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

2024-09-07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精选8篇)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 篇1

一、调查背景

7月下旬,笔者就“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建设”专题在大仪镇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了部分镇村干部、文广电中心负责人、广电管理人员和部分农民群众代表,听取了他们对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内容及分析

近几年来,大仪镇党委、政府一直将农村有线电视建设视为“朝阳产业”和“无烟工厂”,积极规

范运转机制,努力培育发展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到2005年6月底,全镇有线电视通村率为85,入户率为35,居全市各乡镇前列,镇文广电中心也已走出运转难的困境。大仪镇有线电视发展尽管已开始走上规范管理的轨道,但依然属于低水平的发展,存在的弊端还很多,如入户率低、村组发展不平衡、发展后劲不足等等。通过对大仪镇有线电视发展过程的解剖分析,我们发现我市农村有线电视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制约因素:

(一)资本投入有顾虑。有线电视是高投入、高消耗的行业,网络线缆的放装和维护需要相当可观的资金投入,而我市丘陵山区农村大都地貌复杂、住户分散,无形增加了有线电视建设的成本。以大仪镇为例,目前发展的重点村组都离集镇较远,由于线路长,有线电视放装需要投入的成本相对较大,网内农户的发展十分缓慢,其主要原因还是590元的初装费门槛过高,成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壮大的拦路石。如果投资者能解放思想,放眼长远,尽量少收或不收初装费,那样用户的数量必然激增,投资人也必将受益无穷。然而投资者最大的顾虑是:投资有线电视是一项长期长效行为,下一步有线电视管理的方向难以确定,万一投下去刚有收益就被市局收上去怎么办?大都承包经营者观望态度比较明显,不愿过多投资,因而对快速放装形成制约。

(二)经营运转有压力。目前大多乡镇文广电中心存在基础薄弱、投入的成本过高、利息负担过重而运转困难的压力。就大仪镇而言,由于初期有线电视投资成本较高,而实际用户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在2002年内部实施承包经营时总负债达190万元,这部分负债绝大部分属于内部集资和社会集资,年付息达5万多元,同时由于有线电视普及率不高,文广电中心在支付贷款利息后,收入无几,给正常运转带来相当的压力,中心根本无力积累资金用于再投入。

(三)管理体制有障碍。目前我市各乡镇文广电中心属地管理,各自为战,因财力和发展情况不同,各乡镇的有线电视建设极不平衡。由于市广电局对乡镇文广电中心仅是业务指导关系,市里对乡镇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奖励机制,因而各乡镇领导干部对有线电视的建设也不够重视,缺乏有力的行政推动手段和措施,取得的实绩也不明显。同时文广电中心内部人员管理上也存在障碍,其职工属事业编制,而经营上又相当于企业性质,人员管理介于事业与企业之间难以操作。大仪镇广电口有5名编制,除1名技术人员外,其余4人虽然联系各承包组,而真正从事实际操作的都是编外用工人员,管理上有些无奈。

(四)群众发动有难度。在调研中我发现,已安装了的农户对有线电视都比较认可,认为有线电视与自来水、电话一样成为农户“达小康”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广大农民普遍负担重,思想守旧,消费倾向不足,这是农村消费的大环境,再加之许多村组农户由于地处偏僻,经济水平不高,又有住房、教育、生病等因素的制约,给农村有线电视的平衡快速发展带来难度。同时无线电视免费接收与有线电视的有偿安装与收视也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无线电视对农民群众更具有“亲和力”。此外,有线电视网络自身的局限性也失去了一部分农村用户,如受电力限制、雷击对网络设施存有威胁、线路老化以及故障维护不及时等等,这些非正常因素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群众安装有线电视的积极性。

三、调查建议

基于我市农村有线电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何进一步做好培育引导工作,促进农村有线电视健康快速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及早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

我市各乡镇处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状态,很难发挥广电系统的整体优势,不适应有线电视交互性、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体制的不顺畅和“放收”方向的不明,已成为我市农村有线电视难以起飞的最大障碍。因此,及早明确体制变革的方向并迅速行动已成为当前广电系统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如果要“收”,可由市广电局成立网络公司独立经营,由原有的行政机关管理转变为企业集团集约化管理,实现全市联网,上下贯通,优势互补,共同所有,共同受益,以解决系统内部存在上下脱节、管理分散的问题。如果要“放”,要制定并完善民间资本的引入机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有线电视建设,谁投资谁维护谁受益,并签订5—10年的合同以保证投资者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打消民间资本注入的后顾之忧。

(二)加大政府宏观政策的扶持和推动力度

政策无疑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我市广电系统要在体制改革、资产重组和网络的企业化改造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这都需要政府提供相关的政策依据才能得以启动。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事业既然已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也是创建“文化先进市”的重要举措,更需要市政府采取切实的行政推动措施,把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对乡镇层层落实,纳入镇村干部的考核目标,同时建立对

乡镇发展有线电视的考核奖励机制,对有作为的乡镇给予表彰并推广其管理经验。此外,还要做好广电、供电、金融部门及相关企业的协调联动工作,让他们加大对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扶持力度,给予优惠政策,确保服务到位,为发展农村有线电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多种渠道开辟资金投入来源

大仪镇文广电中心有线电视投入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内部集资和社会贷款两大块,目前这两块的筹资都达到了承受的极限,特别是每年的利息包袱已给中心运转带来压力,金融企业也不愿承担借贷风险,再想筹资已无门路。农村有线电视建设要想取得质的飞跃,单凭广电力量还不够,各乡镇广电中心自身要敢于打破行业垄断,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勇于吸纳社会资金,健全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办传播产业,形成政府投资为主,集体、个体、合资等多种形式的多元投资格局。要敢于走企业化和股份制的道路,促进企业资本与有线电视产业的有机结合,对引入的新资本按“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原则推进业务的增值,使农村有线电视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四)用有效的手段引导推动农民消费

绝大多数农户已习惯无线收视的一劳永逸,同时对有线电视的节目丰富、信息广泛的优点不够了解,更多的是对有偿收视一时难以适应,这都需要广电系统及地方政府部门作宣传和推动工作。一方面广电工作人员要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动员,让农民了解有线电视并逐渐接受;另一方面市广电局要办好仪征地方电视节目,特别要增加农村专题节目容量,甚至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农村生活频道,让农民看到更多的农业科技信息和生活常识,让农民觉得有线电视是生活中不可忽缺的部分,同时还要加强对乡镇广电中心所办频道的检查指导,提高乡镇自办节目质量。对于有线电视初装费和收视费的收缴,既要灵活机动,又要体现更多的人性化管理,对特别家庭如五保户、单亲户、困难户等给予一定优惠政策,让农民更多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五)建立满足农村消费需要的运行维护机制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经营,要结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既注重经济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如在初期只注重发展,忽略了维护管理,加之网络长期的运行中,经受了自然的老化、人为的损伤,故障率往往会很高,而[好范文-,找范文请到]传输质量的优劣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有线电视用户的积极性。广电工作人员要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在服务质量水平上作出承诺,如6小时解决一般事故、24小时解决重大事故等,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外,文广电中心还要通过规范管理、建章立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维护维修技术水平等,确保工程设备高质量运行,从而不断扩大入户率,达到“以网养网”的目的,使“村村通”早日实现,并逐步达到“户户通”和“永久通”,为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农村“全民奔小康”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 篇2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涉及农村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此外,还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乡风文明。主要是将农民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包含了文化、风俗、社会和法治等内容,必须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加大对农村文化工程的建设,让农民群众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中。第二,村容整洁,是对农民生存状况的改善,是生存状况的重要标准,要做到农村面貌的整洁,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村环境。第三,管理民主是完善健全农民自治制度的要求,是主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含义。广播新闻作为宣传的重要途径,必须结合党的实际工作与“三农”政策,贴近生活、接近农民,创造一个正确的舆论氛围。

二、县级广播电视在县级新农村建设中的特点

县级广播电视和市级广播电视台相比较,在新农村建设中县级广播电视具有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地域性。县级新农村建设中广播电视最了解当地的民生情况,和当地情况密切相连。因此,新闻宣传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农民群众更容易接受符合自己品味的电视节目。第二,内容具有针对性。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任务,要求具有阶段性,高要求、任务重和内容多。县级广播电视因熟悉了解本地情况,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明确宣传内容开设节目、栏目等。可依据工作中发生的新问题及新情况,及时进行思想沟通,帮助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第三,传播即时性。和报纸等媒体相比,广播电视传播速度较快,特别是现场报道能够与新闻事件间进行同步传播。而且,还可以开通直播节目,和农民面对面交谈,及时倾听农民群众内心的想法,以便政府、相关部门与农民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第四,收视便捷性。由于受各种因素(文化素质、欣赏习惯和生活消费环境等)的制约,与报刊、网络等媒体相比,农民相对比较习惯听广播、看电视。农民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看,能够及时获取知识与信息。这样一来,广播电视收听收看的便捷和农民生活习惯比较贴近,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可促进县级新农村建设。

三、新农村建设中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措施

(一)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和谐环境

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但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良现象(假种子、劣质化肥、假农药、压级压价收购农民水果蔬菜、生猪和粮棉等)。广播电视新闻在宣传中央及各级政府的“三农”政策时,还需要宣传报道各地区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典型事例,通过对各种不稳定因素(坑农、伤农和害农)的适当告诫、劝导及批评监督,从而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例如,中央台《聚焦三农》十一特别奉献:我们的新农村。自2002年开播以来,始终坚持接近生活、接近农村、接近农民的创作观念,对党与国家的“三农”政策进行宣传,密切关注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新闻事件,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了新闻宣传作用,备受业界认可,取得众多好评的同时提高了收视率。

(二)弘扬正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努力弘扬正气,使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从而培养新型农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会经营、有纪律和懂技术等)。鼓励与支持农民发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和创新创业的精神,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如依赖等待、坐享其成等。将各地农村典型案例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农民群众伟大的创造力、歌颂各农村地区中的新人新事,让农民满怀激情地去创造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

(三)扬容抑耻,培养一个具有文明道德风尚的新农村

目前,农村中各种消极落后的现象还没有完全绝迹,封建迷信、赌博偷盗、大操大办和铺张浪费等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在不发达地区。而社会道德规范中“八荣八耻”的基本标准,也是营造和谐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县级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宣传,对人民群众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进行确定,从而形成团结互助、融洽和谐、扶贫济困和理解宽容等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带动农民“精神增收”,营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精神是支柱、文化是底蕴。据相关资料可知:在我国农村5亿劳动力中,文化程度在高中和高中以上的约为13%,49%为初中文化,38%为小学文化,而且大部分低学历人口集中在不发达区域。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不但为农民群众提供有效的资讯服务,更要利用不同的节目传播先进文化。利用电视剧、综艺节目及文艺节目等,通过戏剧、舞蹈、歌曲和相声的形式,寓教于乐、贴近生活、愉悦民心、鼓舞民志。

四、结语

广播电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应时刻坚守与农民群众面对面的位置,正确合理地处理好接近性,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把握正确舆论的同时,创作农民群众爱听、爱看的节目,让广播电视新闻时刻接近生活实际,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方维林.新农村建设中的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宣传[J].科技传播,2015(8):7+3.

新农村建设与电视文化传播分析 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电视文化;传播;分析

引言

我国现在的农村相对与城市来说,人们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人们文化水平素质相对较低,交通相对闭塞,这就决定了农村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显得比较单一,电视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电视文化传播并不仅仅是属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范畴,电视所传播的知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它与新农村建设的多个方面相关。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及时更新农民的观念,为农民提供更加实施的科学技术,就必须做好电视文化的传播工作,充分利用电视这一传播工具,积极为农民服务。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和实际地做好这一工作呢?这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新农村的建设分析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定义是这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1、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知道,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宏大的工程,其主要建设内容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一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是首要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村生产机械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积极缩小城乡差距。第二,政治建设。政治建设与农民的文化素质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文化素质越高,民主素质就越高,政治民主建设就更加完善。因此,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的民主素质,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积极引导农民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另外,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营造民主和谐的农村社会氛围。第三,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质量。在大力发展农村大众文化的基础之上,联系当地的地域特色,积极发展当地特色的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化氛围,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第四,社会建设。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教育方面,积极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提高教育质量;其次,是医疗方面,建立科学的农村医疗体系,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再次是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低收入群体提供良好的帮扶是次方面的重要内容。

2、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政策

新农村的建设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的政策:

第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新农村作为针对农村的一项政策,其总体的路线必须遵循政府总的发展方向,即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的相对落后的农村,经济建设成为第一要义,在经济的建设中很容易偏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而换来经济的增长。因此,政府倡议量力而行,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突出本地特色,积极发展当地特色的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不要手高眼低,忽略现实问题。第二,融资方面的政策。由于农村的各方面的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因此,融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农村资金的投入中央一直在增加投入,投入量也非常之大,可见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中央花了很大的资金来支持。其次是金融机构的支持,诸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商业银行等等,在农村的资金支持方面都有特殊的政策支持。再次是土地资源的融资,这种方式以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为手段,充分利用土地规划和土地储备进行融资。经过对土地的开发,实现不同地段,不同价格,利用转让、租赁、拍卖等方式获得土地资源的经营收益进行城镇建设投资。第三,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旅游业。农村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在科学的开发下,在旅游市场竞争中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发展旅游业要突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发展更加有特色、有创新性的旅游业。

3、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城乡发展,新农村的建设,积极推动了农村的的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第二,推动中国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全面发展。农村的快速稳定发张是现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前提,无论沿海城市发展得多快,如果不能及时拉动农村的发展,那么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知只是空谈。第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村的发展必然使得农村人民素质提升,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电视文化传播在农村的地位

1、农户需要什么信息

电视是现在的农村每家每户必备的工具,通过电视农户就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而农户真正需要的是些什么信息呢?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分类,按重要的程度大致有这些信息:实用技术信息,例如耕种技术;农业政策信息,例如最新的农业政策;人才招聘信息,例如某某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教育培训信息;市场信息;天气气象信息;文化娱乐与法律信息。

2、农户获得信息的方式

有调查显示,农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电视、乡政府、广播、集市、邻居、报纸等等。其中电视占了65%,乡政府占39%,因此,农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电视和乡政府。人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有新闻、电视电影节目、气象信息节目、农业技术节目、文化娱乐节目等等。因此,通过电视人们可以了解最新的新闻动态、学习农业技术、了解气象信息、业余生活娱乐等等。

三、如何通过电视文化传播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工作

1、充分利用电视传播优势,积极传播农业知识。电视是农民了解信息的主要方式,相关部门应该抓住电视的传播优势,优化电视节目的配置,为农民提供实用科学的信息,发展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2、加强地方台的建设,为当地农户建立开放的学习平台。不同的地方可以设置当地有特色的地方台,为农户提供生活娱乐、农业发展等信息,提高地方台的服务质量,联系政府的农业政策,积极为农户谋福利。3、根据农户的需求,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结合当地特色,筛选有用的、满足农户多种的需求的电视节目,开设特色通道,为农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视服务。

结语

电視虽然在传播信息占有相当的优势,但是电视并不是唯一的农村文化传播方式,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应该以电视文化传播为主,多种手段为辅,积极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为农户提供更加实施有用的信息,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旭鑫.电视媒体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缺失与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 篇4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一、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快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本次的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我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时间:2014.8.05-2014.8.15

(二)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走访交谈、网上查询资料

(三)调查地点:

(四)调查对象:

(五)基本概述:80%村民的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所以平时村里的老人小孩比较多,且基础设施较落后,农民的文化生活匮乏。

(6)调查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对新农村现状的调查,深入研究新农村建设

第 1 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带来的好处和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借鉴和参考意义。同时也锻炼了当今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当前新农村的总体现状

(一)收入来源:在公元2000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新能源: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三)生活水平: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极少的人看过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砖头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电动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9%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空调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新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0%以上,每年都有近十名学生考上大学,村上建有幼儿园及小学。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正在蓬勃地进行,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质量也有根本性变化。就我 第 2 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里虽然对主干道进行了道路硬化,但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泥巴路,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村上无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露天堆放,露天焚烧,这样易滋生细菌,传染疾病也会造成空气污染。村上排水设施落后,遇到大雨天气路面积水严重且有内涝现象,同时村民的生活污水大多数直排路面。

(二)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村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农村产业化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给农民增收带来的实惠不大,农村产业化需要进一步调整。三是村民在种植作物的选择以及其他生产项目的确定上存在着盲目性。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同时盲目的确定生产项目也使农民的生产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三)受多种因素限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民靠天吃饭,遇到干旱或者洪涝就颗粒无收,收入的不确定性很大。二是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

(四)建设规划不足。由于经济的发展,加上监管不力和缺乏有效的打击手段等原因,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不经批准就直接占用耕地、农保田盖房。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虽然现在村民盖的房子美丽气派,但在屋后却污水横流,目不忍睹,在节水、节电、节能、节地等节约资源方面的设计规划也是一片空白。

(五)文化建设落后。村上的文化建设是比较落后的,村上并没有大众的文化活动中心,没有文化宣传活动。村民闲时的休闲方式就是看电视,打牌,打麻将。文化活动单一且落后。

(六)村委会的执行力。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对国家的政策普遍是认可和支持的。但是落到基层及变了样,村干部执行不起来。

第 3 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五、对新农村建设的想法和建议

1.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辛的历史任务,内涵丰富,不能指望“一夜成事”,更不能简单地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建新村、盖新房,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近,即要尊重民意,又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引导,因地制宜搞好新农村建设。

2.新农村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搞强迫命令,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建设过程中不能搞成“千村一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同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防止借新农村建设之名大拆大建,破坏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

3.各级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作风上要踏实,行动上要坚定,工作上要求务实,不能搞“花架子”。不能只搞行政命令,浮夸办事,流于形式。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应为农民着想,要办实事,办好事,不能只写在纸上,说在嘴上,不在行动上见效。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5.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合理规划,切合实际,规划要符合民意,尊重民意。6.加强广大农村青壮年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二门本领,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7.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要优先发展生产、解放生产力,加快农业机械化、农民知识化步伐。

8.要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村里要统一建阅览室,文娱活动室,使文明之风在乡村开花结果。

六、总结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是高校培养全方位综合素质俱佳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学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 第 4 页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通过此次亲身调查实践活动,了解到了当今社会形势下,农村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施行建设的农村里,绝大多的农民从中获得了实惠和好处,生活水平得以很大地改善和提高。并且,我们也相信,中国的农民会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与国家一起大步向前迈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 篇5

——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王庄村小王庄

王妍 U200917689 新闻学院广电0901

一、被调查村组: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原马乡镇)王庄村小王庄

基本概况:小王庄是王庄大队一个较大的村组,全村组约78户人家,有人口500多人。本村家庭中以种地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为主要收益来源。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较原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在本乡仍属于较贫困的村。村里文化活动极少,因此,看电视、打棋牌、聊天就成为村民的主要娱乐消遣方式。河南是输出劳动力的大省,本村也不例外,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且外出人员以男性为主,女性持家。年轻夫妇多同时外出打工。平时的村里,很是宁静祥和。调查发现,本村90%以上的村民安装了有线模拟电视,8%左右的家庭仍为无线模拟电视,只有不到1%的家庭安装了卫星电视。有线网络的入户率比较高,村里用户安装有线电视的时间多为1-2年。

二、调查访问的方法

先走访了乡村的相关负责人,了解了被调查村组的基本情况,然后从被调查村组的78户人家中抽取了12个较为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村民作为访问对象,对象兼顾了年龄,从14-60岁的各个年龄段;由于女性在收听广播电视方面有较大的相似性,笔者在此次的12份调查问卷中,选取了5名女性、7名男性;同时在此次调查访问中,兼顾了受教育程度(从小学以下水平到本科学历)、依靠传统农业和以外出经商为主的受访者的比例平衡。

最后,笔者根据村民对提问的回答填写调查问卷,最后由被调查者签字。

三、调查访问的主要内容

电视方面:本村家庭中拥有电视机的台数以1台和2台为主,拥有2台的多为1台彩色电视机+1台黑白电视机。原来村里多为黑白电视机,收视的频道数只有6套左右,近1—2年来,随着安装有线模拟电视的户数增多,收视的频道数目也在逐渐增加。当问及对电视作用的认识时,大多数被调查对象都比较一致的回答是可以学些技术、增长见识、了解外部变化和时事政策。在媒介的接触上,绝大部分以电视为主,手机其次,再次是VCD或DVD,电脑使用极少,整个村子只有2户安装了电脑。报纸杂志的订阅者也基本没有,只有几个小学教师家中有些许报纸杂志。都是儿女在用电脑,一家已经联网、一家没联网。一般情况下,家里都有书,但主要是孩子用的教科书。家里有DVD或VCD的,主要是播放一些娱乐类的和科技类的光碟,例如《赵本山小品》、《民间小调》、《怎样科学养猪》、《放羊的星星》等。广播电视跟电脑、书籍、DVD、VCD等比较,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电视这个媒介。

被调查村组在平时收看电视的时段基本上是晚上18::00之后,农忙时间则基本不看电视。平时看电视的时长,男性为1—2个小时,期间多看新闻;女性则多为3小时以上,收听收看的多为电视连续剧。由于近一两年来有线电视安装范围的扩大,多数家庭能收到30套以上频道数目。在节目选择上,老年人较喜爱的节目有《梨园春》(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每周日晚8点15分开始);中年人对电视节目不太感兴趣;青年人则比较喜欢湖南电视台的《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少年儿童则比较倾向于中央电视台的少儿类节目。

调查发现,被调查村组中看对农节目、涉农节目等与农业有关的节目的人并不多,看cctv-7的对农栏目的更是少之又少了。了解农业政策和农业技术,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围坐在一起群聊获得,而舍弃一个人闷坐在屋里看电视。我想这也从一个侧面放映了城乡在某些方面的差别,农村了解讯息的途径更原始、更落后些,但却有更具有人情味一些„„其实,对农村的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的要求是比较低的,而且很容易满足。农村不比城市:它好像永远有干不完的活儿。在这样的节奏中生活的他们,动也不动地呆在电视机前几个小时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看电视在选台(频道)方面随机性比较大、变动也比较大,缺少系统性和固定性。

影响村民收视对农节目满意度的因素,根据村民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时间上,村民白天一般不呆在家里(除吃饭外),或下地干活、或聚众聊天、或干些琐事杂事,一天下来,只有晚上有闲暇时间坐下来看电视。而有些对农节目等在白天也播。

二、被调查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一些对农节目和农民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贴近性不强,所以好多村民,他们宁愿选择本市、县夹杂有何时打药、何时补肥追肥的农资农药广告,而不选择一些介绍与之无关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对农节目。

三、有些涉农或对农节目内容不吸引人、缺少新意及节目数量少。

四、供电保证不了。农村停电现象比较常见,尤其是夏天,连续几天晚上停电的情况并不罕见。相反,几乎是年年都有那么几天。

关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惠农政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知晓“村村通”政策的村民并不多,大多数,约90%以上的人不清楚,6%左右的人听说过,但也是沾修路“村村通”的光,他们本人并不知晓自己听说的是修路“村村通”还是广播电视“村村通”。更有甚者,整个王庄村的妇联主任王现芝女士都说不曾听说过农村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工程。虽然由于她也算是个比较有影响力的村官,安装有线电视的费用比普通村民的略低,但她否认在安装方面国家政府有补贴。

就被调查村组村民希望增加的对农电视节目的内容方面而言,多数同意并希望增加用工招工信息、农业市场信息、气象信息等方面的内容。春节期间会特别留意的电视节目类型,以综艺娱乐类为最多,其次是新闻信息类,再其次就是农业技术类、影视剧类。对于选择收看对农或涉农节目的被调查者,他们向笔者列出了几点原因:

1、学习农业知识与技术

2、了解相关的时事政策

3、增长见识

4、了解与自己有关的资讯等等。

经常收看的电视频道,这个通常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加以区分。未安装有线电视的用户,家里基本上只能收视河南卫视、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河南二套)、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5套)、河南电视台梨园频道、驻马店电视台1-3套、汝南电视台、梁祝有限台等几个省、地市、县乡级频道,他们一般比较喜欢看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类似于湖北电视台的经视直播)和河南卫视;对于安装有线电视的用户来说,都市报道仍会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其次是中央电视台的几套节目,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湖南卫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央7套栏目的收视上,80%左右的受访者说偶尔看,但栏目的名称记不清楚,没太留意,10%的受访者说经常看,比较喜欢《致富经》、《乡土》和《聚焦三农》,他们喜欢里面讲的成功致富人士和其他涉农内容。

笔者通过网络和对县乡科技部的访问中了解到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是一个省级的对农专业频道,里面包含有许多对农节目,例如《致富招招鲜》《乡音剧场》等,地市级的电视台也有好多对农或涉农节目,如驻马店西平电视台《农民画展进省城》《情系棠溪》等在省级对农节目评比中获奖。但是,唯一不足的是,被调查的村组,无论家中是有线电视、无线电视还是卫星电视,都无法接收到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和一系列对农专业频道及对农专业节目,所以在调查问卷这些问题的回答中,被调查者无从回答,导致几题的信息空白。

我村安装卫星接收设备的用户属于是自家安装,有线电视安装用户基本上是几户统一安装,安装时没有拿到乡、村的补贴。有线电视安装的时长一般为1-2年,因为基本是这两年新安装的,所以暂时还没有过报停。数字电视在本村的安装户数为0,没有用户订购数字频道。在收看电视方面,平时与春节相比,春节期间收看的时间更长,主要的伴随活动是吃饭、剥花生种;大多数家庭收视选择的控制权掌握在家中孩子手中(平时例外,大多数孩子上学,不上学的多外出打工,都不在家)。

广播方面:村里设置了高音喇叭,一个村组安装一个小喇叭,多安装在村头的田地里,村民经常收听到的广播内容是“大会通知(村干部会议)”、偶尔播放一下农事提醒、交电费通知。调查中发现,多数家庭(达98%以上)不收听广播,54%的家中没有收音机,拥有收音机的家庭也不收听广播。有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偶尔听听收音机,但也是随意搜台,没有固定的收听频率和收听节目,收视对农节目更是少之又少、又不固定。

笔者询问了村民不听广播的原因,根据回答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没有图像,只能靠听觉,不形象生动。

2、不像电视一样可以有字幕,容易听漏信息,容易听不清楚。

3、没有新花样、没有新意,又广告多。

4、信号不好,形成干扰,影响收视和感知。

村里有人群聚居的场所(就是关于分地,讨论村里大事儿的时候人群聚居的地方),一般是在村组中心一家没有围墙的院子里。村民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是聚众聊天、打棋牌、看电视。返乡农民新购置的电子产品有DVD、VCD、手机等,购买较多的牌子有海尔、创维、康佳、美玲等。

四、被调查村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状况和思考 状况:随着近一两年来村里有线电视的逐渐普及,村民收看收听电视方面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能收看到的电视频道总数也有了几十套,与城市里没订购数字电视的用户在收看电视方面已经差别不大,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本村中,村民对电视机等媒介,即传统媒介的依赖性比较大,电脑这种新型媒介在本村中只有2台,并且还联网困难,网费忒高,在现代媒介方面还比较落后。广播这种媒介在被调查村组越来越受到冷落。报刊书籍的订阅并不多,报刊入户率也比较低。本村没有家庭订购数字电视,他们愿意接收数字电视网络改造,但不愿增加收视费,他们也接受不了为了收看数字电视而多收取收视费。

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已经比较大,村民收看的基本频道(基本频道就是安不安装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都能收到的频道)有:河南卫视、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cctv-

1、梁祝有线台。村民能收到的对农专业频道只有cctv-7,村民对农村频道或三农节目感觉一般,他们比较期待更加贴近生活的农业科学技术类和牲畜饲养类节目。大多数村民(在调查访问的主要内容中有具体数字显示)不清楚广播电视“村村通“政策。村民希望国家能够实施并加大补贴力度,但最主要的是希望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 篇6

我国作为文化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传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民间工艺、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地方戏曲、神话传说、史诗民谣、传统建筑等数不胜数,它们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扎根于农村的广阔土地,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精神血脉和延续基因。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当前,部分地区过于注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城市化和经济化,忽略了文化内涵展现和建设,部分农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面临消亡的窘境,而一些不良文化现象却有抬头和蔓延之势。文化建设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社会造成的,政府也有责任,百姓也有一定的义务。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政府工作人员和当地百姓进行调查来了解一些发展中的问题,看看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缺失,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在采风期间,我们也对当地的农民(主要是塔川和齐云山地区)进行了相关调查,并得出一定的结论。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现象

1.不同收入的人群对于文化建设的支出是不同的2.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集中在看电视、读书看报。

3.大部分群体看文艺演出的次数都集中在每年1-2次,农村播放的电影

更是没有看到过。

4.农民对农村的文化生活满意度并不是很高

5.大部分农民还是希望建立乡镇级的文化公共设施,这样可以贴近生活,就近居住地,活动也比较方便。

6.大部分地区基本上没有文化活动中心,即使有,人们也很少去。

7.这里的人们大部分都不信宗教。

8.饮食习俗、殡葬习俗、建房习俗保存的比较好。

二、这些现象引发的一些问题

1.农民的收入限制了他们的文化消费,所以追求利益的观念影响了他们

对文化建设的看法。

2.他们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缺乏相应配套设施。

3.人们的文化建设的观念比较淡薄,缺乏一定的引导和教育。

4.物质性的民俗保存很好,但精神性的民风、民俗大部分已经消逝。

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1.国际化、市场化的影响。大众消费的需求。

2.人们生活还没有基本稳定,小康水平很没有实现,消费水平仍然是制

约因素之一。

3.人们的思想观念淡薄,利益受到一定的限制。

4.相关部门的不重视,做得不够,宣传也不到位,不能保障农民的利益,甚至还侵犯了农民的权益。

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一些有效建议

1.加强政府的重视,增加政府的经费投入,指导开展多种文化娱乐活动,调动农民的参与热情,同时保障好农民的利益。

2.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招引外资,加大开发力度,不仅要注意物质文

化的开发,还有注重精神文化的开展。

3.就地取材,注重深层次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如宏村的流水,西递的楹联,塔川美丽的乡间村景,齐云山的云雾缭绕和风光山色等。

4.经常组织农民自编自演有自家风俗的表演,注重民风、民俗的传承。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 篇7

一、原评估人口饮水现状

永登县总人口52.06万人, 其中农村总人口45.82万人, 涉及18个乡 (镇) 、242个行政村、1521个自然村, 根据饮水安全评价指标, 2004年和2009年两次调查评估后, 水利部核定的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总人口22.93万人, 涉及15个乡 (镇) 、94个行政村、743个自然村;饮水不安全总人口22.89万人, 涉及14个乡 (镇) 、148个行政村、778个自然村。

永登县原评估饮水安全人口中, 运行正常的集中供水工程40处, 水源可供水量2.6万立方米, 设计供水规模2万立方米, 实际供水规模1.34万立方米, 供水人数11.95万人, 自来水入户率98%, 工程由成立的管理机构负责运行管理;分散式供水工程的形式为水窖, 工程16175处, 供水人数3.44万人, 保障程度50%以下。运行不正常的集中供水工程28处, 涉及不安全人口7.54万人, 造成饮水不安全的原因是有些工程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工程设施老化, 维修改造资金不足;有些工程为定点供水, 供水标准低, 群众用水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计划将定点供水的14项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 由国家投资和群众自筹结合, 采取进户供水方式, 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对设施老化, 带病运行的14项工程, 将采取更新、维修、改造措施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建议地方政府给予工程建设资金支持。

二、2005年~2012年建设

㈠总体安排2005年~2012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体安排集中供水工程33项, 分散式供水水窖工程4382处, 已安排投资3.69亿元, 计划解决人数30.61万人, 分布在17个乡镇、170个村;计划建设供水工程4415处、供水人数30.61万人, 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33处、供水人口27.23万人;分散式供水水窖工程4382处、供水人数3.38万人。

㈡项目实施2005年~2012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体实施集中供水工程33项, 分散式供水水窖工程4382处, 实际完成投资3.33亿元, 供水人数30.61万人, 分布17个乡镇、169个村;实际建成供水工程4415处、供水人数28.29万人, 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33处、供水人数24.55万人, 自来水入户率为80%, 工程管理由成立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管理, 分散式供水水窖工程4382处、供水人数3.38万人。

㈢入户工程建设截至2012年底, 永登县共建成集中供水项目70项。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入户率75.7%, 实际入户率59.3%。入户工程由乡、村负责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建设, 由农户负责运行管理保护。

应入户实际未入户的原因主要是:有的工程分支输水管道通过村庄混凝土道路, 开挖难度大, 群众自筹不能落实, 分支管道没有接通。

下一步解决的办法:一是落实工程建设资金, 通过争取国家补助、申请银行贷款解决;二是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完成进户工程建设。

㈣已建工程供水潜力分析永登县已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类型有地下水和地表水, 水量满足设计要求, 大部分工程实际供水量是设计供水量的四分之一, 有较多的富余水量, 工程运行成本较高。

建议利用富余水源, 采取计量供水措施, 发展庭院经济和养殖业, 增加农民收入, 降低工程运行成本;村庄周围造林绿化,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工程综合效益。

三、已建工程运行管理

永登县已建立集中供水工程县级专管机构62个, 县政府于2012年制定了《永登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工程管理分县级和乡级两种形式, 县级管理机构有3个, 乡级管理机构有59个, 配备人员190人, 由物价部门批复水价的工程有48项, 水费征收中, 大部分工程按批复的水价征收, 少部分工程未按批复的水费征收, 实际水价低于批复水价。2013年底, 计划将2011年~2013年三年完成的工程项目一并申请市县物价部门批复水价;根据省市的要求, 已建立县级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中心1个、配套设备1套, 目前正常开展工作。加强水源保护, 定期监测水质, 促使监测的水质符合饮用水安全标准;制定了县级农村供水应急预案。

农村供水工程建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多, 实际用水量少, 运行成本高, 维修养护管理资金不足。建议县政府健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补助机制。

四、剩余人口工程规划

永登县2013年~2015年规划内剩余饮水不安全人数73589人。规划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21处, 工程投资10499.47万元。

主体工程建设资金拟申请国家投资、地方财政补助、贷款和从其他渠道落实;入户工程投资由收益农户自筹解决。

五、意见和建议

全县目前还有饮水不安全人口7.36万人。按照《永登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 为了实现到2015年基本解决全村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在建设与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过程中, 结合县情, 今后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规划与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 做好初步设计前期工作;在实施中, 严格技术规范和施工程序, 强化技术指导, 全面落实“五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和竣工验收制) 、“六定” (定协议、定任务、定职责、定资金、定工期、定奖罚) 制度,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省市批复的实施方案和设计要求开展工程建设;认真执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水利部质量管理规定, 做好班组初检、质检员复检、项目部终检的“三监测”工作, 抓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工程竣工后, 按照省市制定的实施细则和验收办法对工程建设采取竣工分级验收。

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工程建设之初, 建设单位与乡村社协调配合, 要明确安全责任, 始终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 严格遵循施工规范, 签订责任书, 切实落实防范措施, 力求排除安全隐患;工程施工过程中, 确定安全员和督察员,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部位设立警示牌, 对存在安全质量问题的部位, 要勤检查、勤安排, 坚决克服麻痹心理, 杜绝发生安全方面的问题。

三是注重水费收缴。根据水利部《村镇供水站定岗目标》和《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试行办法》, 不断完善工程建后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 充实管理人员, 认真落实合理的水价制度, 完善工程供水有偿服务机制, 加大水费收缴力度, 杜绝拖欠和不交水费的现象, 促使工程逐步走向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轨道。

四是搞好水源地保护。全面贯彻《水法》《水污染防治法》, 建立水量水质一体化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规章制度, 做到控制水污染, 保护水资源, 改善水环境有章可循;实行计划用水, 节约用水, 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逐步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站, 搞好水污染的监测, 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控制工业及城乡生活污水乱排放现象。

五是强化运行管理。根据省市的要求, 软件硬件并用, 建设管理并举, 在抓好项目设计、审批等软件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的同时, 认真抓好工程建成后的管理工作。按照“谁使用、谁收益、谁管理”的原则, 明晰工程产权, 健全管理机构, 落实管理人员, 实行由管理机构专门管理、乡镇协助管理、存户监督管理的管理机制, 抓好工程的供水、维修、管护工作;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实行工程供水有偿服务, 按月或季度足额征收水费;乡村制定乡规民约, 向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严格依法办事, 严厉打击盗窃、破坏工程设施的行为;对工程实行专业管理, 使其逐步走向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轨道。

摘要:永登县是西部地区的丘陵山区贫困县之一, 自然条件恶劣, 经济发展缓慢, 农村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农村饮用水安全在2015年能否实现既定目标, 笔者结合已开展的工作, 综合现状与规划, 进行全面调查分析。

农村有线电视建设的调查分析 篇8

【关键词】乡镇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 服务 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48-02

1.乡镇文化广电事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是农村中最为常见的信息传播载体,具有普遍性和快捷性的特点。尤其是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加快,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成为新农村最为大众化的娱乐工具。它通过广电传播的方式,对我党制定的各种农村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对广大新农村居民的思想动态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扩大知识信息传播面,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新农村人口的知识文化素质的目的。

此外,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一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明显。所以,乡镇广电事业的发展,在满足新农村人口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乡镇文化广电事业的现状

2.1 传输手段落后,机制不完善

由于受到体制和观念的影响,在乡镇文化广电事业方面的资金投入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导致相关是设备和技术手段的落后。对无线辐射面积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尤其是新农村人口在收听和收视过程中,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存在随意性。此外,因为相关机制上的不健全,导致工作人员对于乡镇文化广电事业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致使工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消极怠工现象,影响了乡镇文化广电事业的发展。

2.2 在广电节目安排上存在问题

丰富的内容和合理的节目安排,是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吸引广大新农村人口的重要手段。但是受到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节目质量无法保证,不能做到贴近农村生活。同时,由于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造成广播电视的内容单调,节目安排缺乏合理性。

2.3 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

受到落后观念的的影响,相关部门对乡镇文化广电事业的重视度不够,在该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当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不断的崛起并迅速发展,相关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缺乏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长远发展。

3.当前形势下乡镇文化广电事业面临的机遇

3.1 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新农村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先进的观念、技术和文化不断涌入新农村市场,使新农村的发展更为迅速,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在这种背景之下,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拥有更大的舞台。乡镇文化广电事业应该充分抓住这个机遇,与时俱进,加强相关方面的改革,加快自身发展,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2 新农村发展的迫切需求

出于我国政策宣传和提高新农村人口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我国加大了广播电视事业方面的改革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时,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对于广播电视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为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动力,促进其不断的发展与革新。

同时,由于农民的经济水品的提高,其购买力也随之提高。这就为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接收装置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出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广大新农村人口对于科技、知识等方面信息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而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所以,乡镇文化广电事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3.3 市场的优越性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广电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城市当中,市场基本已经饱和,很难再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广大新农村中,该方面的市场还处于相对空白状态,市场广阔,竞争力小。所以新农村广电市场已经成为当前竞争的焦点。处于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中,乡镇文化广电事业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提高服务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而达到长远发展的目的。

4.乡镇文化广电事业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举措

4.1 对乡镇文化广电事业进行准确定位

准确的定位,有利于乡镇文化广电事业作用的发挥。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不同于类型的广电事业,它是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要将为新农村农民服务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同时乡镇文化广电事业要与图书馆、多媒体等其他文化设施充分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一个立体的乡镇文化网络,以全面提高广电事业的影响力。

4.2 建立文化广电服务中心

一个功能完善的广电服务中心,为乡镇文化广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我国广电事业大繁荣的背景下,根据新农村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农民的实际需求,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广电服务中心,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保证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的服务质量,尤其是要对广播电视的播放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内容的规范、健康,避免不文明的内容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4.3 全面推进乡镇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推进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向数字化转换,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做好该项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对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的重视程度,加大该方面的资金投入,用于购买先进设备引进先进人才。并制定健全的制度,为各项措施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并立足农民需要,全面提高服务质量。这是当前乡镇文化广电事业发展的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要树立正确观念,健全工作流程,将数字电视业务与农民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提高服务的含金量。同时,数字电视推广过程中,建立责权分明的责任制度,并将该制度落实到人,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还要建立相关的工作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保证其业务熟练程度。

其次,在引进先进人才的同时,加大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能力,以此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加大相关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乡镇广电事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农民的具体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宣传方案,发挥全体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广泛的宣传讲解,让农民充分认识到数字电视的重要作用。

4.4 做好乡镇文化广电事业创新工作

创新是提高乡镇文化广电事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此过程中,首先要与时俱进,拓宽思路,根据新农村建设对广电节目多样化的需求进行多元化服务。其次,要与当前的网络媒体技术进行充分结合,向农民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娱乐服务。特别是加大三农方面内容的创新力度,以全新模式,增加该方面节目的专业性与实用性,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切切实实的帮助。

5.结语

总而言之,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在引导新农舆论导向、促进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切实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积极推动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的创新与发展,为提高农民收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斌. 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服务新农村建设思考[J]. 人才资源开发,2014,14:34-35.

[2]张莉.关于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建设的几点深思[J].科技风,2012,18:223.

[3]林梅芝. 试论乡镇广播电视宣传事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助推作用[J]. 视听,2015,09:22-23.

上一篇:是她拯救了我500字作文下一篇:的作文500字: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