理患者口鼻腔内的呕吐物, 防止窒息发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呕吐药对症处理; (4) 轻叩患者背部, 鼓励其做有效咳嗽及深呼吸, 防止肺内感染。若患者痰液粘稠无法咳出, 可给予沐舒坦30mg氧气雾化吸入Bid。 (5) 术后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 保持引流管通畅[3]。

1.2.4 防控并发症

(1) 疼痛及不适:术后1~2天, 患者多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痛、双上肢疼痛, 还有的患者出现背部酸痛不适, 护士应重视患者主诉, 详细询问疼痛部位、性质, 适当给予患者按摩, 不盲目使用止痛药物, 同时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疼痛的原因, 取得支持[4]。 (2) 出血:术后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护, 并观察有无出血、渗液等现象;观察患者有无突发的剧烈腹痛、腹胀;一旦引流液出血量大于100ml/h或患者主诉心慌、出现心率加快、面色苍白、血压骤降, 应立即通知医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 同时建立静脉通路, 备好止血药物, 给予吸氧[5]。 (3) 胆瘘及黄疸:术后24h内, 护士应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数量、性质及颜色, 发现引流液呈胆汁样, 应警惕胆瘘发生;另外, 护士应在自然光线下对患者巩膜和皮肤进行观察, 防止出现黄疸。 (4) 感染: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观察切口有无脓性渗液或异常味道, 同时观察患者的各种呼吸道异常症状, 定时进行腹部压跳痛检查[6]。及时对手术切口敷料进行换药, 避免感染的发生。

1.2.5 心理干预

(1) 责任护士要对患者报以高度同情心, 以和善的态度对待患者, 尽快建立信任感。 (2) 主动与患者交流, 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其自觉配合治疗的意识。可利用倾听、眼神、抚触等非语言交流鼓励患者倾诉, 要注意应避开患者进食、睡眠、会见家属的时间。 (3) 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 包括疾病知识、心理健康重要性、出院后的饮食生活调护、自我护理方式、复诊时间、异常症状处理等。 (4) 指导家属掌握对病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护理方式[7]。

1.2.6 生活护理

(1) 排气。术后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进行肛门排气, 以防止肠粘连。 (2) 饮食。排气后即可进食流质饮食 (米汤、纯果汁) , 禁食牛奶、豆类及甜食等产气食物。恢复正常饮食后, 应少量多餐, 多饮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 少食油腻食物、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8]。

2 结果

2例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 (12.03±2.87) 天, 抗菌素使用天数为 (5.61±1.45) 天。术后均未出现胆瘘及出血症状, 疼痛症状于术后41h~49h后缓解, 术后一例出现轻微黄疸, 未予特殊处理。2例病例均未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异常症状, 未出现无法入眠状态;自我生活质量满意度评价平均分数为 (71.89±17.66) 分。出院一个月后复诊, 未见腹部异常症状, 巩膜无黄染。

3 讨论

胆囊扭转是外科较为罕见的病症, 诊断非常困难, 因此, 常会导致由于误诊而并发胆囊坏疽、穿孔、出血等问题, 加之该病多发群体为高龄女性, 以致手术风险加大,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这就对术后的护理措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整体护理是一种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该模式以患者为中心,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根据患者生理, 心理等多方面需要, 提供适合的最佳护理。本研究中2例患者均为高龄女性, 文化层次较低, 对病症不了解, 加上术后疼痛等不适因素, 极易导致诱发焦虑等心理疾患。因此, 本研究在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时重点关注了一对一、非语言等心理学交流技巧, 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患者的信任, 为减少其心理不良反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 2例患者均并发心血管疾病, 免疫力又出现退化, 术后易发生时感染、合并症加重等问题。本研究在护理程序中对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呼吸道系统症状、切口进行了详细工作流程制定, 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

对外科罕见病症采用整体护理应该以疾病的主要特征为基础, 采取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措施, 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鹏远, 孙大力, 岑云云.胆囊扭转并坏疽1例[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 2008, 3 (3) :372.

[2]王静, 谢春玲.责任护士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2011, 9 (5) :98.

[3]赵旸.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11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10 (2) :460.

[4]李卫伶, 雷向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3) 442-443.

[5]王伟, 郭红霞, 王俊荣.78例老年人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护理配合[J].医学信息, 2011, 25 (4) :1475-1476.

[6]李都, 李雪松, 戈佳云.急腹症中的罕见病-胆囊扭转12例的诊治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1, 18 (3) :375-376

[7]樊伟.8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20) 4:87-88

胆囊炎术后护理体会 篇3

方法:对在我院肝胆普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术后疼痛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发生术后疼痛的原因,并针对术后疼痛的发生原因,探索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后,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明显缓解,术口没有1例患者发生感染。有22例患者需要给予盐酸曲马多针肌肉注射,有2例患者需要采用镇痛泵持续止痛,所有患者术后经过常规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之后,均能痊愈出院,平均的住院天数为3-4天。

结论: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96-02

笔者通过对在我院肝胆普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疼痛的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肝胆普外科收治的各种胆囊疾病的患者426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97例,女性患者有229例,平均年龄为41.28±10.03岁,所有的患者都在排除手术禁忌症之后,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术后出现颈肩部的患者有39例,出现剑突下术后处疼痛的患者有17例,出现持续性腹痛的患者有32例,出现阵发性腹痛的患者有6例,出现剧烈呕吐而引起疼痛的患者有16例。

1.2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疼痛的原因。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采用二氧化碳气腹进行手术,但是如果手术中气腹的压力太大,或者二氧化碳气体刺激膈神经均可引起术后的疼痛。此外,手术创口也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3],而且术后以剑突下的伤口的疼痛最为明显。术后疼痛还可以因为手术过程中留置的引流管固定不当,导致周围的组织受到牵扯而发生疼痛。同时,由于手术是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的,全身麻醉所需要的气管插管对喉咙粘膜的刺激可引起术后咳嗽,咳嗽可牵拉膈肌而发生疼痛。术后伤口的感染,肠蠕动缓慢引起的腹胀均可以导致术后发生疼痛。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在术后疼痛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例如,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微创手术没有疼痛,而当术后伤口发生疼痛时,恐惧的心理可能放大疼痛的程度。

1.3护理的方法。针对上述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发生的原因分析,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方法。针对患者对手术的错误认识,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介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相关知识,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情绪。在手术之后,指导患者去枕平卧6个小时后改成半卧位,以减轻腹部伤口的张力,缓解其所带来的疼痛,同时术后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帮助患者排出腹部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缓解和预防颈肩痛的发生。针对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加剧疼痛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在术前认真做好手术区域的皮肤清洁的备皮工作,尤其是对患者的脐部的清洁。对于脐部的清洁,可以采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同时在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以及血常规的结果。术后注意伤口换药,换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則,换药过程中如果发现伤口红肿明显或者流脓等感染征象,应马上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对于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可以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单上,并嘱患者活动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引流管脱出,打折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在更换引流袋的时候,要关注引流出来的液体的颜色,量的多少,有无血性液体等,并向医生汇报。针对患者术后容易咳嗽,引起疼痛的情况,可以在患者手术之后,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缓解咽喉部的不适症状,减少咳嗽的发生。针对术后肠蠕动缓慢,发生腹胀的患者,可以给予对应的处理,如开塞露纳肛以通便缓解腹胀,给予中药热敷包热敷腹部,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帮助患者早日恢复。

2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经过上述处理后,疼痛可以得到明显缓解,术后没有1例患者发生感染。术后疼痛明显,有22例患者术后需要给予盐酸哌替啶或强痛定止痛,有2例患者需要采用镇痛泵持续止痛,所有患者术后经过常规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之后,都能够痊愈出院,平均的住院天数为3-4天。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得到广大的胆囊疾病的患者的欢迎。同时,人们对术后疼痛的控制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而仅仅依靠止痛药进行镇痛治疗,常常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因为减慢患者术后肠蠕动而影响患者的恢复。通过多途径对患者术后的疼痛进行治疗成为研究热点[4]。本组研究通过对在我院肝胆普外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发生疼痛的患者的疼痛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术后疼痛的护理对策。研究的结果表明,术后针对性的护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因此,我们认为,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德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治疗和循证护理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23(06):802-803

[2]潘芳,陈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04):35

[3]刘春艳,肖珊,向永玉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233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08(10):188-193

胆囊炎术后护理体会 篇4

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012年2月~2013年11月入住我科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能够疏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

关键词:护理;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疾病日益增加,老年人骨折也是发病率比较高的老年疾病,股骨颈骨折属于老年人骨折中最常见的,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并且给其子女增添了负担,为了改善老年人骨折带来的严重后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应用十分广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如果忽视术后护理,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不佳。因此术后有效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综合护理措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1月因股骨颈骨折入住我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71.3±5.8)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66~78岁,平均年龄(70.8±6.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综合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大手术,手术的难度和效果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术后患者心理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情绪。因此,术后患者进入病房,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患者,主动询问患者感受,开展有针对性的沟通,了解患者担心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优点、术者的技术及手术成功案例,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情绪,树立对康复的信心。

1.2.2疼痛的护理术后患者患肢会感受到手术创伤的疼痛,自我保护的不愿去挪动患肢,护士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时,患者都会担心是否会增加患肢的疼痛感,以至于很难配合护理操作,康复治疗就更难配合,所以,护士在在护理操作前,充分与患者沟通,征得患者同意,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避免粗暴的行为,如果患者出现疼痛难以耐受时,可以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钠等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的痛苦[1]。

1.2.3饮食护理通过饮食护理加强营养补充,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建议患者多进吃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并富含钙质的食物,常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纠正负钙平衡,以利骨折愈合;多吃青菜、水果等纤维成分含量高的食物,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增强机体抵抗力。

1.2.4并发症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指导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有咳嗽咳痰者,轻拍背部以助排痰,痰黏者可做雾化吸入,预防呼吸道感染[2];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阴部清洁,清洗1~2次/d,以预防泌尿系感染;对于卧床患者,加用气垫床,翻身1次/2h,同时全身进行温水擦浴,按摩受压皮肤,预防压疮;卧床时抬高患肢15°~30°,尽早下床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必要时穿医用弹力长袜或使用气压泵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3]。

1.2.5康复护理术后穿丁字鞋,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身体较好的患者术后24h内即可下床,试着站立,情况较差者可术后2~3d下床;一般情况下术后1个月可持双拐下地行走,术后2个月扶单拐行走,2个月后多数患者可丢双拐自由行走,并加强屈髋、外展髋锻炼,一般要求屈曲不低于90°,外展不低于40°。锻炼过程可辅以理疗,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现应及时治疗[4]。

1.3评价方法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护理观察,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9.1±7.5)d,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3.6±4.0)d,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为(5.0±2.4)d,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为(3.3±2.2)d,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6例(26.5%),其中3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压疮,观察组并发症发生1例(2.9%)上呼吸道感染。见表1。

3讨论

全髋置换术作为一种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关节功能,又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手术复杂、创伤大,特别是老年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疾病,术后骨折不易愈合,并发症多,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故术后护理效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手术效果[5]。为了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对全髋置换术患者,除了骨科常规护理外,我科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主要是针对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康复护理,确保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从本组护理观察分析,对全髋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措施,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的时间,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减少了术后换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综合护理措施的干预能够疏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参考文献:

胆囊癌,胆道癌的护理常规 篇5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老年女性患者。胆管癌指发生于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癌。

一、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 健康史

了解既往有无胆道疾病史、胆道系统手术史,发病前有无反酸嗳气、腹部胀满、进油腻食物及由此引发的腹痛,有无黄疸史。

2. 症状与体征

了解腹痛的性质、范围、时间、与进食尤其进油腻食物的关系。有无腹胀、腹部包块、腹膜刺激征。皮肤、尿便颜色,注意神智、脉搏、血压变化,有无全身营养不良及出血征象。

(二)术后评估

1. 了解手术、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2. 观察生命体征、切口、引流的动态变化,有无并发症发生,判断预后。

二、护理诊断

1. 疼痛 与肿瘤压迫、胆道梗阻、Oddi括约肌痉挛有关。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减退、呕吐、高热、癌肿消耗及手术创伤有关。

3.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肤瘙痒、引流液刺激及创伤有关 4. 体温过高 与胆道感染,癌肿破溃及手术、创伤性检查、治疗有关。

5. 预感性悲哀 与预后不良、再次手术、病程迁延有关。6. 潜在并发症 出血、胆瘘。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准备 拟行胆肠吻合术者,应于术前3天开始按照常规进行胃肠道准备。胆绞痛发作时,遵医嘱注射阿托品或哌替啶。勿用吗啡,以免肠道下端面括约肌痉挛加重胆道梗阻。

(二)皮肤护理 黄疸、皮肤瘙痒的病人嘱其不要抓伤皮肤,剪短指甲,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

(三)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神志的变化,注意有无肝功能受损、休克症状,有无出血征象及胆汁性腹膜炎的表现。观察黄疸消长情况,大便颜色,检测胆红素的含量,了解胆汁引流是否流入十二指肠。若黄疸加重,有可能有胆汁引流不畅。

(四)引流管护理 各种引流管应做好标记,如腹腔乳胶管、双套管、胆囊造瘘管、T型管、胆肠吻合口支撑管等,均应妥善固定、密切观察、详细记录并做好相应护理。

四、健康教育

讲解胆汁在脂肪消化吸收中的作用,指导病人选择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食物,忌油腻食物及饱餐。并注意劳逸结合,带T型管出院者,教会其自我护理。对行姑息性手术的病人教会其皮肤瘙痒的护理,并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嘱其定期随访。讲解胆囊癌预后较差及预防胆囊癌的重要意义,有胆道疾病者应积极防治。

五.护理评价

(一)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二)皮肤粘膜无破损,感染,皮肤是否清洁无异味

(三)体温恢复正常

(四)疼痛减轻或缓解,病人能够忍受

(五)并发症能被防止或及时发现,处理

术后病人护理 篇6

活动: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增加活动量,如无禁忌此期病人要完成由床上活动向下地活动过度,要遵循三个三分钟原则,从床上坐起三分钟,床边坐双腿自然下垂三分钟,最后慢慢站起三分钟,此过程首先要安置好各个管路,患者下地时要取下吸氧管,固定好胃管必要时取下胃肠减压器,摘下腹部各个引流管避免牵拉脱出,告知家属引流管不可高于引流管口避免引流液反流,输液管不可过低,墨菲氏滴壶不可倒置,保持夜路通畅。要时刻关注患者主诉及患者情况,如有异常或是不适主诉要及时停止。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原地踏步,床周活动,病房内活动逐渐过渡,以病人能耐受为宜,要时刻警惕跌倒坠床脱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安全:随着病人活动量的增加能量消耗也随之增加,如患者仍不能进食,切不可强行活动避免低血糖发生意外,告知患者各个管路的重要性,及必要的固定措施防止脱管的发生。病人由于禁食手术创伤及伤口疼痛活动时要有必要的看护协助,以防意外发生。鞋子要防滑,移除障碍物等。

饮食:

术后进食时间安排

胃肠减压期间禁食水,排气排便后

第1步拔胃管:术后禁食水2-3天,待肠蠕动功能恢复后,由医生视病情拔出胃管。

第2步饮水:可饮少量水,每次4-5汤匙,每1-2小时1次。第3步流食:进水后无肠道反应,第4天适量流质饮食,每次50-80ml,每2小时1次。

第4步增加流食量;第5天流质饮食增加量,每次100-150ml,每3小时1次。

第5步半流食:进流质饮食后无肠道反应,第5-6天开始给半流质饮食2-3天。

第6步软食:第8-9天可变为软食,每日需5次进餐。第7步普食:第10天可给普通软食。

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与适当的食物摄入。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肉汤、果汁、藕粉等。半流食至软食是:粥类食品在米量上逐渐增加的过程,同时蔬菜类食品需切成小块煮烂。

流食:稠米汤,藕粉,杏仁茶,过萝麦片粥;蒸蛋羹,蛋花汤,肉汤冲鸡蛋,牛奶冲鸡蛋;各种牛奶及奶制品----奶酪,杏仁豆腐、酸奶、冰淇淋、可可牛奶,牛奶冲藕粉;豆浆、过萝豆汤;菜水,过萝菜汤,西红柿汁;鲜果汁,煮果子水,果茶,果冻;清鸡汤,清肉汤,肝汤等。

半流质食物有:肉末粥,碎菜粥,蛋花粥,面条汤,面片汤,馄饨,面包;蒸蛋羹,蛋花汤,卧鸡蛋;嫩豆腐,豆腐脑;果汁,果泥,果冻;西瓜,熟香蕉;菜泥,菜汁,嫩碎菜叶;各种肉汤,肉末,鱼片等。

软食是食物碎、烂、软,易消化、易咀嚼,如软饭、面条、切碎煮熟的肉、菜等。

术后早期活动根据每个人的耐受情况,确定活动的时间、范围、强度,并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护理指导。

2.1手术当日患者回病房(全麻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让患者做胸式呼吸,定时做深呼吸,30 min 1次,鼓励患者做有效咳嗽、咳痰,咳嗽时注意按压好伤口,如痰液黏稠者,可做雾化吸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指导患者做四肢活动,握拳,放松连续1 min,接着协助做上肢的伸屈,旋转运动,然后再做下肢的伸屈外展,内翻运动,时间5~10 min,并督促协助患者2 h翻身一次,翻身时可垫软枕,使其舒适安全,6 h后改为半卧位。2.2术后第1天:早晨扶患者坐起,让其自行刷牙,洗脸,并给予拍背,进行四肢的主动活动,补液完后,协助患者从半卧位移坐在床边,双下肢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和伸屈运动以及脚的上下伸屈,然后双脚放在地面或脚凳上坐10~20 min,当患者垂坐时,护士要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及坐起后的反应。2.3术后第2天:早晨让患者坐起,慢慢移至床边,扶患者下床,在床旁凳上坐5 min,然后扶床沿来回走一圈,再在凳上坐5 min,最后上床休息,下午可让患者自行下床,然后搀扶在室内走一圈,休息片刻后再自行走一圈,活动时间为15 min,活动时在护士的注视下,让患者穿好衣服,避免受凉。

腹腔镜胆囊切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篇7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相对成熟,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医师的手法及术后的护理不规范导致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因此,有效的并发症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LC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行LC患者338例,其中男197例,女141例,平均年龄(51.5±8.0)岁。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进行体格检查,均于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LC,手术平均时间(40.5±10.6)min,术后常规输液2~3 d,放置腹腔引流管一般术后2~3 d拔管,无并发症者平均住院(4.4±1.5)d。

2 手术结果

338例患者经LC后均痊愈。术后出现并发症者55例,发生率为16.3%,其中恶心呕吐者23例(6.8%),皮下气肿者8例(2.4%)、肩部及双下肢疼痛者19例(5.6%)、腹腔出血者3例(0.9%)及胆漏者2例(0.6%)。

3 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3.1 恶心呕吐:

LC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53%~72%,多因人工CO2气腹对腹内脏器的刺激、麻醉药物导致,另外胃肠道准备不充分、心理因素等也会使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升高[1]。因此,患者麻醉前保持空腹,术前做好心理辅导,减轻紧张情绪,术后尽早低流量吸氧,麻醉未完全清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常规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静点。症状轻者无需特殊处理,呕吐频繁者应给予止吐药,如肌注氯丙嗪12.5~25 mg。本研究恶心呕吐发生率6.8%,症状均较轻,常规治疗后出院。

3.2 皮下气肿:

LC特有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本研究为8例,发生率为2.4%,1~2 d后自行吸收。其主要由于术中气压过大或术后排气不充分,导致CO2在腹腔内过度残留,气体从针孔或套管针孔窜出至皮下形成气肿。观察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注意有无咳嗽、胸痛及局部皮肿。患者病情平稳后,取半坐卧位,持续低流量吸氧,配合局部热敷,以加快皮下气肿吸收。少量气体者一般可自行吸收,大量气体扩散者需排气处理。

3.3 肩部及双下肢疼痛者:

较为常见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大约为35%~63%,多由于CO2气腹产生的碳酸刺激双侧膈神经反射引起,术后1~2 d出现,一般无需特殊处理,3~5 d消失。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此症状出现的可能性,并告知应对措施,以消除顾虑。术后可给予局部按摩、热敷、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措施减轻疼痛,情况较重者必要时可用镇静剂或止痛剂。本文中19例出现此并发症者均较轻,未予特殊护理,仅局部按摩和热敷,1~2 d后自行消失。

3.4 腹腔出血:

发生率为0.39%,多由于术者经验不足,操作不当、胆囊三角区层次不清、分离胆囊床过深或过度牵拉胆囊引起[2]。术后24 h常规给予心电监护,每30 mi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量,观察引流液颜色,若为鲜红色,或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及伤口敷料有无渗血现象。本文共出现腹腔出血者3例,2例出血量少,经静脉输止血药等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1例开腹止血。

3.5 胆漏:

发生率0.14%~0.29%,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胆囊管钛夹滑脱、未发现的胆管损伤、胆囊床创面毛细胆管渗漏等是主要原因。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状况,检查有无腹膜刺激征,皮肤巩膜是否黄染,伤口敷料有无胆汁污染等,一旦出现相应情况立即报告医师。治疗主要以抗炎、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并结合静脉高营养等措施为主,右侧位或半卧位,绝对卧床3~5 d[3]。本文中1例胆漏引流2 d,另1例胆漏引流4 d。

4 讨论

LC是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手术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但对手术技术和操作手法要求更高,同时亦需要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满足更高的护理要求。术后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导致LC并发症严重损伤的主要原因。做好术前病情告知和心理辅导,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术后及早低流量吸氧以较少恶心呕吐、缓解皮下气肿及减轻见肩部和双下肢疼痛。腹腔出血和胆漏均为LC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术后常规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及伤口敷料颜色,如引流液为鲜红色,或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则考虑为腹腔内出血,如若腹腔引流液由淡红色血性液变成金黄色胆汁且量逐渐增加,而T型管引流胆汁量减少等症状应考虑为胆漏,均需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总之,了解腹腔镜相关知识,有预见性地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术后重视观察病情,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积极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预后。

参考文献

[1]倪艳婷,朱渊,张玲,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874-3876.

[2]张锋,陈珂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防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436-437.

胆囊炎术后护理体会 篇8

[摘要]目的通过对523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体位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523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一般体位、特殊体位实施有效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经过我科护理人员精心护理,523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在特定时期采用特定体位,是确保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伤口愈合、功能恢复以及保证舒适与安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饮食:体位:疼痛:舒适护理

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病人因留置胃管、引流管的刺激、手术创伤、术后疼痛及自理能力下降等引起生理、心理诸多不适。由于其手术方式的特殊性,对于基础护理有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体位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促进疾病转归,保持患者舒适以及保证患者安全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遵循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刀的服务理念,我科对2011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523例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523例择期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病人中,男243例,女280例:年龄22-81岁:病人采用插管全身麻醉。523例病人经积极治疗和实施舒适护理,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住院8~10d。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100%。

2舒适护理

2.1术前舒适护理

2.1.1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对手术及术后伤口疼痛的恐惧,担心出现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故需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及其心理状况,关心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疏导,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患者介绍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可通过图片模型或影像资料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该方案的优越性及安全性,如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等),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提供既往相同病例的治愈恢复资料,逐步消除患者的紧张、畏惧心理,增强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使其术前处于良好心理状态。

2.1.2生理护理保持病室通风良好、整洁、安静,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息、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帮助病人进行适应性锻炼,根据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指导,如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床上翻身和下床活动的技巧、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等,以便病人更好地配合手术及提高术后适应能力。

2.1.3饮食护理术前给予富有营养且易消化食物,忌油腻、煎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少吃多餐,以减少胃肠负担。术前1d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局部麻醉者术前可进食清淡饮食,插管全身麻醉、静脉复合麻醉者术前12h禁食、禁饮,以避免术中呕吐,引起窒息和吸人性肺炎。

2.1.4术前准备术前1d常规备皮,嘱禁烟酒,以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及对麻醉药耐受性:术前1d向病人讲解留置胃管重要性、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插入胃管时先让病人约5mL温开水含在口中,伴随吞咽动作一并吞下。采取全身麻醉后留置胃管可避免插管引起恶心、呕吐,预防心血管反应及误插入气管窒息发生。

2.2术后舒适护理

2.2.1体位护理术后病人安排活动三折床,便于麻醉完全清醒后取自由体位,协助病人经常翻身变换体位,避免肌肉过度伸展与牵拉,减少腹部切口的张力,缓解切口及腰背肌肉疼痛,促进病人生理舒适。

2.2.2疼痛护理疼痛是造成生理不舒适的主要内因,也是影响病人舒适的主要原因。使用自控镇痛泵或遵医嘱使用止痛剂:妥善固定留置的管道,防止翻身时牵拉引起疼痛:指导病人在咳嗽、深呼吸时用双手交叉横压于切口上,避免振动切口引起疼痛。

2.2.3口腔护理除

常规口腔护理外,对清醒病人经常给予漱口,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对口唇干裂者给予涂擦润唇膏。

2.2.4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雾化吸入2次,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协助病人翻身、叩背,指导病人深呼吸,主动咳嗽,解除手术插管引起痰多而黏稠给病人带来的不适,预防呼吸道感染。

2.2.5早期活动

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术后第1天指导做上肢伸、屈、举、拉运动,下肢做伸、屈、蹬等运动:术后第2天~4天视病情允许下床活动,指导病人侧身起床,使切口承受张力减小。通过活动促进肠蠕动和肠道排气,减轻腹胀,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病人的生理舒适度。

2.2.6提供舒适的护理操作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对病人的损伤和不良刺激,静脉用药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对长时间输液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者做好置管护理,加强与病人沟通,提高病人的生理、心理舒适度。

2.2.7社会舒适护理提供良好的医护、家属支持,热心为病人解决问题,多给病人关心、安慰和鼓励,让病人在精神上、情感上得到爱与归属的满足。

3小结

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9

疼痛的心理护理的原则是:因人因病施护,有语言和非语言性的心理护理,包括谈心、暗示、眼神、仪表等等。

2.1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痛的阈值。

任何能使患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放松的办法,都可以提高疼痛阈值,增强其耐受力,从而减轻痛苦。

Mocc氏曾指出:“通过调整护病关系,能够缓解成年人中等程度的疼痛。”疼痛患者常因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抑郁,而加重病情。

护士 应该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对疾病知识的宣教。

对疼痛患者要亲切和蔼,要尊重他们,绝不能对他们冷若冰雪,有问不答,导致病情加重。

对危重病人,更要做到平静自若,严谨持重,而不乱,绝不能惊慌失措,使患者及其家属增加恐惧,失去安全感。

对待疼痛患者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特别是对于神经衰弱所致的功能性的疼痛,医务人员更应该注意,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绝不能主观地认为他们是无病呻吟,置之不理,因为这类病人更需要精神和心里方面的护理和指导。

重视疼痛与心里的关系,注意患者的心里需要,幷予以帮助提高疼痛阈值,往往会使治疗护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保持环境安静。

舒适疼痛患者一般要安置在比较安静的的病房,对疼痛剧烈的应尽量安排在单人房间,保持环境安静,清洁,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

尽量减少嘈杂声对患者的刺激,特别是对经过长时间努力才入睡的疼痛患者,一般不去惊扰他,但特殊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

2.3减少疼痛的刺激。

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要准确、轻柔, 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

如进行清创、换敷料,洗胃,灌肠、导尿、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而必须移动患者时,应给予支托,协助,从而保持患者体位舒适,减少疼痛刺激。

2.4争取家属配合。

当患者发生疼痛时,陪伴的家属自然会受到患者的影响,而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影响患者,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致使患者疼痛加重。

所以家属的情绪很重要,因此,医护人员一方面要积极的为患者做好质量和护理,减少家属的担心;另一方面也要对陪伴者进行心理教育,解释患者病情,使他们增强信心,作好配合工作,家属对患者最亲近、最了解,因此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会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自然就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疼痛缓解。

2.5加强保护性的医疗制度。

在护理疼痛患者时,要注意执行保护性的医疗制度,不要随便议论患者的病情和有关医疗护理上的问题,不说不利于病情的话,避免对患者的恶性刺激。

南丁格尔曾经说过:“对不能治愈的慢性病患者,切莫闲谈你的希望,就是谈论患者的事情也无法接受,他因不能有一点期望而感到失望。”特别对持续性顽固性疼痛和晚期癌症疼痛的患者的护理,他们由于没有治愈的希望和受着剧烈的疼痛的折磨,常常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因此我们护士更应该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防止意外的发生。

3疼痛的心里治疗

虽然要彻底的解决疼痛有赖于医生的病因治疗,但我们可针对不同心理因素,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还可以指导患者配合采取一系列方法,以协助减轻疼痛。

方法有:呼吸止痛;自我暗示或催眠;音乐止痛;转移止痛;刺激对侧健康皮肤等,心理因素既可致痛或加重疼痛,也可消除或减轻疼痛,恰当运用上述一种或几种方法巧治疼痛,一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临床工作中对疼痛患者的心里护理已经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一种精细的艺术,要求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牢固的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良好的医德修养,要高度的同情心,才能帮助患者解除痛苦,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春芳,张宁. 疼痛心理学.医学心理学,1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

[2]彭永花.对疼痛的心理护理体会.哈尔滨医学,第4期,

[3]郭凤川. 对疼痛的心里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第2期, 1984

[4]徐秀英. 疼痛的心里护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第10期,

骨科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篇10

一、术前护理

1、指导择期手术病人高营养饮食,以增强病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

2、指导病人术后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等,练习术中所需的特殊体位。

3、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相关知识指导,如手术目的、手术效果、术后疼痛规律、引流管的妥善放置、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等,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信任。

4、术前日对病人进行术前配合常识指导,如饮食控制、手术区域皮肤保护、个人卫生(洗澡、更衣、剪指甲)、睡眠要求、避免受凉、禁烟酒等并作好护理记录。

5、术前常规备皮、配血、询问药物过敏史,皮试阳性者除按规定记录外应立即报告医生、病人及家属,并做好标志,女病人询问是否有月经来潮。

6、术晨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报告主管医师,执行术前各项医嘱。

7、送病人去手术前,应查对床号、姓名、手术部位、术前医嘱是否全部执行等,协助病人排空大小便,取下病人活动假牙、发夹及贵重物品并交家属保管。

二、术后护理

1、术后搬运应注意扶持患肢,注意保持规定体位,如脊柱手术需保持身体轴线平直不扭曲。防止因搬运不当而致手术失败,并根据麻醉种类、病情及医嘱给予适当卧位。

2、立即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视病情给予氧气吸入,同时注意保暖,如插管全麻未清醒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观察插管有无滑脱现象,作好记录。

3、向麻醉师了解病人麻醉情况及术中情况,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检查硬膜外导管是否拔除,皮肤受压情况、伤口渗血情况,输液是否通畅,如有异常及时提出并作好记录。

4、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向家属及病人讲明注意事项,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性质、量并作好护理记录,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四肢术后可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并注意处于功能位,并注意观察肢端颜色、皮温、血运、活动、感觉、肿胀情况并作好记录。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术后并发症发生,注意伤口渗血情况,敷料有无移位,是否干燥,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作好记录。

7、伤口疼痛护理,注意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与活动的关系等,按医嘱使用止痛剂,提供安静环境,分散病人注意力并记录。

8、根据麻醉方式及病情指导病人合理进食。

9、适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锻炼原则为循序渐进。

10、其他按各种疾护病理常规。

三、护理诊断

1、焦虑——与担心术后康复程度有关。

2、睡眠形态紊乱——与环境和疾病有关。

3、疼痛——与疾病和手术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疾病有关。

5、便秘——主要与长期卧床有关。

6、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疾病有关。

7、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外伤或长期卧床有关。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视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等,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变化。实施适当、安全的护理措施,并准确、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2、根据病情正确安置体位,保持关节功能位,并准备适当的软枕、沙袋、棉气圈等以备固定患肢或受伤部位。

3、对老年和严重外伤病人应主动协助或指导搬运安置检查全身,查清受伤部位、排除大出血、内脏损伤及休克等严重问题,协助诊断有否多发伤。

4、对骨折患者应注意固定骨折部位,限制局部活动,并根据骨折及固定情况适时地协助或鼓励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功能锻炼。

5、对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的病人,注意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及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6、指导患者进食易吸收、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质丰富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协助生活护理。

7、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并采用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

8、按照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计划做好健康教育。

9、出院指导:①加强营养;②保持良好心境;③预防再次外伤;④继续加强功能锻炼;⑤定期门诊复查。

石膏外固定术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向病人解释上石膏的目的及配合常识。

3、将未干的石膏暴露于空气中,必要时用烤灯烤干,石膏未干时,防止局部受压。搬运时用手掌托起石膏,勿使其变形或发生凹陷。

4、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循环及知觉变化,注意有无固定性疼痛、发麻、发凉,颜色苍白或紫绀时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5、观察记录石膏外液体和血液渗出的时间、颜色及渗液的污染范围,用记号划出边界,并观察有无扩大。注意观察石膏内有无异常气味,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化脓现象。

6、石膏边缘垫以棉花或海棉,防止边缘擦伤皮肤。对石膏内皮肤搔痒的患者,禁用尖硬物件搔抓,避免皮肤破溃,必要时可滴入酒精止痒。

7、保持石膏清洁、干燥。

8、正确指导和协助病人翻身,鼓励其作石膏内肌肉收缩运动,并活动其未固定的关节,病情许可鼓励其下床活动,以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9、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

牵引患者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术前后护理常规。

2、维持有效牵引。

①经常检查扩张板、绳索、滑轮的位置是否安全与正确,并检查钢针、牵引弓、螺丝有无脱落或滑向一侧。保持牵引力方向与患肢或骨干长轴一致性,保持牵引锤悬空,避免与床边或地面磨擦,勿使物品压迫牵引绳,不得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②观察患肢的位置是否正确,为保持反牵引力,颅骨牵引时病人床头抬高30cm,下肢牵引时床尾抬高30cm。

③牵引病人搬移时,应有一人牵拉绳索,保持牵引,取下牵引锤后方可移动病人。

3、皮牵引病人注意观察患肢是否保持外展中立位,有无内旋或外旋,并检查足背侧皮肤感觉及足背伸功能,并注意肢端血运情况及有无过敏性皮炎现象。

4、骨牵引病人,用75%酒精滴针眼处每日四次,如患者主诉针眼处剧烈疼痛,要查找原因,检查钢针是否偏斜,局部有无红肿等感染现象,并向医生汇报病情。

5、颅骨牵引有无并发症:枕部压疮、牵引弓松脱、头皮下血肿。过牵综合征观察:有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现象,观察有无呼吸改变、上肢麻木、吞咽困难等。

6、鼓励患者做肌肉收缩、趾(指)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和全身的功能活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出现的腰痛、腿痛等症状。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观察腰背疼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变化及大小便情况并记录好,下床应配戴腰围。

3、指导患者避免使病情加重的因素:如弯腰拾物、久站、久坐、咳嗽等,并指导患者起床、下床、站立、下蹲的正确姿势。

4、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量以病人耐受为宜,具体方法如下: ①五式点: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肘、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②三点式: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③飞燕式:取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双手分开置于身侧并同时伸直及抬头,双手后举,腹部为支撑点,形似飞燕。

(二)手术治疗护理

1、术前护理:

①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护理常规。②指导患者掌握轴性翻身的方法。

2、术后护理

①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护理常规。

②绝对卧床休息时间视病情及术式决定,翻身时以轴性翻身方式。

③功能锻炼指导;术后2-3天可鼓励患者作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功能锻炼时间视病情及术式决定,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如钻孔减压、半板切除,可卧床一周后开始五点式锻炼;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大的,如全椎板切除,蝶形减压及多间隙椎间盘摘除术后2-3周开始五点式锻炼。

(三)胶原酶注射治疗护理常规

1、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有无对胶原酶过敏迹象,作好应对准备。

3、体位护理:注射胶原酶后一般患者应保持侧卧位4-6小时使胶原酶液体积累在突出的椎间盘周围,充分发挥溶解作用,注射 后2天可下床活动,但仍以休息为主。

4、疼痛观察:注射药物后1-2天内,患者可感到原有疼痛稍有加重,若持续1周达高峰后疼痛应逐渐消失,向患者作好解释,此属正常现象,遵医嘱适当使用镇痛剂。

(四)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护理常规

1、术前锻炼术中特殊体位,即俯卧位,下腹垫软枕,高度为30cm左右,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

2、术后视病情绝对卧床3-7天。

3、余同椎间盘一般护理常规及术前后护理常规。

(五)出院指导

1、卧硬板床休息;

2、行走时要戴腰围;

3、继续腰背肌锻炼;

4、半年内不可提重物,不可急弯腰;

5、余同骨科出院指导。

(六)主要护理诊断

1、疼痛—与疾病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和疾病有关

3、自理缺陷—与疼痛和活动受限有关

颈椎手术护理常规

由于颈椎病变范围不同,手术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颈椎前方入路,简称前路手术;另一类是由颈椎后方入路,简称后路手术。

1、术前护理

①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②手术体位练习及推气管练习。

前路手术:手术体位—术前3—5天,病人取仰卧,将枕头放在肩背部、头后仰,颈部呈过伸位,训练每日2次,首次5分钟并逐渐达到,每次2小时。推气管练习—术前3天,病人取仰卧位,用手并拢四指,将气管向左或右推,每日1次,每次5—10分钟。后路手术:病人取俯卧位及深呼吸的练习,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术后护理

①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②颈部制动,两侧用沙袋固定 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伤口局部有无肿胀,有无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预防窒息的发生,观察四肢活动及感觉情况、大小便情况等等。

④病人术后在颈部制动的同时应尽早进行四肢的功能锻炼。⑤病情允许翻身时参照脊柱骨折翻身方法。⑥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主要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低效—与术后咳嗽无力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手术及医嘱制动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

骨盆骨折的护理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常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髂内外动静脉损伤造成大量内出血,因此常有不同程度的休克。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受伤24—48小时内,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每30分钟至1小时测量一次,若患者出现面苍白、出冷汗、末梢血运差,脉细弱,表情淡漠等休克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抗休克护理。

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或腹痛加剧或急性腹膜炎症状,观察肛门有无疼痛或出血、触痛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注意观察皮下有无出血,如有则应在皮肤上标记其范围,观察出血进展情况。

5、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按医嘱给予留置尿管,并保持通畅,定时记录尿液性质、量及颜色情况。

6、为了防止骨折移位,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及更换体位,视病情需卧床休息2—6周,同时注意预防褥疮发生。

7、骨盆悬吊牵引者,吊带要平坦干燥、完整,骨突部位用棉垫保护或酒精按摩,以防压疮。

8、预防便秘,保持病人大便通畅,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9、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

10、主要护理诊断: ①疼痛—与骨折有关

②躯体移动障碍—与骨折有关 ③便秘—与疾病本身,长期卧床有关

膝关节镜手术护理常规

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因其术后具有疼痛轻、较快恢复关节功能,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一)术前护理:

1、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指导患者掌握股四头肌及膝关节功能的锻炼方法。

(二)术后护理:

1、同骨科护理常规。

2、局部用弹力绷带包扎后,注意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3、去除加压包扎后,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现象发生。

4、术后卧床休息1周左右,鼓励病人在床上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直腿抬高活动。

5、下地活动需扶床或扶拐进行,患肢暂不负重。

6、出院指导:①继续加强关节功能锻炼;②根据具体手术方式决定下床负重时间;③余同骨科出院指导。

7、主要护理诊断:

疼痛—与疾病及手术有关

自理能力部分缺陷—与疾病疼痛有关

手外伤护理

术前护理: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注意患肢有无骨折、脱位、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

3、急诊手外伤,如出血较多,有失血性休克症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纠正休克,通知医生进行简单包扎止血,并紧急进行术前有准备。术后护理: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及骨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血管吻合者参照断指再植术护理。

3、神经的吻合应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指端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

4、肌腱吻合者,术后3天或视病情可嘱患者作轻度的伸屈指肌腱活动,防止肌腱粘连。

5、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术后3日开始进行手指功能锻炼,指掌关节伸屈与肩关节的上举外展与内收屈曲活动,肘关节屈伸活动(植皮者不宜早期活动),功能锻炼时注意活动度,避免血管、神经、肌腱吻合口断裂。

6、出院指导:①避免再次损伤(碰伤、冻烧伤等);②余同骨科出院指导。

7、主要护理诊断:疼痛—与创伤有关,肢体感觉障碍—与损伤有关。断指(肢)再植术护理 术前护理:

1、按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断指(肢)伤员入院后,护士配合医生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3、离断肢体除污染严重者外,一律不冲洗,将离断肢体用清洁布类包裹,置入2—4℃的冰箱内。

4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补充血容量,对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慎用血管收缩药,并按休克护理常规护理。

5、禁用止血带止血,以防血栓形成。术后护理:

1、按骨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清洁、保暖,室温在25℃左右通风的病房。

3、抬高再植肢体,高于心脏水平10cm左右,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每30分钟—1小时观察患指(肢)伤口渗面及血循环情况,血循环良好的指肢体皮肤红润、甲床粉红,指腹饱满,皮温正常;如皮肤呈苍白,指腹干瘪,皮温下降,cap减慢,提示动脉供血不足;皮肤青紫、肿胀,皮纹减少或消失,皮温偏低,cap加快,提示静脉回流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以抢救再植指(肢)。

5、预防血管痉挛发生:①绝对卧床休息2周,限制再植指(肢)活动;②注意保暖,局部可用烤灯照射,距离30—40cm;③禁止室内吸烟;④按医嘱使用止痛剂;⑤补充足血容量;⑥按医嘱使用扩血管药物。

6、按医嘱给予抗炎、抗凝治疗。

7、指导功能锻炼,恢复指(肢)功能。早期练习腕关节及健指的屈伸;术后4—6周为无负荷功能恢复期,重点预防关节僵直和肌肉、肌腱粘连或肌肉萎缩,以主动活动为主,练习患指(肢)屈伸,握拳等动作;术后6—8周,重点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练习分指、对指等活动。

主要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血管危象 皮瓣移植术护理

术前护理:按骨科术前护理常规。术后护理:

1、按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2、全身情况观察:①血容量的观察,血容量不足可使周围血管收缩,影响移植皮瓣的血供,威胁再植组织存活,因而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及血压变化;②观察液体出入量,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以保证再植组织存活的基本条件。

3、局部观察:注意观察移植皮瓣的色泽、皮温有无水肿等,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患肢适当抬高,可减少肢体肿胀,同时注意皮瓣区避免受压。

5、预防移植皮瓣血管痉挛,同断指再植术护理常规。主要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血管危象。

截瘫病人护理常规

一、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搬运方法及翻身方法见脊柱骨折护理常规。

三、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宜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

四、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褥疮护理:

①入院时检查全身有无褥疮,并作好记录。②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③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④加强营养,以提高抵抗力。⑤保持皮肤清洁。

(2)预防肺部并发症:

①注意保暖,预防着凉。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有意识地进行深呼吸。③痰粘稠者可服祛痰药或行超声雾化吸入。

④高位截瘫患者不能自行咳嗽咳痰时,应立即给予吸痰。(3)预防泌尿系感染:

①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生理性冲洗。

②留置尿管者,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视病情进行膀胱冲洗。

③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功能,截瘫早期保持尿管持续开放,当肌张力开始恢复时,反射出现,一般为2~4h开放一次,防止膀胱缩小或过度膨胀,伤后四周可拔除尿管,可行手法按压排尿。

(4)大便失禁、便秘护理:

①大便失禁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②便秘时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及含丰富纤维食物、新鲜水果,给予定时沿结肠走向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予缓泻剂或灌肠。(5)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①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上肢、下肢的主动活动,如引体向上,徒手操等。②用软枕垫双足,使足背伸置于功能位,预防足下垂。

③对不能活动的下肢需行被动锻炼,给予肌肉按摩,下肢功能康复锻炼等。

五、预防意外损伤,如烫伤、冻伤、坠床等。

六、出院指导同骨科出院指导。主要护理诊断:

①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截瘫有关 ②便秘—与长期卧床和截瘫有关

③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④潜在并发症:感染

甲状腺肿瘤术后护理

甲状腺肿瘤,比较常见明显的症状是颈部肿大,经过治疗手术后,可以切除甲状腺肿瘤,但是,手术的针对性主要是局部治疗,并不能完全一次性根除肿瘤疾病。因此,病人在甲状腺肿瘤手术后,必须要注意好术后护理,谨慎注意才能防微杜渐,避免病情的复发,控制好病情,逐步走向健康。

下面是甲状腺肿瘤术后护理事项:

1.体位:病人回病室后取平卧位,待其血压平稳或全麻清醒后取高坡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指导病人保持头颈部于舒适体位,在改变卧 位、起身和咳嗽时可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和保持舒适;2.在重视术后病人主诉的同时,通过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呼吸、发音和吞咽状况,及早发现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常规在病床旁放置无菌气管切开包;遵医嘱吸氧;3.饮食:颈丛麻醉者,术后6小时起可进少量温或凉流质,禁忌过热流质,以免诱发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创口渗血;适当限制肉类、乳 晶和蛋类等含磷较高食品的摄人,以免影响钙的吸收;4.对手术野放置橡皮片或引流管者,保持引流通畅,定期观察引流是否有效;5.加强血钙浓度动态变化的监测;抽搐发作处理:立即遵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1。

1.心理调适:甲状腺癌病人术后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指导病人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功能锻炼:为促进颈部功能恢复,术后病人在切口愈合后可逐渐进行颈部活动,直至出院后3个月。颈淋巴结清扫术者,因斜方肌不同程 度受损,功能锻炼尤为重要;故在切口愈合后即应开始肩关节和颈部的功能锻炼,并随时保持患侧上肢高于健侧的体位,以防肩下垂。

3.治疗:甲状腺全切除者应遵医嘱坚持服用甲状腺素制剂,以预防肿瘤复发;术后需行放射治疗者应遵医嘱按时治疗。

4.随访:教会病人颈部自行体检的方法;病人出院后须定期随访,复诊颈部、肺部和甲状腺功能等。若发现结节、肿块或异常应及时就诊。

上一篇:汉式婚礼仪式流程下一篇:2018述学述职述廉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