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性

2024-06-21

变异性(共13篇)

变异性 篇1

问题:什么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什么意思?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亦称为过敏性咳嗽,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什么是咳嗽变异性哮喘

病人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偶尔或根本没有喘息),故常常被误认为“伤风感冒”或“支气管炎”。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一个月,呈发作性咳嗽,常在清晨或半夜发生,痰少或无痰,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不发热,长期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症状缓解(诊断基本条件)。(收集)

变异性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及住院患者100例,均为老年男性,年龄61~82岁,平均(74.22±5.71)岁。所选人群研究前三天未使用过影响血压及心率的药物,并排除三月内有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脏手术史、排除高血压、肾脏疾患、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近期感染、心房纤颤、心率<50次/分等情况。将100例病例分为对照组(A组)40例和2型糖尿病组(B组)60例。

1.2 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

1.3 检测方法

1.3.1 心率变异分析(HRV)

采用美国MORTARA公司P/N9502-040-50E Mortara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系统,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记录,然后用人机对话方式,剔除伪差,由计算机分析系统进行HRV的时域分析。本研究时域分析指标包括24小时全程SDNN (N-N间期的标准差)、SDANN(每连续5分钟节段的平均N-N间期的标准差)、RMSSD(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pNN 50(差值超过50毫秒的连续N-N间期所占的百分率)。除pNN50外,以上指标单位为毫秒(ms)。

1.3.2 动态血压(ABP)及血压变异分析(BPV)

采用英国SunTech公司ABPM-04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缚于左上臂,间断自动充气并以振荡法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日间(6:00~22:00时)及夜间(22:00~次日6:00时)分别间隔30分钟、1小时测量血压。采用人机对话方式,剔除血压干扰后,获得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 h mDBP)、24小时平均脉压差(24 h mPP)、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mD-BP)、日间平均脉压差(dmP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夜间平均脉压差(nmPP)。同时根据以上各时段的血压标准差(SD)及变异系数(CV)作为该时段的长时变异性指标(其中CV=各时段的血压标准差(SD)/各时段的平均血压×100%),包括2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24h SBPSD)及变异系数(24 h SBPCV)、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24 h DBPSD)及变异系数(24 h DBPCV)、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及变异系数(dSBPCV)、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BPSD)及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及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及变异系数(nDBPCV)。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各指标比较均以t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HRV时域指标的比较:

B组HRV时域指标均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间ABP、BPV指标比较

B组24 h SBPSD、24 h SB-PCV、dSBPSD、dSBPCV指标较A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两项无创性监测指标。它们常用于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的活动性、均衡性及其相关的病理状态,从而可用来预测心脏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的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许多研究已证实HRV降低及BPV增大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HRV各时域指标明显降低(P<0.05)且BPV指标增大(P<0.05)。由此看出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均发生紊乱,且血糖升高是HRV降低及BPV增大的独立因素,这与郑德胜等[1]进行的结果相一致。现已证实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其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造成神经营养障碍,导致神经病变,从而引起神经调节的紊乱[2],另一方面,糖尿病的自主神经病变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其特征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通路中的小神经纤维早发的和广泛的神经元的退变,它的早期临床表现可被机体自身的代偿机制掩盖,多数认为早期迷走神经的功能受损,心脏自主神经丧失了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从而表现为HRV的下降及BPV的升高。

研究中显示,HRV各时域指标中,无论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SDNN和SDANN,还是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RMSSD和PNN50,2型糖尿病组患者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糖尿病患者存在交感和迷走神经对心脏调节作用的双重损害[3]。

结合表2,不难发现2型糖尿病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且其脉压大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弹力顺应性下降,因而对血压的影响可能主要体现在收缩压,尤其是日间收缩压的增加,而对舒张压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而反映出日间脉压增大。故糖代谢异常对患者BPV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日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增高[4]。有研究也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病变程度与体内动脉顺应性下降、僵硬度增加相关[5]。因此,推测糖代谢异常可能通过促进其中、小血管壁硬化,最终破坏血管压力顺应性,导致BPV增大。BPV增大常常提示心血管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压昼夜正常节律消失,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危险[6]。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诊断,尽早干预治疗,并同时尽早用HRV及BPV来评价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这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预后进行判断、指导和评估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入选人群均为老年男性,共100例,其中对照组(A组)40例,2型糖尿病组(B组)6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收集其HRV时域指标、BP及BPV长时变异性指标,之后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HRV时域指标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BPV增大(dSBPSD、dSBPCV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组HRV时域指标减少及BPV增大,提示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这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预后进行判断、指导和评估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关键词:糖尿病,心率变异性,血压变异性

参考文献

[1]郑德胜,赵静,孟立军,等.代谢综合征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实用心电学杂志,2005,14(2):85-86.

[2]黎雅清,李路.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度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3):161-162.

[3]莫永清,杜永贵,王旭杰.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心脏杂志,2005,17(6):595-596.

[4]王钢.糖代谢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1):12-15.

[5]Meyer C,Milat F,MeGrath BP,et al.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autonomic neur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Diadet Med,2004,21(7): 746-751.

久宅警惕变异性咳嗽 篇3

冬天一到,70岁的王大爷和老伴就很少出门,平时习惯的晨练也取消了,尤其是雾霾天到来后,更是闭门不出。王大爷上个星期开始有咳嗽症状,可谁知过了一周多还没好,担心会不会是肺炎,去医院做了胸片检查,发现肺部没什么异常,继续吃了些止咳药,但咳嗽症状未见缓解,后来医生诊断他为过敏引起的变异性咳嗽。

变异性咳嗽的发生与过敏性体质和环境中的过敏原,如尘螨、刺激性气味、冷空气等有关。引起变异性咳嗽的原因,除了天气寒冷,室外和室内温差较大外,更主要的是室内门窗封闭,通风性差,屋尘螨、粉尘螨等过敏原大量滋生。家里若有吸烟者,烟雾也是诱发变异性咳嗽、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

变异性咳嗽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炎,由于多数患者以为只是咳嗽,在治疗上多采用止咳药物治疗,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因此,一旦被确诊为变异性咳嗽,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在季节交替、气温骤变时,及时增添衣物,同时衣物要经常晾晒消毒。避免食用会引起过敏症状的食物,如螃蟹、虾等。家里不要养宠物和养花,不要铺地毯,避免接触花粉、尘螨、油烟、油漆等。雾霾天虽然不能开窗通风,但室内尤其是卧室内要保持通风。

专家支招:

走出手外伤处理的六个误区

手部常常会被一些利器等刺伤或割伤,此时正确及时处理伤口刻不容缓。常见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六个:

误区一 不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这样可以更快愈合。

正确方法: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如果手指破了,在严格消毒之后,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

误区二 伤口包扎得紧一些,不容易感染。

正确方法:包扎时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还会影响血液循环。

误区三 出血时,立即用云南白药等止血。

正确方法: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给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其实,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血不流为止。

误区四 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

正确方法:只要保持伤口清洁,不需要每天换药,3~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换,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误区五 愈合中的伤口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要马上清除。

正确方法:其实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愈合,除掉会适得其反。

误区六 涂双氧水(过氧化氢)、紫药水及碘酒等急救药品。

变异性 篇4

a.长效硝酸甘油

b.心得安

c.潘生丁

d.消心痛

e.地尔硫卓

为什么选e?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本题中患者多在夜间发作,且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上抬,诊断为变异性心绞痛,在缓解期药物治疗首选ccb类药物,故本题选e。

变异性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的特征为静息心绞痛,表现为st段一过性抬高,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一个特殊类型。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sp)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及远端血管栓塞的导致的一组临床症状。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包括持续>20min的静息心绞痛、血流动力学受影响(左室功能 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出现低血压)、心电图上广泛的st改变以及ctnt阳性。

一、药物治疗

1、抗缺血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ccb

ccb为变异性心绞痛的首选药物,能有效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

目前多使用长效ccb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时,硝酸酯类多用硝酸异山梨酯和5-单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首选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2、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adp受体拮抗剂/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剂

3、抗凝治疗

4、降脂治疗

5、acei

变异性 篇5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4、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遗传现象和遗传的一般规律有了大体的了解但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日常生活积累的经验发现生物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变异现象。本节就是通过对一些日常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对变异现象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花生果实变异类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变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遗传物质方面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是能遗传的而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可以俗语或故事引入。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或讲述双胞胎的故事别人看两人难以区别但母亲却不会认错。也可以复习提问关于遗传的知识然后指出同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从而引出课题。

2、新授 一变异的普遍性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所收集的有关性状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小组交流后再组织全班进行叙述初步认识变异现象。教师再提问“变异是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呢”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课本的图片及例子从而得出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注意要强调变异应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不能叫变异。四幅图的参考分析如下 菊花和玉米是植物安康羊和果蝇是动物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两类牛物四种菊花同属一个物种但花瓣、颜色等性状各异五种玉米也属于—个物种玉米粒的颜色的性状不同三只安康羊同属一个物种但—只有角另两只无角二只果蝇同属—个物种但复眼的颜色性状有差异。这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就是生物的变异。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

1过渡 再提问“生物的变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入探究活动。探究大小花生的变异现象 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完善计划、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几 大步骤。A提出问题各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如同是花生这个物种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吗 B作出假设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假设。如同是花生这个物种大花生和小花生的大小这个性状存在着差异。C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方案。参考方案如下 一目的要求 1探究生物性状的变异。

2认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3理解生物的变异和环境的关系。二材料准备 包括大小花生数量不少于30粒。圆规、直尺等。

三实验步骤 :1把所分发的花生粒用所做工具测量所测花生粒要从中随机抽取测量时测花生的长轴的长短长短以毫米计四舍五人如115毫米可算作12毫米。

2所测结果填人表格中。测量结果 1 2 3 5 6 �6�7 28 29 30平均值 大花生的长轴大小mm 小花生的长轴大小mm 3根据所得数据在坐标纸绘制曲线图水平轴为果实的长度纵轴为样品的个数依据两数的相交点连成曲线。

讨论题提示如下: 1用语言描述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生物的一些相对性状表现出的是数量差异如大小花生的果实大小。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果实的 1

长度也有长有短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但环境影响所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两个品种的平均值可从探究过程中的表格算得。比较相对性状的差异应该比较它们的平均值。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

3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你作出推测的根据是什么 答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地上其果实将会变小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长大。因为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

4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为什么 答不一定要看控制花生大小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假设A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a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小”。大花生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如果是从其后代均表现为大如果是Aa其后代就有大和小两种可能。也可回答不一定。如果大花生的大小是一种数量性状则大花生中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有大有小但平均值仍和原大花生品种相近若不考虑环境因素的话。板书设计

一、变异的普遍性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结论生物性状的变异决定于遗传物质也受环境的影响。变异产生的原因遗传物质基础环境因素。

1、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生物变异教学反思 篇6

石嘴山市实验中学 杨富军

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重在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紧紧围绕“为什么有的子女不像爸爸,像妈妈?”“这是变异吗?”他们,它们之间有哪些差异?“三胞胎之间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人有变异,动物有变异,植物也有变异,这说明了什么?”等问题进行碰撞研讨式思维活动,使学生很快明白自然界中大部分的生物都有变异,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现象。借助教师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研究任务,得到了科学思维的发展和锻炼。

“生物的变异”一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并让学生探究一种变异现象,本次教学采用了科学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从学生身边入手---同校双胞胎的照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同感,通过举例学生很容易明确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杨澜母女”“潘长江一家”“自然界中的变异现象”学生又举例了更多的实例。本节课的学习是围绕生物的变异展开的,并且能够对变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知识的迁移从“生物制剂的性状上相似现象是遗传,”不难归纳出“生物性状上的差异现象就是变异”,从而归纳出变异的概念。变异的意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生的讨论,相互交流理解,适当的进行案例分析和巩固新知,转基因技术通过一个短视频介绍,很容易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并通过课前信息搜集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在学生自助进行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时,主要是由学生结合与主题有关的对话提出自己小组要探究的问题,然后指定计划进行试验探究,鉴于时间和客观条件,只是让学生选择两个品种各三粒花生的样本数,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讨论,然后老师让学生各组学生代表总结各组讨论结论。这样的目的是学生更加直观的接受变异现象有普遍性。

我认为这种以思中学和做中思为特征的思维过与过程,是探究的本质属性和核心所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训练,探寻规律的过程。通过科学教学帮助学生习得科学方法和理性科学思维。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必须明确,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做,信息是可以灌输,但是理解却不能,因为理解是来自学生本事的科学思维,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这也是“生本课堂”理念所在。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调查生物的变异现象的活动。学生们经历提出问题,假设、验证、交流得出结论这一流程,展示了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最大的缺点也在于此,因为探究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的思考和结论的得出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如此长时间的探究活动仅仅解决了变异的概念和变异的普遍性这个两个知识点。后面变异的类型意义以及变异的应用则时间略显仓促,虎头蛇尾。其次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一旦变大过多,不但学生容易思维疲惫,教师也上了一节“口水课”。课堂语言上,要注意,让学生自学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到课本的第几页第几段,同时应适当给予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提高效率。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语言的精炼才能不让课堂变得重复和啰嗦,适当的抑扬顿挫能好好的唤起学生的随意后注意力。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每一个知识点的处理都是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其抽象意义,最终回到理性实践的应用之中,从生活中去,新课程理念中强化了生物学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习,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研究课的同时也发现很多存在的问题:

1.如何定义生物的变异的概念

生物的变异是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现象,包含有利于变异和不利变异。百度知道部分教材是如此定义的,我们所使用的苏科版教材生物变异的内容是同种生物个体间的差异现象。在此句话之前有叙述了“生物的亲代与子代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部分老师任务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范围包括了亲代和子代间,以及无血缘关系的其他个体之间,针对探究实验表格设计上列出平均值和最大值来比较性状上的差异,2.时间分配的设计部合理,前面引入和探究活动时间过长,导致虎头蛇尾,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变异的类型和意义。

3.语言不够精炼,启发性和鼓励性欠缺。4.问题设计不能做到层层推进 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重点注意这些问题和实践我的个人体会,反思的同时,我也发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系统梳理知识能力

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53例, 其中, 男19例, 女34例;年龄17~68岁, 平均36.9岁。42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刺激性干咳, 夜间加重, 少数患者咳少量白痰;11例临床表现为吸入变应原或遭遇冷空气后引起的发作性胸闷;53例患者均无明显的喘息症状;39例患者呼吸音清晰;14例患者呼吸音粗糙, 无哮喘音。病程0.5~38年。曾服用止咳药物及抗生素无效。个人有过敏史患者25例, 有家族过敏史患者31例。患者发病季节及主要诱因组成见表1。

1.2 辅助检查

患者血、尿常规均无异常, 所有患者均进行胸片检查, 排除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感染、气道压迫及气道梗阻。8例患者双肺纹理稍增粗;45例患者双肺纹理清晰, 无异常表现。53例患者舒张试验均为阳性。

1.3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1997年编写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进行诊断[1]。舒张试验:测定肺通气功能峰流速低于正常值70%, 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15 min后重新测定, 峰流速改变率超过15%为阳性, 即可确诊[1]。

1.4 治疗方法

53例患者均进行口服加气雾剂治疗。常口服氨茶碱和强的松, 同时予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喘康速气雾剂, 每天3次。2个月后气雾剂治疗改为每天2次。3个月后气雾剂治疗改为每天1次。

2 结果

53例患者经规律治疗后, 咳嗽症状均在不同阶段消失, 其中, 19例3 d内症状消失患者25例, 4 d~1周 (包括第7天) 内症状消失患者7例, 1~2周 (包括第14天) 症状消失患者12例, 2周以后症状消失患者9例。

3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性干咳, 诱发因素多为气候变化、冷空气、运动或上呼吸道感染[2]。咳嗽变异性哮喘易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相混淆, 患者长期反复干咳, 服用止咳药物及抗生素治疗无效则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3]。早期进行肺通气功能峰流速测定有助于对本病的明确诊断[4]。β2受体激动剂可迅速松弛患者支气管平滑肌, 抗胆碱药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 两者均可扩张气道从而减轻咳嗽。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夜间咳嗽较重患者[5], 皮质类固醇可以改善患者气道炎症, 防止咳嗽发作[6]。

笔者认为, 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生是关键措施, 医务人员应该做好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 使之注意气候变化, 防止发病诱因, 增强体质, 将疾病控制在发病之前。

摘要: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3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症状、诱因及正确的诊治方法。结果:53例患者经规律治疗后, 咳嗽症状均在不同阶段消失。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因其临床表现不明显, 易漏诊、误诊。故在临床工作中, 医务人员应认真仔细, 避免漏、误诊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性干咳,支气管哮喘

参考文献

[1]韦尚林.咳嗽变异性哮喘37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 2006, 24 (1) :40.

[2]邹兴贵, 贾永强, 向帆.咳嗽变异性哮喘4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4, 1 (1) :4.

[3]段晓莉, 王丽.支气管哮喘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 :253.

[4]李全生, 李颖.支气管哮喘治疗常用药物的临床解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20) :252.

[5]朱康全, 刘星, 刘育文.支气管哮喘诊疗经验的研究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9) :43.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治疗体会 篇8

【关键词】咳嗽变异型哮喘;小儿患者;中西医综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9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27-01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的疾病,患有此疾病的小儿患者较多,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患者出现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咳嗽,尤其在运动后,出现较为严重的咳嗽,而且痰液较多[1]。在患病的初期经常被误诊为感冒,由于未在发病初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导致该疾病病情更为严重,使孩子感受到较大的病痛,因此,要对患者进行效果较为显著的治疗,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5例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小儿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5例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小儿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有33例患者,有19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最小的有3岁,年龄最大的有11岁,平均年龄为6.2岁;对照组有32例患者,男性有18例,女性有14例,年龄最小的有2岁,年龄最大的有10岁,平均年龄为5.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条件差别较小(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实验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中药的治疗,中药的药材有细辛、五味子、射干、半夏、款冬花、生姜、炙麻黄、干地龙、大枣、紫苑、蝉蜕,用水对这些药材进行煎煮,每天服用一次,服用的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年龄而制定,共服用2周的时间。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同时服用西药,选取的药物为孟鲁司特钠,每天睡前服用1次,对于有病菌感染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消炎药物进行治疗,共治疗2周的时间。

1.2.2对照组治疗方法仅采用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每天在睡前要求患者服用孟鲁司特钠这种药物,每天服用一次,每次服用5mg,并對出现感染症状的患者进行消炎药物的使用,治疗的时间为14天,在治疗期间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并选择合理的饮食。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4治疗标准治疗显效:患者的咳嗽症状得到明显的减轻,在晚上睡眠的时候不再有咳嗽的症状;治疗有效:患者的咳嗽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夜晚的咳嗽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2结果

实验组共有33例患者,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有32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1.3%,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会带给患者较大的病痛,而且该种疾病的患者大多为小儿,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处理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会使患者的声音变得嘶哑,而且喉咙较为疼痛[2]。对该疾病采取中药和西药同时治疗会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中医的研究中,认为患有此病患者的发病部位在于肺脾,由于伤风感冒的现象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因此,选取的药材主要对患者有祛风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而且将这些药材进行综合建筑还有固本培元的效果,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现腹泻和头晕的不良现象,配合西药的治疗也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快,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使患者早日消除病痛,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9%。若进服用西药的治疗,很难将患者的身体机理进行良好的调理,只能对患者的表面症状进行相关的治疗,而且还会使患者出现腹泻、头晕的现象[3]。对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3%,由此说明,对患者采用中药和西药进行综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小儿患者采用中西药的综合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咳嗽症状,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因此,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参考文献

[1]彭秋月,张德林,王梦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9(12):112-113.

[2]翁秀全,梅艳娟,乔海平,等.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诊治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2,18(05):145-146.

生物的变异教案 篇9

举例说出生物变异的实例,探究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原因,意识到应该科学地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

重、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变异的实例,探究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原因。

一、导入

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 遗传----亲子代间的相似性

变异----亲子代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二、新授

生物的变异导致 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

同种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观察P40图Ⅶ-18~21

说说你所知道或了解的变异的事例。

变异事例:

1.如牛的后代中有白化病的个体。

2.紫茉莉中有黄色品种等,但个别枝头上花色不同。

3.玉米的糯与不糯。

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㈠提出问题

本组提出的问题:

㈡作出假设:

本组作出的假设是:

㈢制定计划并实施

注意点:

①随机取样,样品要有足够数量。

②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果实长轴并以四舍五入的方式记录,毫米为单位。

③ 测量结果绘制成曲线图。

㈣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

① 用语言描述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② 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③ 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是怎么样呢?你作出推测的根据是什么?

④ 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在的吗?为什么?

综述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特征,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征,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至形成新品种。

三、练习P45练习1.2.

四、小结

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五、作业

完成课课练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举例说出可遗传和不遗传的变异及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及应用。

教学重、难点: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方法及应用。

一、复习

举例说说可遗传和不遗传的变异及原因。

举例说说生物的性状即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解析:可遗传的变异主要为遗传物质决定。

不遗传变异主要是环境的影响。

如:花生的大小,主要是遗传物质控制,同时肥力、土壤等又影响着花生大小。

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

我国饲养家禽和家畜有悠久的历史, 这与长期的驯化和选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想一想:野猪和家猪、原鸡和家鸡等之间有什么差异?现在的家禽、家畜是否与其祖先完全不一样?

提示:外形、行为特征等方面。

㈠高产奶牛的选育

高产奶牛的选育过程,想一想该过程让你去处理的话会是怎样的?

原理:遗传物质的变异,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可以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通过繁育,后代还会出现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繁育,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甚至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㈡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

为什么会培育出高产抗倒伏的小麦?

原因: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

㈢太空椒的培育

观察普通甜椒和太空椒,有何区别。为什么有这么大区别?

原因: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一、练习

P45练习34

二、讨论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式培育新品种?

三、作业

完成课课练相应练习

板书: §2.5生物的变异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高产奶牛的培育

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

异性交往教学反思 篇10

在人际交往中,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最大的烦恼莫过于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问题了,他们很渴望与异性进行交往,但是又有点担心又或者不懂得如何进行交往。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异性交往》的心理课,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节课讲了两个知识点,一个是男女同学之间需要互相尊重、掌握分寸的正常、健康的交往。第二个是让学生明白青春期男女生之间容易产生好感和爱慕是正常的,学生需要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情感,把握好交往的尺度,要注意同异性交往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这个问题比较敏感,我主要是为他们创设一种交流的氛围,让他们在案例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以帮助他们解决心里的症结,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变异性 篇11

【关键词】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1],为儿科较为常见的临床现象。患儿往往既往有哮喘病史或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等。临床表现为咳嗽时间较长,为阵发性,伴或不伴有痰,夜间及晨起明显,活动后咳嗽加重,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治疗后咳嗽明显改善[2]。本病多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易被误诊为感染而滥用抗生素贻误治疗,使病情迁延,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额外经济损失。现将2009~2010年我院诊治的38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患儿发病年龄为3-6岁17例,7-9岁8例,10-14岁11例,由此可见患儿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其中有婴儿湿疹11例,过敏性鼻炎10例,家族过敏史8例,个人过敏史7例。所有患儿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秋冬季常见,临床特点为反復咳嗽,抗生素治疗达1个月以上,咳嗽症状无缓解。常表现为干咳为主或伴少量粘液痰,常在夜间、清晨发作,遇到冷空气、运动或情绪变化时加重,均无感染征象。体检咽部正常,肺部听诊正常,行血常规及胸片检查都正常。全部病例在确诊前诊断为支气管炎或咽炎,应用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抗生素以及止咳化痰药、中成药无明显疗效;确诊后停用抗生素,均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和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并辅以左西替利嗪口服。

1.2结果本组36例患儿经治疗后,18例用药7天内症状完全消失,10例2周内症状完全消失,8例1月内症状完全消失。

2讨论

2.1发病机制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多数人认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哮喘都存在着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发病机制是非常相似的,只是严重程度不一或病程进展阶段不同,是由嗜酸性粒细胞在内的多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仅仅刺激气道粘膜表面,临床上即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发生显著气道炎症,可刺激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则表现为喘息。某些致病因子刺激气道上皮下的咳嗽受体,通过迷走神经直接引起咳嗽或通过局部支气管收缩间接引起咳嗽且气管迷走神经感受器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引起顽固性咳嗽。还有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是大气道狭窄,临床上出现咳嗽而没有喘息症状。另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喘息阈值高于典型哮喘,这也是咳而不喘的原因。

2.2治疗方案(1)吸入治疗是儿童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局部吸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哮喘受累的气道,其特点为小剂量药物即能起到全身大剂量用药的同样效果,还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局部抗炎作用强,起效速度快,使症状在短时间内缓解。硫酸沙丁胺醇是β2受体激动剂,除直接兴奋气道的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外,还可增加气道粘膜纤毛活动度,促使管腔分泌物清除,并可抑制内源性致痉物质的释放和内源性介质引起的水肿,减轻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气雾剂)是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首选药物,其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糖皮质激素能增加CAMP合成,阻止白三烯、前列腺素、血栓素等缓发介质的释放,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生成,降低了支气管扩张剂和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安全有效且对儿童生长发育无影响。(2)抗组胺药物:左西替利嗪为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具有较强的抗H1受体作用,还具有抗变态反应机制,能抑制气道以嗜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的浸润,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反应,抑制迟发相哮喘反应和增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扩张作用,无镇静、嗜睡等中枢系统副作用,无致心律失常作用。

2.3预防措施一方面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避免滥用抗生素和止咳祛痰药物。坚持规律用药达足够疗程,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发展成典型哮喘;同时要让患儿家长指导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肺功能,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气道的抗炎症和耐寒能力,还可以刺激机体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食欲和增强战胜哮喘的信心。另一方面作为临床医生,应该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特点及治疗有明确的认识,对于慢性咳嗽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儿应提高警惕,仔细询问病史及过敏史,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对于基本符合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特点的患儿,考虑给予诊断性口服支气管扩张剂和抗过敏药物治疗,必要时吸入激素治疗,及早诊断合理治疗,避免发展为典型哮喘。

参考文献

[1] 谢庆玲,温志红,焦 伟,等.哮喘患儿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6):412.

[2] 任慈芳,张灵恩.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断思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2):718

[3]毛宇峰等.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J].临床荟萃,1999,14(17):6.

[4]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997,10:263.

变异性哮喘38例临床分析 篇12

关键词:变异性哮喘,诊断,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 (cough variant asthma, CVA) 是一种不典型的支气管哮喘, 是以长期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的哮喘。临床上以持续性干咳2个月以上, 胸闷、憋气为主要表现, 无哮喘及喘鸣音, 误诊为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或者心脏疾患、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现将2009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期间收治的变异性哮喘38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均符合1997年全国哮喘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 女18例;年龄22~65岁, 其中20~29岁6例, 30~39岁12例, 40~59岁18例, ≥60岁2例。既往均无支气管哮喘病史。病程2~24个月, 全部病例就诊前曾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祛痰药物治疗2周以上无效, 且临床症状均主要为慢性咳嗽。32例有明确的诱因, 其中20例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8例由冷空气刺激引起, 3例由吸入烟雾、粉尘诱发, 1例由运动后激发引起。

1.2 临床表现

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所有患者中28例表现为持续性干咳, 其中20例伴胸闷、气促, 8例伴流涕、鼻塞、打喷嚏, 且咳嗽以夜间及晨起时较剧;12例表现为阵发性剧烈咳嗽, 无规律, 无胸闷、憋气不适, 闻及烟雾、粉尘, 接触冷空气、运动、感冒后易发作。体检:双肺呼吸音正常28例, 呼吸音增粗4例, 咽部充血6例。

1.3 实验室检查

全部患者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全部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 两肺纹理增粗4例, 正常34例, 肺功能检查: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 (FEV1) 均占预计值的80%以上, 单项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10例, 单项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6例, 支气管舒张试验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均为阳性22例。

1.4 诊断方法

参照变异性哮喘试行诊断检查[1]即: (1) 慢性咳嗽[2]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 运动、吸入冷空气或异味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或加剧。 (2) 肺功能正常或伴阻塞,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 或最大呼气流量昼夜变异率>20%。 (3) 抗生素、抗感冒及止咳化痰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4)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慢性咳嗽。

1.5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 (舒利迭) 吸入剂, 配合西药惠菲宁口服液止咳化痰治疗。

2 结果

均经抗生素及化痰止咳药治疗无效, 用沙美特罗替卡松 (舒利迭) 吸入剂及惠菲宁口服液1周后症状完全缓解的26例;治疗2周后咳嗽显著减少的12例, 所有病例均在4周后症状逐渐消失。全部病例观察2个月后无明显发作。

3 讨论

CVA是一类临床非典型表现的哮喘, 以慢性咳嗽为特点, 有时咳嗽是其惟一的临床表现,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相似, 均存在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 只是严重程度不同[3], CVA主要累及中大气道, 咳嗽的产生是由于释放出的炎性递质可能刺激气道的咳嗽感受器或通过迷走神经通路直接引起咳嗽, 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导致咳嗽加重。CVA如不积极控制治疗, 数月或数年后可出现典型的哮喘症状, 且CVA较易复发。CVA患者常无喘息状态, 干咳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上易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以及ACEI类药物引起的咳嗽相混淆, 而且临床医生缺乏对CVA的重视程度, 对患者病史询问不详细, 未进行完善的检查, 以至常出现误诊、漏诊。患者得不到合理治疗, 造成患者长期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若不加以仔细分析, 继续加大抗生素剂量或频繁更改抗生素治疗, 导致疾病治疗的延误, 经久不愈, 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降低生活质量。所以临床医生, 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CVA一旦确诊, 应立即予规范治疗, 其治疗方案与典型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相同。早期诊断治疗, 以防止肺功能不可逆损害。

因此, 对于咳嗽持续2个月以上, 或不能解释的胸闷、气短、憋闷, 以夜间、凌晨为明显, 如长期抗生素、止咳药物或其他药物对症治疗无效者, 应考虑CVA, 及早诊断和规范治疗, 减少误诊误治, 有利于早期控制病情及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钟南山, 赖克方.重视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18 (11) :73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18 (2) :739.

中学生异性交往 篇13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是长知识,求上进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要求被人理解,要求摆脱被支配而谋求人格独立。在学习与生活中,有欢乐,有苦恼,成功与失败,斗争与冲突。他们需要倾诉,需要理解,需要帮助。渴求寻求友谊,成为一种自然现象。而本身已步入青春期,随着性意识的觉醒,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异性交往被视为“神秘”话题,其实男女间的健康交往,对中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从生理、心理、社会及个人发展角度有积极的意义:

1、中学生正常异性交往的积极因素

中学生会普遍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情感体验,那便是对异性的向往。

①智力上取长补短。

男女有别是千真万确的。除生理上巨大的差异外,比如性格与气质方面,男性刚强、坚毅、豁达、粗犷、豪壮激烈、暴风雨式等,女性端庄、文静、温柔;情感丰富细腻,体验敏感,易同情人等。

男性粗心、果断、有独立性、大胆决断等。

女性细心、敏捷、有耐性,易受暗示,缺乏决断等。

因此,男女交往取长补短,互相提高。比如女性善于具体形象思维,男性较擅长逻辑思维。

②心情上愉悦,互相激励前进。

中学生异性交往中对异性产生神秘、好奇、向往的心理感受,同时,也自然产生接近异性的心理倾向,因此满足这种心理,会使人增加愉快、轻松、美好、和谐的关系,使男女双方精神焕发,感受到激荡心灵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③性格的培养与发展。

生活中,既与同性交往,又与异性交往,则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便会是豁达开朗,情感体验较为丰富,个人意志较为坚强。交往对象多会有个体差异,故应取长补短,从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④增进性心理健康和日后处理婚恋问题的能力。

男女生交往,可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达到性心理平衡。在正常的交往中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今后进入婚恋期打下基础,便能较好地区分友谊与爱情,更稳妥地把握好自己的情感,从而严肃、认真、负责地择偶,缔造幸福的婚姻。

2、坦然面对异性交往。

高中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接近和爱慕异性的心理需求是很自然的,也很正常,即对异性的爱慕期。

异性交往容易陷入的误区:

①从单纯、外露的情感转变为含蓄而内向的感觉。

②从融洽的异性交往转变为敏感、多疑、微妙的“被爱的错觉”。

③从直白的语言沟通变为书信传情或语言及表情暗示。

以上使不少中学生处于暗恋中,因此,对异性同学的爱慕与无奈的自我约束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了暗恋中的强烈的自责感,甚至罪恶感,并进一步给正常的异性交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时,力争做到: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接触,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好的异性,对异性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

第三、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

第四,要把握好“自然”与“适度”两个原则。

所谓“自然”——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举止、情感流露、以及所思所想做到自然顺畅,既不盲目冲动,也不娇柔做作。

所谓“适度”——指与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接受。

异性交往的行为准则:男女之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明确责任感,这是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少男少女要遵循的行为准则。

3、青春期男女要正确认识:男女有别。

在高中阶段,如何培养自己适应社会对两性角色的要求?如何看待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

①发掘女性自身的优势。

优势: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女性有交往能力优势,较强的管理能力;女性比男性更细致,遵规守纪方面做得更好等。

女性注意:转变依赖心理,娇气心理,要自尊、自爱,不断提高充实自我,找准自己在社会中适宜的位置。

②正确认识男性的社会地位。

优势:往往是一家之主,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某方面享有特权;交往面较广,承担更多的责任,心理压力较大。

男性注意:克服“大男子主义”,不强求男人做到的女人一定能做到,有事业心,责任感,体贴别人,做生活中的强者。

③培养刚柔相济的人格。

刚柔相济的人格,既不是要求女性“男性化”,也不是要求男性“女性化”,而是强调“弹性”和“整合性”。也就是指男女应该有的特质。

这种意识从小培养,从而建立平等的两性关系。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有责任感,有爱心,乐于为家庭付出等健康人格。

4、过早陷入“早到的爱”。

所谓“早到的爱”主要是指学生(高初中生),在没有任何心理与思想准备和接受爱的能力的情况下,便接到来自异性的爱的信息。

这是青春期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情感与心理需要。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成长,掌握知识的最关键的时期,又加上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不成熟发展不同步,所带来的异性交往及恋爱时所带来的各种困惑,使他们感到,无事所从,力不从心,不知所措,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空间,没有物质基础,没有未来的发展保证等等,所以中学生没有接受和拒绝爱的能力。

如今中学生的恋爱现象已成普遍现象,据调查统计,我国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恋爱现象的占总人数的30%以上,高中生高达60%以上,其根据与背景并不复杂。

首先,青春期身体一系列变化,心理出现渴望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加上流行文化,因趁机充斥了思维想象空间,对许多学生的影响很大。

其次,青春期,自我克制能力,鉴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弱,又加上父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以及传统思想的束缚,很难找到自身价值,对家庭、学校失望、失落感增强,进取心下降,加大对异性的目光投入。另外,攀比与虚荣心也是造成早恋的因素。

再次,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异性交往,不经调查怀疑,以单纯的,粗暴的行为加以制止,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加剧孩子追求异性同学的速度。

最后,青少年升学压力过大,思想空虚,不知所措,同学间的相互慰藉,产生同感,认为“世界上只有你能理解我”,而陷入情网,不能自拔!

怎样才能避免恋爱现象的发生呢?

首先检查自己的对异性的意识和态度,不能因为家庭、学校给自己的“温暖”较少,而去寻找所谓的抚慰,使自己弥补上这一点,于是尝到“爱情”的甘甜后,自我感觉良好,喜欢炫耀自己,去博取异性注目。

在家长与教师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自尊自爱的道德情操。积极听取家长和老师的意见,正确进行异性交往,避免早恋的发生。

如果有冲动或对异性与众多异性有异样的感觉,应提醒自己注意,控制冲动,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端正性观念和批判“性解放”的思想,本着对本人和对方负责的态度,慎重交往。

应该明白,爱情绝不是简单的男女私情。它是人类最高级,最美好,最神圣,最纯洁的一种情感。它需要相爱的双方以无私奉献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培养它。它是成熟(包括生理、心理和思想)的男女作出的严肃的负责的选择,如果没有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很难享受爱情甜美的。

5、早恋——苦涩的青苹果。

2003年4月,我校一位老师带着4岁的儿子回家,儿子非要吃树上苹果,爸告诉他,不能吃,也不好吃时,儿子还是要吃,无奈爸爸摘下了两颗,儿子非常高兴,接着咬了一口苹果,儿子马上顿时苦楚满面,吐了一地,不停地说:“苦!苦!不好吃”。爸爸看看儿子的样子,摇摇头笑了!

此时,老师想起了本班的女生米雪恋爱的事情,他灵机一动,咬了咬牙,顺手摘下了64颗苹果„„

回校后,他问同学们想不想吃苹果,“想” 的声音,几乎是发自一个人,当老师拿出小苹果时,全班同学顿时发出“唉”的声音,又几乎是发自一个人。在老师继续要求吃下去时,许多学生已发出痛苦,无奈的抱怨声„„

当老师问同学们的感觉和原因时,又像似一个人声音“不成熟!”,“对!不成熟的是苦涩的,所以同学们要吐出来,只有成熟的时候才是甜润的!”

事后,米雪主动找老师倾诉心中的“秘密”„„问题很快得以解决„

不成熟的爱情是苦涩的,成熟时的爱情才是甜密的。

高中生在经历了青春期“生理大革命”,性成熟性意识萌生了。由于强的性好奇心和接触异性的欲望,男女之间常产生一种异常渴望与异性在一起的依依不舍之情,这就是中学生最初的爱情。

中学生条件不成熟,情感不易控,感情闸门打开后,就会一泻千里,冲动有余而理智不足。

高中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正是一生中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据说,从某种意义来说,高中生学的知识是一生知识总量的60%。

恋爱势必双方受到影响,学习不专心致志,智力不能开发,能力得不到培养,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受限。

心理上还会压力巨大,怕同学讥笑,怕家长发现,怕老师批评,怕失去“爱情”„„因而使自己的行动诡秘起来,时刻防别人知道一切,时刻防别人拆自己信件„„,导致精神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烦躁不安,心律过快,神经衰弱,有脱离集体的心理倾向。

中学生恋爱无经济基础,无稳定工作和收入,无固定的场所,无时间,无适当的环境,无一定的目的,无经验与心理准备,更无最后的结果„„,这就像低级动物生理需要一样,只是繁衍的需要,而等以上条件都具备时,真正的爱情便会“来到”身边。实际上,人是高级动物,人与动物最大区别是有理想和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中学生恋爱的最大特点:十分珍惜自己“苦心经营”的所谓“爱情”,感情上极为投入,追求时尚,崇尚浪漫,享受爱情。

有人就对中学生的“爱情”作了诠释:时尚——为时尚早;浪漫——慢慢地把自己的青春浪费掉;享受——自己想着受罪;投入——把头伸入,失去理智。

我们暂且不去考证是谁发表这样的看法,但中学生恋爱,确实是为时过早,浪费青春,失去理智,简直就是活受罪„„

还有人说,恋爱中的高中生的智商不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如果是这样,10岁的小孩的行为其不是太幼稚,太滑稽,太不对自己负责,太不可思议„„

据广州一家权威教育机构花了近十年时间对中学时期恋爱的学生作跟踪调查:有94.6%的人无结果,日后品尝着自己亲手酿制的苦酒;其中76.4%的人影响了自己的学业与发展;只有

4.26%的有正面的影响„„

因此中学生不易恋爱。

6、爱的真谛是什么?

在大多数中学生眼里,爱就是两情相悦,爱就是花前月下,一起看电影,逛公园„„那不就是爱吗?当然不是,那只是皮毛的爱。

(1)爱是一种高级情感,是建立在高级情感需要基础上的情绪体验。

(2)爱是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是包含双方共同的需要以及持续深刻的同情与心理共鸣的一种亲密情感。

(3)爱是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一种有人生意义的社会心理活动和心理体验。

(4)爱是在双方愿意的情况下的一种奉献,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给予的高级的活动过程。

(5)爱是意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尊重、关心、理解、帮助和责任。真正意义上的爱是深远的。

上一篇:三步让压力去无踪美文摘抄下一篇:m6u2五年级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