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路径

2024-08-05

手术室护理路径(精选12篇)

手术室护理路径 篇1

临床护理路径 (clincal nursing pathway, CNP) 能够有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手术室护理路径即围手术期护理路径, 是临床护理路径的一个重要方面[1]。为探究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路径在患者疾病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 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2.2岁, 行腹股沟疝修补术12例、胆囊手术11例、肝脏手术8例、胃部手术10例、阑尾切除术10例、脾脏手术9例;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 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4.6岁, 行腹股沟疝修补术14例、胆囊手术10例、肝脏手术9例、胃部手术8例、阑尾切除术12例、脾脏手术7例。在术前检查中发现, 18例患者有高血压史、5例患者有糖尿病史、4例患者有心电图异常,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进行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同时, 使用CNP管理模式, 从患者确定手术开始进行手术室护理路径, 对患者进行评估, 采用适合的护理方式, 对患者饮食、治疗、相关检查、活动锻炼、健康宣教、出院计划等进行合理安排教育, 责任护士根据护理路径方案进行对患者的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 入院:患者确诊入院后, 对患者相关检查进行说明, 告知患者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方式及进行手术所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2) 检查: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 术前禁食12 h, 禁水4 h, 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 (3) 心理护理: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在手术前1 d到病房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结合患者的情况, 尽可能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恐惧感, 详细介绍其手术的相关操作流程,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缓解心理压力, 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按照手术室护理路径对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 使患者在手术中能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4) 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前, 要检查好所用设备使用情况, 做好准备工作, 确保腹腔镜手术所用各种设备和仪器均处于可用状态, 调节手术室湿度和温度, 注意安抚患者情绪, 麻醉时告知患者如何配合, 及时调整体位,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注意速度, 护士耐心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解答, 陪伴患者,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手术过程中遮挡无需暴露的部位, 保护患者隐私[2]; (5) 术后护理:术后回到病房, 做好患者的交接班工作, 按照CNP与责任护士一起对患者进行术后宣教, 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 术后去枕平卧4~6 h, 对尿管以及各种引流管妥善固定, 引流袋注意放置位置, 每日更换, 防止逆流, 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 (6)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及医嘱确定是否需要补液及补液的量和速度, 正确执行医嘱; (7) 饮食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相应的饮食护理, 适当补充高维生素、高蛋白、高营养流质饮食, 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8) 活动锻炼:术后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早期活动, 预防压疮, 促进肠蠕动, 防止腹痛腹胀、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9) 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及复查时间。观察指标: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等几个方面分析评价手术室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1.3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3讨论

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是一种微创的手术, 主要是通过腹腔镜来直观的进行手术操作,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相关设备越来越先进, 技术越来越熟练, 逐渐成为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3]。CNP是现代一种新的效益、质量、医疗管理模式, 经过全国各地医院的相继开展和临床实践, CNP对提高护理管理效率,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及信赖度方面展现了极大的优势, 得到了行业间的广泛认同[4]。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制定详细完整的护理计划, 充分引导患者参与到诊疗的过程中, 为患者在住院期间提供完整的有计划的医学、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护理, 对促进患者的恢复, 意义重大[5]。

手术室护理路径作为临床护理路径中的重要一环, 良好的护理服务,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 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部分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手术的配合程度、术后恢复及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

综上所述,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满意度, 对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倩, 辛友红, 周雪梅.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1) :93.

[2]董梦婷, 吴柳静, 陈妃葵.手术室细节护理在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 (4) :112-114.

[3]李艳春, 李冬梅.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2) :342-343.

[4]刘天凤.浅谈临床护理路径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8 (16) :299.

[5]谢云芳.微创手术室腹腔镜卵巢切除术护理干预的疗效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7) :146-147.

手术室护理路径 篇2

【摘 要】目的:探究手术室常规护理、细节护理干预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实施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甲组行常规护理,乙组行细节护理,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且护理满意度相比较甲组更高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且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常规护理;细节护理;护理安全;价值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2

手术室是医院最为重要的救治场所,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工作被提出了至高的要求[1]。本文主要研究手术室常规护理、细节护理干预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价值,并报道如下: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的92例对象,皆为我院 2015年5月-2016年5月这一时间段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占50例,女性42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为(48.6±3.26)岁。所有患者均签署之情同意书,且耐受手术,排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两个组别,其中的46例甲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而另外的46例乙组则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临床治疗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甲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术前准备、术后基础护理等,而乙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具体如下:

(1)环境干预。护理人员要注意在术前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手术室环境,对温湿度进行严格控制,并遵循医院的相关规则,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针对参观人数,每台手术不可超出2名,且不可随意进出手术室。同时,护理人员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对手术所需的各项仪器进行严格的消毒。在术后,要由专人对手术室予以终末处置,包括空气、地面消毒,并对手术室细菌含量予以监测,保证手术室环境符合相关要求。

(2)术前干预。在术前,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内心状况,通过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予以全面评估,以保证其耐受,并做好相关的体征记录,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另外,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体位的构建、安置,并对术中所需各项仪器予以检查,以保证其运行正常。

(3)术中干预。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对,并安置其手术体位,对各设备、仪器进行全面坚持,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铺垫铺巾,密切配合医生,并调节好无影灯的亮度,接通各仪器,以保证手术的高效进行。此外,术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情况予以记录、观察,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做好保暖措施,以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4)术后干预。在术后,护理人员要定期查看患者的一般情况,了解其术后恢复状况,从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用药、康复训练指导。同时,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中,要总结手术室护理存在的不足,认真对待其反馈意见,从而及时整改,促使手术室护理治疗的提升。

1.3 效果评定 对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操作规范、消毒隔离、器械准备等,100分为满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施行百分制,分值≥85为满意,84-65为较满意,分值≤64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处理,用 表示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用“[例(%)]”表示?数资料,选择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组间护理质量比较 经过比较后发现,乙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2 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甲组护理后,满意共有20例,较满意有16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为78.26%;而乙组护理后,满意共有31例,较满意共有13例,不满意共有2例,总满意度为95.65%,组间差异显著P<0.05。讨论

手术治疗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2]。然而,若是在手术过程中,为进行有效护理,也容易诱发系列并发症,不仅影响都患者的术后康复,也容易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率。

而细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细节化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3]。同时,在护理中,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能够确保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乙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乙组,而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甲组的78.26%,P<0.05。

综上所述,将细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各项护理质量,以保证护理安全,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路径 篇3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品管圈应用于外科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信息化管理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外科手术患者104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切口感染发生率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切口感染发生率等相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外科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信息化管理中,其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利于临床护理路径贯彻与实施,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品管圈;外科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97-02

品管圈全称为品质管理圈,其是指固定场所人员为了解决现存问题,自发性结合成小团体,采用自我启发、分工合作原则,以达到改善品质、提高效率的目的[1]。手术室品管圈成立后,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到患者整体护理之中,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能力提高,致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获得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2]。本文选取外科手术患者52例,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取得了比较明显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外科手术患者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年龄在21—72岁,平均年龄为(41.6±10.4)岁。患者手术类型分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6例;骨科手术患者18例;胸外科手术患者2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46例。将104例患者按住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5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比较,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相关数据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1)品管圈建立:辅导员:手术室护士长;圈长: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成员:护师6名,护士13名。圈名设定为手心圈。经头脑风暴法确定主题,根据迫切性、实用性、重要性为原则,确定本次研究主题为:临床护理路径流程设定。(2)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包括内容:第一:术前访视:对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心理疏导与宣教;指导患者家属做好相应物品准备及对患者术中体位摆放进行指导。目的是让患者做好术前心理、生理等方面准备。第二,术中护理:术中无菌操作原则;根据手术类型按标准行器械台摆放;手术器械清点与核对;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应急预案正确实施,如:术中大出血;急诊手术;停电、停水等;手术标本留取、送检规程。目的是规范手术配合方法,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第三,术后处理:患者出入量统计;患者复苏期内护理;特殊感染手术术后处理;术后回访等。目的是加强术后管理,以预防不良事件发生。(3)实施方法:圈长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流程设定标准,组织圈内成员针对各类手术制定出相应护理路径一览表。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临床护理路径一览表实施护理,对于已实施内容在项目后打√即可;对于未实施内容在项目后打×,圈长组织成员针对未实施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并做相应改正。(4)信息管理:患者手术完成后,由专人负责将患者信息输入电子档案中,由圈长统一管理,圈长负责将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并制做成文档存放在相应电子文件夹内,通过投影等方式定期组织手术室护士共同学习,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1.3 评价指标

(1)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统计方法[3]:将我院自行編制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发放患者,由患者本人填写,内容有:护理技术、服务流程、护理人员态度、健康教育等方面满意情况,每项内容下有满意与不满意两个选项卡,患者在选择项目下划勾即可。

(2)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行数据处理,均数±标准差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组间比较行t检验;百分率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切口感染等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比较﹝n(%)﹞

组别例数护理差错切口感染观察组521(1.92)2(3.85)对照组523(5.77)5(9.62)χ2 4.345.16P P<0.05P<0.05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二。

表二: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组别护理技术服务流程护理人员态度健康教育观察组94.296.298.196.2对照组90.486.594.284.6χ24.466.624.418.17PP<0.05P<0.05P<0.05P<0.053 讨 论

品管圈的成立使圈内小组成员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制定出各类手术操作临床护理路径,通过不断的实施与改进,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不仅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而且也满足了护士成就感,减少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使手术室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性提升[4]。在手心圈建立初期,我科护士踊跃参加,对临床护理路径制订标准各抒已见,在制订护理路径过程中,积极搜集相关资料,并在工作之余自觉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当召开圈会时,各自携带电脑参加临床护理路径一览表制作,其不仅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护士的自我价值,从而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切口感染等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与周雪珍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5],这一结果提示出:品管圈的应用,可充分调动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对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元芝.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8):100-102.

[2] 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等.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3] 张凤琼.品管圈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32(9):336-337.

[4] 胡明媚,黄碧燕,李艳铭等.品管圈在手术室中的实施价值[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7(10):319-319.

手术室护理路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手术进行的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5例, 女25例;年龄51~73岁, 平均年龄 (61.23±4.76) 岁;其中胆囊手术22例, 胃部手术13例, 脾脏手术9例, 肝脏手术6例。对照组:其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55~77岁, 平均年龄 (62.53±5.37) 岁, 其中胆囊手术23例, 胃部手术12例, 脾脏手术10例, 肝脏手术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们选择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开展CNP的对象, 参考2002年美国外科协会制定的CNP表的10项内容和国内制定的最佳标准护理计划来设计我科护理CNP表, 横轴为时间顺序, 纵轴的项目有医疗护理手段、检验和检查、评估、医疗措施、监测、治疗和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活动、出院计划等。患者手术前1 d开始严格按照CNP表展开护理工作, 由手术室护士负责向患者仔细详细的介绍说明手术治疗的整个流程。手术室护士根据CNP表的安排认真严格的履行各自的职责。术中按照CNP的要求, 对患者展开相应护理措施, 术后按照CNP表的安排指导患者进行自理能力康复锻炼。

术后患者保持去枕平卧姿势5~6 h, 留置导尿管8~10 h并根据具体临床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必要的静脉补液处理, 对于需要补液的患者应注意补液量及补液的速度。患者在术后8 h即可摄入适量流食, 包括营养液。次日起可根据患者的实际要求进食, 但是禁辛辣食物。患者在监护病房24 h后可进行局部的恢复活动锻炼。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使患者保持最佳舒适体位, 因手术患者多会因术中应用的CO2气腹而对横膈造成不适的刺激, 引起肩部产生放射性的疼痛。故在术后可采用头低臀高位姿势, 使患者保持15°~30°的角度以便气体上升到机体的盆底部而不再刺激横膈以减轻疼痛。同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还应防止压疮的产生。

1.3 观察指标

患者满意度分为4个级别:一级:非常满意, 二级:满意, 三级:不太满意, 四级:不满意[6]。从患者的手术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室花费、患者的满意度等几个方面评价整体的手术室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检验标准定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对手术室满意度对比结果

在患者对手术室满意度方面, 观察组满意度为94.00%, 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2.2 两组手术室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情绪烦躁、皮肤压伤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现代科技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普外科手术也从传统外科剖腹术转向损伤小或无损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 其主体部分是腹腔镜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 且随手术相关技术掌握熟练度越来越高以及腹腔镜辅助设备改进越来越先进使得其临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 成为目前普外科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的质量、效益、医疗管理模式, 它的实施给医院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20世纪末中国人世后经济全球化迅速成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催化剂。我国各地医院相继开始引进了在国外成功运行的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经过10年的临床实践,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已经逐渐从急性病向慢性病, 从外科向内科, 从少数病种向常见病多发病扩展;10年的临床实践, 使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其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这两个基本价值有了广泛的认同。

为了有效避免手术室并发症, 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管理评价势在必行, 通过本临床研究发现, 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情绪烦躁、皮肤压伤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手术室护理路径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手术室相关并发症。

在医疗体制转变的大环境下, 临床护理路径CNP作为一种前卫的护理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工作, 入院即制定完备、详细的护理计划, 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到诊疗过程中, 从而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照顾和治疗, 为患者的减轻经济负担,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室花费、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综上所述, 经过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患者的手术室相关并发症显著降低, 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降低, 患者的手术室花费减少, 从而使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因此,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观察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腹腔镜,并发症,护理途径

参考文献

[1]方晓冬, 张樱.临床护理路径对癌痛患者镇痛药物治疗中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4) :13.

[2]王玲.临床护理路径及其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4) :41.

基础护理学:手术室护理查房尝试 篇5

安排每月1次查房。手术室无论是择期手术或是急诊手术或是急诊抢救手术都较多,工作繁忙无规律,我们根据手术种类事先选择病例,安排护士准备,利用早晨查房时间,一般提前30min上班,进行护理查房。查房时间45min左右(抢救手术例外)。

1 个案查房

首先到手术间查看病人情况,然后离开手术间由巡回手术护士介绍病例,包括病人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认识度、临床症状、麻醉方式、特殊用物、特殊体位放置、特殊设备如显微镜以及对感染手术的物品器械、房间消毒处理情况等。洗手护士则注重介绍手术方式、名称、手术步骤、所需时间、预后以及配合、注意事项,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由主管护士或护士长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2 教学查房

由参加手术配合的责任护士详细介绍手术病人的诊断、病因、临床表现、手术目的、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处理、麻醉方式、特殊用物及一般用物准备、病人体位放置、手术入路、步骤、名称,此手术方法优点、国内开展情况、术中解剖位置、手术配合等,进一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3 质量查房(床边查房)

一般通过晨间交班在床边查手术前物品、器械等术前准备情况,通过床边查房,提高了术前准备的准确率,减少术中忙乱,使术中配合质量稳定提高。

4 模拟演示查房

按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护士熟练、敏捷、利索配合各科的手术。查房中注意技能传授,结合具体手术放置特殊体位并做模拟和演示及无菌器械台的器械摆放,掌握配合要点,了解手术医师的特殊手术习惯,预见性地准备好手术中不同阶段所需物品和药品,做到应急能力强,传递器械方法正确。

查房要求

1 对主持者要求(主持者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师担任)

手术室查房能否搞好,主持者自身素质是关键。首先主持者要有充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护理技能,能够回答护士提出的问题,有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发现问题,诱导护士找出不足,注意知识更新,了解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护理程序的应用,查房时介绍相关的经验,启发和带领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去尝试和实践,主持者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启发护士思考讨论。护士长还要检查,督促在围手术期病人护理措施落实效果,并在查房中起指导把关作用。

2 对责任护士要求(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

手术室护理路径 篇6

【关键词】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路径 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为已确诊的某种疾病而制定的全套护理计划,对改善患者病情及缩短住院时间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特对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5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8±3.2)岁,肌瘤大小3~10cm2,所有患者均实施子宫切除术。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医疗护理,指导患者饮食,适时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以患者手术天数为横轴,以检查、用药、护理、饮食指导、治疗、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首先,护理人员要先进行入院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及对子宫肌瘤的了解程度,之后向患者介绍主管医护人员、医疗环境、科室技术骨干及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密切留意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及时向患者询问,排除各种消极因素,术前做青霉素等药物过敏试验,叮嘱患者术晨勿禁食;第三,巡回护士要在术中加强巡回,及时给予患者鼓励,安抚患者不安情绪,在手术过程中严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术后做好一般护理,评估患者术后情况,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必要的心电监护,观察肠功能、手术切口,预防出现并发症,鼓励患者下床进行适量活动;第四,做好出院前用药指导,告知饮食主要事项,提醒患者及时到医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要求止痛的人数及患者住院时间。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以均数±s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要求止痛人数以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要求止痛的人数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可见下表:

2.2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80~95分,平均(91.3±2.4)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72~90分,平均(80.5±3.6)分,两组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4.584,P=0.000)。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宿传荣,刘淑香.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8):138-139.

[2]任冰莲.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1):214-215.

手术室护理路径 篇7

关键词:路径式带教,手术室,护理教学

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的主要场所。作为一个多学科的治疗中心, 手术室具有病种复杂、患者多等特点。手术室护理实习作为护理学生必经的过程, 护理带教质量的好坏与护生掌握护理技能及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密切相关[1,2]。由此可见, 对手术室护理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64例护理实习生, 分别采用常规带教和临床护理路径式带教, 对比两种带教方法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4月选取手术室护理实习生64例, 所有护生均为女性, 年龄19~24岁, 平均 (21.4±1.9) 岁。将64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 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 护生进入手术室后由1名护理老师带教, 护理老师按照教学大纲指导护生完成实习任务。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式带教, 方法:护理人员将护生的实习大纲与手术室护理实际情况相结合, 组织护理带教老师编写、制定手术室护理带教路径图, 根据路径图要求进行护理带教。 (1) 第1周, 护理带教老师向护生讲解手术室的规章制度、环境设施及实习内容, 对护生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评估, 使护生对手术室护理有初步了解。 (2) 第2周, 护理带教老师向护生讲解手术室护理的专业基础知识, 告知手术室的常见疾病、手术类型、患者临床表现等, 积极指导护生参与完成简单的护理辅助性工作, 使护生对手术室护理流程有所了解。 (3) 第3周, 护理带教老师向护生讲解全新的护理理念及护理方法, 告知对于不同患者应采用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 让护生对一些基础护理和专业操作护理亲自动手完成, 对于一些复杂护理操作, 带教老师指导、协助其完成。 (4) 第4周, 护理带教老师让护生独立完成护理病历的书写、手术配合及护理。带教完成后, 对护生进行理论及实践考核。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践考核成绩;观察两组护生对手术室护理带教的满意情况。

结果

两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践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践考核成绩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P<0.05) , 见表1。

两组护生对手术室护理带教的满意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生的护理带教满意度96.9%, 较对照组的78.1%显著提高 (P<0.05) , 见表2。

讨论

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的主要场所, 也是各大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的护理需求, 目前各大医院将提高护理质量作为护理工作的重心。手术室护理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影响巨大, 微小的护理疏忽都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护理岗位工作前, 都需要进行临床实习, 手术室护理实习是其必经阶段。护理带教关系着护生对护理技能的掌握, 同时也关系着护生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质量的好坏[3]。可以看出, 探讨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带教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式带教是一种全新的护理带教模式。在对护生进行护理带教前, 护理带教老师将手术室护理工作情况与护生的实习大纲相结合, 制定护理路径图。本研究制定4个护理带教阶段, 4个阶段紧密相连而又环环相扣, 对护生的护理教学是一个逐层深入的过程, 这能够充分调动护生的兴趣,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使其主动学习手术室护理知识及技能。这也能够使护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 还能提高护生对于护理带教的满意率。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临床护理路径式带教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践考核成绩均较常规带教组显著提高 (P<0.05) 。临床护理路径式带教组护生的护理带教满意度96.9%, 较常规带教组的78.1%显著提高 (P<0.05) 。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式带教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教学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管玲花.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22) :101-102.

[2]孙利萍, 王哲慧.临床护理路径式带教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6 (3) :98, 105.

手术室护理路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3例。观察组男27例, 女26例;年龄为31~82岁, 平均 (51.4±4.3) 岁;右肺全切19例, 左肺全切9例, 右肺部分切除12例, 左肺部分切除13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8例;年龄为30~81岁, 平均 (51.3±4.4) 岁;右肺全切18例, 左肺全切7例, 右肺部分切除13例, 左肺部分切除15例。两组手术类型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 心、肾功能不全者。 (2) 肿瘤广泛扩散者。 (3) 未取得知情同意者。 (4) 合并严重并发症者[1]。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 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检查、常规宣教。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2], 具体如下:成立护理小组, 组员有护士长 (组长) , 临床医师 (2名) , 经验丰富的护士 (3名) 。由护士长组织并带领小组所有成员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待培训结束后, 小组成员共同协商, 同时结合肺癌手术治疗的要求, 为患者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此后, 再严格按照表中的内容对患者进行施护。护理内容如下。 (1) 健康教育。术前, 详细告知患者肺癌的相关知识 (如, 疾病特点、发病原因) , 同时将手术实施的流程向其作出详细的陈述,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提高治疗依从性。告诉患者术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以及发生风险, 提出防治措施。术前1 d, 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叮嘱6 h禁食、禁饮。术后, 协助患者取最适体位, 给予饮食指导, 比如术后1 d应食用半流质食, 然后再逐渐转为富含高蛋白以及高纤维素的普通饮食。将离院后应注意的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 并叮嘱家属对患者的日常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 (2) 心理干预。入院时, 给予患者热情的接待, 并主动向其介绍医院的环境、相关医务人员与科室规章制度, 努力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感。和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 注意沟通技巧的运用, 如轻拍患者手背以及面带微笑等, 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了解患者基本情况, 掌握心态变化, 落实心理辅导工作。将临床治愈成功案例告知患者, 帮助疏解紧张等不良情绪。纠正患者对术后疼痛的错误认知, 并向其强调维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多和家属沟通, 取得家属的全权配合, 如多给予患者情感方面的支持, 增强其面对疾病的信心。术后, 增加病房巡视的力度, 主动关心、鼓励患者, 提高其心态的稳定性, 促进疾病归转。观察患者基础生命体征, 询问患者主观感受, 评估疼痛程度。若疼痛较轻, 可指导做深呼吸运动, 亦或采取注意力转移法, 如阅读, 观看电视节目。若疼痛较剧烈, 遵医嘱给予镇痛泵。

1.4 观察指标

(1) 组织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参与“健康教育知晓率”的相关调查, 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 (2) 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 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3) 离院前, 调查并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健康教知晓率为98.11% (52例) , 对照组为73.58% (39例)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2.9±2.4) d, 并发症发生率为3.77%;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8.5±6.2) d、16.98%。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满意35例, 基本满意16例, 不满意2例, 护理满意率为96.23%;对照组满意24例, 基本满意19例, 不满意10例, 护理满意率为81.13%。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类疾病, 发病率高且在近几年中还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常见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3]。目前, 手术是肺癌者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 效果好, 利于疾病的良好控制。但如何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 仍是临床应关注的一大问题。研究发现, 结合疾病特点与治疗要求, 同时侧重于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这两方面, 为患者制定具有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并严格执行, 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4]。对此, 我们可将临床护理路径更为广泛地引入到肺癌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

总之, 肺癌手术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并发症少, 护理质量高, 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5]。

摘要:目的 剖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肺癌手术患者的价值。方法 择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共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路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患者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8.11%、满意率为96.23%, 对照组为73.58%、81.13%,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2.9±2.4) d, 对照组为 (18.5±6.2) d,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 对照组为16.98%,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肺癌手术中, 护理质量高, 护患关系和谐、友好。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肺癌,护理质量,手术

参考文献

[1]张冬梅, 王天霞, 靳新爱,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4, 56 (23) :5290.

[2]周玲.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肺癌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J].医药前沿, 2015, 4 (22) :301-302.

[3]石娥.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9) :159-160.

[4]常美松.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肺癌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34) :253-254.

手术室护理路径 篇9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11月手术室管理资料200例, 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性别分布、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未建立临床路径。试验组建立手术配合护理路径, 通过考核对护理路径进行不断改善。具体方法:①按照手术室的工作需要, 设置临床路径。要求做到优化工作程序、简化工作流程并加强管理环节。分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制定具体路径。术前:巡回护士在术前1 d对患者进行访视, 核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准备情况, 并对手术前注意事项进行宣教,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体位、手术部位以及术中选择的手术部位和麻醉方式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 准备用品和安置体位。器械护士准备敷料包、一次性物品、器械包等, 对消毒日期、敷料包和器械包的名称和数量进行查对, 开包摆台。术中:巡回护士遵循无菌原则对手术中需用的物品进行清点, 观察患者的静脉通路、手术进程、仪器工作情况等。器械护士则根据无菌原则清点物品, 配合医师进行手术。术后:巡回护士对输血量、尿量、护理记录单、液体量、账单等进行记录和总结。器械护士对手术室及手术用品进行清洁打包。同时将制定的手术配合护理路径制定成册, 发放给科内手术室护士, 并每天晨会时组织学习, 每2周进行考核, 确保护理人员熟悉护理路径。对手术中物品的管理更要做到专人专事, 尽量避免物品的丢失、损毁, 确保物品的整洁。②根据手术室需要设置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术前对患者的访视做到全面、具体, 手术所需物品准备齐全, 手术中动作熟练且规范, 术后对患者和手术室的处理要做到及时、安全;根据手术中医护人员的配合, 对手术情况进行总结、归纳, 对护理质量进行总结;保证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工作的反应速度和对财力、物力、时间等的有效利用程度。

建立评分制度:患者满意评分表从保护患者隐私、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评分。医生满意评分表从护理操作、无菌操作、手术室管理、手术护理配合、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评分等级分为:不满意 (0分) 、一般 (3分) 、较满意 (4分) 、满意 (5分) 。由护士长进行评分的护理质量评分表包括无菌操作、服务态度、物品准备、器械传递、巡回在位、护理记录的填写、术中闲谈, 分为优 (3分) 、良 (1分) 、差 (0分) 三个等级。其中患者和医生满意评分表随机发放5份, 每月1次, 护理质量评分表分别对随机挑选的5位护士进行1个月5次评分。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s)

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医生满意度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医生满意度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讨论

手术配合护理路径是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上, 符合手术室要求和特点的路径, 包含护理技巧、护理服务、护理安全和护理管理4个方面[2], 全方面、全角度地提供了有效的软件和硬件手术环境。实施护理路径过程中对护理人员严格要求, 责任到人, 考核制度健全, 保证了手术过程中严格实施无菌操作, 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手术护理路径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取石手术、损伤等[3,4,5]。

通过完善的考核制度, 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点燃, 通过加强新护士的培训, 使护理工作的质量能够更有保证。

总之, 手术配合护理路径与考核能够使手术室工作更加有条理, 更加方便管理,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春林.手术配合护理路径与考核在手术室的管理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25 (3) :410-411.

[2]陶天兰, 祝红霞, 赵利英, 等.手术配合护理路径与考核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 23 (7) :57-58.

[3]李韶玲, 刘燕婷, 海燕, 等.手术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配合中的应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4, 8 (4) :375-376.

[4]黄美萍.护理路径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配合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4, 20 (16) :115-116.

手术室护理路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7.3±11.1)岁,患者均首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且意识完全清醒,对于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完全知情并同意接受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运动护理、饮食干预和康复指导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根据患者疾病程度不同,制定和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计划,并严格贯彻落实,结合饮食干预、健康指导、运动指导和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保证临床护理的效果,具体措施:①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患者和家属的参与作用,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作用,以获得患者的信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手术前,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在术前2 h内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从而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保证手术前后最佳的机体药物浓度,指导患者掌握双拐使用方法及康复训练的方式,通过生活习惯训练,逐步适应床上大、小便。②术后护理。患者术后6 h内完全禁食,意识状态恢复清醒后可适当摄入流质食物,手术1~2 d后改为半流质饮食,手术5 d后恢复正常饮食;加强患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加强各项术后基础护理工作;指导患者掌握下肢肌肉等张、等长收缩运动方法,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引流管通畅性,记录其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患者术后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将一软枕置于其两腿之间,从而避免其发生髋关节脱位现象。③康复训练。手术麻醉效果消失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开展踝泵功能运动,手术后2 d可适当开展屈膝功能锻炼,手术后3 d可以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并对患者的患肢改善情况适当增加训练的次数,但应避免屈髋>90°,同时,对于安装生物型全髋的患者,应于手术6~8周后开始进行负重训练,安装骨水泥型假体患者,手术数小时后便可以开展下地负重训练,但需由护理人员陪同,待其站稳后借助双拐行走,避免摔跤。④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术后坚持下肢功能训练,避免屈髋<90°、使用蹲厕、盘腿、交叉腿。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规范性、高效性的临床护理模式,能够根据疾病类型和程度的不同,设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通过相应的护理流程,保证最佳的临床护理服务效果[1]。也就是说,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际上是为患者制定一个健康教育内容计划表和健康教育实施时间表。在实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从患者的护理和治疗需求出发,制定并执行标准化健康教育流程,按照原有路径科学、合理地执行护理工作,从而保证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并根据实施效果和反馈情况,对临床护理方案进行调整[2]。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应用,能够将传统被动的护理转变为一种主动性的护理,通过与患者进行主动的交流、指导和宣教,为临床护理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患者参与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并为临床医师的工作提供辅助,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和不良情绪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3]。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从治疗效果及经济效益方面均具有推广性。

参考文献

[1]徐萍.“QC小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现代临床护理,2010,9(9):65-66.

[2]张丽霞.髋关节置换术老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4,4(21):132-133.

手术室护理路径 篇11

【关键词】中医护理路径;肠道手术;术后腹胀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73-01

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肠道手术后的一种多发并发症,可给患者术后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较大影响[1],患者术后出现腹胀的原因众多,包括麻醉创伤、手术创伤、手术牵拉等,都可能引发胃肠神经功能的暂时紊乱继而导致腹胀。术后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患者腹胀症状的关键[2],基于此,我院对收治的部分肠道手术后腹胀患者的护理采取了中医护理路径,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66例肠道手术后腹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术后腹胀的诊断标准,术后未能正常排气,出现腹胀症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3例,男48例,女35例,年龄26-41岁,平均年龄(32.6±5.2)岁;对照组83例,男46例,女37例,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1.8±6.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的护理,包括常规的饮食护理、翻身护理、知识教育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中医护理路径的护理,路径的设计由护士、护士长以及主治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共同完成,设计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内容包括教育方法、心理干预方法、中医护理方法等[3];系统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常规检查,指导、嘱咐患者留取标本;加强患者翻身的频率,调整患者饮食结构,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合理调整患者饮食结构,食物选择遵循高纤维、易消化的原则,多食水果蔬菜、多喝水;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中药外敷或中药灌肠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护理,如中药外敷,木香、大黄、芒硝各30g、冰片3g,研成细末,加甘油调糊,将调制好的中药糊剂包裹在双层纱布内,放置在患者肚脐部位,再使用绷带将其固定,间隔12-24h换药一次[4],外敷过程中注意对手术创口的保护,避免创口感染,同时,密切关注患者肠胃蠕动的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排气,若天气较寒冷,可将甘油加热后再调制糊剂,确保提供给患者舒适的外敷温度,以促进药效的吸收;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告知患者关于腹胀的中医知识。

1.3观察指标和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变化,将患者腹胀的改善情况分为治愈(正常排气,无肠鸣音,腹胀不适感消失)、显效(间歇、轻微肠鸣音,腹胀不适感基本消失)、有效(肠鸣音较频繁、腹胀不适感得到改善)、无效(72h消失后仍未排气,腹胀症状无改善)四个等级,护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采取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录入到spss20.0中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进行X2/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8.80%,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85.54%,观察组患者腹胀改善情况更显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59%,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84.3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医认为手术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脏器、经络组织、气血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手术造成的腑脏生理机能失调是患者术后出现腹胀的主要原因[5],中医护理路径通过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同时将中医调理、通气方应用其中,可显著提高患者腹胀护理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腹胀情况。

本次研究中,接受中医护理路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果表明中医护理路径对于肠道手术术后腹胀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腹胀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晶.中医护理路径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9(16):227-227.

[2]陆姜燕,王赛荣,云长林等.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142.

[3]王红.中医护理路径在肛肠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6):107-108.

[4]高晓玲.中医护理路径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207-208.

手术室护理路径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我科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的护生共62人, 均为女性, 年龄18~22岁;大专生12人 (1 9.4%) , 中专生5 0人 (8 0.6%) 。将6 2人按带教方法的不同分成临床路径带教组 (试验组) 和传统带教组 (对照组) , 各31人。两组一般情况大体相似。

1.2 方法

1.2.1 制订带教计划和《手术室临床路径教学表》。

手术室总带教组织召开手术室护生带教会议, 邀请护理部总带教、手术室护士长参加。全体手术室带教老师 (要求至少是护师、大专学历及手术室工作5年) 参加会议, 提出在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原有护生反馈的信息和建议, 以及实习教学大纲, 经过讨论、分析, 制订出《手术室临床路径教学表》。见表1。

1.2.2 对照组

护生入科首先统一入科介绍, 接着指认带教老师, 跟班不跟人, 教学内容按实习大纲随机完成。试验组:护生入科直接指认带教老师, 下发《手术室临床路径教学表》, 带教老师、护生人手一份, 实习期间带教老师按表1内容逐日逐项完成带教任务, 并签字。两组实习时间均为4周。

1.2.3

出科前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情景模拟考核 (剖宫产术的手术配合) , 采取口述和操作相结合, 对剖宫产手术的台上、台下手术配合进行考核并打分, 考核分记入护生毕业实习考核表中。设计发放问卷调查表, 内容涉及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出科考核后由护生填写, 总带教统一回收、汇总分析并组织科带教老师讨论技术质量改进, 提出整改措施, 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护生出科理论、操作考核成绩, 评分≥9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合格;记录护生出科情景模拟考核成绩及对带教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 P S S 1 1.0统计软件包完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对带教的满意度比较 (表2)

试验组护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对带教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7.99、3 2.9 2、7.0 3, P<0.0 1) 。

2.2 两组护生情景模拟考核成绩比较 (表3)

试验组术前准备用物齐全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32, P<0.01) ;两组护生台上台下配合口述完整率和模拟损伤规范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7.03、1 3.3 7, P<0.0 1) 。

3 讨论

临床路径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质量效益型的管理模式[1]。它是一种设计好的多专业合作的标准计划, 成本具体运作中运用图标的形式管理与结果管理有效融合的科学方式[2]。在手术室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 有以下优点:

3.1 提升了新的教学思路

我科在制订《手术室临床路径教学表》时, 充分减轻了实习护生的心理压力, 因手术室对实习护生来说是既陌生又神秘的地方, 她们一旦参加手术实践容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3]。据调查, 有高达85%的手术室护生存在各种心理不适, 其中比例最高的是紧张[4]。因此, 在制订计划时第一周不让护生上台参与手术, 以入科介绍及台下巡回配合为主, 第二周才开始涉及洗手、上台手术配合等各项基本技能操作, 循序渐进, 扎实施教。

3.2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科带教老师排班采用弹性排班制, 当天择期手术全部结束后下班, 所以经常会出现下午护生没有带教老师跟班的情况。而采用临床路径带教法, 下午由上全日班的总带教老师集中授课, 采用理论知识和情景模拟示教相结合, 复习上午学到的知识并组织讨论, 提高了教学效率。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手术室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带教法较传统带教法, 护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情景模拟考核成绩有明显提高。

3.3 规范了带教流程

手术室是特殊的科室, 传统带教法没有固定带教老师, 带教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带教老师的资质和责任心也各不相同, 教课目的性不强, 导致护生学习内容零乱、片面, 与教学大纲内容脱节。而临床路径带教法带教责任到人, 教学目的性明确, 内容详细规范, 避免了大纲内容的遗漏与重复, 规范了教学流程。

3.4 提高了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

临床路径带教法制订了详细、标准的带教方法和内容。带教老师须提早准备第二天的带教任务, 促使其主动学习, 不断提高理论和操作水平, 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实习护生, 逐渐提高了带教水平。

3.5 提高了实习护生的满意度

经传统带教的护生出科后往往对学到的内容一知半解, 感觉心里不踏实。但临床路径带教法要求带教老师按《手术室临床路径教学表》逐项和护生一起完成, 定时组织讨论、评价、反馈, 加强了沟通, 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实习任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了提升, 增强了护生的自信心, 提高了对带教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也表明, 临床路径带教法较传统带教法, 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赵宁志, 郭爱勇, 陈飞, 等.医院质量管理的临床路径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6, 13 (2) :139-140.

[2]杨燕, 何蕙蓉.临床路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6, 20 (30) :2795-2796.

[3]张丽萍.改进后手术室带教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2) :336.

上一篇:鼠笼异步电机下一篇:巨幼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