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制胜的原因

2024-09-26

团结-制胜的原因(通用6篇)

团结-制胜的原因 篇1

团结—制胜的原因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从前有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平时因争权夺利,而相互勾心斗角。一天,老国王把十个儿子都叫到身旁,拿出十支箭来,让儿子们每人折一支,十个儿子都轻而易举地将箭折断了。然后老国王又拿出十支箭,并紧紧地捆扎在一起,让十个儿子折,可他们用尽力气,谁也折不断。这时十个儿子都明白了老国王这样做的目的。我想,这则故事所含的意义理至易明: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互相协作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

毛泽东曾说过:“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新中国的成立靠的是全国人民一条心;抗洪抢险的胜利靠的是军民齐心协力;成功战胜“非典”靠的是所有同胞众志成城,对困难的不屈服!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其实,在生活中团结的影子也处处可见:许多许多的石头堆积起来可以变成一座巨大的高山;许多许多的砖头垒筑起来,可以砌成万里长城。蚂蚁虽小,但许多蚂蚁团结在一起,能拖动一根很大的骨头;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许多微弱的力量汇合在一起,就能排山倒海,战胜一切!

记得在前两天的一节体育课上,我们班几个男生和初二的一个班为了争“地盘”而打了一场友谊赛。说来也奇怪,身为这学校最高的年级,一个个长的比对方高,气势比对方猛,看着对方篮球技术比我们班还差,但我们说什么也赢不了他们,而且在不到五分钟就给他们进了一球。我们不禁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这一急,便更是乱了套。“你没长眼吗?球飞到手上也不知道!”我们班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吼道,那个人也不吃素的,也对这个人骂起来,于是这两头“狮子”便对吼开了,展开了一场“窝里斗”,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正在进行的球赛;而后面的第三个人趁机抢到球,当机立断抱球向前冲,剩余的两个人也不甘示弱,跟上他当他的“左右护法”。正当三人信心十足的冲向篮筐时,一个“敌人”从旁窜出,球落入了“敌人”手中,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漂亮的投篮。看着别人上下团结一致,这时候我们班的人乱了阵脚,像一盘散沙,各人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没有丝毫章法,原来负责防守的成了投篮的,投篮的成了防守的。不换倒好,这一换,整个下半场我们几乎连球都没摸着,比赛结果可想而知,惨不忍睹。这场比赛虽然是以失败告终,但却能令我们领会到一个道理━━团结是致胜的重要原因。

《孟子》中有一句话写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曝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匹马杀出天下。成功,需要克难攻坚的精神,更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只有相互协作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

团结-制胜的原因 篇2

一、“空心村”的含义及其危害

1、“空心村”的含义

在我国,出现“空心村”现象的时间是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现在“空心村”的发展速度较之从前快了许多,并已经呈蔓延趋势。“空心村”其实就是“空心化村庄”的简称,其含义主要可从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一是从地理层面来讲,“空心村”即许多年以来,在农村新建的房屋基本都集中在村庄的外围,然而村庄内部几乎都是没有人居住的破烂不堪的老宅子,这是外实内空、外新内旧的一种现象;二是从经济意义上来讲,即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加以理解,“空心村”也就是指随着我国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流入城市,村子里剩下的人群皆为“老、弱、病、残、幼”。

2、“空心村”的危害

(1)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阻碍农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住宅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民先后抛弃老房子,占用耕地盖新房子。在我国,农业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然而土地是进行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资源,耕地能否物尽其用将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2)农村整体面貌很难改变。村庄内部空心,向外延伸建造新房子,给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极大的不便。新房子的建盖,使得村内道路更加狭窄,导致车辆的进出都很艰难;而内部的老村寨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排水排污设施都不完善,使得道路泥泞。

(3)老寨子存在安全隐患。“空心村”的老宅子全部为土木结构,更为重要的是里面居住的大都是老年人,他们已经习惯了生火做饭,如果一不留神将会造成火灾;同时,这些老宅子皆为年久失修的房子,很容易发生倒塌,会对宅子内的居住者造成财产和人身损失。

二、乐居村“空心村”的现状

1、雄厚的产业基础

在乐居村,一二三产业均有分布,并且第三产业成为该村的支柱型产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在农村,有如此雄厚的产业基础,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达到政治的稳定。重要的是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2、健全的基础设施

在乐居村,已拥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对于一个小村子而言,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说明其经济发达。经过调研我们还发现,该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采矿场产生的污染能及时排放。道路、桥梁及电力等基础设施发展比较完善。

3、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乐居村除基础设施发展比较完善外,还专门设立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动场所,里面有很多在早些年当地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以及一些乐器。据了解,茶余饭后村民们大都到“精神文化宫”来欣赏多彩的表演。

4、浓厚的封建思想

乐居村落属于少数民族———彝族村寨,少数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信仰,一般都信奉原始宗教。以乐居村的传统民俗———百鸡宴为例,百鸡宴期间,全体村民都会自发的到当地寺庙祈福,也就是祈求下一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孩子顺利升学等。

三、乐居村经济发展较好的原因

1、第一产业基础稳固

乐居村主要是将种植玉米、苹果以及经营水果采摘园(主要是葡萄、草莓这两类水果)作为第一产业来支撑他们的生活,但这些不能算主业。其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玉米,以前有水稻的种植,但随着村子里整体经济发展的状况现在已经很少种植。现在全村主要是用卖玉米的钱购买大米进行食用。由于光照、降水量以及气温的原因,该地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乡”,这里销售的苹果香甜可口。

2、第二产业主导性强

乐居村的特色产业即为山砂销售以及运输。据了解,村子里的人不会出去打工,反而有很多其他省份的人到乐居村打工,在该村主要从事挖沙、土建、小工工作。村子里的矿场属于集体经济,把山砂销售出去后,年末全村人口一起分红,无论年龄大小,人人有份,每个人大约可以分到3000 元。这可谓是村子富强的最根本原因。

3、第三产业带动性明显

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是带动当地发展较好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国家明令禁止这里的老房子不许拆除,有些旅游业的开发商看到了商机,专门来此村寨进行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即体现古寨的参观价值。因此,村民们纷纷卖掉老房子,卖房款也是村民收入的一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乐居村形成“空心村”的社会经济原因

1、“空心村”形成的经济原因

(1)收入增加。随着党的惠民政策的增加,村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庭环境也比以前改善很多,深感有余钱投资新房子的修建。据了解,该村大多数家庭都已搬迁到已经修建完成的新房子。

(2)产业结构转型。所谓的产业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同一个产业内部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它所反映的是国家、地区发展的总体水平。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村落紧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主业已经不是农业,而是第三产业。

(3)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村的居民已经不再从事传统的农业,而是转向服务业,比如很多居民开展农家乐。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得好,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空心村”形成的社会原因

(1)居住空间狭小。这里所谓的居住空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原因,即邻里之间的距离狭小,二是主观原因,即由于自家人口的增多而使得房子内部空间狭小。乐居村邻里之间的距离特别狭小,每户之间的距离相对拥挤,使得村民没有办法再继续居住下去,只能从老房子里搬出来,这便引发了一场“搬家潮”。村民搬到新房子,空间范围变大,交通便利,促使更多贸易的产生以及发展,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婚嫁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天天长大,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使得原来本就狭小的空间根本挤不下,所以就出现了树大分支的情况,即年轻的新人和父母及祖父母分开居住。现在年轻人跟着时代的步伐走,都不想住在既狭小又破旧的房屋,觉得“跌份儿”。

(3)房子老旧。由于老房子年久失修,其居住条件也相对艰苦,如果执意居住下去可能会对村民的生命安危造成威胁并影响当地村民的正常的日常生活。据了解,乐居村每户之间的距离狭窄,使得很多房子无法直接得到光照,这样日积月累,房屋里都很潮湿,在这种情况下再居住下去,定会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4)交通条件不便利。交通条件不便利也是造成“空心村”的重要原因,无论什么东西都要用人工背上去,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这属于既耗时,又费力的表现。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可以说时间就是金钱,要争分夺秒的创造价值,显然在老宅子里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样的局面。村民便自发的组织搬家,由于当时交通条件不便以及交通工具的缺乏,村民搬家时都是人工进行的。

五、乐居村“空心村”的发展出路

1、发挥第一产业的基础性作用

充分利用有利的光照及水源条件,发展第一产业。乐居村是“苹果乡”,要发挥这一优势,需利用多种营销方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注重果品本身的包装,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最终把其推向省外,推出国门。

2、合理利用第二产业,造福村民

充分发挥村子里采矿场主导性的优势,发展采矿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方式以及经营方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污水等一些污染物,不能由于采矿业的发展而污染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

3、发挥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

团结镇的“农家乐”在很久以前便兴起,直到目前,当地“农家乐”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不大,但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在当地发展旅游业可以为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可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及“五位一体”的要求。

综上,“空心村”现象的确很普遍,不过乐居村的情况没有对当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由于云南省本身就是旅游业高度发达的省份,乐居村“空心村”的形成,反而使其成为旅游景区的开发对象之一,具有一定的参观价值。乐居村的发展定会带动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并为拉动旅游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国家和当地政府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为其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星宇、任兆昌、秦桂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空心村”问题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4).

[2]卢向虎、杨延梅、蒋宗杰: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再思考[J].农村经济,2005(6).

人本管理——企业制胜的必然选择 篇3

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特点

占据我国传统文化主导思想的儒家理论, 蕴涵着深厚的人本思想, 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管理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实践了人本管理的思想, 具有一定的特色, 主要表现在:

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依靠职工办企业”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主导思想, 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 我国企业的人本思想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基础之上, 依靠工人阶级服务于工人阶级的管理思想, 倡导职工做企业的主人, 由职工当家作主, 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注重榜样示范作用。我国人本管理的一大特色就是树立先进的榜样、模范, 在职工中起到示范作用, 通过各种方式选树先进典型、模范, 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和荣誉, 成为企业一个群体的代表。这种榜样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 强化了模范职工的引导性和辐射性, 对企业的价值取向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在我国人本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施情感管理。我国企业的领导者致力于把企业营造成职工“大家庭”, 努力在职工中倡导“爱厂如家”的主人翁思想, 并通过集体或各种群团组织切实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帮助职工解决困难, 使职工对企业“大家庭”产生依靠、信赖、关心、爱戴等情感, 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职工思想, 理顺职工情绪, 解决职工难题, 使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团结协作, 从而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客观上说, 我国的人本管理实践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和世界先进企业相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原有的人本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由于受多种因素 (如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工作因素等) 的影响, 职工正常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 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和僵化, 只是靠晋级、提高奖金以及模范与典型的示范和教育, 这样只能使少数人从中获益, 而大多数职工和干部不可能使自身的利益需求得到有效的激励。此外, 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约束机制, 职工缺乏主动性, 责任心不强, 参与管理的效能低下, 职工不能把企业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从而导致了企业内部组织松散, 企业目标难以实现的局面。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薄弱。当前, 人力资源的开发在我国还在起步阶段, 企业职工的素质和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主要表现是:企业职工自身的文化素质低下, 教育培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终身培训、终身教育的机制没有形成, 造成创新能力薄弱, 新技术、新知识难以推广应用, 产品开发更新速度迟缓, 企业竞争能力不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 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 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缺乏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管理效率低下, 工作水平不高。

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建设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先进管理方法, 相当数量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缺乏了解, 或者只是初步开展, 而有成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仍属少数。特别是一些企业领导者, 只注重企业的制度文化建设, 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主要层次——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培育, 忽视了把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每一名职工, 没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 缺乏凝聚职工力量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很好的融入人本管理之中, 职工缺乏活力和动力。

加强企业人本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全面关注职工的需求

人的能力和人的作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在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坚持以职工为本, 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 就要大力实施爱抚管理, 尊重职工、相信职工、关心职工, 培育企业的亲和力, 努力营造企业发展、职工进步、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

关注职工思想。要使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处理好个人与企业、贡献与报酬的关系, 采用多种途径激励职工勇于创造, 乐于奉献, 与企业同舟共济, 共求发展的积极性。消除部分职工存在的各种厌倦情绪, 减轻工作压力, 调整精神状态, 以有效的激励机制振奋精神、调动积极性。

关怀职工成长。重视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专长的培养, 使企业职工的业务培训经常化、制度化, 变一次性教育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保证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通过外委培训、岗位练兵、举办技术大赛和实践锻炼等形式,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加大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 奖励职工自学成才, 学有所长, 努力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 让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有所作为。

关爱职工健康。在职工中大力传播安全健康理念, 实行好职工健康疗养和体检, 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 引导职工学会健康生活、安全工作。通过加大基层环境建设力度, 改善管理处、班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积极为职工营造舒适、健康、环保的工作环境, 努力维护职工身心健康, 进一步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关心职工生活。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 加大特困职工帮扶力度, 改善职工通勤、就餐条件,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企业组织的行为, 实质上是企业中人的行为, 只有人的行为合理, 企业的行为才能合理。所以用激励的方法规范企业职工行为, 鼓舞职工士气, 战胜困难, 完成组织目标, 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科学有效使用激励手段,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认清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个性、经历、能力、环境、需求等个体变量各不相同, 有效发挥激励作用必须找准不同点, 用不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需要, 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使人与职务相匹配。人的能力大小不同, 不同的岗位对人的能力的需求也不同, 只有根据能力量才而用, 正确地设定目标值, 使职工充满自信, 才能保证人力资源使用的最大化, 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要注重对核心人才的长期激励, 建立一批核心人才队伍, 赋予与其业绩相适应的高薪、高职位, 使核心人才的工作绩效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联系起来, 为核心人才提供发展的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工积极性的发挥, 才能保证队伍的稳定, 推动企业的发展。

重视物质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同等重要。经许多心理学家对钱作为刺激物的研究结果表明, 钱能使生产率提高30%, 高出了任何一种激励因素, 因此, 金钱的奖励作用不能忽视, 必须和精神奖励紧密地结合起来, 奖励与绩效挂钩, 做到奖罚分明, 相互促进, 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激励机制, 使职工与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建立激励机制, 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设计、规划目标要恰当合理, 职工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 拥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激励职工持续再创造;二是把个人目标、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统一起来, 把企业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统一起来, 既充分体现国家、整体和个人的利益, 又反映职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三是在目标设定时, 要引导职工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要依照由高到低、不断升华的规律, 在满足现实物质利益需要的同时, 又考虑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精神需要。

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人是企业的主体, 企业内部职工能否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和能否营造健康的企业氛围是衡量一个企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 奋发向上的团队氛围是实现人本管理的必要条件。

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要在目标的认同上凝聚职工, 形成坚强的团队, 以激励职工团结奋进。因此, 我们要有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 把经营目标、战略方向、经营观念, 融入每个职工头脑中, 成为职工的共识。同时要对目标进行分解, 明确每一个职工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做出的贡献, 人人都把工作与企业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 共享成果, 共担风险, 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

增强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一个富有魅力和威望的领导者,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领导才干把全体职工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成为强有力的团队组织中的核心, 创造并维护团队组织形象。这样, 领导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使职工素质不断提高, 直接带动职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 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 实现个人的利益, 达到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的目标。

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沟通主要是通过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达到认识上的一致, 协调是取得行动的一致, 两者都是形成集体的必要条件。管理者要做到尊重人、信任人、体谅人, 和职工之间做到意见多沟通, 多交流, 上情下达, 下情上传,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减少内耗, 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达到维护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最大限度实现每个人的价值。

引导全体职工参与管理。通过全员管理, 吸引每一个职工都能够直接参与各种管理活动, 使全体职工不仅贡献劳动, 而且还贡献智慧, 直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 在全员管理过程中, 上级部门的意图可以得到很好的贯彻, 群众的意见可以很快反映上来, 及时调整和沟通, 这样, 可以减少和克服职工由于对决策不理解引起的不满情绪, 消极情绪, 从参与感——满意感——责任感, 这个过程本身将直接改善人际关系, 发挥每个人的力量, 以团队精神推动企业发展。

大力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人本管理的精神支柱。从本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企业重组改革等概念的提出, 管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就是文化管理阶段。文化管理的内涵很多, 最重要的是要把人放在首要的位置, 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形成一个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人本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主题, 企业文化必须在人本管理的基础上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首先, 以共同的价值观凝聚职工。人本管理要从人、团队、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和优化的角度, 努力营造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目标的价值观体系,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 使其充分发挥内化、整合、感召、凝聚、规范、激励等作用, 将社会价值观和企业预期的价值观根植到企业职工的头脑之中, 渗透到企业职工的行为方式中, 并具体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

以奇制胜的产品促销策略 篇4

一、饥饿战术:让消费者嗷嗷待哺

在市场营销学中, 所谓“饥饿营销”, 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 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在新产品推广中, 成功运用饥饿营销策略, 一是可以强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饥饿营销通过实施欲擒故纵的策略, 通过调控产品的供求, 引发供不应求的假象。消费者都有一种好奇和逆反心理,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 于是企业的策略对消费者的欲望进行了强化, 而这种强化会加剧供不应求的抢购气氛, 使饥饿营销呈现出更强烈的戏剧性和影响力。二是可以放大产品及品牌的号召力。当消费者看到周围的人整天在排队抢购、在谈论, 甚至组成粉丝团与竞争对手的粉丝掐架的时候, 这种宣传的感染力是不可估量的。首先, 这是消费者自发的传播, 其次, 无成本且持久进行。于是, 消费者就会被周围的人所感染, 进而采取和他们一致的行动。这种效果, 正是企业梦寐以求的。三是有利于企业获得稳定的收益:一般商品从上市到退市, 基本都是价格越卖越低, 而饥饿营销通过调控市场供求关系将产品分批分期投放市场、保证市场适度的饥饿状态, 通过客户关系维护将购买欲望持续地转化为产品生命周期内的购买力。

比如, 继苹果公司在销售Iphone 4中的运用后, 小米手机成功地克隆了“饥饿营销”这一战法。小米公司采用的策略是: (1) 高调发布产品信息, 调足消费者胃口。创始人雷军凭借其自身的名声号召力和一场酷似苹果的小米手机发布会, 于8月16日在中国北京举行。小米手机这招高调宣传发布会取得了众媒体与手机发烧友的关注;工程机先发实属第一例。小米手机的正式版尚未发布, 却先预售了工程纪念版。而且小米手机工程机采用秒杀的形式出售。 (2) 分批开放、限量发货的模式。这种模式让小米手机总能在很短时间销售一空。小米在手机的营销运营上可谓花足了心思, 从秒杀、预售, 到F码、小米之家, 各种手段频出, 加上产品本身立得住, 产生了惊人的传播效果。

然而, 饥饿营销的运用是有条件的。通常情况是:细分市场内竞争的威胁水平低。如果企业细分市场内竞争激烈, 应用“饥饿营销”就有难度。因为在采取饥饿营销时, 消费者会转移到其他竞争者那里去。相反, 如果企业细分市场内没有竞争, 或竞争程度较低, 市场状况为卖方市场时, 这时企业处于主动地位, 就可以采用“饥饿营销”策略。因为即使企业供货不足, 消费者也不会转而消费其他产品, 只能加剧消费者占有这种商品的欲望。 (2) 新竞争者的威胁水平较低或新竞争者进入行业壁垒较高。企业除了现有竞争者的竞争之外, 还有不断涌入的新竞争者。当一个行业进入壁垒较低、预期利润较高时, 就会有企业不断的大量涌入。一旦竞争者数量越来越多, 带来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大, 这时不适宜采取“饥饿营销”策略。 (3) 替代产品的威胁水平低或替代品较少。替代品指能带给消费者近似的满足度的几种商品间具有能够相互替代的性质, 若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 顾客们就会去寻求较于这种商品便宜的, 并且能带来相似满足度的另一种商品购买。所以, 计划使用“饥饿营销”策略的企业, 应该先通过调查, 了解现有替代品竞争者的数量、替代品竞争者的实力以及替代品竞争者的生产能力、资金实力、产品结构均衡等问题。

二、联合营销:在合作中共赢

一些弱势品牌在产品推销中, 可应用联合营销的策略, 通过厂商之间共同分担营销费用, 协同进行营销传播、品牌建设、产品促销等方面的营销活动, 以达到共享营销资源的目的。联合营销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使联合体内的各成员以较少费用获得较大的营销效果, 有时还能达到单独营销无法达到的目的。例如, 微软初出茅庐时就将“WINDOWS”与久负盛名PC厂商IBM公司的电脑结合, 实行联合营销。不同行业企业的联合是最常见的促销形式。

为了成功进行联合营销, 应坚持以下原则: (1) 合作方应互利互惠。互利互惠是联合营销最基本的原则, 只有合作各方都能得到好处, 联合营销才能顺利进行。1998年10月, 桂格麦片公司为其营养麦片在上海联华超市推出超值装, 消费者还可以同时得到联华超市5元面值的折价券1张。这一营销活动不但促销了桂格麦片, 也促销了华联超市的其他商品, 双方都能得到好处, 自然会协力同心。 (2) 合作各方的目标市场要相同或相近。联合各方要有基本一致的目标消费群体, 才容易收到理想效果。如美宝莲”润唇膏的折价券, 是夹在“博士伦”隐形眼镜向其会员寄发的通讯册中发送的。这种联合营销之所以可行, 是因为这两种产品有共同的目标消费群体。这两种产品的目标消费者一致, 销售渠道一致, 因此效果较好。 (3) 联合各方的形象要一致。选择联合对象还要考虑对方市场形象的问题。企业树立自己的市场形象并不容易, 一旦选择合作伙伴不当, 有可能损害甚至破坏自己的市场形象, 得不偿失。有的企业定位于高档商品市场, 有的企业定位于低档商品市场, 这样的联合就有可能损害自己的形象。特别是与一个品牌形象不佳的企业合作营销, 还有可能破坏自己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三、网络促销:以小搏大

网络手段的运用, 使传统的促销活动具有了新的含义和形式。网络销售促进就是企业利用可以直接销售的网络营销站点, 采用一些销售促进方法通过诸如价格折扣、有奖销售、拍卖销售等方式宣传和推广产品。根据网络营销活动的特征和产品的不同, 结合传统的营销方法, 可采用如下网络销售促进策略:

1.网上抽奖促销。抽奖促销是网上应用较广泛的促销形式之一, 是大部分网站乐意采用的促销方式。网上抽奖活动主要附加于调查、产品销售、扩大用户群、庆典、推广某项活动等。消费者或访问者通过填写问卷、注册、购买产品或参加网上活动等方式获得抽奖机会。网上抽奖促销活动应注意:一是奖品要有诱惑力, 可考虑大额超值的产品吸引人们参加;二是活动参加方式要简单化, 活动要策划得必须富于趣味性和容易参加。。

2.网上积分促销。积分促销在网络上的应用比起传统营销方式要更加简单和易操作, 网上积分活动很容易通过编程和数据库等来实现, 并且结果可信度很高。积分促销一般设置价值较高的奖品, 消费者通过多次购买或多次参加某项活动来增加积分以获得奖品。现在不少电子商务网站“发行”的“虚拟货币”是积分促销的另一种体现, 如8848的“e元”、酷必得的“酷币”等, 实际上是给会员购买者相应的优惠。

中小出版社的制胜之道 篇5

1 中小出版社的发展困境

目前, 我国共有出版社573家 (含副牌社34家) , 其中, 年出书品种500个以下的出版社有445家, 年生产码洋在一亿元以下的约412家, 分别占出版社总数的80%和74%。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出版企业的总体规模较小, 而且行业的集中度很低。有的小出版社在行业中所占份额微乎其微,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它们之所以还能生存, 主要是与当前的出版体制有关。一方面, 由于政策上的需要, 这些出版社都有国家的事业费补贴, 以维持其正常运转;另一方面, 出版市场竞争不充分, 使这些出版社仍有可能通过市场赚得一些利润。近几年来, 随着出版业改革的深入, 使得目前出版社发展的两极分化趋势愈来愈明显。与此同时, 大量图书工作室的崛起和国外出版企业的进入, 大多数中小出版社的经营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在大出版社和民营书业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随着国内出版产业的不断竞合, 国内一些规模较大、发展较快的出版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 通过组建出版集团, 转换运营机制, 利用资本运作整合社会资源, 逐步地增强了自身竞争力, 品牌效应愈发显著。民营书业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下, 通过优胜劣汰也已经初步在市场中找到了自身的位置, 它们充分利用企业化运作的管理模式, 以其高效、灵活的独特优势, 在出版业中占据的比重迅速上升。而此时的中小出版社既没有大型出版社的资本和资源优势, 也没有民营书业灵活的运营机制, 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被逐步的边缘化。

1.2 中小出版社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市场化程度不高

这些中小出版社普遍存在着“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的症状。诸多中小出版社仍然以“事业单位”自居, 经营管理模式上仍然留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痕迹, 有些中小出版社也尝试进行市场化改革, 但在缺乏现代企业经营制度和管理理念的条件下, 仅仅将出版社改成“事业单位, 企业经营”的模式远远不够。这些中小出版社普遍缺乏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 没有建立良好的企业运营机制和激励机制, 没有打造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致使中小出版社的创新能力较弱,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缺乏企业流动资金, 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出现举步维艰状况也就不足为奇。

1.3 自身的营销渠道单一, 营销方式落后

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 这些中小出版社没有自身的营销渠道, 普遍通过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进行营销, 没有同客户的议价能力。由于长期以来事业性质的管理体制, 从业人员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 不少工作人员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市场调研不充分、选题策划能力薄弱、渠道建设落后、营销推广模式陈旧, 发行人员只知道看订单发书, 图书销售仍然停留在“发行”阶段而非“整合营销”模式。而且在目前图书销售条块分割、地方保护壁垒依然存在的情况下, 中小出版社面临着退货大幅度上升、利润下滑严重的不利局面。

1.4 产品缺乏竞争力, 品牌效应差

图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都相对较弱, 这是几乎所有中小出版社共有的不利因素。由于经济实力有限, 抗风险能力较差, 中小出版社在进行前期投资 (如高额版税支付、图书整体设计等) 和市场运作 (如图书媒体宣传、渠道推广等) 方面很难有大规模的动作。很多有实力的作者和书业人才十分看重出版社的规模和品牌, 这样中小出版社策划到优秀选题的几率大大降低。同时, 由于国内的图书市场还存在一系列不规范的竞争现象, 很多中小出版社好不容易策划出了特色图书, 而盗版、“跟风”现象往往很快就会出现, 本来就不大的利润空间又会被一一分割。而面对这种情况, 大的出版社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实力背景, 发行渠道多, 产品上市面广, 打击盗版的能力强, 相关产品开发跟进及时, 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样的损失, 但是中小出版社由于规模有限, 在发行渠道方面的话语权较弱, 也就只能无奈地看着利润流失, 早期的投入变成为他人所作的“嫁衣”。

此外, 中小出版社还普遍存在着人才流失、产品结构不合理、盲目发展, 片面追求高码洋等不良现象, 甚至有人预言:如果失去国家政策的庇护, 中小出版社将在一夜之间消失。这样的话已经不是危言耸听。

2 中小出版社的优势所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读者的阅读空间更加广阔, 出版社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会更大。正可谓“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在国内的出版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 出版社转企改制的步伐刚刚迈进, 出版社还有出版专有权, 图书市场竞争还未形成定局的大背景下, 虽然中小型出版社资本少, 经营规模小, 在人才、管理、渠道等方面缺乏优势, 抗风险能力较弱。但同时, 它具有组织、决策较快, 负担较轻, 管理成本少, 生产经营机动灵活, 应变能力强等优势。这也成为了广大中小出版企业的潜在竞争力。

从国外的出版产业发展来看, 虽然那些出版巨头不断地通过企业并购和重组垄断着市场, 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那些中小型的出版企业立足于自己的特色, 在某个行业内不断做精做细, 继续保持着自身的市场份额。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小型出版社都在开发微观的图书市场。国外出版业的发展历史证明:生存下来的小型出版社必定是有专长的出版社, 必定在某一个微观的专业出版领域建立起了自己的权威和品牌。中小出版社尤其是专业出版社一定要使其品牌成为某类信息或某个专业权威性的保证, 这不仅是一个专业出版社的方向, 这也是西方中小专业出版社成功的经验。中小出版社只要明确定位, 敢于创新, 反应敏捷、善于求变、在与大社的竞争下仍然能够寻找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和区域, 开创属于自己的“蓝海”。

所谓开创“蓝海”, 即蕴含着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 以走上增长之路。企业应该摆脱常规的竞争思维, 而应该在关注买方价值提升的基础上, 将创新、效用、价格、成本整合为一体, 以同时实现“差异化”和“成本领先”, 从而摆脱与竞争对手的直面竞争, 在释放新的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发展。中小出版社的差异化战略实质就是以产品开发为核心和先导, 以提升读者的价值需求为宗旨的低成本扩张战略。中小型出版社只有把追求卓越价值作为核心价值观, 把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作为依归, 把创新作为动力之源, 方能够有杰出的表现和作为。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 我国一些中小出版社不断开始自身的改革与探索之路。一些中小出版社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或板块方面取得了比较优势, 实现该领域或该板块的规模经济。例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以对外经济贸易图书为核心, 以商务英语、工商管理、法律图书为支柱的选题结构, 并在对外经济贸易类图书形成了较好的品牌和特色, 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其中,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世界市场行情 (国际营销) 等一直是出版社经典图书, 被业界俗称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摾献趾艛”, 被全国大多数高校使用, 累计销售量均在百万以上, 有的累计突破300余万册。很多读者形成了“读经贸书, 选外经贸社”的共识。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围绕着土木、建筑专业方面的教材不断深入挖掘, 1998年以来, 该社陆续开发和组织了“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高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类专业系列教材”、“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等, 形成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的特色和品牌。其他一些知名出版社, 例如外研社, 也是从自身专业的领域出发, 做精做细, 十几年间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社一跃成为年销售码洋近10多亿的知名大社。

3 中小出版社的制胜策略

3.1 通过专业化经营, 树立自身品牌

中小出版社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立足于本专业给予深度的挖掘和扩展, 以市场差异化开发为核心, 打造出不可替代的或者替代程度很低的产品, 在“专、精、特、新”上做足做好文章取得比较优势, 逐步实现规模效益的良性增长, 从而由“专”变“强”, 由“专”变“大”。以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比较优势, 并逐渐形成自身的品牌和市场认可度, 这是总体实力不强的中小出版社走出困境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明智之举。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 中小出版社可以认清自身定位, 切实考虑某领域市场需求和自身实力, 集中优势资源着力开发自身较为熟悉和擅长的领域, 在选题策划和营销等方面的成本支出不会大量增加的前提下也能扩大市场份额, 从而走出一条低成本扩张的新路子。另外, 随着读者需求越发多样化, 图书市场的细分程度越来越高。大型出版社不可能覆盖所有的领域, 中小出版社自身的局限性也决定其很难在关注程度高的出版资源的竞争上获得比较优势, 这就要求中小出版社要有敏锐的市场触觉, 在细分市场和小众市场的调研分析上下工夫, 从“被遗忘的角落”发掘出“宝藏”。

3.2 善于整合内外的优势资源

从传统的出版企业运作的“一条龙”模式转变到事业部制的出版运作机制, 重点抓好选题策划和图书营销两大主要环节。通过整合内部人力资源。使社内编辑、生产、营销、编务各个部门岗位人员数量与质量的合理配置与正常流动, 达到减员增效, 进一步发挥出编辑与营销等重要岗位人员的带动作用。另外, 利用社会分工的专业化, 通过与社会上的专业公司合作, 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例如, 在选题方面, 可以与广大的文化工作室合作,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利用他们的创意来丰富出版社的选题;在编辑、翻译等中间环节, 广泛的与专业人士取得友好合作,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编外队伍;在印制方面, 寻求可长期合作的诚信伙伴, 降低成本和风险, 在稿源方面, 建设稳定的作者队伍确保拥有稳定的稿源;在销售方面, 既要有传统的社店合作, 通过寻找共同的利益, 形成双方共赢的局面, 还要加大与图书流通相关的其他渠道的合作, 提高市场推广的力度。

3.3 建立灵活的企业运营机制

中小出版社转变管理模式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在国外的一些中小出版社, 只有策划编辑和销售队伍, 其他的诸如文字编辑、印前制作等环节都采用外包形式, 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也提高了效率。同样, 国内中小出版社在组织制度的建设上也应该有别于大出版社, 应该建立以选题策划和营销为中心、部门层级设置较少的组织结构, 以形成效率高、反应快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 突出“灵活”、“高效”的特色。例如, 在加快图书生产流程上, 缩短生产周期, 快速抢占市场。再如当前的POD (即按需印刷、按需出版) 正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模式和经营模式, 它可以有效地整合信息资源、物流资源、人力资源, 让图书出版更节约资源、更节省成本、更高效、更个性化。

3.4 运用新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渠道

中小出版社要建立自身独特的营销渠道。在与传统的图书营销渠道的合作上, 可以采用代理制, 即出版社拥有本版图书的总发行权, 充分利用大的中盘商进行本版图书的代理。如四川天地出版社选择民营的上海英特颂图书有限公司作为其图书发行的总代理, 当代中国出版社选择了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为其总代理, 两社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除了与新华书店等传统图书销售渠道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外, 更要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模式。例如, 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 网络营销在各个行业的营销中逐渐兴起。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 网络营销的互动性、直观性、便捷性和低成本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目前一些专业的图书销售网站, 如“当当网”、“卓越网”、“京东网”已经成为上班一族购买图书的重要途径。中小出版社应当注重企业的网站建设, 充分利用自己的企业网站开拓营销平台, 还要结合邮购、读者俱乐部和其他一些直销的方式开展图书营销, 以达到有效地减少图书的流通环节, 降低图书发行成本, 扩大图书销量的目的。

3.5 放眼海外市场, 发展版权贸易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 版权贸易的交易额正在逐年增加。中小出版社尤其是专业出版社, 可以通过引进国际上本专业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 强化自身的出版特色与图书品牌, 形成权威类图书, 引领国内相关专业图书的潮流和趋势。另外, 可以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魅力, 运用“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将自身的特色图书推介出去, 扩大本社的品牌影响力, 赢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生活类图书《品味中医鸡汤》, 被成功的推介到台湾地区, 在当地图书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追根究底, 我国中小出版社的发展状况普遍不佳, 是由当前的出版体制所决定的。只有通过进一步地深化出版体制的改革, 建立出版企业的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 通过市场手段实现优胜劣汰, 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中小企业也应当从自身的现状出发, 适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从立足本专业出发, 努力树立自身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不断追求创新, 才能经受市场经济的洗礼, 实现从弱到强, 引领行业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团结-制胜的原因 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线段图的奇妙作用,才会萌生意愿,由老师的“要我画”变成“我要画”.

1. 呈现数量关系,提高理解能力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形象,让应用题化难为易,简单易学.例如,小淘气有故事书25本,比笑笑少12本,笑笑有多少本?这道题看似容易,但“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教学是个难点,而线段图的正确使用就能避免学生出现错误判断.

2. 实现一题多解,开拓学生思维

例如:四年级有学生100人,五年级的学生是四年级的4倍,五年级的学生人数比四年级多多少人?一般解法为:100×4-100=300(人).但线段图的应用使学生能有更简便的解答方法.先表示数量(画线段图略),再分析数量关系.仔细看图得知:四年级人数是1倍量,五年级的人数是4个1倍量,比四年级人数多了几个1倍量?那么求五年级的学生人数比四年级多多少也就是求多几个1倍量,列式为100×(4-1)=300(人).学生们轻而易举地就进行了一题多解,找到解题的乐趣,同时真正感受到了线段图的奇妙作用.

二、尊重学生,培养画图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培养学生画线段图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以生为主”.

1. 画线段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是否画线段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同样,教师在考虑是否画线段图时也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教学“敏感”,要能透过学生的神态、言语、动作等外部表征准确洞察学生是否具有心理需求和客观困难.教师画线段图才是“善解人意”的关怀与帮助,而且由于它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2. 画线段图,应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

在学生具备画线段图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应给予学生“怎样画”的自主权,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自由构造,这样才能产生完美的线段图.

例如教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师: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跳远的人数5人、拍球的人数是跳远的4倍吗?

学生在桌上摆,如图1.然后请生上台板演,把老师学生的图展示给全体学生看.

师:你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如图2.

学生个体是鲜活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各有不同,学生会借助自己的经验解释和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所以,选择权应交给学生,不能把老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教师为了让学生自然、形象地认识它,并亲身体验它的作用,要善于引导学生模拟出线段图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注重指导,提高构图能力

1. 指导画线段图应“循序渐进”

线段图的运用应契合学生当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并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制定相应的目标,以求细水长流,达到最终目标.

低年段,对线段图教学的具体要求可以放低些.如让学生看懂线段图,并能看线段图编应用题来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看线段图列出算式,使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题意,还能较清晰地表达数量关系.

如教学北师大版第三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小朋友们,你能看图3编一道应用题吗?

生:饲养场养了35只黑羊,白羊7只,黑羊的只数是白羊的几倍?

老师通过让低年级的学生看图编应用题,说出线段图的题意及数量关系,从而来锻炼学生的理解与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达到“眼见为熟”的程度.

2. 指导画线段图应“千方百计”

由于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当是线段图构造的先行者、示范者、指导者,帮助学生获得画线段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对于线段图的形成与它的画法,我们教师也要把握好时机.

如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例:商店运来一些书,故事书20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同时又是连环画本数的.运来连环画多少本?

师:这道题里有几个量?需要用几条线段来表示?

生1:三个数量,需要画三条线段.

师:先根据哪个条件来画线段,表示哪个量?

生2:根据科技书是故事书的,可以画出表示科技书和故事书本数的线段.

生3:把故事书的本数看成单位“1”画在上面,科技书和故事书比,画在故事书的下面.

师:科技书又和谁比?接下来又该怎么画呢?

生4:和连环画比,科技书占连环画的,把表示连环画本数的线段画在科技书的下面.

上一篇:2016电梯司机试题及答案下一篇:C语言课程设计《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