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2024-07-07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研究(精选12篇)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篇1

小学音乐情景剧很好地将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更加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方式,将教材内容以形体化、动态化的内容表达出来,让学生参与到情景剧的表演中,在表演中不单单是演唱,而是体验音乐的内涵,不仅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也能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达到新课标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

一、音乐情景剧符合小学学段的特点和需求

小学生初入学校,仍然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情感的表达一般没有限制,而且具有相当强的模仿能力。针对这一特点,小学生更适合通过音乐情景剧来学习音乐,同时,通过情景剧还能培养学生舞蹈和表演等方面的能力,从音乐等多种艺术角度对学生进行熏陶。小学音乐除了教学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更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通过灵活组织音乐情景剧,充分发掘音乐作品的基本内涵,以形象化的表演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音乐情景剧中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通过演唱和表演的形式从心理的角度去感悟音乐,优化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音乐情景剧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音乐情景剧是一种简单的表演形式,通过幽默的对话或者对相关行动的表达,在舞台上重现特定的场景。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音乐情景剧模式,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的特点以及初入学校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通过表演、演唱或者观看,来体会具体的音乐内涵,并主动地抒发音乐情感,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良好个性。音乐情景剧主要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能力发展

音乐情景剧多是贴近生活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发挥出极强的模仿能力,调动起诸多感官,以亲身感受加上主观思考把握扮演的角色。音乐情景剧主要的表达形式是演唱,所以,歌词和曲调与情感的表达有直接的联系。角色的喜怒哀乐会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不是通过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表演,而是通过对音乐和角色的感悟进行表演,思维和感官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另外,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模式偏向于形象思维,具体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确切形成,所以,小学生不会通过机械化地记忆进行认识,而是通过形象化的思维进行记忆,所以,在音乐情景剧中,小学生动用多样化的思维模式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锻炼。

2.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音乐鉴赏主要是指个体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感知以及从中生发出的联想思考。音乐作品从多个层面刺激人们的感官,激发人们的思维能力。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对音乐内涵的感悟也与生活体验有关。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情感价值取向的认识还不够, 对善恶美丑的概念也相对模糊,而且小学生在接触社会媒体时,也可能受到其他音乐形式的影响。事实上,小学生更应当找准适当的音乐,从小就要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小学音乐情景剧教学实践研究

音乐情景剧集合了音乐、表演和故事情节等多种情感表达形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为学生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音乐情景剧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情感,让学习音乐的欲望持续下去。音乐剧以音乐为主线,围绕音乐形象,在师生间共同学习、共同体验,突出了音乐的创造性,优化了学生的音乐体验。

1.提高学生对音乐表演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上采用音乐情景剧形式让课堂更加活跃,一改传统课堂枯燥的理论教学模式或者跟唱演唱的模式,让学生在更加多彩的活动中体验音乐。在开展情景剧之间,可以先让学生接触情景剧的一些内容,比如,情景演唱、唱跳结合、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曲调分析人物形象等。学生在情景剧中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既定的剧本表演和演唱,必须要突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生要在掌握节奏和曲调特点的基础上,主动参加演出,发挥创造力,将情景剧角色演得更加贴近真实,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自由的环境下积极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音乐情景剧要有互动评价

音乐情景剧有一定的内容,在表演和演唱的过程中,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互动交流,学生很可能渐渐失去表演的兴趣,尤其是在唱错或者表演错的情况下,由于紧张,学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景剧中要有交流,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感悟音乐,避免学生盲目的、错误的理解。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唱得不错!”“表演的非常自然!”等等,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另外,在情景剧结束后,要给学生一定的表达空间。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和对人物的刻画是通过肢体语言或者演唱强调表达的,是一种形象化的感悟,而要将这种感悟形成经验,就必须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学生在情景剧中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学习的效果还需要巩固,如果学生只是出于好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很有可能在课堂后就忘记了,那么,音乐教学的效果也不如预期。教师在表演后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或同学互评,让学生说出自己哪里演得不好,觉得别人哪里演得好自己需要借鉴,这是形成自我学习经验的过程,这样不会使情景剧的感悟流于表面。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表演和演唱进行点评,巩固乐理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悟音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通过实践和总结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尽量让学生即兴发挥

要通过音乐情景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对音乐产生思考,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反复排练情景剧,慢慢地学生会形成一种定式,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形成习惯之后,主动思维就少了,情景剧的表演反而形成许多束缚。首先,让学生了解情景剧情,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再对其中的音乐演唱进行熟悉, 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和人物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比如,东郭先生中, 东郭先生把狼从口袋里放了出来,这时毛驴应当有所表现,尽管毛驴是动物,不应当有人的思维,但是在情景剧中,为了使学生加深对音乐节奏和曲调的理解,赋予动物和植物以人类的思维,也是思考的过程。扮演毛驴的学生看到东郭先生放了狼,知道后来东郭先生会被狼追得仓皇逃命,这时的思想活动是焦虑的,学生就可以即兴表现出忧虑,如叹气、摇头等等。这样的即兴发挥,一方面要求学生对音乐和剧情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反馈,这一来一回,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自我感悟的反馈是对音乐真正有所了解,情感变化也是学生对音乐的直观表达,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思维,对音乐的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摘要: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并不多,教学内容也多以跟唱或演唱为主,课堂内容相对枯燥,学生也可能对演唱产生畏惧感提不起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学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很难提升。所以说,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发挥创新能力,引入音乐情景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综合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情景剧,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篇2

学唱歌曲《学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过程:

一、情感激发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

师:你们了解红缨枪、红军帽吗?

引出王二小的生活年代,以及抗日英雄王二小。

二、歌曲学习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

第一段:叙述性段落

1.听音乐故事

2.说一说

3.学一学:(1)模仿演唱。(2)学唱歌谱。

4.唱一唱: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

第二、三段:故事起因

1.师生探究,讲故事

师: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在熟悉的音乐中谈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怎么说的。

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2.唱一唱,比一比

全班一起演唱歌曲第二、三段。

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1.剧情设想

师:二小被敌人抓住了,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2.歌曲学习

(1)说情节

(2)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3.歌曲表演

(1)表演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演策划表,安排演员角色;教师巡回指导。

(2)表演故事

4.唱一唱

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四段。

第五段:二小牺牲

1.激发情感

2.进一步激发情感

3.唱一唱

第六段:怀念二小

1.朗诵动情

2.跟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全曲

三、歌曲表演

四、课堂拓展

师:从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英雄王二小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能力;多媒体互动

音乐鉴赏是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小学生通过音乐鉴赏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以及情感,还可以提高其表达美、鉴赏美、感受美及创新美各方面的能力。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要对当前的音乐鉴赏教学进行改革,将创新思维融入音乐教学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一、情感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鉴赏音乐可以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内心。一首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快乐或悲伤,都可以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或是在听觉的基础上体现出来,这种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在音乐鉴赏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学校开展音乐鉴赏课并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听音乐,而是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丰富情感世界。很多音乐作品都源于最真实的情感,其包含很多丰富的感情,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音乐教师要选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音乐作品,从音乐的各个方面对音乐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对音乐鉴赏课的内容进行层次性分析,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欣赏音乐、品味感情、深入思考音乐的内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通过丰富的联想去感悟音乐,这样他们就会在一种情感式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学习音乐。

如,在小学音乐《小白船》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是一首比较欢快的歌曲,首先,教师通过满月和弯月的图画以及小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故事嫦娥奔月,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拓展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其次,通过听、唱形式学习歌曲,发展音乐听觉和记忆力,同时在节拍、分句结构、歌曲与器乐形式、中外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歌曲,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表现,并感知音乐要素。最后,用小游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即兴创造能力,伴随着自己的动作再次歌唱《小白船》,进一步表现出歌曲的意境,感悟歌曲的美感。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生动的图像、动画、文字、视频等将音乐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更加丰富的学习情境,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在《我家住在大海边》作品的欣赏中,教师找了一首MV,画面是大海边的生活场景,有海鸥、海浪、轮船等,非常有生活气息,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同时录制一些海鸥、海浪、汽笛的声音,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将这些声音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依次加入音乐中,既营造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在上课时,教师还特意把MV中的声音去掉,只播放画面,声音由教师伴奏、学生歌唱配音,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充分体现多媒体交互性的特点。

三、加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音乐鉴赏课,教师整节课都在讲理论知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就无法得到提升。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同时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事实上,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天赋都有所不同,所处的音乐环境也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对音乐的理解上就会有所差异。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思维能力。

如,在《小鸟和狮王》作品的鉴赏中,这类音乐比较形象,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表演。学生听到音乐时随音乐所表现的每个动作都是自发的、不自觉地对音乐的直接反映。如听到小鸟的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做飞翔的动作,听到兔子的音乐时则会模仿兔子蹦跳。

音乐鉴赏主要是通过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体验、鉴别和欣赏而进行的一个系统性认识和学习。加强小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音乐的教学发展是每个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不断对音乐鉴赏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艳.试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3(14).

[2]勒满贵.新课标下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0(06):96.

[3]武琳玲.邢台地区小学音乐鉴赏课开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篇4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打开音乐的大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世界多元化带来多元化音乐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古今中外的音乐让学生对于丰富多彩的音乐有一个了解,然后引经据典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作者的情感世界,走进音乐所赋予的情感里,对音乐产生共鸣。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平时社会中流行的某些歌曲,帮助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情感,让学生学会鉴别音乐,激起学生的共鸣。

二、引导学生学习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是音乐鉴赏必须经历的过程,如果缺乏基本的乐理知识,也就谈不上对音乐的鉴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音乐乐理知识多而复杂,小学生很难全面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选择地学习音乐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乐谱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识谱,将乐谱与鉴赏、演唱、演奏、创造等联系起来,认识音乐的表现形式之后,再深入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从而更加有效地鉴别音乐作品。

三、音乐技能与课堂表演结合起来

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唱歌,还要教会学生理解音乐的丰富内涵,体会音乐的情感,然后唱出有感情的歌曲。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用图片、视频、乐器声音等资料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口琴、钢琴、笛子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充分发挥课堂表演的作用,让学生亲自体验音乐的各种形象,感悟其中的情感,并加强与学生交流,实现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课程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部分,探究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审美能力,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目标。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篇5

音乐虽然一度是大家公认的副科,但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通过音乐学习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这就使得音乐教学必须提升到新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开始对小学音乐课进行改革,创造了很多值得推广的方法,下面将简要分析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可上的应用情况并浅显的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小学音乐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电视或电脑播放图画、影视、歌曲、歌词等等展现音乐的独特的魅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观看或者聆听中,用更加科学和可操作的方式掌握课堂的节奏,传递乐曲的内容和气氛,使学生在无形中增加乐趣,找到自己学习音乐的方向。同时多媒体能很好的结合教学,是因为它可以通过声音教会学生阅读,进而识字。比如教师在传统的教学生唱“上学歌”的时候,学生几乎不能全部认识那些歌词,教师幸苦了半天,学生只记得了调,却记不住词。而当教师用最普通的手机链接电视播放这首歌,学生看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歌词和电视上的花草、太阳等动画,跟着唱了几次,不少学生就记住歌词了。多媒体这种教学方法把抽象的音乐内容转化成易于理解的图片、动画、声音,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和简便,所以很多音乐内容应该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教学。随着教改的推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改革步伐也越来越快,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上可以更加开放,不必拘泥于课前或者课上,教师应该能省时度势在适当的时机把多媒体技巧灵活应用,突破传统的僵化思想,把小学音乐课打造成充满画面、声音、乐趣的课堂。另外多媒体的录音录像播放功能很好的解决了学生从不同歌曲中了解音乐特色,感受音乐魅力的难题。传统的教师教唱是千姿百态的,高低不齐的,甚至千篇 一律,学生没能从中感受到音乐的壮阔与低沉,也没能感受欢快与悲伤,这就严重损坏了学生感知音乐魅力,鉴赏音乐特色的能力。但引入多媒体教学后,学生从教师播放的原声中学会了从《欢乐颂》不同的声调中感受合唱欢乐,从《保卫黄河》高亢的曲调中感受齐唱的壮阔。而且学生们还能直接在聆听独唱时分辨出不同的男声、女声、童声等,感受不一样的音乐塑造的形象。进而避免教师的教学尴尬。当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声音曲调中感受音乐的变化风格,掌握了一定的鉴别技巧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新的音乐知识,比如在戏曲教学时,完全可以播放京剧,讲讲变脸的故事,引入京剧中花旦、刀马旦等不同角色,讲解他们在京剧戏曲中的定位,告诉学生怎么识别他们之类的知识。这就即加强了学生学习的探究心理,又让他们学到了鉴赏音乐的相关知识,还能在观看中获得直接经验印证自己的猜想,帮助其观察歌曲描绘的世界,发现的其中的美好,并且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开始引导小学生们想象自己想要用音乐造就什么样的世界,发挥其创造的才能。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某些弊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几个存在的问题,例如:

(一)、设施维护与保管存在很大的漏洞。

有些教师公物私用,有的粗暴使用,有的随意摆放,有的用完之后就让学生随意摆弄等。很多学校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多媒体设备管理,导致不少设施维护难,保管不当,形成浪费的现象。多媒体设备不能得到良好的管理和维护会严重缩短其寿命,比如电子琴若不能保持其干燥和清洁,那么使用一个学期或许就会坏掉;电脑的主机有太多微尘会使得其反应速度降低甚至无法启动。

(二)、应用能力和技巧严重不足。

特别是学校年纪偏大的老师,几乎不会使用这些现代化的音乐教具或多媒体设备,年轻老师使用的方式较为单一,图片、影视、歌曲是主要形式,几乎每节课都是这种模式,无法结合ps、c++等更多的剪辑技巧进行创造,因此多媒体音乐设备很难在小学音乐教学得到充分的合理的利用中,更加不可能发挥其最大化促进音乐教学的作用。

(三)、相关部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关注度仍需继续提高,并且提供紧密相关的培训。

小学这个阶段教师比较辛苦,不少教师身兼数职,很难在工作之余花功夫查找多媒体相关的资料创作切合实际的应用,而相关部门对此提供的更新设备或维护帮助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多媒体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其无法完全掌握课堂时间,对操作者有很大依赖性。

多媒体教学往往富含音乐相关的图画,声音,视频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否处理得当关系着学生能否从中获得学习的信息,如果过于混乱,音乐太长或太短,播放翻页时间的把握,这些都取决于操作者的操作手法是否合理,时间把握是否到位。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那么学生很有可能沉迷在观看视频、图画、听歌曲的情绪中,忘记自己学习的方向。显而易见的是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切实满足了教师化抽象音乐知识为直观图画、声音等要求,改进了小学音乐课的上课形式,化解了一个个情感与艺术的结合问题,促进了学生在和美音乐、视频环境中体验音乐的魅力,优化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思维,打开学生学习音乐的源泉之门,也促进了实现教改提高教学的目标。同时学生在聆听和观摩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图像等的变化,感受音乐的风格曲调变化,易于学生加强鉴赏思维的锻炼。学生在优美的曲调、丰富的插画中学习兴趣空前提高,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模式的音乐课,从音乐课开始感受世界声音的不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着眼于外面的世界,用自己的心感受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和技术带来社会的种种巨变。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应用上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将学生的认知情感摸排清楚,灵活多变的与音乐教学融合起来,巧用技术真正发挥出对媒体教学的优势,实现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成玲.如何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率[J].音乐大观.(06)

[2]陆晓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J].基础教育研究.(13)

论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素质教育;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是艺术,也是生活,学生有了音乐细胞,有了音乐鉴赏能力、欣赏水平,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体会生活的美。

一、放飞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远比成人丰富。所以,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笔者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把想象和音乐结合起来,给音乐插上想象的翅膀。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中,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充满着鸟语花香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在听的同时想象小草破土而出,想象小花在静悄悄地开放,想象小溪潺潺流水叮咚,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地翱翔。

二、体验“唱”的乐趣

歌唱歌唱,好的歌曲必然离不开“唱”。音乐教学正是如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开口唱出来。否则,不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多么生动,配合多么到位,演唱多么动听,学生不开口唱,那所有的教学努力都是白费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单句单句地教会学生唱,还要在学完之后自己把歌曲唱出来,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歌曲抒发心情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每教完一首歌,都会专门抽出一节课开办“演唱会”。由笔者弹琴配合,学生站在讲台中间,面向全体学生唱歌。即使学生唱得不好,但敢于发声,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唱出来的勇气也是可取的。

除此之外,笔者还让学生体验“唱”出来的快乐。如,丢手绢游戏,如果只是學生单纯地蹲在地上,那毫无游戏的乐趣可言,但伴随着《丢手绢》这首儿歌,游戏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三、多种教学方式并行

小学阶段,学生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知识的渴求程度是惊人的,而且接纳速度就像海绵吸水那样快捷、容易。教师选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既容易达成,又重要且必要。

笔者认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是多彩丰富的。多媒体动画、音效一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边听音乐边做游戏,如设置“捉迷藏”游戏环节,随机播放《捉迷藏》这首歌曲,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歌曲,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8.

小学音乐鉴赏课之我见 篇7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 一般在音乐鉴赏课中, 我是这样授课的:①简单介绍作者生平简历;②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③初步感知主题音乐, 先试听;④初步理解作品结构;⑤整体感知欣赏全曲。 按着这样的步骤指导学生鉴赏音乐, 通过分步介绍、分步讲解,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 主动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感悟作品的主旨, 但是学生这样得来的感受、认识相比而言是肤浅的。 长久下来, 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 形式简单, 没有新意, 甚至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 认为音乐鉴赏无非就是这样, 不过是听听、说说、感受一下而已。 其实不然, 音乐的鉴赏内涵是很丰富的, 要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作品的真谛, 需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但在我的教学流程中的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简介、练唱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要真正理解一部作品, 其基本概况是必须要了解的。 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更好地欣赏作品的主旨呢?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 教师要力求讲究习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地钻研与探究。

下面结合实际经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一、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放下威仪的外表, 俯下身来与学生平心静气地交流, 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和你交流、探讨。 反之, 教师如果高高在上, 学生对你就会有一种敬畏感, 想说又不敢说, 担心说错会受到批评, 这样他们就会有所保留, 不会畅所欲言地和你交流, 也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在课堂中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师生之间能够畅所欲言地交流。 教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地鼓励学生, 肯定他们的想法与做法,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 总之, 在课堂中教师要尽量想办法与对策, 达到学生与你主动交流的目的, 使得师生之间在轻松、愉悦、友好的氛围中产生精神共鸣。

二、创设课堂情境, 体验愉悦教学, 让学生融入音乐

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学生大多热衷流行音乐, 追星现象屡见不鲜, 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京剧, 却知之甚少, 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 在讲授《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时, 我让学生表演《唱脸谱》, 并播放深受学生喜爱的青年艺术家李玉刚在星光大道中表演的 《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选段视频, 运用直观式、对比式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这样可以让学生享受不同音乐之乐, 体验不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三、探究多种课堂途径, 鼓励交流合作分享, 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改的目标, 也是学生获得愉悦体验的过程。 曾经通过和学生交谈了解到, 他们实际上并不满足于只是聆听音乐, 更乐于动脑动手, 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留给他们自主活动的时间和展示他们才艺及个性的空间, 以此体验音乐的奥妙和创作的乐趣。 如设计下面的活动:

(一) 分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中各自发挥聪明才智, 因为他们在小组中容易产生集体荣誉感, 从而变得主动与活跃。

(二) 故事引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 例如在欣赏古曲 《流水》时, 老师可以给学生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通过小故事,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三) 游戏介入: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而显得沉静, 做做游戏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游戏形式, 都要掌握好尺度, 不能喧宾夺主。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既要有声色等感观的愉悦的教学, 又要有兼含美育和认知、情智统一的审美态度, 这样才能有效地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篇8

音乐的鉴赏与学习呈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小学生来说, 音乐更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对小学生也有很大作用。 这里的鉴赏远远不只是欣赏的初级阶段———听, 更多的是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期的感悟, 只有这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音乐的感悟才会逐渐加深。 因此小学时期的音乐教育会起到很大的奠基作用。 那么如何从小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 处于孩提时代的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 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的好奇心, 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力, 如把水缓慢倒进杯子的声音、风声、雨声、晃动钥匙声、拍手声、跺脚声等等, 从小使他们对各种声音产生倾听、辨别的兴趣。 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他们也会通过初步的倾听, 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 这样他们慢慢地就会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 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要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 尽管有时他们的想法会天马行空、不切实际, 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打断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 在音乐课上, 教师让学生根据一段旋律自己编短歌。 小学生正是脑洞大开的时候, 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创作的歌曲与旋律对不上或者特别可笑而批评他们, 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鼓励, 保护他们的创造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同样, 我们可以先让他们听一段音乐, 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感觉与联想到的一些东西。 除此之外, 还可以要求他们在欣赏完一段音乐、一首歌曲之后, 编写个故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切实感受。 如此一来, 他们对音乐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教师的耐心鼓励

相对于消极的批评, 积极的表扬更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作用。美国第一位黑人州长罗尔斯, 从小就是一个捣蛋鬼。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 一位记者提问:“ 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 ”面对三百多名记者, 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 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 那时正是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 他发现这个小学的学生经常不与教师合作, 而且旷课、斗殴, 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 校长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 可是没有奏效。 后来, 他发现这些学生都很迷信, 于是他就通过给孩子们看手相的方法来激励他们。 当罗尔斯从窗台跳下, 伸着小手走向讲台。 校长说:“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 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 ”当时, 罗尔斯大吃一惊, 校长竟然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 着实出乎他的预料。 他记下了这句话, 并且相信了他。 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罗尔斯的成功史告诉我们, 激励可以让学生增强信心, 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同样的道理, 在音乐课上面对学生应该多鼓励他们, 增加学生学好音乐的信心, 这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 而且说不定就因为教师小小的一次鼓励, 下一个贝多芬不久后就诞生了呢!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需要教师的用心教学。 小学阶段的音乐算是最基础的, 但也因此同时不乏很多教师会把音乐课糊弄过去, 让学生什么也学不到。 在上课的时候, 教师应该对每一节音乐课都做出计划, 让学生能在音乐课上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 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音乐学习计划, 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教学,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看现今的小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样,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提高。

四、要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我认为, 在音乐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水平, 就要开阔他们的视野, 不能仅仅固守在音乐课堂上, 应该融入生活实践, 比如带领学生去看儿童音乐剧, 与各个学校组织学生音乐比赛, 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创造歌曲, 提高自己对于音乐的感知, 走出课堂, 在生活中自己感受音乐。

小学生各个方面都处在发育时期, 而音乐对他们的成长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就要从兴趣、创造力、信心、开阔视野几个方面入手。 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培养而来的。

摘要:音乐教育是小学中一门重要的艺术教育, 对于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音乐的引导者, 教师应当掌握好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鉴赏能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篇9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鉴赏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主要时期, 特别是低年级儿童, 他们兴趣广泛, 想象丰富, 活泼好动, 但由于他们受年龄、性别、知识面等的限制, 对音乐的审美态度还处在“写实性”的高峰, 他们往往以自己的实际感受为标准, 对音乐进行较刻板的评价, 与自己经验相符的就视为好的、真的而积极倾向它。否则, 不予理睬。如他们觉得《上学歌》其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很贴近, 所以学生唱起来津津有味。

例如, 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 先放《龟兔赛跑》电脑动画片断导入新课, 学生被精彩的动画片深深地吸引住, 教师顺势诱导, 我们来欣赏由音乐表现的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急不可待地想知道这部音乐童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教师马上在电脑屏幕上显示两个主人翁——轻快跳跃的兔子和乌龟缓慢踏实的动态形象, 并随之播放两段表现兔子和乌龟的典型音乐片断, 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音乐形象。整体欣赏时, 让学生边看电脑画面上的文字说明和童话内容边听音乐。这样, 学生不断地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着音乐的旋律, 大脑皮层同时产生了多个兴奋区, 他们不仅注意力集中, 而且对所欣赏的音乐童话很快由感觉记忆进入深层记忆, 很多学生至今都对这部音乐童话记忆犹新。电教媒体所起的这种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传统教学媒体所不及的。

二、展示直观材料, 增强感受能力

音乐, 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的艺术, 是以音响形式来引起人的情感共鸣, 达到其审美作用的, 即“动之以情”。小学生由于受审美心理特点的限制或受教师不深人的引导, 对音乐的欣赏只停留在“不完美的音响感知”这一心理状态, 只是生理感官上一种肤浅的满足——好听, 对于音乐语言的表情达意, 常常离不开直观视觉的辅助, 电化教学新颖、直观、形式多样, 能把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充分展现音乐语言的美,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

在欣赏《摇篮曲》时, 教师先给学生用投影展示一幅在宁静的月光下, 慈祥的妈妈哼着歌谣, 小宝宝安静地躺在摇篮里憨睡的画面, 启发学生联想。并结合录音, 通过视听结合,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让学生体会到, 摇篮曲旋律优美, 节奏舒展, 给人以恬静、温柔的感受。

三、提供信息导向, 启发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音乐鉴赏中带有创造性的心埋活动。利用电教手段, 视听结合, 提供准确的信息导向, 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想象等心理活动的范围更加明晰清晰, 能够准确诱导和启发学生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

《天鹅》是一首大提琴独奏并由两架钢琴伴奏的乐曲, 在让学生初听全曲时, 请学生观看投影片上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涟涟的湖面上悠悠漫游的优美画面, 引导学生在听到钢琴奏出轻柔的琴声引子后, 大提琴奏出的如歌的抒情旋律, 想象乐曲似天鹅在吟唱, 或是天鹅在悠悠地向我们游来……最后整体欣赏时, 放芭蕾舞《天鹅之死》录像, 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舞姿中产生更深远的遐想。

四、呈现主题脉络, 深化理解

音乐作品是用音乐语言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的, 它的思想内容和塑造的艺术形象必须通过各种语言要素 (如: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等) 的有机结合, 才能完美地表现出来。我们知道, 音乐欣赏要经过官能欣赏、感情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阶段。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悦耳, 较肤浅, 是欣赏的基础, 而“感情”和“理智”的欣赏是高级阶段, 让学生理解音乐要素是如何的有机结合, 更深入的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 这就达到欣赏的高级阶段。运用电教手段, 呈现音乐主题脉络, 视听结合, 声形并茂, 能有效地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轻松活泼、旋律流畅的单簧管独奏曲, 欣赏这首乐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倾听旋律的进行方式, 以及ABA的三段体结构式, 培养学生对旋律的理解记忆力。然而乐曲的旋律节奏紧凑, 速度很快, 单凭听录音欣赏, 教学目的很难达到。针对这一课的特点, 我制作了CAI课件:初听乐曲时, 在屏幕上显示波尔卡舞蹈画面及音乐,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轻快、活泼、诙谐, 有情趣, 就像是一气呵成。分段欣赏时, 我将整首乐曲的乐谱显示在屏幕上, 让学生边看乐谱边听音乐, 并为乐曲分段, 引导他们理解第一段乐曲, 紧接着第二段重复出现时, 就是乐曲的第三段。接着让学生比较一、三段的旋律、节奏与第二段旋律、节奏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很难分析理解, 我再将两段旋律主要片断调出, 让学生用鼠标在旋律下画出其进行方式, 来比较,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最后, 我再将乐曲三段在屏幕上打乱, 让学生欣赏后将乐曲正确排列, 以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篇10

一、把握导入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 音乐教学由于自身特点 (如需要投入更多训练与实践等) , 更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若想有效吸引学生注意,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 则需注意教学导入, 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逐渐将学生引入音乐学习中。在现代社会下, 学生更注重个性张扬, 对美术、音乐等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 理论教学则具有一定的乏味性、枯燥性。所以, 不少学生尽管喜爱音乐, 却不愿上音乐课。这就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手段, 以吸引与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合理导入则是根据学生特点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

第一, 利用传统方式导入。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成语典故或故事等来导入新课。一般而言, 故事具有曲折的情节, 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随着音乐故事情节的展开, 学生可融入故事中, 体会到人物心情, 逐渐对有关的音乐产生学习热情。而成语典故通常含有相关传说或故事等, 并蕴含了一定的人生道理。有些成语故事是学生常听到的, 通过典故讲解与分析, 可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例如:教学《丝路驼铃》时, 当学生欣赏完乐曲《玛依拉》后, 教师简介新疆乐器——冬不拉, 则可通过故事引入:关于冬不拉,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 一位勇敢、英俊的哈萨克青年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在青年向美丽姑娘求婚时, 姑娘调皮地指着旁边一棵青松说道: “你若能让青松开口替你求婚, 我就嫁给你。”到了约定的日期, 聪明的青年拿了一把以松木制成的“冬不拉”琴, 用手拨弹着琴身上的羊肠弦线, 以动听婉转的琴声表达了心中的真挚爱情, 最终打动了姑娘的心。此后, 哈萨克就流传“冬不拉”这一乐器。

第二, 运用游戏、表演导入。

初中生具有爱玩、好动的天性。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加以利用与诱导,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如教师可通过适当的音乐游戏来培养同学们的乐感, 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基本训练时, 教师可让学生随着节奏做叉腰、踩脚、拍腿、拍手等游戏, 让学生通过动作、身体来体验与表现音乐;高音训练时, 可敲击玻璃、木质黑板等, 让学生分辨出其声音的高低不同。

例如:教学《花季如歌》一课时, 教师可播放歌曲《蓝天白云》, 让学生细细聆听并用语言描述歌曲中表达的情绪。然后学生哼唱歌曲, 熟悉歌曲旋律。接着以找一找、谈一谈、议一议的游戏活动, 分析歌曲特点, 注意歌曲反复记号与拍子, 体会歌曲速度、力度与情绪。而后将学生分为两组, 比一比哪组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情绪饱满、声音洪亮。此外, 还可让学生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 如领唱、齐唱、独唱等,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音乐, 培养音乐乐感。音乐教师也需跟上时代步伐, 将先进技术导入音乐教学中, 以开阔学生视野, 增强学生鉴赏能力。

二、运用对比教学,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利用对比教学来引导学生辨析、思考、判断,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的思考力与鉴赏力。对比教学即按照一定标准, 对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这既可以是同类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对比, 也可以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对比教学即通过不同手段引导学生由不同方面、各个因素来对比研究音乐。对于不同音乐, 由于音乐家创作或演奏方式的不同, 那么其表达效果则不尽相同。所以, 教师可通过运用对比教学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

第一, 同一作品的对比。

对于同一音乐作品, 其演绎方式不同, 那么其效果也有所不同。一些经典作品往往被后人加以改编, 亦或通过不同乐器进行演绎。这时, 教师可指导学生由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加以分析与判断, 如为何要如此改编, 原作品与改编后对比有何不同等, 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歌曲《玛依拉》, 作曲家丁善德配上钢琴伴奏, 将其变为小合奏《玛依拉》, 并成为女高音歌唱家喜爱的演唱曲目。

第二, 不同作品的对比。

音乐作品的主题不同, 那么在演奏时其要求也就不同。但是有些情感宣泄性与炫技性音乐作品, 尽管于表面看来差异性大, 而它们却有着相似的本质, 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对比、认真思考才可加以总结。如《春江花月夜》与《野蜂飞舞》, 它们虽然有着多方面的不同点, 如其主题、表达的情感、演绎形式等, 但从本质来看, 都表达出作者的内在情绪。所以, 其在情感抒发的作用上有着殊途同归之效。学生在深入思考后, 才可体会到这一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初中音乐课音乐鉴赏教学初探 篇11

【关键词】初中  音乐乐感  音乐鉴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111-01

一、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乐感的教学

音乐的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感知程度和能力,例如对音乐感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就是指学生能否快速、准确把握音乐的多方面信息,而对音乐的接受、模仿、理解、辨别能力则是表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乐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农村的初中学校,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不高,很难把握住教学的中心,他们片面的追求交给学生音乐歌曲的速度和数量,忽视教学质量,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出现跑掉等不良的现象,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因此,对学生进行乐感的培养要掌握好节奏,一步一步来。

(一)强化学生的基础

音乐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因此,它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复杂的,要培养音乐乐感,就首先要掌握音乐的理论基础,然后再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乐感。例如,对学生进行传统民族乐器的教学时,音乐老师首先将笛子的结构极其发声的原理讲解学生,然后再一次交给学生各个空的音调及不同孔之间的配合发音,学生在掌握这些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实际的传授,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中。

(二)加强学生的听音练习

音乐是一门通过听觉和声腔共同组成的艺术,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加强对声腔的练习。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对于听音和辨音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听音练习。例如,音乐老师可以通过钢琴的不同音调来培养学生的听觉。

(三)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乐感

欣赏声乐艺术是培养学生乐感的最佳方法,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因此,教师要把握住他们的心理特点,选择比较具有意义的声乐节目来培养学生的乐感。例如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学生先完整的欣赏一遍,然后音乐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歌曲所展现的意境,生命力的旺盛和生命的重要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另外,学生还要通过歌手演唱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判断他们的演唱技巧。音乐艺术的欣赏往往伴随着器乐的欣赏,例如在信乐团的《海阔天空》中的鼓乐表演,学生可以通过认真体会感受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感觉。

(四)通过学生自身演唱培养乐感

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不仅可以进行音乐的欣赏,还能进行实际的音乐表演。音乐老师应该把握住总体到局部,再到总体的规律,让学生在演唱中逐渐深入的感受一首歌曲。例如在演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时,可以先通过歌名对整首歌进行整体的把握,了解这首个的大概要表达的情感,再深入到歌曲的每一句歌词,发觉歌词的含义及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总结每一句歌词含义,领悟其中的总体意思,与歌名相呼应。

二、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鉴赏的教学

音乐的鉴赏能力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相关的培养,让学生具有分析音乐作品、感悟其中所表达的真实感情的能力。特别是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培养学生多方面特长也成为了当成初中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无核培养初中生得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怎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这是很多音乐教师共同追求的答案。

(一)转换课堂角色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是老师在讲台前为学生讲解和表演,学生课堂的陪衬,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知识,学生没有深入体会音乐,很难形成鉴赏能力。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应该转换角色,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引导。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后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们通过查阅书刊和互联网等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不同的表演形式,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查的结果进行表演,通过学生的亲身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引导学生创新

由于长期的观念导致了我国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差,只会被动的接受一些知识。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新。《白毛女》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剧,长时间以来没有基本没有发生改变,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这部音乐剧的表演,通过进行角色的创新和表演形式的创新,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营造轻松课堂氛围

音乐是一门可以舒缓人们心情,缓解压力的艺术,因此,音乐鉴赏往往需要在安静和谐的环境中进行。老师在进行音乐鉴赏之前可以准备一些轻松的音乐来放松学生的心情。例如《月光曲》是一首描述夜晚安宁的歌曲,学生可以通过这首歌曲的聆听的鉴赏,发现其中的安宁,放松自己的心情,为课堂后面的欣赏做好准备。

中专音乐鉴赏教学初探 篇12

一、聆听音乐作品是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前提

音乐鉴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 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开展的, 学生参与的重要形式是聆听。我们既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官得到愉悦, 更要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完美结合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 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聆听前教师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相关音乐知识等不进行过多的介绍, 以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形成思维定势, 影响他们对音乐作品创造性的理解, 音乐作品的不确定性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2) 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不随意插话或终止播放音乐, 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和正在获取的感受; (3) 聆听结束后, 老师有目的地加以引导,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不同体验, 把个性化的东西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表现出来。

二、关注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 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单一的, 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对比的, 有些作品的情感则是复杂而多变的。这就要求人们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 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在关注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同时, 关注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反应, 因为这种反应乃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本质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所以, 要促进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并做出积极的判断和反应。当人们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达时, 则借用种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 超脱人声的限制, 运用独奏、合奏、协奏等形式, 这就是一切器乐曲产生的缘由。以上实例说明, 生活中不仅需要音乐的陪伴, 而且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 是人们寄托思想情感的艺术品, 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 “哪里有人类的足迹, 哪里就有音乐”。它既可以自娱, 又可以娱人, 更可以通过音乐, 传达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 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特别是人类越进化、越发展, 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明显。并且大部分音乐已超越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 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 进行相互间的感情交流。音乐对人们的道德、意志、品格、情操, 会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虽然不能完全像我国古代儒家那样, 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提升到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多听高尚的音乐, 多听铿锵雄壮的声音, 会使人们意志坚强起来, 情绪高昂起来。

三、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专学生一般都比较重视主课, 往往将音乐鉴赏课视为放松课, 只听听流行音乐而已。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 才能逐渐让他们对音乐鉴赏课感兴趣。没有兴趣, 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好奇心, 这是一种技巧。例如, 每次课前十分钟, 让学生介绍一部音乐作品, 体裁不限, 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都可以, 也可以几个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一部作品。这样能促使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 并在寻找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 这种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留意音乐作品, 并从中获得知识。或者, 让学生创编音乐, 利用学校的打击乐器, 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场景, 用打击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使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不同节奏, 通过表演,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表演, 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师简短的点评足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外, 一堂课, 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 那将是一堂失败的课, 如果一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上课都比较积极, 那么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这就需要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 努力创造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 不要刻板的欣赏, 要让学生感到愉悦、自由、坦然, 给他们自由想象、探究的空间, 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学生营造有个性地欣赏、自由表演、自主表现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师更要学会包容学生, 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 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欣赏的, 从而更有兴趣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 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上一篇:企业制胜关键下一篇:卵巢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