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制胜之道

2024-09-03

寻求制胜之道(通用6篇)

寻求制胜之道 篇1

在“跨越式”发展与“点滴”积累间寻找一种微妙发展的平衡,确保跨境电商顺利运行,需要具有一定的物流智慧

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媒介体,具有全球性和非中心化的特征。依附于网络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也因此具有了全球性和非中心化的特性。但是跨境电商的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绝大部分仍然被物流占有,因此物流对跨境电商未来发展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物流的特殊性决定无法像解决商流问题一样依靠互联网解决物流问题。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经济可以改造和优化物流,但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物流问题。物流问题的解决,尤其是物流平台的构筑, 需要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

现实情况是,物流的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发展。先进的、不断推陈出新的跨境电子商务和攀台阶式缓慢发展的物流形成鲜明对比,直接表现为物流服务问题。 究其背后的原因,是物流服务运行的物流平台不能满足发展要求。所以,在关注跨境电商的同时,还需要在物流方面投入更大精力,尽力建设基础物流平台系统和与跨境电商配套的配送服务体系,逐步改善跨境物流平台,建立跨境物流产业,以寻求破解物流瓶颈之道。

发展、协调、同步是经济运行的规律之一,其实质在于尽量减少瓶颈的出现,尽量降低经济发展所付出的成本。跨境电商目前所经历的“跨越式”发展,需要跨境物流环境不断改善和整体的物流系统构建,这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点一滴的完善和积累。所以,在“跨越式”发展与“点滴”积累间寻找一种微妙发展的平衡,确保跨境电商顺利运行,需要具有一定的物流智慧。

杨晓华:寻求教育之道 篇2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叶芝(爱尔兰诗人)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耕耘与勤劳之后,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收获的喜悦。蓦然回首,源于对职业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不觉已有二十余年,期间颇有一些感悟。

境由心造,神融笔畅。闲暇时常常会动笔随意写写。书写时既要遵循艺术规律,又要注入情感。此刻,横、竖、撇、捺已不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跃然纸上的每个字是心灵的律动,是感情的流淌和释放,更是对职业教育的不舍的情怀。我私下认为,我们的学生犹如一幅幅书法作品,每幅作品虽称不上绝妙佳构,但却各有千秋。它们有的奔放遒劲,波涛汹涌;有的饱含激情,浪花四溅;有的气运通达,别有真趣;有的清新端正,淡雅朴素……教师能力的高低、涵养的深浅等诸多要素都将决定着作品的价值。创作,体味并幸福着!这也是职教人割舍不掉的情怀。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是道家的核心思想。“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遵循大千世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我以为事无巨细、事事操心的人不会有突出的成绩;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所作为。就学校管理而言,无为而治要求学校领导者用人性、民主和宽松的政策进行管理,既要依靠管理制度来规范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层面的工作,又要遵循教育规律,以人文的情怀、人本的思想、人性化的管理内化到人心,使广大师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创业靠有为,治校靠无为。一所学校必须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但制度的建立必须是科学的,具有人性化的。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学校的管理需要我们这些管理者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师生,让冰冷的条文融化为大家的同识,让菁菁校园充满勃勃生机。

管理靠有为,领导靠无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向探究型、开放型、专家型转变。转变的基础是教师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管理者应该为教师创造一个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良好条件,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充满生机,真正体现“无为而治”。

橡胶企业:寻求化解压力之道 篇3

现状:内外压力交织

据了解, 复合胶新国标的全称为《复合橡胶通用技术规范》, 该标准对复合胶概念提出了新的定义, 规定其生胶的含量不得大于88%。而在此之前, 复合胶的生胶含量为95%~99.5%, 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均享受着零关税。而根据2015年新的关税方案, 烟胶片和标胶的关税由1200元/吨提高至1500元/吨。这意味着, 如果无法按照“88%生胶+12%非胶成分”新配方生产和进口复合胶, 那么现有的95%~99.5%生胶含量的复合胶将被视为原胶, 每吨进口需缴纳1500元/吨的关税。这一变化, 让广大橡胶制品尤其是轮胎企业苦不堪言。

轮胎龙头企业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表示, 按照进口关税1500元/吨计算, 轮胎企业在生产原料上的成本将会增加12%~13%。除此之外, 轮胎企业对生产材料要求很严格。从修改生产配方、生产工艺以及后期的产品测试, 轮胎企业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标准。

除了来自国内标准变化的压力, 来自国外的压力更是重重。近日, 韩泰轮胎重庆工厂第二期工程 (乘用车轮胎) 投产, 并将其今年1月才引入中国的新品牌——路欧锋轮胎纳入重庆基地生产制造, 实现年产40万条。继浙江嘉兴和江苏淮安两生产基地后, 重庆是韩泰在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基地。本次投产的二期工程将新增600万条产能, 使其2015年重庆造韩泰轮胎总产能接近700万条。这也意味着韩泰轮胎在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基地布局。

不止韩泰轮胎, 此前, 大陆马牌轮胎透露, 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中国产能扩充至每年1200万条。

此外, 中国乘用车及轻卡轮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 中国轮胎产量的40%都要出口, 其中美国占据了近三成份额。但同时, 美国也是对中国出口轮胎展开“双反”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 “双反”严重影响了中国对美国的轮胎出口。受美国“双反”政策影响, 山东、福建两地已经有轮胎厂倒闭, 国内轮胎厂纷纷主动降低开工率。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对44家轮胎会员企业提供的数据统计也佐证了企业面临的压力:今年一季度, 除库存外, 轮胎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全面下滑。

甘肃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李贵贤表示, 我国是世界第一橡胶生产和消费大国, 主导产品中多数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我国橡胶工业大而不强, 突出的薄弱点是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缺少在国内外市场有高认知度和影响力的品牌。

过去, 在规模扩张型增长方式下, 橡胶企业主要依靠投资扩产以及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获得市场竞争力。同时, 我国的橡胶企业总是把重心放在内部, 通过加强管理、强化执行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获得更大收益。也有一些企业试图在企业外部寻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但因为缺乏实际可行的办法, 最后又回到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的提升上来。这样的发展思路在橡胶工业的高速发展期是可行的, 也是有效的, 并为我国的橡胶产业赢得了先机, 打下了今后发展的基础。

然而, 当前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目前, 外资企业正以中国为生产基地, 加快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渗入。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形成中国名牌的群体优势, 才能与大的跨国公司相抗衡, 才能顶住来自内外的压力。”李贵贤指出。

应对一:打造产业4.0版

“从橡胶大国转向强国, 产品必须要从目前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智能转型是橡胶工业迈向中高端的一个重要方向, 即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这样指出。

邓雅俐表示, 智能化生产是轮胎工业的发展方向, 可以预计, 在未来5~8年, 全球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轮胎智能工厂, 同时随着3D打印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嫁接或组合, 以及更多适用材料被开发出来, 3D打印技术将首先应用于小批量轮胎生产, 并逐渐得到普及应用, 届时将对传统轮胎生产工艺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据了解, 现在已经有一批先进橡胶轮胎企业在打造产业4.0上先行一步。

双星绿色轮胎智能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占地2500亩, 投资45亿元, 计划建设商用车胎、乘用车胎、智能装备三个示范基地;建设创业中心、全球云网中心、全球研发中心、国家级检测中心、国家级试车中心、全球物流中心六个世界级行业中心。项目建成后, 可实现产品从低端到高端、高差异化、高附加值、低退赔率的飞跃, 制造水平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高效率, 形成轮胎制造的加工自动化、企业互联化、制造智能化以及轮胎产业的绿色循环经济利用发展, 初步具备轮胎行业工业4.0的特征。

按照计划, 2015年, 双星集团将于年底投产机械智能化设备装备项目。同时, 陆续开工建设6个配套中心项目;二期厂房下半年开始施工建设;老厂区传统升级改造设备10月份开始搬迁, 预计2016年一季度搬迁完成。项目竣工达产后, 轮胎生产能力可达到1510万套, 其中, 全钢子午线轮胎5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1000万套、大型工程轮胎10万套, 将成为国内第一个绿色、环保的轮胎行业4.0工厂。

业内人士指出, 现在国内已经有不少轮胎厂开始采用AGV (自动搬运车机器人) 和机器人, 以提升企业自动化生产水平, 这方面已经取得进展。轮胎智能制造可以将现代化装备技术、机器人技术、自动化仓储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融入轮胎制造的全生命周期, 解放人工, 使具有流程生产与离散生产双重特性的轮胎制造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透明化、可视化、柔性化, 以及实现人员、设备、物料、质量等关键要素有效协调和控制。

应对二:提升产业集中度

据了解, 我国橡胶工业企业数量众多, 规模普遍偏小, 大部分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像轮胎, 我国有轮胎企业500多家, 而欧洲、美国都分别只有十多家, 日本则只有几家, 产业集中度、市场竞争力却远远高于我们。从国际跨国公司的经历看, 兼并重组历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因此, 邓雅俐指出, 积极实施兼并重组,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通过壮大主业、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再造、资本运作等方式, 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优势明显的大公司、大集团, 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做响品牌, 是我国橡胶工业做大做强的重要的选择。轮胎大集团的建立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有利于科技投入的加大力度, 有利于知名品牌的建设, 有利于原材料的统一采购, 有利于产品销售网络的统一, 有利用轮胎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企业要有质的跳跃, 必须强强联合成立企业集团, 可以是轮胎企业的联合, 也可以是根据地域的分布, 产品专业分工生产等进行并购, 还可以是轮胎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联合。总之, 要缩小与世界轮胎跨国集团的差距, 首先要推进我国轮胎大集团的发展。

业内人士对此普遍表示赞同, 认为在橡胶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轮胎企业众多, 行业集中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当前轮胎产能结构性过剩、地方性政策日趋严格的情况下, 要想迅速提高集中度, 并购重组是最有效的途径。未来轮胎产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市场上会逐渐形成一批有竞争优势、品牌信誉好的优势企业, 这些企业将对市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市场份额也会稳步增长和扩大。而个别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竞争压力甚至遭遇淘汰的命运。

应对三:培育世界名牌

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也是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橡胶工业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具备培育世界名牌的实力, 国内有一批企业为国际知名品牌贴牌生产, 说明在一些领域我国橡胶工业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制造能力、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与国际一线品牌不相上下。”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从事合成橡胶科研开发的徐典宏高级工程师告诉笔者, 国内自主橡胶品牌在国际上影响力不够, 主要是国内企业对品牌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品牌的培育上投入不足造成的。

兰州石化橡胶厂丁苯装置工程师李金山说, 橡胶企业要围绕自己的品牌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 瞄准世界橡胶产业的前沿关键技术, 通过建立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创新平台, 推进以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 改善企业的质量、品种和效益, 用科技创新提升品牌价值。国家的相关部门还要在一些重点的科研机构和企业, 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试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为我国的橡胶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对于提高品牌影响力, 徐典宏建议, “走出去”战略是一个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进行国际化经营, 打造跨国企业的重要战略。从国际跨国公司的经历看, 兼并重组历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企业还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开展海外并购, 参与国际分工以及市场、资源的分配, 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培育新的增长点。要积极收购国外品牌, 并在此基础上, 培育几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通过走出去, 调整面向全球的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和生产布局。这样不仅可以输出各种橡胶产品, 有效实现产能的向外投放, 还有能力对外提供更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促进国外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

刚刚投产的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显示了我国大型企业全球布局的探索。据了解, 6月29日, 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在泰国的泰中罗勇工业园举行了投产仪式, 这标志着我国轮胎领头羊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了首个国外汽车轮胎生产基地, 是中国轮胎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步。据介绍, 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 投资10亿元人民币, 占地面积840亩, 预计总投资150亿泰铢 (约合30亿元人民币) , 将成为泰中罗勇工业园区内建筑面积和预计生产规模最大的橡胶工厂。

寻求制胜之道 篇4

多年以后,奥利佛·罗斯柴尔德(Oliver Rothschild)与人谈起自己的家族,准会想起母亲第一次给他讲解“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这个姓氏分量的那个遥远下午。

当时,奥利佛·罗斯柴尔德还只是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刚学会骑带有辅助轮的儿童自行车。那天午后阳光明丽,他和邻居家小朋友一起在花园里骑车嬉戏。他们相互追逐、相互比快,时而欢笑、时而呼喊,完全不理会站在远处的大人们大声的提醒:“慢点!小心点!”

突然,“嘭”地一声,奥利佛的自行车拦腰撞到了邻居家小朋友的自行车上,把对方连人带车撞翻在地。望着跌倒在地哇哇大哭的小伙伴,奥利佛惊呆了。邻居家小朋友的妈妈闻声跑来,边检查小朋友的头和手脚,边满脸晦气地说:“噢,我的天呀!你姓罗斯柴尔德,人被你撞坏了,我们也告不了你呀!”

奥利佛吓得连心爱的自行车都不要了,撒腿就跑去找妈妈。他问妈妈:“她说我姓罗斯柴尔德,她是什么意思?”

他的妈妈拉着他的一双小手解释说:“因为呀,我们家的姓罗斯柴尔德在欧洲很大……”将近60年后的今天,奥利佛在向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起这段往事时,还清楚地记得他的妈妈当时用了“大(Huge)”这个形容词。“用别的词语,她怕当时的我听不懂。”他笑着说。 如世界地图般复杂的家族谱系 确实,虽然“罗斯柴尔德”这个姓氏在今天可能没有200多年前那么如雷贯耳,但是正如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罗斯柴尔德家族》(The House of Rothschild)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它仍然极具吸引力,即使是那些对金融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一生中也可能遇到这个姓氏至少一次,因为光是自然界中就有多达153种昆虫、58种鸟类、18种哺乳动物、14种植物、3种鱼类、3种蜘蛛和两种爬行动物顶着“罗斯柴尔德”这个名字,在南极洲,甚至有一个岛也叫做“罗斯柴尔德”。

相比起这些来,罗斯柴尔德家族作为19世纪“金融巨人”所积累起来的天文数字般的财富更加引人注目:证券业1/3的财富、房地产业1/3的财富、珠宝及艺术品1/3的财富……即使到了今天,恐怕也没有任何人拥有的资产占世界财富的份额能够与19世纪20年代中期到60年代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比肩,也没有哪个跨国公司能够享受到罗斯柴尔德公司鼎盛时期的“霸权”。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慢慢增长,奥利佛也渐渐地明白了自己姓氏的“荣光”。他说自己是幸运的,生来就与一个银行世家血脉相连,有瑞士最大的银行家之一、法国最知名的葡萄酒庄拥有者之一做亲戚,但是,每当有人问起他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关系,他就“头疼”,以至于有时候干脆一口回应说:“我和那个罗斯柴尔德家族没有关系”,因为如果回答有关系,别人就极有可能会继续追问下去,而那意味着他要举出自己复杂如世界地图般的族谱来说明自己是哪一支、哪一系的第几代传人。“说我自己和那个家族没有关系,远要比说有关系容易。”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Oliver Rothschild”会赫然出现在“维基百科”“Rothschild”词条下那份“与那个银行世家无关但是姓罗斯柴尔德者”名单里的原因。某种程度上,这也多少反映出了今天罗斯柴尔德家族后裔沙粒般散落世界各地而彼此日渐疏远的事实。对此,奥利佛自嘲般地举了一个例子,他说:“虽然我很爱喝葡萄酒,但是罗斯柴尔德法国系的葡萄酒家族并没有逢年过节就给我送葡萄酒。”

对比起谈论家族历史,如今年逾60的奥利佛更喜欢谈论自己。“我以我的姓氏为荣,但是现在我已经有了那个姓氏以外的、属于我自己的标记。”说这话时,他戴着的蓝色框太阳眼镜格外醒目。 庞大商业帝国的慈善基因 奥利佛现在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系的核心成员和主要管理人,先后创立了布克勒·罗斯柴尔德投资公司(Buchler Rothschild Investments)和奥利佛·罗斯柴尔德企业顾问公司(Oliver Rothschild Corporate Advisors),每周平均至少要会见30家企业或组织机构的负责人,听取他们的项目介绍,并给出评估和建议。此外,他还前后掌管了将近20个企业及民间组织机构,遍及IT、影视、娱乐、公关、酒店、旅游、艺术、创意、环保等多个领域。因为丰富的商业实践和成功经验,他还是全球众多商业会议的演讲嘉宾。在过去的6周,他就分别去了5个不同的国家做演讲。

他此行来中国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参加9月2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举行的“国际金融与产业科技创新高端会商会”。这次会商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提供平台为高新科技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业的互动。奥利佛在会上特别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趋势,应当在技术和投资到位的前提下,尽快实现产业化。高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向来是奥利佛最为关注的两个领域。

从小受到犹太人慈善传统熏染的奥利佛,在慈善领域的积极性与在商业领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曾被选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英国红十字会(British Red Cross)、英国志愿组织首席执行官联盟(Association Of Chief Executives Of Voluntary Organisations)等十多家公益基金会和慈善组织机构的负责人。

此外,他还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摩纳哥国际电影节(Mona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等多个艺术团体及活动的赞助人或形象大使。2014年9月17日,他在英国被选为“2014年国际环境影视集团全球可持续性电影奖”(TVE Global Sustainability Film Awards 2014)主席。这个奖项旨在鼓励企业及其他民间组织机构通过影视手段向公众宣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寻找商业和慈善结合的智慧 然而,在他所有的慈善实践中,最让奥利佛自得的并不是为某个慈善机构或活动捐赠资金、时间或经验,而是对实现商业社会影响力的探索和尝试。他坚定地认为:“商业与慈善之间可以实现平衡,它们的结合是现代社会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他与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分享了一个案例: 就在他此行来中国之前,来向他介绍项目并寻求投资的公司中,有一家由一个黑人和一个印度年轻人创立的小互联网公司。他们的思路很简单,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运用社交媒体来给18-30岁之间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创业意见。他们中的那个黑人对奥利佛说,如果他此前没有得到一家慈善机构的鼓励和帮助,运用社交媒体实现创业,他极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他们此番寻求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架构并扩大规模,以在实现商业利益的同时帮助到更多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

奥利佛听完他们的陈述后,马上拍板投资他们公司,“因为似乎还没有其他人发现社交媒体这个市场及其所衍生出来的商业模式的社会影响力。他们可能可以帮助成百上千不具备我这样与生俱来的生活优势的年轻人远离犯罪并开创自己的事业。”

除了成为该公司的投资者,奥利佛还将成为该公司的顾问和合伙人,他愿意为之投入资金、经验和精力,而且愿意与之共同承担商业风险。

诚然,作为创造了百年神话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后裔,奥利佛自呱呱坠地之日起便拥有了无数其他人无法拥有的优越条件。他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如果你问我,如果我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分子,我是否还会成为今天的我,我会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生来就背负着寄托在这个姓氏之上的期望。我的一生就是成长为这个姓氏所包含的价值的一部分的一生。”

寻求制胜之道 篇5

好的模式应该学理清晰, 有较好的实践基础, 操作性强, 便于同行模仿和采用。但当前的情况却令人担忧。

一是仅在点上改进, 还难以成为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会有许多新点子, 他们会上出一些好课, 但这种“好”还难以支撑起深层次的模式创建, 更有不少“好”是形式上的出彩, 以至于很多时候被诟病为“作秀”, 其负面影响甚至比正面的还要大。

二是缺内涵。不少优秀的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他们在教学上都是能手, 但由于理论功底不足, 其模式在学理上缺乏清晰的阐释, 也很难看到模式创建与完善的过程, 尚难以“立”起来。更有一些浮躁的表现对新模式的探索起副作用, 比如在学术圈, 一些学者以一些少量成功的甚至不成功的个案试验为基础, 通过学术化的包装, 以××模式呈现, 并大力宣传;在一些名校, 为了体现本校特色, 刻意“提炼”本是虚无的教学模式;某些教育部门的名师培训, 要求名师培养对象“提炼”出自己的教学模式, 这种要求显然过高, 无意中助推了浮躁的风气。

种种不如意的现状和浮躁情绪的干扰, 需要我们弄清楚怎样才能创建出新的教学模式, 这需要我们懂得什么是建模和怎样建模等方法性的问题。本文以笔者带领团队探索出来的鸢尾花 (IRIS) 数字化探究模式的建模过程为例, 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 给同行提供参考和讨论。

什么是建模

建模的目的是寻求解决问题之道。什么是建模呢?著名物理学家惠勒在《宇宙逍遥》一书中描述了一次奇妙的考试, 可以使我们明白建模大致是怎么回事。

那门课的期末考试只有一个问题:“一只大雁能飞多远?”学生只能根据自己掌握的常识来回答这个问题。例如, 可以把大雁的重量作为出发点, 首先估计出大雁的重量。根据考试规则, 还要给出这个估计的误差范围。然后, 估计一下它的脂肪含量, 根据已知的热功当量, 推断可能支持其运动的热量, 就得到了其能量储备的上限和下限。另一方面, 还可以估计一下无动力滑翔所需要的能量。将这种思路汇聚起来, 可以估计在没有食物补充的情况下, 大雁所能飞行的距离在1000英里或者2000英里的量级, 与观察一致。

“一只大雁能飞多远”是一个乍看起来似乎无解的复杂问题, 但随着把其中有关大雁飞行的物理量一个个地寻找出来, 再根据这些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就可以大致估算出大雁所能飞行的距离范围了。在这里, 寻找与飞行紧密相关的物理量是关键, 根据这些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起来的计算模型就是建模。

建模是科学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式, 它体现了一种系统思考:寻找关键因素, 弄清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系统的结构, 进而依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本文中, 这种解决方案就是教学模式。教育中的建模不需要如计算大雁飞行那样去确定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但需要确定主要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或逻辑联系, 再依此建构解决问题的模式。

图1中, “引言 (Introduction) ”、“阅读 (Reading) ”、“探究 (Inquiry) ”和“分享 (Sharing) ”反映了鸢尾花 (IRIS) 教学设计中的主要因素, 每一主要因素之间是有一个逻辑上的顺序关系的。而每一主要因素又包含着关键的内容或步骤 (实线箭头) , 这些内容和步骤之间又是紧密相连的 (虚线箭头) , 使得它们形成为一个整体。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需要像图1这样清晰的结构, 如果只是在语言上表达一二三四点, 是很难说清楚一个教学模式的内涵的。

怎样建模

1.从个案提炼开始

鸢尾花 (IRIS) 模式是在多年实践Web Quest后, 在我带领团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根据实验的需要逐步提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在2006年一次选题培训时, 因为参与的教师大多是语文老师的缘故, 我以一篇语文课文《蛇与庄稼》为例大致设计了一个综合课程的方案, 希望引起大家讨论。但教师们普遍说不知道如何做, 希望所有的学校都做这个主题, 我就拟定了如图2所示的内容与活动结构模型, 来帮助他们理解该怎样做。

这件事也促使我拿出一个可操作的模式, 作为教师们独立进行教学设计时的支架。否则, 每学期的活动都由我一个人设计, 既不利于教师们成长, 也不利于课题项目的推进。于是, 我有意识地对团队实践的每一个案例都做类似的工作, 期望通过一个个案例的积累, 寻求共通的解决问题之道, 并成为有特色的课题成果。

2.逐步完善的建模过程

鸢尾花 (IRIS) 的建模起先并不是通常学术圈的“先理论建模, 后实践检验”的方式, 而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 我称之为探索性建模。即从解决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 通过具体的典型案例, 先建构出与案例紧密相关的具体模式, 然后通过对众多具体模式的实践, 及在此过程中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 逐渐抽象出更上位的概念模型, 再通过不断的检验、修订和完善, 最后构建出稳定的模式。

鸢尾花 (IRIS) 模式的建模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阅读—实践

在课题研究伊始, 我提出了“从阅读走向实践, 做知行合一真人”的基本理念, 确定了活动实施的思路。但这种理念是口号性质的, 很抽象, 还不能称之为模式。

问题—阅读—探究—宣传

这是在经历了“食物链”案例实践之后, 为了方便教师们后续的教学设计, 模仿Web Quest提出的一个较为粗糙的模式。当时主要强调的是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并藉由每篇阅读材料后的设问技巧训练, 让教师们理解如何提出面向高级思维的问题。这让教师们发现了自己日常教学提问中的不足。这个模式还遗留了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比如, 认为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固执地把最后一个环节定位为宣传, 等等。特别是对于“宣传”, 有教师疑问为什么不是“成果交流”呢?因为宣传的本意有单向传播信息并使人接受的嫌疑, 这与我推崇多元化的思想交流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引言—阅读—探究—展示交流

这次模式的修订最为深入, 是在深入探讨了多个案例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这个模式中, 我们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一是确立了四个主要因素中的关键内容和步骤, 并较清晰地理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 提出了阅读材料选择的综合化与结构化问题, 避免与当前的语文阅读混为一谈;初步理清了阅读与实践活动相互促进的关系。二是研究了是否在综合实践活动伊始就让学生搞“开题”的问题。很多时候, 学生在开题中提出的问题是没价值的问题或伪问题, 所以我们对如何“提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了以阅读做铺垫以及在广泛的调查和观察的基础上, 通过对证据的分析, 逐步聚焦后再“提出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三是把“宣传”改为了“展示交流”, 既延续了“宣传”的实践成果社会化或产生公共价值, 又反映了信息传递的多向性和充分性。

引言—阅读—探究—分享

从外观来看, 这次对模式的修订是把“展示交流”变为“分享”, 但这次修订主要解决的是一直没有被较好理解的“阅读”的内涵问题。2009年6月14日, 我受邀在国内的第一次TEDx SYSU会议上做了题为《提升生存力——鸢尾花IRIS的故事》的演讲。在演讲中, 我把“阅读”定位为类似于“文献研究”的跨界研读, 这种解释得到了很好的认同, 并有利于解决普遍存在的把资料的收集与阅读过程变成“找答案”, 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变成简单的“复制粘贴”的问题。至此, 鸢尾花 (IRIS) 模式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鸢尾花 (IRIS) 模式的确立, 打破了国内一直使用国外的Web Quest、Mini Quest等网络探究学习模式, 却没有自己模式的现状。而且, 我们每做一次学习活动, 不仅会收获学生的喜悦和教师的成长, 还往往会得到专业期刊的青睐, 这使鸢尾花团队深受鼓舞。

3.模式的改进与发展

一般情况下, 把鸢尾花 (IRIS) 模式用于较开放的综合性强的内容设计是比较合适的。我依据这个模式, 以教学单元为单位, 设计了不少鸢尾花 (IRIS) 模式的小学科学课程单元。但在应用于针对虚拟实验或主题鲜明的小单元科学课程时, 发现把“阅读”和“探究”交融在一起, 以系列“任务”的方式呈现会更好, 于是就产生了“引言—任务—分享”这样的变式, 如图3所示。

这种改进适应了小学科学教学的特征。在传播鸢尾花 (IRIS) 模式的过程中, 我期望各个学科的实践者都可以如上述的变式一样做些改进。这些改进对于鸢尾花 (IRIS) 模式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没有适应一切的模式, 不断改进才有生命力。

寻求制胜之道 篇6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柏林,杭州

一座城市的公共交通, 一般分为以地铁、轻轨、有轨电车为代表的轨道公交和以公交车、专线车、车租车为代表的马路公交两种。目前在谈及解决城市拥堵难题时, 无一例外, 总会提出大力发展城市公交, 特别是轨道交通的思路, 努力让多数人采用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来达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目的。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2009年底, 国家一次性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

目前, 世界主要大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有些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50%以上, 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

用轨道交通来缓解交通压力,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这个思路, 本身没有错, 但并不意味着修了更长的地铁, 增加了更多的公交线路, 就可以解决拥堵问题。因此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当下, 对照国外发达城市的公交规划理念, 反思我国的公交规划状况, 寻求应对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良方。

一德国柏林的轨道交通系统

1. 柏林的轨道交通规划思路

德国柏林市的面积为891km2, 总人口为338万, 人口密度为3900人/km2, 地铁线全长152km, 共有170个车站, 站间距一般为800m。柏林市全年客流总量约为9亿人次, 其中地铁客流量为4亿人次。

柏林市的轨道交通网 (见图1) , 一条轨道环线, 东西向的轨道线路。柏林市的环线与多条来自不同方向的线路在市中心的全部或部分路段重合, 无论是城市的东西向还是南北向, 柏林均有多条线路在市中心路段重合。对于市中心的城市格局而言, 理想的交通格局应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线路在市中心区域集中, 然后再分散各方向。柏林市的地铁布局刚好满足了这种要求, 首先使得整个交通更有效率, 能够在中心地带以最短的时间运输最多的旅客。因为在城市中心区, 也就是最繁华的地段, 交通压力也是最大的, 如果在这一地段内, 运行相同线路的地铁越多, 就越能够分散客流, 减轻拥堵。

柏林市的公交系统能够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节约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就。比如, 柏林市东西线, 因为不同方向的线路在中心地段重合, 就可以降低每个单一线路上的发车频率, 每20分钟才发一班车, 因为同时有5趟线路车次在中心区域重合, 所以市中心的发车频率就变成了每四分钟一趟车, 这样缓解了中心的交通压力, 而等各线路车次驶出中心区域后, 旅客人数下降, 也就没有频率发车的必要了。

2. 柏林市的轨道交通与公交的配合

柏林市的公交车也很发达, 甚至远远超过了它的轨道交通。柏林市的公交车很少造成交通拥堵, 因为柏林市的公交车线路与它的轨道交通线路是互补的, 基本没有重合。很多重要的线路只要安排一条或两条公交车线路就可以, 特别是在市中心区域, 公交车虽然会与地铁有相同的站点, 但线路绝对不会重合。而且大部分的公交车都是在某一个区域内行驶, 很少有城市一头开到另一头的情况。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地面上的交通压力。

3. 柏林市的地铁引导信息

柏林市地铁控制中心使用基于数据库的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动态地获得列车运行的各种参数, 并可以控制安装在沿线各个车站不同部位和方向的摄像头、站台上的各种显示牌、乘客求助系统以及广播系统。这样, 坐在控制中心即可以对所有列车运行的状态信息和各车站内的动态情况一览无余, 并可以与利用车站乘客求助系统的求助人实现双向语音信息交流, 站台内几乎不需要任何工作人员。因此, 不但节约了人力成本, 而且还为高效、安全、准确、快速的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杭州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原因

1. 杭州市交通拥堵现状

杭州市的交通拥挤已经成这杭州市的一大公共危机。尤其上下班时期, 堵车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杭州市主城区道路上的红绿灯特别多, 通过一个路口等2~3个红绿灯也很平常, 严重影响了通行速度。上下班高峰期间, 环城北路、天目山路、莫干山路、文三路等堵车最为严重。而周末、节假日时, 南山路、杨公堤、虎跑路、之江路、龙井路等堵车最为厉害。

2. 杭州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杭州市东西向规划干道太少, 快速干道太少, 而且重要路口立交很少。对比西部地区的成都市, 成都市的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环城高速路, 其道路岔口几乎都用立交, 立交使用率已经远远把杭州抛在后面。杭州市湖滨地段则完全依靠地面交通, 乱做一团。从城市规模和立交数量配套来看, 杭州城市发展“畸形”。杭州市公共停车场太少, 新拓宽的马路多成了马路停车场, 马路停车场的出现, 使道路拓宽的努力被迅速耗费, 甚至形成倒退。

杭州城市道路岔口人行立交却极少, 道路人流量极高, 却全靠人行横道线来解决, 这是不合理地占用了交通上的“时耗”, 使行车速度无法加快、形成堵车的一大原因。杭州市因西湖而闻名, 享受着繁荣的“西湖时代”。西湖对之于杭州市, 如同人之双目, 尤为珍贵, 尤其是现代人对环境和生态等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西湖对杭州城市越发尤显重要。但是, 西湖的北面——文教区和蒋村商住区越来越发展, 其迅速增加的向南、向东的交通需求则对西湖形成高压。

三杭州市轨道交通

杭州市地铁规划总共有八条路线。地铁1号线南起萧山湘湖杭州乐园, 北至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1号线经过城市最主要的客流走廊之上, 是轨道线网中的骨干线, 沿途经过了湖滨、武林广场地区、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和主要的商贸区。

地铁2号线, 西起良渚瓶窑片区, 过绕城公路, 经勾庄西面转向东南, 沿古墩路、文二路、过环城西路后转向东, 沿凤起路过贴沙河后转向庆春东路一直向东、经新行政区中心后过钱塘江, 沿萧山的市心路南北贯穿萧山城区。

杭州市轨道交通规划 (见图2) , 从规划图可以看出, 杭州的交通规划是以公交为主体、地铁为主干。地铁是为了解决远距离的区际交通问题, 不能解决东西向的流通问题, 不能解决绕西湖的拥堵问题, 所以不可能彻底改变杭州市地面交通的拥堵情况。

四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寻求交通解决之道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交通部门提出过很多政策, 私家车尾号限行、降低公交票价、收取交通拥堵费等, 但对改善交通拥堵均收效甚微。交通拥堵的致命软肋在交通线路的规划上, 规划必须从城市的功能布局出发, 合理的公交规划和城市的客流量统计非常重要, 必须建立在严谨的数字统计分析之上。城市交通规划只有同居民的出行活动结合起来, 才能改善行车条件, 提高运营能力。

第一, 完善轨道交通线路。来自各个方向的轨道交通线在中心区域集中, 不同线路在市中心有重合线路, 轨道环线与来自各个不同方向的轨道线连接。公交配合地铁站点之间的乘客转移。柏林市和杭州市都是旅游城市, 不论是对游客, 还是市民, 市中心是主要的活动区域, 大部分的游客都住市中心, 通过地铁来分流这类旅客客流, 可大大减轻地面公交的运输压力。

第二, 提高私家车的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意识。私家车越来越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能做的就是宣传人们的公交出行意识, 提高公交运量在城市总运量中的比重, 欧洲有些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50%以上, 有的甚至达70%以上。所以强化人们的公交出行意识是减少道路上私家车运行的重要途径。有一项研究报告指出, 很多严重的交通堵塞都是因一次简单的违规并道引起的。因此,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降低交通事故率是十分重要的, 这就需要人人遵守交通规则。在面积仅37万多平方公里的狭小国土上, 日本行驶着近8000万辆各类机动车, 但却以交通事故少、死亡率低、通行率高等闻名于世, 其交通文明也为世人所称道, 值得我国学习。

第三, 完善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德国交通管理法规成熟, 《道路交通法规》《道路交通许可法规》和《刑法法典》这三部法规各有明确的适用范围, 既规定了执法者和违章者的权利和义务, 也规范了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尺度和透明度。例如, 《道路交通法规》对不同车速车辆的行车间距有严格规定。以时速100公里为例, 如果车辆与前车间距小于25米, 将被罚款40欧元并扣1分;如果间距小于20米, 罚款50欧元并扣2分;间距少于15米, 罚75欧元并扣3分;间距不到10米, 罚100欧元并扣4分。当车辆时速达到130公里以上时, 如果不能与前车保持一定间距, 处罚将更加严厉。在德国, 违章扣分累计超过8分就会被警告, 并被建议参加驾驶员补习班学习。

总之, 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要想方设法扩大道路运量、科学合理调整交通需求量是解决交通拥堵、减少事故、保持交通畅通, 主要办法包括修建环形路、迂回路、立交桥、拓宽道路增加车道、发展轨道交通, 合理配置公交线路等。

参考文献

[1]王丽馨.浅论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及解决的途径[J].经济师.2010 (3)

[2]慕启鹏.会说话的地铁线路图[J].南方周末, 2010 (14)

[3]梁青槐.德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思路与运营经验[J].都市快轨交通, 2005 (10)

[4]刘子千.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看世界各国良策频出[N].北京日报, 2009.12.27

上一篇:药物过敏的认识误区下一篇:汽车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