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基地

2024-10-18

大学生就业基地(通用8篇)

大学生就业基地 篇1

大学生就业基地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院校,是一所高起点、多层次、多学科、综合性高等院校,现有各类在校生15000余人,二期工程竣工以后可容纳在校生30000余人。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已得到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广泛认可,就业率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十名。近日,学院郭宇锋副院长就今年的招生及就业情况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齐鲁晚报:学校最具就业前景的专业有哪些?

答:求实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这主要是我院坚持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以服务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为办学方向,所设置的41个热门专业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动100%,供不应求。我院招牌专业是航空服务专业,专业,目前我院已经与全国各大航空公司建立了联系,多家航空公司及就业培训单位签订协议,为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广开就业渠道。根据学生

齐鲁晚报:?

答:以“知识改变命运,使每个求实学子都能够“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会做人,学会创新”。郭院长说,就业率会成倍提高。”为,并被多家高校选为专业教材。学院在新生入学之时起,:个人择业咨询、择业教育、就业生涯规划、职场模拟实训、组织就业招聘,先后与众多创办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新模式。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构建以知识为导向、以实训为手段的新式教育内容和,非常受企业欢迎。

齐鲁晚报:下一步学校将如何进一步拓展就业市场?

答:求实学院将继续把学生的就业工作放在首位,主要为学生联系实习实训事宜,以创业带动就业,并推荐安置就业岗位。为了给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每年都举办数十场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有些专业如空中乘务、商务日语、韩语、英语、人力资源管理、汽车制造、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此外我院与上千家企业签定了就业协议,实行订单式的教育培养,建立一百二十多个就业实习基地,与许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根据求实学院的就业政策,我院为每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推荐安置工作,并跟踪服务三年,如果三年内因非主观原因造成学生不能正常工作的,学院负责再次安置就业。

——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大学生就业基地 篇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可见, 党和国家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高度。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630万, 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 用人单位的需求量不断减少, 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有必要开辟新的领地———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为大学生提供职前培训、实习的场所, 对毕业生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 这已逐渐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新支撑点。

(二) 分层次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阶段性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明确大学生学习的总体目标, 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帮助他们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另一方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分层次确定学业规划阶段性目标。

(三) 强化教学管理。

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 合理设置课程;严格考勤制度, 实行任课教师与班长双轨考勤, 强化学生学习行为的约束力;将计算机、外语过级纳入学籍管理, 强化学生的考证培训;进行完全的学分制改革, 在规定的年限内可视学分的获得情况提前或延后毕业;要坚持将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奖学金状况等与就业挂钩, 让优秀学生有相对的选择空间, 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

(四)

从需要和目标两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正面疏导,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教师要教育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学习过硬的知识和本领报效国家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四多”培育学习兴趣。四多是指“多读、多看、多动手、多参与”。多读, 不仅要读专业书籍, 而且要读非专业书籍;多看, 就是要多参观一些学术成就展览, 多看一些科技资料片;多动手, 就是要多参加各类实验活动和技能竞赛, 在实际操作中增长技能, 使理论能联系实际;多参与, 就是要主动参与学校各种科技文化活动。

(五) 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

了解大学生心理需要, 适当运用激励机制。教育者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突出的工作业绩给予直接的奖励 (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 还要注重对一些成绩较差学生, 在其身

1. 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意义

当前很多用人单位都强调求职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这方面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劣势, 如何解决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鸿沟”, 很多高校都积极抢占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这一高地, 这无疑能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的道路。

1.1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首先, 通过在实习基地的锻炼, 大学生可以广泛地接触社会, 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和职业规划, 可以修正就业观念, 避免盲目择业;其次, 大学生可以在实习中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积累工作经验, 提高自己职场素质水准, 为进入职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1.2有利于高校更合理地开展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 巩固专业领域的就业资源。

高校可以将实习作为与单位交流的信息平台, 在安上找出闪光点并进行激励, 让这些学生更加增强自我学习的信心;加强情感交流,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教师应加强同大学生的情感交流, 增进师生友谊,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困难, 使大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 达到“尊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强化导师制, 做好正面引导。聘请有专业建树和强烈责任心的老师作为学生导师, 以导师自我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

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归因。归因理论认为, 人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功的希望驱使人去追求成就, 失败的恐惧驱使人避免失败。[2]追求成功的学生往往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较强的能力, 把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主观上的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当, 这是一种主动的归因方法。相反, 有些学生却把成功归因于机遇好、任务容易等外在因素, 而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 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可见, 不同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自我效能的评价。为此, 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做到主动归因。要通过必要的归因训练, 对主动的归因给予鼓励和奖励, 对那些很少做出主动归因的学生给予暗示和引导, 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归因思维。

参考文献:

[1]蒋俊红, 李晓菊.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123.

[2]维纳著.林中敏译.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9:192.

排学生在单位的实习过程中, 及时地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通过实习过程反馈的意见, 有针对性地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育模式作出适当的调整, 高校学科如果能结合社会的需要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 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将可以稳定本专业的就业资源, 大大地拓宽就业的渠道。

1.3有利于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人才和提高用人单位的知名度。

对用人单位来说, 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有助于它们在实践中观察挑选和优先储备人才, 这样既减少了它们在就业市场上选人、试用人才的经济成本, 也缩短了学生到劳动者之间的适应期, 为用人单位带来更好的效益;其次, 扩大了用人单位的影响, 提升其知名度。通过在各相关院校校内信誉和品牌的树立, 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毕业生到单位建功立业, 达到人才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1.4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推进。

当今的社会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 高校不仅是人才的宝库, 更是知识创新的基地, 理应成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无疑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 这个基地建设好, 产学研的教育模式也就有基础更进一步推进。

2. 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被赋予崭新的内涵, 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然而它对毕业生成功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在建设和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把实习基地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由于以前高校和用人单位只是将实习基地作为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 而把它作为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全新载体、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指导教学等方面的作用忽略了, 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 因此, 对实习基地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不够。

2.2缺乏稳定的互利互惠机制, 用人单位积极性不高。

用人单位由于除了要负责实习生的培训指导、自身的安全外, 他们最主要的担心来自于对加大工作管理难度、泄露商业机密等方面, 导致现行实习基地建设体制并没有使用人单位完全受益, 它们没有完全享受到政府及学校的优惠政策, 因此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实习基地建设兴趣不高, 学校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实习基地建设往往是靠学校领导、教师、校友的私人关系来进行的, 日积月累逐渐变成双方的一种负担。

2.3高校发展实习基地的能力有限, 对现有的实习基地的运作过程缺乏管理。

高校从自身的责任出发, 大多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多途径地开辟实习基地, 但高校毕竟是教学、科研单位, 自身所拥有的用人单位资源是有限的, 导致实习基地成为稀缺资源。另外, 有的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 但却流于形式, 没有全面实施签订的实习协议, 很多高校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实习鉴定制度, 对毕业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和学习状态缺乏管理。

2.4学生自身的原因

部分学生没有实习前对实习很期待, 总觉得比在课堂上听枯燥的知识好, 真正实习后体会到的却是行业的艰辛与不易, 存在眼高手低、自身发展方向盲目、不能吃苦等问题, 这一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校开辟新的实习基地存在困难。

3. 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思路和做法

3.1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 鼓励用人单位接纳大学生实习。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 明确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 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税费优惠等政策, 使用人单位接纳大学生实习成为一种常规行为, 同时还应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和建立泄密责任追查制度, 避免大学生实习的短期行为给用人单位带来的风险。

3.2高校建立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制度。

高校要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合作的实习合同并挂牌运行, 合同应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义务, 双方都要树立责任意识。此外, 高校还应制定相应的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和实习评估体制, 对可能涉及到的实习计划、实习教师的安排、学生的安全教育、实习档案的管理和实习考评等问题一一规范, 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切实可行的考核手段。

3.3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互利互惠机制。

现代化社会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合作只有达到“双赢”, 才富有持久的生命力, 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高校应承担用人单位人员的继续教育、员工培训的任务, 优先优惠转让技术成果, 优先向实习基地所在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高校还可以考虑聘请实习基地企业家、高级技术人才为学校的兼职教授, 为学生授课, 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答辩, 与实习基地所在单位共同参与课题研究, 联合开发新产品, 这样就将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落到了实处, 在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用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4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针对部分大学生在实习时表现出的眼高手低、发展方向盲目等问题, 高校应以学生为本, 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针对不同阶段, 规划不同的内容, 引导学生认清形势, 转变观念, 提高学生素质, 使学生在实习基地的表现能受到单位的好评, 这样也有利于实习基地的良性发展。

3.5用人单位需用心搭建用人平台。

目前还有部分用人单位将接纳实习生视为负担, 诚然, 接纳实习生在一定程度上给单位带来“麻烦”, 从这方面来看, 用人单位从事的是公益性的活动, 但从长远来看, 只要用人单位用心搭建用人的平台, 培养学生对单位的感情, 就可以缩短人才供需的信息链, 搭建单位选取人才的广阔平台。

4. 我校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就业实习基地建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教学一直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目前学院共建立实习基地10余个, 其中包括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湖南路桥建设集团等知名企业, 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 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 在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目前我院共聘请实习基地的企业家、高级技术人才10多人为我院兼职教授, 他们不仅仅为我院学生带来20多场学术报告,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还为我院的教学模式、教育改革的方向提供许多宝贵意见, 为学院找准定位, 确定自己的特色办学模式提供依据, 由于双方的诚意合作, 仅2009年就有一批学生签约实习基地企业, 成为校企合作的典型示范。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文萍1马宏贤2

(1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经济结构、高校专业设置、教育质量和就业指导、企业用人、学生就业观念五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成因措施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全球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的2010年, 我国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630余万人, 比2009年的611万人增加了约20万[1]。这使得原本紧张的就业形势更趋严峻。我认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 仅仅依靠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宏观经济的支持和众多企业的配合, 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1.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的就业拉动力减小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当前, 我国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偏大,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仍以传统的商贸业、服务业为主, 与发达国家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知识含量高的高端产业为主相比, 差距很大, 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相对较少。第二、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不足导致了就业需求远小于就业供给, 从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被动局面。

此外, 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力也在逐渐减小,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九五”期间, 我国GDP年均增长8.6%, 就业年均增长1.2%;而到了“十五”期间, 虽然GDP年均增长仍高达9.5%, 但就业年均增长已降至1.1%, 年均增加就业人数比“九五”时期减少56万人, 就业弹性系数也由“九五”时的平均0.14下降到“十五”时的0.12, 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 由94万人减少到80万人[2]。

2.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造成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内在原因。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 国内多数高校在持续扩招的同时, 其专业设置却未能及时依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结果导致结构性失业, 即一方面是许多

5. 结语

要建设好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涉及到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等多方面的问题, 需要各个方面协调运作, 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 科学探索, 开辟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实习基地。

大学生因所学专业知识结构相对落后, 实践技能贮备不足而不能顺利就业;另一方面则是众多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为其所用, 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相互脱节。

3.高等教育质量相对下降, 就业指导不充分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国内大学扩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实现了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深刻转变, 但同时也带来高等教育质量的相对下降, 归结起来,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高校的大规模扩招, 降低了大学的入学门槛, 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2) 高校师资和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学生培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3]; (3) 许多在校实习往往由于安排时间短、学生认识不足、经费得不到保证等原因而流于形式, 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得不到切实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此外, 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还停留在就业形势分析、求职技巧训练等较浅层次上, 难以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4],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4.企业用人存在误区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企业的用人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 部分国有企业非重点大学、非研究生不招, 人为地加大了地方高校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 一些中小企业用人观念存在“实用主义”倾向, 因担心培训后的大学生纷纷跳槽, 所以更愿招收具有从业经验的人员, 而不愿选择应届毕业生。这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现实原因; (3) 个别企业面对众多求职的大学生, 任意提高就业门槛, 对毕业生的学校、学历、外貌、性别、身高等不断提高招聘要求, 原本专科生可以做的工作却要招聘本科生, 本科生可以做的工作却要招聘研究生, 此外又随意降低薪资待遇。这样做的后果既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同时又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不稳定性; (4) 国内企业还未形成积极聘用实习生的社会风尚, 能够给予在校大学生的顶岗实习机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5], 使得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得不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英, 耿绍宁.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 2005, 增刊.

[2]宋春光.关于高校实习与用人单位合作的几点思考[J].就业工作研究, 2007.

[3]刘刚.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的缓冲港[J].人才开发, 2005, (10) .

大学生就业基地 篇3

[关键词]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服务就业创业;现状;对策

1.当前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现状

1.1.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积极促进了青年就业创业首先,是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既要看到创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也要看到就业经验、技能的积累对创业的重要促进作用,工作经验的积累是青年成功创业的重要条件。其次,是为企业搭建了选人用人的平台。青年到企业参加见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见习人员的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满足企业的扩张性需求。同时青年也可以充分地了解企业,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双向选择的成功率。再次,是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缓解就业压力,营造关心、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共青团选择就业创业具有普遍性的、共性的迫切问题作为服务青年的切入点,遵循市场机制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基本规则,广泛动员和争取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不仅为青年提供见习岗位,还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

1.2.高校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及运转现状

建立方式主要依托高校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基地。各高校团委开展建立见习基地工作是当前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各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单位、校友资源、社会实践基地等“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见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和创业条件。

见习对象以高年级为主,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见习。见习基地建立的标准中提出“每年至少安排一期见习,每期一般为2至3个月,岗位数量不少于10个,见习工作岗位需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含量”。通常见习基地所提供的岗位是较为有限的,因此更为优先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生年级,而且岗位竞争较为激烈,获得见习机会的同学多以高年级中学业成绩好、专业技能强,有一定就业竞争力的同学为主。并依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多在寒暑假进行,辅之以每周定期安排见习的方式进行开展。

见习岗位覆盖面广,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较为紧密。高校大多围绕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人才的类型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因此针对性较强,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对岗位的设置及操作性普遍感到满意,认为见习期是有效的,切实为毕业生真正走向就业创业之路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见习基地运转规范化,并具有时效性。见习基地的建立及运转全过程有系列的规章制度及合同文本做保障,见习过程也实施紧密跟踪,月报制度有力地对见习过程起到规范和监督作用,有利于加强学校与见习基地间的联系和沟通,并实现了见习期的动态管理和过程控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在就业创业见习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也在基地建设中得到指导和实践,学生的创业意愿得以实施,创业成功率有提高。根据麦可思信息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中有创业意向的人数比例一直较高,而实际创业的人数偏低。

2007届大学毕业生只有1.2%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2008届为1%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211所院校占0.54%,非211所本科院校占0.73%;数量很少,成功率很低,这与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不足,缺乏创业环境有直接的关系。2009年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创建以来,大学生创业意愿明显增强,创业团队也纷纷涌现,并得到企业的关注与支持。依托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有利于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典范宣讲、创业指导师帮扶等创业服务及创业教育,为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了现实平台和有力支撑,全面推进了创业促就业服务工作

2.加强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实效性的对策

2.1应加大政府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从以下几方面作努力和探讨:一是加大对建设基地重要性、双赢性的宣传,扩大其影响力,使得此项工作能够得到广大企事业单位的拥护、支持和落实。二是加强对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的鼓励和奖励,在人力、财力、物力、政策支持方面优先倾斜。例如,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基金,出台对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优先启动涉及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政府资助科研项目并且提供快譬器毪一.速资助、连续扶持等。三是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提供方便、快速、高效的管理平台,切实管理好这一项目化、基地化、长效化、专业化的社会实践。

2.2企业应增加就业见习岗位数量。扩大受益面及就业帮扶力度。一是企事业单位应增加见习岗位数量,转变观念,真正把见习大学生纳入到人才培养和用人需要的双赢目标里,并且在录取机制中侧重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为确实有较少机会和途径参加实习、就业竞争力较弱的同学提供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以更大幅度地促进大学生就业。二是加强见习基地培训力度,让学生切实长才干、收实效。重视对大学生的传、帮、带培养,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和培训,提供一些了解各崗位的机会,使他们积累有效的就业技能和见习经验,更顺利、清晰地就业、择业。在见习岗位遵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需求,在设置上体现一定的技术技能含量。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最直接的意义体现在对青年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完善上。因此见习基地的建设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紧跟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把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落到实处和可需之处。

2.3高校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找准基地和学生的共赢点,提早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因此把就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及早开展,分步实施,有利于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及能力。加大创业教育力度,提早关注创业见习,重点实施培养,典型示范带动。创业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实践,因此创业见习可以从低年级开始,对有创业意愿和基础的学生采用重点培养方式,为学生的创业项目做长期规划,提供全程的指导与跟踪,提高创业活动的成功率,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典范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转变唯就业观念。

2.4作为见习主体的大学生应该加深对见习岗位的认识以及加强自身技能的储备。见习岗位上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成效。因此,在参加见习之前,学生应该具有与见识岗位相适应的知识储备,防止因达不到岗位要求,在见习岗位上出现无技可施,不能胜任岗位的现象,而影响企业的工作进度,给见习单位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清楚见习岗位的定位及意义,调整自己将见习等同于求职,要求工作稳定、待遇好的期望,脚踏实地从增强自身工作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了解市场需求出发,在宝贵的见习机会中积累经验取得实效。在就业创业见习过程中,求真务实、大胆尝试,在优良政策环境下积极创业。

3.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基地 篇4

8日,“武汉市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授牌仪式,在华工科技园华工科技本部报告厅举行,这意味着武汉市首批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落成。

据了解,通过武汉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与华工科技、武钢等11家企业签订协议,在企业内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武汉各高校在校大学生和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将可集体或个人到实习基地报名,实习期限最长为半年。武汉毕业生就业网和武汉人才网,将公布实习基地名单,并不定期发布实习基地需求信息。

来源: 武汉晨报

大学生就业基地 篇5

8月5日,四川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成都市温江区召开。团省委、省内各市(州)团委、部分高校、企业及大学生创业团队共150余人参加了推进会。会上,各方就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交流,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据团省委书记张彤介绍,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建立了1175个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提供25743个见习岗位,1余名同学已先后上岗见习,2065名

大学生就业基地 篇6

就业创业是大学生最普遍、最迫切的根本利益,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实践性人才的模式,是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我们利用多方资源,促进我院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龙岩市安吉尔分公司、龙岩市瑞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龙岩市康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共建企业。龙岩市瑞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 6月与我院签订了共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协议,积极支持我院创业就业工作。

一、合作企业简介

龙岩市安吉尔分公司(威斯梦水家电商行),成立于2009年4月,业务范围为家用净水设备的销售。龙岩市康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业务范围为污水处理、废水处理。龙岩市瑞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专业从事污废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饮用水处理等三大方向。三家公司自2010年起至今,共吸纳了10名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其中有4名已成为公司的技术或业务骨干。

这三家公司均为我院2007届机械工程系校友刘高威、赖章晖创建。二人在校期间,分别担任机械工程系首届团总支副书记、首届学生会主席。其中刘高威先生是我院学生创业导师之一。其2013年7月获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2011-2013年度创业之星YBC绿色创业奖,2013年9月获瀛公益基金会颁发的诚信证书,2013年12月获武平义工俱乐部颁发的“爱心义工”荣誉证书,2014年4月获团市委颁发的“龙岩青年五四奖章”荣誉证书。

二、项目实施情况

1.签订协议,共建基地

2012年6月13日,龙岩市瑞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与我院签订了共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协议,我院根据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定期安排学生到基地进行就业创业见习。

学工处、院团委相关老师于2013年6月11日到公司与相关负责人座谈,详细了解了公司的具体业务、对各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见习岗位的专业要求,举行了授牌仪式。2013年9月11日,聘请刘高威先生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导师。

2.支持母校,开展教育 2012年9月,由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学院团委和联合举办首届“ANGEL安吉尔杯”大学生创业营销竞赛,得到了龙岩市康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刘高威先生赞助。刘高威先生为学生讲授有关水污染、水种类和“安吉尔”净水器特性的相关知识,并对康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理念和产品品牌作了详细介绍。此次竞赛,吸引了我院有志于创业的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竞赛。通过对学生创业营销方案和实操成果的评审和奖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激发了主动意识、商业精神以及市场经济思维。

自我院开展人文素质项目建设以来,学院请聘刘高威先生成为人文素质讲师团成员。2013年12月,机械系邀请龙岩市瑞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刘高威总经理、龙岩东奥海星地板总代理黄洲(我院2011届校友)面向机械系大

一、大三学生举办“我的大学我作主”、“创业之路”等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讲座。他们组织了一个四人团队以高峰论坛的形式,对大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引导新生明确大学生活的主题和努力方向,从而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对大三毕业班同学,讲述了就业创业的体会,分享交流了他们的就业创业历程,引导大三同学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讲座,从情商到逆商,从梦想到思想,从学业到事业,从就业到创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效引导学生锤炼坚韧不拨、甘于奉献的品质,明确就业创业、艰苦奋斗的要求。

3.走访基地,分享经验

2013年、2014年的暑期,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创业实验班学员到龙岩市瑞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创业实践。创业校友分享了他们的创业心得,尤其强调了在大学期间首先要学好专业知识,其次是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积累社会经验,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与创业校友面对面的交流,学员们丰富了对大学生创业的认知。

4.提供岗位,吸纳就业

自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起,我院每年安排相应数量的毕业生到龙岩市瑞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龙岩市康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参加见习。公司为学生提供岗前培训。不少学生在见习过程中表现优秀,在见习结束后被聘用。至今共吸纳了10名毕业生就业,其中有4名已成为公司的技术或业务骨干。在开展的2012届、2013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中,这两家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度都较高。

5.指导创业,引导成才

我院2010届学生曾志成同学,在龙岩市瑞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加就业见习后,被吸纳为员工,学习饮用水处理技术,现已成为业务骨干,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该同学经常向刘高威先生、赖章晖先生请教创业知识,如家他正筹备开一家网店,销售家用净水器,开启他的创业之路。

三、经验做法与特色

进一步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就业条件,是实现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见习基地的活跃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坚持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坚持短期见习与长期就业双管齐下。开展校企合作几年来,积累了以下经验。

1.扎实工作标准。坚持质量与数量并重,是推进基地建设工作的标准。首先,对申报见习基地的企业进严格考查、考核。龙岩市瑞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龙岩市康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其总经理都为我院优秀创业校友,长期支持我校教育工作。经过多次考察和洽谈,我们才与其签订了共建协议,保证学生见习的质量。其次,要坚持培训考核与见习鉴定并重。该公司对见习人员在上岗前坚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把见习期间的工作情况作为见习鉴定的重要参考指数。再次,校方坚持短期见习和长期跟踪双管齐下,提高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开展合作共建以来,学院就业指导中心、院团委相关老师多次到企业进行考察和访谈,了解见习学生的见习情况,倾听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

2.扎实见习流程。校方为见习基地提供服务导向资料,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的有序开展。龙岩市瑞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见习基地,在信息发布、人员招收、签订协议、员工福利等环节,都坚持切实按照见习基地工作流程操作,认真规范地完成了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见习学生均表示在其实习过程中收获大,同时感谢学校给予学生提供了这个学习和锻炼的平台,既储备了一定的技能,又养成了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

3.扎实调研回访。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坚持及时了解见习基地工作情况,定期以电话形式与见习基地负责人通电话,了解用人单位对见习学生的评价。同时,不定期走访见习基地。开展共建以来,共到企业走访四次,与见习基地工作负责人和见习人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直接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见习学生通过见习,了解了创业者的成长经历和他们身上具备的品质,促进了对就业和创业关系的认识,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了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特质。

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

大学生就业基地 篇7

关键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就业

黑龙江宋新丽靳丽梅王丽白玲玲

目前, 在我国已通过“校企共建、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 在许多职业院校建立了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 实训基地的优势日益凸显, 已形成当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灵魂。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关键, 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发挥基地功能, 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 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首要任务, 是贯彻“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有效途径。

1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意义

1.1 有利于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教育模式中,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共同探讨专业教学模块化课程开发, 制定适合企业需求和特点的课程培养目标;在企业全程参与中, 构建适合企业、社会发展的各种课程模块, 形成围绕职业能力设计的模块课程体系;不断听取企业人士的意见, 改进具体

专业课程的结构, 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通过实训基地建设, 考核实践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操作技能提升为切入点, 构建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

1.2 有利于解决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

高职药学专业学生一个很重要的就业去向是药品生产企业, 这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工厂制剂的原理、操作流程与工艺。建设各种剂型的模拟车间能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 但投资过于巨大, 且日常维护费用很大, 设备利用率低, 对于一般的学校恐难实现。因此, 将企业引进学校后, 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 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 解决了学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 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 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

1.3 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等, 但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出台, 对企业而言, 宣传得还不够, 许多企业不知道有那么多关于校企合作的有利政策。针对一些政策, 地方政府还要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来加以落实。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对校企合作双方进行严格的监控与考核评估, 对校企合作过程进行监督、考核与实施奖惩[4]。

(2)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应在学校中适时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部门, 以负责校企合作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可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生产管理上联合, 借鉴企业强大的管理优势, 以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其次, 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改变学校以往分散型为集中型, 由校企双方签订协议, 共同管理。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习, 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 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专业前沿知识与技能。学校也应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全职或兼职任教。再者, 确立以企业需求的办学理念, 融入企业文化, 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专业建设, 并与企业通力合作, 与学科专业对口或相近的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共同研讨, 以确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写出针对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使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真正学到本专业实际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对一些技能能力相对薄弱的企业, 学校为此类企业应积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同时, 学校的科研课题也应主动配合企业的业务开发。

(3) 应当充分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在校企合作中, 学校方面比较积极, 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 全社会要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要承担培养人才的义务, 要高度重视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要加大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 不应当把学生仅作为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而应放眼长远, 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等教育,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为企业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储备工作。相应地, 学校应主动为企业的员工进行高技能的培训, 更新员工的知识与技能, 提高员工素质, 进而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发挥更高的效益。另一方面, 企业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环节的各个教学活动, 全过程地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2]魏涤非, 李斌.我院实施合作与工学结合的现状与探讨[J]武汉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姜旭德, 任静波.高职教育企业合作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 2009,

[4]徐莹, 高职校企合作浅析[J]科技向导,

(作者单位: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编辑王旸)

我院已与鸡西珍宝岛药业签订协议, 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我院制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会在合适的时间到鸡西珍宝岛药业顶岗实习实训, 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 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其次,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 企业有更多的时间考察学生, 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预选优秀的人才, 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 学校也节省了大量的实训资金, 企业短期用工的困难也得到了缓解, 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学校、学生和企业互惠互利的好效果。

1.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升就业能力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和近些年里大学扩招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公认的现实, 高校应与时俱进, 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 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技能培训, 增设就业指导课程, 增加实习实训机会,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 积累经验, 为大学生走向社会, 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可以将企业的岗前培训或者相关的技术考证培训提前在学校实训基地里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更好的学习, 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文化、岗前培训、专业技能考证等, 节约时间成本, 促使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企业。

2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策略分析

2.1 以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建设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导向作用和优质教育资源、企业生产的示范作用, 以项目建设带动职业院校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实训基地要能全面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与职业训练功能, 能按照职业岗位群要求的各种规范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要合理, 各种实验、实训室、实训车间的规模要适当, 具备齐全的满足职业训练所需的设备配置与足够的工位, 以保证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 实训基地的设备选型与配套, 应做到先进性、真实性、实用性、经济性相结合。

2.2 校企有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

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是难以想象的, 必须拓宽实训资金、设备、人员的来源和渠道,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共同建设好实训基地。根据承担主体的不同, 可以将高职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内实训基地, 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特别是建设在企业内的实训基地, 是与企业的生产场地与设备融合在一起的, 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建立的, 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是建设好此类实训基地的保障。实训基地建设要有充分的调研、论证, 目标定位要准确, 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 建立校际联盟, 互补互助, 统筹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 把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 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 减少低层次重复投资, 提高实训基地资源使用效率。

2.3 依托市场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应与技能型紧缺人才的专业和培养规模相匹配, 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获得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真刀真枪”的实际技能训练。基地建设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立实训基地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要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理念, 实现共同投资、互惠互利, 提高实训基地的投资效益。实训基地除了完成学校的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外, 也可以扩大培训项目, 面向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实训基地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等资源优势, 拓展基地的内涵, 面向社会企业开放, 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3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对提升就业能力的作用

在实训基地中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 是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关键环节。实训基地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 是职业教育真正实现“就业导向”的有效途径。因此, 加强高职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 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3.1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能使学生有效掌握解决问题的切实方法

学校要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 就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高标准的实训, 使学生具有熟练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的职业能力。因此, 实训基地是作为高职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 是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的保证, 更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

3.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学生获取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

实训基地作为培养实践能力的载体, 能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实践环境。第一, 由于学生在实训基地是顶岗培训,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 实训基地在各实训项目中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基本技能训练, 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基础。第二, 实训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不仅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 并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3.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造就学生职业素养的根本途径

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 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是真实的现场环境, 执行的规范都是职业标准, 实训的项目也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 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钻研技术、热爱工作的奉献精神。这样一来, 就能使学生在工作与行动中感知与获取企业文化。学会与他人相处, 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造就较完善的职业素养。

贯彻服务为宗旨, 就业为导向的教改方针, 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 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高职教育业界的共识。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要使学校的社会声誉得到提升, 首先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稳定率。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群辉, 肖旭.高职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研究, 2010 (2) :3-4.

[2]张俊茹, 张富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动高职教育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6) :85-88.

[3]郦昕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 :97-100.

[4]白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J].江南大学学报, 2009, (6) :152-158.

“就业基地”办到百姓家门口 篇8

9月23日上午10点钟,台前县侯庙镇的孙书香正在NO.108就业基地成功箱包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飞快地蹬着缝纫机,再过一个小时,她就要下班到学校接上孩子回家做中午饭,下午送孩子上学后再来上班。她兴奋地说,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孩子,一个月还能拿到1500元工资。像孙书香这样的家庭妇女在台前县有很多,她们不再是留守妇女,而是巧媳妇工人,在家门口就了业。

走在台前的大地上,眼前是一处处整齐的就业基地标识和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厂房,一种久违的震撼油然而生,不禁让人感叹革命老区人在脱贫路上的创新实干精神。

脱贫路上争分夺秒

地处黄河岸边的台前县在河南省的东北部,与山东隔河相望。1947年,刘邓大军在这里强渡黄河加速了全国解放的步伐。作为红色革命老区,台前县还是“中国羽绒之乡”“中国优质羽绒基地”“全国汽车零部件购销加工基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河南省唯一“全国光伏扶贫工程重点县”。

全党精准脱贫主号角吹响后,台前县及时召开脱贫攻坚动员大会,成立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县主要领导挂帅,身先士卒,一线指挥,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转扶搬保救教”“生光电金险文”,打好“组合拳”,多措施“拔穷根”,一场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拉开大幕。

台前县县长王俊海介绍,全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实的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选准产业、选好企业,综合施策,持续跟进,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场硬仗。

2016年新年伊始,台前县就扎实推进贫困户精准识别,共精准识别出贫困村79个、贫困人口13548户41041人。澄清了底数,建立起户有卡、村有档、乡镇有簿、县有平台的“四位一体”贫困户信息台账,并研究制订个性化帮扶方案,使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到人。

河南省环保厅下派挂职干部郭丽君于2016年5月3日起到台前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她亲眼目睹也亲身经历着这场脱贫攻坚战的火热。她说,这几个月台前的领导干部没有节假日,白天在下面督导,晚上开会协调,真的像是打一场战役。县委常委、县级干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奔赴扶贫一线,包乡镇、包村、包户;全县9个乡镇、99个县直单位、1832名党员干部,以敢于亮剑的精神和勇气,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大会战,和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无缝对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遍全县各个村落,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详细调查,摸清实底,并多次带队外出考察学习精准扶贫经验,探索切合台前实际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产业带动,精准脱贫

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首在精准。一精准就底气足、信心大,一精准就办法多、措施硬、推进力度大、扶贫效果实。

台前县通过对精准识别出的贫困人口,进行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路径分析研判,发现全县贫困户中,因在家照顾老人、照看孩子或超过城里招工年龄而赋闲在家的中老年人占据多数。这部分贫困群众不仅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也有着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抓住了这部分人员的脱贫问题,就抓住了台前精准扶贫的关键。

今年5月初,台前县组织召开精准扶贫研讨会,重点研究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提出了“四个结合”建设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的思路和原则:一是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在就业基地的选址上,充分考虑群众生活需要,优先把就业基地建在贫困村,尤其是建在学校、幼儿园附近,这不仅方便贫困户就近就业,还有利于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贵”问题。二是与县里的主导产业相结合。注重选择服装加工、羽毛工艺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与该县主导产业相吻合的项目入驻就业基地,既能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也壮大了全县的主导产业。三是新建和改造就业基地相结合。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仓库、民宅等现有资源进行包装改造提升,有效节约资源。四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台前县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优势,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通过电商网络平台把传统产业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促进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在就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台前县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新建就业基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外观标识、统一编号、统一管理模式,同时,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的目标、时限要求、安全质量责任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领导和单位;在乡镇间开展对手赛、联手赛活动,采取日督查、周调度、月评比方式,倒逼台账,压实责任,确保扶贫就业基地早建成、早达效。

为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台前县积极整合各类资金11165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羽绒及服饰、汽车配件、传统手工艺、相框等优势产业,切实帮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作为风险担保金支付金融部门,按10倍贷款放大使用,贫困户贷款规模增加1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向第一批成效突出的26个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奖补1270万元;通过金融扶贫、贫困村互助资金扩容,向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3900万元,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为破解劳动技术难题,台前县积极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免费集中培训、送技术上门培训,有序转移就业。目前,共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36期,培训贫困人口4399人次,实现本地就业1658人。

如今,台前县产业扶贫遍地开花。在新建和改造提升113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经济。目前,全县特色农业园区种植品种多样,有大棚蔬菜、苗木花卉、林果、中药材和食用菌等40多个品种,带动全县7360名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增收脱贫;以绿源畜牧、雪牛乳业等规范化饲养基地为龙头,带动全县发展奶牛、肉牛、生猪、肉羊、鸡、鸭、鹅、兔及水产养殖等产业,遍布全县98个行政村,推动3880户贫困家庭增收脱贫,以台前为中心的30万头规模养驴基地正在谋划建设;加快发展制衣,相框、扎花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面粉加工、羽毛加工、家具制作等特色产业,分布在100多个行政村,吸纳贫困户3600户就业增收。

数字诠释“台前速度”

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台前人用一组组数据对“台前速度”作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诠释。

不到两个月时间,全县新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53个,改造提升产业扶贫就业基地60个,总数达113个(服装24家,汽车配件42家,羽毛制品9家,编织包装木材相框18家,种养类13家,培训类2家,食品加工5家),吸纳就业7345人,其中贫困人口2938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行动之快、标准之高、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不足半年时间,全县新建和改扩建三皇谷生态园、丰乐园生态园、后方养鸭基地等产业扶贫特色农业园18个,直接带动贫困户1491户4772人从事产业发展;建成一村一品产业小区50个,新上小尾寒羊繁育场、养猪场、养牛场46家,建设标准化扶贫养殖小区24个,特色农业发展到6.7万亩。

积极推进与华电集团、河南森源集团、河南大亚集团等光伏企业开展扶贫合作,台前县13548户41041人纳入光伏扶贫计划,预计户均年增收3500元,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

电商经营规模不断壮大,电商企业200多家,个人淘宝网店1000余家,从业人员3000人,年交易额达2.2亿元;建设了台前县电商产业园,入驻云书网、邮乐网等电商企业43家,并与京东集团、苏宁易购达成合作协议,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点152个,开设了“台前特色馆”,黑木耳、樱桃等413个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

为加强扶贫工作,39名县级领导干部主动联系贫困村、分包贫困户;台前县委、县政府又从县直90个单位选派112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和落后村担任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长,联合省派和市派66名第一书记,以及各派驻单位、乡镇机关2873名党员干部帮扶责任人和1774名“双强党员带头人”,结对帮扶全县13548户贫困户,采取建基础设施、赠送慰问品慰问金、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形式,进行帮扶。

“台前模式”的核心就是一切从贫困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车间办到村里,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持家两不误。同时,该县还注重文化扶贫,使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宣传文化协管员作用,把配备基层宣传文化协管员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各类基层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预计到2018年底,实现所有行政村文化广场全覆盖。

2016年7月20日,濮阳市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台前县召开,台前县作了典型发言。实践证明,建设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是一条符合台前实际,能够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

上一篇:五年级数学组教研组工作总结下一篇:教育信息化价值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