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工作流程及制度(通用8篇)
手术室工作流程及制度 篇1
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
目录
1.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3.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4.感染手术管理制度(特殊感染手术的处理)5.手术中无菌操作规范
6.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流程 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8.生锈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
9.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10.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1.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12.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标准操作规程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2.天花板、墙壁、地面光滑无裂缝,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洁和消毒。3.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设在手术室入口处,每间手术间限制一张手术台。4.手术物品及器械均需一用一灭菌,能用压力蒸汽灭菌的禁止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缝线、剪刀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5.手术所用器械和物品,应首先压力灭菌,对于不耐热的物品,如内窥镜、各类导管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或2%的戊二醛)。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6.麻醉所用的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物品必须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7.洗手刷必须一用一灭菌。8.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消毒,每周固定消毒日。9.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10.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必须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
离管理,手术后器械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手术处理,手术间严格按终末消毒。
11.接送病人的平车应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12.手术废品应臵黄色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13.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成立消毒隔离质量监控小组,定期检查和制定有效预防感染的措施。
2.专人负责感染监控,评价、资料储存和信息上报工作。3.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包扎、灭菌,做到包包监测,确保灭菌合格率100%。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切口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
2.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手术人员按要求着装。
3.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认真落实参观制度。4.无菌物品分类放臵、标签醒目,每天检查、定期灭菌,无发霉、过期现象。
5.认真落实卫生清洁制度,保持手术室清洁、整齐、有序。
6.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严格按感染手术后处理要求执行。
7.严格执行拖把的分区使用。
拖把的分区标志:蓝色——无菌区(限制区)
红色——清洁区(半限制区)
黄色——污染区(非限制区)
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2.尽量使用具有安全装臵的医疗护理工具,处理使用过的锐器时,禁止用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刀片、注射器等,以免被锐器刺伤,造成交叉感染。
3.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各种操作时应戴手套,脱掉手套后应洗手,可能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溅到身上、眼睛、鼻腔及口腔的各类操作、应穿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等。
4.急诊抢救患者时应避免直接口对口人工呼吸。5.医务人员手部有破损时,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6.特殊感染时,必须在隔离手术间进行,配合人员穿隔离衣,戴手套,鞋套,护目镜,术后物品要严格终末消毒。
7.在放射线下进行检查、治疗或手术时,配合人员要穿铅衣,戴铅帽及其它护具,做好防护。
8.所有急诊手术,配合人员必须做好标准预防。9.手术室内所有用电设施及线路,要定期检查及维修,防止发生漏电,触电等危险。
10.所有麻醉机要安装废气过滤器,减少产生医疗废
气污染术间空气,对手术人员及患者造成伤害。
11.固定标本的甲醛溶液应密闭保存及运送。
感染手术管理制度(特殊感染手术的处理)
1.特殊感染的手术,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隔离种类和感染诊断,安排在隔离手术间,专人配合,门口挂有“隔离”标记。
2.手术间备有浸泡消毒物品及洗手的消毒液2桶,室内配合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手套。
3.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手术后将一切污染物品分别泡于消毒液内1h;或臵于室内密闭熏蒸消毒后,再进行分类消毒或灭菌处理。
4.手术人员离开手术间前要用消毒液泡手,脱去污染衣物,在门口换清洁鞋才能外出。
5.手术间地面及1m以下墙壁、手术台、器械车等物品均用消毒液擦洗,手术间内所有物品严格终末消毒。
6.废弃物品臵黄色塑料袋内,封闭运送,焚烧处理。标本应按隔离要求处理。
手术中无菌操作规范
1、建立一个无菌区:无菌区内所有物品都必须是灭菌的,如稍有怀疑应立即更换。无菌区的建立应尽量接近使用时间,以减少暴露和污染的机会。物品有下列情况者,应视为有菌,不能在无菌区内使用:①在非限制区内的灭菌敷料;②无菌包破损或潮湿;③无菌包坠落在地面上;④灭菌有效时间及效果不能肯定;⑤怀疑无菌物已被污染。
2、无菌手术衣的应用:无菌手术衣的无菌范围仅限于前身肩平面以下,腰平面以上及袖子。其他部位应视为有菌区。手术人员在穿好手术衣后,前臂不应下垂,应保持在腰平面以上。双手不应接近面部或交叉及放于腋下,应肘部内收,靠近身体。由于手术衣在腰平面以下视为有菌的,因而不应接触无菌桌及铺好的手术台。手术人员倚墙而立或靠坐在未经灭菌的地方,均是违反无菌原则的。也不应来回走动或走出手术间以外。如因手术需要移动,应面向无菌区。与另一手术人员换位时,应先退后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转到另一位臵上。在经过来穿手术衣人员面前时,应互相让开,以免碰撞污染。
3、正确使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任何无菌包及容器的边缘均应视为有菌,开包时应将包布的四角翻转并用手握住,防其滑脱污染内容物。取用无菌物时注意不触及边缘。利用包布铺无菌区时,包布的内面是无菌的,包布的外面和边缘是
有菌的。若取无菌包内某种无菌物,余下无菌物仍须保持无菌时,可按原包包好,但须在4小时内应用此包内的无菌物,否则须重新灭菌。无菌容器为盛无菌敷料、器械或药液之用。打开无菌容器时,盖子应朝上,取出无菌物后即盖好。以容器浸泡消毒用物时,须写上浸泡时间,中途投入其他器械,应重新计算消毒时间。无菌溶液瓶一经打开,液体应一次用完,不应保留。倒液时应冲一下瓶口,冲洗瓶口的药液应弃去,以保证无菌及防瓶口杂质和玻璃碎屑。
4、无菌桌的无菌范围:无菌桌仅桌缘平面以上是无菌,桌缘平面以下,不能长时间保持无菌完整,应视为有菌。手术护士、巡回护士都不应接触无菌桌缘平面以下的桌布,以建立一个安全地带。凡坠落于手术台边或无菌桌缘平面以下的物品应视为有菌。已坠落下去的皮管、电线、缝线不应再向上提拉或再用。无菌布单被水或血浸湿时,应加盖或更换新的无菌单。
5.无菌区接触规范:接触无菌区时,必须经过手臂灭菌、穿无菌衣及戴无菌手套。巡回护士取用无菌物品要用无菌持物钳夹取,并应与无菌物、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约30cm),避免衣袖、衣服接触无菌物及跨越无菌区,倾倒溶液时只许瓶口进入无菌区的边缘。
6、空气无菌操作:减少空气污染、保持空气净化效果。手术室门窗应关闭,人员进出应走侧门,尽量减少在手术间内
走动,避免引起阵风。手术进行中应保持肃静,避免不必要的谈话。咳嗽、打喷嚏时应将头转离无菌区,避免飞沫污染。为防手术人员滴汗,可于额部加一无茵汗带。请他人擦汗时,头应转向一侧,不使纱布纤维落入无菌区。无菌容器打开后,应及时盖好,减少暴露。
7、手术区域皮肤无菌措施:皮肤虽经消毒,只能达到相对无菌,病人的皮肤和工作人员手臂经过消毒以后只能达到相对灭菌,残存在毛孔内的细菌对开放的切口有一定的威胁,故应注意预防污染。在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时,手不应接触手术衣和手套的外面。戴好手套的手也不可直接接触病人皮肤。凡与皮肤接触的刀片和器械不应再用。手术进行中,如手套被撕破或被缝针、锐利器械刺破,应立即更换。针和器械也不可再用。在进行皮肤切口前,应用无菌纱布垫遮住切口两旁,或用无菌聚乙烯薄膜盖于手术野皮肤上,经薄膜切开皮肤,以保护切口不被污染。在延长切口或进行缝合前应再用酒精消毒。
8、沾染手术的隔离技术:进行胃肠道、呼吸道、宫颈等沾染手术时,在切开空腔前应用纱垫保护周围组织,并随时吸除外流的内容物。被污染的器械和其他物品应放在污染盘内,实行隔离。污染的缝针和针持应在等渗盐水中涮洗。全部沾染步骤完成后,手术人员应用无菌水冲洗或更换手套,以尽量减少细菌的污染。
9、连台手术:前台手术结束,手术人员应更换无菌手术衣及消毒手臂戴无菌手套,手术间地面及用物应用消毒液擦拭,并用紫外线照射 20分钟。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流程
一、手术前
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等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几次口服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术中
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有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
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外科手消毒规程进行消毒。
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
4、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5、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度(37℃)的无菌生理盐
6、需引流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臵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
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需洗手。
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插管前
1.严格掌握留臵导尿管的适应证,应避免不必要的留臵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 F,女性宜选14 F。4.对留臵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时
1.使用0.05%~0.1 %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
2.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
三、插管后
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
集尿袋的接口。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
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0.长期留臵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应每天评价留臵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四、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
生锈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
一、准备
1.操作者:穿抗湿罩袍或围裙,戴圆帽、口罩、防护面罩或护目镜、橡胶手套或防刺穿乳胶手套。2.用物:清洗剂、毛刷、网篮、干燥柜。
二、操作
1、检查器械的完整性,查看有无干涸的血迹、油迹、污物等的污染,尤其要注意轴节部、管腔内壁、齿槽处。
2、干涸的污渍应先用含酶清洗剂浸泡,使用浓度及浸泡时间按说明书,浸泡后再刷洗或擦洗;油迹用碱性清洗剂毛刷刷洗,使用浓度按说明书。血迹、油迹、污物处理完毕再进行除锈操作。
3、用除锈剂在生锈器械的局部进行涂擦除锈,不主张用除锈剂浸泡,以免加重器械损坏,经除锈处理效果不满意,建议报废器械。
4、器械经以上处理后再用流动水刷洗并冲洗,最后使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终末漂洗,然后进行湿热消毒。湿热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A。值应≥3 000,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A值应≥600。器械消毒后,使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再次进行冲洗,冲洗后的器械放入清洁网篮内,送干燥柜烘干。
5、刷洗器械时,一定要在水面下操作,避免气溶胶产生和
水滴飞溅,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和个人职业暴露。
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外来医疗器械是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它是在普通手术器械基础上增加的局部专转向操作器械,由于这类器械针对强、价格昂贵、品中繁多、专业性强、更新速度、一般医院不做常规配备,其中以骨科植入手术相应的配送器械、动力工具等最为常见。由于这类医疗器械大多是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械,因此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植入性医疗器械(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任何通过外科手段来达到下列目的的医疗器械:全部或部分插入人体或自然腔口中;或为替代上表皮或眼表面用的;并且使其在体内至少存留30天,且只能通过内科或外科的手段取出。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无菌器官的器械,凡耐热耐湿的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耐湿的物品灭菌,首选环氧乙烷等低温灭菌技术。
一、接受器械
除急诊手术外,术者应根据手术安排,联系器械公司将手术器械于术前一日送至CSSD去污区。
二、清点签收
CSSD和器械公司双方共同清点核对器械相关信息无误后,共同在“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清点签收单”上签名。
核对信息包括:手术名称;手术患者姓名、床号;器械的品牌、名称和数量;植入物种类、规格、数量。
三、清洗和消毒
1.器械公司应提供详细的清洗消毒流程和注意事项。2.CSSD专职人员应对所有外来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和消 3.清洗和消毒流程应严格遵循卫生部CSSD相关规范要求(1)应分类清洗和消毒。(2)可拆卸的器械必须拆卸。
(3)裸露的植入物必须装于专用清洗筐(架)内。
(4)耐水洗的器械可采用机械清洗;不耐水洗的动力工具可采用手工清洗。
(5)器械盒应清洗和消毒。
四、检查和包装
1、按照“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清点签收单”整理器械。
2、检查清洗效果和器械功能。
3、根据器械的材质和灭菌方式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4、灭菌包的体积和质量应严格遵循卫生部CSSD相关规范
5、在灭菌包内最难灭菌处放臵包内化学指示卡,硬质容器应将包内化学指示卡放于两对角。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
6、包装标识应注明使用该器械的手术患者床号、手术名称、器械品牌及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标识应有可追溯性。
五、灭菌
1、器械公司应提供器械的灭菌方式和灭菌循环参数。
2、根据器械材质进行分类灭菌,耐高温的器械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3、应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以证实灭菌效果和避免湿包。
4、对于超重和超大包裹应采用延长的灭菌循环参数。
5、转运时应有专门工具,避免搬运者身体损伤。
六、发放
1.发放前应确认无菌包灭菌合格,并无潮湿、无污染、无松散、包装密封或闭合完好。
2.植入物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档。急诊手术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发放的标志,但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七、回收
1、手术结束后,器械应及时返还至CSSD去污区。
2、清点核对后,按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和整理。
3、通知器械公司,双方共同清点、核对,确认无误后在“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清点签收单”上签名,器械公司即可取回器械。
八、质量追溯
所有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均应采用跟踪追溯管理系统,记录每套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的清洗、消毒、灭菌、监测及应用等相关信息,以便随时跟踪和查询。
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一、定义
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即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二、设施
1、洗手池应设臵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防喷溅,池面光滑无死角,每日清洁、消毒。
2、应为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数,间距应避免洗手时手臂相互接触。
3、配备清洁剂,宜含有护肤成分和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用完应清洁、消毒。
4、清洁指甲用具指定容器存放,每日清洁与消毒。
5、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指定容器存放,一人一用一灭菌或一次性无菌使用。
6、外科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7、外科手消毒剂应采用非手接触式出液器,宜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用完应清洁、消毒。
8、干手物品及其盛装容器一人一用一清洗一灭菌。
三、方法(一)洗手
1、揉搓: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可使用海绵、手刷等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皱褶处。
2、冲洗: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擦干:使用干手物品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二)外科手消毒方法 方法一:冲洗手消毒方法。
1、取液:取足量的外科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
2、揉搓:认真揉搓2~6 min。
3、冲洗: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擦干:无菌巾彻底擦干。
5、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GB 5749的规定时,应用外科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无菌手套。方法二:免冲洗手消毒方法。
1、取液:取适量的免冲洗外科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
2、揉搓: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彻底干燥。
九、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一、手套的分类
(一)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
1、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符合GB 7543。
2、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符合GB 10213。
(二)可重复使用手套
1、橡胶耐油手套:符合AQ 6101,为接触矿物油、植物油以及脂肪族的各种溶剂时戴用的手套。
2、耐酸(碱)手套:符合AQ 6102,为接触酸碱溶液时戴用的手套。
3、浸塑手套:符合GB/T 18843,用于防水、洗涤剂、脏污及轻微机械等伤害,仅适用于清洁工等类似工种手套。
二、手套的选择
应根据配戴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材质和不同种类的手套。(一)使用手套的基本原则
应遵循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的原则;不管是否使用手套均应遵循手卫生指征。
(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者的选用原则
1、应尽量戴用由合成橡胶制成的手套,不宜戴用天然橡胶胶乳制成的手套。
2、宜选用无粉手套,不宜选用有粉手套。
(三)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与可重复使用手套的使用原则
1、直接接触患者,应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
2、清洁环境或医疗设备,应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或可重复使用的手套。
3、一次性医用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四)外科手套的使用指征
1、手术操作
2、阴道分娩
3、放射介入手术
4、中心静脉臵管。
5、全胃肠外营养和化疗药物准备。(五)检查手套的使用指征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体液明显污染的物品时,应使用检查手套。
1、直接接触:接触血液;接触黏膜组织和破损皮肤;有潜在高传染性、高危险性的微生物;疫情或紧急情况;静脉注射;抽血;静脉导管拔管;妇科检查;非密闭式吸痰。
2、间接接触:倾倒呕吐物;处理(清洁)器械;处理废物;清理喷溅的体液。(六)无需使用手套的情况
除接触隔离以外,不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环境,不需要使用手套。
1、直接接触:量血压;测体温和脉搏;皮下和肌内注射;给患者洗澡和穿衣;转运患者;医治眼睛和耳朵(无分泌物);无渗血的静脉导管操作。
2、间接接触:使用电话;书写医疗文书;发放口服药物;收发患者餐具;更换被服;放臵无创呼吸机和氧气插管;移动患者使用的设备。
三、戴手套与脱手套的指征(一)戴手套
1、进行无菌操作之前。
2、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前,不管是否进行无菌操作和接触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
3、接触实施接触隔离措施的患者和患者周围区域之前。
(二)脱手套
1、手套破损或疑有破损时。
2、接触血液、其他体液、破损皮肤和黏膜组织之后,操作结束之后。
3、接触每个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或污染的身体部位之后。
4、有手卫生指征时。
四、手套戴脱方法
(一)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1、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
2、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
3、掀起另一只袋口,已带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4、有粉手套应采用无菌方法除去表面粉末。(二)脱手套的方法
1、用戴着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2、戴着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手套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3、用手捏住手套的内面丢至指定容器内。
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一、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
1、传递锐器时扎伤。
2、缝合伤口时扎伤。
3、助手违规配合造成助手刺伤。
4、微创穿刺时不正规操作造成本人刺伤。
5、器械护士安装、拆卸刀片时被划伤。
6、麻醉医师在为注射器覆帽时被刺伤。
二、预防措施
(一)较小锐器的传递
1、传递手术刀、剪、缝针及骨凿等锐器时,应将锐器放在无菌弯盘中,由近术者器械护士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
2、术者用后应将锐器放在弯盘中,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
(二)较大锐器的传递
1、传递电钻等较大锐器时,应上好钻头或探针,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
2、术者用后也应将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
(三)缝合伤口时应使用组织镊和钳
1、术者应一手持持针器,一手持镊夹起组织,不应徒手操作。
2、助手在协助中应使用止血钳夹住缝针或组织,使用拉钩扩大术野。
3、缝合结束后,术者应用持针器夹住缝针递予护士,不可将持针器与针分别递予护士。
(四)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辅助器械
充分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牵开器等辅助器械,以免锐器穿越组织后刺伤。
(五)微创穿刺时应使用止血钳
放臵伤口引流时,应使用止血钳撑开组织,以免锋利器械穿入时刺伤。
(六)安装、拆卸手术刀片应使用血管钳
安装和拆卸手术刀片时,应使用血管钳协助,不应徒手操作,以免刀片划伤。
(七)注射器覆帽时应借用止血钳
注射器若需覆帽,应一手持注射器,一手持血管钳夹针头保护套而覆帽,或单手覆帽。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 应用标准操作规程
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1、具有发生SSI(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的手术:手术时间延长和术前ASA(美国麻醉协会)评分>2分的手术。
2、容易发生SSI的高危手术:清洁一污染(Ⅱ类)手术及部分污染(Ⅲ类)手术,包括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3、感染后果严重的清洁手术:心脏、血管、开颅和门脉高压症手术以及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臵的清洁(工类)手术。
4、污秽一感染(Ⅳ类)手术:属治疗性应用。
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
选择的抗菌药物应覆盖常见病原菌,应注意不同部位的常见病原菌的差别以及不同地区与不同年代的耐药性的变迁;应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宜价格低、毒性小。
1、对于心脏、血管外科、头颈外科、腹外疝、矫形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手术(食管、肺)及经口咽部大手术、应用植入物或假体手术,发生SSI的最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应使用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
神经外科及胸外科两类手术可酌情选择头孢曲松,经口咽部大手术和胸外科手术(食管、肺)可以联合应用甲硝唑。
2、对于胃十二指肠、胆道(不包括经腹腔镜进行)、阑尾、结直肠、泌尿外科以及妇产科手术,发生SSI的病原菌包括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应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必要时联合应用甲硝唑或选用具有抗厌氧菌活性的头霉素类药物。
3、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患者的替代方案。患者对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或二者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因其价廉易得,在我国耐药情况不严重的基层医院,在密切监控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4、万古霉素一般不宜用作预防用药,除非已证明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SSI流行。
5、喹诺酮类一般不宜用作预防用药。
三、预防性用药的时机与途径
抗菌药物应该在手术前2 h内,最好在皮肤切开前半小时或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给药。
四、预防性用药的次数
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证实多次给药比单次给药有益处。
1、大多数手术预防性用药时间应<24 h,包括早期急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单纯肠缺血
(未穿孔)、胃十二指肠穿孔<24 h和创伤性肠穿孔<12 h者。
2、下列情况术中应追加使用抗菌药物,包括手术时间>3 h而抗菌药物为短效者、术中失血时间较长和较多者,以及存在能缩短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情况(如大面积烧伤)。
手术室工作流程及制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作为实验的阶段,我院手术室管理中进一步完善查对制度,同时将2013年作对照阶段,手术室管理沿用常规管理,各自抽取两阶段患者100例最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排除标准方面,要排除那些有着精神疾病、心肌疾病、肝肾疾病以及意识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此基础上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水平、满意度以及安全感等指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研究组采用完善的查对制度进行手术室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备台时护理人员要提前15 min进入手术室来准备物品,例如器械、敷料是否存在潮湿以及破洞,物品是否齐全同时设备是否完好。患者在病房护士送至手术室时,手术室护士要根据手术通知单及术前准备单核对患者身份,例如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标识等,查对术前用药以及药物皮试结果,带入术间物品,如X光片等,病房护士及手术室护士双方签名后记录时间[2]。手术室护士要与手术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之说明进入术间后还需几次的核对,使患者明白重复核对身份及手术名称等的必要性,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任感,从而减少焦虑及不安的情绪。第二,进入手术间前巡回护士要再次核对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以及手术名称等,在麻醉前麻醉医师核对麻醉的方法、手术部位以及姓名等,手术开始前暂停1 min,麻醉医师、巡回护士与手术医师三方核查无误方可开始手术,从而避免手术部位出现错误。另外为保证输血的安全,手术室应当制定手术输血的护理记录单,实现三查八对,也就是核对供血者的血液保质期、性命、血型以及患者的采血日期、配血试验、诊断、血型以及科室等,严格输血管理制度,在输血前要核对患者的配血试验、血型以及姓名,输血后要再次核对[3]。在术中给药以及输血时要核对药名、药液的浓度、用法以及用量,准确无误后才可以使用,在输血的过程中,血型以及药物的量与速度都要进行核对。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同时加压输血、输液时需要注意及时地更换液体。第三,手术过程中人护理人员要口头核对麻醉师以及医师的医嘱,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医嘱。不管情况紧急与否,器械护士以及巡回护士都要术前仔细清点物品,在关闭体腔、切口前、切口后都要再次清点手术物品,最后送患者回病房时,要与病房当班护士做好手术患者及物品的交接,避免出现手术患者情况交接不清及物品丢失(如X线片)现象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个阶段护理工作过程中患者的焦虑水平、满意度以及安全感等指标,有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并指导患者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纠纷比较用(±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焦虑水平、满意度以及安全感方面的比较,研究组患者有着明显优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查对制度对改善手术室管理水平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我院手术室管理的查对制度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护理查对制度的细节方面仍然存在漏洞。护理查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手术患者接送以及手术室当中的查对,术中输液、输血以及用药的查对、手术标本查对等等。护理工作当中任何事故发生,都是在一些细节方面的失控以及忽视而引发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对待每个操作的细节都要小心谨慎,同时要定期进行自我安全的检查,例如通过安全讲座以及召开护理安全的分析会议查找目前查对工作各个环节当中可能存在的漏洞,然后由护理部制订系统改进的措施,同时下发到各科室执行并落实到手术室管理当中,将护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同时在临床护理当中,要进一步规范清点查对制度,强化护理人员职责,从而减少差错事故发生,保证患者生命的安全。另一方面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差错问题。这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手术室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危,更能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2]。所以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能够防范护理差错。这就要求加强手术室管理,执行严格查对制度,护理人员每查对一次都在相应的位置签名,清楚每次登记的内容,保证记录准确性以及严谨性,并坚决杜绝涂改以及重新抄写。一些护理人员书写过程中出现错误就使用刀片刮字迹或整页抄写,对重要数据而言,一旦出现纠纷就会导致记录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所以在查对工作中要强调分工合作而互相监督,避免多次重复查对导致疲劳感以及惯性产生,同时要加强医护交流,保证医嘱处理执行准确有效[3]。
综上所述,手术室管理过程中落实制度可以有效防治护理纠纷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为更好避免护理风险发生,医院要进一步完善查对制度,加强手术室管理工作,从而保证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医院的形象。
摘要:目的 探讨查对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将2013年作为实验的阶段,我院手术室管理中进一步完善查对制度,同时将2013年作对照阶段,手术室管理沿用常规管理,各自抽取两阶段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水平、满意度以及安全感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水平、满意度以及安全感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善手术室的查对制度可以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查对制度存在的问题不断学习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
关键词:查对制度,手术室管理,应用,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彩霞.手术室护理纠纷的隐患及改进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7(24):145-148.
[2]吴慧芳,江云浅析手术室护理纠纷及对策[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8(5):151-155.
手术室工作流程及制度 篇3
中图分类号:R826.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46-01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危科室,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也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的感染时有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阻碍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做好人员培训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是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重要措施。
1 消毒隔离制度
1.1 无菌手术和污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必须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
1.2 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手术前后以0.1%有效氧消毒液或0.5 %过氧乙酸擦拭手术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并用思康消毒液拖擦地面,室内经常保持医疗器械、物品清洁整齐,每周大搞一次卫生。术前30-60分钟之前启动导流,做污染手术后按常规要求及时消毒处理。
1.3 无菌罐、无菌镊(钳)、无菌盒采用灭菌后干保存一用一灭菌。各种治疗包、手术包、敷料包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有效期为两周。
1.4 用过的手术器械、手套清洗后分别置于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然后将器械放入烤箱烤干,涂油备用,手套晾干备用。用过的布类、敷料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毒30分钟。乙型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和绿脓杆菌感染患者用过的器械,置于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清洗烤干,一次性敷料用后送大地维康公司焚烧。对用过的手术间,以0.5%过氧乙酸擦试手术床、麻醉桌、凳、器械台、门、窗、用具、地面以思康消毒液拖擦消毒。
1.5 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异性感染手术患者用过的器械、浸泡、冲洗后经高压蒸汽灭菌再洗净、烘干、涂油备用。用过的布类送高压灭菌后再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毒30分钟。用过的敷料送大地维康公司焚烧。不能耐高温的精密仪器,用低温灭菌密闭。
1.6 手术包用化学指示剂检测灭菌效果,包内放置二张指示卡,每月做一次生物指示剂检测(即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检测)。
1.7 手术间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按规定和手术室等级放置平皿。
1.8 手术室应设置消毒物品贮藏间,各种无菌包经高压灭菌有效期为7天,霉季为3天。
1.9 无菌包内必须放有化学指示卡和3M胶带。
1.10 已打开的无菌包,必须用无菌单严密遮盖,不得超过4小时。
1.11 高压灭菌物品、手术间空气、手术者手、医用器材(熏蒸、浸泡),消毒液、净化水、操作台,每月细菌检测培养一次。
1.12 各手术间周期清洁消毒规定。
1.13 手术者戴好手套后,不得任意行走及离开手术室。
1.14 任何人发现或被指出违反无菌操作时,必须立即纠正,术者脐平面以下区域均视为有菌区,如器械等无菌物品掉至平面以下,必须重新灭菌后才能使用。
1.15 器械护士不可从术者身后传递器械,需要时可在术者臂下传递,但不能低于台面。
1.16 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然未污染,但也不能放回原容器中,必须重新灭菌后再用。
1.17 手套破损,立即更换,凡疑有物品污染,必须重新灭菌后再用。
1.18 术中被污染的器械,如切开消化道的剪、刀,均须另放于弯盆内,不能重新使用。
2 感染手术后处理原则
感染手术后必须消毒处理,其目的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感染器械的再使用以致交叉感染,污染手术处理,根据感染程度,细菌种类不同而分四类方法处理。
2.1 一般感染手术(如脓肿切除)(1)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2)更换手术台及推车上的床单、被套等另行消毒处理。(3)手术间按常规清扫并消毒。
2.2 感染范围广泛手术(如急性脓疡、大面积烧伤等)(1)护士在术前根据手术的需要尽可能将的品准备齐全,以免外出而以引起交叉感染。(2)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3)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消毒液拖地,空气净化处置。
2.3 烈性感染手术(如气性坏疽、破伤风)此类手术尽量在就地病区作,若送手术室,则须放在简易而小的手术间内进行,以利隔离。(1)术前准备用物,力求简单并选较差的器械为宜,尽量少用布类(用以一次性为佳),含有脓血的物品则尽量控制在手术台上,勿随意放置。(2)术前尽量将不需用的物品放到室外,配备2名护士,室内、外各一个。(3)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4)凡手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鉴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推车用消毒液擦拭。
2.4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术后处理(1)手术通知单上注明阳性,即做好术前准备。(2)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3)凡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准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4)手术间按常规消毒处理。
3 讨论
3.1 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口罩、裤、鞋子必须盖住头发,方准入内。
3.2 除参加手术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参观手术需经医教科、护理部批准,其人数不能超过手术间规定之数字。
3.3环境要求(1)手术间应保持清洁,每次术后一切用物均应用消毒液湿式擦抹,地面、墙角需清洁干交,并以消毒液拖净。(2)每日各手术间彻底打扫一次。(3)吸引瓶、污物桶每次用后,洗刷干净,并以消毒液浸泡后方可使用。(4)洗涤间须保持清洁和下水道通畅,洗手护士勿将刀、针、线圈丢入水池,以防堵塞。(5)洗手间每晚与次晨须各拖地一次,洗手完毕再清洁打扫,及时冲洗水池积垢每周擦拭以保持水池洁白通畅。(6)更衣室清洁工作,地面,便池要求洁白无臭味,每日拖地二次,每周总打扫一次。(7)保持洗澡间整洁,防止毛发等物堵塞下水道,非本室人员及非当日手术人员,不得在该洗澡间洗澡。(8)办公室每日须擦拭桌面并清扫拖地,使用后随时保持清洁整齐,每月大扫除一次。(9)手术室在严格划分无菌,有菌区域后,手术按无菌与感染分室,因诊断不明或其它原因在无菌手术间施行有菌手术后,应进行严格严密的清洁和消毒。
参考文献:
[1]李爱萍.手术室消毒隔离与院内感染[J].实用医技杂志,2010,(2):99.
手术室工作制度 篇4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标志明确,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洗清和消毒。门诊手术室设无菌手术室1个、污染手术室1个,每一手术间放置一张手术台。
2、手术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进入手术室限制区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裤、鞋、帽子、口罩,保持肃静,不可大声谈笑,不可携带手机进入手术间,严禁吸烟。
3、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如有可疑感染,手术后的器械、敷料、物品及手术间均按感染手术处理。
4、手术器械、物品及洗手刷子、搽手巾必须一用一灭菌,能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5、手术医疗废物分类放入医疗废物包装物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6、患者携带手术预约单,在规定时间到门诊手术室进行手术,手术前交手术预约单并填写手术同意单。
7、接患者时,查看预约单、门诊病历,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手术名称和部位,了解手术前准备情况,防止差错,手术床床单、被套一人一用,保持清洁。
8、门诊手术室对手术的患者应详细登记。
9、遇有特殊情况,应按医嘱迅速配合抢救工作。
10、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必须湿式清洁。应每日彻底清扫,每日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并做好记录。
11、各种药品、器械、物品定位、定量、定人保管,定期检查,及时补充。一切抢救物品专用、专放、专人保管做到“五定”,严格交接班作好记录。
12、建立常规手术器械卡,以供查对,同时检查器械性能,及时维护,保证使用,手术包必须由消毒指示剂,并标明消毒日期。
门诊人流室工作制度
1、做好开诊前一切准备工作,检查各项器械、敷料、用品是否备全。
2、认真安排好病人候诊座位,维持秩序,瞩病人保管好贵重物品,以防丢失。
3、对病人态度要热情,服务要周到,告知要详细,做好无痛人流的麻醉后安全护理。
4、人流室中所必须的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做好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
5、工作人员进入人流室,必须穿戴人流室专用的帽子、口罩、鞋和工作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规程。
6、认真浸泡、清洗器械,保持器械的洁净、完好、无锈蚀,人流包打包正确,包布洁净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标识符合要求。
7、人流室应保持清洁,定期搞好卫生和消毒,每月做消毒效果监测,有记录。
8、无菌持物钳、筒干放,打开后记录开启时间4小时更换。
9、有传染的孕妇,应采取隔离措施,使用一次性人流包及用品,术后及时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手术室实施标准预防并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的隔离措施。2.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除特殊物品外必须采用压力蒸汽灭菌。3.接送病人手术平车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4.所有手术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认真刷手,连台手续需重新刷手,进入手术室时按要求更衣,帽子应将头发全部遮盖,手术衣被污染时须及时更换。5.麻醉用器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灭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6.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要注明感染情况,使用专用手术间,严格消毒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初步清洗后用双层医疗废物包装物扎紧后送消毒供应室处理,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的地面和所有台面应进行彻底的湿式的清洁和消毒,每周固定清洁日。
7.除手术人员外严格限制手术室内的人员数量,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能超过4人。严禁串手术间,手术间的门除物品及人员通过时均应关闭。
8.每月按时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刷手、及各类灭菌物品的微生物监测。9.医疗垃圾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处理条例》分类收集,定点放置、处理。10.各区域墩布严格区分,并有标志,每次用后须清洗消毒悬挂晾干。
门诊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划分限制区(无菌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非限制区(污染区),区间有明显标志,手术间按无菌、污染手术分室、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避免交叉感染。
2、凡进入手术室人员需要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口罩、鞋等,戴帽子必须遮住头发,戴口罩口鼻部外露,病房工作服不得穿入手术室,手术人员外出须更换衣服。
3、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认真落实参观规定,隔离手术禁止参观。
4、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室内,分类定位放置,标签清楚,每天检查、定期消毒,无过期现象。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在手术中:手术室护士在进行各项治疗、手术配合、拿放无菌物品等,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防止切口感染。
6、巡回护士应做好充分准备,尽量减少外出和走动,手术间的门不要随意打开。
7、接台手术人员在两台手术之间要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并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积地面,避免交叉感染。
8、手术室人员应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配制及使用方法,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更换。
9、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或传染患者手术时,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后处理要求执行。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
10、认真落实卫生清洁制度,定人、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保持手术室清洁、整齐、有序。
11、每月手术间空气、物表、外科手、无菌物品做微生物学监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12、做好各类物品的终末消毒,医疗废弃物按《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规定,分类收集,定点放置、处理。
感染手术消毒隔离制度
1、感染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诊断和隔离种类。
2、感染手术均须在专用感染手术间进行,室内陈设力求简单实用,有利于环境、物品的消毒,暂不用的仪器、物品搬出室外,不易搬动的以大单覆盖,减少污染范围。
3、感染手术进行中,手术前后门口均应挂有隔离标志。
4、严格限制手术间人数,禁止参观和实习。
5、皮肤有破损者不安排参加手术。
6、术前各项准备充分,手术物应尽量一次准备齐全,室内外各设巡回护士,临时所需各类手术物品由室外巡回护士传递,防止交叉感染。
7、参加手术人员不得随意进出手术间,减少手术过程中于外室的接触,如确需外出,按术后处置办法处理后方可离开。
8、手术人员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规范,避免感染扩散。
9、进入手术间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特殊感染手术,室内工作人员应戴手套,穿隔离衣,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10、手术人员穿双层手术衣,手术操作力求稳准、谨慎,避免自伤,发现手套有破损立即更换。
11、特殊感染手术结束后,术者应更换全部着装,消毒浸泡双手,沐浴后,方可从事其他工作。
12、使用后的手术后器械及物品初步清洗后用双层医疗废物包装物扎紧后送消毒供应室处理,手术间平面、地面、墙面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彻底擦拭,湿式清扫。布料敷料用清洁单严密包裹装入双层医疗废物包装物扎紧后送洗衣房洗涤。
13、术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切除的病变组织、器官等应分别放置于防渗漏的容器内送焚烧或指定地点深埋。引流液、冲洗液加入消毒剂作用后弃之。
14、手术间使用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后,空气采样送检,达标后才能从新启用。
15、送病理检查的标本,应注明感染标示。
手术室护士工作要求
1、对患者的病情和预行的手术应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2、负责检查、准备手术间内各种设备,并协助打开无菌包。
3、术前访视病人,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并解答难问题,帮助安慰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4、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核对姓名、床号、住院号及手术部位等;检查术前医嘱执行情况、手术区的皮肤准备;清点病房带来的物品;固定肢体于手术要求体位;根据医嘱进行输液;协助麻醉师工作,做好麻醉配合。
5、安排各类人员就位,手术时随时供给手术中所需的一切物品。
6、随时调整灯光,接好电源插座,在使用电灼器时,应将接触患者的电极妥善包好,防止灼伤。
7、准确的执行手术中医嘱,在治疗及用药前必须重复医师口头处方一遍并做到三对(药名、剂量及用法)。执行医嘱完毕,应记录于病历临时医嘱栏内,同时告知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单上。
8、经常注意病情变化,观察患者体位是否正确,肢体是否受压,输液是否畅通,并及时纠正。监督无菌技术的正确执行,必须细心观察手术台周围的一切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
9、手术开始前督促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线及线卷等数目并认真登记。切口缝合完毕,在清点一次。
10、手术完毕协助医师包扎创口,护送患者到术后观察室,并与观察室的护士做好交接事项。
11、术毕清洁、整理、补充手术间的物品,定位归原。
12、若遇手术中途需调换巡回护士时,需做到现场详细交班,交清病情、医嘱执行情况、输液情况、纱布数目、药品及热水等。必要时通知术者。
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要求
1、对病人满腔热情,态度和蔼,工作认真细致、精益求精。
2、做好术前物品器材检查、补充工作,做到物品齐全,性能良好。
3、术前认真查对:查科别、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位用药及血型。
4、术中做好清点工作,做好三数(术前数、切口缝合前数、切口缝合后数)二查(输血给药前二人查对)。
5、体位固定要准确,防止压伤,使用电灼时防止烧伤,做好各项统计工作。
6、密切配合麻醉师和洗手护士的工作。
7、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保持吸引器、液路畅通,随时调整手术灯光。
8、维护手术间的正常工作秩序,严格控制参观人员。
9、术后协助医生包扎伤口,局麻的病人要护送至病房值班人员。
手术室器械护士工作要求
1、先手术者20分钟刷手,检查整理器械台上用品,供给第一助手准备手术区的用品。
2、手术进行时应密切注意手术的秩序及需要,主动灵活地传递所需要的器械、敷料、束线及缝针等。新开展手术或重大手术,术前尤要熟悉手术步骤及特殊准备。
3、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器械台及手术区清洁整齐和干燥。
4、负责妥善保管切下之标本,防止遗失。
门诊手术室工作制度 篇5
1、凡是手术室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等工作制度,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进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的鞋、帽、口罩及手术衣裤。
2、手术室需保持严肃、安静,特别是有手术时,工作人员不得闲谈、嬉笑。
3、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均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各项急诊的手术器材及设备应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麻醉药应有明显标志,加锁保管。账物相符。
4、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手术前后,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和敷料等数目,并及时处理被血污染的器械和敷料,一切物品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和检查工作,并归还原处。
5、手术通知单必须在手术前一日交手术室以便准备。
6、手术前要认真核对病人的门诊病历、姓名、年龄、性别、麻醉药品、皮试结果、手术名称和部位、手术方式以及标本的留取事项。
7、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病员应做详细登记,按月统计上报统计室,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原因并及时纠正。
8、手术室每周彻底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
手术室工作制度(精) 篇6
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执行手术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进入手术室必须穿戴手术室的清洁鞋、衣、帽及口罩。
2、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并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手术室器械、药品未经站长同意一律不得外借。麻醉药与剧毒药应有明显标志,加锁保管,根据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方可使用。
3、手术室内应有无菌物品存放柜,放置有序,每周进行灭菌处理,标明物品种类及消毒日期,消毒过期、未消毒和无标志的物品严禁使用。
4、手术前后必须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使用手术包前应查对灭菌有效日期及灭菌标准,灭菌物品有效期7天。手术完毕后及时清除污物,洗刷地面,清洗手术器械、手套、敷料,消毒手术室。
5、冲洗器具、注射器、手术器械、手术包等必须做到一人一包一器,用过后进行消毒灭菌,一次性物品消毒后毁形处理。
6、每日手术前打开门窗通风30分钟,用消毒液擦洗床面、台面、灯具及地面。
7、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一次,定期作细菌培养(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
8、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人员应作详细登记,做好统计工作。
9、手术室内禁放各类私人物品,如茶杯,书报等。
10、受术者进入手术室应更换清洁鞋,并核对姓名、年龄、手术名称、部位等,防止差错。
11、凡与手术无关人员不能随意进入手术室,如确需进入及参观、学习人员,应经手术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听从手术室人员安排,不得影响手术人员的工作。
施行手术的规则
1.凡需施行手术的病员,术前要完成必要的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并做出术前小结。
2.凡较大手术或复杂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步骤、麻醉及术中、术后发生的问题及对策,确定术者和助手。
3.一般手术如阑尾摘除术、疝修补、简单的乳房切除、神经压榨、急性脓胸、膀胱结石摘除、尿道扩张、鞘膜积液、一般四肢手术(不包括截肢、刮宫术、一般体表肿瘤摘除、内窥镜检查、穿刺、石膏固定等由主治医师或科主任批准;由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士担任手术者(实习医师担任手术者必须在主治医师或高年住院医师带领和指导下进行。
4.重大手术的讨论由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主持,如内脏手术、食道手术、甲状腺、血管瘤、内耳、各种复杂的矫形术及移植术、脊髓神经手术和手术后可能导致病员残废者,应经科主任或院长、业务副院长批准,由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担任术者或负责指导手术。
5.凡危险性较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或病情危重又必须手术时,除术前仔细讨论外应由有经验的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担任术者,同时应报院长、业务副院长批准,必要时报请上级批准。
6.实行手术前必须由病员家属、或单位签字同意(体表手术可以不签字,紧急手术来不及征求家属或机关同意时,可由主治医师签字,经科主任或院长、业务副院长批准执行。
7.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及时完成,如有脱水、休克、贫血等不利于手术的现象应先行治疗。同时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8.手术医师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开好医嘱,并检查手术前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必要时协助手术室护士准备特殊器械。
9.病员去手术室前应摘下假牙,贵重物品交护士长代管。手术室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病员,核对病员姓名、床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等,然后再施行手术。
10.一般情况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对病员负完全责任。助手应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发现不利于病人情况时,助手有责任提醒术者注意,但必须互相配合,紧密合作。如在手术当中发生疑难问题,可以互相商讨,必要时应请示上级医师。当手术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由低年医师或实习医师任术者时,仍由上级医师对病员负完全责任,术者必须服从指导。
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和托儿所等非工作场所。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
3、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用1:100“84”消毒液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污衣筐内,不得随地乱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严格消毒后备用。药杯、餐具、便器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随脏随换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6、有严重感染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应单独安置。
7、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
8、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病人,应严格隔离,使用后的器械、被服及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敷料要及时焚烧。
9、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10、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用过的物品与末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用过期物品。
11、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12、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后,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手术室护士长职责
1.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科室的行政管理,护理工作和手术安排,保持整洁、肃静。
2.根据手术室任务和护理人员的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必要时亲自参加。
3.督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要求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伤口愈合统计分析工作。
4.组织护士、卫生员的业务学习,指导进修、实习护士工作。
5.督促所属人员做好消毒工作,按规定进行空气和手的细菌培养,鉴定消毒效果。
6.认真执行查对和交接班制度,严防差错事故。
7.负责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卫生设备等物品申领、报销工作,并随时检查急诊手术用品的准备情况,检查毒、麻限剧药及贵重器械的管理情况。
8.督促手术标本的保留和及时送检。9.负责接待参观事宜。
麻醉科工作制度 1.麻醉应由麻醉专业的执业医师担任,实施授权范围内的临床麻醉及心肺 复苏。2.担任麻醉的医师在术前均应访视患者,对全身情况进行麻醉前评估,确 定麻醉方式,开好麻醉前医嘱;复杂特殊的患者应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 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麻醉前小结。3.麻醉医师应按规范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告知与说明,签署麻醉知情 同意书,并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4.麻醉医师按计划实施麻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在麻醉 期间要坚守岗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严格 三级医师(或二线)负责制,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术中认真填写麻醉记录 5.术毕待患者完清醒后,护送患者回病房,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 写清楚。并向值班医师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 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6.术后 24 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 应处理。7.急诊手术前的准备时间较短,但也应尽可能完善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术 中、术后的管理同择期手术。8.麻醉工作质量及效率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度。如麻醉工作量、麻醉效果评 定,麻醉缺陷发生情况、麻醉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应有记录 9.有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 重病人的复苏,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通讯等方面做好准备。
手术室器械护士的职责 1.术前到病室探视病人,了解病情。必要时参加手术前讨论会,熟悉手术步 骤,以便与术者密切配合。2.应提前半小时洗手、穿手术衣等。铺好无菌器械桌,并将手术器械分类 按使用次序排列于升降台及器械桌上,与巡回护士详细核对器械、纱布、盐水 垫、缝针等。3.协助铺好无菌手术布单。4.当皮肤切开后,应立即将切过皮肤的刀与擦拭过皮下血迹的纱布垫收回 不再使用,换以清洁的刀片及湿纱布垫。按手术步骤准确地传递器械,尽可能 以手语表示。器械用毕,迅速取回擦净,归还原处。吸引器头每次使用后,需 要用盐水吸洗,以免血液凝固而造成管腔堵塞。5.手术所需各种缝针,应事先穿好1~2口针,缝线用无菌巾保护好,传递 针线时,应先将线头拉出6~8cm,随时清理束线残端,防止带人伤口。6.保护器械台及手术野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切开空肠脏器前,切口 下方用无菌巾保护,已污染的器械用物应放人弯盘内隔离。7.术中留取的标本,以盐水纱布包妥,巾钳固定。不可遗落,需送检查,由医师填写申请单送检,术中取样培养,应及时交巡回护士送检。8.缝合体腔及皮下深部组织前,应与巡回护士详细核对器械、敷料、缝针 等,严防异物遗留。9.术毕,按消一洗一消的原则料理器械擦干(烘烤拭油,按手术器械卡打 包,灭菌备用。锐利、精密和贵重医疗器械应分别清洗、处理,放入专柜)。10.协助整理手术房间。
护士长职责
1、在总护士长领导和科主任(或病区负责医师的业务指导下,根据护理部 及科内工作计划、制订本病区具体护理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按期总结汇报。
2、负责检查本病区的护理工作,参加并指导危重、大手术及抢救病人的护 理。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加强医护配合,严防差错及事故发生。
3、随同科主任和主治医师查房,参加科内会诊、大手术或新开展手术的术 后讨论以及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的讨论。
4、组织本病区护理查房和护理会诊,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及护理科研 工作。
5、组织领导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及考核。
6、负责病区护理人员的分工和派班工作,合理安排人力,做好病房管理。
7、计划请领本病区的药品、器材、被服和办公用品等,分别指定专人负责 领取,保管和定期检查。
8、负责指导和管理护理实习、进修人员、并指定护师或有经验、有教学能 力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
9、督促检查卫生员做好清洁卫生、消毒隔离。
10、定期召开工休人员座谈会,听取对医疗、护理及饮食等方面 意见,研 究改进病房管理工作。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对危重患者,应做到详细询问病史,准确掌握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
2、抢救工作应由值班医生、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并将病情及 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对重大抢救或特殊情况(如查无姓名、地址者、无经济 来源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分管院长。
3、在抢救过程中,应按规定做好各项抢救记录,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 记。
4、各科应有抢救室、抢救车及抢救器械专人保管,做好急救、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随时检查,随时补充。确保药品齐全、仪器性能完好,保证抢 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5、抢救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到位,按照各种疾病的抢救程序进行工作。护 士在医生未到以前,应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各种抢救措施的准备,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应 复述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经 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完毕立即督促医生据实补写医嘱。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6、抢救时,非抢救人员和家属一律不得进入抢救室或抢救现场,以保持环 境安静,忙而不乱。抢救完毕,整理抢救现场,清洗抢救器械,按常规分别消毒 以便备用,清点抢救药品,及时补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要达到100%。
7、认真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全面,能体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手术室工作流程及制度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临床患者病例, 抽取其中的108例作为研究对象, 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 分别含有患者49例和59例。对照组中有男26例, 女23例, 年龄21~78岁, 平均 (45.7±13.2) 岁, 接受护理服务时间为6~37d, 平均 (18.4±3.2) d;观察组患者中有男31例, 女28例, 年龄20~79岁, 平均 (46.1±13.4) 岁, 接受护理服务时间为5~38d, 平均 (19.2±4.1) d。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护理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我院还未实施护理标识管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我院已开始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对这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护理措施
(1) 患者标识:a.身份标识。对所有住院患者实施身份标识, 对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佩戴腕带, 在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的姓名、疾病、特殊注意事项等。这样方便手术医生、麻醉师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展开三方识别。为了便于区分患者的疾病类型, 可为患者佩戴不同颜色的腕带, 譬如说病情相对稳定者给予蓝色腕带, 而病情危急者则佩戴红色腕带。在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准确识别, 无误后方可接受治疗。b.过敏识别。针对存在明确过敏史的患者应将其所应用的药物做好标识[2]。c.管道标识。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和治疗后需要多种功能的管道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常见的包括输液管、引流管等, 护理人员需要对各种管道进行明确的标识, 这样可以对操作失误进行有效的避免。 (2) 手术部位标识: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应由主治医师在术前在患者手术部位画标识, 对于急诊手术患者则是由手术医生在确立手术治疗方案后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识, 所做标识应保证在消毒并铺无菌巾后依旧清晰可见[3]。 (3) 护理警示标识:a.普通药物标识。对于手术患者而言, 因疾病种类的不同, 其输液药物的品种也相对繁多, 因此为了对护理过程中操作失误进行避免, 需要对各种药物进行标识, 方便对药物的功能以及用药时间进行区别, 针对注射药物在注射器备好后应进行标识, 以便区分。b.手术药物标识。在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也需要多种药物, 护理人员应采用不同颜色对药物进行区分, 并将用途、用量等进行准确标识, 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发生用药错误。c.查对警示标识。查对制度为手术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护理工作者应合理设计查对警示标识, 并将其张贴在接收患者的手术室门口、药品准备间以及治疗台上, 避免发生差错[4]。 (4) 环境标识:a.区域标识。临床上手术室的各项要求均很严格, 对于不同区域的消毒级别和清洁程度均存在不同的要求, 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标识工作, 避免发生感染。b.手术设备标识。将手术器械科按照功能或者是特点进行标识, 譬如说对电凝器、高频电刀等器械用“火”进行标识, 对于防湿器械则可采取“水”标识。c.防护警示标识。在患者出入手术室的通道应做好指示标识, 并在手术室门上挂手术进度警示牌。d.自我防护标识。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高护理服务的同时也应做好自我保护, 因此应在存在安全问题的护理环节设置警示标识, 提醒自己应注意防护, 避免造成自身损伤[5]。
1.3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对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出错率进行统计, 护理评分则是由护士长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评估, 并给出合理的评分结果。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护理评分结果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 (χ—±s) 进行表示, 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 在P<0.05时, 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率
经统计得知,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6.61%, 护理差错发生率为5.0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1.63%, 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4.49%。显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 (P<0.05) , 护理差错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P<0.05) 。详见表1。
2.2 护理评分
经统计得知,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平均为 (98.76±21.35) 分, 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平均为 (82.47±16.84) 分。显然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发生了明显升高 (P<0.05) 。
3 讨论
手术室为临床治疗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门, 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所有护理操作均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不得有半点马虎。手术室的护理风险较其他科室高很多, 也是医疗纠纷发生最多的一个科室。因此使手术室护理风险得以降低, 提高护理质量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所面临的的一个重大难题[6]。我院近几年出于对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控制, 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 实施了护理标识管理措施, 获得了良好效果。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手术部位、护理警示、环境等进行标识, 使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较实施标识管理前发生了明显降低, 而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较实施标识管理前得到明显提高。这一结果已经充分证实, 护理标识的实施可以对护理差错进行有效的避免, 并且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合理的护理标识管理对于降低护理风险, 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7]。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科学合理实施护理标识管理, 能够使护理工作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改善护理满意度, 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者应对其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陈蕾, 张育森.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2010, 17 (11) :32-34.
[2]曹英芳.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13) :168-169.
[3]孙元美.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1, 20 (9C) :2158-2159.
[4]陈英华.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3 (9) :49-50.
[5]蒋红.护理标识在病区细节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 2008, 7 (8) :76-77.
[6]文红玲.手术室药物的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会杂志, 2010, 8 (7) :4035-4036.
手术室工作流程及制度 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应用;防范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近年来,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已被广泛运用于卫生管理领域[1]。为了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防止在术前、术中、术后等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现就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加以分析,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防范,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1手术室的风险因素
1.1手术室管理者管理不严或监控不到位及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风险
①规章制度不健全,违反操作规程,监督不到位。②接错患者,开错手术部位。③给错药、输错血及液体。④不慎导致患者损伤,如:手术时间过长或体位摆放不当导致压疮、神经损伤及坠床。⑤病人交接不清或术前访视不到位,与患者沟通欠缺,如:口腔内有固定的金属假牙,有骨折史的患者体内有金属固定物,在使用电刀时造成局部组织损伤[2]。⑥术前器械准备不到位及性能不佳造成意外,或手术用物丢失、不完整、遗留体腔或切口。如:气压止血带漏气等,导致延长手术时间或出血过多。⑦手术标本遗失或弄错。⑧术后护送不当或引流管未妥善固定导致管道脱落或移位。⑨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
1.2业务技术不熟练、不得力、业务水平低
术中手术器械传递过程中缝针、线、刀等夹持不紧影响医生术中操作或器械护士操作不当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不仅延长手术时间,给患者带来身体的伤害,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1.3对存在的风险因素缺乏预见性。
1.4发生不安全隐患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
2 护理风险的防范
2.1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教育,增强法律知识学习。在手术配合过程中要有风险识别的能力 ,让大家认识到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每一护士在手术配合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防止接错患者、摆错体位、输错血、用错药。
2.2完善和学习手术室规章制度,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及时掌握新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应制定集体学习日,有计划地请医疗器械部门的专业人员到科室讲课,对于科内的医疗设备和精密仪器,让全科人员充分认识到先进医疗设备非一般仪器,了解设备的性能,同时熟练掌握该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保养措施,并责任到人。要求人人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爱护和保养好设备。尤其是在电刀的使用过程中,正确放置电极板,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移位,接触金属物质,而引起患者灼伤。
2.3做好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记录,及时跟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手术的方式和体位等,阅读患者病历,尤其要关注既往病史、过敏史以及血压、血糖、肝功能等指标,可起到提示和防范作用。
2.4加强业务技术训练,提高技术水平。手术室护士术前认真复习手术步骤,做到清晰明确,能够快速地反应并配合医生处理术中出现的意外。
2.5跟班检查,加强防范措施。由高年资护士、护士长不定期的进行跟班检查,即可了解护士的工作质量,又可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提出防范措施[3]。
2.6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器械、敷料准备齐全,术前将所需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性能完好。术中规范仪器的使用,防止操作中风险的发生。器械、敷料设专人管理,每天根据手术通知单做好每一例手术患者所需用物的准备,保证患者手术中使用的安全性。
定期对手术室空气、无菌物品、物表、消毒液及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手术室的各类药品由专人管理,及时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补充药品的数目,保证急救药品完好率100%。做好应急抢救准备,以免延误抢救时机而导致严重后果。
2.7加强术中或术后病理标本的管理。关于标本的留取,护士要严格按照标本留取制度实行。手术中取出的任何组织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弄错[4]。若术中需要做冰冻切片必须由专人送检,送检人和接收标本者均应做好登记并签名;常规标本在术中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将标本放入固定的容器内,贴上标签,做好登记,最后由专人送往病理科,并做好交接记录。
2.8护士术中严格把好无菌技术关,严格遵守术中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准确、无误、及时清点台上台下所有的器械、纱布、纱垫、棉片、引流物、缝针等并做好记录,确保体内无遗物留存。
2.9规范体内植入物品的使用、管理,保障医患双方的利益。手术室对植入的物品要进行分类,设专人领取,规范登记管理、清洁、清洗、保养和灭菌。对所有植入物品需通过设备科,三证齐全。不使用医生自带的产品,以确保产品质量。
2.10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项目填写齐全,术语要规范,字迹清楚勿潦草,数据要统一,资料不能丢失、涂改、伪造或销毁,对术中受压皮肤准确描述,准确记录术中止血纱布、添加的器械、缝针、棉片、引流管等。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对记录单确认记录无误后签全名,随同病案归档,使之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3 小结
手术室风险管理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项环节和过程中,手术室护士作为手术的参与者、配合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在预防和处理护理风险以及规避风险或阻止手术患者风险中起到核心和关键作用。风险管理是一种预防性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平时工作中的发现、识别、评估现存的、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借鉴各种护理案例的经验教训,督促实施各种预见性的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减少风险带来的后果。患者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手术室護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要以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找出影响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从根源上消除护理隐患,从各个环节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李晓苹.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20):61-63.
[2] 陈筱军,张水红,陈静宜.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J].2008,5(108):5418
[3] 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75.
【手术室工作流程及制度】推荐阅读:
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10-24
1手术室工作制度05-24
手术室工作制度免费11-13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考核试题及答案06-06
手术间工作流程及注意点09-13
手术室查对制度09-28
手术室洗手制度07-09
手术室查对制度07-17
手术室患者交接制度05-24
手术室优质护理制度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