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之路

2024-08-27

大学生就业之路(精选10篇)

大学生就业之路 篇1

普通人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亦难, 已是当前我国现状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 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与当今大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错误就业观不无关系。笔者试对这些错误就业观进行适当剖析, 以正视听, 引导大学生走上正确的就业之路, 使之顺利实现从刚毕业时的应急就业过渡到最终的理想就业。

一在当今大学生中流行的几种主要错误就业观

1.“一步到位”的就业观

所谓“一步到位”, 即大学毕业后一次择业即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专业对口、收入稳定、待遇不菲、前景广阔、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就业问题, 一锤定终身式地实现理想就业, 是与分步择业和应急就业完全不同的一种就业方式。一步到位的就业之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2.“慢慢找不着急, 不理想不就业”的就业观

这种观点认为, 第一次就业一定要起点高, 身价才高, 起点低, 身价就低, 刚毕业时较年轻有时间慢慢找, 不理想就不就业, 一旦就业就失去了择业机会。“这山望着那山高”, 挑剔攀比, 以致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忽视了择业的分步性, 把择业当做一次完整的过程。

3.“独立创业才是最佳就业”的就业观

时下有些大学生, 受一些媒体的误导, 认为进单位或公司供职是一种平庸的、没出息的就业, 是不想当“将军”, 只能当“士兵”的就业, 只有自己开公司, 当老板, 做将军, 即独立创业才是最佳的就业模式。并对此冿冿乐道, 锲而不舍。这种观点的错误, 在于过低地估计了独立创业的难度, 过高地估计了刚毕业大学生的能力, 以及忽视了当前各行各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以致于独立创业屡屡失败, 而又不屑于做一般职位工作, 好高骛远, 只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而不知道“要先当好士兵才能当将军”的道理。

综上错误就业观, 可归结为把应急就业与理想就业相混淆了;把一步就业与分步择业相混淆了;把一般就业与独立创业相混淆了。

二应明确的几种就业观的区别和联系

1.“应急就业”不是终身就业, 也不是理想就业

笔者这里所说的“应急就业”, 是指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时候, 先找到一个自己能胜任, 且能满足生存所需并为自己今后择业打下一定基础的普通工作岗位的首次就业, 是一种“权宜”式就业。“理想就业”是指一个收入颇丰、行业前景广阔, 而且专业对口、理想志趣相符的如意职位, 是可以作为自己终身职业的工作。应急就业是理想就业的准备, 基础理想就业是应急就业的目的和归宿。

2.“分步择业”与一步就业并不矛盾

“分步择业”, 是指人的一生可做多次择业和就业的逐步选择, 由低到高、由劣到好、由差到优分几步或几个阶段, 最终实现理想就业的“分步择业”模式。它与一步到位就业的目的一样, 都是寻求理想就业, 但不同的是, 它是分步实现、逐步提高, 而不是一步到位、“一锤定终身”式的就业, 所以说两者是不矛盾的。当然, 分步择业也不是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式地不断“跳槽”, 永无稳固的岗位思想, 而是向着自己的理想就业目标不断接近, 一旦实现理想就业, 也就完成了分步择业的过程。

3.“独立创业”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形式

“独立创业”是一种有别于一般就业形式的一种更高级的就业, 是指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风险意识也强且资金财力较雄厚、能自负盈亏的毕业生, 自己独立创立公司, 自己当老板的就业模式。这不是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可效仿和实现的就业模式。这种通过独立创业实现理想就业的模式, 最好是在有一般就业的基础之后才可尝试。

三当前大学生应选择的正确就业途径

根据以上分析, 笔者提出,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应选择的最佳就业途径, 应该是“应急就业—分步择业—理想就业”模式。也就是说, 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 在专业技术尚不过硬、行业知识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社会阅历不深、资金财力不足的情况下, 先应急就业, 获得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 取得一席立足之地, 维持自身的生存之后, 待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遇到一定的机会, 再分步寻求更好的职位, 进行分步择业, 最终实现理想就业。既不能抱着一次就业和“一锤定终身”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也不能采取慢慢找不着急, 不理想就不就业的消极做法。而是以积极的态度, 锻炼成熟的姿态, 分步实现的步骤, 向着理想就业的目标前进。

以上观点, 望能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湘泉.中国就业战略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大学生就业之路 篇2

2010-06-18 10:29:22

来源:大学生就业

作者:王洋

评论:0 点击:5466

3年前,他们信心满满的走进农村,既有新知识,又精力充沛、积极性高、劲头足。他们带来了新文化、新观念,被村民们形象地称为政策宣传员、决策咨询员、科技普及员、信息调研员、档案管理员、村务协管员、文化小教员、活动组织员。

3年后,当再次走上求职之路,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却让在村里埋头一干就是三年的他们在寻求前程的路上嗅到了一丝迷茫。

“如果不参加专场招聘,也许卸任后留白的时间会很长,看着招聘网站上我更新的招聘简历,相比应届生和有工作经历的人,我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了。”

“村官毕竟不是一种职业。如果不解决身份问题,到时候你有理想有抱负怎么实现?延续以前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创业?”

“在一个城市化的年代,在一个城市崇拜的年代,把人才拉向农村的道路并不好走。因此,这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问题不能掩盖政策的光芒。问题要解决,政策要完善。我们只是希望这个过程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

我国将大学生村官计划上升到国家人才战略高度,其中,政府的意愿不言而明,大学生村官如何抓住这些利好,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何实现大学生村官既“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又“流得动”的良性循环?

这些经历了3年“小考”的大学生村官和“农民化”进程中的大学生村官一起,期待着破晓的黎明。

“现在我的工作节奏肯定比村官时要快,接触的事情更多了,也考验着我的精力、知识储备和办事能力。工作了半年多,一切还在适应阶段。”李雪说,三年后,人家挽留而选择离开是一回事,直接被划入自主应聘的行列是另外一回事。“我做到了前者,这和我三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既然在最艰苦的环境下锻炼出来的,当然在任何一个岗位都会保持一个积极乐观、努力工作的心态。”

四年前,她作为北京市第一批村官到平谷区当村主任助理,任期满后,她考取了留任资格,但是未来的规划终让她放弃留任,再次选择就业,并于几个月后,进入北京建工博海有限公司。回想起一年前的“再就业”过程,李雪感慨万分。

三年后的“再就业”

3年,对人的一生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但3年的“村官”生涯却足以让这群“80后”的大学生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3年前的选择,是坚守或是放弃?

虽然顺利通过了北京市平谷区留任村官的考核,并且有很大的机会获得平谷区事业编制,但是李雪没有透露丝毫的犹豫。从2006年走出校园,成为北京市平谷区第一批几百名大学生村官的一员到如今三年任期已满,离开,第一次真切的摆在了她的面前。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分析事情、辨别对错的能力,变得成熟、稳重,并且拥有了一批‘娘家人’,这种情谊是很少有的,但是面对自己未来的一系列规划我选择离开。”李雪说。

此前,她已经在村里建立起大华山镇第一个村级广播站,凭着朗诵特长,成为平谷区国际桃花节开幕式、“迎五四,喜迎奥运”等诸多大型节目的主持人。可对她来说,这些还不够。“三年期满何去何从已经上升到职业规划的课题,即便留任一年又能起到什么作用,一年后还不是要继续考虑以后的前途,我要为自己负责。”在李雪的计划中,当村官期间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对于未来,她则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看尽各处风景”。这显然是做一辈子村官不能实现的。

再三的权衡下,她决定要离开。

按国家政策规定,学生村官合同期满后经面试合格,可优先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如果能考上公务员,就意味着她此后捧上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铁饭碗”。不过她告诉记者,自己并非为了“铁饭碗”。“就像上高中要考大学一样,在村官的圈子里似乎期满的出路就是考公务员。”没有适合报考的岗位,也没有做充分的准备,考试早已不存在任何意义。

2009年6月,任期将满的李雪参加了北京市面向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举办的专场招聘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她把目光锁定在宣传、组织方面的管理岗位。“大多数企业提供的岗位对专业都有要求,并非之前想象的能够海投。”本次招聘会上,她投递了10份简历,并当场参加了一家单位的面试。“当村官的过程还有当地的情况,都是顺带问了一下。企业更多的是关注个人的能力以及性格方面,看看你是否适合做这项工作。”从面试到获知结果,一个下午的时间,经过筛选,她最终被这家公司录用。

尽管找工作的过程很顺利,但是李雪在高兴中却有些心悸。“如果不参加专场招聘,也许卸任后留白的时间会很长,看着招聘网站上我更新的招聘简历,相比应届生和有工作经历的人,我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了。”

和她同期卸任的村官们,有的进入国企,有的考上了公务员,还有一部分做了社区工作,绝大部分人都通过专场招聘卸去了“村官”的身份,走上新的岗位。

心里苦乐,孰人知晓

当村官的付出与回报,他们自知。但当周围的朋友陆续走上职场快车道,自己还要为今后的道路苦苦寻求,他们免不了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如果可以再次选择,你是否还会投身农村?”面对记者的问题,李雪坦言,“身为北京人,没有北京市户口对于我的诱惑,为什么我会选择这条路?这也是很多人对于我曾经的选择不理解的地方,甚至包括我工作村子的村民也经常这么问我,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我没有找到答案。如果给我再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慎重下决定,考虑好职业规划,人生规划,衡量各方面再做决定。”

担任村官期间,李雪还在继续读本科,和一些在农村埋头一干就不出村的人相比,她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这依旧没有让她感到与时俱进。而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的能量在3年中已经全部释放掉了,“三年的经历很深刻,但是与现在社会太脱节了。”

在李雪心中,脱节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来自农村特有的环境。“农村和城市相比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按社会学的说法就是一个社区。在这里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人际关系网,而这些网相互交织,简单点说就是任何人之间都会扯出亲戚关系,作为自治组织的村委会就是一个村子的权力中心。一个外人还是一个小孩冒然进入这个圈子,最开始肯定是不受重视的,一个弄不好就会被排挤,好事传千里,坏事传得更快。”李雪说,村广播站的建立,从否定到同意,正是因为有了上层的某种变化才能得以开展,“在这里受到器重是需要时间的。”另一方面,就是情感上的孤独感。“农村的青年人不是在外面念书就是在外打工,在那里几乎没有同龄人,所以一起同去的村助理之间就形成了很好的友谊。但是每次交流的话题似乎就是我们村助理那点事。”

而最令她感到失落的,是同样经历了三年时光,朋友们在城市中的种种变化。即便她很庆幸有这样的朋友,让她拥有了上进的力量。“和我很好的一个朋友,很不理解我的想法,从我去村里开始就一直劝我回来。我们是同年毕业,她在三年间跳槽了几家公司,最后工资达到了一个月1万元,周围的同事都是外国人和高级白领,人际圈子要广得多,现在去了西班牙留学。而当初在学校的时候都是我负责她的外联,总是我牵头带她去认识朋友,扩充交际圈子。”

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些村官们也时常面对同样的情况:某个当初不如自己的人现在已经成为公司骨干、某个牛人又涨薪了、某人考取了xx中级资格证„„当村官的付出与回报,他们自知。但同样是三年时间,一个刚步入新的工作岗位,万事皆要从头再来;一个已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陆续走上职场快车道,这样的比对,换做谁都难免会思考一下自己的付出是否划算。即便有了之前的心理准备,但是当事实摆在眼前,接受起来可能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page]

政府意愿,如何实现

我国将大学生村官计划上升到国家人才战略高度,其中,政府的意愿不言而明,那么大学生村官如何抓住这些利好,实现自己的价值?

目前,中组部为卸任大学生村官谋划了5条出路,各地也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政策解决村官们的就业问题。但是在就业的双向选择中,“流动中”的大学生村官们总会面临工作性质和内容转变带来的“尴尬”。“这3年的工作经历对于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帮助,一切事情都要从头开始学起。”李雪说,“现行的政策只是给了我一个可以进入这些角色的钥匙,而不是绿卡。”

而打算留下的村官们也面临着身份的窘境。“村官毕竟不是一种职业。如果不解决身份问题,到时候你有理想有抱负怎么实现?延续以前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创业?”

大学生“村官”对前途与出路的迷茫不仅局限在北京。据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和中国农业大学所做的《2009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东、中、西部分别有47%、36%、42%的现任大学生“村官”心里主要的顾虑是任职期满后的出路问题。在回答“三年以后有何打算”这一问题时,平均有25%的人选择续签做“村官”,在农村创业,42%的选择报考公务员。对照该课题组2005年以来同类问卷调查结果,选择扎根农村、继续创业的比重在下降,准备报考公务员的比重在升高。

客观事实是,由于我国行政成本偏高,从大学生“村官”中吸收公务员的能力十分有限。可见与需求偏差巨大,这意味着现阶段大学生村官们可能会像当年参加高考一样,再次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

在大学生村官的政策中能否建立一个延续性和明晰的鼓励机制,把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条条走通,成为大学生村官良性发展的一大问题。

今年全国计划新选聘3.6万名大学生“村官”,大批新任大学生“村官”将沿着2006年这批老“村官”走过的路,面临着生活能力、组织工作能力、现代科技知识等全面提高的重任。同样,也面临着三年后的选择。

“面对现在大学生村助理招聘的情况,我们这批已经离开的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只想说,如果只是想混3年,挣3年钱,那就不要浪费青春,因为你将和同龄人有三年的社会差距。如果想要做些事情,那就踏实去吧。在那里遇到的困难和在公司里遇到的完全不同,克服后,会有一大片天空任你翱翔。”

说这话时,李雪的声调不高,但却掷地有声,让人能感受到她的坚定。

相关链接 【各地媒体报道】

浙江期满大学生村官心声:三年让人难忘

日前,浙江大学300名大学生对我省10个地区(除舟山外)近1000位大学生村官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的当地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表示“满意”或“很满意”;77.6%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在基层的收获很多,70.20%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村官经历”对他的成长和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http://

湖南大学生村官三年任期将满出路在何方

他们中的很多人,当初也许是奔着这些优惠来的,但是到了农村以后发现,学习环境和氛围相对来说差了许多,靠自己单兵作战,跟校园里直接考公务员考研的大学生的差距,不是靠优惠政策可以弥补的,这时候失落失望情绪,可以想象。而有些大学生村官,会把自己的三年之后想得更早。三年之后的未来,不确定因素很多,让人难免会产生一些“将来路在何方”的困惑。

原文链接:http://

陕西大学生村官出路篇:三年期满后的N种心态

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主要有三个。一为是创业,创业最现实,可以就业和分流;二为考公务员,很多“村官”梦想成为公务员;三为服务届满后二次择业。但是,3年合同期满后,得失之间,他们该如何厘定自身价值,再次选择人生之路——留下还是离去?

原文链接:http://

江苏首批大学生村官即将期满去留受关注

近几年来,江苏省已经选聘了7000多名大学生当村官,任用期都是3年。眼下,2007年选聘的首批大学生村官即将期满,是继续留在村里,还是考研考公务员或另谋职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开始思考“未来出路”这道“选择题”。

原文链接:http://

【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期满出路政策】

中组部等印发意见引导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

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团中央、全国妇联等13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期满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明确了有关政策规定。

原文链接:http://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10]32号),对引导大学生“村官”聘用期满后有序流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文件精神,深入挖潜,充分利用教育系统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大学生“村官”的有序流动提供支持和服务。

原文链接:http://

湖南省大学生村官期满后 可享十条优惠政策

为畅通任期满后大学生“村官”流动渠道,湖南省制定了选调生定向选拔、专项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报考公务员、公开择优选拔乡镇或县直单位领导干部、事业单位招聘、事业单位吸纳、鼓励企业招聘、支持创业、留任村干或续聘、支持继续学习等10条优惠政策。

原文链接:http://

山西省出台14项措施 破解大学生村干部“5条出路”

为引导大学生村干部服务期满后有序流动,激励他们干事创业、成长成才,山西省结合本省实际,围绕中央提出的五条出路,制定出台了2010年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干部有序流动的14项具体措施。

原文链接:http://

青海18条优惠政策 促首批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就业

青海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8部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积极促进到农村牧区基层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试行)》,在继续落实以往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提出18条具体政策措施,拓宽1600多名大学生“村官”就业渠道。

原文链接:http://

【村官时评:如何让大学生村官流的动】

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才会“活力无限”

有流动,才会有生命力。有序流动,能有效激发活力,实现和谐发展。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中央高瞻远瞩、与时俱进作出的战略决策,既为大学生成长锻炼提供了平台,也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原文链接:http://

选聘大学生村官三年合同期满后何去何从

提倡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但不能把这样的举措作为权宜之计,不应把他们看做城市的负担而放到农村去就不管了,而是要明确计划的目的——锻炼大学生、培养后备干部、帮助农村工作、缓解就业压力等等,并为此制定国家对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人才培养的长远计划和相关的长效机制。

原文链接:http://

大学生村官别把乡村当成复习考公务员的教室

时下,一些大学生村官在村子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能有所为,很多人也正是缺少了章文琼这样心甘情愿、设身处地为农村发展着想的意识。之前一些学者的调查中,也曾出现或是为了缓解找工作的压力,或是为了获得大城市的户口(比如北京),或是为了日后考公务员能够加分而选择做大学生村官的样本。

原文链接:http://

为中组部细心呵护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叫好

细心呵护,不让大学生“村官”受任何委屈。中组部舍得让大学生村官下基层,但并不舍得让他们吃苦、受任何委屈。让大学生下基层并不是“大撒手”,放任自流,而是用严密的规定保证大学生“村官”能够生活好,工作好,发展好。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制定多项措施保障大学生“村官”的住宿和生活,中组部领导甚至很关心大学生村官的婚嫁问题,可谓是想的细致周到。在中组部的带头示范下,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极力为大学生村官营造良好的氛围。

原文链接:http://

大学生村官对待出路问题时应怀有有三心

随着2007届大学生村官任职即将期满,出路问题俨然成为时下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也成为摆在大学生村官面前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能否正确看待自身出路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村官是否能够掌握流通渠道的主动权,而且也关系到大学生村官能否顺利实现转岗。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理应怀有“三心”,客观地看待出路问题

铺就业之路 求成功之道 篇3

关键词:就业意识就业服务平台充电场理念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创造人生的价值,每一天都将有新的历史在你的手中缔造。只要你——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尽情欢唱生命之歌。社会是一条湍急的大河流,社会是雾气茫茫的天空,舞台在哪里,要我们每一个人去追寻。大学生就业“一二三四五”工程將引领你游过急流,冲出迷雾,为你铺就业之路,海阔天空之际,成功之道即在于此。

大学生就业“一二三四五”工程旨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有用、能用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该工程启动以来,结合社会需求为我院人才培养提供了即定的方向,形成了高校、企业、学生三方互利互赢的良好局面。大学生就业“一二三四五”工程具体分为五个层面,即 “一车两台三场四会五理念”。

1 一车:一辆就业直通车

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国际贸易分院历来重视企业招聘信息的收集,开出就业直通车,为学生提供集招聘信息查看、应聘投档、笔试面试、协议就业等一院列事宜的一条龙服务。近年来,我院已形成自身的企业需求信息院统,每年对于与我院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及时联院,在向企业发送我院当年度毕业生信息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在温州市人才市场举办的人才交流会、温州大学招聘会。主动与温州市龙湾区外经贸局合作承办了温州市龙湾区外贸人才招聘会,此次专场招聘会总共有59家企业参与,提供197个岗位,其中外贸岗位153个,涉及刚业、洁具、阀门、电器、管业、木制品等16个行业。这类招聘会一般针对性较强,人才需求较迫切,成功率更高。有效帮助政府、企业、高校一起合作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了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方便学生在“家”门口就近求职。

2 两台:两个就业服务平台

为扎实推进我院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我院本着“服务学生、服务企业”的服务理念,充分利用网络虚拟平台和校企合作实践平台,致力于校企共需,切实提升学生就业水平,拓宽就业渠道。

2.1 网络虚拟平台:网上就业院统。2011年10月,开设新浪“国贸商韵之职来职往”微博,每日更新招聘信息、职场礼仪、求职技巧等系列就业信息,充分利用网络快捷便利的特性,搭建师生沟通平台。该微博建立不足两个月粉丝数已突破700,大大缩减了毕业生查找招聘信息的时间,促进了师生间、往届毕业生与在校生间的良好沟通,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校企合作平台:校外班主任进城院。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国际贸易分院作为校外班主任队伍建设试点单位,特聘11位校友作为大二、大三年级段的校外班主任与校内班主任共同联手全方位提升学生理论、实践水平。“校外班主任”作为学院人才培养辅助模式,将致力于提升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操作和实践能力强、高社会适应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3 三场:三个知识充电场

在专业技能培养之外,我院积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知识,以求不断增强我院学生的就业力和竞争力。

3.1 职业素质充电场:素质培养方案。大学生素质培养是大学生成才教育的关键,学生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力和竞争力。为此,我院提出素质培养方案贯穿学生的三、四年求学生涯,包含了做人、做事等各方面的要求。针对学生就业求职过程中出现的素质盲点,特别将职业素质的培养做为了我院学生素质培养方案的重点环节,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如职场礼仪、着装礼仪、话务礼仪、职业道德、行业规则等。

3.2 就业技能充电场:就业课。就业技能是学生就业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求职能力,我院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开展了不同的就业技能培养工程。一年级新生在了解职业、就业观念之际,着重在于引导他们进行学涯规划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竖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二三年级学生则着重在于就业技巧的培养训练,针对学生就业的需要,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开展简历制作要点、求职自我介绍要点、面试技巧等业前培训活动。毕业班学生则着重实战训练,举办简历大赛、模拟面试大赛,邀请企业主要人事负责人现场提问、现场点评。

3.3 创业素养充电场:生活秀梦工厂。为培养学生敢闯敢干、自立自强的精神,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我分院与企业合作成立生活秀梦工厂,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养、创业能力的同时,与分院的助学解困有机的结合起来,指导家庭困难学生进行创业尝试,转变就业观念。

4 四会:会说、会写、会做、会创新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我院学生的特点,提出培养“会说、会写、会做、会创新”的“四会”就业人才的理念。会说即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会写即文字功底、文学素养的培养;会做即实践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会创新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5 五理念:五个就业理念

5.1 零点起步,文化筑基。针对三本院校之重点院校文化课基础较差的不利因素,我院对学生入学开始,就着手对学生进行文化筑基的锤炼。这里的文化不仅包含了专业技能知识,还包含了人文素质、品德修养、文明修身等内容。通过学院的培养,使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端正学生的就业理念,使之有能力在就业时做出理性选择,摆正态度,从小做起、从基层做起;在工作时,良好的自身修养和工作态度,使之有能力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更快地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5.2 提升技能,指导就业。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复杂和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沟通的过程。针对部分毕业生就业意识不强、就业能力有待提高的现状,学院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对毕业生进行全方位指导。通过专升本专题讲座、公务员专题讲座、就业面试技巧专题讲座、毕业生咨讯会、外贸人才专场招聘会等一系列专题活动,使学生对未来就业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5.3 一证多书,夯实竞力。为了提升我院学生的就业力,同时也根据目前就业市场上通行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要求,我院在对学生文化、技能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不仅要拿到专业毕业证书,同时还要拿到社会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保证了学生的就业工作能力。

5.4 爱岗敬业,脚踏实地。针对目前有部分学生职业道德淡薄,不诚信、无故跳槽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我院积极开展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工作。引导学生竖立“做一行,爱一行”,“选我所爱,爱我所选”的观念,脚踏实地,摆正心态。

5.5 充实创新,海阔天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他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就业仅仅只是一个新的竞争历程的开始,如何使我院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脱颖而出,走向成功,不仅需要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努力奋斗,更需要不断的学习进取,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开创任你飞跃的海阔天空。我院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以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为统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加大教育强度,力求不断提升我院学生善于自我充实、敢于实践创新的优良品质。

有人说:生如尘,业如海,怎可不博?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在尽情发挥自身的才华与能力中奋然博起。

贫困大学生就业之路 篇4

贫困大学生群体, 在我国属于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 也是我国当代社会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所以特殊, 是因为他们来自农村、边远山区等不同形式的贫困家庭, 自小处于社会最底层。这导致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自卑感, 但正是这种特殊的自卑心理积蓄了他们的精神势能, 激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了“大学”这一圣殿。从默默无闻, 甚至被人歧视, 到被人尊重、被人重视的“天之骄子”。期间, 他们需要经过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心路历程。

由于来自多方面的因素, 从而导致多种心理压力是必然的。因此, 能否有效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势必关系到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 将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可是应该由谁来释放、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呢?又该如何着手呢?这不得不引起国人的深思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果要有效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 必然要先找到造成这些心理压力的根源。俗话说要“治本”, 就得先“清源”。

由于贫困大学生的家长, 一生均奋斗在农村、山区等相对落后的环境中。深知其中之苦, 因此他们不希望自己经历的在孩子身上重演。于是从小就叨念着孩子要努力学习, 争取跳出农门, 出人头地。同时也下意识地把孩子当成了家庭的出路和救命草。可是当贫困大学生即将毕业时, 发现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 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标志着没有经济来源, 这不但“拯救”不了自己的家庭, 甚至连自身都难保。他们由此而产生回报父母高期望的焦虑心理是必然的。

另外, 由于地理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决定了他们只能占有极少量的社会资源, 因此也造就了他们贫困、落后的生存现状。而大学校园为他们提供了享受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社会资源的同时, 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和“城里人”或者说“富人家”的孩子共处的机会。当他们每天看着自己的同学享受富足的物质生活之时, 自己只能独守清贫。当毕业时看着有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的同学, 一个个被安顿就业, 而自己却只能面临失业。这难免会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落差, 正是这些落差造就了他们内心的那种“相对剥夺的自卑感”。

笔者认为, 不管是“回报父母高期望的焦虑心理”还是“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均是暂时的, 或者说是阶段性的。其实最致命的应该是第三个问题, 即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 也就是就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恐慌感。假如能为贫困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使他们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来源, 那么以上三大心理压力便可迎刃而解。

近年来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对应政策。笔者认为, 国家除了对总体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之外, 还应该对“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实行倾斜性扶助政策。因为其他来自富裕家庭和一般家庭的大学生, 如果一时未就业, 也还有家庭供应的生活资料。但是“贫困大学生”一旦失业, 就标志着将失去生活来源。例如我的一位校友, 毕业后到深圳找工作, 两个多月过去了, 不仅未找到工作, 而且花去了带去的所有盘缠。正愁没有路费回家之时, 他的老乡怂恿他合伙一起盗摩托车。结果被当场抓获, 判刑后至今未出狱。这个悲剧说明, 当一个人在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之时, 即使是人才也有可能沦为罪犯。不但无法贡献社会, 而且还可能危害社会, 甚至恶性报复社会。

因此, 笔者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宏观调控, 利用一切社会资源, 政策性地为“贫困大学生”安排就业。这将对促进社会和谐, 起到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另外, 在国家扶助政策的大前提之下, “贫困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在建立自立自强信念, 并转变就业观念。据我所知, 许多大学生至今仍然停留在“专业对口”、“学有所用”的就业观上。事实上, 在经济危机、人口倍增、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今天, “专业对口”、“学有所用”这些想法应作为一个年轻人的理想或者期望来努力。

古有“曲线救国”之说。笔者认为“贫困大学生”就业, 值得借用这一思想。也就是说“贫困大学生”在职场择业中, 应该分两步走:首先应该“谋生就业”, 也就是先降低择业标准, 找到一个待遇一般, 并不一定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先安身立命, 然后再慢慢寻找“对口工作”, 以实现学有所用, 报效国家之梦想。要知道, 在最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的时候, 糊口比实现理想更具有现实意义。只有在保全自己的大前提之下, 才有机会, 才有可能用己所学之长, 报效国家, 贡献社会。我们姑且将这一职场战略, 称之为“曲线就业”或者“曲线报国”吧!

如果贫困大学生能够采取“曲线就业”这一职场战略, 先谋得一份糊口的差事, 这也不失为缓解自身心理压力的良方上策。不过, 当贫困大学生真正背弃自己的专业、自己的理想从事与自己的专业无关的糊口职业时, 又可能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那就是认为自己是在“贱卖劳动力”、“浪费青春”, 并因此终日忧郁寡欢。因此, 笔者认为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之前, 应该正确地定位自己。必须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旅程, 而是阶段性螺旋式的发展历程。在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 “糊口”比“对口”更重要。当你拥有一定的经济储备后, 再考虑“对口”性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实不为迟。在美国、日本的餐厅和酒店随处可见洗盘子、洗马桶的中国及外国留学生, 难道他们就没有理想, 没有抱负吗?

一个女孩的求职就业之路 篇5

工资1000来元钱,现在涨了一点点了。

现在还是打游戏,不过没有以前那么疯了,毕竟还是要努力啊。

最近正在张罗着跳槽,希望会有好消息。

2个月以后,他在msn上告诉我,他进了ebay

我很高兴,走了一小段弯路以后,金子终于还是发光了。

所以你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这是我坚信的。

说到游戏,我想这里的男生们一定很委屈,

你们女生就可以沉迷于化妆品和衣服的世界里,我们打个游戏找谁惹谁了?

确实是,游戏没怎么样。正常娱乐嘛。

但是你真的只是把它当作正常娱乐嘛?

如果你一天从挣开眼睛到闭上眼睛,都在打游戏,你还觉得这是正常娱乐嘛?

3、*

我是个本地小孩,从小,老爸老妈就教导我,读书要考最高分,这样将来才能有出息。

我的老爸老妈是那种天塌下来你都别管,只要给我好好读书就行了的人。

我不才,最高分是不可能的,但是倒也不很差就对了。

**填志愿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要走出上海,现在想起来,上海的小孩被保护得太好,以至于觉得自己头顶上的这片天是最蓝的。

选专业的时候我彻底晕了,说实在的我根本不知道那些老什子专业出来是干什么的。没有人告诉我,老师也不懂,他就只知道卷子卷子考分考分。

当我真正进入大学知道我接下来的四年将要学习什么的时候,真是很郁闷。

但是当我知道,我的三个室友都是以绝对的高分考进同济并且被调剂进这个专业的时候,我把我所有的不满都小心翼翼的收藏了起来。

外地学生的辛苦我是有耳闻的,但是我真的没有想到竞争这么残酷。

我的室友中,有一个**的时候外语卷是满分的。

她们每个人在考试上的建树都是厉害的角色,但是在面对专业的选择时,都跟我一样彷徨无知。最后白白的扼杀了潜藏在身上的特质。

我们这一行4个女生,

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在于我们没有选到心仪的专业。

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并且,直到今天,我对自己的喜好也许有了一些轮廓,但却还是抓不住。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对什么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

但是如果老师或者谁谁谁让你做什么,也还是乖乖的去做,做的质量也不错。仅仅这样而已。

我的人生中似乎从未有过一次,因为内心而发的*碰撞而努力完成一件得意的事情。

不知道该说什么,22岁之前,我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不温不火。

现在我深深为此自卑,随着年龄的增长,深深感觉到没有*的努力是绝对没有光彩的。

也许你还不赖,但绝不出类拔萃。

我的公司里年轻的孩子很多,让我切实的感受到年轻的活力,

我不能表达,当我见到一个大男生coding的时候居然眉飞色舞着的样子。

我一直认为coding是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呵呵。

在看到一张张精神饱满的年轻的脸孔,长指在键盘上敲打怡然自乐的样子。我真地感到很惭愧。

我偶尔也会问同事,是装的吧?写代码很开心么?

他却不以为意:并不喜欢,不喜欢的人多了去了,但还是不得不做。因为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既然躲不了,那就坦然一点,去享受它。

很有哲理吧?我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像我这般年纪的人说出的话。呵呵。

也许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后悔了。

当初是怀着多么沉重的郁闷读着这个专业过完我的大学时光的,现在想想我的郁闷全浪费了。

我偶尔会看到你们之中很多人,跟我一样在郁闷着自个儿的专业。

我觉得大多数人都郁闷,呵呵。

但是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把郁闷转化成别的什么吧。

郁闷是会变成习惯的,

既然一些事情不能改变,那就去享受它。

享受的过程就在酝酿着*,但你拥有*的时候,刚好你还拥有一个不错的头脑。那么你一定会成功的。

4、工资

呵呵~~~工资是个敏感话题。

我们这些小孩子理所当然的把工资当作为衡量自己身价的尺码。

大四那年,每当有人签了以后,大家伙儿的问话都浓缩成了两句话:

哪?多少钱?

是啊,钱很重要。

当我偶尔去一下百盛,看到n百元钱的衣服仅仅是因为打了5折以后,n多人簇拥而上疯抢的情景,真是不由得感叹,钱阿,都是钱惹得祸。

2004年找工作的时候,我的心里想,给我2000元就可以了,

住的地方嘛反正我老爸老妈暂时还没有赶我出去的打算,

吃嘛,我一个人吃得也不多,

就是买买衣服化妆品就行了,反正我也不想存钱买房子,事实上我认为不靠父母资助,现在让一个年轻男生买房子娶老婆养家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人既然生活在社会里,真的是不由得自己不去攀比和妒嫉。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心平气和的人,

当我在听到谁谁谁签了个n高的价之后,还是会身不由己的妒嫉。

当然我也只是自个儿生生闷气,呵呵。

那时候我身边有很多人,在和我聊天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话题,

你说那个3200的好,还是2800的好?

呵呵,工资成了公司的代名词了。

我不能免俗,当时如果是让我选,我一定是要钱多的了,说出去好听,

我毕业工资3000多呢。

现在,我遇到了很多人,很多已经成家立业,小孩都满街跑了。

加班的时候碰到他们心情好,会聊上几句,

他们常常很感慨地说,他们当年毕业的时候,大学生是多么的值钱。

我说,现在也值钱阿,只是钱增值了而已。

创业——实现大学生的就业之路 篇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尹成基在年初的一次新闻发步会上说,2010年应届大学生数量达630万,虽然从今年开始有所减缓,我国的经济也逐渐走出低谷,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新毕业的大学生,去年未就业的大学生,每年还有数百万的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的就业者,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等,远远超出了工作岗位新增的数量。因此考公务员、考研的热度还不减。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尖锐,大学生创业由“冷”变“热”,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事物有较强的领悟力,接受新鲜事物快,富有冒险和叛逆精神,但他们心里一般还不成熟、比较脆弱,在挫折来临时容易退缩,并且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所以要加以引导,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这既可以成功地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1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比尔·盖茨创造了微软帝国,也创造了学生创业的神话。国外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也逐渐被国内大学生所学习,上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登陆我国。但从十几年的发展来看,由大学生创业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很少,并且大多都以失败而告终。近期有关调查机构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在大学生创业方面作了调查,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为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低,仅为2%~3%,全世界平均水平是20%左右。可见我国大学生创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想成功创业,就要了解创业所需的条件和创业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创业首先要考虑资金问题,没有一定的资金,创业是很困难的。然而不少学生的家庭在解决他们上学费用已经花费了全部的积蓄,甚至有的还外债高筑。他们根本无法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难题,致使一些有能力、有想法的学生被迫先去为别人工作,打算有了一定的积蓄再回来创业。但那时很多机会都己失去,大多数人在打工的过程中也逐渐丧失了斗志。

其次,创业要先了解行业的现状、市场准入、手续、营销渠道并要寻找产供销的合作伙伴(甚至包括国际合作者)。很多创业成功者开始都是从普通员工做起,在了解了一个行业并具备了广泛的人脉之后才开始创业。蒙牛乳业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就是从一名养牛工人做起,后来在伊利集团一直做到副总裁职务。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乳业相关经验和人脉关系,于1999才年创办了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牛根生吸引了原伊利集团很多人才一起创业,在短短几年间就成了国际知名企业。可见,创业者要具有一定的经营经验和人脉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讲多数时候是在学校度过,很少有机会接触企业,尽管有的可能在学习期间去企业实习过,但这和创办一个企业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这也是大学生创业的一大挑战。

第三,创业要考虑自己的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等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自己是否能完成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有没有赢利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市场走向与准确的产品信息,从而能正确捕捉商机。

另外,创业者要成为企业管理者还要懂得现代的经营管理方法。大学生在读书期间虽然都学习过管理知识,有的还做过学生干部,但这和作一个真正的企业管理者有很大差别。创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课程”,书本知识都是死的,需要他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活学活用。企业以赢利为目,涉及到产品的生产质量与成本核算,企业员工素质与企业的发展的前途,而大学生对此却很难把握。只有亲身经历后才能逐渐熟悉管理之道,在实践中系统学习现代商业知识、管理方法、提高决策能力。

最后,企业还要与工商部门、银行、海关等部门合作,企业在创业之初也可能碰到冷眼;我国是一个古老而有很多传统的国家,大学生创业还没有被社会完全接受,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舆论导向、缺乏商业信用等对创业也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整个社会文化和商业交往中一般都不信任青年人,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创业,这些都需要大学生敢于正确的面对。汕头市林映波19岁中专毕业后开始创业,在创业之初虽然家里有很好的条件,但一直受到父亲阻力,让他回来继承父业,直到成功创业后父亲才开始大力支持他的事业。

综上所述,要想创业成功就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实力,有能力去面对一切可能与不可能发生的突然事件,从而理性处理,即使最后失败也能承受得起。

2 提高大学生创业动力

从与发达国家的对比可知,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缺乏动力,有创业想法者寥寥无几。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动力?关键在于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从理念、认知和方法上推动大学生创业;二是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除此之外,还要指导和帮助大学生选择好创业方向。

2.1 加强学校创业教育

国内外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教育模式上,国外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创新、有主见并都付于实践。我国在很多年前就提倡素质教育,尽管这些年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自从大众化教育以来几乎又回到了从前,教育资源远远不够用。学校也提倡创新,并且也组织了很多的创业大赛,但很多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目的并不是为以后创业做准备,而是为了给自己就业过程中添加亮点和结识工商界精英。著名“打工皇帝”唐骏在一次演讲中对大学生提问:你们毕业为什么想选择创业,得到的多数答案是:因为毕业找不到工作。学生创业者对创业,对公司运作认识过于简单,有很多大学生认为在学校的活动中心租个办公室放几台组装PC机就叫创业了,甚至有不少学生创业者根本没有考虑过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这样的温室是不可能出什么成果的,他们根本领悟不到与市场、管理、资金等都事关企业生存激烈竞争下积累的经验。现在的大学生都有观念认识上的误区,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创业教育,而不是纸上谈兵。

2.2 扩大政府优惠政策

随着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并且各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区特征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

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各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并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从而解决了创业初期资金的问题;对于企业的注册资金在一定额度内也可以分批到位,减少了一次性资金需求数量,其余部分可以从以后企业赢利中逐渐缴清;不同的行业在经过税务部门批准之后按照行业特征可以免征一定期限内的税收;各政府人事相关部门也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短期免费管理档案、人才及劳动力供求信息查询,免费发布招聘广告等服务,为其员工提供优惠培训;一定期限内免交个体户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对更加困难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创业者还可以直接提供资金补贴、免费场地安排等。各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中央工作,有的地方允许大学生创业可以先“试水”半年积累经验、熟悉周围环境、对相关行业进行充分的了解再决定和规划自己的方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公司规模小的时候即使失败代价也不大,可以反复总结,使企业由小做大、由弱做强、由粗放型的向精细型的转变。国家还应该在之后的工作中出台更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给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创业动力。

虽然国家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创业问题,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市场环境还没有形成,政策的落实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地方政府、银行等机构对大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大学生在向银行开户时由于是小额客户,会受到银行“嫌贫爱富”的对待而不给予开户,即使到工商部门登记也会受到各种条例的限制,比如办公场所必须是写字楼、商铺等,使得一些想用自己房子注册的创业者很难通过申批。新疆大学科技园创办了近四年,而当地劳动、教育部门提及科技创业园,得到的回应,竟然是“不知道”或“不了解”。国家应该加强管理,避免各地方政府只作秀而不干实事,对于大学生创业也要加强宣传力度。

2.3 正确选择创业方向

大学生创业要量力而行、不盲目,选择好创业方向。林映波在创业初期先大量走访了很多地方寻找创业机会,最后选择了养牛蛙,第一年就赚了一百多万,很快就带动了当地牛蛙产业,之后又开始建厂大量加工牛蛙并销售到全国各地,企业做的做来越大。因为选择好创业方向是创业的第一步。选择创业方向最好是一些新型有特色的行业,做别人做过的事情很难再做强。《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服务和研发设计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领域范围内适合创业风险投资支持的高成长性企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也在年初下发了《关于请组织推荐2010年创业风险投资备选企业的通知》,通知指出,2010年上述两部委将继续组织开展产业技术研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工作,并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比较高的产业主要有:高科技产业、智力服务型产业和连锁加盟企业。也有创办常规行业的,但他们办的更有特色。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根据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来正确选择好创业方向。

3 总结

全球的创业活动以机会型创业为主,生存型创业为辅;而中国的创业活动以生存型为主。中国的创业活动特性表明,中国的创业活动主要是由于创业者别无更好选择而不得不做出的一种选择的结果。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我们在创业教育中要逐渐改变传统认识。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且是更大体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渠道。“大学生创业仅有热情,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要认识清楚这一点,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但理论与实践存在着很大距离。大学生的创业应该从小做起,在选择创业项目时要慎重考虑,以降低风险。总之我们要发崛大学生的优点,通过社会和国家政策来改变大学生创业初期的不足,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比重,吸引更多的人才走上创业之路,进而可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他们的就业成了越来越难解决的社会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创业来解决这一社会难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李晓丽,大学生创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索[J].科学与管理,2009,(6).

[2]许佳明,大学生在农村创业的机遇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

[3]姜岩,宋瑞梅.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

提升学生素养,拓宽就业之路 篇7

一、存在问题

(一) 学生就业技术含量低。

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苏北的中职学生毕业以后很少能服务于当地经济。一是苏北地区相对经济滞后, 发展状况良好的中大型企业较少, 当地的中大型企业与学校间联系不密切, 学校培养方向与企业所需人才无法挂钩。二是大批的流入苏南等地的毕业生, 不论原来所学专业为何, 大多只能在一些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电子厂工作, 造成一些毕业生错误地认为学不学无所谓, 留下很不好的社会影响。

(二) 学生就业后巩固率低。

调查发现, 学生的首次就业巩固率比较低, 首次就业稳定率只占到被调查学生的26.2%。不少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 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但就业时一旦要其放弃所学的专业, 他们就显得无所适从, 心理极度矛盾。不少学生对工作岗位及环境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实际的反差太大, 遇到一些不顺或挫折就打退堂鼓, 拎包回家。我县某职业学校学生分配时风风火火, 家长学生高高兴兴, 结果不到半年, 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打道回府了。这样的事件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职教人的重视和反思吗?

二、现状分析

(一) 学生技能水平低, 就业面狭窄。

学生在就业方面之所以渠道狭窄, 并不是机电、数控专业等这方面的人才企业不需要, 而是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技能差, 跨不进企业的门槛, 造成了一方面制造企业招不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 另一方面学生因想找份理想的工作却无门路的怪圈。

当然学生技能水平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招生门槛低, 生源质量下降。

由于激烈的招生竞争,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已经基本没有门槛和标准, 基本处于“开门办学”状态。学生来源越来越多样化:退伍军人、大龄社会青年 (有的只相当于小学毕业程度) 等都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平均的学术素质下降, 学生教育和社会背景更加多元化, 部分学生在行为纪律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 不少教师反映, 教学质量下滑是他们最为关注和“痛苦”的问题。

2. 教师自身实践水平低, 教学质量不高。

职业学校缺少“既能上讲台, 又能下车间”, 既懂理论又能动手的“双师型”教师。一是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自专业院校, 他们面对实习工厂的机器, 空有理论知识, 却不知如何操作, 更不用提去教授学生了。二是现在不少学校基于利益驱动, 对于一些所谓社会热门专业是有条件也办, 没有条件也办, 更加大了这方面师资的缺失的缺口。迫于现实, 许多学生在学校只学习专业理论, 缺少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能力, 结果这些“先天缺失、后天不足”的学生, 技能水平普遍较低。

(二) 学生缺少职前教育, 就业心理不成熟。

苏北许多职校就业创业教育本身比较薄弱, 一些地方相关课程没有开设, 或是只当是副科, 多半没有专职的教师, 更别谈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心理辅导了。而各个学校在招生宣传之时, 只注重介绍校就业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典型的薪资待遇和就业岗位, 却缺失了对他们的奋斗历程、成才心理等方面的介绍。因此不少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时, 看到了不是舒适安逸的办公环境, 一时间幻想和现实的落差让这些学生接受不了, 很多人不到实习期满就脱离岗位了。就业不稳定成了很多中职学校的“心病”。

三、解决方法

要改变这种状况, 虽然需要政府政策指导、地方企业支持等社会各界多方面的介入, 但目前最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学校苦练“内功”, 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学生的素养, 拓宽就业之路。

(一) 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1.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以往学校新生入学都是随机分班的, 没有考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 造成教师很难兼顾, 带来很大的教学难度, 教学效果也不太好。我校自2006年起实行分层教学。在新生入学后一学期内, 只按经贸、工科大类分班, 教授课程也只是一些基础课程。一学期后, 根据各专业对文化基础知识的要求和学生的职业潜能,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 进行分班分流。如:理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进一步强化, 达到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需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则以学习专业技能操作为主, 以技能带动理论学习, 使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步提高。通过几年的实践, 这种分层教学法效果很好, 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2. 培训师资, 健全队伍。

中等职业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 关键就在于要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各校可根据自身情况, 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1) 立足校内, 加强培训, 与企业挂钩, 下工厂锻炼,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 (2) 走出去, 请进来, 聘请企业的高技术人才做实习老师、兼职老师,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3) 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 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有了过硬的师资队伍, 自然不愁“名师出高徒”了。

(二)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存在着自卑、怯懦等心理问题, 而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 经历了重大的环境转换, 则更易受到许多思想的困扰。因此, 在就业前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使学生顺利渡过上岗试用期, 在企业立足发展是当前之需。我校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便尝到了甜头, 现在学生就业后稳定性较高, 有些优秀的毕业生已经进行自主创业了。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1. 就业培训, 重在平时。

(下转第181页) (上接第222页) 学校平时进行就业创业教育, 加强对学生就业前后的心理辅导,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对学生来说, 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 但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创业欲望、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2. 结合实例, 加以渗透。

以案例为主, 把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实例, 对学生进行讲座;请毕业生回校, 让毕业生介绍自己的就业经历;请企业家进学校, 让学生与企业家进行面对面谈话, 使学生对企业有更直观的了解, 在今后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时, 他们能够迅速找准位置、找准方向。

3. 定期回访, 巩固成果。

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回访, 做好毕业生后继管理工作, 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通过种种途径来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 提高他们在择业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增强他们的就业适应性。

总之, 学校应该加强自身管理, 优化教学资源, 整合师资队伍, 重视学生身心发展, 通过提升学生素养, 帮助学生拓宽就业之路。

参考文献

[1]奚亚洲.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新理念及其实践.

大学生就业之路 篇8

一、明确就业目标和任务

近年来, 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明确提出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并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精神,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调整办学思路, 改善办学条件, 优化专业结构, 提高教育质量, 建立和完善了“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这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指导教育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 科学制定了职业指导教育课程,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工作性质和发展前景等;积极邀请外资、台资企业负责人及行业人士来校讲学, 让学生充分认识各种职业具有的内在魅力, 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潜能, 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理念,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 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加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市场需求, 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课程改革要紧扣企业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岗位任职要求, 学校应深入调研学生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为实现课程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做好铺垫。为此, 我校紧紧围绕就业市场和企业岗位需要, 结合本校专业实际, 加强课程改革, 构建了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就业的课程网络体系。学校始终坚持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充分将技能课的理论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四、调整专业结构, 优化专业设置

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及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学校通过外出考察, 广泛调研, 积极探索有效的办学模式。一方面, 学校积极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为此, 学校成立了甘肃电大宁县工作站;与宁夏大学、陇东学院联合开办成人本科、专科教育;与天津、山东、湖北等地职业学校进行新兴专业联合办学;与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十多家企业联合实行订单式培养。另一方面, 学校则组织招生就业办负责人和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车间, 详细了解企业用工类型和技能需求等信息, 为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提供具体可行的参考依据。为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学校每年都组织部分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 学校还对职业指导教师在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进行了专题培训, 这有效地提高了职业指导教师的素质, 也增强了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实用性、针对性。

五、加强校企合作, 完善毕业生实习制度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学校更好地面向市场、服务经济和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我校在一批国有和外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在这些实习基地, 学校所有的毕业生都经过了为期一年的实习, 这有效地缩短了学生的就业准备期。此外, 学校还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 教导处也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以保证专业教学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 学校还建立了动态的用人单位信息库, 少则几十家、多则数百家单位可供毕业生选择, 这保证了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畅通, 使得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近年来, 学校还通过加入行业性和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来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并不断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这为毕业生的充分且高质量就业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大学生就业之路 篇9

一、动画专业的传统应用行业现状分析

现阶段, 传统的动画毕业生就业渠道有游戏公司、动画公司、影视广告公司等多媒体行业。具体专业应用方向主要分为2D、3D动漫。2D动漫包括:动漫与游戏造型设计、flash动画制作、漫画创作、插画制作;3D动画, 包括:影视动画、建筑漫游、影视动画广告、3d特效、游戏、视频合成、影片剪辑与影视特效制作等。

相对于其他设计类艺术专业, 传统动画的就业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技术性与专业性, 就业面也偏窄。

二、西部理工大学动画专业就业的尴尬现状

(一) 传统动画行业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

虽然主流媒体对动漫产业的吹捧还不绝于耳, 而从国内消费者对原创动漫以及游戏的各种诟病、从业者的工资待遇与劳动的付出量不成正比、动画毕业生较高的转行比例, 我们依旧可以看出这个行业的不景气。未来很美好, 但是现阶段我们的形势严峻。复兴, 还任重道远。

(二) 西部动画行业发展还待时日

中国动画行业的主力军在东部沿海地区与北上广, 笔者所在的西部城市, 动画片加工业不如东部地区那么发达, 原创动漫的起步也较晚, 知名动画公司还是多以作培训作为主力业务, 传统的动画就业市场消耗不了每年新增的毕业生, 大量学生转行。

(三) 传统动画行业里理工大学的动画毕业生竟争力有限

动画制作对于技法要求很高, 相对于专业的美术院校, 理工类大学的毕业生在动画技法上没有竞争力。学校本身缺少良好的艺术氛围与环境, 学生中普遍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多数更关注的不是专业本身而是就业的问题。

解决现阶段动画教育与就业市场的矛盾, 要跟据当地的就业市场另辟蹊径, 动画本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适应性比较强, 应用面广, 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有工科背景的学校能更好的融合两者, 帮助学生选择更宽泛的就业渠道。

笔者认为,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应改变专业教育的思路,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就业开展相关的拓展教育与实习。

三、实施就业扩展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 积极参与学校理科专业的相关项目

传统的动画专业课程主要偏重动画的基础理论的学习、专业技法练习, 以及强调专业软件的应用, 而常规的实践教学中也是以制作角色类电脑动画项目为主。事实上, 动画, 特别是3D动画的应用面广泛, 在实践教育中结合学校的工科背景, 适当参与理工类项目可以更充分的实现学科应用的扩展。

在视觉艺术上, 我们的研究和专业能力是高于理工类专业的, 相互合作可以更好的体现彼此的应用价值, 优秀的视觉展示能够使理工类项目在表现上锦上添花。

与工业设计系, 我们可以进行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类项目的合作;机械设计专业, 动画可以介入的项目主要是仿真工业演示动画;与计算机系专业, 我们可以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网络游戏开发、小型手机娱乐软件开发等多类项目上进行合作;与建筑设计系, 我们可以进行建筑项目类相关的建筑动画、效果图等视觉展示配合。

相对于动画类专业项目, 理工背景的项目应用比较成熟, 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也有延续性, 介入理工类项目, 对学生的团队意识, 社会适应性, 都有锻炼, 也拓宽了就业思路。同时, 学习与引进相对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 也有利于启发同学们动画项目的专业管理模式的思维。

(二) 培养学生的市场服务意识

虽然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其特殊性, 但是在现阶段,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学院派实验艺术思维已经不适合当下普及型的艺术教育状态以及不乐观的就业现状, 要搞专业艺术, 必须先解决生存。特别在高年级期间, 在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与技法的同时, 必须强调专业的实践应用性, 多学些社会实际需要的知识.

事实上动画就业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 与学历无关, 与资历无关, 入门起点低, 做到高端的极少, 学生必须摆正心态, 做到某个制作环节的优秀, 才有可能在专业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

教师在专业的教授过程中, 要务必让高年级学生能够务实的进行专业实践, 为进入市场进行提前的演练。同时, 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 使其自身能力扩大化, 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具备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扩宽就业之路。

(三) 自主创业

在进行实习期间,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让学生们在实践项目的带动下, 在老师的引导下, 在政府的税收政策支持下, 利用所学的知识, 组成小团队, 成立动画工作室或者微型企业, 小成本运作, 依靠自己的专业技术, 灵活就业。

(四) 立足本土, 因地制宜。

利用本地的市场资源, 积极开发本地动画制作的消费市场, 除去与常规的电台, 广告公司的进行实践项目的合作之外, 争取与本地各个行业有需求的企业合作, 与区县级政府宣传部、旅游部、科委等部门合作, 开拓新的实践基地。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让本地就业市场消化动画行业多余的专业人员, 拓展动画的就业市场。

四、结语

动画毕业生的就业之路, 与市场有关, 也于学校教育的引导有关。本文基于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 提出了以上具有具体操作性的对策, 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 构建实用性更强的教育方法, 着力发展动画行业的多元性, 时代性, 创新性, 保障西部理工大学动画的招生与就业能够良性、持续性发展, 也有利于增强社会对动画教育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过伟敏, 陈旻瑾.试论综合性大学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创意与设计, 2011.

大学生就业之路 篇10

实践证明, 创业带动就业有三个意义:一是创业是扩大就业三大动力中的“主发动机”, 动力最强, 靠的是劳动者自筹资金、自找项目、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创造就业岗位来带动就业。其他两个动力, 一个是企业吸纳就业人员, 另一个是政府开发或购买公益性岗位, 都有其重要性, 但就功力效果来讲, 当属劳动者自主创业最强。二是对就业具有倍增效应。据统计, 我国1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人就业。同时, 创业还有利于增强劳动者抵御风险的能力, 有利于分散大规模失业风险。即使遇到金融危机这样大的冲击, 劳动者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抵御风险, 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而不会坐等求靠政府。三是有利于我国整个就业格局的改善。如果创业的人越来越多, 创业带动就业的人越来越多, 创办的个体经济、微型经济越来越多, 就业格局就会大为改善, 经济格局也会随之改变。因此, 我们必须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持续扩大就业的重点来抓。只有这样, 才更有把握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 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 把促进大学生创业摆上重要位置。近两年来, 伴随着我国大的就业格局的变化, 创业者的构成也正在发生变化, 大学生已逐渐成为三大主要创业群体之一。从发展趋势看, 今后在我国的创业者中, 大学生群体的分量会更重。作这样的判断, 是因为目前在大学生当中自主创业的比例还很小, 全国大概还不到2%。而参考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情况, 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都在10%左右, 有的甚至占到了20%。由此可看出差距所在, 实际上也是潜力所在,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对于大学生创业问题, 社会上一直以来都有一些不同看法。不少人认为大学生涉世不深, 历练不够, 不适合创业, 并且一旦失败, 会挫折一辈子, 所以政府也没有必要在促进帮扶大学生创业上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然而, 各地的实践经验恰恰说明, 只要我们注重创业意识的培养, 注重创业能力的培训, 注重创业制度环境的营造, 有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 有相关公共服务机构的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创业激情、知识优势、创业潜力就能更多更好地发挥出来, 大学生创业者就会像雨后春笋那样破土而出。特别是我们要将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立足点前伸后延, 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刚刚毕业这几个月, 前伸就是从大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创业教育创业培训, 为他们创业做更充分的准备;后延就是对毕业后两三年的大学生仍要给予政策扶持, 将那些先打工后创业, 先摸索、模拟、孵化再实打实干的大学生纳入工作视野, 我们就会发现大学生这一群体创业的生命力所在, 而做好这一工作确实是大有所为的。

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创业的规律。现实情况表明, 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这三大群体在创业的起步阶段差异明显, 各有特点。总的看, 大学生创业比较注重发挥自身人力资本优势, 运用所学科技知识在科技领域、现代服务业创业的比较多。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较多依靠对本地消费市场的理解, 在商贸、生活服务领域创业。返乡农民工则较多依靠以往务工时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关系, 在加工制造业创业。相比之下, 大学生创业更多依靠人力、技术等非物化生产要素的投入, 更多属于发现和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的“机会型创业”和“智力型创业”, 更有可能步入快速成长的轨道, 可以带动更多大学生就业。与此同时, 对大学生创业普遍碰到的问题和容易掉入的陷阱, 也要进行认真研究, 拿出解决办法。从某种意义上讲, 让大学生搞清创业失败的前车之鉴, 就是引领他们走向创业的成功。所以, 应当把创业失败教训分析也作为创业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外, 大学生创业也是衡量高校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家在高等教育上作了巨大投入, 每年产出六、七百万大学生, 其中应当有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够成功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具体到一个大学同样是这个道理。从它的毕业生创业比例, 可看出其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高低。

所以,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大学生创业都显得十分重要, 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把促进帮扶大学生创业摆上重要位置, 下大力气去抓。

为做好大学生创业工作, 落实六部委实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的要求, 我们最近专门制订下发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提出了三年促进45万大学生创业的目标。引领大学生创业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普及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开展创业培训, 举办创业讲座和创业竞赛等活动, 激发大学生创业潜质, 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二是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小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解决经营场地等突出问题, 同时为他们通过网络创业提供便利。三是搞好创业咨询指导。筛选一批前景好、投资少、入门易、收效快、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 汇编创业常识、创业路线图, 组织一批大学生创业导师团, 建立大学生创业援助网络, 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援助活动, 建立创业大学生俱乐部, 举办创业大学生联谊会等。四是提供孵化服务。通过建立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专项建设投资、专项贷款和财政贴息补助;达到一定标准的, 可作为促进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入园的大学生创业实体, 除享受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外, 可以再给予一定期限的租金定额补贴。

上一篇:密封性检测下一篇:担保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