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监护期

2024-06-13

术后监护期(共7篇)

术后监护期 篇1

妇产科手术一般均为急性、高危险性手术, 一切负面打击因素都可造成不可逆损害, 除了手术本身所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还包括住院期间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部分家属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的负面情绪[1], 本院长期研究调查妇产科术后床前陪护家属各种焦虑状态和影响因素, 建立相应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保证患者的健康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需妇产科手术患者陪护家属568名, 按计划分为两组, 每组284例, 其中每组均男105名, 女179名;年龄28~56岁, 平均年龄 (42±3.5) 岁;所有调查人员均无精神性疾病, 符合调查要求, 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本试验研究对于焦虑状态评分选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 并按照具体情况设立临床常见因素调查表。观察组予以患者家属术前宣教护理措施, 了解家属一般信息登记记录, 建立临时档案;从患者入院后开始, 医护人员每天保持热情真诚的服务态度, 对患者家属提出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予以耐心细致的解答, 并组织家属进行面对面健康知识普及以及术前、手术方式和术后需要准备和注意的事项, 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仔细交待, 令其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有效降低其焦虑情绪, 了解手术进行的必要性;努力保持患者和家属对医务人员责任心的充分信任, 尤其是对于行人工输卵管结扎术、宫外孕手术等对心理影响较大的手术的女性, 要积极鼓励支持她们表达情感, 正确面对现实, 建立自信, 缓解恐惧。对照组:不进行术前教育宣教。

1.3 疗效分析

比较两组调查家属在患者术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和观察组中不同受调查家属自设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评分情况。量表共有20个项目, 每项评分均为1~4级, 将每项得分相加后乘以1.25, 为标准T分, 设定分界线为T=50分, 分值高低代表焦虑程度轻重[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受调查家属SAS评分情况

观察组焦虑SAS最高分83.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7.56分, 最低分33.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9.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比较观察组不同受调查家属自设一般资料调查表SAS评分情况

观察组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住院费用来源、患者病变性质的家属焦虑程度各不相同, 具有明显差异性,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妇科疾病以及选择剖宫产术分娩的女性群体比例逐年上升, 据报道, 在美国家庭中, 具有手术焦虑症的家庭成员约占总人口的75%, 一旦家庭中某一成员被被确诊罹患癌症后, 作为主要照顾者和支持者的其他家属, 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发生重大改变, 短期或长期时间后, 极易出现不安烦躁的负面情绪, 特别是在围手术时期, 家属在医院陪护进行各类检查以及目睹患者一系列病理反应, 身心必将遭受一定打击, 随后在等候区域焦灼紧张更加严重, 发生强烈心理应激反应的几率相对高, 为了对等候区的家属心理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应了解手术患者家属在围手术期间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及需求, 进行适当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有效缓解家属在围手术期焦虑情绪, 提高护理质量[3,4,5]。妇产科术后陪护家属大部分存在焦虑情绪, 对于其文化程度、职业、住院费用来源、患者病变性质程度均为作者研究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对于是否进行术前宣教对结果十分重要[6]。该试验的创新之处就在于, 患者了解家属一般信息登记记录, 建立临时档案;从患者入院后开始, 医护人员每天保持热情真诚的服务态度, 对患者家属提出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予以耐心细致的解答, 并组织家属进行面对面健康知识普及以及术前、手术方式和术后需要准备和注意的事项, 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仔细交待, 令其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有效降低其焦虑情绪, 了解手术进行的必要性;努力保持患者和家属对医务人员责任心的充分信任, 尤其是对于行人工输卵管结扎术、宫外孕手术等对心理影响较大的手术的女性, 要积极鼓励支持她们表达情感, 正确面对现实, 建立自信, 缓解恐惧。对照组:不进行术前教育宣教[7,8,9]。术前宣教应充分体现爱心热情的入微关怀, 从自我出发切身考虑患者家属的感受、需求和担忧, 获得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减轻家属的焦虑。从上述结果中可见, 观察组焦虑SAS最高分83.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7.56分, 最低分33.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9.89分, 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住院费用来源、患者病变性质的家属焦虑程度各不相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妇产科术后陪护家属普遍存在焦虑不安情绪, 其文化程度、职业、住院费用来源、患者病变性质程度等是家属不同程度焦虑的主要因素, 是否参与术前宣教对其结果影响意义重大。

摘要:目的 通过收集本院妇产科手术后监护期患者家属的焦虑水平, 分析其存在的焦虑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需妇产科手术患者陪护家属568名, 按计划分为两组, 每组284例, 分别予以本院试行术前宣教 (观察组) 和未进行术前宣教 (对照组) , 比较两组调查家属在患者术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和观察组中不同受调查家属自设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SAS最高分83.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7.56分, 最低分33.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9.89分。结论 妇产科术后陪护家属普遍存在焦虑不安情绪, 其文化程度、职业、住院费用来源、患者病变性质程度等是家属不同程度焦虑的主要因素, 是否参与术前宣教对其结果影响意义重大。

关键词:妇产科,监护期,患者家属,焦虑,调查

参考文献

[1]徐秀梅, 洪春, 赵冬梅, 等.妇产科ICU患者家属焦虑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z2) :205.

[2]娄丽艳.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9) :96-97.

[3]林秋萍, 林晓玲.妇产科护士焦虑状况调查与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18) :2503-2505.

[4]朱小秀.人性化护理对妇产科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的影响.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20) :386-387.

[5]赖玉华.妇产科患者术前焦虑的整体护理.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03 (15) :298.

[6]张巧.妇产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调查和分析.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 17 (5) :140-142.

[7]朱丽华.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全科护理, 2012, 10 (11) :978-979.

[8]王运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调查和分析.浙江创伤外科, 2012, 17 (3) :348-349.

[9]何利琴.妇产科患者产前焦虑的管理研究.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 18 (7) :637-639.

肾移植术后药学监护与实践 篇2

传统的药学工作方式忽略了药物应用过程中的药物安全性、有效性与合理性、患者依从性及治疗费用的经济性等问题。笔者通过与医师一起查房、病例讨论, 对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实施药学监护, 收到了较好效果, 本文对其药学工作经验进行总结, 现作介绍如下。

1 对肾移植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必要性

1.1 密切关注肾移植患者的联合用药

由于多种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生素、降压药等同时交叉使用, 不可避免会存在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不良反应。如从环孢素A (Cs A) 转到用普乐可复 (FK506) 治疗时, 必须明确停药后Cs A的血药浓度, 在停止Cs A 24后才可应用FK506。因为FK506为强效药酶抑制剂, 可抑制Cs A的代谢, 会使其血浓度升高。Cs A不能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 否则会使Cs A的半衰期延长, 同时Cs A的肾毒性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协同作用容易导致肾中毒、肾损害。以下面的具体案例说明。

例1, 患者男性, 61岁, 肾移植术后并发全身真菌感染, 经专家会诊后决定用酮康唑进行常规治疗, 剂量为0.2g, 口服, 2次/d, 共用7d, 在此期间患者Cs A血药浓度由 (142.42±22.41) g/L上升到 (294.3±24.47) g/L, 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泻、牙龈增生、多毛症。这主要是因为酮康唑为CYP3A抑制剂, 使P450活性降低, 减慢Cs A的代谢, 使Cs A的血浓度升高。

1.2 免疫抑制剂需要在监测血药浓度的情况下应用

肾移植术后的患者在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如Cs A、FK506时, 由于药物的治疗窗窄, 患者又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易引起排斥反应或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高于有效浓度会引起感染或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而且在术后1、3、6、12个月等, 不同时期要求的血药浓度也不同。同时期不同患者Cs A、FK506谷浓度值的变异也非常大[3]。因此监测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 建立理想的治疗窗浓度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5]。

1.3 用药期间影响因素多

患者的年龄、病理生理状态、用药时间和频度、术后时间、不可避免存在的合并用药、生产厂家、不同的生产批号、饮食以及免疫抑制剂剂型等多种因素, 均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某些钙通道阻滞剂 (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红霉素、罗红霉素等) 、抗真菌药 (酮康唑、伊曲康唑等) 、H2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 、高脂性食物 (牛奶等) 可提高Cs A的血药浓度;利福平、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P450霉诱导剂可降低Cs A的血药浓度[6]。

例2, 患者男性, 65岁, 肾移植术后服用吗替麦考酚酯 (0.5g, 口服, 2次/d) 抗排异, 4年来效果很好。后因患缺铁性贫血, 医师处方琥珀酸亚铁 (0.2g, 口服, 3次/d) , 3d后出现了排异反应, 增加吗替麦考酚酯剂量至1.0g, 口服, 2次/d., 排异控制。停服琥珀酸亚铁后, 出现恶心、呕吐, 将吗替麦考酚酯剂量调回0.5g, 口服, 2次/d, 恶心、呕吐消失, 也未出现排异反应。药师建议, 吗替麦考酚酯如果必须与含铁制剂同一处方给予, 必须告诉患者错开服药时间。因为吗替麦考酚酯与含有镁、铝等制酸剂及铁剂合并使用时, 与空腹状态给药相比, 酶酚酸酯的AUC (0~24) 和Cmax分别下降15%和37%。

1.4 药物费用昂贵

由于免疫抑制剂价格较昂贵, 肾移植患者术后每年至少也要数万元的费用, 再加上其他的检查费用, 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不小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由此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也给患者造成不少的经济损失。因此, 对肾移植患者实施药学监护, 避免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由此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将是非常必要的。

1.5 患者的用药知识缺乏, 依从性差

对于大多数已出院的肾移植患者来说, 需要坚持常规的免疫抑制治疗。但由于患者用药知识的缺乏, 致使患者在用药时间、同服药物、饮食状态等方面未完全按照医嘱执行。由于经济和心理上的原因, 有些患者的依从性差, 也会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例3, 患者女性, 38岁, 肾移植术后1~3个月Cs A血药浓度保持稳定, 术后4个月Cs A血药浓度下降至89.61μ/L (一般为150~250μg/L) , 经询问患者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擅自减半Cs A的服用剂量, 笔者分析情况后并与医师沟通, 建议患者Cs A可适当减量, 但同时需加服1粒五酯胶囊, 五酯胶囊可显著提高Cs A的血药浓度且价格明显低于Cs A, 这样既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 肾移植患者药学监护实践目标[7]

(1) 与医务人员一起, 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明确药物治疗目标; (2) 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减少或避免由于药物不合理使用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 预防药源性疾病发生, 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 (3) 设计药物治疗方案, 综合患者的治疗需要和提高生命质量的需要, 兼顾药物经济学原则, 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合理、安全和经济, 节约药物资源。

3 我们对肾移植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一些做法

3.1 收集患者资料, 建立肾移植患者药历

药历是临床药师的必备资料, 是以药物治疗为中心的技术档案, 是为患者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的重要依据[8]。自患者入院开始, 收集其个人信息: (1) 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 (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质量) ; (2) 接受肾移植的时间; (3) 用药剂量与方法; (4) 末次给药时间与抽血时间; (5) 脏器功能情况 (Cr、BUN、GPT、RBC、HGB、白蛋白、球蛋白等) ; (6) 合并用药情况; (7) Cs A的变更情况 (包括产地、剂型、批号等) ; (8) 饮食情况; (9) 入院时主要临床症状及诊断、现病史 (特别是肝、肾功能) 、既往病史、家族史; (10) 患者术前术后的主要病生理指标;药物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用药史, 药物监测记录, 药物应用分析及评价等。

3.2 药物咨询及按时随访

由于免疫抑制剂药物作用强度大、毒副反应严重, 且患者需要终生服药, 因此有必要对患者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实施要学监护。发放药品使用的说明书, 并解答患者的用药疑问。在指导患者安全用药的前提下, 提高患者药品使用的依从性, 尽量避免由于患者人为因素造成用药失误 (如停服药物和不合理的合并用药等) 。并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药学查房, 核对医嘱、对处方的合理性提出合理化建议。

3.3 治疗药物监测及药物动力学实验

对血药浓度异常的患者进行个体药物动力学试验, 获得个体药物动力学参数, 制定出合理的给药方案。针对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异常, 浓度/剂量太高、危重患者进行药物动力学实验, 求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 找出异常原因, 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 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最新研究结果表明, 传统上使用的Cs A谷浓度 (C0) 并不能很好地预测急性排斥反应, 而服药后2h的血药浓度 (C2) 可较准确的反映体内Cs A的暴露情况, 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C2浓度达标与急性排斥发生率的降低密切相关, 根据C2调整Cs A剂量有利于维持患者肾功能稳定[9]。因此, 我们在监测C0的同时监测C2, 取得良好效果。药学监护可明显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3.4 药物经济学评价

肾移植患者住院时间长, 服用的药品价格昂贵, 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 因此采用药品经济学的方法, 设计对比不同药物治疗方案, 所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比较, 将最合理的方案提供给临床, 从而合理分配和使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使药物安全、有效、经济。

4 药学监护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多种因素影响药学监护在实施过程[10,11]。 (1) 药学资源方面障碍:包括时间、地点、编制和技术条件方面的限制, 劳动得不到合理回报等。 (2) 能力的缺乏:包括临床治疗学、交际能力和药物信息资源方面的缺乏, 缺乏编写医疗文件的经验, 药师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3) 药师的态度:药师必须充分了解他们所应该提供的和患者想要得到的服务。对药学监护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误解是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4) 患者相关因素:患者对药学监护缺乏了解而拒绝接受或期望值过高由此带来失望。 (5) 工作系统:药师与其他医务人员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现有的医疗体系高度分工, 药师及临床工作人员互不相干, 各司其责, 而药学监护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 必须改变这种分工。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并不是重复医师、护士的临床业务, 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和完善, 不了解这一点就会与医护人员发生职权范围的争执。 (6) 中小医院开展治疗药物监测, 设备资金投入比较大, 工作难度高, 进口血药浓度检测试剂价格昂贵, 患者检测费用较高, 负担较重, 亦会影响此项工作的开展等。

5 小结

药学监护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 是未来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 对肾移植患者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 能使器官移植患者处于最佳的免疫抑制状态, 对于肾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至关重要。通过对肾移植患者开展药学监护, 药师在向患者提供服务的同时, 丰富了自己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用药经验, 对肾移植患者的病理和生理特点有了全面了解。同时也深深感到, 作为合格的临床药师, 不但要有丰富的药学知识, 同时也要有较多的临床医学知识, 要不断学习循证医学、循证药学等新理论, 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 探讨对肾移植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项目和意义。方法 加强血药浓度监测, 调整用药剂量和品种, 为患者建立药历, 开展用药指导。结果 与结论 通过对肾移植患者实施药学监护, 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年限和生存质量。

暖箱婴儿心脏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护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术后均带气管插管, 带气管插管时间44~120h, 均有胸部X片提示:肺不张或肺部感染, 或胸片正常而血氧饱和度低, 延长待机时间, 监护时间4~8d。经过积极的呼吸系统护理后, 所有病例血氧饱和度上升, 均能顺利拔管, 转入普通病房 (表1) 。

2 护理

2.1 机械通气的呼吸系统护理

患儿进入ICU前准备好适宜的呼吸机, 入ICU时给予去枕平卧, 根据年龄和体重调节好呼吸机参数。潮气量不可过大, 以免造成气压伤, 连接好呼吸机管道并保持通畅, 避免扭曲、受压, 结合胸片了解气管导管位置是否正确,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动态调节呼吸机各参数, 呼吸机采用容量控制方式, 潮气量8~15m L/kg, 呼吸频率25~40次/min, 吸气与呼气比例为1∶1.5~2.0, 吸入氧浓度<60%, 新生儿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可引起氧中毒, 在调整呼吸机参数时应使吸入氧浓度尽可能低。患儿清醒, 自主呼吸恢复后, 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 并随自主呼吸恢复情况递减SIMV次数。一般情况下, 若病情允许, 可尽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 避免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带来的肺部并发症。

2.1.1 呼吸道的护理因暖箱婴儿各方面生理机能发育尚未

完善, 代偿功能极差。病情变化快, 因此对我们术后呼吸道护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2.1.1. 1 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并加以记录, 班班核

对, 注意气管插管与头颈部角度, 防止上下左右牵拉或打折。在挪动病人及呼吸机时, 观察标记是否改变。

2.1.1. 2 间断使用镇静剂, 防止病儿躁动, 保证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同步。

2.1.1. 3 注意观察呼吸机雾化罐内水位, 婴幼儿正常呼吸

道黏膜纤毛运动可把气管隆突部位的分泌物移至声门处[2,3]。我们一般调节呼吸机湿化液的温度在32~35℃, 相对湿度<70%, 这样能保证婴幼儿在机械通气时纤毛的正常功能, 利于痰液排出。

2.1.2 肺部的护理气管插管后, 患儿呼吸道失去天然的保

护屏障, 为细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护理操作中做到规范化洗手, 对所有侵入性操作均采用一次性无菌物品,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呼吸机管道每日更换消毒1次;连续使用呼吸机72h以上者做痰培养加药敏试验, 加强口腔护理, 防误吸, 合理使用抗生素[4]。通过胸部X片了解患儿肺部情况, 了解痰多或感染的部位, 以选择引流的体位, 通常把患侧肺抬高, 一般均可以采用侧卧位。侧卧位时避免另一侧皮肤长期受压, 主要是耳朵等易压部位可间断给予平卧位[4]。

2.1.2. 1 听诊双肺。注意左右呼吸音是对称清晰, 有无痰鸣

音, 管样呼吸音, 干湿口罗音, 保持气管插管通畅, 及时有效的吸痰。

2.1.2. 2 每日翻身拍背协助咳痰5~6次, 将暖箱打开轻柔而

迅速的将患儿背部倾斜40~60度, 以单手合掌成弓状行拍背部, 双手交替拍, 可以给予左右侧卧位拍背, 也可以仰卧位左右拍前胸壁, 因为婴幼儿胸壁薄, 仰卧位时也能够震荡到肺部, 注意仰卧位拍前胸壁时避开心脏, 并且在拍背时均垫一块治疗巾, 以免皮肤拍红或拍伤。中上部位扣背3次/秒的频率震动患儿背部, 以有效将痰液震动, 振动双肺, 每侧扣背30~40下/次最佳, 同样的方式对侧背部护理, 最后将一侧背部倾斜30度角垫起, 操作完成迅速关闭暖箱, 以免影响患儿的体温。保证患儿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2.1.3 吸痰注意吸痰前后充分吸氧, 单人操作吸痰前后吸

纯氧1~2分钟,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管要一次性使用, 保持气管内导管无菌, 吸痰前酌情注入气管插管内无菌等渗盐水0.5~1ml, 再行吸痰;痰多而粘稠时给予气管插管内化痰药物, 辅助痰液快速吸出, 吸痰时选择管径小于插管内径的1/2吸痰管, 吸痰负压1016~1610k Pa, 避免负压过大而损伤气道黏膜。吸痰时动作要轻柔, 吸痰管不宜插入过深, 宜在退出时才用负压吸引, 并呈螺旋式边退边吸, 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严格无菌操作, 患儿因痰多而造成因吸痰刺激气管的次数增多, 经常会引起气管痉挛, 因此还应注意吸痰前滴入小剂量缓解气管痉挛的药物, 以便氧气顺利吸入;吸痰时配合有效的胸部体疗, 以利于吸出痰液。

2.2 拔管前的护理

患儿神志清, 生命体征平稳, 自主呼吸平稳, 无呼吸困难和发绀, 血气结果正常, 胸部X线片无异常, 在充分吸痰后可拔除气管插管。由于婴幼儿喉腔黏膜下组织比较松弛血管淋巴组织丰富, 气管插管后易发生喉头水肿, 所以在拔管前半小时静脉推注地塞米松0.3~0.5mg/kg, 拔管前6h禁食, 提前7~8h泵入小剂量气管痉挛药物, 以免拔管时幼儿气管痉挛, 无法将氧气送入而造成窒息。拔管前用物准备齐全:脱机吸氧时经气管插管输氧的管道 (幼儿的气管插管管径小, 选择小于管径1/3的小管道接入气管插管, 我们常使用套管针来代替) 适合的小儿加压面罩 (幼儿拔管后不能自行吸入氧气, 再次插管前给予加压吸氧的急救用物) , 小儿吸氧管的准备, 化痰及缓解幼儿气管痉挛的雾化吸入药物及超声雾化器, 脱机及拔出气管插管前有效吸痰一次, 确保呼吸道内没有痰液。

2.3 拔管后呼吸系统的护理

拔管后床边备重新气管插管用物, 给予半卧位, 根据年龄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压缩雾化吸入, 拍背并鼓励患儿咳嗽, 对较小的不会咳嗽的婴幼儿要定时按压胸骨上凹刺激咳嗽或用鼻导管吸痰。对已拔除气管插管的患儿, 应取半卧位, 定时体疗, 给予持续雾化吸入 (蒸馏水内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喘定) , 以便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必要时行气管内吸痰。对于复杂先心患儿在拔管时间上很难准确判断, 拔管后有可能发生下述并发症[5]: (1) 低氧血症:首先给予面罩加鼻导管双通道给氧, 若缺氧不能缓解则考虑再插管; (2) 气管支气管痉挛:可用1:1000肾上腺素雾化, 或者普米克令舒雾化, 必要时加用万托林气雾剂喷雾; (3) 肺部感染加强肺部体疗, 定时翻身拍背, 协助排痰吸痰; (4) 呼吸肌麻痹、CO2潴留、急性喉痉挛、水肿致严重呼吸困难, 立即紧急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2.3.1 呼吸道的护理患儿带管时间长短决定了气管插管对

呼吸道的刺激程度, 幼儿嗓子会干燥, 有异物感, 甚至有的患儿嗓子有痛感, 痰中带血丝, 这个阶段应加强呼吸道的湿化。

2.3.2 肺部的护理拔管后的肺部护理以叩背, 雾化, 促咳为主。

2.3.3 吸痰患儿自主咳痰差, 痰液不能自行咳出, 需要经口鼻吸痰或刺激患儿自行咳痰, 经外力辅助患儿咳嗽。

3 体会

婴幼儿绝非是成年人简单的缩小, 尤其是使用暖箱婴儿的护理完全又是一种新的概念, 病情变化极快, 对机器各参数要求非常精确。此类婴儿的各器官系统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发育不完全, 呼吸道较狭窄, 稍有分泌物即可造成气道阻力增高, 而患有复杂先心病的患儿, 因心内畸形和受体外循环的影响, 术后肺部分泌物明显增多, 因此心脏术后呼吸系统的护理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既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又要有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护理精神, 以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暖箱婴儿,心脏术后,呼吸系统,监护

参考文献

[1].温定国, 沈宗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5;16 (4) :205~207

[2].丁文祥, 苏肇伉.小儿心脏外科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0, 456~459

[3].朱晓东, 薛淦兴, 尚华.心脏外科指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0

[4].韦靖, 吴艳, 何静.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的肺部护理.海南医学, 2009;20 (10) :173~174

术后监护期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4例, 男16例, 女18例;年龄10个月至37岁;体重11 kg~64 kg;室间隔缺损 (VSD) 16例, 房间隔缺损 (ASD) 6例, VSD+ASD 4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2例, 肺动脉瓣狭窄 (PS) 3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 1例, 法洛氏四联征 (TOF) 2例。

1.2 方法

本组34例病人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术后均入ICU行心电监护, 呼吸机辅助呼吸、镇痛、镇静、控制血压、保护心功能、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34例病人均经桡动脉置管行有创血压监测, 中心静脉置管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2 结果

34例病人术后入ICU进行严密监护, 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0.5 h~24.0 h, 入住ICU时间5.1 h~71.0 h。早期发现并发症5例, 其中心律失常2例, 气胸1例, 气胸伴肺不张1例, 脑出血1例。经过积极处理均转危为安, 顺利度过手术风险期, 转入心胸外科后均痊愈出院。

3 监护与护理

3.1 心功能的监护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病人血流动力学发生了很大变化, 故所有病人术后均采用了经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 结合心率、血压变化, 以便及时评估心脏功能, 给予相应的处理。①低心排综合征是心脏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影响手术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发生率为2%~6%[1]。低心排征象包括血压低、心率快、脉搏细、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四肢凉、尿少等。护士要及早发现并及时报告医生, 通过增加血容量 (前负荷) 、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外周血管及肺血管阻力 (后负荷) , 维持适宜的心率和正常的心律。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②体外循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峰在术后24 h内, 所以应严密心电监护, 术后6 h内每2 h测量1次血气、电解质, 术后6 h~24 h每3 h~4 h测量1次血气、电解质, 防止体外循环或利尿造成低血钾, 引起心律失常。本组并发心律失常2例, 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处理后恢复正常。③监测中心静脉压控制补液速度, 防止输液过多、过快。④对于疾病复杂、体外转流时间长, 术中心肌切除多的病例应根据医嘱给予心肌能量药物, 提早配伍使用多巴胺和米力农, 对明显低心排病人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素, 对外周灌注不足者加用硝普钠。

3.2 呼吸系统监护

①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 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使用先进的呼吸机并选择合适的模式及参数是有效的治疗手段[2]。但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也会带来诸多并发症, 为防止吸痰或插管等刺激引起的烦躁, 可遵医嘱使用小剂量吗啡以镇痛和安眠。②术后常规行床旁胸片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 固定好气管插管, 保持合适深度, 防止扭曲、打折或脱出;注意呼吸频率、胸廓起伏、呼吸音以及血气变化并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③加强气道湿化并掌握吸痰时机。吸痰管直径不超过气管插管直径的1/2, 吸引负压不能过大, 吸痰采用双人协同操作, 吸痰前后2 min吸纯氧, 吸痰时将吸引管不带负压插入气管插管内, 当吸引管插到底后退出1 cm~2 cm, 缓慢转动吸痰管, 遇有痰液或分泌物时稍停留, 尽可能充分吸引, 防止痰液反流入肺部, 吸痰操作保证在15 s内完成。④脱机后加强气道雾化及胸部体疗, 防止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34例均顺利撤机拔管, 无一例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 明显缩短了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滞留时间。

3.3 补液、营养支持

体外循环术后第1个24 h补液量应根据胸液及尿量, 量出为入。24 h以后, 每天50 mL/kg~70 mL/kg (包括口服) , 输液成分以10%葡萄糖为主, 注意补足热量及钾、钠、氯、钙、镁等电解质, 输液速度不超过2 mL/ (kg·h) [3]。对脱机困难及术前营养不良的病人, 术后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 (氨基酸和脂肪乳) 和肠内营养保证热量供给。

3.4 管道护理

保持各输液管、测压管、尿管、胃管及各引流管通畅, 严密观察胸腔和心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及切口有无渗血现象;术后早期或引流量多时, 每15 min~30 min计量1次, 并阶段性计算累积量, 寻找及分析引流液多的原因, 如鱼精蛋白的用量不够或肝素反跳;术后2 h~3 h胸腔引流量若持续较多, 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开胸探查止血的准备, 如大量的引流液突然减少或停止要考虑发生心包填塞的可能;引流管如有气体溢出, 需检查引流管的侧孔是否脱出体外或引流管过细与皮肤切口密封不严;24 h总结1次引流总量;一般术后24 h~48 h引流液逐渐减少 (<50 mL/d) , 引流液呈淡红色或淡黄色。

3.5 心理护理

由于环境陌生, 切口和引流管牵拉造成疼痛使病人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应通过亲切的语言和轻柔的动作给予安慰,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地西泮或吗啡维持。短期内不能撤机的病人可考虑给予肌松剂, 安全有效的镇静不仅可消除人机对抗, 而且可降低心肌耗氧, 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4 体会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部分病人术前心功能较差或者病情严重, 术后循环、呼吸、水电解质等方面尚未稳定。因此, 术后应加强循环、呼吸系统的严密监护,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预防呼吸道感染, 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病人顺利度过手术风险期。

参考文献

[1]汪曾伟, 刘维永, 张宝仁.心脏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435.

[2]史珍英, 蔡及明, 陈玲, 等.新生儿心脏术后呼吸管理策略[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4, 20 (4) :208.

术后监护期 篇5

关键词:尿道下裂成形术,尿道狭窄,尿道扩张术,尿道狭窄切除吻合术

尿道狭窄是尿道下裂成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仅次于尿瘘,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处理是泌尿外科的一个难题,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施行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125例,狭窄80例,现在就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80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5岁。医护人员通过观察排尿及使用尿道探子探查作出诊断,经尿道造影明确狭窄部位、程度及长度。其中发生尿道外口狭窄30例,吻合口狭窄28例,尿道外口狭窄合并吻合口狭窄22例。全部80例尿道狭窄均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术后密切关注。我们发现,其中28例吻合口狭窄主要表现为用力排尿但尿淋沥不尽,点滴状流出不成线。

1.2 治疗方法

笔者根据尿道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有无尿瘘制定的治疗方法重点在以下几点:(1)尿道外口狭窄主要以尿道探子扩张;(2)吻合口狭窄直接行尿道扩张术,当吻合口狭窄段<0.5cm时要行狭窄段切除尿道吻合术或行狭窄尿道腹侧切开、瘢痕修剪、尿道缝合术,应用转移皮瓣重新整复尿道外口,缝合材料宜用6-0可吸收缝线[1],这种线可以使缝合更为严密,线结小,使机体感觉异物刺激小,所以能有效限制术后瘢痕的形成,达到避免感染的目的。(3)尿道外口狭窄合并吻合口狭窄且狭窄段较长、多段或完全闭锁者,行Ⅰ期尿道重建并将病变尿道完全切除,材料上笔者选用膀胱黏膜、局部带蒂皮瓣或游离包皮板等;(4)对于局部皮肤慢性炎症、皮革样或严重的泌尿系感染者,行尿道造瘘、Ⅱ期尿道成形。(5)术后1~2年内患者要经常回医院复诊,护理人员要仔细检测,必要时还要进行数次尿道扩张,以免再次发生尿道狭窄。

2 结果

以排尿通畅、尿线粗、尿程远为治愈标准,80例获访6个月至2年,其中尿道外口狭窄30例,25例治愈;单纯吻合口狭窄28例,21例治愈;尿道外口狭窄合并吻合口狭窄22例,20例治愈;14例术后出现再狭窄或尿瘘再次手术4~5次均治愈。

3 讨论

尿道下裂治疗的并发症以尿瘘和尿道狭窄为多见。临床证明,由于尿道狭窄的修复远较尿瘘困难,因此应加以重视。临床发现,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约为10%~20%[2],占所有尿道下裂手术并发症的36.7%[3]。狭窄给术后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笔者发现狭窄一般位于尿道外口及原尿道与新尿道吻合处,可以发展演变为短段狭窄,长段、多段甚至尿道全部瘢痕狭窄等情况,一般认为尿道狭窄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尿道成形皮瓣设计不合理使皮瓣长度不够或宽度不够,不能做到越向远端皮瓣越宽的原则[4]。(2)由于皮瓣设计问题,游离物代尿道以膀胱黏膜及游离包皮为主要材料,血运差,导致组织坏死。(3)未切开的原尿道狭窄外口、切开的原尿道狭窄外口与成形尿道吻合形成狭窄。(4)阴茎头部隧道太细,阴茎头部隧道的解剖层次错误,12~14F尿道探子无法在阴茎海绵体白膜与膨大的阴茎头尿道海绵体间隙的隧道中通过。(5)由于手术人员的粗心,成形尿道与原尿道吻合口处因操作失误及线结反应形成瘢痕挛缩而狭窄。

笔者认为尿道狭窄预防是重点,霍恩等[5]认为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患者阴茎的长度和局部皮肤多少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手术人员应该精确操作防止大量出血,组织对合准确;保证成形尿道和阴茎腹侧皮肤具有良好的血供并防止新尿道扭曲、狭窄的要点在于成形尿道必须固定于阴茎白膜上,使尿道完全贴附于阴茎海绵体;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仔细纪录,发现感染时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证引流管通畅。

正确地选择尿道狭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Duel等[6]认为尿道下裂术后应常规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尿道狭窄。笔者多年的泌尿外科围手术期监测总结发现,治疗尿道狭窄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用尿道探子扩张无瘢痕挛缩的轻度尿道外口狭窄,简单方便效果明显。(2)尿道探子扩张尿道外口瘢痕挛缩严重的病例而失败时可采取尿道外口切开成形术;(3)对短段型狭窄(<0.5cm)既可选用狭窄尿道腹侧剖开、修剪缝合尿道,也可行狭窄段切除、尿道吻合术;(4)如果出现尿道狭窄段过长或合并尿道瘘、尿囊者,建议采用再次尿道成形手术治疗,直到痊愈。

尿道狭窄的处理相当棘手,有人认为术中应尽可能应用局部带蒂皮瓣,尿道狭窄的治疗应在3个月内。治疗方法目前还是以尿道扩张为首选,尤其是对短段轻型的病例。另外,广大医护人员要刻苦钻研手术流程,尽量提高手术操作的娴熟性,避免术后感染,减少术中出血,及时清除尿道分泌物,在手术中使用生物反应小的硅胶导尿管等均为降低尿道狭窄发生的关键。Seherz等[7]认为预防是防治尿道狭窄的重点,首先在尿道下裂治疗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尿道狭窄的发生,以预防为主,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管声扬,蒋志淘,张旗涛等.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及治疗[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36(2):155-156.

[2]陆毅群,葛林娟,阮双岁.尿道下裂术式选择与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的相互关系[J].中华泌尿外科科杂志,2000,21(1):9-10.

[3]Secrest CI,Jordan GH,Winslow BH,et a1.Repaiv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hypospadias[J].Surgery J Urol,1993,150(4Pt1):1418.

[4]韩振藩,李冰清.秘尿外科手术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30.

[5]霍恩,福勒,诺维克.泌尿外科创新与改良[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2-205.

[6]Duel BP,Barthold JS,Gorzalez R.Management of urethral strictures after hypospadias surgery[J].J Urol,1998,160(1):170-171.

术后监护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25~66岁,平均(46.23±7.63)岁,其中风湿性瓣膜病24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5例,瓣膜退行性病变3例,术前心胸比为0.57~0.95,平均为(0.63±0.23),术前超声心动图示LVEDD为7.5~10.1 cm,平均(8.3±0.8) c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6.8~9.9 cm,平均(6.67±0.83) cm,左室射血分数(LVEF) 20%~54%,平均(42±8.23)%,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级25例,Ⅳ级7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低温(26℃~28℃)下建立体外循环,间断顺灌(经主动脉根部或冠状动脉口)+持续逆灌冷含血停搏液,主动脉开放前5 min予以温血持续灌注[1]。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6~160 min,平均(87.37±35.17) min,总体外循环时间为65~211 min,平均(122.97±42.01) min,行二尖瓣置换术1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双瓣置换术10例,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3~24 h,平均(6.90±3.58) h,术后住ICU时间18~48.45 h,平均(24.24±14.01) h。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者18例(占56%),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中恶性心律失常5例,其中1例为尖端扭转性室速至室颤,低心排综合征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肺部感染4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1例,出血2例。经积极的对症治疗及内科处理均痊愈出院,术后心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I级8例,Ⅱ级20例,Ⅲ级4例。

3 术后监护

3.1 术后维持循环稳定

3.1.1 维持血压与心率的平稳

体外循环直视心内手术可引起心肌不同程度的损害,致使心功能不全。术中失血、失液及大量利尿和输血、补液过量均可导致血容量改变,从而引起血压异常。巨大左心室患者心功能损害严重,低心排及心律失常是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早期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肢端末梢皮肤较冷,这时血压可能接近正常或偏高,随着血管活性药的应用,体温恢复正常或升高,血管扩张,肢端末梢温暖,造成血容量相对不足,这时血压会降低。所以,在术后早期一定要密切监控血压和CVP的变化,及时给予输血、补液,以保持血压稳定。应用升压药或血管活性药时,禁止与输血、输液、测中心静脉压及其他给药管道混用。更换微泵时,中间不能有间隔时间,提前准备好药物,最好是泵与泵对换,否则血压下降后较难恢复正常。术后早期应严格控制液体入量,以减轻患者心脏负荷,术后1~3 d每日维持出入液量负平衡300~500 ml为佳。术后早期每30 min监测CVP-次,稳定后每小时监测,根据血压和CVP值判断是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全,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3.1.2 心律失常的观察与处理

巨大左心室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如不及时处理,可诱发室颤,导致患者猝死,故术后须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电解质失平衡是造成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术后尿量及时补充电解质。本组病例中共发生恶性心律失常5例,其中1例为尖端扭转性室速至室颤,患者在术后第3天突然晕倒,心电监护为室颤心律,即给予除颤,之后患者反复发作由室速转为室颤,经先后64次除颤、静脉推注可达龙、临时起搏器治疗等措施,36 h后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循环稳定,在这过程中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电解质平衡,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3.1.3 胸腔引流管的监护与处理

患者回ICU后,将胸腔引流管与吸引系统连接,并使用20 cmH2O的负压,定时轻柔挤压引流管防止其内部形成血栓。必须严密观察引流量,患者回ICU后第1小时可能引流液偏多,这是正常现象,如果术后第2、3小时引流液持续较多,且颜色鲜红,>300 ml/h,经鱼精蛋白及止血药对症处理后出血仍无减少趋势,应及时行二次开胸止血。本组有2例术后引流量较多,术后2 h内引流量达1000 ml,及时行二次开胸止血后收到较好效果。

3.2 呼吸系统的管理

3.2.1 应用呼吸机的观察与处理

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偿还手术中氧的供需平衡、支持肺功能、支持心功能、保护脑及肾功能均有重要作用[6]。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胸比增加,肺顺应性下降,二尖瓣病变造成肺淤血和肺间质水肿,导致肺功能不全,容易引起肺功能衰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应适当延长,患者返回ICU后应在15 min内查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行床边胸片检查,以明确气管插管的位置,并明确有无肺不张、气胸、肺水肿等。术后常规应用低水平的PEEP(5 cm H2O)预防肺不张,但当患者存在低血容量时要慎重使用PEEP。根据肺部听诊的情况进行气管内吸痰,吸痰前后给予吸纯氧3 min,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过度频繁的吸痰可使支气管黏膜损伤及引起支气管痉挛。呼吸机辅助期间要持续充分镇静,以防止因患者与呼吸机对抗造成的低氧血症。本组病例使用呼吸机时间为(6.90±3.58) h,均能顺利脱机。

3.2.2 拔管后的呼吸处理与护理

拔管后密切观察患情况,拔管后30 min复查血气,给予面罩雾化吸氧,利于湿化气道,减少支气管痉挛,减少肺部并发症。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使用呼吸训练器,鼓励患者自己咳嗽咳痰,咳嗽时注意保护伤口,防止过度的震动而产生的疼痛,必要时指压气管协助患者咳出痰液。

3.3 肾功能的监测

即使术前肾功能正常并且血流动力学稳定,体外循环手术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因肾小管损伤造成的亚临床肾功能不全[4]。肾功能不全常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低氧血症、低心排及应用血管活性药[5],术后要严格记录出入液量,记录每小时尿量,避免使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定时应用利尿剂,监测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首选血液透析治疗。实践证明,急性肾衰一经确诊,透析治疗早用比晚用效果好。本组有3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经积极的血液透析治疗,均恢复正常肾功能。

3.4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体外循环后,由于血液稀释,尿量较多,而钾的排出量与尿量呈正相关,术后早期强效利尿剂的使用可以导致明显的多尿和血钾降低,血钾过低时,心肌的兴奋性增高,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容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6]。密切观察尿量变化,术后早期尿量增多,应注意补充电解质,定时抽血查电解质,维持血钾浓度在4.5~5.0 mmol/L,当血钾<3.0 mmol/L时,可给予10%氯化钾2 g+25%硫酸镁1 g+生理盐水配成50 ml溶液,经中心静脉置管微泵注入[7],禁止从外周进行高浓度补钾,泵入过程中注意观察尿量的变化,发现尿少要适当减量,及时监测血钾浓度,以免导致高血钾。

3.5 术后营养支持

此类患者术前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引起组织细胞缺氧,热量摄入不足,热量合成和储备减少而消耗增加,体内营养失衡,营养状况差,术后易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切口延迟愈合、感染等问题[6]。所以术后的营养支持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死亡率。患者在拔管后只要胃肠功能允许,应尽早经胃肠道进食,早期宜少量多餐。对于延迟拔管的患者,可以经胃管注入鼻饲液,必要时配合静脉营养治疗。

4 小结

心脏外科手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巨大左心室的患者术前心功能较差,在瓣膜置换术中缺氧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等因素,术后循环、呼吸、水电解质等均未稳定,出现低心排及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术后进入ICU的监护非常重要,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根据血压、心率、CVP等指标调整血管活性药的用量,严格记录出入液体量,为治疗提供依据。及时处理突发的病情变化,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摘要:目的 探讨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监护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32例施行瓣膜置换术的巨大左心室(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0 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者18例(占60%),经内科治疗或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全组无早期死亡病例。结论 术后早期的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是保证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成功的关键,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术后监护

参考文献

[1]于涛,曹嘉湘,张冬成,等.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广州医学院学报,2007,35(5):53-55.

[2]朱家麟.关于危重心脏瓣膜标准的探讨.中华外科杂志,1994,32 (6):323-324.

[3]张宝仁,朱家麟.人造瓣膜与瓣膜置换术.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1-292.

[4]Blaikley J,Sutton P,Walter M,et al.Tubular proteinuria and enzymuria following open heart surgery.Intensive Care Med,2003,29: 1364-1367.

[5]胡盛寿,张国平,朱晓东,等.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的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96,34(3):164-167.

[6]徐宏耀,吴信.心脏外科监护.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150.174.

术后监护期 篇7

1 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ICU监护老年危重症患者380例, 其中男205例, 女175例, 年龄72~91岁, 平均年龄79.5岁。所有患者都需要在全麻条件下进行手术, 术后直接进入ICU监护室, 入室时所有患者均未完全清醒, 且都需要使用呼吸机来辅助呼吸。有89例为脑血管意外疾病, 57例为肺部感染, 102例是高血压和冠心病, 43例为糖尿病, 64例为外科手术后转入, 25例是农药中毒。在380例患者中, 存在意识障碍的有135例。

2 方法

患者进入ICU监护室后, 麻醉还没有完全消除, 因此首先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的监护工作。通过观察患者的瞳孔、神经反射等, 判断其麻醉深度。若患者瞳孔小、无浅反射, 且尚无意识, 说明患者麻醉的程度较深。若瞳孔较大、浅反射存在, 呼之能应, 则表明患者在短期内会苏醒[2]。在患者尚未苏醒的时候, 监护室需要有专人看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 若患者苏醒后有不安情绪, 则需要采取适当的约束和心理安慰。

患者完全苏醒后, 需要对其进行呼吸功能的监测, 指导患者进行有规律的呼吸, 保持室内空气的畅通。对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低氧血症, 由于患者对短暂的氧气减少较为敏感, 因此血氧饱和度容易下降。发现此种情况, 应当及时调节氧气的流量和浓度, 是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如果是通过机械通气的患者, 需要在通气之后的半小时进行一次血气检查, 并且每天都要检查, 待其呼吸正常后, 方可除去通气器械。

对患者进行循环系统的监护也是较为重要的部分, 主要监测项目是患者的心律、血压以及中心静脉压。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律变化,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师采取解决措施。在手术结束后的4 h内, 需要每隔半小时进行一次血压监测, 之后改为每个小时进行一次监测, 检查输液情况以及有无内出血。如出现收缩压较低的状况, 则应及时分析原因和采取措施, 防止患者休克。CVR的正常值应在0.5~1.2 k Pa, 若低于这个值, 表示补液量不足;若CVR的值在1.2~1.4 k Pa, 则表示输液量过大;如果CVR值处于1.5~2.0 k Pa, 说明会有肺水肿的出现, 应及时调整输液量。输液的速度不宜过快, 应当有计划的输入患者体内。

护理人员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 对体温无法升高的患者提供保暖措施, 对发热患者执行严格的降温措施, 并预防感染。对患者肾功能的监护应当注意一下几点:每天记录患者的尿量和尿比重, 如果患者出现24 h尿量低于400 m L的状况, 应该及时寻找原因。患者不宜使用导尿管, 若必须要留置导尿管, 则需要严密预防泌尿系统的感染。不能使用氨基苷类等对患者肾脏带来较大毒性的药物。此外,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钾的变化情况, 当血钾高于5.5 mmol/L时, 必须及时进行处理[3]。

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下降, 容易感染细菌, 需要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 防止各类细菌的入侵。重症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 导致菌群的耐药性增强, 更易感染真菌, 而完整的口腔黏膜可以有效阻止微生物的入侵。因此, 需要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根据其p H值选择清洁溶液, 如果已经感染真菌, 则每天使用3%的碳酸氢钠3~4次。老年患者皮肤的清洁也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时常更换病床褥垫, 督促患者勤换衣内裤。如果患者的情况允许, 则每天帮助卧床患者进行翻身, 每隔2~4 h一次, 如果患者无法翻身, 则在病患部放置软棉枕, 以防压疮的出现[4]。

在ICU监护中,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老年危重症患者通常表现出焦虑、易变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需要耐心指导, 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 缓解其心理压力。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病理和手术过程, 以及术后的机体反应, 是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由于ICU重症室对患者家属的探视有限制, 患者会产生孤独、恐惧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安慰和指导, 通过聊天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 并传递积极向上的心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其他方面的监护需要注意:术后会搭建各种引流管, 因此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引流管的状态, 避免其产生扭曲和滑脱现象, 为不同引流管标注名称, 注意液体的颜色和性质的变化[5]。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调整。患者术后的饮食也需要得到重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日常饮食习惯, 为其制定特殊的营养食谱, 并监督其正常进食, 患者应多摄入水分, 以促进新陈代谢的恢复。此外, 需要加强老年人肠内营养的供给, 避免肠外营养导致菌群的移位、肝肾功能的损害, 以及出现代谢紊乱。由于老年危重症患者的肠胃蠕动能力和胃肠道消化功能的减弱, 尽量使用鼻饲法向患者肠内运输营养液, 使用输液泵进行控制。在鼻饲过程中, 患者需要保持合适的体位, 对于不能正常坐立的患者, 需要将其头部垫高[6]。护理人员一般在患者的右侧进行喂食, 要注意食物的温度, 动作轻缓, 以免食物损伤患者的消化道。

3 讨论

对老年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麻手术, 具有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以及风险较高的特点, 因此在患者术后进入ICU监护室后, 需要得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护理, 来缓解病情, 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针对老年患者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 结合其疾病状况, 采用特殊的护理措施, 能有效改善手术带来的痛苦, 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使患者得到较快的恢复, 缩短ICU住院的时间, 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临床护理技术, 更要了解心理护理的常识和方法, 懂得如何正确开导患者, 为其提供方便、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次研究显示, 对全麻术后进入ICU监护病房的老年危重症患者实行全面的护理,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老年危重症患者在ICU的监护。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8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在全麻术后ICU监护的特点, 探讨监护的有效措施。结果 在实行优化的ICU监护后, 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了较大改善。结论 在ICU监护中, 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采取针对性的监护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也缩短了在重症病房的天数, 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老年危重症,全麻术后,ICU监护

参考文献

[1]张惠.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3) :1384-1385.

[2]王文生, 邢燕会.老年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16 (6) :94.

[3]王欣然, 杨莘.危重病护理临床思维[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6-103.

[4]唐德琼.全麻术后老年危重症患者在ICU的监护[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11 (1) :288.

[5]魏璇, 徐美林, 宁波.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 2011, 27 (2) :92-95.

上一篇:市政给水排水下一篇:棉花的套期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