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监护(精选9篇)
心脏术后监护 篇1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自然死亡率较高。有资料报道, 生后一年死亡率50%, 至第二年死亡率75%, 畸形越复杂, 死亡越早[1]。婴幼儿特别是暖箱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 皮下脂肪少, 产热不足,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容易散热, 特别是低温体外循环术后, 易致体温偏低或不升的特点, 我科室引进的婴儿暖箱床, 应用于心脏术后婴儿的护理, 婴儿暖箱在婴儿心脏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 为患儿提供了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解决了患儿体温变化幅度大的问题, 患儿表面无需保暖类覆盖物, 更便于医护工作者病情观察。婴儿暖床一般应用于体重<6kg, 身高<70cm的患儿, 我们称之为暖箱婴儿, 此类婴儿的特点是:年龄小, 体重小, 各器官系统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发育不完全, 与大龄儿童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因此呼吸系统的护理是术后监护期的关键一环。我科室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对5例暖箱婴儿进行了心内直视矫治术,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术后均带气管插管, 带气管插管时间44~120h, 均有胸部X片提示:肺不张或肺部感染, 或胸片正常而血氧饱和度低, 延长待机时间, 监护时间4~8d。经过积极的呼吸系统护理后, 所有病例血氧饱和度上升, 均能顺利拔管, 转入普通病房 (表1) 。
2 护理
2.1 机械通气的呼吸系统护理
患儿进入ICU前准备好适宜的呼吸机, 入ICU时给予去枕平卧, 根据年龄和体重调节好呼吸机参数。潮气量不可过大, 以免造成气压伤, 连接好呼吸机管道并保持通畅, 避免扭曲、受压, 结合胸片了解气管导管位置是否正确,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动态调节呼吸机各参数, 呼吸机采用容量控制方式, 潮气量8~15m L/kg, 呼吸频率25~40次/min, 吸气与呼气比例为1∶1.5~2.0, 吸入氧浓度<60%, 新生儿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可引起氧中毒, 在调整呼吸机参数时应使吸入氧浓度尽可能低。患儿清醒, 自主呼吸恢复后, 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 并随自主呼吸恢复情况递减SIMV次数。一般情况下, 若病情允许, 可尽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 避免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带来的肺部并发症。
2.1.1 呼吸道的护理因暖箱婴儿各方面生理机能发育尚未
完善, 代偿功能极差。病情变化快, 因此对我们术后呼吸道护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2.1.1. 1 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并加以记录, 班班核
对, 注意气管插管与头颈部角度, 防止上下左右牵拉或打折。在挪动病人及呼吸机时, 观察标记是否改变。
2.1.1. 2 间断使用镇静剂, 防止病儿躁动, 保证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同步。
2.1.1. 3 注意观察呼吸机雾化罐内水位, 婴幼儿正常呼吸
道黏膜纤毛运动可把气管隆突部位的分泌物移至声门处[2,3]。我们一般调节呼吸机湿化液的温度在32~35℃, 相对湿度<70%, 这样能保证婴幼儿在机械通气时纤毛的正常功能, 利于痰液排出。
2.1.2 肺部的护理气管插管后, 患儿呼吸道失去天然的保
护屏障, 为细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护理操作中做到规范化洗手, 对所有侵入性操作均采用一次性无菌物品,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呼吸机管道每日更换消毒1次;连续使用呼吸机72h以上者做痰培养加药敏试验, 加强口腔护理, 防误吸, 合理使用抗生素[4]。通过胸部X片了解患儿肺部情况, 了解痰多或感染的部位, 以选择引流的体位, 通常把患侧肺抬高, 一般均可以采用侧卧位。侧卧位时避免另一侧皮肤长期受压, 主要是耳朵等易压部位可间断给予平卧位[4]。
2.1.2. 1 听诊双肺。注意左右呼吸音是对称清晰, 有无痰鸣
音, 管样呼吸音, 干湿口罗音, 保持气管插管通畅, 及时有效的吸痰。
2.1.2. 2 每日翻身拍背协助咳痰5~6次, 将暖箱打开轻柔而
迅速的将患儿背部倾斜40~60度, 以单手合掌成弓状行拍背部, 双手交替拍, 可以给予左右侧卧位拍背, 也可以仰卧位左右拍前胸壁, 因为婴幼儿胸壁薄, 仰卧位时也能够震荡到肺部, 注意仰卧位拍前胸壁时避开心脏, 并且在拍背时均垫一块治疗巾, 以免皮肤拍红或拍伤。中上部位扣背3次/秒的频率震动患儿背部, 以有效将痰液震动, 振动双肺, 每侧扣背30~40下/次最佳, 同样的方式对侧背部护理, 最后将一侧背部倾斜30度角垫起, 操作完成迅速关闭暖箱, 以免影响患儿的体温。保证患儿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2.1.3 吸痰注意吸痰前后充分吸氧, 单人操作吸痰前后吸
纯氧1~2分钟,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管要一次性使用, 保持气管内导管无菌, 吸痰前酌情注入气管插管内无菌等渗盐水0.5~1ml, 再行吸痰;痰多而粘稠时给予气管插管内化痰药物, 辅助痰液快速吸出, 吸痰时选择管径小于插管内径的1/2吸痰管, 吸痰负压1016~1610k Pa, 避免负压过大而损伤气道黏膜。吸痰时动作要轻柔, 吸痰管不宜插入过深, 宜在退出时才用负压吸引, 并呈螺旋式边退边吸, 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严格无菌操作, 患儿因痰多而造成因吸痰刺激气管的次数增多, 经常会引起气管痉挛, 因此还应注意吸痰前滴入小剂量缓解气管痉挛的药物, 以便氧气顺利吸入;吸痰时配合有效的胸部体疗, 以利于吸出痰液。
2.2 拔管前的护理
患儿神志清, 生命体征平稳, 自主呼吸平稳, 无呼吸困难和发绀, 血气结果正常, 胸部X线片无异常, 在充分吸痰后可拔除气管插管。由于婴幼儿喉腔黏膜下组织比较松弛血管淋巴组织丰富, 气管插管后易发生喉头水肿, 所以在拔管前半小时静脉推注地塞米松0.3~0.5mg/kg, 拔管前6h禁食, 提前7~8h泵入小剂量气管痉挛药物, 以免拔管时幼儿气管痉挛, 无法将氧气送入而造成窒息。拔管前用物准备齐全:脱机吸氧时经气管插管输氧的管道 (幼儿的气管插管管径小, 选择小于管径1/3的小管道接入气管插管, 我们常使用套管针来代替) 适合的小儿加压面罩 (幼儿拔管后不能自行吸入氧气, 再次插管前给予加压吸氧的急救用物) , 小儿吸氧管的准备, 化痰及缓解幼儿气管痉挛的雾化吸入药物及超声雾化器, 脱机及拔出气管插管前有效吸痰一次, 确保呼吸道内没有痰液。
2.3 拔管后呼吸系统的护理
拔管后床边备重新气管插管用物, 给予半卧位, 根据年龄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压缩雾化吸入, 拍背并鼓励患儿咳嗽, 对较小的不会咳嗽的婴幼儿要定时按压胸骨上凹刺激咳嗽或用鼻导管吸痰。对已拔除气管插管的患儿, 应取半卧位, 定时体疗, 给予持续雾化吸入 (蒸馏水内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喘定) , 以便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必要时行气管内吸痰。对于复杂先心患儿在拔管时间上很难准确判断, 拔管后有可能发生下述并发症[5]: (1) 低氧血症:首先给予面罩加鼻导管双通道给氧, 若缺氧不能缓解则考虑再插管; (2) 气管支气管痉挛:可用1:1000肾上腺素雾化, 或者普米克令舒雾化, 必要时加用万托林气雾剂喷雾; (3) 肺部感染加强肺部体疗, 定时翻身拍背, 协助排痰吸痰; (4) 呼吸肌麻痹、CO2潴留、急性喉痉挛、水肿致严重呼吸困难, 立即紧急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2.3.1 呼吸道的护理患儿带管时间长短决定了气管插管对
呼吸道的刺激程度, 幼儿嗓子会干燥, 有异物感, 甚至有的患儿嗓子有痛感, 痰中带血丝, 这个阶段应加强呼吸道的湿化。
2.3.2 肺部的护理拔管后的肺部护理以叩背, 雾化, 促咳为主。
2.3.3 吸痰患儿自主咳痰差, 痰液不能自行咳出, 需要经口鼻吸痰或刺激患儿自行咳痰, 经外力辅助患儿咳嗽。
3 体会
婴幼儿绝非是成年人简单的缩小, 尤其是使用暖箱婴儿的护理完全又是一种新的概念, 病情变化极快, 对机器各参数要求非常精确。此类婴儿的各器官系统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发育不完全, 呼吸道较狭窄, 稍有分泌物即可造成气道阻力增高, 而患有复杂先心病的患儿, 因心内畸形和受体外循环的影响, 术后肺部分泌物明显增多, 因此心脏术后呼吸系统的护理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既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又要有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护理精神, 以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暖箱婴儿,心脏术后,呼吸系统,监护
参考文献
[1].温定国, 沈宗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5;16 (4) :205~207
[2].丁文祥, 苏肇伉.小儿心脏外科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0, 456~459
[3].朱晓东, 薛淦兴, 尚华.心脏外科指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0
[4].韦靖, 吴艳, 何静.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的肺部护理.海南医学, 2009;20 (10) :173~174
[5].杨学勇, 唐伟椿, 张鸿毅, 等.10KG以下婴幼儿心脏术后呼吸支持的特点.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4;4 (1) :70
心脏术后监护 篇2
【关键词】重症监护; 术后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35-01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术后病情危重,我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很好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資料
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7例术后重症监护患者,年龄9~78岁,平均43岁。硬膜外血肿l8例,硬膜下血肿15例,脑内血肿9例,脑挫裂伤3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颅底骨折28例,颅内肿瘤术后3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情况:脊髓损伤6例,血气胸和肺挫伤l8例,腹部脏器损伤l2例,四肢骨盆骨折21例。
2 观察及护理
2.1 生命体征监测
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痰粘稠者作超声雾化吸入;加强基础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利于排痰;避免用力排便或剧烈咳嗽,禁止高压灌肠,合理使用降压药物;高热时应立即使用降温毯及早期采用冬眠疗法,降低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减轻脑水肿,降低死亡率及减轻致残率。
2.2 意识观察
认真观察和正确判断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及障碍的程度,如清醒、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等,观察患者的表情、姿态和反应,肢体活动情况、角膜反射、吞咽反射、二便失禁及其他神经系统改变等。
2.3 瞳孔观察
瞳孔改变是神经外科患者的重要体征,观察瞳孔对光反射是否灵敏,有无反射迟钝及反射消失;瞳孔形态是否正常,有无瞳孔散大、缩小、大小多变、形态不规则等。
2.4 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
观察肢体肌力、肌张力,结合病理反射和有无感觉障碍进行综合分析。
2.5 人工气道护理
机械通气过程中科学的气道管理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要固定牢固,避免呼吸运动使导管上下滑动而损伤气管黏膜;在气管导管上做好深度标记,记录插管外露长度,严格交班,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防止自行拔管,躁动患者及时用镇静剂或约束带;适时吸痰,手法要轻柔、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机械通道管内的吸痰管与鼻腔及口腔内用的吸痰管要分开,以免交叉感染;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是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关键之一,有利痰液的稀释及排出,防止痰痂形成,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机湿化器内有适量的蒸馏水,也可用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
2.6 脑室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装置通畅和密闭无菌,切不可将其折曲或压于患者头下,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正常引流液颜色为淡红色,如发现呈血性或混浊,应立即汇报医生。
2.7 肺部感染的预防
定时翻身、叩背,病情稳定时每2h一次;协助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护理早晚各1次;指导清醒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练,增加肺泡通气量,预防肺部感染。
2.8 液体管理
严密监测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在补足血容量的同时,要考虑到大量扩容之后会加重脑水肿、肺水肿。
用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时,要严格控制好滴速,防止太快,确保衔接牢固可靠,输液完毕及时更换液体,防止脱管或空气栓塞。
2.9 体位护理
除休克和脊髓损伤外,术后患者血压正常的情况下都应采取头高位,床头抬高30度,有利于静脉血和脑脊液回流,减少颅内血容量和降低颅内压。
2.10 意外拔管的预防
对于意识不清、躁动患者应加强保护性约束,约束带应远离患者的手,避免患者拔管;搬运患者时先处理好身上的管道,以免操作不当使管道受到牵拉而脱出。
2.11 压疮的预防
导致压疮发生的局部因素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潮湿,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应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为患者减轻局部压力 。
2.12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安静的病室环境,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身心愉快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总之,加强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术后的观察及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乔晓玲.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呼吸道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6(2B):430431.
[2] 王海霞 ICU患者烦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就[J]2010,4.17.182-183
心脏术后监护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4例, 男16例, 女18例;年龄10个月至37岁;体重11 kg~64 kg;室间隔缺损 (VSD) 16例, 房间隔缺损 (ASD) 6例, VSD+ASD 4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2例, 肺动脉瓣狭窄 (PS) 3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 1例, 法洛氏四联征 (TOF) 2例。
1.2 方法
本组34例病人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术后均入ICU行心电监护, 呼吸机辅助呼吸、镇痛、镇静、控制血压、保护心功能、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34例病人均经桡动脉置管行有创血压监测, 中心静脉置管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2 结果
34例病人术后入ICU进行严密监护, 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0.5 h~24.0 h, 入住ICU时间5.1 h~71.0 h。早期发现并发症5例, 其中心律失常2例, 气胸1例, 气胸伴肺不张1例, 脑出血1例。经过积极处理均转危为安, 顺利度过手术风险期, 转入心胸外科后均痊愈出院。
3 监护与护理
3.1 心功能的监护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病人血流动力学发生了很大变化, 故所有病人术后均采用了经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 结合心率、血压变化, 以便及时评估心脏功能, 给予相应的处理。①低心排综合征是心脏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影响手术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发生率为2%~6%[1]。低心排征象包括血压低、心率快、脉搏细、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四肢凉、尿少等。护士要及早发现并及时报告医生, 通过增加血容量 (前负荷) 、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外周血管及肺血管阻力 (后负荷) , 维持适宜的心率和正常的心律。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②体外循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峰在术后24 h内, 所以应严密心电监护, 术后6 h内每2 h测量1次血气、电解质, 术后6 h~24 h每3 h~4 h测量1次血气、电解质, 防止体外循环或利尿造成低血钾, 引起心律失常。本组并发心律失常2例, 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处理后恢复正常。③监测中心静脉压控制补液速度, 防止输液过多、过快。④对于疾病复杂、体外转流时间长, 术中心肌切除多的病例应根据医嘱给予心肌能量药物, 提早配伍使用多巴胺和米力农, 对明显低心排病人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素, 对外周灌注不足者加用硝普钠。
3.2 呼吸系统监护
①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 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使用先进的呼吸机并选择合适的模式及参数是有效的治疗手段[2]。但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也会带来诸多并发症, 为防止吸痰或插管等刺激引起的烦躁, 可遵医嘱使用小剂量吗啡以镇痛和安眠。②术后常规行床旁胸片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 固定好气管插管, 保持合适深度, 防止扭曲、打折或脱出;注意呼吸频率、胸廓起伏、呼吸音以及血气变化并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③加强气道湿化并掌握吸痰时机。吸痰管直径不超过气管插管直径的1/2, 吸引负压不能过大, 吸痰采用双人协同操作, 吸痰前后2 min吸纯氧, 吸痰时将吸引管不带负压插入气管插管内, 当吸引管插到底后退出1 cm~2 cm, 缓慢转动吸痰管, 遇有痰液或分泌物时稍停留, 尽可能充分吸引, 防止痰液反流入肺部, 吸痰操作保证在15 s内完成。④脱机后加强气道雾化及胸部体疗, 防止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34例均顺利撤机拔管, 无一例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 明显缩短了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滞留时间。
3.3 补液、营养支持
体外循环术后第1个24 h补液量应根据胸液及尿量, 量出为入。24 h以后, 每天50 mL/kg~70 mL/kg (包括口服) , 输液成分以10%葡萄糖为主, 注意补足热量及钾、钠、氯、钙、镁等电解质, 输液速度不超过2 mL/ (kg·h) [3]。对脱机困难及术前营养不良的病人, 术后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 (氨基酸和脂肪乳) 和肠内营养保证热量供给。
3.4 管道护理
保持各输液管、测压管、尿管、胃管及各引流管通畅, 严密观察胸腔和心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及切口有无渗血现象;术后早期或引流量多时, 每15 min~30 min计量1次, 并阶段性计算累积量, 寻找及分析引流液多的原因, 如鱼精蛋白的用量不够或肝素反跳;术后2 h~3 h胸腔引流量若持续较多,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开胸探查止血的准备, 如大量的引流液突然减少或停止要考虑发生心包填塞的可能;引流管如有气体溢出, 需检查引流管的侧孔是否脱出体外或引流管过细与皮肤切口密封不严;24 h总结1次引流总量;一般术后24 h~48 h引流液逐渐减少 (<50 mL/d) , 引流液呈淡红色或淡黄色。
3.5 心理护理
由于环境陌生, 切口和引流管牵拉造成疼痛使病人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应通过亲切的语言和轻柔的动作给予安慰,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地西泮或吗啡维持。短期内不能撤机的病人可考虑给予肌松剂, 安全有效的镇静不仅可消除人机对抗, 而且可降低心肌耗氧, 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4 体会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部分病人术前心功能较差或者病情严重, 术后循环、呼吸、水电解质等方面尚未稳定。因此, 术后应加强循环、呼吸系统的严密监护,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预防呼吸道感染, 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病人顺利度过手术风险期。
参考文献
[1]汪曾伟, 刘维永, 张宝仁.心脏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435.
[2]史珍英, 蔡及明, 陈玲, 等.新生儿心脏术后呼吸管理策略[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4, 20 (4) :208.
心脏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护理 篇4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15例心脏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本组15例均康复出院。结论:对心脏术后易并发低氧血症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或进一步发展,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心脏术后 低氧血症 护理
低氧血症是心脏术后,特别是体外循环术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早期观察,早发现及有效处理对术后感染和预防呼吸衰竭有着重要意义[1],对于拔除气管插管后并发低氧血症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给予重视,及早进行护理干预,预防低氧血症的进一步发展,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15例心脏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心脏术后发生低氧血症15例,均是在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男9例,女5例,年龄35—74岁,平均54岁,其中瓣膜置换术6例,冠脉搭桥术4例,主动脉夹层术后4例,法洛四联症1例。气管插管时间8-42h,平均16h,拔除气管插管时患者PaO2>80mmHg, PaCO2<45mmHg,Sp O2>95% 均无低氧血症,拔管后发生低氧血症,PaO2<8kp(60mmHg),血氧饱和度SpO2<90%,其中再次气管插管2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
2 拔除气管插管后护理
2.1 观察生命体征,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呼吸形态,注意有无缺氧现象。
2.2 给予面罩雾化吸氧,氧流量4—6L/min,发生低氧血症时采用鼻塞和面罩同时吸氧,给予超声雾化,每日2-3次,以稀释痰液。
2.3 加强体疗,协助咳嗽咳痰。拔除气管插管1h后开始做体疗,以后每两小时1次,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后半夜要让患者充分休息,延长体疗的间隔时间。教会患者做深呼吸,鼓励患者自己咳嗽,对不能配合咳痰者,可按压胸骨上凹刺激咳嗽。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给予叩背。
2.4 根據拔管后缺氧原因配合医师处理(1)气胸或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 流。(2)肺间质水肿、灌注肺恢复期、肺顺应性降低等,应持续雾化吸氧,限制液体入量,加强体疗,必要时用呼吸机的CPAP治疗。(3)肺不张,应用支气管扩张药,加强体疗,必要时经鼻吸痰或支气管镜吸痰。(4)支气管梗阻,如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过多,用鼻导管下气管内吸痰,应用支气管扩张药,限制晶体夜的入量,加强心肌收缩力。(5)术后低心排血量、左心功能不全,则加强强心利尿,,持续静脉输注多巴胺,促使肺水肿好转。(6)术后4-5天生命体征平稳,而肺仍不好且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者,可采取体位引流吸痰法,即患者头低脚高位做双侧胸部、背部扣击及震颤,有利于排痰。
2.5 疼痛护理 术后伤口疼痛会引起机体耗氧增加,患者也会因为伤口疼痛不敢深呼吸或者拒绝有效咳嗽排痰,易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等,从而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因此,要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及持续时间,鼓励患者克服疼痛,必要时给予镇痛剂[2]。一般术后清醒的患者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引流及减轻伤口疼痛,咳嗽时可教其双手放在胸前保护手术切口或护士给予帮助,防止过度的振动而产生疼痛。
2.6 早期活动 术后24小时内要进行床上活动如伸展四肢,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变动体位和翻身,并在力能所及的情况下早日取半卧位、坐位或床上活动,以预防和减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7 加强营养,促进康复 给予高维生素,高能量的饮食,少量多餐,促进机体恢复。防止进食过多或进食胀气食物,使胃迅速膨胀,横膈上升,影响呼吸和循环,导致心衰和呼衰。
2.8 心理护理 切口疼痛、低氧血症等都可以引起患者情绪变化,产生焦虑、恐惧、躁动不安、对治疗缺乏信心等心理,应对患者解释心脏手术的特点和术后易发生的问题,消除其疑虑,动员家属关心和体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情绪上的支持,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9 保证患者安静,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一旦发现呼吸衰竭的早期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备好呼吸机,调节好呼吸参数,准备加压面罩给氧装置,做好二次插管等抢救准备。
3 再次行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参数,如通气模式,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吸氧浓度,可以正确运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PEEP可使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改善通气和氧和,减少肺内分流,是治疗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之一[3]。一般PEEP压力设为4~6 cm H2O,最佳的PEEP是指当Fi O,≤60%,Pa O2≥60mmHg时的最小PEEP值。如果患者并发灌注后“湿肺”、肺水肿或肺不张时。可选用较高的PEEP8~12 cm H2O,一般不超过15 cm H2O,但应注意防止低心排的发生,增加或减低PEEP都应逐步进行,以免引起循环功能和气道膻力的较大波动。二次插管后早期2-4小时监测一次血气,并依照血气结果进行调节,观察病人使用呼吸机的效果,有无呼吸对抗,防止出现通气不足或过度等并发症,及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适当使用镇静剂,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插管使气道分泌物增多沉积,及时吸痰,如痰液干涸不易吸出,湿化气道。严格掌握停机及拔管的指征,本组2例患者重插气管插管8-14h后,呼吸功能显著改善,均成功脱管。
4 小结
心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仍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早预测危险因素,及早发现低氧血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及由此产生更严重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程锦绣.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早期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2,8(8):598
[2] 袁欣玫,张景侠.非停跳冠脉搭桥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9-41.
[3] 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51.
心脏术后监护 篇5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监护,先心病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会危害到患者的生长和心理发育, 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预期的寿命[1]。目前, 通过手术手段进行治疗属于公认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手术以后进行有效的监测与护理, 是减小手术以后并发症、和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并促进手术以后的早日康复, 能够大大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成功率。为探讨和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以后的监测与护理方法, 该院对于自2009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小儿先心病患者60例, 在手术以后严密地观察患者病情状况,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和循环系统的监测, 通过对气管插管和胸腔引流管的正确处理和全方位的心理干预, 进行了密切的观察和监护, 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处理, 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资料选取自该院住院治疗的小儿先心病患者共60例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女性患者为31例, 男性患者共29例, 年龄在1.5~7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5岁。临床症状上, 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共2例, 有室间隔缺损症状的患者共25例, 属于房间隔缺损患者共17例, 属于室间隔缺损合并有房间隔缺损患者共4例, 属于室间隔缺损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共3例, 属于法洛氏四联征患者共9例, 属于法洛氏三联征患者共3例。
1.2 方法
对于所有的患者都在全身麻醉和低温体外循环下, 通过心内直视手术来矫正心脏畸形, 手术以后常规入住到心脏外科的ICU监护病房, 待病情稳定以后转入到普通的病房。并随时记录下每一位患者进入ICU以后的监护状况与手术以后并发症的处理过程。
2 结果
该研究组患者在手术以后, 有2例患者出现肺不张状况, 有1例发生了快速室上性的心律失常, 有3例患者出现低心排血量的综合征, 所有患者在手术以后的10~15 d, 通过及时和有效的监测治疗, 全部都在病情稳定以后转入到普通病房, 并在治疗以后都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手术以后的心理干预
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年龄一般较小, 其生理和心理特点难以把握, 所以其心理护理在治疗的过程中都非常的重要, 并且要贯穿到治疗和监护的整个过程[2]。对于每一位患者, 都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同时又要充满爱心。除了要依据患者接受的程度来进行亲切的语言交流以外, 并更多地运用肢体语言, 比如轻拍、抚摩和拥抱等动作加强和患者的交流, 以获得配合和合作, 并顺利地接受各阶段的治疗。
3.2 手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测
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畸形导致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 非常容易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 产生肺间质炎症的时候, 会出现细支气管的阻塞和肺泡的萎陷等。这类变化是手术以后肺部出现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所以, 患者呼吸系统的科学管理是患者心外科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2]。该研究组患者在手术以后, 进入ICU病房后, 要马上接上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 并确定呼吸的参数, 然后正确地调整并且固定好气管的插管, 避免出现在更换体位时出现气管插管拔出或者插入太深, 而导致肺不张现象, 结果会加重缺氧与二氧化碳的潴留。要检查胸廓的起伏状态是否良好, 诊听患者的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和对称, 以避免出现低氧血症[3]。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明显正常以后, 每隔2 h进行1次翻身并变换体位, 如果有良好的气道湿化, 可以避免出现分泌物的黏稠与结痂, 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 防止出现肺不张现象[4]。拔除患者气管插管的标准是完全清醒并且循环稳定, 患者胸腔引流液量很少, 尿量正常;其动脉血气运行正常, 通过胸部X线摄片, 显示正常或者没有严重的肺部病变。在拔管以后要定时地翻身、拍背, 并鼓励患者咳痰, 进行雾化吸入, 促进分泌物的快速排出, 从而加强肺叶气道的扩张。
3.3 体外循环系统的监监护
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 由于对肺与心脏会造成再灌注的损伤, 所以手术以后对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监测非常重要[5]。在患者手术以后回到ICU病房应当立即实施心电监护, 主要监测中心静脉压与有创动脉血压。通常每15~30 min监测1次, 并及时进行记录, 在病情不稳定时应当随时进行监测记录, 患者血压应当维持在高压90~120 mm Hg, 低压60~85 mm Hg, 脉搏应当控制在100~120次/min, 如果过快或者过缓, 都会对患者的心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6]。监测中心和静脉压, 通常为6~14 cm H2O, 在补充血容量时, 应当在监测中心静脉压下来开展。该研究组患者中, 共有1例出现快速室上性失常, 在补充血容量以后给予强心药其西地兰治疗以后的到了纠正。再就是观察和记录尿量, 患者尿量的多少, 常常会间接反映出心脏功能的好坏与有效循环的血容量, 正常的小儿尿量为每小时, 1 m L/kg, 如果尿量长时间的较少时, 则应当严格地控制液体入量并且要采取积极的处理, 如果尿量较多, 则应当监测其电解质, 因为低钾非常容易造成心律失常[7]。
3.4 预防手术并发症
该手术过程中, 因为长时间的体外循环常常会出现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类并发症。手术以后返回到ICU后, 要及时地观察患者意识状况和瞳孔大小, 对于光反射和两侧瞳孔的对称性, 并进行记录, 特别是要缩短低血压的时间,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手术以后如果出现恶心和呕吐症状, 将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并且增加恐惧和紧张, 会影响到患者的休息, 为了防止出现呕吐, 则可以在患者手术以后没有清醒之前就安置胃管。把头部偏到一侧, 防止误吸而产生患者窒息现象。
手术以后还会出现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并发症, 导致并发症的原因是出现了低血容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心律失常和心包填塞以及心功能障碍等。手术以后24 h内心输出量往往处在最低的水平, 48 h以后才逐渐上升到正常的水平[8]。该研究组中, 有3例患者出现了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通过监测, 其中心静脉压是22 cm H2O, 其血压为75/50 mm Hg, 并且出现面色苍白和烦躁不安, 尿量较少和四肢湿冷症状, 在进行血容量补充与酸中毒纠正等治疗以后, 患者的病情开始逐渐趋于稳定。再就是要防止坠床而造成的意外损伤。因为小儿的自我控制力一般较差, 另外加上因为手术的创伤导致全身不适, 非常容易造成患者出现剧烈的运动, 出现身体移位而造成坠床。为避免出现这种意外, 可以运用约束带来固定患者肢体, 并时刻注意约束带的松紧程度并进行及时的调整, 此外应当加配床档, 要随时检查床档的使用功能, 如果存在异常则要及时进行维修。
伴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小儿先心病患者在手术以后, 经过采取及时科学有效的监测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能够减小手术以后产生的并发症, 从而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成功率, 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姬尚义, 沈宗林, 杨建安, 等.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1018例外科治疗[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 11 (1) :10-12.
[2]徐卓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护理体会[J].中华心胸血管外科杂志, 2002, 18 (4) :208.
[3]陈进文, 王跃军.67例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9) :798-799.
[4]李红霞.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 36 (5) :236.
[5]王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护理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19 (22) :167-168.
[6]常凤华.心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配合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2 (4) :58.
[7]荆红杰.92例小儿先心病的临床保守治疗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40 (35) :307.
心脏术后监护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9月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6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 上述患者术前均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且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男23例, 女41例, 年龄43~66 (49.2±3.1) 岁, 体重53~80 (62.1±5.2) kg;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29例, 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35例;后依照WHO制定的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进行患者肺动脉高压程度分级, 轻度 (>25mm Hg) , 重度 (>35mm Hg) , 重度 (>50mm Hg) 。依照肺动脉高压程度分级状况将上述64例患者分为A (合并瘀血性重度动脉高压术后患者) 、B (合并瘀血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患者) 两组, A组32例, 男11例, 女21例, 年龄47~63 (48.2±2.8) 岁;B组32例, 男12例, 女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心脏直视手术, 于患者麻醉前经由左侧静脉静脉安置三腔静脉导管, 便于手术给药。并于右侧静脉静脉安置ARROW 8Fr鞘管, 后经由鞘管置入肺动脉漂浮导管。在心内操作结束前, 采用右心房内ARROW 5Fr三腔导管留置于左心房, 排除导管内气体, 将其作为左心房测压管, 并将其同换能器连接后检测左心房压。肺动脉漂浮导管术完成后, 放置于右肺动脉, 经由X线片证实位置正确后, 进行球囊充气测压。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转入ICU时的左心房压及肺动脉楔压值, 观察两组患者左心房压、肺动脉楔压的相关性及准确性。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无明显差异 (P>0.05) ;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左心房压及肺动脉楔压监测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压、肺动脉楔压及差值 (肺动脉楔压-左心房压) 对比, 均具有明显差异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左心房压及肺动脉楔压相关性分析
两组患者左心房压及肺动脉楔压均均具有较好相关性, 且B组患者相关性高于A组。见表3。
3 讨论
当前临床中对于瘀血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术后监护及治疗手段手段多样, 最为常见的为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监测。其中肺动脉楔压是临床认定的能够反映左心室前负荷的黄金标准[1], 其主要是通过采用气囊漂浮导管, 并经由血流漂浮、楔嵌至肺小动脉, 以此阻断前向血流, 最终测得导管头端压力。在该种情况下, 静态血流柱的远端及即可作为引流肺静脉的结合处, 而肺静脉血流阻力基本上可忽略不计。因此从理论角度来讲, 左心房压同肺动脉楔压并不存在较大差异。但是进行心脏手术后, 左心室会出现相应扩张, 该种情况下的正压通气及呼气末正压会造成右心扩张等生理改变[2], 由此并不能将肺动脉楔压作为左心室舒张期末容量的直接反映, 其同左心房压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
临床研究表明, 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左心房测压管进行术后监测, 对患者治疗及术后容量调整意义重大, 但是应相应警惕其存在的各项风险问题[3]。主要是由于其是采用直接置管的方式进行左心房内测压, 在气体进入体循环后, 可能会引起空气栓塞, 因此应确保通道的无气体条件。且应采用醒目标签对其进行标识, 除紧急抢救外, 禁止经由此通道输送任何药品或液体,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应及时予以拔除[4]。
从上述分析来看, 经由颈内静脉入路进行左心房压及肺动脉楔压检测均安全有效, 且两者相关性良好。轻度及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楔压高于左心房压, 但是两组差异较小, 该项指标可有效反映左心室前负荷。但是对重度肺高压患者而言, 其更适合采用左心房压监测, 其对患者术后左心室前负荷监测及容量调整和药物治疗更具优势性。
摘要: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5年9月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64例, 依照肺动脉高压程度分级状况将上述64例患者分为A (合并瘀血性重度动脉高压术后患者) 、B (合并瘀血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患者) 两组, 于患者入室后即监测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上述两组患者均成功监测左心房压及肺动脉楔压, 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显著 (P<0.05)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压、肺动脉楔压及差值 (肺动脉楔压-左心房压) 对比, 均具有明显差异 (P<0.05) ;且两组患者左心房压同肺动脉楔压相关性均较好, 但B组患者相关性高于A组, 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P<0.05) 。经由颈内静脉入路进行左心房压及肺动脉楔压检测均安全有效, 但肺动脉楔压并不能有效反应左心室前负荷, 因此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采用左心房压监测更具优势, 可对患者左心室前负荷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关键词:左心房压,肺动脉楔压,心脏术后监护
参考文献
[1]张日英.经颈内静脉入路行左房压监测在复杂先心病矫治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1, 9 (11) :851-853.
[2]丁凯.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围术期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1, 18 (1) :80-82.
[3]陈甬安.左房压和中心静脉压在低心排征治疗中的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 2007, 19 (11) :883-884.
心脏术后监护 篇7
关键词:心脏手术,术前访视,重症监护病房,遵医行为,满意度
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手术作为一种较强的应激源, 对病人的生理、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 病人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是机体达到良好状态的一种反应, 但过强的应激反应对病人术后的恢复极为不利[1]。为了有效减少和控制这种不良刺激对病人带来的影响, 我科自2009年5月对心脏手术病人实施术前访视制度, 在手术前1 d由重症监护病房 (ICU) 护士向病人及家属介绍ICU 的环境、制度及相关治疗护理信息等,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 年5 月—2010年5 月我院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入我科的病人146 例, 男71 例, 女75 例;年龄14岁~72 岁, 平均49.4 岁;无意识认知障碍、语言障碍且均为首次入住ICU;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39 例, 瓣膜置换59 例, 冠状动脉搭桥42 例, 法洛氏四联征矫治6 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69 例, 两组病人年龄、病种、病情、病程、麻醉方法、手术方式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并在术前1 d由有3年以上ICU工作经验的护师或主管护师进行访视, 且病人术后入ICU后安排访视护士负责此病人的术后护理。访视的具体内容包括:①阅读病历, 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及基本病情,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体重、血型、术前心率、血压、所用药物、各种化验及特殊检查结果、拟行手术名称等;②访视者自我介绍, 让病人熟悉访视者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向病人及家属介绍ICU 环境 (附图片) 、探视制度;④告知病人术后需要监护的项目及治疗措施, 如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保留尿管、引流管、动静脉置管、吸痰、约束;讲明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 如口渴、疼痛、气管插管后无法交流、约束等;⑤告知病人需要配合和注意的事项, 如有效咳嗽、排痰及深呼吸、咳嗽及深呼吸的意义;介绍减轻术后不适的应对措施及护理干预方法, 在留置插管期间和病人约定一些常用的沟通方式;⑥告知病人和家属入住ICU 所需的生活用品, 了解病人及家属对入住ICU 的反应及要求。访视护士对以上内容进行宣教后在访视表上打钩。
1.2.2 评价指标
①两组病人术后遵医行为比较:观察病人在ICU 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程度, 包括躁动、吐管、自行拔管、有效咳痰情况以及是否需要药物镇静、约束。②病人满意度调查:病人转出ICU 时由病人填写我科自行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很满意+比较满意) /总例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术前访视能降低病人焦虑情绪
ICU作为救治重症病人的场所, 由于特殊的环境和探视制度, 加上将要面临的手术以及对术后情况的不确定性, 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担忧。因此对手术本身和进入ICU进行封闭式的监护治疗充满了紧张和焦虑。这些不良心理反应可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 因此提供全面的心理护理很重要[2]。通过ICU专业护士的术前访视, 不仅向病人讲解ICU的相关信息、需要监护的项目、将要面临的哪些问题以及针对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3], 同时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反应进行疏导, 满足病人在疾病信息、心理等方面的需求, 从而缓解了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 提高病人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使病人以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
3.2 术前访视能提高病人术后治疗、护理配合的依从性
手术是一个创伤应激, 心脏手术病人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 术后有较多的监护治疗措施且术后监护时间长短不一, 如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保留尿管、引流管、动静脉置管、吸痰、约束等。同时术后切口的疼痛也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病人可能出现挣扎、躁动, 影响各种监测的参数和治疗的安全性。通过术前访视, 针对以上问题与病人和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让病人对相关的治疗护理措施有所了解, 使病人自己认识到这些监护、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病人术后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 (P<0.05) 。
3.3 术前访视能提高ICU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病人安全、护理质量是ICU护理工作的重点。术前访视为护士了解病人、促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手段。在访视中, 通过护士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展现和专业讲解, 让病人感受到护士对他的关心和重视, 从而产生信任感,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访视也使护士全面了解、掌握手术病人的相关信息, 如病情、诊断、治疗、用药、手术方式、心理状态等, 让护士对所负责的手术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术后护理计划、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便于护士根据病人的不同需求实施个性化的护理, 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目的。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3.4 术前访视能促进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
随着生物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和优质护理全面深入的开展, 对ICU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CU护理工作不仅只满足于传统的医学治疗和护理, 更多的是要将各学科相关的知识应用于护理工作当中, 工作范围也由只限定于本科室对病人的服务扩展到病房为病人提供服务。因此, 要求护士除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外, 还要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因此要求护士不断学习和吸收全新的护理理念,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学习和总结经验,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术前访视充分展现了ICU 护士的多重角色功能, 激发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从而不断促进护士专业素养的提高。
术前护理访视是围术期护理和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病人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4], 术前访视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ICU作为接收术后病人主要场所, 除了对心脏手术病人实施术前访视外, 应积极全面开展其他择期手术病人的术前访视, 满足病人高质量的护理需求并促进病人康复。
参考文献
[1]宋义英, 吴丽娟, 林宝珠, 等.护理干预对剖胸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2B) :21.
[2]艾艳华.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在ICU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5) :288-299.
[3]刘静兰, 刘琼, 郑新峰, 等.我院ICU实施术前访视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8) :1861-1862.
心脏术后监护 篇8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择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45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确诊; (2) 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行机械通气; (3) 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手术过程中死亡或中途转院的患儿。其中男28例, 女17例, 患儿年龄1个月至3岁
(1.58岁±0.78岁) ;患儿体重为2.5kg~18kg (11.9kg±2.2kg) ;完全性静脉畸形14例, 完全大动脉转位4例, 法洛四联症20例,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7例。
1.2 方法
1.2.1 术后机械通气
所有患儿心肺复苏后均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 选择PRVC模式, 初始潮气量设为10mL/kg~12mL/kg, 氧浓度为40%~55%, 呼气末正压 (PEEP) 为3cmH2O~5cmH2O (1cmH2O=0.098kPa) , 呼吸频率为12/min~38/min, 病人肺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90%。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72h±11h, 通气期间密切留意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1.2.2 PETCO2监测
仪器为美国太空elance-5c多功能监护仪, 采样流量为150mL/min, 仪器使用前应按要求进行校正, 校正后将美国太空elance-5c多功能监护仪PETCO2专用连接管连接在呼吸机与气管插管的连接口处, 持续动态监测PETCO2, 并以呼气波峰值作为PETCO2值。
1.2.3 血气分析
计算PETCO2值后分析患儿血气指标, 并行桡动脉穿刺, 使得患儿体温及血红蛋白得以校正, 并记录患儿吸入氧浓度 (FiO2) 、平均气道压 (MAP) 及PaCO2。同时计算出PETCOO22与PaCO2差值a-PETCO2 (PaCO2-PETCO2) 。根据患儿氧合指数 (OI) 大小分析PaCO2与PETCO2分析。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PaCO2与PETCO2的关系
45例婴幼儿术后PETCO2为4 2.8mmHg±4.2mmHg (1mmHg=0.133kPa) , PaCO2为37.8 mmHg±3.8 mmHg, aPETCO2 (5.9±0.7) mmHg, PETCO2与PaCO2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并获得回归方程PaCO2=0.78PET-CO2±6.89, PaCO2与PETCO2呈正相关性 (r=0.78, P<0.01) 。
2.2 不同OI值时PETCO2与PaCO2的关系
随着OI值升高, PETCO2与PaCO2的r值会逐渐变小, 且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 (P<0.01) , 若OI值>25时两者无明显关系 (P>0.05) 。见表1。
2.3 不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对PETCO2及PaCO2关系的影响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肺复苏后行机械通气后12h、24h、48h及72hPETCO2与PaCO2呈显著相关 (P<0.05) , 且随着病人病情改善及机械通气时间延长, PETCO2与PaCO2的r值呈上升趋势, aPETCO2水平逐渐下降, 见表2。
mmHg
2.4 术后合并呼吸衰竭组与无呼吸衰竭组病人PETCO2与PaCO2水平比较
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 术后合并呼吸衰竭8例。与合并呼吸衰竭组相比, 无呼吸衰竭组患儿PETCO2、PaCO2水平低于呼吸衰竭组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行机械通气主要是根据患儿血气结果对呼吸参数调整机械通气参数, 但动脉采集的血气分析为侵入性操作, 同时也是非连续性的, 不仅会增加患儿痛苦, 而且监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4]。PETCO2监测为无创性操作, 能准确评估PaCO2, 同时能有效指导病人撤机时机及调节机械通气参数[5]。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婴幼儿组织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会通过机体肺动脉弥散而排除体外[6]。此时, 血液中PaCO2与肺泡中PaCO2压力差将减少, 因此肥胖死腔面积极小, 因此PETCO2与PaCO2值持平[7]。然而当患儿病情恶化时会导致肺部血流灌注失衡, 使得死腔面积增加, 导致OI值升高, 使得PETCO2与PaCO2差值增加, 导致PETCO2无法准确评估PaCO2, 影响PETCO2监测准确性[8]。
本研究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着OI值升高, PETCO2与PaCO2的r值会逐渐变小, 随着机械时间延长, r值不断增大, 从而提示患儿术后肺部血流灌注越明显, PETCO2监测准确性显著下降, 而随着患儿病情改善, PETCO2监测准确性逐渐升高。与合并呼吸衰竭组相比, 无呼吸衰竭组患儿PETCO2、PaCO2水平显著低于呼吸衰竭组 (P<0.05) , 这表明PETCO2、PaCO2水平下降预示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情恶化, 导致患儿气血指标紊乱。当若OI值≤25时或当机械通气>12h, PETCO2与PaCO2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这提示患儿病情好转时应用PETCO2持续监测患儿病情能有效反映患儿氧合状态及通气功能, 并可作为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调整呼吸参数的指标, 能降低呼吸衰竭综合征的发生[9,10]。同时能减少桡动脉穿刺抽血的次数, 降低患儿反复穿刺引起的医院性感染的发生。持续监测PETCO2可指导临床工作者选择最佳的a-PETCO2, 有利于指导患儿术后呼吸机撤机, 并可通过PETCO2与PaCO2的关系了解患儿无效腔量及肺泡肺血流量的变化情况[11]。对于a-PETCO2值较大的患儿表明肺功能仍未恢复, 不应过早撤机, 而对于a-PETCO2值较小的患儿则提示患儿肺功能恢复正常, 适合撤机[12]。
综上所述, 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治疗中在血液动力学稳定或病情好转的情况下PET-CO2与PaCO2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可作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临床监护的评价指标。
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病情监护价值, 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行先天性心脏手术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 术后采用美国太空elance-5c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儿PETCO2, 美国GEM3500监测患儿PaCO2水平, 分析PETCO2与PaCO2的关系。[结果]术后PETCO2为42.8mmHg±4.2mmHg, PaCO2为37.8mmHg±3.8mmHg, a-PETCO2为5.9mmHg±0.7mmHg, 两者呈正相关 (P<0.05) ;随着患儿术后氧合指数 (OI) 值的增加, PETCO2与PaCO2的r值变小, OI值>25时两者无相关性 (P>0.05) 。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后12h72hPETCO2与PaCO2的r值越来越大, 两者呈明显正相关 (P<0.05) 。与合并呼吸衰竭组相比, 无呼吸衰竭组患儿PETCO2水平较低, 而PaCO2水平则较高 (P<0.05) 。[结论]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治疗中在血液动力学稳定或病情好转的情况下PETCO2与PaCO2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可作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临床监护的评价指标。
心脏远程监护流程表的设计与应用 篇9
关键词:心脏远程监护,流程表,iHolter,应用
2005年6月10日,亚洲第一家基于GPRS无线通讯网络构建的“院外心脏远程监护中心”落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并正式投入临床应用[1]。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由设在医院的心脏远程监护中心和用户随身佩带的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组成,具有实时记录、存储、报警、发送、接受心电图的功能[2]。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在疾病诊断、手术监护、起搏器随访和干部保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对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为规范管理、避免重复劳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2006年6月心脏远程监护中心设计了心脏远程监护流程表(以下简称流程表),现介绍如下。
1 流程表的设计与应用
1.1 设计思路
尽可能方便监护人员使用,做到既节约接待时间,又能准确、系统记录用户资料,同时还方便交接、病历保存及科学研究[5],利于实行科学的标准化管理[6]。
1.2 设计格式
具体见图1、图2。
1.3 流程表组成
包括“用户填写”、“接待人员填写”、“监护人员填写”和“回放人员填写”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由用户、接待人员、监护人员和回放人员填写完成。
1.4 应用
接待人员在接待用户时,首先让用户填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第一亲属姓名、有效证件、证件号码等“用户填写”内容;然后填写“接待人员填写”内容。后者分为“带机时”、“摘机时”和“发送报告时”三部分内容。
“带机时”内容包括用户来源(住院、门诊、干部、购买等)、带机目的(疾病诊断、术前检查、术中监护、术后监护、药物疗效观察、起搏器随访等)、带机时间、预警器编号、现病史、疾病诊断、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内容,填写完毕后将流程表交予监护人员(见图1);“摘机时”内容包括摘机时间、图形是否完整清晰、是否重带等内容,对不需重带者填写完毕后将流程表交予回放人员;“发送报告时”内容包括用户意见与建议、用户满意度等内容,用户取走报告并签名后将流程表存档。
监护人员在监护过程中,对有临床意义并给予回复的心电图要详细记录,包括接收时间、接收方式、用户症状等内容;用户摘机后要统计接收条数、回复条数等内容,并予以记录,将流程表交予接待人员。
回放人员负责出具报告,并填写“回放人员填写”内容,完毕后将流程表交予接待人员。
作为护理文书的原始记录填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7]。上述内容填写完毕均需签名。
2 体会
2.1 流程表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流程表中将心脏远程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包括入网员、护士、医生等)分为接待人员、监护人员和回放人员三类,并明确了各类人员的责任,既可避免重复劳动,又可防止工作上的漏洞,有利于严格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2 流程表直观实用,利于交接
流程表简明扼要,使用快捷、方便,利于查询、交接[8]。譬如监护人员在监护过程中可查询、参考接待人员详细填写的带机目的、现病史、疾病诊断、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内容,回放人员在回放过程中,除上述内容外,还可查询、参考监护人员记录的用户症状、心电图诊断等内容,既方便,又实用,可避免漏诊。
2.3 流程表全面详细,利于保存
流程表要求填写的内容全面详细,既包括用户来源、带机目的、现病史、疾病诊断、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用户资料,又包括监护时的片断心动图诊断和当时用户症状,还包括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报告,且一人一表,可每周或每月整理一次,分类归档,妥善保存。
2.4 流程表系统完整,利于科研
流程表中系统完整的填写内容可为科学研究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比如对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利用流程表中的资料,既可探讨其影响因素,又可分析其季节和时间分布规律,还可进行随访、观察预后。
本流程表设计科学、客观、规范,在近几年的应用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余玫,伊永亮,高海青,等.远程监护技术在急性心血管事件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1):41-44.
[2]高海青,陈守强,魏敏,等.心脏远程监护中同一用户不同时间心电图的对比研究[J].山东医药,2006,46(7):48-49.
[3]陈守强,郝鑫,高海清,等.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9(2):185-186.
[4]徐丽英,刑福泰,王红宇,等.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杂志,2010,8(8):1002-1003.
[5]许乐芬,张丽,刘岱,等.介绍一种急诊患者护理记录交接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12.
[6]尹杰.个人护理质量检查表的设计与应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5):398.
[7]郭焰,万霞,裴文.肝癌术后引流液观察表的设计与应用.护理学杂志·外科版[J],2010,25(4):53-54.
【心脏术后监护】推荐阅读:
心脏术后09-09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12-04
心脏病术后乳糜胸护理12-06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高热06-25
心脏远程监护05-24
心脏重症监护12-14
远程心脏监护系统05-11
心脏监护室10-31
心脏重症监护室09-12
术后监护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