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伤手术

2024-10-10

心脏外伤手术(共5篇)

心脏外伤手术 篇1

心脏外伤死亡率高,仅少数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救治。本文回顾2005年1月~2010年5月笔者救治的创伤性心脏损伤11例,分析其损伤原因及诊治经验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17~63岁,就诊时间35 min~4 d。其中刀刺伤5例,伤口部位不尽相同,2例伤口位于左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内侧,1例伤口位于右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处,1例伤口位于季肋部,1例前胸及后背数个伤口,体表伤口长3~6 cm,伴有失血性休克,有1例伴有心包填塞表现,并伴有心音遥远。伤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有2例胸前伤口伤道指探指向心脏方向;冠脉支架介入导致冠脉损伤2例,均经心包穿刺引流出血性积液超过500 ml,但是此后仍然出现心包填塞症状;永久心内起搏器植入导致右室破裂1例,该患者主诉起搏器植入后胸痛,CT发现起搏器电极刺穿右心室但B超仅提示少量心包积液;车祸伤导致右心室裂伤1例,同时伴有肋骨异常活动;自杀啤酒瓶残端刺入心脏导致右室流出道裂伤1例。篮球架倾倒导致胸腹联合伤1例。

1.2 诊治方法

有明确外伤病史者出现明确心包填塞症状,经B超检查有中度心包积液均有手术探查指征。本组7例患者在全麻下正中开胸探查,行心脏修补术。术中发现心包腔内有大量血凝块,积血200 ml左右。4例合并胸腔内肺或肋间动脉损伤者3例行前外侧切口,1例行后外侧切口,术中见胸腔内积血1 000~3 000 ml。合并肝脾破裂1例,同期开腹探查行脾切除和肝修补。术中探查右室流出道损伤5例、右室心尖部贯通伤1例、右房损伤2例、冠脉损伤2例、下腔静脉损伤1例。进胸后尽快吸出积血,加强输血、补液。右室流出道损伤者使用毡条水平褥式缝合裂口控制出血,右室心尖部贯通伤采用荷包缝合加水平褥式加固止血,冠脉出血者缝闭出血冠脉。术后加强脏器保护。

2 结果

全组手术时间76~245 min,平均(111.8±39.7)min,均未采用体外循环。术中死亡1例,系多处刀刺伤,分别刺入左肺、右室流出道、多支肋间动脉。患者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本组患者无二次开胸止血、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复查心脏彩超3例患者少量心包积液,其余均正常出院。

3 讨论

心脏外伤病情危重,多数患者未能得到有效诊治而死亡,有机会到医院救助者也多因心包填塞、低血压休克而病情危重变化迅速。本组1例死亡就因术前已经失血性休克,术中心脏停搏抢救无效。此类患者多需要及时手术治疗[1],而早期诊断就成为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认为右侧胸骨旁至左侧锁骨中线之间,剑突以上、颈部以下区域的胸部外伤均是心脏损伤的常规部位。对于该部位的锐器伤,应以手指探查伤道走向,必要时可扩大表皮伤口。凡是伤道指向心脏的均应考虑到心脏破裂的可能,避免漏诊。闭合性心脏损伤多为复合伤,常合并胸腹腔脏器、颅腔、骨骼等的损伤,心脏伤往往被忽视,易致漏诊[2]。此类患者术后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心包填塞是心脏损伤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体征[3]。对于心包填塞的诊断来说,据经笔者验,B超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给积极手术争取了宝贵时间,使抢救成功率大为提高[4]。但因为有迟发型心脏出血的可能,所以不能只凭首次B超检查阴性就排除心脏损伤的可能性。对于急诊剖胸探查的指征我们认为应包括:胸部外伤史、有典型的Beck三联征心包压塞体征、B超提示明确的心包积液。

手术以最快进胸为原则,一般采用正中切口可显露心脏四个腔,大血管,冠脉,同时便于延长探查腹腔,也可必要时体外循环。若合并肺脏或肋间动脉损伤可以打开胸膜行修补术,若位置较深加行前外侧切口,可不考虑侧卧体位,仅采用同侧背部臀部垫高即可。术中切开心包后指压创口,小伤口可单纯“U”式缝合,缝合时应全层并有一定的跨度,既可保证止血,又能避免撕裂周围心肌组织。对于较大的损伤由于周围心肌水肿,需采用1-0 prolone线两侧毡片水平褥式缝合再连续缝合加固。冠脉出血者均有心外膜下血肿,因此不易同期冠脉搭桥,若受伤冠脉本身已闭塞或重度狭窄可将其直接缝闭。对于外伤性室间隔缺损者一般可在修补心脏破口时同期修补,若急诊手术中条件不允许或术后发现外伤性室缺,我们主张在伤后3个月以内手术为宜,若缺损较小有可能自愈;若缺损较大,此时室缺边缘瘢痕形成,易于辨认和修补。出现心衰者应尽早手术[5]。

心脏损伤患者失血量大,休克时间长,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过程。术后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如处理不当死亡率很高。所以术后处理同样重要。应密切检测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尿量、体温、神志、黄疸等情况变化,如出现变化要尽早发现并积极处理。我们术后常规脑部脱水、积极应用抗生素、护肝护肾治疗、促进胃肠蠕动排便。

总之,对于疑似心脏外伤患者需尽快明确诊断,迅速积极施行手术探查,术后维持脏器功能,才能提高心脏外伤救治的成功率,避免后遗症、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心脏外伤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5月11例心脏外伤的临床资料。其中,锐器损伤6例,介入治疗损伤心脏3例,外伤导致心室裂伤2例。结果:全组患者均急诊开胸探查心脏修补,死亡率9%(1/11),其余心脏修补效果满意,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迅速积极开胸心脏修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关键词:心脏外伤,诊断,手术

参考文献

[1]汪增炜,刘维永,张宝仁.心脏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02-510.

[2]Fulda G,Brathwaite CE,Rodriguez A,et al.Blunt traumatic rupture ofthe heart and pericardium:a ten year experience[J].J Trauma,1991,31(2):167-172.

[3]Asensio JA,Berne JD,Demetriades D,et al.One hundred fivepenetrating cardiac injuries:a 2-year prospective evaluation[J].JTrauma,1998,44(6):1073-1082.

[4]Andrade Alegre R,mon L.Subxiphoid pericardial window in thediagnosis of penetrating cardiac trauma[J].Ann Thorac Surg,1994,58(4):1139-1141.

[5]田辉,邵国丰,张志梁,等.18例外伤性心脏破裂的诊治[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6,22(1):72.

心脏外伤手术 篇2

(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广东梅州514200)【摘要】目的:比较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的选择及治疗效果,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6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其中2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本组患者设为保守治疗组,47例采用手术治疗,本组患者设为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保守组21例患者中1例病情恶化中转手术后治愈,其余20例治愈,治愈率95.24%,手术组47例患者治愈46例,治愈率97.87%, 1例患者死于术后多功能衰竭,死亡率2.1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平均住院时间(18.5±5.5)d,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10.5±1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应根据超声及CT检查的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65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49-01 本研究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6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患者伤情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6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其中2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本组患者设为保守治疗组,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1-42岁,平均年龄(23.5±18.5)岁;47例采用手术治疗,本组患者设为手术组,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12-54岁,平均年龄(32.5±20.5)岁。1.2致伤原因:68例患者中交通事故伤42例,坠落伤13例,跌傷5例,挤压伤8例。1.3脾破裂伤分级标准:采用全国第六届脾外科学术研讨会(天津2000年)制定的脾损伤Ⅳ级分级标准。两组患者分级情况见表1表1 两组患者脾破裂伤分级情况[例,%]1.4治疗方法:(1)保守组治疗方法::本组21例患者均为I级与Ⅱ级患者,治疗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伤后3天,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和禁食,给予肠外营养,同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本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病情恶化,及时中转手术治疗,其余20例患者持续胃肠减压,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输血、抗感染、止血剂及支持疗法。20例患者进行第2阶段(伤后4-7)治疗后,加强抗感染治疗,调节电解质紊乱,肛门排气后,可以进流质饮食。伤后2~3周,患者病情稳定,进入第3阶段治疗,该阶段仍存在延迟性出血的可能,本组20例患者经CT检查脾损伤处显示暗区内光点增多,属于住院观察阶段,均继续给予抗感染治疗,3周后20例患者病情稳定,痊愈出院。(2)手术组治疗方法:本组47例患者均为Ⅱ级以上脾破裂损伤患者,根据患者损伤部位及程度确定手术方式,其中脾部分切除术16例,脾单纯修补12例,单纯脾切除术5例,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移植术4例。脾修补+脾动脉结扎10例,1.5观察指标:观察两种方法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1.6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 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从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显示,保守组21例患者中1例病情恶化中转手术后治愈,其余20例治愈,治愈率95.24%,手术组47例患者治愈46例,治愈率97.87%, 1例患者死于术后多功能衰竭,死亡率2.1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平均住院时间(18.5±5.5)d,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10.5±1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2 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例,%,X±S]注:和手术组比较,*表示P<0.05。3讨论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损伤性疾病,约有30%的腹腔脏器损伤为脾破裂[1-2]。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由于医学界对脾脏的生理功能了解不足,一直认为脾是无用的器官,因此对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一般均采用手术切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对脾脏的生理功能有了深入的认识,学术界关于脾破裂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的若干原则已初步达成一致[4-5],再加之诊断技术的提高,从而为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通过CT等对脾损伤情况进行了解,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本院根据患者CT检查,对患者损伤程度进行分级,然后结合患者情况综合分析,以确定治疗方案,从治疗结果显示,21例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除1例病情恶化中转手术外,其余20例治愈,治愈率95.24%,无死亡病例;手术组47例患者治愈46例,治愈率97.87%, 1例患者死于术后多功能衰竭,死亡率2.1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严格掌握非手术与手术治疗的指征,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非手术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长,但该方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是保脾治疗的首选。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笔者认为,非手术治疗患者应符合以下条件:①经腹部超声或CT等检查,损伤分级为I一Ⅱ级损伤的患者[6];②外伤作用力相对较小;③儿童或青壮年患者;④腹膜炎体征不明显,腹痛不剧烈,生命体征较稳定的患者,⑤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0 g/L,红细胞压积(HCT)>0.3,少量输血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且无凝血功能障碍,同时在非手术治疗的第一阶段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手术指征及时中转手术,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参考文献[1]姜洪池,代文杰.脾损伤分级和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7):404-405.[2]刘玉清.张琳,黄志坚外伤性脾破裂43例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790-791.[3]朱智辉,金丽花.谢开汉,等.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医师杂志,2004,6(9):1244.[4]姜洪池,代文杰.脾损伤分级和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7):404-405.[5]刘玉清,张琳,黄志坚.外伤性脾破裂43例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790-791.[6]马金广.保守治疗脾破裂29例分析.中国医药导报[J],5(19)

心脏外伤手术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穿透性心脏外伤病人6例, 男5例, 女1例;均为刀刺所致, 左前胸致伤3例, 右肋弓致伤1例, 剑突下2例;伤及右心室3例、右心房2例、左心室1例, 冠状动脉无损伤;并发肺损伤2例, 膈肌损伤1例, 均有心包填塞;病人伤后就诊时间为30 min~120 min (64.59 min±27.13 min) ;入院即通过绿色通道送入手术室, 入院至开始手术时间为20 min~60 min (36.86 min±11.65 min) ;均行急救手术。

1.2 结果

5例病人康复出院, 心脏功能恢复良好, 住院时间17 d~35 d, 手术及护理工作及时到位, 未并发感染;1例病人因延误最佳抢救时间, 失血过多、休克时间太长, 经抢救无效死亡。

2 护理配合

2.1 人员、物品准备

一旦有急诊手术通知, 应立即召集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 护士3名或4名, 其中至少1名有多年急救手术经验的护士, 并快速有序地做好手术各项准备。常规准备开胸手术器材与抢救药品, 做好特殊应急准备, 如血管缝合线、加压输血器、血液回收机等, 为可能出现的意外做好充分准备。器械护士必须在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对所有物品清点、查对准确无误。

2.2 术前准备

接诊后病人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入手术室, 应尽快剪除病人衣物以暴露创伤部位, 面罩给氧。心脏创伤失血和心包填塞会导致全身各组织缺血缺氧, 脑组织缺氧3 min以上就会致使脑损伤, 因此需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快速补液输血;此期间同时需要进行交叉配血, 尽快备足血源。本组病人均为全身麻醉后于颈内深静脉留置静脉针, 顺利补液同时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 留置导尿管, 严密观察病人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液体出入量等。

2.3 手术配合

各项准备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后即可开胸手术, 严格无菌操作下迅速打开心包, 清除血块及积血, 解除心包填塞;手指按压心脏破口处, 按压力度适宜, 防止心肌撕裂;用Prolene缝线行褥式缝合至裂口有效关闭, 必要时加涤纶垫片以防止心肌撕裂;清除肺内与胸腔积血并彻底止血, 冲洗胸腔;缝合胸腔进行密闭引流, 如开胸时发现积血较多可使用血液回收机。巡回护士应保证静脉通路能够及时有效地给予液体、血液补充和药品支持, 必要时进行加压输血输液确保体内有效循环;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测性准备, 进行有条不紊地配合;及时准确重复医嘱, 得到确认后迅速执行, 保留好药瓶、血袋, 做好记录, 方便术后查对。器械护士术前协助巡回护士清点、摆放器械;熟悉手术步骤, 根据手术进展和医生需要, 准确无误地传递器械敷料;器械回收及时有序, 保持术野整洁, 为手术顺利进行和争取手术时间创造最佳条件。

2.4 术后护理

术毕再次核对器械物品、术中各项操作, 确保准确无误;协助医生和麻醉师将病人送入重症监护病房 (ICU) , 途中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向ICU交班护士详细介绍手术情况、病人体征状况等。

3 讨论

心脏损伤病情进展迅速, 病人常因急性心包填塞和失血性休克致抢救不及时死亡, 因此早期判定病情、及早施行手术、不轻易放弃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2]。“时间就是生命”最适合描述这类病人的救治过程, 争分夺秒、不轻易放弃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因此, 医院应当做好随时急救的各项准备:急救器械、用物和药品由专人保管、定量储备、定点放置, 定期消毒和查对, 确保所有物品性能良好, 可随时取用;要求急救护士熟知专科手术配套流程和应急预案, 接诊后能够有条不紊、步调一致、默契有序地协调抢救;接诊后立即撤离无关人员和物品, 保障抢救空间与照明条件。

心脏外伤病人病势凶猛、发展迅速, 不仅要求护士的抢救工作具有主动性、计划性和预见性, 而且要求急而有序、行之有效[3]。急救绿色通道的护士必须通过急救相关培训考核方可上岗, 定期对急救护士进行系统的理论考核与技能培训, 确保所有急救护士对整个护理流程和相关操作了然于胸。临床实践证明, 经验丰富的护士面对各种术中变化时能够迅速沉稳的做出反应并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因此3人急救护理小组至少配备1名高资历护士, 负责抢救护理的统筹指挥和分工安排, 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分工明确但是时刻保持协调合作。本组6例病人伤后入院10 min~30 min即可开台手术, 为手术的顺利开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心胸急救外科护士应术中配合迅速、敏捷, 善于观察手术进展, 学会从医生操作与表情中探寻医生需要, 及时主动予以配合, 为抢救争取到宝贵时间。手术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娴熟精湛的护理技术, 在面对心脏手术意外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有条不紊地协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4]。因此, 完善的急救流程预案、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护理分工以及过硬的抢救配合技术是心脏损伤急救手术病人抢救成功的保证。

摘要:[目的]总结穿透性心脏外伤病人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6例穿透性心脏外伤病人行急救手术, 同时加强护理配合, 早期及时开胸止血、缝合心脏伤口;围术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防止并发感染;术后重症监护护理,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结果]5例病人康复出院, 心脏功能恢复良好, 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加强穿透性心脏外伤病人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心脏外伤, 穿透性,急救手术,护理配合

参考文献

[1]谭彩姬, 杨淑群, 颜春铭, 等.25例绿色通道入手术室抢救心脏外伤手术配合[J].吉林医学, 2010, 31 (34) :6358-6359.

[2]罗亮春, 周雁琼, 汤曼力.胸部创伤合并心脏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 2012, 14 (1) :74.

[3]韦喜艳, 温玲, 李雪萍, 等.心脏外伤急救绿色通道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3) :234-235.

心脏外伤手术 篇4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脏外伤,救治效果

心脏损伤是暴力作为一种能量作用于机体,直接或间接转移到心脏所造成的心肌及其结构的损伤,直至心脏破裂[1]。致伤原因呈多样性,有锐器戳刺伤、火器伤及医源性损伤等,其中以锐器戳刺伤为主[2]。在火器伤或穿破伤时,胸腔内可有异物存留,必须分辨异物性质、部位与邻近脏器的关系。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脏创伤的抢救水平取得了较大提高[3],但是对于心脏外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却很少报道。本文总结了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脏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并与前期未采用急诊护理流程的患者进行对比,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心外科收治的心脏创伤手术患者共5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17~49岁,平均(32.54±4.3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6例,锐器伤17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4例。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心脏创伤手术患者共57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18~48岁,平均(32.54±4.3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锐器伤18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的观察与记录,输液护理,用药护理,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等措施。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护理问题往往集中在疼痛与休克,疼痛与患者的外伤有关,有休克的危险与大量出血有关[4]。首先了解致伤物种类、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受伤当时人体姿势及既往健康状况,伤后的表现及严重程度,经过何种处理和处理的时间,进行局部和全身情况检查,迅速将患者分类。护理措施首先维持循环功能,配合手术治疗,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心脏压塞一旦发生,应迅速行心包穿刺减压术。凡确诊为心脏破裂者,应做好急症手术准备,充分备血。出现心脏停搏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备好急救设备及物品。经过积极救治与护理使患者体液恢复平衡,体温恢复正常,躯体能进行有效活动。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患者病情危急,用药复杂,抢救措施甚多。护士除了应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及熟悉急救仪器,药品的使用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实施预见性救护措施:当患者病情凶险,护士在医生未到达前即应对病情有初步的判断和了解,并立即给予正确的护理处理。如气管插管、面罩给氧、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标本、备血、插管洗胃等;一般在抢救室应设置有常见急症的救护程序或救护流程图或抢救预案,以指导抢救工作顺利开展[5]。(2)协调抢救工作:抢救中应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医护密切配合。对涉及多专科的抢救患者,护士要及时与有关科室取得联系,并作好配合工作。如有需要临床辅助科检查的项目,应尽早通知,及时取样检查,尽快获得结果。需要手术者,应立即行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3)可按听、问、看、补等顺序进行(即听清医嘱、再问一遍、看清药名、及时补记。抢救中所用药物的空袋(瓶)或安瓿留下,待抢救结束核实后方可弃之。(4)管理好抢救现场:抢救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抢救物品必须做到“四定”。抢救患者时注意维持秩序,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和补充[6]。

1.3观察指标收集并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住院期间死亡率(排除院前急救死亡者)、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率。自拟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7]。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脏损伤是暴力作为一种能量作用于机体,直接或间接转移到心脏所造成的心肌及其结构的损伤,直至心脏破裂。心脏损伤又有闭合性和穿透性损伤的区别。心脏闭合性损伤又称非穿透性心脏损伤或钝性心脏损伤[8]。实际发病率远比临床统计的要高。许多外力作用下都可以造成心脏损伤,包括:(1)暴力直接打击胸骨传递到心脏。(2)车轮碾压过胸廓。(3)腹部或下肢突然受到暴力打击,通过血管内液压作用。(4)爆炸时高击的气浪冲击。心包损伤指暴力导致的心外膜和或壁层破裂和出血。心包损伤分为胸膜-心包撕裂伤和膈-心包撕裂伤。单纯心包裂伤或伴少量血心包时,大多数无症状,如果出现烦躁不安、气急、胸痛,特别当出现循环功能不佳、低血压和休克时,则应想到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征象[9]。心脏创伤包括间隔、瓣膜、腱束或乳头肌损伤,统称心肌损伤。一般是由于心脏与胸骨直接撞击,心脏被压缩所造成的不同程度心肌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汽车突然减速时方向盘的撞击。主要症状取决于创伤造成心肌损伤的程度和范围。重度可出现类似心绞痛症状。闭合性胸部损伤导致心室或心房全层撕裂,心腔内血液进入心包腔和经心包裂口流进胸膜腔。患者可因急性心脏压塞或失血性休克而死亡[10]。

一般认为外力作用于心脏后心腔易发生变形并吸收能量,当外力超过心脏耐受程度时,即出现原发性心脏破裂。穿透性心脏损伤以战时多见,按致伤物质不同可分为火器伤和刃器伤两大类[11]。冠状动脉穿透伤是心脏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即任何枪弹或锐器在损伤心脏的同时也刺伤冠状动脉,主要表现为心外膜下的冠状动脉分支,造成损伤远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单纯冠脉损伤,可出现急性心脏压塞或内出血征象。冠脉动脉瘘者心前区可闻及连续性心脏杂音[12]。较小分支损伤很难诊断;较大冠脉损伤,ECG主要表现为创伤相应部位出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图形。若心前区出现均匀连续性心脏杂音,则提示外伤性冠状动脉瘘存在。

对于心脏创伤的急诊抢救护理,首先要正确分诊,正确分诊是争取时间,获得抢救成功的第1关。急诊分诊工作一般在预检室进行。由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急诊科护士(师)担任预检分诊工作[13]。预检护士应主动出迎救护车,尽快对重危患者预检分诊,有条件的急诊科应设导医服务;开展以患者为中心达到高效、畅通、规范的救护。其次要严密观察病情,细致的病情观察,可以为早期确诊提供依据;又可以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的征象;还可以在患者发生病情急骤变化时,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14]。观察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观察入微的注意力,才能及时发现和掌握情况,注意机器的运转是否正常,若发生故障应首先观察和处理患者,保证患者抢救工作的连续性,然后再查明故障原因进行排除[15]。通过本研究,笔者自2013年开始,对心脏外伤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急诊护理流程,通过应用效果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6%;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43.86%;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4%;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34±4.3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53±5.04)d;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1%。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部外伤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这一时间段入住的腹部外伤患者中随意抽样选取自愿接受效果观察50例, 并将这50例腹部外伤患者分为两组, 一组作为观察组, 采用手术的办法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治疗办法。这两组分别为25例。他们的年龄也都在12岁到70岁之间。而他们致伤的原因也多有不同, 其中有10例是因为车祸而导致的, 有15例是属于工伤, 还有12例是因为打击而引起的。在这50例当中, 损伤的位置及程度都有所不同, 其中肝脏破裂的有20例;肠破裂的有10例;脾脏破裂的有5例;还有15例的脏器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损伤。除此之外, 这50例患者中还包含6例有不同程度的合并伤, 这些合并伤主要有:脊柱、骨盆骨折、休克、颅脑损伤、胸部损伤等。

1.2 手术治疗方法

1.2.1 手术治疗的早期处理

在手术治疗之前, 要对实验组的25例腹部外伤患者要进行腹部X射线检查, 明确患者脏器的损伤部位以及损伤程度。另外还要对严重的患者进行腹部B超、CT以及腹部穿刺等辅助性检查[2]。并根据检查的结果, 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处理。可以说, 术前处理是手术治疗的基础, 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 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诸多表现采取诊断措施。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现象, 则应立即对其输液或输血, 并重点观察损伤部位, 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另外, 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还应杜绝反复搬动或移动身体, 以免给患者的损伤部位造成不良的影响。由于腹部外伤患者的病情不稳定, 所以要随时对患者进行观察, 并采取抢救措施。

1.2.2 手术治疗方法

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腹部外伤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以及合并症,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细致地观察患者的体征, 并及时对其进行止血、输液, 除此之外, 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 对损伤的脏器进行切除或修补等手术治疗[3]。对于腹部外伤患者来说, 常常会伴有休克、昏迷等症状的出现, 所以对患者进行抗休克、内出血处理也极为重要。而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 必须采取急症手术治疗;对于腹部开放性损伤的患者要剖腹进行腹腔冲洗引流术;对小肠破裂的患者要采取切除、吻合、修补三位一体的手术进行治疗。而对于肝脏破裂的患者切勿盲目治疗, 一定要以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在输液、输血时的变化为参照物, 来确定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1.2.3 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在对这25例腹部外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还应细致入微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对患者进行剖腹后, 要立即将郁积在腹腔中的血液清除, 还要用剪刀将可能出现的粘连部位分离, 并用纱布将脾韧带加以结扎[4]。在做脏器切除手术的时候要快、准, 避免因慌乱而造成其他器官的误伤。另外, 在手术缝合后, 可能会出现胆漏或渗血的现象, 所以还要在损伤的部位还需放置胶管, 以便进行引流, 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1.2.4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这25例腹部外伤患者进行治疗, 主要是采用内科治疗的方法, 即保守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以整体治疗为主。

2 结果

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比对, 我们可以清楚地总结出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其中在运用手术的办法进行治疗的25例腹部外伤患者中, 有21例患者治愈完全康复;大出血的患者有1例;死亡的患者有3例, 而在这3例死亡患者中, 有1例是由于感染性休克引起的;有1例是由于多器官功能障碍引起的;还有1例是因为失血过多而导致的。而25例运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腹部外伤患者, 其中完全治愈康复的患者有16例, 大出血的患者有4例, 由于不同原因而导致的死亡有5例。经过缜密的计算, 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组的治愈率为84%, 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仅为64%。见表1。

3 讨论

对于人体来说, 腹部部位是最脆弱的部位, 同时也是脏器集结, 与人生命联系最为紧密的部位, 所以对其损伤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显得尤为重要。从我院的实验结果来看, 对腹部外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优于内科治疗的效果, 手术治疗办法可以降低腹部外伤患者的病死率, 同时也能很好地处理由腹部外伤而带来的合并伤, 同时也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采用手术的方法对腹部外伤患者进行治疗, 并通过对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结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入住我院的腹部外伤患者中随意抽样选取25例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后效果分析的患者, 再从运用常规治疗的腹部外伤患者中选取25例。并对这两组进行治疗效果比对观察。结果 对这随意抽取的运用手术的办法进行治疗的25例腹部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通过总结, 我们发现其中完全治愈康复的患者有21例;大出血的患者有1例;死亡的患者有3例, 而在这3例死亡患者中, 有1例是由于感染性休克引起的;有1例是由于多器官功能障碍引起的;还有1例是因为失血过多而导致的。而在这25例运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腹部外伤患者中, 完全治愈康复的患者有16例, 大出血的患者有4例, 由于不同原因而导致死亡的患者有5例。结论 采取手术的方法对腹部外伤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显著, 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

关键词:腹部外伤,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张永伟.腹部脏器损伤伴四肢骨折的抢救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1) :90-91.

[2]陆卫中.腹部脏器损伤的超声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 8 (2) :107.

[3]鲁辉, 熊裕雄, 张勇.外伤性肝破裂治疗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20) :2448.

上一篇:失语患者下一篇:地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