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与健康

2024-09-18

养生保健与健康(精选12篇)

养生保健与健康 篇1

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至28日龄断奶的仔猪。仔猪在胎儿期完全依靠母体供给营养, 并排出废物, 出生后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用肺呼吸, 直接受自然和人为环境影响, 用消化道消化食物。据报道, 哺乳仔猪死亡率为25%, 其中65%死于1~7日龄, 如仔猪发生腹泻死亡可达40%。由于仔猪生理功能不健全, 生长发育尚处特殊期, 因此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科学饲养, 认真落实生物安全措施, 控制好生态环境, 保障仔猪健康生长。

1 新生仔猪生理特征

1.1 无母源抗体, 抗疾病能力差

母猪抗体无法通过胎盘转入仔猪体内, 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 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 因而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猪、马、牛、羊等有蹄类动物的母体免疫球蛋白不能通过胎盘屏障, 只能在出生后通过吸食初乳从幼畜的肠壁细胞进入血液。

1.2 体温调节机能差, 体内能源贮备有限

仔猪被毛稀疏, 大脑皮层发育不全, 不能协调地调节机体。初生仔猪体内能源贮备有限, 皮下脂肪少, 脂肪不到体重1%, 血液含血糖为1mg/m L, 血糖水平下降强度取决于环境温度和初乳摄入多少。因此, 哺乳仔猪保温和尽早吃初乳是养好仔猪的关键之一。

1.3 新生仔猪易发生贫血

新生仔猪易发生贫血, 仔猪贫血类型分两种:一是生理性贫血。新生仔猪开始哺食初乳, 造成体内血红蛋白急剧下降, 这类贫血无法人为预防。另一种是缺铁性贫血。仔猪贫血多指缺铁性贫血。仔猪在1~2周龄时皮肤发白, 如果长时间发生, 则会出现发育延缓、腹泻、猝死等症状。

1.4 消化器官不发达, 消化机能不完善

仔猪消化器官较小, 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快。胃重量4~8g, 占体重0.44%, 容积为30~40m L, 随日龄增长迅速扩大, 至20日龄胃重增至35g左右, 容积扩大3~4倍, 哺乳期小肠也快速生长, 长度约增5倍, 容积扩大50~60倍。消化酶系统发育差, 消化机能不完善。仔猪出生24h内, 肠上皮对蛋白质渗透性强, 乳蛋白吸收率达100%, 36~72h后显著下降。初生仔猪胃底腺不发达, 特别是不能消化植物性蛋白质, 所以初生猪只能吃奶而不能利用植物饲料。

1.5 生长发育迅速, 新陈代谢旺盛

一般仔猪初生体重为1kg左右, 10日龄时体重达出生重2倍以上, 30日龄达5~6倍, 60日龄达10~13倍。仔猪生后的快速生长, 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的, 因此, 对仔猪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

2 保健与健康培育技术

2.1 注意保温

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 体内脂肪少, 因此应注意舍内保温, 可采用保温箱、地板、红外线灯保温等措施。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分别为:出生后6h内为34~36℃, 1~3日龄为30~32℃, 4~7日龄为28~30℃, 15~30日龄为22~25℃, 2~3月龄为22℃, 分娩猪舍最适温度18~20℃。

2.2 尽早哺食初乳

仔猪出生后用消毒毛巾清理身体, 然后尽早哺食初乳。通过哺食初乳获得免疫抗体, 增强抗病力, 提供丰富营养物质, 促进排胎便, 有利于消化道蠕动。哺食初乳越早越好。只有在出生后4h内吮吸到初乳, 食量足, 40~60g/头, 才能确保仔猪获得所需Ig G, 出生12h后才吃到初乳, 不能确保仔猪Ig G浓度达到所需水平, 出生24h后吃无法达到所需Ig G浓度。

同窝仔猪并非全能均等地吸食初乳, 鉴于此, 为使同窝仔猪均等哺食初乳, 可采用下述哺食初乳方法。分期授乳方法是根据体重将一窝仔猪分成两部分, 在当天上午分别把同窝中体重较大仔猪 (半窝) 放入保温箱1h, 使余下个体较小仔猪自由吮吸初乳。寄养方法是在母猪产仔过多或无力哺乳仔猪时, 应将仔猪寄养。因免疫细胞只能来自生身母猪, 所以必须注意仔猪寄养时机一定要在仔猪获得生身母猪足量初乳后再寄养。一般要在出生当天就让仔猪吃到初乳, 而寄养即使在出生3d后再进行也来得及。固定乳头方法是为使全窝仔猪生长发育均匀健壮, 提高成活率, 应在仔猪生后2~3d内, 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 人工控制为辅, 弱猪在前。

2.3 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初生仔猪体内铁贮存量少, 大约为50mg, 而仔猪生长发育每天需约7mg铁, 母乳中含铁少, 仔猪每天从母乳中最多可获得铁1mg。因此, 仔猪体内贮存铁很快会耗尽, 如得不到补充, 早者3~4日龄, 晚者8~9日龄便可出现缺铁性贫血。仔猪2~3日龄预防缺铁性贫血, 补铁剂量150~200mg/头。在缺硒地区应补硒, 仔猪3~5日龄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 0.5m L/头, 断奶时再注射1次。

2.4 仔猪补水、补料

哺乳仔猪生长迅速, 代谢旺盛, 母猪乳汁含脂率高, 所以需水量较大。在2~3日龄内补水, 水中可添加0.8%盐酸或电解质多维, 应注意水质卫生和水温。在7日龄开食补料, 这不仅能够满足仔猪生长的需要, 也可使仔猪消化道尽快完善消化饲料的功能。

养生保健与健康 篇2

【摘要】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十分重视养生保健,在生活实践中创建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我国传统养生内容丰富,涉及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方面面,在增进人类健康,延长寿命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对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养生进行产业开发,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希望通过我们的论文,让你更加的了解茶文化。

【前言】

传统养生文化源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茶文化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养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并且还声名远扬传达到外国等诸多地方。而且茶文化内容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和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

【论述】

一、茶文化的作用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3.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5.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二、中国茶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茶道礼仪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七分满为宜。

中国的茶道有悠远的历史渊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三、茶文化及茶道精神的传承对当今大学生的作用

1.茶道精神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茶道精神离不开茶人精神。所谓茶人精神是指茶人的形象或者说茶人应有的道德情操、风范、精神面貌。“茶人精神”是已故原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钱梁教授在 80 年代初率先提出的。“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是“茶人精神”的朴素表达。它是从茶树风格、茶叶品性引申过来。以茶喻人,以茶树为榜样的茶人,就是指具有这种博大胸怀、无私奉献精神的人。范增平先生将茶人的精神归纳为四点: 一是理性的思考,作为一个茶人凡事能做理性的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沉着的修养,有沉着的修养,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三是坚毅的信仰,能择善固执,不畏讥怕谗,明是非、辨善恶,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四是正义的行为,为追求真理,只问是非、善恶,不计利害得失,只要是合乎社会正义,符合大众公平的道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茶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无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时期,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念难免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和影响,使大学生自身状况发生显著变化。有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较弱,遇到学习困难、爱情失意和人际关系紧张,便产生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甚至发生轻生行为,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节能力。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通过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及通过对茶德思想的领悟,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这样就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平衡人的心态,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对稳定社会秩序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茶道精神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提供若干方面的深刻启迪。

2.讲究“敬”、“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修心养性。

茶文化的本质,是要从茶中得到感悟,并可与人的追求相关系,这种相关性与茶相联系,使得人们从细致入微的感官感受去感悟体验,甚至去寻思一些尚未认识的东西,有助于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进一步发现中实现自我超越。陆羽在《茶经》中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懂得茶道精髓的人认为“茶可行道”、“茶利礼仁”、“茶可雅志”,他们从“洁性不可污”的茶性中吸取灵感,通过饮茶而自省。这种自省有利于清醒地看待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个体的思想、品德对人类社会正常运转有重要作用。仁义、诚信是每一个人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同时也是资源、财富。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出现了某种诚信危机。甚至高等学校里的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诚信缺失问题。从部分大学生的考试作弊、拖欠国家助学贷款,到择业过程中的伪造证件、改动成绩、随意毁约,无不显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因此,作为培养新时期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在人格塑造、情操追求、道德修养等方面精神教育已成为适应新时期的挑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以德为中心,注重人的思想、品德和个人的修身养性,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这对于培养大学生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3.中华茶文化有利于丰富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

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其体系中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及文化艺术等理论,并融汇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茶文化可以增长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内容丰富的各式茶艺、茶道都容纳了礼仪、道德、科学与艺术的内容,欣赏茶歌、茶舞和茶音乐,可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茶与一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社会的规章、制度与法令,下至各种的风俗、风气与习惯,以及以茶为内容所产生的各种茶诗、茶楹联和茶画都能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增加我们的人文知识。

四、红、绿茶的品质审评

红绿茶的审评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外形:茶叶的外形包括色泽在内,为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

审评处形,即检验茶叶外形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均匀程度及片、梗含量与色泽。

嫩度:茶叶的老嫩与品质有密切关系。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均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老茶制成,品质次。净度:即正茶内含有梗、片末、朴及其它杂质的程度。

匀度:是指茶叶是否整齐一致,长短粗细相差甚少者为佳。

色泽: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

香气:北方通称“茶香”。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滋味: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水色:也称“汤色”。审评水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最理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武术导引养生文化与健康 篇3

关键词 武术 导引 养生文化 健康

一、武术导引养生文化的概述

武术导引养生文化中,导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术和治疗术。亦作“道引”,导是指导气令畅,引是指引体令柔。导引通过肢体动作、呼吸吐纳、心理调节达到强身健体、疏通经络、调摄精神的目的[1]。养,即调养、保养、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存、生长、生命的意思。总之,导引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导引养生文化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健康养生的思想形态,主要侧重精神领域,具有明显的学术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广义上来说,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健康养生文明的成果,这种文明成果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2]。

二、武术导引养生文化对健康的诠释

(一)健康的概念

我们应该明确健康的概念,古代常以是否有病作为分界线,有病为不健康,无病则为健康,而现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好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3]。因此,健康是指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是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的完满状态。

(二)养性—精神锻炼,养生核心

养性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从而达到阴阳调和、延年益寿的目的,让生命时刻处于最佳状态[4]。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同的情绪给人带来不同的结果,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当中,好的心情就是天堂,愤怒的情绪就是地狱。所以保持愉悦心情,能够使我们的身心更健康。

(三)修德--欲养性,首尊修德,修德是根本

高尚的道德修养要消除来自心灵与外界的重要干扰,为自己创造一个宁静的内外和谐的空间,它是精神乐观,有益健康的保证。“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为养生的至尚规范。精神上的修养高于物质上的满足,道德健康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以平和的心态处理生活中的琐事。

(四)畅怀—心宽、乐观

心气常顺,百命自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幸福的支柱,是生命的源泉。只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从心出发,那么健康就可以自己把握。我们应该鼓励人们通过自己内心的改变来把握健康的主动权。当人的欲望和怒火下降的时候,心火下降,水火相互融合,身体就达到平衡状态[5]。我们要对工作和学习充满信心,在各方面不断进取,保持旺盛的精力。一份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三、武术导引养生文化对健康的意义

(一)社会层面意义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富贵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病等,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导引养生主张通过运动养生保健功来预防和缓解疾病对人体带来的伤害,讲究的是调和,是循环调理,是系统中的平衡。它不会治标不治本,不会看到一个表象攻其一点,而是个体生命当作整个科学系统去调养、去平衡[6]。了解导引养生文化并把它应用到自身的生活习惯之中并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层面意义

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好,经常患病,特别是重症疾病,必然牵扯家人来照料,时间久了会把家人拖垮。了解导引养生文化并坚持练习养生功能够使人的身体走向健康,一人健康全家幸福。所以身体健康十分重要,重于一切。应当采取多元化方法,保证身体健康。

(三)工作层面意义

每个人都在社会上承担着一定的工作任务,有时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不可能完成工作任务,还有可能被繁重的工作任务压垮。导引养生文化指导下的养生功简单易学,只要长期坚持练习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承担繁重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我们生活的保障。

四、结语

我们要想获得健康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合理的运动调适身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享有高质量、有意义的、充满活力的生命。武术导引养生文化通过养性、修德、畅怀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当我们遇到难事需要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处之,这样不仅有利于我的生活更丰富多彩而且能够使我们更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寿.导引养生图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2] 康军,陈少青.养生文化的异化与体育价值观的时代思辨[J].体育与科学.2011.32(05):73

[3] 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报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 李抱扑.(图解中国养生术)中国正统养生学大揭示[M].海南:南海出版社.2008.

[5] 王珏,曹军,老子.养生智慧[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营养保健食品研发与公众健康 篇4

近几年,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食品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大众开始将目光聚焦于具有保健功能的营养保健食品上。营养保健食品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改善生理机能的功能, 为满足大众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 营养产业开始致力于营养保健食品研发。

营养保健食品基本概述

营养保健食品概念

营养保健食品目前尚无统一概念, 卫生部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对营养保健食品定义:适用于特定人群, 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具有调节作用的食品;美国将保健食品定义为:含有生理活性成分, 具有促进健康或防治疾病的食品;日本将保健食品定义为:在特殊用途食品中附有特殊标志, 以保健为目的且食用后可达到该保健目的的食品。

营养保健食品的特征

营养保健食品具有以下特征: (1) 营养保健食品必须是食品, 具有卫生、无毒、无害、安全等一般食品具备的基本特征, 且具有形、香、色、味等感官性状, 同时还应含有一种或数种营养素, 但保健食品并不能作为提供各种营养素的主要途径; (2) 营养保健食品是为特定人群设计的, 其与一般食品的使用范围不同, 必须具备一定的保健功能; (3) 营养保健食品的主要目的是调节机体功能, 与药品不同的是, 其不能达到治疗标准, 虽然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可以食用保健食品, 但并不能代替药物的作用。

我国营养保健食品研发现状分析

婴儿营养保健食品研发现状

1.增强婴儿免疫力的营养保健食品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 可提高婴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鲜牛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免疫物质, 但经加热杀菌后免疫物质几乎被破坏, 为达到增强婴儿免疫力的目的, 研究人员在奶粉中添加一定量的免疫物质, 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

双歧杆菌对肠道内有害菌群具有抑制作用, 能促进机体吸收钙、铁等元素, 是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且其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疗效显著, 所以国内外也有生产厂家向奶粉中添加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2.促进婴儿细胞发育的营养保健食品

婴儿体内酶活力较低, 且从食物中摄取是唯一的途径。牛磺酸具有调节神经传导、促进机体发育的作用。人乳中牛磺酸含量最高, 牛奶中牛磺酸含量仅为人乳的10%, 目前已研发出各种含有牛磺酸的婴儿奶粉。

DHA是组成母乳的重要成分, 能促进婴儿神经系统、视觉功能发育。市场上已有众多添加DHA的婴儿食品出售。

青少年保健食品研发现状

1.补充营养素的营养保健食品

部分青少年因缺乏某种营养素出现营养不良情况, 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为转变这一局面, 研发出补充钙、铁、维生素等具有促生长发育的保健食品, 市场上补钙、补锌等保健食品种类较多, 常见的有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等。

2.改善视力类的营养保健食品

受读书时间过长、过度疲劳、贫血等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近视率不断上升。目前, 已开发出以鱼油、中药等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 这类保健食品对改善视力具有积极作用。

孕妇保健食品研发现状

1.补充叶酸类的营养保健食品

叶酸是细胞生长、增殖的重要物质, 如果孕妇体内缺乏叶酸, 极有可能造成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 增加无脑儿的发生风险。目前市场上推广的孕妇专属保养品铁质叶酸片, 能为孕妇补充叶酸, 有效预防早产、婴儿腭裂等先天畸形。

2.补充矿物质类的营养保健食品

孕产妇营养不良会对胎儿造成较大影响, 甚至导致胎儿死亡。为适应我国孕产妇生理营养结构、满足膳食补充需求, 开发来孕妇专用的钙铁锌补充胶囊。

中老年保健食品研发现状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保健食品有老年奶粉、豆奶粉等, 同时还有含有多种功能成分配合的套餐类食品, 如维生素C、维生素D、卵磷脂等, 具有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记忆力、抗疲劳、延缓衰老的作用。

致力营养事业, 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研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保健食品

我国地广物博, 拥有丰富的天然野生草药资源。这些中草药具有多种功能, 是研发保健产品的重要原料。因此, 营养食品企业应充分挖掘传统中药关于食疗、食补的经验, 利用高新技术, 选择配置中草药, 提取中草药功能成分, 或利用微生物工程生产功能原料, 设计出具有不同功能的保健食品。

大力发展第三代保健食品

我国营养食品企业应致力于研发第三代保健食品, 为营养保健食品走出国门奠定基础。相关企业应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 重点研究功能因子的构效、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等。应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研究各种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及毒性作用, 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这类因子, 采用外加法进行第三代保健食品生产。

增强保健知识宣传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保健食品科普教育力度, 向大众发放营养知识手册等, 加深民众对营养保健食品功能的认识, 避免受到广告影响。保健食品权威部门应定期组织召开电视讲座、学习班等活动, 借助媒体资源向受众普及保健知识, 增强国民健康保健意识, 引导其进行正确消费。

结语

中老年健康与养生知识 篇5

老年人健康长寿秘诀对老人好处多多的日常行为以动养生可防治老年病

老年人吃什么好消化吃什么让老人更健康保持信念有益健康

适合老年人的运动老人健康运动的好处食忌和百岁寿星

男人更年期如何让心理更健康“咬牙切齿”也能养生

冬春交替 老人须注意饮食养生乐悠悠

老年人运动的注意事项老人的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视

老年人旅游的好处微量元素与抗衰防老养生 老年人对保健品的认识误区12各个难以启齿的健康隐私自然造就健康 让老人长寿的好习惯足底保健 健康长寿

让老人健康长寿的好习惯预防衰老,越早效果越好!

老年人秋季养生粥的做法及功效崇尚自然 医气结合 中老年女性健康生活指导警惕!健康十大警讯要注意

老人睡好三种觉保健康健康与否,自己摸摸脉

给老人的健康饮食建议教你冬季养生歌 老年人坐 立 卧 行看的养生学问老人调整情感周期身心健康

老人饮食健康知识高龄老人饮食腹部按揉养生一诀 老年人饮食的注意事项老年人健康的两大“法宝” 上年纪人的健康好习惯老年人大脑健康“六好”标准 老年自我养生不妨常揉肚养生:老人的健脑之道

高龄老人日常养生应重视的禁忌老人春季保健康

中年男人养生需远离硬熬老人应注意头部健康 老年人日常保健的误区早晨含姜 保健养生法!中年男性养生须五防老人健康长寿心理是首要 长寿的好习惯 你知道吗老人压抑性欲有害健康 老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利健康养生要注重保养你的脊柱!老人健康度夏四妙招老人健康需要九个“伴”!

老人春季如何养生老人养生 从睡眠做起

中年健康的标准误区:口渴了才喝水困了才睡觉 老年人牙齿保健须注意老年人心态平和度晚年 怎样才能延缓衰老老年人发生各种色斑怎么办?

练习书法有哪些养生好处?老年人日常养生五忌 老人性功能保健知识集锦中老年人性生活与健康健康是这样管理起来的中老年人春季养生四“不”原则二十四节气老人养生经

久看电视对老人健康的危害步入老年,学会生活!

空气污染物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危害老年人养生必读

违反传统养生的长寿习惯从容养生得你的长寿

橙色房间更有益老人健康房间选什么颜色健康“八不”老人心理更健康 老人性生活需要掌握的原则老年必知的10个健康问题 老年人养生之道三慎可延年益寿老人冬季养生可泡泡脚!常做舌头操有益健康延缓衰老中医与亚健康

中老年人健康体检重点项目自我保健 从认识健康开始 老年人春季保健知识什么是你的“身体健康底数” 决定寿命的主要因素宁静致远,健康有道 老年人的柔字养生法教您一招:呼吸养生

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灵丹妙药

老人冬季养生注意事项大全老年人冬天吃什么好吸烟对老人健康危害最大

老人过冬的注意事项养生保健需知食物性味 延年益寿的50个妙招养生 就是要善待自己

呵护老年人的健康心理老人早起贪会床腰部常健康 老年人的饭后养生之道老人健康杀手--打鼾 炖烂的肥肉有益老人健康养生要注重保养你的脊柱

百岁老人总结的吃饭养生法保健养生游,今冬新风尚

老年人健康生活计划十件事钙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老人冬季养生的宜忌老年人呵护脚心更健康!让你长寿的好习惯秋季养生重四防 晨起延年益寿的动作老人冬季养生5原则 老人多照镜子的好处老年人必学的养生偷性简法

老年养生应忌“贪”三位医学专家从不同角度给老年朋友的健康提示

老年人练唱歌的注意事项老年健康要少吃红肉减缓视力衰退

老人爱玩有利健康老年养生要“精细”

中老年人的健康新标志睡眠质量反映健康状况

有益老年健康的建议坐姿不佳也会“谋杀”健康

中老年人牙齿保健知识老年心血管患者健康过冬需注意八个方面

不同体质的人怎么养生保健?长寿药注重在关键期

老年人秋季养生“三怕”老人健康长寿七要点

怎么闭目才能做到养神的效果老年病的个人健康监护指南

三慢四快助长寿老人春季养生五件事

远离老花眼的中医养生法原来“泄”也是养生!特别有效的按摩养身法“朝三暮四”享健康 中年人生活中保健养生七忌老年人养生七字诀!

喝茶养生的忌讳最佳喝茶时间七大体征预知健康

长寿健康就要基本吃素、每天散步、保持糊涂笔耕不辍是我的养生经

饮食养生的小秘密韩国老人崇尚传统养生

对老人健康有益的食物给老人介绍传统养生学

老年人养生粥养生保健方法健康长寿三个平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老年人的养生必读

中年六戒保健康老年人规律的性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 关爱老年人听力健康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调查:职位高低不再影响离退休老干部

长寿不痴呆的生活习惯老年人的自我保健和养生

中年人养生保健忌讳老年人美容更有利健康 长寿的秘诀 怎样才能健康长寿有关长寿的知识老年人的养生八要点!

健康长寿的小秘诀人体“中兴”老而壮 男人长寿需要注意的事儿冬季养生保健误区 长寿的人都有的特征自然造就健康

老人夏季养生要点注意事项老人睡眠错误影响健康

做这七件事儿让你健康长寿鲜奶养生让你人老心不老

老年人夏季养生注意事项由慈禧之道看按摩养生

老年朋友腿部养生的方法老人养生要宽心才能长寿

可以长寿的生活方式中老年人闭目养生15法

老年人七趣养生之道了解百岁老人的养生共性 箴言!老祖宗的养生话老年人养生要勤动腿

老年人能过性生活吗怎么保持性生活心理健康是老人长寿的基石 45到65岁的养生小秘诀健康——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老人夏季养生的几个建议体重超过标准值10%~20%更益于健康长寿

老人玩电脑更健康长寿怎样煮豆浆才更健康 老年人吃粗粮的讲究告诉你粗粮该怎么吃健康吃主食

夏季老年人养生注意事项健康常识维生素作用一览

老人饮食养生注意事项常做下蹲有利于心脏健康

中年男人养生注意事项怎么学好15种闭目养生法 老人保健常识老年人怎样养生适宜老年人养生的“家庭环境”

长寿的秘密就这么简单科学养生才能健康长寿

我们老了怎么办让健康伴随更年期

中年人怎样养生老年人如何维持牙齿健康?

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耳鸣脚下垫出健康来 老人健康的“四耐”自我保健的新起点

老人养生从头做起养生保健 地球人都需要 老年人勤于动嘴更健康老年人养生之道情有独钟

老人健康的标准健康问题的五个警告

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看看你是否真的健康

老人心理健康八个不要老人养生佳品-腊八粥

老人养生的四个小窍门穿布鞋保护您的第二心脏

老年人养生大全养生的信息必须进行筛选

中老年人养生保健常识养生是科学也是艺术

老中医教给你的养生秘诀老年人的养生格言

良好睡眠有益健康长寿“快乐自取”寿而康

规律运动 有益于长寿春回大地时 养生第一季

增加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一生健康又长寿的8个小动作

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和养生保健百岁老人 养生共性 养生信息要筛选斋名寄意于养生

老人养生从“头”做起老年养生勤动腿

老人“寿斑”影响健康多吃蔬菜巧养生

充足睡眠 老人健康保证如何应对亚健康 健康体检,健不健康?喝枸杞水,喝出健康长寿

不可忽视的“肠”道健康从现在开始,掌握健康

预防癌症十大养生秘方酸碱平衡保健康

养生治病话人参!孔子晚年的养生之道

乱用止泻药健康大损来自人体疾病的信号:头发与健康 老人“朝三暮四”享健康!为老年人构建健康保障安全网

老人不宜太少吃肉老年人适当美容会更长寿

健康的三道防线老年人保健有五忌!

健康小锦囊:5招老年护心术学习慈禧“按摩养生”

老人晨练后补觉不利健康!穿布鞋保护你的第二心脏 索颖:“营养”铺就长寿路“踢”出健康好关节

补钙!老年人最佳的健康投资五行生克 传统养生 百岁寿星们的休闲养生法夏日别忘了关注脚的健康

“氧”生之道对老人很重要“三心二意”话养生

到达养生的至真境界长假之后尤其要留心老年人健康 防癌症 十大养生秘方中老年人闭目养生15法!

老人饭后马上睡觉不利健康美国《福布斯》杂志开出十大长寿秘方

多饮水防治心脑血管病棋道、茶道——养生之道!

健康长寿9种人等外国人的自然保健法

长寿老人的养生经验布鞋 保护你的第二心脏 老人冬季养生四法!老人养生要注重保养你的脊柱

老人养生用敦煌功对比一下你长得健康吗?

当养生遭遇个体差异养生音乐的理疗程序

老人养生保健紧记“三慎”健康主义:营养决定未来

养生 就是善待自己八五老翁的健康秘籍:武术+养生

修心养性闭目养生“健康”从“心”开始

养生要顺应人体生物钟健康长寿果——香蕉

老年人吃肉太少易引起贫血!中老年人要关注清晨出现的健康警报 “慢”字 养生助长寿!老人足部养生法

巧用枕头来养生老人走鹅卵石路有讲究

老年人秋冬慎防血粘稠!善待自己从健康体检开始 性格不同 养生也各异老人养生:饭前喝点“开路汤”

老年人 不可仰卧睡眠预防老化就从现在开始

老人“寿斑”影响健康吗?“动、静、节、律”,远离癌症

老年人久坐将有害健康老人选择哪种睡姿有利健康

老人方便的运动养生法!睡前一盘汤 养生保健康

养生保健新方法养生益寿大聚集

养生中的度穿布鞋保护你的第二心脏

肠道年轻20岁,健康长寿100岁养生学中的黄金率 敦煌养生保健功!老人养生前必须先养心!

专家泄密健康长寿两个“金字塔”烹饪得当寿命更长 蒸煮炖有益健康

养生必备的小动作营造舒适健康居室环境

老人足部养生六字诀!冬季是四季养生的重点

按性格选择养生方法老人想健康,一生必需要有八个“伴侣”

只需一点点,让你健康又长寿老年人如何健康过冬

七个小改变带来大健康老人养生保健要紧记“三慎”

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养生宜从肠道始

平板电视机四大健康误区中年人定期献血有益健康

适量饮酒有助男性健康长寿老年人不可仰卧睡眠

为保健康 老人更应防晒平常心态 养生怡然

老年养生五不宜百岁老人的“四度”养生经

笑 不花钱的最佳保健品老人春季养生四要

健康指南报告健脑六妙方 老人更健康

保健康老人应防晒早上最好喝这两种水 老人养生应“循序渐进”更年期女人的养生之道

几大不良习惯损坏老人大脑健康养生长寿超有效十秘籍

老人清晨会床腰部健康常在老人大脑健康的“六好”标准

每天四个“三分钟” 健康长寿有保证睡眠质量反映老人健康状况

老人养生要四“慢”冬季养生泡脚泡出你的精气神

百岁老人如何养生吃荤有助于长寿?

怎样才是健康的老人?老人养生保健五个“不能等” 性生活有益于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老年人保健有五个禁忌

老人养生有三点要注意晚上捶背,睡个好觉

老年人别把晨运当“上班”老年人养生 应勤于动嘴 平底鞋有碍老年人健康什么是“身体健康底数”?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误区老人冬季养生重在营养均衡!

老年人中的“亚健康”现象出门活动有助老人健康!

老年人捶背捶出健康来“难得糊涂”让你健康长寿!

叩齿有益于健康长寿老年人怎样保健才能健康长寿?

梳头发有益健康高龄老人的养生要诀

老年人要了解你的“健康底数”老人春季养生方案 老人选喝什么奶好长寿养生要有度

保护你的心脏健康一生的抗衰老方 腹部养生养出好体魄老人长寿要“三好” 早春晒出健康黄金季节老年人吃仙人掌益健康

中医学养生与亚健康调控(一) 篇6

冯兴中,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北京优秀中青年中医师”、“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信使”、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亚健康分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任《中华中医药杂志》编委、《糖尿病康复》杂志副主编。

本刊将连续三期刊登作者关于养生与亚健康的研究心得,敬请关注。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亚健康状态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呈上升趋势与当今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变及人们自身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自然环境的污染,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自身营养的过剩,体力消耗性劳动减少等,使得与亚健康状态相关的现代文明病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中医学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和它特有的养生观念恰恰与现代的亚健康调控、预防疾病的观点是一致的。中医养生学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环境养生、行为养生、药物养生等方法,对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变及人们自身生活方式的改变下的亚健康状态调控很有成效。躯体、心理和社会三维取向的亚健康状态就是中医学“形”、“象”、“神”三个层面的异常,通过中医学的“养形”、“养象”和“养神”等养生方式,调控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 形

形,即人的形体,包括人体的五脏、六腑、筋骨、皮肉、精血、脉络等。养形就是保养人的形体健康。张景岳说:“吾之所赖者,唯形耳,无形则无吾矣,谓非人生之首务哉。”养生必先养形,养形注重养精血,养精血是养形的关键。只有养精血,精血才能流畅、充盈,才能保证身体五脏六腑功能的健全与正常。养形是人们最注重的养生方式,中医学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行为养生等属于养形的主要形式,也是调控亚健康状态最基础的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

即指饮食有节、饮食有常、饮食宜忌、五味调和等。《内经》关于“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论述,就是强调饮食当以素食为主,果蔬肉食为辅,调和五味的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还要口味平衡,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分,利用五味偏性调和饮食,平衡阴阳,以适应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盛衰的变化。另外,在饮食养生中主张顺应四时养生,在饮食方面根据不同季节、气候、时间,服食不同性味的食物,即所谓“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讲究春天“升补”、夏天“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通补”,以旺精血,适应环境和人体气血阴阳的四时变化。至于每个人的日常饮食习惯不同,要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有所不同,如阳旺热盛之人,不能吃或少吃狗肉或羊肉;夏天正常人不宜服生姜煨红枣;冬天不宜进寒凉性食物;老年人以多食清淡食品為好。

运动养生

适度的运动是一种积极的养生办法。华佗等历代医家与武家创造了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运动形式,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运动养生形式。但是要注意运动要适度,即所谓“体欲小劳,但莫大疲”;“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另外,中医学主张“神形统一”、“形与神俱”,即强调练形与练神须同时进行,我国古代的许多导引法、保健术和拳道等都讲究阴阳相济,刚柔结合,动静相合,形神相随,首尾连贯,既导引行气,又有拳路,具有健身、防病、治病、防身的功能,也具有养神、益气、固肾、健脾、通经脉、行气血、强筋骨、利关节的作用。

行为养生

是指日常的生活行为养生,即中医学所谓的“起居有常”。起居就是作息,而调节好作息,是关乎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为达到养生健康,需要保持日常生活的规律性,即所谓“起居有常”。管子说“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就是说作息不规律,就可能影响健康。孙思邈说“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所谓“常制”就是顺应自然,随自然变化调节作息。中医学认为:春天万物复苏,人当夜卧早起,放松形体,舒畅神志;夏季草木繁茂,百花开放,人当夜卧早起,享受白日,疏泄夏气;秋天果实累累,人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精神内守;冬季天寒地冻,人当早卧晚起,与日同兴,保守阳气。

顺应自然是中医学养生的一个基本原则,并非必须达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要根据个人的体内生物钟节律,安排个人的作息。起居作息顺应自然的同时,注意睡眠的方法,提高睡眠的质量,除床枕舒适、睡姿自然放松外,中医养生强调要心安思睡、不宜饱食而卧、饭后睡前宜动、睡前洗脚、闭口而卧、不可蒙头而卧、夜间起床当拍胸等,做到初睡安四体,四体既安则安心,身心俱安则熟睡,醒来梳发摩面。排泄通常也是中医学起居养生的重要内容,强调排便要自然,不能强忍,也不能强迫,要常提肛摩腹,还要排泄后进食。尤其是要强调在起居有常的同时,一定不妄作劳,节制房事,才能做到节欲养生,保精却病。

传统保健体育与大学生亚健康 篇7

“亚健康”是指人介乎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况, 又叫“第三状态”或慢性疲劳综合症。亚健康不是疾病, 但却是现代人身心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调查资料, 第一状态 (健康) 的人占15%左右, 第二状态 (疾病) 的人群占20%左右, 第三状态则占到65%,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椐, 为人类的健康状况敲响了警钟。因此, 预防、消除亚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走出亚健康已成为21世纪健康新任务。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心理活动复杂多变, 心理矛盾和冲突强烈, 能否处理好各种矛盾, 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及社会适应状态,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依照教育部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 近乎60%的大学生有体虚、易疲劳、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绪不稳定等亚健康状况;清华大学对近几年休学学生的分类统计中发现, 其中近50%是由于精神或神经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大学生“亚健康”主要表现为长期持续的疲劳、失眠、多梦、四肢无力、经常性感冒、精神难以集中、感觉迟钝、记忆力下降、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随着社会竞争更加激烈, 对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出现心理障碍人数的比例逐渐攀升, 大学生在意识、智力、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表现比较突出, 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和特殊的群体, 其成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使命。为此,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强化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深入研究和分析当今大学生亚健康的成因, 探明培养身心健康、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和变化人才的新模式。

(二) 大学生亚健康的成因分析

1. 心理失衡、失调。

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 既有社会、家庭、学校方面的环境因素, 也有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社会竞争、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加剧、睡眠不足以及家庭的溺爱等致使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降低, 极为容易陷入心理失衡和失调的状态, 这严重影响了人体的正常神经体液和内分泌调节, 进而影响到机体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2. 不良习惯和嗜好。

通过相当调查显示: (1) 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尤其是不按时吃早餐, 甚至不吃, 从而严重影响上午的学习。 (2) 营养摄取不足。一些女大学生为了保持苗条身材, 整天不吃饭, 只是简单地吃点零食, 久而久之, 促使营养严重不足。 (3) 学习生活没规律:生活不良嗜好多、自控能力不强, 部分学生喜欢抽烟、喝酒及上网聊天、打游戏等不节制的行为, 造成严重睡眠不足, 直接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同时也给身体带来危害。

3. 体能训练不足。

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目前高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盲目扩大招生规模, 教育资源短缺,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 大学生成绩被作为评选各种奖项的唯一标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间接地抹杀了同学们的体育兴趣。 (3) 高校缺乏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 导致大学生对体育内涵的了解浅短, 从而造成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片面认为体育锻炼仅是一种消耗的行为, 再加上怕累的思想意识, 这也说明了大学生缺乏自觉锻炼意识。

(三) 传统保健体育与大学生亚健康

1. 传统保健体育保健对亚健康的功效。

亚健康与中医的虚证有许多相同之处, 虚弱的症状表现有几十种之多, 都与亚健康相同。《内经》认为的“疾病已成而后药之……, 比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用现代医学思维来理解的话, 就是真正的治病, 就是不生病, 把病消灭在亚健康状态, 这样才会拥有真正的健康。根据这样的观点, 我国中医学的传统体育保健, 就成了现代社会人走出“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这是由其本身的四大功效决定的: (1) 扶正祛邪。中医学对健康的认识贯穿着以“正气”为本的观点, 认为“正气在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奏, 其气必虚”。就是说疾病的发生不仅取决于病邪, 而且取决于人体抵抗病邪、维持健康的能力。传统体育保健锻炼人体的正气, 提高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 以增进健康作用。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 气行则血行, 气血淤滞, 病生之, 气血通则百病自愈。”传统保健根据这个观点, 通过运动锻炼扶正祛邪, 使人体血脉流通, 脏腑协调, 代谢正常, 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2) 调节精神, 改善技能。传统体育保健通过“松”和“静”调节精神, 提高机体的调节功能和抗病能力。中医学强调锻炼时要做到“恬淡虚无”, 即排除杂念, 专一放松, 这不仅使肌肉放松, 而且可以使肌肉进入大脑皮层的冲动减少, 使人体处于一种“松弛反应状态”, 达到改善生理功能的效果。 (3) 平衡阴阳。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平衡的失调。传统体育保健锻炼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是通过“抑亢扶弱”的双向调节效应来实现的。从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 锻炼者入静后, 交感神经兴奋强度减弱, 机体代谢降低, 高反应状态得到纠正, 亢强的功能得到调整, 这都是气功抑阳扶阴作用的表现。 (4)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中医学认为“经脉者, 所以决生死, 处百病, 调整虚实, 不可不通”、“通则不痛, 不通则痛”。认为经脉阻滞也是疾病发生的原因。据观察, 经络不通、气血不调者, 其肢体两侧的体温不等或高低悬殊, 锻炼后, 其值趋向相等或差数明显变小, 同时观测到, 当锻炼进展到一定程度后, 体内气血运行发生调节性改变。

2. 传统保健体育保健对大学生亚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效应。

(1) 能缓解精神压力, 消除大学生的心理紧张。大学生学业任务重, 压力大, 心理紧张程度普遍过强。研究表明, 通过传统保健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精神紧张, 比如太极拳特别强调“虚领顶劲”, 顶劲, 是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 好像头顶上有绳子悬提之意, 故又称顶头悬, 因为头顶悬, 头颅便减轻了对身体的压力, 身体的动作便灵活了。练拳时, 头正直不低头, 不仰面, 保持面容正常, 从而面容肌肉自然放松, 头顶端正松竖, 不犯强硬, 也不软塌, 可以使大脑中枢神经静下来。同时, 领顶劲与气沉丹田有振奋精神与稳定中心作用, 通过顶劲与沉气的上下对称, 可以帮助产生“似松非松”富于强性和韧性的掤劲, 加速神经冲动的灵活, 全身自然松开。 (2) 能够促进大学生体能的发展。含胸与拔背是传统保健体育特征之一, 含胸和拔背是一体的两面, 能含胸就能拔背。含胸是在肩锁关节放松, 两肩微向前合, 两肋微敛的姿势下, 自然地形成横膈式呼吸 (与凹胸的紧张不同) , 促使腹腔和肝脏受到时紧时松的牵拉肌肉得到更多的舒展活动, 能使脊髓神经获得很好的锻炼。 (3) 能够提高大学生德性修养, 培养良好的品德。 (1) 敬。应是恭敬、谦和、忍让、慎独、勇于处下, 具备良好的反省智慧的概括, 乃传统保健体育精髓所在。太极拳协会练太极拳九字要诀, 第一个字便是“敬”。论语云:“尊德性而道学问”, 前者为“敬”, 后者为“学”, 两者是不可分的。学会了敬, 才能学会学。 (2) 中。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理念中, 中的精神是中庸、中和、协调、平衡的统称, 于人的道德修养层面, 中的能力可以说是致广致深的功夫。可以概括“怎样认识自己, 怎样认识世事, 怎样理解他人?”、“怎样摆正自己, 世事, 他人的位置?”、“怎样处置自己, 世事和他人?”等等方面的问题, 传统保健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德性修养中和精神的教益, 确实很大。 (3) 定。意识、呼吸与动作三者合而为一是传统保健体育特点之一。传统保健体育中的每一姿势动作都和呼吸密不可分的, 气决定意, 行随于意。练习因气注于丹田, 意志坚定。定, 通常称为“定力”, 这种静、定的功夫是心理能力合理、明晰、缜密的表现, 并且还表现为一种不畏惧挫折的韧性、耐久力, 对于做学问、科学研究的大学生青年而言, “定”的涵养至关重要, 当前的学术界“浮躁”“速成”“不实”之风泛滥, 我们认为于“定”的道德修炼, 实在是治疗、戒除时弊的良方。

(四) 结语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在高校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对学生生理及心理和全面的发展均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遏止或改善这种现象, 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恰当地运用传统保健体育手段和方法加强健康教育及其宣传工作, 加强人文教育, 改善大学生的健康观和价值观, 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宋在兴.亚健康:人体潜在危机[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0.8.

[2]张肇平, 杜飞虎.论太极拳[M].北京:北京大学体育出版社, 2002.10.

[3]罗华.传统保健体育形神动静观探讨[J].长沙: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2.

养生保健与健康 篇8

一、营养素

(一) 蛋白质

1、生理功能:

(1) 供给各种氨基酸; (2) 维持酸碱平衡, 调节水分在体内的分布; (3) 传递遗传信息, 参与机体免疫; (4) 供给热能。

2、食物来源:

(1) 动物肉、乳、蛋类占1 4%~2 0%; (2) 豆类占2 0%~40%; (3) 粮食占7%~10%; (4) 蔬菜水果占0.2%~2%。

3、膳食参考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膳食蛋白供给量占每日总能量的10%~15%为宜。

(二) 脂类

1、分类:

(1) 脂肪:包括甘油三酯和脂肪酸 (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 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是必需脂肪酸, 在体内不能合成, 必需由食物供给; (2) 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固醇类、脂蛋白。

2、生理功能:

(1) 提供机体所需热量; (2) 延迟胃排空, 增加饱腹感; (3) 机体组成成分; (4)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 隔热、保温, 支持和保护内脏; (6) 油脂烹调食物可改善食物的感官性质。

3、食物来源:

(1) 烹调用油脂; (2) 食物本身含有的脂类, 如蛋黄、动物脑、肝、肾。

4、膳食参考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膳食蛋白供给量占每日总能量的20%~30%为宜。

(三) 碳水化合物

1、分类:

(1) 单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 (山梨醇:在肠道吸收过程慢于葡萄糖, 对血糖影响小于葡萄糖, 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 、果糖; (2) 寡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 (3) 多糖:淀粉、糊精、糖原。

2、生理功能:

(1) 提供机体所需热量; (2) 调节蛋白质和脂肪代谢, 节约蛋白质, 避免酮中毒。 (3) 机体组成成分。

3、食物来源:

(1) 谷类:大米、麦类; (2) 根茎类:薯类。

4、膳食参考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膳食蛋白供给量占每日总能量的55%-65%为宜。

(四) 膳食纤维

1、生理功能:

(1) 促进肠蠕动, 防止便秘、排除有害物质; (2) 减少胆酸和中性固醇的肝肠循环, 降低血胆固醇; (3) 影响肠道菌丛, 抗肠癌发生

2、食物来源:

谷、薯、豆类、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品。植物成熟度越高其纤维含量越多, 谷类加工越精细则所含膳食纤维越少。

3、膳食参考摄入量: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成年人每日应摄入膳食纤维量为27~40g, 中国营养学会结合国内营养调查数据, 建议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为每天30g。

(五) 能量

1、人体热能消耗:

(1) 维持基础代谢 (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热量:周围环境温度恒定, 18~25℃、饥饿状态、人处于清醒、静卧) ; (2) 满足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摄食过程中引起的热量消耗) ; (3) 体力活动。

2、热量单位:

千卡 (Kilocalorie) , 千焦耳;1千卡=4.184千焦耳。

3、能量来源:

(1) 碳水化合物:产生热能为4千卡/克; (2) 脂肪:产生热量为9千卡/克; (3) 蛋白质:产生热量为4千卡/克。

4、参考摄入量:

成年男性轻、中体力劳动者每日需要能量2 4 0 0~2700kcal;女性轻、中体力劳动者每日需要能量2100~2300kcal;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孕妇和乳母、老年人各自的生理特点不同, 能量需要也不尽相同。

(六) 维生素

1、分类:

(1) 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 (2) 脂溶性:维生素A、D、E、K。

2、特点:

(1) 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各不相同; (2) 天然存在于食物中, 人体不能合成, 或合成量很少; (3) 不参与机体组成, 也不提供热能; (4) 需要量甚微; (5) 各种维生素很易缺乏。

3、维生素A:

(1) 主要生理功能:维持暗适应功能、维持上皮正常生长与分化、促进生长发育、抑癌作用; (2) 食物来源:动物肝脏、奶制品,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绿色蔬菜; (3) 缺乏症: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 (4) 推荐摄入量:我国成年男人每日摄入700μg视黄醇当量, 女性为800μg视黄醇当量。

4、维生素D:

(1) 主要生理功能:维持细胞内外钙浓度、调节钙磷代谢; (2) 食物来源:海鱼、鱼肝油、动物肝、蛋黄、奶油; (3) 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可发生钙磷代谢紊乱; (4) 推荐摄入量:婴儿、青少年、孕妇及乳母每日需要量400~800U。

5、维生素E (生育酚) :

(1) 主要生理功能:抗氧化、抗衰老; (2) 食物来源:油料种子、植物油; (3) 推荐摄入量:14mg生育酚当量。

6、维生素B1 (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素) :

(1) 主要生理功能:辅酶、参与物质与能量代谢; (2) 食物来源:小麦胚粉、葵花子仁、瘦猪肉; (3) 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可发生脚气病; (4) 推荐摄入量:成年男性1.4mg, 女性1.3 m g。

7、维生素B2 (核黄素) :

(1) 主要生理功能:辅酶、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生成; (2) 食物来源:猪肝、鸡蛋、菠菜、油菜; (3) 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可发生口角炎; (4) 推荐摄入量:成年男性为1.4mg, 女性为1.2 m g。

8、维生素B6:

(1) 主要生理功能:辅酶、参与脂质和核酸代谢及某些神经介质的合成; (2) 食物来源:啤酒酵母、米糠; (3) 缺乏症:维生素B6缺乏易发生皮炎; (4) 推荐摄入量:成年男性为1.4 m g, 女性为1.3 m g。

9、维生素C (抗坏血酸) :

(1) 主要生理功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抗氧化作用; (2) 食物来源:枣、红果、猕猴桃、苜蓿、菜花、芥菜; (3) 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易发生坏血病; (4) 推荐摄入量:成人每天需摄入100mg, 孕妇乳母适当增加到130mg左右。

(七) 无机盐

1、分类:

(1) 常量元素 (机体中含量大于体重的0.0 1%) :钙、磷、钠、钾、氯、镁; (2) 微量元素 (机体中含量小于体重的0.01%) :其中的必需微量元素包含:铜、钴、氟、铁、碘、锰、钼、镍、硒、硅、锡、钒、锌、铬。

2、钙:

(1) 主要生理功能:构成骨骼及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食物来源:干酪、虾皮、海带 (干) 、苜蓿 (炒) 、花生仁、芥菜、紫菜、牛奶; (3) 参考摄入量:我国营养学会推荐18~50岁成年人的每天适宜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为1000mg。

3、磷:

(1) 主要生理功能:构成骨骼及牙齿; (2) 食物来源:南瓜子仁、黄豆、虾皮、葵花子 (炒) ; (3) 参考摄入量:我国营养学会推荐18岁以上成年人的每天适宜摄入量为700mg。

4、镁:

(1) 主要生理功能:维持骨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 (2) 食物来源:荞麦、燕麦片、黄豆、黑米; (3) 参考摄入量:我国营养学会推荐18岁以上成年人的每天适宜摄入量为350mg。

5、钾:

(1) 主要生理功能: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参与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的代谢;维持正常的神经兴奋性和心肌运动; (2) 食物来源:赤豆、杏干、蚕豆、扁豆、冬菇; (3) 参考摄入量:成人每天摄取2~3g钾可满足生理需要。

6、铁:

(1) 主要生理功能:参与体内氧的运输、参与组织呼吸; (2) 食物来源:动物血、肝脏、鸡胗、牛肾、大豆; (3) 参考摄入量:我国营养学会推荐50岁以上男性或女性的每天适宜摄入量为715mg。

7、碘:

(1) 主要生理功能:甲状腺激素的组成部分; (2) 食物来源:海带、紫菜、鲜海鱼、海参; (3) 参考摄入量:我国营养学会推荐18岁以上成年人的每天适宜摄入量为150mg。

8、铜:

(1) 主要生理功能:构成含铜酶与铜结合蛋白的成分;促进结缔组织形成;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损伤; (2) 食物来源:牡蛎、贝类、坚果类; (3) 参考摄入量:推荐量为2.0 m g。

9、锌:

(1) 主要生理功能: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2) 食物来源:山核桃、乌梅、蝎子、螺; (3) 参考摄入量: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男性每天的适宜摄入量为15.5mg, 成年女性每天锌的适宜摄入量为1 1.5 m g。

1 0、硒:

(1) 主要生理功能: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维护心肌健康; (2) 食物来源:内脏、海产品。

复习题

1、什么是维生素?有何特点?

2、生素分为哪几种?各有何功能?

3、简述各类维生素缺乏症的名称。

4、钙、铁、锌、硒各有何功能?

5、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第二节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

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

1、食物多样, 谷类为主, 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

5、食不过量, 天天运动, 保持健康体重。

6、减少烹调油用量,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7、三餐分配要合理, 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 合理选择饮料。

9、饮酒要适量。

10、吃清洁卫生的食物。

二、平衡膳食宝塔

1、第一层 (底层) :谷类。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它们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 多种谷类掺着吃比单吃一种好。每人每天要摄入350~500g。

2、第二层: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蔬菜和水果各有特点, 不能完全相互替代, 不可只吃水果不吃蔬菜。一般来说红、绿、黄色较深的蔬菜和深黄色水果含营养素比较丰富, 所以应多选用深色蔬菜和水果。每天应吃蔬菜400~500g, 水果100~200g。

3、第三层:鱼、虾、肉、蛋类 (肉类包括畜肉、禽肉及内脏) 。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 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每天应吃150~200g。

4、第四层:奶类和豆类食物。奶类主要包括鲜牛奶、奶粉等。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 含钙量较高, 且利用率也高, 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豆类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B2等。每天应饮鲜奶250~500g, 吃豆类及豆制品50~100g。

5、第五层 (塔尖) :油脂类。包括植物油等, 主要提供能量, 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每天摄入不超过25g。

复习题

1、简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的主要内容

2、平衡膳食宝塔共有哪几层?

第三节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

一、食品污染

(一) 定义:

食品被外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感官性发生变化, 从而改变或降低食物原有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 并对机体产生危害的过程。

(二) 分类

1、生物性污染:

主要是细菌及其毒素、病毒等, 这类污染以引起传染病为主;

2、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有机物、无机物的污染, 如农药、重金属、二恶英、过量的食品添加剂 (尤其是乱用化工原料) ;

3、放射性污染:

医疗仪器如伽玛刀的伽玛射线源、地质部门采矿器的放射源等造成的污染;

4、物理性污染:

主要是包装材料或容器用木材、塑料、纸屑等物质在物理方面呈现的污染。

(三) 主要危害

1、被污染的食品会腐败变质, 使食品失去营养价值。

2、食品会变味、变形、变色, 影响食品的感官。

3、食品被细菌及其毒素或有毒化学物质污染, 食入后可引起各种感觉或急性中毒。

4、长期摄入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还可引起慢性中毒, 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5、有些食品的污染物还有致畸或致癌作用, 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

(四) 预防

1、加强对食品的检测和卫生监督, 加强对食品企业、饮食行业、集市贸易的卫生管理, 及时发现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找出污染原因, 及时处理。

2、提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以减少农药对生物和人体的危害。

3、加强对“三废”的管理, 防止对食品的污染。

4、加强对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卫生管理, 确保食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和受潮或变质。

5、加强禽畜防疫检验工作, 严禁病死畜肉进入市场, 发现病畜禽及肉品应立即进行处理。

6、大力进行防止食品污染的健康教育。

复习题

1、食品污染有哪些类型?它们的危害是什么?

二、食物中毒

(一) 定义:健康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二) 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最常见) ;

2、真菌性食物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

(三) 特点

1、潜伏期短、发病急、短时间内有多数人同时发病;

2、所有中毒病人有相似临床表现, 常出现消化道症状;

3、发病与食物有关;

4、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传染性。

(四) 细菌性食物中毒

1、特点: (1) 发病率高, 病死率低; (2) 夏秋季发病率高; (3) 动物性食品是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

2、类型: (1) 感染型 (潜伏期长, 4h以上, 高热) ; (2) 毒素型 (潜伏期短, 1~2h, 一般不发热) 。

3、原因: (1) 食物屠宰、收割、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受污染; (2) 受污染食物在较高温度下存放; (3) 食物未煮熟, 交叉污染。

4、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1)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有畜肉类及其制品、禽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 (2)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有奶、肉、蛋、鱼, 含水较多的食物, 同时富含淀粉 (凉粉) ; (3)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有海产食品、盐渍食品; (4)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包括家庭自制的食盐浓度低并有厌氧条件的加工食品或发酵食品 (臭豆腐、豆豉、面酱) 。

5、预防: (1) 防止食品细菌污染; (2) 抑制细菌繁殖和细菌毒素的产生; (3) 加热杀灭病原体及破坏毒素。

(五) 其它类型食物中毒

1、亚硝酸盐中毒: (1) 来源:贮存过久的新鲜蔬菜、腐烂蔬菜、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腌制不久的蔬菜;腌肉制品;误食; (2) 中毒机理: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3) 特效治疗:1%美蓝小剂量口服或注射。美蓝、维生素C、葡萄糖三者合用效果好。

2、毒蕈 (毒蘑菇) 中毒: (1) 特点:常因误食引起, 多散发于高温多雨季节; (2) 中毒类型:胃肠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 (3) 预防: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对毒蕈的认识, 防止误采误食。

3、河豚鱼 (鲀) 中毒: (1) 有毒成分:河豚毒素 (卵巢、肝脏) ; (2) 好发季节:春季最易发生; (3) 中毒机理: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 阻碍神经传导, 引起麻痹; (4) 预防:河豚鱼集中处理, 禁止零售和自行煮食。复习题

1、简述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分类。

围绝经期的心理健康与保健干预 篇9

围绝经期是围绕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存在着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围绝经期最早的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表现为卵泡对卵泡刺激素(FSH)敏感性的下降,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渐增强,然后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的变化。

1 围绝经期的常见症状

(1)围绝经期月经紊乱或绝经。(2)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潮红、潮热,有时伴有阵发性出汗。(3)性欲改变:多数围绝经期妇女性欲下降,少数也会出现性欲增强,性欲改变有时成为嫉妒妄想的来源。(4)神经精神症状: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易伤心、哭泣、情绪不稳定、易有疲劳感、食欲改变、自责、自罪、睡眠障碍、躯体不适、自我评价低、无助、厌世感,甚至出现自杀幻想和行为;焦虑是一种情绪体验,焦虑症状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悸、盗汗、胸闷、恶心及便秘)及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搓拳顿足、肢体发抖、肌肉紧张疼痛等)。

2 围绝经期的心理特点

2.1 焦虑心理反应

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情绪激惹性高,很小的刺激就会引起很大的情绪波动。终日或间歇的无缘无故焦虑紧张,心神不定。思想难以集中,惊恐不安。常以“生气”及“敌对”情绪来反映焦虑。有多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躯体不适感。

2.2 悲观心理反应

对围绝经期的一些常见症状感到顾虑重重。任何一点不舒服就会怀疑自己是否患了严重疾病或得了癌症,情绪消沉、沮丧、犹豫悲观、唉声叹气。常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言行消极、思维懒散、反应迟钝。喜欢回忆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美好的也变成了一片灰色。担心衰老,恐惧生育能力丧失、性欲减退、失去女性魅力。

2.3 个体行为的改变

这些改变表现为敏感、多疑、自私、唠唠叨叨。遇事急躁,有时不近人情,无端地心烦意乱,有时兴奋,也有时孤独、伤感、失落。在单位和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往往不协调。

2.4 性心理的改变

许多妇女围绝经期后出现了月经紊乱、阴道炎、性交痛等表现,对性生活产生了消极心理,误认为女性围绝经期就是性能力及性生活的终止期,还有些妇女误将“绝经”和“绝欲”等同起来。这种心理障碍压抑了自己正常的性生活需求,加重了性功能障碍,过早的终止了性生活,容易造成夫妻感情冷淡,疏远,妇女情绪变坏。

3 心理状态的调整与干预

3.1 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

保持精神愉快,围绝经期的女性及时掌握有关生理和心理的知识,认识到围绝经期是由成熟到衰老的过渡时期。正确对待围绝经期生理、心理变化,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出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症状,都应主动求医,积极配合治疗,预防生理症状和心理症状相互影响。

3.2 保持心情舒畅,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围绝经期易怒、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对人身体健康不利,且影响人际关系。要善于克服这些消极情绪,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改善不良环境,培养乐观、开朗性格,以宽容豁达的态度来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3 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把主要的精力寄托在事业和爱好上,有意识的充实生活,开辟生活新领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要生活在集体友爱中,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脑力劳动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源泉。围绝经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的学习思考,进行脑力劳动,改善脑血流状态,学习新知识,了解社会,开阔心胸,对心理状态的调节很有益处。

3.4 劳逸结合,适当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活跃脏器功能和增强体质,而且能对抗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维持心理和生理健康。围绝经期女性经常保持积极乐观情绪,对生活充满信心和追求,其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常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刺激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保持活力和女性魅力,更年期不适症状也会随之减轻和消失。此外,还应积极注意皮肤保养,延缓皮肤衰老过程,增强体质,加强形体锻炼和防止发胖,保持健美的身材。

3.5 平衡膳食,调节性生活

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学会科学地珍爱自己,适当限制热量的摄入,饮食安排要注意低热量、低脂肪、低糖。膳食中,包含一定量的瘦肉、禽类和蛋类。适当补充豆制品和奶制品,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饮食清淡少盐,还要注意钙的摄入。正确面对绝经后的性生活,美满幸福的性生活对夫妻双方身心健康极为有利,是健康长寿不可缺少的一剂良药。

养生保健与健康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 抽取我市的500例妇女为此次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 年龄范围为19~56岁, 平均年龄为43岁。所有受查对象均存在明显的性生活史。

1.2 方法

此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500例妇女进行调查统计, 问卷数量一共为500份, 问卷调查内容一共包括7条问题, 详细内容如下: (1) 您是否自觉获取妇女保健知识? (2) 您在妇科保健这方面是否需要帮助? (3) 您所碰见的妇产科健康问题主要有哪些? (4) 您对于产妇产后保健工作是否了解? (5) 您对于纯母乳喂养以及产后子宫复旧的关系是否了解? (6) 您对于我院的妇科了解多少? (7) 您曾经去过我院进行妇科咨询吗?调查问卷一共有500份, 均成功发放, 回收有效问卷为50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经调查结果显示, 有400例妇女表示会自觉学习妇女保健知识, 构成比为80%;有30例妇女表示不需要妇女保健知识, 构成比为6%;有250例妇女表示能够说出3种以及3种以上的妇科疾病, 占50%;有110例妇女对妇女产后康复工作并不了解, 构成比为22%;有320例妇女对母乳喂养以及产后子宫复旧的关系不了解, 占64%;有310例妇女对我院的妇科了解甚少, 知道设有该科室, 占62%;曾在我院进行妇科咨询的妇女有40例, 占8%。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存在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我院对于妇女保健工作的宣传力度不足, 部分妇女对于我院的妇科缺乏相关的认识和了解, 部分妇女甚至不知道设有改科室, 导致妇科保健工作落实效果不佳。 (2) 本市处于广西与广东交界处, 山区农民比较多, 交通不是很便利, 经济不是很景气, 妇女们普遍没有妇科检查的意识。

3 讨论

妇科保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广大妇女正确认识妇女保健的作用和效果, 提高妇女群体的保健意识以及自我保健水平。在临床上, 妇科保健以妇科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在我国, 妇女保健水平与妇女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水平存在联系。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 我国妇科保健工作也得到了巨大推动, 然而如何提高妇女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 在目前还存在相关的一些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解决力度。妇女保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全国各地在近几年来纷纷开展相关的妇科健康普查, 并相继制定相关的管理条律以及保健方法。 (2)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工种日益复杂, 妇女劳动过程中因有害物质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甚至对胎儿的健康成长也造成了影响。因此妇女保健成为了妇女劳动保障中的一个主要内容。 (3) 产妇在孕期阶段, 胚胎如何健康发育和成长对胎儿的顺利分娩存在密切联系, 因此孕妇在这个阶段需要对与胎儿生长存在相关性的众多因素进行了解和认识, 并加强相关的孕期保健措施, 从而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另外孕妇的家属也需要了解相关的保健常识, 便于对孕妇进行指导和督促。 (4) 产期保健作为孕产期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于母子的生命安全存在密切联系。相关研究以及资料统计显示, 我国的孕产妇病死率为26.1/10万, 婴儿病死率为12‰, 可见妇女保健工作还需要加以完善和调整。

由此可见, 妇女保健对于广大妇女群体而言, 具有较高的价值以及重要性。

妇女的早期健康情况与后期健康存在密切联系, 例如, 妇女儿童时代存在佝偻病, 其骨盆会受到影响, 导致分娩过程出现难产;另外, 生育年龄阶段, 如果存在生殖道损伤或者骨盆损伤, 在老年阶段, 妇女会出现肌肉张力减退的情况, 引起失禁以及子宫脱垂等现象。由此可见, 妇女保健工作主要针对妇女的出生到妇女死亡的整个过程[1]。

产后恢复主要是指产妇在分娩结束后, 针对身体虚弱而展开的一系列的保养工作。在这个阶段, 主要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生殖部位细胞因子恢复、体形恢复、子宫恢复以及心理恢复。恢复过程中, 妇女需要保证合理的饮食[2]。

母乳作为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乳制品, 能够有效对疾病以及感染等进行预防, 减少儿童的发病率, 提高胎儿的生存率。母乳的成分会随着婴儿的生长而发生变化, 这与其他乳制品存在显著差异。母乳喂养能够帮助儿童健康生长, 满足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 容易吸收和消化;另外, 其含有相关的免疫物质, 能够有效对感染性疾病进行预防, 包括肠道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有利于儿童胃肠道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降低儿童成年后高血脂、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促进母体子宫收缩, 预防产后出血, 加快体型以及性能力恢复。

综上所述, 妇女保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部门需要加以重视。在此次调查研究中, 大多数妇女对于保健知识的需求较大, 我院和广东省医院有合作, 患者对我院的检查结果还是比较认可的。医院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从多个方面和途径对妇女进行保健知识宣传, 提高妇女的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

[1]夏萍.加强妇女保健健康教育提升生殖健康水平[J].当代医学, 2010, 16 (32) :231-232.

老年人的中医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 篇11

【关键词】 老年人;中医健康教育;预防保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202-01

1 中医健康教育

中医学的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调摄精神、注重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起居、药物预防措施、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卫生等。

1.1 调摄精神 中医学认为,真精元气是生命始生之物质,因此精神和意志是人的根本,人都额精神意志与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病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遭受强烈、反复的精神刺激因素,可以导致人体气机的逆乱,气血失调、阴阳失调,从而导致老年人发病。在疾病的过程中,神志不畅会导致疾病的恶化:精神愉快有利于疾病康复,有利于疾病预防。《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精神者昌,失精神者亡”,《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谈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人要注意调摄精神、保持精气,这样老年人可以增强正气,抵制外邪,则有益于身心健康。中医健康教育也强调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在社会地位的改变以及社会遭遇不同变化时,亦会影响老人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心理护生理的损害,继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发展认为,精神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老年人的生活形式的改变以及人们的情绪经常处于紧张之中,许多老年人会出现失眠,健忘等精神衰弱的表现,甚至导致精神障碍,因此要从中医的角度加强健康教育。

1.2 适当运动,加强锻炼 唐代的中医孙思邈提出“每日调气补泄,按摩引导为佳”,主要长寿的秘诀就是“四体勤奋,每日劳动”,老年人在不断的参加户外互动,例如:太极拳、易筋经、鹤翔桩、八段锦多种健身方法,此几种健身方法全是由古代中医保健而演变过来的。现代医学认为,合适的锻炼方式、适当、持久的运动队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以及智能和神志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1]

1.3 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避免劳累 《素问·上古田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妄劳作,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此文章指出能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起居定时,劳逸适度,饮食合理,正确安排生活方式方法的人可以益寿延年。倘若“以酒为浆,醉以入房,以妄为常,以耗散其精,以欲竭其精,不时御神,不支持满,逆生于乐,务快其心,起居无节”,必会“半百而衰之”。孙思邈注重饮食的疗法,曾经强调“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此言充分说明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2]

现代老年疾病,有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关。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恶性肿瘤等;长期吸烟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癌、心脑血管疾病等;饮食过多的脂肪、糖类、蛋白质等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疾病。

1.4 药物预防 我国古代早期对传染病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天行瘟疫,取初病衣服,于增瓦上熏蒸,则一家不染。”[3]古代人们对于疾病的预防和传播途径的切断主要是使用草药预防,以及使用熏蒸,燃烧进行切断传播途径,杀灭传染源,因此留于世间的是使用中草药进行预防相关疾病,现近年来人们运用中草药预防某些疾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板蓝根及大青叶预防流感的发生;茵陈及栀子预防肝炎。有些中药可以养生保健如:血瘀体质者可以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丹参、地黄、当归、川穹、地榆、五加皮等药物煎熬口服;阳盛体质养生可以选择苦丁茶、菊花茶能泡服;大便秘结者可以用麻仁滋脾丸,口干舌燥者可服用门冬汤,心烦易怒者可服用丹栀逍遥散。许多种疾病可以用中药保健养生的,可以防止疾病发生。

1.5 环境卫生以及个人卫生 生活环境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从古至今人类在不断的改变周围的环境,提高个人生活卫生,从我国夏商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知道凿井而饮了;在殷墟遗址中发现住房的附近有废水的排泄沟;在周代人们已经通过除害来改善周围环境卫生;到了秦代,已经有下水道、洒水车、茅厕等公共卫生设施;到了唐代人们使用开水泡茶,使用熏蒸消毒,对减少疾病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自我国古代就养成了良好的“盥洗”的习惯,做到食毕漱口。现代社会的疾病多由周围环境所致,因此老年人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防止发生疾病。

2 预防保健

2.1 未病先防,因病而防,重在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主要是老年患者预防老年性疾病的措施。养生以不伤为本,大法以防病为先。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规律。饮食适宜,心情舒畅,劳逸得当,不能患得患失,思虑无穷。同时要做到:言伤者,初亦不觉,防患于未然。因此老年人想要养生长寿者,必先做好防病措施,意欲防病,现做好先防身的养生思想。

2.2 针对性疾病的预防保健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生活机能逐渐衰退,因此容易发生各种退行性病变,特别是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易发生,因此要做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药养成三防:一防激动,二防跌倒,三防便秘。当老年人情绪激动时易产生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症状,甚至发生猝死;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骨折疏松症状,跌倒后容易产生骨折,甚至导致脑出血等严重的疾病,甚至威胁生命;便秘可以加重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影响到肺功能的正常换气,屏气时导致腹压升高,耗氧量增加,可以严重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甚至发生心梗等疾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功能继而减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多食蔬菜、膳食纤维等食物,适当的进行锻炼,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3 总 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老年患者逐步增多,老年人对健康要求也随着增加,在中医学的角度对于老年人制定一套合理的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老年人发病几率。可以预防保健中,为老年人制定一套合理的饮食方案,耐心地向老年人讲解饮食疗法的重要意义,做到重视饮食。中医推崇辨证择食,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素质选择适宜的饮食。在老年人群中积极开展中医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及预防保健知识,使老年人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事业已经是维持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的,我老年人提供中医的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功能锻炼等多方面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红.预防保健的中医药干预[J].临床中医杂志,2009,2(8):62.

[2] 程帅.中医学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7):24.

养生保健与健康 篇12

关键词: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养生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教师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与保证, 因此, 多多关心教师的健康状况是非常必要的。长期以来, 高校教师由于脑力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缺少必要的体力劳动, 再加上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 因而, 他们的体能在不断下降, 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 从全民健身的角度出发, 有必要对高校教师的养生与健康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从中找出产生不良健康状况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健身措施与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重庆市3所高校共120名在职教师, 基本情况见表1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相关的图书、期刊等。

2、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需要, 共发了120份问卷调查表, 回收102份, 回收率68%, 其中有效问卷99份

3、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常规数据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 高校教师的养生意识与养生行为

调查表明:高校教师中只有30.3%的人认为自己有养生的意识, 而且, 随着年龄的增长, 养生的意识才逐渐增强。而30岁以下的教师几乎没有养生的意识。至于高校教师的养生方法, 他们认为工作疲劳之后, 只要多主意休息与保养, 基本就可解决问题。平时的娱乐与休闲采取的方法一般以打牌、散步为主。因此,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 首先是高校教师的养生意识比较淡薄, 当然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比如身体状况、健康意识、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等。其次是养生的方法落后, 不懂得科学的锻炼身体。

(二) 高校教师对自我感觉是否健康的评价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有77.4%的教师回答自己健康。其中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92.2%认为自己健康。当问到健康的标准或怎样衡量自己是否健康时, 绝大多数教师的回答较含糊或理解不清, 多数还是认为无病即健康。实际上, 结合每两年一次的教师体检, 高校教师中有60%以上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 如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心脏病等病症居多, 中青年教师患此类疾病的有上升趋势。这怎么能说自己是健康呢?只是大部分人患病的程度不影响工作、生活罢了。因此, 高校教师对健康概念的理解有待提高, 对营养过剩所导致的健康概念的理解有待提高, 对缺乏养生意识和适量的体育活动的健康的关系要进一步认清。

(三) 高校教师对自我生活是否有规律的评价

由表2我们可看出, 高校教师对自我生活是否有规律的回答符合年龄特点。主要原因:1、知识分子喜欢“开夜车”而早晨睡懒觉, 因此三餐无定时。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种生活习惯有所改变。2、高校教师不坐班, 生活规律往往与课程安排相关。

(四) 高校教师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与参与程度

从表3中可见, 有85.5%的教师认为体育锻炼的重要, 对自己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感兴趣, 把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 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同。但从表4中发现, 每周参与1—3次锻炼的人数约占20.2%, 而不参加锻炼的人却占44.8%, 其中, 中青年教师居多。因此,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认为体育锻炼重要, 但又不积极参加呢?原因很多, 强调客观因素, 否认主观问题, 缺乏必要的体育素质, 没有成功的体验。心血来潮时积极性很高, 但终究形成了不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总而言之, 高校教师的体育意识不强。

(五) 高校教师对营养与健康的理解

据调查, 有许多教师认为吃得好一点对身体有利。而且还需特别的进补, 把营养与健康划等号。同时, 又有40%以上的教师反映自己的体重比以前增加了20多斤。腰围粗了4—6cm, 身体明显发胖。这种情况虽然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的身体形态发生变化的正常现象, 但实际上是一种营养过剩的表现, 如果不加以控制, 不注意饮食平衡, 长久下去, 将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许多麻烦。因此, 在饮食问题上要正确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注意事物的搭配与饮食平衡。

四、措施与建议

(一) 学校要大力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 各级领导, 特别是工会领导要在关心职工健康状况结果的同时, 更多地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保养过程。要经常组织一些大型多样的体育活动, 内容要以健身为目的, 要以娱乐性、趣味性、简易性为主, 并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不同层次人的兴趣和需要, 使之从中得到乐趣效益, 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二) 教师本身要重视养生, 主意学习养生的方法,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要明确健康的意义, 珍惜自己身体, 对于体育锻炼, 高校教师要加深认识积极参与, 参与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病, 而是为了健身。因此, 千万不要等到身体有了病才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学校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张燕.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和谐发展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7;

上一篇:青年学子下一篇:液压支架电液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