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学音乐教学创新(共10篇)
城市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篇1
盐城市迎宾路小学创建于1 952年,位于市区黄海中路和迎宾北路交汇处。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826人,教职工91人。有30多人被评为市、区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高级职称1 1人,中级职称53人。学校占地4 90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各一幢,建筑面积4 547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800平方米。办学理念先进:学校以“博文明理”为校训,秉承“人人自信个个成功”的育人宗旨,坚持“同心同行同乐”“童心童趣童乐”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丰硕: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平安校园、健康促进校(金牌)、“绿色之友”环保社团,盐城市文明单位、市内涵发展特色学校、首批教育教学管理示范校、亭湖区综合先进集体等。
特色建设丰富多彩
传承节日文化,为传承干年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美德,让孩子们感受节日氛围、体验传统文化内涵、陶冶爱国情操、激发民族情怀,每年围绕传统节日开展了一系列的精彩活动,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记忆。
实践“八礼四仪”以德树人,以德为先,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教育编写成校本教材,编排成文艺节目等,礼仪教育渗透在教学中,让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2014年8月江苏省“八礼四仪”未成年人风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科教兴校创新圆梦
“用科学为孩子打开梦想通道”是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宗旨。孩子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只有遵循孩子生长发展的客观规律,学校总要想为孩子办法搭建平台,满足孩子童心的需求,培育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每年开展了“科幻画创作、小发明、小创造、小手拉大手动手做、变废为宝、走进科技馆、丰收季节——秋果秋实”等系列活动,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孩子学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用科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让孩子在科技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在动手实践中提高科学素养,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启智开慧,乐于探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提升师生、家长的科技文化素养。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现在,学校科学教育特色社团一直与市科技馆、少年宫紧密合作,正常开展学生智力开发、动手实践等系列活动。
盐城市迎宾路小学张会建校长提出:“科技兴校、创新圆梦”的办学新思路继续以“科学教育”为新的办学特色增长点,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坚持科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相互渗透、科学活动与课题研发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宗旨,努力擦亮“科技教育”特色品牌,持之以恒地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为孩子们打开梦想通道,让校园成为孩子们学习科学、健康成长的乐园!
城市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篇2
肥教研[2010]4号
-------------------★-----------------
肥城市教学研究室
关于印发《肥城市小学教学规范》的通知
各乡镇、新城街道办事处、矿区教育办公室,市直各小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实现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优质化,依据国家及省、市教育部门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2008年7月下发的《肥城市小学教学规范》(试行)进行了重新修订,现正式下发,望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1: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 附件2:肥城市小学教学规范 附件3:肥城市小学生学习规范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 小学 教学 规范 通知 共印140份 肥城市教学研究室 二○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印制 1 附件1: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
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小学管理规程》、《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小学教学实际,特制订《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
一、指导思想
1、科学性:符合学校管理规律、原则,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及时把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予以加强和改进。
2、导向性:有利于引领学校管理更趋规范,逐渐成为学校管理的自觉,教师日常工作行为的自觉。同时,制度引领与思想引领相结合,调动全体教师的内心情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3、全面性:管理内容涵盖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不留空白。同时,全面贯彻与重点落实相结合,以“全面”促整体优化,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工作。
4、灵活性:内容规定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实施中要根据学校实际灵活把握。同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二、实施原则
1、管理实施要夯实
常规管理,要符合实情,便于实际操作,在教和学方面收到显著实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六认真”要求,即认真抽查备课、认真抽查作业、认真组织课堂观察、认真组织课后反馈、认真组织学生考查、认真组织教师考核。
2、管理执行要落实
滴水穿石,靠的是一个“恒”字。抓教学常规管理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首先,制定严格的制度,保证常规管理持之以恒地实行。其次,采取有效措施,从思想上引导大家统一认识,使全校上下达成共识,逐步形成向常规要习惯、要品质、要质量的观点。第三,领导带头。为了使教学常规管理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要做持之以恒的表率,以身作则。
3、反馈调控要快速
抓常规管理不是目的,是手段。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目的是更加有效地激发教和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管的结果必须及时反馈到教与学。反馈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当面交流,二是集体反馈。反馈快,能使常规管理及时调控,实实在在地逐步完善。
4、理念意识要创新
常规管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一旦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么常规的形式和内容就必须随之变化,就必须重新修订,有所出新。
三、教学管理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开设及减负工作
1、课程开设
(1)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开展好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因地制宜开发学校课程,形成学校特色。
(2)学生自习时间不分配到学科。按照省规范要求,学生在自习时间可以做各个学科的功课。为保障学生的自习秩序和安全,学校可安排部分老师值班看护学生。
(3)实行调课、代课制度
课程表是全校师生教学活动日程表,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严格按照课程表的安排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和变动。为规范教学管理,确保完成学科教学任务,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所有任课教师未经教导处允许,不得私自调课。
请假教师须到教导处进行调课。调课时,需办理相关调课、代课手续。教导处须将代课教师安排落实到位,否则按规定追究教导处调课人员责任。
对教师私自调课,或者不按照课程表上课的(包括同一教师任同一班级的不同课程而没有按照课表上本科课程的),学校将给予相应处罚。
2、减负工作(1)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
每周上课5天。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6小时。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睡眠时间每天不少于9小时。学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30,上课时间不早于8:00。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实践性学习。
按照规定安排寒暑假期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不收费上课和有偿补课。
(2)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
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
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不允许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作业布置按照总体要求要形式多样,科学性强,可读、可背、可写、可做手工等。
(3)关于教材选用
在市教育局领导下,严格选用山东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规定的教材。学校开发课程不编写和使用教材。不向学生统一征订教辅资料,不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推销的省定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书刊和音像制品。
(二)课堂教学
1、听评课安排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与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方面。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可根据实际开展如下活动:
(1)每学期组织开展“人人参与”的课堂教学大展示活动。学校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水平考核,考核成绩纳入教师业务档案。
(2)组织中、青年教师校级(或镇级)优质课评选活动。(3)组织本校(本镇)名师上示范课活动。(4)组织教研组内教师互相听课活动。
2、听评课制度
(1)学校校长、业务校长、教导处和教科室主任、级部主任和教研组长要经常不定时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的常态教学情况。
(2)听课形式:了解性听课(了解教师教学水平,教师的基本功,课堂常规和学 生学习气氛等);检查性听课(事先不通知教师,随时推门听课);邀请性听课(教师有准备的请求指导);系统性听课(把备课、讲课、评课全过程听下来);对比性听课(听同学科、同内容的课);跟踪性听课(连续听一位教师的几节课,跟踪指导)。
(3)听课节数:听课节数:所有中层以上教学管理干部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其他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
(4)听评课记录:记录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听课时要随时记录下所发现的闪光之处或对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并做好等级评定。
(5)听课后务必与授课教师及时坦诚地交换意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与努力方向,切实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3、查课制度
(1)查课人员:由校长、副校长、教导处、教科室人员或级部主任承担。(2)查课时间:一般是每天上下午各1次。
(3)查课内容:①教师到岗情况;②学生课前准备情况;③学生是否准时进教室上课;④课堂纪律情况;⑤教师授课情况;⑥教师施教行为;⑦课堂常规训练情况;⑧学生习惯养成情况(听讲、坐姿、执笔书写等)。
(4)查课情况由检查人随时填写,并纳入学校量化评价中。
(5)查课发现的问题,由查课人员或年级负责领导与有关教师及时谈话,促其及时纠正。
(6)对查课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体教师会议上通报,以防微杜渐。(7)查课形式:在教室外查课或进教室听课。
(三)教学常规检查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各科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常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学校应及时检查并记录检查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未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者,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成;多次故意不完成的,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考核定为不及格。
1、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1)为保证各项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每学期学校至少组织两次全面的常规工作 检查。
(2)检查工作由教导处具体负责,检查内容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培优辅差、业务学习、听评课、单元检测等。
(3)教导主任要全过程亲自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校长要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每次检查后的全面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
(4)检查过程要做到“三有”。
①有记录:除记录数量、格式外,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②有评价:每次检查都要有等级评定,要有形成性评价材料。作为期末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③有总结:每次检查结束后,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5)教导处要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各科教师要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教导处要对教师的整改情况及时进行检查指导。
2、教学常规日查制度
根据省、市素质教育会议的相关精神,结合教育教学管理规律,为有效督促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进度与质量,实行教学常规处室日查、级部日查两级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1)关于处室日查
①处室日查工作的责任人为教导主任和教科室主任,他们负责统筹安排各位副主任和教务员具体进行检查工作。处室日查要设立专门的检查记录本,记录本由处室主任保管。
②负责日查人员要进级部,深入各办公室。日查内容为级部日查记录本和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情况。
③处室日查原则上要求每周至少不定期抽查每个级部1次及以上,检查后要对每个级部和每个老师的情况做出详细记录,并对检查情况及时反馈通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
(2)关于级部日查
①级部日查的责任人为级部主任和教务员,级部日查的管理对象为本级部所管理的各学科任课教师和任本级部课的教师。级部日查要设立专门的日查记录本,记录本由级部主任保管。②级部日查的主要项目包括教师按时上课情况记录、教师体罚和家庭作业布置情况记录、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情况(备课进度及备课质量、作业批改情况、测试卷使用情况)。
③级部日查原则上要求每天抽查一次,每周至少不定期抽查2次,检查后要对每个老师的情况做出详细记录,级部主任要对出现的问题督促整改。
(四)教师队伍
1、师德承诺制度
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示范性和特殊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为此,学校要依据省市县关于师德建设的有关规定,制订师德承诺书,并与全体教职工签定。
2、业务学习制度
学习内容主要围绕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组织。通过学习,努力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倡教师每学年读一本教育专著。学习内容体现一定的价值性、前瞻性,与自己的教学相适合。学习时提倡每位教师做好读书笔记、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摘记要有所取舍,只摘记文章的重要观点,精华所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摘记后的思考和感悟。教师每学期摘记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撰写随笔或心得体会不少于 2000 字。提倡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3、基本功训练制度
坚持抓好教师的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课件设计与制作等基本功训练。(1)要求教师每月坚持写一板粉笔字、一页钢笔字、一页毛笔字,备课中适当应用简笔画。
(2)加大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力度。采取分类推进、晋级达标等形式抓好青年教师的“三字一话一画”等基本功达标训练。未晋级达标的教师每周加大练功作业量,确保教师人人都有一手过硬的基本功。
(3)加大青年教师计算机应用技能训练,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引导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提高研究水平。
(4)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基本功测试,组织一次教师三笔字竞赛和教师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活动促训练,并将教师基本功测试及比赛成绩纳入考核。
4、名师培养制度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是学校教师队伍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学校要评选产生一批为广大师生和社会认可的名师,着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要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头作用,要让他们与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结对子进行帮扶,建立“师徒”关系,履行导师资格,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使帮扶对象能在县级及以上教学教研活动评比中执教公开课、获奖,并能成为全市重点培养对象。每学年至少要组织名师进行一次全校范围内的专题讲座或经验介绍,每学期至少上全校观摩课一节。在学科教学中,要让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学校及上级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原则上都要担任本学科专业引领人员。
5、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1)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成长档案中所存档案内容应客观、真实、全面。“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将作为青年教师个人工作业绩的主要参考资料。
(2)开展“拜师结对”活动。青年教师在到校工作的一年内,由学校指定热爱教育事业,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简称导师)。
(3)组织青年教师上“达标课”活动。
结合实际,在新分配青年教师中开展专项“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具体做法为:①学校成立学科达标工作评审小组。②新分配教师申请讲课。新分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同年级组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精心准备出代表自己课堂教学水平的课。在个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向学科达标评审小组中的评审联络人提出讲课申请,然后由评审联络人通知评审小组所有成员按时听新分配教师的课,听后给予评课指导。新分配教师每学期至少申请讲两节达标课。
(4)坚持重点培养。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进行量体裁衣、因材帮教、精雕细琢。
6、例会制度
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全体教师会、级部例会、业务学习、集体备课等会议制度,并坚持落实。
(五)教学质量
1、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
2、考试管理制度
严格考试管理,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
学科单元测验属于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考试。由任课教师或教研组进行命题(也可采用学生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测验。
小学不组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放假前一周,由学校组织进行,试题由学校命制。
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考查科目为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改革考试形式,鼓励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考试、考查方式。重视过程诊断反馈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动手测试相结合;学科测试与特长测试相结合;免考与重考相结合。
各任课教师、各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等。
3、关于期末考试
(1)考试前或考试期间,教师不能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给学生划范围,圈重点,在考前不得泄露考题,不得在考试中给学生以任何暗示。
(2)在考试期间,规范考试各环节管理。
考试期间,考务工作人员和监考教师必须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办公室,负责组织、分发、领取试卷。监考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进入考场,组织考生进场,宣读考场规则和考场纪律,并提前5分钟发放试卷。在考试过程中,监考教师应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禁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发现学生作弊应立即制止,并取消考试资格,考试结束后立 9 即报告学校按有关制度处理,不得隐瞒或私自处理。收齐试卷后应当按序清点,填写“考场情况登记表”,一并送交教务处验收。
(3)实行集中阅卷制度。考试成绩评定要公正、客观,评分过程要严格按评分标准执行,不应受评分者的兴趣、爱好、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评分结果力求真实可信。期末考试要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由任课教师提供,由教务处审核。在集中阅卷评分的过程中,教研组长组织、监督、抽查阅卷评分情况,教务处负责阅卷评分的复查工作。严禁在阅卷中舞弊。
(4)考试结束后,要组织任课教师作出简要的质量分析和制定改进措施。
(六)学生习惯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基本保障,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学习习惯养成标准
包括学生课前准备、坐立姿势、读书姿势、写字姿势、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标准。课前准备:(1)上课前将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及其他学习材料准备好,放在课桌一角.(2)提前1—2分进入教室,静坐看书,等候教师上课。
坐立姿势:(1)端庄坐正,抬头挺胸。(2)双脚平放,平视前方。(3)双肩放松,保持水平,手臂自然下垂,放在膝盖或桌面上。(4)回答问题,积极举手,站立端庄,声音洪亮。
读书姿势:(1)身正肩平,双手拿书。(2)左右两臂,自然平放。(3)目光与课本,保持垂直。(4)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33厘米)。
写字姿势:(1)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安、臂开”,一手执笔,一手按住本子。(2)书写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课堂学习:(1)课堂上认真听课,虚心接受教师指导,全身心地投入学习。(2)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质疑问难,说话完整,口齿清楚。(3)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4)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过程性管理与检查制度
要求任课教师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培养。每学期学校要组织对各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专项评比检查活动。
(七)教师和学生评价
1、学生发展评价
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甑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课堂即时评价、特长展示、作业批阅、实践操作、社会调查、成长记录等形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学期末的考试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平时,可依据教学需要由教师自主安排阶段性测验,测验次数要合理控制。
教研室要加强考试命题的研究与指导,建立必要的审题制度以监控试题质量。其他学科通过平时考查评定成绩。
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完善好学生成长档案袋,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品德发展、学业进步、成长过程的资料,记录情况要典型、客观、真实,体现诚信和各方参与验证的原则。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方法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个性、发挥潜能,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评语应在教师对收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恰当运用描述性、鼓励性语言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2、教师发展评价
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要遵循科学性,客观性、激励性、导向性的原则,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让教师能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方法,加快专业发展。学校要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发展水平、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等情况纳入教师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
(1)职业道德的考评
要求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的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2)专业发展水平的考评
主要从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交流与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评。专业素养主要考评教师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考评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了解和尊重学生,善于灵活利用各种教育资料、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反思与自我发展等方面。交流与反思能力主要要求教师能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教科研工作主要考评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案例研究、专题研究等几方面;可通过考查教师的教研专题性发言、案例自我分析、评课、说课、撰写教科研论文以及教研成果,考查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考查对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考查与人合作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的能力等,对教师研究能力和教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当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真实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体现专业水平的典型作品。
(3)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考评
教学行为考评主要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改评、学习辅导、考试(考查)等一系列教学常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既要重过程性,又要重创造性和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教学常规工作的考评可与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相结合。教学效果的考评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即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来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绩效:还可以举行由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听课、评议等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八)教学研究
1、校本教研制度
学校责任科室必须制定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教研课题,并加强对备课组及教师个人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和课题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要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2、教学案例研究和专题研究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案例研究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重点研讨课程实验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把学习、设计、行动、反思贯穿始终。教师应当在案例研究中研究学生、反思自己,既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要借鉴、分享他人的经验,互助切磋,共同提高。
学校要培养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题组组长等,组织引导教师观察教育、观察学校、观察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要组织各教研组定期开展课堂观察、反馈会议,加大对研究过程的指导、检查、评价力度,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学校要组织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汇报活动,督查课题计划的实施情况,落实阶段目标,为课题研究提供各种保障。案例研究和专题性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纳入教师的工作量,作为教师学年考核、职称评聘的一项重要内容。
3、校本研修制度
学校要加大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投入,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研究的能力,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促进校本研究的高效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附件2:
肥城市小学教学规范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强化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保证。
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考试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流程。
一、备课
备课的基本要求是紧扣教材,吃透教材,熟悉学生,每位教师须在课前备出切实可行的教案,不备课者不准上课。
(一)备课要求
1、备教材:备课前,各科任教师要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指导纲要)和市教研室制定下发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全面了解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在教材编排体系中的地位,准确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统筹安排学期教学计划。
2、备学生:要对所任班级的学生进行现状分析,明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努力做到“以生设教”。
3、备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适切、具体,要可操作和检测,并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4、备教法、学法:要选择适合不同年龄的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法、质疑问难法、情景创设法、游戏体验法、主题探究法等,为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教学环境。
5、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局限于教材和教参,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组织和再加工。教学内容选择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要拓展教学内容,扩大自己的视野,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科间的整合,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6、备课内容齐全:由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案、单元复习、质量检测与讲评等内容组成。备课要超前,以一周为宜。
7、课时教案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课题:如分课时的,写好课时数。
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可分三个维度制定,也可整合制定,目标要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重点:根据单元目标或阶段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本课时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
教具准备:本节课使用的教学媒体,如多媒体课件、实物等。教学过程:
①教学流程:教学各环节、各板块的顺序清晰、流畅。
②师生活动:把教师组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开展学习等教学活动写明确,同时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形式等
③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既简练、明确,又有创意。④教学随笔: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⑤调整建议:课前或课后,可随时根据班级实际对备课进行适当修改调整,特别是任教两个以上平行班级的,要针对不同的班级情况及时调整、改进。
(二)备课形式
备课形式可多样,即可在备课本上书写,也可在参考书上进行补充、修改、删减,也可在教科书的空白处书写,不管是什么形式,必须有用,符合标准。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科学讲述,教书育人,营造“开放”的课堂。
1、教师要提前一分钟进课堂,如到专用教室或操场上课,必须由教师有序地带领学生去上课。
2、教师在课堂中要以引导者、服务者、学习参与者等角色出现,尊重每一位学生,采用激励表扬的积极评价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3、上课时,要根据学生即时生成的内容,恰当地改变教学策略,应由预设走向生成,突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4、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教学语言要精确、规范,板书要精心设计,合理、有创意。
6、教学过程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突出,突破难点,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独 立思考的时间。
7、上课不得带手机,不得随意中断教学,不坐教。
8、教师要维护好课堂纪律,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进行,对个别不守纪律的学生要耐心教育、帮助,不准把学生推出教室或取消学生上课权利。
9、要按时下课不拖堂。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是:精心布置,认真批改,及时发放,重视讲评。
(一)作业设置要求
1、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协调,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杜绝作业超量现象的发生。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
2、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作业布置方式要灵活多样,科学性强,可读、可背、可写,可做手工,可调查,可访问,可实践操作等,不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布置作业要分层次,教师布置作业时可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两种。
3、作业要有布置有检查,检查形式灵活多样,坚决杜绝只布置不检查或只收作业不批不发的现象发生。
(二)作业设置种类
1、生字本:每课一次,格式、数量由教师掌握。
2、作文:每单元一次,根据教材内容设计。
3、小演草、大演草:每周3—4次。
4、英语、科学、品社:一课一次。
5、健康教育笔记:间周一次。
6、美术作业:随课进行。
(三)作业批改的要求
1、全批全改。
批改时做到有批改符号,不用“×”号批错字、错题,可用“?”代替,出现的错字语文上可用统一批改符号,如“○”。
有等级:统一使用A、B、C、D四个等级。有时间:批改时的当天时间。有评语:提倡使用激励性评语。
2、有作业批改记录。要设立专门的作业批改记录本,有详细的作业批改时间、作业内容、学生作业情况、作业分析和矫正方案,矫正方案针对性要强。
3、作业书写认真,错误有改正。对学生的书写要求要严格,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方方正正写字,让学生知道提笔即是练字时,不仅语文老师这样要求,数学及其他学科的教师也要做严格要求。
4、作业按照进度及时批改。激励性的评语,每生每学期不少于4次。不漏批,不错批。低年级作业的批改评价方式更要多样,除采用激励性评语外,还可用小红花、小红旗、小笑脸等方式去鼓励学生写好作业。
5、作文的内容不能整齐划一,不能雷同,不能抄袭,要言之有物,体现个性,要鼓励学生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鼓励学生创新。批改时,要有点评、有总批,指导性强,批改后有学生的修改过程。提倡学生自己编作文选,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收集好,培养学生珍惜自己劳动成果的习惯。鼓励学生投稿,充分调动保护他们投稿的积极性。
6、立足于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的将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提倡老师在作业批改方面进行创新。
7、教师的评语:书写时一律用正楷字,要一丝不苟,要给学生树立榜样。关于评语的撰写要求:评语要充分渗透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内容,让学生感悟到教师的爱心,增强成功的信心,使之成为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1)评语内容“真”,即符合学生实际,忌千篇一律。
(2)评语充满“爱”,用爱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热情赞扬、积极鼓励,对不足之处坦诚指出,忌冷嘲热讽。
(3)评语体现“美”。斟酌行文语气,推敲谴词造句技巧,品味语言的艺术内涵,忌生硬、枯燥。
(4)要符合年龄特点提倡和鼓励学生为自己写评语、同学之间互赠评语,因为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也是一个自我鉴定、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
四、辅导
辅导的基本要求:正视差异,耐心辅导,持之以恒。
1、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是教师的工作职责,期初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了解班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列出名单,教师要确立爱生观念,从思想、生活、学习上真诚关怀每位困难生。
2、教师要采取积极措施,耐心辅导,鼓励进步。辅导要讲究方法,做到有目的、因人而异。精选辅导内容,具有针对性、层次性、有效性。
3、要持之以恒,辅导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常态化、常规化,要渗透在每一天的日常教学中,包括课内外、校内外。
4、沟通家校联系,争取家长配合,交流学生校内外表现,共同采取措施督促其学习、形成合力。
5、重视优秀生的培养,为学有专长的学生创设各种条件,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组建兴趣小组,定期进行辅导,利用活动、学校比赛的机会让他们展露才能。
五、考试
考试基本要求:考核应加强目的性,每次考试必须认真命题、监考、评卷、分析、讲评。
1、加强平时考查(课堂提问、小测验、检查作业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平时考查,一般应随堂进行。
2、加强考试形式的改革,语文、英语加强口试(读、说)、常识学科等加强操作技能的测查。
3、期末考试由各学校组织命题,统一安排;平时阶段质量检测由教导处或学科组统一负责。
4、以等级制记录考试成绩,建议使用A、B、C、D四个等级。
5、期末考试后,任课教师应按学校安排及要求及时评卷,进行试卷分析,并认真填写《质量分析表》,并按有关要求开好教学质量分析会议。
附件3:
肥城市小学生学习规范
一、学习习惯
1、珍惜并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习惯。
2、学习读书要有计划和目标,经常对照计划检查计划目标达成情况的习惯。
3、方法得当,劳逸结合,善于自学,经常使用工具书帮助学习的习惯。
4、有计划、有步骤地自觉学习,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后及时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5、到校后不在外边逗留打闹,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作业本及必要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的习惯。
6、遵守课堂常规,上课专心听讲,善于发言,学会倾听别人发言。
7、积极思考,敢于提出各种问题并大胆猜想、善于求教,敢于争辩,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合作学习的习惯。
8、对于每天的学习内容及时归纳整理,复习巩固的习惯。
9、作业本、试卷下发后,先查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错误及时订正,不放过一个错字或错题的习惯。
10、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写完作业放入书包,分类有序放置学习用品的习惯。
11、广泛阅读,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边读、边思、边勾划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勤于积累,善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的习惯。
12、勤于动笔,坚持写日记,写作时先构思后动笔,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13、善于利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想、多问,耐心、细致、有序的习惯。
14、善于将学习生活中的新发现、新感受向家长、教师、同伴、邻居等交流的习惯。
15、敢于动手设计实验、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团结协作,不怕困难,注意安全的习惯。
二、基本常规
(一)听的常规
1、听别人谈话和听广播时,能做到边听边想,抓住讲话人的要点,弄清讲话者的 主要意思,并能准确转述。
2、听别人讲话时神情专注,目视对方,不东张西望,不摆弄其他物品,不随意插话,不随便抢话。当谈话内容出现明显错误时,不取笑、不起哄,事后不传播。
3、在别人讲话时,自己如有必要作些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要有礼貌地向谈话人提出,在征得对方同意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4、听人讲话时,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真诚地向讲话人求教,以免误解对方的意思。
5、与人交谈时,要注意听出对方的思路、留意对方的语气和语调,敏捷地抓住其要点,领会其意图,有时还要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
6、经常收听广播剧、故事、童话、课文录音,有选择地收看新闻、生活和科普节目以及健康文明的少儿节目,掌握说话技巧。
7、听课应注意坐姿,上身自然坐直,双腿自然弯曲,两脚平落地上,端正、舒展、大方。
8、听老师讲课要虚心、专心,不随便打断老师讲话,也不私下窃窃私语。
9、听老师讲课,要抓住要点,要带着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去听,并做好课堂笔记。
10、上课时,要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予以补充。
(二)说的常规
1、使用礼貌、文明的语言,坚持说普通话,做到口齿清楚,语调抑扬顿挫,语速快慢适中,声音清楚宏亮。
2、语言表达准确、简明、条理清楚。
3、善于运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与表达内容相结合,把话说得有声有色,生动感人。
4、参加讨论或与人对话时,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大胆发表个人的见解,先想好再说。
5、有不理解的内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要用委婉的说法、真诚的态度与人讨论。
6、稍作准备后,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两三分钟的发言。态度大方,语句通顺连贯。
7、在与人谈话时,不旁若无人,不高谈阔论,要照顾到周围的每个人,鼓励别人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读的常规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朗读要做到正确清晰,声音宏亮,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语言自然流利,不唱读;要以情代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感染听众。
3、默读要掌握技巧,做到不出声、不动嘴,不指读,同时还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动笔画画、记记),要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
4、掌握通读、跳读、精读和浏览的技巧,能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5、能自如地读书、读报,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会使用工具书。能读懂童话、浅易的文学名著、少儿科普读物等,阅读课程标准的推荐书目,能背诵优秀诗文,养成广泛阅读和涉猎的好习惯。
6、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籍,学会做读书笔记。
(四)写的常规
1、坐姿要端正:心要静,身要正,胸离桌沿一拳,眼离书本一尺。
2、掌握姿式要规范:右手执笔,笔杆向右、里稍有倾斜(30°—50°),上部贴在手虎口上,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的下端,距离笔尖一寸,食指稍前,拇指稍后,拇、食指弯曲呈“O”型,中指放在下面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向掌心弯曲,把手自然地放在本子上,握笔松紧要适中。
3、用笔要规范:
一、二年级用铅笔书写,三至六年级用钢笔书写。
4、运笔方法要正确:要掌握起笔、行笔、收笔时用力大小、笔的行向、快慢、轻重、转、折、停、顿等。
5、掌握部首占位比例、间架结构,把汉字写端正、美观。
6、写字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把字写好,做到写字“用眼、用手、用心。”
7、铅笔字、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毛笔字的书写要从描红、仿影开始,最后到临贴,做到写得匀称,卷面干净。
8、勤于积累,勤于思考,勤于动笔,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9、写文章要文通句顺,表情达意。
10、重视文章的修改,并学会运用常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
(五)算的常规
1、认真审题,仔细运算。
2、能正确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3、理解算理,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会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4、学会口算、笔算,掌握笔算技巧,不断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5、计算中做到精心细致、书写工整,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6、初步学会估算,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7、中高年级学生要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并探索有关的数字规律。
8、规范书写格式,格式要能正确表达计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误和漏写运算符号。
(六)实验、操作常规
1、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确指向,积极探究科学道理。
2、实验、操作前要准备好学具、实物和有关实验器材,并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用途。要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相互交流结合起来。
3、实验中,要全面观察实验现象,促进观察能力的提高。
4、实验后要得出实验结论,完成思维飞跃。
5、实验过程中要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及防火、防爆、防毒、防触电的一般常识,学会安全操作。
6、掌握实验器材的维护和一般修理方法。
7、实验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实验器材,养成爱护实验器材的习惯。
三、学习常规
(一)预习
1、妥善安排预习时间,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合适的时间,如授课的前一天晚上、双休日、自习课等。
2、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步骤。
①巩固复习旧概念,理解新概念,把不好理解的记下来。②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③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可用彩色笔或特殊符号勾画出来。
(二)课堂学习
1、上课前,明确当堂科目,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等学习(或实验活动)用品,精神饱满地等待老师上课。
2、上课铃响,老师走进课堂,学生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并向老师问好;师还礼后,学生坐下,然后集中精力投入学习。
3、听课应注意坐姿,上身自然坐直,两腿自然弯曲,两脚平落地上,端正、舒展、大方。
4、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扰乱课堂秩序,不影响他人学习,老师授课时不随便说话。
5、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探究,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6、课上发言应先举手,使用普通话,声音宏亮,举止大方。
7、上课时,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不随便插话、抢话,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予以补充,当同学发言内容有明显错误时,不取笑,不起哄。
8、听老师讲课,要抓住要点,带着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去听,并做好课堂笔记。
9、小组交流研讨时敢于发表个人意见,表达要有条理,注意听取小组成员意见,逐步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10、课堂练习时,要做到用眼、用手、用心且书写规范工整。
11、下课铃响,起立向老师致敬,待老师走后,方可有秩序的走出教室。
(三)自习
1、专心致志地复习、预习或做作业;做作业应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按时上交作业。
2、保持安静,不高声谈笑。
3、不无故搬移或离开座位,不做妨碍别人的动作,不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
4、自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请教老师或同学。
5、根据当天所学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学习或复习。
(四)作 业
1、做好准备。一是把教科书、作业本和文具准确好;二是想一想当天上了哪些课,每门课的重、难点是什么,要做几门课的作业,然后逐一完成。
2、先复习后做作业。做每门功课作业之前,应先把该门功课复习一下,想一想当 天的作业题和课上所讲内容的联系,做到心中有数。
3、答题时,应先审清题意,理清思路,做到准确、规范、快速,保证作业的质量。口头、实践作业也要保质保量完成,做到思路清晰,准确表达。
4、对于做不出来的题目,应当先独立思考,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再去请教别人,但不抄袭他人的作业。
5、注意一题多解。
6、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
7、不在习题旁写出答案,以免在下次做这道题时,影响独立思考。
8、作业本要妥善保存,以备日后复习时再用。
9、积极创造条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性作业。
10、根据学科特点,作业可以在课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但要做到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
(五)复习
1、做作业前先进行复习。
2、在老师的引导下安排好阶段复习或专题复习,温故而知新。
3、不同学科可以交叉复习,做到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4、根据复习内容,抓住重点、难点或自己掌握不牢固的地方,不断提高复习效果,防止复习走形式。
5、养成把所学内容或学习心得口述给家长的习惯。
(六)考试(考查)
1、正确对待考试(考查)。
(1)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考试。考前不要紧张,要把考试看作是对自己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检查,考好了,说明自己前一段的学习效果好,考不好,现在补还来得及。(2)正确对待“失败”。考试后成绩高低并不重要,关键应把精力放在解决所暴露的问题上,力求彻底弄懂错误的原因,做有针对性的改正,在此基础上迈出扎实的一步。(3)考前要注意休息,适当参加一些轻微的娱乐、体育活动,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要多吃素食,吃水果等一定要冲洗干净,保证饮食健康。
2、做好答卷准备。
(1)做好考前文具准备,检查文具是否齐全(稿纸、做图工具、铅笔、橡皮等)。(2)按指定位置把卷头填好(如班级、姓名、学号或准考证号)。(3)注意听监考老师 的交代。(4)数清试卷的张数、页数。(5)检查试题的名称、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版面是否清晰、完整。(6)浏览试题,把握好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3、科学安排答题顺序。一般情况下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答题。防止丢题、漏题现象。
4、认真审题。审题要“准、稳、快”,对每个字词、符号都要用脑滤过。对题目所给的条件、要求等反复推敲,但要果断。
5、易做题,不要轻视,要时刻提醒自己“当心、细心”;难做题,要从容镇静,开拓思路,仔细审题;要把难题分解为几个小题,各个突破,或联想题目中的有关部分在课本中什么地方出现过,寻求得到解答或提示,争取不丢分。开放性试题,也要紧扣题目内容,书写规范认真。
6、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7、以正确的态度参加考试,遵守考场纪律。
8、因故不能参加考试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可向老师申请重考(或补考)。
四、课外学习
1、课外学习要明辨是非,科学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保证身心健康发展,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2、在校内,要积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训练队及文学、艺术、科技等兴趣小组,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在校外和节假日,可根据居住地的远近组成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参观、实习以及环境保护、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法律法规宣传等社会公益活动,以培养自己的主体性意识和实践能力。
3、课外学习要持之以恒,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要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提倡合作学习。
4、尽量控制看电视和从事娱乐活动的时间,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必须控制在1小时之内;进行体育锻炼不能过度,如踢足球、打乒乓球等,时间最多也不要超过1小时;在校内参加兴趣小组和训练队不能占用正常的上课和自习时间;要坚决杜绝参与不适合小学生从事的活动。
5、课外学习之余要积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小学音乐创新教学初探 篇3
小学音乐 创新教学 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再去慢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小学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
1.教学方式过多地关注政治性和智育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将目标过多地放在了音乐教育的政治性和智育性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小学音乐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是审美教育,应将审美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而传统音乐教学却不是这样的,它把审美教育放在了次要位置。比如,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重视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对小学生进行灌输式的乐理知识教学,训练他们的发声和视听,忽略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小学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全方面地培养人才,让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没能突出这点,让他们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没有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应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的,在音乐教学方面,教师指导地越多,学生则会学得越好。这样的教学理念使得小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成为一种必然和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听什么样的音乐,对作品该如何理解,这些都取决于教师,由此导致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交流的机会减少,失去了他们应有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他们自己的特点。
3.教学评价不全面
长期以来,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都单方面地重视对小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忽视了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品质、德育情感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等,教学评价方式也单一。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评价就是考核,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评价的整个过程。比如说,运用的语言是否丰富,评价的切入点是否合理等。小学教育的改革并没有真正深入,力度也不够,这些都说明传统的教学评价很难与现代教育接轨。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要让他们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创造性活动就是要与众不同,要民主,让小学生从心理上感觉到安全、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是创新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只有在这样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才会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生动活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要注意把微笑留给学生,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多与学生用歌声和舞蹈来交流,逐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比如,在学习歌曲《谁会叫》时,小学生会说“老师,我会学很多动物的叫声,我也能唱出来”。在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才会不断创新。
2.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想学习的第一表现形式,也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小学生转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树立“我要学,我想学”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掌握教学知识,才会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适时适当地插入一些符合小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挑选那些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耳熟能详的歌曲,像《春天在哪里》《小螺号》《童年》等歌曲。通过让小学生欣赏这些欢快的歌曲,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表达和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魅力的展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等的限制,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对乐理的把握以及上课的注意力集中情况都不如初高中生。因此,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如以《小螺号》这首歌为例,小学音乐教师在课上可以为学生播放CD、MP3等,让他们认真研究歌中的歌词,让让他们了解大海的美妙,然后再让小学生想象一下在海边吹螺号的情景。
3.拓展小学生的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想象的升华。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为学生想象空间的拓展创造条件。比如,为学生讲“绿色的祖国”时,播放《天与地》,伴随着腾格尔的歌声,让学生对美丽的大草原展开联想,并站上讲台结合自己对大草原的理解,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大草原形象。有的同学会在黑板上画出自己认为美丽的草原,还有的同学会沉浸在自己的讲述当中,沉浸在自己认为的那种美丽草原中,这些都是能拓展学生想象力空间的好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比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学习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音乐,感悟歌词的内涵和其中包含的意义以及体会歌曲中的情感,这些都是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厚想象力的。比如,在欣赏《众人划桨开大船》时,学生会是什么样的情绪,以什么样的方式再现音乐,都是拓展他们想象力的重要方式,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4.将音乐课与其它非艺术课程结合起来
艺术课程涉及的门类较多,而音乐是其中最重要的,音乐与其它范围领域内的文化密切相连,所以与其它非艺术课程进行结合是非常有可能的。比如,音乐与语文的沟通结合,与诗歌、戏剧等的结合;音调、节奏等与数学课的数量知识进行结合;音乐与体育课的广播体操进行结合,与地理、历史等的结合。比如,《小雨沙沙》这堂课,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将音乐课扩展到表演和乐器,在课堂上,为小学生创造情景,由学生来表演和参与,在音乐的伴随下,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也可以让小学生在音乐当中欣赏自己画的画,从而扩展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观察力,激活他们的爱好兴趣。
三、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创新,不断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也要鼓励他们勤于创新和勇于创新。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同时,要注意完成基本的教学技能,启发他们研究问题,发现知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城市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篇4
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课程设置遵循高职教育规律, 从培养目标入手, 分析专业主要的面向岗位 (群) 及职业技术关键能力, 并以工程项目为载体, 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基础+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原则, 突出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公共基础教育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 职业技术基础教育课程以实用为原则, 职业技术课程突出专业能力培养, 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设计教学流程, 突出实践教学, 将获取岗位资格证书的有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体制与机制,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体系, 确定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以企业需求调研为先导,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群及相应的能力结构;依托行业企业专家的力量, 对本专业的职业行动进行分析, 参照各岗位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确定职业能力构成;以工作过程系统性为导向, 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重构。根据行业的发展和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包含理论学习领域、职业基础学习领域、职业专业学习领域、职业实践学习领域 (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 四层递进课程体系。专业技能与课程体系一一对应, 并构建了与课程体系相对应的较完整的实训基地。
1.1 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校内实践教学由院实训中心和系部共同管理。实训指导教师实行坐班制, 按学院规定进行考勤。运行保障与管理力争满足职业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训指导教师按专业类别每人分管二个以上实训室, 并对实训室的仪器保管、保养、卫生、安全负全责;实训指导教师作为实训辅导教师, 与任课老师共同承担课间实训教学任务, 并负责仪器使用登记, 实训过程的安全提示;对学生开放实验实训仪器, 经任课老师、辅导员和系主任批准后,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使用实训中心的任何设备。
在系专业教学委员会提出校内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框架后, 教研室编制建设方案, 由实训中心负责论证、招标、采购、建设工作。
1.2 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 学院层面出台完善“路桥专业群产学合作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兼职教师”三支队伍相关规定, 统一聘用、统一发放聘书与酬金。学院和企业的产权等各自归属各自。
(2) 每年开展“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每学期由系部和企业根据专业课程安排共同遴选兼职教师;由学院按照职称等级和课时数发放授课课酬。
(3) 每年安排应届毕业生到共建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推荐现场指导老师。毕业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按员工管理, 系部派出巡视教师对学生在岗表现和业务能力进行辅导。
(4) 对工期紧、重要顶岗实习岗位的学生, 由合作企业提出申请, 系部派出老师到现场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开展毕业答辩, 或对外省施工项目由系部委托企业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毕业答辩。
2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创新
2.1 精心设置实践教学内容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专业岗位能力需要, 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精心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其中在专业课程设置必要的实践课时, 并在专业中设置独立实践教学环节 (表1) 。
2.2 技能竞赛设置
在课程开设的相应学期, 通过小组或者个人竞赛的方式开展课程设计或者实验实训, 通过分组“技能比赛”的形式, 利用好学生带动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共同完成竞赛任务,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2.3 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加强实训内涵建设
围绕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模式的培养目标, 按照新的课程体系要求, 在原校内工种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 通过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 制定实训中心建设方案。按照方案设计与工程识图→材料试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实际施工操作→工程质量检验→竣工验收的完整工作过程进行实训项目开发, 使每个实训项目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结合, 最终形成资源共享, 互惠互利, 集教学、学生实训实习、师资培训、建筑行业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四位一体的具有共享性和辐射示范作用的实验实训基地。
在已有校内实训条件基础上, 新建无损检测实训室, 并编写了和生产性实训相配套的教学文件 (包括指导书、音像资料、考核方法、成绩评定等) 和管理制度 (包括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校内实训管理等) 。单项职业技能训练、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与岗位技能训练课程开出率达100%。
2.4 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职业能力明显提高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顶岗实习, 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尽快地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使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体验职业环境、树立职业理想,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 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5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多样化
针对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采用了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1)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或设计图纸等综合打分, 并按一定比例记入期末该课程的考核成绩。
(2) 专业技能实践的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 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日常考核。实训期间, 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训任务;考察其协作能力和互助能力。
训练成绩考核。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任课教师或者实训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 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等, 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3) 毕业设计的考核内容分为日常考核和顶岗实习成果考核, 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综合技术能力。
日常考核:毕业设计期间要求学生遵照顶岗实习单位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设计;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
顶岗实习成果考核:应按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定完成设计工作量, 所书写的顶岗实习报告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顶岗实习手册和实习报告;考核由专业主任和专业指导教师根据设计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设计成果和答辩情况综合评定, 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3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 将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 通过合理配置, 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 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 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 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和教材, 实践指导书、实训项目单、卡、实验报告等。从教学文件标准开始, 重新设计培养流程,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逐步构建“教学做”三位一体“工学结合”“学做合一 (理实一体化) ”“模块化”“案例”实践教学等模式。
3.1“教学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加强过程性, 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等许多门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现。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项目为载体, 以实训任务为手段, 通过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 构建一个兼顾“教学做”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的一体化整体式教学模式。
3.2“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
土力学地基基础等课程采用“项目”实践教学模式, 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设计、隧道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等采用“案例”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毕业顶岗实习采用“2.5+0.5”实践教学模式, CAD、工程测量课程主要采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实践教学模式等。
参考文献
[1]张永梅, 韩燮.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5 (02) .
[2]陈海宁, 李湘健.试论教学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多元化模式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4 (10) .
[3]王全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2) .
[4]陈金如.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2) .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篇5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能力,由浅入深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进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趣味性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进行趣味性的数学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拉近学生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积极地探究和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中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使他们的数学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让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大胆探索,运用已有的知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探究、分析,获得新的知识体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他们在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发展,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让学生进行大胆探索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重点内容给他们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使他们积极思考,有效掌握探究内容。
二、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进入了学校教育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把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成直观的图片和动态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多媒体具有丰富多彩的素材,有效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探究知识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导入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效果,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自然地进入学习中;在进行知识的重难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知识只是生搬硬套,不能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在以人为本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运用有效的方法探究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要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提高探究的效率。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四、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小学识字教学创新教学理念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创新理念;教学实践
中国分类号:G623.22
引言
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就是识字教学,识字教学贯彻了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识字教学既是新鲜的,也是有难度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节课都要学习新的生字,在学习新生字的同时,还需要复习原有学过的知识,这样以来,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必须要掌握能够让学生区分生字差异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能够直观的看出字与字之间的明显差别,能够增强学习生字的本领。识字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够实现识字教学的新发展。
一、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处于稚嫩的阶段,对于学习没有明确的概念。语文是大多数学生都偏爱的科目,因为语文课的内容丰富,有很多趣味性的内容。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初期,就要充分展示课堂内容的优势。例如选择有趣的课文读给学生听,利用声音的变化吸引学生等。当学生想自己朗读时,就会发现不认识的字,这时就要认真开展识字教学,因为求知欲望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一定要找准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在识字教学中,主动开展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思想。教师的积极引导,能够使学生对识字学习产生美好的印象,这对于语文学习的长期性有重要帮助。
二、优化环境,创建情境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对于新知识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对于教学环境也有明确的要求。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与知识产生共鸣。在教学之前,可以创建一个情境式的环境,给孩子一个初步的认知,让学生能够通过环境就能认识到今天课程的涉及的主要内容。切合实际的教学环境能够更加突出教学的内容,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一系列變化。语文教学需要环境的衬托,需要环境的辅助作用。识字教学运用情境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认知其他相关常识,能够扩大学习的范围。
三、探索实践,运用模仿能力开展识字教学。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集合,汉字反映了形象化的历史。识字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喜欢集体活动,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授的内容,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可以采用表演式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汉字的形象,进行组合,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意义,学生在娱乐中就会学会汉字。探索实践需要突出学生的主要作用,可以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自主选择喜欢的汉字,在模仿游戏中,与其他同学建立友谊,实现教学活动开拓能力的强化养成。
四、增加阅读,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识字学习的目标是能够阅读更多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考察学生识字水平的方法不仅要通过汉字听写考试,更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文章的阅读和书写。小学生的阅读范围,除了课本知识外,还可以增加一写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衡量学生识字水平的关键。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就会第一时间发现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严重影响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想法,可以通过书本认知,或者自主查阅等方式,进行陌生汉字的学习。增加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考核,同时,能够使学生明确识字的重要性。
五、分解归纳,以想象促进现实教学。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识字与阅读和写作是同时进行的教学内容。识字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养成分解归纳的习惯。一个阶段进行单独的复习与考核,对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知识,要第一时间进行分解训练。分解与归纳,是识字教学中具有保障性意义的教学过程。在分解与归纳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汉字之间的变化与组合关系,进一步明确,同时,在疑难字上,要进行反复的比对,掌握汉字的发展演变规律。识字教学需要系统化的开展,需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结语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汉字代表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小学阶段进行识字教学,就是要从教育的基础,扩大认知的范围。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新鲜知识的能力很强,这给予了识字教学最好的土壤。但是,识字教学的难度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识字教学中需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新教学方法,给予学生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识字教学体现教学优势,就需要把知识与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使识字教学能够在轻松快乐环境中进行,使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能够保持长期循序渐进的节奏。
参考文献:
【1】巩慧峰,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创新识字教学策略,科学导报,2014年第5期。
【2】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23期。
【3】李明羌,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新课程,教研,2010年第6期。
【4】朱晓娟,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新课改后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学生之友,下,2011年第9期。
城市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篇7
一、重“课题引领”, 礼仪教育科研化
我校十分重视发挥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学校开展的研究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研究成果——开发出了养成教育校本教材《文明礼仪伴我行》, 各年级每周1课时进入了课堂。此外, 我校的5项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研究成果, 在市教育局召开的2008~2009学年全市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会议上获得优秀课题研究成果奖, 获奖数量和等级在全市位居首位。
我校的小学生一日礼仪常规分为“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大类, 具体细化为“进校礼仪、课堂礼仪、课间礼仪、集会礼仪、离校礼仪;敬老礼仪、待客礼仪、进餐礼仪、作客礼仪;公共交往礼仪、公共秩序礼仪、公共环境礼仪”等12项规范。我校还从活动层面不断丰富礼仪教育内容, 先后进行了“文明礼仪”征文、手抄报比赛、美术及摄影竞赛等活动。通过师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 增强了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 我校结合贯彻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公民道德建设”等要求, 对学生进行了道德观念、礼貌礼仪、道德知识专题教育。通过学生监督岗、教师护导、领导检查等方式, 创造性地引导师生们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在活动中, 师生们编写了“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走文明路、做文明人”宣传童谣, 学校举行了“学礼仪, 讲美德, 做文明学生”讨论会, 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每年“六·一”期间, 学校抓住契机, 对养成教育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 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彰, 以树立典型, 鼓励全体, 促进工作。
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与管理能力”课题实验, 发动教师开展了养成教育系列研讨, 撰写论文、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组织开展了“养成教育示范班”和“良好行为习惯示范生”评比, 通过系列活动, 增强了学生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强化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使文明之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 吹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田。
二、重“校社共育”, 校社携手一体化
我校十分重视发挥校社携手的合力作用, 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养成教育课程资源, 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资源共享, 形成了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养成教育新格局。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养成教育校社共育基地——红星科教大厦学习科普知识, 进行天体观察, 开展科普小制作等活动, 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同时, 学校还坚持开展“我为社区添新绿”“我是社区清洁小卫士”“建设社区我参与”等多种主题实践活动, 促进了文明社区建设。
家庭环境的优化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我们通过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 让家长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家教知识栏目, 丰富了家庭教育内容;学校还定期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给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座;聘请公安交警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开展了文明安全上网、远离网吧等教育;组织学生清洗街道两旁的乱贴乱画、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目前, 学校师生行为习惯明显改进,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有一名学生, 其父母有打牌赌博的不良习惯。单位领导找其谈话、好心的同事多次劝说均无济于事。学校和社区尝试让这名学生给父母做工作, 给他们讲述打牌赌博对学生心理、精神上的负面影响, 使其父母受到了震撼, 从此逐步改掉了赌博的不良习惯。
三、重“文化熏陶”, 艺术教育特色化
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以育人为宗旨, 因地制宜, 坚持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以及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中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并加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特质的校园文化建设, 利用先进文化提升了学校养成教育的内涵, 展示了学校的底蕴, 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009年8月, 学校7名学生表演的集体朗诵——《丰碑》, 在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组织的第六届“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金奖。2002年至2009年, 学校连续8年被全国“双龙杯”少儿书画大赛组委会授予“优秀集体”, 先后有200余名学生荣获金、银、铜杯奖。学校舞蹈队表演的群舞在省、市、区学生艺术节上频频获奖。
为了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动员师生编写了富有个性和情趣的文明礼仪提示语, 并张贴悬挂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如“微笑的你真美, 乐学的你真好, 健康的你真棒”;“扔一次垃圾心灵就蒙一层灰尘, 捡一次垃圾心灵就添一块净土”;“礼貌使你变得高雅, 助人使你得到快乐, 谦让使你增添美德”;“墙壁穿新衣, 大家要爱惜”;“一声对不起, 快乐我和你”等, 这些文明提示语不仅为师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亮色, 还对规范学生行为、美化学生心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灾害后, 学校组织师生为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 通过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代表的动员发言, 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积攒的“压岁钱”“零化钱”献给灾区。学校9名党员、45名教职工和1100名学生共捐款19635.8元, 为四川地震灾区的人民献出了一片片爱心。
近年来, 学校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区有关部门的表彰, 成为社区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学校多次被评为区、市“文明学校”“德育示范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和谐校园”“文明和谐单位标兵”, 先后获得省“文明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爱国基础教育全国示范小学”和“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等称号。
2008年和2009年, 我校连续被市教育局授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先进学校”。2008年11月, 学校被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少工委授予“省级红旗大队”。学校还被确定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全国联系点”, 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千所示范家长学校”。
城市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篇8
课研组经过多年来不断深入研究与推广,其成果已在我校艺术教学领域内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在现代化教学理念下的知识体系更新
在党中央贯彻执行“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学部一贯坚持“设计基础教学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的明确方向,对教学理念和知识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与更新,使其更具有时代性、国际性与实用性。以空间“维度”来划分专业知识范围,重构艺术设计各专业间共通的核心基础。尤其注重培养骨干教师与后备力量,多次组织老师外出考察交流与深造,在教育部举办的“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接受中央美术学院博导周至禹教授的《形式基础》课程教学培训,以求与先进设计教育接轨,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二、教材建设初具规模,辐射到多个应用领域
教研组高度重视教学改革成果的梳理、总结与教材建设。通过对现有的教材研究发现,有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的将绘画与设计表现较高地融汇在一起,但对知识点的讲解均不够具体深入。
由我部彭红教授所著,被列为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的教材《二维构成设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特别是知识点的讲解比较充分,强调了二维构成设计可以更注重表现技法与审美层面以及跨领域之间的结合,将二维的表现方式运用在三维立体空间设计中,可以到达表达情绪、完成空间运用功能、协调画面美感的作用。教编组计划在新版教材中将部分范图放大,再甄选优秀作品作为案例,并在图注中对知识点充分阐述。将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地、开拓性地用肌理的表现形式来尝试出更多传统工具达不到的效果。还新增“二维插画设计”内容,提前介入其技法表现的分析研究,让构成基础知识为后期动画专业相关课程做好铺垫。
三、集体研讨、多元互补、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教师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多班级同步授课的情况,采用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与分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互动、学生自主表述相结合,班级授课、分组或个别辅导、释疑相结合等方法已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常规练习与特色小测试、小竞赛相结合等方法,充分尊重师生的创造性与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氛围更活跃、热烈。
四、实现“设计基础”与“专业设计”的无缝链接
课程注重“设计基础”与“专业设计”之间的关系与衔接。搭建从基础到设计之间的桥梁,使“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在基础教学中就给予高度重视与体现。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充分调动、尊重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继续通过丰富的主题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共同的教学目的。
五、全方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采用课堂内外的实验室传统面授教学、网络教学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手段,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开放式教学。为全面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方式与多样化的设计表现手段,有效提升设计基础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课程强调从传统的“徒手”表现能力到电脑、数码相机、实验室等新一代传媒手段与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六、教学改革与探索齐头并进,教研成绩斐然
学校一直强调以教育的科学推动科学的教育,把教科研工作看作是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力量之源。有彭红教授主持的重点教研项目《设计基础教学中从二维到三维的延续性研究》,其他主讲教师主持或参与有省、校级教研项目,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北大等出版社编写多本教材。随着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课题组的教师角色努力实现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以适应“教师必须具备高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
本文为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重点教学项目《生态文明视野下的高校艺术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3JA13)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周晓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教育信息化进入快车道.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深入剖析《纲要》信息化思路[J].中国教育网络,2010(07).
[2]易志敏.论构成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间的互动关系[J].装饰,2011(05).
城市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篇9
1.城市广场体育多元化的内容体系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提供了资源保障
城市广场体育兼具健身性、自发性、娱乐性以及休闲性等重要特征,是广大居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调剂日常生活、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是全民健身运动的核心内容。作为现阶段我国群众性体育健身运动的重要标志,广场体育成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风向标,代表着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讲,广场体育对于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兼容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现阶段,以广场舞、跳绳、毽球、健步走、太极拳、太极剑、轮滑、打陀螺、抖空竹等运动项目为核心的广场体育内容体系已逐步建立与完善,有效地满足了广大居民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
相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实现其社会化发展目标的先决条件在于构建具有我国群众体育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这就要求高校体育应打破“固步自封”教学思想的束缚,加强对广场体育元素的植入,用以充实与丰富教学的内容,确保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彰显适应性、实效性与创新性。
2.基于城市广场体育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途径
2.1全面性的考量,慎重的选取。与其他阶段的学校体育相比,高校体育具有与社会体育实现兼容发展的便利条件与优势。因此,确立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发展目标,达成与社会体育的资源共享,是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的全新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加强对社会体育元素的引入与充实,就成为必然趋势。城市广场体育在内容与形式上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发展态势,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提供了资源保障。但是,对于广场体育元素的植入,并不是全盘的照搬照用,而是要以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需求为主要依据,结合高校体育的基本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与植入。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坚持全面考量、慎重选取的原则,以便于在确保高校体育教学本色的基础上,实现对广场体育内容的最具实效性的引入,进而达成与社会体育的融合性发展。
2.2适应性的整合,有效的开发。教书育人是高校体育教学首要的社会职能,这是高校体育区别于社会体育的主要特征,因此,在对广场体育元素选用与植入的过程中,应以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为第一要旨。这就要求,首先,在确定要选用的广场体育内容时,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组织规划与保障机制,淡化所选广场体育内容所具有的自发性与娱乐性的特色,从而具备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条件;其次,在选择广场体育项目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在全面提高新植入内容的适应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内容体系的充实与创新;第三,当前,大多数流行的广场体育项目都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诸如:跳绳、打陀螺、抖空竹等等。这些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长效性的植入,合理的运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植入广场体育元素,是促进与社会体育得融合发展,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保障,是推动高校体育教学适应性发展、切实提高其社会实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现对城市广场体育项目有效整合与植入的过程中,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应建立健全具有保障作用的长效发展机制,并对植入的体育项目加以科学有效的整合与运用,确保其既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又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呈现出全面的适应性,进而在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发挥自身的社会功效,达成对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摘要:本文以城市广场体育的多元化发展为研究背景,对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内容体系创新的途径进行探究,其目的在于为确保高校体育多样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适应程度,提供理论层面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城市广场体育,多元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创新
参考文献
[1]赵伟科.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发展的多元因素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8,03.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情境;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95-01
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基础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应该从课堂创新教学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思考教材,营造气氛
新课程标准是有弹性的,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我们认为课堂的创新,打破传统教学陈旧做法;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创造性教学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学到方法。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给学生一双用数学眼光洞察世界的慧眼,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心理准备。课上提问,尽量设计“对话”形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又可让学生感到很亲切,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设计他一天的生活,起床、吃早餐、上学几点,观察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分辨时间,联系自己的生活,学生觉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了,而且离自己那么近。在教学过程中,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二、师生互动,应用创新
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宽松环境中学习能思路开阔,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充满创新的活力;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探索、发展的重要形式,考试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实践促发展。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新意识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真诚的热情,在学生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时,教师应给以学生肯定、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信息。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学习学习长度时,很难理解“厘米”、“米”之间的差别,我将1米和1厘米画在黑板上,让同学轮流上台用手体会两者之间的差别。提出“填单位”的问题:课本的单位、自己身高的单位、橡皮的单位、教学楼高度的单位。学生亲身体验,热情高涨,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联系生活,创新学法
教师应该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在设计问题时要捕捉社会中一些真实的数据并加工成为数学问题,这样让学生在思维训练的同时,感受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
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目的在于引导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适量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性的能力题,可有效地促使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在学习“初步认识角”的时候,我最开始让大家在教室中找到角,如课本、黑板、课桌等物品的角,看着角的形状,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角有两条边,且这两条边的一端相交在同一个顶点。认识到角的样子,我让同桌见相互帮助用自己的小小手摆出角的样子,一下子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了。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值得反思和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顾冠华.江苏教育[J].南京:江苏教育报刊社,2003(8)
【城市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推荐阅读:
创文明城市小学05-25
桐城市北街小学09-09
塔城市第五小学小学开展05-15
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07-18
白城市文化小学校长10-18
农村中小学城市化06-03
我心中的绿色城市小学作文05-19
小学生作文:创建文明城市08-31
肥城市实验小学幼儿园05-17
白云小学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汇报材料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