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修辞

2024-09-23

变异修辞(精选3篇)

变异修辞 篇1

一、即兴演讲概说

演讲又叫讲演、演说。“演讲”这一概念最早见诸荷马史诗。相传双目失明的行吟诗人荷马, 常年云游各地, 演讲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事迹。在我国, “演说”一词较早出现在《北史·熊安生传》:“公正于是有所疑, 安生皆为一一演说, 咸究其根本。”《说文》:“演, 长流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言之讲, 引也, 故为长远之流。”转义于语言, 就是语流之意。《说文》称:“说, 释也, 从言, 兑声。一曰谈说。”段注云:“说释者, 开解之意。”可见“演说”就是通过语流进行铺陈解释发挥。对于“讲”, 《说文》解释为“和解”。段注云:“不合者调和之, 纷纠者解释之, 是曰讲。”这说明“讲”者有剖析矛盾、解释分歧之意。现在, 在人们的语感中, “演讲”一词与“演说”同义, 就是专指人们“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 发表见解”。[1]

现在所谓的演讲, 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 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 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 表述见解, 阐明事理, 抒发感情, 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演讲按不同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在这之中, 即兴演讲尤其值得注意。即兴演讲是演讲中的快餐, 也是演讲中的精品, 是演讲者在某种特定景物或人物、气氛的诱发下 (或被要求、邀请) 而作的一种临时性演讲。我认为:在各种类型的演讲中, 即兴演讲使用率较高, 应用范围最广。因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加快, 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 人们的交际领域不断拓宽, 即兴演讲也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婚礼祝辞、迎送致辞、丧失悼念、聚会、演说、讨论、访问等, 都需要人们临时做即兴演讲, 或助兴, 或助威, 或联谊, 或缅怀, 等等, 它成为人际交往中深受欢迎的形式。有研究表明, 即兴演讲已成为未来演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即兴演讲具有动因的触发性、准备的临时性、时间的短暂性等特点, 要求演讲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展开思维, 找到话题, 形成完整的腹稿, 立即从容地表达出来, 因此有一定难度, 最见语言功底, 一般人难以把握, 可以说如果能把即兴演讲发挥得恰到好处, 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令人刮目相看。那么即兴演讲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我认为这与恰到好处用地运用修辞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尤其是即兴演讲中的变异修辞, 更值得我们推敲、探究。

二、变异修辞的形成

“变异” (deviation) 这一概念, 最早由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提出, 最初指共时意义上语言的不同变化形式。西欧的布拉格学派将其运用于诗的创作, 形成“语言变异”理论, 其代表人物让·麦卡罗夫斯基在《标准语和诗歌语言》一文中指出:“只有违反标准语常规, 并且只有系统地进行违反, 人们才有可能利用语言写出诗来。”[2]此观点说明了变异在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另外, 变异 (variation) 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术语, 指的是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偏离常规运用的现象。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共变,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语言的变异问题。社会语言学着重从宏观角度, 从外部功能上研究语言变异, 而变异修辞则从微观角度, 从语言结构入手, 研究共时的言语变异。变异修辞是相对规范性修辞而言的。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 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具体性相结合, 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 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 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3]正式提出“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的则是郑远汉先生, 他明确定义:“严格遵守汉语语音规范、词汇 (包括语义) 规范、语法规范及语体规范, 在这个基础上的修辞活动就是规范性修辞, 有意‘违背’上述规范的, 为的是获得特殊的表达效果。这样的修辞活动就是变异性修辞。”[3]给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作了定性分析。

三、变异修辞在即兴演讲中的运用

(一) 利用语音因素的常规变异

语音因素的常规变异中最常用的就是谐音双关:利用语音因素产生的变异主要体现在谐音修辞上。谐音是通过读音的相似性而人为地赋于其新词义的一种方法, 谐音双关是借谐音让一个词语同时关涉两种以上的意义, 相互映衬而生情趣, 内涵丰富。

例如:“是95年一天深夜里, 我们家的电话急速响起, 我拿起电话一听, 那端是我非常熟悉的声音, 就是我们班最落后的同学, 俞敏洪的声音, 因为他的声音刚才你们听了, 很有特点, 散发着强大的‘雌性’, 雌雄的‘雌’, 而我的是磁铁的‘磁’。” (俞敏洪、王强在琴岛学院演讲视频, 例子中的“我”指王强)

又如:一位同学在某高校学生会竞聘时有这样一段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2号选手, 我的名字叫‘洪双喜’, 却不是香烟‘红双喜’, 请大家支持我。”上两例都巧妙运用了语音双关, 使语言诙谐幽默,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 利用词汇因素的常规变异

词汇因素的常规变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形变异。词形变异是指在该词原有固定用法的基础上, 为了特殊的需要临时拆分运用。比如在即兴演讲中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会有这样的说法:形容一个女孩, 会说“小巧但不玲珑”, 形容一对情侣会说“郎才但不女貌”, 等等, 充分体现了即兴演讲的随意性、创造性。

2.抽换语素。抽换语素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抽换现成语素中的某些语素, 仿拟构成一个临时性的“新词”或“新句子”。例如:……老俞说:“回去, 回去咱们一起做新东方。”我说:“新东方是个什么东西啊!”老俞说:“新东方不是东西, 它是我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一个学校。”我大吃一惊, 说:“你还拉扯大一个学校?”我说:“老俞, 你眼睛看着我, 坦率告诉我你学校的规模到底有多小。”按常理来说, 和规模搭配的字是“大”, 这里把本该用的词语“大”换成“小”,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俞敏洪、王强在琴岛学院演讲视频, 例子中的”我“指王强)

3.曲解词义。刻意用偏离常规的方式造成词语的语义转移, 让人听来荒诞离奇, 令人喷饭;稍加品味, 则觉得语妙智睿、发人深思。

例如:新东方副校长王强的演讲:“……当时俞敏洪是我们班的第一个留学生———留在校外读书的学生。”当时因为俞敏洪身染肺结核病, 不得不休学一年, 所以王强这样说。还有就是:“……俞敏洪是一个没有抽象能力的人, 当然了, 也不能说他完全没有抽象能力, 他拿着鞭子抽打大象的能力还是有的。”另有:老俞说:“回去, 回去咱们一起做新东方。”我说:“新东方是个什么东西啊!”老俞说:“新东方不是东西, 它是我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一个学校。”我大吃一惊, 说:“你还拉扯大一个学校?”紧接着说:“老俞, 你眼睛看着我, 坦率告诉我你学校的规模到底有多小。”为什么呢?因为十几年来在我心目中他哪能办学啊, 他一直是学校办理的对象啊。在这里王强老师巧妙地有意对“办学”进行曲解, 说成“学校办理的对象”不仅幽默诙谐, 而且显出了王强老师博学多才, 机制幽默。

又如:某单位举行演讲大会, 一位演讲者伴着掌声走上讲台, 不慎被话筒线绊倒了。台下的听众顿时发出了一片唏嘘声和倒掌声, 气氛降到了零点。然而, 她从容不迫地爬起来, 走到话筒前, 微笑着对听众说:“同志们, 我确实为大家的热情倾倒了……谢谢!”接着就开始了自己的演讲。顷刻间, 全场响起一片欢呼声、叫好声。这位演讲者临场应变, 根据当时的情景, 赋予了“倾倒”这个词一个新的意义, 不仅化解了当时的尴尬局面, 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4.色彩变异。色彩变异是指由于语境的变化将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 以达到深化语意的作用。这类修辞和常规修辞中的讽刺、反语有点相似。比如想形容那个人形象不好会说其“长得谦虚”, “谦虚”本身是个褒义词, 但在这里褒义贬用, 此种用法在小品、网络词语中经常用到, 但现在, 词用法已渐渐被用到即兴演讲中, 体现了即兴演讲的灵活性、创新性。

(三) 利用语法因素的常规变异

词性变异指突破语法规则的限制, 根据需要, 在不同词性的词语之间互相运用。在即兴演讲中, 为了表达的需要, 演讲者会变换一些词的词性, 以求达到预期效果, 比如说:“怎么说呢?这个女人已不能简简单单地用漂亮、大方、聪慧这些大众的词来形容了, 我只能说一句话, 她真的很女人。”“女人”本身的词性是名词, 在这个例子中的“女人”活用为形容词。这样的例子在即兴演讲中也颇为多见。除词性变异之外, 语法因素常规变异中还有词语搭配变异、结构成分的位序变化、语法成分配置的变异等几种常用的形式。

即兴演讲不仅需要演讲者有很厚的语言功底, 而且需要演讲者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况且其演讲的场合又是多种多样的, 有时会随着当时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此时若用上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 必将给你的演讲添彩, 更重要的是能为你的魅力加分, 而变异修辞的表达修饰能力极强, 恰好能帮你做到这一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即兴演讲和变异修辞相得益彰。

摘要:如何在演讲中, 特别是即兴演讲中抓住听众的耳朵, 吸引他们的眼球是极为重要的。演讲者需要合理恰当地运用一些技巧和手段来点缀他们的言辞, 而变异修辞的运用尤为值得关注。

关键词:即兴演讲,变异修辞,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元授, 李军华.演讲与口才[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336-337.

[2]曾立英等.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论述评[J].湖北三峡学报, 1999.6.

[3][4]郑远汉.规范性修辞与语言规范化[J].修辞学习, 1985, (4) .

变异修辞 篇2

变异修辞,是区别于常规修辞的修辞,它具有独创性,能带来不一样的文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美感。

所谓变异修辞,就是突破常规、变通使用的特异表达方式。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要突破语言常规有所创新,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起到引人入胜或发人警醒的作用。文学创作本来也不是墨守成规的,它往往要走在时代的前端。随着时代的发展,修辞学的研究领域也被不断的拓宽,常规的修辞手法被不断运用的同时,新起的修辞手法也不断的产生并被接受。变异修辞就是在修辞学不断的被深化和发展后不断被学者重视的修辞手段。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她的文学语言清新淡雅,文风沉静婉约,善于运用语言来提高表达效果。本文主要从词形,语义,和语法方面来探讨迟子建作品语言变异的修辞艺术。

一、声响形态变异

所谓声响形态变异就是说言语表达着利用声音形式上的变异手段,达到提高修辞效果的目的。这里的“声音”包括语音,也包括自然界的音响。但是语音之所以能够与自然界的声音区别开来,是因为它载负着一定的语义内容,传达了一定的信息。

(一)曲解词义的变异

曲解词义的变异是通过曲解原有的词义获得出人意料的意义和获得不一般的表达效果。

[1]酒馆有两个厨子,一个叫“红厨子”,一个叫“白厨子”,各管一摊儿。红厨子姓红么?想必有姓红的就得有姓绿的和姓紫的。姓蓝姓黄的我见过。

[2]邢老婆子要在就好了,她说鬼说得好,可惜她也成了鬼了。

[3]王春申并不想把自己的名字和她们搅浑在一起,就说用她们的名字算了。取她们的姓组合呢,是“吴金”,“吴”的谐音本不好,再连着个“金”字,王春申自然反对。

例[1]中“红厨子”本不姓“红”,将“红”曲解为人名姓氏,使语言显得可爱,加深了对文中人物的描写与刻画,栩栩如生。这样的曲解词义的变异,使得文章更加的生动,主人公的形象也跃然于纸上,更加突出角色的性格特征。例[2]中“说鬼”本指邢老婆子是个很会讲鬼故事的人,说她真的成了“鬼”,是说她离开了尘世的意思。例[3]中此处是谐音别解的变异,通过用原语言单位谐音的手段,对其作出与原文迥然不同的解释。“吴金”与“无金”谐音,并不吉利。

(二)摹声变异

在变异修辞中,还有一种变异被称作摹声变异,即通过摹仿某种声响形态,表达一定的语义内容,造成一种修辞效果。

[4]赵李红的笑多种多样,有时“哈哈”大笑,有时“叽叽咯咯”地捂着嘴笑,有时“嘻嘻”小声地笑。[5]

[5]我们崇拜熊,所以吃它的时候要像乌鸦一样“呀呀呀”地叫上一刻,想让熊的魂灵知道,不是人要吃它们的肉,而是乌鸦。[3]

[6]我没走一步,都能听见自己的骨头“卡蹦卡蹦”地响,我老朽了。

摹声变异修辞的方式是用模拟声音方式使词语更具张力和表现力。例[4]通过摹拟不同的声音来形容人物不同的笑声所表现的心情和性格特征,如“哈哈”摹拟大笑,“叽叽咯咯”是指捂着嘴笑,“嘻嘻”是小声的笑。例[5]和例[6]是运用了直接摹声变异的修辞形式,直接摹拟了乌鸦的叫声,修辞效果很突出。

[7]豆腐肌肤润泽,它们“噗噗”地投入盆中。

“噗噗”也是运用直接摹拟豆腐投入盆中的声音,把当时的情景充分的表现了出来,有种身临其境的触感,另外作者还用“肌肤润泽”来形容“豆腐”也属于词语搭配变异,是语言表达具有形象感和动态感。

二、聚合单位变异

在迟子建的作品中也比较善用聚合单位变异的修辞方法:即某类词语中组合上和表达上具有相同的功能,这种功能决定某类词语在语言结构中应该具备如下特征:其一是位置的稳定性,其二是功能的特有性;这两个特征表明,某类词语是一个“聚合群体”,是一个“功能类”,这个功能类中的每一个个体在言语表达中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作用。如果这个功能类中的某一个个体发生变异的话,那么,它就具有了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功能,这就是聚合单位变异。

(一)词性的变异

词性的变异是聚合变异的一种,即某类词同坐变异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表达功能。

[8]在这个集市上,辛酸的人海着去了。

[9]我不饿!我不吃!谁希用你管,对象去吧!

例[8]中“辛酸的人海着去了”中的“海”本为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形容集市上出现没出现的辛酸的人非常的多,不胜枚举。例[9]中,“谁希用你管,对象去吧”中的“希”字是方言词的运用,“对象去吧”中的“对象”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处对象的意思”,更加的口语化和生动。令人回味无穷。

(二)方言词混用

[10]周二嫂喊他的时候,他激灵了一下,差点一个跟头从屋顶跌下来。

[11]愣着干什么?抱屈啊?你小舅亲眼见你去的。还不上炕!

例[10]和[11]里的“激灵”和“抱屈”都属方言词,《现代汉语词典》对“激灵”的解释是受到惊吓猛然抖动。“抱屈”指因受委屈而心中不舒畅。此两个方言词都出现在迟子建描写的人物对话中,更加凸显了人物的个性和乡土特征。而且例[11]中的“炕”是东北地区对“床”的称呼,很有地域性特色,特别的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

三、语法因素的变异

文学创作中,往往不必墨守成规、死板的必须符合某种语法规则。有时通过语法因素的变异可达到不一般的表达效果。

(三)词语搭配变异

词语搭配变异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即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符合语法规则,但又超出了词语之间的语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常规。

[12]午饭后,空气更加燥热、沉闷了。不一会,风起了。云变成了淡灰色,挤成一堆,抱成个铅灰色的大团。风逝了。燕子呢喃而下。细细的雨丝像一根根银色的秀针,一股脑地扎向地面。

[13]那公厕的灯在夜晚十有八九是瞎的。

[14]假如没有纯真,就没有童年。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15]人们见了我脸上都现出嫌恶的表情,好像我败坏了所有人的胃口似的。

[16]细颈长腰的白瓷酒壶也一命呜呼了。

例[12]中“空气中更加燥热、沉闷了”中“燥热”和“沉闷”与“空气”的搭配超出常规,因为“燥热”和“沉闷”在语义上是修饰人的心情的特征的,而“空气”是自然现象,他们搭配在一起,修辞色彩很浓,实则写天气带给人的心情。另外“风逝了”和“燕子呢喃而下”,“风”是不会“逝去”的,“燕子”也不会“呢喃”,这是作者赋予它们的`感情色彩的词语,赋予了大自然中的生命以灵性。例[13]通过写“公厕的灯”是“瞎的”更是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描写了公厕的灯无人管理的现状,修辞效果特别好,表达也很准确。例[14]也同样运用了词语搭配变异的变异修辞形式。“今天”运用在此句中,并且用“成熟丰满”来修饰,意味深长久远,“今天”是什么,通过时间的积淀而越发的“成熟丰满”,是人一生的历程,还是真的一个生命阶段,达到了不一般的表达效果,使人回味无穷。例[15]也是如此,用“败坏”与“胃口”搭配,形象生动。以上这些例子都是超出常规的变异表达形式。例[16]“细颈长腰”本是用来形容人的体态,特别是女性,显示其婀娜多姿的妩媚,此处用来形容“白瓷酒壶”,突出了白瓷酒壶的形态,更加的形象可感。

(四).结构成分的位序变化

在语言运用表达中,如果词语的位序有了变化,一个句子的意思也往往会发生变化,有时候是为了特殊的表达需要而故意颠倒,起到强调的效果。

[17]“噢,好大的雨,雨好大呀!”

“好大的雨”是描述一种人感知到的自然现象,单指雨下的很大。“雨好大呀”虽是词语位序的变化,但是表达出了两种含义:一者是形容雨确实很大,二者表达出了人的心理活动。

四、矛盾表达变异

矛盾表达变异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修辞手段,也是变异修辞的一种,它是为了一定目的和效果的需要,言语表达者有意采取一种“矛盾”的言语表达法。

[18]“啊,似花还是非花,压弯了雪球花树的枝杈。啊,似梦还是非梦,使我把头垂下……”。

这是一段歌谣的内容,正如冯广艺的《变异修辞学》中所提到的矛盾表达变异的作用中所说,“矛盾表达寓深沉于矛盾之中,寓含蓄于矛盾之中,寓婉转于矛盾之中”。“似花还是非花”、“似梦还是非梦”我们能从歌谣的内容中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彷徨、无奈、和失落。

[19]进得酒馆,你能听见此起彼伏的说话声,能闻到灶房里炝油锅的气味,能听见录音机所放出来的热热闹闹的二人转,真是俗气而又亲切,烦扰而又温暖。

这里说二人转是“俗气”但是确实“亲切”,“烦扰”但确实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温暖”。此处也属于矛盾变异修辞,贴切的表现出二人转带给人的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感受,通过矛盾的表达法,将二人转的双重特征表现了出来。

五、简单符号的变异

标点符号本来是一种表达的辅助工具,它的作用是帮助作者表达语意、明确清晰文章结构与意图,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辨明语气的。但在变异修辞中,标点符号却能起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20]“一年了,柱儿。没把你的……死讯,告诉你妈。不怪……我……你妈,她……会受不住哇……”[2]

[21]突然,那车“哇——哇哇——”地叫了起来,像哭一样。车开走了,那“哇——哇哇——”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弱了。

在例[20]中,省略号的运用着重表现了说话人强烈的、深沉的、痛苦的情感。让读者切身的体会到了那种失去亲人却又陷入不得不隐瞒事实的痛苦挣扎中,这种撕心的痛,想必用省略号的变异修辞表达形式再贴切不过了。例[21]的破折号本是起解释说明的作用,用在此处不仅将声音断开,更延长了声音的长度。

六、结语

变异修辞 篇3

关键词:莫言 变异修辞 小说语言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规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时,需要遵守现行的语言规范,保持语言的相对稳定性以便于交际。但是古今中外很多作家为了作品语言表达的需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求语言的独特、新奇。正是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才满足了更复杂的交际需要并给读者以美的感受。《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长篇小说在1997年获得了“红河文学奖”,小说时间跨度非常大,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后,把波澜壮阔的历史融入到上官一家的普通生活中。莫言在《丰乳肥臀》中运用了各式各样的修辞手法描述奇特的想象、切换复杂的场面、表达人物的心境。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固定的词语和用词规范,我们遣词造句时要符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化要求,但有时候为了适应环境的特殊需要也会有意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莫言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擅长用词语的变异修辞来增加语言表达效果。这些不合常规的词语,或突出人物形象,或增加诙谐幽默之感,或为文章主旨服务。本文从词汇角度以《丰乳肥臀》为例,从四个方面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的词语变异修辞。

一、拆词重组

“为了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有时故意组成一种字典、词典里没有的、并非约定俗成的词语,造成词语的语形变异,这种方法是取一个现成的词和固定语,对它在构造成分上、构造形式方面作某种改变。”莫言小说中常使用的不合常规的、经过改造的词语,很多都是通过拆词重组这种手段来完成词形变异的,这样超常的使用会获得或新鲜或诙谐的效果。锤炼词语所形成的词语变异是符合作品表达需要的。

词,特别是复合词,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意义上的完整性和结构上的凝固性,不能随便将它们拆开使用。但是在特殊场合下,也可以采用将某些合成词或词组拆开的办法,挖掘出某种内涵意义,这就是拆词重组。拆词重组通常是将一个相对稳定的词语拆开然后重组或者直接在其中添加其他的成分。“分拆词语,语素重组后,词语固有的紧密程度虽然被弱化,固有的结构形式也被改造,但其语言的表现功能被拓展,语用价值得以实现。”适当的重组使词语更具有表现力,更能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现以《丰乳肥臀》中颇具代表性的几个语形变异为例,做简要分析。

(1)苍鹰对尸首也有兴趣,它们也是噬腐者,但它们不与乌鸦合流,保持着虚伪的高傲态度。

(2)那就让我去死吧,我不想让那些污的秽的食物玷污了我的口腔和肠胃。

例(1)中的“不与乌鸦合流”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成语“同流合污”。同样的意思用另一种方式表述出来,在传达原有意思的同时给人以新鲜之感。例(2)中在“污秽”中加“的”构成两个连用的“的”字短语。无疑在莫言眼里“污秽”这个词中包含着有显著区别的两个部分,虽然它们有共同点可以连起来成为一个复合词,但是“污的”“秽的”显然更准确。“污”是“脏”的意思,“秽”是“衰败不好”的意思,将“污秽”变形丰富了其内含,用短短的两个字表达了两种事物,非常精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莫言对语言运用的独到见解。

二、抽换语素

莫言是一位语言本体意识非常强的作家,他致力于对小说语言表现力的发掘,试图通过自己的语言变化探索出现代小说在语言表现方面的最大可能。写作过程中,他在原有词语的基础之上巧妙地临时仿造、创作出与原词相类似的新词,用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抽换词语内部语素的手段也被称作仿词。仿词的使用有严格的语境要求,如果脱离语境,就很难被人们理解。《丰乳肥臀》中仿词是词汇变异修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分为两点。

(一)仿成语

成语言简意赅,如果使用恰当可以使文章语言简练,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彰显笔者纯熟的文字驾驭能力。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一般不能轻易变化和增减,但莫言突破常规,经常在特殊的语境下,改变成语形态。例如:

(3)他们知道坐车是可鄙的,是不劳而走,没脸吭气。

(4)望得见破碎的钟楼和瞭望台,一驴当先的沙月亮拉住驴缰,停住驴步,后边的驴倔强地拥挤上来。

例(3)中讲的是母亲带着“我们”出逃,条件非常恶劣。鲁胜利、大哑和二哑由于年纪太小只能坐在车上由母亲拉着走。这里的“不劳而走”源自“不劳而获”,准确地表达出他们的“走”是不用自己动的“走”,而且还利用了“不劳而获”的惯用义,在准确表达意思的同时达到了幽默的效果。例(4)中“一驴当先”缘自成语“一马当先”。鸟枪队的坐骑是驴,用“一马当先”显然是不妥的,所以莫言别出心裁地把语素“马”换成了“驴”。给读者以新鲜的感觉,产生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二)仿惯用语、俗语等

惯用语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的语言,具有生动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由于惯用语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不能随意变更。但莫言依旧独树一帜,经常在作品中模仿惯用语创造出一系列新词,使自己的文章更具有乡土气息,为其作品增色不少。例如:

(5)樊三为难地说:“你都给我认了驴马亲家了,还叫我说啥?试试吧,死驴当成活驴医。”

(6)她的眼睛里闪烁着美丽的、迷死活人的光彩。

“死马当成活马医”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惯用语,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救药,仍然抱有一丝希望,积极挽救。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如果将其中的对象换成“驴”呢?莫言给了我们答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当时的情境下他把“马”换成了“驴”。因此,只要有一定的情境就可以更换惯用语中的内容,不必过分拘泥,只有解放自己、摆脱外在形式,才能丰富语言、丰富词汇。例(6)则是仿造“迷死人”这个惯用语。“迷死人”这个惯用语虽然被我们广泛使用但总显得过分夸张。莫言仿造出的“迷死活人”这个短语使语言更加严谨,所以更加令人信服。

三、曲解词义

词语的意义是相对固定完整的,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更不能随意分割。在变异选择时却往往根据词语的字面意义来有意的曲解,以出人意料的意义获得不一样的表达效果。《丰乳肥臀》中采取的曲解词义的方式主要有两个,分别是截取语素和字面取义。

(一)截取语素

截取语素即“断取”。“断取”是指在词语使用时为了取得一定的修辞效果,置其余字于不顾,单纯截取其中一个或几个字的意义作为整个词的意义。在莫言的小说中“断取”是非常常见的。例如:

(7)她像对待不听话的小男孩一样,生吞活剥了他的衣裳。

(8)他脖子上半生不熟地系上了一根金利来领带。

例(7)中“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句子想表达的意思是,她剥了他的衣裳,所以我们忽略其余部分只把“活剥”作为整个词的意义。例(8)中“半生不熟”,半:不完全,指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领带系得不熟练,至于前面的“半生”可以忽略不计。在写作中恰当地用截取语素的手法能创造出陌生化的效果,但也会妨碍读者的正常阅读、理解。

(二) 字面取义

字面取义通常可以理解为作者为了取得一定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的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指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但新潮作家为谋取一种特殊的修辞效果,常常是明知某一词语的确切含义,却有意识地选取词语的字面义。”字面取义是只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有意识地偏离词语的常用义项,只选取它的字面意义的一种词语变异修辞手段。它的运用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且富有趣味性,创造出一种讽刺或者幽默的修辞效果。在《丰乳肥臀》当中,莫言多次采用了这种修辞手法。例如:

(9)盲目的八姐扯着母亲的衣襟,跌跌撞撞地尾在后边。

(10)巴比特抱着她的腰吃力地提拔她,肮脏不堪的裙子像皱巴巴的葱片一样褪上去,白里透青的腰臀却像鳗鱼一样滑下来。

例(9)中“盲目”的原义是“认识不清,一头向前”,这里用字面意思指上官玉女眼睛看不见,是瞎的。例(10)中“提拔”一般是指上级对下级的选拔和提升,莫言在这里选用了这个词的字面义来描绘巴比特由下向上拽人的动作,非常贴切。

四、色彩变异

“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般来说,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一些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莫言在小说《丰乳肥臀》中时常对词语色彩义反常规地加以变异,有时候甚至词语的修辞色彩会超过其理性意义,使该词语从常规语言中脱颖而出,从而吸引人们的眼球,激发出读者欣赏的欲望,增强小说语言的表现力。就像杜夫海纳所说:“真正的艺术就是一种原始语言,它既唤醒情感,又引起呈现,而不带来概念性意义”。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变异分为感情色彩变异及语义色彩变异,例如:

(11)司马亭看着我家院子里的尸首,夸张地感叹着。他的嘴角和嘴唇、腮帮和耳朵上表现出悲痛欲绝、义愤填膺的感情色彩;但他的鼻子和眼睛里却流露出幸灾乐祸、暗中窃喜的情绪。

(12)她的狐狸在她的脖子上翘起奸猾的下巴,两只眼睛放出绿油油的光芒。

例(11)是褒词贬用。所谓“褒词贬用”是指原来褒义的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充当贬义词,表面上是夸实际上是正话反说,来达到讽刺的目的。例(16)中“义愤填膺”原义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是一个具有褒义色彩的词。文中司马亭看到我家院子里的惨状,表面上是义愤填膺,但继续读下去就可以发现实际上他的鼻子和眼角里流露的却是幸灾乐祸的神情,一个道貌岸然的虚伪形象跃然纸上。这里的“义愤填膺”已经褒词贬用了,具有讽刺意味。例(12)中“奸滑”原本指奸诈狡猾,带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然而莫言先生没有循规蹈矩的把它用在可贬的人或物身上,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普通的形容词,不具有褒贬色彩,制造了新鲜感的同时也准确形容出狐狸皮毛的特点。由此看来,词语色彩义的转变“并不改变词语本身的固有形式,而是通过改变词语的适用环境,即违背词语的习惯用法灵活赋予词语以新的语义内涵,也就是说,照搬原词,进行语义转换,转换后增添了审美情趣。”

以上我们从词汇角度分析了《丰乳肥臀》变异修辞。莫言对小说语言的改造,评论界一直是毁誉参半、众说纷纭的。但是无论如何,莫言小说变异修辞和语言陌生化确实为其作品增色不少。打破语言常规,不仅是他个人创作的尝试,也表现出作家们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思考,代表了文学语言变革的一种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98.

[2]江南.语言的变异与创新——莫言小说语言实验阐释[J].徐州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60~64.

[3]江南.汉语修辞的当代阐释[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182.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增订二版)[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7:262.

[5]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167.

[6]江南,王跃平.语言文字应用专题研究—逻辑与修辞[M].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257.

上一篇:财务冲突下一篇:学生就业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