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违法立案 如何寻求救济

2024-06-16

公安机关违法立案 如何寻求救济(精选2篇)

公安机关违法立案 如何寻求救济 篇1

公安机关违法立案 如何寻求救济

发布日期:2010-08-24作者:邓世运律师

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公安机关违法动用刑事手段,违法立案的例子并不罕见。最常见的就是非法利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将合同欺诈或者违约行为作为合同诈骗进行立案侦查。刑事立案后,公安机关将有权实施一系列的强制性措施,比如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和搜查、扣押、冻结等强制性侦查措施,这些强制性措施都对当事人的人身、财产权益有着重大影响。如果当事人及其近亲属不服公安机关的立案决定,应该如何救济? 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了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法律监督程序,但是未明确规定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这使得当事人在被公安机关违法立案时,难以获得法律救济。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则填补了以上空白,为当事人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

根据《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服公安机关立案决定的投诉,可以移送立案的公安机关处理。人民检察院经审查,有证据证明公安机关可能存在违法动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或者办案人员利用立案实施报复陷害、敲诈勒索以及谋取其他非法利益等违法立案情形,且已采取刑事拘留等强制措施或者搜查、扣押、冻结等强制性侦查措施,尚未提请批准逮捕或者移送审查起诉的,经检察长批准,应当要求公安机关书面说明立案理由。人民检察院经调查核实,认为公安机关立案理由不成立的,经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应当通知公安机关撤销案件,下达《撤销案件通知书》。公安机关对《通知撤销案件书》没有异议的应当立即撤销案件。(注:为保障公安机关刑事侦查权的正确行使,公安机关对撤销案件通知有异议的,依法有权申请复议、复核。)故,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认为公安机关违法立案,不服公安机关立案决定的,有权向检察院提出,提请检察院进行立案监督。值得注意的有两点:

一、在提请检察院立案监督的时候,应该尽量提供相关证据;

二、提出时间是已被采取刑事拘留等强制措施或搜查、扣押等强制性侦查措施,尚未被提请批捕或者移送审查起诉之前。这可以理解提出立案监督应该尽早。

公安机关违法立案 如何寻求救济 篇2

刑事立案监督, 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 检察机关依法对刑事立案主体受理、审查立案材料、调查、审批、决定立案等全过程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 (1) 现行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规定, 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享有侦查权,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刑事自诉案件, 同时, 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海关走私犯罪侦查部门对特定刑事案件也享有侦查权, 而除此之外的绝大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从理论上说, 检察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应涵盖上述部门的刑事立案活动, 但司法实践中, 检察机关针对公安机关的刑事立案工作开展监督实为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主流, 因而对上述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完善建议更具有实证意义。

总体来看, 刑事立案监督对于确保依法立案,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起到重要作用。2010年10月27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 (试行) (以下简称为《规定》) , 扩大了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 细化了监督的程序, 标志着检察机关进行立案监督有了新的依据。

一、关于监督公安机关有案不立的问题

(一) 存在的典型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8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 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 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 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 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72条至377条并就此作了程序上的规定, 因而检察机关针对有案不立的情况开展监督工作不存在法律依据缺失的问题。司法实践中, 监督公安机关有案不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 缺乏监督线索。

司法实践中, 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缺乏常态、有效的沟通机制, 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受理哪些案件、哪些案件符合立案条件但没有立案等情况不能及时获悉。刑事立案监督的线索或者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案件过程中自行发现, 或者是通过新闻媒体渠道间接获悉, 绝大多数则是通过被害人控告、申诉的途径获取, 由于被害人多对案件事实掌握不够、对法律知识理解程度不足, 使得被害人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及时、准确向检察机关提出立案监督的请求, 导致检察机关针对有案不立现象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

2. 监督缺乏强制性。

由于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法律监督的义务和不接受监督的后果, 导致立案监督缺乏法制性。

(二) 《规定》就上述问题的解决之策

1.《规定》第3条规定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应当建立刑事案件信息通报制度, 有条件的地方, 应当建立刑事案件信息共享平台。该条规定保障了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接受刑事案件情况的知情权, 为检察机关有效行使立案监督权提供了一个前提, 拓宽了刑事立案监督线索的来源, 因而是《规定》的一个亮点。笔者建议, 在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时, 应明确采纳该规定。

除此之外, 笔者建议通过如下办法扩大刑事立案监督的线索:

第一, 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基层检察室, 从而把监督触角有效向基层延伸。

第二, 加强检察机关与党委、信访部门、纪检部门、人大、政协等部门之间的联系, 建立信息通报机制, 尽可能扩大监督线索。

2.《规定》第9条第2款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十五日以内决定立案”, 以解决公安机关拖延立案的问题。但在个别情况下, 公安机关被通知立案后, 通过部门领导与检察机关进行“协调”, 希望检察机关改变立案决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75条规定检察机关向公安机关发出《通知立案书》的, 同时应抄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笔者建议, 检察机关只要进行立案监督的, 从开始审查时就应报上一级检察机关备案, 使得上级检察机关对整个审查过程享有监督的权力。

《规定》第11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监督立案的案件应当及时侦查。监督立案后三个月未侦查终结的, 人民检察院可以发出《立案监督案件催办函》, 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向人民检察院反馈侦查进展情况。”笔者认为, 为了加强立案监督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应赋予检察机关一定程度的机动侦查权, 即在公安机关立而不侦、侦而不破的情况下, 检察机关可以通知其上级部门, 建议其上级部门更换承办人;在上述措施仍无效的情况下, 检察机关有权对该类案件直接立案侦查, 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2)

二、关于监督公安机关不应立案而立案的问题

(一) 存在的典型问题

1. 法律依据缺失

《刑事诉讼法》第87条仅讲到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有案不立的问题, 而对不应立案而立案的问题没有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78条规定, 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案件, 有权提出纠正违法意见, 但一来检察机关的司法解释无法约束公安机关, 二来没有规定该种情况下是否要向公安机关发出《通知撤案书》等, 公安机关应如何纠正并不统一。

2. 监督难度较大

从司法实践看, 不应立案而立案的情况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办案人员利用立案实施报复陷害、敲诈勒索以及谋取其他非法利益等违法立案情形;另外一类则是公安机关违法动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但有些案件究竟属于普通的贷款、债务纠纷、还是已经涉嫌构成诈骗罪、合同诈骗罪, 一些案件究竟属于违法经营, 还是已经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等等一时难以辨别, 这种情况下就不宜简单依据案件最终被认定属于民事、经济纠纷就认为公安机关违法立案, 因而对该类案件如何监督的难度较大。

(二) 《规定》就上述问题的解决之策

1. 针对法律依据缺失的问题, 《规定》第一次作出较为明确的规定。

《规定》第6条规定检察机关针对不服公安机关立案决定的投诉可以进行审查, 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经检察长批准, 应当要求公安机关书面说明立案理由;第8条、第9条则规定检察机关在认为公安机关立案理由不成立的情况下, 检察机关应当向公安机关发出《通知撤案书》, 从而与《通知立案书》形成对应。笔者建议, 在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时, 应采纳该规定, 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不应立而立的案件进行监督的权力。

实际上, 检察机关发现“不应立而立”案件的途径主要表现为:一是当事人不服公安机关的立案决定而进行的投诉, 二是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工作中发现不该立案而立案的行为。笔者认为, 就前一种情况看, 在公安机关尚未提请批准逮捕或者移送审查起诉时, 应适用《规定》第6条、第8条、第9条的程序;就后一种情况看, 公安机关的“立案理由”其实已经表现在卷宗里, 检察机关没有必要再要求公安机关说明立案理由, 通过审查卷宗、在认为公安机关违法立案的情况下, 应直接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批捕逮捕或者不起诉决定, 并向公安机关发出《通知撤案书》。

2. 基于相同的分析, 通知撤案本身也是对公安机关的一种否定评价, 将会影响其在系统内部的考核等;

同时, 在公安机关违法立案, 动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时, 公安机关多会对犯罪嫌疑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 对于犯罪嫌疑人还可能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一旦被认定为违法立案, 并被通知撤案, 还会牵涉到国家赔偿的问题。因而检察机关在强化监督的前提下, 必须确保该类案件的监督质量。同时, 该类案件的立案监督相对不成熟, 因而在审查案件时, 应指派富有经验和丰富法学知识的检察官对案件办理, 并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 必要的时候可以和其他科室比如民行部门的检察人员进行讨论等;同时, 平时应加强对检察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其立案监督意识, 消除畏难情绪。

三、小结

总之, 《规定》完善了立案监督的范围, 对不应立案而立案的监督作出明确的规定, 同时, 细化了监督的程序等。司法工作者特别是检察人员应认真研究该《规定》, 并结合司法实践提出完善建议, 以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①彭志刚、王贞会、许晓娟:“刑事立案监督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年第1期。

上一篇:爱岗敬业保证书下一篇:时间管理培训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