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

2024-09-20

饮食养生(共8篇)

饮食养生 篇1

民间有句谚语,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这是很有道理的。

春季, 芽类蔬菜肥硕鲜嫩, 应顺应时令, 多吃绿豆芽、黄豆芽苗、豌豆芽苗、韭菜苗、香椿苗等。其中被古人称为“种生”的豆芽最适合春季吃, 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而且, 豆芽还具有清热的功效, 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 缓解春季气候干燥导致的“燥热”。各类豆芽的功效也不同, 比如绿豆芽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黄豆芽健脾养肝, 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黑豆芽养肾, 豌豆芽护肝, 蚕豆芽健脾, 且蚕豆芽还有补铁、钙、锌等功效。

夏日里人的脾胃功能减弱, 应少吃肥腻辛辣的食物。瓜类大多能清热化湿, 可以帮助排除毒素, 又清淡可口, 是适合夏季降温防暑的好食物。丝瓜是甘凉之品, 入肺、肝两经, 夏季吃丝瓜具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解暑除烦、通经活络的功效。冬瓜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蔬菜, 能润肺生津、清胃热、除烦止渴、解毒排脓, 并有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的功效。西瓜则是人们出汗过多后补充水分的佳选。

秋季阳气收敛, 也是果实丰收的季节, 正是食用栗子、花生、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的好时候。坚果一般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对健康大有裨益。但需要提醒的是, 坚果热量较高, 要避免一次食用过多, 每天最好不超过一小把。而且, 坚果多通过烘焙、翻炒等方法制成, 并会添加大量盐等调料, 这易引起口腔和咽喉干燥。因此, 出现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时也不宜多吃坚果。

冬天根茎类食物大量上市, 主要包括甘薯、萝卜、马铃薯、山药、竹笋、莲藕等。它们普遍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可以用来替代部分主食, 给人体提供较多的热量, 尤其适合冬日抗寒。而且, 研究表明无机盐是人体御寒的重要物质, 根茎类蔬菜中就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可以帮助身体增强御寒能力。在吃法上, 可以和羊肉、牛肉等炖着吃, 御寒效果更佳。但需要注意的是, 根茎类食物的淀粉含量都比较高, 如果在菜肴中所占比例高, 则要相应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饮食养生 篇2

1、夏季饮食养生小常识

1.1、莫过食冷饮

雪糕、冰砖等是用牛奶、蛋粉、糖等制成的,不可食之过多,过食易诱发腹痛、腹泻等疾病。

1.2、适当补钾

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可酌情吃一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水果;此外,蔬菜中的青菜、大葱、芹菜、毛豆等含钾也丰富。

1.3、讲究饮食卫生

天气炎热,大多数人喜冷食,冷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洗净消毒。在做凉拌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

1.4、夏天宜清补

热天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比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等。此外,亦可进食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有一定的驱暑生津功效。

2、夏季养生的误区

2.1、大量出汗有益健康

夏天出汗一方面可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可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碳酸、肌酐、尿素以及细菌的毒素等。所以在暑天只要能出些汗,小便通利,就不大会得病。若无汗少尿,常为暑病先兆。

2.2、运动后大量喝水

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人在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存留在四肢肌肉中。如果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势必会使胃肠道部分血管急剧收缩,吸收能力减弱,且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妨碍膈肌的活动,影响正常的呼吸。因此,夏日运动后应适量补充点水,特别是盐水,不要快速大量饮水。

2.3、赤膊凉快

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所以,如果这时赤膊,就容易吸收热量,非但不凉快,反而会感到更加闷热。

3、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

3.1、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易腹泻,出现舌苔厚腻等症状,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可选择芳香化湿及健脾利湿之品,如藿香、佩兰等泡茶,或米仁、山药、茯苓、扁豆煮粥。

3.2、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杭白菊、淡竹叶、薄荷等来祛暑。

3.3、补养肺肾。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3.4、冬病夏治。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哮喘、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夏季养生食谱

1、蒜蓉蒸茄子

主料:嫩长茄子。

辅料:大蒜、味精、盐、糖、香油。

将蒜剁成茸。茄子洗净切成长条。炒锅内放油烧热,倒入蒜蓉炒香,加盐、味精、糖、少许水搅匀。

蒸盘上摆好茄子条,将炒好的蒜蓉汤汁浇上去,再放入蒸笼蒸大约五分钟就可以了。取出蒸盘后,淋上香油即可。

2、素炒南瓜尖

原料:南瓜尖400g、尖椒25g、大蒜4粒、盐2.5g、湿淀粉10g、清水少许。

南瓜尖用盐水浸泡15分钟后洗净,将南瓜尖沥干水,炒锅放油,下蒜末、尖椒煸炒,放入南瓜尖煸炒片刻,加少许清水、盐翻炒至软后,勾芡出锅。

3、韭菜炒蚕豆

材料:带皮蚕豆250克(指剥去豆荚但保留豆子种皮的那种蚕豆)、韭菜200克、油一匙、盐少许。

带皮蚕豆洗净,韭菜折去老根、泥土和黄叶,洗净切成小段,炒锅放火上,烧热,放入一匙油,将蚕豆倒入,不停翻炒,加入少许盐调味。

炒匀后,放入半碗水,盖上锅盖,将蚕豆焖至酥烂,感觉锅中水分将要收干时,放入韭菜段,翻炒均匀即可起锅。

夏季养生茶

1、五味子大枣茶

材料:绿茶茶叶3克,乌梅10克,五味子5克,大枣30克(剖开)。

做法:将上药同放入茶杯中,以沸水冲泡盖浸片刻,代茶服饮。日1剂。

功效:生津止渴,敛肺止咳。适于“苦夏”症及肺虚喘咳等。苦夏,亦即“痉夏”,为阴虚之症。多发生于春末夏初,病人常感头晕、头痛,身体倦困,常常想打呵欠,脚软无力,体热食欲不振,心烦自汗等。

2、玫瑰普洱茶

材料:玫瑰花15克、普洱茶3克、蜂蜜适量。

做法:先将普洱茶放在杯碗中,注入开水;第一泡茶倒掉不喝。第二泡加入玫瑰花,再注入水超声提取壶提取15分钟即可,待凉些加入蜂蜜即可。

漫谈春季饮食养生 篇3

立春、雨水立春、雨水节气的饮食应以滋补阴气、疏通气机兼以升发阳气的食物为主。常人宜食用味甘、性温的食品。

主食宜选用玉米、糯米、大米,有条件者可早晚食用玫瑰粥。玫瑰粥需白玫瑰花5朵,糯米60克,樱桃10枚,白糖60克,清水1000克,文火煮粥,早晚食用。

蔬菜以白萝卜、韭菜、香菜为宜,有条件者可食用萝卜羊肉羹。白萝卜,性温,味辛、甘,入肺、胃经。生吃、熟吃均可。韭菜可与香菜作为辅菜交替食用。此外每周尚可烹制萝卜羊肉羹加强营养,萝卜羊肉羹用白萝卜90克,精羊肉60克,分别切片入锅,加水适量,加盐少许,煮制成羹,趁热服用。

果品首选松子、大枣。松子,俗称“松子仁”,性温,味甘入肺、肝、大肠经。本品含有丰富脂肪油,尤为适合防治年老体弱、病后、产后患者的便秘,长期服用能益肺止咳,补气养血。大枣,性温,味甘,入肺、胃经,既能补脾和胃,又可降血脂,与松子相配食用是初春的干果佳品。

立春、雨水节气好发疾病人群的饮食养生宜忌:

脑血管疾病人群的饮食。除按医嘱外,还应注意情志,特别是饮食的调节。饮食应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为原则,食用乳类、蛋白、瘦肉、鱼类等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及绿叶蔬菜、水果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以保证排便通畅,疏利通导。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茶、浓咖啡、白酒、辣椒等,以防止对脑血管的刺激加大、血压升高。饮食上可以玉米粉粥或葛根粉粥予以防治。玉米粉粥需粳米100克,玉米粉30克,水500~800毫升,先用粳米加水煮粥,煮至米开花后调入玉米粉,使粥成糊状,稍煮片刻即可,一日三餐均可食用。

郁症及心理疾患人群的饮食。饮食除常规服用外,慎用禁食大辛、大热之品。宜服用红枣羹、花香熟水予以防治。红枣羹需红枣30克,葱白7克,同时放入锅里慢煮成羹,此羹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解郁。花香熟水需茉莉花、玫瑰花各3克,放置一可密封500毫升之容器中,用滚开水将其浸在其中,满后即刻密封,次日早去花取汁30~50毫升,再加10~20毫升滚开水混合均匀如茶常饮,可防治郁症及心理疾患。

惊蛰、春分如果说立春、雨水是心情的春天,那么惊蛰、春分就是视觉上的春天,是春季中穿着最为自由的节气。根据惊蜇、春分这两个节气的自然特点,建议这一时期饮食应以培补、升发阳气为主。惊蛰、春分节气常人宜食用味辛、性温热的食品。

主食宜选用粳米、糯米,有条件的可配用桂圆生姜汤。饭豆,性平,味甘入脾、肾经,可煮食、酱食,常以粳米混煮,不仅口味好,而且增加营养吸收效能,更宜于养生。桂圆生姜汤需干桂圆14枚,生姜3片,食盐适量。先将桂圆洗净,置入锅中,加水浸泡30分钟,加入生姜、食盐,煮至30分钟即成,也可加入大刺同煮。

蔬菜以洋葱、黄花菜、芥菜为宜,有条件者可选用参归鳝鱼羹。参归鳝鱼羹需当归10克,党参10克,鳝鱼500克为主料。料酒、葱、姜、蒜、食盐、酱油为辅料各适量。将鳝鱼去骨、内脏、头、尾,切丝备用。当归、党参装入纱布袋、扎口,将鳝鱼和药袋同时放入锅中,加入辅料,加入适量水,先用武火烧开,收弃浮沫,再改文火煎煮1小时,弃药袋,余供食用,食用前加入味精。

果品首选龙眼肉、苹果及立春、雨水节气时食用的果品。龙眼肉,一俗称“桂圆肉”,性温,味甘入心、脾两经,其含糖、含铁及维生素B2高,可改善思虑过度而致失眠或心悸。常与大枣相配,补益心脾两脏,达到“益脾胃,保心血,润五脏”的功效。

惊蛰、春分节气好发疾病人群的饮食养生宜忌:

哮喘多发于此期,饮食调养的方法较适宜于哮喘的轻度发作期或缓解期。饮食原则以停止食用过敏源食物,避免进食过饱,食物不宜太咸,忌烟、酒,慎用辛辣刺激食物,特别要禁食海腥油腻之物。在发作期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利于排尿。食物以充足碳水化合物保证热能供应;以乳、蛋、豆制品保证蛋白质的给养。对于肾阳不足的虚性喘病病人可以海马焙黄研末,每次冲3克,或以当归6克,海马3克,水煎服:针对五脏气血虚衰、中气不足的虚喘病人可以鹌鹑1只,不去毛,焙烧研末,每次10克,加红糖水融化,再兑入黄酒50克,一次服完,每日2次,予以调养。

清明、谷雨清明、谷雨是春季中最后两个节气,与前四个节气相比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常人宜食用味辛、甘,性热、温的食物。

主食宜选用小麦、糯米,玉米相搭配,有条件者早、晚佐以牛奶姜糖飲。牛奶姜糖饮,需鲜牛奶200毫升,生姜汁5毫升,加白糖适量,放碗内隔水炖服。

蔬菜以大众鲜绿蔬菜为主,以茼蒿、生姜相搭配为佳,大众鲜绿时蔬通常选用芹菜、菠菜、茄子等。有条件者可用当归炖母鸡。当归炖母鸡需当归15克,党参15克,母鸡1只(约重1500克)葱、生姜、料酒、食盐各适量。将母鸡去内脏,洗净,把当归、党参置于鸡腹内,入砂锅中,再加入葱、姜、料酒、食盐及适量清水,置于灶上,先武火煮沸,再改文火慢煎,直至烂熟即成,吃肉、喝汤。本品具有滋阴、养气补血,食之可缓解春季烦躁的心情及全身乏力易困的状态。

果品以应季水果香蕉等为主,同时配食大枣。香蕉,又称“蕉子、蕉果”,味甘,性寒,入脾、胃经。它可缓解对胃黏膜的刺激,预防胃溃疡的发生,并对一些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有预防、保护的作用。适合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经常食用,但每次宜少量食用,多食会抑制胃肠的功能。

清明、谷雨节气易患疾病人群的饮食养生宜忌:

少林饮食养生研究 篇4

关键词:少林饮食,科学安全,价值突出

关于少林寺的新闻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因为少林文化遗产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影响很大,人们希望看到正确的论述,希望运用少林文化遗产中的精粹为自己的健身养生服务,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本文就是要挖掘少林文化遗产中优秀的饮食养生文化,使之产业化,让更多的人受益。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 年),创建距今已有1500 多年历史。少林寺建成初始,少林寺内的饮食还不太科学,当时僧人营养不全面,加上锻炼很少,致使寺庙内的僧人体质虚弱,后来随着寺庙的发展,饮食也迅速发展了起来。

1 少林饮食的历史

少林文化是复合文化,它受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极深,中国饮食文化很早就突出以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皇帝内经》里就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后来受老庄“无为而清静”、“蔬食以遨游”思想的影响,一大批隐逸文人志士,崇尚自然,认为“吃肉使人气浊,吃素使人气清”为了追求清气,极力奉行素食。如《孟子》梁惠王上曰:“君子之於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是表示仁慈。另外,儒家也曾经要求在父亲或母亲去世后子女要服丧,在其间断一切肉食,穿着布衣。

在古印度,佛教僧团实行乞食制度,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不选择荤与素。到现在除了中国佛教( 以及直接从大陆传入的台湾佛教) 外,其他如藏传佛教、东南亚一带的南传佛教、日本佛教等等,并不忌讳吃荤。全世界的佛教徒都是吃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佛教刚开始传入我国的大都是小乘经典,由于戒律里没有明确规定僧人不许食肉,特别是从我国北方传入的佛教,因为天气严寒,僧人食肉也是普遍现象,因此我国僧人当初并没形成素食的风气。后来,以菩萨慈悲精神为本的佛教经典传来,如《涅槃经》、《楞伽经》、《梵网经》、《首楞严经》等。这些经典中都有根据慈悲和平的教义,由戒杀放生到主张不吃肉的内容。

中国南朝梁武帝(502-549)是位虔诚的佛教徒,积极提倡素食,并于天监十年(511 年)颁布《断酒肉文》劝导和命令僧人遵守,从此素食就成了中国僧人的优良传统。与梁武帝差不多同时代的北齐文宣帝,也曾经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戒杀断肉的素食运动。“断酒禁肉,放舍鹰鹞,去官畋渔,郁成仁国。又断天下屠杀。越六年,三敕民斋戒,官园私菜荤辛悉除。”(《续高僧传》卷十六)此后三年,文宣帝又连续三次下诏戒杀蔬食。(《北齐书·文宣帝本纪》)。梁与北齐一南一北,共同促进了中国汉传佛教僧人特有的素食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后中国一千多年的佛教文化。

2 少林饮食符合中医养生理论

按照中医理论的说法,有了食物之源,才能生成生命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气、血、津液等。这些营养物质维持着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从而使人体气血周流不息,生命不止。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之后(即后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而饮食水谷的运化则由脾胃所主,所以古人有“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这也是讲,人应注意脾胃的调养、合理的饮食,使脾胃运化功能健全,气血得以化生。《灵枢·决气》篇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由此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1]。黄帝内经《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样水谷精气散布周身皮毛,流行在五脏经脉并作出适当调节,这是经脉的正常现象。而酒肉等肥甘厚味之品都是不易消化的食物,久食、过食、多食,久则成积,积而化火,就可以损伤脾胃,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进而影响到全身脏腑的正常机能,脏腑的机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这时候疾病就产生了。

中医推崇辨证择食,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身体素质选择适宜的饮食。调配饮食时应注意食物适量,宜清淡,忌过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食不洁导致胃肠疾病或加重病情。[2]

少林的食材以五谷类为主体,并辅以蔬菜类、五果类、菌类及其他素食构成,并讲究戒酒及辛辣之品、如五谷类:小麦、大麦、荞麦、糙米、黑糯米、豆豉、大豆、小豆、扁豆;蔬菜类:冬瓜、南瓜、白菜、葱、姜、番茄、韭菜、黄瓜、山药、萝卜、百合;五果类:大枣、桃子、杏子、石榴、梅子、橘子;

中医认为豆类蔬菜的共性是性平,有化湿补脾的功效。

小麦甘、凉,入心、脾、肾经,养心,益肾,除热,止渴。

小米性甘微寒,有健脾、除湿、安神等功效。

荞麦甘,凉,入脾、胃、大肠经,开胃宽肠,下气消积,解湿热毒。

绿豆甘,凉,入心、胃经,清热解毒,消暑,利水解药毒,主治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冬瓜性微寒,味甘淡,入肺、大肠、小肠、膀胱经,能清热利水,生津止渴,润肺化痰,解暑。

连藕甘,寒,入心、脾、胃经,生者能清热凉血。

菌类:蘑菇、木耳、银耳、这些食物是纯素食,不仅富含纤维而且又有着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蘑菇味甘性凉,归胃经,有悦神,开胃止泻,化痰理气之功效,可补脾胃,益中气,主治脾胃虚弱,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银耳、桂圆、红枣熬制的汤,调节禅僧虚弱的脾胃;精心炒制的姜片,驱寒去湿;细心烹调的罗汉菜,坚持“滚、烂、淡”的原则,既使人容易静心,又容易消化。

可以看出在少林寺的日常生活中以五谷类、豆类、菌类为主料,配合瓜果,戒五荤,戒酒,忌肥甘厚腻,这与中医学中的食养类似。

少林素食中的食物大部分都归脾胃经,而且性味甘平,都以天然绿色食品为主,忌大辛大热,这些食物都是容易消化和易于吸收的,不会加重五脏六腑的负担,符合中医以清淡为益的膳食原则。少林素食作到饮食无偏,有节、有度、清淡、现在谈饮食营养注意三点:多样、平衡、适度。

3 少林饮食符合现代营养学

少林武僧的午餐,主食三种,有馒头、白米饭和红豆粥,三种菜,豆腐炖土豆、青椒炒干豆腐和西红柿炒茄子,还有一个绿叶菜汤。每天早餐有牛奶和豆浆供应,午餐和晚餐基本都有豆制品。而这,就是少林武僧不吃荤食又能保持体力的秘诀!

乳制品本来就属于动物性食物,而大豆素有“植物肉”之称,其所含蛋白质与肉类相似,都是优质蛋白。因此虽然少林武僧不吃肉,充足的乳品和豆制品完全可以满足武僧们每日所需优质蛋白的数量,在少林寺的斋堂,每天中午还有红豆汤或者绿豆汤供应,这看似再普通不过的汤品,对于维护武僧的身体健康,预防“钾缺乏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量出汗是导致人体钾缺乏的常见原因,如果出现钾缺乏,将发生肌肉无力、瘫痪、心率失常、横纹肌肉裂解症及肾功能障碍等严重问题。因此在大量出汗时,一定要及时补充钾。而利用食物补钾无疑是最安全、最经济的补钾途径。[3]

4 少林饮食能改善现代人的饮食

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高脂肪、高蛋白、的过量摄入造成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少林饮食中没有动物食品,有效的避免了这些高脂蛋白的摄入

佛教的养生观念于传统中医养生观念是一致的,都讲究以预防为主。尤其是肠胃病方面, 更应预防为主, 俗话说“病从口人”。佛教弟子有饭后刷牙, 便后洗手, 馒饭不食等等教法, 就是从源头上杜绝肠胃病的发生。少林禅修方面讲, 修禅即是修心。吃饭时不胡思乱想, 细心体会吃饭时的每一念感受。细嚼慢咽, 这样做有助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也有助于胃肠道的保养。在少林功夫方面, 最突出的莫过于少林绝学《易筋洗髓经》, 通过其中八段锦图说内容为大家讲解少林功夫导引与肠胃病调理的关系。其中第三组“调理脾胃需单举”动作与肠胃病调理有密切关系,可以有效调节脾胃升降气机, 增强胃肠道的受纳及消化吸收功能, 并可对腹腔内脏器起到按摩作用。所以肠胃病的调理采用少林功夫导引是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

五谷为主,菜蔬、瓜果肉为辅的杂食观我们要做到以五谷类为主食,肉类为副食,蔬菜来充实,以水果来辅助,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调配饮食,使五味和谐,则有助于机体消化吸收,滋养脏腑、筋骨、气血,因而有利于健康长寿。

注重养成良好的进食规律,在进食的量和时间上我们要有一个合理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脾胃的协调,有张有弛,保证消化、吸收活动有节奏的进行。

5 少林饮食产业化

少林饮食养生是中国传统养生学中的重要一支,对很多人产生过影响,或者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少林饮食养生是少林寺僧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的保健养生方法。

据《梁书·贺琛传》记载,梁武帝时期建业寺中有个僧厨,素菜烹调技艺精湛,有“变一瓜为数十种,食一菜为数十味”的技艺。以后,又不断出现技艺高超的僧厨,经过长期的改进、提高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寺庙素菜清香飘拂的独特风味。在此之后寺院素食随之发展起来,在人们饮食生活中别树一帜推动了民间素食风俗。

据饮食史料记载:少林寺的僧人曾款待过北魏孝文帝、唐太宗、清高宗等20 多位皇帝。比较著名的是三次规模较大的盛宴,分别是:潘龙宴、龙凤宴和飞龙宴。潘龙宴,公元629 年,2 月,大和尚昙宗为迎接唐太宗李世民的到来而特设的有60 道素肴的一次素宴。此宴的主菜是“老龙蟠窝”,而最受唐太宗喜欢的是“少林八宝酥”次菜是选用嵩山上的新摘下来的山珍,拌合蜂蜜、白糖、面粉等精制而成。太宗食后赞不绝口的说“真天下奇珍也。”[4]龙凤宴,是唐太宗游寺41 年后,大和尚昙宗为迎接武则天驾临而特设的一次素宴,此宴共计120 道菜,主菜是“龙飞凤舞”,而武则天赞赏的是“万花汤” 感觉此汤是异香扑鼻,具有清醒解乏之功效,服了之后是精神倍增。[5]飞龙宴是少林寺历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素宴,是在公元1292 年,大和尚福裕为元世祖忽必烈巡寺而准备的一次素宴。此宴共有90 道素菜,主菜为“鲤鱼跳龙门”,忽必烈最欣赏的一道菜是“中岳八景”,此菜以“崇山待月”、“卢崖飞瀑”、“玉溪垂钓”、“少空晴雪”等中岳八景为造型烹制而成,忽必烈吃后称赞是“天下第一美味”。[6]

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代少林寺精研养生长寿而著名的和尚玄贵,他撰写的《少林寺长寿旨要》最为典型,包括:(1)参禅养生法;(2)膳食健脾法;(3)阳光照身法;(4)冷水浴身法;(5)寒暑风育法;(6)气功延寿法;(7)走越轻身法;(8)硬功壮体法;(9)金刚固体法;(10)金刚延寿功;(11)医秘延寿法;(12)按摩疏内法;(13)武术健身法。这十三法是少林寺僧在长期探讨长寿之法的实践中,继承山门宗风,不断吸收寺外各养生名师的宝贵经验,逐步创立的一种综合养生长寿全法。实践证明,此法对抗疫祛病,健身延寿,确有良效[7]

根据佛教的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道,苦行6 年,每日只吃一麻一米,后因饥饿劳累昏倒在地。一位牧女给他喂了用泉水熬成的乳糜状的粥后,恢复了元气,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夜里悟道成佛。后来,每年都仿效牧女的做法,熬粥供佛,从此,腊八粥就流行起来了。腊八粥实际上是以枣、杏、仁、核桃仁、莲子、花生、米、豆等煮成稀粥而成,它又称“佛粥”、“福德粥”、“福寿粥”。再后来,民间争相效法,特别是到清代,吃腊八粥之风更盛。

在少林寺素食的养生经验当中,有很多养生的食方颇受后人称道[7]例如:十谷健康粥( 糙米、黑糯米、小米、小麦、荞麦、芡实、燕麦、莲子、麦片和薏苡仁等分量混合文火熬制而成) 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肝肾的功效、酸辣黄瓜(黄瓜500 g,姜丝5 g,干红辣椒丝5 g。豆苗冬笋:豆苗250 g,冬笋肉200 g,姜1 片,酒适量,麻油一茶匙) 具有清热,开胃,益气的功效%蘑菇锅巴( 口蘑500 g,锅巴100 g,笋片15 g,青豆少许)具有悦神,益气,开胃,键脾的功效、莲藕黑豆粥( 莲藕500 g,黑豆100 g,黑枣8 粒,陈皮l/3 个,姜1 片,腐竹100 g)具有化湿,醒神,开胃,清热的功效、少林八宝酥(以灵芝、猴头菇、银耳、白果、木耳、嵩菇、香菇、茯苓八种山珍、补药分别制成)具有益气,强筋键骨,补益肝肾的功效交替食用,能起到强筋活络、提神健身、延年益寿的奇效。

少林素菜历来以青菜、豆腐、面筋、粉丝、精油为主要原料,并杂以金针、木耳、猴头、海带、紫菜等配料,并通过烧、炸、炖、烩、煎炒、溜、爆、拌等独特的烹饪技艺,却能制出上千种素肴[9]。

素食清淡可口且不容易铺张浪费,保护环境的清洁卫生安全,“在捷克国新罗瓦市召开第七次国际蔬食大会,这次有中、德、法、美、奥等十三个国家。(中国代表出席者,为民初鼎鼎大名的吕碧城居士)在这次大会中,英国的华尔绪博士,发表演说道:‘要想避免人类流血,便须从餐桌上做起。’”[10]让素食走向世界,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6 结论

挖掘少林美味的素食资源,加上有文化色彩的腊八粥等节日特色的素食,能给去少林寺游玩的人们,全方位的感受,在享受少林文化的洗礼同时,排除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烦躁情绪,给心理和身体一次健康的调节。

参考文献

[1]少林延寿法·德虔[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8]浅析少林素食规律对当代人养生的启示·明海霞[J].甘肃中医,2008(21):12,49.

[3]少林武僧的饮食秘笈·宁莉[J].家庭医药,2010:10,68.

[4][5][6]少林寺三大素宴.秦立虎[J].中国土特产,1998:18,37.

[7德虔·少林长寿秘诀[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57,680.

[9]独树一帜的少林素宴·范靖国[J].烹调知识2003(09):01,19.

合理饮食 有助养生 篇5

初夏

此时是春夏转换季节,也是人体对环境温度最为适宜的有利温度,蛋白质摄取量应在平常基础上增加10%~15%,注意多补充赖氨酸和蛋白质等人体必须养分,多进食鱼、肉、蛋、奶和豆类食品,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多且好。在初夏,人往往不愿吃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喜清淡饮食,这有悖于合理饮食概念。诚然,个人口味不一致也是一个因素,应注意的是,在清淡饮食同时,要讲究营养素的搭配,初夏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对以后炎热酷夏的身体质能消耗提供足够的基础。故应多选食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在烹调上也要花样翻新,以增加食欲。

仲夏

温度过高,人体易大量出汗,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还会流失大量钙、钾,而缺钙又会引起人体严重脱水,所以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是关键。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尽可能食用含钙钾高的食物,如蔬菜、豆类制品、海带、蛋肉类等。因为汗液中含钙、钾等有机成分,若不及时补充,能引起人体机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也易诱发中暑。所以,仲夏要多吃清热利湿和水分、无机盐含量高的食物。也应食些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鹅肉、鲫鱼、瘦猪肉、豆类、食用蕈类(香茹、平茹、银耳等)、薏米、百合等。此外,亦可吃些解暑药粥,如绿豆粥、荷叶粥等,有一定祛暑生津功效。

盛夏

人体大量排汗,水分盐分损失较多,应多吃一些富含水分和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动物肝脏、虾皮、煲鸭汤、猪骨汤、豆类及其制品等,亦可多饮用茶水和冰凉果汁,增加人体水、盐分。盛夏多雨、湿热,也利于细菌生长繁殖,食物易腐烂变质,是胃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在合理饮食防暑降温同时也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西瓜是盛夏时期补充人体水分流失的最佳果品,含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维生素C等。苦瓜有清暑涤热,明目解毒作用,用苦瓜做成凉菜,也是清火消暑的好蔬品;黄瓜含水量高,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蔬菜,它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方面均有作用,凉拌时加上大蒜和醋,不但好吃还杀菌,可防止肠道疾病。西红柿也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解暑止渴作用。李时珍曾高度评价绿豆为“济世之良谷也”。在酷暑里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绿豆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夏季饮食调养,除了要着眼于清热消暑外,还要注意不要损伤了脾肺之气,《养生论》说:“夏气热,宜食味甘以寒之,不可热也。”夏天一定要少吃辛热食物,如羊肉、狗肉等。现代医学认为,夏季炎热的刺激,使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内分泌腺的活动水平也有改变,引起消化能力减低,胃口不开,不思饮食。因此,夏季如何吃好及合理饮食对养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孙思邈的饮食养生观 篇6

主张饥饱适度

人在大饥大饱时, 最容易一次吃得过饱或饮水过多, 从而使胃肠难以适应, 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孙氏认为饥饱一定要适度, 他在《千金要方》中指出:“不欲极饥而食, 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 饮不欲过多。”就是防止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如果一旦遇到饥渴难耐的情况, 则应当缓缓进食, 慢慢饮水, 才能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反对暴饮暴食

孙氏认为.每次进食均不宜过量, 若暴饮暴食, 则会增加肠胃负担, 容易诱发疾病。他说:“凡常饮食, 每令节俭, 若贪味多餐, 临盘大饱, 食讫, 觉腹中胀气, 或致暴疾……。”这种认识与《内经》:“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的观点相同。

孙氏还特别主张晚餐不可过饱, 他说:“夜勿过醉饱食”、“须知一日之忌, 暮无饱食。”

吃饭定时定量

孙氏在《千金要方》中说:“饮食以时, 饥饱得中, ”讲的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 这对维持胃肠正常功能, 保持生活的规律性是十分重要的。他认为:“食欲数而少, 不欲顿而多, 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 饥中饱耳。”这种饮食适量而止, 常处于不饥不饱的节食理论, 与现代科学所主张的“少量多餐”和适当节食有利健康长寿的观点是相同的。

反对勉强进食

孙氏主张:“莫强食莫强酒, ”不论那种情况, 只要没有食欲就不应勉强进食, 否则不但营养不能被充分吸收, 还会增加肠胃负担。所以他认为应该“先饥而食, 先渴而饮”。

三餐饮食宜温

孙氏认为人的三餐饮食宜温不宜太热太凉。因为胃喜暖而恶寒, 生冷、凉食宜少吃, 特别是体虚胃寒之人和老年人、儿童等, 若不加节制, 则会损害脾胃之阳, 引起腹痛、腹泻等症。饮食太烫则会灼伤咽候、食道与胃的黏膜, 据有关报道, 食道癌高发地区与长期饮太烫的开水和喝热粥有关。所以孙氏在《千金翼方》中主张饮食宜“热无灼唇, 冷无冰齿”。

饥饱不可即睡

孙氏认为饱食之后不宜马上睡卧, 否则容易停食有害健康。正如他在《千金要方》中说:“饱食即卧, 乃生百病, 不消成积聚。”孙氏也反对饥饿时入睡, 认为“不食即卧, 令人心虚、多汗、多梦。”这与《内经》中“胃不和则夜不安”的认识是一致的。

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探索 篇7

关键词: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

回族是一个注重健康的民族,全国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发现,宁夏的百岁老人中,回族老人占绝大多数[1]。究其长寿因素,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回族的饮食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哲学,食与疗密切相关,“ 以食养病,以食代药,医食同源”,是我国养生学界的瑰宝。 在历代的回医回药著作中,饮食疗法都作为防病治病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既是回医回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回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更是健康饮食理念的重要内容。

本项目致力于从生活化的角度,面向本校大学生开展选修课“ 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采用“ 以身探索”的教学方法, 引领医学生体会回族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本课程又是学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一、整合教学内容

( 一) 合理设计内容体系

由于本课程暂无固定教材,授课内容由本项目成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材,并参照《 中医饮食调护》(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郭瑞华主编) 的章节设计,对整理后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 本课程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回族饮食养生理念”、“ 二、常用食材、药材的分类、性质、功用、现代研究”、“ 三、回族药膳、民间食疗方的类型、功用、制作方法及现代营养分析”、“ 四、常见病症饮食调护方法”。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主线,讲授药膳的具体应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 二) 创新体例设计

每章内容均以实例或现象、 或民俗谚语为引导,提出问题,然后引出正文内容。“ 正文”先以回医回药理论进行阐释,要有理有据,有明确的文献来源;对相关内容进行中医中药论证、现代营养学论证。 本部分内容应以“ 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能力。 编写时应注重知识的深度,不片面追求知识的广度。“ 食膳举例”部分应紧密贴合正文内容,列举的食谱应具有可操作性,在食材选择、调味剂使用、烹饪方法等方面,应具有显著的“ 回族”、“ 清真”特色。“ 知识小链接”部分是对上述内容的补充,相对独立,可以插放在任何需要知识补充之处。 此部分内容应纳入相关的回族文化、生活习惯、养生谚语、宗教信仰、斋戒习俗等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回族文化的熏陶,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这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特色”的体现,突出趣味性,富有启迪性,使本课程更具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 思考问题”的设置,不应是对重点知识的提问,而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设置的问题应以培养学生“ 发散思维”和“ 举一反三”的能力为目的,贴合实际生活。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授课以“ 课堂讨论”为主,“ 以问题为主导”,追求“ 亲力亲为, 以身探索”。 教师只对关键性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对一般性、容易理解的内容,则以“ 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 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去理解回族饮食文化,思考在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方面的考究及蕴含的养生理念,等等;“ 课堂讨论”还包括生活现象讨论、药膳分析讨论、疾病食疗讨论等专题讨论。 具体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提出不同意见,经过集体讨论后,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并分析原因,最后由轮流小组组长以“ 报告”形式书面总结上交。 本课程这样设计可使学生在互相探讨中增进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视频教学所选内容多为公众媒体或专业网站上提供的素材,涵盖回族烹饪、养生等方面的内容,使本课程成为真正意义上“ 色香味俱全”的公共课、文化课,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丰富课堂活动,更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动手的热情。

三、实施成绩综合评价

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撰写的“ 报告”纳入本课程考查范围,占成绩考核的30%。“ 试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药膳方的使用、食谱分析能力,占成绩考核的30%。“ 实践调研”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生活,对身边人群的饮食习惯和常用食物进行调研分析,以培养学生“ 立足实际”,“ 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成绩考核的15%。

在“ 动手能力”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自身、家人的体质特点,或者对某种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痤疮等) 的易感性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自拟或自选药膳,在家操作,操作过程以视频或图片形式呈交,并对药膳的功效进行口头阐述,对药膳的实际功效、服用时间以及体会进行如实记录,以此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将结果纳入本课程考核内容,占成绩考核的25%。 这也是本课程在成绩考核方面的特色和创新点。

四、全面考察教学效果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理论的讲述上,以“ 够用,会用”为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化处理,始终贯穿“ 以应用为主线”,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是反应教学效果一个重要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等方面,以评价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成绩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

另外,学生的出勤率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爱好程度,是评价教学效果最直接而简单的风向标。 本人认为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授课方式灵活、授课内容贴近生活、寓教于乐,都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保证出勤率。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以及课间学生咨询问题的多少等等,都可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喜爱程度。 所以应纳入教学效果的评估范围。

本次课程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一个班大约为50 名学生。 根据学生签到表、课堂互动情况、小组讨论及提交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气氛热烈而轻松,加深了学生对回族饮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具备了鉴别“ 美食与营养美食” 的能力, 督促学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了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和精神。

“ 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是本项目率先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初步具备批判精神。 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而个人的认知能力在海量信息面前显得愈发渺小,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把握住正确的方向,“ 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必须具备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 本项目开设的“ 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其内容取自回族古今相关书籍,如《 回回药方》《 饮膳正要》《 回族清真美食文化》《 汤瓶八诊》 系列丛书等,以及回族民俗、饮食习惯、烹饪习惯、伊斯兰经等大众通俗的内容。 所以在作为一门课程讲授给学生时,教师必须首先要保证所授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要批判某些不合时宜、不符合现代营养学的内容,发扬真正对健康有益的饮食文化;而教师更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建立批判地接受知识的意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所谓的批判精神,是指对既定的学说或理论进行思考与质疑, 有自己独到的、科学合理的见解和判断,它是建立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正确的批判态度,与简单的否定与抛弃完全不同[2]。 笔者认为,批判精神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本课程将素质教育融会贯通于课堂,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本课程“ 以身探索”的教学方式或可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作为全国回民比例最多的宁夏地区,宁夏医科大学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较多的回族食物,对回族食物较为熟悉,学生往往可以根据亲身体会对日常饮食进行初步评价, 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这是本课程开设的现实意义。 从长远来看,本课程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汉族学生了解回族文化的一个窗口,促进民族融合,共建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丁月玲.从回族的节食习俗谈养生长寿[J].中国穆斯林,2001,(6).

初秋养生 饮食八字诀 篇8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立秋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比如:梨、甘蔗、银耳、菊花、鸭肉、兔肉等,其中莲藕为首选。

莲藕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它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补肺 首选杏仁

萝卜杏仁干姜梨,治咳有效不求医。

按中医的理论,时脏对应,秋季属肺。立秋后是养肺、补肺或治疗肺部疾患的最好时节。补肺的有银耳、百合、猪肺、柿饼、枇杷、荸荠等。而其中当季最好的,非杏仁莫属。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甜杏仁滋润补肺功效更强。

《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杏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当然,当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适当吃一些。甜杏仁和烤过的大杏仁在超市和农贸市场都能买到,苦杏仁酒酿葡萄羹;煮甜粥的时候放一些也不错。另外,自制家酿葡萄酒,也很美味天然。

养阴 首选蜂蜜

进入秋季,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养阴的食物也有很多,比如泥鳅、芝麻、核桃、糯米、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果、梨、红枣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中医认为,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因此拥有“百花之精”的美名。蜂蜜是一种非常好的能量补充品,对于缓解疲劳效果显著。

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在凉拌西红柿等凉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错;蜂蜜也可和时令水果相拌,味道鲜美。

多酸 首选葡萄

“少辛增酸”是中医营养学关于秋季饮食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秋天要多酸,就是要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等,而要少吃甜味的西瓜、甜瓜等。

眼下正大量上市的葡萄,正是“酸”的好水果。葡萄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时多吃还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红色葡萄可软化血管、活血化淤,心血管病人不妨多吃。白葡萄有润肺功效,适合咳嗽、呼吸系统不好的人吃。绿葡萄则偏重清热解毒。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以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阴养肾的功效更为突出。

葡萄最好整颗吃。葡萄也可以和酒酿、糖桂花等一起熬制酒酿葡萄羹;煮甜粥的时候放一些也不错。另外,自制家酿葡萄酒,也很美味天然。

摆脱秋膘Tips:此外,进入秋季,人的胃口也就越来越大了,若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体重很容易就上升。今天教你几个饮食上的小技巧,教你对抗秋季肥胖。

Q:入秋了,能否从饮食营养的角度谈秋天减肥一些注意事项?

上一篇:化学知识教学下一篇:Lucene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