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

2024-08-01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精选7篇)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 篇1

公安基础知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方针、原则2014河南招警考试 公安基础知识主要测查应试者掌握从事公安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运用 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河南招警考试网特为广大考生准备2014河南招警考试辅导资料。

(一)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基本方针

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从严治警、依法治警。

1.从严治警:就是指对公安民警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其核心是“严”字。严格教育是从严治警的基础,严格管理是从严治警的关键,严格训练是从严治警的手段,严格纪律是从严治警的保证。

2.依法治警:就是指运用法律、法规,对公安队伍强化管理,在坚持从严治警的基础上,促使公安队伍向法制化、正规化迈进,实现依法从严治警。

(二)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原则

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原则是高效务实、加强监督、着眼基层。

1.高效务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适应公安改革和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需要,从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性、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出发,构架快速反应的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将极大提高公安工作效率。

2.加强监督。加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依法行政,廉洁奉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

3.着眼基层。一切公安工作任务最后都要落实到基层,因此抓公安队伍建设重点应放在基层,内务建设上充分考虑基层科、所、队的实际情况。

(三)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基本要求

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公正廉明、英勇善战、无私无畏、雷厉风行的优良警风。

1.公正廉明。坚持依法办事,公正办案,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廉洁从政,清政为民,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

华图教育咨询电话:0373-2618333、2619333、5939992

地址:新乡市金穗大道星海假日王府104号华图教育

更多详情敬请登录:http://xinxiang.huatu.com/

新乡公考QQ群:217528046

2.英勇善战。具有不怕困苦,不怕流血,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3.无私无畏。公安民警只有克己奉公,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思潮的诱惑,才能在关键时刻乐于奉献,坚决果敢履行自己的职责。

4.雷厉风行。公安民警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行动坚决果断,令行禁止,反对拖沓和不负责任。

华图教育咨询电话:0373-2618333、2619333、5939992

地址:新乡市金穗大道星海假日王府104号华图教育

更多详情敬请登录:http://xinxiang.huatu.com/

新乡公考QQ群:217528046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 篇2

1. 网络热点案件的特征

1.1 广受社会关注、影响力大

热点案件的社会关注度高, 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参与的社会阶层广。从知识分子, 到普通民众, 都有人参与热点案件的讨论, 热点案件将不同社会阶层的力量, 通过网络汇聚起来, 形成一个或几个共同的关注点。如, 在邓玉娇案件中, 不仅有律师、法学家参与, 更有普通的工人、农民、学生参与。二是参与人众多。由于热点案件涉及众多人的现实利益或潜在利益, 热点案件一旦公之于网, 就能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

1.2 与其他社会矛盾联系密切

热点案件中都存在某一基本元素, 它不仅能够刺激网民的心理、情感, 形成利益上的共同体, 而且具有无限关联的功能。热点案件的关联功能是指网民不断披露与基本元素相关的案件事实, 将与当事人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关联在一起, 使得基本元素由一点向多点扩散, 再由多点向一点集合, 形成强大的关联影响, 这就是热点案件的影响力被不断放大的原因。

1.3 此类案件信息传播速度快

网络是个虚拟社会, 只有与现实社会形成互动, 才能释放它的能力, 对现实社会发生影响。例如在周久耕案件中, 从网民提供周久耕戴高价手表、抽高价香烟、开高级轿车的图片, 到周久耕被查处, 仅有21天。周久耕案件查处速度之快, 在反贪史上并不多见。其中, 政府与网民互动是重要的推动力。

2. 网络沟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网络热点案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都将是公安机关面临的难题。公安机关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方法去应对网络热点案件, 是一个实践中正在探索的问题。网络沟通应该是主要的选择, 其主要理由如下:

2.1 通过沟通的方式能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

面对网络热议, 公安机关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 消除网民认知与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差异。更应该提供更全面的案件材料, 让网民对整个案件有个清楚的认识, 而不是在那里瞎子摸象式的妄加评论。通过网络沟通, 会增加网民对个案正当性的认同, 公安机关在网民心中的整体形象也将因之而逐步改善, 这对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通过沟通的方式能加强公安机关和网民之间的互动

网络信息传播特征呈现一种无权威、去中心化, 并不表明实际信息来源就无权威、去中心。在网络热点案件中, 公安机关作为案件的主管部门对于案件信息的掌握自然拥有权威, 至少在案件信息的完整性方面, 公安机关是最有权威的。在面对网民习惯性的批判性思维时, 公安机关作为案件信息资料最全的占有者有这个义务, 也有这个能力去消除网民的怀疑。而消除对信息的怀疑最好办法就是信息的双向互动流通, 充分利用公安机关的信息优势, 利用其专业性, 通过信息的交换, 以致获得网民对信息确认的效果。

2.3 网络沟通的可能性

网民针对个案热议的过程, 也是一个去伪存真统一认识的过程。作为热议案件的主管者, 公安机关掌握了最多的信息资料, 也最有利于呈现事实真相。这就需要公安机关对网民提出的疑问, 有针对性的回应。不管是信息完整性问题, 还是知识专业性问题, 通过公安机关及时有针对性的沟通, 网民心中的疑虑是可以消除的。

3. 网络沟通的作用

3.1 提高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

公安机关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重视网络办公, 加强信息公开化, 提升执政能力, 提高公信力。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 增加公安工作的透明度, 是缓解矛盾, 消除误解, 增进理解, 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基层公安机关要不断拓展警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 创新公开方式和手段, 凡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规定、程序都应及时公开, 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 使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 加大内外监督特别是群众监督力度, 强化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2 以理服人, 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

公安机关在网上与群众针对热点案件的争议发生分歧时, 务必要以理服人, 改变公安机关过去出现的错误、专治的局面。要和群众摆道理, 讲事实, 尽量把公安机关收集到的切实可信的信息公之于众, 用事实和道理去说服群众, 以免被错误的舆论所引导。这样既坚持了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理念, 又坚持了理性、平和、规范执法准则, 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3.3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网上宣传与互动最终要通过网下实践来解决问题, 建立公信, 最终又反馈网络, 形成良性循环。公安机关在与互联网上沟通互动过程中, 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媒体的桥梁与媒介功能, 准确把握媒体需求和受众心理, 通过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健全舆论引导机制, 在公安机关与网络媒体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营造一种警民互动、有利于公安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舆论环境。

摘要:网络热点案件在社会的越来越受网名的关注。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 它的成员之间的互动性强。作为网络热点案件的沟通主体, 公安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要保持中立, 及时客观地真相公之于网民。此处通过论证网络沟通的可操作性, 以寻求认同为目的的网络沟通的警民交流方式。

关键词:网络热点案件,公安机关,沟通,解决

参考文献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 篇3

关键词: 职业风险     RAC     定性分析

警察由于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与和平,惩罚与预防犯罪,保护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任,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可知与不可预见的、确定的与不确定的、显性的与隐性的职业风险。“警察的职业风险”指公安机关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中,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面临着各种危险或危害,这种危险或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

本文主要针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进行研究,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包括治安警察、户籍警察、刑事警察、交通警察、外事警察、巡逻警察、经济犯罪侦查警察、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专业警察、禁毒警察、警务督察、监所警察、科技警察。

结合警察职业安全的共性,经调研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分为四类:一类治安类,包括治安警察、刑事警察、巡逻警察,这些警种工作环境与工作特性基本都与治安相关,涉及的案件以治安类为主,职业执法特点和执法环境具有相似性,通过合理分类更好地研究警察职业风险;二类科技类,包括户籍警察、外事警察、经济犯罪侦查警察、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专业警察、警务督察、监所警察和科技警察,这些警种的工作范围都与科技相关,直接参与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都相对较小,职业风险性相对较好,但也会面临一些如违法犯罪人的贿赂等;三类为交通警察,由于该警种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将其独立设为一类,在执法过程中执法环境对职业风险影响相对较大;四类为禁毒警察,由于工作执法性质的不同,与上述三类不具有相似性,因此单独设为一类。

1.职业风险表现形式

警察职业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过劳死。有限的警力做无限的事情,是当前我国公安机关警察的警力配置现状。警察一身多责,承担着保卫、管理、维护及打击违法犯罪等重大责任。公安部公布近五年来民警因公伤亡的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2204人,因公负伤16821人,平均每年有441名民警因公牺牲、3364名民警因公负伤。其中因劳累过度导致猝死占接近一半,成为民警因公牺牲的首要原因。

(2)暴力袭警。在社会转型期处理突发事件、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处理群众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是警察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执法警察可能遭到群众的不解、殴打等职业风险,因警民冲突而引发的暴力语言、暴力抗法、暴力对峙、暴力伤害等袭警案件屡见不鲜。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2年,公安民警因执法执勤时遭遇犯罪分子暴力袭击负伤5450人,占同期负伤民警总数的32.4%.

(3)交通事故。警察在执行任务的途中发生车祸而牺牲或受伤;交通警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受违章车辆恶意伤害的风险。

(4)抢险救灾。警察在参加抢险救灾活动中因解救他人生命而不幸遇难或受伤等情形时有发生。

(5)执法环境。警察执法环境对警察自身会带来风险,如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将面临恶劣天气、汽车尾气、噪音等自然条件的风险。

(6)心理健康。警察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可能遭受犯罪嫌疑人亲人、朋友的恶意报复等行为,对警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另外违法者对警察执法不满,出现恶意投诉等现象,都增加警察的职业风险。

本文通过风险矩阵分析法的应用,合理地对警察的职业风险进行定性描述。

2.风险矩阵分析法

为了确定为消除或控制已识别的危险应采取的措施,必须建立能确定系统所含风险的风险评价模型。一个好的风险评价模型应该能使决策者正确了解到风险的大小及为把该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要付出的代价。

在风险评价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为风险评价矩阵(RAC)方法,即用危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表征危险的特性,进而建立起相适应的评价矩阵。危险可能性指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程度。危险可能性用单位时间内事件、人数、项目或活动中可能发生危险的次数来表示。危险的严重性是描述某种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严重程度。

RAC方法将危险的严重性划分为四级,可能性划分为五级。按可能性与严重性两个因素的结合建立一个二维矩阵,矩阵的每个元素对应一个可能性和严重性等级,并用一个数值或代码表示,称为“风险评价指数”,用来表示风险的大小。用风险评价矩阵能更好地反应风险的大小,便于人们更好地采取相关措施,从而避免相关事故发生,提高可接受水平,促进社会稳定,进一步提高警察的安全水平。

3.风险矩阵分析步骤

针对警察职业风险的特点,将风险矩阵分析步骤列明如下:

(1)列出该职业所有潜在发生的事故类型。

(2)依次估计这些潜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可按低、中、高衡量。根据职业特点实际状况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分数。

(3)再次估计这些潜在问题发生后对整个警察人身安全的影响,可按低、中、高衡量。

(4)得出风险矩阵图。

(5)识别出各类风险的等级。

4.风险矩阵分析过程及应用

(1)分析由事故引起的有害后果,结合《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中对伤残等级的评定标准,将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相对定性为若干等级,成为危险事件严重性等级。通常严重性等级分为四级(见表1):

表1    事故严重性等级S

(2)根据出现的频繁程度,把上述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对定性为五级,称为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

表2    事故可能性等级P

(3)结合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两个维度,建立风险评价表,如表3所示。危险评估指数R=PS,其与事故等级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3    危险平均指数与事故等级的对应关系

将风险根据可接受水平分为四个等级。即不可接受、不希望、有条件接受、可接受,如表4所示。

表4    事故风险分类及事故风险接受等级

当事故风险分类处于严重等级以上、接受等级在不希望以上时,即为高风险事故。

聘请某省公安厅五位相关专家根据上文表1、2、3、4,结合公安厅2013年辽宁警察伤亡统计。

结果显示,对于治安类民警风险矩阵如表5:

表5    治安民警风险矩阵

科技类警察风险矩阵如表6:

表6    科技民警风险矩阵

交通警察风险矩阵如表7:

表7    交通民警风险矩阵

禁毒警察风险矩阵如表8:

表8    禁毒民警风险矩阵

上述分析结果可以体现出针对不同警种,风险事件对其职业风险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为相关部门合理布警,合理使用警械及警察的职业风险培训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邓国良.解读警察的职业风险及其防范[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29(2):23-27.

[2]杨卫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理论方法研究[J].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12,10(3):35-54.

[3]Donoghue A M.The design of hazard risk assessment matrices for ranking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mining and minerals processing[J].Occupational Medicine,2001,51(2):23-28.

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察 篇4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考察和政审工作,根据人民警察法、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和《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细则(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省各级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的考察和政审工作。

第三条 考察和政审对象是指按公务员(人民警察)招考公告规定比例确定的考试入围、体检合格人员。

第四条 县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和上级公安机关指导、监督、协调录用人民警察的考察和政审工作,招录的公安机关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条 在实施考察和政审工作时,公安机关应当成立考察和政审组,每个组由2名以上责任心强、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党员民警组成。

第六条 考察和政审组成员与考察和政审对象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或其他执行公务需要回避情形的,应当回避。

第七条 对于确需到国(境)外进行考察和政审的,可以委托我国驻外使、领馆和外交部驻港、澳特派员公署实施。

第八条 考察和政审的内容主要包括考察和政审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能力素质、工作(学习)表现和录用资格条件、应回避的情形以及配偶、直系亲属、近亲属的情况等。

第九条 考察和政审期一般为60天,自公布考察和政审对象名单之日起计算。考察和政审结论为合格或不宜录用为人民警察,应在考察和政审期内作出。

第十条 考察和政审中查实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宜录用为人民警察:

(一)曾有严重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行为,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

(二)曾受到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处分、开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籍处分的;

(三)曾受过刑事处罚、治安处罚、少年管教、劳动教养或近两年内受到司法拘留的;

(四)曾组织、利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被有关部门处罚的;

(五)受党、团内警告未满一年或受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

(六)因严重违反纪律、规章制度被单位开除、辞退或依法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或因主观原因违反规章制度在高校、工作单位受过警告以上处分的,或近两年内在事业单位工作考核中有一次及以上被确定为不合格的;

(七)曾参与赌博、邪教、色情、吸毒、盗窃、贪污、贿赂、诈骗等违法违纪活动,被有关部门认定的;

(八)曾参加过带有黑社会性质组织或其他非法组织,被有关部门认定的;

(九)配偶、直系亲属和近亲属中有曾被判处死刑或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刑的,或因其他犯罪正在服刑的;

(十)配偶、直系亲属和近亲属中有因严重政治错误或犯罪嫌疑正被政法机关侦查、控制的,或有邪教组织的骨干分子且顽固不化、继续坚持错误立场的;

(十一)配偶、直系亲属和近亲属中有在国(境)外从事颠覆我国政权活动的,或为国(境)外人员在考察期满后30天内政治背景仍无法查清的;

(十二)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或在招录过程中有违纪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的;

(十三)有其他不宜录用为人民警察情形的。

因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可暂缓作出考察和政审结论。自考察和政审期结束后30天内,上述审计、审查或司法程序仍未终结的,考察和政审结论为不宜录用为人民警察。第十一条 考察和政审的主要方法:

(一)向考察和政审对象所在党组织、工作单位(学校)人事保卫等部门以及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社区(村)了解情况;

(二)向考察和政审对象的配偶、直系亲属和近亲属所在党组织、工作单位(学校)人事保卫部门以及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社区(村)了解情况;

(三)同考察和政审对象本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个别面谈;

(四)查阅考察和政审对象档案及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考察和政审工作结束后,考察和政审组应当提出考察和政审结论建议,填写《录用人民警察考察和政审表》,招录的公安机关对考察和政审情况进行研究并作出考察和政审结论。《录用人民警察考察和政审表》必须由考察和政审组全体成员签名,所附的证明材料应当注明出处,并要求调查人、相关证明人签名或加盖公章。

第十三条 考察和政审结束后,对考察和政审对象有反映或举报的,招录的公??或上级公安机关可会同招录的公安机关调查核实,由招录的公安机关重新作出考察和政审结论。

第十四条 对考察和政审结论为不宜录用为人民警察的,招录的公安机关应书面通知本人,并应告知其对考察和政审结论如有异议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所指的直系亲属特指父母(含继父母和养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近亲属特指同源于父母(含同父异母和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同源于祖父母的伯叔、姑母,同源于外祖父母的舅父、姨母。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实施细则的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或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七条 转任、调任到公安机关担任人民警察职务的人员,其考察和政审工作按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培训暂行规定 篇5

(1995年8月16日公安部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和完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培训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培训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政治教育与业务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始终贯彻世界观、人生观和廉洁奉公的教育,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第三条 各级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学校依照本规定组织和实施培训工作。

第四条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必须依照本规定接受培训。人民警察上岗、授衔、晋升警衔和晋升职务必须经过培训,培训的成绩、鉴定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上岗、授衔、晋升警衔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培训不合格者,不准上岗,不予授衔、晋升。

第五条 人民警察参加和接受培训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第二章 培训种类

第六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培训分为新录用人民警察初任培训,警衔晋升和职务晋升培训,专门业务与岗位培训,知识技能更新培训。根据人民警察的职务和衔级,实行高级培训,中级培训,初级培训。

第七条 高级培训,包括警督选升警监以及晋升厅(局)级职务人员的晋升培训,厅(局)级和警监警衔人员的专门业务与岗位培训、知识技能更新培训。

第八条 中级培训,包括警司晋升警督以及晋升处级职务人员的晋升培训,处级和警督警衔人员的专门业务与岗位培训、知识技能更新培训。

第九条 初级培训,包括新录用人民警察初任培训,晋升科级职务人员的晋升培训,一级警司警衔以下人员的专门业务与岗位培训、知识技能更新培训。

人民警察学校毕业生,可以不参加新录用人民警察初任培训。

第十条 警衔晋升和职务晋升培训,根据需要可以合并进行。

第三章 培训课程和时间

第十一条 新录用人民警察初任培训的主要课程是:政治基础理论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公安业务基础知识、警体训练。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4个半月。

第十二条 警衔晋升和职务晋升培训的主要课程是: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公安管理、领导科学、公安工作研究和警体训练。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半月。第十三条 专门业务与岗位培训的课程,根据专项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半月,政保、治安、刑侦、预审和科技部门的培训不少于2个月。

第十四条 知识技能更新培训的课程和时间,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确定。

第十五条 高级培训使用公安部编写或者指定的教材,中级培训使用公安部统一编写的人民警察中级培训教材,初级培训使用公安部统一编写的人民警察初级培训教材。

第四章 培训管理

第十六条 人民警察培训工作实行分级管理。高级、中级、初级培训分别由公安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以及地(市)公安处(局)组织、管理。

第十七条 公安部指导、协调、管理全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培训工作,组织制定培训规定,培训总体规划、培训教学计划,培训教学大纲和培训工作评估方案,编写培训教材。

第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指导、协调、管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警察培训工作,根据公安部制定的培训总体规划,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培训实施规划,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第十九条 地(市)公安处(局)指导、协调、管理本地区人民警察培训工作。根据公安厅(局)的规划,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第二十条 公安部或者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按照各级人民警察学校设置标准,审定承担高级、中级、初级培训资格的学校,统一颁发培训资格证书。不具备培训资格的学校,不能承担培训任务。

第二十一条 公安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分别组织人民警察培训工作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择优奖励。

第五章 培训学校和任务

第二十二条 公安部部属高等学校主要承担全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高级培训,以及公安部举办的其他培训。同时承担公安部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的中级培训和初级培训。

第二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所属人民警察学校,主要承担本地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中级培训,以及公安厅(局)举办的其他培训。同时承担公安厅(局)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的初级培训。

第二十四条 地(市)人民警察学校,承担本地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初级培训。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警察学校按照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施培训。

第二十六条 承担培训任务的人民警察学校,应当按照各级人民警察学校设置标准进行建设。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列入武警序列的公安边防、消防、警卫系统的警官和文职干部的专门业务与岗位培训、知识技能更新培训,分别纳入相应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中级、初级培训。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公安部政治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试题1 篇6

一、简答题

1、简述《纪律条令》的主要特点 一是监督体制上的创新性 二是在处分幅度上体现出刚性 三是内容和适用对象的全面性 四是执行效力上体现权威性

2、简述《纪律条令》的主要内容

《条令》共分三章三十一条,具体设定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执法执勤、内部管理等方面的76种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条令》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涵盖了公安机关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过程中易发多发的问题,划定了公安及监管民警依法履行职责的“高压线”。

3、简述人民警察违法违纪的行政法律责任形式及其决定机关(1)行政处分的责任

主要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附加处分:降低警衔、取消警衔、延期晋升警衔。

由任免机关和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作出行政处分决定。(2)其他纪律责任

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由督察机关决定和报批后组织执行。

4、常见的警车违纪行为有哪些?

(1)不按规定审批和核发警车牌证的;

(2)不按规定涂装全国统一的警车外观制式的;

(3)驾驶警车时不按规定着装、携带机动车驾驶证、人民警察证的;(4)滥用警用标志灯具、警报器的;(5)不按规定使用警车或者转借警车的;

(6)不按规定办理警车变更、转移登记手续的;(7)挪用、转借警车牌证的;(8)其他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5、《纪律条令》规定的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有哪些?(1)参与、包庇或者纵容违法犯罪活动;(2)吸食、注射毒品;

(3)参与、组织、支持、容留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4)参与赌博的。

6、《处分条例》规定的行政公务员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有哪些?(1)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2)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3)包养情人的;(4)参与迷信活动的;

(5)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

7、简述行政处分的种类与期限

处分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受处分的期限: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8、简述行政处分中正确处分原则的内容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9、简述不服处理的救济方式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 篇7

关键词:公安机关,行政联合执法,警察行政协助

近年来, 南京范围内各类不同层次、规模的联合执法工作可谓层出不穷。实践证明, 有效地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社会复杂问题、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行政机关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 为什么公安机关如此全面地参与联合执法?如何完善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的体制?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一、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的内涵

联合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之间或者行政机关与其他主体之间联合对某些行政事务进行综合性整治的执法活动, 是普遍采用的一种行政执法形式。[1]公安机关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各类联合执法活动中, 与其他行政部门一道, 解决重大棘手问题, 并试图通过这种执法方式, 提高行政效率, 节省行政资源。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的特点:

(一) 具有较强的迫切性

当前, 涉及民生问题、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是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立足点和着眼点。尤其是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群众关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 往往就是政府行政部门行政行为的重要导向, 也是公安机关的工作重点。而这一类问题往往症结较深、矛盾复杂、牵扯利益众多, 如不多部门联合起来迅速行动, 及时解决, 必将成为重点、难点和乱点。

(二)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首先, 针对性体现在行动目标上, 即专门对某一类或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整治。随着形势的发展, 一些社会性问题日趋复杂, 如果对某些一时难以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且带有新特点、新形式的社会问题, 按部就班地进行管控, 循序渐进的处理, 势必造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其次, 针对性体现在行动时机上。即为确保重大节假日或重大会议活动期间、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期间的社会秩序稳定而专门开展联合执法工作。

(三) 具有一定的时间性

联合执法区别于日常管理工作在于其临时性和短期性, 短则数日, 长则数月, 均有一定的时间跨度。“短、平、快”的联合执法可确保各方面力量的集中, 确保以强大的声势和浓厚的氛围, 达到整治和打击目标。

(四) 与日常管理工作的相辅性

日常管理工作是联合执法的保障, 没有扎实、有效的日常管理工作基础, 单凭一个阶段的治理,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同时, 联合执法工作也是日常管理工作的“试金石”, 能及时找出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为日常社会管理工作提供思路和相应的对策。

二、公安机关为什么参与联合执法

目前, 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作为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 有其制度方面的深刻背景和现实方面的迫切需求。

(一) 行政执法环境恶劣, 亟需公安机关的强制力予以保障

当前, 我国社会整体行政执法水平仍处在较低层次, 社会整体法律水准不高, 群众法律意识不强,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妨碍公务、暴力抗法的现象频频发生。公安机关具备有力的执法手段, 会对违法行为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力其参与联合执法有助于提高执法效率。

(二) 行政执法力量不足, 亟需公安机关专业力量予以补充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 行政机关面临日益繁重的执法任务, 现有的执法力量不能满足执法需要。我市各区一级文化稽查部门仅有3名成员, 区一级烟草稽查部门也仅维持在6人左右, 市一级燃管部门也不超过15人。执法队伍长期疲于应付, 从而导致执法效率低下, 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不够, 法律震慑力不足。公安机关警力充沛, 职能范围广泛, 掌握着巨大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 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 能够解决由一个部门单独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 部门职权交叉分散, 亟需公安机关加入到到联合执法行列中

很多执法事项涉及多个行政机关的职权, 单个的行政机关往往不能独立地解决相关问题, 只有“齐抓共管”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另外, 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 也导致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也迫使公安机关必须参与到联合执法的队伍中, 力求通过一次或一个阶段的联合执法解决所有问题, 避免执法重复。

三、建立警察行政协助制度探讨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的出路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和社会法治的建立, 联合执法作为行政行为的过渡性选择必将被废止, 取而代之的将是规范的行政协助制度。这是因为:行政机关职权明确、职权法定, 是保证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前提。但对于一些特殊的行政管理任务, 行政机关必须依靠其他行政机关的协助才能完成的, 可以通过行政程序立法, 建立行政协助制度来实现。[2]警察行政协助是指行政主体在实现其公共职能的过程中, 基于本身的条件限制和公共利益的需要请求与之无隶属关系的警察机关给予配合和帮助的法律制度。[3]

(一) 警察行政协助组织制度的建构

我国目前关于行政组织的法律规定, 主要是《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但这两部法律对于中央各部委与地方各职能部门的规定非常简单, 这也正是公安机关参与各种联合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却很难被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在分权基础上明确各机关之间的行政协助职责, 方能使行政机关的权力运作有明晰恰当的空间, 避免警察权的越俎代庖和过度侵袭;对于公安机关来说, 也可以以此防御地方政府与其他行政机关的非理性权力冲动。在各行政组织特别立法或有特别授权的立法中, 应确定一个主要负责的行政机关对提供行政协助的部门应进行尽可能详细的列举, 明确协助地位和责任, 理清协助的对象和范围。

(二) 警察行政协助程序制度的建构

结合我国实际, 警察行政协助程序制度的建构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题。

1、界定警察行政协助的范围

从借鉴国外立法与结合我国实践出发, 我国警察法应将提供协助的前提设定为以其它行政机关出现职务障碍并且该职务障碍必须非警力不能排除, 而行政机关已经穷尽了一切努力, 非警察机关不能排除该障碍时, 方才可以提请警察机关提供行政协助。同时, 警察行政协助以排除障碍为限, 一旦障碍排除即告终结, 不可过分限制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2、规定请求协助的程序

请求协助的程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请求协助的时机。我国目前警察权的滥用其实主要体现在执行前, 即执行还没有开始就要求警察机关到场, 既维护秩序又威慑行政相对人, 这也是造成群众反感的原因。因此, 只要将警察行政协助控制于有实际的暴力对抗产生之后, 就可以既避免警察权的滥用, 又避免行政权过于软弱的情况发生。

第二, 请求协助的具体程序。一般应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请求应于合理期限之内提出;情势急迫者, 期限可稍缩短。二是请求应以书面形式作出, 注明事由、法律依据、人数、装备、协助起止时间。三是警察机关决定是否同意协助, 于合理期限内以书面通知请求机关。四是因特殊情况或重大变故或其他正当理由, 撤销同意或变更同意时应以书面附具理由通知请求机关;情况紧迫的, 以其他合理方式通知。

(三) 警察行政协助责任制度的建构

“国家行政机关是公民权利的忠实代表者和有效维护者, 意味着国家行政机关切实履行职能, 意味着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违法失职或不当行政时必须承担道义上、政治上或法律上的责任。”[4]在警察行政协助问题上, 分清各方的法律责任对各方正确行使权力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特别是警察机关被要求提供强制执行协助而协助行为又构成直接对行政相对人权益有影响的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行为时, 此时的责任分担应采用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的原则, 被交付执行之行政事务的合法性责任当由决策机关来承担, 而公安机关作为提供执行协助的机关只对执行方法的合法性负责, 只要避免采用不合法的、显失比例的手段就可以了[5]。

参考文献

[1]吴鹏.范学臣.公安机关参与联合执法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 2008-4-15.

[2]张兆端.警察哲学-哲学视阈中的警察学原理[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6-1.

[3]韩挺进.联合执法在行政管理中的利与弊[J].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丛刊, 2003-2-21.

[4]许文义.从警察业务关系论职务协助之特性[J].警学丛刊 (台湾) , 1990-1-12.

上一篇: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我尊敬的人下一篇:中国文明网上祭英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