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胜关键(精选9篇)
企业制胜关键 篇1
一、实现顾客满意
(一) 从购买决策过程看顾客满意
企业与顾客、生产与使用、服务提供与服务接受, 它们之间的中间环节是购买 (对企业来说是销售) 。对顾客来说, 有一个购买决策的过程 (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到,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购买决策的基础或前提。为解决生理上的饥饿感, 人们购买和消费食品;为生命安全, 人们消费药物;为家庭稳定人们需求住房和家具;为提高文化水平, 人们购买书籍等。当然, 人们购买某种产品的动机不是单一的, 往往是多种动机推动的结果。
(二) 企业如何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过程
1.向顾客提供相关信息。顾客有了购买愿望, 有了选择意向, 就要收集相关信息。所谓相关信息包括: (1) 是否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产品。 (2) 有哪些这样的产品。 (3) 这些产品的质量、价格等如何。 (4) 在何处可以购买到; (5) 相同或相似的产品中哪一种更划算。 (6) 其生产厂家及销售商的信誉如何。 (7) 自己或他人是否有购买和使用该产品的经验 (教训) , 以及何种经验 (教训) 。 (8) 自己是否有能力购买和使用等等。
企业针对顾客的购买决策需要, 应当及时向顾客提供必需的信息。为了使顾客满意, 企业提供的信息不仅要及时、全面, 更重要的是要真实。从顾客角度看, 对企业及企业的产品满意不满意, 这是第一印象。事实上, 一些企业的广告做得不好或使用的画面、人物、形象、语言失误, 都会引起顾客不满意, 从而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当然, 向顾客提供信息不仅仅是广告, 在不同的情况下标书和上门介绍等形式都可以使用。
2.为顾客评价选择方案提供咨询。顾客在选择时, 是在具有相同功能的不同产品之间、相同产品的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为了提高自己被顾客选中的几率, 在顾客评价选择方案时, 企业应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咨询。企业提供的咨询包括宣传材料和直接讲解。必须将本组织的产品优点和缺点、价格和性能之类如实告诉顾客。那种只图自己赚钱, 只讲自己的优点而不讲缺点;只讲自己的价格低而不讲其质量水平;或只讲自己的质量水平而不讲顾客将付出的成本, 都可能引起顾客不满意。现代产品中, 产品的大部分功能、作用和使用方法等等顾客往往不了解, 这也需要企业为顾客提供咨询服务。
3.为顾客购买行为提供帮助。顾客经过一番比较后决定购买, 就进入了购买过程。顾客的购买过程实际上也是企业的销售过程, 双方进行商品交换。对顾客来说, 决策过程可能是慎重的, 而一旦真的决定购买了, 又希望购买过程简化、顺利。这中间涉及到付款、提货、运输、安装和调试等一系列环节。对相当多的产品来说, 只有经过这些环节, 顾客才能真正进入使用过程。简单产品似乎没有这么多的环节, 但仔细分析, 仍然也有其中若干个。服务的购买过程和使用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更可能存在类似上述环节的一些问题。在这些环节中, 只要一个环节处理不当, 就会引起顾客的不满意。
4.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 以增强其对购买决策事后评价的正面效应。顾客对购买决策的事后评价就是评价自己满意或不满意。一般来说, 这种评价建立在以下几种事项之上: (1) 购买的产品满足自己需求和期望的程度, 即产品质量状况。 (2) 在整个购买和使用过程中获得的服务是否减少了预期的各种支出 (包括劳务支出) 。 (3) 与他人比较自己是否获得了更大的质量效益, 包括提高收益和降低成本。
对企业来说, 顾客购买行为完成后目的已经达到, 似乎可以不再过问。但是, 任何产品都存在质量风险, 哪怕这种风险只有万分之一。产品本身的缺陷或质量问题, 顾客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毛病或质量缺陷, 以及不可抗力造成的问题等等, 都可能使顾客产生不满意。有些不满意的产生, 其原因可能不在企业, 例如顾客对产品使用不当、天气恶化、市场发生突然变化等。但不论什么原因 (属于企业的原因可能更多些) , 企业均应给顾客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务, 以减少其不满意, 增强其满意程度。
(三) 用顾客满意度指标测量顾客满意度
美国密执根大学商学院教授、CFI国际集团董事长福内尔教授所创立的“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衡量宏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和微观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支持企业决策强有力的工具。顾客满意度指标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icator简称:CSI) 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跨行业测量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指标体系。它是对某行业或机构的满意程度量化的一种指标。其监测系统是一种融合了心理测试、经济测试和计算机科学的高科技方法, 为单个企业和整个行业分别在两个层次上提供决策支持。
1.针对某一个具体公司, CSI系统可以用来发现满足顾客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主要发挥如下一些作用:提供公司整体的满意度指数;测量公司采取提供服务、质量的措施对CSI系统的影响和公司没有办法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测量顾客满意程度对经济业绩的实际作用等等。
2.针对整个行业和整个市场的CSI系统, 是通过监测企业的CSI, 并结合顾客对某个行业或整个市场调查数据综合分析得出的。它的意义更为重大, 能让股票持有者、企业、相关组织、政府机构对市场近况有一个实时的动态了解, 以便随时调整策略。值得一提的是, CSI体系最令人动心的特征是超前的预测。针对目前中国处于经济改革的系列变动中, 企业缺乏快速信息反馈渠道的情况, CSI体系正是填补空白的最佳选择。下面以A公司的具体情况为例, 分析顾客满意度指标的应用及意义。
A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控股的合资企业, 主要业务是通信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安装调测, 没有硬件生产。根据这一具体情况, 该公司建立了两个顾客满意度指标, 分别为:合同履约程度 (Original Promise Due Date Performance简称:OPD) 和顾客问题关闭时间 (Customer Problems Closure Time简称:PCT) 。具体操作方法是, 根据经验值制定一个要达到的目标, 每个月计算一次。
OPD的计算方法:每月月初搜集上月应履行的合同数与实际履行情况, 按照固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OPD的指标值。具体公式如下:
PCT的计算方法:每月月初搜集上月中顾客要求解决的问题和为顾客解决问题的及时情况, 按照固定的公式计算出PCT的指标值;将顾客要求解决的问题分为三个等级, 重大顾客投诉问题、较严重问题和一般问题。计算公式如下:
PCT=0.6×在承诺时间内解决重大问题的百分率+0.3×在承诺时间内解决较严重问题的百分率+0.1×在承诺时间内解决一般问题的百分率
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统计结果, 并报告公司最高管理者。将计算出的指标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 如果未能达到目标值, 则公司管理层要进行管理评审, 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下面是该公司2009年的数据。
该公司自2005年开始实行这种顾客满意度指标的统计, 经过多年的实施, 指标值已相当稳定。从柱形图中可以看出, 上半年的两个指标值均远远高于目标, 可见目标不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下半年的目标比上半年均有所提高。目标值只是公司为自己制定的一个希望达到的状况。从所计算出的指标值中可以推断出该公司的顾客满意程度。这种顾客满意度指标在没有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的情况下, 通过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推断出顾客的满意程度。因此, 它操作十分简单, 而且成本很低。从图表中看出, 整个2009年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和较严重的顾客投诉, 因此实施的效果也很好。
二、培养顾客忠诚
顾客购买了产品感到满意后, 不一定会再次购买。例如, 某顾客买了一台电视机或在一家饭店住宿, 电视机 (或饭店服务) 符合了顾客的期望, 他感到满意, 但下一次他不一定会再买同样的电视机或住同一家饭店。顾客满意一般是指一次性的。顾客对某品牌或企业由满意发展到忠诚后, 他会再次购买同一品牌产品。例如, 海尔的忠诚顾客, 他这次购买的是海尔空调, 以后他还会再次购买海尔的空调或是海尔的其他产品。1991年, 美国施乐公司在CSD和CRD调查中发现, 忠诚顾客的再次购买行为是满意顾客的6-8倍。那么如何培养顾客忠诚呢?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日益认识到, 真正的顾客忠诚是无法用打折和赚吆喝得来的。顾客只忠诚于他们所喜欢的体验。他们频频光顾某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是因为该企业创造了比竞争对手更让他们倾心的体验。
要让顾客对自己情有独钟, 就必须创造出独特的体验暗示, 并对之进行协调组织。这些暗示大致分三块内容:产品性能、服务水准以及产品和服务所处的环境。顾客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这一切, 对此企业应该三者并重。在对企业进行体验的过程中, 顾客会有意无意地衡量他们所遇到的每个暗示。他们会把有些暗示视为正面的, 把有些看作是负面的, 其余的则归于中性的暗示。例如, 在汽车展厅里销售员中午吃的快餐, 如果散发出浓烈的气味, 就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新车的气味则被视为正面的暗示。正面的体验暗示会使顾客对你的产品或服务产生特别的好感。一旦出现负面的暗示, 就会导致顾客拒绝你的产品或服务。中性的暗示则带来平淡的顾客体验, 既不会拒顾客于千里之外, 也不会招来回头生意。
从整体上说, 随着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价格在销售中的重要性就会相应降低。因此, 你的服务信誉越高, 顾客就越不会关注产品的价格因素。例如Nordstrom百货公司, 它就是把销售的重点设定在完善客户服务方面, 并取得了成功。比如说, 一位男顾客为了参加一个结婚典礼, 来到该百货公司购买一套深蓝色礼服。由于他是独自出来购物, 所以自己心里没有什么把握。这时, 一位售货员过来花了几分钟时间, 耐心询问他买衣服的原因, 于是顾客的心情立刻释然了。这位售货员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向顾客介绍货架上的服装特色, 而是先向他询问各种问题, 比如购买服装的原因、他所挑选的颜色及选择的理由、他是不是伴郎、以及他是否打算经常穿着这套服装等等。
与做成一笔生意相比, 这位售货员更注重对顾客购物心理的了解。那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做有助于为顾客提供一次高质量的购物经历, 使顾客享受到更完善的购物服务。
要想在如今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企业必须站在顾客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即客观地认识顾客需求, 利用公司所有的资源来满足这些需求。顾客满意度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在组成部分, 顾客确立的期望、标准和绩效要求推动着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产品和服务解决顾客问题。满意的顾客会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前景。
我国的一些企业引入国外的经验, 突破了那些急功近利追求利润的心态和做法, 把“顾客满意”列为经营管理的目标核心, 实施顾客满意战略, 促进了综合性的企业重组和管理创新,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此可见, 推行顾客满意战略, 是企业实施管理创新, 特别是质量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企业制胜关键 篇2
大纲出来之后,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新大纲其实跟没有变化,如果说有变化也是对于大家比较有利的变化,删除了一些题型,所以,考研英语的难度,还有一些工作量就减少了,而至于增加的词汇大多数也都是已经认识到的。在这里可以尤其提一下考英语(二)的同学,英语(二)对所有的考生都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但是今天拿到大纲样题发现考英语(二)的大纲样题所有的题型中发现大多数都跟以往的MBA联考的真题是重合的,比如我们大纲样题当中完形填空就是MBA联考的真题,阅读一共四篇文章,其中有三篇全部都是历年MBA联考英语真题。第一篇文章是20第一篇文章,第三篇文章是第三篇文章,第四篇文章是第一篇文章。包括大作文也是一样的,完全是20MBA联考英语的真题,所以,对于考英语(二)的同学而言,之前总觉得没有任何复习的材料,其实这个样题也告诉我们,我们考英语(二)的同学复习的主要材料是MBA英语,而并非是英语(一)。所以,MBA联考英语真题为主,英语(一)的真题为辅这样的一种复习策略。 (来源:考研教育网)
首先大纲的变动同学们不用惊慌,因为基本上它的本质,它的精髓一些东西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之前的复习思路继续延续,不需要做出太大的调整,但是相对它的变化而言,我们应该有一些小的策略上的调整,英语(一)删除了摘要就不用理会了,增加的这些单词大家还是要重点研究一下,因为今年新增的单词可能是有一定含义的。这60个单词大家把它的词性、意思、搭配好好学一下,记下来就可以了,任务量并不是很大,而且有挺多单词在之前的真题中出现的。accustom是1991年完形填空考过,toil、vaccine这些词都是在之前出现过的,所以,还是验证了我们之前复习的总策略,就是真题始终是我们复习的一个最重要的真经,是我们整个复习中最经典的教材。
英语(二)删除的判断正误大家不用复习这种题型就可以了,至于9月份复习的内容,大家现在到了一个冲刺阶段,大家的复习策略和基础阶段相对有一个调整,尽管我们复习的资料一直以真题为主,模拟题为辅,但是大家复习真题的重心应该有一个变化,基础阶段要求大家提高基础,语法分析,词汇量,完形填空这方面的内容,但是没有让大家过度关注文章的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对于篇章的结构给考生很少自己分析。但是到了9月份的时候,大家应该学到一种独立的解题能力,解题技巧,还有独立分析篇章结构的能力,篇章结构如果分析好了,解题相对而言就会变的容易一些。所以,对于阅读大家复习的重点肯定还是阅读,对于阅读这块大家把你的宠信从你提高基础背单词,背短语,分析句型,改善到提高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上来,这个时期我们的课程也是这样设计的,前期给大家打基础为主,这个阶段我们的课程更多的会强调每道题型怎么解,每种解题技巧怎么灵活应用,冲刺阶段重心有所调整。 (来源:考研教育网)
对于完形填空始终是大家比较头疼的部分,因为不太好得分,相对而言题目比较难,可是分值却比较低,这个阶段可以复习完形了,但是不要做太多的模拟题,主要是把每一年的真题20个题目中的四个选项的80个单词搞明白就可以了,这80个单词里会有重复,重复率最高的词绝对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只要把这80个单词的词性、搭配、用法搞明白问题就不太大了,因为这些词是命题组的老师列出来的,一定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完形填空主要复习这些东西就可以了。
接下来是翻译是新题型,新题型我们始终在强调考的不仅仅是英语,更多的是逻辑思维的东西,大家主要依赖于技巧,它问文章的理解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主要还是找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英语叙事的一些习惯,大家听课的时候,还有自己学习的时候探索一下新题型的.命题规律,解题技巧就可以了,依赖技巧应该可以拿到8分的分值,如果太过注重原文中是什么意思反而会影响你的正确率。
对于翻译而言建议大家把十年真题中所有划线部分的句子背下来,背这些句子的好处第一有利于你写作,第二把这些长难句背下来大家对英语的结构、英语的叙事顺序和英语和汉语的差别都会有一定得感觉。翻译这部分还是以真题为主。翻译对于英语(二)的同学与英语(一)的同学有点差异,英语(一)主要是翻译五个句子,都是比较长比较难的句子。英语(二)比较简单,是一个段落,一个段落肯定有难的也有简单的,不可能都是难句长句,简单句比较好处理。英语(二)的复习资料比较少,就是把英语(一)近十年的完形填空的空填回去,用形填空作为一个翻译的材料进行英译汉,基本能够满足英语(二)的需求。因为它完形填空句子的难度相对阅读要简单,但是跟英语(二)翻译题的难度是比较相近的,我建议大家用这个练英语(二)的翻译。 (来源:考研教育网)
接下来是大小作文,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大作文有区别,英语(一)是图表题,英语(二)是图画题,都是以书信为主。小作文难度不太大就不着重说了,主要是大作文。9月份大家也应该启动作文的复习了,12月份会有一个预测,命中率是很高的。所以,大家12月份把预测的文章背下来比较好。9-11月份大家主要仿写真题阅读中特别好的句子,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宫老师《写作100题》中的句子,比较好的词单独积累出一个写作本,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写作本上积累出来的词和句子都是不一样的,一旦应用到写作中去是非常好的加分的亮点。大家9到10月份主要做这个工作,自己尝试写一些作文,比如每周写上两篇,也不要写太多,最好找老师修改一下,这样比较容易提高自己的水平。
企业制胜关键 篇3
2007年iPhone的发布将移动互联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旅程,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享受随时随地的互联网服务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随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各种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的大量涌现, 整个行业正在经历着从传统手机向智能手机转移的重大变革。这场变革给运营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同时也给运营商的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阐述了网络性能在智能手机时代对运营商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进入智能手机时代
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数字是惊人的,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SA (Strategy Analytics) 的数据显示,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1年全年达到了4.9亿部, 连续三年年增长率超过60%。预计2012年年出货量将达到6.9亿部, 2015年的年出货量将达到10.8亿部。从智能手机出货绝对数量上看, 中国内地已于2012年3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 占全球出货量的24%。
根据Economist (经济学人) 的数据, 截至2011年底, 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在美英法德日韩等发达国家已经超过50%, 但对于金砖四国的巴西、俄国、印度及中国而言, 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还在15%以下。所以从全球的角度来讲这场由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变革还有85%的路要走。
智能手机驱动移动宽带运营商收入增长
智能手机在用户数不断增长的同时也为运营商带来了更高的ARPU值。对于日本的运营商, 智能手机ARPU值是传统手机的2倍, 在我国香港是2.5倍, 韩国是1.7倍, 中国内地则接近3倍。考虑到中国内地在智能手机绝对出货量上的全球领先及仍然很低的渗透率, 中国运营商及相关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潜力。
以美国at&t为例, 2012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用户数同比增长32%, 同时智能手机的ARPU比传统手机高90%, 这种用户数和ARPU的双向增长是所有运营商都渴望达到的最佳结果。当智能手机将这样的机会展现出来时, 几乎所有的移动宽带运营商都在大力发展智能手机业务和争夺智能手机用户。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谁能在这场竞争中抢先获得优势, 谁将为未来3至5年的持续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满意度:智能手机用户数增长的保障
“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仍然使用目前的网络?”当我们访谈那些“中等”网络满意度的客户时, 50%的人回答愿意, 而另50%的人则表示会考虑换到其他的运营商网络中;当我们询问那些“高等”网络满意度的客户同样的问题时, 78%的人回答愿意继续使用目前的网络。这意味着将“中等”网络满意度的客户提升到“高等”时, 运营商会提高超过50%的在网意愿 (78-50) /50>50%) 。
同样, 当我们提出另一个问题“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推荐你的朋友也使用你目前所在的网络时”, 对于“中等”网络满意度的客户, 35%的客户表示“强烈推荐”, 而有29%的客户表示“强烈不推荐”, 净推荐值 (NPS) 为6;同样的问题对于“高等”网络满意度的客户, 净推荐值 (NPS) 为45。这个调查显示出“中等”的网络满意度不足以产生好的口碑, 而“高等”的网络满意度才能有力地推动新客户的增长。
综合上面这个来自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的调查结果:中等的网络满意度是不够的, 只有高网络满意度才能减少流失率并吸引新的客户加入。
网络性能:网络满意度的主要组成因素
资费和客户关怀对网络满意度仍然有重要的影响, 但对智能手机用户而言, 网络性能的因素在网络满意度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图2是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对欧洲市场的调查结果, 显示了排在前五位的构成网络满意度的因素, 与网络性能相关的占了3项, 覆盖和高速下载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语音业务的质量仍然重要, 但与覆盖和下载速度相比已经不再占据最高的优先级。对不同市场的调查结果在各因素的权重上略有不同, 但覆盖、速度和资费总是在智能手机网络中排在最高的列表中。
覆盖和速度:智能手机客户体验的保障
覆盖:智能手机用户随时随地数据连接的行为驱动对网络覆盖的需求
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每年会对40个国家的近10万人进行调查, 来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图3显示的是数据业务是如何与智能手机用户相伴一天的, 这是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有趣的是, 约40%的人即使入睡之前和清早刚刚起床时也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数据业务, 而几乎70%的人在上班途中会使用它。总的来说, 智能手机用户在一整天的工作和生活中平均地使用手机的数据业务, 这清楚地表明, 智能手机以及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用来打电话的手机, 而更像是人们的助手和伙伴。这种随时随地使用数据业务的需求对无线网络的覆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速度:智能手机的主驱业务驱动对网络速度的需求
网页浏览和在线视频这两类业务在智能手机众多种类的业务中贡献了大部分数据的流量, 这是爱立信数据业务实验室对全球移动宽带网络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共同特征, 这两类业务是目前移动宽带网络的主驱业务。即时通信类业务虽然在智能手机上的渗透率非常高, 但这类业务对网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生大量的信令, 而数据流量并不大。在线视频对网络的要求表现在下载速率上;而网页浏览除了对下载速率的要求外还存在对网络传输延迟的要求, 但从用户角度上看延迟也是在速度的范畴之内。
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智能手机用户的调查显示, 四个关键词可以代表好的客户体验:方便、快速、简单、稳定。智能手机用户这样来描述好的客户体验:除了传统的语音业务外, 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使用数据业务, 当我点击网页时网页可以迅速地展现出来;当我观看在线视频时, 我不需要等待过长的缓存时间视频就可以播放, 并且播放过程是流畅的。
为能“基本”满足上述客户体验 (如在10秒内打开网页) , 移动宽带网络至少要保证每个智能手机用户0.3Mbit/s的下行速率和不超过100毫秒的端到端延迟;如果说要“较好”地满足客户体验 (如在4秒内打开网页, 流畅地观看高清的视频) , 移动宽带网络则需要为每个智能手机用户提供1.5Mbit/s的下载速率和不超过70毫秒的延迟。这样的性能要求对于目前移动宽带网络的峰值能力来说不成问题, 但不要忘记当我们谈到这些数字时, 我们不是在谈峰值能力, 而是随着小区中用户数的增加, 可以为每个用户提供这样的服务, 更进一步是能够为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提供这样的服务。这对网络性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最佳网络性能:带给移动宽带运营商成功
让我们看一下在不同的市场中最佳网络性能的战略是如何带领移动宽带运营商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向成功的。
在美国市场, at&t的iPhone的平均下载速率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2至4倍, iPhone的销售量也为对手的2至4倍。不仅如此, iPhone在at&t网络中的ARPU比在其对手网络中高出10% (见图4) 。
在澳大利亚市场, 智能手机在Telstra网络中的平均下载速度高出其竞争50%及100%, 作为回报, Telstra的移动用户总数在18个月中提高了25%, 这样的数字在澳大利亚这样成熟的电信市场中是非常少见的, 除用户数的增长外, iPhone用户在Telstra中产生的ARPU比在其竞争对手的网络中高出9美元。
结束语
企业制胜关键 篇4
掌握知识体系复习有法可循 很多考生习惯跟着书本章节复习,不太注意章节与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这就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考生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习一门学科前,考生先要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弄清每一部分内容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在复习时大家可以先把握整本书的大体脉络,做到心中有数,有重点地学习知识内容。看某节内容的时候也一样,考生要将本节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先弄清楚,再细学里面的内容,之后再看一次本节的内容,梳理哪些知识点相互关联、可以结合在一起出题。 重视内在联系学会融会贯通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考生要弄清楚道理,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木之本。即使所提的问题超出教材上的知识范围,甚至老师都回答不出来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注会考试每个科目都有侧重点,而这些科目是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密切,考生在做题时不能只把思路局限在一个知识点,要把思路放开,融合几个科目的相关知识点,做到详细全面,
备考资料
运用头脑风暴联想题目设置 在学习中,大家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因此,不要孤立地对待知识,要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就会变得容易,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根据一道试题,考生要能总结可能设置的相关题目,进行题目联想,从而掌握一系列题目的解题方法,在考试时如果出现类似题目,就可在第一时间想到解决方法。这样的学习更加高效。
企业制胜关键 篇5
1 正手击球打出制胜球的关键动作因素分析
1.1 站位
传统正手击球和现代正手击球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别,最主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击球时的站位。传统正手击球时,两脚连线与球网垂直,形成所谓的“封闭式”站位;而现代正手击球通常是两脚的连线与球网平行,形成所谓的“开放式”站位;半开放式站位则是介于开放式与关闭式之间的一种站位方式。
“开放式”站位只可往侧方斜挎一步,所用的时间要短一些,对于一些球速较快的对手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站位。而采用“封闭式”站位,正手击球容易阻止整个髋部转动,存在着导致髋部和背部受伤的危险,同时这种正手击球方式很难向前移动重心,对正手大力击球及击球后迅速移动存在一定限制。
1.2 击球点
当身体不同部分靠近击球点时,这些部分的线性速度就会增加,拍头速度的增加主要是于这些部分线性速度增加的缘故。能够正确把握击球点,可以打出力量、速度相对稳定的正手球,还有可能来控制对手。击球点一定要确定在自己身体的前方,具体的位置,根据自己平时的练习中确实适合自己的位置,保持动作的协调性与连贯性。
1.3 身体的转动
当在击球时,身体要充分扭转,是肩部最好对着网球场中线部位,根据自己具体情况来确定适合自己的击球点、击球方位,动作一定要连贯流畅。力量的传递是由脚的蹬地传到腿部有腿部再传到胯部再传到上肢。力量的传递再加上身体自然的转动,使球成鞭打的状态,使球速更快更有力量。让对手来不及反应,来制胜对手。
1.4 步伐的移动
在网球运动中,有人曾这样说过“网球不是用手打,而是再用脚打”。在实践研究当中,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只有脚步到位了,才能很好地发力。当对方来球时开始分腿垫步,去找合适的击球点与击球站位,将控制好球的方向打出制胜球。
1.5 击球拍面角度的控制
击球拍面角度的控制直接影响球的旋转和轨迹,改变拍面可以打出平击球和旋转球。旋转球又分为上旋球、下旋球、侧旋球。这些旋转在发球技术中也会应用的到,因此,打好正手对其他动作技术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帮助的。正手上旋球是从下往上挥拍的一个动作,像“雨刷式”。雨刷式随挥可以使击球杠杆所形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作用于来球且通过击球。使球与拍面有个足够的摩擦力,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球会更加旋转。下旋球需要使球拍向后倾斜,打开拍面,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击打球的后下部,球由前上方向后下方旋转。在现代网球运动员中,应用最多的就是上旋。
2 正手击球制胜球的稳定性因素
在比赛场上,球的稳定性也是极其重要的。击球稳定性是指运动员能自主的支配、控制球和多拍相持能力。统计显示,在每球得分制的网球比赛规则下,输掉比赛大都是因为技术不稳定主动失误送分造成,因此,网球正手稳定性直接决定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球的稳定鉴于在熟练的动作技术的前提之下的,平时可以打多球、对墙练习来提高自己处理每一个来球的稳定性。
3 正手击球节奏控制因素
正手击球能打出制胜球其有自己的击球节奏,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优秀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不是仅仅只靠速度与力量来赢得比赛的,他们在比赛和训练中都有自己独自的击球节奏。击球节奏在比赛中可以使运动员更好地控制球,减少不必要的失误。网球运动的节奏一般可以分为整体与局部节奏。整体节奏一般指分与分之间、局与局之间、盘与盘之间等的宏观节奏变化;局部节奏一般指每一分球之内每次击球的微观节奏变化。整体节奏变化是战略表现,是比赛取胜的潜在因素;局部节奏变化是战术应用,是比赛得分的直接手段。
每种球类对抗性运动,都存在着节奏。这节奏不是本身就有的。在平时的训练与比赛中日积月累出来的。像羽毛球也有击球节奏,别人给你一个快攻或扣球等等,自己的意识里要知道每种球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反击回去,以取胜为主要目的。同样在网球正手击球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节奏的控制和基本动作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程度也有着直接关系,对于优秀的运动员来说,好的击球节奏可以控制对手,自己占上风抑制对手,并利用此机会制胜对手,赢取比赛。还有的是可以更好的防守,每一局每一场都有自己的打法,比赛节奏控制好了,在别人要进攻的时候可以采取有效的防守措施。
4 正手击球打出制胜球的心理因素
在每一场比赛中,不管是大型比赛还是小的比赛,只要是竞争性的比赛都存在着一些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无论是什么项目都会存在,只是不同项目对心理因素要求高低略有不同。像射击就需要超高的心理素质,其会占90%还要多。在网球比赛中,也需要心理因素只是没有射击的要求比例高些。有时候在网球中,心理因素也会起到决定性因素。像运动员,在上一局因发球出现两个双误,如果心理素质较好的运动员会很快地调整好在打下一局的时候就会表现得很积极,而心态不好的运动员,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找不到可以进攻对手的机会,将会变得很被动。良好的心态,对于运动员来说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必要条件之一。
5 结论与建议
正手击球是网球训练与比赛中采用的主要进攻得分手段。可以打出制胜球的因素有动作技术要素、击球的稳定性和运动员的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到正手击球的质量。如果动作技术不扎实打出来的球会极其不稳定,击球点的不到位就有可能下网或者将球打飞。还有就是心理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有时候会有人认为一半技术一半心态这针对于大部分运动员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与比赛中,培养运动员各个方面的能力,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下都可以沉着冷静的去面对,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
明确自己的训练目标,不断提高自己正手击球个方面的意识。有效地改善自己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
正手击球的节奏控制,可以平时打点或者打多球练习。这样对技术的提高还是相对于较有效的训练方法。在平时训练时,教练员就要不断训练运动员的心理因素,把每一次比赛都当作是在比赛,用同样的心态、同样的状态去面对。教练员严格要求运动员,并不断观察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与动作技术或者战术的变化,好的不断鼓励不好的尽快改进措施或者训练方法。在平时训练中一直严格要求运动员,这样到大型比赛时运动员也不会因紧张而给比赛带来不必要的失误。对基本动作、技战术的掌握都会有好的效果。不断地创新,更新自己的技战术,打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正手击球。以取胜对手。
参考文献
[1]马腾雲.对沈阳市少年网球选手正手击球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科技[J].科技创新导报,2012(16):246-247.
[2]苏士强.网球正手技术解析及其应用[J].泰山学院学报,2012(6):125-128.
[3]王勇.浅析网球正手击球技术的限制性因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2):65-66.
[4]马荣超.高校网球教学中提高零基础学生正手击球稳定性方法的探析[J].学校体育,2014,4(25):44-45.
企业制胜关键 篇6
3G业务的快速发展与用户的体验需求
1.3G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经过一年多的快速发展,三大电信运营商的3G网络已进入了大规模商用期。目前,3G网络已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大中型城市,网络服务质量持续提高,逐渐形成以可视电话、手机上网、手机音乐、手机电视、手机报、无线上网卡六大类业务为重点的全业务技术模式。我国的移动终端产能已位居全球第一,3G终端产品也日益丰富,现在3G入网终端已达到880多款,比2009年增加了700多款。此外,3G用户也稳步增长。2010年1~7月,3G用户净增1482万,累计达到2808万户,环比增长11.4%。三大电信运营商的3G用户分别达到775万、1183万和850万。
2.3G用户的体验需求
在3G全业务模式下,我国电信业已形成包括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和用户等环节的新产业价值链,这使得3G时代与2G时代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数字业务。3G用户对通信的需求不仅局限于语音交流和短信交流,而且对各类数据信息的差异化需求和各种符合其心理需要的体验需求逐渐增加。用户一方面追求实现个性化;另一方面,更注重在使用3G功能和接受服务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
(1)高质量的功能体验需求。3G用户最看重的是高速上网和视频电话功能,他们希望随时随地进行网络信息浏览,并能够与他人进行视频对话,以获得视频、音频等体验。
(2)智能的商务体验需求。3G用户中的商务人士,对数据信息有大量的需求,对电信产品的需求已上升到移动办公和个性化数据业务的综合商务体验。
(3)优化的终端体验需求。许多用户认为,宽屏设计的智能3G手机符合高速上网、视频通话、多媒体应用等功能的需求,是实现体验的最佳形式,他们需要集通讯功能、信息交互功能和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终端产品。
(4)全面的服务体验需求。对于电信用户,无论是了解新业务、定制个性化业务还是解决使用中的问题,都希望得到更为专业、优质、便捷的服务,这会满足他们的服务体验需求,有利于运营商建设专业的品牌形象。
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推广策略和存在的问题
面对用户的需求变化,三大电信运营商与其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和终端设备提供商加强合作,为不同的电信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电信业务和服务,同时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开展新一轮激烈的全业务竞争。
1.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推广策略
(1)中国移动:由2G向3G平稳过渡。中国移动通过“G3”标志,将2G与3G用户进行区分,其营销策略是让2G用户能够平稳地过渡到3G时代。在全业务运营阶段,中国移动在4亿多2G用户的基础上,以“动感地带”、“全球通”和“神州行”三大核心品牌为主,拓展增值业务,开展了一系列大幅度充值返话费活动,以保住庞大的用户群;开展入网送话费活动,吸引大学生成为“动感地带”的用户,继续扩大2G业务量;制定“三不”营销策略,即不换号、不换卡和不用到营业厅登记就可直接升级到3G网络,以使2G用户成为3G用户;在宣传推广3G方面,未进行大规模营销推广活动,只投放了少量的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
(2)中国电信:全面进行3G推广。 (1) 建立了3G品牌“天翼”,利用自身的固网优势,采取业务捆绑的营销策略进行全业务推广;将固网与移动互联网结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满足他们的全面需求;通过以三大互联网领军人物为主演的电视广告,“3G让上网搜搜更加简单”、“3G让即时通信随时随地”、“3G手机办公轻松自如”这些简单的广告语,让3G产品的商务功能得以充分展示,建立了“互联网手机”的品牌形象。 (2) 面向低端的学生用户,举办了“3G翼起来”校园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入网送大礼、校园3G礼包等类似充值返礼品活动,吸引了大量在校大学生。 (3) 在3G手机终端方面,实现了智能手机的全面覆盖,推出了旗舰手机、特色3G手机、千元3G智能手机和入门级3G手机,以满足高中低端不同类型的客户。 (4) 运用体验营销方式。在营业厅设置了简单的体验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天翼体验员全国招募活动”,通过用户对“天翼”增值业务和3G手机的体验,跟踪了解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不断提升产品、业务和服务质量。可见,中国电信十分重视用户体验,并通过这些体验推广活动,提升其品牌形象。
(3)中国联通:精彩从“沃”开始。中国联通拥有成熟的WCDMA技术,在正式开展3G业务一年的时间里,采取了积极的竞争策略,从品牌、业务、资费和服务等方面进行营销创新。 (1) 在塑造品牌方面。建立了全业务品牌“沃”,并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品牌和业务功能的广告宣传;建立了“沃”网站,展示3G全业务功能,为VIP俱乐部成员提供专属服务;在主要城区建立“沃”体验店,配备了简单的3G体验设施,并为用户提供购买3G手机、办理3G业务的便捷服务;建立了国内首家交互式体验馆,全系列的3G业务和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用户可免费体验;建立了i Phone体验服务中心,用户不仅可在现场办理各项业务,还可参加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 (2) 在服务方面。完成了31个省级用户服务中心整合,建立了支撑3G全业务的服务营销一体化系统;完善网上营业厅、手机营业厅和短信营业厅的服务,创建联通商城,方便用户通过网络选号、购买3G手机、3G上网卡、3G上网本和充值卡等电信产品。 (3) 在资费方面。丰富的套餐选择和强大的资费补贴,吸引了大量的3G用户。3G套餐最低资费为66元/月,降低了消费门槛;用户可用预存话费或信用担保等方式,参与i Phone合约计划,最低资费为96元/月,使大量用户签约i Phone,成为3G用户。联通不仅重视中高端的用户,而且对低端学生市场的需求,在暑假与新学期开学时开展了丰富的校园推广活动,为在校大学生量身定做3G合约计划、新势力校园套餐、阳光极速卡、阳光心语卡、手机宽带等多项业务,通过各种资费优惠措施,力推3G业务,建立了涵盖移动、固话、宽带等全业务的校园通信。
2.全业务推广策略存在的问题
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全业务竞争中,虽然针对不同定位的目标用户群,运用不同的体验营销方式进行业务推广,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1)缺乏现场体验和现场服务。现阶段,不仅运营商营业厅的体验设施闲置,而且没有直接的产品功能体验,无法起到引导消费者了解业务的作用。除了中国联通唯一的交互式体验馆以外,其他运营商体验厅的布置更像一个终端样式展示厅,最新的3G终端大多是模型展示,不能进行真机操作,用户无法获得现场的感官体验;体验店内大多是手机销售人员,缺少对3G业务的主动推介,无法给予用户全方位的服务体验。
(2)缺乏网络双向互动。虽然各运营商网上营业厅都建立了3G专区,但是3G业务与用户的接触都是单向的、静态的。一方面在3G专区中,新业务体验仅停留在动画演示和文字描述阶段,用户无法参与其中而获得真实的感官体验,也就无法对产品和服务满意程度进行反馈;另一方面,网站所显示的3G业务体验模块与办理业务模块脱离,不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业务办理。
(3)缺乏差异化体验。除了中国电信对已有用户开展了“天翼”体验活动外,各运营商的宣传活动集中在充值返话费和预存话费送手机这两大类业务,未对目标用户举办个性化现场体验活动,无法让用户对新业务和新产品好坏进行比较评判,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3G业务推广。
强化用户体验———电信运营商3G业务制胜的关键
用户体验包括分析用户的体验感觉、建立用户体验平台、设计品牌体验、加强与用户的接触和不断创新五个步骤。体验存在于用户选择运营商、购买手机、选择业务、使用电信业务和接受服务的全过程中。在3G业务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用户体验营销策略,强化用户的体验,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是电信运营商发展3G品牌、进行全业务竞争的关键所在。
1.设立互动体验的品牌体验厅
面对面的体验平台应是方便用户了解和办理业务、购买终端产品、获得咨询服务的地方,因此品牌体验厅必不可少。电信运营商的品牌体验厅应将视角集中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终端体验,营造一种互动体验环境。
(1)体验厅在布置上应突出品牌形象特点,增强用户对品牌形象的视觉体验,提高他们对品牌的认知度。
(2)在展厅内设置多部可体验3G高速上网的电脑,并且在电脑上安装有趣的网络游戏,为用户提供娱乐体验,或设置让用户可通过触屏和手势与终端产品进行互动的装置。为用户提供免费试用的先进的手机终端机,尤其应引导用户通过3G终端的实际操作,体验能够凸显3G业务特点的视频通话、商务应用等功能,为用户提供真实的产品体验。
(3)设置专门的体验服务人员,负责解决新业务咨询问题,在用户体验过程中提供帮助。
(4)在用户体验各种设施和手机终端后,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价,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改进服务。
2.完善双重体验的网上营业厅业务
电信运营商拥有基础化的在线服务即网上营业厅,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运营商在网络上发布产品广告、促销活动信息、提供产品和业务介绍,并设有业务办理渠道。随着3G时代到来,互联网沟通的交互性将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对3G业务和产品的体验。
(1)运营商应在网上营业厅以明显的标志,引导用户进入新业务的全面体验页面,包括了解业务功能、套餐资费和互动体验专区。
(2)在互动体验专区建立虚拟体验模块,让用户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在线体验3G业务的具体操作过程。
(3)建立在线新业务咨询服务和相关业务办理渠道,让用户在体验过程中,随时得到有关3G业务问题的解答。
(4)设置在线体验评价环节,让用户的意见在第一时间反馈到运营商,以提高品牌业务和体验设施的效率。通过完善以上环节,为用户提供电信产品和服务的双重网络体验。
3.开展互动式体验活动
互动式体验活动是提高特定用户对品牌和产品认知度的有效手段,不仅是与用户的接触,而且也是一种主动的促销手段。这种体验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1)功能性。运营商通过开展现场活动,可实地介绍针对特定用户群的3G最新业务和终端功能,并进行真机演示。
(2)娱乐性。在现场活动中应让用户参与有乐趣的游戏,亲身体验3G手机的功能。比如,运营商可在校园宣传活动中,设计运用手机视频功能和高速上网功能的趣味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身体会3G畅游的乐趣。
现代企业制胜之道研究 篇7
1. 占领产业链高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链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 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 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 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 (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 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 并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人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 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 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企业内部产业链来说, 从最初产品到最终产品再到产品销售, 产业链上各环节创造的价值随各种要素密集度的变化而变化, 投产前的研发, 属于全球性的竞争;中间是制造, 属于常规性的竞争;产出后的营销, 主要是客户端的竞争。当前中间制造环节产生的附加值低, 全球制造也较饱和, 而投产前的研发和产出后的营销涵盖的附加值高, 因此作为企业, 必当牢牢抓住两头, 抓住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 创造高附加值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企业之间产业链来说, 产业链是产业环逐级累加的有机统一体, 某一链环的累加是对上一环节追加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以获取附加价值的过程, 链环越是下移, 其资金密集性、技术密集性越是明显;链环越是上行, 其资源加工性、劳动密集性越是明显。从事资源开采、劳动密集的经济活动, 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低, 其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低;从事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细加工经济活动, 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高, 其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高, 因此, 企业应紧紧抓住附加值高的下游链环进行研究和开发。
2. 重视投资战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根据企业总体经营战略要求, 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对有关投资活动所作的全局性谋划。它是将有限的企业投资资金, 根据企业战略目标评价、比较、选择投资方案或项目, 获取最佳的投资效果所作的选择。企业投资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中较高层次的综合性子战略, 是经营战略化的实用化和资金表现, 并影响其他分战略。企业的投资也有两种基本战略, 即创新发展型投资战略和稳定发展型投资战略。企业投资有三大基本选择, 即 (1) 投资战略类型选择、 (2) 投资时机选择、 (3) 投资规模选择、 (4) 综合选择, 即投资项目的优化组合才是投资战略选择本体。具体来说品牌背景 (国际品牌、国产品牌与延伸品牌) 市场份额, 客观上受到消费者购买力度的制约, 市场上的发展态势也显得尤为强劲, 并且拥有了极高的顾客信誉度与庞大的消费顾客群、它较之于其他地区而言, 在设计、科技投入、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各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优势, 因而也由此诞生了一系列相关的潜质型优势品牌、能在发展中充分运用本地的资源优势, 走出自己的品牌特色、时尚前沿优势;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健全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通过联盟研发重大创新产品, 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强化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支持;过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合作研发、委托研发、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参股并购、专利交叉许可等方式开展国际创新合作、企业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 联合科研院所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模仿、改进、创新, 这种模式, 企业可以迅速获得技术学习的机会, 缩短由自身技术到引进技术之间的研发周期, 有效回避研发探索的风险, 使研发投资具有高度的方向性、集中性、针对性, 通过消化吸收迅速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 并引发更高层次的创新, 实现技术跨越型自主创新, 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3. 杜绝人欠欠人现象, 实现资金良性互动。
由于一般商品的供大于求, 市场竞争激烈, 赊销几乎成为争夺客户的惯例;加上目前市场经济缺乏规范的法治秩序, 缺乏诚信原则;如果企业再疏于管理, 销售货款的风险就是必然的了。表现在货款不能如期如数收回, 甚至成为呆账、坏账。就货款拖欠对企业的危害、成因及风险防范作一探讨。货款拖欠对企业的危害。 (1) 破坏资本循环资金是企业运转的血液, 贷款不能按计划回笼, 使企业的资本循环遭到破坏, 生产经营活动及企业其他安排都无法按计划进行。流动资金的减少又必然导致生产销售的萎缩, 甚至难以为继。 (2) 利润慢性磨损资金的使用是一个有偿过程, 货款拖欠实际导致销售利润的磨损, 随着时间推移, 这种磨损甚至能使该笔业务最终亏损。 (3) 坐失机会收益资金在手, 企业可选择投向能产生更多利润的地方, 这就有一个机会收益的问题, 因此货款不能如期收回的损失决不亚于银行贷款利率的水平。 (4) 资产缩水贬值。1) 资金无偿拖欠在外, 由于资金时间价值原因造成资产事实缩水。2) 因为讨债难, 债权人只得采用折让回笼的做法。有的不惜壮士断腕, 同意半价甚至更低比率清账。3) 以物抵债已成为目前归还货款的重要方式, 抵债。 (5) 货款被拖欠还造成公司资金周转率降低, 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 企业都面临着收不抵债的状况, 巨额的未清偿债务拖欠使企业支付能力明显降低, 加剧了信用危机, 进而资金越来越短缺, 使企业陷入债务死扣之中, 导致一些本来效益很好的企业也因资金不足而难以扩大再生产, 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表现为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许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境况之中, 同时也加剧了银行资产质量的不断下降, 因此,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要杜绝人欠欠人现象, 实现资金良性互动。
4. 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实现节约降本增效。
在企业管理不到位的企业里, 管理也是如此, 比如, 有人和有事情不受管理制度的约束或控制, 相当于“跑”;人为破坏制度、不执行制度也无人监管, 不按管理制度的要求去办, 不按规范的操作程序执行等事例或事件存在时, 也相当于“跑”。在企业管理里, 是指管理制度的管理深度与程度是否适应企业的问题, 企业管理制度有个随企业发展和人员素质变化而相应变化的问题, 即制度的适用性, 该调整时, 没调整, 表现的形式就是:管理制度管过头了, 或者管得不够了, 欠缺了;该紧一紧的管理制度时没紧, 该宽松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度时没有松。企业管理也是如此, 两个以上的前后工作期间是按程序递接的, 递接之间是有控制环节的, 这里就有可能出现前后工序、工作衔接不好的问题;所以抓好关键环节控制点就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抓好了责任到位和控制环节, 就能避免和减少互相推诿、责任不清、奖罚不明等的不良现象。相当于管理制度里, 管理制度没有健全, 存在管理的盲点, 有些事物没人管, 有些事情没人发现或觉察, 有些该有的工作内容、程序、设施、事情没有制定出来, 有些制定、发布的工作制度、程序、标准、规范以及工作计划没人去实施, 没人去督导、检查, 没有落实到位, 没有落实到人, 这些都意味着“漏”。以减少和没有管理制度中的“跑冒滴漏”的现象为目标, 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发布、实施、评审制度实施效果等过程中, 实施规范性的管理;尤其是在规范性实施管理制度的过程中, 可把重点放在制度的实施、检查落实到位的方面, 并将自检和互检相结合, 把每个管理人员具有或承担互检工作的也作为其自检的任务之一。这样一来, 人人都自觉查看自己所管管责任范围和关联部门、岗位是否有“企业管理的跑冒滴漏现象”, 一旦发现, 马上解决或调整, 减少和杜绝管理的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每个部位环节的都是在没有增加管理成本情况下的规范性运转, 必然就能保证和促进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其必要和必备的作用, 实现节约降本增效。
摘要:二十年来, 中国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突破,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标志着中国全面进入了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开放型经济的现代经济社会。而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 如何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掌握制胜之道, 应从企业占领产业链高端、重视投资战略、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内部管理等多方面入手, 才能在市场经济架构日益完善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人本管理——企业制胜的必然选择 篇8
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特点
占据我国传统文化主导思想的儒家理论, 蕴涵着深厚的人本思想, 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管理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实践了人本管理的思想, 具有一定的特色, 主要表现在:
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依靠职工办企业”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主导思想, 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 我国企业的人本思想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基础之上, 依靠工人阶级服务于工人阶级的管理思想, 倡导职工做企业的主人, 由职工当家作主, 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注重榜样示范作用。我国人本管理的一大特色就是树立先进的榜样、模范, 在职工中起到示范作用, 通过各种方式选树先进典型、模范, 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和荣誉, 成为企业一个群体的代表。这种榜样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 强化了模范职工的引导性和辐射性, 对企业的价值取向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在我国人本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施情感管理。我国企业的领导者致力于把企业营造成职工“大家庭”, 努力在职工中倡导“爱厂如家”的主人翁思想, 并通过集体或各种群团组织切实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帮助职工解决困难, 使职工对企业“大家庭”产生依靠、信赖、关心、爱戴等情感, 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职工思想, 理顺职工情绪, 解决职工难题, 使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团结协作, 从而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客观上说, 我国的人本管理实践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和世界先进企业相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原有的人本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由于受多种因素 (如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工作因素等) 的影响, 职工正常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 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和僵化, 只是靠晋级、提高奖金以及模范与典型的示范和教育, 这样只能使少数人从中获益, 而大多数职工和干部不可能使自身的利益需求得到有效的激励。此外, 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约束机制, 职工缺乏主动性, 责任心不强, 参与管理的效能低下, 职工不能把企业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从而导致了企业内部组织松散, 企业目标难以实现的局面。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薄弱。当前, 人力资源的开发在我国还在起步阶段, 企业职工的素质和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主要表现是:企业职工自身的文化素质低下, 教育培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终身培训、终身教育的机制没有形成, 造成创新能力薄弱, 新技术、新知识难以推广应用, 产品开发更新速度迟缓, 企业竞争能力不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 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 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缺乏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管理效率低下, 工作水平不高。
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建设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先进管理方法, 相当数量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缺乏了解, 或者只是初步开展, 而有成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仍属少数。特别是一些企业领导者, 只注重企业的制度文化建设, 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主要层次——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培育, 忽视了把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每一名职工, 没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 缺乏凝聚职工力量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很好的融入人本管理之中, 职工缺乏活力和动力。
加强企业人本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全面关注职工的需求
人的能力和人的作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在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坚持以职工为本, 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 就要大力实施爱抚管理, 尊重职工、相信职工、关心职工, 培育企业的亲和力, 努力营造企业发展、职工进步、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
关注职工思想。要使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处理好个人与企业、贡献与报酬的关系, 采用多种途径激励职工勇于创造, 乐于奉献, 与企业同舟共济, 共求发展的积极性。消除部分职工存在的各种厌倦情绪, 减轻工作压力, 调整精神状态, 以有效的激励机制振奋精神、调动积极性。
关怀职工成长。重视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专长的培养, 使企业职工的业务培训经常化、制度化, 变一次性教育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保证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通过外委培训、岗位练兵、举办技术大赛和实践锻炼等形式,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加大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 奖励职工自学成才, 学有所长, 努力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 让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有所作为。
关爱职工健康。在职工中大力传播安全健康理念, 实行好职工健康疗养和体检, 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 引导职工学会健康生活、安全工作。通过加大基层环境建设力度, 改善管理处、班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积极为职工营造舒适、健康、环保的工作环境, 努力维护职工身心健康, 进一步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关心职工生活。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 加大特困职工帮扶力度, 改善职工通勤、就餐条件,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企业组织的行为, 实质上是企业中人的行为, 只有人的行为合理, 企业的行为才能合理。所以用激励的方法规范企业职工行为, 鼓舞职工士气, 战胜困难, 完成组织目标, 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科学有效使用激励手段,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认清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个性、经历、能力、环境、需求等个体变量各不相同, 有效发挥激励作用必须找准不同点, 用不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需要, 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使人与职务相匹配。人的能力大小不同, 不同的岗位对人的能力的需求也不同, 只有根据能力量才而用, 正确地设定目标值, 使职工充满自信, 才能保证人力资源使用的最大化, 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要注重对核心人才的长期激励, 建立一批核心人才队伍, 赋予与其业绩相适应的高薪、高职位, 使核心人才的工作绩效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联系起来, 为核心人才提供发展的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工积极性的发挥, 才能保证队伍的稳定, 推动企业的发展。
重视物质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同等重要。经许多心理学家对钱作为刺激物的研究结果表明, 钱能使生产率提高30%, 高出了任何一种激励因素, 因此, 金钱的奖励作用不能忽视, 必须和精神奖励紧密地结合起来, 奖励与绩效挂钩, 做到奖罚分明, 相互促进, 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激励机制, 使职工与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建立激励机制, 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设计、规划目标要恰当合理, 职工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 拥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激励职工持续再创造;二是把个人目标、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统一起来, 把企业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统一起来, 既充分体现国家、整体和个人的利益, 又反映职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三是在目标设定时, 要引导职工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要依照由高到低、不断升华的规律, 在满足现实物质利益需要的同时, 又考虑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精神需要。
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人是企业的主体, 企业内部职工能否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和能否营造健康的企业氛围是衡量一个企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 奋发向上的团队氛围是实现人本管理的必要条件。
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要在目标的认同上凝聚职工, 形成坚强的团队, 以激励职工团结奋进。因此, 我们要有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 把经营目标、战略方向、经营观念, 融入每个职工头脑中, 成为职工的共识。同时要对目标进行分解, 明确每一个职工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做出的贡献, 人人都把工作与企业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 共享成果, 共担风险, 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
增强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一个富有魅力和威望的领导者,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领导才干把全体职工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成为强有力的团队组织中的核心, 创造并维护团队组织形象。这样, 领导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使职工素质不断提高, 直接带动职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 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 实现个人的利益, 达到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的目标。
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沟通主要是通过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达到认识上的一致, 协调是取得行动的一致, 两者都是形成集体的必要条件。管理者要做到尊重人、信任人、体谅人, 和职工之间做到意见多沟通, 多交流, 上情下达, 下情上传,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减少内耗, 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达到维护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最大限度实现每个人的价值。
引导全体职工参与管理。通过全员管理, 吸引每一个职工都能够直接参与各种管理活动, 使全体职工不仅贡献劳动, 而且还贡献智慧, 直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 在全员管理过程中, 上级部门的意图可以得到很好的贯彻, 群众的意见可以很快反映上来, 及时调整和沟通, 这样, 可以减少和克服职工由于对决策不理解引起的不满情绪, 消极情绪, 从参与感——满意感——责任感, 这个过程本身将直接改善人际关系, 发挥每个人的力量, 以团队精神推动企业发展。
大力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人本管理的精神支柱。从本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企业重组改革等概念的提出, 管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就是文化管理阶段。文化管理的内涵很多, 最重要的是要把人放在首要的位置, 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形成一个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人本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主题, 企业文化必须在人本管理的基础上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首先, 以共同的价值观凝聚职工。人本管理要从人、团队、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和优化的角度, 努力营造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目标的价值观体系,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使其充分发挥内化、整合、感召、凝聚、规范、激励等作用, 将社会价值观和企业预期的价值观根植到企业职工的头脑之中, 渗透到企业职工的行为方式中, 并具体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
核心能力:企业竞争制胜之道 篇9
一、什么是核心能力
著名管理专家C.K.Prahalad和Gary Hamel在1990年出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 是把企业界关注的焦点从研究竞争策略转向增强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理论的一个里程碑。文中指出:“核心能力是组织内部的积累性学识, 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按照Prahalad和Hamel的定义, 企业的核心能力有四个基本特征:1、核心能力能为企业进入多种行业提供潜能;2、核心能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贡献;3、在企业内部, 核心能力必须是其他竞争力难以替代的能力;4、核心能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
二、挖掘企业潜力, 培育和开发企业的核心能力
面对全方位多形式的全球竞争挑战, 我国企业必须建立基于核心能力的经营战略以获得持久竞争优势, 这是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与开发是通过企业各层次的重组与积累来实现的。
1、开发核心专长和技能。
企业通过对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人才、品牌、企业文化、结盟伙伴及知识产权等各方面资源的考察, 明确界定培育核心能力所必需的专长与技能等特定能力构成要素。如设法获取那些可以形成整体核心能力的单项技术, 率先注册专利以取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等。
由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缺口相对于动态的竞争环境总是存在的。因此收购和重组外部互补资源对充实公司资源储备和延伸核心专长和技能尤为必要。美国及日本企业在这方面的做法较为典型, 他们通过外部引进再经自身组合, 形成了世界范围突出的核心能力。获得外部资源的途径主要有:引进关键技术和管理人才、与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签订技术转让协议、招聘留学人员向新兴企业进行产权投资等。
2、整合核心能力构成要素。
核心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源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整个组织应形成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统一认识, 特别是对如何协调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整合多种能力构成要素的认识。核心能力只有在企业各部门资源和能力的协调与整合中才能不断得到提升和加强。整合核心能力要素, 涉及企业各方面具体问题, 需要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组合, 以充分协调发挥资源潜力, 为企业创造和拓展竞争与发展空间。然而,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 缺乏在技术、市场及管理方面的整合, 致使未能形成有效的核心能力, 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3、开发核心产品市场。
核心产品是可识别的核心能力和最终产品之间的有形的联结, 是一种或多种核心能力的物质表现形式, 是有助于实际形成最终产品的价值的组成部分。企业之间的竞争可在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次上展开。企业拥有核心能力, 意味着企业在参与依赖核心能力的最终产品市场上拥有广泛的选择权, 有利于企业的自由发展和保持经营灵活。企业应努力开发自己的核心产品市场, 避免参与最终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这样不仅使企业确立持久竞争优势, 而且这种开放性战略还有助于制约竞争对手开发核心技术的激励, 不少来华投资的国外大跨国公司都是这么做的, 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我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认识。
4、完善企业机制。
把培育和开发的核心能力转换成竞争优势, 需要企业不断完善自身机制。企业机制确定了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沟通方式、组织机构和流程制度, 同时也明确了企业应构造什么核心能力和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企业机制的完善依托于独特的企业管理文化、团队学习能力和组织氛围的形成, 同时也有利于集中各部门的潜能和优势, 支持和改进企业战略的实施, 促进核心能力转换成竞争优势, 从而实现以核心能力制胜。
三、分析市场动态, 持续改进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构造核心能力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持续改进和提升的过程。核心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耗, 必须结合市场动态和竞争变化, 不断地加以投入使其充实与发展, 才能巩固企业的竞争优势。
1、立足技术创新, 提升核心能力。
企业创新的过程也是创建企业核心能力的过程。熊彼特认为创新 (Innovation) 是指把一种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和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等五个方面。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 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 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核心技术并不等于核心能力, 但核心技术是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掌握核心技术对企业提升竞争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纵观世界500强, 能够长时间停留在500强名单上的通常是两类企业:一是新兴的高技术企业, 如微软、戴尔等“新贵”;二是在老行业苦心经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长寿企业, 如通用、奔驰等“老牌劲旅”。在其中可以看出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要培育和提升核心能力, 必须注重打造核心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和注重技术创新有利于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 由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成的企业核心能力使竞争者难以模仿, 从而具有较强的特性和进入壁垒。核心技术的培养必须立足于创新, 立足于企业自身实际优势的创新, 不断形成专利性技术。这需要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 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 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 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培育竞争优势, 构建核心能力。
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在于巩固企业特有资源的管理能力以及加强并提升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企业具备快速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机遇的能力。企业通过识别现有资源状况, 分析竞争动态和市场机会, 明确自身竞争比较优势, 构建和强化核心能力。企业必须冷静分析自身所处的产业状态, 善于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企业要保持持久地竞争力, 必须适应传统产业核心兴产业的动态变化, 着眼于全球范围考虑产品前景, 根据进入更有吸引力的产业情况建立相应竞争优势;同时要以国际眼光制定企业的总体战略, 确定经营方向、产品结构和竞争层次。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建立竞争优势, 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实现核心能力和企业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3、强化企业管理, 转变企业机制。
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升过程, 也是企业自身不断完善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企业能否拥有持续竞争优势和持久核心能力, 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企业机制和组织管理体制。因此, 在此过程中, 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组织结构、流程制度、管理风格、企业文化、资源状况等进行评估, 按照是否有利于促进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继而向持续竞争优势转化的标准, 强化企业管理, 转变企业机制。对于我国许多企业而言, 主要应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明确产权关系,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力求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成为简洁、灵活、有创造价值能力的组织, 能够调动企业内部各种要素并发挥其潜力的组织, 在此基础上形成核心能力, 培养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不断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
4、营造“学习型”组织, 确保能力提升。
彼德.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21世纪的企业必须是学习型组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和技能必将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 企业的学习能力是提升和强化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学习和获得新知识, 再将之学以致用, 并挑战新机遇的能力。通过学习, 企业可以不断地创造新的知识和技能, 培育与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系统工程、团队精神等, 从而企业提高整体素质和整体竞争力, 增强自身力量, 确保为适应未来竞争挑战所需要的能力的打造。
5、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 拓展竞争能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