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心脏手术

2024-09-23

开胸心脏手术(共9篇)

开胸心脏手术 篇1

非心脏疾患剖胸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已日益引起重视。本文总结了我院2000年5月—2009年5月165例非心脏疾患开胸手术后心脏并发症, 对其中易发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165例, 男123例, 女42例, 年龄34岁~75岁。病种:肺恶性肿瘤71例, 肺良性病变5例, 食管贲门癌84例, 食管良性病变2例, 纵隔肿瘤3例。肺叶和 (或) 肺楔形切除术59例, 全肺切除术12例,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76例, 纵隔肿瘤切除术3例, 剖胸探查术15例。术前有心脏病史或心电图异常63例 (38.2%) , 有其他合并症 (糖尿病、肝或肾功能异常) 54例 (32.7%) 。

1.2 方法

通过监测165例开胸术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电解质及心电图情况, 得出与心脏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2 结果

2.1

术后26例 (15.8%) 发生心脏并发症, 其中频发房早2例 (7.7%) , 心房纤颤15例 (57.7%) , 频发室早1例 (3.8%) , 窦性心动过速5例 (4.1%) , 急性左心衰竭3例 (11.5%) 。

2.2 与心脏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因素:

(1) 术后血氧饱和度低于85%的58例, 发生心脏并发症23例 (39.7%) , 血氧饱和度高于85%的107例, 发生心脏并发症3例 (2.8%) ; (2) 术后血清K+低于正常46例, 发生心律失常18例 (21.9%) , 明显高于血清K+正常者 (6.7%) ; (3) 术前有心脏病史或心电图异常, 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为30.2% (19/63) , 明显较心电图正常者的6.9% (7/102) 高。

3 讨论

3.1 开胸手术后心脏并发症绝大多数 (80.4%) 发生在术后24 h内, 且多与术后早期低氧血症有关。心肌对缺氧十分敏感, 最早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心率增快以代偿缺氧。有学者对普胸外科患者术后进行动态血气分析监测, 发现患者在术后PaO2的下降可明显地影响到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发现剖胸后PaO2以第1~2天最低, 术后第1天肺功能下降到术前的45%, 此期最易发生心律失常, 第3天开始回升, 第7天PaO2恢复术前水平, 而心律失常很少发生。所以认为低氧血症是造成心脏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且绝大多数 (96%) 心律失常的发生多在剖胸术后PaO2最低期间, 由此可见, 剖胸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后低氧血症有密切关系[1]。而老年、术前肺功能不全、手术时间过长、术中麻醉不平稳和低血压是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我们观察到术后6 h内是患者呼吸最不稳定期, 此时若气道分泌物积聚、肺萎陷或仓促过早拔管以及反复转床输送途中供氧不足, 均极易发生低氧血症和急性呼吸衰竭, 并足以引发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故强调术者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 关胸前仔细吸净气道内分泌物, 充分膨肺, 确保所有肺段完全膨胀。术毕仔细观察患者完全清醒, 自主呼吸恢复有力, 血气分析良好时方能拔管, 否则应延迟拔管或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可减少呼吸做功, 有助于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拔管后还应至少维持12 h~24 h面罩吸氧。

3.2 术后电解质紊乱, 尤其是低血钾也是发生术后心脏并发症的重要原因。食管贲门手术的患者多有术前水电解质摄取不足或丢失过多, 加之手术时应激反应等代谢变化, 术中失血、术后禁食、胃肠减压等使术后易发生低钾血症。低血钾主要影响心肌动作电位3, 4位相速率及膜电位变化, 致使心肌发生自律性、兴奋性改变。同时, 低血钾可使心脏传导组织的电生理性质变化, 直接影响心率、心律及心脏激动的传导, 且可使起搏细胞舒张期除极速度增加, 使非起搏细胞 (心室肌及心房肌细胞) 成为起搏细胞, 心肌自律性增加, 出现多种快速性异位心律失常[2]。所以术后要密切注意水电解质紊乱, 特别是钾的异常, 及时纠正低钾血症, 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的几率。

3.3 心肌供血不足也是引起术后心脏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心肌缺血发生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 常见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患者 (>60岁) 大多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这使患者的冠脉循环的最大储备降低, 当手术创伤使心脏负荷加重时, 心肌耗氧量增加, 超过其冠脉的最大储备能力时, 则发生相对的心肌缺血。另外, 手术对自主神经的影响, 造成冠状动脉痉挛, 使其支配的心肌区域发生严重缺血。而心肌缺血则会造成心肌各个局部复极的不同步, 心电不稳定, 从而发生心律失常。

3.4 其他因素如术后疼痛刺激也可以诱发心脏并发症。

开胸手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3.7%, 是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脏并发症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 因此应在整个围术期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 包括手术适应证的掌握, 术前适当的处理, 平稳的麻醉和手术操作, 充分供氧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有效地止痛和强有力的呼吸循环支持, 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刺激, 维护心肺功能, 从而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强调术后严密进行心脏和血氧饱和度监护, 以便及时发现早期心脏变化, 迅速做出相应的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0年5月—2009年5月165例非心脏疾患开胸手术后心脏并发症易发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心肌供血不足及其他不良刺激如疼痛等是引起心脏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结论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预防心脏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开胸术后,心脏,并发症,预防

参考文献

[1]邹卫.普胸外科围手术期处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12、116.

[2]郭继鸿.心电学进展[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85、87.

开胸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2

本组患者男1084例,女759例,年龄9~74岁,全肺切除321例,肺叶切除609例,肺段切除62例,脓胸纤维板剥脱术482例,脓胸改良胸部成型术369例。麻醉:均给予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双腔插管。

术前准备

术前检查:护理人员协助病人做好各项常规检查,痰液的致病菌培养及抗生素的过敏试验,仅1周内的胸片和CT扫描及肺功能的测定,纤维支气管镜检,血型交叉试验等。

改善全身状况:本组开胸手术病人多为肺结核、肺癌、结核性脓胸的患者,由于慢消耗,而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低血清蛋白症,病人耐力差,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必须在术前给予纠正,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体能锻练,改善心肺功能,增强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功能:吸烟的病人在术前3周绝对禁烟,肺化脓症的病人坚持每日3次体位引流,以保证全身给药和局部用药的疗效。

口腔护理:每晚睡前、晨进食前清洁口腔,刷牙漱口。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胸部手术的创伤大,危险也大,病人一般都存在恐惧心理,求生的欲望强烈,命悬一线的心理困扰着病人,将生的希望寄托在医生的身上,对自己的手术很想多知道一些,同时又担心会不会出现后遗症,及各种并发症,身体器官的缺失,对今后的生活会带来怎样的负担。护理人员应从专业知识方面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介绍手术的各项准备工作,说明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使其对不良反应及各种不适有一定的认识和一定的心理准备,对疾病所采取手术治疗有理性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激發起主观能动性,练习腹式呼吸,咳嗽及咳痰的有效方法及卧式排便,把病人的术前状态调整到心理和生理的最佳状态。

术后护理

胸部手术的极度创伤影响呼吸循环功能,护士必须密切观察,及早发现问题,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巩固手术效果,保证病人的生命意义重大。

常规处理:术后病人送入ICU病室,搬动时应轻,特别是全肺切除病人,以防发生纵隔移位,通过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记录1次,注意病人的意识,面色,表情,及末梢循环的变化,手、足末端的颜色,温度等。未清醒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被吸入,待清醒后,血压、脉搏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运动及胸腔引流的畅通,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当体温不超过38℃但持续3天,要注意切口及胸腔内有无感染发生,并告知医生。体温高可给予物理降温,术后6小时让病人自主排尿,防止尿潴留而引发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导尿病人首次排尿600ml,夹管15~30分开放,以免造成反应性膀胱充血,之后指导病人2~4小时定时开放,形成反射性膀胱,确保正常功能。

氧气的吸入:胸部手术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以鼻导管给氧为好,接近生理要求的氧的吸入,要通过湿化瓶,其温度保持36℃左右,湿度80%左右,氧流量为4~6L/分,呼吸平稳在20次/分,氧流量可逐渐降低而后停止吸氧,全肺切除术后的病人可适当延长吸氧时间。

进食与补液:肺切除、纤维板剥脱术、胸改术6小时后可进少量流食,量不宜过多,或术后渗液多,可适当输血,但术后的输液量一定要掌握好,既满足病人生理需求,又要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特别是全肺切除的病人、老年人、儿童,要注意单位时间内的液体流速,以防肺水肿。

抗生素的应用:应对症大剂量广谱联合高效段时间给药,体温接近正常则改变给药途径,体温正常2~3天后停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和不良后果。

保持呼吸道畅通:对于手术的成败关系重大。术后切口的疼痛,麻醉药物的影响,插管的刺激,分泌物堵在气道内,影响通气与换气功能,极易发生肺不张。护士要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和排痰,可扶病人坐起,令病人深吸一口气做有效咳嗽,同时拍击背部,用双手扶在术侧胸壁,以减轻因震荡引起的疼痛以利于咳痰,同时用手指间断按压胸骨切迹上方的气管,刺激气管诱发病人咳嗽。平时锻炼深呼吸3~4次,吹气球,增加肺活量。对咳嗽困难,痰液黏稠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同时也可以配合祛痰剂、氨茶碱的使用,必要时,可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均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胸腔引流的护理:胸科术后引流,排出残液、残气、残血,对减少胸腔感染有重要意义。引流的波动幅度,引流通畅与否,引流的性质反映了胸内出血、余肺的膨胀、肺内感染的情况,因而,胸腔引流的情况是胸腔内反应的一面镜子。病人进入ICU病房,应立即在水封瓶上贴好引流平面的标记,以便准确记录引流量,水封瓶用前确保无菌操作,观察引流的颜色、性质、量的多少等,引流出现异常,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确保引流通畅。检查的方法,从引流管之玻璃管插入水中的深度向上寻找整个引流有无漏气、扭曲,胸带是否将管挤压,引流管是否脱落至皮下等外部原因,再查找胸内部分是否被纤维素块、血凝块堵塞。查明原因,可采取调节引流管的深浅度等,保持通畅,待引流量减少后,术侧呼吸音良好,经拍片验证肺扩张良好,无残腔、积气、积液,一般24~72小时后拔管。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术后的康复是完成治疗的目的,病人的术后康复训练要及早开始。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康复训练要及时跟进,鼓励病人早下床活动,以增强体力,特别是做胸改术的病人,一定要注意姿势矫正,尽量做到头正肩平,减少脊椎弯曲,防止胸部畸形。

术后心理护理

开胸心脏手术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5年9月20例普通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中, 男13例, 女7例, 年龄34~79岁, 平均年龄 (56.38±7.59) 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手术类型:肺部手术9例, 食管手术11例;心脏骤停类型:心室停顿8例, 心室颤动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相关标准[1], 且对诊疗情况知情同意。

1.2排除标准[2,3] (1) 年龄>80岁者; (2) 术前合并严重感染者; (3) 合并其他内科严重疾病者; (4) 其他情况导致不满足手术指征者; (5) 无家属及法定监护人者; (6) 精神疾病者 (或其他因素造成无法正常沟通者) ; (7) 临床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1.3.1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导致其发生术中心脏骤停的原因进行总计, 并做好记录和分析。

1.3.2抢救方法发现患者出现术中心脏骤停现象后, 要立即对患者进行相应处理。例如, 针对失血患者, 要及时进行输血处理, 并采用恢复心率的措施。发现心室停顿或心室颤动, 要给予患者强心剂类药物, 同时及时补充血容量。部分患者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心脏按摩方法逐渐恢复自主心跳。

2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造成20例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出现术中心脏骤停现象的主要因素为:严重失血11例 (55.0%) , 严重缺氧5例 (25.0%) , 既往病史4例 (20.0%) , 其中严重失血是导致普通胸外科开胸手术中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经过及时抢救, 20例患者中, 4例患者死亡, 其余16例患者抢救成功。

3讨论

3.1开胸手术安全操作的重要意义普通胸外科开胸手术是临床常见的诊疗方法, 是解除很多胸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术方法。开胸手术通常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处理, 能够保证手术操作的顺利执行。但是由于开胸手术创伤面积较大, 加之手术时间较长, 因此围麻醉期易发生不良风险事件, 心脏骤停是围麻醉期常见合并症, 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为此, 要在临床实践工作中, 要加强对普通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的重视程度, 并分析心脏骤停的原因, 保障手术操作安全实施。

3.2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随机抽取普通胸外科开胸手术中发生心脏骤停的20例患者作为探讨对象, 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 认为导致20例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为:严重失血11例 (55.0%) , 严重缺氧5例 (25.0%) , 既往病史4例 (20.0%) , 其中严重失血占比最高。开胸手术过程中, 若失血过多, 则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 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严重缺氧主要是由于气管内插管麻醉置管困难, 引起缺氧, 造成心脏骤停。而既往病史主要是指患者曾经患有严重心脏疾病, 如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 手术操作会对患者迷走神经产生较大刺激, 诱发心室停顿[4]。

减少心脏骤停预防策略按照普通胸外科开胸手术相关经验, 针对具有高危风险的患者, 要格外加以关注。为此, 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询问病史, 最大程度排除诱因。手术操作过程中, 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状况, 并对患者开展全面心电监护, 发现异常现象, 如心率降低、血压骤降等, 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除此之外, 作为临床手术医师, 还要不断提高自身胸外科手术操作水平, 熟悉患者主要病变位置。麻醉医师则要配合手术医师, 对患者进行良好麻醉处理, 保证麻醉安全性。针对年龄较大且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要加以重视, 注意术中操作对其的影响, 努力将风险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 胸外科开胸手术易导致心脏骤停, 术前要采取必要措施对其进行干预, 发生心脏骤停后, 要做到不慌不乱, 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应处理, 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导致普通胸外科开胸手术中心脏骤停的原因, 为减少此类现象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普通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心脏骤停现象, 根据其临床资料总结造成患者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结果 导致20例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为:严重失血11例 (55.0%) , 严重缺氧5例 (25.0%) , 既往病史4例 (20.0%) , 其中严重失血是导致普通胸外科开胸手术中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经过及时抢救, 20例患者中, 4例患者死亡, 其余16例患者抢救成功。结论 普通胸外科开胸手术过程中, 易导致患者心脏骤停, 术前要对患者手术指征进行明确, 并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科学预防, 进一步减少心脏骤停发生率, 为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安全、顺利执行手术夯实基础。

关键词:普通胸外科,开胸手术,心脏骤停

参考文献

[1]陈坚锋.胸腔镜外科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在胸外科急诊手术中疗效比较.浙江医学教育, 2010, 13 (2) :45-46, 49.

[2]王君萍, 邵兰春.外科手术中心脏骤停成功抢救案例分析.科技资讯, 2013, 16 (4) :238.

[3]孙延波.466例胸外科手术围麻醉期216例心跳骤停的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工程, 2013, 25 (12) :57, 60.

开胸心脏手术 篇4

[关键词] 静脉自控镇痛;芬太尼;曲马多

[中图分类号] R61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18-02

开胸手术创伤较大、疼痛剧烈,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现已广泛应用于开胸术后患者的镇痛治疗,其中尤以阿片类药物芬太尼最为常用,但其常规剂量易产生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1]。本研究对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应用于开胸术后PCIA的效果进行观察,旨在探讨其镇痛效果与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择期行开胸术并愿意行术后PCIA的患者97例。其中男54例,女43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3.8±5.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34例)和C组(34例),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镇痛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采用PCIA进行镇痛治疗。A、B、C 3组芬太尼(通用名: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42022076)的用量依次为0.012 mg/kg、0.016 m/kg、0.020 m/kg,均复合12.6 mg/kg 曲马多(通用名:盐酸曲马多注射液,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10980060),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50 mL。持续剂量2 mL/h,自控追加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持续镇痛24h。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6、12、24 h的疼痛及术后48 h内的不良反应。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分可靠镇痛,2~3分镇痛良好,>3分镇痛不全。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所有时间段,B、C 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及轻度呼吸抑制等。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3/29)和14.7%(5/34),均显著低于C组35.3%(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胸科手术后的疼痛剧烈不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且易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PCIA具有起效快、操作方便、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可有效能消除切口疼痛与肌肉痉挛,促进开胸患者术后康复[2]。但PCIA是通过静脉用药,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能产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3],因此,寻求一种合理的药物配伍对提高镇痛效果、降低PCIA的药物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芬太尼、曲马多均是临床上PCIA中最常用的镇痛药物之一。芬太尼是一种强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脑啡肽受体发挥镇痛作用。曲马多是一种新型中枢性非特异性镇痛剂,能通过刺激μ阿片受体和间接调节中枢单胺能(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疼痛抑制通路而发挥镇痛效应[4],故阿片类药物复合曲马多可产生协同镇痛的效果,并减少单一药物使用时的副作用。为减少芬太尼的药物用量,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芬太尼配伍曲马多行PCIA治疗,结果显示,B组和C组在所有时段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但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0.016 mg/kg、0.020 mb/kg 剂量的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的镇痛效果优于0.012 mg/kg,但随着剂量的增加,镇痛效果并未进一步提高。研究还发现,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显示其与芬太尼的剂量加大有关。因此,笔者研究认为0.020 m/kg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应用于胸科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碧云,罗爱林,喻红辉,等.曲马多复合芬太尼在小儿术后持续静脉镇痛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4618-4620.

[2] 张暾.不同剂量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5,7(4):436-437.

[3] 李红新,徐宁,劳燕萍,等.小剂量芬太尼伍用曲马多静注治疗开胸后镇痛效果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16-1017.

[4] 孟凌新,周静,于铁英.术中应用不同剂量曲马多对雷米芬太尼复合麻醉苏醒期镇痛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36(5):604-605.

开胸手术的康复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开胸手术患者, 女性26例, 男性54例。其中食管贲门肿瘤41例, 肺癌9例, 胸部损伤、血气胸并休克27例, 纵隔肿瘤3例, 开胸手术前后通过康复护理, 不仅预防和降低了手术后的并发症,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缩短了总的住院日, 还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临床痊愈出院。

2 开胸手术前的康复指导

2.1 手术前的评估

患者入院后, 我们即收集患者的各种资料, 手术前护士由病历资料获得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以及心肺功能等情况;手术前责任护士与患者交谈, 从交谈中了解患者的呼吸模式、咳嗽情况、体格检查等情况, 并阅读患者各项检查报告;通过阅读病历资料及与患者交谈, 熟知患者的知识水平以及患者所需求的康复知识, 为患者制订手术后康复护理计划。

2.2 心理护理

由于胸部手术对机体创伤大,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大多数患者对此都有恐惧感。手术作为一种严重心理应激, 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 并通过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 甚至决定手术的成败。护士认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手术治疗的目的、手术的方式以及同种病例手术治疗康复护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以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患者, 介绍同种病例治愈的情况以及医生的技术和医院先进的设备等, 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指导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深呼吸运动, 吸气训练器的使用, 变换体位, 肢体运动及早期活动、个人卫生, 饮食等;

3 手术后康复护理

3.1 手术后评估

了解手术时的情况, 手术后各生命指征、肺部及肢体活动、引流管等情况。

3.2 体位

生命体征稳定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床头抬高30°~45°) , 并变换体位。

3.3 有效的咳嗽和排痰

咳嗽排痰是开胸术后极为重要的早期活动内容之一。术前应向患者说明其重要意义并教会做法, 术后医护人员用手按胸部切口, 减少因咳嗽时胸壁震动而产生的疼痛, 鼓励患者努力咳嗽, 不管有无痰液, 均应认真执行。有效的咳嗽, 应该是尽量吸足空气, 然后突然短促有力的咳嗽, 但并不需要剧烈咳嗽。协助患者坐起或侧卧, 用手叩胸背部使之振动, 胸内积液也易于在咳嗽时被挤出引流管。

3.4 指导呼吸训练器的训练

指导正确的使用方法, 促进患者行最大的深吸气, 使肺泡扩张并能增加吸呼肌的力量。每天训练2~3次, 训练时间根据患者的呼吸功能情况而定。

3.5 术后活动

早期起床活动开胸手术后, 开始施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然后指导主动运动, 一般情况尚好的患者, 均鼓励和帮助患者下床活动。一般术后3d试行在床边椅子上做一段时间, 术后第5天应在病室内走动, 做四肢活动锻炼, 以后根据个人情况, 逐渐增加活动量。经过这样早期活动和康复锻炼的患者, 术后并发症极少见, 尤其是呼吸道并发症, 患者都很快顺利恢复健康。况且, 早期活动能促进胃肠道蠕动, 恢复消化功能, 增进食欲, 有利于恢复体力和增加抵抗力。

3.6 饮食指导

开胸手术患者, 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 指导进食少量流质饮食, 逐步增加至全量流质饮食, 半流质饮食。开胸手术患者, 因创伤大, 需足够的营养, 才能促进伤口愈合及机体的康复, 应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食管癌手术患者还应避免粗、硬食物, 注意食物的温度及进食速度。

3.7 出院指导

我们根据患者康复程度的不同做好出院后的再就诊指导以及饮食、药物、运动等的指导。

4 小结

通过对80例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 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整体护理的过程中, 护士不但要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而且要不断地充实自己, 更新观念, 学习更多的护理新知识、有关疾病的康复知识, 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摘要:目的 降低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80例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 分术前康复指导和术后康复护理进行。结果 80例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康复顺利, 无并发症发生, 痊愈出院。结论 运用康复护理能加快开胸手术患者的早日康复, 降低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开胸手术,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19.

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6

本组患者104例,男66例;女38例,年龄46~78岁,平均62岁,其中食管癌21例,贲门癌39例,肺癌34例,经胸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42例,经颈胸腹食管癌切除9例,肺叶切除34例,全肺切除19例。

2 术前护理

2.1 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2.1.1 戒烟

2.1.2 术前遵医嘱服药指导患者服用镇咳,祛痰药物的方法、课题及注意事项。

2.1.3 加强营养指导患者进食少渣,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

2.2 术前呼吸锻炼

肺手术后呼吸机功能减弱,肺活量减少,使气道纤维消除功能明显受限,深呼吸运动是一种有效的胸部物理治疗方法,可增加肺活量。

2.2.1 腹式呼吸

患者取立位或半坐位,一手放于胸部,另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尽力挺腹,保持胸部不动,屏气1~2S,然后缓慢呼气,呼气时腹部内陷,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20 min[1]。

2.2.2 缩唇呼吸

患者经鼻腔做深吸气,达到肺泡最大程度的再膨胀与空气湿化,再经缩拢的双唇间呼出,进行周期性深呼吸,可防止呼吸道闭塞和吸入性分泌物所致的气管远端阻塞,同时诱发咳嗽。

2.2.3 吹气球

指导患者深吸气后,尽量呼出全部气体,将气球吹大,记录每吹起一个气球所需的吹气次数及时间,逐渐缩短时间和次数,每个气球只限吹1~2次。

2.3 卫生护理

嘱患者术后、术前1周坚持饭后刷牙, 术前3 d以盐水漱口, 术前1 d洗浴, 术晨彻底备皮。

3 术后护理

3.1 病房环境要求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紫外线每日消毒1次,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以免增加外源性感染。

3.2 术后体位要求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患者清醒后,血压平衡可改平卧位,抬高床头30°~60°,以利肺部气体交换,并能松弛胸腹部肌肉减轻切口疼痛。

3.3 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尿道护理、皮肤护理等。

3.4 正确使用镇痛剂术后应充分镇痛,应用止痛泵48~72 h或用止痛针,一方面减轻疼痛,一方面使患者充分休息。

3.5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深浅、有无呼吸减弱或呼吸急迫,呼吸困难及患者烦燥等,如有异常立即查找原因,妥善处理,全肺切除的患者易出现心率增快,心动过速,如心率超过120次/分,做心电图通知医生。

3.6 密切观察记录胸腔闭式引流情况,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漏气及出血情况,有出血倾向向主管医师报告。

3.7 观察伤口有无渗出,防止胸带包扎松脱,以减少呼吸和咳嗽的疼痛。

3.8 输液时注意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发生。

3.9 保持呼吸道通畅

3.9.1 雾化吸入吸入时嘱患者深呼吸时间不易长,每次15~20 min[2]。

3.9.2 胸部叩击患者取半卧位操作者站在患者患侧叩打对侧肺部,手掌呈杯状,用手腕的力量叩击健侧肺叶从下至上、从外向内,同时鼓励患者咳嗽,每天2~3次,每次20min,餐前进行。

3.9.3 咳嗽咳嗽是痰液排出的最重要的一步,通过雾化吸入、叩背使痰液松解,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2 s协助按压上腹部,然后连咳,咯出痰液,如无力咳嗽,不会咳者,在吸气终末用手指用力按压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咳嗽时以双手按压伤口。

3.9.4 鼓励患者床上活动,指导并协助患者下床适量活动,增加肺活量,有心血管疾病应慎重,以防意外。

3.1 0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强调早期锻炼,待患者苏醒后给予半卧位,在床上活动,第2天可下床活动,以促排痰及引流,同时加强呼吸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锻炼,吹气坏训练,使肺泡扩张,避免引起肺不张。

3.1 1 术后宣教

3.1 1. 1 防止外源性感染,做好胸引瓶的护理。

3.1 1. 2 药物治疗,正确实施给药。

3.1 1. 3 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以确保术后恢复顺利。

4 出院指导

4.1 戒烟、酒,预防感冒。

4.2 加强营养,适当运动。

4.3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继续进行有效咳嗽。

4.4 出院后遵医嘱按时服药,三个月复查。

4.5 留下有效联系方式,以便咨询随访。

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104例患者术后有3例发生肺部并发症,其余均恢复良好,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一方面给患者讲解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有关知识。另一方面积极指导患者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避免产发症的发生,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操作技能,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 有效预防开胸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肺不张等并发症。方法 对104例开胸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管理。结果 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开胸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影响, 对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开胸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龚春兰.肺切除术后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6) :436.

开胸手术不同麻醉模式效果探讨 篇7

关键词:开胸手术,全麻,硬膜外阻滞

胸科手术具有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明显等特点, 加之其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干扰较大, 术中要求镇痛完全, 有足够的麻醉深度, 而术后要求尽早清醒, 早期行呼吸锻炼, 从而加大了麻醉难度。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因其可减少全麻药用量, 缓解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术后苏醒快, 术后镇痛效果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特选取64例开胸手术患者, 以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64例, ASA分级为I~Ⅲ级, 均为择期手术, 术前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患。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 治疗组中男21例, 女11例;年龄51~70 (57.3±2.4) 岁;手术方式:肺叶切除9例、肺大泡切除5例、食道癌切除18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9例;年龄51~69 (56.8±2.2) 岁;手术方式:肺叶切除11例、肺大泡切除4例、食道癌切除17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哌替啶lmg/kg、异丙嗪0.5mg/kg, 入室后用迈瑞9000型监护仪连续监心电图、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对照组采用全麻, 具体方法如下:开放静脉后用咪唑安定0.1mg/kg、维库溴铵 (o.1mg/kg) 、芬太尼4μg/kg静脉注射诱导, 并用喉麻针注入2%利多卡固2ml行气管内表麻, 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维持:以0.5%~1.5%氨氟醚吸入, 静脉滴注芬太尼 (10~20pg/kg) , 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 (0.05mg/kg) 维持肌松。治疗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具体方法如下:全麻前选择T7~8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 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3cm, 以1.5%利多卡因作试验量, 待确定硬脊膜外阻滞平面后同对照组方法进行全麻诱导插管。插管后采用麻醉机控制呼吸, 潮气量10ml/kg, 氧气流量1.5L/min以内, 频率16次/min。麻醉维持方法同对照组组但术中每隔1h经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1.5%利多卡因5ml。两组均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液体种类手术结束后待患者完全恢复拔除气管导管, 治疗组硬膜外腔给予单次0.25%布比卡因4ml镇痛后返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时、进胸时、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和血氧饱和度 (Sp O2) , 并记录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和Sp O2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气管插管时、进胸时、拔管时MAP和HR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 O2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

治疗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任何麻醉手术操作会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 导致应激激素释放, 如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皮质醇、醛固酮等, 从而引发炎性介质释放如细胞因子、脂质代谢产物等, 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1]。单凭全麻行胸腔手术, 机体对创伤的应激反应很明显, 多数患者表现为BP升高和HR增快, 尤其拔管吸痰等操作时更易引起心血管反应, 其主要与麻醉减浅、拔管前后吸痰等对较敏感的咽部及气管隆突的刺激有关[2]。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时, 由于硬膜外麻醉除可阻滞交感肾上腺髓质的传出冲动, 减少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同时还可抑制伤害性刺激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 减少皮质醇分泌[3,4]。其次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时可有效抑制手术区域神经元的兴奋性, 减弱血中儿茶酚胺等浓度, 有助于血液动力学的平稳, 减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5]。再者, 硬全联合麻醉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利于改善术后肺功能, 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加快呼吸流速和改善氧合, 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 可缓解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术后苏醒快, 有助于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秉学, 许梅曦, 李伟, 等.胸科肿瘤麻醉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326.

[2]李新平, 常亮, 王萍, 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食道癌患者围术期循环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9) :4718-4720.

[3]吴利东, 邓福谋, 朱晓红, 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胸科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 :75-76.

[4]潘宁玲, 王汝敏, 刘家文, 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抑制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0, 16 (10) :493-494.

开胸手术后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随机收集年龄在36~76岁范围的手术病例, 男68例, 女32例;其中单瓣置换术18例, 双瓣置换术11例, 冠脉搭桥术22例, 食管癌根治术49例。本组病人经过对应及心理护理后, 睡眠总有效率达到92%, 有4例发生轻度失眠障碍。

2 失眠的原因及护理

2.1 患者方面的原因

2.1.1 患者生理方面的原因

2.1.1. 1 术后疼痛是影响睡眠的最主要原因 (占42%) 。

因开胸术后深呼吸或咳嗽时, 胸廓都会运动, 所以胸痛加重。特别是手术前有吸烟史的患者, 术后痰多且粘稠, 护理人员应鼓励并协助病人排痰, 在协助的过程中用手按住病人刀口部位, 心脏手术病人用双手夹住病人胸部两侧, 以减轻咳嗽带来的疼痛, 并尽量在白天进行, 这样病人在夜间能保持呼吸通畅, 不会影响睡眠。针对此原因, 医护人员首先要改变对疼痛观念的认识[1]。不要认为是正常现象, 而忽视病人的主诉, 让病人去忍耐。要认真倾听病人主诉, 细致观察病人的反应, 及时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因为开胸手术对病人的打击很大, 术后的恢复对病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术后72h之内, 疼痛会给机体造成很大的不适, 加重病情, 导致血压高、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这样会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 延迟预后。目前对疼痛的护理干预的观点认为, 对于疼痛性质、原因清楚的手术后疼痛, 应采取预防性用药, 定时定量给药, 例如手术后的镇痛泵的使用, 镇痛泵可以控制在2ml/h, 而不是待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2]。也可以合理使用止痛剂, 在止痛剂起作用的最佳时间内 (一般肌注30min后, 口服1h后) , 再安排进行治疗护理, 如翻身、进食、咳嗽。

2.1.1. 2 各种导管的存在是影响术后睡眠的重要原因 (占28%) 。

开胸手术后的病人常放置许多导管, 如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吸氧管、心脏病人还有心包引流管、动脉测压管、中心静脉置管、食管癌病人有十二直肠营养管、胃肠减压管等, 多根导管会令患者十分不适应而产生恐惧心理。我们护理人员首先要加强病人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工作, 由责任护士在手术前后负责对病人解释各种导管的用途、注意事项, 再根据出现的不同问题给予对症处理, 告诉病人我们会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

2.1.1. 3 不适应手术后的体位是影响术后睡眠的又一原因 (占12%) 。

开胸术后的患者, 常要求半卧位, 有利于呼吸及胸腔闭式引流。但长时间的半卧位, 患者会感到劳累和不适。护士要掌握翻身的技巧, 要向患者说明维持正确体位的必要性, 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家属的信任。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病人舒适的体位, 一般每2h协助病人变换枕部及骶尾部位置, 上下肢被动活动;减轻背痛, 有利循环。也可转移分散注意力, 例如听轻音乐或曲调舒缓的乐曲, 为其读书报等方法, 从而缓解病人的疼痛, 减轻焦虑, 使患者产生舒适感, 安静入睡。

2.1.2 患者心理方面的原因

选择性指导其行为放松疗法、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主动克制法及规范化作息, 以提高其睡眠质量, 同时家庭功能中的情感支持也可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有效改善睡眠障碍[3]。

2.1.2. 1 担心手术预后, 身体能否康复 (占6%) 。

针对此类病人着重进行心理护理, 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 启发性的心理护理和集体心理护理。当个别食管癌患者确切知道自己患有癌症, 常表现为恐惧、绝望, 有强烈的恐惧心理而失眠。护士应同情患者, 给予安慰, 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并强调心理对病情的作用, 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预后。特别是置入人工瓣膜的手术病人, 担心能否正常工作, 术后会不会病情复发, 这都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的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 抓住各个病种的特点, 结合病情, 进行健康教育。通过术前宣传和术后早期康复指导, 如术前请手术成功的在院病人及出院康复来复查的病人现身说教来解除心理疑虑。术后早期指导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 促进良好的睡眠。

2.1.2.2担心经济问题和术后体力、劳动能力的恢复, 特别是瓣膜置换术的手术费用比较昂贵, 大部分病人来自农村, 经济条件差, 虽然现在新农合作医疗解决了病人的一部分医疗费用但还是给一些病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术后常表现为郁闷、烦躁、进食少;经常询问什么时候出院、能否少用药等。

针对此类病人, 我们护士应积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思想工作, 生活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鼓励家属劝服病人, 因为家属的支持对此类病人减轻心理负担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2.1.2.3牵挂家人, 担心孩子老人无人照料。

此原因在已婚女性术后比较突出, 表现为手术后焦虑、烦躁、进食少。针对此类病人, 护士应鼓励病人说出心中感受, 告诉家属要给予支持和关心, 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可定期带小孩和老人来探视, 使病人感觉住院也象在家里一样, 增加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 减轻焦虑、烦躁的情绪。

2.1.2. 4 精神高度紧张。

陌生的环境, 对自己身体上各种管道的不适应, 床头的监护仪、机器的响声及瓣膜术后病人常听到心脏瓣膜工作的声音, 都会使病人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护士在充分理解病人的基础上, 安慰、鼓励病人, 陪其床边聊天, 握住病人手, 给病人以安全感, 不必担心。说明良好睡眠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使病人精神安定, 身心放松, 从而诱导入睡,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药物, 例如安定、鲁米那钠、艾司唑仑等。

2.2 其他原因

2.2.1 环境因素

医院病房的环境可直接影响病人术后的睡眠。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安静、舒适;加强病房管理, 规定家属探视制度。保持室温在24~26℃, 湿度在40%~60%。减低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 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 冬季注意保暖。

2.2.2 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夜间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四轻”, 尽量集中完成, 减少夜间不必要的干扰。医护人员在监护室内不要大声说话, 在病房内交接班时谈话要轻, 穿软底鞋, 巡视病房时要开地灯, 避免强光刺激, 给病人定时调整合适体位, 病人入睡后尽量不随便惊醒熟睡的病人。减少睡眠时的潜在损伤因素, 如加床栏, 经常巡视病房观察输液和管道的通畅性, 使病人感到有安全感, 能够安静如睡。

参考文献

[1]冯金娥, Anne Berit Perterson.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8) :36.

[2]聂娟.手术病人术后疼痛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1996, 11:6.

开胸心脏手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治疗并行开胸手术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2例, 女24例, 年龄34~72岁。疾病类型:食管癌32例 (4 8.5%) , 肺癌2 6例 (3 9.4%) , 肺炎性假瘤6例 (9.1%) , 结核瘤2例 (3.0%) 。将66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全方位护理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3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护理方法

全方位护理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实施全方位护理, 包含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后多个阶段。 (1) 术前护理:术前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术前有关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 并解释戒烟、保暖、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性, 随时提供疾病的动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信息。让患者了解术后放置引流管、胃管等的作用及意义, 满足其获得疾病疗效等知识的需求, 缓解恐惧心理,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 指导他们正确对待疾病, 并讲成功的例子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术中护理:术中要动作迅速、思维敏捷, 熟练掌握常用化验的正常值、临床意义和常用药物的用途、用法、禁忌证, 以及注意事项等,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密切观察病情, 预防手术压疮。 (3) 术后及出院后护理:开胸术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 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术后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充分给氧, 以维持足够的血氧饱和度, 随着患者肺的潮气量逐渐恢复, 应减少氧流量。协助患者排痰、翻身、叩背, 防止因咳嗽或任何活动引起切口疼痛。放置引流管期间, 嘱患者翻身、起坐时动作不宜过大, 避免引流管脱出。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忌辛辣刺激食物[2]。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1.3观察指标 (1) 观察护理前后患者血浆中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 以衡量应激状况; (2) 患者心理焦虑状况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评定, 表内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 总分>29分为严重焦虑, 22~29分明显焦虑, 15~21分存在焦虑, 7~14分可能有焦虑, <6分则没有焦虑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比较 (表1)

由表1可见, 经实施护理干预, 两组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均有所降低, 尤以全方位护理组下降明显;护理前两组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全方位护理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 两组护理干预均有效, 全方位护理组的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

2.2 两组焦虑状况比较 (表2) 由表2可见, 经实施护理

干预, 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有较大幅度降低, 尤以全方位护理组下降明显;护理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全方位护理组上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 两组护理干预均有效, 全方位护理组焦虑状况轻于对照组。

3 讨论

应激反应是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相互影响的一种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系统的作用来反映[3]。开胸手术的解剖部位复杂, 切口长, 创伤大, 病情危重, 手术应激可发生于整个围术期, 强烈的手术应激可改变机体稳态, 使机体氧耗及心脏做功增加, 出现应激性溃疡、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疾病, 导致围术期并发症与病死率增加[4]。皮质醇是反映机体应激反应的一个敏感指标, 疼痛等因素的刺激均可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β-内啡肽是反应腺垂体功能的指标, 应激可促进垂体分泌β-内啡肽, 使血中β-内啡肽的浓度增高[5]。

本研究吸取了以往研究中的健康教育和护理理念, 提出了全方位的护理干预, 为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本文结果显示, 护理后全方位护理组患者血浆中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全方位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护理后全方位护理组患者的焦虑状况亦明显轻于对照组, 表明全方位护理能够重视患者的认知、行为、心理和环境因素, 使患者更加了解病情和疼痛问题, 帮助其正视疾病, 增加自我控制力, 从而减轻焦虑状况。

参考文献

[1]牛继前, 陆芹.开胸术后应激性溃疡及其对策[J].中原医刊, 2001, 28 (5) :14-15.

[2]毕娜, 姚梅芳, 黄津芳, 等.瓣膜置换术后疼痛及不舒适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3) :139.

[3]申晓静, 李丽君.开胸术后病人的疼痛评估与护理[J].全科护理, 2008 (36) :3343-3344.

[4]王彦荣.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7) :17-18.

上一篇:少儿出版社论文下一篇:AIS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