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强化治疗

2024-09-29

社区强化治疗(精选8篇)

社区强化治疗 篇1

在现代医学界, 糖尿病属于难以根治的慢性病症之一[1]。病人患上这种疾病后,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病人在患上糖尿病的初期没有获得有效治疗, 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还有可能引发其他重大疾病。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基层糖尿病病人控制病情, 优化病人的生活环境, 使病人能够在舒适的条件下接受药物治疗, 该文笔者研究了在基层社区中对糖尿病病人实施管理、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现任意抽选2013年12月—2014年6月当地街道社区的糖尿病病人84例, 将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任意抽选当地街道社区的糖尿病病人84例, 病人的岁数在59~73岁之间 , 有46例男性病人 , 38例女性病人。病人的平均岁数为65.5岁, 平均患病时间为11.5年。将84例病人平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接受社区疾病管理及用药治疗, 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和治疗。由于上述病人的岁数、患病时间、性别等资料接近, 区别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因此可以作为抽样实验的样本。

1.2 实施管理及用药治疗措施

1.2.1对照组该组病人接受常规用药治疗、看护及管理。 病人在临床接受诊治或病情发生变化时, 医生及护理人员要及时为病人实施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并叮嘱病人按时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

1.2.2观察组对该组病人实施社区疾病管理及用药治疗。1对病人实施糖尿病知识教育: 医务人员要定期到基层街道社区中为糖尿病病人开展疾病知识教育。具体来说, 医生和护理人员每个月要为街道社区开展2~3次糖尿病知识讲座。在讲座上, 医务人员要为病人介绍糖尿病的各种常见症型和基本病发症状 , 增加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使病人能够消除对疾病的恐惧, 安心接受治疗。2帮助病人正确服用药物:社区的医务人员要向病人介绍各种控制血糖的药物, 使病人能够了解当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同时医务人员还要让病人了解各种药物的成分和药学机理, 提高病人对药物的认识。此外, 义务人员还要告诉病人服用药物的方法、时间和口服用量, 叮嘱病人按时足量服药。3为病人调节饮食结构:社区医务人员要帮助病人调整日常饮食规律, 让病人按时用餐。医务人员要叮嘱病人多食用纤维食品, 少食用油腻食品、甜食和难消化的食物。4生活习惯管理:社区医务人员要经常组织病人到户外参加健身活动, 使病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同时社区还要定期为病人测量血糖, 掌握病人的血糖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病人接受社区疾病管理对血糖测量指数的影响

观察组接受社 区优化管理 以及治疗 后 , 空腹血糖 指数为 (6.01±1.23) mmol/L, 对照组为 (7.61±1.79) mmol/L, 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2 实施社区治疗管理的效果

观察组能够自觉服药的病人有39例, 能够科学进食的病人有31例, 自觉锻炼的病人有36例;对照组能够自觉服药的病人有25例, 能够科学进食的病人有11例, 自觉锻炼的病人有13例;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在现代社会, 糖尿病属于普及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病, 病人一旦患上糖尿病后, 日常生活会受到许多影响。当前临床医学界尚未研究出行之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案[2]。病人在患上糖尿病的初期, 如果医务人员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病人抑制疾病, 病人就很有可能患上其他并发症。为了使病人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街道社区必须提高对糖尿病病人的关注, 并采取人性化的医护方案, 从不同层面对糖尿病病人实施管理, 让病人能够在社区中获得优质的治疗和护理服务。从社区的日常工作情况来看, 社区实施的糖尿病管理工作与基层医院开展的疾病管理工作不同。社区糖尿病管理深入基层, 可以全天候、迅速到达病人身边为病人实施治疗和护理[3]。社区的疾病管理工作给广大糖尿病病人提供了十分便捷的用药、医治条件, 能够改良病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在该文中, 笔者采取才抽样实验方式, 为社区病人实施了系统性的看护管理和用药治疗。通过统计数据可知, 病人在接受社区管理之后, 血糖测量结果明显有所变化, 用药治疗和管理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因此, 广大基层街道社区应对糖尿病病人进行人性化管理与治疗, 帮助病人提高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俞捷, 张艳, 周士萍.社区糖尿病患者85例健康评估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 2010 (5) :112-113.

[2]刘云萍.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5) :57-58.

[3]马春会.糖尿病社区干预治疗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 (2) :73-74.

社区强化治疗 篇2

抓好社区服务工作,是开展社区工作的关键。近年来,集宁区始终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切实满足社区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积极构建社区建设新格局。

便民利民聚民心。紧紧围绕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服务。同时,大力加强社区共驻共建活动,整合公共资源,完善服务网络,取得明显成效。三年来,全区公共单位先后为社区建设投入资金755.4万元,提供人力、技术支持10万余人次,无偿开放文化、学习、健身、娱乐场所100余处。

多彩活动乐民心。各级党组织在不断壮大社区文艺队、秧歌队、健身操队、巾帼宣传队等一批文化队伍的同时,加强居民文化活动室等硬件设施建设,为居民群众就近娱乐、就近健身提供便利,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区共成立各类文艺队143支,三年来共组织活动1137次。

扶贫帮困暖民心。通过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一帮一”等活动,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解除他们的生活之忧,让他们真正感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桥东街道办事处,以“民恩我思、民困我帮、民需我办、民求我应”为服务宗旨,组建了以党员为主的法律咨询援助、医疗卫生保健、文艺活动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和平安社区创建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125人,受到了社区居民群众广泛欢迎。近年来,全区共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网点)

社区强化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25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8例。研究组中男68例,女60例;年龄55~73岁,平均(62.6±4.5)岁;其中合并高脂血症6例,糖尿病11例。对照组中男66例,女62例;年龄53~74岁,平均(62.5±5.3)岁;其中合并高脂血症5例,糖尿病12例。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定期监测血压,卡托普利12.5 mg,口服,3次/d。1个月后如血压仍维持在140/90 mmHg以上者,增加剂量至25 mg;血压在140/90 mmHg以下者继续服用,共治疗1年。研究组行强化治疗,具体为:定期开展对防治知识的宣教。首先给予氢氯噻嗪12.5 mg,口服,1次/d。1个月后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者继续服用;而仍在140/90 mmHg以上者,加服卡托普利12.5 mg,口服,3次/d。2个月后再次测定血压,控制者维持治疗;未控制者增加卡托普利的剂量至25 mg。2个月后再次监测血压,控制者继续治疗;未控制者加服尼群地平10 mg,口服,2次/d。以后仍间隔2月测1次血压,直至第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并进行对比。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V1.61版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2.0版进行处理。

2 结果

两组血压在治疗前差别不明显;治疗后都有一定的下降,但研究组的血压更接近理想范围,见表1。

注:P1代表各组治疗前、后的对比;P2代表治疗前、后的组间对比。

3 讨论

随着国家在经济、设备等方面的大力扶持,社区已经具备对常见病、高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能力[3]。高血压患者常需终生带药治疗,许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导致药物使用的依从性下降,致使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的效果降低。由社区同一进行管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可以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多种降压药组合进行治疗[4]。由于该病的治疗时间较长,对患者的经济方面也是一大考验。对此,我们特选择了氢氯噻嗪、卡托普利、尼群地平三种较常见且价格较低廉的药物对该社区的128例患者实行强化治疗。其中氢氯噻嗪是噻嗪类利尿剂中的代表药物,不但治疗效果明显,还可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并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但其可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给降压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卡托普利则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氢氯噻嗪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好的进行了弥补。在两药两用的基础上,对降压效果不明显的患者使用尼群地平,较好的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了理想的范围内。通过与单用卡托普利行常规治疗的一组患者进行对比,强化治疗的一组治疗后的血压更接近理想水平。表1中,强化治疗患者治疗后的血压为(144.8±10.5/90.6±4.1)mmHg;而常规治疗的一组则较高,为(150.2±12.6/92.9±5.6)mmHg。除药物因素外,强化治疗也主张社区从饮食、运动、心理3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5],使患者获得系统性的治疗知识,也一定程度的增加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强化治疗是强化治疗是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一种较完整的治疗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治疗对社区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社区常住的高血压患者25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8例。研究组进行强化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血压差别不大;治疗后都有降低,但以研究组更接近理想水平。结论 强化治疗是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一种较完整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强化治疗

参考文献

[1]虞则敏.社区强化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9):14.

[2]韦广水.社区强化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11上旬刊):119-120.

[3]蔡梅萍.强化治疗模式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J].健康必读(中旬刊):481.

[4]华琦.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一)高血压诊疗新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2):85-88.

浅谈强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 篇4

一、人民检察院是社区矫正的法定监督机关

虽然在社区矫正试点实践中, 人民检察院已在履行着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职责, 但此时的人民检察院作为社区矫正的监督机关似乎缺乏法律依据。在没有明确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法律规定的背景下, 依据主要是公检法司等机关的一些规范性文件。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成熟, 随着社区矫正的入刑, 社区矫正已正式成为法定的刑罚执行方式, 检察机关也就名正言顺地成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关。

(一) 社区矫正成为法定的刑罚执行方式

随着行刑社会化的发展, 社区矫正在世界各国被普遍采用。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 》将“社区矫正”首次入法:“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在缓刑考验期限内, 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对假释的犯罪分子,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 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使得“社区矫正”一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刑法条文的规定中。将社区矫正写入刑法, 从立法上全面肯定了社区矫正的刑法性质。尽管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社区矫正的概念、执行机关、如何执行等具体内容, 但不可否认的是, 社区矫正属于刑罚执行活动。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再次从法律上对此确认,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第四编执行第265条中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至此, 社区矫正以法定的刑罚执行方式完全纳入刑罚执行活动中。

(二) 检察机关是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机关

鉴于社区矫正已正式成为法定的刑罚执行方式, 社区矫正就作为一种权力, 为有关机关所享有。“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因此, 需要对社区矫正实行法律监督, 监督社区矫正是否公正、监督具体处遇是否适当、监督社区矫正的交付执行、监督社区矫正的变更、解除等等。根据我国《宪法》第129条、新修改刑事诉讼法第8条和第265条、监狱法第6条、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5条的规定,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即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对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对刑事诉讼专门机关机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进行监督, 是刑事诉讼的监督机关。当然包括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 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随着社区矫正写入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的一种方式, 是刑罚执行活动的组成部分, 所以, 它自然应当列入刑罚执行监督的范畴, 必然纳入法律监督的范围, 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承担着监督职能。因此,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是刑罚执行监督的重要内容, 是刑罚执行监督的组成部分, 检察机关则名正言顺地成为社区矫正监督主体, 即人民检察院是对作为刑罚执行方式的社区矫正进行法律监督的法定机关, 且只能由人民检察院统一行使。

二、强化人民检察院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监督谁、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监督保障等都不同程度地作出规定。基层人民检察院应当全面准确理解《实施办法》的精神和内容, 检视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以更好地履行检察监督职责, 将基层检察机关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逐步步入有章可循的轨道。

(一)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表现在:

1. 监督保障不足。

由于监所检察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 只有有监所地方的检察院才成立监所检察部门。因此, 目前仍有不少基层检察院未设立独立的监所检察机构, 只是指定公诉或批捕或综合部门人员兼职这一工作。法律监督机构不健全, 导致非监禁刑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存在事实上的“盲区”, 处于无人监督的状态。与机构不健全相牵连, 具体执行法律监督任务的基层检察院社区矫正法律监督队伍数量不足。同时有的人员检察素质不能完全适应社区矫正全面开展的这一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此外, 由于社区矫正主要在基层乡镇、社区, 有的社区矫正机构远离检察院, 没有交通工具, 检察工作很难进行。

2. 监督对象不明。无论是《刑法修正案 (八) 》规定对管制、缓

刑、假释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还是《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此基础上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都没有规定执行机关是哪家。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 社区矫正的执行机关一直处于模糊的状态。由于法律对社区矫正执行机关的模糊规定, 也给检察机关带来了对监督对象的困惑。此外, 即使社区矫正执行机关明确, 由于社区矫正涉及面广, 需要相关机关参与, 其他参与机关是否是监督对象也成为问题。

3. 监督内容不清。

在监督内容上没有严格执行规定的要求, 没有对交付执行、教育矫正管理、变更执行、解除矫正情况进行全面检察。有的基础检察院则对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不够重视, 连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敏感问题和事件都没有开展及时检察。如对缓刑犯减刑呈报、裁定的审查、监督不严, 没有深入查究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事件背后是否存在执行机关玩忽职守的职务犯罪案件, 导致社会和舆论对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产生了质疑的不良影响等等。

4. 监督方式不力。

目前, 法律对人民检察院的社区矫正监督采取什么手段、形式进行没有明确规定。基层检察院对社区矫正监督的方式主要是定期检察, 其他监督方式使用较少。即使定期检察, 也存在没有认真贯彻落实的情况, 如对社区矫正定期检察活动在检察次数和时间上打折扣, 在检察的区域范围上严重缩小, 在检察的程序上过于简化, 有的只简单查看一下服刑人员的定期汇报记录, 没有深入进行其他相关检察。从而, 导致监督手段和效力的弱化。

(二)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强化措施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检察机关应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强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确保在社区服刑罪犯刑罚执行的合法性、实现刑罚目的。

1. 监督保障充分。

建立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机构、队伍, 为完善社区矫正监督提供保障。检察院应在其机构内设立社区矫正专门组织或专司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 具体形式可以多样, 不拘一格。如可在检察院成立社区矫正检察官办公室, 可在乡镇成立检察室, 或直接在乡镇司法所设立了社区矫正检察办公室。在设立机构的同时, 配备社区矫正检察人员。同时, 加强对新配置人员的业务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参观学习等形式, 培养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有一定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队伍。

2. 监督对象明确。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 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据此, 社区矫正工作涉及的机关有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我们可以认为, 司法行政机关是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 或者说司法行政机关主导社区矫正工作。因此, 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是司法行政机关, 它们应是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中的主要对象。同时,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对象也包括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可见,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对象不是接受社区矫正的监外服刑人员, 而是具有与社区矫正过程相关的法定职权的执法、司法机关。

3. 监督范围划定。

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监督重点应是执法活动的合法性。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主要涉及四个环节:一是对交付执行环节的监督, 包括监督交付监外执行的对象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罪犯的交付执行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法律文书的送达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对象送达;二是对矫正监管环节的监督, 包括监督教育矫正是否依法进行, 矫正期间是否发生脱管现象, 矫正对象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等;三是对执行变更环节的监督。包括对执行机关是否对在接受监督管理矫正期间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的监外罪犯依法给予处罚, 是否对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监外罪犯依法收监执行, 以及是否对符合减刑条件的监外罪犯予以减刑等进行监督;四是对执行终止环节的监督。包括对执行机关是否对应当释放、解除管制、或者执行期间死亡的监外罪犯依法按法定条件、履行相关手续等进行监督。这一方面使检察机关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有了明确的标准, 另一方面使检察机关及时获取有关信息有了明确的依据。

4. 监督方式强化。

社区矫正的监督方式主要是定期检察和不定期检察, 以及会同有关部门的联合检查。在监督的过程中, 检察机关可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监督措施: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或者检察建议书。此外, 还应依法行使职务犯罪立案侦查权, 通过对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对象的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犯罪案件进行立案管辖, 加强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当然, 检察机关在监督中发现执法不当或违法提出意见后, 相关机关不予理睬, 检察机关应该怎么办有待于从法律制度上予以规范和强化。

综上所述, 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的监督是刑罚执行监督的重要内容, 基层人民检察院应充分提高对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认识, 切实加强保障建设,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确保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摘要:社区矫正已正式成为法定的刑罚执行方式, 检察机关名正言顺地成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关。基层检察机关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 应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检察机关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关键词:人民检察院,社区矫正,法律监督

参考文献

[1]于慧荣.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 (1) .

[2]武红玉, 刘强.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J].法治论丛, 2010 (2) .

[3]郑昆白.刑罚执行方式的社区矫正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5) .

社区强化治疗 篇5

一、创新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该区以民主管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维护股东合法权益为主线,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创新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全面推行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为着实解决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集体资产主体不清、产权虚置等管理瓶颈问题,自2008年开始,该区紧紧抓住“潍坊市被确定为山东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这一契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改制中,该区探索形成的“奎文改制4+3+3 模式”,即在改制浅水区,重点抓好宣传发动、清产核资、产权确认、规范操作“四个关键环节”,确保改制全过程无折扣、真正改到位;在改制深水区,重点破解工商登记缺乏依据、资产变更登记收费、新经济组织职责定位不清“三大难题制约”,确保深水区改制不停步、力促改彻底;在后改制时期,重点强化制度、科技、市场“三项监管手段”,确保改制后监管跟得上、保证改的好,得到了农业部、省农业厅的充分肯定,纷纷被外地学习借鉴。奎文区也成了集体资产改制和农村“三资”管理的“改革创新实验田”和“经验做法联系点”。

(二)创新管理体制,全面实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

为适应集体资产改制后的监管需要,该区以促进民主法制化进程为着力点,以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目标,制定了《奎文区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资及财务管理办法》、《奎文区社区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修改完善财务预决算、收入支出管理等十几项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经济组织(村级)资金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特别是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范围,明确了街道经管站监督、检查、指导和服务的职责,做到了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越俎代庖,健全了民主理财机制,改变了以前不公开、不民主、不公平的弊端,增强了社区经济组织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通过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协议的签订和履行,不断延伸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并与规范运行主体、清理经济合同等工作衔接,将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的“三资”全部纳入代管范围。集体“三资”的增减变动,严格履行民主程序,严格执行资产资源交易公开招投标,使集体“三资”安全完整和富有效率。全区所有街道与所辖社区经济组织签订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协议,代理范围从以往的单纯资金、账目“双代管”到资金、资产、资源和财务账目“全代管”,对资产资源公开交易和经济合同管理进行“全程代理服务”,实现了“三资”委托代理的全覆盖。

(三)创新财务管理手段,研发了“奎文区社区经济组织监督管理网络平台”

为满足集体资产改制后的监管需要,提高管理效益,在全市率先组织研发了一整套全新管理软件。该平台设置“财务管理”、“三资管理(审计监督)”、“股权管理”、“重大事项管理”、“合同管理”和“监督检查”六大模块,主要以改制后社区经济组织“三资”(资金资产资源)、股权量化方案、股东名册为基础信息,对社区经济组织所有经济活动和组织管理事项的全面、实时、动态监控。通过区、街道、社区经济组织三级联网,做到了“三个实现”:一是实现了区级对全区所有社区经济组织,街道级对所辖社区经济组织,社区经济组织级对其本身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组织管理事项进行全面、实时、动态的查询分析和汇总监控,足不出户就能一览监管对象的全貌。二是实现了财务管理流程标准化和会计核算规。通过充实“应付股利、福利支出”等12 个一级科目,进一步规定“股东福利费、个人股分红、集体股分红”等28个二级科目和对43个会计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作进一步说明解释,使会计核算和规范管理有了明确标准,得到了使用者和考察学习者的认可。三是实现了创新性和全过程监控的协调统一。该平台的监管范围涉及到社区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的各个环节,涵盖是否民主理财、是否财务公开、是否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经济合同是否招投标、入账前是否审计、各项费用指标是否超标等。设置了全新的“股权管理”模块,加强了对经济组织股权继承、赠与、转让信息管理,真正实现创新与全程监控的协调统一。

二、落实监管措施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是提高社区“三资”管理水平的关键。为此,该区首先从基础工作抓起,先后制定了社区经济组织资产及财务管理办法、社区股份经济审计工作意见等文件,确定了“三资”管理的标准和依据。然后,着重落实了四项监督管理措施。

(一)落实审计监督

以区经管局、街道经管站为骨干,辅助以审计评估中介力量,对街道代管资金及集体财务实施定期审计和重点审计,对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实施专项审计,对社区干部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通过审计,促进了各项财务管理政策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一系列制度的贯彻落实,发现违法违纪及时予以纠正,保护了干部。通过审计,摸清了集体家底,使干部群众心中有数,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通过审计,建立起了效益评价机制,对每个社区经济组织的资本运作效益和效果,给予客观评价,使各管理层明白得失利害,改进管理,使上级领导准确掌握全局,把好发展脉搏,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二)落实民主监督

充分发挥社区经济组织监事会和社区居委会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实施民主监督。通过对年度收支预算和月度收支计划的执行监控,以及开支审批的监督,促使董事会成员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对重大投资项目、集体土地出租转让、借款担保等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的监督,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集体损失。通过日常监督,警钟长鸣,使基层干部绷紧依法民主透明这根弦,增强了基层干部遵纪守法意识,保护了干部,促进了发展。近年来,全区没有出现随意担保造成的损失,在民主管理和三资管理方面也收到了明显成效。

(三)落实公开招投标

该区通过广泛宣传和示范带动,通过规定5万元公开招投标起点、应纳入公开招投标范围而擅自不纳入的不准审计入账等硬性措施,有效地推进了工作开展。

(四)落实合同管理

重点开展了社区经济组织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整顿。从抓源头监管入手,针对目前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合同到期不续签、收入收缴不及时、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清理整顿。清理范围涵盖各社区经济组织对外签订的所有经济合同和应签未签所涉及到的所有经济事项;清理内容包括合同的数量、内容、保管、履行、运用等五个方面。重点清理了社区经济组织存在的“事实合同”、“拖欠合同”、“口头合同”、“口袋合同”等问题合同。建立“问题合同台账”,按照问题合同“清零管理”的目标,对“问题合同”逐笔清理核实,该续签的续签,该落实催缴责任的明确责任人和期限,该注销的注销完毕。

总之,通过不断创新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监管措施,该区的集体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全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泽英.论提升社区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途径及方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

社区强化治疗 篇6

关键词:社区卫生档案,综合性医院,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对不断拓展的医疗服务要求提高。社区健康档案网络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增强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从居民需求出发,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1.建立以医院为依托的社区服务站。医院于1999年开始设立两处卫生服务站, 一直运营良好, 后经卫生局统一调整撤并, 目前拥有卫生服务中心一处, 卫生服务站3处。我们通过大量的走访和调研, 建立了科学的社区健康档案网络体系, 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2.以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强化与服务对象的沟通联络。社区居民委员会是联系社区居民与卫生服务站的纽带, 为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实现, 医院与社区居委会联合成立了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 上门为居民服务建立、充实、调整健康档案内容, 并做好健康宣教, 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发展起来。

3.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和目标。为了切实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 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目标: (1) 在3年内利用信息网络建立更加完善的社区健康档案网络; (2) 强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 (3)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4) 建立社区诊疗服务与总院全面接轨, 在检查、会诊、转诊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 巩固社区医疗辐射半径, 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明确社区档案建立的范围和功能。为了满足社区群众的需求, 在建立动态的健康档案管理网络非常重要, 档案网络的建立对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向“六位一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位”是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社区预防、社区保健、常见病和慢性病治疗、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功能。“一体”是指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上述综合、连续的优质服务。

二、建立科学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1.辖区内人口及其构成。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一件繁琐的工作, 而且工作量较大。医院的卫生服务中心和三个卫生服务站遍布城乡结合部, 辖区内有居民住户7623户, 常住居民约计21 384人其4大目标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人为3601人, 占总人数的16.8%;6岁以下的儿童1903人, 占总人数的8.9%;育龄妇女8723人, 占总人数的40.8%;残疾人79人, 占总人数的0.4%。#

2.分类分批建档。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社区人口结构特点对健康档案的建立采取分类分批的方法, 分步进行。第一步是对四大目标人群建立健康档案。第二步是对其他人群建立健康档案, 完成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

3.建立健康档案电子信息系统。在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对居民进行健康体检, 对体检结果进行及时的登记, 居民可以通过电子IC卡在社区服务站随时查询他们的健康资料, 同时服务站对他们的健康档案根据他们患病就诊情况及时更新, 及时提供上门服务、电话随访、电话预约, 提醒他们及时就诊。

三、多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

1.上门服务。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采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积极主动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通过上门服务, 为残疾人、老年人、孕妇、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及时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

2.开展社区卫生宣教。社区服务站每年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举办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 增强居民的疾病防治意识。其健康宣教内容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性病等疾病的防治知识,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 哮喘、骨质疏松等老年常见疾病的防治。

四、社区卫生服务的效果#

1.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近年来, 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辖区19074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占社区居民的87.3%。在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 对发现的疾病及时治疗。如在新发现高血压患者563人, 占建档人数的9.8%、新发现糖尿病患者136人, 占0.7%、发现患早期肿瘤及癌症的6人, 占0.03%。很多患者在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及时发现病症, 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2.患者医疗成本明显降低。在社区卫生服务站, 对社区居民所作的检查治疗全部记录在电脑信息系统内, 当他们患病就诊时, 医生通过电脑对他们的身体状况进行查询, 对他们病情、患病程度有了很清楚地了解, 可以减少医生诊断时间、减少重复检查费用。

3.对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近三年来,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收入每年以8%的比率增长, 患者的就诊人数从三年前的日均180多人, 上升到现在的日均320多人。总院的业务收入也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主要原因:一是社区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 使社区居民对服务站的信任与日俱增;二是通过健康档案及时督促居民健康检查和及时治疗, 业务持续增长;三是居民健康意识得到增强四是就诊成本下降;五是社区对各种疾病提供价格咨询, 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治放心满意。#

五、结论$

社区健康网络体系建立对居民和医院的影响, 主要有: (1) 全面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 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提供充分依据。 (2) 方便群众, 提高了居民疾病防治意识。 (3) 保证了居民健康水平, 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4) 提升了医院形象, 开拓了医疗市场, 是提高医院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 建设社区健康档案网络体系是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 从医院来讲, 可以通过维护科学健康档案网络体系扩展医疗市场, 同时综合利用医院的技术、设备、人力资源, 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对社会来讲, 社会进步也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预防和控制疾病, 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和医院效益的影响.现代医院杂志, 2008 (11) :8-11

社区强化治疗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 (1) 年龄≥60岁; (2) 两组患者均符合WHO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 (3) 使用胰岛素治疗≥3个月。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5月在宁波市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接受胰岛素治疗的96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 其中男38人, 女58人, 年龄60~83岁, 平均70.1岁;选择同期在宁波市明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接受胰岛素治疗的74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4人, 女40人, 年龄60~87岁, 平均65.0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使用胰岛素时间、注射方式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工具

自行设计问卷对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调查, 问卷分为两部分: (1) 一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胰岛素使用时间、医疗付费方式等。 (2) 胰岛素应用效果, 包括胰岛素保存、注射方法及部位选择、注射针头更换时间、注射部位皮肤状况、有无低血糖反应症状等。

1.3 研究方法和护理干预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 发放糖尿病健康

教育相关宣传资料, 包括糖尿病疾病的基本知识、饮食运动的调节、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的相关知识等。对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上门访问并填写问卷。

1.3.2 试验组在糖尿病知识宣教的基础上, 每周在服务站门诊

开展一次面对面的个体化咨询活动, 讲解胰岛素的保存、注射技巧及部位的选择、注射针头更换的时间、血糖监测时间等;评估有无低血糖反应并寻找原因, 检查注射部位皮肤有无硬结、脂肪萎缩和感染情况等。每月召集试验组糖尿病患者汇报一次血糖控制情况, 鼓励患者相互探讨, 解答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了解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1.4 评价方法

每位糖尿病患者随访6个月, 每月一次电话访问, 反馈信息。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统一发放问卷调查表。试验组发放9 6份, 回收9 6份, 回收率1 0 0.0%;对照组发放7 4份, 回收7 4份, 回收率1 0 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1 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两组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患者基本情况 (见表1)

2.2 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应用效果的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比较 (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行为改变的比较 (见表4)

3 讨论

3.1 社区门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应用效果

由表2可知, 两组注射部位正确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是因为在自行注射胰岛素前都是由医务工作者注射, 而常规健康教育也将注射部位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宣教, 再加上患者对注射部位的选择较感兴趣, 所以护理干预中应将常规健康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知识如胰岛素的保存、针头的更换、血糖检测技术等进行针对性的宣教, 起到更好地使用胰岛素和控制血糖的作用[2]。

3.2 社区门诊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胰岛素治疗后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增加社区糖尿病患者注射针头更换时间的讲解, 减少了针头弯曲还在继续使用的情况[3], 减少了脂肪萎缩和断针的风险;通过护理干预也可以降低低血糖反应, 而对照组因知识缺乏导致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本次调查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两名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时无自觉症状, 可能与老年人肝、肾机能衰退, 肾小球滤过率逐年下降, 药物清除率降低, 而体内升糖激素释放减少, 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反应减弱有关[4]。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 抵抗力下降, 白细胞的防御和吞噬功能降低, 高血糖又有利于致病菌繁殖, 故处于体表的皮肤黏膜及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易发生感染[5]。本研究中, 两组皮肤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可能是因为糖尿病并发症中皮肤感染的发生率较其他并发症低, 同时阳性数较少也会影响结果;也可能是因为护理干预只是评估皮肤感染而没有深入讲解如何预防皮肤感染, 因此, 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应强化各并发症尤其是发生率较小的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3.3 社区门诊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行为的改变

由表4可知, 在社区门诊进行专业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按医嘱用药、规范监测血糖、按时复诊, 糖尿病的治疗有饮食、运动和用药等治疗方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其治疗要靠患者的自制力和依从性, 根据“知信行”理论, 有了知识并产生信念才会指导行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知识大多来源于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 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会将知识更好地转变为信念, 以促进行为的改变。

3.4 强化社区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糖尿病患病率约为3.6%, 估计有四千余万名患者, 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 5%[6], 这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条件改善有关。W H O预测, 到2 0 5 0年, 我国糖尿病患病数将达1亿, 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第二糖尿病大国。有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 面对这么庞大的患病人群, 不仅要在医院和社区等医疗服务机构强化糖尿病和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相关知识, 更要动员患者及其家属自我管理, 使伴随终身的糖尿病不发生急、慢性并发症, 以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广大糖尿病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 增强遵医治疗的依从性, 积极参加糖尿病护理门诊咨询和糖尿病俱乐部的活动, 促进护患交流, 坚持写治疗护理日记, 每天记录血糖、尿糖的结果, 异常感觉及饮食运动等情况[7]。

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改变原先的工作方式, 建议增设糖尿病护理门诊, 预约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周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护理咨询, 建立糖尿病患者俱乐部, 每月汇报血糖控制情况;改电话咨询为门诊实地咨询, 面对面地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胰岛素使用技巧、注射时间与进餐关系进行评估, 找出患者的个性及共性问题, 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矫正不良的生活行为, 杜绝胰岛素漏注、少注等现象, 从而减少并发症, 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文英. 胰岛素治疗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J]. 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3,23(3):169-171.

[2]李明子,喻颖杰,张明霞. 门诊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现状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4.

[3]罗小红,彭雪花,沈琰,等. 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家庭访视的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A):10-12.

[4] 包苏雨.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家庭访视效果观察 [J]. 护理学杂志,2005,20(1):56-57.

[5]张芸.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综合防治与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73-76.

[6]Reiber G E.A perspective study of diabetes morbidity[J]. Diabetes Care,1999(22):157-162.

社区强化治疗 篇8

一、政府参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

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决定政府应该参与。

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 决定政府对它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政府理应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决定政府应该参与。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以家庭为单位, 社区为范围, 提供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辖区内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计划免疫工作、慢性病防治、健康检查、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和教育、净化居住环境、残疾人康复服务、计划生育指导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等。这些服务带给全社会的社会效益远远高于其为提供者带来的经济效益, 需要政府对这些服务的提供者给予扶持。

3. 政府参与有利于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公平与效率。

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中, 有公立的和私有的, 有营利性的和非营利性的, 所有这些机构都应该享有公平的发展条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还要创设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政府参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有利于在法律范围内、在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下, 规范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在竞争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政府责任的缺位问题

1. 政府的宣传工作不到位。

虽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 但由于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 很多居民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并不是很了解, 很多人不知道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了可以提供一般的常见疾病治疗服务外, 还可以提供疾病预防指导、健康教育等服务。

2. 政府的财政支持不到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政府不断加大对卫生体制改革的投入力度, 使卫生事业投入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逐渐增多, 但是同发达国家比, 还存在很大差距。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的具有公共福利性质的事业, 政府财政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由于政府资金的不到位, 造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陈旧、专业人才流失、服务质量不高、居民对其认可度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影响。

3. 政府对全科医生的培养不到位。

全科医生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很短, 专业的全科医生人才缺乏, 很多医学院校没有设置全科医学的专业。现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由于缺乏专业性的岗位培训和学习, 其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还有医疗设施也相对落后, 难以承担起双向转诊的运行机制。另外,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工资、福利待遇、职称晋级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 因此, 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4. 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督和管理不力。

目前,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存在“散、乱、无序”的问题。致使广大消费者对其合法性、服务质量产生怀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常运作缺乏专业的管理部门监督, 使开办主体逐渐偏离公共服务的轨道, 注重赢利目的, 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向健康方向发展。

三、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责任缺位的原因

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在我国, 大型医院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状况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型医院由于其优秀的硬件设施、专业人才集中, 消费者对其认可度较高, 其病人非常多, 对于治疗普通伤风感冒这样的常见病, 医院也要经过层层检查, 甚至使用高档进口药品, 无形中增加普通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因为医疗设施陈旧、服务质量不高、缺少专业全科医生队伍, 更难把病人留住, 造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的经营效益不高。

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不健全。

我国对于医疗卫生领域内的服务项目没有明确的界定, 例如什么属于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没有明确界定;对于具有公共福利性质的如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项目也都没有明确界定, 作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 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私人部门不愿意提供的, 应当有政府进行补偿。而对于其他的服务项目, 由于对其产品性质的定位不准确, 因此, 很难制定规范的健全的补偿机制。

3. 双向转诊机制的实施状况不乐观。

据调查目前双向转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只有上转没有下转、未体现转诊的优势, 医疗资源存在垄断性、消费者保健意识淡薄等。造成这种现象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原因分析, 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主体混乱, 服务标准和服务价格没有统一的规定, 消费者怀疑其服务质量。二是社会医疗保险没有完全纳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医疗服务价格没有形成竞争机制。从主观原因分析,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重治疗, 轻预防”。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政府责任履行的路径选择

1. 强化领导, 合理配置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在整个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重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 在明确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总体思路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着眼于处处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以普遍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为目标, 切实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 保障各项政策措施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2. 加强立法, 注重政策引导。

社区卫生服务运行过程中, 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配套实施, 才能够有效地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有效落实。我国相关的法律部门急需加快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法律, 切实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法律地位, 用法律手段来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3.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居民认同感。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 要让居民明确其定位、特色以及发展方向。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环节, 和大医院在功能方面是不同的, 社区卫生服务除了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外, 还提供居民的保健服务等。大力提倡“大病到医院, 小病到社区, 康复回社区”, 政府制定更多惠民政策来引导居民就医方向, 同时做好宣传工作, 让更多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的各项便民优惠政策。

4. 加大政府投入, 注重投入的取向。

目前, 我国大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备陈旧, 人员工资收入普遍较低, 缺乏培训计划, 致使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 居民认可度低下, 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政府只有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 才能改变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状况。

5. 创新价格机制, 完善保障体制。

能否吸引病人在社区就医是考核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医疗价格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支配病人流向的作用。目前, 价格机制在我国保险制度不健全且自费病人多的条件下发挥着很大作用。如果社区的医疗价格与大医院接近, 而医疗技术收费又不能体现医疗水平的真实性, 仍然不能吸引病人留在社区。社区的医疗费用应低至成本以下, 由政府补差;提高大医院的挂号费和诊疗费, 三级医院在收费上应与社区医疗和一、二级医院拉大差距, 直到能够发挥杠杆作用。

摘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 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且涉及多个部门, 需要政府切实负起责任, 努力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领导、组织、协调、支持和监督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责任

参考文献

[1]林琼.新型医疗保障制度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李士雪, 曹艳民.政府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实用全科医学, 2005, (3) .

上一篇:强化孩子的应用意识下一篇:大众健身别学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