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石性胆囊

2024-11-03

急性结石性胆囊(共11篇)

急性结石性胆囊 篇1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以右上腹不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胆结石症, 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由于对结石形成和存在的部位不同, 临床上常分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结石, 这些部位的结石常与胆道感染同时存在, 并互为因果。笔者近年来对我院58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间, 我院普外科共诊治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8例, 男25例, 女33例, 年龄58~73岁。临床表现均有腹痛症状, 行腹部B超检查, 确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经术后病例证实,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1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6例。

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禁食、解痉止痛、应用广谱抗生素、纠正体液失调、控制并发疾病等治疗。除7例内科保守治疗外, 其他51例中40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8例患者行胆囊切开取石、胆囊大部切除术;3例患者行胆囊造瘘术。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有4例, 经过抗感染治疗, 1~3周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即可得到确诊。B超检查能显示胆囊体积增大, 胆囊壁增厚, 厚度常超过3mm, 在85%~90%的病人中能显示结石影。在诊断有疑问时, 可应用同位素99m Tc-IDA做胆系扫描和照相, 在造影片上常显示胆管, 胆囊因胆囊管阻塞而不显示, 从而确定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此法正确率可达95%以上[1]。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比较困难。诊断的关键在于创伤或腹部手术后出现上述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时, 要想到该病的可能性, 对少数由产气杆菌引起的急性气肿性胆囊炎中, 摄胆囊区平片, 可发现胆囊壁和腔内均有气体存在。约85%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在发病初期有中上腹和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并有右肩胛下区的放射痛。常伴恶心和呕吐, 如病变发展为胆囊坏疽、穿孔, 并导致胆汁性腹膜炎时, 全身感染症状可明显加重, 并可出现寒战高热, 脉搏增快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此时, 局部体征有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的范围扩大, 程度加重。一般的急性胆囊炎较少影响肝功能, 或仅有轻度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如血清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值略有升高等。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结石性胆囊炎相似, 但常不典型。老年患者机体细胞功能减退, 机体各脏器机能呈退行性改变, 对疼痛刺激不敏感, 故症状体征反应均不明显。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不一致, 常轻于组织学损伤, 甚至发生腹膜炎时腹痛也不明显。本组中7例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无恶心、呕吐症状, 无明显腹膜刺激征。术中发现胆囊壁水肿, 胆囊中为化脓性胆汁。3例患者因“右肩背部疼痛”入院, 初诊为“急性心肌梗死”。B超检查诊断为“急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 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

对症状较轻微的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可考虑先用非手术疗法控制炎症, 待进一步查明病情后进行择期手术。对较重的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或胆囊穿孔, 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对大多数早期急性胆囊炎的病人有效。此法包括解痉镇痛, 抗生素的应用,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以及全身的支持疗法。在非手术疗法治疗期间, 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症状和体征有发展, 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病情变化较快, 更应注意。据统计约1/4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将发展成胆囊坏疽或穿孔[2]。关于急性胆囊炎应用抗生素的问题, 由于胆囊管已阻塞, 抗生素不能随胆汁进入胆囊, 对胆囊内的感染不能起到预期的控制作用, 胆囊炎症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否, 并不受抗生系应用的影响。但是抗生素的应用可在血中达到一定的药物治疗浓度, 可减少胆囊炎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 以及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后感染性併发症的发生。对发热和白细胞计数较高者, 特别是对一些老年人, 或伴有糖尿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有高度感染易感性的病人, 全身抗生素的应用仍非常必要。一般应用于广谱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等, 并常联合应用。手术方法有2种, 一种为胆囊切除术, 在急性期胆囊周围组织水肿, 解剖关系常不清楚, 操作必须细心, 此免误伤胆管和邻近重要组织。有条件时, 应用术中胆管造影以发现胆管结石和可能存在的胆管畸形。另一种手术为胆囊造口术, 主要应用于一些老年病人, 一般情况较差或伴有严重的心肺疾病, 估计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手术者, 有时在急性期胆囊周围解剖不清而致手术操作困难者, 也可先做胆囊造口术。胆囊造口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 其目的是采用简单的方法引流胆囊炎症, 使病人渡过危险期, 待其情况稳定后, 一般于胆囊造口术后3个月, 再做胆囊切除以根治病灶。

参考文献

[1]Kalliafas S, Ziegler DW.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incidence, risk factors, diagnosis, and outcome[J].Am Surg, 1998, 64 (5) :471~475.

[2]刑雪.124例80岁以上老人胆石症手术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3, 22.

急性结石性胆囊 篇2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更易患病原因在于其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量绝对增加,或者比较胆汁酸和磷脂相对增加,使胆固醇过饱和。

年龄(10%):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病在儿童期少见,其发生可能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年龄在40~69 岁的5 年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 倍,高发与低发的分界线为40 岁,各国的报道虽有一定差异,但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 岁这一年龄段。

性别差异(5%):

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性别比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方面,胆囊的胆色素结石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降低胆流、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动力、使胆汁淤滞有关。

生育(5%):

妊娠可促进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发病率呈正相关,这种观点已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所证明。妊娠易发生结石的原因有:

①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

②妊娠期的胆囊排空滞缓,B超显示,孕妇空腹时,胆囊体积增大,收缩后残留体积增大,胆囊收缩速率减小。

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地区差异(10%):

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别,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人结石性胆囊炎患病率高,而非洲的许多地方胆石病罕见。国家和地区间的胆石类型亦不同,在瑞典、德国等国家以胆固醇结石为主,而英国则碳酸钙结石比其他国家发病率高。

饮食因素(10%):

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精制食物、高胆固醇食物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

遗传因素(5%):

结石性胆囊炎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亦提示遗传因素是发病机制之一。凡有印第安族基因的人群,其胆石发病率就高。以单卵双胎为对象的研究证明,患者的亲属中发生胆石的危险性亦高,而结石性胆囊炎家族内的发病率,其发病年龄亦提前,故具有遗传倾向。

其他因素(10%):

急性结石性胆囊 篇3

【关键词】 老年;手术治疗;胆结石;急性胆囊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37-02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由于结石的阻塞等原因导致的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患者疼痛难忍。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2],探讨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收集我院2005年5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0例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5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0例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62-81岁,平均73.5岁,表现为右上腹痛18例,恶心、呕吐12例,发热15例,体温:37.6-38.6℃,平均体温38.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8-21.2)×109/L,平均14.6×109/L。

1.2 手术方法 本组20例患者采用硬膜外持续阻滞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切开皮肤约5cm,电刀切开皮下脂肪,分离腹直肌前鞘及肌肉,小心提取腹膜并打开进腹[3-4]。进腹后常规查明胆囊、肝脏、胆总管、胰腺及胃、十二指肠情况,抬高胆囊桥,以纱布向内下推开大网膜等组织,以深细的腹部拉钩协助显露胆囊,如果囊内张力过高提取困难时,可使用7-9号针头抽除部分胆汁。再根据胆囊的病理改变和医生的经验选用顺行切除法、逆行切除法或顺行加逆行切除法切除胆囊,妥善处理胆囊管残端,缝合胆囊床、安放引流条,放平胆囊桥,关腹,皮肤缝合4-5针。

2 结 果

本组20例手术时间为(75.5±18.7)min,术中出血量为(92±20.6)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8±6.5)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8±8.4)h,住院总天数为(9.2±1.2)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讨 论

3.1 围手术期的处理 根据各项生化检查、症状观察、影像学检查资料,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与合理的手术方式,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胆结石患者的处理需要依照患者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5-6]。早期需要进行有效的心血管系统与全身情况的处理,为患者及早的手术治疗打造基础,而不是片面地采用推迟手术时间做法。患者血压过高可以在术前给予降压药,术中以及术后采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微泵注入的方法维持血压正常。同时,强化心肌的保护,避免高血压危象的出现。对于糖尿病患者,应于术前48h停止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此外,在围手术期需要给患者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正确使用抗生素以及营养支持。

3.2 手术时机 老年患者在临床中症状表现和胆囊病理改变往往不一致。即便已经发生了胆囊坏疽、积脓等情况,患者的症状有时候也不是特别明显[7]。因此,在早期手术中可以发现有部分患者胆囊实际上已经发生坏疽或穿孔的情况。在非手术治疗时,如果因为病情而延期手术,患者的病死率会更高。现在麻醉学的进步以及多种监测设备的完善。术前的准备工作可以迅速完成。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2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75.5±18.7)min,术中出血量为(92±20.6)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8±6.5)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8±8.4)h,住院总天数为(9.2±1.2)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由此可见,手术治疗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熊文辉.8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83-184.

[2] Akatsu T,Ueda M,Shimazu M,et al.Longterm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cancer detected during or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World J Surg,2011,29(9):1106-1109.

[3] 艾克熱木艾沙,黄勇.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手术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12):80.

[4] Pessaux P,Tuech JJ,Rouge C,et al.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acute cholecystitis.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vs.chronic cholecystitis.Surg Endosc,2010,14(4):358-361.

[5] 龚文.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50.

[6] Ker CG,Chen HY,Juan CC,etal.Laparoscopic subsegmentectom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cirrhosis.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0,7(35):1260-3.

急性结石性胆囊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21例、女41例。年龄60~82岁。既往有胆结石、胆囊炎病史60例,大多有反复发作史。52例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患,依次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术后切除胆囊病理类型有:单纯性28例、化脓性10例、坏疽性13例、穿孔1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19例,合并胰腺炎4例。临床表现以右上腹痛、压痛及局部腹膜炎体征为表现者38例,以上腹隐痛或腹痛定位不清24例,有恶心、呕吐42例,有肩背部放射痛41例,有12例腹痛轻,无腹膜炎体征但手术时见胆囊已化脓或坏疽。入院时畏寒发热49例,平均体温38.8℃,最高体温40.2℃。

1.2 手术方式

28例急诊手术(发病24 h内)、23例早期手术(发病72 h内)、11例择期手术。行开腹单纯胆囊切除2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26例、胆囊造瘘3例、胆囊部分切除7例、胆囊切开取石5例。

2 结果

手术治愈61例,死亡1例,死于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1.61%。术后出现11例并发症,发生于急诊手术5例,发生于早期手术3例,择期手术3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8例。胆漏引起腹腔脓肿1例,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

3 讨论

本组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是病情发展快,胆囊坏疽穿孔率高,本组穿孔率为19.3%.远高于其他统计急性胆囊炎穿孔率6 7%[2]。可能是地处边远山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重视和认识不足;发病24 h内急诊手术有6例坏疽,5例穿孔,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常合并全身性动脉硬化,胆囊动脉亦不例外且其为终末血管,炎症时容易栓塞造成胆囊壁坏死。另一方面胆囊结石嵌顿颈部造成胆囊内压升高加局部受压缺血坏死穿孔;并存病多、手术风险大,老年胆囊疾病患者有半数以上伴合并病,其增加病情复杂性和危险性.严重影响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增加手术风险。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大多数有合并病,特别是慢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机会较大。本组1例死亡患者均有多种合并病。由于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机体反应能力差,对炎症的应激反应降低,对疼痛感觉迟钝,腹痛、发热不明显,没有典型的胆绞痛,容易引起误漏诊。

围手术期的全面评估及处理对手术的成功相当重要,追问病史了解病情,全面检查,准确掌握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结合各项检测结果,作出全面评估.选择手术时机、方式,避免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掌握好手术时机为整个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手术成功奠定基础,有研究表明老年胆道疾病急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3]。因此过于倾向择期手术可能延误病情,加剧手术风险。本人认为对有下列情况者宜紧急手术:①临床症状重经积极治疗无缓解, B超示胆囊肿大、颈部结石嵌顿周围有积液或伴黄疸;②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明显者;③有寒战高热、白细胞增多明显且有中毒症状;④经内科保守治疗腹痛减轻但黄疸加重, 应考虑紧急手术.

摘要:目的 评价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时机及疗效,评价其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62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时机、方式及疗效。结果 28例急诊手术、23例早期手术、11例择期手术。61例痊愈,1例死于原发性肺部疾病。结论 结合临床特点,早期、及时根据病情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和术式,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关键词:胆囊炎,胆结石,手术,老年人

参考文献

[1]王长洪,杨卓,麻树人,等.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4):234-236.

[2]徐岳军.老年结石性急性胆襄炎86例手术治疗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29-30.

急性结石性胆囊 篇5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86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较大,住院时间较长而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排斥,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着其操作技巧的不断成熟和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手术创伤较小、痛苦较轻、恢复较快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手术的首选。而早期被LC手术视为禁忌证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特别是胆囊壁厚>5mm[1],逐渐放宽为适应证,成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2]。2009年3月~2011年3月采用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3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40~78岁,平均45.8岁;病程8小时~7天。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3例;初次发病9例,23例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病史。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均有右上腹部或剑突下疼痛伴恶心、呕吐,查体见右上腹有压痛或反跳痛,并伴腹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或可触及肿大的胆囊。部分患者伴畏寒、发热。实验室检查:32例均有不同程度白细胞升高或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提示:胆囊内结石,其中有5例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不同程度肿大,胆囊壁增厚,部分呈双边征,结合CT等其他检查无胆道结石,并排除胰腺炎等其他疾病,明确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手术方法: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头高足低仰卧位,左侧倾斜10°~15°。正常采用三孔法,如果术中发现胆囊巨大或显露困难时增加第四孔,以利暴露和操作。常规采起从胆囊三角开始的顺行切除,切除困难时采用顺逆结合的方法切除胆囊。若胆囊三角周围组织炎症较重或有瘢痕粘连时,不要盲目解剖胆囊三角区,以免损伤胆总管、右肝管及门静脉,可保留部分胆囊壁行胆囊大部切除,但残余胆囊黏膜应电凝破坏,并缝合关闭残余胆囊。如果胆囊积液肿大,造成胆囊颈部显露困难,应先行胆囊穿刺减压;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时,尽可能将结石推入胆囊腔或将胆囊壶腹切开取石。术后常规于文氏孔处放置引流管。

结 果

本组3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LC手术成功31例(96.9%),手术时间35~130分钟,术中出血30~230ml,其中1例因胆囊三角区严重粘连,解剖困难而开腹行胆囊大部切除术。术后引流管放置24~48小时,观察无胆汁及血性引流物或引流量< 10ml后可拨除。LC成功的患者一般手术后6~9小时进流食,12~24小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3~7天,平均5天,均痊愈出院,1例中转开腹患者于8天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无结石复发,胆管狭窄、胃肠道损伤、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

讨 论

手术时机的选择:关于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张成武等研究发现[3],72小时后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较其他组明显延长(P<0.05),且手术中转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24小时以内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较其他组短,开腹中转率也较其他组低(P<0.05)。提示发病后手术越早,手术就越顺利,成功率也越高。发病72小时内的粘连一般较为疏松,易分离,且出血少,随着纤维渗出物的增加,胶原的机化,纤维性粘连的加重,造成胆囊周围粘连明显加重,尤其胆囊三角的正常解剖关系难以辨认,所以对于发病72小时以上,应慎重考虑,术前充分征求患者意见,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手术的注意要点:LC较开腹手术的优点在于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在手术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以下情况:对于胆囊周围及胆囊三角严重粘连者,先沿肝缘找出无网膜或肠管粘连区,从该部位钩起少量粘连纤维带电切,分出部分胆囊壁,再沿胆囊壁剥离粘连组织,显露胆囊及胆囊三角。胆囊张力高时应先穿刺减压,便于术中钳夹和牵拉胆囊,有利于操作。胆囊颈部有结石嵌顿时,可用无损伤钳向胆囊底部方向挤压,若结石较大或嵌顿较紧无法推入胆囊腔者,可在壶腹上、下离结石嵌顿部位约3mm处各施一枚钛夹,再纵行切开壶腹取出结石。上钛夹前必须明确“三管一壶腹”的解剖关系,切忌在解剖关系不清时使用钛夹,上钛夹时应使胆囊管放松,避免将胆总管牵拉成角而误伤。剥离胆囊床时,肝包膜撕脱出血处不可盲目电凝止血,可用干纱条压迫止血或以明胶海绵填充止血。胆囊浆膜炎性纤维化粘连,或胆囊三角致密粘连无法分离、切除胆囊时,可行胆囊大部切除术,但残余胆囊黏膜应电凝破坏,并缝合关闭残余胆囊。另外不可盲目追求高LC成功率,中转开腹不是LC手术失败,是否中转开腹取决于术者的技术水平、病情的复杂情况、手术的难易程度等因素,适时的中转开腹可以减少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经本组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早期LC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应争取在症状发作48小时内手术。近年来由于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方法技巧的逐步改进。只要术中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LC手术大都能成功,适时的中转开腹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主编.现代腹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90.

2 林镇海,张炳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国内研究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2):157-160.

急性结石性胆囊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并取得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腹腔镜组48例、开腹组48例。腹腔镜组男15例,女30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2.3±3.5)岁;开腹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53.3±3.6)岁。两组病患经检查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诊断标准[3],无相关精神病史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病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右上腹疼痛、呕吐、嗳气、恶心等症状,将检查无凝血障碍,人体重要器官未出现严重功能性障碍。两组病患结石大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开腹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后,在右肋胆囊处作长度约为12 cm斜切口,切开腹壁各层,充分暴露术野解剖胆囊三角,根据患者情况对胆囊进行逆切法、顺切法剥除切除,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腹镜组患者采用全麻,取平卧位并垫高脚部,在肚脐上缘做小切口,气腹针穿刺成功后,放置腹腔镜套管,通过腹腔镜了解患者胆囊炎炎症程度以及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分离粘连解剖胆囊三角,暴露胆囊管、胆囊动脉并对其采用吸收夹夹闭,游离胆囊床,对胆囊进行切除,缝合残端、伤口。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有差异性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腹镜组较开腹组手术耗时、术后排气、疼痛感、出血量、住院用时少,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腹镜组较开腹组切口感染、肠粘连、肠管损伤并发症少,P<0.05,两组在出血、胆总管损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方针为症状较轻者先控制炎症后择期手术,但对于病情严重者如胆囊穿孔、化脓性胆囊炎等应及时进行手术,胆囊行切除术是临床治疗此病常用方式[5]。开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开腹对胆囊行切除术不仅手术较为耗时,且出血量较多易出现感染,对患者身体损害较大[6]。近几年有学者发现,急性期患者胆囊周围易出现粘连、水肿,造成解剖关系不清楚易对胆管及周围组织造成损伤,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可运用现代高科技设备将腹腔内情况清楚反应在监视屏幕上,清楚明确患者炎症程度以及周围组织粘连情况,手术精准度高能有效分离粘连且仅在腹部做小切口术中患者出血少、几乎无疼痛感,可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脏器造成损伤,术后并发症情况少[7]。

该次研究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腹镜组手术耗时(56.7±3.7)min、术后排气(15.4±4.7)h、疼痛感(1.5±0.4)分、出血量(43.7±7.6)m L、住院用时(6.1±1.5)d均少与开腹组(78.5±6.1)min、27.1±5.3)h、(3.8±0.7)分、(67.4±9.2)m L、(8.6±2.3)d,P<0.05;腹镜组较开腹组切口感染、肠粘连、肠管损伤并发症少,P<0.05,与翟荣幸等人[8]研究结果相一致,证明结果可信度高。

综上所述,临床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恢复快、疼痛感弱、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可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为有效改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痛、嗳气等症状,临床探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腹腔镜组48例、开腹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疼痛感、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镜组手术耗时(56.7±3.7)min、术后排气(15.4±4.7)h、疼痛感(1.5±0.4)分、出血量(43.7±7.6)m L、住院用时(6.1±1.5)d均少与开腹组[(78.5±6.1)min、(27.1±5.3)h、(3.8±0.7)分、(67.4±9.2)m L、(8.6±2.3)d],P<0.05;腹镜组较开腹组切口感染、肠粘连、肠管损伤并发症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恢复快、疼痛感弱、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疗效,结石,胆囊炎,腹腔镜,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王思根.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1321-1322.

[2]曲涛.不同术式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3):211-213.

[3]胡闪明,兰飞,耿桂飞.腹腔镜联合利胆行气方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1(2):160-162.

[4]陈森林,吴星刚,张浩,等.胆囊急性炎症时腹腔镜下切除手术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11(2):49-51.

[5]胡博.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4,23(15):96.

[6]余庆文.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52.

[7]邓代安.不同时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37-38.

急性结石性胆囊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34例、女52例。年龄57~90岁。既往有胆结石、胆囊炎病史78例,大多有反复发作史。49例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患,依次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术后切除胆囊病理类型有:单纯性30例、化脓性23例、坏疽性18例、穿孔10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0例,合并胰腺炎2例。

1.2 临床表现

以右上腹痛、压痛及局部腹膜炎体征为表现者50例,以上腹隐痛或腹痛定位不清36例,有恶心、呕吐38例,有肩背部放射痛48例,有15例腹痛轻无腹膜炎体征但手术时见胆囊已化脓或坏疽。白细胞计数:(4~10)×109 / L 44例,(9.8~15)×109 /L31例,15.5×109/L以上者12例。入院时畏寒发热43例,平均体温38℃,最高体温40.8℃。

1.3 手术方式

35例急诊手术(发病24 h内)、29例早期手术(发病72 h内)、22例择期手术。行开腹单纯胆囊切除4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25例、胆囊造瘘2例、胆囊部分切除5例、胆囊切开取石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8例。

2 结果

手术治愈84例,死亡1例,病死率1.19%。术后出现17例并发症,发生于急诊手术10例,发生于早期手术4例,发生于择期手术2例。其中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7例,胆漏引起腹腔脓肿2例,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

3 讨论

3.1 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

3.1.1 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不符

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机体反应能力差,对炎症的应激反应降低,对疼痛感觉迟钝,腹痛、发热、白细胞增多不如青壮年明显,且部分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体温不高或稍高,没有典型的胆绞痛,这些须重视。

3.1.2 发展快,胆囊坏疽穿孔率高

本组穿孔率为11.6%,远高于中国92年统计急性胆囊炎穿孔率6.7%[1]。发病24 h内急诊手术有4例坏疽2例穿孔。原因可能一方面老年人常合并全身性动脉硬化,胆囊动脉亦不例外且其为终末血管,炎症时容易栓塞造成胆囊壁坏死。另一方面胆囊结石嵌顿颈部造成胆囊内压升高加上局部受压缺血坏死穿孔。

3.1.3 并存病多、手术风险大

老年胆囊疾病患者有半数以上伴合并病,本组占56%。其增加病情复杂性和危险性,严重影响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增加手术风险。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大多数有合并病,特别是慢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机会较大。本组2例死亡患者均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病。

3.2 治疗

3.2.1 围手术期处理

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严密观察,对手术的成功相当重要,特别是老年患者。术前应详细追问病史,全面检查,准确掌握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结合各项代谢、生化检测结果,作出全面评估,选择恰当手术时机、方式,避免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伴发病,对此类胆道结石患者处理应十分个体化,需积极加强心血管系统和全身情况处理,以能得到早期、有效的手术治疗而不是单纯推迟手术时间,以致失去手术机会。高血压患者血压在160/100 mm Hg以下可不必特殊准备,血压过高术前选用合适降压药物,术中术后可予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药物微泵维持血压基本正常或略高,并加强心肌保护防止高血压危象及心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患者应在术前2 d停用口服降糖药物而改用正规胰岛素。围手术期间应定时检测血糖、酮体、尿糖调节胰岛素用量,维持血糖轻度升高状态(5.6~11.2 mmol/L)较为适宜,避免出现低血糖休克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围手术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是衡,正确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以及术后并发症正确处理亦十分重要。

3.2.2 手术时机

何三光[2]等统计老年胆道疾病急诊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兰州军区总医院统计205例急性胆囊炎9例死亡患者均死于发病72 h至病情缓解手术后[3]。本组1例死亡患者亦死于发病72 h后保守治疗失败急诊手术后。因此过于倾向择期手术可能延误病情加剧手术风险。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与胆囊病理改变之间有时不符,发生胆囊坏疽、积脓者临床症状轻,早期手术已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生胆囊坏疽或穿孔。在非手术治疗下,若因病情恶化被迫手术死亡率更高。且随着麻醉学进步、各种监测检查设备条件提高、各科室综合协调能力增强,术前准备可于较短时期完成。本人倾向在积极纠正急性生理紊乱情况下早期手术,因为急性胆囊炎早期主要病理改变为胆囊壁充血、水肿、增厚但不妨碍对肝门部重要结构的显示,不增加手术困难。对有下列情况者宜紧急手术:①临床症状重不易缓解,B超示胆囊肿大、颈部结石嵌顿周围有积液或伴黄疸;②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明显者;③有寒战、高热、白细胞记数明显增多;④经内科保守治疗腹痛减轻但黄疸加重。而对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已3 d以上无紧急手术指征,非手术治疗症状明显消退者,并存病较复杂难于短期稳定,可待急性期过后施行择期手术。

3.2.3 手术方式

胆囊切除术是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主要手术治疗方法,具体还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局部病理改变而定。老年人手术耐受性差多有并存病,手术力求简单有效,避免创伤大复杂的手术。特别是在一些年老、全身生理状况紊乱、显著感染症状严重的患者,简单的引流手术收效强于复杂的胆囊切除术,常用胆囊造瘘术或胆囊部分切除术即部分切除浆膜覆盖部分的胆囊壁,不分离胆囊床,余下胆囊黏膜予刮除或电凝固破坏,缝闭胆囊管局部放置引流,此手术简单即彻底消除病灶亦不需二期手术。对胆囊坏疽、穿孔、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局部大网膜与邻近脏器粘连包裹,胆囊周围脓肿宜胆囊造瘘、脓肿引流。择期手术者可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心肺疾病、腹膜炎、胆管炎、门脉高压、已知胆囊癌等属LC禁忌范畴。对经过胆囊造影B超检查胆囊功能尚存的单纯胆囊结石择期患者可行胆囊切开取石并予中药干预预防结石复发。本院自1998年以来采取此法治疗83例无一例再生结石,当然可能与病例少及随访时间短有关。老年胆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多见[4],国外许多学者赞同常规行术中胆道造影[5],作者主张选择性造影。对胆囊多发结石胆总管扩张B超未发现结石、有反复胰腺炎、胆管炎、黄疸、胆红素升高等病史患者,术中切除胆囊后经胆囊管插管造影,可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率和发现“隐匿”的胆管结石。术后胆道镜检查或经T管造影避免胆总管残留结石。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6例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时机、方式及疗效。结果35例急诊手术、29例早期手术、22例择期手术。术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部分胆囊切除术、胆囊切开取石术。85例痊愈,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根据老年患者临床特点选择恰当手术时机、方式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关键词:胆囊炎,胆结石,手术,老年人

参考文献

[1]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5.

[2]何三光,夏志平,田利国.中国外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出版社,2000:911.

[3]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4-325.

[4]刘卫国,李洪,等.124例80岁以上老年人胆石症手术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5):277-278.

急性结石性胆囊 篇8

关键词:老年人,无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1999年我国正式进入老年社会, 越来越多的老年疾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作为临床一种常见疾病, 其主要发病原因是胆囊急性感染, 且无结石存在;发病时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发热和右上腹急性压痛, 触诊时能在此处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 胆囊弥漫性炎症或坏死。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器官以及组织的衰退, 一旦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时, 会有病情进展加快、加重, 胆囊易穿孔, 死亡率高等情况[1]。因此, 对于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来说,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38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 观察其手术预后以及疗效, 以期为临床上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和资料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38例, 其中男25例, 女13例;年龄65~82岁。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右上腹部胀痛, 伴恶心、呕吐18例, 畏寒发热8例, 其他患者无特殊临床体征表现。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经过影像学检查得以确诊。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过医学委员会伦理批准。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的患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和肿瘤患者。

1.2 方法

患者均在入院后择期手术治疗, 手术麻醉方法依据具体的手术操作而定。其中行静吸复合全麻下手术患者29例, 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9例;按照患者的病情需要, 施行单纯胆囊切除的患者24例, 施行部分胆囊切除的患者8例, 施行胆囊造瘘术的患者4例。术后观察患者的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手术治疗后, 36例患者痊愈, 2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死亡率为5.3%;患者术后并发症中, 发生切口感染5例, 经过抗感染治疗之后痊愈;肝脏下部积液2例, 经过穿刺抽取脓液并抗感染治疗之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18.4%。

3 讨论

3.1 老年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原因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作为一种老年常见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早有报道, 1848年, Ducan教授最初对其进行明确的研究报告。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实践研究显示, 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1) 胆囊供血不足。胆囊作为人体重要器官, 对缺血有很强的敏感性。当患者出现贫血、低血压、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而导致胆囊血液灌注不足时, 局部缺血缺氧使胆囊壁抵抗外界能力下降, 进而会由一些致病因素如化学性刺激或者细菌感染而触发急性胆囊炎。 (2) 细菌感染。正常情况下, 人体存在的正常菌群保持一个平衡状态, 这样即使在胆汁中存在一些细菌, 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的损害。但是, 当胆囊缺血或者胆囊黏膜受到胆盐的破坏时就会打破细菌的平衡状态, 从而加重胆囊炎性反应, 最终造成胆囊黏膜的损坏, 甚至穿孔。 (3) 手术及自身应激反应。术后的常规抗感染以及输血治疗, 会使胆囊自身启动应激反应, 特别是输血造成的凝血系统激活加重胆囊的负担。 (4) 胆管系统的原发性疾病。胆管水肿、肿瘤、胆囊管畸形等原发疾病均会加重胆囊的负担, 造成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和发展[2]。

3.2 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

由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没有胆结石的存在, 因此在发病初期, 患者的胆绞痛发生频率较低, 而且由于老年人体质的特殊性, 导致对疾病的特异性反应差, 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诊, 对疾病的早期治疗造成极大的障碍。本研究中就有3例患者在入院后已发现胆囊穿孔的迹象, 这主要与就诊不及时, 进而造成手术不及时有密切的关系[3]。有报道称, 当老年患者表现以下症状时要予以重视。患者主诉右上腹胀痛, 部分表现为发热、畏寒、面部黄疸, 血常规检查会出现白细胞异常升高, 既往史询问有腹部手术史、创伤史及休克的老年患者应重点考虑本病。为确诊应做进一步的检查, 超声作为首选检查, 不但价格低廉且对于确诊具有决定性作用。胆囊B超可见胆囊增大, 胆囊壁增厚>4mm, 胆囊内有气影, 胆囊黏膜不平整等表现。实验室检查一般没有特异性, 常可见白细胞增高、淀粉酶以及胆红素升高, 但是对于确诊没有实质性作用。

3.3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一直作为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差, 可能会无法耐受手术, 这就要求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择期进行手术, 在手术之前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使得患者对即将进行的手术充满信心。研究显示, 对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择期手术的成功率远高于急诊手术[4]。因此提倡择期手术治疗。

本研究中的38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经过相应的手术治疗, 痊愈36例, 痊愈率为94.7%, 效果满意。因此临床上治疗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时, 如能在适宜的时机进行手术, 并且加以完善围术期的处理, 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孙立波, 季德刚, 杨永生, 等.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和手术时机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 2004, 12 (4) :265-266.

[2] 王力, 王云.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5, 14 (8) :585-587.

[3] 忻颖, 朱江帆.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对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医学, 2005, 28 (10) :835-836.

急性结石性胆囊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8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应的手术治疗指征[4,5]。排除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或胆囊癌的患者;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根据术式将18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108例, 男47例、女61例;年龄34岁~69岁, 平均年龄 (48.3±11.6) 岁。对照组患者72例, 男31例、女41例;年龄31岁~72岁, 平均年龄 (49.4±12.4) 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手术方法如下: (1) 给予气管插管全麻, 建立人工气腹, 并使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 Hg。 (2) 采用四孔法建立操作孔, 置入腹腔镜, 对腹腔进行探查。 (3) 游离胆囊底, 充分暴露胆囊三角, 解剖胆囊管、胆囊动脉, 充分明确三管之间的关系。 (4) 如果胆囊管水肿较轻, 采用钛夹进行结扎。如果胆囊管水肿较严重, 采用粗线对胆囊管进行结扎。 (5) 如果胆囊积液、积脓导致胆囊张力较大时, 可先对胆囊进行穿刺减压。 (6) 如果患者为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 此时胆囊床分离十分困难, 可以给予患者大部分切除术, 电灼破坏残留胆囊壁。 (7) 如果胆囊三角区粘连、水肿较严重, 导致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或者无法解剖时, 可对胆囊进行逆行切除, 必要时中转开腹。 (8) 根据术中情况酌情放置腹腔引流管。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 手术方式与传统开腹术式一致。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胆管损伤、切口出血、胆心反射、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例 (%)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指结石阻塞胆囊管导致的急性胆囊炎症, 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 胆囊腔内压力逐步增高, 继而胆囊壁发生炎症且血供不良, 进一步发展可以导致胆囊壁坏疽、穿孔、弥散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6]。基于上述情况, 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 临床应积极给予合理恰当的治疗, 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缓解患者的痛苦。

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方法, 传统常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 但是其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高[7,8], 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临床。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胆管损伤、切口出血、胆心反射、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只需在患者腹部做3~4个小孔即可完成手术, 手术创伤小, 手术过程中内脏损害较轻, 因此不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严重的伤害,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9]。值得注意的是, 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过程中, 胆囊水肿越轻, 解剖关系就越清楚, 此时腹腔镜手术的风险就越小;如果胆囊呈化脓或坏疽样改变, 在操作过程中极易出血, 此时手术风险明显增大[10]。

综上所述,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以取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为临床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理想术式。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108例, 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72例, 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胆管损伤、切口出血、胆心反射、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对比

参考文献

[1]邹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和手术时机[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30) :145-146、148.

[2]何志胜, 龙士兵, 高建军, 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4例临床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2, 31 (4) :322-323.

[3]王思根.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1 (8) :1321-1322.

[4]张精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的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 (7) :1312-1314.

[5]彭友明.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和CRP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22) :39-40.

[6]任士贵.腹腔镜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 31 (6) :656-658.

[7]张国云, 何江.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83例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3) :28-29.

[8]柳己海.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3) :260-263.

[9]王晓军, 王志力, 郑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及中转开腹手术的影响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 2013, 12 (9) :685-687.

急性结石性胆囊 篇10

关键词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道造影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027

资料与方法

2001年1月~2005年11月收治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205例,其中男95例,女110例,年龄14~83岁,平均47.8岁。入院查体发现黄疸8例;B超诊断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17例;合并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者15例;合并内科性疾病Ⅱ型糖尿病者2例,高血压者2例,Ⅱ型糖尿病及高血压者1例,术前有效控制内科性疾病,碘过敏试验。

方法:静脉复合全麻气管内插管,“四孔”法入腹,CO2气腹压力为12~15mmHg。仔细解剖胆囊三角,游离胆囊动脉,双钛夹夹闭并切断。当分离出胆囊管后,确认无误,紧贴胆囊壶腹钛夹夹闭胆囊管。在胆囊管近壶腹处切一小口,约2mm,用造影器经胆囊管切口推注38%泛影葡胺40ml,在距胆总管约5mm处夹闭胆囊管,胆道造影摄片,读片。无异常发现者,则胆囊管再夹一道钛夹,切断胆囊管,剥离胆囊。用纱布块擦拭胆囊床及三角区,检查有无渗血及胆汁渗出。对渗血或出血部位电凝,减少对肝脏热灼伤。引流管置小网膜孔处,自右腋前线入孔处引出。取出胆囊,手术结束。胆道造影若有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术后3个月左右T管造影,无异常则拔管。

结 果

本组205例,急性发作至手术时间12~120小时。胆囊穿孔1例,其余均为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结石嵌顿。术前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17例中,2例被术中胆道造影否定,15例被证实;术中胆道造影新发现胆总管结石4例;共行腹腔镜胆道探查19例(9.26%);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者15例,术后应用生长抑素3天;2例LC术后第2天出现胆漏,其中1例给予负压吸引;1例腹腔镜探查,胆囊管残端缝合,腹腔引流。全组病例无出血、胆道狭窄及死亡等并发症,205例治愈出院。

讨 论

LC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金标准”。但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由于局部充血水肿,周围粘连严重,胆囊三角区解剖关系不清的因素,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时有发生,是否适合行LC存有争议。

术前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评估:在早期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被列为LC的绝对禁忌[1]。随着手术技巧的成熟,经验的积累,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改进,这种绝对的禁忌逐渐被破除[2]。有文献报道[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急诊剖腹胆囊切除术。但是,较之择期LC,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中转开腹率(4.3%~60.6%)和并发症发生率(2%~20%)相对较高,这便使术前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评估尤为重要。有学者认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否行LC,应以以下几方面作为参考: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不超过72小时者可行LC。②发病后经保守治疗24~48小时,但症状未缓减或有加重趋势者可行LC。③术前检查考虑为单纯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者可行LC。以上情况,应灵活对待,若解剖不清,手术困难,应以安全第一,应中转开腹。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程已超过1周,又未经任何正规治疗,术前检查怀疑坏疽性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则避免采用LC。因此,对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要作好术前评估,掌握手术适应证,有中转开腹准备。

预防胆道损伤及处理:在LC中,将胆总管或肝管错认为胆囊管而切断是最难处理的损伤。术中胆道损伤除立即发现者外,术后早期表现为胆汁漏、胆汁性腹膜炎、黄疸、发热、腹痛、白陶土样大便,少数患者可大量腹腔积液及胸膜腔渗液,膈下脓肿、肠间隙脓肿及盆腔脓肿。术后远期表现为胆管狭窄、反复胆道感染,部分病例最终将导致肝脓肿、败血症或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等,威胁患者生命。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三角粘连水肿,预防胆道损伤,可适当扩大胆囊三角的分离范围,当发现解剖出的“胆囊管”增粗时,不要盲目施夹及切断,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点。

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广泛的胆囊床电凝对肝脏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尽可能避免。胆囊切除术后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一直存有异议。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后手术创伤和炎性渗出较多,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有助于术后观察有无出血、胆汁漏,便于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即使发生了胆汁漏,腹腔引流对于治疗也有帮助。部分胆汁漏病例可通过腹腔引流、适当抗炎、加强营养支持、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也能逐渐治愈。对腹腔引流管一旦堵塞,应及时开腹或腹腔镜探查。

胆道造影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胆管损伤、术后胆道残石等并发症,是急诊胆囊切除手术易发生的并发症。由于受肠道气体的影响,B超对胆总管结石特别是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符合率仅为83%。术前急诊B超检查对急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率更低,仅为60%左右。术中胆道造影可发现和排除胆总管结石,减少术后胆道残留结石,清晰地显示胆道变异情况,避免或及时发现胆管损伤等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胆道造影还能排除胆总管结石假阳性,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给患者带来的不便。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现代腹腔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89.

2 Unger SW,Fallas MJ,Bauer J.A 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 and open 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 .Surg Endosc,1993,7(3):408.

急性结石性胆囊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男68例,女42例,年龄23岁~84岁,平均年龄(54.52±2.10)岁;病程2 h~64 h,平均(39.82±2.28)h。按照就诊序号将其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相关操作。研究组患者于发病72 h内即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诊后首先经抗感染、营养支持、对症干预等保守治疗控制病情,待发病72 h后择期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等)及预后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2.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给予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并将压力维持在11.4 mm Hg,采用三孔法将胆囊底周围粘连游离后使胆囊三角区有效暴露,对胆囊动脉、胆囊管给予准确解剖。需注意若患者三角区粘连程度较重可实施逆行切除,具有清晰解剖结构者可利用超声刀锐性、钝性结合游离或经吸引器游离;若患者机体内胆囊肿大或具有较大张力,则需首先实施穿刺减压后切除;具有增厚的胆囊壁者可剪开胆囊壶腹部后给予单层抓持切除。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实施腹腔引流,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情况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2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27%)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虽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之增加。近年来微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ncy,LC)已成为临床首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等特点,可在保障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显著提高其预后效果,利于患者积极接受并配合治疗[2]。

目前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已获得多数学者认可,但接诊后手术时机的选择仍具有较大分歧[3]。传统观点认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剧烈,部分患者机体条件较差,不适宜立即给予外科手术治疗,需待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后方可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利于降低手术及麻醉风险。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资料显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病初期具有较疏松的局部组织粘连,胆囊壁、三角区仅存在水肿、充血等表现,术中可为操作者提供清晰的解剖层次,利于顺利完成相关分离工作,对降低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积极意义。而随着病程延长,机体内组织粘连呈显著加重趋势,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可增加因不清晰的解剖层次所致出血、周围组织器官损伤等意外风险。提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一旦发病需在其机体条件允许下尽早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利于保障疗效及预后[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中转开腹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提示研究组预后效果较优,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5]。

综上所述,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给予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显著降低中转开腹率,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组患者于发病72 h内即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诊后首先经抗感染、营养支持、对症干预等保守治疗控制病情,待发病72 h后择期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27%)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P<0.05)。结论 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给予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显著降低中转开腹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早期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志雄,杨胜帮,李良成,等.老年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的对比及胆囊炎病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6):4542-4544.

[2]徐平,曹卫.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的疗效观察[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8):595-597.

[3]王公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3):104-105.

[4]柳己海.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60-263.

上一篇:旅游发展趋势下一篇:考古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