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类节目

2024-11-03

健康养生类节目(精选9篇)

健康养生类节目 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广大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健康生活不仅成为一种普遍的需求, 更成为一种时尚。电视作为主流媒体, 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提供公共服务, 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包括健康养生在内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这不仅是电视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且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据统计, 目前国内健康养生类节目 (栏目) 多达数百档, 已经成为受众收视的热点。如何提高节目制作水平、整合扩大资源更好地进行健康传播, 为一度受到公众诟病的医药健康类节目正名并开展维权活动将成为电视媒体人的主要工作和任务。

一、健康养生类节目的现状

(一) 节目资源、受众资源分布不平衡。

目前, 我国电视健康养生节目资源分布失衡。调查发现, 此类节目资源呈现出明显的东多西少、明显向经济发达地区分布的倾向。经济落后地区受众对与自身健康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表现出较强烈的信息需求。因此, 如何调整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资源分布, 满足受众对此类信息和知识需求, 应该是目前我国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存在与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之一。

(二) 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制作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 电视媒体对健康知识、养生知识的传播研究没有系统的调研与全面的理论系统, 缺乏与之相适应的研发、策划、创作、营销和管理团队, 而且从业人员素质远远达不到“既具有医学相关知识又掌握必要传播技巧”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这类节目的“双料专家”, 既懂得电视媒体的特点和掌握传播的手段, 又成为医疗健康知识的专家。这样制作出的节目才能既符合电视媒体的特性, 又满足普通观众的健康需求。

(三) 伪健康信息频繁传播, 缺乏监管。

通过健康信息的传播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可以说是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最根本的目的之一, 但是多数受众对健康信息都没有准确的判断力, 人们往往被电视媒体的巨大说服力击倒, 片面的、互相矛盾的、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健康信息频繁传播。由于健康养生类行业鱼龙混杂, 市场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从目前的情况看, 健康养生保健的监管应当由卫生部负责牵头和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更合适, 也可以通过与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治理健康养生保健市场, 明确各自的审批或监管责任。

(四) 节目制作者精心选取的大众健康话题, 到专家那里就变成了学术研讨。

医学专家往往更在意自己的学术形象, 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在表述上更习惯用术语和较严谨的句子, 既不够通俗, 又不符合电视的传播规律, 这样再好的节目内容也会使观众兴趣索然。

(五) 同质化严重, 缺乏创新。

一时间打开电视, 几乎有“台台说健康, 个个话养生”的势头。这么多的健康节目短时间一起上马, 必然良莠不齐, 有些节目为了单纯追求收视率, 哗众取宠, 背离了健康节目传播正确健康知识的初衷, 推崇一些貌似神奇实则虚假的伪养生知识, 有些节目单纯拷贝复制成功节目的样式, 如某公司制作的节目连片头音乐都和辽宁广播电视台的《健康一身轻》相同。如今我国的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相当致命的病症:许多节目在形态、性质、风格、理念、主题甚至主持人的话语上都惊人地相似, 看上去似曾相识, 甚至有的完全照搬、如出一辙, 严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不仅使受众产生乏味的感觉, 还影响了节目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度和影响力, 渐渐失去了它的受众群体, 这种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健康知识的推广。

二、健康养生类节目收视率高的原因

据调查, 健康养生类栏目自开播以来, 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 电视台甚至在晚上8点黄金档播放养生节目。一方面, 电视健康养生栏目利用“分众效应”, 帮助电视台挽救了诸多垃圾时段, 又拉回了一些观众, 提高了收视率。另一方面, 广告商看中时机, 插播广告, 做足宣传, 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探究这一类节目创造高收视率的原因如下: (1) 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导致受众对于这类节目的需求提高。 (2)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 亚健康状态在年轻人群中普遍出现, 原本是中老年群体尤为关注的养生话题, 渐渐变成各年龄层关注的焦点, 更多的人关心自己的身体, 关注养生之道。 (3) 许多的老百姓不愿意到医院看医生, 有着求医不如求己的思想大有人在, 怕生病的现实及对于看医生的排斥心理导致了老百姓对健康类节目的关注。 (4) 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重视养生之道, 这种理念流传至今。 (5) 大量健康养生知识经过节目制作团队的策划处理, 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更加方便、生活化, 且花费较少, 符合我国中老年观众注重实用性、性价比的消费特征, 因此这样的节目也必然会受到追捧。在某种程度上, 当前健康养生类节目的热播不仅带动了健康类市场的繁荣, 而且带动了电视台非黄金时段收视率的提高。

三、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受众定位及节目形式

目标受众包括疾病患者, 中老年渴望健康的群体, 上班族中的亚健康人群, 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各阶层人群, 关注娃娃和自身健康的父母与准父母, 追求美丽健康的时尚女性, 以及健康诉求强烈的一般人群等。健康养生类节目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1) 对患者来说, 不仅可以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和信息, 对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调剂, 节目要满足他们求医问药的需求。 (2) 对健康人而言, 不仅是一种乐趣, 还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用来指导生活实践, 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 为他们的健康生活锦上添花。 (3) 对有求知欲的人, 节目要满足他们探求健康密码的好奇心。健康养生类形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1) 对话访谈式, 也被形象地称为“专家电视坐堂”, 即在演播室内就某一个或几个健康话题与嘉宾、专家进行信息传递给观众, 这是目前我国大多健康养生节目所采取的主流节目形式。比如央视的《健康之路》及北京卫视的《养生堂》等节目。 (2) 叙述解说式, 即主持人加画面,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华医药》节目, 这是我国健康养生类节目中深受观众欢迎的品牌栏目之一, 主持人在虚拟演播室中安静朴实地叙述解说, 再请中医养生名人或普通人在电视画面中讲解他们的养生方式。 (3) 综合脱口秀式, 即主持人贯穿全场, 各种形式交叉使用, 形式活泼, 不拘一格。比如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节目, 诸多专家做客现场, 主持群有五个人, 全程娱乐轻松活泼, 这也是我国健康节目娱乐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要准确地进行节目定位必须清楚受众的需要。百姓关心的就是我们栏目所关注的。当前, 媒介之争已经成为受众之争。在激烈的竞争中, 赢得受众就等于赢得成功, 而赢得受众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传播对象。所以, 健康养生节目的受众定位是其关键, 每一档健康养生节目都要确立自己的核心受众, 并根据受众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传播内容。近期, 北京卫视的《养生堂》节目利用自己的官方微博, 发起了“征集观众”的微博活动:节目组根据每期节目邀请专家的诊疗方向, 有针对性地征集有类似症状的观众亲临栏目录制现场, 让全国观众都有机会与权威专家现场交流、答疑解惑。

四、提高主持人、嘉宾和现场参与者的传播能力

健康养生类节目的主持人除了要具备主持的基本素质外, 还要具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 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节目, 进而影响大众对健康知识和理念的接受。主持人是节目的旗帜、是节目的灵魂, 他不仅担负着引导话题、协调气氛、调动情绪、拉近嘉宾和现场观众距离并提起他们谈话欲望的重任, 而且控制着节目的全程节奏, 决定着节目的走势和趋向, 这些都集中体现出主持人身上独特的个性和高超的驾驭能力。如北京卫视的《养生堂》主持人刘洪悦以清新阳光的外表, 幽默亲切的主持风格, 与养生专家的稳重博学相得益彰, 更具互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其不仅拥有四十余万微博粉丝, 新浪微博上更出现了实名认证的“悦悦后援团”, 且拥有接近6亿人次的收视人群。在《养生堂》团队的努力下, 栏目收视率一直稳居全国同时段的第一名;如江苏卫视的《万家灯火》主持人程凯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其以幽默风趣也有深度的主持风格, 并善于引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在节目内容选择方面都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以最简单、易懂、易接受的讲述方式, 将养生知识传授给受众。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身体透支, 城市人群的亚健康早已成为普遍存在却常被忽视的现象;求医难、看病贵的现状, 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求医不如求己、日常保健养生的重要性。总之, 关注民生健康, 必须从老百姓实际需要做起, 加大健康知识传播力度, 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 为受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务实的服务, 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安心.健康类媒体如何服务读者.新闻前哨, 2008.1.71-72.

[2]李振华, 宋甲勋.电视健康养生节目特质初探.新闻知识, 2011.5.80-82.

[3]吴雨蓉.我国电视健康节目发展历程与现状调查.新闻爱好者, 2010.24.18-19.

[4]颜泽玉.健康传播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及其对策.现代传播, 2008.5.161-162.

叫停养生节目更需引导健康理念 篇2

据了解,电视台播出的上述节目,以隐蔽性植入广告和患者作形象证明等形式,变相为药品、保健食品等做广告,并夸大夸张宣传,严重误导消费者,甚至耽误一些患者及时就医,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危害,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

众所周知,类似的养生节目屡见不鲜。某些时候的下午时段,近半的省级卫视都在播放养生节目。节目大多采用健康讲座、专家咨询的方式传授所谓养生知识,然后穿插蜂胶、天山雪莲、花粉等各式各样的产品介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不少养生节目都是由社会公司制作,然后以购买时段的形式投放到多个电视频道。被叫停的“健康365”和“杏林好养生”这两档节目,就都是由吉林一家传媒公司制作的。

事实上,这些由公司制作的养生节目,表面上讲授的是“健康知识”,背后念的却是促销产品的“生意经”,不少观众因此被“忽悠”,破财又误诊。一些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收看这类养生节目后,有的损失不少钱财,有的被“洗脑”后拒绝正规治疗,导致病情不断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绿豆治百病,艾灸疗百伤,活吃泥鳅保健康……近年来,作为大众化媒体,电视台的部分养生节目助推了社会养生乱象,误导了消费者。对电视台养生节目进行规范,无疑有助于扼制非理性的养生手段,避免消费者的财产、健康受到损失,是一个让群众拍手称快的好举措。

笔者认为,,除了“大师”和养生类节目“忽悠术”高明,轻信养生节目也与科学素养缺失有关。在整顿违规节目的同时,对公众的健康理念进行正确的指导至关重要。有责任心、有权威性的健康科普专家为社会提供的疾病防治科普知识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

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现状和思考 篇3

作为生活服务类的电视养生节目, 其影响力要远逊于新闻资讯类节目。但是, 该类节目无所不在, 无台不有, 播出时间扎堆黄金时段, 其影响力也不可小觑。目前100多个电视养生节目覆盖了全国三十多个省份和地区, 包括市县电视台。因此, 规范、整顿电视养生节目, 使之健康发展、良性发展、有序发展, 是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更是主管机构、从业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一、电视养生节目的源起和滥觞

电视是社会的窗口, 忠实地记录着社会发展状况, 也同步反映着民众的需求。社会在进步, 公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和众多的电视节目一样, 电视养生节目同样也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而逐渐兴起。生存是人的第一需求, 在生存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形下, 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就必然随之而来, 而生活的富裕安乐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 健康问题就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电视养生节目的源起始于何时, 已经无从考据,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的气功热之后, 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 许多电视台在生活服务类栏目中加入一个小板块作为栏目的补充和辅助, 其用意也仅仅旨在丰富原有栏目, 使之多样化或体现新意。需要特别说明的, 这种健康小板块是很纯粹的健康服务性质, 是没有功利性质的正统电视节目, 与商业化的电视医药购物栏目是有本质区别的。

应该说, 电视工作者的嗅觉是敏锐的, 对社会公众需求的把握是到位的, 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独立的健康或养生内容, 无疑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也可以将之当成健康养生节目的试水。随着实践的一步步深入, 也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社会各界反响的增大, 经过数年的磨合, 电视健康节目逐渐走向成熟。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 一些电视台先后创办健康养生类节目, 社会反响良好, 随后在不足十年的时间里, 掀起一股席卷全国的健康节目浪潮, 健康养生类节目遍地开花, 百花齐放。从央视的几个频道, 到各省的卫视, 以及地面频道, 几乎每个省级电视台都能找出一两档电视养生节目, 许多地市级电视台也不落人后, 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养生节目, 甚至有些县级电视台也开办相应的节目。一时间, 健康养生栏目几乎成了电视台的“标配”。

二、电视养生节目的现状

电视台自办的养生节目占了很大的比例,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节目是以和电视台联办, 以及买断播出时间的外包栏目。电视养生作为热播的电视节目, 各电视台都给予其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倾斜, 播出时间大都占据该台的黄金时段, 力求扩大其收视率和影响力, 提升广告价值, 以期获得理想的经济收入。制作精品节目, 提升收视率, 提高广告价值, 获取广告收入, 这是标准的电视台企业化经营的模式。但联办或外包电视栏目, 因其前期投资较大, 花费不小, 财务成本偏高, 必然面临着较大的运营压力资金回笼压力, 在此情况下, 外包栏目对节目的标准、对内容的把控、对质量的要求, 必然让位于对赢利的要求。对外包栏目的商家而言, 在很大程度上, 电视节目只是其牟利的手段和平台, 在个人利益和社会群体利益面前, 资本的趋利性必然选择了个人利益至上。

电视养生节目的意义在于丰富民众生活的同时, 增加社会公众的健康和卫生知识,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生活质量, 防止或预防疾病的发生。因而, 正确传递东西方医学知识, 普及健康与卫生常识, 介绍治疗与预防手段, 无疑是重中之重。相反, 错误的知识, 以偏概全的结论, 似是而非的理论, 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和伤害也是后果严重的。在电视养生节目蓬勃发展期间, 同样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和不良效果, 对电视养生节目的整体形象、声誉、权威以及信心, 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伤害。无论是电视本身, 还是嘉宾、社会公众, 包括医疗体系, 都将受其波及。

因此, 要加强电视养生节目的和监督, 规范电视养生节目的管理, 制定相应的标准, 限定准入门槛, 严厉处罚害群之马。政府相关部门应发挥其管理职能, 规范并营造良好的电视养生节目的生态环境。

三、受众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民众的生活呈现日新月异之态, 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再一次颠覆了传统的社会模式,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学习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以及资讯获取方式, 进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与眼界, 传统的社会形态面临重大改变。

网络的发展, 首先改变是资讯的获取模式, 传统媒体首当其冲, 社会大众从纯粹的被动接受资讯变为资讯的参与者和发布者, 从狭窄的资讯获取渠道发展为极为宽泛、深入、多层次、多渠道、互动式的资讯来源。同时, 受众话语权的获得, 让传统媒体的优势受到极大冲击。当然, 网络资讯的自相矛盾和冲突, 让人真伪莫辨, 互联网的不规范, 甚至混乱局面, 使得传统媒体官方的背景身份, 天然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这是传统媒体的优势, 短时间内难以替代的存在基础。

年青一代是网络的主要参与者, 这个群体在不断扩大和外延, 向上延展至中年, 向下包罗青少年。因经历、知识、习惯、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对高科技的力不从心等原因, 因此, 在未来的十至二十年间, 老年人依然是传统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 也是媒体服务的主要对象。

健康是人人都需要和向往的, 就健康而言, 理论上包括了所有的人群。由于年青群体精力充沛, 身体自我调节能力强, 脏腑机能较有活力, 因而对疾病、健康等问题关注度较低。而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 多受各种疾病困扰、病痛的折磨, 导致身心疲惫, 因而对健康问题则较为关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电视养生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 老年人占据了很大比例。有关统计数据表明, 电视养生节目的受众群体中, 老年人占72%~80%, 以60~75岁之间的老人为主。中青年群体则对一些特定的题材, 如“三高”、亚健康等较为关注;女性群体则对减肥、美容、妇科疾病、小儿保健等偏爱;青少年群体对新生活方式带来的副作用, 如低头族产生的颈椎疾病等, 较为关注。

四、节目形态与风格

各电视台的电视养生节目绝大多数都采用演播厅访谈形式为主, 但在风格和基调上却有一定的差别。电视节目, 收视率为王。为了更好、更多地吸引眼球, 提高收视率, 各电视台的节目使出浑身解数, 电视养生节目也不例外, 为了突出栏目特点, 与其他电视台的同类节目拉开距离, 以差异化策略, 加深观众的印象, 在有限的空间里, 竭尽所能, 精彩纷呈。

养生是中医的专长领域, 在国人心目中, 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权威和崇高地位。从黄帝内经, 到林林总总的养生典籍, 无不透射出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积淀, 因此, 绝大多数的演播厅氛围设计, 以中式、古典为原则, 以窗棂、万寿回纹、云锦、屏风、红木家具等中国元素为核心, 古朴典雅, 古色古香, 基调以暗沉为主, 突出历史厚重感和沧桑感。

在节目风格上, 大部分养生节目均遴选老中医、传统医学权威或专家为嘉宾, 并以此为中心, 围绕当期话题展开访谈。而作为节目主持人, 则退居次要和辅助地位, 以引导嘉宾话题、调节现场气氛、沟通嘉宾与场内外观众、参与节目互动等为主要任务。

有的养生栏目为了避免演播厅现场气氛过于沉默, 有意识地加入了娱乐元素, 邀请娱乐明星充任第二主持, 在现场与嘉宾或观众互动, 间以插科打诨, 制造笑点, 营造轻松活泼的现场氛围, 以期激起观众的欣赏乐趣, 提高收视率。

而有的栏目为了突出嘉宾的地位, 加深观众印象, 直接以嘉宾为主持, 由嘉宾自由发挥, 期间以现代通讯手段, 联通场外观众, 营造现场直播的错觉, 让观众有很强的即时感和现场感, 从营销策略上看, 确有可取之处, 但其节目的成败, 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嘉宾的表述能力和现场控制力的强弱。

养生节目以演播厅形式的合适的, 可以很好地体现话题的严肃性、权威性, 且嘉宾的身份和年龄、身体状况, 也以演播厅访谈较为恰当。当然, 演播厅同样存在的单调、沉闷、枯燥等弊端。为此许多栏目各出奇招, 有的辅以外景环节, 有的加大现场互动内容, 有的则在后期制作上, 加入3D、外景切换等电视手法, 其目的均为打破演播厅的温吞弊病, 提高观众的收视兴趣。

五、节目内容与市场

电视养生节目的内容, 基本上以中国传统的养生理念为核心, 有的以纯粹的中医养生为主, 有的则中西兼蓄, 除了中医养生和膳食, 还有西方医学的营养学。甚至引进了其他领域的健康、体育等内容, 如气功、瑜伽、普拉提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创办人自身的健康理解和养生理念。事实上, 除了养生内容, 养生节目不可避免地涉及疾病和治疗领域, 毕竟养生因人而异, 个体的差异决定了养生方法的不同, 病患者的养生方法和常人的养生方法也有质的差别。

中医养生的内容较有复杂, 也较为系统, 门类也较多。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和完善, 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办法, 一直在国人中流传和应用。中医领域为人熟知的有针灸、推拿、按摩、食疗、药膳以及民间单方、验方等, 都是养生节目常见的表达内容。此外, 中医天人合一的理念, 意味着季节的变换, 廿四节气的养生方法也将随之而异。同时, 地域因素, 也是中医养生理念中很重要的一个节点, 气候的差异, 水土的不同, 地域常见和高发疾病的应对方法, 也必然存在区别。

电视养生节目的市场, 准确地说, 所指应为电视受众市场。卫视的养生节目, 面对全国各地的观众, 更多地考虑通用性和普及性, 过多地强调地域特点, 无疑将失去其他地域的观众群体。受众的流失, 意味着节目覆盖面的缩小, 意味着影响力的下降, 也意味着广告价值的丢失, 最终的结果是经济效益的缩水。这是卫视所不能承受的损失。

相反, 地面频道的养生节目则以紧紧抓住地域特点为原则, 充分强调地域的水土风情、地域疾病、地域气候、地域药材、食材、地域人群的养生宜忌, 以期明显区别于卫视节目, 凸显本地特点和特色, 更好地吸引本地域观众的眼球。同时, 举办多种形式的线下活动, 与观众面对面, 提供各类服务, 在最大限度上影响本地的受众群体, 提高收视率, 创造经济价值。

无论卫视频道还是地面频道的养生节目, 彼此既是竞争关系, 也是互补。从观众的角度选择, 侧重点不同, 表述内容的差异, 对受众都是有益的, 甚至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卫视栏目或者地面频道的栏目, 无论是观众还是广告商, 都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更丰富的节目, 这种良性的竞争, 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六、管理与监控

电视养生节目是否吸引观众, 收视率是否理想, 涉及方方面面, 其中有一个原因是重中之重, 那就是嘉宾。出场嘉宾的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期节目的水准。但放眼全国, 顶尖的中医权威或专家屈指可数, 还要从中遴选形象佳、善于表述的嘉宾, 可选择余地更是可怜。且嘉宾本身的正职工作大都繁忙, 门诊、讲学、出访、交流等, 许多嘉宾约请了半年多还未能成行。更有嘉宾生性低调, 或已为名声所累, 不愿在电视上抛头露面。几乎所有的电视养生节目, 嘉宾的邀约, 一直都是困扰栏目的瓶颈。

在此情况下, 一批伪专家、伪学者应运而生, 伪造学历、伪造身份, 七拼八凑出版专著, 把自己包装成“医学权威”“养生专家”“民间高人”“古法传人”等等, 鱼目混珠, 招摇撞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以面相掌纹诊断疾病的“养生怪才”魏伟, 号称食用排毒餐可以不治疗癌症的“排毒教父”林光常, 还有“绿豆神医”张悟本, 生吃泥鳅的“健康教母”马悦凌, 号称弟子三万、身怀“驾驭220伏电”并以电治病的李一道长, 自称中国男篮队医的李培刚, 自称北京大学讲师的李振东, 以及刘太医、中里巴人、吴清忠等。此外, 有些机构以电视养生节目为平台, 兜售各种来路不清、效果不明的药品、保健品, 以及保健器具等, 夸大甚至神话其功效, 养生成了“养生意”, 对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 以及电视养生节目的健康发展, 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不利因素, 也对中国传统医学这一瑰宝产生负面效应, 需要引起社会大众的警惕。

不让伪大师、伪专家有可乘之机, 还电视养生节目以朗朗晴天, 让广大观众能得到正确、有益的健康知识, 除了电视台的自律、社会大众的监督, 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 制定相关行业法规和处罚条例, 加大执行力度, 引导电视养生节目健康、有序发展。

七、结语

2014年9月初,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做好养生类节目制作播出工作的通知 (新广电发〔2014〕223号) , 对电视养生类节目做出一系列规范, 如养生类节目的监督和备案、出场嘉宾的资质、禁播广告、主持人的资格和要求, 以及对节目内容的管理, 等等, 同时对一些严重违规的栏目予以停播处罚, 在很大程度上刹住了以养生节目为平台牟利的歪风, 正本清源, 拨乱反正, 使得电视养生节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从源头杜绝了不良之风。

政府的管理和行政干预, 是规范行业的充要条件, 但法律法规手段仍只是在宏观层面, 如何执行、如何细化、如何把握分寸, 仍然有较大的空间。如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五宗罪:“偷梁换柱”“以偏概全”“囫囵吞枣”“瞒天过海”“混淆是非”。这五个关于养生的问题属于伪中医养生范畴, 是造成老百姓养生意识混乱的重要原因。法律法规的宏观特性无法细化到每一个具体问题的规范, 因此, 一个行业的发展, 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职业精神, 是进一步完善行业规则, 提高行业风尚的基础。电视养生节目的从业人员, 必须时刻牢记, 不辜负社会公众的信任, 弘扬主旋律, 引领正确的潮流, 把握舆论导向, 传播正能量。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民众的健康为依皈,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 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勿使良知蒙尘, 勿让职业蒙羞, 为民众的健康, 为电视媒体的形象, 贡献自己的力量, 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摘要:电视节目是传播信息的窗口, 养生节目对普及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科学养生等知识有着重要的宣传作用, 是加强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的主要渠道之一。加强监督和管理, 规范此类节目的相关要求, 引导养生类节目健康有序发展,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个人素养和道德水准, 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 把握舆论导向, 引领潮流时尚, 提升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关键词: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电视媒体,受众

参考文献

[1]大头.揭开“林光常”们的骗术人生[EB/OL].http://www.mzyfz.com/index.php/cms/item-view-id-25281.shtml.

[2]王文.养生节目不要教人自诊[EB/OL].http://www.mzyfz.com/index.php/cms/item-view-id-25281.shtml.

[3]辛朝.养生忽悠你还要糊弄国人多久[EB/OL].http://www.mzyfz.com/index.php/cms/item-view-id-25281.shtml.

[4]赵兵辉.养生节目有多忽悠[N].南方日报, 2014-10-21 (B01) .

健康养生类节目 篇4

[关键词]健康养生类节目;老年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积极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1.004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众多国家密切关注和需要迫切应对的问题。老龄化不仅是个体适应社会的过程,也关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据我国民政部发布的消息,截至2014年2月,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2亿,占总人口的14.9%[1],中国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趋势不容忽视。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使庞大的老年群体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传播媒介在信息传播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反映老年群体问题和引导、抚慰老年群体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

中国自1999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32亿、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2],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便高度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问题。以老年受众为主要目标受众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就是在老龄化社会背景和人们对健康知识信息迫切需求情势下产生、发展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不是单纯的养老、娱乐节目,其与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关系到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进行探讨和研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提升老年人精神状况、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目前国内学界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和老年受众研究得较多,但是以老年群体为目标受众来研究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较少。事实上,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大部分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目标受众是老年群体,而老年群体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对健康养生保健知识有较大的需求量。本文拟将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与老年受众相结合,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对老年受众的问卷调查,探讨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如何满足其收视需求,以引导老年受众健康生活,从而使该类节目能够真正成为老年受众积极健康生活的催化剂。

一、中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现状

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是以电视等媒体渠道传播健康和养生内容的节目,是以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受众的整体健康素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宗旨的电视节目[3]。我国电视开辟健康养生类节目始于1960年代,进入21世纪之后,养生类电视节目发展迅猛,许多电视台纷纷开办了此类节目,如北京卫视的《养生堂》、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山东卫视的《养生》、辽宁卫视的《健康一身轻》等。

笔者通过对央视网等电视节目网站的搜索,检索到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可以收到的免费卫视频道共有51个,其中有26个频道开办有健康养生类节目,频道占有率接近51%(频道占有率=播出频道数/所有频道数),节目总数达到50多个。对比分析目前国内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发现,虽然目前该类节目数量逐渐增加,节目形式和内容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增加了更多的节目互动,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质量水平不高、部分节目内容不够真实、老年受众定位不够准确、有些节目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等。

二、老年受众的健康养生诉求

为了研究老年受众接触电视媒体特别是健康养生类节目的情况,笔者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试图从数据背后发现老年受众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认知和评价。

1.老年受众收看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时间为2013年12月~2014年3月,调查地区集中在河南省郑州市绿城广场、徐砦城中村和洛阳市中心医院,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达到100%。因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是老年受众,所以在发放问卷调查时主要选择的是老年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一般认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为老年人[4] 。在调查中,由于笔者希望通过适当扩大一部分准老年人群以探索未来老年人媒介接触的发展方向,故将调查的年龄分为55~59岁、60~75岁、75岁以上三段。

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共设计了12个问题。第一个部分属于背景性问题,主要是调查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以此细分老年受众群体。在本次调查中,老年受众年龄在55~59岁的有32人;60~75岁的最多,有104人;75岁以上的有64人。由于20世纪我国的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目前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是比较低的,在被调查者中,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有90人,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仅具有初中和小学及以下学历者;本科以上学历者没有。就目前老年人的居住情况来看,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有96人,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老年人没有跟子女居住在一起。

第二个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接触电视媒介情况的问题,主要涉及收视习惯和内容偏好两个方面。在收视习惯方面,电视媒体仍然是老年人接触的主要媒体,有93%的老年人都选择通过看电视获取新闻和其他信息,远远超过报纸、广播、电脑等其他媒介;老年人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大多为1~3个小时,每天收看电视4个小时的老年受众高达16%,这说明老年人还是有充分的时间并且愿意选择用这部分时间收看电视节目的;在观看电视时间段方面,92%的被调查老人都选择在18GA6FA00~22GA6FA00,早上和上午看电视的老人只占少数,这与许多养生节目时间的定位并不一致。在内容偏好方面,被调查老年人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前三名分别是新闻类节目、影视剧节目和健康知识保健节目,这说明老年受众对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较为迫切。

第三个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收看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情况的问题,主要调查老年受众对目前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收看情况和收看态度,以了解老年受众收看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情况、此类节目是否能够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老年受众对该类节目的信任程度,意在改进目前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不足。通过调查发现,看电视是老年受众获取养生资讯的首要渠道,其观看最多的健康养生类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和北京卫视的《养生堂》。在期待健康养生类节目提供哪类内容方面,有79%的老人选择日常保健,食疗保健知识和医疗常识也是老年人比较关心的话题。通过对健康养生类节目传播效果的调查可知,有86%的老年受众选择“会视情况考虑是否尝试节目宣讲的方法”,这说明现在的老年受众对健康栏目的观看更趋于理性;有10%的老年受众选择“会尝试节目宣讲的方法”,这些老年受众为健康传播最为理想的受众群,传播效果最好,但是数量偏少;只有4%的老年受众选择“不会尝试节目宣讲的方法”,这就需要通过改进节目来改变这部分老年受众的收视态度。在对健康养生类节目有何不足的调查中,“节目内容不真实可信和缺乏实用性”是老年受众选择最多的选项。

2.老年受众收看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中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受众是为达到满足和实现需求而使用媒介的,受众对媒介内容与形式的选择由受众的需求和兴趣来决定。该理论的提出实现了由人如何接受媒介到人如何使用媒介的转变,从而彰显了人在媒介面前的能动作用和主体地位。[5](P157)老年受众接触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正是基于他们对健康养生信息的需求,并选择电视媒介来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

由于人们接触媒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其特定需求,因此这些需求的产生必定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根源,这不仅与受众的性格、兴趣等相关,也受所处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从被调查受众的背景看,目前我国老年受众的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没有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处于这种背景下的老年受众就会根据现存的社会环境和个人习惯选择媒介接触。尽管受众的碎片化大大分散了单个媒介的收视率,但是93%的老年受众首选的接触媒介还是电视,这主要是因为电视媒介对受众文化水平要求低、娱乐性比较强,能够满足更多老年受众的需求。了解老年人的背景和收视偏好对于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存在着收看主体是谁的问题,不同的受众有着不同的收视心理和收视习惯。只有通过调查把握老年受众的收视心理和收视习惯,电视工作者才能有的放矢地根据老年受众的收视需求制作和编排节目。

选择了媒介之后,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还需要两个条件,即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和媒介印象。媒介印象决定着老年受众选择何种媒介或内容来开始自己的接触行为,接触行为是否能够满足老年受众对健康养生信息的需求影响着老年受众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他们会根据满足的程度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调查发现,老年受众把电视作为收看健康养生类节目的首要渠道,中央台的《健康之路》和北京卫视的《养生堂》是对其影响力较大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这说明老年受众对这两个节目的媒介印象较好。在健康养生类节目内容需求方面,79%的老人期待节目能够提供日常保健类信息;对于节目宣讲的养生方法,86%的老年受众会视情况考虑是否尝试节目宣讲的方法,表明当下的老年受众对健康栏目的收视态度趋于理性,其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谈到当前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不足,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认为节目内容不太真实可信、缺乏实用性,这也提醒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制作人应该从这两方面积极改进以满足老年受众的需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及需求满足程度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把能否满足受众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的先河,因而在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5](P166)由于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有制约作用,因此电视媒体人应该抓住老年受众的需求制作出优秀的健康养生类节目,只有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能够满足老年受众的健康养生信息需求,该类节目的传播效果才能得以提升。

3.老年受众接触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问卷分析,发现老年受众接触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老年受众媒介素养不高。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将媒介信息应用于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方面的能力。[6]老年受众由于长时间地接触电视媒体,在心理上形成了对电视媒介的依赖,是电视媒介的忠实观众,所以他们不能理性地辨别电视媒体信息的真伪,会盲目地相信电视媒介。特别是,对于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他们没有应对虚假信息的免疫力,总是一味地相信该类节目中“专家”所说的话,而且还会把这些话转化为行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笔者在做问卷调查时接触到一些老年受众,其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传播的信息就特别相信:某一个“专家”说每吃一口饭要嚼20下才能消化,结果有一位老人每次吃饭都会在心里默默数20下才会咽下去,并且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下来。这足以反映出很多老年受众对这类节目的“言听计从”。一旦这类节目传播了虚假信息,老年受众就会被误导。因此,提高老年人的媒介素养,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节目负面信息的鉴别和抵御能力。

其次,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未随着老年受众的变化而变化。笔者在对32名55~59岁的准老年受众的调查中发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准老年受众的受教育程度略高于60岁以上的老年受众,大专学历比例比60岁以上人群的学历高出16.37%。准老年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产生一些改变。比如,在准老年人中,收看过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就多于60岁以上的老人。通过交谈得知,这些准老年人对这类节目更加关注,这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养生健康意识会越来越强,所以未来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应随着老年受众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二是在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方面,准老年人群明显多于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在调查中共有18人选择上网获取信息,其中准老年人选择上网的高达14人,占到了78%。准老年人由于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生理机能方面都高于60岁以上的老人,特别是现在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电脑的中年人数量很多,在他们步入老年后,仍然会选择使用新媒体。所以,未来新媒体在老年群体中产生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新媒体在老年人市场上发展的潜能不可忽视。

三、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更好地满足老年受众健康养生信息诉求的策略

老年受众具有获得健康养生信息的诉求,而电视又是老年受众接触最多的媒体,因此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对老年受众获取健康养生信息承担着重任,会给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一方面,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广泛传播,对于老年受众学习了解正确的健康养生知识、身体保健、疾病预防有很大的裨益,因此该类节目对老年受众具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虚假片面的养生信息会影响老年受众的身体健康,老年受众对健康养生节目的盲目听信也会影响其家庭和谐,甚至会产生集合行为威胁社会稳定。因此,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制作单位和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减少该类节目的负面影响,提升该类节目的品质和传播效果,从而积极地引导老年受众。为此,在新媒体时代,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应采取如下策略。

其一,应根据老年受众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节目进行定位。尽管许多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扩大了受众群以赢得更多的受众,但仍然不能忽视老年受众这一健康养生类节目的特殊群体,重点考虑老年人对健康节目的收视心理及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老年受众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不同于其他受众群体的特征:老年受众的视力和听力水平较青壮年时都有所下降,老年人的言语鉴别能力也大大降低。因此,该类节目的制作要注意节目的背景,应用比较强烈的对比以适应老年人的视力实际;主持人的语速也应该慢一些,这样才符合老年受众的生理特点。另外,在节目定位和受众定位上,要充分考虑到老年受众的心理感受,以制作出老年受众喜闻乐见的健康节目,获得他们的认同。在节目播出时间上,除了上午和下午老人空闲的时间之外,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也应尽可能地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以满足老年受众的需要。在节目形式的设定上,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老年受众的接受程度,老年人不喜欢太过娱乐化和过于严肃的节目,喜欢节奏比较慢、比较好理解的节目,传播者应该根据他们的需求制作节目。只有从老年受众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真正达到指导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目的,实现“积极老龄化”。

其二,应在保证节目真实性的前提下,探索节目的多样化。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应该在保证传播内容真实可靠的基础上,追求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保证节目内容的全面和生动,以服务不同的老年受众,但是也要注意防止过度的娱乐化和商业化。要严格杜绝虚假健康养生内容的传播,注重健康养生类节目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其三,应拓展节目传播渠道,扩展健康养生类节目的播出时段。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老年人是在黄金时段收看电视,而在黄金时段却几乎没有一个健康养生类节目。究其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娱乐节目选择黄金时段播出以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因此健康养生类节目只能为其让位,选择在非黄金时段播出。这样的播出时段会对健康信息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应根据老年群体的需求,主动扩展和调整该类节目的播出时段,使一些制作精良的健康养生类品牌节目能够在黄金时段播出,并努力从节目质量、节目内容上吸引老年受众。另外,从问卷调查中还发现,老年人除了接触电视之外,也会选择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还有一些老人选择了新媒体形式,所以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应加强其与报纸、杂志、书籍、新媒体之间的整合传播,来扩大传播范围。在这方面,中央卫视的《健康之路》和《中华医药》栏目做得比较成功,他们会根据节目的内容做网络传播补充,并且用书籍、VCD和DVD等出版物形式来强化栏目的品牌效应。

其四,应培养具有健康专业知识的传播人才。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传播者不仅要具备一般电视传播者的专业素养,还应该具备健康养生方面的知识。高校应该专门设置健康传播专业,培养这方面人才,或者组织该类节目的制作人员进行短期的专业学习,培养高素质的健康传播人才。在面对老年受众时,健康养生类节目主持人应少用专业术语,尽可能通俗、详细地解释医学问题,使老年观众能理解节目的内容,以达到服务老年受众的目的。因为目前我国老年受众的整体受教育水平程度还不高,过多的专业术语会使他们对节目产生排斥的心理。可考虑用生动形象的模型或者以动漫的数据解读等形式,以达到讲解、教育之目的,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做到从心理、生理上对老年受众的全方位照顾。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由于老年群体对传统媒体有广泛接触和对健康养生信息有迫切需求,因此电视媒体的健康养生类节目对老年群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电视媒体应更加重视老年受众的需求,为这一庞大而又不可忽视的群体制作出优秀的健康养生类节目,以传播健康养生保健知识,更好地为老年群体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积极老龄化”。

[参考文献]

[1]

民政部.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10-15)[2014-06-17].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406/20140600654488.shtml.

[2]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J].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1(1):47.

[3]云斐.健康传播视角下的中国电视健康节目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4]华乐.网络新闻对老年人的形象再现研究[J].新媒体与社会,2013(4):144.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

健康养生类节目 篇5

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应时而生, 它是一档以“传播养生之道, 传授养生之术”为宗旨, 以演播室访谈加专题片为形式, 请专家介绍中西医科学养生知识的栏目。节目通过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过硬的专家队伍, 对百姓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养生保健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广大观众中口口相传, 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当前中国健康类节目中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一、科学性、真实性是健康类节目的生命

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编导曾说:“做健康养生节目绝不同于其他娱乐节目, 这是个彻彻底底的良心活!它关乎的是健康和生命, 开不得半点玩笑。”电视媒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每一个通过栏目宣传的健康观点或者养生知识, 稍有错误, 就会被放大, 造成不良后果。

《养生堂》为了确保节目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与教授成立了顾问团队, 为节目制作把关护航。每一期的主讲者都是来自医学前沿的专家学者, 有着丰富的学术知识和实践经验, 讲述的内容都是经过检验的科学案例。在节目中, 每位专家都会引用大量的临床病例和科学数据, 认真地进行讲解。同时, 为了加深观众对健康养生的认识, 节目还采用了视频、图像、道具、图表、实物等多种表现手段, 增强节目内容的说服力。

二、服务性、实用性拉近观众的距离

现代媒体传播理念要求传播者视角由高高在上的俯视转为平视, 传播模式要由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者为中心。健康类电视节目要想吸引观众, 必须在节目内容选择上贴近百姓生活、满足群众的需求, 实实在在起到为观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的服务作用。

《养生堂》在节目策划、内容选择上, 都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 同时注重与观众进行现场互动。在节目中, 《养生堂》选择广大观众关注的常见病、多发病知识作为切入点, 确保每一期节目内容信息充足、通俗易懂。

三、名医专家效应提升了节目的知名度

权威性、可信性是养生类节目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如老百姓上医院看病, 往往喜欢找大医院, 看专家门诊一样。同样, 名医专家上电视也会很好地聚集收视人群。

北京作为首都, 在医学领域汇聚了国内最顶级的专家学者, 他们的学术水平与经验造诣都是一流的。就如我们见到的那样, 北京电视台充分利用了这方面的资源优势, 邀请了众多名医专家走进荧屏。在2011年全年播出的365期《养生堂》中, 共邀请了110位名医专家担任主讲嘉宾, 这其中不乏院士、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 以及京城各大医院的主任医师。

四、合理的人群定位获得高收视率回报

相对年轻人而言, 中老年观众对健康知识、养生保健、医药文化更加感兴趣, 并且他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收看电视。因而, 《养生堂》一方面在节目内容上更加贴近中老年观众的需求。

2009年, 《养生堂》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首播, 当年北京地区的收视率就达到2.69%, 单期节目最高收视率达到4.68%, 将原时段的收视率提高了8倍。2011年, 《养生堂》移至北京卫视播出, 全国平均收视率达到0.50%, 在省级卫视的同时段节目与健康养生类节目中双双排名收视第一。

在杭州地区, 北京卫视的《养生堂》同样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平均每天有近30万人收看它的节目, 在众多健康类节目中收视率高居第一。并且, 杭州影视频道、杭州五套、浙江移动等多家本地媒体还专门购买了《养生堂》的播出版权, 复播的收视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五、健康类节目的发展和未来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 健康类电视节目将拥有广阔的发展未来。但是, 当前养生类节目也面临着诸多隐忧, 其中最大的两个问题, 一是唯收视率论, 二是同质化竞争。部分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 不惜邀请伪专家制造伪话题, 虽然暂时夺人眼球, 取得轰动效应, 但是终究会露出破绽。例如“绿豆包治百病”的事件就给社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同质化竞争是媒体缺少创新、节目缺少创意的体现。健康类节目虽然话题固定在健康养生范围类, 但是在节目定位、话题设置、互动形式、主持风格、叙事技巧、案例引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广阔的创新空间。

《养生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健康类节目首先要确保传播信息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其次, 节目要贴近生活, 服务于群众。我国地域辽阔, 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差异很大, 各地都有独特的医学秘方, 各地都有名医专家, 只要充分利用好本地优势资源, 关注群众的需求, 健康类节目都能取得满意的成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健康类电视节目开办得日益红火, 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这其中, 北京卫视的《养生堂》节目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过硬的专家队伍, 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口口相传, 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当前中国健康类节目中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健康养生类节目 篇6

1 关于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相关概念

健康一词在世界卫生组织中的定义是“身体和心灵无任何缺陷, 拥有正常的社会交往状态, 与传统定义上的不生病或者不衰老有区别。”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通常是以传递医学知识、预防疾病、健体养生为主的电视服务节目。健康类电视节目与健康养生类节目属于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健康类电视节目主要是指身体与精神上的健康辅导, 包括心理访谈、情感咨询等类型的电视节目。健康养生类节目与心理访谈是相互分离的, 在类型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2 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现状

2.1 节目资源分布失衡

当前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资源分布失衡是最明显的问题。根据调查显示, 分布失衡最典型的现象是东多西少, 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分布较多, 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所拥有的节目资源较少。所以, 如何更好地满足各地区观众对健康养生知识的需求以及调整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资源分布是电视媒体相关部门首先考虑的问题。

2.2 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缺乏创新精神

目前, 我国的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有着最为严重的问题:缺乏创新精神。大部分的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在节目风格、主题、环节设计上都有众多相似的地方, 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导致观众产生了疲惫厌倦之感, 同时也降低了节目在观众心中的信任度。另外, 许多节目过于追求收视率, 推崇虚假的养生知识, 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2.3 伪健康信息传播过多

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创办的宗旨是传播健康的信息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 大部分观众对于电视所播放的健康信息缺乏准确的判断力, 容易被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说服, 导致缺乏针对性的伪健康信息频繁传播。伪健康信息传播过多主要原因是市场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健康养生类的电视节目应由卫生部分负责监督较为合理。

2.4 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制作过程缺乏专业人士指导

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 导致养生知识与健康知识的传播缺少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相关的策划、营销、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上也有所欠缺, 虽然掌握了全面的医学知识, 但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缺少一定的技巧。

3 影响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发展的因素

我国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发展与社会、整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 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因素。

3.1 经济发展较快

我国在刚成立初期,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 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后,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 电视也逐渐普及, 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 因此, 健康养生类节目迅速发展。最早出现的健康养生类的广告, 接着是以专题形式的健康养生访谈类节目。

3.2 中医知识的重视

我国的中医知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 传统的医学知识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医知识的重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另外, 人们本身对医学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 由于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主要是以医学知识为主, 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因此, 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在我国一直以较快地速度发展。

4 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发展对策

4.1 避免过度娱乐化

根据多年来的调查显示, 我国的电视节目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 即使新闻节目在报道新闻时也会选择使用娱乐化的语言来报道。在娱乐化的背景下, 健康养生类节目也在向娱乐化方向发展, 有些节目会通过嘉宾的惊人之语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人们应该坚决抵制这种娱乐化的养生节目。为了更好地发展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 应该以传播科学健康知识作为节目宗旨, 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充满欢乐的节目中, 引起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与思考。

4.2 规范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监督与制作

1) 健全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制度。就目前为止, 我国对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播出与制作还没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容易出现制作与节目播出的宗旨相背离的现象, 因此, 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健全节目的法规制度。在法律法规上, 国家应该就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制定相关规定, 避免出现节目乱像的出现, 满足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另外, 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制作方自身应该加强自觉意识, 遵守国家对于电视节目的法律法规。

2) 规范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制作。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在制作上最重要的一点是避免提供过于夸大和虚假的信息。健康养生类节目最重要的是科学、真实, 为观众提供最有价值的健康养生知识。另外, 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可以适当地对节目进行生动化的处理, 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传播养生知识的效果。除此之外, 节目的制作单位也应该及时地进行自我检查, 可以借鉴新闻出版总署对养生类的读物相关规定。节目中如需有相关的医学专家进行指导, 则要对专家的身份进行核查与公开, 保障节目的真实性。

4.3 借鉴国外同类电视节目的制作

我国的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一直在不断地发展, 各大电视台都有属于自己的健康养生类节目, 但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毫无新意, 千篇一律。国外发达地区的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无论在内容安排、表现形式、题材选择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 充分地借鉴国外同类的健康养生节目能够促进我国养生节目的发展。首先, 主持人与嘉宾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访谈形式是国外健康养生类节目最主要的形式, 这种节目形式更容易获得观众的信任度。然而, 受题材的影响, 观众容易产生厌倦之感。因此, 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可以借鉴国外通过播发动画短片等形式来提高节目的生动性。其次, 国外健康养生类节目最注重的是节目温馨的氛围。国外养生类节目的演播厅通常会布置成家庭客厅的样子, 演播厅在颜色设计上会选择暖色系的颜色来展现温馨之感。我国的电视节目可以借鉴这种布置方式, 从而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5 结论

总而言之,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 人们经常会忽略自己的健康问题。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有自己最独特的优势, 不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同时也让人们增加了健康养生的知识, 为人们提供了众多务实的服务。因此, 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从观众的角度出发, 不断地完善节目的内容, 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点点.中外电视养生类节目对比与思考[J].传媒, 2011 (7) .

[2]李振华.宋甲勋.电视健康养生节目特质初探[J].新闻知识, 2011 (3) .

[3]张莹.从“张悟本现象”谈媒体责任与公信力[J].新闻传播, 2010 (10) .

健康养生类节目 篇7

所谓健康传播是指“凡是人类传播类型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并有效提高一个社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大众媒介在受众对健康传播的需求的影响下,将大众健康传播作为重要议题。从大众传播层面来说,健康传播就是要以大众媒介为载体,传播健康养生类信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最终达到树立健康观念的目的。

在众多的电视健康类节目中受众多以中老年为主,根据央视索福瑞的统计显示,生活服务类养生节目观众构成主要集中在45—54岁、55—64岁、65岁以上这三个年龄段。健康节目的构成也主要是考虑到中老年观众这一受众因素。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压力的增长,年轻人群中的亚健康问题逐年突显,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做的《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估诊断和预测系统的建立》这项调查显示在这些亚健康人群中,18岁~25岁占15.5%;25岁~30岁占14.3%;30岁~35岁占16.6%;35岁~40岁占21.3%;40岁~45岁占11.5%;45岁~65岁占7.7%。亚健康的人群呈现出低龄化、年轻态的趋势。年轻人的健康问题亟待解决,电视健康类节目必须顺应这一变化,从节目构成入手,制作出针对年轻受众的电视健康节目,就显的至关重要。

1 传播者层面的比较分析

《养生堂》中专家是根据每期不同的主题,邀请北京各知名医生。每期邀请到的嘉宾有所不同。专家都以老年人为主,在《养生堂》在2013年11月份以来的18期节目中专家的平均年龄是52岁,《中医养生的活辞典》中余瀛鳌教授已有81岁高龄,其中中医在所有的被邀请的医生中所占比例较高,专家所擅长的主要以老年人容易出现问题的心、骨、肾、脾为主。《我是大医生》的专家是由三位医生组成的团队构成,而且每期的专家相对固定。这三位医生的平均年龄为43岁。这三位医生分别是心脏、整形、急诊方面的专家。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养生堂》的嘉宾以中老年嘉宾为主,专家以受老年人认可的中医为多。《我的大医生》的嘉宾则相对较年轻,而且所擅长的是受年轻人认可的急诊、整形。

在主持人方面,《养生堂》是由刘靖、悦悦两位主持人轮流主持。《我是大医生》则是采取了医生主持团的概念,有医生来组建主持团队,设置了“医生梦之队”。主持风格方面,《养生堂》主持风格较为端庄、稳重、充满智慧。《我是大医生》主持团体则更加偏向活泼、轻松的主持风格。在主持人的着装方面,《养生堂》在11月份的18期节目中主持人都是以裤子搭配西装的形式展现主持人成熟、稳重的一面,而《我是大医生》的主持团队中养生达人悦悦着装较为多样、时尚。其中在播出的《睡出好颈椎》中,主持团队更是集体穿着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卡通睡衣出场。

2 传播内容层面的比较

播出时间不同,《养生堂》播出时间是每天17:23,这个时间正好是中老年人不用照看孩子且已经完成家务的时间,方便中老年人的收看。《我是大医生》播出时间是每周四22:20。青年人一般观看电视的时间集中在晚上,这个播出时间也和他们的收看习惯相吻合。

《养生堂》是一档以“传播养生之道、传授养生之术”为栏目宗旨的健康养生类节目。可以看出,这是一档以“养生”为主题的节目,而“养生之道”也是中医中所提及的核心思想。节目的内容中“养生”的主题贯穿始终。这正是被老年人喜爱和推崇的。《中医养生的活辞典》《长寿七养诀》以及《温古为今抗冬邪》都是对于中医的保健疗法进行介绍的。其中,所引用的健康保健法也多是以中医理论作为依据。回归经典《诸病源候论》,就是通过《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养生法的解读,进行健康养生方法的介绍。

《我是大医生》是以年轻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健康、保健类问题为切入点。播出的《如何让腰围变小》是针对目前年轻女性所关心的健康减肥问题设置的主题;《睡出好颈椎》《你选对鞋了吗》《喝奶的误区》《清晨杀手》都是针对目前年轻人生活所面对的健康保健类的一些问题进行主题设置。

3 传播方式和技巧层面的比较

在传播方式上,《养生堂》主要是以演播室访谈结合专题片的方式,在辅以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主要以专家说教的形式展现。《我是大医生》除了医生团队对于相关问题的讲解之外,医生团队还会进行现场示范,从说教的形式转化成了专家参与的形式。在节目最后,《医生说说说》板块中,通过栏目官方微博、微信、邮件、QQ,汇集观众各种渠道提出的健康问题,医生团队会在录制现场进行应答、点选,并现场对相关问题进行。而微博、微信、QQ、邮箱这些即时通信软件是年轻人群常用的,通过这种途径发问的多集中于年轻的受众群体。

在技术上,《养生堂》中讲解需要的文字、图片都是采用大屏幕呈现的方式,节目在技术制作上较为单一。《我是大医生》则利用3D互动的高科技呈现方式,运用3D这技术对人体进行结构建构出了人体各零部件的大量精准模型,确保了节目在各个环节的使用;并且结合了虚拟植入的电视技法,让3D不仅仅停留在屏幕里,实现了让3D从屏幕飞出效果,真实呈现在舞台空间上,与“医生梦之队”完成现场互动。高科技呈现的视觉效果是年轻人所青睐的。

4 结语

通过对《养生堂》和《我是大医生》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根据不同的目标受众,进行节目的差异化建构。这种“窄播”的形式满足了不同受众的电视媒介使用需求,也将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未来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显,健康传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健康传播由于其内容的专业性,因此,对传播媒介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而电视,由于其可视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占有资料的权威性的特点,满足了健康传播对于媒介的要求。多数电视健康类节目的目标受众为中老年人,北京卫视推出的《我是大医生》节目的目标受众却定位在青年受众群体。通过对传统健康类节目《养生堂》和新型健康类节目《我是大医生》的比较,探究电视养生类节目是如何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进行节目编排,满足受众需求的,根据不同的目标受众电视养生类节目的节目构成又有何不同。

关键词:电视养生类节目,目标受众,节目构成

参考文献

[1]张自力.健康传播学:身与心的交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赵晖.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现状及发展建议[J].传媒,2013(8).

健康养生类节目 篇8

关键词:养生文化,康养类节目,全媒体

1 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兴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而养生类电视节目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养生文化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的经验和成果,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博大精妙的中华医学文化的滋养以及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的熏陶,使得中国人注重健康和养生的观念根植于心,再加上如今各种亚健康问题、慢性病问题成为“隐形杀手”,同时看病贵、就医难等问题也一直对大众有所困扰,人们都希望能够少花钱,不吃药,身体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则满足了大众的强烈需求。

在当下全媒体时代,电视台的健康养生节目该如何来做?

2《华西论健》节目分析

《华西论健》栏目是在四川省卫计委指导下,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四年综合排名全国医院50强第二、西部第一)以及四川电视台公共频道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的健康养生栏目。专家都是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在内的共五家三甲医院,使电视节目更有权威性和贴近性,看电视与看病相结合,基本满足四川本土观众的需求。

节目模式是由演播室谈话形式,辅以模型演示、模板提示和电视短片组成。

笔者认为《华西论健》节目有以下几个亮点。

2.1 新媒体矩阵影响力

充分融合新媒体,《华西论健》推出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并加入四川广播电视台微信矩阵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微博、微信矩阵,借助新媒体与观众展开全方位交流互动。

2.2 互动平台培育观众

推出微信平台互动:“我要专家预约号”、“华西在身边”、“健康自测”等板块,提供老百姓最需要的功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2.3 与医院门诊紧密配合,让观众得到实惠

节目话题由最新的健康医疗事件或话题切入,最后聚焦到话题背后的真相和有关健康知识。参与互动的观众,可给予专家门诊“预约号”的便捷服务,以此提高节目关注度和影响力。

2.4 话题设置的权威性与贴近性

节目选择主题贴近百姓日常保健,在传递保健知识的同时又注重观众的接受度。选取时下热点医疗事件或话题来切入主题,并结合临床医疗案例,对事件背后的真相进行解读,归纳出医学养生知识点,对受众加以指导。

播出内容包括《小微创大影响》《视力下降快根源在眼外》《脑部病变的防治》《警惕冠心病急救的误区》《“坐”出来的病》《四川人小心你的心门》《牛奶酸奶选哪样?》《煲汤的误区》等,内容深入浅出,有专业知识,也有日常生活知识,可以说,这是一档贴近观众,包含四川地理、气候、饮食习惯的医学健康服务类节目

2.5 互联网思维——线上线下配合,系列落地活动走进观众生活

《华西论健走基层》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截止2015年12月31日,《华西论健》先后与华西口腔医院、华西医院新都分院、华西医院广安分院、华西医院乐山医院等合作进行了6场活动,走进了基层医院,在上述医院开展现场节目录制,扩大栏目在川内各地市州的影响力。

3 互联网时代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建议

如今很多电视台陆续推出健康养生类节目,如何才能在众多同质化节目中脱引而出,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注重内容选择和节目形式的多样化,应是对内容方面着重考量之处。在节目选题上,国内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多数分话题仍局限在各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范围比较狭窄。而国外的此类节目更具有贴近性,从健康食谱、减肥方法到现代人面临的各种压力,各种生理、心理问题;从身体老化到提早为身体预警,可谓无所不包,极具实用性。

第二,主持人和制作团队要专业化。国外深受欢迎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大多是由专业的制作团队制作,主持人本身往往也是医学专业人士。在节目中,主持人为观众讲解健康知识,现身说法,还可以简明扼要地对其他医学专家的讲解加以概括,使医学专家的讲解更为清晰、顺畅、准确、易懂。同时,主持人还能很好把控专家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对医学专家的思路加以正确引导。

健康养生类节目 篇9

关键词:电视养生类节目,养生堂,社会老龄化

养生,在我国已有很长的一段历史,历朝历代都有人为了养生而不惜一切代价妄图寻找到能够永葆青春,长生不老的仙方灵药。秦代的徐福东渡,明代嘉靖时期的宫婢之变大抵都是因此而产生的。虽然现代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所谓的仙丹妙药是不存在的,但中华文化传承数千年,也不乏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法子,如《五禽戏》《太极》等。因此,在现代人对“健康”“养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的背景下,涌现出了众多的电视养生类节目,但这些节目的质量却良莠不齐。基于此,笔者以北京卫视的《养生堂》为例,对我国电视养生类节目的现状进行初步的探索分析,并提出对此类节目发展的思考。

1 以《养生堂》为代表的养生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养生堂》2009年开播,一开始在北京电视台的科教频道播放,后转至现在的北京卫视进行播放,每天首播是在下午5点半左右,重播是在第二天早上5点,每次的播放时长为1个小时左右。除了正常的播放外,《养生堂》还推出了精编版,将以往的内容进行精简,选取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播放,精编版一般只在周一至周五的早上6点20才会播放,时长在35分钟左右。《养生堂》每期都会邀请著名医学专家和学者,以访谈的形式来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传授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所述内容以中医为主,有时也会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辨别方法以及一些食补的方子等。

《养生堂》是当前我国电视养生类节目中颇具代表性的一档节目,从对它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电视健康养生节目的时长正在大幅度提高,节目内容多数是与健康有关。据调查显示,《养生堂》的主要收视对象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些人都有一定的受教育基础,知识水平不低,随着人年纪的增加,人的身体状况开始下滑,更加重视健康此外,从《养生堂》的播放时间段中可以看出,当前电视养生节目的播放时间比较分散,一般是在非黄金时段。由于黄金时段大多被电视台用来播放一些新闻、电视剧、综艺娱乐节目等内容以来提高收视率,因此,电视台非黄金时段的收视率还能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主要归功于电视养生类节目的热播。

虽然当前我国电视养生类节目的发展呈现出一片大好的景象,但需要认清并不是所有的电视养生类节目的质量都是合格的,并不是每个都做到如《养生堂》这般的实用、权威、科学,以真正满足观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为目的的。从当前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电视养生类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节目的出现都是看见一档节目成功后,然后大家争相效仿,对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随着模仿者的增多,一些制作单位为求经济效益而传播一些不实或者虚假的消息,或者与某些商家和所谓的“名医”合作对观众进行误导和商业性的宣传,而没有真正实现养生节目作为电视媒体对群众的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损害了养生了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制约了电视养生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2 由《养生堂》等电视养生节目所带来的思考

从对以《养生堂》为代表的电视养生类节目的现状分析中,谈谈自己对我国电视养生类节目发展的想法。

其一,对于当前我国电视养生类节目而言,最重要的是提高节目制作的水平,提升节目的质量。首先,向国外同类型节目制作学习和取经。近年来,我国如《养生堂》《中华医药》等健康养生类节目众多,各节目雷同程度较高,内容千篇一律,缺乏新意,选材定位方面过于集中在一个方面。因此,节目制作部门可以向国外电视台开办的电视健康养生节目学习,看看别人的取材、内容编排、悬念设置和表现形式等环节,再结合本身节目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改进,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从而提高养生节目的竞争力,为观众带来更多的优质节目。比如,《养生堂》在表现形式采取的是访谈的方式,而《中华医药》则采取的是故事化的方式,两者之间传达的养生知识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目的基本一致。其次,我国电视养生类节目之所以出现如此之多的雷同现象还有一点就在于缺少复合型的人才,缺少既懂得医学知识又懂得新闻传播的从业人员。因此,电视媒体应不断加快对用人制度的变革,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面向社会招揽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灵活的人力资源互动机制,打造出一支高质量、高水准的节目制作团队,为电视养生类节目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其二,从日常的生活中和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电视养生类节目的受众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在节目的播放时间上也会比较迁就中老年人,少有节目是以青年人为主要受众的。因此,我国电视养生类节目其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笔者建议,相关的节目制作团队在对养生类节目进行策划时可以对受众的心理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受众的心理需求和特征以及受众的经济情况、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对节目进行定位,决定节目的内容、表现形式、节目播放时间等具体事项。节目制作团队需要清楚认识到养生类节目的使命是对受众的日常生活进行有益的指导,帮助受众提高生活的质量。在实际的节目制作中,要尽量以受众的心理为出发点,让节目贴近受众生活,增强节目内容的实用性,在讲述过程中,尽量用观众比较能够听得懂的,“接地气”的语言,不要过多使用专业性的术语。为了突出本档养生节目的特色,制作团队可以对市场做进一步的细化,向之前养生类节目比较少涉及的青年群体出发,挖掘电视养生节目在青年市场的潜力。毕竟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不少疾病逐渐年轻化,甚至有很多青年人因为压力过大而患上各种心理疾病。制作团队在策划电视养生节目时可以向这个方面多做探索。

其三,近几年媒体方面也曾报道过多起“假学者”“假名医”“假专家”事件,对电视养生类节目的形象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节目制作单位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应当对节目的所要讲述和宣传的内容做科学和严格的审查,确定这些对人体是否真的没有危害,是否真的如广告语所宣传的那样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对于一些不实的虚假的医药广告要进行取缔和曝光,为广大观众营造出一个获得健康养生信息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群星.国内电视养生节目模式探析[J].青年记者,2011,(36).

[2]张筱瑛.大众传媒在中医文化传播中的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J].今传媒,2010,(9).

上一篇:城市小学音乐教学创新下一篇:胆总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