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异论文

2024-10-21

环境变异论文(共11篇)

环境变异论文 篇1

1 煤矿区生态环境系统及其特征

煤矿区是指准备开采、正在开采或曾经开采的煤矿资源富集区域, 应该包括若干矿井或者露天矿的区域, 具有完整的生产工艺、地面运输、电力供应、通信调度、生产管理以及生活服务等设施。它是一个功能结构远较矿山企业复杂的多样性的社区;它具有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 经济产业结构是以矿物开采和加工为主导, 资源结构相对依赖于煤炭这一种耗竭性资源, 生态结构相对比较脆弱。除了煤炭资源这一主导资源外, 还有土地、水、大气、景观、人口劳动力、人文历史、乡镇、社会等其他重要环境资源。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 对其他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是煤矿区生态系统协调与平衡的关键, 是矿区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1 煤矿区生态系统结构

煤矿区的生态环境结构是由空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生物群落和岩体等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结构有序的系统。在生物学里, 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指构成生态诸要素及其量比关系, 各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 以及各组分间能量、物质、信息流的途径与传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主要包括组分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三个方面。

组分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由不同生物类型或品种以及它们之间不同的数量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系统结构。时空结构也称形态结构, 是指各种生物成分或群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同配置和形态变化特征, 包括水平分布上的镶嵌性、垂直分布上的成层性和时间上的发展演替特征, 即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空分布格局。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它是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主要途径。

煤矿区生态环境是指矿区范围内由水、土壤、大气、生物群落、噪声等各种环境因子组成的总和, 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自然和生态经济网络所组成的开放型耗散结构系统。由于人类的开采活动, 使矿区系统内外协同配合, 进行大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成为推动矿区发展的巨大动力。煤矿区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各要素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矿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区域自然——社会复合环境生态系统。系统中各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和联系, 形成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

1.2 煤矿区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从矿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从生态系统生态学角度来看, 矿区生态系统是一个被改变了结构和功能的、受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明显的复合生态系统。

矿区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 矿区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且该系统的产生、存在、发展和消亡都是按人的意愿进行。矿区生态系统大都是在对原有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破坏之后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我国的大部分矿区主要集中在农业区, 矿区开发之后, 随着物流、能流、信息流的输入和大量非农业人口的涌入, 原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已发生了变化。环境系统的功能也演化为以矿产资源和交通条件为主, 加入了大量人工环境, 使得矿区生态系统的环境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2) 矿区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它与整个社会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息息相关。既受自然生态规律的支配, 又受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生物群落发生改变, 生产者数量减少, 生物性生产下降;有相当数量家养动物和一定数量野生动物, 但主要消费者是人。

(3) 特殊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表现为能流与物流是开放式的。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在矿区生态系统中输入、输出、排放都大大超过了原来的生态系统, 剧烈的人为活动在改变原环境的同时也不断地对其产生破坏;另外, 矿区生态系统需要大量的辅助能源和辅助物质以维持其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

总之, 煤矿区生态系统大都是在对原有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破坏之后建立起来的新的生态系统。

2 煤矿区生态环境演变的模式

我国大多煤矿区的共同特点是:处于生态脆弱区, 有较充足的光温资源、较贫瘠的水土资源和较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资源开发对于煤矿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表现在:光温不变、水土废弃、矿石耗竭。因此我国目前煤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它是指在矿区经济支持和人工诱导下重建的高稳定生态系统。在这种情况下, 煤矿区在发展经济时, 虽然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 开采煤炭资源和消耗其他生态环境资源, 并排放大量的生产性废弃物, 生态系统极度退化, 但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获得的经济效益反哺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合理的开采计划和科学的综合整治, 矿区生态系统受到的干扰和破坏较低到最小, 并能得到逐渐恢复, 此种生态系统可高水平持续发展。

第二种是不可持续的恶性循环模式是。它是指由于对其采矿生产中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不进行治理, 结果导致, 一方面煤矿区经济活动大大超过矿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和利用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从而引起矿区经济停滞和衰退;另一方面经济停滞和衰退导致缺乏足够的资金去改善和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 只能进一步向生态系统索取资源, 继续加重矿区生态环境危机。经济衰退与生态环境恶化相互制约, 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模式下, 煤矿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表现为相互制约的对立关系。对矿区生态环境不做任何保护治理、仅靠自然恢复, 实践证明, 在原生态系统尚未超过其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 系统有系我协调和平衡的能力, 随时间的推移, 系统可能自然恢复, 但对目前造成如此大规模的矿区极度退化生态系统已“超负荷”运转, 不可能仅靠“自我维护”而恢复, 而只会使极度退化生态系统再度恶化。

由此可见, 上述两种煤矿区生态环境变异的模式中, 可持续发展的高稳定性生态系统是我们要追求的模式, 要力争避免出现第二中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恶性循环模式。因此, 只有正确认识煤矿区矿产资源及其环境特征, 边开采边治理, 合理运用各种先进采矿工艺和设备, 减少煤炭资源损耗, 降低生态环境破坏, 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取得最优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使矿区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稳定发展状态。

3 煤矿区生态环境变异的规律

煤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环境生态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的, 而是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矿区生态环境因素之间及其与采煤之间是一个在时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有序转化的有机整体, 矿区生态环境结构及其变异规律主要表现为非线性的“面”。虽然, 各个煤矿区其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其环境特征都不相同, 但是由于开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变异具有一定的规律。

煤炭开采引起的生态破坏, 主要由以下三个过程导致的:开采活动对土地的直接破坏, 如露天开采会直接毁坏地表土层和植被, 地下开采会导致地层塌陷, 从而引起土地和植被的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 (如煤矸石) 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进行堆置, 从而导致对土地的过量占用和对堆置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矿山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碱性、毒性或重金属成分, 其通过河流和大气飘尘, 会破坏周围的土地、水体和大气, 其污染影响面将远远超过废弃物堆置场的地域和空间。根据煤炭开采的阶段性特点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变化程度, 可以把煤矿区生态环境变化规律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地表景观性破坏。由于煤炭深埋在地下, 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掘进式开采, 在矿区开发初期, 其生产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矿区地表的地质环境日益恶化。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地面变形、水资源系统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矿坑突水、瓦斯突出、水土流失等。

其中尤以地面变形最为严重。地面变形是由于煤矿开采, 引起地表稳定性变差, 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有: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地裂缝、泥石流等。

以平顶山为例, 目前地面塌陷面积就达185.4km2, 开采沉陷影响土地总面积15520hm2;地表沉陷深度一般2~6m左右, 最大沉降深度可达10m, 万吨沉陷率0.164~0.377hm2/×104t, 平均万吨沉陷率为0.204hm2/×104t。采煤沉陷影响村庄121个, 厂矿、企业、单位、学校、村庄公共设施等118个, 造成建筑物强烈变形破坏的村庄70个, 异 (就) 地拆建、抗变形村庄、单位等42个。共计受灾人数96951人;耕地15520hm2, 房屋195480间, 厂矿、企业、单位、学校等建筑面积 (已变形) 60.59×104m2, 目前已补偿费用25843.8万元。

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煤矿区的环境质量性破坏。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 大量的人工建筑及其生产活动的成倍增长, 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趋严重, 从而降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 使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变得比较脆弱。生态系统受损伤的各种变化都是由于结构的改变, 如矿区水土资源受到污染破坏、物种资源急剧衰减、矿区植被面积下降、植物光和作用的转换效率低, 能量流动效率降低、物质循环受阻等。在这一阶段, 修复矿区生态就需要借助于生态系统的外部力量才能促进矿区生态功能的转变, 矿区生态治理和维持成本加大。

第三阶段表现为生物性破坏。生态系统过程受阻和功能衰退是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矿区产业结构的演变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力和生态修复能力而影响矿区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开发初期, 矿区生态恶化程度较低, 生态系统维持成本较低, 矿区生态自我修复的能力较强, 对矿区生态长期影响较小;矿区形成期, 矿区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力加大, 矿区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急剧下降, 治理成本上升, 但是矿区生态治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需要加大矿区治理的力度或实行清洁化生产, 以消除开采过程生态系统的破坏力。如果失去矿山生态治理的时期, 矿区进入衰退期, 整个矿区的恶化程度急剧上升, 矿区生态修复的周期长、成本高、修复能力脆弱, 对矿区持续发展的长期影响大, 严重阻碍矿区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玉和, 王玉俊, 李堂军.矿区的概念与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0, 20 (4) :299-303.

[2]姜福兴, 耿殿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区”模式[J].科技导报, 2002, (2) :54-56.

[3]刘洪丽, 吴军年, 徐兴东.基于集对分析的矿区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J].干旱区研究, 2008, 25 (4) :568-573.

[4]寿嘉华.走绿色矿业之路:西部大开发矿产资源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地质, 2000, (12) :2-3, 6.

[5]孙玉峰著.矿区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方法研究——矿区复杂系统仿真设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环境变异论文 篇2

曾宝俊格致工作坊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遗传与变异”单元的第3课。主要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后,引导学生了解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史、应用情况以及最新进展,从而形成对遗传变异内容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材分成以下四个部分:1.从孟德尔和后续者的研究入手,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史;2.以袁隆平的超级水稻为例,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3.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遗传和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4.开展科学辩论会。从整体来说,教材按照时间顺序,把遗传和变异研究的过去、现在、将来有机整合在一起,环节清楚,结构紧凑。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我们认为,查阅资料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建议把本课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为了提高教学效益,课前需要教师把有关的资料做成一个网页,方便学生访问有关网址。如果安排两课时的话,那么小报也可采取电子报刊的形式来完成。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会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

●会分析资料,做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了解人类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秘密的发展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积极参与讨论研究;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有用的。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那么,为什么后代长得像父母又稍有不同?是什么携带着父母的形态特征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

2.揭题:科学家们为了解释这个现象,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他们的研究过程,学习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1.谈话: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在遗传学的研究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学生学习教材48页孟德尔的资料。

3.提问:你能对孟德尔实验做出自己的解释吗?

4.小组讨论。

5.交流汇报。

6.引用“基因”概念讲解孟德尔实验。

7.谈话:可是,人们无法用孟德尔的遗传理论来解释有些动物的父母皮毛都是褐色的,而它们的孩子却是白色皮毛这样的现象,后来的科学家对此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

8.指导学生阅读关于变异的资料。

9.师生总结。

【评析】作为引领学生了解遗传变异科学史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经历科学家曾经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人们了解了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就利用遗传变异的规律来改善它们、利用它们,让它们为人类造福了。

2.指导学生学习教材49页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3.提问:你认为,袁隆平爷爷培育超级水稻应用了什么原理?

4.学生讨论交流。

5.指导学生学习变异的应用。

6.查阅资料自学:无籽西瓜是怎样培育出来的?

7.师生总结。

四、指导学生查阅资料遗传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

1.谈话:虽然人们在遗传变异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人类是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的,特别在最近几年,科学家在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很多的惊人成就。那么,生物遗传变异的研究到底已经走到哪里了呢?取得哪些重要的成果?下面,我们就上网来查阅有关的资料。

2.学生查阅资料。

3.谈话:课后我们还可以找一些书刊报纸来了解有关知识。然后各组都做一份小报来介绍遗传变异的最新进展,好吗?小报可以做在铅画纸上,也可以在电脑里做电子报刊,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评析】本环节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了解关于遗传变异最新进展的资料,但是作为获取资料的方式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已经超越了目的本身。我们在重视指导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方式的指导,以免以偏概全。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谈话:课后大家都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且完成了一份资料小报。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各组掌握的资料。

二、展示资料小报

1.各组轮流展示、介绍。

2.总结评价。

三、科学辩论会

1.谈话:大家在刚才的交流中说到,生物的变异现象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坏处。那么到底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生物的变异现象呢?下面我们分成两个组,来举行一场科学辩论会。首先请大家准备一下。

2.学生准备资料。

3.举行科学辩论会。

4.教师评点。

【评析】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辩论本身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主要是通过科学辩论会这个形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来促使他们寻找更多的资料,尽力掌握更多的资料,以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四、总结

谈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教学片断赏析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的教学片断

师: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在遗传学的研究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我们就把书翻到48页来看一看他的资料,了解有关知识。

(学生看书学习孟德尔实验资料)

师:孟德尔是怎么研究的?

生:孟德尔种了数百株豌豆。

生:他研究豌豆花,发现花的颜色是有规律的。

师:花的颜色有什么规律?

生:紫色的花的后代也是开紫色的花,白色的花的后代就开白色花。但是两种不同颜色的花进行人工传粉后,第一代都是紫色的花,第二代就两种颜色都有了。

师:当两种不同颜色的花进行人工传粉后,第一代豌豆开的都是紫色的花,第二代就两种颜色都有了。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学生沉默)

师:开紫色花的豌豆的后代也开紫色的花,这是什么原因?

生:这是遗传现象。

师:对吗?

生(齐):对。

师:两种不同颜色的花进行人工传粉后,第一代都是紫色的花,第二代就两种颜色都有了。这说明使花开紫色的物质有没有得到遗传?

生:遗传了。

师:使花开白色的物质遗传了吗?

生:也遗传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在第二代豌豆里可以看出来。

师:好,不错。问题是为什么第一代开的花全部都是紫色的呢?

生:紫色的厉害。

师(笑):厉害?影响力要强一点?

生:是的。

师:你们看呢?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的。我觉得那个使花开白色的物质像个定时炸弹,要到第二代才炸。

……

诚信变异析 篇3

信用危机已成世界性问题。如美国、日本、韩国银行的坏账,安然、爱立信、默克等的失信,等等。在这个问题上,我国也跟了时尚,并走上前列。如经济界的欺骗银行、坑害股民、制造假货、虚假广告、欠债不还,政府部门高水分的报表,新闻界与事实不符的假新闻,一些官员言不由衷的空话大话,等等。这些变异的现象已严重地破坏了我们的政治、经济运行轨道,阻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因此有识之士提出“诚信”的题目。于是“诚信”也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我并非跟时尚,赶潮流,因为搞企业,此题与我的职业有关,所以,在这个社会大冲击波中,震动我这愚钝的大脑,思考了这个题目,抒发一点浅见,供读者一笑。

“诚信”乃人类的天性、美德。中国人的诚信更有光辉的历史,说不完的故事。有历史故事说,周文王时代画地为牢,有罪的人在划定的圈圈内,不用栅栏、看守,就在圈内服刑;又说,孔子的高徒颜回,拾金不昧,箪食瓢饮,不移其志。在历史上的商品经济发展途程中,在其业内更重诚信。推想,古代的丝绸之路,必无假货才能畅销中亚和东欧的;明清瓷器,也必是保真无疑,才成为世界的艺术瑰宝。近代的东方商人,如瑞蚨祥、同仁堂、山西票号等等,无一不是以优秀的品格底蕴,表现出超群诚信。

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的诚信,永垂史册,蒋介石的背信弃义,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美谈归美谈,佳话归佳话。如今不是常听人们说“道德多少钱一两”、“诚信多少钱一斤”吗?更有“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有权不用,过期过废”;“现在是经济社会,有利不捞,有钱不掏,真是傻包”。于是不少有权的忘了权是谁给的,权是干啥用的,小者拔毛、刮皮,甚者整猪抬走。

有多少制造厂家,偷工减料,吹牛广告;更有眼红者,假酒、假药、假种、假肥料,只为自己发财,不想被骗、被坑者的死活。诈骗集资、包装造假的上市公司,用各种手段欺骗银行贷款,套取货物永不还账……这一切都是诚信的变异、灵魂的沦丧。

何以人心不古,世风颓下呢?联想环保新闻,保健知识,空气质量恶化,造成臭氧空洞、酸雨;江河污染,造成海洋赤潮,人类呼吸有害空气、吃有毒食品,过度不当的饮食,导至诸多新病发生,老病增多,什么艾滋病、癌症、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不能不说这是环境变异所至。诚信的变异也是环境所至,当然不是自然界的大气污染,而是社会的大气了。那么,社会大气是什么呢?愚以为,是所谓的市场经济过热、管理的弱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失落所至。这三者构成了社会的大气层。片面地学西方的神话式发展,片面推崇什么负债经营、举债兴企,总而言之是自不量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忽视了有效的道德教育、有力的法制规范,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许多好的东西,似乎都成了过时的东西了。更有甚者,是被捧红的典型中还有无道德、无诚信的骗子的负面影响,自富光荣、金钱万能,有了钱能买楼、买轿车,有的还能买官,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面对当今社会诚信的变异,应引发思考。“利”是驱动人的高能源。有几人不想利、不趣利呢?为利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一种人权。但是,求利的前提,需有义、德去支配,需有法来约束,需有管理机制的规范及引导。国外的正确经验应借鉴。但绝不可以认为国外的一切都好。有的学者针对中国的问题在文章里提出:我们学习国外不够,只抱中国的东西不放。对这种说法,我实在不敢苟同。我以为对西方学得不够,是不选择地照搬;对本土的太多,是被践踏和摒弃的五千年优秀民族文化和道德太多。试问当今的年轻人,有几位能说出自己曾祖父的名字;所谓的知识分子有多少能排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朝代顺序,更不必问诸子百家的代表作,所谓封建老一套的孔老二的主张学说是什么了。如此,何言保守呢?愚以为我们对中国的东西不是学多了,而是学得太少了,或者根本就没学。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必须对本国家、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精华进行总结、继承、弘扬,同时借鉴、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先进的有益的东西,再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破四旧了。所以,愚以为,“诚信”变异的原因,也是文化衰退和混乱的一个结果。

“诚信”的变异,要是文化知识低下所至。由于经营者在喧嚣的经济大潮里游泳,看钱看得眼红,缺乏冷静的思考和学习。于是,就有其不智之举。虽然是挖空心思地策划、包装、掠夺,获得丰厚利益,乐得消受风光,岂不知天下人绝对的不都是傻瓜。当其东窗事发时,有多少走死逃亡,住进班房呢。有人笑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没胆量”。所谓的“胆量”就是欠债不还,欺世造假吗?虽然有人戏法变得很巧,一骗再骗,虽然中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可以换地方骗,但我想用户受骗一次决不会再第二次买你的产品。巨额也是有数的,绝对不能无终止。长久是无限的,以“诚信”为根本,虽涓涓细流,也可以汇成江河。此理甚为简单,但就是有人在这个最简单的事情上利令智昏。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道德精华,虽年代久远,但在今天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将其发扬光大,用于市场竞争中,一定获益菲浅。

话说“神补”

时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愈来愈关注自身的健康。为了祛病延年,很多人采用了“药补”和“食补”。但不少人花了许多的钱,耗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并不理想。何也?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即在整个疾病的病谱中,大约有1/3的疾病的致病原因,在于心理因素。

中医历来认为,人的身体是由“神”和“形”两部分组成的。所谓“形”,就是指人体的各种物质结构,如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所谓“神”,又称神明或神志,即指人的精神、意识、情感、思维、性格等,平素表现为喜、怒、哀、思、悲、恐、惊七情。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喜、怒、哀、思、悲、恐、惊七情致病的心理因素,也十分重视情志相胜的心理疗法。所谓七情致病,是指一个人的情志波动过于强烈,过于突然,或者持续的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的耐受程度,容易造成人体的气机紊乱,从而导致疾患的发生。所以古以有之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作肾的说法。史例周瑜因妨忌而脑怒身亡,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伍子胥因焦急悲愁一夜白了头,还有“笑死牛皋,气死金兀术”的历史故事,皆为明证。现实生活中,因突然情绪激动而致死致残者也非罕见。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现代价值观念的变迁,诸如名利、权势、地位、金钱、事业、爱情,家庭以及竞争等交织的人生重重矛盾,使当代人感到了精神的紧张、重压,从而产生抑郁、悲愁、暴躁,烦恼等等心理疾患。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1/5成年人的健康,受到高度精神紧张的严重威胁。而我国目前高校也有23%的大学生发现有心理障碍问题,且不说处于占全球人口近50%的似病非病的“第三状态”者,其中的许多人都可以从心理障碍上找到原因。所以心理学家和医学家们几乎同时提出:21世纪的健康主题,应该是心理养生。这也就是本文想说的“神补”。

所谓“神补”,就是调摄情志,扫除各种不良的情绪,让七情处在正常的范围内。但是,现实生活是错综复杂的,就像天气一样,有冷暖寒暑阴晴,没有一种固定的良方包医百病,所以应区别不同的人不同的情绪障碍,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方有好的效果。据《徐洄溪医案》记载:清朝——新中举状元因欢喜若狂,笑无休止,便到徐洄溪处求医。徐洄溪问明病情后说:“你这病已无法医治了,再过七天一定会死的”。这位新科状元听后惊恐万分,但七天后非但没死,反而病症痊愈了。这是因为徐洄溪用了“恐胜喜”的情志相胜疗法。再如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过于紧张,以致情绪焦虑烦躁,工作效率低且身体虚弱,长期药物治疗不见效果。后来他遇到一位名医,这位名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品味医生的话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自此常抽空去看滑稽戏和喜剧,常常开怀大笑,这种愉悦的心境使他恢复了健康。法国著名作家雨果,40岁时患了严重的心脏病,医生认为他的生命屈指可数,但他并未因此恐惧,也不完全依赖药物,而是下决心锻炼身体,做操、打拳、跑步、游泳、爬山,立足于身心上的全面调整,结果战胜了病魔,享年84岁才寿终正寝。大家熟知的邓小平同志,一生起伏波折,他都泰然处之,晚年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请教他长寿秘诀时,他说:“没有秘诀,我一向乐观”。

环境变异论文 篇4

立地环境是由地貌、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因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优化组成的集合体。立地环境特征及其分异规律, 是森林系统立地研究和分类的主要依据。然而, 探讨、研究、升华、提炼森林系统立地分类别, 必须优化利用地貌、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主要因素的自然特征及其分异规律, 应用相放信息、数学理论及其计算机技术定量处理, 才能得出比较科学、正确、客观的论据。

1 地形因子的特点

地形因子对于林木的生长是个间接的因素, 但地形直接影响着气候的降雨量、温度和光照、气温、土壤、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再分配。在地形条件中, 由于海拔、坡向、坡度和坡位等因子的不同, 林木的生长也随之不同。一定的地形条件常常代表着一定的气候和土壤类型, 随着地形的改变, 气候和土壤也发生变化。因此, 各种气象要素及其综合的环境条件的效应, 都随着地形因子的差异而变化。结果在林木分布区域内就会出现气候、土壤、林木生长量的差异。

2 气候因子

生物量的积累就是木材环境的潜在生产力, 如光、热、水、养分等, 通过一系列的新陈代谢而产生有机物质的过程。因此, 气候是树木生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生态因素之一。

2.1 林木生长与气候类型。

我国幅员辽阔, 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 由于太阳辐射量从低纬皮向高纬度递减, 形成了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荆陈带等气温不向的热量带。由于每个带内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差异, 形成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立地条件, 控制着林木的生长和分布。每个树种都分布在一定的气候类型和范围内, 如杉木不过淮水, 樟树和纲叶云南松、思茅松不过长江, 马尾松北界不过华中区, 云南红豆杉只分布在云南高原。榕树在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8℃的地方不能生长, 只能分布在热带和南亚热带。

2.2 林木生长与光能。

树木占有一定的生态空间, 能充分利用太阳能, 产生相当大的生物量, 而且它还具有各种生物效能, 对稳定生态平衡, 保护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研究, 树木能吸收80%的日光能。但由于受到自然界中CO2浓度, 水肥条件的调节作用和树种生态特性的控制, 所能吸收的光能只占10%~20%用于光合作用。

2.3 林木生长与水分、温度的关系。

水分和温度不仅是自然界的动力, 而且是生命活动过程的介质和气的来源。无论是树木个体或林木群体, 无论是灌木或草本, 以及土体中微生物的活动, 都离不开这些因子。因此, 水分和温度在森林生态系统环境因子中占有支柱的作用。任何林木生长发育对水分和温度的需求过高过低都影响新陈代谢作用, 使林木本身都受到控制和制约, 雨热同季是林木生长旺盛的最佳季节。水分和温度在林木的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因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构成植物体的无机成分之一, 从生活细胞的原生质到树木种子, 都含有不同数量的水分。

树木的生命活动要在有水和温度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土壤中养分的吸收, 以及其在体内的运转和利用, 都离不开水和温度。林木如失去水分过多, 遇到高温和低温, 其生理过程将受到抑制而产生萎蔫, 甚至死亡。因此, 水分和温度是树木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生活条件。只有在一定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 才有可能有树木生长, 形成森林生态系统:在背风面坡和江河的拐弯处形成雨影期, 构成干热河谷, 水分不足, 热量有余, 很多树木不能生长;相反在湿润地区的“多雨地”, 水分有余但湿度过大, 温度不足, 一般阳性树种都生长不良, 只能生长, 不能高产。

3 林木与土壤

林木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主要来自土壤, 所以土壤是林木速生丰产的基础。反之, 林木形成森林以后, 在不断地改变和影响土壤的肥力性状。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和母岩条件下, 林分密度、结构、组成和林龄不同, 成长过程和肥力状况也不尽相同。森林影响着土壤的微生物活动。因此, 通过调整林分的密度、结构和组成, 以及随着林龄的增加会改变土壤的形成过程, 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林木的生长以达到速生丰产,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发挥多种效益。

3.1 母岩。

土壤是立地环境的主要组成因素之一, 是母岩、生物、气候、地形、时间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产物。其中母岩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直接参与了土壤的形成, 对土壤肥力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母岩的成分和性质, 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特性, 如土壤类型、土壤机械组成、土壤矿质元素的含量, 以及p H值等。在气候和地形因素相同的条件下, 往往不同的土壤就是由不同的母岩发育形成的。母岩通过土壤影响森林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

3.2 土壤类型。

土壤是历史的自然体, 是生物与气候、母岩、地形互相影响塑造的结果。从森林气候环境来研究各林区土壤的形成和类型, 具有明显地带性特征和垂直分布规律。由低到高, 自南往北依次分布有砖红壤 (黄色砖红壤) 、赤红壤、红壤 (黄红壤) 、黄壤、黄棕壤、棕壤和火山灰土 (非地带性) 等土壤类型。

4 土壤湿度

水分既是树木本身的重要成分, 又是树木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树木需要适宜的土壤水分才能生长良好。杉木不是旱生树种和湿生树种, 而是喜湿润介于二者之间的中性偏阳性树种。

上述研究表明, 林木要生长良好, 就需要有适宜的水分。土壤水分不仅为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而且也是使养分有效化的先决条件, 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只有溶于水中成为离子态才能被植物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因此, 当土壤中含水率低于23%, 土壤中水分不足, 这时土壤对水分子的吸持力大, 水分紧附在土粒上, 杉木根系要吸收到所需的水分较困难, 致使杉木生长不良;土壤中水分过多, 大于32%或49% (质地不同) 的, 土壤缺氧, 二氧化碳含量多, 阻碍根呼吸和吸收养分, 或者致使在土壤中形成一些还原性有毒物质, 造成毒害, 还会产生反硝化作用, 使氮毒损失, 故秃杉生长不良。

5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 对于土壤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调节, 微生物的活动和林木根系的发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非常密切, 因为粘粒是土壤矿质肢体的主体, 具有代换吸收阳离子的作用, 可以使土壤中离子态的养分不受淋溶, 从而起到保存养分的重要作用。由于土壤肢体的这种代换吸收作用, 林木才能从土壤中源源不断地获取养分, 这些养分通常都被吸附存粘粒表面, 林质的土族粘粒含量多, 表面积大, 表面能就大, 因此, 保持的养分比砂质土壤多, 土壤的保肥力则强。从土壤水分状况来看, 粘质土壤总孔隙度大, 并多为毛管孔隙, 保持的水分就多, 其保水力, 抗旱力比较强, 因此在相同条件下, 粘质土壤的含水率一般都比砂质土壤的高。

参考文献

[1]陈代喜, 莫泽莲.浅谈杉木合理的造林密度[J].广西林业科学, 2001 (2) .

[2]张小全, 徐德应, 赵茂盛.林冠结构、辐射传输与冠层光合作用研究综述[J].林业科学研究, 1999 (4) .

变异的胸罩 篇5

然而,早期的胸罩尽管花哨和令人兴奋,但缺乏真正的支撑力,因此,当女人的乳房在品尝了小鸟出笼的喜悦之后,仍然希望在自由的同时,找到一个坚实的家。1914年,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德国和法国又在内衣界掀起了另一场战争:前者仍然坚持紧身胸衣托举的豪乳,而后者则开始提倡无肩带松紧式胸罩制造的小乳房。这场战争最终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如今的平胸女孩如果回到1920年代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因为那时的女人们一心想“消灭”的就是丰乳肥臀,她们一窝蜂地拥挤在出售窄奶罩(banbeau)的专柜前,为的就是能够将身材挤压成平板的样子,好让长串的珍珠项链顺着连衣裙完美地垂挂下来。再后来,随着年轻女孩们对乳罩的摈弃,薄如蝉翼的纱质衣料开始大行其道。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愿意使自己看起来像个男孩,纽约的罗森莎(Ida Rosenthal)和碧赛特(Enid Bissett)便觉得平胸毫无美感,而缩胸乳罩也并不舒服。作为一家服装公司的合伙人,她们决定设计能够衬托乳房自然曲线的胸罩,为女人们找回性感。这种后来被称为“自然支撑乳房”的胸罩最初是以她们自己为模特进行推销的,结果比她们预想的还要好,这就是著名的“仕女造型胸罩公司”(Maiden Form Brassiere Company)的由来。

到了1930年代,女人的内衣结构与今天已无太大差别,虽然百货公司的货架上仍然顽固地陈列着连身衬裙、半身衬裙、束腰、吊袜带、紧身胸衣和连体式内衣,但胸罩与内裤的单纯组合已成为主流。1935年,以1500美元买下杰布可丝专利胸罩的华纳公司,率先推出从A到D型不同罩杯的胸罩,为全球的乳房形状定下统一的标准。

胸罩真正的黄金年代始于1938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弹性纤维之后,尽管二战的爆发很快抑制了这种原料在民用工业方面的运用,但女人们仍然想尽办法将回收后的尼龙降落伞等军用品利用起来,制成各式胸罩和内衣。二战结束后,美国公司迅速推出全新的人造丝胸罩系列,并开发了十字交叉、回旋织法来制造圆锥型罩杯,这种俗称“鱼雷”的胸罩,使女人的乳房看起来真的像蓄势待发的鱼雷一样,令人触目惊心。而“仕女造型胸罩公司”则在1949年成功推出圆型织法的“轻歌” (Chansocomte),又称“子弹胸罩”,这种胸罩在此后的30多年风行100多个国家,创下9000万件的销售业绩。

狂飙突进的胸罩产业终于在1970年代末滑入走火入魔阶段,当时的美国流行起一种慢跑运动,两个热爱慢跑的女人竟然将男人的护阳三角腹带缝制成慢跑胸罩,并被商家发展成胸罩市场上主要的副产品线。

所谓风水轮流,正如紧身胸衣曾经的辉煌,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乳罩的魅力了!1992年,1月号的《时尚》杂志宣称:“显露乳沟、游走于‘走光边缘的胸罩’,最能展现新的女性魅力。”同年2月号的《柯梦波丹》则以“胸罩就是要给人看”一文,直接进劝女人:“别害羞,露出乳沟正流行!”乳罩业在1994 年的美国,卓然壮大成年营业额30亿美元的产业。

这也是魔术胸罩风行全球的一年。当超级名模们穿着这种能够改变乳房形状的胸罩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亮相,丰乳的风尚开始全面回潮。1994年4月,美国的魔术胸罩在纽约首次登场,10天之内即售出3000套。同年8月,魔术胸罩登陆旧金山,那里的梅西百货竟然摆出惊人的阵势迎接它的到来:门口不仅有管乐队迎候,还有一队歌剧男高音大唱赞美诗,而运送魔术胸罩的护花使者,则是一队美艳的足球拉拉队。另一个百货商店的场面更是离奇,魔术胸罩竟是用防弹运钞车送达的!疯狂的抢购者在商店尚未开门时就开始守侯,店门刚刚打开,胸罩就被一抢而空。

翻看1993年到1995年间的时尚刊物我们会发现,那时的杂志封面十分流行“双手放在乳房上”的照片,有的是男模特从女人身后托举,有的是女模特自摸。一个化名“盖儿”的模特,在回忆为杂志拍摄封面的经历时,揭露了一个关于乳头的小秘密:“摄影师最喜欢硬挺的乳头,认为它能激起性欲。所以我们便把冰块放在乳头上,让它受刺激变硬,实在受罪!乳头不是变得很敏感,就是冰得麻木了。”

有人做过统计,平胸、丰胸大概40年一轮回。如今被嘲笑为“荷包蛋”或者“停机坪”的小乳女人,只好干瞪着眼等待那四十年后的風光了。(网易历史)

环境变异论文 篇6

“猪场感染变异PRRSV必须免疫变异株疫苗”这种观点如今正影响着整个养猪业。笔者一直深受其扰,受其困扰的根源在于无论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还是在世界PRRSV前沿研究成果中,笔者都难以找到支持该论断的依据。带着这种困惑,笔者谨以一段亲身经历的临床实践和体会与同行交流。

2014 年7 月5 日,笔者获悉湖南长沙某600 头基础母猪猪场发生了以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哺乳仔猪高死亡率、病猪耳朵呈蓝紫色为临床症状的疫情,先后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没有明显效果。笔者于2014 年7 月6 日抵达该场。

1 临床症状

2014 年6 月28 日起,40% 的妊娠母猪( 近200 头) 陆续出现体温升高( 40. 0 ~ 41. 5 ℃ ) 、精神沉郁、减料或不食、呼吸急促等症状。至7 月6 日,妊娠后期母猪( 105 ~ 110 d) 已有10 头流产,1 头死亡,8 头产死胎,4 头产木乃伊胎,4 头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初生仔猪站立不稳,吃奶无力,呼吸困难,腹股沟淋巴结呈深蓝色,至10 日龄时多数转归为死亡,死亡率60% 。

保育猪发病初期食欲减退,眼分泌物增多,眼睑水肿,形成泪斑,咳嗽,腹部皮肤发红,伴有轻微性腹泻,尿少而黄; 后期消瘦,腹式呼吸,后肢无力,喜卧,耳尖、腹下和四肢末梢皮肤发紫。1 100 多头保育猪,发病率达80% ,至2014 年7 月6 日,累计死淘260 头,死淘率高达30% 以上。

2 剖检变化

随机选择7 日龄左右和40 日龄左右的发病活仔猪各5 头进行解剖。7 日龄左右仔猪多表现为心包积液,心肌变软; 肺脏呈暗红色,肺间质增宽明显,尖叶、膈叶、心叶有散在的出血点和肉样变。40 日龄左右仔猪多表现为全身淋巴尤其腹股沟淋巴结水肿、出血; 肝脏肿大; 脾脏肿胀,表面有暗红色梗死灶; 肾脏肿大,呈褐色,质地较脆,有瘀血现象; 膀胱有出血点,尿液浑浊呈茶色。解剖的10 头仔猪,有6 头出现消化道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底、胃黏膜大面积充血、出血,肠道充血、出血。

3 实验室诊断

为了确诊,2014 年7 月6 日无菌采集10 头病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淋巴结等组织病料,送往华中农业大学兽医院进行病原分析。至2014 年7 月15 日经细菌分离培养,没有发现可疑菌落,可排除该猪场感染细菌性致死性疾病的可能。对10 头仔猪进行了猪蓝耳病病毒、2 型猪圆环病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等病原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7 日龄左右和40 日龄左右的10 头仔猪皆为“NSP2缺失30 个氨基酸的PRRSV”( 变异PRRSV) 阳性; 非NSP2 缺失30 个氨基酸的PRRSV皆为阴性; 有4 头40 日龄左右的仔猪圆环病毒阳性,有3 头40 日龄左右的仔猪猪瘟阳性,其余项目都为阴性。

4 措施与结果

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猪场技术团队沟通,一致认为发病主因为“NSP2 缺失30 个氨基酸的PRRSV”( 变异PRRSV) 所致,通过充分沟通,于2014 年7 月16 日起联合执行治疗措施。

1) 停止使用之前某品牌的“NSP2 缺失30 个氨基酸的PRRSV弱毒活疫苗”( 变异猪蓝耳病弱毒活疫苗) ,更换为“蓝定抗”( 福州某公司提供的猪蓝耳病弱毒活疫苗) 。

2) 隔离症状明显的猪只,注射替米考星和黄芪多糖注射液。症状不明显猪只( 母猪及商品猪) 免疫“蓝定抗”1 头份/头,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每吨饲料中添加替米考星300 g和黄芪多糖粉剂1 kg,连用7 d。

3) 所有母猪间隔3 周后再次免疫“蓝定抗”1 头份/头。

4) 从母猪第1 次免疫“蓝定抗”开始,新出生的小猪在出生当天吃初乳2 h后免疫“蓝定抗”1 头份/头,直至全场疫情稳定,稳定后改为出生后15 日龄免疫。

执行该方案后,至2014 年7 月20 日( 1 周后) ,全场疫情得到控制。至2014 年7 月28 日,全场生产趋于正常。期间母猪无流产和死亡,产床仔猪死亡31 头,保育猪死亡56 头。

5 小结与讨论

该猪场本次疫情主要由“NSP2 缺失30 个氨基酸的PRRSV”( 变异PRRSV) 所致,死亡率高,损失严重。值得注意的是: 该场自2012 年3 月份至发生本次疫情,其间一直免疫某品牌的“NSP2 缺失30 个氨基酸的PRRSV弱毒活疫苗”。由此可见: 首先所用的变异蓝耳病活疫苗并不能有效防控变异蓝耳病导致的疫情; 其次由于从发病猪检测到的病毒与所免疫的疫苗都是“NSP2 缺失30 个氨基酸的PRRSV”,疫情是否由疫苗本身所致不能确定,但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许多人认为“猪场感染变异PRRSV必须免疫变异株疫苗”,值得反思。PRRSV病原学研究早已揭示,国内所谓的变异PRRSV与经典PRRSV的根本区别在于病毒NSP2 基因的不同,而NSP2 是病毒的非结构蛋白,与PRRSV的同源保护性无关。所以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变异PRRSV疫苗对变异蓝耳病没有保护的现象。

最新的国际PRRSV研究成果揭示: PRRS疫苗的有效性取决于交叉保护和是否能快速产生有效的免疫力( 消除PRRSV免疫逃避问题) 。

目前的PRRS疫苗都具有一定的交叉保护( 由PRRSV保守的M蛋白决定) 。然而很多人试图通过对病毒GP5 基因测序,以选择交叉保护完美的疫苗。众所周知,PRRSV的GP5 基因高度变异,导致现实中猪场“测序选苗”措施的执行速度很可能跟不上场内感染毒株变异的速度。

进一步了解会发现GP5 的抗原位点其实是高度糖基化的,即病毒GP5 抗原位点被修饰屏蔽,导致两株PRRSV的GP5 同源性即使是100% ,交叉保护的关联性也很有限。所以笔者认为“测序选苗”的想法是否可行需要一线养猪专业人员理论联系实际去甄别。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现有大多数蓝耳病弱毒疫苗免疫后都无法快速产生有效的免疫力( 没有解决PRRSV免疫逃避的问题) 。多数疫苗免疫后至少需30 d才开始产生低水平的有保护作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应答的现实意义有多大,值得养猪生产一线的同行深入地分析和推测。

本次疫情之所以能得到有效控制,根源在于所用“蓝定抗”不仅对各种蓝耳病病毒毒株具有较好的交叉保护( CH - 1R株的广泛交叉保护特性) ,而且能快速产生免疫力( 佐剂解决PRRSV免疫逃避问题) 。

环境变异论文 篇7

—引自雷姆·库哈斯《疯狂的纽约》

我们这个时代,城市在向上生长,疯狂地向上生长,20m、50m、100m、200m、500m……高度极限被一个个突破,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鳞次栉比、此起彼伏的摩天大楼们或以巨大的突变体形态、或以宏伟的乌托邦片断、或以疯狂而无理性的形象占据着城市的天际,如君临天下般承载着大众的渴望,覆盖着一个个街区,给现实的城市制造着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神话影像,伴和着蜘蛛侠的深夜咆哮,与X战警们的呼啸风声……

通天塔—异化的种子

《圣经·旧约·创世纪》11章称:人类企图兴建高塔通往天堂,这种人定胜天之勇气令上帝耶和华震颤,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他施法改变并区别开了人类的语言,使人类因语言不通而散落各地,那塔于是半途而废。这座深藏在人类文明创世纪传说中的“通天塔”(图1),以其特别的存在方式与惹怒上帝的故事揭示了其以迥异于人类习惯性依附于大地居住状态的非常态方式—一座由大地表层凸起并盘旋向上的突变体形态,集中着人类向上的强烈欲望,更彰显出异化的本质,这异化既震撼器官,又冒犯天庭。可以说,“通天塔”在人类动念向上的那一刻,便埋下了异化的种子……然而,遗憾的是“通天塔”向上路径的设想还局限在绕来绕去的山路状态,尚无革命性的变异,人类向上的梦想暂停在种子阶段,等待着那漫长的几十个世纪后的萌芽……这期间,虽然那些高塔也耸立于大地之上,那些大教堂也直插云霄,但都仅仅停留在纪念物阶段,是对上帝无处不在的纪念罢了……

“三段式”与“皮包骨”—自律性的建构

1853年,格雷夫斯·奥迪斯发明了第一部载人电梯,同期钢框架结构技术的运用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人类在空中工作与生活的渴望终于开始发芽,于是人类历史上真正具有功能意义的高层建筑诞生了。建筑师勒巴伦·简尼首当其冲,于1855年设计了十层高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图2),采用钢铁框架,外墙覆以石板,立面形式上仍沿袭古典传统母题和复杂的装饰。1894~1896年,即便是当时具有先进意识的第一芝加哥学派的领袖人物沙利文领衔设计的位于纽约洲布法罗的信托大厦(图3),也明显带有古典“三段式”特征,难逃传统法则的圈囿。那一阶段的高层建筑基本上以经典柱式的三段比例为参照,将高层建筑沿竖向划分为顶部、楼身与基座,将柱式的三段比例关系转换为基本的体量控制手段,这些表现与戈里弗里希·森佩尔著名的材料置换理论所勾勒的新生类型建筑在初期成长阶段通常以原有既存建筑为参照或挪用其控制方式的发展轨迹十分吻合,高层建筑作为新生体也遵循此成长规律。

这一置换阶段到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顶峰。1925年,胡德与豪厄尔斯以一份新哥特式带有飞卷拱卫、以三段式手法处理立面形态的方案取得芝加哥论坛报大楼(图4)竞标的胜利,学者赫克斯泰布认为这次竞赛是高层建筑形态转变的第一个分水岭,“这次竞赛凝聚着建筑中一个难得的契机,这时正是漫长的古典传统徘徊在现代主义这个未卜深渊的边缘”时期,大胆探索与传统滞后并存,但都反映出此时对高层建筑的体量组合、尺度感和细部处理开始有了充分认识。虽然是带有明显折衷倾向的胡德方案中标,但哥特复兴式三段论者与力挺沙里宁浪漫主义色彩的芬兰现代主义者及推崇包豪斯体系激进的现代主义者之间的激烈争论,标志着高层建筑已逐渐走出借鉴与徘徊期。

1921年,在德国柏林钟楼公司主持的一次高层办公楼设计竞赛中,密斯的“蜂巢”方案(图5)离经叛道,以“透明玻璃+钢框架”的“皮包骨”般直白、裸露的形态传达了潜藏在高层建筑骨子里的现代结构与现代材料的配置关系,古典的基座、楼身与顶部的三段式处理在此不复存在,密斯以具有秩序与韵律感的混凝土/钢/玻璃的材料组合形式清晰再现结构体系内部逻辑的全新工作方式,开始尝试建立高层建筑的自我运转机制。密斯曾说过,“不断前进的新技术为建造者提供了新材料和更有效的工作手段,尽管它们通常与传统建筑观念格格不入,但我相信完全可以从中发展出一种新的建筑艺术来”,“我们身处的不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是它的开始。这是一个新的精神引领下的时代,一个在技术上、社会学上乃至经济上都有全新驱动力的时代,这个时代将会有新的工具与新的材料,因此我们将会有新的建筑形式”,正是对高层结构重要性与技术含量的深刻洞见,密斯创造了一种明显工业化倾向的设计语言,一个为技术和机械服务的工作机制,一套服务于建筑物结构功能与生产组织方式的比例系统。芝加哥860-880号湖滨公寓与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就是密斯运用新设计机制的代表作,是以新的技术手段为基础的纯净形式的新建筑。

“三段式”原型系古典建筑体系的体量控制法在高层建筑形态控制上的投射,是他者语言系统的移植;“皮包骨”原型则是对决定高层建筑成长的新结构体系、新技术手段、新材料关系、工业化生产组织的发掘与再现,是自我运转系统的建立。这两类原型都致力于使“建筑成为建筑自己”,探索高层建筑形态生成的控制法则,以建构高层建筑本身的自律性为其根本目标。

“半疯颠”生产—消费机制作用下的异质图象系统

“对于影像胜过实物、副本胜过原本、表象胜过现实、外貌胜过本质的现在这个时代……只有幻想才是神圣的,而真理反而被认为是非神圣。是的,在现代人看来,神圣性正随着真理之减少和幻想之增加而上升,从而,在他们看来,幻想之最高级也即神圣之最高级。”

—费尔巴哈

就在密斯风格似乎被奉为高层世界的经典范式之际,突然间,世界变了,金科玉律轰然坍塌……

随着一种大都会生活方式的发明,建筑被纳入生产与消费的市场机制,沦为都市生活的镜像——建筑非建筑了。沙利文与密斯时代,高层建筑尚处在一元化的发展模式,无论是置换阶段占主导地位的三段式,还是自我规律成熟阶段与技术至上的社会状况下起榜样作用的“皮包骨”,都是在一段时间内决定总体建筑发展倾向的主流形态,绝大多数建筑都以此为蓝本在其预设的既定机制下被设计建造,直到过渡到下一发展阶段,统一、和谐、秩序、完整是普遍的美学法则,而控制此格局的运作机制根本上还局限于建筑学专业相对纯粹的学科范畴内的自律性建构。

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一切都变了,地球上的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似乎都变质为可供消费的资源,于是物质相对独立的存在方式受到挑战,逐渐转化为都市生产与消费组织系统中的组成分子,在这个组织系统里,已经不再有纯粹的物体了。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规模效应与高度优势必然成为都市组织系统中最为复杂多变与引人注目的杂交分子,它所拥有的非凡的包容多元业态与多样性生活可能的潜在能量,正如库哈斯在《疯狂的纽约》一书中所分析的:位于曼哈顿的下城体育俱乐部,一座摩天楼内垂直叠加着无数层可根据需要而变化的不确定性内容。库哈斯将这种内容丰富的摩天楼称为“社会压缩器”,正是这种包容着鸡尾酒般生活拼盘的容器使经典的清教徒般的建筑立面难以与其形成真实的一一对应关系,由此建筑的内部与外部变成了相互剥离的两个独立部分,一个应付着内容和图解需求的不确定性,而另一个则成为城市运营与消费机制需求变化的应景物—一个拥有巨大的商业诱惑力与城市宣言的虚拟形象,它暗示了高层建筑的表皮可以脱离其物质实体,独立为具有表征意义同时能生产利润表像化异质图象系统。

躲在这表像化的异质图象系统身后的运转机制即是大都市的生产与消费生活方式。这一运转机制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建筑自治体系,取而代之的是完全非建筑化的消费机制。建筑学的规律与控制体系在此失效了,而消费机制的根本目的是制造利润,利润的生产需要大量消费群,而如何刺激消费群的情绪与欲望成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消费机制通过刻意制造“半疯颠”破解了这一命题。所谓“疯颠”,福柯认为是在理性与非理性间,尼采则说是酒神状态的再现。理性购物状态下的市场难有积极表现,甚至可能萎缩,附加值则更少有发挥的余地;非理性消费则令投机冒险纵横,前景不可预测,市场常游离于控制之外;于是一种总体理性、个体与局部疯狂的“半疯颠”状态被刻意制造—通过总体的理智系统有节奏地调控个体的兴奋状态,如此既保障了系统的秩序稳固与被控制,更刺激着消费热度的持续高温。而这兴奋的热度则需要借助酒神的力量,那酒神的力量在哪里?是幻想,以美丽生活为诱饵的幻想,它不停地以略高于现实的美丽引诱着人们前赴后继地为美好生活而努力消费。毋庸置疑,高层建筑因其制空权与规模成为美丽生活幻想世界的最重要的背景空间的生产者,同时这类生产者又必须满足有效的基建成本控制与奇观般的表演形态,这更加剧了内容、建造与形态的分裂,形态最终同时脱离了对建造与内容的尊重,异化为为消费服务的广告般的假面,世界在假面舞会中争奇斗艳,营造着繁华盛世,幻想般的形态是美妙的视觉与心灵的麻醉剂。

难道在这样的情形下,建筑自律体系会就此止步?庆幸的是那些对“半疯颠”生产心领神会的名师们,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开创性地提供了新时代的高层建筑空间生产的“半疯颠”范式。这一范式的建立仿佛是在建筑自律性建构与消费机制作用下奇观化形态生产间作心脏搭桥术。范式一:库哈斯的CCTV总部大厦,在北京的上空夸张地以一个巨大的奇观般的“环”制造了超级的媒体印象与轰动的城市宣言,同时此环亦是工作流程、服务设施与参观流线环流功能作用的成果,一个两面性的“环”。范式二:斯蒂文·霍尔在北京的当代MOMA中,九幢高层遵循着近“皮包骨”的形态方式向上生长,突然在接近顶部的高端,一条高低起伏的空中玻璃廊包容着会所、游泳馆、健身房、咖啡厅、酒吧、画廊、图书馆等多元功能横空出世,制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及高额的销售利润,实为平常中的非凡一击。

雷姆·库哈斯曾经说过:“大都会生活方式的发明和测试及随之产生的建筑被当作一种集合式的实验,由此整座城市变成了生产人造情绪的工厂……”

环境变异论文 篇8

社会语言学学者认为语言内部因素和语言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语音变异,例如拉波夫(Labov,1994、2001a)、散可夫和丝德艮(Sankoff & Cedergren,1971)、切希尔(Cheshire,1978)、安蒂拉(Anttila,2002)、徐大明(2001),他们通过具体的语音变异研究得出该结论,这种观点可以称为语音变异的“内外因素综合论”。

我们在接受语音变异的“内外因素综合论”观点后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在语音变异中,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是具有相同的制约力,还是不同的制约力?如果两者的制约力不同,哪一个因素更强?这些问题成了社会语言学研究需要解决的新课题。而要解决这些新课题,就需要具体的实证研究,并对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制约力进行定量比较。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把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统一到一个语音变异的调查研究中,运用同一的定量方法来比较二者对语音变异的制约力。

变项规则分析法是目前社会语言学中研究语言变异的一种标准化了的技术,是在变异规则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语言变异现象的概率性特征而发展起来的专门进行语言变异研究的统计方法(徐大明,2001:398)。该方法可以对引起语言变异的语言内部因素和语言外部因素之制约力进行比较,因为变项规则分析法的多元回归分析,能从一系列自变量中选出那些能够有效地解释因变量变化的项目,并计算出这些项目对变异的影响作用,即“作用值”。同一自变量中最大作用值与其最小作用值的差,即为该自变量的变异范围,该变异范围的大小代表了其解释能力的强弱(徐大明,2001:401)。这里的自变量就是各种环境变项,即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因变量就是某一语言变项的特定变式的出现频率。因此,变项规则分析法能根据语料中变式出现的频率,计算出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语言变异的影响力的大小。具体地讲,如果我们把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同时作为某一语言变项变异分析的自变量输入到变异规则分析法的统计程序中,统计结果将显示二者是否同时成为有效的解释因素。如果统计结果中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同时被选中,那么我们通过比较变异范围的大小来分析它们在制约变异的能力上的强弱。如果语言内部因素的变异范围比外部因素的变异范围大,就说明语言内部因素比外部因素的解释能力强;反之,则说明语言外部因素的解释能力强。通过变项规则分析法可以在相同条件下比较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语音变异的制约力的大小。

下面,我们以江汉油田话卷舌音声母变异为例,运用变项规则分析法来比较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制约力的大小。

二 江汉油田话卷舌音声母变异的定量分析

江汉油田是中国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江汉盆地内建成的石油工业基地,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工业区。经过40年的发展,江汉油田已形成了带地域色彩的普通话——油田话;同普通话相比,油田话的部分声韵调存在着变异现象(孙德平,2012a:31)。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分析油田话卷舌音声母([ts][tsh][s ])的变异情况。

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录音访谈法数次深入江汉油田进行语言调查,对象的选取以随机抽样为主,判断抽样和雪球抽样为辅;其中,问卷调查476人,录音访谈291人(孙德平,2011:28;孙德平,2012a:31;孙德平,2012b:112)。为了进行微观的变异研究,我们又从291人的录音样本中选取了60名被调查者的录音,这60名被调查者分别来自17岁以下、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岁以上等6个年龄组,每组男、女各5名(孙德平,2012a:33)。

(一)变项的确立

变项包括因变项和自变项。

1. 因变项的确立

因变项指的是要研究的语言变项,根据拉波夫(Labov,2001b:7-8)确立语言变项的三原则(即频繁性、结构性、层次性),结合探索性调查的结果,本次研究我们确立了(zh)(ch)(sh)三个声母变项。各变项的变式如下:

(1)(zh)变项:标准变式[ts]、非标准变式[ts];

(2)(ch)变项:标准变式[tsh]、非标准变式[tsh];

(3)(sh)变项:标准变式[s ]、非标准变式[s]。

2.自变项的确立

对(zh)(ch)(sh)三个变项可能产生制约作用的自变项,可以分成语言内部因素和语言外部因素两大类。

(1)语言内部因素

李如龙(1990:89)指出,汉语音节的声、韵、调是紧密结合的整体,在音节内外,它们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范俊军(2004:140)也认为:“声韵调共处一个结构整体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互动关系。……声调语言音节的演变包括声韵调的变化,而声韵调的演变又互为条件。声母的变化引起韵母和声调发生变化,韵母的变化导致声母和声调的变化,声调的变化也会对声母和韵母的变化产生影响。语言历史演变事实证明,音节中每个结构成分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充当决定因素制约其他成分的发展变化。”因此,我们考虑的语言内部因素有6个,即研究音节的韵母、研究音节的声调、前接音节的声母、前接音节的韵母、后接音节的声母、后接音节的韵母,分别简称为“韵母”“声调”“前接声”“前接韵”“后接声”“后接韵”。

根据发音部位,我们(孙德平,2012a:32)把油田话的韵母分成了舌尖韵、舌面韵、舌根韵。其中,舌尖韵是指舌尖元音韵母和舌尖鼻音韵母;舌根韵是指舌根鼻音韵母;舌面韵是指除舌尖韵和舌根韵以外的韵母,包括舌面单元音韵母和复元音韵母。

声调,我们分成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五类。

为了便于统计和处理,当研究音节的前或后为停顿时,我们把停顿并入到前接音节或后接音节中一起考虑,并记为前接声和前接韵或者后接声和后接韵都为停顿,以下同。

对于前接声,我们根据发音部位把它分为[ts]组、[ts]组、“其他组”。其中,[ts]组包括[ts][tsh][s ]徐大明等,2004:82)。由于民族和种族与本文研究没有什么关系,不予考虑,我们首先考虑在内的因素是性别、年龄、阶层。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Xu,1992;杨晋毅,2002;王玲,2007;刘英、徐大明,2012),年龄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在移民社区主要表现为代别的差异;因此,我们把年龄转换成代别。

江汉油田作为一个移民社区,第一代和部分第二代居民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把籍贯也作为语言外部因素加以考虑(孙德平,2012a:32)。

此外,语体、职务也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经常考虑的语言外部因素,其中语体是语言变异研究的核心概念(徐大明,2006:189);而职务,在已有的研究(Xu,1992;徐大明,2001;徐大明等,2004)中被称为“职业”,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另外,考虑到母语(担心部分被调查人不了解母语的含义,在调查问卷中将其改为“最先学会的语言”,简称“先会语”)、来江汉油田后说的语言(简称“后会语”)和普通话的熟练度(简称“熟练度”)也可能会对语言变异产生影响,这三项也被纳入语言外部因素中(孙德平,2012a:32)。这样语言外部因素共有9个,即性别、代别、籍贯、阶层、职务、语体、先会语、后会语、熟练度。

(二)变项规则分析

在由60个样本构成的语料中,含有(zh)(ch)(sh)变项的字分别有3697、1880、6840个,被调查人将(zh)(ch)(sh)变项发成标准变式[ts][tsh][s ]的数量与比例分别为1092(29.5%)、688(36.6%)、2316(33.9%),发成非标准变式[ts][tsh][s]的数量与比例分别为2585(69.9%)、1173(62.4%)、4512(66.0%)个,另各有20(0.5%)、19(1.0%)、12(0.2%)个分别含(zh)(ch)(sh)变项的字,发音人读成了特殊的方音或别字或读漏(合称“错漏”),见表1。

我们采用变项规则分析法分别对(zh)(ch)(sh)变项进行定量分析,把前述的15个潜在的解释性因素(即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作为这些变项变异分析的自变量,同时输入到统计程序中进行分析。变项规则分析法的回归分析显示,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同时对油田话卷舌音声母变异具有制约作用,这就支持了前述的语音变异“内外因素综合论”的观点。为了便于进行比较,我们把(zh)(ch)(sh)变项的回归分析结果归并在一张表中,具体见下页表2。

回归分析显示,影响(zh)(ch)(sh)变项变异的语言内部因素有:声调、韵母、前接声、前接韵、后接声、后接韵。其中,后接韵是(zh)(ch)(sh)变项共有的制约因素,声调是(zh)(sh)变项共有的制约因素,前接声和后接声分别为(zh)(sh)变项的制约因素,前接韵和韵母分别为(ch)(sh)变项的制约因素。

回归分析显示,影响(zh)(ch)(sh)变项变异的语言外部因素,按其制约力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熟练度、后会语、籍贯、语体、代别、先会语;而“阶层”只是影响(zh)(ch)变项变异的语言外部因素,“职务”只是影响(zh)(sh)变项变异的语言外部因素,“性别”只是影响(zh)变项变异的外部因素。

三 外部因素主导变异

(一)内外因素制约力的比较

变项规则分析法选中的因素的变异范围,为我们提供了不同因素的解释力的强弱,据此可以比较这些因素对卷舌音声母变异的制约力的大小,各变项因素的变异范围,参见表3。

从表3来看,(zh)变项各因素的变异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

熟练度0.623>后会语0.549>语体0.459>阶层0.445>籍贯0.393>代别0.327>先会语0.307>职务0.280>声调0.261>后接韵0.189>前接声0.148>性别0.078。

(ch)变项各因素的变异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

熟练度0.630>阶层0.577>后会语0.555>代别0.465>语体0.426>籍贯0.361>先会语0.224>后接韵0.201>前接韵0.133。

(sh)变项各因素的变异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

熟练度0.587>后会语0.549>籍贯0.542>代别0.435>先会语0.417>语体0.346>职务0.231>后接声0.131>后接韵0.114>声调0.113>韵母0.052。

我们从(zh)(ch)(sh)变项的因素变异范围可以看出,除(zh)变项的“性别”因素外,各变项的语言外部因素的制约力皆大于语言内部因素。

另外,根据表3,(zh)(ch)(sh)变项的变异范围的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

熟练度0.613>后会语0.551>阶层0.511>籍贯0.432>语体0.410>代别0.409>先会语0.316>职务0.256>声调0.187>后接韵0.168>前接声0.148>前接韵0.133>后接声0.131>性别0.078>韵母0.052。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1)普通话的熟练度成为制约(zh)(ch)(sh)变项变异的最强自变量,其变异范围在三个变项中都超过了0.500,分别为0.623、0.630、0.587;(2)在15个制约(zh)(ch)(sh)变项变异的变量中,变异范围的均值由大到小排在前8位的变量分别为熟练度、后会语、阶层、籍贯、语体、代别、先会语、职务,这些变量都是影响(zh)(ch)(sh)变项变异的语言外部因素,它们的变异范围的均值皆在0.250以上;而制约(zh)(ch)(sh)变项变异的语言内部因素,如声调、韵母、前接声、前接韵、后接声、后接韵,它们的变异范围的均值都在0.200以下,它们对(zh)(ch)(sh)变项变异的制约力远远不及前述的熟练度、后会语、阶层、籍贯、语体、代别、先会语、职务等语言外部因素,这表明语言外部因素是制约(zh)(ch)(sh)变项变异的主导因素。

此外,根据表3,从共有因素来看,制约 (zh)(ch)(sh)变项变异的共有的内部因素只有1个,即“后接韵”,且其变异范围的均值仅为0.168,制约力较弱;而制约(zh)(ch)(sh)变项变异的共有的外部因素有6个,分别是熟练度、后会语、籍贯、语体、代别、先会语,它们的变异范围的均值皆在0.310以上,显示出较强的制约力,其中,熟练度和后会语等外部因素的变异范围的均值皆在0.550以上,表现出强制约力,这进一步说明了语言外部因素是制约(zh)(ch)(sh)变项变异的主导因素。

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性别”因素制约力弱是成长型言语社区的普遍性现象,江汉油田作为一个移民言语社区,是一个成长型言语社区,它不同于成熟言语社区Labov,2001a:274-293);但在成长型言语社区,由于其共同的语言认同、共同遵守的语言规范等尚处于发展中,还未最终定型,所以移民及其后代的语言性别差异不显著,故性别因素对该言语社区的语言变异制约力不强,而与移民因素相关的一些语言外部因素如籍贯、代别、先会语等对该言语社区的语言变异起着主要作用。例如,包头昆都仑言语社区是1958年以后随着包头钢铁公司的建设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成长型言语社区,徐大明在该言语社区研究时发现,性别因素对北方话鼻韵尾变异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相关的程度,同原居住地、社会网络、语体、职业、家庭社会地位等其他语言外部因素的制约力相比,性别因素显得不重要(参见徐大明,2001;徐大明等,2004)。我们在对江汉油田话的舌尖龈前音(z、c、s、n、l)、带鼻音韵母(eng、ing、en、in)、声调(“潜”的声调)的变异研究Kerswill,2002)。江汉油田目前也形成了移民型柯因内语——油田普通话,油田普通话经历了江汉油田三代人的言语适应和柯因内化过程(孙德平,2012b:112-115)。在这个过程中,移民的语言、籍贯、代别、阶层、语体等外部社会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因为无论是言语适应还是柯因内化,都同移民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在言语适应过程中,说话人正是根据听话人的社会背景信息(如语言、籍贯、代别、阶层、语体等)来调整自己的腔调、方言或者其他语言特征;同样,听话人若要调整自己的语言也需参考说话人的相关社会信息,以便使双方的语言趋同或者是趋异。

而柯因内化的三个过程(混合、拉平孙德平,2012b:112-115),也与移民的社会背景信息相关。例如方言的混合与第一代移民的语言和籍贯相关;而拉平除了与移民的语言相关外,还同代别、阶层、语体等相关,一般来说年轻一代比年老一代拉平掉更多的方言变式,从而使移民间使用的方言差异减少,相似性增大;同样,阶层越高、语体越正式,移民越倾向使用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语言变式。柯因内化的三个阶段同移民的代别密切相关,因为柯因内化的三个阶段大致与最初的三代说话人相对应(Trudgill et al.,2000)。在柯因内化的三个阶段中,聚焦过程也同移民的语言、籍贯、代别、阶层、语体等社会因素相关,因为个体移民就是根据这些社会背景信息来调整他们的言语模式,以便与较大群体的言语相似;重新分配过程也是如此,某些变式之所以经过拉平后被保留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社会功能或语言功能,也是同这些变式使用者的社会背景信息相关。例如,在江汉油田,“潜”字具有阳平调(调值为35,读[tchian])和上声调(调值为214,读[tchian),因其阳平调的发音与潜江话中“潜”字的发音(阳平调,调值为13,读为 [tchian])相近而被污名化,成为低威信的变式,非标准变式的上声调却成了一种高威信的变式,油田人在注意力较集中的语体中更愿意使用“潜”字的上声调变式,而且阶层越高或越是年轻的一代,使用上声调变式的频率越高,因此“潜”字的上声调变式在经历三代油田移民的方言拉平后仍被保留了下来,并被重新分配,被赋予了新的社会功能——区别潜江话的“潜”字发音,使油田话同潜江话进一步拉开语音距离,以显示说话人的油田身份(孙德平,2009:52)。

总之,在江汉油田,由于言语适应和柯因内化都同移民的语言、籍贯、代别、阶层、语体等社会信息密切相关,由此决定了影响江汉油田话变异的主导因素来自语言外部。

四 结论

我们以江汉油田话卷舌音声母变异研究为例,通过定量分析,首次对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制约力大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语言外部因素比语言内部因素具有更强的制约作用力,表明引起油田话卷舌音声母变异的主导因素来自语言外部,如熟练度、后会语、阶层、籍贯、语体、代别、先会语、职务等,而声调、韵母、前接声、前接韵、后接声、后接韵等语言内部因素对油田话卷舌音声母变异的影响相对较弱。该结论对今后新工业区语言变异研究具有一定的参照作用,当然该结论是否只是江汉油田言语社区的特性,还是移民型言语社区的一般共性,有待今后的研究来证实。同时,江汉油田作为新工业区,移民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方言相互接触、相互影响,引起方言中包括语音在内的各方面的变化,因此,本文对语言接触过程中制约语言变异的内外因素及其制约力的考察,有助于揭示新工业区因移民的方言接触所引发的语言变化机制。另外,全国不少的地方普通话都存在“平翘不分”现象,而“平翘不分”说到底就是卷舌音和舌尖龈前音不分,本文对江汉油田话卷舌音的舌尖龈前化的变异研究,特别是对其内外制约因素及其制约力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或分析其他地方普通话的“平翘不分”现象。

[附 注]

① 对于汉语的r的国际音标,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国际音标[z],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的《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63页)认为应当是卷舌近音[],我们认同后一种观点。

② 表中的“/”表示此处空缺,以下同。

③ 该观点来源于2011年11月第九届城市语言调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徐大明教授的指点。

④ (z)变项包括变式[ts][ts],(c)变项包括变式[tsh][tsh],(s)变项包括变式[s][s ],(n)变项包括变式[n][l],(l)变项包括变式[l][n]。(en)变项包括变式[ən][əЧ],(in)变项包括变式 [in][iЧ],(eng)变项包括变式[əЧ][ən],(ing)变项包括变式[iЧ][in]。(潜字调)变项包括变式[阳平][上声]。每组变项的第一个为标准变式,第二个为非标准变式。

⑤ 言语适应是指讲话人在会话中根据对话人的语言来调整自己的腔调、方言或者是其他语言特征的过程。见Trudgill, P. J. A Glossary of Sociolinguistic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3:3。

⑥ 柯因内化(Koineization)是一个因语言接触而导致的比较迅速、有时是剧烈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种语言的可相互通话的几个变体在一定的环境下,经讲话人的接触,产生该语言的新变体,即柯因内语,见Kerswill(2002: 669)。

⑦ 拉平(levelling)指的是在语言混合中出现的语音、词汇或语法形式的变式数量随着聚焦(focusing)而大大减少(通常是一个)的过程,拉平除掉的常常是少数讲话人使用的形式或者是在某方面异常的形式,见Trudgill, P. J. A Glossary of Sociolinguistic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3: 79。

⑧ 聚焦(focusing)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当个体逐渐调整他们的言语模式以便与较大群体的言语相似时,这些个体讲话人相互间使用的变体变得越来越相似。讲话人进行语言调整的动机是渴望被较大的群体认同。语言变体聚焦,意味着讲话人言语行为彼此相似。参见Swann, Joan et al. A Dictionary of Sociolinguistics, Tuscaloosa: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2003: 112。

鸡冠变异要当心 篇9

鸡冠呈暗红色多见于禽流感、鸡新城疫、鸡霍乱、鸡伤寒等急性传染病。

鸡冠呈紫黑色多见于农药中毒。

鸡冠呈青紫色, 可能患了肝肾炎、丹毒病或一些中毒性疾病。

鸡冠呈紫红色并萎缩, 多是得了传染性骨膜炎。

鸡冠色苍白, 多患缺血性疾病。

鸡冠色苍白且萎缩, 多见于慢性禽伤寒。

鸡冠呈蓝色多为黑头病。

鸡冠高度肿大, 多见于传染性鼻炎。

鸡冠上出现黄白色鳞片状物, 多为顽癣。

鸡冠上先出现一层麸皮样灰色覆盖物, 然后长出绿豆粒大小的干硬结节, 结节突出于冠髯表面, 多为鸡痘。

因为变异 所以深刻 篇10

一.王小亮的母亲的变异

1、感觉的变异。王小亮的母亲在风雪中站了好久好久,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这是王小亮母亲感觉的变异。让我们用还原的方法还原出常规状态,风这么大,雪飞得那样的厉害,天那样的冷,只要人的感觉没有缺陷就应该哆嗦哆嗦,应该把身上的雪掸掉。为什么小亮的母亲感觉发生变异呢?是因为小亮的母亲有着特殊的情感,两年见不到儿子,今天又是儿子的八岁生日,内心迫切地想见到儿子。由于迫切才使小亮的母亲注意力那么专注,情感那么集中,才会产生感觉不到雪飞到自己身上,才不觉得天那么冷。

2、听觉的变异。当传达室的老头问小亮的母亲“干什么”的时候,这位女人完全没有听到,回答的却是“亮,我的小亮!”这是其一。其二,当传达室老头问小亮母亲“几年级几班”的时候,她回答的是:“今天,刚过,八个生日。”显然也没有听到。这都是听觉的变异。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听觉的变异呢?学校的大门上锁了,锁住的是这位女人见孩子热切的心,当看到大门上锁的那一刻,这位女人绝望了,内心痛苦到了极点,所以这时老头问她的问题听不进去,心里只有自己的儿子。这是绝望的呼喊,也是痛苦到极致的一种表现。这位母亲的心中此时此刻,只有王小亮,只有孩子刚过八个生日,其他的信息进入不了这位女人的脑海。所以当老头问几年级几班时,她回答的是“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感觉的变异,听觉的变异,深刻地刻画出王小亮的母亲是个非常爱自己孩子的女人,可以说孩子是她心中的全部,是她心中的唯一。

二.王小亮的变异

1、对事物反应的变异。对于长期遭受家庭虐待,失去母爱的八岁孩子,突然得到母亲送来的奶糖,应该是感动得哭了,或者高兴得发疯了,或者珍爱这奶糖舍不得给同伴老师吃,这才是符合孩子的天真的特征。可“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这是对事物反应的变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异呢?其一,见到的是奶糖,不是母亲本人。第二,虽然自己喜欢吃奶糖,但好久没有尝过了,不是对奶糖生疏,而是对谁送奶糖感到奇怪,因为奇怪所以思考,因为最喜欢吃奶糖所以只是微微思考了一下答案就出来了。这种变异深刻地写出了小亮对母爱的生疏,生活中缺少母爱。

2、行动的变异。当王小亮发现奶糖化了,没有只是呆呆地凝望着,只是流眼泪,还抠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如果王小亮不是八岁,而是三两岁,这抠泥土的动作纯属偶然,他不抠泥土,可能会抠其他什么东西。王小亮懂得找奶糖,而且着急找奶糖,按常理他也知道泥土的味道,不可能抠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这是行动的变异。这种变异是急切地想再找回奶糖,心中只是想到找回奶糖,把泥土的味道忘记了,所以情不自禁地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这是渴望奶糖到了极点,渴望找回母爱到了极点的表现。

3、味觉的变异。一个味觉正常的人把泥土放入嘴中后,一定感到泥土的味道不符合人的需求,一定会本能地排斥这种口味。而王小亮把泥土放在嘴中感到甜丝丝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按理稀少的奶糖融化渗入大地,让人感到甜丝丝也不可能。这是味觉的变异。为什么味觉会发生变异呢?因为此时此刻小亮内心渴望母爱,渴望找回母爱,渴望得到奶糖,全心全意寻找奶糖,当他发现一点点的奶糖味道,会放大对奶糖的感觉,泥土的味道会让在一边。

对事物反应的变异,行动的变异,味觉的变异,深刻地表现了王小亮是个对母爱感到生疏,缺少母爱,非常渴望母爱,渴望找回母爱的孩子。让我们看到小孩对母亲痴迷的程度。

抓住这两位人物的变异,就会深入到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就会体会到人物情感的深度。

临床路径变异管理 篇11

1 临床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是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查等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照护计划,是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实施临床路径的目的是为促进各专业协作配合,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务,同时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资源合理有效的使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2]。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包含质量管理、循证医学、整体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等现代管理理论。临床路径的制订和实施必须由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的制订必须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其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对诊疗过程做到实时监控。

2 变异产生的原因

尽管临床路径的制订是建立在科学的循证医学基础上,是多学科专业人员集体智慧的产物,其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人为设置和预先安排的医疗服务程序,无论是准入标准,还是诊疗流程都势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对于诊断明确,没有严重合并症的准入患者,其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因个体差异,对医疗服务的反应也会不同,不一定都能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路径接受诊疗和护理,从而产生变异。变异代表个体的差异,任何变异都是有价值的,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改进。

广义的变异是指事物的性质、状态或情形发生变更或变化,因而表现出与以前有所不同或者有差别。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个别病人偏离标准临床路径程序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即实际的病人或结果偏离预期的标准、规范、费用、目标或期望的结果[3]。

3 变异的分类

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变异有多种分类标准。

3.1 以变异来源分类

按照变异来源的不同,可划分为4类:与患方相关的变异、与疾病本身相关的变异、与系统相关的变异和与医护相关的变异。

3.2 以变异性质分类

按照变异发生的性质,可划分为正性变异和负性变异。正性变异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缩短住院天数或减少住院费用;负性变异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会导致住院天数延长,或其发生不合理,属于管理的失误,最终导致病人治疗时间延长或费用增加。

3.3 以变异管理分类

按照变异管理的难易程度,可划分为可控变异和不可控变异。可控变异是指其发生不合理,但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制止和杜绝,属于应该加强管理的变异;不可控变异是指其发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无法制止和杜绝。

在进行变异的管理过程中,要尝试从多角度以多种分类方式对变异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挖掘出变异的产生根源,依照变异的性质区别对待,对于可控变异采取措施及时修正,对于不可控变异尽量预防。

4 变异的记录与分析

实施临床路径已经成为提高医院质量的有效途径,科学的变异分析管理则为真正实现持续质量改进提供可靠保证。

4.1进行变异分析管理的首要条件是建立完备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对路径执行过程做到实时监控,对发生的变异做到详细的记录。回顾性的临床路径相关信息是进行变异分析的源泉,而信息系统是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途径[4]。变异的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而医务人员手工记录在临床路径表中的变异情况很难做到真正的及时和客观,同时主观的语言描述缺乏标准化,对于后期的变异分析增加很大难度。完备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除能够实时地记录变异发生的时间和与之相关的诊疗操作外,还能够提供标准化的变异分类和产生原因供选择。利用信息系统执行临床路径,能够对路径标准之外的诊疗行为做出预估和警示,包括住院天数、费用等,有效地减少因医护人员疏忽造成的不必要的变异。

4.2进行变异分析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是组建一个有多学科专业人员参加的管理团队,定期对收集的变异记录进行系统分析,该团队除包括经治医师、个案管理员外,还应该有信息技术人员,负责变异相关信息的提取及统计。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花费大量的人员及精力记录和收集变异相关信息,只有经验丰富且具有敬业精神的临床路径管理团队才能够对变异资料进行专业全面的分析,才能够对临床路径的不断完善提供持续的组织支持,才能够使医疗机构的投入与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产生应有的价值。

完备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使得变异相关的数据收集变得简单易行,标准化的记录方式使得医政部门能够方便地评估整个医疗机构的质量,从而能够从宏观整体地把握医护人员以及医疗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并能够及时地做出调整。变异资料记录的实时性、收集内容的标准化、记录范围的全面性为变异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变异分析不同于简单的信息反馈,应确立科学的变异讨论计划,制定应对变异措施,利用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来实施这些措施。变异分析必须与医疗机构的战略改革相联系,否则这项工作只是给医务人员增加一种额外的负担使得变异数据贬值,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变异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既可以以单个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又可以从单条临床路径、单病种,甚至整个医疗机构出发。以单个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时,主要由经治医师和个案管理者共同完成变异分析;以单条路径、单病种、整个医疗机构作为分析对象时,信息技术人员的参与就变得至关重要无论从数据的提取,还是后期的统计分析都需要信息技术人员的鼎力支持。完备的、多角度的变异分析,使得医政部门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医疗资源配比的合理性以及业务流程的顺畅性,并且能够及时调整临床科室与检查科室之间的运作渠道。通过实施严格的变异管理,与医护相关的变异和与系统相关的变异发生率在我院明显降低。

5 变异管理存在的困难

临床路径工作在各个医疗机构实施的时间并不长,由于行业内部尚未形成统一的变异分类细化标准,因此各家医疗机构都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临床路径变异的理解进行变异管理。这就造成变异的收集范围、记录内容以及分析结果难以实现行业范围内的互相对比及借鉴。医疗机构对于临床路径变异管理的宣传及引导尚存在拓展空间,部分医护人员对变异存在偏见,谈“变异”色变,势必影响变异记录的及时准确。

临床路径工作目前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临床路径的变异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已经取得的成效以及国内外医疗机构的先进经验表明临床路径是符合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要获得持续质量改进,必须建立科学的变异管理体系,同时依靠完备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在多学科专业团队的协作下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规范[5]。

参考文献

[1]Kris Vanhaecht,Marcus Bollmann.Prevalence and use of clinicalpathways in 23 countries-an international survey by the EuropeanPathway Association,Journal of Inregrated Care Pathways,2006,(10):28-34

[2]曾波涛,许婷婷.临床路径在单病种质量和费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医院管理,2006,26(7):40-42

[3]霍添琪,韩杰.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患者变异与退出原因分析.中国医院,2011,15(2):8-10

[4]董军,李军.临床路径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2):67-69,72

上一篇:征信领域下一篇:临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