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音乐对师院音乐教学的影响论文

2024-10-13

原生态音乐对师院音乐教学的影响论文(精选12篇)

原生态音乐对师院音乐教学的影响论文 篇1

原生态音乐对师院音乐教学的影响论文

原生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是各族人民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产物,是独特的精神和文化,有着鲜明的特色和独有的感染力,原生态音乐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深厚的内涵,历史文化的另一种展现,能够让人们提高审美,并且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是一种稀有的文化财富,我们是文化资源的大国,音乐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我们56个民族各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原生态音乐今,原生音乐文化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积累。原生态音乐与我们民族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民族灵魂的体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原生态音乐从形成到渐变,再到发展,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力量和智慧,也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因此,原生态音乐文化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也越为重要,在社会上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原汁原味的音乐文化从逐渐消失到重新地回归,它让我们认识到了,如今的潮流就是弘扬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我国璀璨的原生音乐文化中,萨满音乐文化则是我们当之无愧的代表。萨满教是人类社会早期的自然崇拜的产物,有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和万物有灵的理念,因此萨满教也可以说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它蕴含的哲理极为深刻。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萨满文化是维系氏族家族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支柱。

在东北诸族中,满族对萨满文化形成继承是最为突出萨满音乐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极为突出的社会价值。在历史的发展时期,萨满能够在中国北方各部族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是因为萨满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坚实根基。生存于各部族社会中的萨满,既是创造者,又是负载者,它创造者本民族的文化,特有的文化,对于音乐也是如此。经调查研究,在原始的部落里都有着较高的审美艺术,影响这一部人,并带动部落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在萨满文化构成的社会价值中,大部分就是音乐文化来体现的。一个民族音乐的灵魂和思想正是这个民族的音乐所展现出来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发源之根,通过文化我们才能深层次的了解音乐,对于满族萨满音乐可追溯到禹舜时代,满族祭祀音乐满足了古代的音乐文化,也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经过了满族人民的不断发展很世代创造,使音乐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载史册记载中:官民岁时聚会做乐,先命善歌者数背前行,士女相随,更相随和。只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萨满音乐文化多赛用一唱众和形式,以萨满器乐伴奏,并构成相呼应的形式,并且多为同度,(大二度、大小三度)进行,因为受满语语音协和规律所制约;调式为两种:一种是能明显区分调式特征的,另一种调式不明显,旋律由三个音组成,萨满音乐文化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表演歌舞表演贯穿于整个歌舞祭祀。萨满音乐文化中,神鼓、腰铃、抬鼓、晃铃、拍板诶主要打击乐器神鼓是萨满音乐中震撼心灵的乐器,是萨满跳神用的,在萨满文化中都:鼓是可以让人与神之间进行沟通、神可以听清的音乐语言,萨满全部活动都是神鼓,在中国鼓文化研究中写出在萨满鼓中保存最多的就是鼓的神秘,并且也是驱魔的重要法器。腰铃与神鼓配合演奏:抬鼓、晃铃、拍板等乐器也是在萨满宗教仪式中出现及使用,并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和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了解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后,才能对祖国对民族有着无限的自豪和热爱,只有重视原生态音乐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民族音乐快速发展。西方教育文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只有继承,我们的文化才不会消失。萨满音乐文化在高师教育中有一定的压力和阻力,受到语言的教学困扰和影响,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如何更好的将原生态音乐在高师教育中进行发展,需要大力推广原生态音乐,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原生态音乐教育中去,要树立原生态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要以继承和传播为基础,我们要知道原生态音乐是发展民族的,最淳朴的音乐形式,坚持原生态的音乐教育,实践与发展一同并进。但是要与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相适应,要进行全面的音乐教育学习,要牢固树立以民族音乐教育为本,坚持原生态音乐的观念,进一步加强高校音乐的创新和实践。我们还要大力进行原生态音乐的宣传,让人们了解原生态音乐,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和体会原生态音乐蕴含的意义和独特魅力。并要提高原生态音乐的科技含量,将原生态音乐与现在相结合,必须要加大对于原生态音乐的研究与教学。其次,实践原生态音乐教育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感受原生态音乐的机会,营造唱民歌的环境,加强民族音乐母语教育,要学习原生态音乐的各个方面,体会文化生态环境,加强原生民歌的演唱,对于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强了解和学习,为了增强原生态音乐文化得培养,高校要进行文化讲座,举办原生态音乐文化活动,加强对文化的考察,培养优秀的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人才,提高学生们去理解原生态音乐文化的意识。

现在,我们的民族在竞争中发展民族文化的坚守发扬传承是最重要的,民族音乐教育在高师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原生态音乐文化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原生态音乐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的深刻内涵,原生态文化在高师中不断地实践探索,促进的是我国文化的繁荣,也是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不能忽视着来自底层的原生态文化,原生态音乐文化将为我们中国高师音乐教育开阔新视野忽然和只是能源,传承人类文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谐文明的构建这些都离不开我们最民族最原生态的文化,就像萨满音乐文化,给世界带来了多少的研究价值,萨满音乐文化是无价之宝,这是原生态音乐文化,带给我们的财富也是无价的。现在,在多元化趋势下,我们中国的高校音乐教育对于原生态音乐的继承发展研究创新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脱离了本土文化的根,那就发展下去,原生态音乐是我们的本土文化,是最原生态活动,也是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宝贵财富的展现,展现了我们中或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原生态音乐文化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探究和实践能增加学生们对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保护,发扬,继承。原生态音乐的培养对我们高校教育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原生态音乐对师院音乐教学的影响论文 篇2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院系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基地和摇篮。其间, 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等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及学生日后从事音乐教学的能力与水平。鉴于此, 笔者认为, 高师院校音乐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目前,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 主要是依据1981年3月颁布的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各科教学大纲来实施的, 这种课程体系对于规范当时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 (科) 的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课时和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 由于该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袭音乐专业院校的那套模式, 课程的设置过于注重深度和难度, 却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作用, 课程门类不多, 覆盖面不广, 缺乏选择性和灵活性, 这使得整个课程体系显得松散, 缺乏合理的板块结构, 整体效用不高, 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较差, 不太适应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高师院校要想培养出思想敏锐、知识广博、能力全面、勇于创新的合格的音乐人才, 必须建立起新的、具有师范特点的课程体系。其基本思路是:整合课程, 强化一专多能, 突出师范特色。

1. 整合课程。

即把有关联的课程或在教学内容上有可能重复的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这样做有两点好处:其一是可以精简必修课程, 增大必修课程的知识容量, 减少教学中不必要的内容重复现象, 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去选修其他课程, 使其成为知识广博、一专多能的人才;其二是可以加强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 使各门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如, “中国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这两门课程是属于同一性质的课程, 且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欣赏内容经常与“音乐欣赏”课的内容重复。如果把这三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 不仅可以节省课时,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同时从审美的角度和音乐史理论的角度来赏析作品。

2. 强化一专多能。

当前, 高师类音乐院系大部分仍沿用学生入学时就分专业的做法,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造成其知识体系纵向发达、横向萎缩的状况。而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却要求音乐教师应该是一专多能的。为此, 在音乐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要在合并、减少必修课程的基础上, 丰富选修课程的门类, 拓宽选修课程的知识领域, 给学生学习音乐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度, 这不仅有利于高师院校发挥自身的优势, 使办学更具特色, 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3. 突出师范特色。

(1) 在原定本科生八周教育实习的基础上, 增加一个学期的教育见习期, 即在教育实习的前一个学期, 在学习“音乐教学论”课程时, 学校安排学生到中等学校见习, 教师则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摩中学音乐教师的实际教学, 并在各项活动中进行正确的指导, 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领会“教”的艺术, 掌握“教”的本领, 提高“教”的能力。 (2) 以增加学分的方式鼓励学生选修多门课程。其间, 每门选修课的学时数不宜太长, 教学内容不宜太深, 要让学生广泛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 (3) 技能课教学必须把技能的传授与教学方法的传授结合起来。高师院校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与技能训练, 而且要重视音乐教学方法的传授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既要熟练地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又应具备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否则无法突出师范的特色, 师范音乐教育也就成了空谈。为此, 高师院校在开设音乐专业技能课的同时, 应开设相关的教学法课程, 如, “钢琴教学法”和“声乐艺术教学法”等课程。

二、改革教材内容及考试形式与内容

1. 改革教材内容。

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师院校音乐教材内容应既要符合音乐本体发展, 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忽略了任何一点, 教学中就会出现被动甚至尴尬的局面。如, 目前高师院校常采用的和声教材全是讲述古典的和声原则、方式, 而现在正广泛使用的近现代的和声原则、方式却没有提及。这导致在上课时, 一些广泛接触了近现代和声原则的学生对教材表述的古典的和声原则、方式疑惑不解, 并提出疑问:“既然近现代和声效果自然, 又很符合音乐情感需要, 干嘛要花那么多时间学那些禁忌繁多的古典和声呢?”因此, 笔者认为, 教师把古典和声原则、方式当成一种供学生了解、参考、借鉴、选择运用的知识予以介绍即可, 不必花一年的时间去深入探究。这样, 既可延续音乐本体发展, 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2. 改革考试的形式及内容。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情况, 以便总结经验,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发展。因而, 考试的形式与内容应紧紧围绕这个目的, 要从重分数转向重过程。如, 在一些书面考试中, 教师应尽量少出一些死记硬背的题目, 应多设置一些考查学生独立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创新能力的题目, 即使是专业技能课考试, 也应该侧重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应增加学生自己独立处理作品的考试内容, 这样学生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才会变被动为主动, 也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提高其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进行学科整合, 扩大学生知识面

原生态音乐对师院音乐教学的影响论文 篇3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 革新 扬弃

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得到情感的体验,并伴随着这种体验产生一种满足感,最终因此情绪的感染而使其心灵受到艺术的熏陶。因此可以说,中小学的音乐课应该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非常向往的。但是目前在许多中小学校看到的状况却是:音乐课堂实际上带给学生的感受已经到了很乏味和无聊的地步,学生对音乐艺术的那份憧憬和向往在课堂上已是荡然无存了,何谈音乐艺术的熏陶。寻根溯源,中小学的音乐师资绝大多数是来自各高师院校所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而目前各高师范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培养,一直以来秉承和遵循的都是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路子,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而且目前各高师范院校音教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几乎是多年以来一成不变的。各高师范院校就像是手里捏着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一直这样努力地固守着各自的“自留地”。并且现在多数高师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上也已经步入了快车道:学生来到学校,能学到多少知识和将来的发展,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原来学校会让即将毕业的音教专业的学生去见习、实习,而现在多数院校的做法却演变成了给行将毕业的学生安排一个说是去“实习”的时间。其实绝大多数学生都各自拼命地忙着去寻找就业机会。试想,这样一群群没有真正“武装”起来的学生一旦有机会步入到教学岗位上,难免会陷于学生觉着无味、教师感到无奈的境地。因此,要想改变当前基础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首先应该对我国目前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并进行必要的革新。

其一,调整教学科目,增添一些紧跟时代的、符合当前中小学教学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教务机构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现在社会的实际需求,认真做好调研,把一些距离现在教学实际较远的科目进行压缩或者去掉,以便于让学生拿出较多的时间去选修一些对当前教学实际有用的选修课程,从而既接了地气,又做好基本功,而不是一直秉承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学校在教学上要懂得继承并发展的道理,要学会扬弃。

其二,各级高师院校要定期为音教专业的学生聘请当前国内著名的教学专家来校进行示范课的讲学。因为这些教学专家具有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当前国内外较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他们的教学理念很容易被现在的学生所接受,并能够快速地释放出生产力。因此,各高师院校要使这种教学安排制度化和定向化,并贯穿在学生在校的每个学期之内。这样就会使学生一直不断地接受新观念,从而跟上时代教育步伐。

其三,学校一定要统一组织学生见习、实习,并要增加实习时间。见习阶段是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将来教学的预习时间。学校要在学生行将毕业的前两年进行安排,而并非像现在各高校那样,只是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安排出实习的时间。各高师院校要让学生通过深入到各中小学的实际课堂,了解当前中小学校的教学模式,了解当前学生的现状和思想动态。学生还要在见习期间及时进行课堂总结讨论,接受和反思上课过程中收获好的课堂效果或效果不好的原因,从而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准确把握,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在实习阶段,学生有了前期的对课堂的认识,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学生可以尝试各种教学手段,并在讲课后及时总结并调整对各自教学手段的应用。指导教师要带领实习生通过一次次的“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最后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培养未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各高师院校不能省略和简化实习过程,这是各高师院校的义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其四,教学计划中要相应安排出一些中小学生易于操作的小乐器的技能教学课目。小乐器,诸如竖笛、口琴、竹笛、口风琴、葫芦丝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就能够自己来演奏的。这种小乐器由于其灵活性和易操作性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并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而当前各高校音教专业的器乐教学多数是钢琴教学,非常单一,而它的难以操作和应用上的不灵活性也很会让学生望而却步。此外,中小学的音乐教师除了掌握钢琴演奏技术之外,能够灵活地操作各类小乐器是在音乐课堂施展教育艺术、充分发挥学生艺术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目前各高师院校音教专业只有在教学上与时俱进而不墨守成规,承担责任而不放任自流,才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合格而不落伍的后备教育人才。这样,中小学音乐课堂才能够洋溢出欢快、和谐的气氛,音乐艺术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够继往开来。

作者简介:

音乐对我们有益的影响 篇4

情趣我们可以自主地选择一段快乐or悲伤的音乐,但这可能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主观上对它的感觉所做出的选择,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对快乐or悲伤的音乐有着不同的反应。(比如一段你觉得悲伤的音乐大脑可能会感到愉悦)

情趣即便是一小段快乐or悲伤的音乐也会影响我们。一项研究表明,被试者在听过一小段音乐后,他更可能根据音乐的调性,将中立的表达填充情感色彩。同样的,这也会影响他们看待其他人的面部表情,尤其是那些中性(没有感情色彩)的表情。

情趣关于音乐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有个比较有趣的研究——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享受悲伤的音乐,而不会感到伤心。发布在《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伤感的音乐可以让我们产生一种间接体验的悲伤情绪。而这种通过音乐所感受到的情绪最终会转化为愉悦。因为音乐让我们间接地触碰悲伤情绪。缅怀一段同样悲伤的往事——即用一种没有威胁的方式——这种感受迥异于亲身经历时那种如处深渊的绝望。

环境噪声提高创造力

情趣面对日常的工作,我们都希望调节到最佳的状态来提高效率。事实上,在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时保持绝对的安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温和适度的噪声水平是适合激发创造力的,甚至适度的噪声比低噪声环境更能激发创造力,并且与高噪声的环境相比,我们也能更专注一些——这是因为温和适度的噪声环境更利于抽象思维,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从而提高创造力。例如下面这几首我喜欢的古典音乐,就可以帮我集中注意力,而不会让我分心。你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

音乐的选择可以预测个性

情趣古典音乐让人更加理性,而摇滚音乐则容易让人激动。这一点我还是比较认同的。不过下面这个研究我们需持有怀疑的态度,也许并不完全正确。据我所知,这个研究只在青少年身上进行过测试,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这些有趣的说法。

情趣研究人员声称,听过一个人最喜爱的10首歌曲后,就能正确地判断其内外倾向、创造力以及思想开放的程度。

情趣下面列出来的即是这项研究得出的音乐流派与个人特质的关系(基于五大人格理论):

蓝调和爵士:自尊心强,创造力强,相对外向,温文尔雅,无拘无束。

古典:自尊心强,创造力强,内向和乐于安逸,自由自在。

流行:自尊心强,吃苦耐劳,相对外向,但缺乏创造力,不太自由。

说唱:自尊心强,相对外向。

歌剧:自尊心强,创造力强,温文尔雅。

乡村:吃苦耐劳,乐于助人。

雷鬼:自尊心强,创造力强,懒散,相对外向,温文尔雅,无拘无束。

摇滚和重金属:自尊较弱,创造力强,温文尔雅,懒散,内向。

舞曲:创造力强,性格外向,坚定自信。

独立音乐:自尊心弱,创造力强,懒散,无拘无束。

音乐训练提高运动和推理能力

情趣我们都了解一些学习乐器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但实际上,这种好处可能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一项研究表明,在听觉辨识和运动能力方面,有三年以上乐器学习经验的孩子明显强于那些没学过乐器的孩子。而在词汇和非语言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包括理解和分析视觉信息,比如辨识形状和图案的关系、相似度和区别),这些学过乐器的孩子依然表现不错。

情趣在我们原来的理解中,这两项能力与音乐相隔甚远。研究让我们认识到乐器学习对帮助孩子探索广阔世界的重要作用。

音乐如何帮助锻炼

情趣关于音乐如何在锻炼中影响我们的研究已经持续很多年了。19美国研究者Leonard Ayres发现骑行者在听音乐时踩踏板的频率比不听时更快,这是因为音乐掩盖了大脑中的疲惫信号。

情趣当我们的身体感觉疲惫想要停止锻炼时,它就会向大脑发送信号说:“我要停下来休息”。而音乐则会分散大脑的注意力,帮助我们忽略这些疲惫信号。虽然这些信号在进行中低强度的锻炼时很有用,但在进行高强度的锻炼时,音乐就不会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了。

情趣音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穿越长时锻炼的疼痛与疲惫,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使用身体能量。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的骑行任务,听音乐骑行的人对氧气的需求比不听音乐的少7%。

情趣最近的一些研究表示,音乐对我们的影响存在一个上限值,即145bpm左右(bpm:每分钟节拍数),高于上限似乎无法带来更多的有效促进,所以如果你需要选择锻炼时的音乐,那么建议你以这个标准进行选择。

音乐对情绪的影响调查问卷 篇5

1. 你经常听音乐吗?

A 经常 B 有时 C 偶尔 D极少 E从不

2. 你认为中学生听音乐的利弊关系是怎样的?

A 利大于弊 B 弊大于利 C 没关系

3.人开心的时候一定很喜欢听欢快的音乐?

A 是 B 否

4. 你喜欢的音乐方面的明星是哪个地区的?

A 大陆 B 港台 C 日韩 D 欧美

5. 你经常是哪种情绪多一些?

A 喜 B 怒 C 哀 D 恐惧 E.平淡

6. 你认为音乐与人的情绪有关系吗?

A 关系密切 B 有点关系 C 毫无关系 D 不清楚

7.你认为情绪低落时人会喜欢听伤感的音乐吗?

A 是 B 否

8.请你准确地说出音乐的分类

9.请你准确地说出人的情绪的分类

10.你喜欢听什么类型的音乐?

11.你认为什么样的音乐对人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影响?

1.当你情绪低落时会听什么音乐?

A 流行 B 民族 C 经典(老歌)D 其他

2.当你心情烦躁时会听什么音乐?

A 抒情 B 劲爆 C 欢快 D.平淡 E 其他

3.你认为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能让情绪变得好一点吗?

A 可以 B 不一定 C 没有效果 D.有一定影响

4.为了疏缓内心的压力,排解压抑的情绪,你会听哪种类型的音乐?

A 轻音乐 B 抒情音乐 C 流行 D 古典 E 其他

5.课余时间,你喜欢听哪种音乐作为放松和娱乐?

听音乐对工作(学习)效率的影响 篇6

指导:朱宁生 作者:*李昊伟 组员;刘昱

音乐已成为许多人的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可以说,懂得欣赏的人,都会喜欢上音乐。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从庞大的留声机到轻便的walkman,从创新的MP3到现在的音乐手机,人们听音乐的方式千变万化,越来越普及,于是许多人开始喜欢边听音乐边工作,因此话题就出现了,有的人认为听音乐会提高效率,有的人则持反对态度,我们小组就对此进行调查研究。

首先本组进行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初步研究,在我们发出的120张调查问卷中收回64张,范围是在南京一中高中年级进行,其中约有64%的人有边听音乐边工作的习惯,并且在这部分人中,百分之百的人认为听音乐会提高效率,此外还有没有此习惯的人群中,另有14%的人持相同观点,并且双方观点明显对立。

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发现,超过50%的人更倾向于在做有关理科一类的任务听音乐,但双方比例非常接近。有90%的人喜欢听舒缓,幽雅的音乐,也有大部分的人听个人所喜好的音乐,不到10%的人喜欢听重金属,激烈的音乐。

在做调查问卷之后,我们小组,又到网站:百度以及google的论坛,知道等,进行相关内容的搜索。我们得到如下信息:

德国达姆斯德特科技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莱恩哈德-莱奇纳近日指出,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收听何种音乐则因为男女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研究显示,女性一边工作一边听快节奏、动感十足的音乐有助于提高她们的工作效率,而男性则最好听一些节奏舒缓、有利于放松神经的音乐才能保持最佳工作状态。然而这种差别是由于人的生理上的差别,男性的血压比女性的高,男性需要较为平静的音乐就;以控制情绪,从而提高效率。

此外英国有报告说,有些孩子在电视开着的时候,或收音机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做作业效率更高。学生们反映说,背景音乐使他们更容易集中精力,这可能是因为背景音乐排除了其他干扰,或“树起了一道声墙,使得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同时,音乐还起着陪伴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做作业时的孤独感。

为了印证上述报道,我们做了实验,该实验范围是南京市不同学校的高一学生,共50人,分布在一中,南师,金中,南航,中华,五中,十三中,二十九中几个学校。在测试中,我们发现,有76%的人在听音乐长达20-30分钟后,记不起所听的歌,也就是说,在较长的时间后,大脑对音乐的刺激降低,且基本没有反应。我得到初步结论,所谓听音乐影响效率并非是听音乐,而是在音乐播放过程中排除其他噪音的干扰。

笔者想起曾经看到的一篇文章,当人长时间的处于噪音中,大脑将渐渐接受,不受刺激,进入“无音”状态,大概如此。

但是在本小组实验中有发现,在做重复劳动时,听较短时间的音乐,效率明显提高。而同种情况下,在做具有创新的劳动时,则会降低,根据德国那位研究者思路,我们推断:在做重复劳动时,听音乐可以刺激大脑,使其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而在做具有创新的劳动时,需要冷静的思考,冷静的情绪,听音乐较不适宜。

我们还在研究中发现,听音乐最好用音响设备,40~60分贝,听与脑电波相符的音乐最为适宜。

原生态音乐对师院音乐教学的影响论文 篇7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当今世界上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对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将学生的音乐技巧和音乐天赋发挥到最佳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到教学,对发展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事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本质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强调的不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让音乐教学“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具体来讲,就是让学生摆脱枯燥的课堂一对多授课模式,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自身的感性音乐充分发挥出来,以快乐的形式利用语言、乐器、歌唱、舞蹈等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法。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优势。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是作为知识传授主体进行授课,奥尔夫教学法老师只是课堂的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这种教学方法将音乐从枯燥的课程回归到音乐本源的情感特性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教学任务巧妙地贯穿到教学课程当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先进的音乐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对学生音乐天赋的引导和挖掘,还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更轻松、快速、稳固。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 节奏和语言。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语言对于音乐节奏和意境的掌握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汉语作博大精深的语言系统,昂扬顿挫本身就是朗读的基础,汉语发音有着自然的优美和节奏性。将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内涵引入到汉语朗誦中,通过朗诵的过程提取节奏基石,不仅为课堂教学增加了趣味性,打击乐器所奏的优美旋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汉语朗诵过程中必然会带有韵律,这种韵律结合着打击乐器的音乐具体表现就是旋律的形成。节奏和旋律作为音乐教学的两大重要任务,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任务。

2. 音乐与形体动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动作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练习、动作组合和动作游戏。使用音乐将动作进行联系,能起到增加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作用。将音乐的节奏、旋律、音高用具体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基本属性的理解,还能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抽象性较强的音乐这与现实性强的形体动作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3. 乐器与音乐。利用简单容易学习的乐器促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特色之一,这些乐器一般都不需要专门的乐器演奏训练就能够掌握。将这类乐器始终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能够和乐器进行更亲密的接触,不仅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乐器对音乐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乐器的学习和掌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自信心,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同声部、不同音高乐器的协同演奏,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得到拓展和提高。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音乐教学新课标的联系。音乐新课标的中心内容所体现出的理念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教学优势的基本体现之一。我国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外先进音乐教学理念进行了一定的吸收和借鉴,与传统的音乐课程标准有着很大差别。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刚好契合了我国音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义务音乐教育领域的运用,对我国音乐教学改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我国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新时期的九年义务音乐教育应该以“感受与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与文化”几大要素为基础,充分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演奏能力、歌唱能力、音乐创作能力、音乐表演能力。这些培养任务都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学成果的基本体现。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新课标的音乐教学体系当中,不仅对达成教学任务有帮助,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当前的音乐教学模式,从而使新时代的义务音乐教学达到国家和社会的要求。

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篇8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中外一些相关理论研究与实验证明音乐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从小接受音乐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儿童,其创造性能力得到了培养,精神专注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汉斯·昆特·巴斯蒂安博士提出——“音乐使人聪敏”!(1)学习音乐不仅可以帮助儿童的智力和品德得到改善,而且还可以提高儿童的音乐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音乐最能够展示孩子的天性,并且也会对他们的个性发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因此本文在论述中提出了有关提高智力的音乐教育手段。21世纪的人类处于世界性竞争和激变的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激增……,对人的素质不断提出新的挑战。知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日益凸显。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更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变革和走向。人们在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智力无疑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而音乐在智力开发、陶冶情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努力探索和改进有助于提高幼儿智力的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发幼儿智力潜能。关于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学习成绩的关系等问题,国外的研究与实验比较多。例如:德国的汉斯·昆特·巴斯蒂安博士以《音乐和它的作用》为题的一项长期科研项目的研究报告来说明“音乐使人聪敏,音乐可以增强人的社交能力,音乐使人具有创造性,音乐使人更自信”等;(2)日本的铃木先生通过长期音乐教学得出的结论——“超常才能儿童是能够在7岁之前显示出来的”。(3)国内在这方面的探讨,除借鉴和引用国外有关的理论观点外,还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例如:我国的李晋媛教授从五十年代至今一直研究音乐技术理论和幼儿教育理论,长期深入幼儿园从而找出儿童音乐教育与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实验证明幼儿时期的音乐教育是促进音乐艺术素质发展的最佳期,是音乐启蒙教育的最佳期。童年时期形成的“童子功”,无论是技能技巧方面的,还是艺术素养方面的都将使人终身受益。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曹理教授通过问卷的调查与测试得出——“音乐是怡情悦性的艺术,儿童学习音乐,不论是学习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欣赏还是音乐表演和创作,对孩子的浅能、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等都有帮助”。(4)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提出“音乐是一扇通向人们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窗口,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通过学习各种乐器,就会使他们较快地找到打开这扇窗户的钥匙”。(5)为了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音乐教育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研究证明,手指的精密运动,会成为儿童智能发达的基础。内蒙古自治区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并不发达,但现在许多家长都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智力教育,从小让孩子学习音乐,挖掘孩子的各种潜能。我相信早期音乐教育是有益无害的,每一个孩子或每一个人都是有能力的,只要通过不断地训练,一定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同时采用文献分析和干预方法。所使用的主要测量工具是瑞文测验。被试者为呼和浩特市两所小学的84名学生。瑞文测试既可团体施测,也可作为个别测验。施测很简单,为每个被试者发一本题册和一张答卷纸即可。测验时,只须主试者用例题作一下示范被试者就能明白测验规则,接着被试者会自己进行下去。测验结果须先计算出原始分数,然后按常模资料确定被试者的智力等级,一般以百分位常模式表示。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为:受过音乐教育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明显高于未受过音乐教育的儿童。主要结论是:音乐教育对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具有明显作用。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

浅析互联网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篇9

在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成为当代主传播媒介之

一。网络的发展对当代流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这也就包括了当代流行音乐了。我们来简要分析到底产生了何种影响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音乐传播途径的发展。除了民间的个人自我传播之外,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产品的传播陆续通过了报纸、电台、电视台这些媒介。而通过这些媒介的传播,我们听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数字娱乐时代的到来,音乐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网络给流行音乐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使更多流行音乐作品传播到千家万户。流行音乐在网络中的传播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切换灵活、传播范围广等优点,网路传播方式逐渐成为流行音乐传播的主力军。

网络科技的应用使得流行音乐的传播更加方便,而流行音乐的创作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科技。

说到此不得不提起网络歌曲,一种走在大街上都会随时听到的乐曲。在信息传递飞速发展的当代,只通过网上传播来达到分享音乐目的的人们正在迅速增多。网络提供网友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网络歌曲之所以能广泛地在人们生活中流行,在于它具有通俗性、娱乐性、快速更替性、互动性、流通性等基本特征。网络歌曲通俗性在于它多反映普通民众的实际生活,它能真正地走进了人们的内心世界,抒发自我的真实感受,旋律简单,琅琅上口。网络歌曲走红的原因之一就

是题材和旋律的平民性,这类歌曲,旋律比较简中,歌词比较诙谐,因此受到学生族和白领的欢迎。能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老鼠爱大米》就是表达爱情的定,《别说你的眼泪我无所谓》,《求佛》,《犯错》等等。另外,网络歌曲制作门槛低,没有电台的打榜,没有唱片公司的包装,没有太多的商业因素,只要有台能够正常运转的电脑和套音乐编辑软件,就可以成为一夜成名的网络歌手。依靠网络,传播迅捷,网络的便捷性和数以亿计的网友加速了网络歌曲的传播。

一方面,网络让人们能感受到更多人的自己的艺术,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推动音乐进入了快餐时代,而当听音乐变得越来越方便时,音乐也开始失去打动人心的力量。例如现在很多的流行歌曲包含就像“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看见蟑螂,我不怕不怕啦”等等没有深层次内涵的歌词。许久没有新作问世的朴树坦言,最近才发现写歌是自己最爱做的事情。同时,他也发现能感动自己的歌曲越来越少,“过去一张唱片10首歌,你可能每首歌都会很认真地听,可能里面最不起眼的歌也能打动你”,“但是现在都是以G为单位,意味着你没有什么歌能认真听”。大量的曲子或许很难让人们静下心来仔细品尝。音乐如何才能回到它应有的位置?在音乐人汪峰看来,答案只有一个:“你只有写好作品,只有靠众多优秀的作品。”从当年的乐队“鲍家街43号”一路走来,汪峰起起伏伏,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在他看来,互联网让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得以走到台前,也让越来越多热爱音乐的耳朵有听到更多音乐的机会。“还是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听众,跟音乐没关系的那些喜爱音乐的人,越来越清醒地知道,事实上什么样的东西是好的,什么样的东西是他们认为有价值的。”音乐人的坚持,加上大众对不同音乐接受能力的增强,无疑是这混乱呈现出来的光明。

最后,网络还存在很大一个弊端,因为在网上下载音乐很多都是免费的,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音乐人的积极性。有统计显示,从2005年开始,中国唱片业产值每年萎缩都超过20%。而在中国近4亿网民中,超过83%的人有过上网听音乐的体验,曾为正版而付费的用户比例不足5%。音乐人花了很多钱出一张专辑,结果却是“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里只能卖出几千甚至几百张(唱片)”,王菲的御用制作人张亚东坦言,这是他10年来感到最无奈的事。

原生态音乐对师院音乐教学的影响论文 篇10

关键词:选秀;音乐;文化传播;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44-02

一、 音乐选秀节目崛起的文化背景

自从2003年开始,音乐选秀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拉开了全民娱乐的序幕,大大小小的音乐选秀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上演起来。这类节目通常把流行音乐文化作为其节目编辑的基本参考之一,把群众的广泛参与性、娱乐性、互动性融入到节目创作的各个环节,引起了一系列商业化的大众消费模式。许多“草根阶层”也因此一夜成名。在信息洪流的时代背景下,这类选秀节目符合人们快节奏生活方式和追求梦想成就梦想的内心渴望,它所带动的娱乐文化现象,成为各大媒体、记者们关注的对象。与此同时,选秀节目对音乐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各大媒体的推动下,音乐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物质文化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

2003年,湖南卫视播出《超级男声》,掀起了国内音乐选秀节目的第一波浪潮;2004年湖南卫视又推出了《超级女声》,作为一个没有任何门槛的娱乐节目,迅速吸引了6万余名选手报名参加,这是国内音乐选秀节目的初始发展阶段。

2005年,《超级女声》第二期吸引了15万人报名参赛,而且电视直播收视率也创造了11%的奇迹。继超级女声之后,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江西卫视等各大卫视相继推出大型音乐选秀节目,选秀节目自此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参与、主办或播出全国性或跨省(区、市)赛事等活动管理的通知》,随着这一通知的出台,各大卫视报批的音乐赛事性节目均未通过。2007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进一步明确规定省级卫视频道禁止在黄金时段播出选秀节目。这段时间,选秀节的发展进入了相对低迷阶段。

2009年,湖南卫视《快乐女声》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播出,但是规定除了总决赛之外,其余赛事不许在黄金时段播出。2010年开始,《快乐男声》、《花儿朵朵》、《非同凡响》等音乐选秀节目又相继出现在荧幕上。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中国好声音》,该节目以新颖的编排、广泛的参与性、特有的魅力迅速吸引了许多观众,其收视率几乎占据同时段节目的首位。这也标志着音乐选秀节目在这几年里,得到了恢复性的发展。

进入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限歌令”对音乐歌唱类选拔比赛节目实行控制总量、分时段分散播出的调控措施。“限歌令”出台后,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得到了控制,避免了过度娱乐的现象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选秀类节目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化。

(二)音乐选秀节目发展的文化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等媒体的发展,各种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也在各媒介的传播下迅速扩散,并且培养了数量众多的受众群体。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选秀文化在不断扩散传播的过程中有较高的覆盖率,其传播方式逐渐趋向于多元化且传播范围也逐步扩大。①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文化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选秀活动的传播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辽宁卫视的《激情唱响》、浙江卫视的《非同凡响》、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等音乐选秀活动均通过各种即时媒体得以广泛传播并获得了较高价值的舆论文化定位,也在商业化社会环境下为文化传播带来了经济收益。另外还有网络传播、音响制品传播、报纸媒体传播、手机传播等等。选秀节目在当前已经成为一种音乐娱乐文化,在推动音乐文化传播②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一方面,选秀节目的受众大多数是年轻群体,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在当代,信息的扩散通过互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也变得更加迅速便捷。而音乐作为一种载体,通过网络、电视、手机、报纸等媒介,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向大众推广了音乐自身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对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作用。

二、 音乐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和模式

由于各种音乐选秀类节目的策划方不同,所采取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在对节目的主要类型和模式的划分上有了相當大的困难。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音乐资讯类、以音乐为主题的访谈类、音乐选秀类。前两种类型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的阐述,我们主要来关注电视音乐选秀节目。

音乐选秀节目是让音乐爱好者根据一定的竞赛规则进行音乐才艺展示,评委老师、专家、导师和观众进行评选或者淘汰。这类型的选秀节目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节目中来,因此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一) 音乐选秀节目的类型

在当今社会各种选秀节目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选秀文化形式也被商业市场看好。新的文化及传媒方式在音乐选秀的过程中不断被引进,并对音乐文化衍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今比较流行的选秀节目的主要类型有高校选秀、平民选秀、商业选秀、综艺选秀等等。

(二) 音乐选秀节目的基本模式和关键元素

音乐类选秀节目的基本模式包括:以个人音乐形象为主的音乐选秀,以导师或者评委记分决定通过与否的选票模式,以个人综合才艺展示为主的才艺选秀,以模仿或者创新为主的节目改编模式等等。通过这些模式,使选秀节目的广大参与者有了展示自己个人艺术形象的舞台,激励大家的广泛参与进而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

音乐选秀节目的重要元素有:海选、淘汰、与观众的互动等等。这些元素在选秀节各个阶段均有体现,丰富了节目的形式,也使选秀节目的观赏性和竞争的激烈程度大大提高。

三、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娱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 音乐主题选秀节目与商业化发展的关系

音乐选秀中的大众传媒是服务于音乐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随着选秀形式对人们审美取向与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音乐选秀借助电视、网络、手机等文化传媒介质,使流行娱乐文化成为社会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一过程反映了现代性、偶像性、消费化等现代社会娱乐化进程中的重要特征。③文化传播的广大受众在欣赏专业比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领略了商业化背景下的音乐文化魅力。商业化的包装和宣传促使选秀节目立足于现实的状态从而进入广大受众的内心,进而有力推动社会流行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对音乐文化和社会流行文化起到了很大的现实作用。商业化的包装发展也为选秀节目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实用的途径。同时,选秀文化也在另一层面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音乐选秀节目和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二)音乐主题选秀节目对学院派音乐发展的冲击

然而,另一方面,从音乐选秀组织策划方的角度分析,不难发现其中的商业性垄断和过度的商业化开发所带来的音乐创作乏味及商业宣传的泛滥等现象 。从参与选秀选手的角度来看,除去市场经济推动的原因外,也有选手的明星梦、迅速“蹿红”、个人表现欲、以及大众的围观欲及低俗欲望得到满足的原因。而商业色彩增多的音乐文化选秀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令人担忧的局面———大众理性思考的缺失和道德底线所遭受的挑战。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网络新闻到处会有各种“绯闻”的传播。更让人担忧的是,有的选秀节目策划方会利用各种噱头进行“炒作”使之成为商业宣传工具,结果就带来了挑战道德底线以及审美底线的模糊甚至错位的流行文化思想。一些音乐选秀活动的火爆不是靠节目的品质、内容来实现的,而是依靠炒作、包装这些外延形式来取得,本身就脱离了音乐选秀的初衷,过度的商业化开发所导致的音乐艺术性的丧失是流行音乐文化的一大弊病。这也对学院派音乐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商业包装带来的“造星”现象,让很多正处于音乐基本功以及乐理常识接受训练期间的年轻人受到了极大的诱惑。但他们往往也因此付出了一些代价,对于扎实基本功的训练开始有了动摇,也有许多人似乎在寻找成功的“捷径”。这也是音乐选秀节目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对传统的学院派音乐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三)音乐选秀节目的娱乐化对音乐文化的影响

选秀中的各种媒体是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随着音乐选秀形式对人们审美取向与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音乐选秀借助电视娱乐等文化传媒介质,使流行娱乐文化成为社会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一过程中呈现出了时代性、偶像性、商业消费化等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特征。

音乐选秀在不断推动社会流行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同时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也对音乐文化的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音乐文化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受众,更加多的包容性,也具有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等特征。然而,当今出现的大多数音乐选秀节目大都沿用了一些国外原创选秀节目的形式。比如,《超级女声》就用了原创于英国,现风靡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王牌娱乐节目POP IDOL 的模式。当然,对于外部节目形式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商业化背景下节目的运作和商业运营规律的把握,也为我国文化营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模式。但是,如何根据我国目前的文化发展特点创作出更加符合国人审美情趣的音乐选秀节目,也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恩格斯曾经说过:“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准备为取得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的享受。”音乐选秀类节目的发展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它的出现,让更多的传播受众更加深入的投入到娱乐里,享受到了社会物质文化发展带来的乐趣。

小结:音乐选秀这种文化传播类型对于处于当代的中国社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在文化转型中对传统文化有了冲击,同时又是当代社会文化新的发展和诠释。选秀活动中通过大众的广泛参与和评价,使人们对新的文化形态的认识及传播意识不再是通过各种专家学者来确立,而更多的事人们自身也作为音乐文化的受众参与到其中去。一方面是各种选秀节目中涌现的正面形象的选手带来的正能量的鼓励,另一方面也直接地指出了社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各种文化发展方面的弊端,也提醒人們在对音乐文化接受的同时也带有批评的眼光去辨识其精华和糟粕。

注释:

① 引自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② 文化传播:是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又称文化扩散,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

③ 引自刘京林《大众传媒心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文献:

[1]何晓兵.从中心到相对电视音乐传播价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刘京林.大众传媒心理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3]林之达.传播心理学新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原生态音乐对师院音乐教学的影响论文 篇11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有着值得炫耀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悠长的韵味,高深的意境,一切的一切,流传至今。也正因此,纵览几十年来的流行音乐,处处有古典诗词的影子,点点滴滴处是古典诗词的风韵尤存。本文中,我从不同角度看诗词对流行音乐歌词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唐诗 宋词 流行音乐 影响

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抹灭的关系。

一、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在这个地方。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洐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多,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映照。中国的古代文学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行文起势,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规格,往往是字字珠矶,千古传颂。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似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我觉得当属邓丽君。邓本身是以唱台湾小调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气息的濡染,加上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文化的音乐人,共同泡制出许多与原诗同样经典的作品。邓曾经出版过一张名为<淡淡幽情>的个人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和,欧阳修的(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还是所写的插曲里},柳永的,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由台湾声名卓箸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扬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加上邓的内敛婉约清丽的唱腔,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其中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现空间,一方面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二、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方式。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题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面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恼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状。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的那首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涛声依旧》,能打动人心的不仅仅是婉约的曲调,深情的歌词,还有那存留在古诗中的意象和文字后落寞的故事。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

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张继科举落第后,在一个失眠的夜晚写下了名篇《枫桥夜泊》,这首歌词就借用了诗中的意象——渔火、枫桥、钟声、客船,加以再创作,在感慨已经远逝的感情中涂抹上一层优雅而伤感的追思,所表达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怀旧之感。像这样在现代流行音乐的歌词中引入唐诗中的元素,这就好像古典诗歌里的用典,使歌词有了一些典雅的意味,有了一点历史的沧桑感。而《枫桥夜泊》也随着歌声再次被人忆起,张继再次被人谈起。其实唐诗宋词一直都流淌在流行音乐这条河中,从没有停息过。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唐诗宋词的加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两者相得益彰。

三、从创作的形式上来看,唐诗宋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了另一种风格。

我觉得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很多现在的流行歌曲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格式与风格。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举个切实的例子,当红歌手周杰伦。他的音乐作品中经常融入古典诗歌成分,比如《东风破》: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其实这不是简单的小我情怀,细品其文:全词呈现的意境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如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中那种淡淡哀愁极其相似;内容虽属写情思却无邪,类于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两小无猜的爱情。而且,歌词中多处可以捕捉到古典诗词的影子,如“酒暖回忆思念瘦”典出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水向东流”容易让人联系到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诗句。此外,词中出现的多种意象,如灯盏,琵琶,如琴音,如枫叶,如篱笆,如古道,如漫草,都可以联系到古典诗词,都透出一种典雅之美。

除此之外,周杰伦歌曲中,《娘子》道:“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河口默默等著我”,“折杨柳”古人送别之意象;《发如雪》中道:“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不正是“弱水三千,唯取一瓢饮。遇人千万,只你一人在心。”在《长恨歌》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诠释吗?

还有不少人熟悉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

“等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随人幽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不断拨弄女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黄昏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蝶/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渐渐恨之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歌曲中流露出来的凄凄伤感,表现出来的丝丝无奈的情感基调,早在我国宋朝时期就已经确定了: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上阕以“幽人”引出“孤鸿”,下阕以“孤鸿”暗比“幽人”。人似鸿,鸿似人,冷隽清高,顾影自怜。一个幽居之人,一只离群孤雁。寂寞沙洲冷,有恨无人知„„在正确把握了苏轼词中的情感之后,再来倾听《寂寞沙洲冷》,那一定是另有一番味道。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不可否认的是,流行歌曲已经成为现如今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你喜欢不喜欢,它都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充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流行歌曲其实已经是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被称为通俗文化。不管你接受或者不接受,它来自于生活同时也充当着生活的代言。其实,唐诗也好,宋词也罢,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确实他们中的很多也很适合而且曾被谱上曲广为传唱。因而,深入认识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并扩大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不仅会促进流行歌曲的良性发展,还会让我们在享受流行的时候受到审美的熏陶,是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华,并使之得到广泛的发扬。

【参考资料】:

1、诗叶新声·序[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8

2、葛兆光.唐诗过后是宋词[J],1994

3、《唐诗宋词三百首》 邱文伟 主编——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6,1

4、《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孙学堂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原生态音乐对师院音乐教学的影响论文 篇12

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简介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一部与玄幻魔法相关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哈利波特是一个自小就寄居在姨妈家的孤儿,寄养在姨妈家的里他受尽了这一家人的欺凌,一切都在他11岁的那年有所改变。在他11岁生日的那天,信使猫头鹰带来一封神秘的邀请信,信中是一张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入学通知书,通过巨人海格他得知父母曾经都是魔法师,在与伏地魔的战斗中双双牺牲,留下年幼的小哈利寄养在姨妈家。哈利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后表现出异常的飞行天赋,并因此而得到麦格教授的认可,将他推荐至魁地奇球队,在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哈利发现有一股黑暗势力正在悄悄生长,为了揭开心中的谜团,他决定与好朋友罗恩、赫敏一起探个究竟,揭开黑暗势力的神秘面纱。

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人物形象的音乐塑造

(一)人物外形塑造

电影对人物外在形象的塑造通常是从人物的表情、穿着、精神、气质或者职业等方面入手,而对于人物内在形象的塑造则是通过心理描绘和情感起伏等侧面手法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外在形象与内在特征是塑造一个完整人物形象的前提条件,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挖掘人物内心可烘托人物的外在形象,相反从外在形象的塑造也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而音乐作为塑造人物内在形象的有效手段,它与画面的紧密结合可以促进人物形象的立体化、生活化。电影画面为我们展示的是人物的外在形象,这些外在形象我们可以通过视觉来获得高矮胖瘦、衣着打扮、头发式样等信息,形象又具体;对于人物的内在形象我们就只能借助音乐或者其他侧面烘托手法来获得,因为它是一个相对抽象的事物,所以我们无法直观准确地进行描绘。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哈利逐步退向角落,而姨父庞大的身躯则步步紧逼,正当姨父想责骂哈利时,厚重的背景音乐以大管演奏的形式发出强烈的音响,大管厚重的音色就像是姨夫沉重的身躯,尽管音乐出现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却与画面内容紧密结合,突出哈利姨父庞大体型的同时塑造了哈利姨父咄咄逼人的丑陋形象。另一方面信使猫头鹰不断地给哈利送来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信件,以“海德薇”为主题的音乐旋律适时响起,灵动的旋律似乎暗示着魔法界即将迎来新的变化,旋律的灵动性与姨父出现时的厚重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哈利的思绪中音乐交错出现。在巨人海格出场时作曲家安排了一段以铜管乐器形式演奏的旋律,独特的音响让海格这个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强调的是虽然海格和哈利的姨父在体形上相似,但两人的出场音乐完全不同,并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微小的配器差别,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如此大的影响,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细腻而微小的。当海格心爱的蝙蝠蛋快要破裂时,背景音乐突然有所转变,怪诞的旋律似乎在告诉观众即将出场的蝙蝠是个稀奇古怪而又非常可爱的小东西。在这段旋律中有单簧管、大提琴等配器反复吹奏,短暂的吐音和跳音的拨弦断奏声将蝙蝠的搞笑机灵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人物性格塑造

电影音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是细微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可以很好反映出该人物的整体形象,性格相对人物的外在形象而言它具有很多不确定性,音乐的抽象性则使得它具有塑造人物性格的独特优势。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容纳各种情感的载体,通过对音乐的音调、旋律和配器进行不同的调节和组合就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如舒缓带有歌唱性的`旋律适合塑造善良又温文尔雅的人物形象;节奏和律动性强的旋律则适合塑造性格活泼开朗的人物形象;配器音色厚重音响大的旋律则适合塑造性格老气、狡猾的人物形象;轻巧灵动的音乐适合精灵古怪调皮可爱的人物形象。魔法学校在开学的那天会根据学生戴的魔法帽识别来分配不同的学院,而性格则是决定学生选择魔法帽的标准,当每个学生在试戴魔法帽时,作曲家根据学生的性格创造了不同的音乐,以塑造人物的不同性格。第一个试戴魔法帽的是赫敏,此时音乐是以“海德薇”主题旋律开始,当赫敏戴到适合自己的魔法帽后旋律开始出现变奏,旋律变得轻快活泼,突出了赫敏是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女生。当轮到马尔福试戴魔法帽时,背景音乐是以大管形式演奏的厚重旋律,体现出马尔福是个性格沉重而阴暗的人物,与赫敏出场的旋律相比暗示马尔福是个反面人物。轮到苏三出场时音乐旋律顿时变得舒缓动听,抒情的弦乐暗示苏三是个善良温柔的女性。随着镜头一转转向了在场的斯内普教授,沉重的音乐使得影片氛围突然变得凝重,同时也暗示这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他的出现可能预示着重大事件的发生。罗恩的出场旋律是小号加上小提琴,顿音节奏体现了罗恩胆小又滑稽的性格。最后出场的是影片的主人公哈利,单簧管、钢片琴与圆号三种配器音乐的融合使得音乐灵动而又充满厚重感,突出哈利在机灵的同时又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

(三)人物内心情感塑造

内心情感是体现一个人物生动的关键部分,人因有情而变得生动,影片中的人物也是如此。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我们可以察觉到人物的情感变化,但这种呈现过程不够细腻全面,所以我们得借助音乐旋律的变化来体现人物内心情感的细微变化。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也是一门抽象艺术,尽管它对思想情感的表达不如画面那么直观,也不如摄影那么明确,但在情绪的表达上它却有画面无法企及的概括能力。音乐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高度的情感概括能力,能够细微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微妙的感情变化,营造出动作和语言无法表现出的情绪氛围。在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也有塑造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音乐片段,如邓布利多教授将小哈利放在姨父姨母家门口时,巨人海格表现出一副不舍的表情,此时配乐适时响起,最初是以“海德薇”为主题的旋律,随着镜头中海格的眼泪流下时,音乐瞬间变得忧伤,体现了海格面对即将离开哈利时的难过与不舍。尽管旋律很短只有两句,但正是这段细微的旋律放大了这个细小的镜头,使得人物情绪恰到好处呈现出来。此时当邓布利多教授说:这并不是真的告别!音乐旋律又重新变得明亮,忧伤过后留下的是希望。另外一个镜头是哈利面对可以看见自己父母的魔镜始终不愿离开,而在邓布利多教授的一番教导后,他终于决定离开镜子回到充满活力的校园。此时镜头中出现了一只白鸽,轻轻飞落在哈利的胳膊上,旋律依旧保留着忧伤,而当哈利抬头望向天空,旋律伴随着鸽子飞向天空而变得喜悦欢快,就像是哈利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简短的旋律将哈利内心的情感变化完整细腻地描绘出来。在哈利生日的那个晚上,亲戚们都已熟睡,而哈利仍在狂风暴雨中用泥土在地上画了个蛋糕,孤独地为自己庆祝11岁生日。此时的背景音乐由双簧管演奏,凄美的旋律表达了哈利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凄凉的旋律成功地营造了孤独伤感的氛围。当哈利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第一个晚上,他孤独地坐在窗前思考,此时的背景音乐以大提琴演奏的形式再一次出现,尽管旋律中都透着凄美,但大提琴的音色为哈利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力量,将哈利内心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哈利在魔法学校第一次收到圣诞礼物时,节日音乐是由三角铁演奏,清脆的声音伴随着长笛欢快的旋律,体现节日气氛的同时描述了哈利激动的心情,与哈利之前生日时的背景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结语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师证用处下一篇:赞美冬天优美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