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业心态(共12篇)
学生就业心态 篇1
近些年,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末的高校大规模扩招就打破了大学生天之骄子的身份,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与社会需求并没有明显增长之间形成了巨大矛盾, 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就业心态, 这种不良的心态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人格完善和顺利就业。如何以良好的就业心态参与社会竞争, 获得成功就业需要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共同的努力。
一、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现状
1. 极度自负或自卑心理。
大学生群体被认为是高学历、高智商的社会人群, 但在就业过程中, 大学毕业生, 尤其是优秀的大学生常常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优点, 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是最优秀的, 从而不能客观真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 一味地挑剔用人单位的薪资要求和工作环境, 一心只想去国有大中型企业或知名外企, 在地域上也非沿海发达地区不去, 非大城市不去。过分看重眼前利益, 极其自负和自满的就业心态往往让毕业生与许多优秀的用人单位和良好的就业机会失之交臂。还有部分大学生, 尤其是学历层次稍低的毕业生, 平日在学校表现一般, 自认为几年的大学生活碌碌无为, 各项能力远不如人, 不善交际, 在就业途中常常羞于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 不敢在机会面前展现自我, 过于谦卑, 不能正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更无法正确地审视和评价自己。一旦就业失败就会产生巨大的挫败感, 由此畏首畏尾, 自暴自弃。
2. 焦虑和浮躁心理。
随着近年来就业市场不景气, 就业压力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身上, 所以尽快找到一个好工作成为他们的愿望。但是在寻求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得心急如焚, 过于浮躁。在求职过程中又缺乏对自身求职的冷静思考与对就业形势的冷静观察, 顾此失彼, 不能全面认真地分析自己在就业途中的真正所需, 匆匆与用人单位签约。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或遇到更好的就业机会时便会匆匆毁约, 给用人单位和自己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3. 消极等待和抑郁心理。
部分毕业生在求职途中屡屡受挫就会抱着“此处不留爷, 自有留爷处”的消极心态, 等着优秀的单位会主动找上门来, 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 明明已经有单位接收却端着架子希望更好的单位出现, 一直拖着不肯签约。最终只能一次次地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四处碰壁, 便心灰意冷, 对未来失去信心, 表现出意志消沉的问题, 听天由命, 破罐子破摔, 失去斗志, 不肯再做出积极的就业努力。更为严重的是对外界的人和事都漠然置之, 失去进步的动力并进而导致抑郁症。
二、对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
自90年代末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 大学生就开始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 200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280万, 到2013年增加到700万之多。“供需见面, 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一经推出, 大学生就告别了天之骄子的时代, 逐年增加的大学生毕业生全部涌入了就业市场,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正处于深度的改革时期, 又赶上产业结构调整, 企事业单位裁员, 政府机构缩编, 部队减员等因素, 这就使得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岗位有限, 从而形成了大学生市场供给较大, 而市场的吸纳力不足, 两者之间失去了有效的平衡, 供需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
2. 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与现实脱节。
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与现实的社会需求脱节已经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前的毕业生大多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较高, 大有“十年寒窗, 一举成名”的心理, 眼光总是盯着国有大中型企业, 机关事业单位, 对中小企业怀着不闻不问的态度。但目前的形势已然是这些发达地区的大企业, 好单位已经出现人才饱和的局面, 对人才的需求量和承受能力远不及中小企业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二是除了职业定位较高以外, 如今的毕业生对薪资要求更是有自己的标准, 而对于一些薪资低、待遇差的单位存在一种瞧不起的傲慢态度, 好高骛远, 眼高手低, 最终失去很多就业良机。
3. 缺乏独立意识, 依赖心理较强。
随着2009级和2010级的新生入校, 我国的高校普遍已经迎来了1990年左右出生的大学生, 按照目前社会各界的说法, 这批199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被称之为“90后”大学生, 相对于较早年代的人群而言, 这类人群有其自身的很多特质, 如独立意识弱, 组织集体观念淡薄, 个体中心主义明显, 消费观念超前等等。90后的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 容易受社会环境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他们多为独生子女, 是在父母精心呵护下成长的一代, 很少经历大的挫折和失败,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一旦经历就业失败就会自乱阵脚, 产生消极心理, 把希望寄托于父母、老师、朋友的推荐或等待用人单位的主动邀请。
4. 理想与信念淡化, 诚信意识降低。
在充斥着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各种思潮的现代社会, 如今的大学生相对于中国七八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而言, 已经全然淡化了理想与信念对他们的重要意义。他们对理想与信念的理解早已不再是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取而代之的是到东部沿海, 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实现个人价值, 就业时也基本不考虑社会需要, 以个人需要为中心, 以追求经济利益和舒适的工作条件为准则。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已令人堪忧, 许多用人单位发现如今的大学生缺乏的不是能力、智力和知识储备, 而是基本的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不少毕业生应聘时在求职材料中弄虚作假, 一旦用人单位细问就会暴露出来。另外, 频繁的毁约也使得大学生的诚信度大打折扣, 此种信用危机的存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三、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调试策略
1. 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理性定位。
求职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 而能拥有一份完美的工作又是每个大学生的愿望。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 好高骛远, 眼高手低, 过分看重一纸文凭和成绩的重要性都不利于就业。在就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矛盾、挫折、失败。毕业生应学会全面而理性地分析问题, 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 客观地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根据社会的需求理性地定位职业方向, 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因此, 客观正确地认知自己, 合理有效的职业定位不仅是克服不良就业心理的有效途径, 更是实现成功就业的重要砝码。
2. 理性面对就业形势, 转变就业观念。
高等教育的普及已经宣告大学毕业生统包统分时代的结束, 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市场经济主导下的“自主择业, 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 在这种就业形势发生根本改变的大环境下, 劳动力市场已由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 大学生就业应充分了解当前形势, 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打破一次就业终身就业的传统观念,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社会需求, 合理把握就业期望值的“度”,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观念, 眼光不能仅仅停留在地域发达, 条件优越, 薪资丰厚的工作岗位上, 更多的应该考虑用人单位是否能给予个人潜质充分发挥的空间。要以理想和信念作为个人发展的核心动力, 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 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 人生只有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才能闪闪发光。
3. 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 增加就业生存能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压力, 在求职途中遇到挫折和失败是正常的, 在就业中出现许多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些困难都不足以影响最终的成功就业, 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处理和看待这些所谓的困难。大学毕业生可以将其视作自己走向社会的必修课和磨练自身意志、增强自我能力的机会, 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高校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加强自身修养, 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志向之间的关系,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的同时, 以健康的心态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 提高综合竞争力, 才能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施展才华, 实现个人价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将不断扩大, 虽然现行的就业渠道存在结构性的不合理, 但必定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得到有效的改善。毕业生更应排除心理障碍, 以积极良好的就业心态面对挑战, 保持清醒的头脑, 认清形势, 提升自己, 才能更加坚定地去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和平.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2]王德文.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J].新华文摘, 2009, (8) .
学生就业心态 篇2
为了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使转变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11月10日,我院聘请国际职业培训师协会高级培训师、二十一世纪药店商学院资深讲师聂相如来我院进行题为“就业心态”的专题讲座。学院党委书记吴茂林、副院长李松涛,教务处、招生就业办公室、各系的负责同志和实习指导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聂总从自身的工作经历讲起,深入剖析了当前大学生求职观念中存在的误区,以生动的案例指出了大学生初入职场时由于错误的就业心态而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以他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员工拓展训练的经验,指导同学们如何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来应对即将面对的职场。
400学生留学心态调查 篇3
如果去留学,学什么专业好?到哪个国家去更好呢?
留学,就像一个暗夜里放射着光芒的女神,那么高贵地吸引着莘莘学子,近年,我国留学的人数一再地增加,但是,关于为什么要出国留学,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到哪个国家留学等问题,学生们是如何考慮的?他们的留学心态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一见留学人的心态状况。
调查样本背景:
调查对象:有留学意向的在读北京大学生。
取样情况:北京外国语大学等5所高校学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含中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与单个访问。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0份。
调查单位:《留学生》杂志社
此次调查,主要围绕三个大问题进行。为什么出国留学、到哪个国家留学、选择什么专业。
调查结果:为什么出国留学
如果条件允许,65%的学生“一定要”出国留学
此数字是这些都有留学意向的学生中,留学意图非常强烈的比例,也就是说,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出国留学。另35%的人虽然有留学的想法,但不一定非得要留学。
让眼界更开阔是学子留学的主要目的
在回答“你认为留学后主要会对你个人今后有哪些影响”这个问题时,50%的人认为“令眼界更开阔”是对人生的重要影响。
回答“令今后工作前景更乐观”的占21%。
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历”的人占13%。
5%的人认为留学让自己有优势。
10%的人表示留学后
一定会回到国内工作和生活
当被问到“如果可能,你会留在国外工作和生活吗”这个问题时,45%的人回答“可能”,45%的人回答“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只有10%的人表示一定会回国。
对于留学中的困难一半多的人表示有过考虑
对于“你考虑到留学会对你有不利的一面吗”这个问题,75%的人回答说“考虑过”。当接着问“你认为留学会可能产生不利的一面吗”时,50%的人回答“会”;38%的人回答“可能,不知道”;8%的人认为留学没有不利的一面。当回答非常具体的“你认为留学后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吗”这个问题时,71%的人回答“一定会有很多”,29%的人则认为“不会太多,即使有也能够克服。”
80%的人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出国留学念头的
有5%的人是从小受父母的影响而产生留学的想法,6%的人因受朋友、同学的影响而也想出国,绝大部分人是受了整个社会国家的留学气氛的熏染。
8%的人在初中时,25%的人在高中时就有了留学的想法。
关于产生留学念头的时间段,65%的人是在上了大学之后。而33-35%的学生在高中和高中之前就有了留学的想法的比例也相当高。
为了进步梦想英国
张一,男,河北工业大学学生,曾于北京中联麦肯广告公司实习,愿望是成为中国优秀的广告人。
我不是一个爱赶时髦的人,但还是像很多我这个年龄的人一样,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我留学的目的不是想成为某某籍华人,也不是想在国外辛辛苦苦赚了洋钞票后回中国充大款,我只是想为自己增添一点在广告圈摸爬滚打的资本。
在广告公司近一年来的实习,让我我感觉到了极大的压力。在谈判桌上、在各广告公司的比稿会上,我的努力常常会不被人重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手的学历越来越高,不但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屡见不鲜,洋硕士、洋博士也经常成为自己的直接对手,他们凭借所掌握的最前沿的知识,常常能够脱颖而出。而我自己的本科学历不仅已经成了“低”学历,而且就凭现在本科学习的那些东西,实在是没法跟他们抗衡。
当然,我知道学历只是一个凭证而已,但是他们掌握了最先进的广告理论,掌握了最先进的广告运作模式,这才是我最缺乏的,也就是我最想得到的。
于是我试图在国内找到相关的硕士课程,但广告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不过仅仅二十年的发展历史,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广告已经有了近一百年的历史。所以要想学到最先进的广告知识,了解广告发展的最新趋势,只有到那些广告业发达的国家去。
当下,很多出国留学的人只是为了出去,学什么专业,干什么都无所谓。但是我却跟他们不一样,我知道自己欠缺的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去国外学。去欧美等广告业发达的国家留学是我唯一的选择。
经过长时间的咨询,我最终选择了英国。原因很简单,虽然想学广告最佳的选择应该是美国,但美国的自费留学需要的费用实在太高。而英国不但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如果计划得好的话,去英国还可以成为去美国的一个跳板。
我的英语不是非常好,也没有精力和信心考托福出去。我能做的是花上一笔钱,先到英国,希望用一年的时间过了语言关,再用两年时间拿一个硕士学位,如果一切顺利并且成绩优秀的话,也许能够申请奖学金去美国拿广告的博士学位。
我在幻想着学成归来后的中国形势——广告市场日趋成熟,各大广告公司的竞争激烈、有序。到那时候,作为一个既有国内广告从业经验,又有世界上广告最发达国家的广告博士学位(再不济也应该有英国广告硕士学位)的我,应该会更成熟自信地出现在国内的广告界。
调查结果:到哪个国家留学
选择留学国家一般都会是综合多种因素考虑,本次调查罗列了八个选择留学国家的依据,请学生们按重要程度排列次序。这八个依据为:
容易获得签证、容易获得学位、打工条件宽松、外语语种的限制、所学专业国际领先、学费较低、该国有亲戚、是否有奖学金。
该国是否有国际领先的专业是学子们选择留学国家的第一要素
有27%的学生将“该国是否有国际领先的专业”排在了第一位。
是否有奖学金排第二位
23%的人将是否能够获得奖学金做为选择留学国家的最先考虑的要素。显见奖学金的重要,没有经济基础做保障,根本无法留学,留学首先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求学方式。在本次调查中,77%的学生家庭月总收入情况在4000元人民币以下,这与此调查结果不无联系。
外语语种限制着留学国家的选择
20%的人首先因为所学的外语语种而限定了留学国家的范围。
是否容易获得签证也是选择留学国家的重要依据
9%的人把最容易获得签证的国家做为他们的留学国家。
只有拿到全奖才能去留学
说起我的留学,其实挺不容易的。我父母都是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所以我们家的收入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但是父母就因为吃尽了文化低的苦,才下定决心让我去留学。我父亲是这样给说的:“我们之所以决定让你去留学,并不是指望你能光宗耀祖。我们只是想让你能学习到最新的知识,能够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生活得好一点。我们不想让你再走我们的路,因为像我们的这种水平,在你们的时代中是要被淘汰的。”
父亲沉甸甸的话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面对家里的实际情况,让我在准备留学时首先要考虑经济问题。因为我的家庭不可能为我负担每年十几万元的高额学费,为了用优良fet1的成绩来报答父母,我也不想浪费更多的时间去打工。这样,奖学金就成为了我的主要经济支柱,不管我到那个国家留学,我都需要拿到全奖才行。
我现在申请了几个国家的学校,不是因为拿不到全奖,就是能拿全奖的不是我想学的专业,现在看来只能再等等了。不过我相信这个时间不会太长,有志者事竟成嘛。
调查结果:留学所学专业
38%的人认为日后是否有更好的工作前景是选择所学专业的第一考虑因素
50%的人把个人的志向与兴趣做为选择自己留学专业的第一考虑因素,而38%的人更实际地把日后是否有更好的工作前景做为选择留学专业的最重要因素。
只有2%学生的专业选择会受中介公司的影响
当被问到“选择专业可能主要会受哪些因素影响”时,33%的学生把教师的建议排在了第一位,而同学间的推荐、讨论几乎与教师的影响程度差不多,占32%。父母的影响也不小,这是此次调查中父母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的一项,占20%。而对“小留学生”有着很大影响的中介咨询公司对大学生选择专业的影响微乎其微,只占2%。
31%的人很早就考虑好了留学学什么专业
58%的人现在正在考虑留学学习什么专业,8%的人还没有考虑,认为可能会在办理留学的过程中做决定。而有31%的人很早就考虑好了学什么专业。
学生们最信任的他人建议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同学、朋友的推荐
教师的建议让学生们最信任,占42%。同学、朋友的推荐占36%。媒体信息占10%。
从投票的结果来看,MBA、国际贸易、计算机科学依然占据了前3位,反映了目前这些专业受欢迎的程度,以及今后专业选择的大致走向。
附:
关于留学心态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有留学想法的在读北京学生
调查单位:《留学生》杂志
被调查人状况
1、学校 2、性别□男□女
3、年级 □二年级及以下 □三年级及以上
4、家庭总月收入情况 □4000元以下 □4000元---8000元 □5000元以上
关于出国所学专业
1、选择专业的依据
□自己的志向、兴趣 □所留学国家最先进的专业
□日后是否有更好工作前景 □容易拿到学位
2、选择专业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教师的建议 □父母的影响 □中介公司的推荐 □同学间的讨论
3、什么时候开始考虑选择专业问题
□会在办理留学的过程中吧 □很早就考虑好了 □现在正在考虑
4、关于他人的建议,你最信任谁
□教师 □中介咨询顾问 □同学的推荐
关于为什么出国留学
1、何时开始有留学的念头 □上初中时 □高中时 □上大学后
2、出国的想法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 □父母 □同学 □周围环境
3、你觉得留学后主要会对你个人今后有哪些影响(请按先后顺序在空格内写序号)
□提高自己的学历 □在周围人里会有更好的心理优势 □工作前景更乐观 □眼界更开阔
4、你考虑到留学会有对你不利的一面吗? □从没考虑过 □考虑过
5、你认为留学会可能产生不利的一面吗? □会 □不会 □可能吧,不知道
6、如果条件允许,你一定要留学吗? □一定要 □不一定
7、如果可能,你会留在国外工作和生活吗? □一定不会 □可能 □到时候看情况再说
8、你认为留学后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吗? □一定会有很多 □不会太多,即使有也能够克服
关于到哪个国家留学
选择留学国家的依据(请按重要顺序排列序号)
□容易获得签证 □容易获得学位 □打工条件宽松
□外语语种限制 □所学专业国际领先 □学费较低
学生就业心态 篇4
关键词:95后,高职学生,就业心态和行为,研究
随着高校的扩招, 高职教育规模呈现跨越式发展, 因各方面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出现种种问题, 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来说,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大学生展开就业心态和行为研究, 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意向, 以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本文着重从企业需求、学生需求、学校服务等角度挖掘影响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行为的深层次原因, 开展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行为研究, 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 问卷法
对广州城建职业学院800名应届毕业生和200名在校生发放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920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问卷调查对象的年龄随机、性别随机、专业随机, 问卷的回收率及有效率符合调查问卷的基本要求。
2. 访谈法
笔者通过走访广东珠三角地区60家用人单位, 深入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工作情况、对工作的适应程度, 对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进行实地了解, 同时, 详细询问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 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对当今就业形势的认识、对当前就业意向的选择以自我为中心, 对职业期望值过高
调查结果显示, 40%学生认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只有15%学生认为就业并不困难, 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就业之路十分迷茫, 但是仍有学生持有乐观态度, 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找到工作;关于就业地区, 选择一线城市的占61%, 二三线城市的占30%, 仅有9%的学生愿意回到家乡;关于就业单位意向, 选择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占62%, 选择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占27%, 选择自主创业的占3%, 选择乡镇集体企业的占8%。另外, 在求职的过程中, 70%的毕业生认为只有专业对口才能发挥其所学, 这样将导致就业渠道和择业范围很窄, 可选择性很小。
以上数据表明,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形成了这样一种潜意识, 上大学就是为了跳出“龙门”, 特别对农村大学生而言, 毕业后再回家乡工作面子挂不住, 也让家里人失望。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障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准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很少考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这样, 他们往往与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2. 就业依赖心理严重
“95后”高职毕业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从小学到大学, 接受了近20年的学校教育, 习惯了“填鸭式”的被动接收, 择业时, 还没有转变或不愿转变角色,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认知, 再加上缺乏独立自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表现出就业麻痹的现象。到了求职的关口上, 他们把就业希望寄托于等待机会和依靠父母或其他社会关系, 有时候父母们习惯性地为孩子“包办”一切, 造就了“95后”职场新人求职“啃老”的严重依赖心理。另外,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 只认名牌高校学生而冷落高职院校学生, 这也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生异变。
3. 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要求存在差异
近几年,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 也可以说是一个难题。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 先不说找到好工作, 即便是找到一份工作都已经比较困难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很多企业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 笔者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了解到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由于目前高职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因此会表现出自私、个性强等特点, 导致高职学生主体意识薄弱, 职业意识不强, 职业态度不端正, 尤其是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淡薄。在校期间一味只顾学习, 对职业目标、工作岗位、职业品行缺乏深刻的理解。容易出现高职学生毕业后不能迅速进入职业角色, 不能主动适应企业需要, 工作积极性不高, 喜欢推卸责任, 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职业素养欠缺。
三对策与建议
培养什么人, 如何培养人, 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除了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之外, 还离不开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学生素质培养关键的一环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素质教育灵魂, 高职院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因此, 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意义十分重大。
1.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根据萨珀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 且正好跨越了该阶段的过渡期 (18~22岁) 和试验承诺期 (22~24岁) 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 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 职业兴趣趋于稳定, 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而完成了职业学习和职业准备, 大学生毕业后会走上初次就业岗位, 正式开始职业生涯。所以, 大学期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 对大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2.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学校除了平时的专业课程教育外, 还应把职业化教育纳入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让学生对职业目标、工作岗位、职业品行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推动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完成向职业人的转变, 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用人单位, 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华丽转身。
3. 积极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就业
社会实践是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 对学生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社会, 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使之很快地融入工作中去。通过社会实践, 可以寻求各种就业信息, 扩大就业渠道。此外, 通过社会实践, 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思想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而增强自信,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业。
4.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 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
所谓订单式培养, 就是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 (订单) 为依据, 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 实现产销链接, 对口培养。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 充分发挥企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让企业参与制订人才规格、课程设置、评估考核标准,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感受企业文化, 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对于学生来说校企合作可使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 为学生搭建就业直通车。
5.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增强高职学生就业认识
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技能竞赛活动, 把德智体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 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和培养学生职业化能力提供锻炼的平台。使学生参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从而改变高职学生的就业心态。
总之, 只有帮助高职学生端正就业心态,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竞争, 勇于迎接社会挑战, 快乐地走上工作岗位, 这是全社会的责任, 从政府到学校, 从单位到个人都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毕业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因此,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要不断深入就业工作实践, 深入高职学生就业过程实际, 进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荣、王锡耀、洪凯.高职学生就业行为与就业能力的研究[J].现代商业, 2012 (2)
大学生就业心态探析论文 篇5
关键词:大学生论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作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的各种心理现象。就业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之一。多数大学生从进校起就会考虑自己的前途问题,并为未来的就业作准备。因此,就业心理贯穿在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就业心理也与大学生的其它心理特点如人格、需要、学习心理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大学生学习心理中的“辅修热”、大学生课外活动中的“打工热”等等都或多或少与未来的就业准备有关。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以就业为中心,在其它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的产生、变化、发展过程较为复杂。大致而言,可以归纳为就业心理倾向、就业心理素质、就业心态三个方面,也就是说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一般特征
1.就业心理倾向
就业心理倾向是指对大学生就业有推动与指向作用的那些具有洲自理动力性的心理因素。它决定着大学生对就业活动的认识、评价与态度,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它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职业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成分。其中,职业需要是指个体对职业的需求,包括谋生需要,承担社会义务,寻求个性发展等方面。职业动机是指在职业需要基础上形成的推动大学生朝一定的就业目标努力的动力过程。职业兴趣是指个体对从事何种职业的主观偏好,表现为对特定职业活动、职业环境的喜爱。职业价值观是人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对职业形成的更深层次和抽象的观念系统,它比职业兴趣更深刻、持久,并涉及有关职业问题的方方向面。职业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相当稳定,并会更深刻地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的态度、评价与选择。因此,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就业,自理倾向的核心与主要内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倾向表现为三大特点::多元化与一致性;务实性;变化性。
2.就业心理素质
什么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是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内在的、深层次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1]就业心理素质是指对大学生就业有重要影响的心理能力、活动水平及人格特点,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就业能力、职业成熟度、就业人格特点三个部分。就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就业准备及其他活动如学习、社会实践影响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就业心理特点,是大学生顺利就业、应对就业挫折、实现职业适应与成功以及各种就业心态等形成的心理基础。包涵就业能力相对稳定、职业成熟度有起伏、就业人格特点表现不一等特性。
3.就业心态各异
就业心态是指人学生在涉及到有关就业问题时,特别是在准备就业与寻求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具体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情绪高涨、失落、信心百信、犹像小决等状态。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既与他们的个性品质、个人能力、职业价值观等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有关,也与就业时所遇到的情景有关,如就业顺利与遭受挫折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就不一样。就业心态是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倾向、就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就业中产生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常常是通过各种不正常的就业心态表现出来的。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
1. 自我认知不准确
雅典有一座德尔菲神殿,上面刻了两句话,其中一句广为人知,就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经常以此自省,同时也借此激励别人。对求职而言,这也是首为其要。在择业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首先也要做到认识自己,要正确、全面客观评价自己,了解自身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与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这就是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样,在择业过程中,就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和目标性,扬长避短,进而合理定位。但是能够准确自我认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大学生就业时就存在着不能够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2.对外围环境认知不准确
对外围环境认知不准确主要是指对就业环境、就业单位等客观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得不准确,只是凭主观臆断。主要表现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许多大学生期望到高科技公司、跨国公司或者高层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对那些他们认为是苦差事的活儿,一些人宁愿没有工作也不愿意委曲求全。学有所成、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每一位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学子的美好心愿。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对高科技公司、跨国公司或者高层政府部门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不透彻,对就业环境估计不足就盲目的追求这些部门。他们或是对就业信息迟迟不作选择,造成信息利用率低;或是择业多变,随意违约。总之,当代大学生对外围环境认知不准确是很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找不到称心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3.情绪心理问题
大学生就业情绪心理是指大学生就业之前产生的一些情绪问题或是在就业过程中的情绪波动。情绪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大学生就业时情绪出现浮躁和波动,是心理成长期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倘若情绪长期波动井郁闷在心中,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还会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焦虑、抑郁、、患得患失三个方面都是就业情绪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
4.社会心理问题
社会心理学是探讨人们的想法、感觉及行为如何因他人行为或想象行为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社会心理研究。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与社会或者他人的影响有关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嫉妒心理以及急功近利心理等。
三、小结
换个心态看学生 篇6
关键词:创设氛围;联系生活;正确评价
拜读了曾曦博士和我校老师们的交流,我开始写自己的第二篇反思,字斟句酌,不敢轻率。
“换个心态看学生”是我在交流中的最大感悟。曾老师评价我上的《春天》一课的六个字是:“轻松、机巧、灵动。”其实这六个字都源于一个心态。其中包括教学创设时的心态、课堂引导时的心态和学生评价时的心态。
这堂课之所以能让大家感到轻松,是因为我在上课伊始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氛围。其实本课的开头我曾经换过三次。第一次,我问:“你有什么爱好?”离题甚远,想要引到“摄影”,费时费力。第二次,“大家喜欢春天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好像是很顺,直入主题,但细想:孩子能答“不喜欢”吗?这就是一个过场,学生根本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总结这两次失败的教训,我发现要想和孩子们真正地交流、走进他们的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成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用他们的视角去观察。于是,下课时我开始悄悄地踏进他们的圈子,倾听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渐渐地我知道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第三次我找到了他们的兴趣点,直接用请求的口吻表达我对他们能自由自在交流的羡慕,求学生让我加入他们的聊天团队。在这个过程里我不觉中已从一位老师的身份转换成了孩子们的一个朋友。我在课堂上的角色在变,我讲课时的语气也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变化。我真的是把他们当成朋友在交流了。所以我成功了。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不要把学生当成小孩,更不能用浮夸的语言去哄骗他们,你和他们的交谈、对他们的评价要让他们感到是发自真心地,这样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否则都只会沦为一种形式。所以,在教学最初的创设时就要以学生的心态去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接受,也才能做到平等、轻松、快樂。
曾老师送给我的第二个词是“机巧”。我想这应该源于我对板书的创设。其实,这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一开始我是想竖着写的,结果孩子们的个子不够高,写得哪儿都有。最后总结成文时,明显条理不清。大家说把板书竖过来分块写,可是那么多项都竖在黑板上真的很难看。于是,一向对图形敏感的我就想,怎么能让这个板书又漂亮又能让人看得条理分明。就这样,一个创新型的图形式板书就形成了。后来我也发现这样图形化的板书,用起来真的很方便,因为孩子们对图形的直观认知要比文字的罗列敏感得多。今天,我讲了一篇主题为“学会帮助别人”的作文时,就把时间、地点、开头、经过(动作、语言、心理)、结果、感受……用一个大图表的形式把孩子们的语言进行了整理,再加以总结。孩子们真的说得条理清楚、头头是道。
除了板书外,我认为我每个环节的过渡也可以用“巧”来形容。比如,我让同学们为我的电子相册起个题目,其实就是让学生在心中确定他的作文题目。我要是直接说请大家想个作文题目,孩子们就会在心中产生压力。但我让学生帮我起名字,孩子们感觉就很轻松,更愿意畅所欲言了。这样把生活中做的事自然而然地带到课堂中,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的引导方式也是让学生感到轻松的一个原因吧。所以用生活的心态去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到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课堂是对生活的某一环节、片段所进行的总结和提升,这样的课堂才能有生活的味道,孩子们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空洞。
“灵动”这个词太美了!美得一想到曾老师会用这个词来评价我的课,我心里就会偷偷地笑出声来!我反复看着录像,想在其中找到能展示我“灵动”的闪光点。看来看去,我终于明白:是孩子们语言的灵动让我变得灵动了!一个孩子说:“她放风筝的时候,她好像也和风筝一起飞上天。”我从她说话的眼神中能看出那份喜悦,不由感慨:“放飞的何止是风筝,还有你的心呀!”“放飞心灵是一种最美好的感觉吧!”当孩子们看到一个小女孩眯着眼凑近一朵花,闻着花香的一幕时,有的学生说:“她在感受春天的气息。”“她在品味春天。”我说:“春天的景色再美,也要人来感受呀!有了情的景才是最美的。”这些都是没有预设的语言,我之所以能在当时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想称赞这些孩子。当时我似乎并没有刻意地去想该如何评价她.而是真的想把自己心中的感觉告诉孩子们,并希望他们能够理觯。我想这种心灵的碰撞才是“灵动”的闪光点。记得曾曦博士曾说过:“忘掉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把学生当成正向自己吐露心声需要发现和鼓励的好哥们儿。”以朋友的心态去评价学生,把自己真正的性情展示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和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灵动吧!
可惜,我还没找到把学生看成自己闺蜜的感觉,所以这堂课的闪光点也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我相信只要在每堂课中都努力以朋友的心态去倾听孩子们的述说,以发现和鼓励的眼光去评价他们的表现,在快乐中成长的不只会是孩子们,一定也还有我。
参考文献:
周永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S1).
学生习作心态的激励策略 篇7
一、减轻学生的压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 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学习语文的目的, 认识到作文能力的高低影响自身的语文素质。教师还应告诉学生:只要习作得法, 每个人都能写出优秀的习作。这样可以从心理上帮助学生减轻习作的压力。在引导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用一些激励性语言来调动学生习作的内驱力, 从而把“我要写”落实到行动上。
在批改习作时,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要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委婉地指出, 如:“这句话不通, 换个说法好吗?”“这个细节多想想, 你会写得更生动些。”商量、鼓励的语气无疑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易于接受, 并能感受到教师的可亲, 从而爱上写作。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改变学生害怕习作的现象, 教师首先要认真设计好每次的习作练习,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浓厚的兴趣不仅会给智能锦上添花, 还会给智能雪中送炭, 弥补智能的不足。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学生对学习的冷淡态度, 比学习成绩不良更可怕。”由此可见, 培养习作兴趣是克服畏难心理、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如:让学生写草莓, 就可以在课堂上给每人发几个草莓,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 画一画, 尝一尝, 再交流交流感受。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一直兴奋不已, 他们还会觉得无话可写吗?
三、开阔学生的思路
解决学生有话说不出来、有话“活”不起来的办法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要达到这一目的, 我认为必须实现“三补”:
一是补技巧。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技巧的指导, 如布局谋篇的技巧、开头结尾的技巧、详略的技巧, 当然还有习作前列提纲的技巧。学生在习作前理清思路, 然后顺着这条路走下去, 才不会误入“歧途”, 进入语言的死胡同。
二是补积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 多背诵, 多记笔记, 多交流, 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学生大脑里即使有一些好词好句, 如果没有被激活, 也派不上用场, 写出来的作文还是干巴巴的。因此, 习作时可以提供若干精彩词句, 让学生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有选择地使用, 这样不仅节约了作文时间, 增强了表达效果, 同时也间接地补充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是补想象。儿童的心理结构以想象和幻想为主, 用神话般的方式来观察现实和解释世界是他们特有的心理特点。儿童一般都喜爱童话, 对童话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难题或者一时弄不明白的地方, 他们就会借助想象中的人物和情景来解决问题。因此, 我们在作文教学时还要为学生补想象。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不限字数的童话, 第二天就有一个学生交上作文, 写了七八页。这篇文章写一个小女孩发现了一种奇异果, 这种果可以凝固灰尘。文章想象奇特, 文笔流畅, 很有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于是, 我在班上宣布决定编一本童话集。没想到学生十分踊跃, 出乎我的意料。看看这本童话集吧, 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学生思维的活跃, 诸如《在香水瓶子里的小女孩》《侦探王阿里》《1000只警卫猫》《杀毒王和病毒王》《小蟑螂历险记》《七彩花》《魔术手枪》等等。一篇篇童话都倾注了学生的心血, 不仅篇幅较长、情节曲折, 而且表现手法变化多样, 拟人、夸张、比喻、排比等修饰手法都有所运用。
四、唤醒学生的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源”, 就要唤醒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世界。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 立足乡土文化, 引导学生去观察, 表达乡景、乡物、乡音、乡情。正因为有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了解, 表达时才有真情。另外, 乡情的丰富多彩也陶冶着学生的感情世界, 邻居情、尊老情、妯娌情、师生情、朋友情等等, 都一直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这样的氛围中, 教师引导学生表真情, 学生何愁“无米下炊”?
五、促进学生的互助
为了帮助习作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 我在班级里尝试建立了助学小组, 发扬“你助我助大家助”的合作精神, 促进小组成员在习作过程中共同克服困难。助学小组由教师、优秀生、后进生组成, 根据助学的对象实行“你写我导”、“你写我改”、“你我共写”、“你我共赏”四结合的办法, 使小组成员的习作水平共同提高。“你写我导”是导方法, 导行文过程, 导遣词造句, 导细节描写等。“你写我改”是让优秀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不定期、不定时地修改习作。优秀生助改的过程也是培养后进生自改能力和发现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你我共写”是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 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篇或多篇习作。“你我共赏”是小组里的同学互相欣赏彼此习作的过程。
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 篇8
一、不过分苛求, 应顺其自然
学生在读书求学过程中, 一般情况下从学习成绩看大致有三种类型: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学困生。如果你是一个学困生, 请你千万别丧失信心, 你应该冷静下来, 换位思考:虽然他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 但是也许身体很虚弱;虽然你的成绩差, 但是也许你拥有健康的身体。人有一得, 各有千秋。学习成绩差, 下一步就要设法补过, 力争一步一步地赶上先进, 认真分析原因:是客观条件限制, 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如果是主观努力不够, 则需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 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检查反馈, 哪些知识学得深了学得透了, 哪些知识学得不深不透, 哪些知识缺了漏了等等, 然后针对学习存在的问题请教老师, 请同学帮助, 最主要的是得付出自己的努力, 方可达到目的。在求学道路上, 不畏劳苦, 勇于攀登, 不懈奋斗, 付出努力, 这样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一分辛劳会有一分收获。退一步说, 即使自己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学习成绩还是不够理想, 不能如愿以偿, 自己也不要灰心丧气, 更需要冷静思考, 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去面对。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应该重整旗鼓, 迎接新的挑战, 也许求学之路失败了, 但其他方面可以有新的成就。一个人在关键时刻以良好的心态, 正视现实, 一样能找到一个成功的目标, 人生一样潇洒。
二、对别人不期望过高, 应把握自己
阴晴圆缺、斗转星移乃是自然界的规律, 同一个道理, 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也是难以避免的人生规律。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张越18岁生日时, 母亲告诉她说:“孩子, 你已经长大了, 记住, 在你以后的生活中要靠自己, 永远不要寄希望于别人, 包括你的父母和将来的丈夫。父母总有一天会离开你, 丈夫也许会离开你, 但是世上只有一个人永远不会背叛你, 那就是你自己, 只有一样能永远帮助你的东西, 那就是你自己的本事。”这段话实实在在、朴实无华, 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的确, 人世间你我他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形形色色, 既是兄弟又不是兄弟, 既是朋友又不是朋友, 亲密与距离, 有形与无形, 相依共存, 既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 又不能完全依赖于别人, 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把握自己。
三、面对现实, 应正视现实
有一热门话题叫“与时俱进”, 其义就是随着时代, 跟着潮流一同前进。当今时代当今社会, 就是优胜劣汰的社会, 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立足于社会。现代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必须更新就业观念, 打破国家包分配的观念, 提倡和树立走人才市场道路、自谋职业的观念。还要提醒学生:有的人学习成绩特别优秀, 最终还找不到工作, 究竟原因何在呢?我们常说:靠本事吃饭。不错, 但本事还蕴含着其他因素, 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本事、机遇、关系三者之间的联系。本事是过硬的真功夫, 是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取代的, 是获得事业成功的第一要素。如各类招聘考试, 如果分数不上线, 其他条件免谈。机遇, 在一个人争取成功的道路上, 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当年, 若没有伯乐, 千里马就不会被发现;如果没有六百法郎的资助, 居里夫人就不可能继续法国的研究, 直到发现镭, 可见机遇对一个人的重要。但是人不能坐在家里空等机遇, 有这样一句话:“机遇总光顾有准备的人。”只有有充足准备的人, 才不会让机遇从身边白白溜走。最后说到关系, 关系是人走上成功道路的一个客观条件, 因为当今社会, 我们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个人, 而是一个与周围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社会的人。也就是说, 我们与周围的人有关系, 我们要学会利用关系, 创造机遇, 发挥本事, 事业才能成功。这就是所谓的要正视现实。
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 篇9
1.1 低就或自卑的不良心态。
部分大学生常常因性格内向、很少参加校内外活动、不善言辞、自身所学专业不景气、成绩一般、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平平等原因而产生消极就业心态, 对自身无法做出正确、客观地认识, 总是自惭形秽, 过低地估量自己, 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勇气, 自信心不足, 无法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身优势, 导致面试屡屡失败, 出现低就心理, 仓促就业。
1.2 自负心态严重, 产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值。
部分大学生往往会因自身就读学校为名牌大学、所学专业就业前景良好等原因而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 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 产生自负自傲、洋洋自得等不良心态, 在“特权”理念和“精英”思想等错误理念的支配下, 这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应该在效益好、条件佳、发展好的大型企业就业, 而且在企业中应该得到优待, 产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但这部分学生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就会在就业期间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的情况, 迟迟不能落实岗位进行就业。
1.3 盲目跟风、攀比、依赖的不良心态。
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期间面对多种选择, 不知如何下手, 常常会出现盲目跟风现象, 从众现象严重, 出现了大批量的考验、公务员等群体, 他们会投人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报考学习班。这部分学生没有深入分析自身所拥有的就业优势, 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还有部分大学生具有过强的依赖心理, 想要通过家长、教师、同学的推荐就业上岗, 坐等就业机会送到眼前, 没有考虑别人推荐的工作岗位是否是适合自身发展, 就业以后才发现不是自身想要的, 辞职现象较为严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常会互相盲目攀比, 想要寻求别人眼中的“好工作”, 根本不考虑这项工作是否适合自己。
1.4 放弃或逃避就业。
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报考公务员只是为了逃避激烈的就业竞争, 延缓自身的就业时间, 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逃避或放弃就业, 是一种消极应对方式。
2. 分析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的产生原因
2.1 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常常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自身的重要标准, 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进行深入考虑。虽然在大学期间学生接受了职业生涯规划、学业生涯规划等相关教育, 但因学生没有真正进入社会所以对社会的人才需求、用人标准没有一个准确认识, 无法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 就业主动性不高, 所获得的就业信息、机会非常有限, 极大地降低了自身的就业机率。
2.2 过高的择业期望。
大学生对自身未来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要求标准, 他们认为凭借自身能力可以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 在择业期间大学生会将目光聚焦在大城市、大企业上, 过于看重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岗位级别、薪酬待遇等物质条件, 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使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屡屡碰壁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大学生对自身缺乏正确认识。
学生的校园生活比较单纯, 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根本无法准确了解自身到底具备多高的素质、多大的能力、能够做出多少贡献, 无法对自己做出一个准确评估, 而是由用人单位为自己提供的待遇、薪酬、职务而定, 缺乏自己见解, 盲目听从他人意见。
3. 如何调整大学生就业心态
3.1 以学生角度调整大学生就业心态。
3.1.1增强自身学习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学生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从为人处事、言谈举止、道德修养、沟通技巧、心理素质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寻求接触社会的机会, 利用假期实习、课余时间兼职对社会的人才需求、用人标准有一个准确认识, 提前了解并制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为自身的职业规划奠定良好基础。3.1.2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值。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多, 使得就业竞争越累越激烈、残酷,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必须认清客观现实,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值, 从基层做起, 摆正就业心态, 脚踏实地, 在岗位上不断提高、锻炼、完善自己, 在企业中快速成长、长远发展。3.1.3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 放眼未来。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及专业特点做好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 充分认识自身的就业优势和劣势, 树立长远、正确的职业发展观, 以恰当的就业期望进行择业选择, 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生存能力、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 使自身拥有更高的社会价值。3.1.4转变就业观念, 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问题。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该将该工作岗位能否为自己提供学习和提高的平台作为首要衡量标准, 要确保通过该企业岗位能够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专长, 在该企业中可以得到长远发展, 不要将薪酬待遇、地域优劣、职位高低最为就业的主要衡量标准。学生要立足长远, 寻求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岗位, 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 提升自身社会价值。
3.2 以高校角度调整大学生就业心态。
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会面临很多挫折、困难及矛盾冲突, 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 为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为学生建立相应的就业心理咨询机构, 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正确处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纠正认知偏差、解决心理问题、消除不良心态, 并提高学生的抗压抗挫能力、应变能力及心理适应能力。高校还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指导观念,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使学生准确了解社会的职业需求, 尽早适应角色的转变。
结语
当前大学生众多, 他们只有充分认识自身的就业优势和劣势, 拥有良好的就业心态, 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才能在众多岗位选择时做出正确决定, 为将来的职业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当前很多大学生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攀比、从众和依赖等不良就业心态, 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常见不良心态的基础上, 就这些不良心态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为调整大学生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提供了一些参考, 也为大学生能够及时、良好地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应对策略,求职观念
参考文献
[1]严玉菡.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 2010, 16:225-227.
[2]李惠红.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的不良就业心态分析及自我调适[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4:111-113+116.
学生就业心态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我校学生共计500人, 其中, 一年级240人, 二年级260人;男158人, 女342人。
1.2 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主要调查内容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对就业趋势的认识;就业心理等。所有调查在1周内完成, 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回收500份, 其中有效问卷500份, 有效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医专学生社会生存焦虑状况
医专学生中有56.20%的学生存在生存焦虑, 不同年级、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2.2 对就业形势的认识
相比而言, 一年级学生对就业趋势更为看好, 也更有信心,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2。
2.3 对就业的关注度
从表3可知, 二年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度更高, 但有一半的学生不太参加就业指导活动。见表3。
3 讨论
3.1 医专学生社会生存焦虑状况
在我国, 医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1,2], 而医专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 从表1可见, 56.20%的医专学生表示存在社会生存焦虑。其中一年级有48.33%, 二年级有63.46%, 经检验二者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一年级学生因刚进学校, 部分觉得就业离自己很遥远, 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面临实习, 已需要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 因而导致更多学生产生了生存焦虑。有66.46%的男生和51.46%的女生存在生存焦虑, 经检验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专业的影响, 接受调查的部分女生是护理专业的, 有研究表明, 因社会对护理的需求较大, 这一专业的就业率较理想[3,4], 因而导致女生的生存焦虑比例低, 这提示我们需要针对不同专业进行调查研究。
3.2 医专学生的对就业形势的认识
学生的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与其社会生存焦虑是相矛盾的, 有高达56.20%的学生表示存在生存焦虑, 但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前景和就业趋势却是看好的, 96.6%的一年级学生和87.3%的二年级学生表示所学专业很有前途或较有前途, 两者无显著差异, 表明这是学生的共同看法, 说明我校的专业思想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从学生对就业趋势的认识上看也是乐观的, 一年级学生认为今后很好就业的比率高达61.4%, 远远高于二年级学生的33.8%, 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这与其他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5], 可能是因为二年级学生临近实习所造成的。不论是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学生, 认为难以就业的都只有百分之十几, 为什么学生在对专业前景与就业趋势看好的情况下却没有就业信心, 甚至有56.2%的学生存在较强的焦虑情绪, 这可能是学生对就业信息的不够关注、对社会的不了解所造成的,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个别交谈发现, 学生虽说害怕难以找到工作而不能存活下去, 但他们更担心的是今后的生存质量, 这是他们产生社会生存焦虑的主要原因。从表2可见, 两者虽存在差异, 但有信心就业的学生比例均较低, 合计只有16.0%, 其中一年级学生为22.1%, 二年级学生为10.4%, 而表示对就业没有信心的学生比例在增加, 由一年级的26.2%上升到二年级的36.6%, 显示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并无信心, 越临近就业信心就越低。
3.3 医专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状况
年级不同, 对就业信息的关注度也不一样, 一、二年级学生表示经常关注的分别为22.9%和33.4%、有时关注的分别为40.4%和53.1%, 二年级学生的关注度要高于一年级学生的关注度, 两者呈现显著性差异, 这表明二年级学生对就业信息更为关注。但与之相矛盾的是学生参加就业指导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特别是二年级学生, 表示经常和有时关注就业信息的合计高达86.5%, 而经常和有时参加就业指导的合计只有51.6%, 相差较大, 因何尚有近半学生对参加就业指导兴趣不大, 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现在就业是双向选择, 单位选择学生, 学生选择单位, 经个别访谈发现, 学生对就业信息的收集主要集中在单位的大小和性质、是否容易就业、收入状况、有否发展空间、工作劳累情况等, 而对用人单位的要求大部分的学生 (一年级93.8%, 二年级93.1%) 表示对之不太了解或不了解, 这显示学生在就业信息的关注上出现了偏差, 需要学校进行正确的引导。
综上所述, 因就业形势严峻, 学生的社会生存焦虑较为普遍, 虽说大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是有前途的, 但对自身能否找到好的工作信心不足, 对就业信息的关注也存在一定问题, 这都需要学校加强引导。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学校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 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进行干预[6], 从而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 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杜天骄, 于娜.医学生就业压力、应付方式与情绪状态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10:3-4.
[2]蔡晓燕, 赵立凝, 刘晓玲.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 (9) :811-812.
[3]颜晓萍.医学院校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8) :72-74.
[4]张中兴, 赵丽娜, 徐鹏.医学生就业心理与择业观念的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3) :473-475.
[5]汪雪莲, 许能锋, 瞿书铭, 等.女大学生就业危机感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校医, 2007, 21 (5) :489-492.
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 篇11
一、不过分苛求。应顺其自然
学生在读书求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从学习成绩看大致有三种类型: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学困生。如果你是一个学困生,请你千万别丧失信心,你应该冷静下来,换位思考:虽然他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但是也许身体很虚弱;虽然你的成绩差,但是也许你拥有健康的身体。人有一得,各有千秋。学习成绩差,下一步就要设法补过,力争一步一步地赶上先进,认真分析原因:是客观条件限制,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如果是主观努力不够,则需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检查反馈,哪些知识学得深了学得透了,哪些知识学得不深不透,哪些知识缺了漏了等等,然后针对学习存在的问题请教老师,请同学帮助,最主要的是得付出自己的努力,方可达到目的。在求学道路上,不畏劳苦,勇于攀登,不懈奋斗,付出努力,这样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一分辛劳会有一分收获。退一步说,即使自己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学习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不能如愿以偿,自己也不要灰心丧气,更需要冷静思考,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去面对。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应该重整旗鼓,迎接新的挑战,也许求学之路失败了,但其他方面可以有新的成就。一个人在关键时刻以良好的心态,正视现实,一样能找到一个成功的目标,人生一样潇洒。
二、对别人不期望过高。应把握自己
阴晴圆缺、斗转星移乃是自然界的规律,同一个道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也是难以避免的人生规律。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张越18岁生日时,母亲告诉她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记住。在你以后的生活中要靠自己,永远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包括你的父母和将来的丈夫。父母总有一天会离开你,丈夫也许会离开你,但是世上只有一个人永远不会背叛你,那就是你自己,只有一样能永远帮助你的东西,那就是你自己的本事。”这段话实实在在、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的确,人世间你我他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形形色色,既是兄弟又不是兄弟,既是朋友又不是朋友,亲密与距离,有形与无形,相依共存,既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又不能完全依赖于别人,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把握自己。
三、面对现实,应正视现实
有一热门话题叫“与时俱进”,其义就是随着时代。跟着潮流一同前进。当今时代当今社会,就是优胜劣汰的社会,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立足于社会。现代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必须更新就业观念,打破国家包分配的观念,提倡和树立走人才市场道路、自谋职业的观念。还要提醒学生:有的人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最终还找不到工作,究竟原因何在呢?我们常说:靠本事吃饭。不错,但本事还蕴含着其他因素,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本事、机遇、关系三者之间的联系。本事是过硬的真功夫,是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取代的,是获得事业成功的第一要素。如各类招聘考试。如果分数不上线,其他条件免谈。机遇,在一个人争取成功的道路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当年,若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不会被发现;如果没有六百法郎的资助,居里夫人就不可能继续法国的研究,直到发现镭,可见机遇对一个人的重要。但是人不能坐在家里空等机遇,有这样一句话:“机遇总光顾有准备的人。”只有有充足准备的人,才不会让机遇从身边白白溜走。最后说到关系。关系是人走上成功道路的一个客观条件,因为当今社会,我们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个人,而是一个与周围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社会的人。也就是说,我们与周围的人有关系,我们要学会利用关系,创造机遇,发挥本事,事业才能成功。这就是所谓的要正视现实。
人生之路林林总总,有阳光大道,有独木小桥,有羊肠小道,不要因为得意而忘形,也不要因为失败而叹息,只要你能以乐观、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你的人生一样会过得自由自在,一样能活得有滋有味。
调整学生座位应从调和心态入手 篇12
根据经验,我觉得打消学生和家长关于座位会影响学习的顾虑,调整好各方心态是关键。
首先,班主任要摆正给学生调座的心态。其实学生调座之所以会成为班主任的烦心事,主要是因为很多时候教师不能摆正心态,有的单纯按照身高排座;有的只按成绩排座;有的则只按自己的喜好排座;还有的根据与家长达成的利益交换结果排座。根据实践经验,笔者发现有不少班主任给学生排座位都是综合了以上各种因素。即使完全按照学生身高排座位也不公平,仍然是有的学生位置好,有的位置差。因此,聪明的班主任会以学生身高和视力情况为排座的主要依据,同时参考学习和纪律情况,这样排出来的座位是相对合理的。
其次,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调整座位的问题。在给学生排座位时,班主任要善于向学生做好解释工作,和学生讲明白排座的根据,特别要向坐在后排的学生讲清原因,并用实际行动向他们证明自己会更加关注后排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调座问题。学生排座重在营造出学生在哪里老师都一样关注的氛围,这样学生就不会误会老师排座位的公平性了,同时,还要形成间周轮座机制,使边缘学生也有机会坐到中间位置。
最后,班主任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生调座问题。其实,对学生座位最敏感的是学生家长,他们往往用很多成年人交往中的狭隘观念看待教师给学生排座位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坐到好位置的学生一定是其家长给老师送了好处,坐在后排的学生则是没有给老师好处所致,显然这种心态是错误的。其实,老师收取好处费才给学生调换好座位一直只是一个传说,并未见到真凭实据。虽然事实上可能确实存在,但笔者认为这一定只是极少数,因为如果教师大面积收取家长的利益输送,并据此排座,那教师肯定很辛苦,最后不但摆不平所有的送礼家长,就连班级正常学习秩序都可能被打乱,得不偿失。
【学生就业心态】推荐阅读:
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10-19
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专题09-02
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调查的实践报告05-12
浅析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培养05-11
初三学生心态调整12-05
学生良好的求知心态10-19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05-10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05-26
大学生阳光心态10-09
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