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共关系

2024-09-09

网络公共关系(精选12篇)

网络公共关系 篇1

1从公共关系层面思考符合主动性和整体性要求

以往我们对网络舆论的研究多按照新闻学的一般规律进行, 只强调了信息传播的共性, 而忽略舆论传播的特性, 从而在具体实践中缺乏对舆论的整体性把握, 也较多出现被动局面。

真实信息获取程度

舆论引导效果=

对引导排斥程度

(以上公式为个人分析, 仅作参考)

网络舆论对信息源的依赖较小, 处于快速发展和随时变化的状态, 网络舆论能够前所未有的聚合和放大, 传播和扩散速度惊人。这些特性客观上要求我们前瞻性、整体性、动态性、持续性的把国家和政府当做特殊的公共关系主体, 把民众 (网民) 作为公共关系对象, 通过以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交流沟通为主要内容的系统行为, 使得引导者与被引导者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和文化认同, 改善舆论引导者形象, 提升主流、正面的舆论传播质量, 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

2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首先要营造良好舆论引导环境

长期以来, 重大公共事件信息发布模式与网络舆论引导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 信息发布处于“挤牙膏”、“被揭发”的被动状态。公共关系主体 (国家政府) 和对象 (网民) 之间存在信息不平衡。此种情况下, 网民的追问和对所谓“真相”的猜测就很可能成为谣言和虚假信息, 加之敌对势力的利用和挑拨, 很容易形成错误舆论。

另一方面, 以往我们的网络舆论引导一直处在“消防员”的位置, 往往是对谣言、流言、错误舆论进行事后补救和封杀。这自然形成了引导者和被引导者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造成网民对网络舆论引导的反感和抵制, 不可能主动、积极配合舆论引导工作。

从公共关系角度来看, 舆论引导者与被引导者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两者掌握信息的不平衡和缺乏彼此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这种“信任危机”往往导致舆论引导工作的被动和低效。所以, 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舆论引导环境。舆论引导工作应该从信息发布机制、工作模式、引导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转变, 真正建立良好的舆论引导环境。让网民信任、配合和支持我们的引导。

3与网民建立价值和理想的共同体——实际工作中的几点启示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和矛盾, 大量国内舆论因此被触发。现阶段的国际竞争环境中,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摩擦和冲突的加剧又使得国际舆论环境空前复杂。因此网上舆论的内容是包含“不满”、“民生”、“爱国”、“谴责”等多种声音的, 我们应该看清这些声音的源流和本质, 并进行客观分析, 而不要苛求“风平浪静”。在网民偏执、过激、理性的言论面前, 我们需要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作为标尺, 与网民形成价值和理想的共同体, 形成引导者和被引导者的统一战线, 共同抵制反动舆论的攻击。

1) 尽可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发布真实信息

此举能为舆论引导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利于塑造诚恳、透明、贴近的形象。许多错误、歪曲的舆论的产生都是因为对信息发布的延误和无意义的遮掩:由于掌握信息的不平衡, 加上匿名的、随意性很大的网络传播, 网民对舆论主体 (公共关系主体) 的质疑随时间增多, 随之产生多种流向的噪音舆论 (乱流) 。一旦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以虚假信息为载体, 就有可能形成有组织有预谋的有害舆论 (逆流)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才仓促进行引导, 无异于延误了“危机公关”的最佳时机。例如:2007年“华南虎事件”中有关发言人对事实的叙述前后不一。2008年冰冻灾害中铁道部有关负责人给铁道部工作评90分的不慎言论等, 都增加了之后舆论引导的难度。

网络传播快捷、便利的优势恰好可以为舆论引导抢占先机。对真实信息的第一时间发布有效避免了流言、谣言的散布, 斩断了有害舆论的源头。与此同时, 由于网民消除了信息不平衡, 对虚假的信息也产生了自然免疫, 能够在被引导中与我们站在同一战线上, 共同抵御敌对势力的舆论攻击。

2) 封堵不如疏导, 我们要善于分辨、处理各种“过激”言论

要善于处理与网民的公共关系。对于一些过激言论, 如果没有涉及到反党反国反政府, 应该尽量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进行弹性引导, 而慎用删贴和封堵, 多一些耐心的解释和号召, 少一些强硬的批评。努力营造我们与网民在“国家利益”上高度团结一致, 同仇敌忾的环境氛围, 化过激为理性, 化冲动为冷静, 化谩骂攻击为批评建议。

引导舆论的作用在于引舆论力量, 导正确方向。现阶段网民对国家“爱之深”, 也对反动势力“恨之切”, 我们绝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一味打压和封堵, 挫伤他们的爱国热情。在当前形势下, 进行“理性爱国”、“一切为了奥运”、“宽容是中华民族美德”等舆论引导有利用形成民众的文化与价值认同感, 继而形成抵制敌对势力舆论攻击的“一个声音”。

3) 引导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网民是我们控制国际舆论的机遇。

当前世界媒体格局严重不平衡, 欧美等传媒发达国家占据了新闻传播的制高点。华文网络媒体无疑也服从于这一格局。据资料显示, 全球互连网的通信量有90%在美国发起、终结或通过;互联网的全部网页中有81%使用英语, 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互联网主机和用户的60%以上集中于美国;互联网的代码与域名政策均由美国主导;负责全球域名管理的13个根服务器中有10个在美国。从这点上来讲, 华文网络无论从技术实力还是从当前影响力上来讲都处于弱势地位。单纯寄希望从硬实力方面打破这一格局在短时间内是不现实的, 我们只能充分利用中国网民数量巨大并且高速增长这样的条件, 在国际舆论阵地创造机遇。

与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网民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营造最广泛、最团结、最和谐、最稳固的舆论引导环境, 就是给2.4亿网民 (仍在增长) 提供那些主流的、有价值的“信息子弹”, 形成统一的、声势浩大的中国舆论火力, 在与西方反华势力的舆论战中做到“以子之矛, 攻之之盾”, 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以巴黎圣火传递事件为例:法国政府道歉, 中国舆论在与西方舆论的较量中最终胜利, 关键在于经过正确引导, 中国网民的形成的“爱国主义”舆论浪潮。

综上所述,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舆论引导工作, 党、国家和政府是最大的公共关系主体, 舆论引导者是特殊的公共关系工作主体, 而公众则是最大的公共关系对象。我们要达到网络舆论的效果, 使其趋于主流和理性, 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就必须消除引导者与被引导者信息的不平衡, 使三者形成一致的目标, 成为网络主流舆论传播的共同体。舆论引导者是其中最具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的职能行使者, 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把握交流、沟通、传播的全过程。引入公共关系概念就意味着舆论引导者具有了服务和管理的双重身份, 需要引导民众加入统一的价值观点体系, 在信任、认同、协作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舆论引导环境, 进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网络公共关系 篇2

2014年4月20日文旅系关于提高信息技术类企业知名度活动策划书

二活动背景

企业公共关系是指一个企业运用传播手段使企业与公众相互理解和相互适应,为提高企业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公关活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产生了以互联网为传播和沟通渠道的网络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促销工具,网络公关能方便快捷地实现传统公关的信息宣传、协调、服务等功能,成为企业网络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 活动目的提高信息技术类企业知名度

四 活动开展

(1)建设公关型的企业网站。企业网站是帮助企业树立形象的最佳工具之一。网站上的企业背景资料、商标、广告语、经营理念、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等公关信息元素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公众进行传播。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联络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咨询及投诉,并快速地得到企业的答复。以上的过程使公关活动的本质即组织和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传播和沟通得到最好的诊释,这也要求企业在设计网站时充分考虑网站的公关功能,不仅把网站作为一个销售平台、服务平台、采购平台、广告平台,也要把其作为企业公关活动的平台,使网站融人企业的文化、精神和理念。在利用网站公关的过程中,企业公关人员必须明确两个问题。首先,网络公关的对象包括客户、供应商、经销商、投资者、企业内部员工、媒体、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这些公众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需要受到企业的重视。其次,网站需要根据这些公众的特点为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企业的背景资料、组织结构、管理技术水平、新闻是向上述全体公众提供的,此外企业也应该注意提供针对特定公众的特定信息服务。

(2)借助网络媒体发布新闻稿。近几年,以新闻传播为重要任务的网络媒体发展速度惊人。新浪、搜狐、网易等站点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影响力已经丝毫不亚于一些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媒体。通过这些网络媒体来发布关于企业的新闻,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公关方法不仅如此,如果企业网站有足够的访问量,网站本身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媒体的新闻发布功能。企业还可以通过公共论坛、与企业业务相关的新闻组来发布这些新闻,同样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3)通过电子邮件向公众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面对不同的信息需求者,企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为他们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使他们及时了解企业的各种新闻、产品、销售政策,而相应公众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将对企业的要求、建议传回企业。

(4)维护企业与传统大众媒体的关系。传统大众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绝对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企业公关人员可以进人相应的公共新闻组和论坛,或者进入媒体的论坛和聊天室与记者编辑交流,也

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向他们发送新闻稿,提供新闻线索,这都将帮助企业公关人员建立与媒体人员的良好沟通,促进企业公关活动目的的实现。

(5)刊登网络公关广告。

公关广告是企业推销自身形象的一种特殊手段,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广告,亦

是一种特别的公关活动方式。而网络广告所具有的超时空、低成本、内容可扩展等优势,无疑使它成为一种理想的公关工具。在网络上做的形象广告、公益广告、观念广告,都能有效加强公众对企业的理解,融洽企业与公众的关系。

(6)赞助公益事业

在网上赞助有益的社会事业,可以在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同时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是一种有效的网络公关手段。

(7)开展网上社会服务活动。

在网上举办各种专项社会服务活动,无偿地为相关的公众提供服务,以行动和实惠吸引公众的兴趣,获得公众对企业的好感,也是一种较好的网络公关活动方式。

(8)举办网上公众代表座谈会。

企业在做出影响相关公众利益的政策决定之前,需要了解相关公众对此项政策的详细意见;或是企业在相关政策实施一定时间以后,想收集公众对此项政策的态度和反映,都可以通过网上公众座谈会的方式来进行。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电子邮件、企业网站、电话等发布邀请函,其中应注明座谈会的时间、网址、参会人员、讨论主题等重要信息。

(9)召开网上新闻发布会。

在传统公关活动中,新闻发布会是组织和公众沟通的例行方式。它是一种两级传播:先将消息告诉记者,再通过记者所在的媒体告知公众。企业将这种方式放到网站上,通过聊天系统或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将大大降低新闻发布会的成本,提高其效益。

(10).关注网络安全,提防网络风险

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虚拟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特别是匿名性,这是网络行为的一大特征,人的真实行为和真实身份不再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这种模糊性加大了网络公关的难度,使网络的信息安全出现先夭性不足和脆弱性。

(11)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相得益彰

即使未来互联网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公关工作也不能抛弃传统媒介,更何况互联网远未完全普及的今天,更不能忽略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仍然拥有数量庞大的忠实的受众群体,其影响力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公关工作要注重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方式的整合,也就是运用包括所有传播媒介在内的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向社会公众发起有效的公关宣传,使公众从不同的渠道反复接触同一诉求,加深印象,这样会使目标受众能够更有效地接受组

织传递的信息。如公众反复从传统媒体上接触某一组织的公关宣传,可能会使他大大加深对该组织的印象,产生兴趣,于是主动访问该组织的网站,进而又从网络媒体得到更进一步的网络公关传播。所以,网络时代的企业公关要力求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得益彰,共同为组织的公关工作服务。

五用全员公关的思想指导企业的网络公关活动

网络公关活动不仅是公关部门的事务,而是和企业全体员工的日常行政、业务、生产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企业各职能部门在开展网上相关业务活动的时候,都应该树立公关意识,配合企业实现公关活动的目标。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和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必将大大增强企业网络公关的效果,促进企业网络营销活动目标的实现。

五,最后要说明的是,在网络公关的操作中应始终坚持整合公关观念,网络公关要和公司的营销战略相互匹配,相互支持。要明确,网络公关只是企业整体公关战略海洋的一个水域,它不是惟一的解决方案,而是整体方案的一部分,是协调公共关系的另一个渠道。

六活动主要负责人

网络公共关系 篇3

关键词:网络传播环境;企业;公共关系;探析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传统企业公共关系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使企业的网络公关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之下,企业能够更好的被广大人群所认识和了解。企业利用网络渠道进行各种各样的公共关系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也为企业和人们之间建立了全新的沟通和交流渠道。

一、网络传播环境中的企业公共关系

(一)企业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社会中的各类组织机构获取公众信任和好评的重要手段,对这些组织机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企业的公共关系主要包括了企业、股东、员工、媒体等不同群体,以及其它的各类企业关系。企业通过信息传播等公共关系活动,倡导协调、友善的相互关系,实现企业和人群之间的沟通,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来增加公众对企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以达到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网络传播平环境中的企业公共关系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企业公共关系不但能够发挥传统公共关系活动的诸多作用,还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消耗,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传统的企业公共关系中,信息的传播方式较为单一和缓慢,效率较低。而在网络传播环境下,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能够使企业更好的与公众进行直接沟通。对此,建立和保持一个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对于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乃至整个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网络传播环境中企业公共关系的要素

作为一种先进的媒体形式,网络能够进行大量信息的高速传播,在社会舆论当中往往能够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企业通过对网络的利用,能够使自身的公共关系活动渠道更加丰富,更有效的掌握企业舆论当中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对塑造自身形象更加的有利。

此外,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自身的受关注程度,而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更加直观、快速的了解企业的基本信息和产品情况。同时能够与企业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加深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使公众能够更加准确、客观的对企业进行认识和评价,以增加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网络传播环境中企业公共关系的平台

(一)网站

当前我国的网络当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网站和网页,不同的网站由于特点和受众群体不同,因此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一些综合性的大型网站,例如58同城、赶集网等门户网站,在网络中十分有名,用户数量十分庞大,内容丰富多样、涵盖面广、专业性不强,受众群体也十分多。因此,这些网站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不存在太大的区别。而对于一些行业性较强的网站,通常都有着特定的受众群体。例如中关村在线、太平洋电脑网等网站,是专门做IT数码、手机电脑等方面的专业性网站。这些网站的受众群体主要是想要了解和购买电子产品,或对此感兴趣的人群。所以这些网站适合的就是比专门从事IT或电子产品的企业。

(二)论坛平台

目前,网络中存在着很多非常著名的论坛,例如天涯、猫扑、搜狐、凤凰、网易、新浪等网络社区论坛。在这些论坛当中,企业和公众能够通过发帖和回帖的方式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传递、交流、沟通和讨论。这种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了解企业情况的平台和渠道,充分体现了企业公共关系的公开性原则。人们可以通过论坛了解企业相关产品的最新动态,企业也能够通过论坛收到人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的进行企业发展。通过论坛平台,企业能够更加了解市场人群的动态和信息,从而有针对想的对自身进行强化和改革,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质量。

(三)微博

微博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网络沟通方式,它与论坛类似,但比论坛更加直观和便捷。微博拥有更加庞大的受众群体和更加现实的互动效果,能够极大的提高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效率。人们可以利用微博随时随地的进行更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因此,企业通过建立官方微博,可以更加直观的与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企业与公众之间良好的互动,建立企业与公众之间良好的互信关系,以达到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在当前社会中,一个企业不能一味的注重产品这一方面,还应该充分重视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而企业的公共关系在这一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的网络传播环境中,企业公共关系应当充分的与网络相结合,利用各种网络传播渠道和平台,宣传企业文化、传播企业信息,并加强与市场人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获取人们的信任和支持,以保证企业的长足发展。(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菲.网络传播环境中的企业公共关系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

[2]何莉.网络公关——企业不可忽视的公关形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1.

论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 篇4

1807年,在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国会演说,首次出现了“公共关系”这个词。但是学术界对公共关系的准确定义意志存在着争议,综合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可以把公共关系理解为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包括认识、理解以及支持等层面,促进销售或者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一系列公共活动的总称。从中可以看出,公共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经过对不同类的公共案例分析,可以得出公共关系管理的5个特征。

1.1 情感性

从公关关系的内涵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大多数情况下,公共关系管理的目的在于为公众提供一个有利于自身的美好形象,很显然,这样的情感性是基于本组织的热爱作出的。

1.2 双向性

公关的目的在于实现与公众的双向了解,这种双向性便于组织的自我完善,增加亲和感,有利于提升品牌在公众的形象。

1.3 广泛性

这里的广泛性,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公共渠道的广泛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组织公关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大大提高了公共关系管理的成功率。②受众的广泛性,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公共的对象,这样的受众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并且通过对受众的精确分析,公共关系管理的有效性和精确度还会更高,公关的效果也就更好。

1.4 整体性

关系的价值在于让公众全方面的认识本组织,整体性包含了本组织的发展历史、现状已经社会地位等。公众了解得越彻底,品牌的认知度也越高。

1.5 长期性

网络时代,甚至网络时代之前的公共关系,长期性特征也是很明显的。要更有效的达到公关的目的,公关就需要持续性进行。

2 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管理始终绕不开互联网,据有关最新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其中还披露了一系列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加上各大新媒体及社交平台的火热,如微博、微信、APP客户端、论坛等,可以说这为公共关系管理网络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

另外,在互联网的时代,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需要学习公关,可以说,无论企业实力多么雄厚,影响力有多强,公关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必备技能。如何利用危机公关,让本组织“转危为安”是一项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2.1“今日头条”版权之争

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教科书式的一个经典案例,相信有不少网民的手机上都有这款手机客户端,受众非常广泛。2014年6月今日头条刚拿到1亿美元的投资,就陷入了版权之争。其实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只想看到自己的喜欢的内容,才是安装某个APP的初衷之一,这也正是今日头条宣传语: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很明显他牢牢关注了用户的需求点。同时这也是事件的导火索,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起诉今日头条侵犯其著作权,随后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加入这场版权之争。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今日头条开始了他的危机公关,先是一再强调其所采用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方式并未有侵权问题,紧接着,创始人主动示弱,承认这种做法“有争议”,并表示可以以传统的版权购买形式与相关方合作。随后,在一次演讲中,创始人一句“我不是一个媒体人,我只是一个码农”博得了众多同行、相关互联网公司的同情,这种主动示弱的姿态为事件的和解提供了条件。最后,各方达成和解,今日头条挺过这场风波。无疑在这场危机公关中,示弱的姿态是此次公共成功的关键。

2.2 支付宝事件

2015年5月27日晚上18点左右,杭州等地用户发现支付宝已无法正常使用支付转账功能,同时余额宝也出现问题无法显示余额。一时间,众多用户担心自己的资金安全,对支付宝的安全级别产生质疑。但是支付宝方面随后的一系列公关措施,显示了老练的公关技术。事件短短半个小时,其在微博作出官方回应,说明造成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第一时间保证了用户的资金安全,恢复了信息,随后的几条微博通报了事件的进度。纵观整个时间,业界都为阿里公关的专业性所折服,及时、专业、切中关键点,这是现实的公共课,值得每个企业学习。

3 结语

公共关系并不抽象,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网络的环境里,时时刻刻都会经历公关带来的影响,无论是上述互联网公司的公共行为,还是人们经常听到的某品牌汽车的召回事件,都属于公关行为,所以无论是新兴行业还是传统汽车业,任何行业都需要具备公关的这样一种技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更是如此,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会经历的“危机”,如何“化险为夷”,是非常值得人们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尼玛拉姆.网络传播环境中的企业公共关系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3).

辩论 网络影响人际关系 篇5

为了活跃气氛,打造良好环境。经管理层商议,现开展“陆音活动之辩论赛”!我们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现将事项公布如下:

一、辩论主题: 网络发展影响人际关系?(2007年6月4日至2007年6月19日)注:从这期起,每个主题活动时间由原来的7天变为15天.正反:网络发展使人与人之间更多沟通

反方:网络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

二、辩论赛规则

1.参加对象:陆音所有会员(每人只能用一个ID号参与,以IP检索形式鉴别,同一个网吧上网的不同会

员请在参加之前向管理员说明)。评委和主持人不得参与本期辩论,但可发表中场消息!

2.参加办法:在每期辩论赛主题公布之后,会员在主题贴回贴发表自己的观点!即自动参与!

3.辩论赛以记分的方式选出:最佳辩论手(正反双方各一名),辩论赛选手积分办法如下:

(1)、辩论发帖者每发一帖增加1分。发帖子被评分的(除主持人外,其它版主评分不算数),增加5 分.

(2)、发垃圾帖、或无关主题的帖被主持人删除,减少10分。发恶意贴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

(3)、辩论赛结束后,获胜方所有辩手可加2分。

(4)、总结陈词的选手可加5分!每方只派一名!

4.因为是辩论赛,不可在辩论时发表不代表任何一方的言论,一旦对其中一方发表了支持言论,便不能更改自己的观点。否则该ID所发表的言论将以“恶意贴”删除处理,并取消其参赛资格!

5.辩论结束后,不可再发言。

6.由论坛会员组成固定评委会,每人一票,主持人一票,共4票3胜选出获胜方。如果正/反方得票2:2则

发言多方胜。

三、评分标准 :

1.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

2.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

3.反映敏捷,应对能力强,恰当把握现场气氛。

4.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5.表情丰富,仪态端庄,风度优雅,幽默洒脱。

四、主持人申请

1.必须是陆音会员。

2.在作为主持人期间必须有充分上网时间。

3.要勤于参与辩论的管理工作。评分,删除垃圾帖。

4.在比赛结束后及时判定比赛结果。

5.主持人不得参与自己主持的辩论赛。

6.报名: http://bbs.luheyy.com/read.php?tid=8943 点击进入!

网络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 篇6

【摘要】 网络公共舆论不仅能够及时快速的反应社会问题,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还能够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化,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强有力的网络舆论监督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

【关键词】 网络;公共舆论;监督;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2007年的“最牛钉子户事件”,2008年的“周久耕事件”,2009的“躲猫猫事件”以及前不久的“徐宝宝事件”等热门事件,都是最先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开来并造成强烈反响。上世纪90年代,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先生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就已指出:现代社会中电子传媒正对公共领域的基本结构发生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网络的普及,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达到1.55亿,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一半(46%)。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对各种新闻事件进行了解、关注,提供信息或介入支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条件下促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不得不承认,网络媒体已引起了公共领域基本结构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公共舆论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新生力量并不断显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网络公共舆论监督的特点

网络的出现及其与生俱来的特有的直接性、开放性、平等性、高效性、交互性、便捷性、低成本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传统媒体监督的不足。网民可在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发帖,BBS论坛发帖、跟帖,或通过个人博客、网上签名等多种形式揭露不无人所知的“内幕”或“隐私”,将事件或社会问题大白于天下。网民可以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新闻事件、社会事务和公共决策中去。通过话题集结阶段、争议辩论阶段、意见趋同阶段,形成网络公共舆论进行监督。

三、网络公共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1.及时快速的反应社会问题,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纵观“徐宝宝事件”的始末:从网友一则题为《南京儿童医院医生上班忙“偷菜”害死五个月婴儿》的帖子,在网上引起强烈关注,后南京儿童医院不公布真相,期望可以瞒天过海,却不知,“徐宝宝事件”已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网络舆论对医院所谓的真相发出强烈质疑和不满,直至 “第三方”(由专家、网民、记者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介入调查后,真相才水落石出。在网络这个开放、隐蔽、平等的舆论平台,公众可以及时、低成本的了解时事、发表言论、并随时关注、监督事件进展情况,可见网络是怎样一个能量积源地,一旦爆发,有着超乎想象的力量。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网络舆论能够在第一时间揭露社会问题,促使相关方针对问题做出反映,并无间断地监督进而促进问题快速、有效的解决。

2.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化,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除立法机关代表制度、民意调查制度、听证会制度、协商谈判制度、公民请愿和投票制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参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网民通过上网浏览时政信息、政府网站的政策新闻,通过网络论坛、个人空间发表政治见解,通过网络投票、网上建议征集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甚至还可以通过网络与政府官员在线交流。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不仅能够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民主、合法性,同时还能监督决策的执行,保证公民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公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实,伴随而来的民众参与需求也将不断地提升,进而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政民互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广阔空间。政府应该大力推广电子政务等服务手段,使公共服务更加透明、高效,从而建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型政府。

3.强有力的网络舆论监督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网络公共舆论监督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拓展监督,是预防和制止腐败的有效方式。凭借其特有的全时、及时性、平等性、无垄断性、较高的安全性,网络监督能为反对腐败、调节社会、构建和谐提供一种新的动力机制。只要加以引导和规范,正确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预防腐败,定能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使社会越来越和谐。

在网络公共舆论发挥巨大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容忽视某些问题的存在。某些网民在言论时带有浓厚情绪色彩,引发网络舆论监督中群体心理机制的“失控”,导致“网络暴力”现象的产生,“数字鸿沟”的存在限制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不利于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性、科学性等问题。针对问题,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引导和约束,大力开展网络素质教育,增强网民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普及计算机教育,缩小不同社会阶层、地区、不同教育水平之间的数字鸿沟,使公众有能力运用网络参与提出高质量的政策建议。作为网民,应自觉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准确、完整地选择、解读政策信息,正确、有效利用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讨论和制定。

参考文献

[1]郑萍,薛冰.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政策制定的途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9(1):61~65

中国NGO组织的网络公共关系 篇7

自20世纪初艾维·李开创公共关系以来,经过近百年的演化、发展、已深入影响组织的方方面面。而网络公关(PR on line)又叫或e公关,它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表达手段营造组织形象,为现代人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策划和传播媒介。以下我们从公共关系中的三大基本要素:主体、客体和手段着手,以社会公众为客体,以网络传播为手段,分析主客体关系,即NGO借助网络公关与公众良性互动。

主体——NGO组织

NGO英文为“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指介于政府部门和市场之外的公共部门,包括各种形式开展公益性、互异性活动的不靠权力和经济利益驱动的非政府组织。在政府、市场、NGO的三方关系中,NGO其实是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社会联接组织,它的责任就在于承担政府和市场不能做,做不好或者不该做的事情。

客体——更广泛的公众

传统公共关系的客体一般看得见,摸得着,而网络公共关系的客体却是“不见其人”的虚拟对象。客体是围绕某一主体形成的横向网络用户。互联网的特性使得客体的范围从过去比较狭小的局部扩展到了世界的范围。所以,对于每一个NGO组织来说,必须做好网络公关。因为在网络世界面临的客体太过庞大,更重要的是,客体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器,也同时变成了信息的传播源,公众在网络时代可以实现对网上信息的自我选择、编辑、加工、删改,这意味着公众在参与度上加深,这既给NGO理念的传播提供了便捷,同时,也是一种压力。

手段——更先进的沟通

在传播沟通方面,网络代表着最先进的沟通方式,实现了公共关系的变革。时间上更为及时,空间上无距离感可言,载体由单一的声音、符号、图像升级为可以转化为各种符号格式的数字。交往者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传播和交流范围更宽泛。一个简单的计数器就可以统计网页的浏览量,通过点几下鼠标就可以方便地获知公共关系活动的得与失,一封友好的电子邮件,一个吸引人的公共论坛都可以成为NGO组织展开网络公共关系的良好方式,成本低,效果佳。

主客体关系——互联网时代的NGO路线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NGO组织即象征着慈善,止步于与希望工程、环保有关的一切。市场追逐利益,政府符合国家意志,从NGO的起源,NGO参与者的动机来说,NGO更符合“社会责任感”。

但是,在缺乏NGO文化氛围的情况下,难免出现粗放式管理、缺乏社会监督的问题。粗放式管理的根源是信息交流不对称,而缺乏社会监督的根源是不能被大众完全知晓了解。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了弥补NGO这一缺陷的新途径。

NGO通过网络公关增加在大众中的影响力

NGO组织的网络公关应该发挥比较优势,结合宏观环境设计或选择自己的网络公关模式,但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NGO组织,在进行网络公关时,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网络媒体新闻、网上新闻发布会。

可以与媒体合作,同期举办网上新闻发布会或设立新闻专题,向更广泛的受众传达组织信息。由于网络信息容量大,不受篇幅限制,同时也可兼有音、视频等效果,并可即时与网民互动,达到更佳的公关效果。

2、建立网站,设立BBS论坛或社区。

NGO组织的网站是NGO在网络上展示给公众的窗口,若没有网站,一切都是空谈。作为一个NGO组织的网站,比对其他网站的要求更高,一定要有很强的影响力,内容更新及时,还要有透明化的管理,使公众有效了解、监督组织。比如:慈善和基金类的NGO组织通常在网站上提供捐款方式和捐赠查询,使其财务管理透明化。

3、举行网上公关活动。

与线下的公关活动相对应,网上的公关活动主要是指NGO组织在网络上开展或组织的公关活动。活动的界面可以是NGO组织的网站,重要媒体网站等。

小结:

网络公共关系 篇8

一、企业网络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

自网络嵌入性概念提出以来,企业网络的关系嵌入性一直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它是理解网络结构对经济行为影响的重要研究基点。Granovetter(1973)最早提出关系嵌入性的概念,是用于对个人之间联结的定义。后来,该观点被引用到了企业层面的研究中,成为了分析企业网络的重要视角。Granovetter(1985)把关系嵌入性分为强联结和弱联结两类,主要从是互动频率、亲密程度、关系持续时间以及相互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判定分类。

有学者认为弱联结是行动者与外界接触的关键通道,“充当了信息桥”,可以为行动者提供异质性非常高的信息,而由于强联结信息的同质性较高,导致信息的价值下降,因此认为在资源传递过程中,弱联结比强联结更为重要。然而另外一些学者对这种观点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强联结比弱联结作用大,较长时间的合作能提升相互间的信任、收益、互惠和长期性并带来缄默知识的共享与转移和积累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由此产生了强弱联结的理论悖论。

二、创新类型与强、弱网络联结的关系

企业创新战略包含两种类型,对现有技术、技能、知识的开发利用,称之为开发型创新;探索新事物或寻求重大改变,称之为探索型创新。开发型创新的本质是对企业现有的能力、技术和范式的提炼和扩展,而探索创新的本质是新的、不确定的实验。这两种创新都是需要的,而且可能同时发生。但企业战略需要对这两种创新进行选择,是投资现有的技术,赚取当前的利润,还是投资新技术,以应对将来的环境变动,赚取将来的利润。

开发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对知识有不同的需要,而企业所嵌入的网络环境正是知识的提供者。在探索型创新中,需要收集尽可能多的不同的新技术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广而全面,因为目的是为了发现切实可行的选择而不是充分理解去开发任何创新。因此探索者会专心于广泛的搜索,从而建立将来可能用到的新技术选择池。例如,丰田公司的供应商会建立大规模多样性的其他客户网络,从而了解那些可能改变现有方向的行业和环境的变化趋势。在开发型创新中,为了提炼现有的技术,重点主要在于收集特定的知识,获取某个领域有更专业、深入的知识。对于开发者来说,技术空间环境是确定的以及有限的。因此开发者会在有限的技术空间中去搜索。在丰田公司的供应商网络中,核心的5-7家供应商共享普通的操作工作,从而促进隐性知识和经验的转移,比如如何减少成本。这种知识共享协助了每家供应商去开发其核心的创新技术。

探索型和开发型创新对知识的不同要求,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网络嵌入性需求。如前所述,开发型创新需要对行动者某一特定方向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挖掘。Uzzi(1996)认为要获取这种类型的知识需要强网络联结,因为经过筛选的强网络联结,减少了企业接收到的信息噪音,有了更多的接触和资源承诺,从而使他们交换更深入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性知识,有利于开发型创新。在探索型创新中,行动者不需要通过强联结获取某一特定方向上的深入知识,相反,花在强联结上的时间和资源,会减少他们接触其他不同结点的机会,从而降低他们能够从环境中获得可选择的创新的数量。Afuah(2000)研究认为,在一个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的环境中,企业不应该只投入资源在一小群供应商或者横向合作伙伴中。因为这种过分的嵌入性会限制企业的视野,从而不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而广泛的弱连接来自于不同的群体、社会经济特征各不相同的结点之间,由于其分布范围较广,拥有信息量充足,因而它能将其他结点的重要信息带给不属于这些结点的行动者,也就比强联结更能充当跨越社会边界来获取信息及资源的桥梁,为行动者提供了广阔的可供选择的创新池。而这种大量的显性知识,有利于探索型创新。

三、总结与展望

经过以上探讨,本文认为,对于开发型创新居多的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强网络联结的建设,建立长期、稳定、基于信任的网络关系;对于探索型创新居多的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弱网络联结的建设,建立大规模、多样性的网络。

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网络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类型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双边的网络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可以继续探讨企业网络的结构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从而补充企业网络理论,指导企业经营者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关于网络公关与网络舆论关系研究 篇9

关键词:网络公关,网络舆情,操控

一、引言

你敢想象吗?根据《谁在操纵网络舆论》的表述, 网络上的50%的公共事件都是假的, 也可以说一件网络上热炒的消息其真实度就在50%左右, 你是信还是不信呢?网络公关公司的内部推手几乎从不相信网络中的言论, 我们的网络大众被网络虚假信息肆意愚弄, 我们的情感被他们横加践踏。鉴此, 我们在思考, 国人在深思, 哪里才有真正的网络民意?又该如何破除网络公关营造出来的虚假舆论呢?

通常说来, 公关就是公共关系的简称, 但遗憾的是公众似乎只知公关不知公共关系。笔者认为, 公关和公共关系早已不是似是而非的两种概念。公关, 在中国社会里一直流行着一种错误的观点, 误把公关理解为“公关小姐”。而公共关系这一概念,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我国, 在高等学府的学者眼里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 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可在有些中国公众眼里就只是“公关”。尽管经过了90年代的大力发展和整合, 但公关直到今日还处在负面事件的阴影中、活在人们的误解里。要消除误解, 我们就必须坚持摒除“公关”的错误认识, 宣扬公共关系的真正含义。另外, 我们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高尚的职业, 绝不是一种鄙俗行为的代名词。因此, 公共关系强调建立良好的沟通、树立正面形象的方式。现代网络公关, 指的是我们组织通过网络渠道实现公关的效果。网络公关与网络舆论具有何种关系, 他们之间具有何种影响, 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网络公关与网络舆论关系现状

时下, 针对新闻热点, 网络公关公司雇佣“水军” (兼职发帖者) 来为客户发帖、回帖、转帖造势, 从而控制舆论达到自己的目的。控制网络舆论, 实现个人目的是网络公关者的真实意图, 网络公关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不少专家和学者对当下中国大搞经济建设背景下的社会风气表示了担忧, 虽然我们经常意犹未尽地谈改革与开放对富裕生活变迁的影响, 但这种速度赶不上从2000-2010这10年来网络蓬勃发展和信息高速流动的迅猛。网络赋予了各种文化交流一个广阔的平台, 为言论自由创造了更为通畅的空间, 在便捷的互联网操作下, 信息分享无处不在, 思想冲击“日新月异”。人们接受到的信息越多, 知识自然越来越丰富, 追求新奇的心理特点也越来越显著。一个“标题党”就像是大街小巷的吆喝着, 可以立即引来闻风而动者, 一条QQ短信息可以瞬间被千传万载, 一条关于刘翔退出奥运会的新闻可以骤然间形成一场轩然大波。往往是企业和组织的危机、负面的报道和消息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最能弹出人们的口水。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期, 不明白网络背后机构与组成的青年网民们, 占了中国网民总人数30%, 显然很容易被见风使舵者“操控”———他们可以利用公众的某些情绪, 把原本符合公众客观情感的真实舆情演变为引起重大关注的虚假舆论, 这样的后果太令人忧虑;那么, 哪些因素导致这种不良结果的产生呢?

(一) 网络受众沦落成为“工具”

中国互联网虽然处在一个成长阶段, 可是它的发展却是惊人的, 根据CNNIC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简称) 关于中国互联发展状况的报告, 2008年底中国已经有2.9亿的网民, 但在2010年7月中国的网民已经超过了4.2亿。进入中国互联网的门槛很低, 4亿网民的组成结构十分复杂, 多数人只是借助网络的便捷获取信息。这些大批量新进入互联网的网民们在享受网络的新奇和各种功能时, 可能早早成为网络公关公司利用的对象。

面对巨大流量背后的利益链, 网络公关公司制造各种言论、删帖、高回复量、买通互联网站等等措施, 使得网民浏览网络中热点信息的第一时间被他们的意图所操控。尽管网络推手们自己不说, 但是在他们眼里, 广大的网民们是一群“思想情绪化的笨蛋”:网民们发表回帖也对事件产生直接的、情绪化的想法。可是网民们从来不会考虑这些假象背后的幕后操纵, 有的甚至连事实真相都不曾考虑。况且这些“网络推手”也是经过一番精心策划, 也没人揭发内幕。因此, 用夸张的语言和所谓的“事实”调动他们的情绪易如反掌, 广大网民被之玩弄于股掌之间。

(二) 网络公关组织受利于商业竞争

网络公关组织越来越多, 许多传统公关公司也相继介入互联网。当下网络公关的盈利模式和成功运作是得益于我国网络法治的力度不够和大多数网民的不成熟心理。然而他们这种不顾良知、旁观热闹和制造舆论影响的个中行为不是他们天生好奇或兴趣, 是因为有利益方的需要, 也即客户的强烈需求。

市场这么大, 蛋糕这么大, 大家都想自己成为切蛋糕的人, 于是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 不同竞争性公司都愿意让第三者———网络公关公司去替他们做有违商业道德之事, 想尽方法去给竞争对手造成负面影响和连锁危机;同时, 紧接着而来的又是对方如发包炮制的“报复性”网络舆论, 因此网络公关公司成为背着黑锅的跑腿军师, 他们不是利用专业知识帮助组织进行危机化解, 而是竭尽其能制造企业危机。当然也有很多网络公关公司拒绝这种不良行径, 但是其中巨大利益的诱惑, 又有几家公司可以抵挡得了呢。比如一些网站需要网络公关公司来炒作网络红人等, 都是出于一种商业利益。

(三) 低成本高收益驱使下的网络公关

目前, 中国国内以操纵网络舆论为生的公关公司或营销公司约有1000家, 其中北京居多, 而在为这些网络公关公司做兼职发帖人的“水军”浩浩荡荡有十余万之众。利用进入互联网门槛低、网络资源低廉、信息传播速度如同病毒繁殖般迅猛, “水军”上路很容易;而利用一套全面的舆情监控系统, 网络公关公司一般付给“水军”的酬劳几百或上千元足以, 但对于“水军”自身来说如此简单的工作有这种收益实属不错。

再有, 曾经被许多网民痛批的“三毛党”、“五毛党” (言指发一条帖子可收益三毛或者五毛钱的专职发帖人) , 像这样的人, 网络公关公司几乎随处可觅, 只是操作起来要隐蔽点、低调点。

三、建立网络公关与网络舆论合理关系路径探讨

舆论有两种, 一种是事实传播;一种是谎言流行。对于客观事实, 我们知道如何面对;但如何破除谎言呢, 就必须找到认识谎言的切点, 甚至找到源头。一些网络公关公司在进行舆论造势的时候, 通常为了扩散影响力要和多家网站合作, 然而其中谎言的识别点就在各大论坛大批量的复制信息里, 这样的帖子如出一辙, 这样的谎言太容易觉察。仔细看看“华南虎”的照片和对地域等情况分析, 专家看出其中破绽不是难事。同样, 发帖人身份、回帖人身份都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通过逻辑判断以及一般常识进行判断。

调查不能仅仅局限在网络环境中, 网民的匿名有时难以区分真假。在现实生活中, 从真实的生活中获取信息对企业和政府来说才更为有效, 并且要及时通过媒体将真实的情况反馈给广大的网民。我们如何正 (下转第22页) (上接第20页) 确处理网络公关和网络舆论间关系, 使网络舆论服务广大的网民, 是我们学者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 重在德育, 法治先行

虽然政府掌控了舆情监督的技术方法, 但网络公关公司也具备了这样的技术。我们如果通过监控软件手段对网民的言论进行限制, 反而可能引起网民的怀疑, 网民的隐私将在技术的发达条件下被越来越容易窥探和获取, 这样“网络黑社会” (也即前文所说“网络公关公司”、“水军”、“网络推手”等等) 会获取舆情, 造势之风更不可想象, 当然也不能停滞发展技术监督的步伐。

因此有效地利用法律来保障网民们拥有合理的知情权、足够的言论自由;防止虚假舆论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进一步规范商业道德、舆论道德, 让网络公关活动服务于一个和谐的网络社会环境, 让政府对舆情拥有调控和疏导的空间。

在一个多元化融合的社会背景中,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中道德的积极性不断发展, 网络文明需要持续完善。从事公关活动的企业需要从企业责任上升到社会责任的高度, 媒体工作者需要重视自己的新闻使命。唯此, 我们的网络公关公司的职业道德才得以体现, 我们的网络舆论才会净化。

(二) 加强网络管理与提高网民的辨别力

很难要求网络工作者和网民做到理智地面对网络热点公共事件, 可是网站的管理工作者们首先必须承担起对网民公众的责任心, 不能颠倒事实黑白, 昧着良心接受操控去制造虚假舆论。通过法律途径应该使得这些相关工作人员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和网络的监督, 不能徇私舞弊, 滥用职权, 谋求不轨利益。

同时, 通过加强网络管理来构建我国的网络管理机制, 让所有的人都承担起自己在网络上的义务, 并肩负起相应行为和结果的责任。同时, 网民在面对各种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时, 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讲冲动的言论和随意地转帖, 不被黑心的企业和网络公关公司牵着鼻子走, 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为其他人做正确引导。

(三) 传统媒体切忌跟风网络舆论炒作

在网络媒体还未出现的时候, 都是由传统媒体发布信息, 广而告之;但如今传统媒体有时会因网络媒体掌控了许多第一时间新闻, 吸引了受众的关注焦点, 便开始为了迎合一些公众的口味, 也不论真假就大肆报道网络热门事件、跟进炒作。

这恰恰是给这些负面舆论做了免费宣传, 如果不能清醒意识到其中的要害, 不做深入的调查就报道, 长期来说不但伤害了一些组织的基本利益, 对媒体自身也是一种伤害。这会使得传统媒体更依赖于网络舆论短暂的热点炒作, 从而媒介自身的“意见领袖”功能成为公众的误导。当事情真相被曝光后, 这些媒体也会失去公众的信任。

四、结论

现代社会是网络占据重要部分的社会, 我们不能没有网络舆论, 我们的网络公关要为我们的网络舆论服务, 要遵循基本的道德和社会准则, 绝不能为了自己私利操纵网络舆情。同时, 我们的广大网民要有是非鉴别能力, 面对网络舆论要懂得保持应有的怀疑态度和精神, 不被祸乱网络舆论的少数公司利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 网络公关在实现企业个体服务的同时也将服务全社会;网络舆论在传播真实信息的同时必将抛弃沾满私利的虚假性。

参考文献

[1].廖为建.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余明阳.公关经理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3].陈先红.公关生态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4].美.斯科特.卡特李普.明安香译.公共关系教程.华夏出版社, 2001

网络公共关系 篇10

一、网站建设

“档案网站是档案部门在互联的公共信息网络上建立的站点, 它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信息和相关服务, 构成公共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2]作为档案馆实体功能的延伸, 档案网站承担着传播档案信息、宣传档案文化、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重要职能, 是档案行业形象的第一代言人, 也是档案馆网络公关的主要阵地, 因而加强档案馆网站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档案馆网站建设的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体现便民原则。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现有的档案网站大多内容简单, 服务粗糙。一方面, 公众很难看到自己真正想看到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 公众的网上诉求也很难得到满足, 这就极大地影响了档案馆的形象。笔者调查发现, 目前国内档案网站大多存在着几乎不提供档案原文阅览、信息反馈不够及时、网站内容较少并且更新缓慢等问题, 这显然会影响到受众参与档案馆公关宣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档案网站建设上, 我们应努力由“宣传—展示型”向“互动—服务型”转变, 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理念。一方面, 档案网站要体现出实用性, 如页面简洁、资源丰富、支持链接、检索功能强等;另一方面, 档案网站应加强服务的主动性, 针对不同的受众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等, 真正做到用户至上, 服务第一。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受众对档案馆的深厚感情和长期依赖, 进而不断影响到受众的行为。以美国国家档案网改版为例, 工作人员通过搜集用户反馈意见以确立改版目标、运用数据调查分析方法以掌握用户需求、吸引用户参与联网卡片分类以构建网站框架、开辟公众投票渠道以敲定首页风格, 整个改版的过程中尊重公众意愿贯穿始终, 感受到了便民服务的网民纷纷评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改版”。“新版美国国家档案网改版过程中采取的上述尊重公众意愿的举措, 与其说是其主动亲民意识的一种体现, 不如说是现代网络环境推动下顺应潮流的一种明智之举”[3], 而这恰恰是目前我国档案馆网站建设中所欠缺的。

2. 要体现特色原则。

档案网站建设应反映档案馆的馆藏特色, 然而传统的档案网站类目设计基本雷同、内容简单划一, 缺乏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在几乎所有的档案馆都建有自己的档案网站的今天, 可以说, 没有自己的特色与品牌就很难立足于这个注意力时代。任何网站的设计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因此在档案馆网络公关中, 我们应特别注意从形式、内容以及服务上体现档案网站的特色:第一, 从受众的角度出发, 设计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档案馆网站。“档案界应该充分分析档案网站的内涵和需求, 在突出档案特点的同时, 注重网站设计的系统性、整体性、严谨性。同时, 选择恰当的设计形式, 体现出网站的文化性、生动性。”[4]第二, 在档案馆网络中, 我们应多陈列一些地方特色文化信息, 如地方史志、风土人情、旅游景点介绍等, 多提供一些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婚姻、房产、知青等民生档案。第三, 档案网站的服务应体现特色, 如网络个性化服务、用户在线交流、服务导航帮助服务等。以上海档案馆为例, 该馆网站一改常规, 抛弃了诸如局馆概况、工作动态、机关党建之类的传统模式, 以受众需求角度为着眼点进行网站建设。网站既设有政务公开、档案利用、网上展览、档案故事、档案百科、上海历史等一般栏目, 方便了普通受众的网上档案信息需求和休闲需要, 又设有史料研究、档案博客、档案学会、档案论苑等专业栏目, 方便了档案界专业人士的学习与交流。网站提供中英文两种版本并具有强大的站内检索功能, 很好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选择, 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

二、利用网络的其他工具开展档案馆公关活动

在网络环境中, 除了档案网站作为宣传窗口外, 还有很多网络工具可以用来从事公关活动, 如博客、电子邮件、论坛等。这些网络工具的运用, 极大地丰富了档案馆网络公关的形式, 并且也很好地起到了公关活动交流、沟通、劝说的作用。

1. 博客与公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博客逐渐地走进了大众生活并以其开放互动、传递快速、个性真实而得到了广大公关人员的喜爱。“由于档案学科乃至整个行业专业性强、学科知名度低, 宣传和共享专业知识的途径较其他专业少, 更需要专业人士发挥主人翁精神, 担当起传播档案知识的责任。博客就是这样一个有效的工具, 其作用的发挥具有很好的现实性。”[5]档案博客的出现, 提供了一种新的档案信息交流方式, 拓展了档案宣传工作的途径, 有利于档案馆公关活动的开展和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据笔者所知, 目前只有上海档案馆利用博客很好地进行了公关宣传活动。该馆的郭红解、姜龙飞、邢建榕三位老师在上海档案馆网站上建立了档案专业博客, 试图“以历史为背景、文化为视角来讲述档案现象, 与大家交流对档案现象的看法”[6]。自从2008年博客建立以来, 几位博主就历史档案、世博、城市记忆等热点问题发表了几十篇博文, 发出了我们档案界对相关社会问题的声音, 很好地宣传了档案与档案工作, 得到了广大网络受众的高度关注, 无形中很好地起到了公关宣传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 博客的公关宣传作用大大提升。档案馆可通过建立单位微博, 实时向网民公布本馆的动向, 并与受众进行即时交流。

2. 网络论坛与公关。

网络论坛的出现, 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与深层沟通的固定平台, 也为公关宣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阵地。以河南省档案局 (馆) 建立的《档案界》论坛为例, “《档案界》论坛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将近6000名会员、17名版主, 发帖累计18万多……成为宣传党的档案行业方针路线、档案法规政策、普及档案专业知识、交流探讨档案学理论与档案实践经验、训练基层档案人写作能力的宽松自由和谐平台”[7]。论坛分为“理论与教学”、“实践与指导”、“图情、文秘与收藏”、“休闲娱乐”等10个大区, 各区又分为不同版块, 各版主在相关版块上发布相关的宣传信息, 促进资源共享和档案宣传, 或者发布有关引导公众讨论的主题帖, 与社区中的公众进行互动交流。作为一个集专业性、实时互动性与广泛参与性于一体的档案网络传播工具, 《档案界》论坛很好地实现了“传播档案信息和知识功能、交互功能、资源共享功能、文化休闲功能”[8]。

3. 电子邮件与公关。

作为一种高效快捷、使用简易、成本低廉的网络信息传播与通讯联络工具, 电子邮件极大地满足了人与人之间通信的需求, 也促使了人类交流方式的极大转变。档案馆借助电子邮件来开展公关活动, 如向广大受众发布相关信息或收集受众对档案馆的相关反馈信息, 可以树立档案馆公正透明民主的良好形象, 培养档案馆与广大受众之间的感情。

三、风险控制

由于软硬件及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 档案馆在开展网络公关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复杂性与多变性对档案馆网络公关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网络平台安全。

这主要是指对档案馆公关活动网上平台的技术要求, 如一旦档案馆的网络遭受黑客攻击或病毒感染而不能正常运行时, 将会造成系统瘫痪, 大量数据丢失, 从而使档案馆的自动化与集成化系统陷入危机。作为展示档案馆形象的网络窗口, 档案网站、论坛等相关平台应做到高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而言, 应该做到:建设高质量的网络平台, 安排专人定时进行后台检测与维护工作, 更新信息的自动备份和系统备份等数据备份工作等。

2. 危机公关。

这是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 即指网络公关人员针对档案馆所面临的一些实际或潜在危机所进行的交流、沟通、劝说活动。不容置疑的是, 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在给档案馆的公关活动带来便捷之时, 也使得档案馆的一些负面报道迅速呈现在广大网民的面前。以最近沸沸扬扬的故宫失窃案为例, 相关案情第一时间被网友所报道, 而故宫官方对此则是遮遮掩掩, 力图掩饰, 引起公众愤怒, 此外在案件告破后故宫博物院赠送北京市公安局的锦旗中又出现错别字这一低级错误, 顿时舆论一片哗然。此次事件使得故宫形象大损, 而其中的关键因素则是网络的推动。因此在档案馆危机公关中, 利用网络以诚相待, 争取主动, 与公众进行积极的传播交流, 对于重新树立和巩固档案馆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以对档案部门形象产生恶劣影响的罗彩霞事件为例, 相关档案馆可通过网络宣传学籍档案的保管及调动制度、学生档案与个人工作及生活的关系、罗彩霞档案的原件照片及事件经过等, 化解公众疑虑, 进而通过罗彩霞事件大讨论、档案工作成果网上展等活动来重新获取公众对档案馆的信任。

摘要:文章就档案馆如何开展网络公共关系分别从网站建设、常见手段、创新服务、风险控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希望能对档案部门的网络公关有所帮助。

关键词:档案馆,网络公共关系,服务,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丁乃文.当公关遇见网络[J].国际公关, 2008 (1) .

[2]李影.中国档案网站现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6.

[3]胡荣华.档案网站建设, 谁主沉浮[J].中国档案, 2011 (10) .

[4]栗维健.浅谈档案网站的视觉设计[J].档案学研究, 2006 (4) .

[5]赵淑梅.博客是档案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重要工具[J].档案学通讯, 2010 (6) .

[6]摘自郭红解博客http://blog.archives.com.cn.

[7]杨宝章《.档案界》网站为何异军突起[J].档案, 2010 (1) .

网络新词产生的“关系场”浅析 篇11

【关键词】关系场 符号学 网络新词

中图分类号:H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2)02-0137-02

一、引言

信息时代,网络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每一个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产生了一种新的变体一网络语言。网络新词作为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着社会思潮的变化,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新的语言现象。毋庸置疑,网络新词的产生为语言提供了活力,并将影响语言的创新发展。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入手-,引入“关系场”这一概念,分析了网络新词产生的几种常见类型,为认识网络新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二、符号学与“关系场”理论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科学:是一门诞生于20世纪初的新兴学科。现代符号学思想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ttre,deF.),另一个是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Peiree,c.s.)。他们几乎同一时期提出了“符号的科学”这一概念,被视为现代符号学的奠基人。

现代符号学成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事件是:在雅各布森(P.o.qx06co)、本维尼斯特(6mih Benveniste)和列维—斯特劳斯(c1.L6vi-Strauss)等人的努力下,1969年在巴黎成立了国际符号学研究联合会(1ASS),并开始出版联合会定期刊物《符号学》。

索绪尔的符号学基本观点认为,符号只有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jgnifiesd),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结合便产生了符号的意义。能指即该语符的音像或书写形式,所指则是该语符意义或概念上的对应物。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者之间并没有内在的必然关联。

皮尔斯非常注重分析人们认识事物意义的逻辑结构,他把符号学范畴建立在思维和判断的关系逻辑上,注重符号自身的逻辑结构的研究。皮尔斯将符号定义为,某种对人而言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也就是说,符号由三个要素构成:符号形式(representamen)、指涉对象(object)和关系场(ground)。皮尔斯所说的“符号”和“对象”大致相当于索绪尔使用的“能指”和“所指”这两个概念。但“关系场”这一概念在索绪尔的理论中却是没有的,因‘为索绪尔认为能指(形式)和所指(意义)的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皮尔斯所说的“在某方面或以某种能力”指的是符号形式或指涉对象之间的“关系场。

这里,“关系场”可以被认为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某种关系。也就是说,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并不絕对是任意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因果联系。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一定的变化,通过对关系场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加深对能指和所指之间这种变化的理解。

三、网络新词的“关系场”分析

网络新词,指网络用语,指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由于每年年末都会进行网络新词的评选,再加上媒体的聚焦,使得网络新词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并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通常情况下,网络新词是谐音词、错别字、象形字根据一定的联系衍化而来。按照符号学的观点,网络新词也是一种符号。每个网络新词都是由符号、指涉对象和关系场三个要素构成的。网络新词的产生就是由于原来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场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关系场,从而使所指的内容改变。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关系场理解为网络新词诞生的背景事件。反之,通过认识这个背景事件,找到了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新的关系场,人们就能理解和接受网络新词。

纵观近几年来出现的网络新词,其诞生的“关系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借助已有的词汇,根据谐音扩大所指的范围,使能指具有新义,反映一定的社会事件。例如,“糖高宗”来‘自“唐高宗”的谐音,“蒜你狠”来自俗语“算你狠”,还有“豆(逗)你玩”、“油(由)他去”、“姜(将)你军”等等,都反映了普通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无奈。

2.根据轰动事件中当事人的言语,将其作为一种符号来反映类似的社会现象。这类词由于其产生的关系场与相关事件联系紧密,一旦事件的聚焦度下降,这类词的可用性就会大大降低。例如前几年的“周老虎”、“打酱油”、“欺实马”等随着热度的下降,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3.根据原符号所具有的意象,通过拟人的手法来指代某一类人。例如,看到“凤凰”一词,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凤凰涅檠”这个典故,它使人联想到浴火重生、脱胎换骨的意象。于是人们就根据这个关系场造出了“凤凰男”这个网络新词。它指的是那些来自农村,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大学并最终与城市女孩结婚,在城市安家立业的男性。“凤凰男”的蜕变过程与“凤凰涅桨”有着异曲同工的意象。

4.在原有符号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词缀来构成新词,这些词既具有原符号的关系场,又增加了新的关系场,通常用来指称某一类人。例如,“蚁族”并非指蚂蚁,也不是指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它综合了“蚂蚁”和“民族”这两个词的关系场,产生了新的关系场,指的是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为了在大城市里工作、发展:高密度地聚居在城中村,过着群居、忙碌的日子,面临着家庭、就业等压力的社会群体。如今,“xX族”就形容某一类只有共同特征的社会群体。例如,“拇指族”、“丁克族”、“学生族”、“工薪族”等等。 ‘

四、结语

以上分析只是冰山一角。网络新词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场发生了改变。我们从符号学的角度,通过分析网络新词产生的关系场,就不难理解这些词产生的原因,从而及时准确地把握其含义。

应当认识到,网络新词作为一种极其新颖的语言现象,其使用领域还多限于网络等新兴媒体,其接收者还多局限于青少年的范围。一些语言学家甚至认为网络新词是文化“糟粕”,玷污了语言的纯洁性,对其嗤之以鼻。但是随着网络用户的迅猛增加,互联网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不断融合,网络影响力的日益扩大,网络新词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正如H.B.roy6所说:“每个时期新词语都在丰富、充实着语言。当国家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新词更是在不断地增加。”因此,笔者认为,网络新词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我们不仅要对其加以关注,更要用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之被更多的人接受,丰富语言文化,促进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公共关系 篇12

1.1 观念及其形成

什么是观念(Idea)?国内外对此定义很多。本文认同的观念是指社会观念,其涵义是指社会公众关于客观事物的思想意识。

观念以社会个体为载体,形成于人对社会的认识过程之中。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理论中,作为认识,观念产生于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观念形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按照中文对“观念”的理解,先有观察后有念想,那么对个人来说,观念就是通过一次观察形成观点、想法的认识过程,即观念是主客体之间互动的综合反应。

1.2 技术与社会观念

从宏观上说,社会观念的产生、变化是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社会领域的发展相关的。

从哲学层面看,技术不仅具有物质性、自然性和工程性,也与社会、人性和精神性(如技术与人的地位、自由等问题)有着种种复杂的关联,因此它对社会观念及其发展变化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 互联网技术简要评析

互联网是当今技术引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巨大象征。要考察互联网的社会观念,就非常有必要研究互联网作为技术物的发展以及人对互联网的使用状况。

2.1 ARPAnet:非中心化的物理网络

今天互联网的前身是阿帕网(ARPAnet),即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署为抵御前苏联的核打击而投入使用的通讯网络。

阿帕网具有五大关键特点:支持资源共享、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采用分组交换技术、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和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2]到1993年,互联网已完成了包括WWW(万维网)、浏览器等在内的至今为止所有最重要的技术创新。所有这些在网络互联技术上的重大进展都承继着阿帕网倡导的“非中心化”的网络思想。

2.2 黑客、开源运动: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器

一般认为,黑客对互联网早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谓黑客(hacker),是指那些通过信息网络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的人,他们通常智力超群,具有硬件和软件的高级知识,但他们不同于以破坏为目的的“骇客”(cracker)。黑客们崇尚自由、共享和没有利益冲突的网络世界,倡导“计算机为人民所用”,他们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或者是为了网络安全,通过破解口令、开天窗、走后门、安放特洛伊木马等基本技巧入侵他人系统、窃用或篡改数据,并发现网络漏洞,通过创新的方法剖析系统问题,这实际上是对计算机的最大潜力进行智力上的自由探索,客观上大大促使了整个互联网的完善与安全。

2.3 搜索、P2P:从网站到个人

搜索技术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信息内容爆炸式增长过程中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的信息导航技术。

P2P(Peer to Peer)意为对等连接或对等网络,主要是指由硬件形成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P2P使互联网重返“非中心化”,大大突出了PC机的“中心”地位,成为网络内容的主要存储地。

2.4 Web2.0相关技术:互联网转向社会化网络

进入21世纪后,Web2.0概念日渐兴起。所谓Web2.0,是相对于Web1.0时代而言的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应用。从信息传播角度看,它改变了以前被动的网页浏览,而强调用户之间的交互,并使用户代替专业人士自己主导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一跃而为互联网内容的缔造者,这完全打破了传统上以主动提供内容为特征的门户网站所惯用的单向传输模式。因此,Web2.0精髓是以人为本,网民以主动写作、自我展示为主,大大提升了互联网的使用体验。

2.5 虚拟现实技术:从实践到思维的革命

虚拟现实(Virtural Reality)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并通过使用传感设备与之交互作用的新技术。

本文所指的虚拟现实技术,是泛指今天由数字化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电讯等相关技术共同构建的互联网技术体系。从技术上说,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的虚拟现实,从网络聊天、MUD游戏、电子信函到社交网络、网络新闻、网络会议和数据库等等,无疑已成为一种迥异于物质世界的新的空间和社会实践。

3 网络技术引领网络社会观念

3.1 互联网社会观念及其构成

互联网观念就是人们对于互联网本身、互联网社会的思想认识或意识。

按照观念的多面或层次不同,互联网观念和传统社会的观念一样也有复杂的构成。从观念形成过程看,有些观念是在初次或一次性行动中形成的;有些观念则是经过多次实践、再认识和修改过后的观念。

在结构上,互联网观念有三个层次,微观的是网民个体的观念,即单个网民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网络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维、心态和经验等。中观的是网民群体的观念,是指在某类网民群体(网络社群)生活中形成的观念,为群体的成员所共识和承认。比如团结、信任、友爱、反叛等。宏观的是整个网络社会的观念,是由网络社会中各个群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观念,它是绝大多数的网民群体、网民个体的共识。比如虚拟、现实、自由、开放、平等、文化认同等等。当然,互联网观念在这些层次之间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容的。

3.2 网络技术助推网络社会观念的形成

如前所述,技术是与自然、人、社会相关联的复杂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必然在创造网络文化的同时,影响到网络社会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基于上述对网络技术发展的简要回顾,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指出:

(1)重大网络技术引导各类网络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笔者认为,阿帕网作为互联网前身,孕育了虚拟现实、虚拟实践的思想基础、新的时空感和“重新定义一切”的可能。阿帕网独创性的分组交换技术、TCP/IP协议等,奠定了今天互联网服务的开放性、资源共享理念,网络世界“处处是中心,无边是边缘”、“去中心化”乃至“地球村”这样的空间观念。

同样值得重视的是,在上个世纪60-90年代的黑客、P2P技术、自由软件和开源运动等一系列技术活动或潮流中,那些先驱的技术人物或发明家在技术理念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要打破强权者在信息技术与知识市场上的独霸和垄断。

以近些年来Blog、Wiki、RSS、SNS、Tag等Web2.0一系列技术的日益应用为标志,主体的解放与个性的张扬已确立为互联网社会基本而核心的观念,并使得个人的话语权、知晓权和表现欲望得到突出地增长。另一方面,Web2.0的规模应用也使得整个互联网结束了早期远离日常现实的虚拟生存历史,而演变为真实的社会性网络(SNS)。

(2)技术的发明家们(发明、创新者)和网民一起构建了互联网社会及其观念。互联网的发明家们先知先觉及其技术实践做出了基础性的重要贡献。当然这不能完全归结于技术发明家,因为互联网既是技术,也是工具。具有观念的人对互联网的使用,尤其是互联网发展史上网民对诸多重大网络事件的参与,显然对网络社会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篇幅在此无法细述)。因此,互联网世界及其社会观念就是由网络技术的发明家与网络的使用者(网民群体)的应用实践共同构建的,而这些发明家们也是网民群体的一部分。

(3)同样值得指出的是,网络观念与现实社会的观念有着无法分割的紧密关系。网民个体是连通虚拟现实和真实现实的根本载体,整个网络社会在本质上就是技术的社会构建的产物。

此外,互联网发展还启示人们应该树立与它相适应的新思维方式。网络时代需要虚拟性思维,它的主体、客体和中介系统历史性地相结合,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思维的技术性。网络交流、网络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明显受到技术的影响或限制,其间思维运作不是“纯理性”的,而是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与计算机操作、网络工具运用的紧密结合;二是思维视野和取向的全球性、人类性,要考虑多元与共存、跨文化交流、民族性及其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三是思维的通融性。网络信息的创制要考虑到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多媒介(符号)的运用,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技术思维的统合能力。[2]

综上所述,互联网是技术与社会共构的产物,在网络社会及其观念的构建中既有技术发挥的基础而突出的作用,又有全部网民参与乃至国家政府政策的影响,期间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任何进步,首先都是一种观念上的进步。因此,作为技术和作为社会的互联网与整个当代社会文化、观念之间存在一种互塑的和共进的关系。

摘要:作为技术的产物,互联网也是技术与社会共构的结果。网络技术及其发明家们对网络社会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基于人对互联网的使用,使网络技术与网络社会观念之间在总体上构成互塑、共进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技术,网络社会观念,互塑关系

参考文献

[1]万.互联网的前身--阿帕(ARPA)网的产生[N].科学时报,2005-11-16.

[2]鲍宗豪.网络价值辨析[OD/BL].http://www.syhao.com,2007-05-19.

上一篇:聚硅酸铝下一篇:阅读对英语学习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