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2024-09-27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精选12篇)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篇1

摘要: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是我们应该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 但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事实上, 许多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学识谱;唱歌谱最没意思, 对学习识谱兴趣淡漠。如何把这一重要的基础教学从负面扭转过来呢?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识谱教学

一、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 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 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 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总的来说, 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

二、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 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

有人说“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确实, 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综观反应, 许多人都不是直接通过乐谱去认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 就象要求婴幼儿先学会按节奏踏步, 才会走路一样;就算是一些有造诣的音乐家, 可以从乐谱中直接感受、理解音乐, 但他们也是靠训练已久的内心听觉能力来感受、理解音乐的。而现在, 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 如果把识谱教学摆在“首要”位置, 那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 音乐上的“高分低能”, 只会“说谱”不能“唱谱”, 更会让学生感到识谱是件头疼的事情。这样的机械识谱, 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 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因此, 我们应该把握好识谱教学的位置, 在音乐教学中顺带地进行。

三、把识谱教学融入各种音乐活动中

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 是一种教学工具, 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 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音乐活动, 把识谱融入其中。

(一) 在歌唱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 这是由于唱歌时附带使用乐谱较多, 而且每个学生都有音乐书, 在识谱教学上比较方便, 也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练习, 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 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 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已经会唱《国歌》后 (未识谱的情况下) , 有针对性地提问, “歌曲中哪一句是你最容易学会、印象最深的?”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第一句前奏和最后一句 (通常, 歌乐曲的首尾乐句是学生印象最深的) , 然后把这两句乐谱写出来进行分析:这两句都由不同节奏组合, 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一种是紧迫感的, 一种子是信心坚定、勇往直前的, 再通过唱歌练习感受, 使学生对这两种节奏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在唱歌中通过提取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为识谱教学的前提, 也可作为兴趣的升华来积累知识的做法, 在活动中融入识谱教

(二) 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 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 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 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是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在演奏器乐活动时, 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 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 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 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 这样, 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 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 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三)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是人们最容易、最能直接感受音乐的一种活动。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 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当他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 已经对音乐 (音响) 有敏感的反应了, 所以, 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如: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 或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欣赏主题性音乐时, 可让学生从视、听、唱、想象等方面结合起来, 特别是在曲式分析过程中, 要求学生听出各乐段是否相同, 各乐段的排序, 然后归纳曲式结构、作用等, 以此进行识谱教学。事实上, 用“听力训练”比“视唱练习”的识谱教学更为妥当。

总而言之, 不能把识谱作为教学的目的, 而应作为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一种辅助手段和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 应把识谱教学放在双基教学的从属位置上。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应渗透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 并顺带地解决;还要加强教学的趣味性, 年级越低越重要, 如发现学生表现出厌倦、不听课时, 则应随机应变, 及时作一些调节或变通, 使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篇2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课堂气氛就会出现冷场,更不用说音乐情感方面了。下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来说一说如何有效的识谱:

一、先唱歌,后识谱

在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会用今天要学的歌曲的音乐,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并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二、创编旋律,提高识谱

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下是六年级歌唱教学《桔梗遥》识谱能力的教学研讨课,课堂上学生能

随钢琴唱出旋律,通过识谱的训练,学生的音准能力有了一个提高,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中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兴趣;识谱方法;年龄特点;器乐

我是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对音乐识谱教学这一问题感到十分的困惑。原因是在农村中小学校音乐这门知识缺失严重。学生上了六年小学,只学唱了几首歌,其它音乐知识几乎没有学过。更不能提识谱能力的高低了。

学生上了中学后,模唱歌曲的能力相当的强,能很快掌握一首歌词的演唱。但是让他们唱曲谱却就困难了,即使教他唱音阶,他们都很难唱准音高关系。每年在七年级很难找到一个识谱能力稍强的学生。这种现象令人悲哀。何时能让农村娃娃补上这一课。

我长时间的思考这一问题,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解决这一问题。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我们的学生音乐知识与大纲要求相差甚远。按教材要求进行学生只能学唱几首歌,其他教材内容的完成是不可能的。

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可看出,不能说学生是“音盲”或“音高感不强”,因为他们在课内外唱许多歌曲时音准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在唱流行歌曲时,连相当难的音程也都唱得非常准,说明他们的音高感很好。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连十分熟悉的歌曲曲谱他们也不会唱,模仿都不怎么像。这说明学生不会用“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即缺乏使用“唱名”来唱曲调的能力。

根据学生这一状况,我通过多年的尝试,总结了教学生识谱的几点方法。

一、设置具体情境,引发学生学习识谱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乐谱是表达音乐的主要手段,也是音乐教学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分,学习音乐从识谱开始。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识谱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心理才可以高效的吸收和学习教师所教授的课程。

乐谱是音乐的一部分,两者不可分割。通过把乐谱与音乐情境相结合的方法,先把学生带入学习的环境中去,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如学习一首歌曲,教师可通过丰富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作品优秀内涵,再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作品视频。学生就可从视觉、听觉和感觉这三方面感受到作品的氛围和它表现出来的情境、情绪。学生有了深刻印象,之后再加上教师的详解,学生学到了应掌握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用“唱名”来演唱歌曲,教师可用钢琴引导,学生就会轻松学会曲谱。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多样化

初中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些知识的积累,他们可以感受出音乐的长短、高低、强弱,还可以进行音乐旋律的模唱以及听辨能力。但是,对于曲谱不能准确的掌握。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识谱教学:

1.先唱歌词后识谱的教学方法

用学生学过的优秀曲目,让学生唱词,使他们先进入优美的歌词意境之后,反过来再教唱曲谱,教师先有感情地弹唱曲谱,激发学生用“唱名”唱歌的欲望,再向学生传授乐谱知识和演唱。这样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易于接受识谱教学。

2.先学曲中的难点,再学全曲

在教学生学习一首曲谱之前,教师先把曲中的难点找出,解读难在何处,并穿插音乐知识的讲解,之后让学生模唱曲中的难句和难段。再学习全曲的演唱。

如《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难点就在第一乐句,有升半音和付点四分音符的存在,升半音的音高和付点四分音符的长度,学生不易掌握。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唱中掌握后,再唱下句和全曲就容易的多了。

3.采用分句分段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较长的乐曲时,可采用分句分段的教学方法,逐句逐段的教授音准,并且让学生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有利于学生对乐谱知识的温习,有利于学生对乐谱的掌握。如学习《茉莉花》这首曲目,首先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进行识谱学习,最后采用分句分段的方式进行教学。该歌曲乐谱的前后音符节奏都是重复的,教师只需要加强前半部分的乐谱教学,学生就可以全面掌握该乐谱。

三、结合乐器,强化提高识谱能力

音乐学习过程离不开乐器的协助。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多种乐器都能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唱名”音高的。若能把简单的乐器如竖笛、口风琴安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用乐器来演奏简单的曲目或已學过的曲目,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加强和巩固乐谱知识。指导学生准确的演奏出基本音符,加强学生的音准度,巩固学生的识谱知识。

学生学习乐器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演奏,使他们有了成就感,增强了音乐学习趣味性,使学生们发挥自我能动性,主动地参与到识谱教学中来。

四、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小学低年级“唱名”教学不必使用乐谱,只用听唱的方法,这样减少了学习识谱的难度。使儿童集中于听觉方面的学习。充分利用儿童时期在听觉的辨别力和记忆力方面都是发展最快的阶段,牢固地掌握音高感,对于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识谱的视觉反应训练留给中高年级及初中学习。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篇4

从多年教学实践来看, 很多小学音乐老师对学生感受音乐能力的培养过重, 忽略提高学生的识谱技能, 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识谱教学过程, 只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而忽略音乐技能培养, 不利于学生更深入了解和掌握音乐;不利于学生运用音乐技能表现和欣赏音乐能力培养; 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挖掘音乐内涵。 诚然, 对于孩子来说, 识谱教学过程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 对于音乐老师来说, 是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话题。 事实证明, 识谱这项技能对孩子而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能, 甚至对孩子们将来认识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等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新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有识谱教学痕迹, 必须按照对应年级逐步培养识谱技能, 灵活运用各种适合孩子们年龄特征和学习习惯的手段与方法, 遵循孩子们在各个阶段对音乐学科的认知特点, 寻找一切可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孩子们的识谱能力。 那么,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留下识谱教学痕迹并有效提高学生识谱能力呢? 通过长期音乐教学实践, 我有以下体会, 现跟各位同行交流学习。

一、遵循各阶段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事

第一, 识谱教学因枯燥无味和极其繁琐常常不被学生接受和喜爱, 音乐老师要完全遵循各阶段学生特点, 在课前设计好识谱教学过程, 将复杂枯燥的识谱过程简单化、童趣化。例如, 教学二年级《打掌掌》这首歌时, 运用学生极易接受的生动形象的 “ 走、 跑” 代替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进行节奏教学:

第二, 可以在新歌教学前安排三分钟音乐素质训练, 包括听旋律短句说歌名、听旋律短句说拍子、听旋律短句说音乐各种音乐记号、听旋律短句说乐器名称等。 再如, 可以在新歌教学前安排歌曲中的教学难点进行难点分散教学等。

通过以上教学, 学生很有兴趣学习音乐并慢慢喜欢上音乐课, 因为他们在音乐中得到了快乐。 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可以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自由且复杂的音乐知识转换成学生喜爱的精神食粮, 让这些音乐技能转换成他们学习音乐并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工具, 学生一定愿意主动学习音乐, 并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熏陶。

二、选择学生喜欢做的事情

音乐的世界是听觉的世界, 离开了听觉, 学生便没有丝毫兴趣。 抓住学生这一特点, 教师在课前做好教案的精心设计, 并了解这一时期学生喜爱什么, 增强识谱教学效果。

1.视唱歌谱其实就是用一种特殊的符号 — ——音符演唱声音的高低, 也就是旋律, 学生最先掌握、最希望掌握的不是音符, 而是美妙的旋律, 所以想让学生学会演唱歌谱, 得先让学生聆听旋律, 在喜欢旋律的情况下用什么符号演唱已显得不重要了。 为有效提高识谱教学效率, 教师应在一首歌中选择一句代表性乐句进行视唱, 具体办法是:听旋律短句用“一字模唱法”轻声哼唱旋律, 熟悉之后再视谱演唱。

2.通过学习一种学生喜爱且容易掌握的乐器 (如竖笛、口风琴、葫芦丝等) , 提高课堂识谱教学效率。

教学中, 我经常让学生演唱旋律歌词, 再通过乐器演奏巩固加深对旋律的记忆, 不仅很快掌握旋律, 而且教学效果极佳。 学生厌倦纯粹的唱歌教学和识谱教学, 但通过乐器教学, 他们在自己吹奏的音乐中增强自信, 并主动了解识谱方面的知识, 这就是因为喜欢所以愿意去做的道理。

三、 选择学生主动做的事情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不管哪个年龄段, 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 学生都希望在音乐课上玩得痛快, 在玩中学习音乐, 在玩中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通过长时间教学和不断深入了解, 知道孩子们最喜欢体育课、画画、游戏等, 我主动抓住学生的这些喜好, 课前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 有效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逐步使学生学会运用识谱技能快乐学习音乐, 在音乐中得到最大收获。 如, 教学音的高低时, 让学生用画画形式按照音的高低形象地画出各种动物鸣叫的姿态, 教学中出示相应的教学挂图让学生清晰地知道音高的概念, 并声情并茂地将歌曲旋律分乐句逐一演唱出来。 另外, 学生都喜欢律动, 教学中我利用体育课上的口令:“一一一二一”教学拍子。 如, 四拍子教学, 学生起立边喊口令“— 一一二一”边演唱四拍子歌曲旋律, 一来二去, 四拍子的感觉就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逐步让学生感受到四二拍的韵律感;再如, 根据各种拍子的强弱特点, 教师可在课前设计好规定拍子的游戏方法:根据四二拍的强弱规律———强、弱的特点, 第一拍可让学生双手拍一下手掌, 再用其中一只手击打另一只手的手面, 或用手指轻敲手面等。

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初探 篇5

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初探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 我认为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是让学生学习音乐学科并学好音乐学科的必经之路 ”然而识谱教学长期以来陷人困境, 无论是社会上还是校园里,谱盲有增无减 “学生学习音乐课和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单纯的重视学习歌曲的数量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有音乐教师不重视识谱教学的原因 “其次我们使用的教材版本的不同在编写中是把识谱知识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学段的,教材采用的是简谱和线谱穿插使用的形式 ,它这里我简单概括为 /分散式识谱法 0, 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认为这就是根本原因”/分散式识谱教学法0违反了记忆规律 “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志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 ,效果 自然不佳 “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 “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谱, 更无法独立视唱简单的五线谱 ”这样, 整个小学阶段 ,学生都必须在老师的/教 0和 /带 0之下进行读谱练习,不能脱离老师学步,以获得 自我发展 “这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识谱能力的提高 ”解决这一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整个小学阶段需学习掌握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 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 “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 ,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 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 ,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 ,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 ,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在这里简单的概括为 集中式识谱教学法 0“只有这样才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识谱知识,培养学生识谱兴趣“(一)制作教学课件, 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 帮助学生认识音符 , 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例如, 游戏 l5音符树 6: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 把这些 /水果 0挂在 /树 0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游戏 1 5帮小动物找到家 6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小猫 3!小狗 11小鸡 77 7刁!鸭 66 66,公鸡 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 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 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 ,请他进家门“。

(二)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辫单音的练习”例如,游戏 5小佛仅找妈妈 6: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鸡,手拿或头戴小斓排的图片!头饰, 边游边听音乐 “当游到黑板前时 ,听到老师弹什么音, 就把/小峨蛤 0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 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 ”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 ,还可利用5卡片组青游戏6!5唱名填空法6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进行识谱教学(一)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 ,并能整首跟唱后 ,再让学生视唱曲谱 ”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 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二)先学节奏, 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 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5嘀哩嘀哩6!5一支短笛轻轻吹 6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很多, 是本课的难点, 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技节奏朗诵 “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 ,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三)先攻难点, 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 ,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 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 找出乐句与乐句 , 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 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视听结合 ,训练音难, 提高识谱能 力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 而在于视唱实践 ,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 ,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例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规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 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 由学生按指定的拍手,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四!运用多媒体出示图片, 结合器乐教学, 强化识谱在人民教育 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科书三年级全册中引人了口风琴和竖笛的教学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 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口风琴和坚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 , 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 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 ,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另外, 利用柯达伊手势 , 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 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 由浅人深,由简人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 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在识谱教学中,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团材施教 “ 0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 ,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

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探讨 篇6

关键词:小学识谱;创新教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54-01

音乐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仔细倾听,你会发现到处都充斥着美好的声音,无奈的是,很多遇见的音乐都转瞬即逝,当你想再一次沁心其中的美好时,才发现不是每一段音乐都具备重播的能力。单纯依靠记忆又无法保障其准确性,乐谱就是为此而存在的。为了将这种扑捉艺术的方式以科学有效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一直是教育机构不断追寻探索的的问题。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取得了成功的突破。它相较传统概念、程序化的枯燥教学更为生活化、自由化、理解化。它在整个教学元素中,融合了幽默与兴趣,使原本难以铭记的识谱变得快乐简单。

一、用歌唱建立识谱的兴趣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结果必将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可见开始对结果的影响有多么重要。针对这一点,我们需要为学生与乐谱的见面会营造一个有力的坏境,唱歌无疑是最佳选择。对于音乐的初步认识,就是歌唱,这也是小学生众多爱好的交集之一。所以,完全可以利用唱歌,让学生的兴趣成为认识乐谱的推动力、催化剂。这需要老师的引领,基本教材上都具备乐谱的标识。让学生任意演唱教材中喜欢的曲目,建立与乐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让识谱过程有一个快乐的开始。

二、通过学习节奏掌握识谱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由两个主要元素构成的,即节奏和旋律。但是这两者中节奏最具独立性,在贯彻识谱学习前,完全可以利用节奏的这种独立性来激发识谱的认识。首先节奏无需伴奏可以独自打拍子,在演唱涉及到旋律的重点难点,可以采用节奏的训练,这样能够避免频繁重复演唱的繁琐。有针对性的提升技巧,是效率与质量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儿歌或者教材比较朗朗上口的乐章做起点,一边用手打拍子,一边读出拍子的识谱。这种节奏与识谱相互激发的方式,无疑是双向收益的教学方式。

三、在熟练的曲目中熟悉识谱

音乐的魅力在于在学生没有正式接触音乐学习前,都会有几首钟爱的歌曲,随时哼唱。这时学生的大脑以及对音乐旋律的储备奠定了基础,使得在在正式接触音乐教学时,能够很快吸收并铭记曲目,做到不用对照歌本就能演唱。虽然这其中包括一部分学生对歌词没有记清记准,但是大体音乐节奏的走向已经完全记住了,可以随时哼唱。这时候当歌词记不住时,学生的哼唱会自动转向识谱。这样促进了识谱在旋律和节奏交织的实践中灵活运用,以往的死记硬背法,通常会让学生对识谱有一个查数概念,即只能从头到尾的演唱,单独拿出一个识谱就反应不过来,但是用自己熟悉的歌曲来贯彻识谱的应用,能够使识谱的辨识度更加灵活敏捷。

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歌曲来继续识谱认知的道路

有一种现象作为教育方式的误区非常普遍的存在于大多数教育机构,准确的说这是一个落后的封闭的教育理念,即老师以“师”的身份,去为学生选择道路,出发点都是好的,每一个老师都说不会害了学生,但是这种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化,利弊失衡。举一个例子,一位爱花的园丁,他养了一盆仙人掌,他每天不辞辛苦的为仙人掌浇水施肥,可是在他的努力下,却加速了仙人掌的死亡。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教育方式与养花一样,中国也总是把新一代的学生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祖国的花朵,可是同为花朵却并不意味着都是同一品种,教学方式也应该更为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栽培每一个学生,回归到主题,教师不应当选择自己认为是对的曲目,来让学生演唱,因为我们不能保证这首曲目被每一个学生所喜爱,更不能保证它适合每一个学生,强加试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因为一首本不适合自己的音乐而被迫离开了解音乐的世界。歌曲作为艺术的一种表演,有别于理性概念超强的数学,一加一就是等于二这种死道理,艺术是多样化的,光从音乐的种类就有通俗、流行、美声、戏剧、歌剧、说唱等等众多,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翅膀,而老师的义务,就是作为一个伯乐,去发现这些翅膀,而不是用剪刀肢解它们,然后为他们插上不属于它们的翅膀。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只有建立起兴趣的学习,才能有效吸收并飞速健康的成长,过于干涉与束缚,只会让生长缓慢且扭曲。这一点作为教育方式的重点,也是教育的核心,尤其在音乐这个挥发张扬个性的领域,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其本身,莎士比亚说过:郁金香就是郁金香,变不成紫罗兰。

结束语:

本文对学习识谱的注意事项以及教学方法做了示范参考,但归根结底,音乐毕竟是陶冶情操的一种形式,它的可贵在于真挚,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识谱教学时,切记要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不违背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方向,再这基础上,扶持学生自己选择的音乐之路,让他对感兴趣的乐谱有更深一步的认知。教学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主导这一切的无非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只要将努力用在核心上,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杨松花.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初探[J].北方音乐,2012,(11):88-88.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篇7

一、认识唱名要有激励性

目前本校使用的是湘艺版简谱教材,简谱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音乐识谱法。 每周只有两节的音乐课,要让孩子们很快地熟练记忆,我将1-7七个阿拉伯数字做成漂亮的卡片,采用抢答的方式,谁最先举手,谁就能得到大家的掌声,要知道,没有哪个孩子在全班的掌声里不感到骄傲的,同时对音符的唱名也有深刻的记忆。

二、音准练习要有长效性

1.手势知音高

柯达伊教育体系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音准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低年级学生对音高很抽象,因此,柯达伊手势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音乐“ 手势语”,用7个不同的手势表示音节中7个不同音的唱名 。 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变化直接唱出唱名的准确高度,很快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感知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中到高年级,柯达伊手势还是练习歌唱音程、和弦、片段二声部旋律的很好方法。 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2.先唱音阶,再唱音程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看到唱名马上唱出音高有困难,我采用顺唱音阶找音程的办法,即先唱音阶再跳过中间的音唱音程。如,同“ 1--3”是大三度音程,练习时,可以从“ 1”开始按上 行音阶顺 序一直唱 到“ 3”,反复多次直到记住这两音的高度后再直接唱“ 1- -3”。 又如, “ 5- -3”是小三度音程,练习时按下行音阶顺序,方法同前。在一首歌曲中,有些旋律音程度数较大,学生不易唱准,把这些部分提出来重点讲解和练习,待突破难点后再视唱全曲,就能“ 水到渠成”。

三、读谱知识同时跟进

由于多种原因,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缺乏系统性。 一、二年级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较好的掌握,所以对三年级学生的“ 读谱唱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很注重向学生讲解最简单的音乐知识,每节课都讲一些,点滴渗透,弥补学生音乐知识的不足。 如,小节线、终止线、小节等。 大部分的学生都不知道哪种音符要唱长,哪种要唱短。 长多少,短多少,经过我的讲解之后,很多学生明白了音符后的线段越多,时值越长,下面的线越多,时值越短,各音符之间是1∶2的关系。

四、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音乐教育要促进儿童对音乐创造性反应能力的发展。 节奏训练不是孤立的,它应该与旋律的进行结合在一起。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音程和音准的概念有了,节奏练习了,就可以把音符放进去,让学生唱一唱,也可以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后接成新曲调再进行视唱练习。

五、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教学

学习使用正规乐器, 要等儿童的音乐技能和理解能力充分发展以后开始。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口风琴等乐器的吹奏,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的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地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实践证明,如果将以上几种方法扎扎实实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从一年级抓起,循序渐进,学生在常规教学课堂中识谱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 识谱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打好了,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创造等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摘要:读谱唱歌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以及创造音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从而从认识唱名、音准练习、读谱知识等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音乐课堂中学生的识谱能力。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篇8

一、全面解读课标, 理清识谱教学特色设计要素

小学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不同于培养专业人才的音乐学校中的视唱练耳。对小学生进行识谱教学, 我们首先要结合《音乐课程标准》, 明确识谱教学要求, 再开展特色的识谱教学设计。

1.合理设计识谱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识谱的具体要求。因此, 识谱教学特色化设计的第一个要素是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要合理, 能符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认知规律, 不脱离学生实际, 能达到课标提出的基本要求。

2. 融合设计识谱教学的载体与方法

在进行特色设计时要避免单一性的识谱教学, 要能融合在演唱、演奏等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中, 指导学生识谱方法, 使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中获得识谱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3. 创新设计识谱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识谱教学中教师会碰到作品的重难点, 不同教师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现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和对教学艺术的追求, 形成了特色迥异的教学。对识谱的重难点突破, 应牢牢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要求, 这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特色的教学设计更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 抓住作品中的审美表现特征, 在节奏、情绪、速度等音乐要素中引导学生解决识谱的重点和难点。

二、低年级唱游式识谱, 愉悦型教学特色奠定识谱基础

低年级学生有着好动、好玩、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 需要教师们在识谱教学中突出学习的趣味性, 站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角度去设计识谱活动和环节, 形成愉悦型识谱教学特色。

1.故事情境, 听听故事认认谱

科学研究表明, 注意力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因素。当注意力强时, 感知到的信息将促进儿童形成长期记忆。3~6岁的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 强烈的声音、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符合学生特点的故事情境, 可提高他们的识谱兴趣。根据儿童自然发展法的音乐教学实践, 音高顺序的教法是:5→3→6→1→2→4→7。例如, 在一年级教唱名5 (Sol) 、3 (mi) 时, 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情景:在美丽的草地上, 有两位很要好的朋友在聊天。“公鸡大哥, 你的声音真亮、真好听!”“喔-喔-喔!你的声音细细的才 好听 !”卡片出示5 (Sol) 。小猫也很谦虚:“喵!我们一起唱歌更好听!咪-咪-咪!”卡片出示3 (mi) 。老师告诉学生两个好朋友在一起真有趣!然后请学生听音或看音名猜是哪个动物在说话。如果是五线谱教学还可以形象地比喻公鸡大哥住在五楼, 小猫弟弟住在三楼, 它们可是很要好的邻居哦。通过故事情境, 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单音进行识谱。

2.趣味游戏, 玩玩游戏识识谱

游戏是儿童时期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 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的强化。例如, 开火车音乐游戏设计:老师将各音符制成卡片, 随意抽取, 学生们根据卡片上的音符说出唱名进行歌唱。再如, 小音符找家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小音符, 填到空缺的旋律中。游戏活动设计先从简单的个音开始, 在游戏中慢慢积累和巩固, 逐渐增加难度。到二年级就可以设计一些听音、唱音相结合的识谱游戏,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好识谱基础。

3.肢体活动, 做做动作唱唱谱

德国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经说过, 原始的音乐不是单独的音乐, 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用肢体动作来辅助低年级学生唱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柯尔文手势 (curwen hand-sign) 设计肢体动作配合学生识谱。固定好肢体动作和音名后结合教材中一些简单的歌曲开展边唱边做动作的识谱活动, 也是非常有效的愉悦型识谱活动设计。

三、中年级即兴式识谱, 启发型教学特色培养识谱能力

中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等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因此识谱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简易唱游的愉悦型识谱特色中, 要向即兴识谱的启发型特色发展, 引导学生在识谱活动中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识谱教学时间也可比低年级有所延长, 关键是要让识谱成为中年级音乐教学的常态活动。启发型的识谱教学要遵循简单、易操作、能即兴开展的设计原则,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 巧画图形乐谱, 理解乐谱结构

柯达伊理论主张:“儿童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放在感性上。”新教材中, 许多歌曲都被设计成内容丰富、富有创意的图形谱的形式, 这种以图形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音乐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不仅能减轻学生对音高和节奏的学习负担,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谱来帮助视唱歌谱。例如, 苏教版第六册教材中的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中, 教师根据音高设计了大小和高低皆不同的谷垛, 展示音的高低和时值长短, 学生不仅能唱准个音, 而且在清晰明了的图谱中, 形象直观地了解到旋律的高低和走向, 减轻了直接唱谱的学习难度。

另一类图形谱是根据音乐旋律的整体特征简化成曲线、圆形、三角形、点状等组合图形谱, 通过组合图形学生清晰地理解乐谱的结构和旋律特点。例如, 在欣赏课《打字机》教学设计中, 打字机的“哒哒”声用黑点表示, 换行的叮声用直线表示, 教师设计了图形谱“……—……—”, 学生欣赏时直接通过看组合图形谱就能把旋律准确地哼唱出来。音乐教师通常是周课时比较多的学科教师, 所以这些图谱可以在教学中即兴绘画, 节约宝贵时间和精力, 也可鼓励学生根据乐谱特点即兴设计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谱辅助教学。

2.转换识谱模式, 凸显学生本位

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音乐素养和技能, 如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等, 也能对短小旋律进行模唱和听辨, 但要达到完整的歌曲视唱还有难度。所以启发型教学特色的设计要以学生为本,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识谱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 只求得法。我们可突破传统的一些识谱模式, 根据学生实际即兴转换不同教学法, 提高实效。

(1) 先唱歌后识谱

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先教学生唱歌曲的曲谱, 让学生识谱后再跟唱歌曲, 一些朗朗上口的作品, 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唱出来, 此时部分教师非常教条地阻断学生的积极性, 强迫学生先唱谱再唱歌。在这种对立的教学关系中, 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厌倦, 带着被动的情绪参与学习。设计识谱教学时, 对学生喜欢的歌曲作品, 可用先唱歌再唱谱的教学方法, 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实践证明, 学生如果先学唱歌曲对整首曲有了一定印象再跟琴唱谱, 不仅降低了视唱的难度, 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为主动。

(2) 解决难点后识谱

在五年级歌曲《跳柴歌》一课中, 附点音符、一字多音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难点, 教师在设计中巧妙运用了一把筷子辅助识谱。设计中学生先用筷子打击出符点节奏, 解决节奏难点, 随后请学生用筷子打基本拍, 稳住节拍速度, 嘴里唱谱, 手、口并用。学生在解决节奏难点后, 唱谱就更为流畅, 加上筷子的辅助, 课堂氛围积极活跃。随后对一些学生唱错或唱不好的地方, 教师启发学生拿起筷子敲打易错的节奏并纠正错误。这种即兴学习非常灵动, 化解了教学难点。除了传统的教具外, 筷子、水杯、多媒体课件等也是解决难点的良好学具。可见, 在识谱教学设计前, 教师首先要分析作品, 找出难点, 特别是学生容易唱错混淆的地方, 通过问答交流、教具开发、复习巩固等综合教学法运用让学生先突破难点, 这样全曲的视唱就不会成为问题。

(3) 分解作品后识谱

对一些较难的作品教师还可以尝试分解作品, 以起承转合、乐句情绪、同异乐句等不同形式进行划分归类。例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听辨出相同的乐句, 然后通过比较进行视唱学习, 最后整首视唱。还可以用接唱的形式, 老师唱一句学生接一句或男女生分角色接唱, 在接唱中分解降低识谱难度, 在交换倾听与歌唱中获得识谱锻炼。教师只有重视与强化教学中的识谱训练, 才能使识谱成为一种教学常态, 使学生识谱能力获得锻炼与提高。

四、高年级迁移式识谱, 创作型教学特色中发展识谱技能

识谱学习进入高年级是一个转折发展期, 学生会出现分流现象, 有的学生能流畅识谱且音准极佳, 而有的学生不仅识谱不流畅, 音准也很差。所以音乐教师要关注该阶段学生的两极分化, 减小差距, 建立学生的识谱自信和技能的迁移创造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 把音乐基础差的学生分配到各小组中, 并结对组员负责课堂课后的指导帮助。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对识谱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运用, 在更高要求的学习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使他们向识谱高阶能力发展。下面主要探讨用迁移的方法体现创作型教学特色的识谱教学设计。

1.结合器乐教学, 识谱教学共发展

艺术教育逐渐被社会关注, 课堂中的乐器学习也作为高年级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抓住学生刚接触乐器学习的新鲜感, 教师要加强识谱教学力度, 特别是帮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中提高识谱能力。在器乐教学中, 教师还需鼓励学生多唱谱, 在反复的唱谱训练及听音、演奏训练中, 学生对音准的概念更加了解, 识谱能力也会随之增强。研究发现, 会乐器演奏的学生识谱能力明显高于没有学习过乐器演奏的学生。可见, 器乐教学和识谱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共同发展体。

2.运用多媒体互动, 识谱教学新途径

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只是对学生进行听与唱的活动过程, 忽略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要解决这一问题, 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是最佳选择。将多媒体课件互动功能运用到识谱教学中, 对于突破教学重点, 分散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均有很好的作用, 大幅提高了教学质量。

3.指导作品创编, 识谱教学结成果

(1) 编写节奏谱。节奏是学生最容易开展的音乐创编内容, 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的音符时值, 体验音乐创造的乐趣, 在不同节奏型的组合设计中, 体验音乐创造的成功感。

(2) 编写旋律谱。这是学生在节奏谱创编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先可通过1-2小节短句进行创编过渡, 使学生能从简易的认谱唱谱到乐句创编, 激发学生音乐的创作力和对更高学习目标的追求。曾观摩过一位男老师上的五年级圆舞曲创编课, 他的教学以创编十六小节的圆舞曲为目标, 通过节奏谱设计、旋律设计、曲式分析、修改歌唱四个步骤进行设计。在不同学校的不同班级上课实践后, 证明通过一节课的创编指导, 学生不仅能了解音乐创作方法, 并且成功创编出了简单的圆舞曲作品。可见, 曲谱的创编在高年级完全可以开展, 只要老师有发展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意识, 学生就能在其设计的音乐创编活动中不断发展识谱技能。

谈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 篇9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只管教, 不论学生学得怎样, 整节课都在反复机械地学唱一首歌曲或乐曲, 直到学生学会为止。这样不仅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 而且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根本没有真正地掌握, 只学会表面的内容, 感觉枯燥、素然无味。二十一世纪音乐课改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识谱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会学生识谱, 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 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无疑是授他们以“渔”。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如何让识谱教学走进学生心中, 真正为他们所接受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实际音乐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学唱歌曲, 尤其是直接学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不少学生甚至能将电视剧里的歌曲或是比较热门的流行歌曲唱得有滋有味。他们之所以能准确演唱难度较大的通俗歌曲, 就是因为他们听得多。这也说明他们的音高概念是相当不错的, 可让他唱出曲谱来却十分困难, 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学生都是“音盲”或“五音不全”。

如果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的过程进行分析, 识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 即用眼看乐谱 (识别音符) 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 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 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视唱。当然, 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 这三个方面在识谱过程中是不能分开的。

上述三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对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听觉反应”。首先, 它要求音的绝对高度的准确性, 唱不好就“跑调”了;其次, 音准概念的形成只有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量的音乐是用不着乐谱的歌曲或器乐曲, 除了在音乐课上, 他们几乎是接触不到“乐谱”的。如果在音乐课上我们很少进行“唱谱”训练, 那么, 学生不能掌握“音高概念”是很自然的。因此, 音乐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 以使学生打好识谱技能的基础。这一点和学习线谱或简谱是完全一样的。

如何使学生获得“唱名音程感”?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唱唱名, 也就是在歌唱教学中多唱歌谱。具体来说, 就是在低年级教歌时加入“唱名模唱”的练习, 高年级教歌时加入“唱名背唱”的练习, 以及穿插使用“唱名唱歌” (唱谱) 等方法。

练习使用唱名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结合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进行的方法;另一种是专门训练的方法, 即使用听音 (听辨) 、视唱 (视唱练习曲) 的方法。就普通音乐教育的中小学音乐课来说, 主要是采用结合音乐实践活动的方法, 也就是说, 在学习唱歌、演奏器乐等过程中, 进行“唱名”练习。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地进行“唱名音程感”的训练, 是一种自然的、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方法, 要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专门训练的方法, 因为它容易变成枯燥的、机械的技术操练, 学生没有兴趣, 效果就不会好。即使稍作一点短时间的专门练习, 也必须带有游戏性, 以保证学生的兴趣为前提。

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在听觉的辨别力和记忆力方面都是发展得最快的, 牢固地掌握音高感, 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唱名音程感”训练的时候, 不必使用乐谱。因为, 不用乐谱只用听唱的方法学习“唱名”, 减少了学习识谱的难度, 使儿童集中于听觉方面的学习 (充分利用最佳期) , 识谱的视觉反应训练, 则留待以后 (中年级开始) 逐步进行。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用听唱法进行唱歌等音乐教学, 在听唱的过程中大力进行“唱名音程感”的训练, 可为今后的识谱做好准备, 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 在实际教学当中, 对于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先不用谱, 多唱唱名”这个既有重要意义又简单易行的方法, 还有不少教师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当然, 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实验, 但是面对我国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水准偏低和音乐教育研究薄弱的现状, 学习借鉴国外现成的经验是必要的。

在小学低年级没有牢固地建立“唱名音程感”的班级, 在中高年级甚至初中阶段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结合唱歌教学等, 有意识地进行“多唱唱名”的“唱名音程感”训练,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进行必要的“补课”。这种“补课”训练同样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中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与小学生不同, 但也不能采用成人的、专业的那套方法。那种在中学音乐教学中, 忽视青少年的特点, 采用成人化、专业化的方法的做法, 我们应避免。

即使在低年级进行了较好的“唱名音程感”训练的班级, 也要进行“多唱唱名”的练习, 因为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差异, 即使已经掌握的也需要复习巩固。

器乐教学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唱名音程感”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凡是进行器乐教学的教学班, 学生的识谱能力大部分都得到发展。在对大量学生进行识谱能力测验后证明, 凡是班上识谱能力较强的学生都是在课余学习乐器的学生。

在实际唱歌教学中怎样将唱歌谱和唱歌词相结合起来学习, 是唱歌教学方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具体方法的设计, 要考虑各年级段学生的识谱能力和歌曲的难易、长短、熟悉程度等因素。根据这些情况, 灵活运用, 经常变换, 循序渐进。切不可因为强调“多唱歌谱”而违背“唱歌教学首先必须把歌唱好”“通过唱歌教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

如果我们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 认真地进行“模唱唱名”和“唱名背唱”的练习, 使学生比较牢固地确立“唱名音程感”, 那么以后音乐课的识谱教学将会进行得比较顺利和有效。

此外, 节奏与音高是构成旋律的两个方面, 许多节奏都可以从生活中直接感受, 如知了叫、鸡鸣、马跑等, 而学生往往也很愿意通过动作拍击来表现这些节奏, 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 就可以念若干小节 (一首歌) 的节奏。加强节奏、节拍的练习是识谱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如果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 那么再进行识谱教学就容易多了。所以, 在学生听歌曲时, 教师尝试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随歌曲节拍动作, 在学习歌曲时, 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及时表扬用身体动作打节拍的同学。看似表扬实则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在歌词朗读中学生对歌曲节奏渐渐熟悉, 这样识谱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一首曲谱学生很快就能学会, 学生有了成就感, 兴趣就会更浓, 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节奏念熟了再解决音高的问题, 就容易了。这时让学生注意听琴弹奏的曲谱, 边听边想边唱, 学生很有兴趣, 花时不多, 效果很好。此法适用于低年级, 教唱歌曲宜短小易唱, 节奏简单。

音乐实践活动中识谱教学的改革 篇10

音乐识谱教学的改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 保留好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改革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部分, 因此, 在音乐实践教学活动中, 加强识谱教学, 增强学生们识谱能力, 为他们的音乐之路做好铺垫, 这样的改革刻不容缓。

一传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忽略识谱教学的原因

为什么老师们会忽略识谱教学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1) 现在的老师们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有限, 认为音乐水平的发展对学生来说不重要, 毕竟从事音乐之路的学生是极少数。 (2) 识谱的教学比较枯燥,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低, 课堂气氛难免会低沉, 再加上老师们的畏难心理作怪, 忽视识谱教学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3) 学校没有对音乐老师的教学质量的考核机制, 假如严格对老师们教学质量的考核, 并把识谱教学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忽略识谱教学的现象就不会出现了。

二音乐实践活动中识谱教学的改革探索

1. 通过做游戏培养学生识谱的乐趣

学生们年龄尚小, 大部分喜欢做游戏, 将游戏和识谱教育结合起来, 在游戏中找到识谱的乐趣。比如, “给小动物找家”:根据小动物们的叫声特点确定相应的音符, 例如小猫咪咪, 小狗都都, 小鸡希希, 小鸭拉拉, 公鸡索索等, 让学生们把不同的音符送到相应的动物家, 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 唱对了就算找对了家。

2. 在唱歌活动中学习识谱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 方才可以得益。”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喜欢的几首歌曲。老师们应该根据不同学生对不同歌曲的爱好, 选择不同的歌对学生进行识谱教学。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唱《拨浪鼓》, 老师们就把其中的几句歌词写下来, 把相应的乐谱也写下来, 领着学生一遍遍地唱谱, 慢慢地, 学生们就会发现歌曲的旋律。通过不同歌曲的演唱, 感受到不同节奏带来的音乐效果。老师们也可以用学生们共同熟悉的歌曲, 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识谱教学。

3. 采取多变的手段进行识谱教育, 增强学生们的识谱能力

学习乐谱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乐谱的学习相对歌曲的学习来说枯燥乏味, 然而识谱能力的培养又是必要的, 所以老师们应该采取多变的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尽量使学生们增加识谱的兴趣。例如, 一般情况下, 老师们让学生们先唱谱, 再唱歌, 但是, 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所以, 我们可以采用先唱歌, 再唱谱的方法。学生们对歌的接受能力强, 老师们先范唱歌词, 让学生们一遍遍跟唱, 在学生们能整首跟唱后再进行乐谱的演唱, 学生们的接受速度就快了许多。谱的教学是乏味的, 但教学手段是多变的, 找到合适的方法, 识谱教育就不是问题。

4. 通过器乐活动进行识谱

把器乐引进音乐教学是学习乐谱的最佳实践活动, 因为器乐的演奏过程就是乐谱的学习过程, 演奏好了, 对乐谱也就掌握得差不多了。同时,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演奏器乐学习音乐符号, 还要通过音乐符号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音乐的意义和情感。另外, 在器乐演奏中, 不应只是重视演奏的技巧, 更应该用美丽的音乐内容带动解决识谱问题。

5. 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识谱改革的实际经验

2011~2014年之间, 我对在校小学生的识谱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有效性的研究。首先是注重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节奏感”, 寻找对音乐入门的灵感, 使学生掌握音乐的结构特点;再就是帮助他们借助熟悉的歌曲、多变的手段识别乐谱, 从他们喜欢的歌曲中摘取其中的一到两句把乐谱写下来, 再由老师分析其中的高音、低音和节拍, 从他们感兴趣的歌曲入手, 他们更容易接受;最后, 平时教学中主要运用编写节奏谱、编写旋律谱、为歌词谱曲的方式巩固、提高他们识读和运用乐谱的能力。

本次研究涉及的学生中, 绝大多数学生对乐谱的掌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可见, 科学、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对加强识谱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的音乐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 那就是识谱教学难, 学生的识谱能力差。为改变这一现象, 应该加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识谱的教学改革。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有趣的教育方式, 把识谱教育渗透到各种音乐实践教育活动中, 使学生掌握较高的识谱技能, 为他们的音乐之路打好基石。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 对音乐实践活动中识谱教学的改革展开了探讨分析。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篇11

关键词:音乐;教学;识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62-01

一、小学音乐实践教学中的识谱现象及分析

1、多数学生不识谱的现象

(1)在音乐课上,学生看到1、2、3、4、5想到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而非do-re-mi-fa-sol。连这几个音也不能唱好,更不用说识简单的谱子了,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潜力的发掘。

(2)小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比较强,但是让他唱歌谱时却倍感困难。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

(3)学生只凭着自己的感觉唱歌,且在全班同学一起唱的时候他才有信心喊出来,如果一个人站起来唱,走调的机率很大。所以不会识谱的学生只能模仿别人唱歌,而且一定要在听了之后才能学习,因此就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

(4)少数学生认识乐谱的唱名,能够准确的读出,却不能有旋律的唱出来,缺乏音高感。

2、多数学生不识谱的原因

以上现象说明学生们用 “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即缺乏使用“唱名”来唱曲调的音高能力。除了少数学乐器的学生外,多数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听到的音乐是歌唱声和乐器声,除了在音乐课上,几乎接触不到乐谱。如果在音乐课上我们很少进行“唱名”的练习,那么,学生们不识乐谱就是很自然的。学生普遍不识谱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看谱进行歌唱的练习不够。音乐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识谱训练,以使学生打好识谱技能的基础。

二、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尽管识谱唱歌有一定的难度,没有歌词好唱,花的时间也较多,但不能因为有困难而回避这一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如今,教育提倡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识谱唱歌,没有识谱障碍存在,学生才可以顺利地独立学唱歌曲,只要有歌谱,多少歌曲都能学会,将来更能再去浏览更多的音乐作品。如果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克服这个困难,相信学生在音乐这个领域就有一个大的进步。

三、小学音乐课学习乐谱的相关方法

1、先唱词在唱谱,以词带谱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越是熟悉的越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演唱的兴趣。因此借助孩子耳熟能详的歌曲来识读乐谱,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因为学生本身对乐曲主旋律有了一种“似熟非熟”的印象,这时老师可先引导学生跟着乐曲轻轻哼唱,然后指导学生视唱乐曲的主旋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置,降低识读歌谱的难度,而且学生普遍都有较浓的兴趣和唱谱的信心。

2、先熟悉旋律线,再模唱歌谱

旋律是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它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在学生欣赏完歌曲范唱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个模唱歌谱的环节,用“lu”、“ lv”等跟着老师的琴声模唱歌谱,既能训练学生的气息,又能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线走向、节奏舒缓密集,它为下面的学谱设下伏笔,一举两得。

3、比较乐句,找出异同

学唱歌谱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乐句节奏、旋律上的异同点。遇到完全相同的乐句可以放在一起先练习;节奏完全相同的乐句比较它们的音高再唱;略有变化的乐句引导学生去发现、降低歌唱的难度。经过老师的指点启发,学生掌握了规律,也就大大激发了他们识谱、唱谱的欲望和兴趣。例如,三年级教材《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中的第三、四乐句的三、四小节是变化重复,学生很容易把两句唱混。在上课时我把这两句单独拿出来让学生区分异同点。然后教师范唱,最后学生练习。当指导学生会唱这一句以后,再学唱整首歌谱。这样难点先突破了,再识唱整首乐曲就会更容易,也不会出现视唱“卡壳”或唱错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4、师生接龙合作,缓解难点

遇到比较难唱的乐句,可以分配给教师唱,整首歌曲采用师生接龙的方法,以此来降低难度。学生会非常乐于接受任务,同时也使歌曲有了完整性。教师来唱难的部分,适当地把简单部分交给学生来唱,也会增加他们的识谱信心。

四、正确处理好音乐教学中识谱与兴趣、审美教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应当以兴趣爱好位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识谱教学也应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识谱学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进行识谱的训练,这是一种自然的、符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要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专门训练的方法,因为它容易变成枯燥的、机械的技术操练,学生没有兴趣,效果也不会好。即使稍作一点短时间的专门练习,也必须带有游戏性,以保持兴趣为前提。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乐理、识谱技能的难度,淡化识谱要求。课程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到了第一位。特别指出要减少原来过重的“双基”教学,提倡把知识融入到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枯燥而单调的教学,在学生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学习识谱。在任何音乐教育中,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然而,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非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小学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的兴趣爱好及音乐素养是首要任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协同好音乐识谱训练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合理地适当地进行有关技巧训练,而不能以它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新思路的构建 篇12

一、设置具体情境, 使学生深入其中, 并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所有教学课程中都尤为重要, 当然在识谱教学中也不例外。学生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心理才可以高效的吸收和学习教师所教授道德课程, 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乐谱是音乐的一部分, 两者不可分割, 我们可以把这个想法引用到识谱教学中, 通过把乐谱与音乐情景相结合的方法, 先把学生带入学习的环境中去, 起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例如, 在学习《青春舞曲》这一曲目中, 《青春舞曲》属于新疆民歌, 其主要表达了青春岁月流逝的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音乐作品的优秀内涵, 再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青春舞曲》的视频, 这样学生从视觉、听觉和感觉这三个方面感受到这首曲目所带来青春气息, 让学生融入到新疆民歌的氛围中, 从而使同学既了解该曲目的寓意, 又使同学们对这首曲子印象深刻, 之后, 再加上老师对这首曲目的详细讲解, 直观具体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们轻松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了。

二、在识谱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多变换教学的手段

初中生在音乐方面已有一些知识的积累, 他们可以感受出音乐的长短、高低、强弱, 还可以进行音乐旋律的模唱以及听辨能力。但是, 对于有些曲目不能准确的掌握, 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习整首曲目的识谱呢?笔者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 突破传统教学方法, 进行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音乐识谱教学中, 老师们都是通过先认识整首曲目的谱子, 之后让学生去演唱, 这就使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学习谱子的时候就失去了对整首曲子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先用钢琴或是先演唱一下曲子, 使学生简单的熟悉曲子的旋律, 激发学生唱歌的欲望, 之后再向学生传授乐谱知识, 这样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易于接受识谱教学。

(二) 先对曲中的难点进行解读, 之后再进行整首曲目的学习

在学习整首曲子识谱之前,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阐述学习该曲子的难点所在, 并通过对难点的解读以及多次的练习之后再系统的学习整首曲目的识谱。

例如, 在学习《唱脸谱》中, 此首曲子的最大的难点在于脸谱的分类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识谱教学的过程中先对学生们进行脸谱的分类及人物性格的分析, 再要求同学们把这首歌曲的歌词有节奏的大声朗读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学生突破难点也可以让学生借此机会锻炼自身的节奏感。最后在跟着老师和钢琴进行整首曲目的哼唱联系, 学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掌握了。

(三) 采用分句分段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分句分段的教学方法, 逐句逐段的教授音准, 并且让学生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诵”有利于学生对乐谱知识的温习, 可以提高学生对乐谱掌握程度。例如, 学习《茉莉花》,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听, 然后让学生进行识谱学习, 最后, 采用分句分段的方式进行教学, 该歌曲乐谱的前后音符节奏都是重复的, 教师只需要加强前半部分的乐谱, 学生就可以全面掌握该乐谱。

三、结合乐器, 强化对识谱教育的学习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地发展和革新中, 实践已成为教学的主要部分, 实践是把课上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一种方式, 通过实践学生既可以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很好的运用理论, 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学习的程度。在音乐的教学中, 对于乐谱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好的实践方法就是通过乐器与识谱教育相结合。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安插一些简单的乐器学习, 让同学们自己用乐器来演奏简单的曲目或者已经学习过的曲目,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加强和巩固乐谱知识。例如, 老师可以用, 笛子、口琴、风琴、鼓这一类的乐器, 仔细的引导学生准确的演奏出基本音符, 加强学生的音准度, 巩固学生的识谱知识。

在学习例如《龙的传人》这样简单而欢快的曲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非规则”的乐器, 如, 小碗、水杯、碟子等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自己尝试击打出相似的旋律, 这既丰富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又增强和调动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趣味性, 使学生们发挥自我能动性, 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课程中。

四、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就如何以新的乐谱教学思路将初中音乐教学取得最大化成果的几种思考意见, 总的来说, 在识谱教学的过程中, 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 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详细周密的制定教学方案, 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富有趣味性的识谱训练并积极有效的调动学生自主学时识谱的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识谱的学习中, 有利于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并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促进我国初中识谱教学的发展, 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达到全面发展。

摘要:在我国新课改的大教育环境下, 初中音乐教育也需要进行性的思路构建。教师要从新的课改内容出发, 以新的思路找到设和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方法。此外, 在音乐课改实施的过程中, 有许多教师盲目的追求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以至于忽视了识谱教学这一基本的音乐技能培养, 因此在此文中, 笔者就如何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识谱能力做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情景,识谱教学,器乐

参考文献

[1]吕素娅.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探微[J].教改创新, 2013 (22)

[2]马艳锦, 识谱教学与新课改一路同行[J].海峡科学, 2010 (04)

[3]杨薇.中国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 2010.

上一篇:灌区的渠道下一篇:电子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