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师

2024-09-26

小学音乐教师(共12篇)

小学音乐教师 篇1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音乐教师, 为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 如何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也将成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紧贴实际, 与小学教师多交流与沟通

在高师音乐师资队伍中, 有些教师对小学的音乐教育并不了解, 教法上基本继承了各自专业教师的教学特点, “各自为政”, 缺乏各门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如果高师教师没有对小学的课程进行一番研究的话, 也不能胜任培养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 因为高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是和基础教育脱节的, 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 将难以适应实际的小学音乐教育工作, 就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加强高师的音乐教师与小学音乐教师的交流与沟通, 定期进行座谈, 以便及时了解小学的新情况, 从而调整高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尽快地适应小学的实际需要。

二、改革教法, 培养学生扎实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

音乐教师要具有新的教学理念, 特别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强调的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要素的有机整合, 课程变成了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环境, 是四个因素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 更新理念, 了解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基本精神和思路, 改变只注重技能技巧的传统思想。在专业课的教学上, 无论技巧课还是理论课都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 如声乐课的教学除了技巧的掌握外, 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声乐基础知识。教师不仅要示范好的声音, 也要示范一些不好的声音,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鉴别声音的好坏, 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同时对小学生的生理结构、心理特点等也都有所了解,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三、要求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综合能力

音乐学科是在横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很自然地就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联系到了一起。因此音乐课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 而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在音乐学科领域中, “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 才能组织好课堂,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 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 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 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 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新课程中, 强调课程的综合性, 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四、加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新时代是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 信息网络可谓是无处不在。现代化教育媒体作为改革的“宠儿”迅速占领传统的学校教育阵地, 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软硬件设施。在音乐领域,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许多现代化电教媒体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 如录音、录像、投影、计算机等, 这些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电教媒体的进入, 使音乐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 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手段, 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

音乐教师的审美情感修养不仅是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内容, 而且也是参与音乐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必备条件。所以, 提高审美情感修养应该成为音乐教师进修的课题之一。审美经验是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评价音乐的依据。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一般应必须具备以下一些专业能力:识谱和听音能力, 歌唱的能力, 键盘乐器演奏能力, 指挥能力;学会一至两种乐器。实践表明, 许多教师之所以能够成功, 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不畏艰辛, 不计得失, 勤于耕耘, 因此成绩卓著, 受到人们的尊敬;相反, 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 缺乏对事业的责任感, 那么他就失去了动力, 也不可能胜任培育下一代的工作。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加强培养音乐教师的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品质, 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情感修养。

小学音乐教师 篇2

一、德育工作

教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在教学工作或生活中,我首先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为了了解学生,我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

第二,我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爱,学习一般的爱,学习差的也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第三,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第四,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作为一个三年级的数学教师,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在我的爱心教育下,学生的素质正在提高。

二、教育教学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个小学音乐教师的“困惑” 篇3

教改、教改,叫你改来改去,到底中心是什么?重点又是什么呢?学生学到的、得到的真的比从前多了吗?说老实话,我作为一名最普通的音乐教师,也许是太普通了,对于这其中的精髓,真的是很难领略!不过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学生进没进步不好说,教师确实是越来越进步了。就拿我来说吧:从对课件一窍不通到得心应手;从对乐器知之甚少到葫芦丝、竖笛、陶笛、大鼓应用自如;从一有人听课就冒虚汗到巴不得有人来听课;从画的不知道是什么到有模有样——这一技巧课堂暂未使用,不过自从绘画好了,每次在区里演出要做道具,领导都夸我做得特别漂亮,既增添了舞台效果,又给学校省了钱这些应该也算是进步了吧?

不过还是那句话:到底什么样的音乐课才算是好课呢?才是达到要求了呢?我觉得:能让孩子们上音乐课的时候,感到很轻松!感到很快乐!让孩子们上音乐课的时候,能学到东西,又有机会展示自己!让孩子们觉得上音乐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这就够了。

二、如何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都说老师对学生是“责任”、是“奉献”、是“爱心”。

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爱心”?我们的“奉献”、我们的“爱心”,又有多少学生能体会?又有多少家长能理解?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对我很严格。只要老师说你错了,就不允许你有丝毫的辩解。当时我觉得父亲的做法很极端,现在终于明白了:老师是不会无缘无故去批评孩子的,即使有的时候判断错了,出发点也一定是为了孩子好。对老师不质疑,是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最基本的信任和尊敬。再看看现在,对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不许体罚、不许有偿家教、不许吸烟等;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商业化了,“顾客是上帝”的商业用语也变成了“学生是上帝!家长是上帝!”把孩子们个个都惯成了家长和社会国宝级的宠物。表面上看,行为习惯极好:见了老师,不管认不认识,都“老师好!”、“老师好!”叫得挺响亮,但有多少学生能做到真正地去尊敬老师呢?

记得一次上课,在三次提示一个孩子不要讲话之后。我让他在教室里罚站,没有大声训斥,更没有碰他。下课以后,他趴在三楼的走廊上,看见我从下面经过,吐了一口超大的浓痰,击中我的头顶——技术还不错!我找他谈心,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讨厌老师?觉得老师罚得不对?他说不是,只是为了向同学显示他不怕老师。奇怪的是,我记得当时只生气了一小会儿,就不再生气了。可是有的事却很难让人释怀。记得还有一次上课,我叫一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孩子坐着纹丝不动。我又说了一遍,而且不带任何加强的语气,他看着我,还是不动。我朝他走去,还没等靠近,他就哭了。于是,我便放弃了再管他,继续上课。没想到第二天家长就找到学校:说因为我的原因,孩子死活都不肯来学校上课,让我和孩子道歉。问过几个孩子后,领导也表示对我很理解,但还是要我和家长“意思”一下,也就是说些好话去宽慰家长。……我已经不记得当时都昧着良心说了些什么了,无非就是他们的孩子多好、多优秀之类的。我真想问自己:你的原则呢?你的尊严呢?都到哪去了?这还算好的,更有甚者,仅仅因为老师在某些事情上处理得让家长觉得不够公正,就冲到学校来对老师拳打脚踢,这样的事屡见不鲜。甚至连怀孕的女老师都不放过……试问老师在家长心中的地位究竟是何等呢?

虽然现在教育已经从“棍棒下出状元”发展到“以人为本”,但是过度的强调“以人为本”已经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心中形成畸形的概念,更被一些素质低的家长当成“攻击”的盾牌,在这一点上,又完全没有任何保护教师利益和安全的措施和条款存在,造成老师在部分学生和家长心中已完全没有地位,更无信任、沟通可言。

面对种种压力,许多教师都“淡”了!“寒”了!教师们该何去何从?本来引以为骄傲的称呼已经渐渐地转变成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每个教师的头上。我们的信念、我们的理想,还应该坚持吗?还能再坚持吗?我们还能保留那颗赤诚的心吗?这将会是一个更大的考验。每个教师都宣过誓,我们都清楚地记得自己的誓言,该如何去做一个教师?该如何去尽自己的责任?但是,教师也是人,她可以心甘情愿地去付出,可以开开心心地去付出,但这些付出绝不是给家长“理所应当”的礼物,而是要家长和孩子用心去交换的一种“收获”,难道不是吗?

小学音乐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 篇4

一、音乐创编能力

教师的音乐创编能力成为开展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 同时音乐创编能力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换言之, 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之外, 还需要具备与创新教学特点相适应的音乐创编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音乐创编基本理论知识, 以及创编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创编活动。教师的音乐创编主要体现在:对单旋律歌曲改编、二部合唱改编、课堂打击乐器的编配上。

(一) 单旋律歌曲的创编

(二) 二部合唱的改编

从小学音乐教材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开始接触并逐年增加合唱歌曲的比例, 需要音乐教师重视低年级学生在单旋律歌曲的演唱中对音准、音高的把握, 为二部合唱的学习打基础。由于二部合唱在编排和创新上具有较大难度, 教师可以考虑从和声、复调等音乐的形式要素和不同的合唱方式入手, 做简易的改编。

二部合唱的改编包括:卡农式、填充式和固定音型式、音程叠加式。教师可以从自由模仿式 (类似轮唱) 和严格模仿 (轮唱) 式中进行改编, 相互模仿的声部在不同的时间或音区相继进入, 或者以两个声部完全一样, 在时间上有着先后之分, 从而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相互呼应的音乐效果。

这首二声部歌曲《布谷》谱例由高芳艳编配, 就是以一拍为时间间隔, 运用模仿的手法完成了第一句, 之后的二声部在主旋律的基础上以变化模仿的方式加以展开, 音乐教师可以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扩展内容。

(三) 课堂打击乐器的编配

将打击乐器为节奏朗诵、单旋律歌曲、声势配伴奏或者进行带有节奏型的合奏训练, 或带领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来探索自然界或生活中的音声等, 都是很好的创新点。体现在演奏方式的创新和自制打击乐器的创新上, 教师让学生联想、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教师可以从讲、写、念、奏、创作方面培养学生节奏感受能力。如:听鼓声走活动, 在观察学生心跳节奏的基础上, 教师轻轻地击鼓, 让学生听鼓声走, 要求学生走自己的, 不要碰别人也不要跟着其他人, 寻找自己的活动空间。鼓声停止, 身体也停下来, 鼓声再响起, 就继续开始走。教师改变鼓声的大小, 敲击的速度, 让学生加重脚步声, 由走到跑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他们利用身边的物品动手制作简易的打击乐器。例如:选取教材中《其多列》单旋律歌曲配成多声部的打击乐合奏。第一声部唱主旋律, 第二声部由一名同学拿碰铃, 第三声部拿蛙筒, 第四声部敲击鼓。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

作为音乐艺术来讲, 教学艺术在于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思维, 逐步建立音乐创造力, 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创新能力, 以新观点、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的教学形式、新的教学方法等;由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 提出一些具有新创意的点子。教师的创新往往不在于“什么”, 而在于“怎么”;不在于形式, 而在于内同;不在于现象;而在于本质。

(一) 教学理念新颖性

课堂教学的创新, 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前提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入手来进行教学实践。教师为顺应时代的要求, 逐渐成为开拓型教师。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 关键取决于教师自身在教学中能否不断创新。

(二) 教学形式多样性

1.活动性

在研究学生主体性学习上, 大胆探讨、努力挖掘, 形成特色的教学形式, 在唱、奏、舞等教学中,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的空间和创设探究的情景来参与教学活动, 形成主体性的创新课堂形式。

2.探究性

在教学中, 教师多采用形象的语言, 进行生动描述与形象比喻。探究性的创新形式是一个从设疑、自主、引导探索到答疑的过程。探究性的创新形式可用于低年级的唱游教学活动, 进入高年级可适当增加难度。

3.合作性

在教学中, 教师注重师生共同合作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对于创造性较强的音乐环节或者有难度的知识点时,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探讨, 共同解决疑难;通过共同演示歌唱、演奏、表演的创造成果, 让学生参与课堂。

4.趣味性

在教学中, 教师融入游戏的教学, 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乐于参与其中, 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可以是模仿性的游戏、创造性的游戏、律动性的游戏、表演性的游戏。

(三) 教学方法拓展性

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指根据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和音乐教学内容, 教师采用新的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办法。在原有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产生新的教学方法, 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新的音乐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兴趣教学、参与教学、情景教学、直观教学的方法中创新。例如, 教师把音乐家的故事、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等内容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 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教师采用律动参与、节奏参与、讨论参与、游戏参与、绘画参与等形式, 发挥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随音乐的情境进教室, 下课也同样创设一种语言的情境出教室。

三、结语

作为教师要具备教学的自我创新能力, 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同时, 教师的创新能力制约着课堂教学效果, 也影响着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小学音乐教师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否顺利实施, 仍然需要不断思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郭声健等.音乐教育新概念.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2]廖乃雄.论音乐教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0.

[3]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耀华.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中国音乐教育, 2007, 07.

小学音乐教师随笔 篇5

以人为本,从教育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学习者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一切都要为学生考虑。这个观点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同样实用!小学音乐怎么教?主要就是在课堂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我们通过“听、做、想、”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只有“听”了,才可以有感知,在“听”的基础上面,我们再来进行“做”与“想”的结合。

个人认为,音乐在教学上面“听”“做”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好把握的事情,事有利弊、轻重之分,把握好了事半功倍,否则事与愿违。前阵子我看了一些关于新课标音乐教学的获奖视频,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教学过程:在这节音乐课的课堂里,该老师在教学上面运用了“听”“说”“唱”“想”“做”几个方面的教学步骤。从开始的教唱,用电子琴走了几遍旋律给学生感受了,然后教了学生怎么歌唱这首歌曲,又讲了歌曲的背景文化,总之体现出了新课标里面要求的知识要跨学科这个要求。最后根据这歌曲的特点加入了秧歌舞蹈,学生们在这场很生动的教学中体会了音乐的律动性,体验了歌曲的情感性,也可以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看了也觉得内容丰富,可是总觉得好象少了点什么内涵的东西。

音乐课我们老师到底要教什么?我们又教了什么?同学们学了什么?他们又学到了什么呢?游戏固然增加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秧歌同学们肯定也觉得有趣。一节课结束了,老师累了,学生们也尽兴了,可是我想知道学生们从我这里学到了音乐方面的多少知识呢?又有多少节课都是如此的教学模式呢?

如何提升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 篇6

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是小学音乐教师的必备的技能,两者缺一不可,它既是小学音乐教师的镇山之宝又是其立身之本。

一、小学音乐教师要有自身的基本技能

表演是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特点,表演要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它是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根据奥尔夫教学体系“闻乐而动”的观点,针对小学生的好动、好自我表现的特点,选择出适合形体表现的音乐作品,把歌唱、奏乐、舞蹈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做出不同的肢体语言。

在小学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技能是小学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也可称为第一技能。就一般情况而言,人们最先接触音乐就是从听唱歌和学唱歌开始的。所以,在许多人的思想里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概念就是唱歌。事实上,在大部分小学生的心目中,音乐教师的歌唱水平几乎就是教师的全部音乐水平。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对歌唱技能的掌握如何,直接决定着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 “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教师单一的技能是不能满足学生日益膨胀的音乐需求,同时,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只是上好课就完事了,他们的任务还在于课外艺术实践及培养人的品格和情操。

音乐课外活动和实践是小学音乐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能引导部分学生走上专业之路。在学校里音乐课外活动常见的有: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小型的管乐队和弦乐队等等。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学校客观实际组建学生声乐、器乐、舞蹈等课外音乐活动团队和指导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要有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关系的能力,保证音乐实践活动在课内和课外的一致性和整体性,为学生在音乐课外的学习和实践创造有利的环境。只有完成了课堂教学工作与组织音乐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工作,才能真正完成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二、小学音乐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

音乐教学能力是小学音乐教师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内在功力和基本保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小学音乐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这样就会使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更加活跃。

新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模仿他人。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乐中学、玩中学,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难免使课堂变得很“乱”。如果为了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教师却无法掌控使整个课堂混乱,那就不是我们所要的教学效果。我们所要的是“活而不乱”的课堂,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有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工作,面对不同的时期、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要求的教材,教师都应该用不同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教学,这就需要进行研究。不仅如此,音乐教师还应该对音乐教育过程中发现的新思想、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抽象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由工匠型、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潜心研究,着力提高自学能力、教改实验能力和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 文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 篇7

一、观念转变实现自我

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因为教育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情境性, 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 所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

二、实践锻炼了教师, 培养了学生

首先, 学校工作的对象是一大群感情丰富对客观外界极有好奇心, 极敏感的认知碰撞, 得到情感交流, 产生相互激励, 师生由于教育工作结合认知碰撞, 会使“教”与“学”双方受益。如音乐课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 感受美的事物;让他们通过频繁接触音乐艺术作品, 恢复艺术感觉丰富审美体验, 使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谐发展。新的音乐教学师生共同体验、探索发现、创编创新表现, 享受美的全过程, 师生在音乐美的熏陶下学习掌握技能技巧, 感受到音乐美在不断升华。形成一种迅速生出创意或意象, 并通过特定媒介材料把它们体现出来的能力。为了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赋予了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平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具备较丰富审美体验和创造性体验。

三、提高修养服务教学

教师应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加强多方面修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 爱心与公正;耐心与自制;虚心与创新;童心与合群等, 这是综合文化素养教育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教学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让他们领略艺术殿堂的魅力。十余年, 我始终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拜访我市艺术届名家, 先后进修音乐教育, 钢琴演奏技能技巧、健美操专业培训、声乐演唱技巧……通过近几年的充电, 我深深的感受到课堂中能够得心应手, 训练场上鼓镲齐鸣充分证实了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充满无限动力, 我的课深受学生喜爱并收获学生一脸灿烂的阳光, 师生互动欢歌笑语充满课堂。

小学音乐教师 篇8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状况

笔者以新课标对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为切入点, 在对本地区现阶段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进行实际调查中发现:新课标实施以来, 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对学习、解读新课标的程度和意识不强, 导致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掌握还相当薄弱;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的情况还不容乐观, 18%的教师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而大多数教师只能是在做公开课教学时才用一用, 更多地是因为学校条件有限, 再加上教师自身操作水平所限, 导致大多数教师只是偶尔甚至是从来没有用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育教学方面有54%的音乐教师在器乐演奏方面和理论知识方面还亟待提高, 62%的人认为自己和学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原因, 认为音乐教学中的困难主要是备课资料太少、教学条件差、任课太多、备课时间少等;有90%的音乐教师对地位和待遇表示一般和不满, 说明音乐教师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待遇还是很低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能参加培训的仅占40%, 28%的教师偶尔参加过培训, 34%的教师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 因为受学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学地位待遇不高的影响, 有45%的音乐教师从来不进行业务自修, 有59%的农村音乐教师对参加科研活动感兴趣, 很想参与但不知如何做, 仅有13%的教师参加了音乐教研活动, 大部分教师偶尔甚至是从来没有参加过科研活动。说明农村音乐教师渴望在教研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素质, 但缺乏这方面的有效指导, 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科研能力水平普遍低下;教师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评价主要是最后的唱歌考试, 能综合考评学生音乐成绩的教师仅占8%。

二、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现状的原因

1. 办学条件是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基本因素

调查显示, 我们走访的上百所学校中, 没有一所学校有充足的办公经费, 因此导致农村音乐教育建设不规范。如由于教学资金的紧张, 配备全套的音乐教学参考书的学校仅占6%;有76%的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活动室, 近90%的农村小学上音乐课只能用录音机代替风琴、电子琴、钢琴……音乐教学设备落后、园舍破旧、教师工资待遇低、教学资料和藏书缺乏等等, 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音乐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且这种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改变。

2. 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根本

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地方政府依然每年大力表彰升学率高的学校, 对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的工作还是以成绩为重要考评内容, 像音乐这样的小科教师自然就很难得到学校领导乃至教育部门的重视和肯定, 对他们只是采取文件式的管理和一般性检查管理。长此以往, 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对本学科教学越来越不在乎, 工作也越来越不安心, 甚至出现多数音乐教师放弃音乐教学而改教别的学科, 严重阻碍了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 由于新课标要求下的教材内容大多是以满足城市教学需求为取向编写的, 很少顾及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现状, 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很难适应, 教和学都很困难, 很难跟上新课标的课改步伐。上级有关部门虽然也会安排音乐课程培训, 但这种集中的培训方式也只是蜻蜓点水, 重视理论讲解而忽视实际教学的实践指导, 加上学校资金紧张, 拿不起培训费、路费和住宿费, 这种培训的机会就很难落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身上,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3. 师资队伍是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关键

调查数据表明, 在农村音乐教师的配备上, 只有中心校的音乐教师素质可以获得保证, 而村小只能由校长自己决定如何配备音乐教师。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质量低下, 其中有音乐教育学历的教师占34%, 没有音乐教育学历的教师占67%;专职音乐教师占46%, 担任其他学科教学同时又兼职上音乐课的教师占52%, 有音乐教育学历但没有上过音乐课而直接改教其他学科的占2%, 更有甚者, 调查中有一个农村小学, 因为从来没有过音乐教师, 所以一直以来音乐课均是由班主任代替上, 和学生们座谈时, 学生们也纷纷说他们很少上音乐课, 多数都是被班主任上成数学、语文课了。通过个别访谈得知, 在农村学校, 也有一批正规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 因为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偏见的影响, 认为教音乐课低人一等, 因此改教语文、数学等主课。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农村音乐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4. 音乐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是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决定性因素

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新课改理念落后, 缺乏新课程的精神、理念的渗透和引领;专业知识结构不平衡和不完整, 专业能力低下, 不能很好地把握、运用新课程标准;还没有很好地形成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任务的专业本领。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其自身素质的提高。

5. 教学研究及反思能力是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潜在因素

不少音乐教师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 对于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对学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进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不善于通过教学反思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导致教学水平的低下和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

三、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对策

1. 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既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 也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 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投入, 完善农村音乐教育经费机制, 解决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 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 修建音乐教室, 配置音乐教学器材, 完善教学设施。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以满足音乐教师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2. 更新农村音乐教育理念, 完善评价机制, 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质量状况,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 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 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用新的理念, 新的教学方法, 积极开展教学实验,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

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

首先, 各级领导要切实解决在教师聘用、教学评估、教师再教育、教师奖励制度等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中出现学科偏科的问题, 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

其次, 要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必须要有这样几个条件:第一, 投入和支出。师训部门的投入包括财力的投入, 师资力量的投入;师训的支出包括业务部门的培训性支出和受训人员的所必须的支出。这两方面的投入和支出首先要取决于财政的承担能力;其次要乡镇和村级组织的投入积极性, 最后要引导受训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投入积极性。第二, 培训内容。对现任音乐教师的业务培训内容应以应用性知识为主, 也就是说要实用, 这就涉及教材问题。因为受训教师的层次不同, 所以教材应该有层次性, 即对不同教师使用不同的教材。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训部门还没有力量解决培训的教材问题, 所以需要市级师训部门和师范学院的支持。第三, 组织体系。对音乐教师的培训组织体系要有效, 使有限的培训活动能达到最大效果。

4. 加大教育科研力度, 加强教育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教育本身需要不断探索和革新, 因此, 教育科研就是改革的主要杠杆。目前小学的音乐教育改革信息较多, 特别是发达地区在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方面有大量值得借鉴的信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音乐教育信息的搜集和发布工作, 让广大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有机会共享现代化的教育信息, 并能够经常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只有不断地进行教育信息的交流, 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够不断提高, 教育质量也才可以提高。所以, 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科研的带动作用, 重视教育信息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鹰.绍兴市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中国音乐教育, 2008 (9)

[2]李玲.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教育教学研究, 2010.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9

一、培训音乐教师的教育专业素质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质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师的教学能力等。

一是语言能力。音乐教学中除音乐本身具有的音响语言功能外,教师艺术化的语言表达更能突出音乐教学的美学特征。音乐学习的前提是听到音响后的感受与理解,然后是教师规范准确、形象精炼、生动幽默、言简意赅的课堂语言,并且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培训音乐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一种无形的艺术教育手段,美的语言和美的音乐作品,带来的是美的享受,激发和诱导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抽象性和创造性,增强理解和想象能力。

二是组织教学能力。怎样把控课堂教学并上好课,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力高低的体现。教师首先要胸有成竹,教学内容要吃透,教学目的要明确,学生兴趣要兼顾。其次要保持一种正常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了解学生,既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又要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再次要像一个乐队指挥一样,精心设计、编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学习情境和氛围。

三是情感驾驭能力。教师走进课堂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其精神面貌,如果带着不利教学的情绪、心存紊乱的情感走上讲台,面对教学过程是以情感感受为主的音乐教育,该如何去讲解、演唱、弹奏……?因此,严于克己,掌控情绪和感情,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交流师生间的感情和思想。高明的教师重视情感投资,以合作、愉快、积极的情感投入去营造教学氛围。

四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就音乐教育而言,音乐教师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技术和方法去解决音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也就是创造性地应用音乐知识以解决学习活动中的问题。教师应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角度客观地分析因果,以平等、鼓励的话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帮助其树立信心,实现教学目的。问题解决过程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有时需要合作完成。

二、培训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

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课程内容与音乐学院的专业课不同,理论、视唱、声乐、钢琴、器乐、指挥等内容往往会出现在一堂课里。有时候是声乐和指挥并用,有时候是视唱练耳和乐理相结合等。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专业基本功,要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例如,上一节内容为《走进新时代》的合唱指挥课,不但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还要讲解速度、力度及歌唱方法、指挥常识等问题,为了让学员能较准确地演唱、指挥好这首歌曲,教师进行自弹范唱和示范指挥就成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范唱和示范指挥可以直截了当地将教师的要求以及直接的听觉、视觉效果传授给学员,使学员确立正确的演唱和指挥概念,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

在音乐艺术这门学科中,教师的专业技能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师本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首先对音乐课程要有深刻的理解;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三要把握对好课堂;四要有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是需要一种技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范唱歌曲、视唱乐谱;不会指挥演示;基础的钢琴演奏完成不了,试想,这样的音乐课如何进行。业务是立身之本,艺术上的精湛技艺能够博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也会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通过培训,提升音乐教师的人格素养

教音乐而只懂音乐,对其他学科知识不通或知之甚少,这不是合格的音乐教师。学校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大量文学、哲学、美术、科技、社会等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获得对美的事物、对人、对社会、对音乐、对美术等方面的欣赏品位和认识的提高,就会在理解音乐、解释音乐、教授音乐的能力上也就得到发展和提高。

音乐教师投身到大自然中也是我们的培训内容。去感受从自然美中透出的震撼心灵的美,这种美能不断启迪人的心灵世界,充分开启人心中的艺术空间,展示人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正是音乐教师人格素养中极重要的一环。正确的人生信仰以及价值观,能够获取高尚的艺术和人格魅力,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继而影响到学员的人格素养形成。音乐教师同样有着极大的责任来教育学员,有责任把“正能量”教给学员。

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 篇10

筅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江晓万筅江西教育学院郭晓莺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课程的发展趋势和设计原则

1. 发展趋势

(1) 多元化的课程设计观。多元化的设计观首先体现在行政主体的多元化。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课程应该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对于一些必修的核心课程可由国家统一制定内容、标准, 实行国家统一管理。由于我国各地区培训学校的基本水平以及可供教师培训与学习的条件不同, 各培训点及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培训课程。

多元化的课程设计观还体现在课程类型的多元化。课程应分为音乐课程标准及音乐教材解读类、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类、音乐教育理论研讨类、教育教学专题研讨类、音乐知识更新与扩展五大类。

(2) 综合性。课程不仅要发掘音乐文化的内涵, 加强音乐文化与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姊妹艺术及其他相关文化的生态式交叉和融合, 与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造等不同领域间也要相互渗透。

(3) 实用性。课程设置不仅要使中小学音乐教师本身业务水平有所提高, 而且在音乐教学方法、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音乐艺术实践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课程紧贴中小学音乐教学, 要满足不同层次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需求。

(4) 课题性。在当今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时期, 中学音乐教育有许多课题值得探讨和研究。因此, 课程设计中有许多研究性课程, 课程设计有课题性。

(5) 实践性。音乐教育的一大特性就是实践。有许多音乐专业技能、技巧都要求被培训者在实践中提高。所以课程设计中有许多实践性课程, 让被培训者在实践中提高音乐技能、技巧及教学方法。

2. 设计原则

(1) 合目的性原则。课程的设置要结合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现状和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以帮助中小学音乐教师理解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发展实施新课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原则。

(2) 发展性原则。教师教育的基石和精髓是终身教育理念, 它强调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更新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思想观念, 是一个学习、反思、实践, 再学习、再反思、再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所以课程设计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不断变化。

(3) 多层次性原则。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体现在音乐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育心理、创造方式、教学研究等方面。由于个人年龄、经历、素质构成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所处环境、内在需要的不同, 使得不同音乐教师能力水平和工作需要之间差距不同。因此, 课程设计中除必修课外还有选修课, 让不同层次的音乐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课程。

(4) 合学科性原则。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要反映符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 既要符合一般教学规律, 又要符合音乐学科教育规律。

(5) 教学形式多样化原则。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开放、互动、实用、创新”的原则。开放是指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模式等多方位开放。互动是指将培训过程理解为对话过程, 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主动投入、充分沟通、交流互补、共同提高。实用是强调从实际出发, 用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 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师发展需要, 提高培训实效。创新, 强调教师培训是一个与时俱进动态过程, 既不断推陈出新, 又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二、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思路

1. 总目标

全面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主动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2. 课程分类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类;中小学音乐教学技能培训类;中小学音乐教育理论研讨类;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专题研究类;音乐知识更新及扩展类。

3. 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分析;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研究;当代主要音乐教学体系及教学法;乐理、视唱、听音教学体系及教学法;唱歌教学研究;计算机与音乐教学;音乐教育科研专题讲座;钢琴弹奏训练;唱歌训练;中国音乐作品欣赏与教学;外国音乐作品欣赏与教学;通俗音乐研究;音乐美学基础;合唱、合奏与指挥;课堂器乐教学 (竖笛、口琴等) ;音乐心理学;音乐论文写作;世界民族音乐概论;音乐表演艺术欣赏;文献检索与利用;音乐与其姊妹艺术。

4. 教学对象

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组织者及培训者。

5. 教学模式

示范———模仿;情境体验;现场诊断;案例教学;参与———分享;相互交流;任务驱动;问题探究;主题组合;自主学习。

6. 评价

档案袋评价法

三、几种常见的培训课型

1. 讲授课

讲授课是培训者通过口头语言向被培训者传授知识的课型, 它是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课型之一。讲授课的优点是能够使培训者有较充分的主动性, 易于把握所讲内容, 能够使被培训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较系统的知识。这种课型要求培训者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它适于中小学音乐课标及教材解读类、知识更新与扩展类、中小学音乐学科教育理论研讨类课程的教学。这种课程中要贯彻启发式教育思想, 促进被培训者的思维活动。语言要简练、正确、生动、形象, 富有艺术性。语调要抑扬顿挫, 并要注意讲话的节奏与速度, 还可以适当地辅之以身体动作和手势, 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2. 演示课

演示课是培训者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 播放录音录像, 或进行示范性的演唱、演奏, 以使被培训者获得感性知识的课型。演示课教学的直观性强, 它对于增加被培训者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和发展被培训者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演示课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应用较广。在音乐技能技巧等内容的教学中, 向被培训者进行示范性的演唱、演奏, 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3. 练习课

练习课是被培训者在培训者的指导下, 运用知识, 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 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育教学课型。如演唱、演奏、视唱练耳、音乐创作等都属于技能技巧, 因此, 练习课也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课型。

4. 谈话课

谈话课又叫问答课, 它是培训者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被培训者提出问题, 要求被培训者问答, 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被培训者获取或巩固知识的课型。谈话课特别有助于激发被培训者的思维,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在音乐教育教学中, 经常运用复习式与启发式两种形式的谈话课。复习式谈话课根据被培训者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向被培训者提出一系列问题, 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帮助被培训者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知识。启发式谈话法则是通过向被培训者提出他们未思考过的问题, 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去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5. 讨论课

讨论课是被培训者在培训者的指导下, 为解决某个问题而各抒己见, 进行探讨, 辨明是非真伪, 以获取知识的课型。在讨论的形式上, 既可以是整节课的讨论, 也可以是几分钟的讨论;既可以是全班性的, 也可以是小组或几个人的讨论。

6. 研究课

研究课是被培训者在培训者的引导下, 通过独立的探索,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课型。一般地说, 被培训者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社会和科学上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不过, 这对于被培训者来说还是新的。在培训者不作讲解而只提供一定素材、情境的条件下,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被培训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活动。研究课的突出优点是能够使被培训者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形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活动课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而人的节奏感是与运动觉相联系的, 运动觉的配合可以增强节奏的感觉。许多人在听音乐或演唱、演奏音乐时常常自然地打拍子或用手、脚、头、身体的晃动来配合, 就是这个道理。

小学音乐教师 篇11

本次培训以培养教师专业技能。解决音乐课堂教学急需(专业音乐教师偏少、器乐类型较少等问题)为主要目标,使参训教师系统掌握音乐教学理论,熟练运用各项教学技能,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胜任音乐课堂教学及指导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以提高我省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

来自本省定西、陇南、甘南、临夏地区共80位教师参加本次培训,他们都是当地农村中小学的专业或兼职音乐教师。本次培训主办方请到了省内外知名音乐教育专家和学者,就我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针对性的讲解和交流。在为期5天的培训中,教师们接受了包括《中小学合唱团队的建设与训练》《中小学舞蹈教育教学与管理》《音乐与人》《音乐本体能力》《音乐教育实践的观察与研究》《钢琴即席伴奏》《甘肃民间音乐进课堂》等课程的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用更专业的技能去教给孩子们音乐知识。

“这次培训对我们农村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让我们的假期充实而有意义,学到的专业知识可以让以后的农村学校音乐课开展得更好。”康乐县城东小学的音乐教师包玉英在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公益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如是说。

7月22日上午,第一堂课是由兰州一中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兰州一中交响乐团指挥杨文章老师所讲授的《中小学合唱团队的建设与训练》。为了让前来上课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能更好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杨文章特地邀请了兰州夕阳红老年合唱团来给学员们进行现场“说法”。杨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对音乐的热爱深深地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学员,夕阳红老年合唱团精彩的合唱让学员们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在中小学,尤其是在农村的中小学中建设一支有水准的合唱团必然会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大家心中怀着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切身地感受合唱带给大家的美和快乐,我想很多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杨文章老师说。

从北京赶来的舒泽池老师在培训第二天为学员们带来了《音乐与人》和《音乐本体能力》两节课。现已72岁高龄的舒泽池老师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等,是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参与审定与修订工作,编写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教师用书,并主持开发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制音乐教科书配套电脑多媒体软件光盘。他认为,音乐虽然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艺术,但是音乐是无所不在的,人人都有音乐天赋,同时音乐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它无疑是一种成长力量。人们学习音乐最大的收获是人的精神得到了放松和解放,人们也是用这种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和宣泄情感的。

在培训第四天,杨万春老师带来的有声有色的钢琴即席伴奏课深受学员们的喜爱。当天下午,杨老师还根据学员们在中小学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专门借来了手风琴,为大家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风琴课。在这5天的培训中,学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各位授课老师对音乐的热爱,在专业知识上获益匪浅,这也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树立了信心。

小学音乐教师应担起美德教育重责 篇12

一、音乐教师担起美德教育重责的必要性

1. 音乐的特殊功能决定音乐教师应承担美德教育重责。

音乐通过美妙的旋律和节奏, 表达真诚美好的情感, 激发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进取精神。音乐这种特殊的审美信息可以培养人高雅的审美情趣, 可以塑造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从而对人的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等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孔子曰:“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意为仁人君子的修养要通过音乐而最后完成。荀子曾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 其化人也速”, 形象地指出了音乐对道德的教化作用。日本著名德育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也曾说:“教音乐不是我的教育目的, 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 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这些都道出了音乐的特殊教育功能, 也启示着音乐教师应承担美德教育的重要责任。在鄂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第六单元《从小讲礼貌》的教学中, 通过趣味教学, 请同学们欣赏《讲礼貌》、《对不起和没关系》、《让座》以及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 并运用情景表演等手段, 让同学们不仅会唱《咱们从小讲礼貌》, 更知道要做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好孩子。

2. 小学教育的特殊时期需要音乐教师担起美德教育重责。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和求学时期, 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太成熟, 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个性、志趣、气质、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可塑性, 模仿力极强。并且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 其思想活动更多地建立在情感活动的基础上。而音乐教育可通过声乐、舞蹈、戏剧等许多栩栩如生的音乐创作和形象,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形象、强烈情感与美妙的娱乐之中, 以唤起小学生的美感, 使其受到真善美的感染, 从而发挥音乐以乐寓德、以乐育德、辅德引善的重要作用, 诱发孩子们高尚、正确的思想动机, 然后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第十册第二单元是《祝福妈妈》, 通过这一单元课的音乐活动, 要使学生感受亲情、赞美亲情、学会感恩。我在教学中, 也观察到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孩子, 上课都没有坐正过。为了调动学生情绪, 我讲述了《鳝护子》的故事, 当我讲到“随着那一锅汤慢慢煮沸了, 锅里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锅中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 只留头部跟尾巴在煮沸的汤水之中”时, 我发现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就问孩子们知不知道原因?这时, 很多孩子还笑着脸。我接着说, 当把这条形状奇特的鳝鱼捞出汤中, 剖开鳝鱼腹发现, 那里面竟藏着满满的鱼卵, 数目之多, 难以计算。原来, 这条母鳝鱼为了保护肚子里的众多鱼卵, 情愿将自己的头尾浸入沸汤之中, 直至死亡。我说, 母子情深, 动物妈妈尚且如此, 那我们的母亲更是如此啊。我还和大家一起回忆在汶川大地震中感动世界的那个妈妈救孩子的场面。当我读完短信, “亲爱的, 如果你能活着, 一定要记住, 妈妈爱你!”我看到很多孩子都哭了。这已经触动了孩子们感恩的心。我话峰一转, 每位老师都和妈妈一样, 都是爱你们的。我这时就看到几个体育生直了直身子。更可爱的是, 这几位学生观察到我每天早上来了会提水打扫办公室卫生后, 还默默地帮我提水, 直到一个星期后, 才被我发现是那几个“调皮生”。我特意买了几个本子, 对他们进行了鼓励。后来, 这几个孩子都变得很优秀, 家长也向学校反映了他们的变化。

3. 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师承担美德教育重责。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将音乐审美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所以我们一定要克服一种误区, 不要认为音乐是一种技术课, 只是传授音乐技能。如果把教学目标仅仅只停留在“唱几首歌、跳几曲舞”上, 教师的注意力就必然会集中于唱歌、识谱、乐理、欣赏等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 而忽视了对人的素质、能力, 特别是个性的培养。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编写鄂教版的音乐课本后记中写道:“教材是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试行稿) 中提出的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基石理念为依据, 将音乐与人生、音乐与文化有机地融入音乐教育之中。”从编写的教材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编者费尽苦心。无论是从一年级的《小乌鸦爱妈妈》、三年级的《老师最理解我》《你我手拉手》、还是四年级的《读书郎》等主题单元, 都可以感受到课程编写者对小学音乐教师美德教育的期望。

二、美德教育重责对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

1. 音乐教师要不断丰富德育知识, 提高品德修养,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音乐教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知识面很广, 具有较深度的学科。包括哲学、美学、伦理、道德、文学等许多方面的知识。所以, 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 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知识, 较好的演奏技巧, 还应当从文学、历史、地理、美学等多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品德修养。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 用传统文化净化学生心灵。在音乐教学当中, 只有我们自己有丰富的德育知识, 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 才能更好地将德育教育于音乐之中。《弟子规》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树, 只有根扎得牢, 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 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 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之心的人, 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小学音乐教师也应在正确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的基础上, 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我在业余时间, 经常学习像《弟子规》这样的传统文化知识。我能熟练地背诵出《弟子规》, 并能结合同学的学习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用《弟子规》在113件事情上的细节, 来反观学生的行为。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师活动中, 很多学生都说我像妈妈, 也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称我“弟子规老师”。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 才能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2. 音乐教师应该用良好的师德形象去影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言教和身教的结合。“要播撒阳光到别人的心中, 首先自己心中要有阳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自己本身就得是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教师, 要以理服学生, 首先就得以理服自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情操教育, 自己就得首先净化感情, 把心贴在教育事业上。在我所交的学生朋友中, 有一个单亲儿童, 他一岁时母亲就患精神病出走了, 父亲忠厚老实, 为了养家糊口, 经常将他反锁在家中后出去干活, 不听话就暴打他一顿。这个学生在学校, 经常抢人家的东西, 打同学, 有时守候在垃圾车旁边, 翻找玩的或者吃的。我分析, 他就是没有家庭的温暖, 缺少爱才这样子。我就特别地对他关爱, 经常给他买些吃的送到教室, 也给他弄了些新衣服。和他培养感情后, 也就对他一些不好的行为进行了教育。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影响和教育, 这个同学成了班上“优生”中的一员。从此, 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我的引导, 能与我交心谈心。我觉得, 教师自身的榜样作为一种具体形象, 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 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 美德教育应借由音乐的引导而更好地实施。

常见的德育方法很多, 但在音乐教育中, 不能够仅是简单地说教、谈心和树立榜样, 而是要结合到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去, 如歌曲教学、欣赏教学、音乐实践等。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是按照音乐的自身特点, 用明快的节奏、鲜明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 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去领悟, 让学生在视听、演唱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因而这种教育是生动的。唯其生动, 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音乐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融艺术性与思想性为一体, 对于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栽幸福花》是鄂教版第三册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情趣导入, 在开课时用地图引入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让学生知道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 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了主题。接着我用导游小朋友的形式出现,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乐学、善学。在节奏与语言交互练习中, 学生通过口读的方式感受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节奏型, 使学生更容易感受节拍、节奏。营造课堂的音乐氛围并通过学生自己探索、了解,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 我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

总之, 音乐教师一定不要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的行为, 是班级行为, 是负责学生德育教育的校长、主任的工作, 是班主任的工作, 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大。其实, 小学音乐课上得好不好, 不仅会影响少年音乐文化素质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而且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 影响到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所以音乐老师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转变思想观念, 对学生们负责、对国家负责, 对民族的长远利益负责, 在德育教育中勇挑重担, 担当重责, 将音乐课的美德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美化人的行为,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才。

摘要:音乐对完善人的思想品格有着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而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承担起美德教育的重要责任。论文以详细生动的教学案例, 论述了小学音乐教师担起美德教育重责的必要性以及美德教育重责对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上一篇:网络陶瓷论文下一篇:气压给水稳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