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堂改革(共9篇)
中小学体育课堂改革 篇1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改革
深圳坪山新区兴华小学陈石生
摘要:课堂改革对体育课程有了全新的基本理念,“健康第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这些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有助于改革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实践。
关键词:教学改革;体育课堂;意识;课堂氛围
随着小学体育新教材的改革与实施,新课程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较之以前都有很大改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但是,我们也应当承认,目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重内容,仅以教材作为教学设计起点的唯一依据,没能顾及真实状态中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学生只不过是运动机器而已;曾富有激情、生动的体育课变成枯燥的教条,“‘教得辛苦,学得痛苦’成为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课堂教学模式化,教师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个性在教学中得不到张扬,缺乏创新;教学随意性大,教学计划与课堂实践脱节,忽视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需求以及生理、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在反思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改造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因此,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比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更为重要。注重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和发展趋势。体育课堂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体的发展和个体差异,给他们创设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和展现自我的空间,才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否则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就成了为了改革而改革,而不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益,更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为了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提
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改变教学方法重技术动作传授,轻学习主动性;教学内容重教学方法的设计,轻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师生关系重以教师为中心,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评价重运动成绩,轻个性差异;课程管理重规范化有序性,轻适应性的现状。教学内容应具有简易性、知识性、实效性、科学性、健身性;教学组织管理应强调人文性;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体育水平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锻炼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以下为具体改革思路。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存在的根本依据,学生的自我选择决定了学校的存在。” “体育不仅是‘体’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所在、核心问题就是:学生作为人的特性就在于他的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所以不但要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的需要、能力及学生的发展的多样性、多面性、多维性,更要尊重、重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己选择创造的权利与责任。我们提倡的个体性学生观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不但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而且要看到学生个体是会思考、有感情、能活动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有机体,把探索和创造的权利与责任交给学生,靠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创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多学习一些体育活动内容,前提是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体育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就必须使课堂教学具有不断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并且每一次教学都是一个新的欣赏过程,并从中感到新鲜,感到乐趣,那么教学的语言就不会是干巴巴,练习也不会单
一、枯燥。“这样的课堂氛围才能感染、打动、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幻想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思想和情感。”
(三)注重课堂的对话与体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学练不断感受、思考、体悟、探索。教师
针对学生身体技能和运动技能发展敏感期较为集中的特点,利用指向激励、维持、调控等教学手段,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学习和操练。尊重和信任学生,给他们创设一个健康、和谐、愉悦、民主、宽松的学习情境。“这种不断地交流和不断地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不但对于学生具有持续地感发力和激发力,是他们爱上体育,爱上体育学习,并终其一生不间断地锻炼、健身、欣赏体育运动技术,有的则因有了特殊的生活观察和体验,有了特长且有了思想和感情,而从事终身的体育锻炼。”
结语
“教材、教师、学生三个主体的动态平衡”即教材的不断丰满化,教师不断丰富化,学生不断充实化的过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同时,不仅仅是学到新知识的新奇,还要感受到上体育课的快乐,“教”与“学”才能更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更加喜欢上体育课。
[1]陈媛.新课改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改革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2]施良方着.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康锦堂主编.教学能力结构及测评[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4]李陆军.云南省高校体育院系学生体操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8 [5]汪兆庆.兰州市中等专业学校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6]姜秀兰.山东省菏泽市普通高中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7]龚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07)
[8]胡凤兰.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12(03)[9]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1(01)[10]袁方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中小学体育课堂改革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实施策略
目前随着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在面临着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比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涣散、教师动作示范及教育理念落后陈旧、教学强度不达标等。这诸多问题的存在决定了新时期必须要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改革的重点是着力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下文就是本人从多年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具体的改革创新思路及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 转换教学思维
随着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体育教师先进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思维已经成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观念及教学思维过于僵化, 根本就没有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来, 这就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严重的“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 也导致了教师根本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时间一长, 学生就慢慢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所以在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切实更新教育理念和转换教学思维。具体来说要大力营造小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民主、平等及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采取切实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着重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积极更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及教学方法, 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使他们逐渐养成能主动锻炼的习惯。
二、因材施教, 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预先自行设计各种教学方法, 然后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及身体基本素质来选用最适合小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做到因材施教, 从而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他们都能在快乐中学习, 在运动中提高。另外, 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时刻把握每个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 要把学生看成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刻围绕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 并且要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能一味强调和要求教学知识及运动动作的统一性, 要通过个性化教育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并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才。
三、注重对学生正确学习动机的培养
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保障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及实效性, 所以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明白仅仅学习一些运动技术并不是体育学习的根本目的, 要让他们知道体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在身体锻炼中了解体育相关知识, 要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质和愉悦心情,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小学体育学习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只有让小学生明白了体育学习的目的, 才能更好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四、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
传统小学体育课堂评价对小学生运动知识及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评价结果被看成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的评价体系和模式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态度等因素的评价, 是非常不科学的。所以新时期必须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新的评价体系除了重视对学生运动知识及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评价之外, 还要尽力把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心理及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等的评价结果纳入到学习总成绩评定中来。
总之,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 应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从更多层面来继续加深对改革内容的研究, 在不断创新中总结经验, 努力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叶丽彬.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 2011 (16) .
浅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篇3
一、认真备课
体育教学在上课过程中,经常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干扰,同时体育教学的特点是通过学生生动活泼的活动来进行的,因此体育课的组织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我们在体育教学上要求备课和编写教材时必须根据课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校运动场地器材设备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各项教材的先后顺序、教学步骤、队列变换、讲解示法的运用,以及场地器材的布置和使用等进行全面周密的考虑和合理的安排。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问题及时解决的对策等,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井然有序地上好每节体育课。
二、严格执行课堂常规
体育课的课堂常规是指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所必须的一系列要求和措施,我们要求教师课前写好教案,准备好场地器材,要求学生上课提前5分钟到达事先指定的地点集合,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病有事,要事先请假,严格课堂纪律上课。提前要检查服装和安全措施。学生在课堂要按照教师要求进行练习,如果发现学生不仅迟到或不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时,我们必须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善意的、耐心的、诚恳的进行批评。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身心活动的过程,要动其身必须先动其心,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动脑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上短跑课时,学生对每次课都采用直线跑,计时跑感到枯燥无味,我们采用游戏法、竞赛法和各种接力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使简单枯燥的教材练习起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练而不厌,学而不倦,并根据女生特点,体育教师自编健美操,使学生产生很深的兴趣、活跃了课堂,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运动量安排要合理
体育教学的特点是学生部分时间都在实际练习中,通过实际的练习来增强体质,所以合理安排调节运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学生获得合理的负荷量,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掌握增加运动和加大运动量时,不急剧过猛,每当学生做了负荷量较大的练习后,就做运动量较小的练习,以便学生的生理负荷曲线波动不会过大;运动量安排的是否合理,我们还根据体育课的任务来进行检验。
五、区别对待女生运动的生理和心理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采取措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行教育,采取表扬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不讽刺、挖苦、嘲笑使学生便于接受和改进,这样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在采用教育方法中,我们的重点放到教师身上,要求教师要注意“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实际行动,优美的示范动作,去感化学生,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仪表,言行教态及精神风貌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这样对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上好每节体育课是颇有益处的。
中小学体育课堂改革 篇4
开封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一、百年历史名校——开封高中
开封高中始建于1902年,至今已有105年的历史。曾为全国三大试办学校和全国八大优秀中学之一,河南省重点高中,现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开封高中为河南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六万余名优秀人才,其中有重要领导干部赵紫阳、焦若愚、于友先,著名作家柏杨、姚雪垠、张一弓、王昌定,著名学者张志公、秉志,解放军将领胡炜、柴成文、曲竞济,博士生导师朱秉彝等为代表的知名人士。现有的河南省籍两院院士有我校校友李恒德、杜祥琬等13人之多。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秉承“诚毅和爱,与时俱进”的校训,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为社会的整体进步育人”为宗旨,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学校的运动场地和器材,现拥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运动场,人造草坪足球场,五人制小足球场,九块标准塑胶篮球场,二块塑胶羽毛球场,拥有30台标准乒乓球台的室内运动场和室内健美操场地等,各类器材达到国家一类配备标准。
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自1983年开始进行试验,在总结一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1984年在全校全面展开,是全国最早施行以专项选修加必修为教学内容的分班教学模式的学校之一。专项体育课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打乱原有的行政教学班,分性别按兴趣重新选项分班进行学习的一种班级授课形式。通过三年的教学,使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懂得锻炼身体的道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一)改革的起因
1.自1950年以来,我国一直沿用前苏联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繁多,时数分散,且采用螺旋式排列,难以给学生较深的刺激,运动技能难以形成,不能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对参与体育运动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根本无法完成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
2.旧教材不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学生想学的教材内容里没有,而没兴趣的项目又必须学,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爱好和专长得不到发展和展示,形成了“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一普遍现象。
3.原有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造成了少数学生练,多数学生看,扼杀了多数学生参与体育锻 炼的积极性,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4.旧教材不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不符合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和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因此,我们认为原有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二)改革实施方案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改革传统的“行政班级授课制”,打乱原有教学班,将各年级一分为三(或二),根据学生的性别、爱好和特长选项编班。男生分为:篮球1、2、3共三个班,足1、2共二个班,排球、乒乓球各一个班,女生分为篮球1、2共二个班,排球、乒乓球、艺术体操各一个班。
教材内容和教学时数的安排是:教材内容分为基本教材(必修)和专项选修教材二大类。教学时数分为基本教材教学时数和选修教材教学时数各占50%,并随着年级的增长适当增加选修教材时数。
基本教材:体育卫生基础知识,田径(跑、跳、投),体操(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技巧),舞蹈和韵律体操,武术,采用大单元教学,基本教材为每个专项选修班必上内容。
专项选修教材:男生从篮、排、足、乒乓球项目中任选一项,女生从篮、排、乒乓球和艺术体操项目中任选一项,如个别同学换项,可在新学年初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由易到难,通过专项选修教材学习,使学生掌握专项选修项目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促使学生学会1~2项运动技能。
(三)思路和运行机制
学校以“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为社会的整体进步育人”为宗旨,从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切实落实国家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计划,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健全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1.进一步完善各级机构及各种制度(我校已成立“开封高中师生健康教育曁健康促进协会”)学校健全和完善了体育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体育的副校长、学生处、教务处和团委有关领导,体育组教研组长为副组长,全体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为组员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切实搞好学校体育工作。
2.制定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制度
体育组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运动会,负责完成学生成绩的测试、登记、计算、汇总、统计和上报工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学生体质方面存在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3.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
利用集会、校报、宣传版面、广播大力广泛宣传《意见》的意义,使每一位师生切实明确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认识提高到增强全民族整体健康素质的高度上来,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4.常规教学是学生了解运动知识,学习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方法,养成运动习惯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丰富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和掌握1~2项运动技术,学会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体育教师要从上好体育课做起,搞好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动作,锻炼方法,加强学生锻炼方面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实效性。对体育困难生,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关心,在技术上进行指导,并实行跟踪负责制,对这些学生要建立档案,并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制定“运动处方”。由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体育委员监督实施。每月由任课教师将学生的锻炼情况、素质提高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反馈到备课组或体育组,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锻炼计划。
5.拟对学生的体育考核实行学分制
学生每年有必学项目(田径的跑跳投,体操项目)、专选项目(篮、排、足、乒、艺)和选修项目(羽毛球、网球、健美操、轮滑、跆拳道等),学生每年考核的项目有7~8项,其中三项为必修(田径的跑跳投,体操项目),专项两项、素质一~二项、选修一项按测验成绩的等级进行积分,优秀5名,良好4分,及格3分,不及格1分,平时表现最高5分,积极参与活动或运动竞赛获奖奖励最高5分,累积达到26~32分,本体育为合格。
6.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和全校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建立实时跟踪、定期整理汇总、分析上报制度。
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是教师了解学生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基本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特点、制定相应措施的基础数据,所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建立由体育组统筹安排,既要建立学生的常规档案,又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建立一些特殊的档案,如对体育困难的学生就要建立专门的档案,体育组要定期分析和研究体育困难生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这些学生的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达到有效学生体质的目的。体育组要建立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数据库,对每个班、每个年级要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做到对每个学生、每个班级和每个年级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并定期整理、统计、汇总、分析这些数据,用于指导全校的体育工作。
建立实时跟踪、定期整理汇总、分析上报制度。学生档案和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不仅是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资料,而且是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依据,更是真实地反映一个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标准,因而要建立实时跟踪、定期整理汇总、分析上报制度。各体育备课组要定期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特别是体育困难生的分析报告要实时反馈到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年级段,并将分析结果和应采取的措施上报到主管部门的领导。
7.抓好体育活动和各种体育竞赛。
全校性的运动会是学生展示运动能力的舞台,也是教育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有利时机,更是全面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扩大规模和参与范围,规范运动会程序,力争取得最大效益。各年级的各种小型体育竞赛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良好形式,由于项目广泛,形式多样,适合各种技术和身体素质水平的学生参加,学生参与面广,所以更适合经常性地开展竞赛的项目也可扩充到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俯卧撑,扳手腕,“斗鸡”等多种类型。引导组织学生自发开展活动和竞赛。体育教师可引导组织学生成立各种运动协会和团体,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力量,组织各种非正式的小型体育比赛,如:对抗赛、友谊赛、表演赛等。
8.发挥俱乐部的引领作用,办好体育夏令营、冬令营。学校应充分发挥我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引领作用,利用寒暑假开办内容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技术培训班,组织内容为校内和校际体育比赛的体育夏令营,内容为跳绳、踢毽子、拔河和中长跑等项目的技术辅导和各种比赛活动的冬令营,利用节假日开办各种运动技术的短期培训班,达到丰富学生体育知识、活跃学生业余生活、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目的,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健康的体育活动。
9.开封高中是全国最早实行专项选修体育课改革的学校之一,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示范辐射作用。
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培养。我校不仅注重引导、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更加注重青少年学生的三基培养,确保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基本教材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1~2项运动技能。
10.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理论研究。经过20多年的实践,已对专项选修教材,从教学内容的设置、考试项目的确定和考核标准形成了较为系统和科学的校本教材体系。组织全体体 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和活动形式,加强体育理论方面的研究,用有效的手段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效增强学生体质。
三、体育课改革取得的效果
1.根据统计,我校学生体质逐年得到增强,结果多项指标超过河南省、全国的平均值,我校学生体质逐年得到增强。在全市高三身体素质统一测试中,我校三项素质平均分,均超过我市同类学校平均分20分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100%。
2.我校男、女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和爱好的分别为98%和95%以上,且随年级升高而逐年增高(专项运动能力的),这与国内采用普通体育课上法的中学生随年级升高而对体育课兴趣普遍下降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3.专项选修体育课的实施使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促进了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小型竞赛和运动训练的蓬勃开展。开设专项选修课以来,学生都有自己的专项班,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有了充分的专项学习和锻炼时间,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所以每人都能较好地掌握1~2项运动技术和锻炼方法。由于学生渴望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便积极利用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其它业余时间进行锻炼,形成了课内、外积极锻炼的高涨局面,学校适时的安排各项小型竞赛,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给学生提供展示体育技能的平台,各行政班的学生迅速组织起篮、排、足、乒乓球队,形成了人人有体育特长,班班有各项体育代表队的局面。这种局面促进了学校体育活动和学生社团工作顺利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体意识、抗挫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同时又促进了学校体育代表队的发展和壮大,扩大了展示开封高中百年名校的窗口。
我校共有10位教师19次获河南省优质课教师称号,6次获开封市优质课教师称号,13位教师的近30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
田径项目:历年在河南省、开封市中学生运动会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多年保持由省体育局授予的传统项目学校荣誉称号。
球类项目:02年河南省“晨光”体育活动中,获高中女子组排球冠军,男子五人制足球亚军。04~06年连续三年肯德基全国青少年篮球三人挑战赛河南省冠军。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比赛,04年获肯德基全国三人制青少年篮球赛大北区第二名,05年获肯德基全国三人制青少年篮球赛大北区第五名,06年获肯德基全国三人制青少年篮球赛大北区第五名。
4.长期效果明显,得到了学生、领导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中小学体育课堂改革 篇5
从辽宁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对提高中小学体育师资水平和教学改革的成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科学性、合理性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助于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核心.本文以辽宁省14所城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现状,对辽宁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革对策,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合格师资提供参考依据,旨在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作 者:王春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沈阳,110034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421关键词:体育教育 课程设置 改革
小学体育课改革研究报告文档 篇6
单位:新都区石犀小学 姓名:阳世顺 摘 要:根据研究调查得出新都区大丰镇小学体育现状,根据存在的这些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探讨对策,对推行全区小学体育新课程,促进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小学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了小学体育教育对人的身体健康,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小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
对新都区大丰镇的小学走访调查发现,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小学生几乎都喜欢体育运动,其中篮球、足球、跑步、呼啦圈、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但在体育课上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学校班级多、每班学生基数大(50-60人每个班)、运动场地有限、同时上体育课班级多,导致大部分体育教学内容无法正常开展。体育教师更多的是在说教、约束安全纪律(害怕受伤事故,过于强调安全意识,不能做这不能做那,限制学生好动的天性。)、身体素质练习。这样以来剩下能开展的体育课内容是无法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运动喜好,导致学生体育课兴趣不高,而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枯燥运动量,使部分学生甚至不喜欢体育课逃避体育课(高段学生较突出)。
1.2 新都区大丰镇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分析
由于受到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不可否认的,目前大丰镇的绝大多数小学的体育教学环境硬件设施都非常完善,塑胶跑道、篮球场、乒乓球台、足球场等。但是能满足学生运动活动的区域是有限,加上在校学生人数多,课间休息时间学生活动区域有限,体育课的教学环境更是不容乐观的。
1.3新都区大丰镇小学体育师资状况
在街道,绝大多数的小学都配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大学本科毕业,专业主要集中在田径和篮球两个专业上。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目前有体育课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代上,这样的“体育教师”没有接受过体育教育的专门培训,在思想上就没有把体育课摆在正确的位置上,因此,体育课集合就解散的情况很多,认真上时也由于对体育课程序不大了解,动作要领的讲解更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无法胜任。教师各方面的素质也有待于提高。因此,体育师资是个严峻的问题,并且由于条件的限制,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现状。
1.4 新都区大丰镇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教师和学生活动现状
目前,新都区大丰镇小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游戏和简单的跑、跳、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教学内容单一。对于篮球、足球、排球等大项运动,都是分阶段教学:低段学习简单的运球、垫球等练习。中段学习,单手肩上投篮、脚内侧传球、排球对传球等。要等到高段才有机会学习更多技术使学生能勉强完成对抗和比赛。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无法段时间体验到完整的运动魅力,使学生慢慢失去运动兴趣。据调查所知,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师自身责任心和教学观念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隐患给教师带来的束缚,使得很多教师就算想教一些完整的内容,也会有所顾虑,索性就简化甚至是“放羊”。
学生活动状况,小学生活动基本以群体式为主单人式为辅,其中群体型主要有三种: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积极型的是以运动成绩好的,有共同兴趣爱好聚集在一块的,还有小部分一起在学校各种运动队参加训练的;中间型就是成绩一般,或因为家庭离的很近,教室座位相邻而结在一块的小群体;消极型的则是成绩差的和平时贪玩的学生。积极型群体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发展,对于中间型和消极型,教师应主动帮助加以引导,向积极型过渡。单人式的一般都是相对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同学交流的学生,这种现象是对于这类孩子的发展是很不好的,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这样的学生多一些的关心和照顾。结论与建议
2.1分散全校体育课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
在学期排课前,考虑分散全校个时段体育课,每节课操场上控制在5个以内。这样以来保证操场上学生的活动密度。为课堂教师提供足够开展课时内容场地空间。体育教师课堂中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管教、说教、过度约束学生的活动空间和内容,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运动参与运动。当然并不是完全放手,做到必要的示范讲解、安全保护、安全提示。让学生正真的享受体育课的快乐,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上某种运动项目,从而养成课时外的运动习惯。
2.2划分活动区域加强课外体育管理力度
学校的运动区域是无法扩大的,但是可以划分:
强运动区(比如田径场篮球足球场)这些可以满足学生奔跑、对抗比赛的。
中度运动区(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场地,教学楼外的空地)满足学生的小球运动,跳绳,小游戏,不是太大动作的运动。休息娱乐区(教学楼内的大厅、过道走廊等)休息,聊天,散步等不需太多运动量的活动。
同时学校在加强对体育课堂的管理力度外,应将晨跑、课间操认真管理。带领学生课外体育训练,特别是学校运动会要定期举行,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发地组织体育锻炼,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在运动会上的奖励会让他们自信心增强,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每个项目优异成绩的获得都不容易,能训练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良好品质。比赛中同学们的相互鼓励是促进同学关系的很好机会,都希望自己的同班或同级取得好成绩,无意间就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团结、互助、友爱的优秀品质得以提升。所以运动会的定期开展是必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热爱程度到一定程度后使学生有课外甚至是校外运动习惯,那么学生的运动场地需求就不单一的是在学校场地。
2.3 师资上,教育部门应妥善处理,目前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生不够,而是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体育教育的需要合理配置体育教师。并且对在职的教师要经常的给予走出去学习、交流和继续教育的机会,使得在职教师能与时俱进。在体育设施上,还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增设更多的必须的、实用的体育器材,更换已有的不规范器材和其他危险器材。
在本区域,保证体育师资是关键。大丰镇的房租高,生活成本高,消费高。毕业生在择业的同时对回报也有了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采取合理的方法(尽量提供应届生教师宿舍,提高待遇,提供更多的学习提高机会)将他们吸引到体育教育这个行业中来,引进更多、更好、更全面的体育人才来充实地区体育师资,在设施上,更要加大力度的投资,尽其所能的为学生增添体育设施,改善体育的教学环境。
2.4 教师和学生状况,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也是正常的。我 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把先进理念落到实处,要改变基层体育教师的新课程培训策略,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执教能力,要改革现行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机制。
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益,我认为还是应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下功夫。课前——注重研究,备好教案
教师能否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编写教案,就是教师教学行为是否开始转变的具体体现。教案是一堂课的设计思路与组织方法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学行为的开始。
(1)目标统领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的体育课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空间,既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充满情趣,让发展学生终身意识的目标从时间上延伸到课外;从空间上延伸到校外。(2)以学生为主设置目标
新课程教案在学习目标的设定上,可以站在学生角度与立场上来定。由于学习手段的多样性,主体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练习。此时,学习对学生有一种约束力,不同学生可以实现自己不同的目标,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时则有很大的灵活性。
(3)给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空间
新课程能使学生学会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学生能把课堂中所学的用到课余锻炼中。因此,我们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动态表现。如学生的选择性与创造性的表现,学生兴趣爱好,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师生之间的交流等。例如学生学练兴趣正浓时,就可适当增加练习时间;相反,有的环节学生不大感兴趣,则应及时缩短或调整。课中——注重实效,保证质量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学练,同时又能巧妙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最关键的是如何保证既有实效,又能达到一定的“质”和“量”。
(1)注重合理性
课的组织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课组织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组织的合理性,使每节课都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发挥最大的效应。
如在教学组织时要注意场地、器材布局合理且充满趣味,能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要注意身体练习多样化、游戏化,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与目标;要注意提高器材利用率,尽可能地使一材多用;要注意因地制宜自创教具,根据有关教材需要,教师动手制作简易、安全;要注意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增设一些对抗性强的项目,如球类练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胜欲望,既达到锻炼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班级凝聚力等。
(2)注重实效性 除了合理性,我们还应注重的是实效性,要强调教师能控制课堂。走进新课程后,我们觉得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作用不仅不能减弱,反而要加强,应该不断提升教学行为能力与艺术。
如我们应常以趣、新、奇的方式导入课,组织有效的教学秩序;多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表现,给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较大的灵活性,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注重分层教学,因人评价。采用哪种组织形式,教学时间如何分配,主要根据教学内容性质、难易程度、场地器材、性别差异等具体情况而确定,不能模式化、形式化。在评价时尽量注重差异,引导学生多进行自我横向比较,使得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快乐;注意培养和使用体育骨干,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开展互助教学;让教师的语言(体态)丰富起来,让师生的交流真实起来。
(3)注重安全性
教学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根据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实际情况,在设计课时,重视对练习方法的介绍,在课的各个环节中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课后——注重反思,促进交流
要改变现有的只有反馈没有反思的课后交流现状,我们认为关键是抓好自身和同伴互助两个环节。
(1)自身反思
我们认为每个教师都应经常进行课后的自我反思,主要可以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等进行分析研究。
(2)撰写案例
我认为另一个重要的反思形式就是撰写教学案例。因为通过教学案例的撰写,就可以使教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有一个全面的、及时的反馈,使教师的思想、行为的改变获得力量,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的目的。
中小学体育课堂改革 篇7
1.1 “生态体育”概念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利用适当的体育教学手段,让学生和自然,社会进行亲密接触,实现对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培养, 获得自然和社会的精神的经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存力和适应性。
1.2 “生态体育”特点
“生态体育”的提出不仅丰富了高中体育的模式和手段,还拓宽了体育教学的环境和场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2.1自然性
“生态体育”的主要目的和手段是让学生融入到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感受自然气息,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发展。
1.2.2时代性
21世纪后,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加之,奥林匹克体育思想的转变, 使得体育奥林匹克运动更加符合时代的特性,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2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依据
2.1新时期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变革的需要
传统高中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进行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培养。新时期教学主要以“三自主”教学模式为主,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2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的提高,体育教育要求“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高中生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需要为以后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机能。学生在学校学到知识逐步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体育教育也应该顺应现有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拓展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理念。
2.3缓解教学条件制约的有效手段
随着普通高中的普遍和其大范围扩招,高中的学生逐渐增多, 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都呈现严重不足的状态,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影响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对其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影响,为后续学生体育的学习和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挑战“。生态体育”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自然和社会进行锻炼,为缓解当前教学条件不足的现状创造了条件。
3开展“生态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3.1实践经验方面
相对西方的生态体育模式,我国的生态教学起步较晚。在体育领域,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学者进行研究,但并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的研究体系和趋势。所以对于高中“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展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3.2教学方面
当前,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国家性的大纲、计划和教材。生态体育课程也缺少系统性有深度的实验, 尚未形成较成熟的课堂模式,实战经验缺乏,大多数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论证和理论方向,缺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生态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阶段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生态体育的评价尚未完善,仍然需要多方的认证和推敲,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为“生态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4 “生态体育”教学的应用分析
4.1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科目设置
传统的体育教育大多在学校内部,利用现有的器材和场地进行训练,根据“生态体育”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的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可以对现有的体育项目进行合理的改革,运用技巧丰富教学内容。新颖的科目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其更好的探究和操作。比如在进行短跑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俯卧跑,转身跑,接力跑等模式进行科目的改革, 或者利用不同的光、声、触信号刺激学生的感官,锻炼其反应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参考有关地区的体育教育改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新的科目的设置,比如在周末或者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素质拓展等户外活动,将学生与自然,保健,运动损伤的内容进行结合,帮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学习,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的同时,缓解了场地器材的压力。
4.2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形式
“生态体育”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根据课堂的环境,场所和季节而变换。教师可以结合网络等平台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转换,安排素质拓展和体育游戏等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比如在进行抛铅球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课程,比如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模式,而是应该让学生先进行抛铅球的简单练习,帮助其探索发掘适合自己的抛铅球的最佳方式,最后再进行标准动作的示范和总结。学生通过自己的锻炼和摸索,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找到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
4.3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评价过程中都应该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每位同学的情况进行培养。教师对待每个学生既应该一视同仁,也应该区别对待,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方案,针对不同学生,从体能、锻炼能力、体育情感进行不同培养,并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充分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过程的客观性,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感,在身心方面都得到放松和提高。
5实行“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野外实践活动中,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应该充分进行合理的准备,比如在登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防滑,在游泳过程中教师应准备足够的游泳圈,做到防患于未然。
(2)将学生带入大自然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防止学生对自然环境带来影响和伤害。
(3)对于“生态教学”场地的选择而言,对于环境较为偏僻的学校,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校园周边的平原或者高山进行练习,对于城市中央的学校,教师应该利用学校周围的环境和场地进行合理的安排,或者引领学生进入社会环境进行体育课堂的开展,最大程度的挖掘自然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6结语
高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改革对于推动体育教学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高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更好地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在“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下的高中体育改革过程中,学校应该以改革为契机,加大投资力度,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逐步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从多角度多方面推动生态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7.
[2]石刚强,葛幸幸,雷辉旭,等.高校“三选”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4):59-61.
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篇8
关键词:教师;学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4)09-0085-01
课堂教学活动存在于一定的时间流程与空间形态之中。时间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的安排序列上,空间形态的构建主要表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而课堂教学结构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内容、贯穿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的时空载体和必要保证。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方法,体育教育要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应尽快地从传统的体育授课模式中走出来。
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每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如在准备部分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游戏、慢跑,徒手操等,如果一直延续这种传统的固定,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由对这些一成不变的准备动作的厌烦延续到对体育课的厌烦,这种负面影响是非常可怕的,体育教师一定要避免这种问题,应当精心设计出一些既能达到与传统准备动作一样效果、又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动作来教学生,而不是智慧传承很多年都不变的一些老动作。
同时,体育教师还要注意对利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特点、作用及构成因素等问题。虽然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理论是没有什么用的,尤其在体育方面,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是: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如果没有对理论的理解,哪么实践也只是一纸空文,没有什么意义。
二、建立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结构
传统的体育课堂一版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看似规整的模式其实是限制了教师的自由发挥,在实际调研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教师往往会为了追求时间的分配而忽视了学生真正喜欢的部分,每一部分分配均匀的时间,不管学生到底对哪一部分感兴趣,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都是很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的,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对这种固定模式的体育课产生厌烦,不愿意去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其他部分也不能忽视,但不能追求模式,每一部分匆匆而过,这是体育课堂最大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将一般的教学模式直接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必须同体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且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形成具有特色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我们提出体育教学模式,是根据当前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但这并不是体育教学的“终极”模式,它应该随着我们对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发展。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适应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不再把重点放在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或掌握知识技能方面,而且也把人的情绪、态度、理想、兴趣、意识、价值也作为教育的一个过程。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素质教育是不相符的。根据素质教育理论,确定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本内涵,提出现阶段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论述体育教学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对接是实现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方式。
五、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
在体育课的考核中,理论知识占20%。由于理论课在课时计划中只安排了两课时,开学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从教师这方面来讲,主观上就显得不太重视,其次,理论考核有些学校从来没有进行过,学校也不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考核,造成了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轻视。另外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行为。提高体育素质最有效方法就是加强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课教学,使他们系统地学习、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
六、要防止学习和运用模式中的片面性
学习和借鉴科学的、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无疑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然而,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有其局限性,我们不能过份夸大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强行推广某种体育教学模式。这一点对于教研部门与体育教研员来说,尤其要注意,对别人的研究成果是这样,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应该是这样。学习和运用体育教学模式,一是,必须从实际出发;二是,要有利于推动体育教学改革,而不是压制或扼杀体育教学改革;三是,必须讲求实际教学效果,不搞形式主义。
近年来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首先是以多种体育教学思想的涌现为先导,通过学术争鸣,使体育教学基础理论得以逐步完善,推动了体育教学实践的革新。但理论的探讨与体育教学的实际之间尚有距离;有些老师倾向于理论教学,教会学生很多体育理论知识,却没有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于是学生也只是空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真正的体育技能和利于锻炼并没有得到;而对于另外一些老师,不喜欢理论,觉得理论都是一些空壳子,所以只是单纯得教学生一些体育动作,丝毫不涉及理论知识,这样下来,看似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但是却没有掌握什么理论知识,到头来还是没有学到多少东西。所以,教师们还是应该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在体育教学上,理论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更严重,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体育教学,旨在增强学生心理身体双重素质,体育是人毕生都不能缺少的一部分,要想健康的生活,就必须重视体育,重视体育课,重视体育锻炼,要坚持“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把体育作为自己一生的好友。我们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来研究、认识和应用体育教学模式,而不要“唯模式是从”,搞模式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研究模式、应用模式、超越模式,最终完成体育教学自然和本质的回归。
参考文献:
[1]李跃.论如何培养普通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 教育与职业,2005 (18)
[2]体育运动文件汇编(1949-1981)[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3]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威、张雅云.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6]两会访谈:教育部部长周济谈教育热点问题.
中小学体育课堂改革 篇9
1、从理论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主张,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已有发挥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挥内充分发展。它既包括从解剖生理特点界定的先天遗传素质,也包括主体的发展能、教育因素的现实素质。素质教育不是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教育观念,是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质,即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现代社会每个个体所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
2、小学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与适应性
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早已深入到各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工作之中。在国外他们以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个性,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等等:而在我国,表现为着重共性轻个性、重技术轻理论。强调纪律严明忽视轻松活泼,强调一板一眼的教学秩序忽略灵活多样具有实效的教学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小学体育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世纪之交,如何构筑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的小学体育,如何主动适应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具有十分紧迫的时代挑战性。
3、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传统体育教学观与应试教育对小学体育教学影响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观与应试教育影响,总是片面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地培养。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有限范围内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却更多地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片面性,形成了一定的发展隐患。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素质教育理论如何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研究不够,缺乏中间环节,没有形成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素质教育模式。二是小学体育教育行政和业务指导部门监督指导不力。三是在已经习惯的传统模式上的教学有“轻车熟路”之感,没有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现阶段在小学体育中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误区有:只抓少数尖子而忽略多数学生,看重体质忽略素质,注重知识灌输忽略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较多的被动强制较少的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参与,注重近期效益忽略长远效益。因此,在现代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很有必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实现由应试教育模式到素质教育轨道的转变。
3.2 小学现行体育课程有些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层次无区别、针对性差。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某些内容还是以强调传习运动技艺为中心,大多数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这不能适应成年后的运动,使得不少学生在成年后,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有减无增。教学内容安排,基本上选用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的分类方式和直线式、间隔式或混合式的排列方式。
3.3 教学方法陈旧,课程不合理。当其它课程开始普及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时候,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张嘴和一支粉笔上。实践课的教法往往满足于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等系统的教学方法,一些新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似乎还没有被大部分老师接收,3.4 考核方法竞技化。小学体育课成绩考核与评定基本上仿用竞技方式,评价体育成绩的标准,往往是以学生跑步跑得越快、跳远跳得越远、投掷投得越远,就能得到高分,《国家体锻炼标准》的达标率越高,往往认为该校的体育工作抓得好。显然,这种评价标准已经偏离了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或学校的综合情况,4、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4.1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确立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框架体系。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而课程改革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之一,这首先要从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转变,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二是体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育素质教育才能收到实效。三是涉取自然主义体育观的精华,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相结合,树立终身体育观。
4.2 优化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1)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乐学、愿学并从中得到快乐,同时学会一些简单的健身方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兴趣性和实用性趋势。(2)要更新和充实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容,如体育社会人文学、运动人体科学以及体育养身保健等体育文化和体育素养方面的知识内容,选择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需求。
4.3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课程设置要实效化。在小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中采用下列方法较好,如能动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与声像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体育课程改革还可以通过增加课的次数和开设教学辅导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阳光下,到大自然、到操场上去生动活拨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4 增加体育经费投入,改善体育硬件设施。小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经济保证,没有良好的体育工作环境和设施条件,任何体育素质教育计划都难以落实。
【中小学体育课堂改革】推荐阅读:
初探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途径06-29
中小学体育07-17
中小学体育人才05-11
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05-24
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09-15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10-27
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05-25
广西中小学体育教师10-24
中小学音乐课堂09-26
中小学课堂游戏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