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公安机关的感谢信

2024-08-10

给公安机关的感谢信(精选8篇)

给公安机关的感谢信 篇1

尊敬的滁州市公安局领导:

首先感谢你们培养了一批这么优秀的人民干警队伍,此次滁州之行必将让我永生难忘。他们是党的好干警、好干部,是你们市局的骄傲更加是我们老百姓的幸运。

我儿子今年6月27日被人骗到滁州做传销,我们得知后迅速赶往寻找,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精神几经崩溃。在寻找未果的时候,7月5日紧急求助滁州市公安局,当天下午4点左右我们在市公安局拨打110求助,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一个不知道姓名的接警女干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耐心的询问我们的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帮助我们将案件移交,向相关领导请示,积极协助我们联系有关部门处理,使我们无助的心一下子得到了温暖。

7月6日我们按照110接警民-警的指引下来到了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办公室的同志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耐心询问我小孩的相关情况,当时我们得知7月5日的值班局长对我们的案件亲自进行了批示,极大的振奋了我们的精神,再次温暖了我无助的心。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办公室的同志在第一时间处理案件,耐心询问我们的情况,那种高效、细致、耐心的工作精神让我难以忘记。

当天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办公室同志将案件迅速转交给了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一支队。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一支队徐队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当时我们将我急切想见到孩子的心情以及相关一些案件情况告诉了徐队长,他立即安慰我们,并向我们阐述相关一些案件的情况,耐心解答我们的疑问,并让我们放心、安心。在天气那么热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带我们去一些相对集中的网点,耐心的告诉我们一些传销人员聚集的场所,相关交通要道以及如何寻找我小孩方面作了耐心细致的指导。在我们寻找小孩的同时,徐队长积极配合我们并动用自己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协助我们寻找小孩。

当时我们觉得滁州面积之大,范围之广,要想找到小孩尤如大海捞针,心情一度绝望。可在11点半左右徐队长就告诉我们小孩的大致方位已经找到,让我们放心很快就能接到小孩,让我们中午稍做休息,他下午会安排好一切事情以配合我们寻找小孩,我的心再一次得到了温暖。徐队长业务精通、耐心细致、作风优良的公安精神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徐队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下午找到了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张警官。在我们2点30分到达市公安局的时候得知公安局3点上班,可是张警官并没有休息,并在休息时间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带着他精心准备的案件材料与我们一起赶到会峰路派出所。

会峰路派出所的同志得知我们是外地来寻找亲友的,当时当即与相关居民委员会联系,找到相关线索,迅速出警,带我们去相关窝点寻找小孩。当时天还下着大雨,张警官及派出所的民-警们顶着大雨领我们到了几个窝点给我们指认,但是我们小孩并不在其中。当时下着雨并且是下午4点多了,可是张警官并未离开,他仍然坚持带我们熟悉附近环境,与我们一起冒雨寻找,在他的指导下我们知道了一些传销人员经常聚集的地方,并且一些必经的路口,使得我们寻找有了方向。在布置完毕后由于张警官晚上还有任务,在下午很晚才离去,并嘱咐我们如果今天找不到明天务必与他联系。

张警官这种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人民卫士再次温暖了我的心。在市局领导的关心下,110指挥中心的热情周到的服务,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办公室的耐心接待,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一支队业务精通、耐心细致的服务、精心的指导并且拥有一些业务精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无私奉献的干警及领导,派出所对辖区情况的熟悉以及在第一时间出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的我无助的心一次次被温暖。

最后我们在7月7日早上终于找到了我的小孩,在这短短的3天时间内,滁州市公安局的领导及干警们给了我们无数次的感动。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请尊敬的市局领导转达我们对110指挥中心那个不知道姓名的接警女干警、经侦支队办公室同志、经侦支队一支队徐队长及张警官、会峰路派出所的民-警同志等深深的谢意!同时也请你们对这些好的同志给予高度表扬!希望在您的带领下有更多这样的好公务员涌现出来,为市局增光,为百姓造福!谢谢!

此致

敬礼

xxxxx

xxxxxx年x月

给公安机关的感谢信 篇2

1. 网络热点案件的特征

1.1 广受社会关注、影响力大

热点案件的社会关注度高, 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参与的社会阶层广。从知识分子, 到普通民众, 都有人参与热点案件的讨论, 热点案件将不同社会阶层的力量, 通过网络汇聚起来, 形成一个或几个共同的关注点。如, 在邓玉娇案件中, 不仅有律师、法学家参与, 更有普通的工人、农民、学生参与。二是参与人众多。由于热点案件涉及众多人的现实利益或潜在利益, 热点案件一旦公之于网, 就能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

1.2 与其他社会矛盾联系密切

热点案件中都存在某一基本元素, 它不仅能够刺激网民的心理、情感, 形成利益上的共同体, 而且具有无限关联的功能。热点案件的关联功能是指网民不断披露与基本元素相关的案件事实, 将与当事人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关联在一起, 使得基本元素由一点向多点扩散, 再由多点向一点集合, 形成强大的关联影响, 这就是热点案件的影响力被不断放大的原因。

1.3 此类案件信息传播速度快

网络是个虚拟社会, 只有与现实社会形成互动, 才能释放它的能力, 对现实社会发生影响。例如在周久耕案件中, 从网民提供周久耕戴高价手表、抽高价香烟、开高级轿车的图片, 到周久耕被查处, 仅有21天。周久耕案件查处速度之快, 在反贪史上并不多见。其中, 政府与网民互动是重要的推动力。

2. 网络沟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网络热点案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都将是公安机关面临的难题。公安机关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方法去应对网络热点案件, 是一个实践中正在探索的问题。网络沟通应该是主要的选择, 其主要理由如下:

2.1 通过沟通的方式能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

面对网络热议, 公安机关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 消除网民认知与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差异。更应该提供更全面的案件材料, 让网民对整个案件有个清楚的认识, 而不是在那里瞎子摸象式的妄加评论。通过网络沟通, 会增加网民对个案正当性的认同, 公安机关在网民心中的整体形象也将因之而逐步改善, 这对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通过沟通的方式能加强公安机关和网民之间的互动

网络信息传播特征呈现一种无权威、去中心化, 并不表明实际信息来源就无权威、去中心。在网络热点案件中, 公安机关作为案件的主管部门对于案件信息的掌握自然拥有权威, 至少在案件信息的完整性方面, 公安机关是最有权威的。在面对网民习惯性的批判性思维时, 公安机关作为案件信息资料最全的占有者有这个义务, 也有这个能力去消除网民的怀疑。而消除对信息的怀疑最好办法就是信息的双向互动流通, 充分利用公安机关的信息优势, 利用其专业性, 通过信息的交换, 以致获得网民对信息确认的效果。

2.3 网络沟通的可能性

网民针对个案热议的过程, 也是一个去伪存真统一认识的过程。作为热议案件的主管者, 公安机关掌握了最多的信息资料, 也最有利于呈现事实真相。这就需要公安机关对网民提出的疑问, 有针对性的回应。不管是信息完整性问题, 还是知识专业性问题, 通过公安机关及时有针对性的沟通, 网民心中的疑虑是可以消除的。

3. 网络沟通的作用

3.1 提高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

公安机关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重视网络办公, 加强信息公开化, 提升执政能力, 提高公信力。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 增加公安工作的透明度, 是缓解矛盾, 消除误解, 增进理解, 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基层公安机关要不断拓展警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 创新公开方式和手段, 凡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规定、程序都应及时公开, 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 使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 加大内外监督特别是群众监督力度, 强化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2 以理服人, 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

公安机关在网上与群众针对热点案件的争议发生分歧时, 务必要以理服人, 改变公安机关过去出现的错误、专治的局面。要和群众摆道理, 讲事实, 尽量把公安机关收集到的切实可信的信息公之于众, 用事实和道理去说服群众, 以免被错误的舆论所引导。这样既坚持了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理念, 又坚持了理性、平和、规范执法准则, 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3.3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网上宣传与互动最终要通过网下实践来解决问题, 建立公信, 最终又反馈网络, 形成良性循环。公安机关在与互联网上沟通互动过程中, 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媒体的桥梁与媒介功能, 准确把握媒体需求和受众心理, 通过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健全舆论引导机制, 在公安机关与网络媒体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营造一种警民互动、有利于公安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舆论环境。

摘要:网络热点案件在社会的越来越受网名的关注。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 它的成员之间的互动性强。作为网络热点案件的沟通主体, 公安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要保持中立, 及时客观地真相公之于网民。此处通过论证网络沟通的可操作性, 以寻求认同为目的的网络沟通的警民交流方式。

关键词:网络热点案件,公安机关,沟通,解决

参考文献

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的相关思考 篇3

关键词:公安机关;公正执法;对策

公正是从古至今的一个永恒话题,从字面意思理解,“公”就是公平、平等的意思,“正”就是正直、正义的意思。现代法律上的公正,是指公平无私、平正不偏斜。从法学理论的角度来阐述,公正是指人们之间权利或利益的合理分配关系。公正,意味着平等地对待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人,对所有的人平等和公正地适用法律。从现实来讲,公正和公平有着不同层面的差别,而对于公安执法机关来讲更贴近于公正,人民警察与公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公安机关公正执法,是指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执法理念和执法行为要以公平、公正、无偏私为原则,依照法律准则处理事件的过程中不掺杂私人感情的行为。公正执法的精神内涵就是要求公安机关和一线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办事公道,以法律为准绳,不偏不倚,正确公平对待各类人和事。

一、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的现状

执法工作必须由执法人员去完成,而在执法的过程中,受自身素质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执法者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从而使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存在不公正现象。

(一)执法过程的人情世故性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找人、托关系和送礼等现象已成为了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这对公安机关的执法产生了很大的阻力。有的民警由于受了他人的委托,在执法过程中包庇当事人或者隐藏编造当事人的违法事实,阻碍案件执行的正常进行。有的民警碍于各种情面会偏袒一方当事人,有的民警更成了别人的眼线,在执行案件前通风报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执法的公平有序进行。

(二)由警察自身素质原因导致执法办案的偏差

个人自身的素质不同,对案件的认知和定性也不一样,在对案件处理的过程中受自身意识的影响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认定错误:①职责履行意识淡薄。个别民警对待普通群众缺少耐心。②存在随意执法和办案认知错误等问题。不按规定程序执法办案,很多案件搁置一边形成旧案不破,新案累积的局面。滥用职权对当事人进行强制拘留、罚款、体罚。

(三)抵不住利益诱惑导致执法不公

不给好处不办事,办事不及时,给了好处乱办事,办事不公,存在“吃拿卡要”等问题。个别民警为了一己之私,私下接受委托人的财或物,接受吃请或者索要礼品的现象严重,优先对待那些有背景有关系的强势群体,影响了普通民众的知情权。

二、促进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的相应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公安执法的相关法律法规

1.建立健全公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建立错案追究制度和依法赔偿制度,保证在处理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办事不认真、责任追究不当所带来的问题时有法可依。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建立健全刑法中对公安机关执法的硬性规定。不断完善刑法中对公安执法的要求,从而保证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进而提高公安机关和广大干警的执法水平。

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公安机关执法的管理

公安機关的执法行为受国家权力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对于办错案、办假案的公安机关执法现象,要发挥行政执法监督机关的作用,严厉处罚此类执法人员。基于此,监督部门就要发挥效应,及时发现和处罚在执法过程中不严谨、不负责的执法人员,从而使整个公安机关都能形成自觉的公正执法态度。

(二)完善内外互动、内部整改、外部促进的多重监督制度

1.内外互动

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公安机关与各级领导部门的互动,与下级执法工作部门监督工作,可以通过加强内部公平执法工作交流、召开执法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公安机关公平执法工作的内外互动环节,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取其他各级公安机关执法部门的先进经验,从而优化自己的公平执法工作。

2.内部整改

内部整改其实是公安机关内部加强人才培养、执法制度的缩影,是整个“内外互动、内部整改、外部促进”多重管理制度的核心执行部分。内部整改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在具体的工作上要加强干警培训,展开公安战线大比武活动,最大程度的提高公安机关各级干警的工作能力和应付大案要案的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干警之间的融合程度,使之真正成为一支能打硬战、敢打硬战的公安执法队伍,为真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打好基础,做好队伍建设。

(三)培养公安机关全体的执法意识,促使执法公平公正

思想指导我们的行为,因此公正执法的最基本是要改善公安机关全体人员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增强民警为民服务意识、法律意识、程序意识、诉讼意识和证据意识。一方面,要定期开展政治性教育活动,向民警灌输公平执法理念,长此以往,形成一种自我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对机关整体的理论教育,增强机关整体的执法行为理念和公正文明执法意识。

(四)加大力度来改善公安机关的执法环境

1.国家加大反腐力度,消除公安执法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我国公安机关的领导者要注重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执法观念,向广大干警灌输我以工作为荣,我以工作为责的敬业观念。加强党对公安执法机关的领导,建立作为与不作为制度,让公安机关明确自己的权力职责,不正当的执法行为就要受到处罚。国家加大反腐力度,从根本上遏制送礼、请吃、找关系等在执法工作中影响执法公正的现象,保障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和国家执法机关的权威。

2.公开透明的执法手段保障执法公正

奉行执法工作明晰化操作、开展已侦办案件的效果回访工作等多样工作手段。对于各级公安机关而言,执法手段不仅仅是国家统治机关针对专政对象进行的专门专政行为,我们应该使公安机关执法手段更加大众化、公平化、透明化。从而使人民真正体会到法律的可信性,提高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邓钊.我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毛羽.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孙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探析与思考[D].山东大学,2013.

给公安机关的感谢信 篇4

非警务活动是指不应公安机关所从事、承担的各种社会公务活动。公安机关是政府行政机关,法律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任务。然而,公安民警干了大量非职责工作,从事了大量非警务活动,浪费了大量警力,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本来就不应由公安机关承担的任务而社会公众却认为

就应该由公安民警去做,包袱重、压力大,恶性循环,形成了不做就不作为的社会共识。

一、非警务活动的形成非警务活动由来以久,是伴随公安机关的建立发展而自然形成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的自然产物,近年来问题越发突出,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正常工作。

(一)行政部门的职能不清

下级公安机关受上级公安机关和地方党委的领导,公安机关既要执行法律,也要执行政策,两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相互统一。在执行法律与执行政策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政府各行政部门的联合行政,责任不是特别清晰,职能不是特别明确的情况,加之人们思想意识中固有的公安机关执法威慑力和公安民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的影响,往往其它行政部门的职责责任慢慢转移到公安机关。本应由其它行政部门执行政策的事项转由公安机关用执行法律的做法完成。

(二)公安机关的自我承诺

人民警察来自于人民,一切为了群众,为了一切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警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不容质疑的。但是,不能什么事都交人民警察去办,公安机关更不应什么事都揽在自已身上,不该承诺的不应承诺,“有困难找警察”,这个响亮的口号在全社会公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之而来是巨大的负面效应。公众的困难是大量的,是繁杂多样的,特别是在人民生活水平并不高、社会矛盾复杂的现实条件下,人民群众几乎时时处处有困难,人们有了困难找警察,警察工作起来更困难。现在是不论什么样的困难,是不是人民警察的职责,人们更多的是先想到人民警察。

(三)非职责工作的参与

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部门之一,各种活动都应紧密围绕法律赋予的职责进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公安机关过多的参与非职责活动。地方党委政府在开展各项活动中,也经常指派公安机关参加。由于公安机关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也因经费来源于地方,使得公安机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政府,形成了做也要做,不做也要做的被动局面。在许多非警务活动中,往往能看到警察的身影。

(四)公民的思想意识

现实社会中,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不论与公安机关执法或行政管理有无关系,人们遇到困难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人民警察,诸如家庭纠纷、水管漏水、暖气不热、屋门打不开、甚至小狗落水等等。xx分局xx派出所每天接110报警10起左右,非警察职责范围内的出警,占60以上,来派出所反应问题要求派出所解决问题的也有大量警察职责之外的事项。在广大公民心目中,是事警察都应当管,只要求助于民警,警察都不能推拖,都要出动警力,都要认真去办,到派出所不方便就打110,反正警察必须出警,不出警就投诉。随之而来的是公安机关内部的追查......

二、非警务活动的危害

表面看来非警务活动是警察在执行公务,参与其它或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或为百姓解决困难等等。实际上非警务活动危害很大,越权、越职,弊远大于利,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法制的不断完善,如不认真对待,加强调研,采取针对性措施,将越发严重影响公安机关行使司法行政职能,弱化公安机关履行职责。

(一)占用警力

非警务活动占用相当警力,耗费民警精力。扣除准机关及其他处室存在机关化的工作模式的民警,一线民警为数不多。尤其是在现实治安形势条件下,基层警力明显紧缺,工作任务重,劳动强度大,许多基层单位经常用加班加点来解决警力不足问题,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确实存在非警务活动占用警力问题,非警务活动与警务活动争警力,部分警力投向偏离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主方向,履行了自身之外的职责,使主责司法活动受到影响。非警务活动不但占用警力,也耗费了民警精力和体力。

(二)弱化职能

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是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对敌人专政和对人民民主是公安机关最基本的职能。现实斗争的严峻性要求强化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社会治安问题仍是社会热点问题,刑事案件的发案仍呈增长趋势,公安机关的维稳责任重大,任务十分繁重,不仅要预防制裁和惩处对公民合法权益侵害的行为,而且要严格依法办案。由于非警务活动占用警力,分散警察工作精力,分流了战斗力,警力投向没有全部放在刀刃上,部分警力做了职责之外的工作,弱化了公安机关职能。

(三)服务“错位”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行动准则,是公安保卫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全部司法活动都是为人民服务,履行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有困难找民警也是给民警提供了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机会。然而,服务与服务不同,不应由民警承担的工作就不应该从其它部门转嫁给公安机关,群众能

够自我克服的困难也不应占用公安警力,非警务性服务挤占了维护社会治安和打击犯罪的警力,公安机关是国家暴力机构之一,工作性质有自身的特殊性,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因治安问题引发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治安问题是热点问题之一,刑事发案多,这才是警力的投向。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大做文章,下功夫,投警力,是最好最大的服务,主业做不好,其它非警务服务不会得到更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由于一些人对服务理解的错位,错误的把某些非警务服务与密切党群关系联系起来,把非警务服务说的多,唱得响,以致于许多群众不论什么事都找警察,个别部门的一些非治安问题找派出所,派警占用警力,不去说你服务意识淡化,服务态度不好。现实中这种对服务理解的错位,对公安机关履行职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具有很大的冲击。

三、减少非警务活动的思路

(一)加强宣传。公安机关要主动向社会、向群众宣传自身的职能责任,把公安机关的任务告之于全社会的人民群众,什么应该由人民警察去办,那些事项不应由人民警察来承担,都应向广大群众讲清楚,使公安机关认真履行职能和不从事非警务活动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二)汇报沟通。公安机关要积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汇报公安机关法律法规履行的职能职责,加强沟通,明确职能分工,阐明利益关系,使地方党委政府不有时遇事指派公安机关参与非警务活动,也使有关部门该承担的任务不依赖公安民警。

(三)不包揽承诺

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公安机关不能大包大揽,对于一些“值得商确”的口号性的重大问题,应专家论证,深入调研,确实可行方能提出。“有困难找民警”给公安机关背上了包袱,给公安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使大量警力浪费于非警务活动之中

给公安机关的感谢信 篇5

(公通字[2007]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部。

公安部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八日

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治安调解,是指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在公安机关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劝说、教育并促使双方交换意见,达成协议,对治安案件做出处理的活动。

第三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公安机关可以治安调解。

民间纠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和单位之间,在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产生的纠纷。对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调解组织申请处理。

第四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治安调解:

(一)雇凶伤害他人的;

(二)结伙斗殴的;

(三)寻衅滋事的;

(四)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

(五)当事人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又挑起事端的;

(六)其他不宜治安调解的。

第五条 治安调解应当依法进行调查询问,收集证据,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实施。第六条 治安调解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原则。治安调解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二)公正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分清责任,实事求是地提出调解意见,不得偏袒一方。

(三)公开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公开进行,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以及双方当事人都要求不公开的除外。

(四)自愿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在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达成协议的内容,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

(五)及时原则。治安调解应当及时进行,使当事人尽快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治安调解不成应当在法定的办案期限内及时依法处罚,不得久拖不决。

(六)教育原则。治安调解应当通过查清事实,讲明道理,指出当事人的错误和违法之处,教育当事人自觉守法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第七条 被侵害人可以亲自参加治安调解,也可以委托其他人参加治安调解。委托他人参加治安调解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委托书,并注明委托权限。

第八条 公安机关进行治安调解时,可以邀请当地居(村)民委员会的人员或者双方当事人熟悉的人员参加。

当事人中有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调解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第九条 治安调解一般为一次,必要时可以增加一次。

对明显不构成轻伤、不需要伤情鉴定以及损毁财物价值不大,不需要进行价值认定的治安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对需要伤情鉴定或者价值认定的治安案件,应当在伤情鉴定文书和价值认定结论出具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

对一次调解不成,有必要再次调解的,应当在第一次调解后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十条 治安调解达成协议的,在公安机关主持下制作《治安调解协议书》(式样附后),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名,并履行协议。

第十一条 《治安调解协议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安调解机关名称,主持人、双方当事人和其他在场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案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起因、经过、情节、结果等情况;

(三)协议内容、履行期限和方式;

(四)治安调解机关印章、主持人、双方当事人及其他参加人签名、印章(捺指印)。

《治安调解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治安调解机关留存一份备查。

第十二条 调解协议履行期满三日内,办案民警应当了解协议履行情况。对已经履行调解协议的,应当及时结案,对没有履行协议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查清原因。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议的,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予以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十三条 治安调解案件的办案期限从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不履行之日起开始计算。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对情节轻微,事实清楚,因果关系明确、不涉及医疗费用、物品损失或者双方当事人对医疗费用和物品损失的赔付无争议,符合治安调解条件,双方当事人同意现场调解并当场履行的治安案件,可以进行现场调解。

现场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一式三联(式样附后),由双方当事人签名。

第十五条 经治安调解结案的治安案件应当纳入统计范围,并根据案卷装订要求建立卷宗。

现场治安调解结案的治安案件,可以不制作卷宗,但办案部门应当将《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按编号装订存档。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治安调解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等情形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公安局 治安调解协议书

编号:

主持人___________单位及职务___________调解地点___________

当事人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

当事人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

调解见证人姓名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

主要事实(包括案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起因、经过、情节、结果等):

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包括协议内容、履行方式和期限等):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时起生效。对已履行协议的,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予处罚;对不履行协议的,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被侵害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本协议书一式三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调解机关留存一份备查。

当事人意见:签名(盖章):

当事人意见:签名(盖章):

主持人签名:

见证人签名:

(公安机关印章)年

×××公安局 现场治安调解协议书

编号:

当事人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

当事人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___________

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

主要事实:

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时起生效,并当场履行,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予处罚。

当事人(签名):

当事人(签名):

办案民警:

(公安机关印章)年

给公安机关的感谢信 篇6

作为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公安派出所是多功能综合性的作战实体。实践中,派出所办理了大量刑事案件,是刑事司法的重要参与主体,但其办案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在监督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同时,发现并解决改进派出所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对公安派出所的监督,促进基层执法公正,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在积极探索完善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检察监督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少长效机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公安机关派出机构刑事执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2014年1月至6月,某市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案件713件1089人。审查案件后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案环节

主要表现为:1.对立案标准要求认识不到位,致使造成有案不立,或者不应立而立的现象;2.对于涉嫌数罪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派出所却仅对其中的一罪立案,另立案不全面;3.对经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罪名不成立,或者对长期侦查没有进展的案件,检察机关也因事实不清而不批准逮捕也不及时撤案,导致案件长期悬而不决;4.迫于“破案率”、“有罪率”等“考核指标”,立案破案不循规蹈矩,往往造成有案不立、或者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现象;5.对于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案件,久拖不立,立而不侦,或者侦而不决的情况较为普通存在。

(二)侦查环节

主要表现为:1.没有及时通知监察机关关于案件的批准逮捕、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执行情况;2.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不到位或不规范,甚至是未实行;3.笔录与犯罪嫌疑人实际供述有出入;4.第一时间处警处置不力,特别是对于重特大案件进行前期处置时,因判断错误,不注重对犯罪现场、相关物证的保护,导致主要证据灭失或错过最佳取证时机。5.对批准逮捕后案件继续侦查不力,致使一些案件错失固定证据的良机,造成提起公诉困难。另外,还存在一些少数暴力取证情况。

(三)刑事执法水平和能力方面

主要表现为:1.仍然普遍存在重口供、轻客观证据的观念。办案人员过分依赖口供,却不注重收集其他证据,不注重收集能够客观或者间接反映“明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等主观要件的证据。2.在证据收集上偏向重打击,偏重于有罪证据,却怠于收集无罪或罪轻的证据。也经常存在不核实犯罪嫌疑人在辩解时说到的一些证据线索的情况。3.派出所的办案人员虽然有较强的破案意识,但却缺乏按正规诉讼流程主动收集、固定证据的意识,并且执行能力也较弱,导致有些因为存在瑕疵的被排除在外而办事效率低下。尤其是毒品案件等客观证据较薄弱的案件,往往不注意现场见证人等证据的收集,事后补正则证明力大打折扣,一旦犯罪嫌疑人发生翻供,则易难以认定。

二、各地检察机关监督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各地检察机关在实践中摸索,已经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监督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专项行动式和长效机制式两大类

1.专项行动式,即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监督公安派出所的刑事执法活动。

2.长效机制式,是指先建立某种相应的制度,并以此来常态化监督公安派出所的刑事执法行为。现在主要有以下5种模式:

(1)组建检察官办公室模式,即检察机关侦监部门指定专人在派出所组建一个检察官办公室,通过种种方法如不定期巡防检查、介入侦查等全面展开监督工作。

(2)片区检察官模式,即指定专门的检察官到特定和划分同一片区的某些地区的派出所,采用与巡回监督相结合的中心辐射、区域负责等细致方式来全面综合监督。

(3)侦查监督室模式,即成立专门侦查监督室,统筹全局,负责监督包括所有派出所在内的全县(区)公安(分)局等县级公安机关所有办案单位的办案信息。

(4)镇街(社区)检察室模式,即为配合侦查部门,成立专门的监察室,专门在派出所对应的镇街(社区)内开展监督派出所的工作,二者分工协作,共同监督派出所工作。

(5)专项制度模式。与前几种长效机制模式不同,该模式下检察机关不向公安机关派驻人员;与专项行动式也不相同,该模式不是对公安派出所进行一时性的监督,而是依托双方建立的某种制度,对公安派出所进行常态监督。

(二)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地检察机关虽然在对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机构的监督摸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综合各地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检察权领导、控制侦查权的原则已被世界上大多数法治国家从立法上确立,二者的关系既符合科学的诉讼规律,又能充分反映检警关系的一般性原理。但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从立法上确立检察权领导、控制侦查权的原则的时机尚不成熟。

2.2010年10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该规定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专门解决当前立案监督中存在问题,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单一性的规定问题,仅涉及到立案监督的部分,而其他更多监督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关注和解决;第二,监督的力度不足,根据监督学的原理,监督者对于被监督者应该具有完全的强制力。而上述规定中,检察机关的监督效力依然不足。

3.只有先确保检察机关对派出所各种刑事执法信息的知情权,才能实现检察机关对派出所的“同步监督”、“动态监督”。但在实践中,刑事案件信息通报制度未能真正建立。

三、完善监督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一)从制度层面确保检察机关对派出所执法行为监督的真实实现

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还不到时机运用从立法上确立检察权领导、控制侦查权的原则,不过,可以从目前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寻找怎样更好地监督派出所执法行为的途径。以某市检察院为例,建立提请逮捕案件通报制度。侦查监督部门逐一详细登记各个办案部门受理的案件,并对在审查案件过程中发现的案件质量瑕疵情况也进行逐案登记。还需要定期通报派出所提请逮捕的案件办理情况、案件质量情况等,督促派出所提高办公速度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派出所的办案效率,严防冤假错案发生。

(二)以信息共享制度的建立拓展多渠道的线索来源机制

2010年10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明确指出,公检两家应当建立刑事案件信息通报制度。因此,为便于检察部门全面及时了解派出所的各项工作进程等,应当授权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可以查阅派出所办理案件的基础台账,查阅110指挥中心的接警记录,查阅受、办案件材料和查询“公安机关打防控主干应用系统”等,动态掌握派出所办理案件的情况,对侦查活动实行同步监督。对派出所承办的案情重大、疑难、复杂及适用法律有争议等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特别注意重点监督派出所可能存在的不法行为,如:擅自撤销案件、应当立案而不立案、徇私舞弊瞒案不报、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或是徇情枉法、瞒案不查等情况,让检察机关的监督视野有效覆盖在公安派出所刑事案件的整个侦查活动中。

(三)以派出所职能的深度参与进一步完善与派出所的配合机制

要立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紧紧围绕重要诉讼程序和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活动的关系环节展开监督,其监督的重点是:突出刑事侦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捕而不侦、久侦不结;违法立案、有案不立、不破不立;借违法变更强制措施徇私枉法,谋取私利;采取刑讯逼供、诱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违法超期羁押、任意延长办案期限造成隐形超期羁押等,实现对公安派出所刑事执法的动态监督。同时可共同参与派出所的控申接待、纠纷调解和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在沟通中促进双方逐步确定监督就是支持、监督与支持相统一的这一理念。

(四)以派出所建立检察监督站制度的建立深度介入派出所的刑事执法过程

给公安机关的感谢信 篇7

关键词:公安机关,行政联合执法,警察行政协助

近年来, 南京范围内各类不同层次、规模的联合执法工作可谓层出不穷。实践证明, 有效地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社会复杂问题、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行政机关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 为什么公安机关如此全面地参与联合执法?如何完善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的体制?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一、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的内涵

联合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之间或者行政机关与其他主体之间联合对某些行政事务进行综合性整治的执法活动, 是普遍采用的一种行政执法形式。[1]公安机关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各类联合执法活动中, 与其他行政部门一道, 解决重大棘手问题, 并试图通过这种执法方式, 提高行政效率, 节省行政资源。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的特点:

(一) 具有较强的迫切性

当前, 涉及民生问题、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是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立足点和着眼点。尤其是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群众关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 往往就是政府行政部门行政行为的重要导向, 也是公安机关的工作重点。而这一类问题往往症结较深、矛盾复杂、牵扯利益众多, 如不多部门联合起来迅速行动, 及时解决, 必将成为重点、难点和乱点。

(二)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首先, 针对性体现在行动目标上, 即专门对某一类或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整治。随着形势的发展, 一些社会性问题日趋复杂, 如果对某些一时难以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且带有新特点、新形式的社会问题, 按部就班地进行管控, 循序渐进的处理, 势必造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其次, 针对性体现在行动时机上。即为确保重大节假日或重大会议活动期间、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期间的社会秩序稳定而专门开展联合执法工作。

(三) 具有一定的时间性

联合执法区别于日常管理工作在于其临时性和短期性, 短则数日, 长则数月, 均有一定的时间跨度。“短、平、快”的联合执法可确保各方面力量的集中, 确保以强大的声势和浓厚的氛围, 达到整治和打击目标。

(四) 与日常管理工作的相辅性

日常管理工作是联合执法的保障, 没有扎实、有效的日常管理工作基础, 单凭一个阶段的治理,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同时, 联合执法工作也是日常管理工作的“试金石”, 能及时找出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为日常社会管理工作提供思路和相应的对策。

二、公安机关为什么参与联合执法

目前, 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作为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 有其制度方面的深刻背景和现实方面的迫切需求。

(一) 行政执法环境恶劣, 亟需公安机关的强制力予以保障

当前, 我国社会整体行政执法水平仍处在较低层次, 社会整体法律水准不高, 群众法律意识不强,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妨碍公务、暴力抗法的现象频频发生。公安机关具备有力的执法手段, 会对违法行为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力其参与联合执法有助于提高执法效率。

(二) 行政执法力量不足, 亟需公安机关专业力量予以补充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 行政机关面临日益繁重的执法任务, 现有的执法力量不能满足执法需要。我市各区一级文化稽查部门仅有3名成员, 区一级烟草稽查部门也仅维持在6人左右, 市一级燃管部门也不超过15人。执法队伍长期疲于应付, 从而导致执法效率低下, 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不够, 法律震慑力不足。公安机关警力充沛, 职能范围广泛, 掌握着巨大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 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 能够解决由一个部门单独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 部门职权交叉分散, 亟需公安机关加入到到联合执法行列中

很多执法事项涉及多个行政机关的职权, 单个的行政机关往往不能独立地解决相关问题, 只有“齐抓共管”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另外, 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 也导致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也迫使公安机关必须参与到联合执法的队伍中, 力求通过一次或一个阶段的联合执法解决所有问题, 避免执法重复。

三、建立警察行政协助制度探讨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的出路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和社会法治的建立, 联合执法作为行政行为的过渡性选择必将被废止, 取而代之的将是规范的行政协助制度。这是因为:行政机关职权明确、职权法定, 是保证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前提。但对于一些特殊的行政管理任务, 行政机关必须依靠其他行政机关的协助才能完成的, 可以通过行政程序立法, 建立行政协助制度来实现。[2]警察行政协助是指行政主体在实现其公共职能的过程中, 基于本身的条件限制和公共利益的需要请求与之无隶属关系的警察机关给予配合和帮助的法律制度。[3]

(一) 警察行政协助组织制度的建构

我国目前关于行政组织的法律规定, 主要是《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但这两部法律对于中央各部委与地方各职能部门的规定非常简单, 这也正是公安机关参与各种联合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却很难被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在分权基础上明确各机关之间的行政协助职责, 方能使行政机关的权力运作有明晰恰当的空间, 避免警察权的越俎代庖和过度侵袭;对于公安机关来说, 也可以以此防御地方政府与其他行政机关的非理性权力冲动。在各行政组织特别立法或有特别授权的立法中, 应确定一个主要负责的行政机关对提供行政协助的部门应进行尽可能详细的列举, 明确协助地位和责任, 理清协助的对象和范围。

(二) 警察行政协助程序制度的建构

结合我国实际, 警察行政协助程序制度的建构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题。

1、界定警察行政协助的范围

从借鉴国外立法与结合我国实践出发, 我国警察法应将提供协助的前提设定为以其它行政机关出现职务障碍并且该职务障碍必须非警力不能排除, 而行政机关已经穷尽了一切努力, 非警察机关不能排除该障碍时, 方才可以提请警察机关提供行政协助。同时, 警察行政协助以排除障碍为限, 一旦障碍排除即告终结, 不可过分限制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2、规定请求协助的程序

请求协助的程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请求协助的时机。我国目前警察权的滥用其实主要体现在执行前, 即执行还没有开始就要求警察机关到场, 既维护秩序又威慑行政相对人, 这也是造成群众反感的原因。因此, 只要将警察行政协助控制于有实际的暴力对抗产生之后, 就可以既避免警察权的滥用, 又避免行政权过于软弱的情况发生。

第二, 请求协助的具体程序。一般应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请求应于合理期限之内提出;情势急迫者, 期限可稍缩短。二是请求应以书面形式作出, 注明事由、法律依据、人数、装备、协助起止时间。三是警察机关决定是否同意协助, 于合理期限内以书面通知请求机关。四是因特殊情况或重大变故或其他正当理由, 撤销同意或变更同意时应以书面附具理由通知请求机关;情况紧迫的, 以其他合理方式通知。

(三) 警察行政协助责任制度的建构

“国家行政机关是公民权利的忠实代表者和有效维护者, 意味着国家行政机关切实履行职能, 意味着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违法失职或不当行政时必须承担道义上、政治上或法律上的责任。”[4]在警察行政协助问题上, 分清各方的法律责任对各方正确行使权力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特别是警察机关被要求提供强制执行协助而协助行为又构成直接对行政相对人权益有影响的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行为时, 此时的责任分担应采用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的原则, 被交付执行之行政事务的合法性责任当由决策机关来承担, 而公安机关作为提供执行协助的机关只对执行方法的合法性负责, 只要避免采用不合法的、显失比例的手段就可以了[5]。

参考文献

[1]吴鹏.范学臣.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 2008-4-15.

[2]张兆端.警察哲学-哲学视阈中的警察学原理[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6-1.

[3]韩挺进.联合执法在行政管理中的利与弊[J].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丛刊, 2003-2-21.

[4]许文义.从警察业务关系论职务协助之特性[J].警学丛刊 (台湾) , 1990-1-12.

公安机关职业管理研究 篇8

(一)公安机关职业管理:

公安机关也属于组织,在定义上与组织的职业管理相似,但由于公安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因此也与组织的职业管理有区别。

公安机关职业管理,是指公安机关提供的用于帮助公安机关内部正从事某类职业民警的行为过程。具体来说。对民警所从事的职业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的过程。

公安机关的职业管理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以下几点:

1、公安机关进行职业管理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令进行,这些法律、规定、条令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公务员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

2、公安机关职业管理紧贴公安工作。

3、公安机关职业管理围绕公共利益而进行。

二、公安机关职业管理的现状与困境

(一)公安机关职业管理现状

1、职业管理发展大环境。随着国家先后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我国警察相关法律逐渐完善配套,为公安机关职业管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各类训练基地2080多个,借用、租用训练场所2100渔歌,基本形成部、省、市、县四级训练基本网络,逐步完善“两级教育、四级培训”的工作体系。大力开展“教官培养工程”,教官数量已达到6.7万余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公安系统的教育经费达到17亿元。

3、随着各项法律的颁布完善,我国民警招录职位制度越发完善,在报考者报考公安机关职位时,各职位都有详细的说明,这不仅可以为报考者了解职位的具体情况还可以为其日后在公安机关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公安机关职业管理困境

1、公安机关职业管理起步较晚,在制度、法律等方面欠缺有效地支持。虽然我国已加大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但由于起步较晚,人力资源的配套制度、法律尚未建立。目前,许多地方公安机关人力资源意识淡薄,职业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民警的自身发展和民警自身利益,在职业管理方面任然采用旧的粗犷式管理。

2、公务员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脱节。首先,公务成员工作的主要模式是上传下达,很少考虑组织的整体目标。再者,现今公务员制度所提倡的是组织大于个人的思想,公务员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服从领导。最后,即使公务员有个人目标,也很少同组织目标相关。如此看来,这就很容易产生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脱节的现象。

3、民警职业培训存在诸多瓶颈。当前,我国民警培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缺乏广泛性。现行的民警培训大多很少采用分级分类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并且民警的工作时过长,导致了许多民警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其次,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民警培训大都是在教室中以理论的形式开展,缺少实战训练、基础技能训练。再次,民警自身未能对培训引起重视。他们往往把培训看成是应付上级的无奈之举,自身对培训的目标认识不清,很难把培训目标同自己的职业目标相结合,阻碍其职业生涯发展。

三、公安机关职业管理的内容

职业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说,凡是组织对成员职业活动的帮助,均可列入职业管理之中。总体来说,公安机关职业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职业计划。制定职业计划能使民警了解自身长处和短处,养成对环境和工作目标进行分析的习惯,又可以使民警合理计划、分配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提高技能,从而有利于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职业计划的制定须由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

(1)由民警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优势、弱点、经验、绩效、能力、兴趣等)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要求和目标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2)由公安机关对民警的能力和潜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2、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公安机关应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民警能通过努力得到自己期望的机会,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最初阶段就让新民警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其职业发展意义重大。初次工作的挑战性对一个人今后在事业上的不断成功有深远的影响,它能使民警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保持自己的竞争能力和旺盛的工作热情。

3、提供培训服务。提供不间断的、适合民警各年龄段需求的培训服务,而且这些服务应紧紧围绕公安机关的职能和实践而展开,这是职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包括自招聘新民警进入公安机关开始,直至民警流向其他组织或退休而离开公安机关的全过程中针对民警个人的各类培训、咨询、讲座以及为民警自发的扩充技能,提高学历的学习给以便利等等。从公安机关的长远利益与民警的稳定性来考虑,通过在职培训提高民警的知识和技能是耗费资源最少和最富有效率的途径。

4、心理辅导。坚强、果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们犹如“超人”。无所不能。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3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和感受的还要多几倍。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无可争议地高居首位。警察对维护社会稳定负有重要责任。如果警察的心理有缺陷,对公民、对国家都将意味着潜在的危机。近年来。由于工作负荷重,压力大,一些警察出现离奇的暴力行为,有的触犯刑律。专家认为,许多警察犯法其实是心理疾病在作祟。

参考文献:

[1]齐程程,张朝.浅谈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7期

上一篇:英语常用口语100句下一篇:宿舍情景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