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生就业

2024-08-25

关于医学生就业(共8篇)

关于医学生就业 篇1

关于医学生就业,最权威的分析

(2009-08-04 19:43:18)转载 标签: 分类:活动背景资料

校园

就业形势分析 毕业生增加就业难度加大

连年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

从统计数据分析,今年全国医学毕业生总数达400万,比往年增加了3.4万多名,增幅达22.99%,再加之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比以往任何一年都严峻,并且今后几年就业难度将越来越大。辅助专业需求大普通岗位门槛提高

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三甲医院,还是市县旗医院、乡镇卫生院,普遍需求医学辅助专业的毕业生。

这是由于以前对医学辅助专业人员培养不足,很多医院从事影像麻醉等人员大多从其他科室转过来的。而随着医院的发展,对各个层次专业的人员的需求必然增大。采访中,访医学院学生处就表示,连续几年,麻醉、影像、化验等辅助科室的学生,除了考研学生以外,在毕业前基本一个不落的都会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就业空间相对人满为患的临床医学来说宽阔了不少。

关于学历,部级医院和省、市级三甲医院对本科生都收紧了口子,把门槛提高了,普通岗位需求也都是硕士和博士生。甚至连一些市级医院招聘也极为“苛刻”,干脆明确提出只招收硕士、博士。

据一家市级三甲医院的负责人介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目前医院里本科生“打堆堆”,最缺的是高学历的人才。为了吸引人才,医院还开出提供住房、科研启动金等优惠条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系仁介绍,大医院要硕士、博士,目前这种用人取向全国都如此,本科生多为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部门接收。其他学历的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否则不予考虑。因为现有医疗人员数量已经饱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质量。

一家医院的人事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院博士将享受人才引进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计划内指标”,而本科生实行的是“聘用制”。

记者从沈阳市人才市场高级人才评荐部了解到,在该市举办的几场大规模招聘会上,有五六千名东三省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前来应聘,本科学历占到六成以上。但沈阳地区大医院和科研院所众多,非常看重学历、外语和科研能力,硕士已成为就业起点,本科人才很难立足。浙江杭州市市级医院这两年来对医学生学历要求基本定位在硕士一级,而湖州市市级医院比省会杭州更上一层楼,湖州中心医院2005年除医院信息科计算机专业需要硕士学历外,临床医学中的心胸内科和外科、病理科、超声科、放射科要的都是博士生。

关于医学生就业 篇2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医生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的逐渐增加, 医学院校越来越受到大学生及其家长们的青睐。然而随之而来的, 就是医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医疗工作的专业性特点使得医学生就业面相对较窄, 而用人单位对医学生的高要求又使得大量医学院校毕业生无法如期就业。因此, 加强对医学生扎实专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医学生的就业能力, 成为各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

对于大学生来说,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并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就业能力不是一种能力, 而是大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医学生的就业能力, 不仅仅指医学生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实际操作技能, 还包括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人文素质、人际沟通能力和就业技巧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就业能力, 不但可以使医学生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也可以使其更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并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 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2.1 加强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的专业性

提高医学生的就业能力, 加强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根本。医学院校应依据自身定位, 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和完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行业、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新机制[2]。围绕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院校应积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注重对医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加强推进学分制和导师制改革, 使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促进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 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并强调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将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2.2 加强学校与医院合作,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对于医学生而言, 医疗技术和工作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的, 因此, 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医学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去了解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 最主要的是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因此, 医学院校应加强与医院的合作, 多为学生提供到医院见习、实习的机会, 使学生深入到医疗工作的第一线, 加深对未来工作性质的理解。通过见习、实习, 学生向带教医生学习, 真正接触病患, 在增加了对疾病的感性认识的同时, 学会了治疗疾病以及与患者沟通等多方面技巧。

2.3 加强人文课程的比重,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部分院校重视对医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 却忽视了对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有提高在校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才能使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关注他人, 尊重患者, 自觉地为患者服务[3]。因此, 学校应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人文类课程的比重。此外, 教师也应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医学生对人文类课程的重视及学习此类课程的积极性。当然, 教师也应该加强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 以身作则, 通过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地对医学生形成积极影响。

2.4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 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

医学院校在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时, 就应该通过讲座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医学生大三或大四时, 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能够培养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合理的就业目标、掌握应有的就业技巧, 对于医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职业、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 医学院校还应该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精神, 加强医学生的创业意识, 缓解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 启发医学生寻找不同的就业途径, 实现多渠道就业。

2.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

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学生提供厚德博学、扶伤济世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渗透, 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此外, 学校还应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等, 并使学生在活动和互动中学会换位思考, 掌握体会对方感受的能力, 以便在工作岗位上能很好地体会患者的感受, 提高医学生救死扶伤、为患者着想的职业道德品质。

2.6 加强心理疏导,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应通过开展心理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活动、开设选修课、个体或团体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 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使学生获得调节自身心态、保持良好心情的能力, 并掌握获得良好就业心态的方法。此外, 当医学生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问题时, 能够到相应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缓解医学生的就业压力, 树立医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 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长期的过程, 且需要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 对于医学生在竞争中获得工作机会, 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医疗工作、获得职业自信,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慧春.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6) :152-153.

[2]曾诚.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13 (1) :57-59.

关于医学生就业 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 医学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73-02

目前,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递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政府、高校和家庭无法回避的问题。高职高专医学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样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对此,应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构建符合高职高专医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健全高职高专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这样有助于促进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

一、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其能否实现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职高专医学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呢?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医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一)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素质。为了满足社会的要求,高职高专医学生至少应具备四方面的素质:一是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良好的身心素质;三是扎实的专业素质;四是良好的人文素质。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切实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素质的培养:一是切实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需要的人才。二是注意加强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引导高职高专医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三是加强教学的改革力度,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升教学质量,使高职高专医学生具备扎实的素质。四是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如通过人文艺术等课程(如艺术鉴赏课、礼仪课等)和第二课堂活动,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能力。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就业面向主要是基层从事医疗卫生机构,为了更好地胜任即将从事的职业,他们至少需要具备八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表达能力。当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伤医案时有发生,引发伤医案件的原因虽较为复杂,但从众多的伤医案件当中,不难发现医患之间的沟通不良是引发案件的原因之一。根据笔者的临床工作体会,表达能力欠缺往往是造成医患之间沟通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表达能力有利于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减少医患之间的误解,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二是适应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使人更好更快地适应自己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才智,也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发展。三是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质量和事业的发展。四是组织管理能力,工作中有效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开展的开展,也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高职高专医学生在今后的医疗服务工作中需要做好病人的管理工作,如果缺乏组织管理能力将影响到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五是开拓创新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条件相对艰苦,设备也相对紧缺,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高职高专医学生需要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自身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基层群众的健康水平。六是竞争能力。有无竞争能力是高职高专医学生能否实现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竞争力强的毕业生在双向选择和面试时更容易脱颖而出,更容易实现就业。七是决策能力。高职高专医学生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病人的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分,工作中紧急状况也时有发生,当面对紧急状况时,医务工作者需要当机立断,及时的拿出处理方案,这有利于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因此决策能力对于高职高专医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八是团结协作能力。医疗卫生工作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性很强的工作,如在抢救病人时,需要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强有力的配合,因为只有强有力的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救死扶伤”重任。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他们能更好地胜任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和实现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符合高职高专医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为了更好地转变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就业观念,促进学生就业,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应选拔一批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学生工作经验的教师组成一支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可采取校外和校内两种培训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同时,应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指导。通过种种措施,有效地提升学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为做好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构建符合高职高专医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提升就业指导教学的质量。以笔者所在学校广西科技大学为例,学校在2007年之前就业指导课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教学内容主要是就业信息收集、求职材料的制作、面试与笔试技巧、心理调适等几个方面,涉及的毕业生为2007届、2008届和2009届。2007年之后,笔者所在学校对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和安排均进行了改革,涉及的毕业生为2010届、2011届、2012届和2013届。教学安排方面:将就业指导课分别安排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第一学期安排“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和职业发展规划”,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学业规划指导;第二学期安排“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树立创业意识;第四学期安排“求职过程指导,包括:就业形势、就业信息收集、求职材料的制作、面试与笔试技巧、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工作程序与就业市场、就业权益保护和诚信教育等内容”。改革后,学校的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学校就业部门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就业指导教学改革之前的2007届、2008届和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72.36%、97.73%和86.3%,就业率平均为85.46%;就业指导教学改革之后的2010届、2011届、2012届和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6.72%、98.26%、99.63%、96.31%,就业率平均为97.73%,改革前后的平均就业率相差了12.27%,可见通过就业指导教学改革,构建符合高职高专医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就业的成效是明显的。endprint

三、健全高职高专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体系

健全的就业服务工作体系,能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及尽可能多的就业工作岗位。因此,健全就业服务工作体系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笔者认为,健全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打造一支精干稳定的就业服务工作队伍。首先要完善就业服务工作队伍的配备,校系均要安排责任心强、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强且有学生工作经验的教师从事就业服务工作,同时注意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就业服务工作队伍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精干稳定的就业服务工作队伍。精干稳定的就业服务工作队伍有利于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有利于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据统计,笔者学校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学校大型双选会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数分别为3001个、3974个、6742个、8297个,学校每年大型双选会提供的岗位数均超过了当年的毕业生人数,且连年递增,这与精干稳定的就业服务工作队伍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二)建设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第一途径是学校创建就业信息网,由学校就业部门及时地将就业信息发布到就业信息网上,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取就业信息;第二途径是各班级建立班级QQ群或飞信平台,辅导员(班主任)将与本班学生相关的就业信息及时地发布到班级QQ群或飞信平台,以提高毕业生使用就业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就业信息的使用率。

(三)建立就业信息网络统计平台,提升就业工作效率。建立就业信息网络统计平台有利于辅导员(班主任)及时方便地做好学生的就业信息统计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和系部实时掌握学生的就业进展情况,为学校和系部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开创学校就业工作的新局面。根据笔者的体会,学校在制定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时应注意把握两点:一是在制定学校就业工作管理规定时,要明确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在学校就业工作中的职责。二是在制定就业工作激励机制时,要制定明确的就业工作目标和具体的考核办法,同时要根据学校各部门和个人在学校就业工作中所做贡献的大小进行奖励,既要注意奖励的面又要注意把握好奖励的重点。因为科学合理的就业工作管理制度有利于明确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学校就业工作中的职责,更有利于使全体教职员工明确自身在学校就业工作中努力的方向。科学合理的就业工作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毕业生就业。

总之,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高职高专医学生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促进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的方法和途径,为培养符合祖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武汉,周振座,唐艳红.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教育与职业,2011(20)

【作者简介】周武汉(1975- ),男,壮族,广西邕宁人,硕士,广西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医联体协议书模板 篇4

牵头单位:**市人民医院

成员单位:德棉医院 **办事处卫生院 **机床医院 5个社区服务站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市政府医改精神、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结合本地实际,组建成立**市**经济开发区医联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医联体在市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区医联体委员会和医联体理事会协同管理。按照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经协商,各方负有如下职责。

一、主办单位职责

负责医联体建设规划、运行指导、质控监督及考核评估等工作。协调解决医联体建设、运行中的问题和困难。

二、牵头单位职责

(一)组织管理

协同医联体成员单位成立医联体理事会。对成员单位进行指导帮扶。促进医联体内业务发展,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外宣传,强化协议履行等工作。

(二)技术指导

牵头单位在已发展成熟的诊疗技术中筛选适宜成员单位的诊疗项目,积极指导推广;帮助成员单位完善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工作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成员单位需求对其相关专业进行“对口”帮扶,定期派驻专家进行指导;筛选适宜的科研项目,邀请成员单位参与,共同研发;指导医联体内业务技术宣传。

(三)人才培养

在本单位内为成员单位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学习;举办短期基层医技培训班,如需现场观摩、会诊查房等事宜,优先安排在成员单位;各层次举办的学术交流、疑难病例研判等活动,可通知成员单位参加。

(四)双向转诊

1.按照“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康复回社区”的基本原则,医联体内实行双向转诊制度。

2.医联体单位公布转诊服务电话,经双方专家会诊,提出转诊意见,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详见《**市**经济开发区医联体双向转诊工作制度》。

3.转诊患者住院期间费用,按照**市医疗保险、新农合有关政策予以结算、报销。

(五)资源共享

1.牵头单位检验中心、影像中心负责成员单位的检验、影像质控工作,并对成员单位检验、影像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管。

2.承担成员单位未开展的检查、检验、影像项目,并逐步为成员单位开通便捷的服务终端。对较高端已开展的检查、检验、影像项目向成员单位进行公示。

3.凡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公布认可的检验项目结果在医联体内互认。

三、成员单位职责

(一)组织管理

对本单位人事业务管理和事业发展,具有独立决策权;积极参加医联体内工作例会,及时沟通和交流,促进医联体健康发展;可挂“**市**经济开发区医联体成员单位”牌子,予以对外宣传。

(二)技术支持

积极接纳牵头单位的技术帮扶指导,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积极参与牵头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或协作开展科研项目;对涉及医联体的技术宣传应在协商的基础上统一进行;牵头单位组织医联体宣传活动,应在宣传材料、场地、人员方面给予支持。

(三)人才培训

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牵头单位的医师培训、学术交流、疑难病例会诊等活动;在每年1月底前,将进修计划报牵头单位;对业务培训的需求和建议,可经医联体例会相互沟通。

(四)双向转诊

执行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制度,对本院不具备救治条件的患者转诊牵头单位,享受绿色通道;公布单位转诊服务电话,联系转诊具体事宜,详见《**市**经济开发区医联体双向转诊工作制度》。

(五)资源共享

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检查、检验、影像项目,对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相关项目,可使用医联体单位检查申请单在牵头单位完成检查。

四、其它

(一)本协议经各方盖章后生效。本协议有效期自协议签订之日起3年。协议到期后,据各方意愿可续约。

(二)本协议一式4份,协作方各执2份。协议生效后,协作方对协议内容如有变更或补充以书面形式,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各方协商解决。

主办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章)

牵头单位:**市人民医院(签章)

成员单位:

**国棉医院(签章)**办事处卫生院(签章)

关于医联体协议书模板2

甲方:

乙方:

为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甲乙双方自愿组建成立医疗联合体,按照组织内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按照“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康复回社区”的基本原则,乙方需将急危重症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设专人负责。乙方转诊住院患者直接入住病房,转诊就诊、检查患者以预约形式优先就诊。

3.甲方接乙方通知安排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将接诊科室名称、院内位置、注意事项等电话反馈乙方。

4.甲方接诊科室人员优先安排以上转入患者,进行检查或办理住院,并保存双向转诊(转出)单。

5.患者转回由主管医师开据双向转诊单(回转)单报甲

方责任科室办理转回手续,责任科室通知乙方做好接诊准备,并将回转信息转给乙方。

6.甲方接诊科室继续跟踪回转乙方患者的后续治疗,与乙方人员充分沟通,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

(二)技术指导

1.甲方根据乙方需求对其相关专业进行对口帮扶,定期派驻专家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讲课等,帮助乙方确定并开展特色专业,对专业的发展进行指导。

2.甲方帮助乙方完善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乙方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甲方在已发展成熟的中医适宜技术中筛选适宜乙方开展的诊疗项目,指导乙方实施并推广。

4.甲方筛选适宜的科研项目,邀请乙方参与共同开展。

(三)人才培养

1.甲方为乙方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培训机会。

2.甲方举办短期培训班、学术交流等,对乙方人员进行免费轮训,提升其业务水平。

3.甲方举办短期基层医技培训班,如需现场观摩、会诊查房等事宜,优先安排在乙方单位;

4.甲方举办的各层次学术交流、疑难病例研判等活动,可通知医联体成员单位参加。

(四)资源共享

1.甲方负责承担乙方不能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

2.甲方检验中心、影像中心负责乙方的检验、影像质控工作,并对检验、影像工作进行指导,并逐步为医联体成员单位开通便捷的服务终端。

3.凡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公布认可的检验项目结果在医联体内互认。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

(一)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乙方通过甲方双向转诊负责人,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基本信息上传至甲方,并填写双向转诊单(上转)。

3.乙方应妥善安排患者转诊甲方,并提前与甲方联系人联系。双向转诊(上转)单由患者携带直接前往甲方接诊科室就诊或办理住院。

4.乙方根据甲方回转患者信息,做好回转患者的接诊准备。

5.乙方主动与甲方患者转出科室加强联系,保障患者治疗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二)技术支持

1.乙方在甲方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格按照甲方指定的诊疗标准执行。

2.乙方在甲方的指导下确定业务发展方向,积极配合甲方的技术帮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

3.乙方积极参与甲方科研工作,或协作开展科研工作。

(三)人才培训

1.乙方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甲方组织的医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并对参加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

2.乙方将进修计划,包括人数、进修专业等相关内容于每年1月份报给甲方,方便甲方进行统一安排。

3.乙方可对甲方的业务培训提出需求和建议。

(四)资源共享

乙方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检查、检验项目,对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可转至甲方处开展。

三、组织管理

1.甲方、乙方为独立法人单位,甲方对乙方履行指导帮扶义务。

2.甲方协同联合体内成员单位组成联合体理事会,主要解决联合体内业务发展、工作机制、对外宣传、协议履行等问题。乙方作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应积极参加联合体例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联合体的健康发展。

3.甲方按时负责召集乙方参加联合体工作例会。

五、其他事项

1.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盖章后生效。有效期 年。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年 月 日止,合同到期后根据双方意愿可续约。

2.本协议一式2份,双方各执1份。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对协议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采取书面形式,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联络部门: 电话:

乙方联络部门: 电话: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签订日期: 签订日期:

关于医联体协议书模板3

甲方:医院

乙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甲乙双方自愿组建成立医疗联合体,按照组织内业务协作、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设专人负责。乙方转诊住院患者直接入住病房,转诊就诊、检查患者以预约形式优先就诊。

3.甲方接乙方通知安排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将接诊科室名称、院内位置、注意事项等电话反馈乙方。

4.甲方接诊科室人员优先安排以上转入患者,进行检查或办理住院,并保存双向转诊(转出)单。

5.患者转回由主管医师开据双向转诊单(回转)单报甲方责任科室办理转回手续,责任科室通知乙方做好接诊准备,并将回转信息转给乙方。

6.甲方接诊科室继续跟踪回转乙方患者的后续治疗,与乙方人员充分沟通,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

(二)技术指导

1.甲方在已发展成熟的中医适宜技术中筛选适宜乙方开展的诊疗项目,指导乙方实施并推广。

2.甲方帮助乙方完善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乙方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甲方根据乙方需求对其相关专业进行对口帮扶,定期派驻专家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讲课等,帮助乙方确定并开展特色专业,对专业的发展进行指导。

4.甲方筛选适宜的科研项目,邀请乙方参与共同开展。

(三)人才培养

1.甲方为乙方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培训机会。

2.甲方举办短期培训班、学术交流等,对乙方人员进行免费轮训,提升其业务水平。

(四)资源共享

1.甲方负责承担乙方不能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

4.甲方可向乙方提供供应室消毒服务。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

(一)双向转诊

1.甲方、乙方执行双向转诊程序,乙方需将急危重症的患者转往甲方,甲方开通转诊绿色通道;甲方需将进入恢复期的乙方转诊患者转回乙方。

2.乙方通过甲方双向转诊负责人,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基本信息上传至甲方,并填写双向转诊单(上转)。

3.乙方应妥善安排患者转诊甲方,并提前与甲方联系人联系。病情危重者由甲方派出救护车接回,其他患者可酌情护送转诊。双向转诊(上转)单由患者携带直接前往甲方接诊科室就诊或办理住院。

4.乙方根据甲方回转患者信息,做好回转患者的接诊准备。

5.乙方主动与甲方患者转出科室加强联系,保障患者治疗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二)技术支持

1.乙方在甲方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格按照甲方指定的诊疗标准执行。

2.乙方在甲方的指导下确定业务发展方向,积极配合甲方的技术帮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

3.乙方积极参与甲方科研工作,或协作开展科研工作。

(三)人才培训

1.乙方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甲方组织的医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并对参加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

2.乙方将进修计划,包括人数、进修专业等相关内容于每年1月份报给甲方,方便甲方进行统一安排。

3.乙方可对甲方的业务培训提出需求和建议。

(四)资源共享

1.乙方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检查、检验项目,对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检查、检验项目,需转至甲方处开展。

2.在紧急情况下,乙方有义务在设备等资源上有偿支持甲方。

三、费用结算

1.甲方与乙方结算。

2.甲方对乙方转诊的门诊病患的检查、检验费用返还?%,转诊的住院病患住院费用优惠另计。

四、组织管理

1.甲方、乙方为独立法人单位,甲方对乙方履行指导帮扶义务。

2.甲方协同联合体内成员单位组成联合体理事会,主要解决联合体内业务发展、工作机制、对外宣传、协议履行等问题。乙方作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应积极参加联合体例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联合体的健康发展。

3.甲方按时负责召集乙方参加联合体工作例会。

五、其他事项

1.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盖章后生效。有效期 年。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年月 日止,合同到期后根据双方意愿可续约。

2.本协议一式2份,双方各执1份。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对协议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采取书面形式,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联络部门: 电话:

乙方联络部门: 电话: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签订日期: 签订日期:

关于医联体协议书模板4

甲方:九江市中医医院

乙方:

为了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甲乙双方自愿组建成立中医联盟体,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以团结协作、共赢未来为目标,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约:

一、中医联盟的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甲乙双方主体平等,组建自愿,结对联动、互惠双赢,实现携手发展,共同进步。

(2)循序渐进原则。以管理为纽带,以合作为手段,以提升为目标,以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业务整合为切入点,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实现中医联盟内病人合理流转。

二、中医联盟的合作目标

(1)改善患者看病就医感受。

(2)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

(3)增强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

(4)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专科建设水平。

(5)提高中医诊疗技术能力。

(6)提升中医药品牌影响力。

三、中医联盟的管理架构

(1)甲、乙双方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管理、技术、服务为纽带,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2)成立中医联盟理事会,作为联盟日常运营管理机构,负责中医联盟所属医疗机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事项的决策管理。

四、中医联盟的运行机制

中医联盟按照统一管理、独立运营、综合考评的方法进行管理运营,探索构建统一、节约、高效的运行机制。

1、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

(1)统一学科规划。甲乙双方参加由中医联盟理事会定期召开的专题会议,参与研究论证中医联盟内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学科布局等。

(2)统一业务管理。甲乙双方参加由中医联盟理事会定期组织的对联盟内医疗机构进行的质量监测或交叉检查,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确保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同质同标准。

(3)统一科研管理。甲乙双方积极开展医学科研合作、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

2、建立互帮互学制度

(1)甲乙双方在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探索建立全方位互为帮扶体系,提高甲乙双方的诊疗水平,提升九江中医品牌,巩固九江中医地位。

(2)甲乙双方在优势学科和医院管理等方面建立互学促进机制。甲乙双方免费为对方提供进修、专业技术培训和观摩;举办较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专家讲课时,及时通知对方免费参加。

(3)甲方对口帮扶乙方建立1-2个省级重点专科,定期派驻专家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讲课、手术、会诊等,提高中医专科建设内涵;甲方不定期邀请乙方治疗效果明显的优势学科的专家来院查房、会诊和讲座等,双方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4)甲方每年向乙方推广1-2项中医适宜技术;协助乙方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如冬病夏治、冬令进补等;

(5)甲乙双方实现中药制剂共享共用。

3、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1)甲乙双方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乙方需将急危重症因受条件所限不能救治的.患者可以转往甲方;甲方应当将恢复期(康复期)患者转回乙方。

(2)甲方设立24小时转诊服务电话:***,开通转诊、就诊绿色通道。

(3)乙方转诊住院患者可直接入住病房,就诊、转诊以电话形式通知甲方,甲方确保优先安排、服务周到。

(4)在甲方首诊的病人,希望回当地继续治疗、康复的,甲方优先将患者转往乙方,乙方确保优先安排、服务周到。

4、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1)甲乙双方建立远程会诊、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机制。

(2)乙方限于自身条件,部分检查项目无法开展,可转到甲方完成;甲方向乙方公示已开展的特殊检查项目,并建立查询便捷通道。

(3)甲乙双方在院内特定区域建立中医联盟宣传专栏,宣传中医联盟政策和双业务科室介绍等。

五、其它事项

本协约一式2份,甲、乙双方盖章和授权代表签字后生效。本协约有效期:20xx年8月至20xx年8月止,协约到期后根据双方意愿可续约。

甲方单位(盖章)乙方单位(盖章)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关于医联体协议书模板5

甲方:凤阳县人民医院

乙方:

为贯彻落实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33号)、《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皖政(20xx)16号)文件要求,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原则组建成立凤阳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医联体在省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按照利益共同分享,责任共同分担,事业共同发展,技术共同提高的发展目标,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医联体的构建模式

医联体采用“1+3”模式,即以甲方为核心,联合若干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实现医联体范围内资源共享、远程诊疗、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技术扶持等,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的医联体,具体组建模式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决定。

二、双方职责

(一)甲方职责

1、组织管理

成立医联体工作办公室,综合协调医联体相关事宜,促进医联体内业务发展;定期召开医联体成员单位工作例会,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议履行;为乙方颁发“凤阳县人民医院县域医联体××医院”

牌匾,并加强对外宣传等工作。

2、技术指导

在已发展成熟的诊疗技术中筛选适宜乙方的诊疗项目,积极指导推广,帮助乙方完善医疗管理、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工作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成员单位需求对其相关专业进行对口帮扶,定期派驻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医联体内业务技术宣传。

3、远程诊疗

在医联体成员单位间搭建高端远程诊疗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病理、检验、影像等),远程手术指导、双向转诊,应急指挥等功能。

4、人才培养

为乙方医护人员提供若干名额免费进修学习,采用“一对一”导师帮扶制,提升对乙方进修人员的培训力度。

5、双向转诊

通过远程诊疗和专家现场会诊等手段为乙方疑难危重患者诊治提供技术支持;按照“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康复回基层”的基本原则,医联体内实行双向转诊制度;为乙方上转的疑难危重患者诊治提供转诊绿色通道;对恢复良好、适宜回基层康复治疗的患者优先下转至乙方相应科室。

6、资源共享

负责乙方的检验、影像、病理等质控工作,并对成员单位检验、影像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管;承担乙方未开展的检查项目,并逐步为乙方开通便捷的服务终端;承担乙方未开展的中心消毒供应工作;对较高端已开展的检查项目向乙方进行公示;逐步在医联体范围内推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

(二)乙方职责

1、组织管理

制定医联体负责人,与甲方全面对接,积极参加医联体内工作例会,及时沟通和交流,促进医联体健康发展;挂靠“凤阳县人民医院县域医联体××医院”牌匾,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2、技术支持

积极接纳甲方的技术帮扶指导,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也可向甲方提出有偿共建科室,或将科室托管给甲方管理;对涉及医联体的技术宣传应在协商的基础上统一进行;甲方组织的医联体宣传活动,应在宣传材料、场地、人员方面给予支持。

3、人才培训

积极安排人员参加甲方举办的医师培训,学术交流、多学科综合诊疗等活动;每年选派若干名综合素质过硬的医护人员到甲方进修学习;对业务培训的需求和建议,可经医联体例会相互沟通。

4、双向转诊

执行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制度,对本院不具备救治条件的患者转诊甲方,转诊患者享受绿色通道服务,优先安排床位及检查;公布甲方

转诊服务电话,联系转诊具体事宜。

5、资源共享

积极配合甲方对检查、影像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对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相关项目,可使用甲方检查申请单在甲方完成检查。

三、其它

(一)本协议经各方盖章后生效,本协议有效期自协议签订之日起3年,协议到期后,据各方意愿可续约。

(二)本协议所涉及具体工作,由甲乙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实施细则。

(三)本协议一式4份,协作方各持2份。其中,甲乙双方各提交1份至各自所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议生效后,协议方

对协议内容如有变更或补充以书面形式,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各方协商解决。

凤阳县人民医院(签章)医院(签章)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关于医联体协议书模板】相关文章:

1.医联体协议书范本

2.医联体会议邀请函

3.2017年医联体签约仪式致辞

4.关于杀医声明

5.关于医的院格言警句

6.最新关于支医个人总结

7.关于卖车协议书的模板

8.关于合医站半年工作主要总结

关于医学生就业 篇5

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省养老与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川办发〔2015〕196号)、《**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广康养办〔2016〕1号)精神,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整体布局,合理规划,统筹发展,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创新机制的原则,结合实际加强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衔接,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养服务相融合,满足全区老年人基本医疗与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推广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中医“治未病”理念,保障人人享有适宜的、综合的、连续的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到2020年,随着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基本满足本地失能老人入住需求。所有医疗机构开辟老年人医疗救治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

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引进民营资本开展以康复、养老服务为主的中医康复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设。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积极推行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服务

1.推动区级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区中医医院开设老年医养结合科,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入住老人在疾病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住院状态、在康复期和病情稳定期转为养老休养状态,既保障了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又满足了老人的医疗康复保健需要。区中医医院作为先行试点机构,要积极探索、借鉴好的模式加以创新,为其他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承担养老机构医务人员培训任务,提高养老机构医务人员诊疗康复服务能力。

2.加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基本医疗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模式,主要针对生活自理型老人开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按照辖区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和经济条件等不同类型的个性化需求,开展老年人入住养老(全托服务)、日间照料服务(日托服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等三种差异化服务模式。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各乡镇卫生院要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辖区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服务制度,做好老年人免费体检、保健咨询、健康指标监测和健康信息管理等服务。推行签约服务,与有意愿的老年人建立契约服务关系,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对

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免费提供一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检、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设置老年康养病床,为农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及政府给养人员提供医养服务。建立康复病床、双向转诊、急诊急救等医疗救治绿色通道,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提高老年人生活的信心和尊严,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享受国家、省、市、区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护型、护理型和临终关怀型养老机构以及集中收住失智、精神疾病老年患者的特色养老机构,支持规模化、连锁化运管服务。各类养老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制定价格,收费价格实行公示制,接受老人和社会监督。

(二)不断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

5.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大力推动养老机构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能力。100 张床位以下,不具备开办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要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与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医疗协作关系,定期开展医疗保健服务。1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应设立医务室、护理站或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医护人员。规划新建的养老机构,根据条件和需求预留开办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所需的房屋设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诊疗设备。

(三)不断提升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能力

6.建立医养机构双向转诊机制,畅通老年人就医绿色渠道。借助医疗联合体及对口支援与上级医院建立良好工作关系,通过医联体专家门诊、远程诊疗、对口帮扶等方式吸引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养机构服务水平。畅通医养结合机构中老年人双向转诊渠道,及时将病重老人上转至上级医院就诊,在老人病情好转后又下转至基层医养机构进行康复治疗,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的,同时减少老年人养老费用负担。

7.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义诊,其他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依法依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相关特长的医师和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保健、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8.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全覆盖,推动远程医学影像、远程监护、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向基层卫生机构、各类养老机构延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具备居民健康守护人的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65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规定比例为慢性老年病患者设置病床,建立老年人30分钟医疗康复养老服务圈。

9.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中医院开设医养结合科,要把中医诊疗、中医治未病、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全面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病科,逐步增加老年病床位,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药健康管理理念的老年人医疗、护理、养生、康复服务。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针对老年人慢病防治、养生保健、饮食起居、临床诊疗、康复护理、心理干预等需求,加快研发中医产品。

(四)推进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服务

10.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做好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动态管理,对辖区内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年免费提供一次生活方式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康复功能建设,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l1.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辖区内自愿签约的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及计生特殊家庭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推进全科团队或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为社区(村)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保健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

(五)发展生态医养结合产业

12.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强中医药大健康养生及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促进中医药产业协调发展。鼓励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和旅游综合体,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乡镇、度假区、文化街、主题酒店,形成一批以健康管理、慢病调理和运动康复为核心,组合康复理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生旅游度假服务集团,做大做强医养结合产业。

(六)完善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机制

13.加强老年人医疗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同其它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同等对待。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才培训规划。加强与医学院校合作,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咨询、心理干预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鼓励大中专院校和护士专业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工作。建立岗前教育、岗中培养、继续教育的培养体系。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

(七)推进“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事业发展

14.依托信息技术创新医养结合服务。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在健康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移动医疗服务。依托我区

“卫计e通”建设项目,建立基于“互联网+”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为老年人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利用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实现医养结合服务数据和医疗、公共服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利用医养结合医疗服务信息平台,提供便捷、畅通、可及的医疗信息服务。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医养结合在深化医改、发展养老服务业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精准分解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二)明确部门职责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形成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发展的合力。卫生计生部门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办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和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社区化、家庭化,做好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活动的日常监管和医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诊疗能力。民政部门要把医养结合纳入到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做好医疗卫生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准入和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探索建立相应的政策体系,督导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发改部门要将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计生、民政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养老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加强在规划和审批等环节的合作,制定完善医养结合机构及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财政部门要落实相关投入政策,积极支持医养结合发展。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建立支持医养结合长期发展的保险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及时查处违规行为,支持养老服务人才的教育培训。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的土地供应。城乡规划部门要统筹规划医养结合机构的用地布局。旅游发展部门要将健康旅游特色产品纳入旅游项目推广计划。老龄工作部门要做好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和接受居家医养服务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工作。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中医药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服务产品推广,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人才培养,做好中医药健康养老工作。

(三)强化督导考核

关于医学生就业 篇6

县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的各项政策,有效增加和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现将我县社会办医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会办医情况:

目前我县社会办医尚属空白。根据万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万年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少于1.5张床位空间预留给社会力量办医,现阶段我县正在着手起草制定《万年县促进社会办医实施方案》,规范社会办医、外资办医准入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模式办医体制和经营形式。

二、医养结合情况

我县在往年陈营卫生院开设养老病床实施养老医疗服务探索的基础上,2016年5月,县中医院与县民政局开展“医养结合”模式合作,在试运行半年的基础上于今年份签订正式合作协议。目前日均老年病友住院15人以上,医院为其提供生活照料、老年病治疗、老年护理、康复管理等全面服务,既得到了入住老人的高度好评,又为医院下一步与县民政局、县残联联合实施老年病友、残疾病友的治疗与康复积累了宝贵经验。

下一步县中医院准备与中国绿宝景观建设集团合作开发医养康结合的养老产业民生项目,中国绿宝景观建设集团拟成立中国绿宝医养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选址万盛大道以东、思衍路以北。该项目是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项目,项目的启动,将为我县的新型养老找到新路,同时可解决就业人员100多人,缓解老年子女的压力,提高老年子女为社会服务的良好风尚,县中医院也有稳定的治未病养老群体,收益也会相对稳定。项目的实施对周边房地产市场也有一定的推动,可以在聚集市场氛围、提高入住比例、提升房产价格等方面产生作用。

免费医学生培养现状实证研究 篇7

本调查的旨在通过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作相关问卷与访谈调查, 探寻免费医学生群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最终提出针对性的、高效的定向生教育引导对策, 指导其充分做好基层就业的学业和就业准备, 稳定其扎根基层的就业观念, 以有效贯彻2010 年《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和2015 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 推动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的有效实施。

一、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为便于了解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教育培养状况, 研究调查对象确定为某医学院校的2010 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免费医学生 ( 发放问卷80 分, 回收有效问卷80, 回收率100% ) 、2012 级临床医学专业部分免费医学生 ( 发放问卷234 分, 回收有效问卷224, 回收率95. 7% ) 和2012 级预防医学部分免费医学生 ( 发放问卷45 分, 回收有效问卷45, 回收率100% ) 。

(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在校表现、就业态度等教育培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探索切实可行而有效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职业发展对策和院校教育培养措施。

( 三) 质量控制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系根据对学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现状了解及对该群体访谈的结果, 借鉴已有相关问卷编制而成, 并经反复修改和试测, 具有较高的信度, 问卷主要包含从院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遵规守纪、学习动力、获奖情况、社会实践和基层就业意识等方面了解免费医学生的培养状况。

( 四) 数据统计

问卷调查采用集体施测, 学生匿名答题, 施测完毕, 对问卷编码处理, 最后采用SPSS20. 0 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比较分析方式, 以实证培养状况。

二、结果

( 一) 调查对象基本构成情况

( 二) 调查对象政治表现和思想品德总体自评情况

( 三) 调查对象的获奖汇总情况

结果说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所以尚不能认为不同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奖学金次数有差别。

( 四) 免费医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状况调查

( 五) 免费医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调查统计

( 六) 免费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调查统计

三、讨论与结论

( 一) 免费医学生德育培养状况

免费医学生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医学生的医德和救死扶伤的医者情怀。表2 统计显示, 免费医学生自评较高, 要求进步的愿望也较强烈, 主要原因在于院校德育教育切实有效, 德育育人的载体丰富, 方式得当。

( 二) 免费医学生智育培养状况

1. 奖学金受奖比例。 从年均受奖比例看, 2012 级比2010 级免费医学生略高些, 但差异不大。奖学金获得率高、覆盖面广, 显示免费医学生自身总体重视学业, 同时也享受着高校相关的政策照顾。

2. 学习动力和知识面掌握情况。图1 显示, 免费医学生在学习动力方面存在总人数7% 的否定自评, 究其原因, 最大原因在于免费医学生没有就业压力, 同时, 高校在免费医学职业规划方面以及职业理想方面存在不妥之处。另外, 在知识面的掌握方面, 图2 显示, 高年级免费医学生的评价比低年级更高, 临床医学的评价比预防医学更高。原因在于高年级已经学完了所开设的所有课程, 给出的评价也更为全面和合理, 具有更高可信度。而预防医学专业免费医学生评价相对更低, 原因在于所开设课程与预防医学非定向专业差异不大。

( 三) 综合其他方面

1.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免费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是免费医学生教育培养现状的内容之一。从图3 得知, 不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免费医学生相对不多, 而超过1 次的同学占据多数, 显示免费医学生所在高校, 积极重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倡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做到学为所用, 学以致用, 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免费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2. 基层就业意向。基层就业意向关系着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能否真正扎根基层, 服务社会, 实现免费医学教育政策的初衷。从图4 可以看到, 大部分免费医学生 ( 比率为56% ) 愿意前往基层就业。但不愿意前往基层的17% 以及基层就业意识模糊27% 的比例, 反映出部分免费医学生基层就业意识淡薄和基层奉献精神薄弱的现实。结果表明, 高校在培养免费医学生扎根基层的信念和奉献精神方面有待加强, 同时, 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实用医药卫生人才需要进一步凝练基层的政策优势和基层情感认同。

( 四) 结论

免费医学生的教育培养得到了培养院校的高度重视, 给予了政策优惠, 教育质量整体上得到了保证, 免费医学生总体自评情况积极向上。同时, 在端正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及扎根基层的信念和奉献精神方面有待加强。

四、对策

政府应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免费医学生从录取到就业的长效基层就业机制, 完善免费医学生就业和政策, 增强基层就业吸引力。

部分免费医学生基层就业意识淡薄、基层奉献的精神和意识相对不强, 原因在于广大基层和农村从医待遇差、发展空间不明朗, 同时所处环境信息闭塞、交通不便, 因此, 这就要求政府要在政策和发展环境上下功夫, 提供从就业保障、人事晋升和薪酬保障及递增等措施[1], 用待遇吸引人、以感情留人, 让医学生从客观的“经济与就业”原因转向主观的“敬业乐业”原因, 使定向协议书这一外部约束转化为免费医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内在动机, 自然能更主动地吸引免费医学生安心基层工作。当然, 政府可以联合高校, 有意识地为免费医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农村和基层提供更多机会, 让免费医学生了解农村和基层, 从而深入农村和基层[2]。

医学院校应深入开展免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 强化基层就业导向教育,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职业生涯规划伴随人的一生, 对于免费医学生而言, 除了“毕业即就业”的就业保障机制外, 职业生涯规划的其他内容远远重要得多和丰富得多。因此, 就高校而言, 在学生入学之初, 就要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为之努力奋斗的奋斗计划, 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国家实施免费医学生教育政策的意义, 在享受优惠的同时能够认真思考将来的责任与义务, 做好从事基层医疗服务的心理准备, 增强从事医疗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 从而树立乐于从医和长期从医的职业理想[3]。

医学院校还应认真探讨免费医学生约束和引导相结合的学习激励机制, 开设免费医学生专门课程, 利用各种载体和方式增强免费医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关系免费医学生能否“学得实”, 学业表现关系免费医学生能否真正“干得好”, 高校应紧跟农村社区实用型医学人才要求, 严格免费医学生毕业的条件, 重视培养过程, 同时, 要提供学业奖励和帮扶机制, 对学业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 对学业落后的同学建立帮扶机制[4]。要积极通过校友榜样、校领导讲课和听课以及基层学术研讨和社会实践等载体和途径, 营造良好学风。此外, 高校在课程设置上, 应更加注重实践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5], 培养学生具备对农村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等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能力, 致力于培养大批优秀的“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鸿宇.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政策实施问题及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 (1) (总第319期) .

[2]肖呈生, 汪行舟.免费师范生和免费医学生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比较研究[J].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2015 (15) .

[3]高卉, 梅武轩等.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 12, 28 (6) .

[4]肖呈生, 刘民.免费医学生的教育培养问题与日常教育管理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 34 (5) .

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心理浅析 篇8

关键词 专科 医学生 就业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社会转型期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结构性过剩,包括就业相对稳定的医学类毕业生也出现市场需求与人力资源供给不对称导致的就业困难。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四川省唯一一所医学类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就业预期具有一定代表性。

1 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该校医学类各专业400名在校生。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文献资料和学生随访设计问卷,调查过程中使用简单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6份,问卷有效率为94%。

2 结果

2.1 学生选择专业的动因及对专业前景预期

医学生所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就业方向,学生填报专业受到各种动因的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的前景所持的预期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积极性,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在进行志愿填报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自身对专业的兴趣,其次是关心专业的就业前景。同时存在很大比例的学生持消极心态,根本不了解所选专业,这与高中阶段的志愿填报指导有关。近七成学生认同就业形势严峻,有信心面对竞争和茫然无措的人数各占一半。仅有一成学生看好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而有两成多的学生对就业抱着顺其自然的消极态度。

2.2 学生就业意愿

调查中,有超过75%(包括“到企事业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选择了毕业后参加工作,两成学生选择升本进行深造,极少数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过认真思考。公立医院依然是学生的首选,而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学生仅有一成。

2.3 学生对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的认识

大学生的就业是社会性问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影响就业因素的认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心态。调查显示出学生对于“不劳而获”地得到工作机会的途径即靠学校或亲友关系安排有较大依赖。三成学生对学校每年组织的“双选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有信心自主创业,这应当作为当今就业形势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重要方向。

2.4 学生对就业政策的把握程度

为了应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正确把握和运用就业政策,能有效树立学生的就业信心,促进就业。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缺乏对相关就业政策的关注,容易造成学生就业信心不足、就业方向不明而导致就业的盲目性。就业指导不仅要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讲,引导学生自觉保持对就业信息的关注。

2.5 学生对起薪的预期

调查可见,近半数学生期望工作后的月薪在800~1500元水平,这与以往专科医学生的预期水平相同,也与四川地区应届专科医学类毕业生实际起薪平均水平相适应(据学校2011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数据,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为1100元)。这表明学生的自我定位较准确,基本坚持了“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

2.6 学生对于自主创业和服务基层的心态

有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医疗人员缺口达10万以上,乡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更是人才难觅。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服务基层和自主创业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确定或者有可能选择自主创业这一就业途径,这在当前的就业形势前是个很好的信号。近七成学生希望服务基层,这也是可喜的,因为按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国家将逐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乡村卫生服务站的医疗条件,为服务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展现才能的平台。

2.7 学生所期望得到的就业指导

统计结果显示,近九成的学生对学校目前的就业指导表现出不满,这一诉求表明学校必须在就业指导工作上加大力度。而目前大多由系领导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就业心理引导都是事倍功半,学生更希望能够听到来自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声音,从专业职业规划机构得到科学适用的职业规划知识。

3 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3.1 在低年级同步推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新生进校后第一学期,是学生的身心由中学到大学的全面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学生思想复杂,心理脆弱,容易出现多种心理状况。孤僻、失落以及放任自流等不良的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学态度甚至人生态度。同时,这段时期也是学生的求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觀的可塑性较强的一个时期。聘请医疗卫生行业的专家、技术骨干、成功创业者对学生开办专业思想教育的讲座,有助于学生改变对专业的认识,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3.2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观培养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前,必须以正确的就业观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择业。首先,冷静面对就业压力,端正学习心态。其次,明确认识就业形势,就业困难很大程度是由于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所致。学生此时应当降低就业期望值,立志服务基层。第三,改变学生惯有的“学医就要进医院”的认识,增强市场化意识。最后,利用讲座和交流讨论等形式向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能力的培训。

3.3 鼓励和支持学生学习深造增加“含金量”

专科医学生在就业时因为学历层次较低而遭遇挫折也是现实问题,但是这劣势可以通过升本或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应在学生低年级时进行专升本规划,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本科专业进行深造。同时,对学生进行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指导,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就业竞争力。

3.4 完善学校就业网络建设,广泛获取就业信息

鉴于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寄予较高期望的情况,学校应当走进市场,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稳定且不断扩展的就业网络。通过校院合作、校企合作等途径广泛获取就业信息,组织多场次、高质量的招聘会,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衡冰.我校2006届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8(5).

上一篇:直播助力消费扶贫总结下一篇:新时代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