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缺陷防范(共12篇)
手术室护理缺陷防范 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缺陷,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一旦发生差错, 轻者影响患者治疗、延误手术、导致手术资源浪费, 重者发生手术部位错误、致残、致死而酿成重大医疗护理事故[1]。手术室护理常见护理缺陷总结如下。
1手术室护理常见护理缺陷
1.1 接错患者
因接待患者的护工查对错误或由于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药后, 有时不能正确回答护士的问话, 易发生接错患者或放错手术间的差错。
1.2 手术体位不当
手术时体位约束过紧, 可引起局部血流受阻, 长时间可造成肢体缺血、坏死;双上肢过度外转, 易造成神经受压, 衬垫不当影响患者的循环和呼吸。体位摆错还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1.3 器械清点错误, 导致物品遗留体腔
手术前后未能认真清点手术器械及相关物品或清点数量错误, 常见有缝针、盐水巾、血管钳等遗留于体腔或深部组织。
1.4 手术部位安置错误
因术前未标识、安置体位前未仔细核对病历、X线片、CT、核磁共振成像 (MRI) 结果等, 从而导致手术部位安置方向错误。
1.5 灼伤
术中高频电刀使用不当, 如电极板不平整, 固定不妥造成脱落, 手控笔开关失灵;化学消毒剂使用不当或浓度过高, 使患者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 造成灼伤。
1.6 用药或输血错误
对药品不熟悉, 药品摆放错误, 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有误, 药物标识不清导致药品误用。输血错误一般多见于输血前未认真查对者。
1.7 标本错误
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 或张冠李戴。
1.8 坠床、摔伤或碰伤
在接送患者出入病房门时未保护好患者头部及手足, 或移动患者至平车或手术台时, 因固定不当、无人协助, 或担架车、手术床未保持功能完好而导致患者出现碰伤、摔伤等意外, 烦躁或神志不清的患者接送过程中、患者手术结束睡在手术床上无人照看时也易发生坠床。
1.9 导管连接错误
胸腔引流管连接错误或引流管脱落、阻塞, 会导致气体进入胸腔;及某些手术过程中导管固定不妥、手术患者护送不当等发生管道脱落。
1.10 手术护理工作抢救记录不完整
手术室急救患者大多执行口头医嘱, 抢救过程中缺乏必要及完整的医疗资料。
1.11 切口感染
无菌操作不严、手术器械消毒不严、使用过期物品等均可造成感染。
2导致护理缺陷的原因
2.1 护士工作态度问题
手术室护理工作集科学性、技术性、严肃性、主动性及风险性为一体, 护理人员必须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稳定的思想情绪、崇高的敬业精神、娴熟的操作技能及健康的体魄[2]。但不少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言语不慎易造成患者误解。
2.2 业务素质问题
(1) 手术室工作劳动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且生活常无规律, 护士因此疏于学习, 出现知识老化等; (2) 年轻合同护士较多, 临床经验欠缺, 常发生器械准备不全、抢救患者迟缓、手术配合差等状况; (3) 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及新设备的引进, 对专科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于是出现护理技术水平缺陷。
2.3 法律意识淡薄
在护理工作中, 特别是手术抢救患者时, 护士常只顾抢救, 而忽略了潜在的法律问题和自我保护意识。如护理文书记录不及时、不完整等。
2.4 低年资护士
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 尤其以2年以下的护士发生差错率最高, 主要与其临床经验缺乏和业务技能掌握不熟练有关。
2.5 行政管理问题
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 是导致护理缺陷产生的重要原因。匆忙交接班可致物品清点错误;离岗、脱岗可延误患者抢救时机;“三关”手术制度不严, 即门关、鞋关、更衣关不严, 执行无菌操作不严等均可造成医院内感染。
3防范措施
3.1 增强法律意识, 强化服务理念
加强护士法律意识教育,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 尊重爱护患者, 培养主动服务理念, 善于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反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3.2 重点环节的交接制度
(1) 接患者时应认真核对患者的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挽牌、手术名称、部位、时间和术前用药、病历及X线片等, 逐项核对打勾确认, 防止接错患者。 (2) 手术中器械护士勿中途换人, 特殊情况需换人时, 交接人员应现场当面清点器械、敷料等所有物品数目, 共同签名确认。 (3) 送患者回病房时, 应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皮肤完整情况、管道、生命体征、术中大致情况等, 保证术后护理工作的延续。
3.3 重点环节查对制度
3.3.1 严格核对患者信息:
护工到病房接患者时, 凭手术通知单对照病历及手腕带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和术前准备执行情况、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等, 病房护士在《手术安全核查记录表》上签名;患者送至手术室后由巡回护士据《手术安全核对记录表》再次核对上述各项;严格执行国际惯例术前暂停核对程序, 即在麻醉、手术开始前, 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第三次执行暂停程序, 以大声唱读方式核对患者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麻醉方法, 要求病历、手腕带、患者自诉三者相符, 并在《手术安全核对记录表》上签名确认, 方可实施麻醉手术, 以确保患者安全。
3.3.2 认真检查手术用品:
认真检查手术中使用的无菌物品是否合格, 术中器械是否齐全, 各种用物的类别、规格是否符合手术要求。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缝合切口前后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仔细清点核对所有敷料和器械并登记签名。
3.4 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
(1) 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应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检查、整理, 做到定位、定量放置, 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数目2次, 巡回护士将数目准确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术中临时增加的物品应及时补记。 (2) 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宜选用显影纱布、纱垫, 凡胸、腹腔内所用纱垫一端必须有兰色长带, 且长带尾端应置于切口处, 严防纱垫遗留体内。 (3) 关闭体腔或深部组织前, 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应认真清点手术记录单上的所有物品, 并与术前登记的数字核对无误, 缝合皮下时及手术结束后再各清点1次。
3.5 完善相关安全制度
3.5.1 防止接错患者:
特别是针对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后的患者, 有些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的情况, 在核对时应注意询问方式, 必要时请家属协助核对。
3.5.2 保持体位正确舒适:
在协助医师摆放手术体位时, 应正确使用减压垫, 避免血管、神经受压, 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 防止过度牵拉、过分外展, 避免损失血管、神经、肌肉, 避免体位不当而致并发症。对压疮高危患者应于术前做好防护措施, 即在压疮高危部位黏贴减压贴。
3.5.3 妥善保护, 防止受伤:
始终有人陪伴患者, 不让其单独留在病房;保持接送患者的各种平车、床功能完好, 常规配备安全带和防护栏;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应注意保护头、肘足部;术中需体表降温使用冰袋时, 应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在使用高频电刀时, 应使用专用插座, 负极板放置正确, 避免患者身体直接接触手术床的金属部件以免电灼伤。
3.5.4 防止手术部位错误:
术前1d, 主管医师应于手术部位做好标识, 对脑、肾、肢体等对称性器官手术, 应于手术单上注明哪一侧。
3.5.5 防止输血错误:
术中如需输血, 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输血前要与麻醉医师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瓶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和有无凝块、溶血及污染等, 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要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输血完毕, 血袋冷藏保存24h备查。
3.5.6 防止用药错误:
药物应摆放有序、标识醒目, 以免混淆;在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大声复述1遍, 经麻醉医师核对无误后再执行, 并将安瓿、药瓶保留备查。
3.5.7 防止管道脱落:
加强患者过床期、全麻诱导期、复苏期的管道评估与护理, 妥善固定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 防止导管脱落、反折等。
3.5.8 正确管理病理标本:
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应妥善保管, 及时放入有固定液的容器内, 核对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登记本一致, 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师三方确认签名, 及时送检病理科, 防止标本保存不当或遗失。
3.6 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6.1 无菌物品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原则, 分类放置、标识醒目, 定期消毒灭菌, 定期检查。
3.6.2 防止伤口感染及交叉感染:
手术器械应集中于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 确保灭菌合格率为100%;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与手卫生管理规范;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应, 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术后处理相关物品。
3.6.3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召开护理安全讨论会:
(1) 临床实践表明, 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 是维护护理安全最重要的基础; (2)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制定相应措施应做到“三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3]; (3) 我科质量控制小组由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组成, 分别为护士长—护理组长—组员, 由护士长每周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 对本周存在的护理缺陷与差错进行分析, 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整改措施; (4)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提高综合能力, 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 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听课[4]; (5) 护士长合理利用好人力资源, 做到合理排班。
4小结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及相应的控制措施的实施, 提升了护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 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 安全护理是安全医疗的前提。手术室是高风险的医疗场所, 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安全密切相关, 任何疏忽均可能诱发严重的后果。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基础。笔者认为, 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和更新知识, 总结经验教训, 才能有效避免护理缺陷及其带来的医疗差错的风险, 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来鸣, 泮淑慧, 杨明丽, 等.临床护理缺陷分析与危机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2) :922-923.
[2]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缺陷[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2-193.
[3]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4) :195.
[4]高明丽.科威特医院手术室见闻[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3) :59-60.
手术室护理缺陷防范 篇2
制定并落实防范护理缺陷的措施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根本。
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或专题讲座,从实习护士和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开始,把普法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及《护理差错判定标准》,学习中联系实际存在的典型事例分析讨论,以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患于未然,用法律武装自己,用行为规范自己,用工作让病人满意,防范护理缺陷。
二、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规章制度是对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等做出的文字规范。护理部及科室让护士熟背所有核心制度,将规章制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纳入护理理论考试的范畴,不定期检查,并与科室及个人质量考评挂钩,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真正落实。让护士牢记查对、抢救、消毒隔离、给药、交接班、分级护理等制度,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将其内容一一融入工作中,用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用实际工作体现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缺陷。
三、.提高高危人群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低年资护士、新招聘护士是护理缺陷的高发人群。她们工作时间短,基础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对临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判断与处理,应加强严格训练和考核,尤其是“三基三严”训练及“各种急救抢救应急技术”训练。护理部及科室共同监督检查与考核,可以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方式,如:知识竞赛,操作技能竞赛,专业情景演讲,评选优秀先进等,避免单一的训练和考核模式让她们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甚至抵触情绪,科室与科室之间比,个人与个人之间比,护理部及科室给予适当奖励,增强她们的积极性,提高她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她们慎独的精神情操,让她们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希望,远离护理缺陷。
四、提高护理书写质量
护理文书是反映住院患者病情发展过程和护理人员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写自己所做,做自己所写”这是对护理文书真实、客观、准确的反映,及时、完整是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要求。用护理文书反映护理质量,使护理质量证据化、规范化,成为防范护理缺陷的法制依据。
五、加大科室考核力度
科室护士长对科内的工作安排应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每日有检查,选派优秀护士协助管理,科室质控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发现问题责任到人,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给予适当处罚,使当事人深知错误,记忆于心,防范护理缺陷的再次发生。
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职业技能及业务综合能力
(1)根据科室内工作量,护士长可抽取每日晨会后15~20min的时间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的学习,提问与讨论,操作示范与简单小结前一天工作或反馈前一天的工作不足,布置当日工作重点。
(2)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护理查房,质量考评会,病房工休座谈会,护士长可安排科内年资高的护师或主管护师组织实施,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要求内容接近于临床,实用于临床。
(3)鼓励护士进修、函授、科研等,科室可给予一定奖励,增强积极性,减轻护士经济负担,使其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在工作中更系统、更全面的开展工作,防范护理缺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七、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倡导人文关怀
护士长应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工作中公平、公正,组织协调科内所有护理人员间的关系,让大家生活在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里,随时观察了解每一名护士的心理及生理,发现异常及时关心问候并给予帮助,以防对护理工作造成影响,防范护理缺陷。
八、充分合理应用人力资源
精神科护理缺陷和防范技巧 篇3
【关键词】精神科;护患关系;护理缺陷;防范技巧
精神科住院患者在法律上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都缺乏自知力,不愿意住院,再加上封闭式集中管理,精神症状和精神药物的影响,发生自杀、自残、攻击他人、出走、摔伤、窒息、猝死等意外事件的几率都比综合科高得多。由于精神科病房的特殊性,长时间在精神科工作的护士上班时谨慎小心,精神压力明显比综合科大。而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公众法律意识的极大提高,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受损就会发生投诉或纠纷,因此防范精神科护理缺陷从而杜绝或减少护理纠纷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也是安全护理必段要做的。为了有效防范精神科护理纠纷提高精神科护理缺陷的防范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1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主要护理缺陷
1.1护理操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不可避免地发错药而引起纠纷。精神科病房规定15 min巡视病房一次,有自杀自伤行为的患者必须时刻在护理人员视线之内,如果因为护理人员未尽到监护责任而造成患者自伤、自杀,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1.2 缺乏工作责任心,患者出现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缺乏警惕性与预见性。有些护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在工作中从未出现过任何医疗差错,凭经验办事,对精神病患者这个特殊群体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件认识不足。
1.3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偏低,对各种仪器使用方法不熟练或不能正确操作,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高,造成损伤或延误抢救时机。
1.4 自我保护意识缺乏 在患者家属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的情况下,部分护理人员却没有正视这种现实,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同时护理人员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结果。
2 防范护理缺陷的技巧
2.1 学习护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涉及精神科护理专业各种制度的内容非常多,包括国家的,单位的,行业的标准规范等等。例如护理规章制度中的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等。所有这些制度对搞好专业工作,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及纠纷事故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所以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疏忽懈怠。
如果我们都能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工作,有效提高护理素质和护理缺陷的防范意识,出事的概率就明显降低,又能够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
2.2 提高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
精神料护理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护理专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的护理内容是精神科护理实践的需要。它一方面能使住院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复,另一方面也能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也能够满足精神护理人性化的需要。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工作实践,为发展完善精神科护理专业作出贡献。
2.3注重心理护理 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实质是处于一种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服务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上热衷于抓操作、抓培训、抓演练。形成了护理专业过度操作化,但精神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往往忽视患者心理护理。由于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而不知如何针对病情实施心理护理,在与患者接触时不能很好与之交流而致患者病情突变,产生消极观念而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认真学习掌握精神科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灵活应用,不断完善;通过加强综合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并重,不断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改进服务态度,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缺陷的防范技巧。必然能够防范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发生,即使出现护理缺陷也能够正确对待,合理处理。
参考文献:
[1] 陈红,蒋玉琴.护士在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7(1):11-12.
[2] 陳晓华.精神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上海精神医学,2007,13(3):178-179.
手术室安全缺陷及防范措施 篇4
1 安全缺陷
1.1 术前准备缺陷
备皮不到位、手术知情同意书未签字、禁食禁饮时间不够、术前用药只有病房护士签字而未执行、检查化验单不全等, 导致延误手术、术中误吸。
1.2 接送患者缺陷
导管脱落、贵重物品丢失、患者摔伤、与病房交接纠纷。
1.3 核对患者缺陷
特别是应用镇静后或聋哑人、小儿、昏迷患者极易发生手术患者错误, 对脑、颈、胸腔、肾及上下肢体等对称性器官极易发生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1.4 器械、物品准备缺陷
器械功能不良、数目规格与手术所需不符, 物品短缺, 影响手术的正常安全进行甚至导致纠纷。
1.5 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缺陷
术中仪器失灵、设备发生故障, 影响手术进行甚至发生不安全事故, 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导致患者触电、电烧伤, 气压止血带使用不当造成肢体压伤、肢体缺血等。
1.6 体位安置缺陷
体位摆放不当, 术中导致患者皮肤、神经损伤, 肢体损伤等。
1.7 物品清点缺陷
导致延长手术时间, 异物遗留患者体内。
1.8 用药、输血缺陷
药品摆放凌乱、标识模糊、执行口头医嘱未复述导致用药误用, 一次取用多个患者血, 不严格查对发生输错血。
1.9 标本管理缺陷
特别是实习进修人员上台的, 连台手术, 一次取多个手术标本极易发生标本损坏、遗失、混淆。
1.10 感染管理缺陷
导致交叉感染、手术切口感染。
1.11 语言交流沟通、患者隐私保护缺陷
术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议论患者隐私、与患者沟通不当引起的纠纷;和医生、麻醉师未进行及时沟通延误手术和病情。
1.12 病历书写缺陷
书写错误、缺项、涂改、抢救患者未及时补写、与麻醉师填写不一致, 植入物合格证、灭菌物品指示标识等未粘贴, 产生法律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术前准备、接送患者环节的管理
术前访视工作应细化深化, 把手术需要注意的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清楚;接患者时认真查术前准备情况, 确保无误、到位。对于术前准备不充分而无法补救的不得接患者入室。同病房护士交接注意事项、病情、各种导管情况及手术所需物品, 并双签字。接送患者前应查看车况, 途中看护好患者, 严防挤伤、摔伤, 对于病情较重的应有医生、麻醉师一同护送。
2.2 有效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确保手术患者、部位、术式的正确
按照手术安全核查流程对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实行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三方核对和确认。对于清醒患者应问患者“您叫什么名字?”, 对于意识不清、小儿应和患者家属一起核对[3]。
2.3 严防器械、物品准备环节的缺陷发生
巡回护士在患者未入室之前查看手术间设施状态及术中所需物品是否齐全、运转及安全情况。上台护士提前15 min~20 min洗手, 检查手术台上器械、用品准备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巡回护士补充准备。新开展手术所需的特殊器械, 在手术前1 d由手术医生亲自过目确认, 进行关键手术步骤前由术者查看器械是否合适。手术室应备足量的常规急诊手术器械以备急用。
2.4 加强物品清点环节的管理
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切皮前、体腔关闭前、体腔关闭后、切口缝合前、切口缝合后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洗手护士一同清点核对器械、针、纱布、腹纱及所用物品, 按流程步骤核对、记录并签字, 严防遗留体内。
2.5 加强手术体位安全管理, 安置合适体位, 防止神经损伤及压伤
各种手术体位用物应齐全、适用, 摆放体位以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麻醉, 充分暴露手术野为原则。隆突部位注意用衬垫保护, 肢体约束松紧适宜, 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术中随时查看患者体位及肢体情况, 询问患者是否耐受。
2.6 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及维护及保养, 确保术中安全正常运转
手术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及一般故障的排除解决方法,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杜绝电刀、气压止血带等使用不当引起的烧伤、肢体缺血等不安全事件发生。贵重、精密仪器设专人负责管理, 随时检查仪器的附件是否齐全, 螺丝是否松动, 特别是易损配件应有备件[4]。规范设备的四级维护:一级维护 (日常维护) :仪器设备的外部和主要功能测试;时间:每次使用后;责任人:仪器使用人 (常用仪器) 和仪器负责人 (贵重、精密仪器) 。二级维护:手术室设备组长;三级维护:设备科工程师;四级维护:设备供应商家工程师。
2.7 严格执行手术中安全用药、安全输血制度, 防止用药、输血差错
手术用药一定要标识清晰, 严禁同麻醉药品混在一起。执行口头医嘱时, 巡回护士复述一遍, 医生或麻醉师确认后方可使用, 台上用药由手术护士或手术医生同巡回护士核对无误后使用, 台上有两种以上药物时应做好标记, 严防用错。取血时每次只能取一名患者的配血, 取血时、输血前须经2人查对, 输血时应严密观察有无反应。
2.8 加强手术标本管理
有效执落实手术标本管理制度, 规范标本的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 防止标本差错。夯实每个环节的责任, 严防标本遗失和损坏。
2.9 做好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严防切口感染及交叉感染
制定感染控制检查标准, 每月组织考评, 不定期抽查。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清洁保洁制度, 及无菌操作原则, 加强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用品的管理, 杜绝使用无效无菌物品。做好各项监测及切口动态观察管理工作。
2.10 语言交流、患者隐私保护环节的安全防范
与患者沟通时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 避免使用引起患者及家属猜疑、恐惧或精神伤害的语言, 特别是患者及家属询问病情时应用恰当、热情、真诚的语言回答, 引导由手术医生为其解答, 以免解答不当产生纠纷。术中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不得谈论患者的隐私, 在暴露患者的隐秘部位前做好解释工作,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 应及时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沟通, 确保患者安全。
2.11 规范填写护理文书
工作人员应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相关医疗文书, 禁止涂改, 准确、真实、及时填写, 并与麻醉医生记录保持一致。抢救患者后及时补充填写。将内植入物合格证及灭菌包外指示胶带应粘贴在手术器械核对单背面并写上患者的名字, 以防涂改更换。
总之, 手术室每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 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患者带来意外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掌握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缺陷所在, 可有效估计手术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使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而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赖晓萍, 王美珍.手术室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与安全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3) :184.
[2]冯立, 耿淑琴, 张桂荣.如何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6) :59-61.
[3]姜晓惠, 孙毅力, 关柏秋.手术病人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16) :161-162.
手术室护理缺陷防范 篇5
护理缺陷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差错及事故。消毒供应室各项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的质量,甚至造成院内感染。为避免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现将医院消毒供应室常见的护理缺陷总结分析报告如下。1 常见的护理缺陷表现形式
1.1 物品清洗不干净 有污渍、锈渍、血渍、水垢及残留物质。
1.2器械检查不认真 有缺损、对合不良,松动,功能欠佳,刀剪不锋利等。1.3物品包装不齐 有错放、漏放现象,数目不准确。
1.4物品包装不规范 有超重、超大现象,包布无一用一洗,有破洞、补丁且潮湿。
1.5灭菌物品标识不清 位置不正确,字迹不清晰,颜色变化。
1.6没做好检查工作 有过期物品出现,发放物品时,无注意先入先出原则。1.7没做好器械清点核对工作 出现器械丢失现象,交接班制度不完善。1.8错送漏送现象。
1.9物品供应不及时、物品准备不充分。2 护理缺陷的原因
2.1 责任心不强 由于缺乏责任心,工作不细致,没有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导致清洗质量不合格。
2.2 检查、查对制度不落实 由于检查、查对不严格,敷衍了事,容易造成包内物品缺失或错误,甚至无法使用。
2.3 专业知识缺乏 业务不熟练新同志和新毕业的护士未经过系统专业培训,部分老同志由于学习困难较大,存在知识老化,从而使专业知识缺乏。2.4 服务态度差 消毒供应室人员不能主动提供热情服务,语言简单、态度生硬,引起临床科室人员不满。
2.5环境、条件所限 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仪器设备陈旧。2.6各项工作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散,人心涣散。3 护理缺陷的不良后果 3.1 影响临床工作 消毒供应室发放的物品大多数是直接用在病人的身上,它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影响临床工作,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严重者延迟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3.2 浪费人力物力,造成经济损失,引发护理纠纷 不合格的物品一旦发现是必须重新处理。临床科室使用的器械包,未在双人在场的情况下打开,或使用时器械丢失,都会出现责任推诿现象,从而影响科室关系。4 防范对策
4.1建立规范的消毒供应室,配备必要的设备 按要求建立供应室配备相应设备,例如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清洗机组、水处理系统、专用器械打包台等,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保障。
4.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考评规则 科室质控小组对各班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纠正,发现缺陷及时汇报并找原因,组织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要求科室物品回收后,先分类,污染严重的物品选出,另外处理。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后,人工刷洗,再使用除锈剂,然后才上机清洗,从而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包装班人员实行一人检查组装,另一人核对包装,送到灭菌准备间时,再由消毒员抽查,发现不合格的物品,一律退回重新处理,层层把关,进一步保证工作质量,4.3 组织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素质 科室每月至少一次组织业务学习,每季度理论和实践考核至少一次,每月至少两次组织质控小组会议,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能自行解决的尽快处理,不能解决的与其它科室联系,协商解决,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效果评价,以求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学习礼貌用语,培训服务礼仪,明确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在新设备使用前,进行全员培训,力求人人掌握,按标准操作。
4.4 护士长是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及监督者,应及时发现缺陷隐患,尽早纠正,一旦出现差错或不足,勇于承担责任,改正缺点,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4.5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工作制度,关注工作细节,规范工作的各个环节。采用共识的质量标准,制订工作流程。无菌物品存放间的工作人员,每天检查各类物品的有效期,顺序摆放,先入先出,做好物品的补充工作,保证临床供应。
手术室护理缺陷防范 篇6
【关键词】产房;风险管理;护理缺陷;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520-01
我院产房2006年1月~2009年1月从防范护理缺陷管理入手,开展星级服务,狠抓产房的护理服务质量,取得明显的效果。护理缺陷发生率从2003年5.1%下降为2008年的1.7%,产妇的满意度则从同期的94%上升为98.8%,产妇分娩人数稳步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1 风险管理措施
1.1加强产房制度建设及质量监控
成立了产房质量控制小组,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宣教制度、各种护理工作流程及星级服务的扣分、加分标准等,让大家有章可循,职责分明,既是检查者,又是被检查者,确保护理质量层层有人的抓,事事有人管,责任到人,并运用激励机制,奖惩兑现,激发助产士的工作热情。
1.2 加强助产士职业道德教育
我们倡导以护理事业的先驱南丁格尔为榜样,爱岗敬业,克尽职守。通过不断的培养、教育,提升综合素质,自觉转变服务理念,落实产科服务新模式,保障母婴安全。
1.3 择优上岗
我们采用综合考核,竞争上岗的形式,让具有爱心、细心、耐心、专科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助产士进入产房。为不断促进和提高产房护理质量,我们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复训和考核,如开展导乐分娩知识培训、新生儿复苏知识技能培训、产科急救技能的培训考核等等。
1.4 实施人性化管理和服务
1.4.1 合理排班
产房工作急诊多,产妇情况变化快,工作预见性差,是一个高风险部门。在特别忙时,则实施弹性排班,让应急小分队进入岗位,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潜能,有效缓解助产士的心理压力,保证工作质量。
1.4.2 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我们强化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一切以“母亲安全、儿童优先”为宗旨,遇到问题,积极面对,妥善处理,消除隔阂,让大家以科室、产房为荣,愉快、轻松地工作。
1.4.3 改善分娩环境和服务
随着产妇健康观的转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产妇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不但对医疗技术有较高的期望,对服务的要求也在提高[1]。我们从改变产房窗帘、床罩及物品颜色,使严肃的白色系列转为温馨的暖色系列,为方便产妇进食,增设可移动餐桌;为使产妇消除焦虑,得到全方位的支持,产房工作人员均为经过正规培训取得导乐师资格的助产士,她们尊重产妇的各项权利,提供并满足产妇心理、生理的需求,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为维护产妇及宝宝安全舒适的权利,我们提供各种镇痛措施,如心理疏导、水针镇痛、药物局部或硬膜外麻醉等,缓解和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为不断改进和提高产房护理质量,建立征求意见和访视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使分娩的环境和服务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1.5 加大普法力度提升执法意识
我们定每周五为“安全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使大家认识到:任何违规行为,造成对患者人身损害的均系医疗事故,而“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医院要证实无过错,必须拿出确凿证据,否则将处于败诉地位。我们通过收集各种有关医疗护理违法、违规案例,进行学习、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提高职业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在认真剖析产房护理缺陷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防范措施,明确自身在保证产房护理质量和安全上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严格规范护理行为。
1.6 规范操作流程
1.6.1 产程观察处理
助产士应注重掌握产程中的自主处理权[1],产程观察必须严谨、细致、客观动态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并做好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救治准备。
1.6.2 新生儿处理
要注意保暖,动作轻柔,观察细致。严格执行新生儿查对制度,认真核对性别,及时盖产妇的手印和新生儿的足印,并为新生儿系双手圈,防止脱落丢失,做好安全防范,向家属准确告知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
1.6.3 治疗中
贯彻三查七对制度,输液卡双签名。紧急情况时,口头医嘱必须大声复述,核对无误后执行。
1.6.4 护理文件书写
病案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文字见证,是重要的法律文书[2]。产科病历中的护理文书除体温图、医嘱单外,产程观察记录单、产程图、分娩记录单、新生儿出生记录单、新生儿出生24小时观察记录单等,均由助产士独立或合作完成。
1.6.5 贯彻消毒隔离制度
做好环境、人员、物品、病人的管理,特别是对于血体液传播病人的处理和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
1.7 将产妇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产妇,产妇及其家属的认可是对助产士工作最有力的評价。我们请助产士对产妇进行病房随访,了解产妇及新生儿的康复情况(包括会阴切开愈合情况),作相应指导。护士长则听取每一位产妇的意见,以便正确评估助产士工作,好的予以弘扬,不足之处予以纠正,不断改进质量,并将考评结果纪录在案,作为晋升、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
2 结果
三年分娩数、难产率、满意效果见表1。三年产房常见护理缺陷的发生率,见表2。表1 三年分娩数、难产率、满意度的比较(略)注:难产率为剖宫产、产钳术、臀位助产术、毁胎术等手术的总发生率。表2 三年产房常见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略)
3 讨论
3.1 产房是临床高风险科室助产士负有独立处理平产和协助难产助产的职责
母婴两条生命维系在我们每一步操作中,任何一点判断上或治疗中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工作人员压力极大,因此有的医院助产士不愿意进产房。我院由于正确运用了竞争机制,加强了质量监控,融洽了医患、护患关系,形成了一个和谐氛围,局面就完全不同,助产士将进入产房工作作为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肯定,积极争取承担压力,直面挑战。
3.2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培训高素质人员进入产房工作是确保工作质量的首要条件
国外助产士是在完成护士学业后,再进行二年的专业培训,取得执业证后方能上岗。我们助产士的起步较低,因此更要作好后期继续教育培训。助产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情商,才能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3.3 母婴健康是产科的金标准
骨科护理缺陷与防范对策 篇7
1 骨科护理中的主要缺陷
1.1 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变化
病情观察时被一些易于观察出的伤情所左右, 而疏忽了隐蔽的或深部的甚至更严重的创伤存在, 如一车祸致股骨干开放性骨折病人, 因有明显的肢体肿胀、畸形、出血等易被重视, 但却忽略了腹腔脏器损伤而出现的症状与体征。
1.2 对伤 (病) 所存在的潜在并发症预见性不足
在病情观察时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 如长骨干骨折尤其是多发伤的病人, 在伤后72 h易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深静脉栓塞;前臂及小腿骨折尤其是挤压伤后, 易发生骨筋膜间隙综合征;骨盆骨折易合并休克、尿道、膀胱及相邻脏器的损伤等。
1.3 有章不循引发的责任事故
不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级别护理制度、无菌操作规程等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如危重、大手术病人交接班未到床旁而使病人发生压疮或管道脱落未能及时发现;一级护理未按规定巡视发生液体漏入皮下甚至发生皮肤坏死;夜班值班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等。
1.4 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动作粗暴, 产生技术风险
因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 采用不恰当的技术动作, 如在对颈椎损伤病人翻身时, 操作不当易发生高位脊髓损伤, 导致呼吸心脏骤停;脊柱损伤病人在搬运或翻身时, 未保持头、颈、躯干呈轴位而造成损伤加重;在石膏未干燥的情况下搬动病人, 造成石膏变形、折断等技术风险。
1.5 缺乏沟通技巧造成的不和谐因素
骨科中意外损伤较多, 病人及家属多有急躁情绪, 他们不知诊疗程序, 而以为损伤后应直接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 不懂得应先进行快速必要的术前准备, 甚至有的病人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能手术;骨折病人大多需用内固定材料, 并且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发展, 骨科内固定材料也在不断更新等, 若事先未与病人沟通, 易引发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
1.6 环境管理不善引发的意外事故
骨科病人除治疗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外, 对于四肢骨折或损伤的病人, 行走不便或需借助拐杖行走, 地面湿滑时易发生摔伤造成骨折再折;小儿、老年人未加护床栏易发生坠床等。
2 原因分析
2.1 护士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缺乏
突出表现在遇有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的病人入院时, 由于伤员的伤情复杂、严重、病情变化迅速, 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
2.2 护理业务不娴熟, 专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骨科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护理工作也必将面临着新观念和新技术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关节镜技术到经皮椎间盘镜, 椎板间小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经胸腔或腹腔镜行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等, 相应的内镜技术也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材料工艺的发展, 支具在外科治疗中常常是为了维持关节的功能位, 护士不仅要熟悉支具的作用, 同时要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2.3 医护人员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不够
多数护士较重视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 但与医生的沟通却不充分。护士是医生与病人之间沟通及联系的桥梁, 对于病人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病情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必须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
2.4 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规章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 是一个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 能否遵守好规章制度, 对一个单位能否开展好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 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分析以往发生的护理差错和事故, 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没有按规章制度来规范护理、约束护理行为。
2.5 病人的配合程度较低
认识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疾病差异, 以及病人当时的表现姿态、情绪、病史提供的真假等, 这些都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进行正确护理的重要因素。
3 防范对策
3.1 培养骨科护士具备预见性护理思维能力[1]
良好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专科知识是培养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基础, 对于临床不同类型病人的抢救, 及时总结共同点与不同点, 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 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 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 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护士在实施某项护理活动时, 需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专业技能、病人自身状态等, 对预期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做出评估。同时, 要重视病人的主诉, 取得其积极的配合。遇有疑难问题请求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护理。
3.2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强化职业训练意识
每周利用晨会进行专科知识和综合护理急救技术模拟训练等教学, 针对现有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 剖析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 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 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 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 使病人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2]。
3.3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 增强团队意识
每一项规章制度都是由经验和教训写成的, 落实规章制度, 强化“慎独”精神, 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教育各级人员认真坚持工作原则, 实事求是, 明确职责, 及时汇报、请教, 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 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 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另外, 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等特点, 若发生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 要及时弥补,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3.4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
很多护理缺陷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服务态度欠佳, 或病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高, 未能达到其期望值;同时由于病人的生活背景、生活环境、经历及治疗程序的复杂性, 不同年资护理人员由于素质、年龄、阅历、社会经验、知识结构及临床经验等不同, 加上沟通技巧不够全面, 致使护患之间不能有效沟通, 病人产生不满情绪。因此, 随着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 护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学会倾听,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
3.5 维护病区环境安全
危重、大手术后等病人, 应安排到护士站附近的病室或ICU内, 以便观察;对于意识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病人应加护床栏, 并将危险物品 (如暖瓶、锐器等) 远离病人, 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病人易取放的位置;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 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 以防摔倒。
参考文献
[1]薛迪.医疗缺陷的成因[J].中国医院管理, 2003, 23 (6) :18.
心内科护理缺陷及防范 篇8
1 输液速度的问题
当病人第一组输入限制滴数的药物结束 (输入升压药物或降压药物等其他药物时) 护士续加第二组液体时, 易发生将输液恢复正常滴数, 导致输液管中的限制滴数的液体按正常速度滴注。如:①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时。②微量泵泵入硝普钠时, 出现输液停滞报警或延长管有回血时, 护士调节快速泵入按钮时, 病人易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性晕厥。
防范措施:①护士应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杜绝违规操作, 加强防范意识, 悬挂限制滴数药物标记卡。②护士及时的巡视观察病人, 做到心中有数, 细心、耐心的为病人认真调节输液滴数, 防止误操作。③及时发现输液延长管的回血现象, 使回血及时得到处理。防止病人见到输液管中的回血, 产生恐惧的心理, 要及时的安慰病人, 得到理解。④如果调节微量泵快速泵入按钮时, 病人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性晕厥时, (因为短时间内进入体内硝普钠浓度增加, 导致血压下降, 晕厥的时间取决与药量及浓度和个人的敏感性) , 应暂时停用该药, 立即报告医生, 有医生、护士在病人身旁, 病人会有安全感, 同时安慰病人, 监测血压, 描记心电图, 记录病情, 遵医嘱给予处置。⑤护士应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 每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 及时发现药液外渗或微量泵报警, 积极、主动处理好各种输液环节中出现的问题。⑥护士应向病人讲解输入药物的作用、目的及注意事项, 以得到患者的配合, 确保输液安全顺利。
2 人为心电监护仪故障
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护士应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 取得配合防止损坏电极导联线。如:①有一位老年女性夜间睡梦醒来用剪刀将监护仪三根导联线剪断。②患者尿床将信号盒浸湿。
防范措施:①做好宣, 爱护公物, 让患者远离锐器, 保管好水果刀、剪刀。②告知患者不能自行处理监护电极片及导线, 贵重仪器损坏要赔偿。③不能离床活动等, 防止导连线过度牵拉或扭曲而人为损坏。④注意观察病人胸部皮肤及时更换电极片, 防止发生皮肤过敏反应。⑤保持环境舒适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⑥患者在心电监护时, 护士应及时准确输入患者信息, 防止打印报告患者信息缺陷, 做到细心、耐心, 尽量避免使用过程中人为故障。⑦如果患者佩戴遥测监护仪时, 护士应将病人信号盒放在床铺平整、干燥、安全的位置, 保持病人体位舒适。防止因病人尿床信号盒被侵湿, 发生故障。
3 重危抢救时静脉通路中断
急性左心衰病人急性发作时大汗淋漓, 极度呼吸困难, 端坐位, 四肢皮肤湿冷, 频死感, 烦躁致使输液胶贴全部松动脱落, 输液针头从血管内脱出, 现有的静脉通路中断, 影响患者抢救用药。
防范措施:①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抢救常规, 丰富的临床经验, 娴熟的专科护理技术, 与医生配合默契, 是抢救成功的保障。②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疾病护理的关键流程, 加强病情观察, 保证静脉输液针头不滑脱, 因此危重患者应保留2~3组静脉通路。防治输液通路故障而影响抢救用药。③在输液针头的固定方法上加以改进, 首先, 将输液针头的针柄用白胶布固定肢体缠绕一圈, 终端压在起始端2cm, 防止输液针头滑脱。其次, 如患者体毛过长或胶布有过敏史者可用纱布绷带代替固定, 可以多加一圈然后用胶布固定末端。④有效的静脉通路才能确保抢救用药的及时准确。
4 应用溶栓药物出血倾向
留置导尿损伤尿道黏膜出血现象, 临床上遇到2例尿道损伤出血的患者。
防范措施:①应用溶栓药物后应尽量避免插导尿管。因病情需要必需进行导尿护理技术操作时, 护士应掌握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 (抗凝药的情况) 。认真, 细心的选择合适的导尿管。②对患者进行告知, 讲解导尿的目的及注意事项。③动作轻揉防止尿道黏膜的损伤。④注意观察尿量的颜色及时发现有无出血倾向。
5 护士与病人沟通的缺陷
如:当与患者沟通不畅时, 或是在操作中发生失误时。
防范措施:①应积极、主动的了解患者的沟通感受, 注重控制自我情绪的技巧。注意自己语言的表达方式, 注意发现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以保证沟通有效顺利进行。②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中发生失误时, 护士应及时向患者道歉, 做好解释已取得患者的谅解。③做到声音柔和态度亲切, 关心病人, 体贴病人, 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安全感。④有效的沟通, 相互理解和谅解, 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 可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
6 护理工作体会
①护理缺陷往往是构成护理差错的危险因素, 在实践中, 我们规范安全行为, 加强学习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充分发挥科室护理质控人员的作用, 及时发现护理隐患, 定期制定整改方案, 并组织护理人员具体实施。②护士长应常督促、常检查, 全面检查与临时抽查, 相结合, 坚持以等级医院标准为指南, 提升管理工作。③培养护理人员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④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流程, 牢记各种制度规范要求,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⑤完善护理缺陷, 使护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各项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整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加强防范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内科,护理缺陷,防范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17
临床护理缺陷分析及防范对策 篇9
护理工作由于繁杂、琐碎, 在工作中难免会发生护理缺陷, 甚至引发护理纠纷, 而了解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对控制护理缺陷的发生, 保障病人的医疗、护理安全, 将起到积极作用。
1常见的护理缺陷
1.1 医嘱处理缺陷
包括医嘱处理不及时;医嘱转抄错误;医嘱签字后未执行等。
1.2 口服药发放缺陷
包括口服药错发、漏发、早发或迟发;发药后对病人交代、解释不详, 致多服、漏服、错服、误服。
1.3 注射、输液缺陷
包括错注、错输、漏注、漏输;注射输液中药名、剂量、浓度、方法、时间发生错误;用药速度快慢调节发生错误。
1.4 护理处置缺陷
包括护理不周, 发生褥疮、烫伤者;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 造成不良后果者;手术、检查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和检查时间者;各种检查、手术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时划破多处皮肤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或延误供应抢救物资、药品影响治疗抢救者。
1.5 护理观察缺陷
包括观察病情不细致, 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 延误病情者;交接班不认真, 不能按要求巡视观察, 工作发生失误;发现问题, 报告不及时或主观臆断, 擅自盲目处理者;监测数据不准确、不真实, 弄虚作假者;护理观察项目遗漏, 发生漏测、漏看、漏做者。
1.6 护理记录缺陷
(1) 资料收集不准确。资料收集要求客观、准确、及时、真实、完整。如小腿外伤病人入院时已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 下肢肿胀明显, 护理记录中未详细记录入院时的情况。上述情况均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在实施举证倒置的程序中, 导致院方证据不足。 (2) 功能锻炼记录无连续性。护士只注重临床护理操作, 未及时对功能锻炼效果进行评价, 记录中未体现功能锻炼由被动至主动循环渐进的锻炼过程。若出现医疗纠纷无法反映病人在住院期间功能康复的过程。 (3) 康复理疗告知内容不全。其主要表现在告知内容不具体, 甚至由此引发疾病加重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在各项治疗项目实施过程中, 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并记录治疗目的、注意事项。 (4) 安全宣教知识不全。护理记录书写规定, 骨科安全知识宣教与书写记录一致, 必要时并建立签字制度。而临床护士只注重口头宣教而忽视护理记录。安全宣传不到位, 无详细记录, 一旦病人发生意外, 引起医疗纠纷, 空口无凭。 (5) 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临床护理记录不仅是检查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 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法律上, 也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因为护士专业水平有限, 经验不足, 以及医护双方在收集病人资料过程中信息来源的误差, 医护人员之间缺乏沟通, 使医护人员记录不一致, 引起病人及家属对病情记录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一旦发生医疗纠纷, 作为举证材料在法律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1.7 消毒隔离缺陷
包括各种无菌技术操作管理不善而发生感染者;消毒液浓度配制不准确发生感染者;器械清洗灭菌不彻底, 培养有细菌生长;一次性用品处理不当发生意外者;院内感染监测项目未达标准者。
1.8 输血及血标本采集缺陷
包括输错血液者;漏采、漏送血标本;血标本注错试管, 或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采集血标本, 影响化验结果者。
2护理缺陷原因分析
2.1 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
极个别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安全意识淡漠、惰性严重, 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慎独精神, 不能严格遵循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 导致护理缺陷发生。
2.2 临床经验少, 业务水平低
调查显示, 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发生缺陷人员的护龄和职称密切相关, 护龄和职称越低, 差错发生率越高。这与护士的业务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经验有很大关系。
2.3 行为、心理因素
观察发现, 发生护理缺陷的人员, 并非全是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者, 有相当一部分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护理工作者。从主观上, 谁都不愿意发生缺陷, 但往往却发生了, 这与某些行为、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4 管理因素
(1) 管理者思想麻痹, 安全意识淡漠。管理缺乏力度, 责任不清, 奖罚不明, 质量控制措施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任务观念强, 报喜不报忧, 对上应付了事, 对下放任自流, 甚至包庇、袒护不良行为。 (2) 管理重心偏移, 管理职能受到影响。由于多方面原因, 护士长要花大量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 严重影响了护士长的管理职能。
3护理缺陷的防范
3.1 强化安全意识, 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增强法律意识教育
进行安全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 防患于未然, 落实护理工作制度, 经常性的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如:查对制度, 交接班制度, 执行医嘱制度, 差错事故分析讨论制度等。
3.2 提高护士业务水平, 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作用
因为高年资护士既有牢固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善于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高年资护士要为年轻护士把好关, 做好传、帮、带、教, 工作安排上要新老搭配, 以老带新, 以此防范护理缺陷出现。制定新护士培训计划, 按计划对新护士进行培养, 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分阶段定时考核, 特别是在强化巩固“三基”培训的同时营造学习上进的氛围, 鼓励护士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 定期在病区举行专科知识培训, 选送护士外出进修,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形成业务水平稳定、思想素质过硬的护理队伍。
3.3 加强管理、履行管理职能
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充分发挥质控组织作用, 遵循护理质量标准, 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全面控制护理质量。制定明确的奖罚措施, 尽力将缺陷消除在事前。建立护理缺陷分析讨论机制, 每月无论有无缺陷, 都要组织人员进行分析讨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以此防范缺陷。
总之,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高度的责任心和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是每个护士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护理缺陷管理, 认真履行职责, 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提高护士素质和能力, 是预防或杜绝护理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福英.74例次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2) :68-70.
基层医院护理缺陷的原因及防范 篇10
1 基层医院临床常见的护理缺陷
1.1 管理缺陷
护理管理缺陷是在护理服务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建全、制度实施或监督不力,造成护理服务质量的低下状况,甚至给患者造成身心损害[2]。
1.2 服务质量缺陷
服务质量缺陷是在服务时为达到医疗方面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规定的服务标准或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
1.2.1 护理处置缺陷
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发生褥疮、烫伤者;护理不当发生坠床者;漏做药敏试验者或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作者;手术、检查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和检查时间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或延误供应抢救物品、药品影响治疗抢救者;手术器械、敷料等准备不全、延误时间者;供应室发错器械包或包内遗漏主要器械影响检查治疗者。
1.2.2 护理制度执行缺陷
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输错药、打错针、输错血者;漏采、漏送血标本,血标本注错试管,影响化验结果者;不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导致医嘱执行不及时、签字后未执行或错误者;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使病情治疗、交待不清;不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造成手术室护士误点纱布、器械遗留在体腔或伤口内,导致护理缺陷者。
1.2.3 护理观察、记录缺陷
观察病情不细致,发现病情变化不及时,延误病情者;重点病人不能按要求巡视观察病情,工作失误者;发现问题,报告不及时者;监测数据不准确、不真实,弄虚作假者;护理观察项目遗漏,发生漏测、漏看、漏做者;护理记录内容不完整,与医生病历不相符,计算发生误差,漏记、错写、误写者。
1.3 护理技术缺陷
在具体操作中,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处置不符合医疗技术准则,技术上存在明显不足。出现可避免的并发症(药物外渗)、后遗症难以预防等情况。
2 护理缺陷原因分析
2.1 与管理因素有关
基层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大多是从临床优秀的护士中选拔出来的,而她们的在校教育和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欠缺护理管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造成管理中的一些缺陷。
2.1.1 管理者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漠
管理缺乏力度、要求不严、督促检查不够,对护理工作中各个不安全因素环节缺乏预见性,不能抓住已出现的护理缺陷环节,质量控制措施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对上敷衍了事,对下放任自流,甚至包庇、袒护不良行为。
2.1.2 管理重心偏移,管理职能受到影响
由于多方面原因,护士长要花大量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如科室的经济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各类物资的管理,临时顶班,完成计划外工作等,严重影响了护士长的管理职能。
2.2 与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有关
基层医院一些科室设置不合理。重复性夜班,超负荷工作,造成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漠、惰性严重、上班思想不集中,未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技术操作不细致,对病人缺乏同情心、责任心、爱心,对自己缺乏约束和慎独精神,在技术操作中图省事、方便,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护理缺陷发生。
2.3 与临床经验少,业务水平低有关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护理队伍逐渐年轻化,人力资源不平衡,护理人才流失,年轻聘用护士占85%,临床经验少,病情观察不认真,临床治疗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到位,服务意识较差,法律意识淡漠,专业技术水平低,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导致护理缺陷发生。
2.4 与行为、心理因素有关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床护之比不能达到1:0.4。护理人员身体不适或疲劳过度时,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造成身心疲惫、产生厌烦情绪、心理功能紊乱、感觉不灵敏、思维混乱、判断不正确,导致护理缺陷发生。
3 护理缺陷的防范
3.1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关键
3.1.1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强化护士长责任心教育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护理部实行全面质量控制,遵循护理质量标准,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建立护理缺陷分析讨论制度,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效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3.1.2 护理部根据护士长的管理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
管理知识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明确护士长职能,脱离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有效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3.1.3 护理部向院领导报告护理人员结构现状,加强护理队伍
及时调整人员结构,合理配置床护之比。关心她们的身心健康、妥善解决后顾之忧,排除心理障碍、避免疲劳上岗,有效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3.2 加强工作责任心是防范护理缺陷的基础
合理科室设置,实行弹性排班。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传帮带作用,工作安排上新老搭配。加强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管理,强化工作责任心。重点转变低年资护士基本功不扎实、业务素质差、工作不安心、易情绪化等不利因素。培养“慎独”精神和利他意识。遵循病人至上的宗旨,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3.3 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护理工作制度是防范护理缺陷的根本
护理部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对《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工作制度》等医疗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科室坚持每周的质量分析会,及时总结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做到病情观察细致,临床治疗及时,护理措施到位,有效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3.4 加强技术操作培训是防范护理缺陷的保障
护理部按照各级各类在职护理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包括1年以内护士在职培训计划;毕业1—5年在职培训计划;护师培训计划及主管护师培训计划)。在护理工作中达到人人熟悉标准,项项操作达标,通过加强专业技能学习、训练,有效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1)对低学历和低职称的护士进行规范化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3]。
(2)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带教工作,反复强调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并经常检查落实情况。
(3)制定岗前培训计划,护理部对新上岗的护士及聘用护士举办岗前培训班,内容包括工作制度的学习、护理安全教育、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训练等,并组织实施和定期考核。
参考文献
[1]占京.护理缺陷的常见原因及防范对策[G].现代护理质量安全控制典范与护理管理规章制度典范.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
[2]王丽娟.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 2004, 10 (4) :258—259.
手术室护理工作差错防范探讨 篇1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差错防范
手术室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及抢救重危患者的重要场所,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任何环节上的疏忽和错误都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为此,加强手术室管理,提高工作质量,防止工作中的错误,才能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本文将手术中易出现的护理差错及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手术室工作中易出现的护理差错
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接送患者查对制度,接错患者,开错手术部位。
体位不当而致神经麻痹或长时间手术而致组织压伤。
未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用错药、输错血。
物品的查对: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未分别放置,错用非无菌物品造成感染。
手术物品清点:手术器械、敷料清点不清致使遗漏体内。
标本保留不当、遗失或标签错误;检查单、标本名称填写错误,标本容器内未放置固定液,标本丢失等。
电刀的安全使用:电刀是一种高频、大功率的电气设备,在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频率高、有效面积小、电流密度大,使用不当极易引起电灼伤。
麻醉清醒前患者的防护:术后患者麻醉还未完全清醒前易烦燥,容易发生自行拔管、坠床等意外现象。
方法及管理措施
加大手术室人员管理制度:严格考核,按职上岗,上岗前由护理部统一组织技能培训,达标后方可上岗。科室根据本科特点每个月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熟练掌握科室各项知识点。按职上岗是预防技术性差错事故的主要措施,不可越职行事,以防差错事故发生。
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工作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法规。手术室护士必需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才能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服务意识:重视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正确处理患者的知情权和保护性治疗的关系,与患者交谈要慎重,既要对患者负责又不要违反原则。
针对手术室工作中易出现的护理差错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①严格执行患者的查对制度:手术室在接送患者时一定要按手术通知单定项查对,查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性别、科室、手术名称、术前准备及用药情况、皮肤情况、义齿及X线片等。到手术室后核对手术房间,每晨值班护士按照手术通知单仔细查对每个患者,巡回护士接到患者后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共同核对,并填写核对表。②防止体位不当造成损伤:掌握各种体位的摆放及注意事项,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在摆体位时应遵循安全、舒适,保持呼吸、循环功能,充分暴露手术野,肢体不可过度外展、屈曲,固定牢固,机体的着床支点避开神经走行的部位,避免肢体受压造成神经麻痹,使用气压止血带时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止血带,压力适中,记录时间,定时放松,术后检查皮肤是否受损。③严格执行用药、输血查对制度:手术时用药通常是口头医嘱,要复述1遍,吸药后与麻醉师核对药瓶后方可用药,用药后药瓶保留。输血时严格执行输血规程,血液需经血液科人员、输血医生、手术室护士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完后的血袋保存,手术结束后随患者送回病房保存24小时。④无菌物品的管理:消毒、未消毒的物品分开固定放置,无菌物品放在无菌间,使用前检查消毒效果、日期、名称,检查包装是否松散、潮湿有无破损。每天无菌区人员对无菌敷料包器械包及小制作物品进行检查,有过期现象及时重新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⑤术中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应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整理,做到定位定量放置,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数目,纱布纱垫缝针清点2遍,准确记录在清点单上,开台后台上台下护士第2遍数清点,术中增加的物品及时记录,特别是术中剪下的钢丝、克氏针、注射器针头套、阻断管等尤其应该注意妥善保管,仔细清点。关闭体腔切口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应清点手术记录单上的所有物品,并与术前登记的数字核对无误,缝皮前再1次清点,手术结束后再1次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确保无一遗漏。5遍清点可杜绝器械敷料遗漏患者体腔事故的发生。⑥加强标本的管理制度:标本是指从患者身上取下的任何组织,它的检查结果决定病变的性质,关系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和预后,所以要妥善保管。术中取下的标本需做冰冻的及时交给台下输血医生按病理名称打好标签送至病理科,常规病理术后提醒医生及时处理好标本,检查标本申请单、标本标签是正确一致,标本盒内是否有甲醛浸泡,填写标本送检登记本,按时送病理科。⑦电刀的使用和管理:使用前仔细检查电刀线路,负极板平整放置在肌肉丰富无皮肤破损无毛发的光滑处与皮肤完全接触,患者皮肤应与手术床铁质的地方绝缘且距离2cm以上,体内不能有金属物体否则应选择用回路垫或选用双极。消毒酒精未干时禁止使用电刀,防止酒精燃烧。使用中电切电凝的功率不得超出安全使用范围,电刀要定时检修,护士还应注意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⑧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全麻患者清楚前巡回护士应恰当约束四肢,并在旁守护,防止患者突然烦燥而发生自行拔管、坠床、注射针脱出、引流管拔出等意外情况,同时注意保暖。
结果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差错分析及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我科各项工作指标有显著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2007年有1例因电刀放置不当引起轻度烫伤情况后,2007年以后无1例此类事故发生,新护士专业技术和基础护理操作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有针对性预防手术常见护理差错,提高效率,减少了护理缺陷,減少了护理纠纷。
讨论
临床护理记录存在缺陷及防范措施 篇12
1 存在问题
1.1 护理记录缺乏科学性
个别护理人员护理记录不能准确使用医学术语来描述病情变化, 语言过于通俗。
1.2 记录的完整性不够
部分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中没有完全涵盖护理工作的全部内涵。没有完全反映出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表现在记录不全、不够完整。
1.3 专科护理的特点体现不足
表现在对病人的观察只停留在病人症状表面, 而没有从专科护理的角度出发去观察, 导致护理记录过于简单, 不能体现专科特点。
1.4 记录中缺乏健康教育内容
表现在没有将疾病的相关知识或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传授给病人, 相关知识告知不够, 没有反映出患者的知情。
1.5 表格出现空项
表现在住院病例号、签名、记录时间等处漏填或填错位置。
1.6 护理记录缺乏整洁性
部分护士由于责任心不强、文化基础低, 记录中常常出现语句重复、字迹潦草、错别字、刀刮、涂改等。
2 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医学基础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和培训, 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2.2 举办护理观察与记录的专题讲座, 培养护士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掌握与运用护理观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3 将日常工作与业务培训相结合, 选取有代表性的病人进行示教、
系统观察、分析和记录, 找出临床护理观察的重点和规律, 掌握观察的要领, 从而提高观察与记录的能力和水平。
2.4 加强质量控制, 不定期检查, 从责任护士到表格护士到护士长, 层层把关, 及时发现护理记录中的问题, 及时整改。
2.5 个别指导
对文化水平低、医学基础差、工作中又缺乏责任心的护士进行个别指导和教育, 强化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以缩小护理人员之间业务水平的差距。
2.6 建立奖励机制
每月对护理记录进行一次评比, 对书写优秀者予以表扬并给予相应奖励。
《临床医学诊疗》丛书招聘启事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 新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和诊疗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为了汇集这些宝贵经验, 并为医务工作者晋升职称创造条件, 《中外医疗》杂志社、《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社联合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共同编写《临床医学诊疗丛书》, 有意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医务人员请与丛书编委会联系。
【手术室护理缺陷防范】推荐阅读:
手术室护理纠纷防范09-20
手术室安全护理防范论文05-20
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08-25
手术室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论文11-29
细节护理中手术室护理11-01
手术室的护理07-21
医院手术室护理05-30
手术室规范护理07-22
手术室护理路径08-05
手术室护理技术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