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策略

2024-06-15

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策略(精选11篇)

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策略 篇1

一、体育理论课内容选择策略

在室内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来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通过选择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将枯燥的体育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讲解中。

1、结合教材开展室内课的教学

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室内教学的内容,教师要以教材为主,通过收集、整理报刊、杂志以及网络的思想性高、知识性强、趣味性浓的有关资料,供备课时参考,教学时应用。如室内讲授“毒品、吸烟酗酒的危害时”,及时的结合电影、电视上有关青少年为了购买毒品而犯下盗窃、抢劫、甚至走上死亡之路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远离毒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2、与室外体育教学内容同步

结合体育实践课的内容,在室外让学生练习动作技术,在室内让学生了解动作理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学生对违例和犯规掌握不透,教师就可以在室内教学中讲授篮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由于学生们迫切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而且将来也用得到,因而学习起来特别地积极主动。

3、讲解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及简易处理方法

中学生由于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在活动中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造成运动伤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讲授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及简易处理方法。这些都是关于学生自身受益的知识,深受学生欢迎。

4、结合重大赛事,传播体育信息

现在的中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比赛极为热心和关注,所以教师应结合这些重大比赛的进程及赛况,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比赛场面。不但能能增强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竞技的兴趣,增强其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顽强刻苦的拼博精神。

二、体育理论课教法运用策略

教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利保障。选择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否则将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教法比较多,如视频教学法、游戏法等,笔者对其进行整理与分类,认为主要有以下儿类:

1、看类

看类教学法,主要应用的原理就是依据视觉的直观性而进行设计的教学方法,目前有挂图展示法(投影仪)、视频教学(PPT)等。这些方法的特点就是通过视觉上刺激,是学生对其内容产生兴趣,形成参与欲望最终形成参与行为。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那就是受器材、设备等影响,有时由于一些小的细节就可能导致无法进行。

2、听类

听类教学法,主要是利用了学生的听觉器官所进行的教法设计,目前有音乐教学法、故事教学法、讲解分析法等。这些方法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些信号对学生听觉器官进行刺激,使其产生兴奋进而产生参与行为最终掌握其知识与技能。

3、说类

说类教学法,主要利用了学生言语能力,通过提高一点的表达和阐述平台,进而激发参与热情,最终提高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有小组讨论教学法,即课堂上教师给出一个题目,学生以一定的人数组成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将小组结论由组长或组员代表进行阐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法实践教学中证明了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更好地贯彻了以学生为主教育理念。

4、想类

想类教学法,主要所利用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素质进行联想、想象,对其知识与技术知识进行掌握的教学方法,例如具有代表性的情境教学法。这类教学法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抽象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利用的相对较少。

三、体育理论课评价激励策略

所谓激励策略,也可以理解为教学评价手段,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而采取的奖励与惩罚措施,目前较多提倡的是奖励。其表现的形式有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和课程结束后的学业评价等形式。在两者形式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即时评价坚持客观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后续参与有着积极的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要主要其客观性,不能过于夸张,学生不知所云的被夸奖反而会降低即时评价的初衷。

2、有效把握奖励的时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把握给予奖励刺激的时机,这样做才会保证我们的奖励策略的有效性。一般情况下当出现下列情形时应给予奖励,学生在学习中起到了示范性作用时、学生学习中产生了不良情绪有弃学征兆时等。

3、学业评价要注重发展性

笔者深有感触,无论多么调皮的学生,面对成绩都会有所思,也就是说他们比较在乎老师给的分数。因此,我们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注重评价的方式,以发展性思维进行评价标准的制定。

总之,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提高其有效性是件长期的研究工作,我们不能指望几个策略就可以完全实现,关键的是我们教师要认真对待、脚踏实地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摘要:体育理论课教学是体育教学内容之一,在中学体育课中开展理论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学体育理论课内容选择、教法运用和评价激励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使之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顺安,体育理论课选择内容的技巧,运动,2011.1.

[2]余雅琦,中学体育理沦课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2009.7.

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策略 篇2

体育的功能不只是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有健康的心理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的体现,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而体育运动欣赏是体育教学的入门,培养学生懂得体育运动欣赏,可延续学生的终身体育活动。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与时俱进。特别应将教学重点放在体育运动欣赏的教学上,从而打开目前被动、落后的局面。目前中学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水平的影响,室内理论课的教学基本处于停滞状况,室内理论课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年不变,甚至室内理论课完全变成了自修课或被其他老师占用。致使体育理论课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中学生对体育理论课还普遍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主要跟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随意性强,课堂知识容量小,组织形式单调、课堂气氛沉闷、体育教师理论水平的差异等有很大关系。这显然不能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育运动欣赏的作用及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对业余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高节奏、高效率的工作压力下,需要不断调节生活节奏,自我放松,愉悦身心。而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则成为人们业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欣赏体育表演和比赛还能陶冶情操,得到积极性的休息;体育欣赏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体育欣赏能培养人们团结向上的精神,豁达合群的性格、愉快乐观的情绪;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等等。

通过体育欣赏,能使更多的人认识和参与体育运动,从而促进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使我们整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使我们的民族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使人民对生活、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体育欣赏对人民的教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体育理论课中加强体育运动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认识能力的需要初中阶段的少年正处于从发育到成熟的转换时期,其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在一起,这一时期的少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心理特征,常常高估自己,是人一生中最重要阶段,对于世界观的形成、意识的提高、习惯的形成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疑中学阶段也是完成终身体育基础任务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阶段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初中体育理论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认识能力,提高体育认识能力包括:转变学生的体育观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观的体育观,使其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价值,由被动锻炼转变为主动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能鉴别体育作风、行为姿态和组织纪律等内容,能懂得有关体育的竞赛知识、竞赛规则、竞赛方法,培养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体育动作的评价能力,使学生对一般地观察分析评价体育动作。

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体育竞赛表演业; 产业整合; 发展

所谓产业整合是指为了谋求长远的竞争优势,按产业发展规律,以企业为整合对象,跨空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重新配置生产要素,调整和构筑新的资本组织,从而形成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为核心的优势主导产业和相应产业结构的过程。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优化整合体育资产运营管理,实现资产规模最大化、场馆资源集约化、赛事运作国际化、体育管理专业化。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必须要尽快落实优化相关产业的整合策略,形成以体育产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的产业发展格局,尽快形成产业群落,以发挥体育竞赛表演业的最大效应。

一、以管理体制为主导,整合并优化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环境

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需要优良的外部环境,当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具备了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基础,但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优劣却取决于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决定了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运行环境,一个合理的体育竞赛表演业管理体制必须达到决策科学、调控有效、监督严格、信息准确。由于体育竞赛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政府和其他相关主体部门的协调管理。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从上海发展战略的高度,对赛事的引进、举办、运行等进行决策规划,从有利于城市形象提升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标准选择、平衡赛事,注重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要规范竞赛计划和审批管理,积极创新赛事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在赛事举办中的角色定位,在市政府各部门、各行业之间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

二、 以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导向,整合并提升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空间

市场化运作是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对于每年举办近百场国家级以上赛事的上海而言,尤其需要建立优良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方面可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能将赛事运营引向良性竞争的发展轨道,从而进一步提升上海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空间。随着上海体育赛事的逐年增多,市场化运作将成为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政府要有目的、有步骤的整合和扶持一些相关的产业公司,并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提出严格要求,逐步规范和扩大市场需求。此外,政府和体育职能部门要联合其他部门对体育赛事进行包装、推广,宣传和舆论导向要着力培养市场,吸引企业和市民的关注度,扩大赛事影响力,提高各界参与度。除了赛事承办的市场化运作外,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维护也可推向市场。大型赛事后体育场馆往往长期闲置,给政府造成了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可以将体育场馆交由相应的公司来运营,由于机制相对活跃,市场反应快等特点,其运营效率也相应较高。

三、以产业整合为契机,整合并扩大体育竞赛表演业潜在竞争优势

充分、合理地利用相关产业的各种资源,是加快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上海要凭借众多的赛事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加强体育竞赛表演业与具有优势的相关产业整合,发挥体育竞赛表演业的潜在竞争优势。体育竞赛表演业涉及行业众多,因此可联合产业外各种对体育竞赛表演业投资感兴趣的企业集团,特别是与其有密切联系的旅游业、建筑业、体育用品业、交通运输业、媒介传播业等在产业内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先进管理模式和成功资本运作经验的企业集团,与现有的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备较好赛事管理经验的赛事管理企业投资组建“一业为主,多元发展,优势互补,协同运作”的股份制产业集团,实现纵向一体化和多角度经营战略。通过跨产业的战略联盟,实行多元化经营,全面拓展体育产业相关业务,从而打破行业壁垒,真正发挥协同效应,达到共赢目的,极大地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

四、以品牌打造提升为纽带,整合并优化体育竞赛表演业区域布局

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品开发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是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上海应根据区域的经济、资源和环境优势,对体育竞赛表演业进行合理的区域规划、整合,开发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巨大受众群体、且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赛事,以及具有良好宣传效应的景观赛事等。政府要在重大体育赛事的数量、规模方面合理控制,确保国际或国内赛事与群众体育赛事协调发展,保持国际性赛事与本土赛事的合理布局,保证固定赛事与临时性赛事合理比例,并在运动项目的分布上趋于合理化,在赛时分布上也要适当加以调控,解决重大赛事集中开展的现实状况,此外,要大力扶持上海的“一区一品”赛事,对各区县的赛事应做深入调研,实现合理布局,实现“点——轴——圈”共同发展的态势,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保证体育竞赛表演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五、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并保障体育竞赛表演业支撑体系

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涉及广泛的社会经济体系,体育竞赛表演业要以赛事为中心,并配以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要形成集交通、通讯、金融、旅游、服务等信息为一体的良性运转的高效系统。重点完善与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相适应的交通网络问题,加快各类交通方式的资源整合,解除交通对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此外,要建立完善的公共信息传递机制,实现信息的随时发布和更新,使消费者能够了解更多的有关赛事的最新信息资讯,如票务信息、交通信息、服务接待信息、娱乐休闲信息、银行、通讯信息等,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紧张或资源空置导致的社会及经济问题,切实提高了赛事服务效率,为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渠道。

六、 以消费者需求为目标,整合并扩大体育竞赛表演业服务体系

体育竞赛表演业要围绕消费者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可以将赛场内的服务意识逐渐延伸至赛场外,举办以品牌赛事为主题的嘉年华、狂欢节等活动,使消费者在成为场内观赛者的同时,也能成为场外的参赛者,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之有舒适而深刻的观赛体验。赛事的相关举办部门不仅要在赛事组织方面下工夫,更要有步骤地将原本属于赛事外的“吃、住、行、游、购、娱”结合起来,以赛事为主题,集多项功能于一体,激发消费者对赛事的互动体验,从而满足了消费者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拓展并完善了体育竞赛表演业的服务体系,提高了服务质量,有效创造体育竞赛表演业的附加经济效应。

七、 结论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体育人口的不断增多,上海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迅速并在数量上居于全国前列,但上海的体育竞赛表演业资源优势还未完全形成产业优势,与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相比,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较大差距,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因此本文从多个层面、多种途径提出产业整合策略,认为要从管理体制着手、以市场化作模式为导向,整合并提升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空间;此外,要以产业整合为契机,打造优势品牌,并带动其他产业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常丽英,杨永强.我国体育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策略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4):35-39.

[2]江和平,张海潮.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策略 篇4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在理论研究和理论实践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现象。不少教师在将大部分的体育课时安排成体育活动课,而对于理论课的安排却比较少,导致不少学生理论知识偏少,在训练中无法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不了解技术实用性。虽然中专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作为体育中专,体育理论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在理论课时数偏少的情况下,学生无法通过课堂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这对学生的整体体育素质的发展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2)学校和教师对理论的重视不够。由于体育理论是学生知识层面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不少学校和教师只重视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的能力和成绩,而由于体育理论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学生造成影响,不少学校和教师对训练抓得很严,而对理论重视不够。他们只看到学生在各类比赛中是否能为学校争光,而没有看到理论对提升学生体育技术的影响。

(3)体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体育课是体育中专的重要科目,但不少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只重视体育技巧和实践的训练,而对于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他们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室外实践课上,而很少将实践课与理论课相联系,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的体育素养无法得以真正提升。

2. 有效提高体育中专理论教学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让理论教学更深入。体育中专的主要方向是培养体育特长生,而理论知识是体育特长生素质的重要组成,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作为体育中专的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先利用时间系统地学习理论,然后在课堂上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通过合理的课时安排将理论教学落到实处。体育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理论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影响,在体育课堂上,真正落实好体育理论的教学。虽然中专生的文化基础不扎实,但教师可以通过思想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理论知识对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同时,创新理论教学,将深奥的体育理论知识同体育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对体育理论感兴趣。

(2)系统地教学理论,让理论教学更有效。在体育训练中,系统的理论知识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根据体育中专的体育课程特点,体育课堂必须系统地教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各种技术的基本知识、裁判法和测量统计法等,同时,还必须讲授体育训练过程中有关人体的科学知识,保健学、营养学知识以及各种体育技巧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系统地教学理论知识时,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如,体育教学可以结合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理论的角度去解释引发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体育理论与训练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了解体育理论对训练指导的重要性。

(3)紧扣中专生实际,让理论教学更扎实。体育中专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是事实,但学生的思维灵活,领悟能力较强,特别是对体育动作和技巧有比较高的天赋,在理论教学时既要了解中专生的文化基础,又要看到中专生的优点,从而让理论教学更有效果。在理论教学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势必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要根据中专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目的地选择理论教学切入点,如在了解奥运知识时,可以结合体育新闻,结合中国历年来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为切入点,进而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精神。可以说,想让中专生有效地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教师要紧扣中专生特点,巧妙找到学生与理论知识的“链接点”,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实现理论知识与体育训练的双向发展。

总之,理论知识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想在中专体育课堂上更好地教学理论知识,需要教师认真研究中专生的特点,研究理论与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有效搭建平台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从而全面提高中专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理论知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但不少教师只重视体育训练,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薄弱。体育教师如何结合中专生的实际特点,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体育中专在理论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有效提高体育中专理论教学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体育中专,理论教学,存在问题,提高策略

参考文献

[1]施惠娟.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策略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02(36).

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策略 篇5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获得体育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想使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取得较好的发展,高校领导和教师必须要转变体育理论教学观念,重视体育理论教学。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师要认识到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体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体育理论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2.2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只有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才能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使其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高校除了可以按照正常的比例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外,还可以在不适合进行体育实践课时上体育理论课,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上体育理论课,还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或者是知名的运动员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的讲习。

2.3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体育理论课教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采取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法,图文并茂的对学生进行讲解,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应充分考虑到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以及学生的待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使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2.4髙校体育理论课的教材应尽量统一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材应该尽量的统一,然后可以在统一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加进学校教师自编的或者自己整理的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当然,这是在保证教材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既掌握到所应学习的知识,又保证知识的科学性。

2.5改革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考试制度

考试即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考察,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体育理论课的考试应该统一命题,同时还要统一考试的环境,另外,还要在现有考试的基础上加进口试及论文写作,这样能够保证更好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检验,能够为其养成终身的体育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思考 篇6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特色

【Abstract】 athletics theories teaching of the high school wants the relation of right understanding and distinction the athletics teaching and tournament train, exercising with the athletics the theories point Lead, the examination athletics sport practice, the teaching language attains the professional technical term popular turn, value our country traditional athletics sport the teaching of the item, make the athletics theories teaching have the Chinese special features.

【Key Words】 High school athletics teaching special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在向素质教育转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劳动技能和身体与心理素质等方面,体育理论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无疑拓宽了体育的健身、娱乐、竞技等方面的功能。但如何认识和搞好高校体育理论教学还存在分歧,本文就此提出几点思考性意见,求教于同仁。

1.正确认识和区分体育教学与竞技训练的关系

体育教学与竞技训练最本质的共同点就是离不开身体练习,都以科学训练、场地设施、营养状况等方面为依托,只是程度和层次水平不同而已,两者在目标、结构、内涵和模式方面有着显著区别和差异。

1.1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以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情趣,要求学生身体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终身受益于体育;竞技运动的理论教育是以高、精、尖的技术教授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专项性特别强,要求运动员具有拼搏精神,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奋斗目标。

1.2高校体育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以传授基本知识、技能、技巧为主线,因此在理论课教学时,锻炼原则以及手段的选择,必须遵循和符合一般心理、生理和解剖等方面的规律。而竞技训练是一种个体活动,其理论教育侧重尽可能挖掘出运动员的潜能,教练员在方法和手段选择上,相对于运动员和外界来说,带有某些保密性。所以,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不具系统性而带有一定的尝试性。

1.3高校体育教学,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是在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教师负责组织整个教学活动,教学有一定程序,教学形式有一定规范,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有关文件及拟定的教学大纲和计划进行。教师在理论课讲授时,无论是动作要领或技术原理等方面都必须遵从一般性原则或原理,对某些竞技性项目,教师只能深入浅出地作一般介绍。

2.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的关系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也是教与学的一种双边教学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学生不断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借以发展智力,培养文明行为,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发展智力方面,主要是扩大体育视野、规范体育行为和道德准则,提高体育审美能力和逐步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因此,教师在理论课教学时应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的相互关系。

2.1学以致用,用理论去指导运动实践

教师讲授理论课,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运动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2.2用学生的运动实践来检验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教学水平,在学生运动实践的效果和效率中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并不断总结经验,这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2.3运用大脑半球优势理论

由于大脑生理机能定位的不同,以身体练习为特征的体育教学活动,既需要对运作技术的空间知觉、形状知觉等形式表象的优势,也需要有时间知觉、细节知觉和对动作技术深刻理解的优势;既需具有语言分析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又具有完形综合器的运动中枢的高级神经过程。这就需要大脑两侧半球共存互补,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一高级神经活动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和动用大脑半球优势理论来开展理论教学,并提高其效果,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善于开动脑筋,做到体脑并用。

3.理论教学要具有中国特色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逐步向指导思想、观念转变等深层次方向发展,以局部零星的改革向整体改革的方向发展。由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

3.1传统体育项目与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相结合

中国传统体育渊源流长,是祖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多彩、项目多样,而且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规则简单,有广泛的群众性基础。因此,在高校体育理论教材建设中,坚持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的同时,必须把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教学计划,以体现它的民族性、娱乐性、健身性、社会性等教学目标所具备的多功能的特性。例如:武术和气功,由于课时限制,往往在理论课教学中只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我国民间体育中的放风筝、踢毽子、踩高跷、拔河、赛龙舟、郊游等活动在教科书上不见踪影,谈不上对我国一些优秀的古代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和发展了。因此,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讲授内容。教师也可从各地体育志中选择一些群众喜爱的民间体育项目作为理论教学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体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热情,培養他们对传统体育项目的爱好和兴趣。

3.2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安全卫生教育相结合

《高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四条明确指出,体育锻炼要与安全卫生相结合,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如果没有安全保证的锻炼,就可能成为一种盲目的冒险性行为,就可能造成不良的严重后果。因此,无论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践课训练,都必须进行安全防范工作的教育。

3.3确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策略 篇7

1、拓展训练的意义

正确、科学、有效的拓展训练,是可以让参训者在诸多方面获得显著提高,如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潜能、提升自信心,突破自身形象、克服内心的懒惰,磨练意志、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团结协作、有集体意识、保持自身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与之合作、学习欣赏、保护大自然等等。

2、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重要性

科学培养全方位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专业人才是高等院校教育的目标。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中,传授体育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让学生能够增强体质。但在现代社会而言,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不是具有强健的体魄,而是需要拥有毅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等的能力。这样符合社会需求的训练,是依靠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已经无法达到要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通过科学正确的体验、感悟的过程,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综合实力,而这已经成为当代体育课堂中的一项重大责任。

2.1、拓展训练的依据

拓展训练,推翻的双向传统教学模式,推行在体验中学习的新方法。让学生通过理论依据进行心理进行了解、体验、控制的心理规律。并通过学生进行户外的体验项目,体会活动中设置的情景,让学生对于体验的经历进行完全的体会, 体会在训练的经历中所有发生的情绪,包括负面情绪,让学生能够体会当自身和团队在接受外界给与的刺激时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反应,能够学会控制情绪。

2.2、拓展训练与体育的关系

拓展训练完善体育教学的课程,全面拓展体育教学,也是体育教学的一种突破, 其教学理念完全符合新课标中对学生自身要求的素质教育和当今社会下对于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基本要求。拓展训练符合了新课标中对体育教学的的改革理念, 也展现了现代课程对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

3、拓展训练的内容及特点

3.1、拓展训练课程模式

通常,拓展训练模式为:

(1)教学内容分析 ;(2)课程目的和教学设计 ;(3)室内外拓展场景布置;(4)进行训练挑战和体验;(5)学生进行分享感情和回顾;(6)提升内心素质、改变自身行为。

3.2、拓展训练的内容

拓展训练中对练习模式、训练内容与教育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拓展运动中所使用的内容方法在项目分类上也有着多方面的特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标准,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训练。

首先,拓展训练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类:破冰、团队协作、个人挑战、沟通。

其次, 教师进行体育拓展训练时, 可以将授课内容进行项目分类,可以分为基础和综合训练。而综合训练主要运用情景模拟,并结合室内外环境进行体验性训练。基础训练主要以户外场地训练为主,可以考虑利用高校的硬件条件进行野外训练和水上项目训练。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练习的场地不同,教师根据不同拓展内容进行如,激发潜能拓展训练和熔炼团队拓展训练等等。也可以将拓展运动进行项目上的划分,分为室内运动和户外运动以及专业运动。

3.3、拓展训练的特点

在进行拓展训练时, 教师要时刻注意训练的目的是要以综合体能的训练活动为课程的主体,以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让学生能够在训练的课程中,改善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等等。

4、如何科学有效的提升教师能力

4.1、提升专业能力

当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变为其中一部分时, 便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完善专业知识的架构。拓展训练和传统的体育运动还是存有一定的差距,体育教师不能将此认为是由知识结构组成。为此,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的结合便要求体育教师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进步,将专业能力进行提升。为拓展训练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

第一,拓展训练教学的能力的具备。教师在进行拓展训练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拓展训练中的训练和学习后, 能够较为深入的掌握拓展训练的目标、完成要领、方法技巧、意义。在拓展训练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能力的引导及方法能力的控制,引发学生产生后续的问题思考。

第二,拓展训练模式改进。教师可以够根据学校现有的硬件环境,如训练场地、训练器械、学生的学情、可使用的资金情况等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拓展训练项目。

第三,拓展训练计划的合理。教师要了解拓展训练不是单一和零散的,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展开,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深入拓展的过程, 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周遭的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系统训练计划。

第四,制作简单训练所需道具。拓展训练所涉及的道具并不是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购买,教师可以自制相关训练器材。

第五,尽量规避训练中产生危险。在进行拓展训练时,对于会存在的危险情况,教师在开展拓展训练进行之前,一定要进行安全问题的思考。在制定一系列安全预案后,还需要对学生强调拓展训练中涉及的动作要领、还需要在训练的过程中认真的观察学生的训练过程,将不安全隐患降至最低。当危险发生时,教师可以沉着、冷静,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将学生所受的伤害降至最低。

4.2、提 升教学理念

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这不仅是改变教学内容,而是教学理念的变革。因为,对于新时代下的体育教学。教学目的已经由重视运动技能变为让学生进行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

第一, 在教学理念的改革下, 教师要对空间场地限制进行突破。选择更为适合学生拓展训练的教学环境。

第二,在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下,教师也要进行身份的转变。在进行拓展训练中,教师要放弃对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放弃训导者的身份变成活动的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和助手。

第三,在教学理念的突破下,教师可以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将体验式教学运用到拓展训练中,教师也要将此进行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掌握。

4.3、提 升综合素质

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中, 对于体育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能够将体育教学变成一门重要的学科,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

在新形式的教育模式下, 对于体育教师的要求是需要自身即能对于系统的体育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进行传授, 同时也要掌握多种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及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沟通和表达力、不断学习,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5、结 语

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策略 篇8

1 多元智能理论中心观点

1.1 环境对智能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加德纳认为,个体智能的发展受到周围环境极大的影响。“只要大脑没有受伤,如果有机会接触有利于培养某一智能的环境和条件,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智能的发展上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按照同样的理论,如果一个人根本不具备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无论其生理智能怎样,都不可能激发出那种潜能来。”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都具有可造性,每个人都不同程度、不同深度的拥有7种智能,但各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塑造方式和发挥程度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优势智能领域和弱势智能领域,只有对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为他们创造合适的教育环境,才能使学生的智能潜力得到最大的挖掘和发挥,从而造就不同类型的人才为社会所用。

多元智能理论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和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智能结构特点以及优势智能性质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1.2 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先天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于个体智能的发展,学校的教育应该把学生多种智能的挖掘和发展作为教育最终目的,摆脱单一的知识的传授的误区。学生不同的智能组合方式和发展程度决定了其在不同阶段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特点,学习中的实际需求每个人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了解学生智能差异的基础上,采取针对学生智能特点的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灵活丰富的教学模式,多方引导,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喜好,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式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智能的有效、全面发展。

1.3 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加德纳将评价定义为获得个体技能和潜力等信息的过程。运用评价识别学生智能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为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建议,使他们在特定的职业或业余领域内有较好的技能,产生良好的自信心。学生的发展方向受到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引导和指挥。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我们应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2 在体育院校篮球专项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2.1 倡导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人才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和自己有效率的学习风格。每个学生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我们应该充分的了解和尊重。在篮球专项教学中,不是要把篮球课程某一方面的课题和知识强塞给学生,而是要把教育的着眼点从“知识”转向“人”,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为“思维”而教,引导学生掌握适合的正确的思维方法,有了思考才能体现个性和自我,也就有了假设和创造,学生的智能才能发展。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应在确立某一研究主题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将这一主题设定在特色的情形中,从而确定研究这一主题的不同切入点,比如教师可以确定急停跳投这一研究主题,学生则可以选择从研究急停跳投的运用时机、力学原理、教学方法、错误技术分析等不同方面展开研究。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使学生思维动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且是作为一种教学目的来实施的。这正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成份与主要特征。为了调动学生对篮球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应定期邀请篮球领域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员来校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创造条件,使学生实现各种角色扮演,使学生进入到全新的教学氛围中,直接参与到实际的训练、教授、指挥、管理和组织工作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能力。

2.2 根据智能的不同特点设计课程,创新教学观

2.2.1 更新课程内容体系,丰富课程内容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类个体都至少拥有7种智能,每个人以独特方式将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多元智能结构,但是智能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受到来自于环境和教育方面较大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使篮球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望,需要我们把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多项智能领域的内存充实到课程中去,更新、丰富旧的课程内容体系,确立起新的课程体系,使新的课程内容体现人类智能的多元化。体育院校篮球专项的毕业生大多在普通中小学、体育院校、体校、体育局、专业队等部门工作。综合考虑篮球专项的教学实际和篮球课程的特点,我们将篮球专项的人才培养分为篮球专业技术知识、篮球专业战术知识、比赛的控制和指导、裁判基础技术和实战技巧、篮球课的组织和教授、篮球比赛的组织和管理以及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等方向。篮球专业技术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由专项身体素质与专项所需的专门性知觉共同构成的技术方法体系包括学生的运、传、投技术,以及各种进攻与防守的脚步动作如基本站立姿势和起动、跑跳、急停、转身、跨步以及防守步法等身体运动智能;篮球专业战术方向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两、三人的进攻战术基础配合及防守战术基础配合、快攻及防守快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和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和进攻区域联防、人盯人全场紧逼和进攻人盯人全场紧逼、区域紧逼和进攻区域紧逼的组织形式、配合方法和运用时机等方面的数理逻辑智能;比赛的控制和指导主要是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双方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战略、战术,进行正确地指挥,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限制对方特长等方面的自我认知智能;裁判的基础技术和实战技巧主要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篮球规则和裁判法,在比赛中指明罚则肯定合理接触、限制不正当的行为、不合理的动作,确保比赛有秩序地进行的空间智能;课的组织和教授方向是培养学生能在明确课的目的、任务前提下,合理安排课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及时地讲解,实现课的主要目标所需要的语言智能;篮球比赛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要培养学生掌握讨论和决定组织方案、制定比赛规程、成立组织机构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赛前管理工作方法,以及比赛活动的管理和非比赛活动(开幕式、闭幕式、赛事服务工作)管理工作的赛中管理方法以及编制和印发比赛成绩表和获奖名单、对比赛资料进行归档、办理参赛队伍离会、对收支进行财务预算的赛后工作方法所需要的人际关系智能。

2.2.2 教学模式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为多元智能而教”和“通过多元智能而教”。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定义,其一,多元智能是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其二,多元智能是工具。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结构体系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受其影响会产生明显不同。两者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都要求我们的教学模式必须多元化。在篮球专业技术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加学生技术动作练习的时间,再创造不同场景使学生体会技术动作的运用时机和方法,最后要依赖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原有的技术经验基础上,以最积极干预来促进学生主动的获取和处理技术经验,形成具备个性化的篮球技术认知策略系统,为学生的技术水平提高奠定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在篮球战术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数理逻辑智能,将其作为教学工具和途径,分析不同战术布局的博弈关系,同时对战术布局中某一个局部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策略做出合理化预测;在比赛的控制和指导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内化,加入自己的思维,善于思维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比赛教学法,以正式比赛为课题背景,营造正式比赛的真实氛围,使学生在与实际比赛环境的互动中根据优势的转变更加及时准确地控制比赛的节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结合实际指导的过程和结果,学生不断的加以总结和反思,使学生自我认知智能得到培养;在裁判的基础和实践技术的教学中,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加强专题短片和动画播放等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将教师演示与学生的自主调研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等空间智能的得到开发;在课的组织与教授教学中,将讨论辨析法引入到内容的确定、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课堂教学中去,针对课的效果应该组织学生展开互动,将课堂讨论、提问和教师评议结合起来,并努力针对知识点为教授对象提供恰当的类比,调动教授对象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语言智能得到启发;在篮球比赛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教学中,设置案例,采取多个项目小组协同配合工作的方式,各小组加强沟通、协调,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2.3 建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加德纳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要知道哪些实事、定义、表格和细节,只消透过指尖一按就唾手可得”。教学不应当再以传授“事实”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体系应该和教育的目的一致化,否则广大教师和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同时,由于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特长影响下,智能特点也不尽相同,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也会对学生的智能特长发生影响。在篮球课程的评价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真实性”评价,重点提倡过程性评价及情景性评价。所以,在篮球课程的评价中,在评价内容上,应该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提倡多元化多维度的发展性评价。传统的考试形式仍是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的主要方法,实践技能的考核要坚持创新和突破,要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展示其不同的智能状况,促进他们发展优势智能,弥补弱势智能。从评价时间上,评价应该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围绕日常教学过程不定期的展开,起初向学生介绍不同课程内容不同的评价方式,其后评价过程就在学习和教授中自然展开。例如:在进行二、三人基础战术配合练习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过程中,教师会观察学生在无防守和有防守的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并分析造成学生动作行为的客观原因,从而将观察到的学生在发展这一智能方面的实际情况用测试表及时记录、保存。在评价方式上,情境性评价扮演重要角色,情境的选择要努力与学习目的、学习过程保持一致。如在对学生的指挥比赛与控制比赛水平的评价中,要为学生创造激烈地、正规地比赛情景,实现“学生”角色向“教练员”角色的转移;让评价在学生参与的实际情景中“轻松”地进行;应该为学生的智力才能发展铺设路径和创造条件;要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分类、整理和积累;应该发挥档案袋评价的积极作用,学生能及时获得来自各方的激励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以其丰富的教育内涵为体育院校篮球专选课程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院校篮球专项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人才观;根据智能的不同特点设计课程,创新教学观;建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篮球专修,应用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3]霍力岩,等.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3.

[4]刘素婷.论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6):6-8.

初中体育理论课内容的选排策略 篇9

要提升室内体育理论课教学质量, 就应精心收集资料, 丰富教学内容, 精选、细选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内容, 确保理论课具有实用性、时效性。

1. 精挑

教为学服务, 因此, 理论课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性别、特征、需求、认知水平等, 且要注重内容选排的基础性、层次性。如, 初一学生进行教学常规、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青少年锻炼身体应注意的问题、体育锻炼前 (或中、后) 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学习;初二学生进行青春期的体育卫生常识、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学习;初三学生进行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体育欣赏、体育中考等内容的教学和引导。

2. 细选

目标引领内容。室内理论课应细选, 要符合学段水平目标、学年整体目标、学期具体目标的内容, 要做到循序渐进、阶梯式选择, 力求选择的最优化。如, 初一进行教学常规、安全和分组教学的原则、要求的教育;初二进行常规的强化, 进行田径规则、球类规则、裁判法的学习;初三进行中考项目、规则、锻炼减压、小型比赛的组织与编排等, 切实提高理论课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3. 善构

开学初, 学校、教研组应组织体育教师、骨干学生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 为各年级建构、充实、完善理论课内容, 确保理论内容的重点性、时代性、新颖性、实用性, 为学生提供充足化、精品化的内容资源, 丰富学习内容,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学习、掌握并能在实践中体验与运用, 获得最大的收获,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精打细算——设计“精”

要保证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既要从大处着眼, 进行整体设计, 确保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也要从细处着手, 进行精细考量;既要考虑内容的容量, 又要考虑内容的难度;更要精益求精地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 进行精心策划, 做好临时性的授课时数及教学内容的准备, 做到遇变不乱, 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实用性。

1. 精算容量

要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 内容的容量既要适当、精确, 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 更要有适当的广度、坡度。所以, 在设计内容的容量时, 应根据学期内的总时数、气候等合理计算本学期内理论课时比例, 并根据时间来设计内容的容量, 要避免过少、过多、过难、过杂。

2. 细算难度

要提高室内理论课的效果, 就必须精细考量理论内容的深度、难度, 要明确主修、选修、重点、非重点;要注意内容的多与少、详与略、容量与质量, 做到实用;要结合所授内容的难度、进度有的放矢, 错落有序地进行安排, 使理论教学和技术练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精雕细刻——安排“精”

1. 满足认知要善排

室内理论学习, 应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 进行有效安排。如, 锻炼身体的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等, 均可安排在室内进行系统的学习与掌握。而且,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可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如, 人体运动时肌肉的运动特点、足球的越位、篮球的动作技术等仅凭教师的讲解、板书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通过相关的课件, 配以声音、动画等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同步教学要精排

为配合教学同步需要, 在技战术教学、分组教学、情境教学中, 可针对学法、练法、组织措施等进行专门性学习和培训。如, 投掷实心球的反弓、鞭打, 跨栏的攻栏、过栏, 跳箱的助跑、起跳、腾空、支撑、推手、落地等, 可通过对优秀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动作视频等进行“慢放、定格”, 把连贯复杂的技术动作进行分解, 不断改进技术细节、纠正错误。

3. 保障活动要速排

为确保存在安全隐患的技巧、投掷、单双杠等项目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可以借助室内课进行相关的编排, 内容包括场地的划分、组织措施、帮助与保护的专门培训和纪律要求。在教学中, 可将学生自己见到过、经历过的“事故案例、偶发事件”等融合到理论教学中, 具体分析原因、预防、解决办法等, 加强理论教学的说服力。

4. 季节变化要慎排

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策略 篇10

一、室内理论课内容的选择策略

(一) 内容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才会在课堂上认真聆听, 积极动脑思考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1. 热点信息、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1) 通过精彩的NBA视频, 引出篮球裁判的判罚手势, 进行篮球裁判的教学。

(2) 结合历届亚运会、奥运会、世锦赛等, 在课堂上进行亚运会和奥运会相关知识的介绍, 帮助学生在感官上建立动作表象。

2. 室内游戏——学生活动的保障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是提高兴趣最有效的手段。当前室内游戏的种类很多, 教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 对室内游戏的选择应有甄别, 要尽量选择那些学生喜爱、操作简单, 又对教材具有补充、辅助作用, 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游戏。如, 在《绷带包扎的方法》中, 可以设计一个“抢救伤员”的游戏, 每组比赛4个队员, 其中一个扮演伤员, 2个抬担架, 还有1个做包扎。在练习中, 要求将伤员从教室后抬到教室前进行包扎, 比一比哪一组又快又好。

(二) 巧选内容促成长

1. 内容选择利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体育学科的内涵和外延都包含了对学生健康知识的传授, 对学生来讲, 掌握健康的、正确的锻炼方式要比考100分还重要。因此, 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应涉及健康常识、正确的锻炼方法和营养补充等知识。

2. 内容选择升素质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锻炼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方法不当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身体素质, 对此, 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理论课内容, 帮助学生解疑、释惑, 使他们学会、会用所学知识、技能等, 增强自身的体质。

(三) 内容选择依需要

1. 内容选择促技能

(1) 课前引, 促教学。如, 在一年级新生的队列队形课中, 教师可以通过以向前看齐、集合和散开为主要内容的室内理论课, 利用多媒体视频讲解向前看齐、集合和散开的方法、口令, 以及利用国庆大阅兵、解放军队形练习的视频, 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队形意识, 为操场上的实地练习提供理论保障, 节约课堂的讲解时间。

(2) 选择视频, 解难点。如, 在教学《背越式跳高》时, 可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运动员比赛的视频, 通过对视频的慢动作回放,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完整的动作技术, 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动作表象, 解决教学难点。

2. 内容选择促常规

良好的课堂常规, 是完成目标的前提。所以, 教师可以借助室内课, 对学生进行良好课堂常规的教育, 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集合时的要求、上课时的着装、课堂纪律等等。

(四) 内容选择促特色

1. 内容选择求特色

体育特色项目, 对一个学校的发展, 甚至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室内课, 对学生宣传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 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及进一步提升。如, 笔者所在学校是杭州市射击传统学校,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 笔者把射击项目作为一块教学内容, 融入到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向学生介绍射击场地及各种射击器材的名称、近年来射击比赛的现状和射击运动员的要求等等。

2. 内容选择融地域

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 在理论课上, 可以让学生对地域性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如, 富阳市的龙舟队 (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 。

二、室内理论课内容的安排策略

(一) “1+1”模块整合课时内容

所谓“1+1”课时教学模块就是理论课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内容”+“游戏”或“素质练习”这两部分内容组成。如, 一年级理论课课时教学安排 (具体安排见下表) 。

像这样的课时内容安排, 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定的体育知识, 又可以让学生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通过素质活动还能锻炼身体。

(二) 内容安排与教学进度相结合

技术动作分析的理论课, 对较难技术教学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 它的安排应是有计划的, 与实践课的技术教学同步进行。如, 在小学三年级教学《投掷实心球》时, 由于学生理解能力不强, 手臂力量、腰腹力量等素质较差, 往往在实践课教学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如满弓做不好、出手角度很低、出手前双臂屈肘等, 诸如这类问题, 都可以利用室内理论课对动作进行技术分析。

(三) 特殊情况合理调整

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邢台地区;重点高中;体育理论;教学现状

1 前言

体育运动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具有健身、学技、养育、娱乐等多种功能,而为了适应将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体育除了用作手段来发展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身体技能外,还应让学生在通过体育理论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一种综合的体育能力,其中包括能正确理解体育的意义,掌握体育锻炼身体和体育娱乐的原理和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等,还应该传授给他们今后有用的健康生活的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这些知识主要靠理论课教学和指导来完成。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邢台市第一中学、邢台市第二中学、临城中学、内邱中学、隆尧一中、任县中学、南和一中、宁晋一中、巨鹿中学、新河中学、广宗中学、威县一中、清河中学、南宫中学、沙河一中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2.2.2 调查访问法

根据邢台地区重点高中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情况设计调查表,主要内容有体育理论课的开设情况、体育理论课的开设学时、教材的使用、教学的时间、学生对体育理论课学习的态度等方面。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邢台地区重点高中体育理论课开课情况及教学实数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邢台地区重点高中的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教学时数有的安排72学时每学年,有的安排64学时每学年,而体育理论课的计划时数安排是不统一的,虽然受调查的学校都开设了体育理论课,但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的安排存在很大差距,有3所学校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达到或超过8学时每学年,而也有3所学校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不足4学时每学年,大多数的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都在4到6学时每学年之间,而新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具有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课程。体育理论课是实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很显然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而大多数的学校每学年只安排4到6学时的理论课教学,就显得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偏少不够用了。

3.2 学生对体育理论基本知识学习的态度及其要求

对于体育理论这门课程,一方面学生迫切的希望获得体育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上学校体育理论课。通过对150名在校生的调查发现,对学校体育理论这门课程不喜欢上的学生人数比较多。不喜欢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81.54%,喜欢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3.08%,一般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5.38%。然而,调查显示尽管大多数的学生不喜欢上学校体育理论课,但是却希望获得和掌握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希望获得体育理论方面知识的人数是104人,占调查总数的80%,不希望获得体育理论知识的人数是5人,占调查总数的3.85%,一般的人数是2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6.15%,这说明大多的中学生具有广泛的求知欲希望获得和掌握有关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但通过调查发现现有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有88.4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以满足学习的需要。

3.3 教学时间的安排随意性较大

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部分学校采取集中上理论课的形式,即在每学期的开学或实践课结束时连续的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部分学校在新生刚入校就把所有的体育理论课程集中完成;虽然有7所学校把体育理论课当成是阴雨雪等恶劣天气时的体育教材,但大部分学校在阴雨雪等恶劣天气不进行上体育课;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随意性比较大。体育理论课程是一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应合理的安排学校体育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间分配,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践课的进行有机的循序渐进的合理安排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间和内容。

3.4 教学形式单调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仍然采取以前的书本式教学与现在的现代教学模式和要求不相符,虽然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幻灯片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用具,但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形式单调的人数为10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0.76%,教学形式一般的人数为1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08%,教学形式丰富的人数为3人只占调查总人数的2.31%,其它的人数为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85%。这一现象说明,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形式比较单调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要求,并且这一现象还说明,现代化的教学用具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上的使用率依然不高,这虽然与学校的教学条件有一定关系,而教师使用设备的能力以及课件的开发等的滞后都影响着理论课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体育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也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3.5 体育理论缺乏合理可靠的考察考核方式

虽然“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今教育的主要思想潮流,但由于中国的国情,我们在评判一个学生的优劣时,更多的还是通过考试来判定,考试成绩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就业与工作。但考试的本意是检查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从而有利于教学的延深和继续,使学生能更好的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虽然学校对体育成绩每学期都有考核,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只对实践课进行的考试.

3.6 教师不愿意上体育理论课

通过走访、网络和电话采访的方式以及自己作为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实习期间的亲身经历发现,在基层的体育教师由于自身体育理论知识的缺乏以及体育理论素养积累不够充分而存在着多数体育教师愿意上实践课,而普遍不愿上体育理论课的现象。这一现象正好说明了,长期以来基层对体育理论课的不够重视,这也导致了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滞后,使体育理论知识不能为体育实践做科学合理的指导,也使体育理论知识失去了对学生课外锻炼指导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邢台地区重点高中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虽然比以前有所改进,但通过调查发现其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教学时数安排不足、教材使用单一、教学形式单调、教学内容片面、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和教师不愿意上体育理论课等。这些现状和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学校和基层教师的重视。

4.2 建议

4.2.1 加强对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视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需求状况,合理安排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并保证开足体育理论课教学课时。

4.2.2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合理科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通过调查得知大多数的同学都希望通过体育理论课的学习获得有关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体育锻炼的方法手段、健身健美方法、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原理和体育运动裁判规则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合理、科学的安排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4.2.3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和多媒体计算机等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由于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观察技术动作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体育实践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形式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科学的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运用。

4.2.4 定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引起学生重视

建议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但并非只局限于教师出一张试卷或者一道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可以把体育理论基本知识的考核和平常体育实践技术课融合起来。如实践课上可以让学生示范技术动作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动作要领和重点、难点使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也可以理论课后适当布置课后理论作业,并将其计入学期体育成绩,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4.2.5 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理念,同时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

因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任课教师理论水平有很直接的关系。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面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并能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把体育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建新.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6,(S1):142-144.

[2]陆斌,王远.加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刍议[J].青海师专学报,2005,(06):118-119.

[3]王芳.如何上好中学体育理论课[J].社科纵横,2005,(04):223.

[4]朱静华,丛林.如何上好体育理论课[J].体育教学,2004,(06):31.

[5]陈金杉.我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刍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2):22-23.

作者单位

上一篇:中关村核心区下一篇:小学音乐鉴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