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

2024-10-19

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精选14篇)

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 篇1

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

马上就毕业了,我们应该如何摆正就业心态呢?听过李存益校长的演讲之后,有一定的主见了,知道如何在毕业之后,在面对就业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

如今,每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牵动着大众的神经。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性的话题。其实,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只是一个相对而暂时的难题。对广大高校学子而言,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摆正求职心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就业。

就业歧视和就业中的不平等,阻碍了人力资本的正常流动,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就业歧视现象的出现,有着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比如: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求职者法律意识的淡薄,等等。有关专家呼吁,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以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为平等和充分就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面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我们毕业生都希望能有较高的起点,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满意的薪酬,可现实中两者难以兼得。当个人的发展前景与福利待遇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取舍?其实,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在良好的个人发展前景和待遇福利不理想之间应更看重前者。

另外,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应该逐步由“精英心态”调整为“大众化心态”,以一种平实、乐观的心态去积极面对就业,努力争取个人的发

展机会,无论是对工作还是薪酬,都不可过于挑剔和做出不切实际的期望。

而要正确看清形势,一方面,毕业生要善于利用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获取信息;另一方面选择信息要有针对性,否则人海战术带来的只是无谓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还要谨防招聘陷阱。另外,周围的亲朋好友也可能为你带来就业信息,因为很多招聘单位为节约成本,而不在社会上发布招聘信息。面对诸多就业信息,毕业生要注意培养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力,并时常与就业指导老师进行沟通。

在就业过程中,既有很多同学抱怨“无业可就”,也有很多毕业生手上同时攥着几个签约单,他们一边胸有成竹,一边不停观望,一旦觉得这山比那山高时,便毫不犹豫地“喜新厌旧”,哪怕以缴付一定的违约金和损害个人的诚信为代价,也要将违约进行到底。毫无疑问,毕业生轻易违约带来的是诸多的负面影响。

可以说,部分毕业生签约后又发生违约的行为,是缺乏判断力的表现。轻易“违约”不可取,因为没有经济来源的毕业生不仅要支付一定的违约成本,而且还是信用不良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一个没有契约意识的人是很难赢得别人信赖的。敏锐的判断和个人良好的诚信,则是预防毕业生违约的一剂良药。

毕业生应多换位思考。在与招聘人员交流时,尽量淡化“我要做什么”,而应多谈“我能做什么”。因为招聘单位和毕业生将是一种雇佣关系,他们希望毕业生能给其单位发展带来帮助,而不仅仅是把单位

当作镀金地。毕业生在明确招聘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后,可以从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及对应聘职位的理解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并将优势恰当地切入到企业的需求点上,表现出自己的个人特质与企业文化相吻合的方面,这样会让企业觉得你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人才。

一些大学生仍然不自觉地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左右。比如,他们只愿“登庙堂之高”,而不愿意“处江湖之远”,就业时喜欢一窝蜂地往中心城市挤,小地方即使有再好的就业、创业机会也不愿意去,人为地限制了自己的就业出路。还有不少大学生有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想法,他们倾向于刚毕业就能找到理想中的职业,然后就不想再有任何变动,这种贪图安逸、保守的就业观显然不合时宜。

总之,思维模式的趋同必然造成大学生就业的“大塞车”。对大学生而言,谁能够率先转变就业观念,冷静客观地找准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位置,主动尝试到“冷门”地区、“冷门”单位就业,主动进行自主创业,谁就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胜出。毕业生应该对就业充满信心,妄自菲薄、怨天尤人,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毕竟,求职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竞争,也是态度与气度的较量。

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 篇2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认识

一、思想认识方面

1. 要抛开固有的成见和心理恐惧。

班主任工作的疲劳和恐惧极可能发生, 也极可能对班级管理有冲击, 但同时它也不是必然会发生的, 即使发生, 其对班级管理的冲击也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其实, 所有工作都有一个“磨合期”, 磨合得越好, 以后的工作基础就越牢固。

2. 对班主任工作发展轨迹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对于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后所感到的一系列情绪波动, 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 而是客观地认识并积极地应对。要认识到, 作为老班主任, 对班级学生的发展变化状态更加了解, 对班级事务的处理也会比一般教师处理得更周全。要对自己的工作资历有信心。

3. 心理上对班主任工作的本质有清楚的认识。

班主任工作, 本质上是爱与责任的相加, 平淡、细水长流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特质, 对于这一点, 每一位班主任都应有充分的认知, 只有对班主任工作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 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才不会有过多的不适应或不能接受的感觉, 也才能够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并体会到:原来能当班主任也是一种幸福。

二、具体操作方面

1. 学会包容。

很多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无时无刻不摆着架子, 板着面孔, 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做文章, 甚至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 认为这也是一种“严”, 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 为了班集体的荣誉。殊不知这种“严”危害极大,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也影响师生关系。做班主任, 首先要学会包容, 包容的内心是爱, 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 都积极主张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 而要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 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位当代的知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 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 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

何某是一个极其调皮和懒散的男孩子, 平时说话不分场合与对象, 但本性并不坏。一次大扫除, 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他却不知所踪。笔者连打三个电话都没有得到回应, 心中立马就产生一股无名之火。大扫除快结束时他出现了, 笔者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并没有严厉地批评他, 而是平声静气地与他开玩笑:“大少爷, 你回来了?”他对着笔者尴尬地笑笑。一句玩笑话, 化解了我俩的不快。接着笔者拿出与他商量的语气:“何某, 还有一些垃圾没有倒, 老师找不到人……”还没等笔者把话说完, 他就拿起垃圾桶飞奔而去———宽容不是无能的表现, 而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是教师充满爱心的体现。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

2. 加强沟通。沟通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备受

推崇。沟通能力应是班主任必备的能力之一, 很多师生隔阂、矛盾甚至冲突都是班主任沟通能力欠佳所至。导致沟通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班主任不懂沟通的基本技巧。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宣传承担者, 是学校落实班级工作的执行者, 在开启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方面,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班主任需要注意加强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徐某是笔者班里的“大姐大”, 平时嚣张跋扈、欺负弱小。笔者曾批评过她不下几十次, 但每次见效甚微。因为每次笔者批评完她, 她便找别的同学出气, 惹出更多的矛盾。为此, 笔者专门研究了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最终笔者发现:娴熟的沟通必须要坦诚相待:首先做到态度诚恳, 不摆架子, 平等对待;其二, 语言平实, 不使用刺激性的言辞, 用亲和的态度感化人;第三, 保守秘密, 绝对保守学生对你说的所有一切不违法的私密, 给学生以信任;第四, 给学生开出解决问题的“药方”, 即帮助、开导、启迪学生。

另外, 当学生有顾虑时, 班主任要设法打消其顾虑, 不可操之过急, 否则会适得其反;当学生有抵触情绪时, 班主任要做舒缓工作, 不可直奔主题;当学生有抱怨时, 班主任要耐心倾听, 能够用肢体语言表示对其正确观点的认同;只有当他 (她) 期待班主任的建议和观点时, 班主任才能适时亮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共同分析之所以如此建议的缘由。

经过这一番思考后, 笔者再次把徐某叫到了办公室, 亲切询问她的生活和家庭情况, 发现她的母亲平时对她非常严厉, 所以她就想在学校充当她母亲的角色, 让自己有地方可发泄。知道事情的原委后, 笔者立刻来到她家与她的母亲作了沟通, 她母亲也愿意与老师配合, 与女儿做交心的朋友。自此以后, 班级上再也看不到有同学被她欺负的事情, 而且她也渐渐和同学们融合到一块儿, 集体的和谐氛围浓烈了很多。

3. 适时创新。

班级管理当然是会归于平淡的, 当班主任的时间长了, 就会失去当初的激情, 会以平常心去管理班级。但是, 在细水长流的平淡中我们完全可以开动脑筋,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兴趣点或者激情点。我们既要接受班级管理的平淡, 同时又要不拘泥和屈服于这种平淡, 想方设法去创造新的东西。随着新课程实施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一次班会活动中, 笔者向学校申请带班到附近的公园进行春游活动, 大家听后非常高兴, 以往的班会课虽然也丰富多彩, 但从来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还有一次值周活动中, 笔者为奖励劳动表现好的同学, 特地带学生回自己家里吃饭, 让学生感觉无比的高兴, 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 他们表现得更加积极了。

4. 注意细节。

细节问题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 而往往细节有时决定成败。在班主任工作中, 因为不注意一些细节, 很可能导致问题不断, 给班级管理造成极大障碍。班级管理的细节主要有:

(1) 事件的苗头。敏感地觉察到班级事件的苗头或是某种趋向, 这是一种功力, 这种功夫要靠日积月累的训练培养出来, 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验”。

(2) 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在处理问题时, 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那么可想而知, 我们的办事效率会明显提高。

(3) 典型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中, 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时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经历一一处理每一件事, 那么我们不妨寻找一个或几个典型的问题, 进行细致的教育指导。

(4) 细微的变化。这方面的细节有时可能隐含着某种问题或不良倾向, 有时可能是学生一些进步、成长的表现。

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 篇3

关键词:思想引导;大学生团干部;心态;共青团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00-01

大学生团干部作为学生中最活跃的群体,不仅是共青团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教师和广大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他们的综合素质对高校的团建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作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点,加强对大学生团干部的思想引导,使其摆正心态,做好表率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团干部摆正心态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团干部摆正心态是促进自身素质发展的核心基础。

大学生团干部的素质整体来说是好的,他们积极向上,有明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有些人也会因为态度不端正而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不让这些缺陷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绊脚石,大学生团干部必须及时摆正自己的心态,恰当处理问题,这样才能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2.大学生团干部摆正心态是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必要保障。

大学生团干部队伍是一个由德才兼备的先进骨干分子所组成的群体,他们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团干部素质的培养也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大学生团干部不能摆正心态,将会影响到整个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因此,大学生团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心态,做到在其位,任其职,尽其责。

3.大学生团干部摆正心态是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必由之路。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如今的大学生团干部多为90后,阅历较浅,缺乏必要的经验,在同龄人中还常有一种优越感。但是作为学生干部,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心态,将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因此,大学生团干部只有摆正自己的心态,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不被挫折击垮,向着目标稳步前进。

二、目前大学生团干部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中,基层团组织还是更多的以学生团干部为主,作为90后的新青年,他们总体上都具有较高的素质,性格外向,喜欢展示自我,乐于奉献,富有激情与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些鲜明优点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问题。

1.责任意识不强。

很多大学生团干部竞选前热情很高,但选上之后工作責任心不强,对老师交代的工作敷衍了事,常常遇到困难就互相推卸责任,其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不能充分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

2.功利思想严重。

现在一些大学生团干部没有端正当学生干部的动机,重功利讲实惠,从选任之初就抱着功利主义的思想,出发点不是为集体、为同学服务,而是为了能够在评奖评优中获利。

3.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不当。

在大学生团干部的队伍中,很多人不能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有些工作能力强,但学习成绩一般,经常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有些学习成绩优异,但常常只重视学习,不关心团内的工作。

三、大学生团干部存在问题的剖析

1.大学生团干部没有正确定位。

如今,有些大学生团干部没有明确将自己与社会上的干部区分开,没有摆正自己的角色,没有明白自己首先是学生,其次是团干部。作为一名学生,应当履行好学生的本分,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去努力研究与团工作相关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2.高校没有重视对大学生团干部的培养。

现在高校基层团组织虽然也有对大学生团干部进行培养的意识,但大多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很少对大学生团干部进行系统细致的培训,或者说许多培训也都是流于形式,内容简单,缺乏深度与活力。这就使得大学生团干部在心理素质和专业本领上还有很大的欠缺,其能力的培养得不到保障。

3.大学生团干部缺乏实践的磨炼。

对于不少90后的大学生团干部来说,他们虽然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缺乏实践锻炼,没有掌握实际工作的方法,不懂得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事必躬亲,往往不仅工作效果欠佳,也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当然,还有不少人对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参与主动性较差,多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勉强为之。

四、如何对大学生团干部加强思想引导

针对现如今大学生团干部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基层团组织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团干部的思想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团干部思想引导的全过程,用科学发展观推动思想引导工作。

1.善用新老媒体,掌握大学生团干部的思想动态。

利用校园传统媒体或网络等新媒体开展大学生团干部的思想引导工作。一方面,要借助校园网络等新媒体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团干部的思想动态,向大学生团干部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要发挥传统媒体对大学生团干部思想意识的点滴渗透作用,通过开辟专刊专栏等形式,诠释和弘扬主流价值观与中国梦的精髓。

2.建立培养机制,塑造大学生团干部的阳光心态。

2007年5月,共青团中央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提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对此,高校基层团组织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以“青马工程”培训项目为主的培养机制,帮助大学生团干部提升整体素质,塑造阳光心态。

3.加强社会实践,深化大学生团干部的思想认识。

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亲身体验中巩固和深化正确的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曾这样告诉同志们:“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同样地,大学生团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力量,更要加强社会实践,增强本领。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随着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不断推进,高素质的大学生团干部队伍建设已然成为重中之重,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力军,大学生团干部更要坚定理想信念,摆正心态,踏实做事,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实现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思想引导大纲(试用版)》 共青团中央 2010.12。

[2]习近平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3.3.4。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4]武晓丽《阳光心态》 延边出版社 2012年版。

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 篇4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也许很多考生会感慨时间飞快,也许有的迫不及待在高考结束后给自己放个长假。不管是哪一种,当前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踏实复习迎接高考。记者从即墨一中老师处了解到,目前高三学生在心理方面面临的主要有学业压力、生涯规划以及人际关系3个问题,而处理好这3个问题对学生下一步的高考非常重要。那么当面对这几个问题时应该如何调整?心理专家和资深高三教师为您来解答。

各种“万一”是压力的表现

据即墨一中专职心理教师黄艳艳介绍,高三学生复习到目前阶段,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业压力、生涯规划和人际关系3个。在学业压力方面,黄老师说,“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种是学生出现学习高原期。很多学生感觉自己非常努力地复习了,但是成绩还是上不去或者出现更多的问题。”另一种表现是,学生认为高考快来了,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下了。“ 过松和过紧都是焦虑情绪的外显”。

黄老师说,学业压力会在平时的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谈各种万一,万一考不好怎么办、万一我考试忘记带笔了或者忘记填准考证。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心态,有的能够自我调节,而有的则不能。还有的表现在短时间内转换穿衣风格、发型,或者性格上有短暂的变化等”。黄老师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倾诉,休息的时候可以听听轻音乐让自己放松,此外,适当的体育运动也能起到减压的作用。老师则可以开展心理讲座或者主题班会,还可以组织团体活动,通过团体活动来帮助学生减压。

高考并不是奋斗的终结点

很多学生的目标意识很模糊,也就是对生涯没有一个规划。学生知道要高考,但是不知道高考之后做什么。“高考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继续往下走的一个结点。由于规划意识弱,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弹性不足,就好像弹簧拉得没有弹性了”。黄老师说,这样就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业压力和不合理的信念。

即墨一中高三级部主任郑兆方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前几年一个学生,成绩很差,一开始想学习亚艺考,后来又想学习心理学,但是家长都不同意。后来这个学生就自暴自弃,说不想上学了。”郑主任说,后来学校的心理老师加强与

该学生的交流,问他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该学生表示想成为一个商人。“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目标之后,学校老师就帮他分析成为一个商人应该具备的素质等,并对他进行辅导,最终这个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现在在上大二,已经开始从事一些商业运作的事情。”另外,郑主任认为,当孩子提出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家长不应该一味否定,而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坐下来交谈,多听少说,给孩子一些建议和指导。

处理好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关系

谈到人际关系,即墨一中的孙暖波老师认为,临近高考的阶段是人际关系比较敏感的时期。“人际关系主要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其中比较纠结的是学生之间的关系”。高考本身是件特别有压力的事情,学生的活动空间小,接触的人主要是身边的同学,学生内心中的压抑只能通过同学之间的倾诉来缓解。“在倾诉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女生语言攻击、冷战或者不理不睬,而男生则更容易产生肢体的接触。”师生之间则表现为,学生特别挑剔老师,甚至当堂顶撞老师。“在家长方面,学生这个时候脾气一般比较暴躁,变成‘小大人’,指责家长,很多家长敢怒不敢言,孩子则得寸进尺”。

摆正心态有关作文高一 篇5

“陈珺妍,过来一下。”班任茆老师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颠颠得走到茆老师身边,心想:又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了吧?走近茆老师才发现,一向温柔的她今天的眼神有点严厉,我心里打起了鼓。“陈珺妍,你看看这项你是怎么写的?审题不清,整项全错,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写的,一共扣了8分。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你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这样,午后校园的宁静似乎就在这一瞬间被无情地打破了!老师的话像一碗还魂的汤,猛地把我拉回了现实。“好了,回去吧,回去好好看看卷子,总结一下自己错误的原因,下次要吸取教训。”我迈着沉重的步伐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座位上面,慢慢展开试卷,一个鲜红的88分仿佛晴天霹雳,震得我身子猛地颤了一下,这是我考得最低的一个成绩了,哎!粗心大意害死人!回家可能要挨骂了!结果回了家,妈妈听说我只打了88分,竟然没有责骂我,反而调侃我“太难得了,你也终于失足了!”。我明白妈妈的意思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要接受这种挫折,摆正心态!”我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下回一定要考好。

88分是我绝对没想到的分数,是我走在成功路上的一个落脚点,我会踏踏实实得学习,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而是要把知识学扎实,学以致用。

教育孩子先摆正自己心态 篇6

教育孩子先摆正自己心态

在我国,大中城市中的家庭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弦,他们对孩子的“注意”甚至远远超过了对自身的关心,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父母由于对孩子过度关注,产生了无尽的担忧和烦恼,那么父母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完成教育子女的重任呢? 父母所忧因孩子年龄各异 中国家庭教育协会秘书长王云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父母会表现出不同的担心和忧虑,这主要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和家长对孩子未来的“设定”息息相关。她说,孩子在0~3岁的学龄前年龄,父母们担心的是孩子的行为习惯、智力开发以及医疗保健等问题,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奠定孩子一生性格、行为的基础阶段,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键。 孩子在上幼儿园的年龄时,父母则把对孩子的操心转移到了孩子的学习条件、人身安全、营养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例如,有的家长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学不到知识,进而强迫孩子学习各种所谓的“专长”,希望借此来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王云秘书长说,这和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有很大关系。长此以往也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小学、中学阶段,由于社会、学校环境竞争压力的加大,父母的忧虑会日甚一日。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突出的表现是具有逐渐增长的自我意识,如一向很听话的孩子常常表现为不听话,做事我行我素,并且情绪急躁,动不动爱发脾气。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及行为特点,无论与孩子对话还是更深层次的沟通上都会感到非常困惑,甚至茫然。 合理教育孩子需要平衡心理 那么,父母们通过心理调节能否达到平衡呢?能否在心平气和的心理状态下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教育呢? 王云秘书长说,绝对平衡是达不到的`,但是通过合理调节,相对平衡的实现还是有可能的。首先,父母要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知识,以帮助自己真正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同时,在学校“严进宽出”连环性的教育环境也深刻影响了父母的认知,因此父母还要更新观念,纠正思想上的偏差,认识到我们的社会正由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建立与孩子智能和个性发展同步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并重视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但是让父母真正认识这些现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儿童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孩子的自然属性理应得到家长的尊重。因此,家长应采取宽严“适度”的原则,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从“基础”抓起,养成教育孩子的良好习惯,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做人的品德、思想逐步内化为孩子的信念,教育孩子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是现代社会中父母应该严格把持的要求。让孩子有自由活动的天地,发挥孩子天真烂漫的本性,这样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有关专家指出,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教家”,即教育家长。家长只有不断学习,正确面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才能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家庭教育已引起全社会关注 王云秘书长说,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会等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组织相继成立,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有关专家的系统指导,使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自身条件,如兴趣爱好、智力水平、身体素质等,使他们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并为他们提供思想观念发展上的指导。 她指出,家庭教育对社会中人的发展非常重要,2004年中央8号文件的发布,表明了政府的重视态度。同时,全国各地妇女儿童联合会、各教育学院、各级党政组织以及新闻媒体也正在逐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关注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上一些企业也开始介入了家庭教育,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100%的父母会100%地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栋梁,这是对“人才”观不正确的认识,而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也势必会使父母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 受访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协会秘书长王云

摆正六心态 健康长寿来 篇7

学会用自己高兴别人。人老就怕没有人脉,人老就怕说话没有人听,人老就怕喜怒哀乐没有人与我们分享,人老就怕花钱请人吃饭都没人来和我们一道吃。但如果我们成了别人的人脉、别人的听众,和他们一道分享喜怒哀乐的那个人,我们不也就成了别人的希望之星了吗?更重要得是,高兴了别人,也开心了自己。

给自己的幸福打工。退休后就得有事干,有事干就忙得欢,忙得欢就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不就活得欢天喜地乐无边了吗?其实学习、劳动、锻炼、参加比赛、栽花种菜等,就是在给自己的幸福打工。如此一来就会给我们的晚年多挣回些幸福来。

狠抓健康。忙碌了一辈子,到退休后,谁都想去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晚年。可健康是本,如果我们连健康都没有了,还能有心情有体力去快乐生活吗?明智的老人就会:少想别人,多关心关心自己;学会爱,特别是珍惜自己的老伴;要管住嘴迈开腿。先要滋润了自己的好心情,才能滋养好自己的好身体,健康之花才能幸福地绽放。

把走弯了的路走直。退休后,本来在我们的面前是一条直通快乐的路,可有时候我们不能一直向前走,非要拐进了不服老的死胡同里折磨自己。怎样才能把走弯了的路走直了呢?一是要放下架子来做一个平常人;二是要把眼球从别人的身上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来;三是要一门心思地活出自己的精彩来。成功者在于大彻大悟,而失败者在于执迷不悟。

比回自己的幸福感。往往是攀比这个“弯弯绕”,绕走了我们的自信,绕走了我们的健康,绕走了我们本该享受的快乐和幸福。可是我们为啥总是被绕进去而绕不出来了呢?我的一次经历可以解释清楚这一点。那是在不久前,我心情不佳出去转,转来转去都觉得自己没有幸福感。回来时在小区里碰上对门的刘大姐,她正扶着腿脚不便的丈夫艰难地走着,打过招呼后,我刚一转身准备走时,听见刘大姐的丈夫羡慕地说:“你看人家老牛多幸福,有两条健康的腿走路,想去哪就去哪多好呀……”几句话说得我的心里怪热乎的,没想到我穷忙乎了一辈子,并非是什么也没挣下,而是我挣下了一个用什么也买不来、也换不来的好身体呀!当时我与刘大姐的丈夫一比,我突然比回了我的幸福感了。

其实在很多的时候,并非是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是我们眼高手低,双眼总是盯着别人头顶上耀眼的光环,却没有发现:就在我们和别人比事业、比儿女、比生活的时候,他们同样也在和我们比呢!他们正在羡慕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的亲情和我们夫妻间相濡以沫的那种温馨。如此一来,不就比回我们的幸福感了吗?

(编辑 于 望)

摆正心态干工作心得体会 篇8

职场生涯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如果发自内心地感恩工作、珍惜工作、享受工作,人就会积极地去投入、去奋斗、去进取,并从所得的回报中感受到一种心安理得的快乐。于是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工作,获得更多的成就,从而产生一种良性循环。反之,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摆正好心态,把工作看成是一件痛苦的事,那么对待工作任务就极有可能会满怀抱怨地敷衍了事,或者找遍借口推卸责任。最终只会使人陷入恶性循环,从而一事无成。

良好的心态是一切工作动力的源头,所以摆正心态是开展工作必不可少的步骤。摆正心态往往会让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出色。什么是工作?工作就代表着职责和义务,它需要我们心怀责任地去做好,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履行。由此可见,工作的执行好坏和心态是分不开的。试想一下,一个心态积极的员工,他在工作中也必将竭尽所能地解决问题,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而一个心态不端正的员工则只会推三阻四、应付了事。其实工作中最可怕的不是遇到困难,而是消极怠工。书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这不是一个玩笑的时代,玩过笑过就是悲哀。”其实工作更是如此,做事不主动,前途就会很被动。

好的心态能够促使我们真正的享受工作,从工作中获取快乐。我们不应该带着坏情绪来上班,因为它只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要知道,有时候消极的情绪就像传染病一样,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周围的人。如果把消极的情绪带进办公室里,说消极的话,做消极的事,那么工作也一定做不好。而且同事和领导也不会喜欢和这种人共处。一个拥有积极心态的员工,不会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发脾气,也不会经常抱怨。虽然情绪的变化是正常的,但是好心态的员工一定要懂得如何排解消极情绪,和大家分享工作的喜悦。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难,毕竟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事实上,心态如何往往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关键就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如果我们不能改变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别人,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不论面对多大的挑战,我们都要保持冷静,发挥出自己的才智。要知道,不同的心态往往决定了不同的结果。坏心态只会带来失败,而好心态则往往能引领成功。

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 篇9

自命不凡的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总想大干一场,体现自身价值。然而,现实却是令人失望的,职场新人们每天工作所要面对的只是些繁琐小事(trivial things)。那么,该如何调整心态呢?

THE first steps into the workplace can be confusing.Fresh graduates are eager to impress, but usually end up running errands like photocopying, which is frustrating.刚进入职场的时候,人们往往感到困惑。毕业生迫切地想表现自己,但是通常只是做些复印文件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这很是令人沮丧。

Newbies have a choice: They can either let these disappointments spoil their new working lives or learn to adapt.职场新人们可以做个选择:要么放任这种失望情绪破坏自己的职场生活,要么学会去适应。

1.Learn from basic jobs1、从基本功学起

Everything starts from the basics.Bankers start by counting notes and sales managers start with door-to-door selling.Tao Pei, 22, spent her first month in Beijing as a trade specialist at a food company faxing and photocopying.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基本功开始。银行家先要数钞票,销售经理先要挨家挨户地推销。陶培(音译)今年22岁,在北京的一家食品公司做贸易工作,第一个月她的工作只是不停地发传真和复印资料。

“I was upset,” said Tao.“I was expecting to deal with clients instead of printers.” But she gradually discovered that running errands taught her how the whole business functions.她说:“我很沮丧,我希望和客户打交道而不是印刷机。”不过,她逐渐意识到,做小事能帮助了解工作整体的运行机制。

For example, Tao is told to photocopy remittance vouchers and client invoices for double checking before the originals are mailed.This helps to avoid any potential disputes later on.比如,复印汇款凭证和客户发票,反复检查,然后才能寄出原件,这样就能避免之后可能出现的争端。

“Senior workers don’t explain these details to you, but you can learn through doing basic jobs,” said Tao.“老员工不会和你说这些细节,但你能够在基本的工作中学到这些。” How to be a happy errand runner:

如何在琐事中寻找到快乐呢:

-Say “Hi” to people and make friends with your colleagues.-和你的同事打招呼,交朋友。

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 篇10

梦中的事往往是心里所想的事。也作“梦从想中来”、“梦随心生”等。

流行示例

元·关汉卿《双赴梦》:“白昼间频作念,到晚后更思量。方信道‘梦是心头想’。”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七回载:“师父,梦从想中来。你未曾上山,先怕妖怪;又愁雷音路远,不能到,思念长安,不知何日回程;所以心多梦多。”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四回:“常言‘梦随心生’,只因你思想他,便有许多梦魂颠倒,不必疑惑。”

医学意义

梦是人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睡眠中有少部分大脑皮质细胞仍处于兴奋状态,并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渐渐活动起来,于是梦就产生了。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做梦是一种痕迹刺激,并且大都是陈旧痕迹的兴奋。”这些痕迹刺激,有的属美好回忆和念恋,有的属对未来的愿望和想象,有的属过度的忧愁和担心,有的属可怕的断想和悬念。由此形成的梦,大都是清醒时的意志通过大脑中兴奋着的那部分组织加工、复制,曲折地表现出来的。“夜有所梦”,完全是“日有所思”的结果。

不能盲目地认为做梦是病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做梦对人还是有一定好处的。有学者认为,做梦是恢复大脑细胞、产生用以积累、整理、储存来自外界和机体信息的蛋白质的重要时刻,也有助于维持人的心理平衡,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但做梦过多也不是好事,中医称之为“多梦”。它容易造成大脑的疲劳,乃至形成神经衰弱,影响工作、学习和记忆。除注意睡眠卫生,坚持睡前用温水洗脚,排空大、小便,饮食适量,铺盖和穿着软和和避免各种刺激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服一些药物。

中医多从调节心的功能入手,如属于阴虚火旺的,可用阿胶、鸡蛋黄长期炖服或龙眼肉、白木耳一起煮食喝汤,也可服用中成药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如属于心脾两虚的,可用黄芪炖母鸡,粳米加大枣、莲子煮粥,或炖服人参均有显效,也可服用中成药归脾丸、健脾丸等。如属于心胆气虚的,可用茯苓大米粥、酸枣仁鸡蛋茶等以食代药,也可服用中成药安神定志丸、交泰丸等。如属于痰火扰心的,可用橘子皮、萝卜子、白芥子熬水频服,或常饮绿豆瓣茶、常吃生萝卜等,也可服用中成药黄连上清丸等。(田华)

老年人摆正心态“五步走”

退休了,老人却常常胡思乱想,有时琢磨儿女不孝顺,有时又研究疾病。老人如何才能摆正心态,建议老人不妨试试“一二三四五”。

医生在回答老人如何生活得更快乐、更健康时,概括出五个小守则:

一是指以健康为中心。

二是指办事要灵活点儿和生活要潇洒点儿。

在生活中,老人不要为一点儿小事而斤斤计较,也不要太固执。另外,老人一辈子没享受到什么,因此,到了晚年就不要太节俭,要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玩就玩。

三是指三个忘掉,即忘掉年龄、忘掉疾病、忘掉恩怨。有些人一上了年纪,就认为如同天之黄昏,秋之枫叶,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年龄误区而不能自拔。同时,老人还要忘掉恩怨,不要经常惦记着生活中星星点点的不愉快。例如,儿媳妇给老人一个眼色,老人就总想是不是又嫌弃自己了,常因此而不开心。

四是指四个拥有,即拥有一个老伴,拥有一个老窝,拥有一个老家底,拥有一个老友。有个老伴,可以说话解闷。有个老窝,心理踏实。有个老家底,可以“财大气粗”。有个老友,可以解除寂寞和孤独。

五是指五个要素,即要笑、要俏、要跳、要唠、要掉。要笑,指老人要笑口常开。要俏,指老人也要打扮。要跳,指老人要多运动。要唠,指老人要把心中的苦闷说出来。要掉,指要扔掉“老家儿”的身份,不要摆架子。很多乐观的老人都很长寿,而且乐观的老人即使患了疾病也能够用良好的心态来抵御它。因此,老人要记住,只有心态放开了,生活才能快乐,身体也才能健康。(钱森)

才市末班车 摆正心态最重要 篇11

记者从一些人才市场了解到,五一过后,用人单位暂时搁置的招聘计划被再度提上日程;另外,由于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持续走俏”,用人单位多多少少有一些常年空置的岗位,这也为毕业生求职提供了机会,

从上周末的招聘情况来看,中小规模招聘是主体,大规模的招聘计划已不多见;从招聘方式来看,多数企业采取网络、现场招聘会等常规渠道,玩花样、博噱头的“广告式招聘”基本销声匿迹,招聘单位的需求更加务实。

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 篇12

时代正在到来,时代也在过去,到来的是一代人的骨感现实,过去的是一代人的丰满情怀。这一点,对走在前列的青年人尤为更甚,理想遥不可及的心慌意乱,生活疲于奔命的不知所措,在理性与感性的摇摆不定间,在安身与立命的无所适从间,道德的沦丧,精神的失守,无一不挑战着他们脆弱的神经,倾扎着他们单薄的底线,然而,逃避并不能改写历史造就未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既根植于物质基础,也取决于精神品质。有鉴于此,青年人要成就出彩人生,摆正价值心态首当其冲。

摆正价值心态,点燃激扬的青春。青年人理应是最有希望、最富活力的,是民族复兴征程的生力军,是国家振兴崛起的排头兵。然而,在追求鲜衣怒马、功成名就的角逐中他们真正体味的却是深深的焦虑和无力。诚然,不论是刘易斯拐点预示的传统红利的消失,还是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带来的发展天花板,不论老龄化的紧迫还是城镇化的推进,都将青年人根植于“丛林法则”中,面对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追名逐利也无甚过错,但往往一念之差,人生打岔,心态一旦失衡,就会错误的认知和看待世界,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大道至简,诚哉斯言,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只有摆正价值心态,才是摆脱自我怀疑、手足无措的唯一途径,才是点燃青春、激昂人生的最终奥义。

摆正价值心态,开拓奋进的人生。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爬坡中,中西文化的较量、多元思潮的激荡、社会转型的变革,无一不冲击着青年人的信念体系,导致“万事趁早”心理蔓延,“空巢青年”现象普遍,阶层的固化、房价的升温、城市的病态让职业稳定和内心成就间的瘙痒演化为阵痛,让原本进取的人生在现实的苟且前溃败。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稳固的职业、熟悉的惯性,或许构筑着一种幸福的实体,但同时也搭建起精神的藩篱,实际上,对现实的清晰认识才是人生快意的根本落脚点,青年人需要出走,需要壮游,但更需要的是同真实现实的对接,砥砺品质,锤炼意志,坚守价值底线,彰显价值底色,才能在间歇出走之后回归拓展属于自己的真人生、真境界。

中公教育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颠簸于工业社会的无边波浪中,无数青年人需要寻找一块陆地构建自己的理想,而只有做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勇者,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斗士,才能将理想信念深植现实的土地,从渊底汲取动力激昂青春的活力、迸发人生的后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先脚踏实地,而后仰望星空,去虚无、破困境,守现实之界,成就出彩的人生。

大学生就业需要好心态 篇13

大学生就业,这些年来已被国家列为就业的“重中之重”,但政府也不能“计划”出那么多“白领”岗位,虽然政府可以规划出公务员岗位,不过公务员太多纳税人会不满意。据媒体报道,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当前国内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

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实际上,高校的发展似乎是当产业去经营了,各类高校不仅数量急速增长,也越来越讲求规模效益。20年前,万人争走“高考”独木桥的场景,如今已变得不那么惨烈了。但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会说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不过在笔者看来,应该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国家教育咨询委员胡瑞文预计,中国未来每年新增300万个白领岗位,而每年将新增1000万个想当白领的高校毕业生。

10年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的新闻,被媒体关注,引起社会争论甚至批评,认为是知识的贬值。后来他到长安区档案馆工作,2009年又接受校友陈生邀请,到陈生专门为猪肉生意培养员工的“屠夫学校”任教。而同是北大毕业生陈生,辞去公务员的职务,做起生意,2004年开始卖猪肉,两年时间成为当地的“猪肉大王”。4月11日,这两个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被邀到“北大职业素养大讲堂”,与学弟学妹谈心得。陆步轩说“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陈生则说“创业正是需要立体的知识结构”。当然,两个北大毕业生虽然都是卖猪肉的,只是一个曾是肉案前捉刀的小贩,一个则是以贩卖猪肉创业的老板。心态毕竟不同,两人虽然打破了传统,却并没有把自食其力视为最大的荣耀。

前些天,《武汉晚报》报道了武汉最年轻的环卫班长付莎莎。她从江汉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3年多前到武汉火车站应聘环卫工。她不是为生活所迫就业的贫家女。她每天开着小车来上班,甚至不顾做生意的男友生气,坚持要干每月只有1500元工资的又苦又累的环卫工作。她当初的想法很简单,火车站离家近,工作稳定。3年多时间,和她同期应聘的两名大学生都辞职了,她也曾委屈得哭过,可她带领的环卫班,评比中连续排名第一,她听到游客对武汉火车站干净的称赞,看到陌生人对她的感谢微笑,也很有成就感。付莎莎的就业心态,可以说是一流的。

人们常感叹,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无论怎么烦,就是不能没有工作。因为人不能自食其力,做人的自尊就会垮掉一大半。遗憾的是,国人信奉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文化,“读书高”不错,错就错在“书中自有黄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功利至上意识。结果大学生历来自视或被社会视为天之骄子,上大学被看成改变“草根”命运的一把钥匙。带着这种心态,大学毕业生至死不改初衷当白领的心态,当大学生已不再是凤毛麟角,而如过江之鲫时,就业的选择成了问题,有人因此宁可当啃老族。

大学生对待就业的四大正确心态 篇14

首先要明确改变比学习更重要。实际上很多学习都是“学而不行,知而不用”。如果学了,而没有改变就没有任何意义。李白少时,读书很不认真,吊儿朗当,经常旷课迟到早退,老师以及家长都无可奈何。有一天李白一个人跑到河边洗澡,却看见一个老太婆坐在河边,好象在吃力地磨着什么东西,李白走近一看,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棒。于是李白很好奇的询问:老人家,你为什么要磨这根铁棒呢?老婆婆答道:要磨成针。李白听后受到极大感触,于是由此发奋图强,终于成为一代诗仙。成就李白的不是他的天赋,而是对学习认知和行为的改变。

其次,要定位好自己。人的一生中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父亲希望你像他一样当个医生;你爷爷希望你能接管他的公司;而你的老师又认为你最适合从事文学创作。每当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当然,每个人都需要从他人那里接受忠告,得到支持和鼓励,但只能将这种接受当作有益于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途径,而决不能将自己完全托付给别人,因为你能胜任什么事情别人无法知晓,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在现实生活中放弃自己的权利,让别人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人实在不少。他们把自己上学、择业、婚姻,统统托付或者交给他人,失去了自我追求、自我信仰、也失去了自由,最后变成了像《伊索寓言》里的那个老头和儿子一样,成为毫无主见的人;一个人完全按照别人的意见去行事,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就犹如被缚住双翼的飞鸟,即使有飞翔的愿望,也不能自由自在地去施展才能。我们从那些卓越的成功者的早期经历中发现:一个人学会由自己去计划自己的人生,这是一条不可忽视的成功之路。他们不少人曾经在事业选择上受过父母、老师或同事的非难与劝阻,而这些被非难与劝阻的事业,恰好是他们后来最终获得极大成功的那个事业。第三,不要放弃。在就业的过程中,成功变的那么的弥足珍贵,人人趋之若鹫,因此成为最令人向往的偶然,而失败却是无法回避的必然。是啊,谁不想成功能呢?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一味的逃避就无法拥有成功,因为失败是成功的老师。而失败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唯一的“伴侣”。不管人性多么不希望痛苦,但却要学会: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失败致命的弱点就是:破坏性极强;失败最大的优点就是:无论你如何成功,他依然不离不弃。成功最大的缺点是:必然;成功的最大优点就是:偶然。下一次成功的偶然什么时候出现取决于你坦然面对失败的必然。恰恰相反的就是:失败真的像个勇士一样,永远屹立在我们的面前,是一段我们无法割舍的情怀,是一段永远需要我们挑战的险峰,是一段需要我们克服的困难。要么就跨过去,要么就止步不前,一蹶不振。这就是失败的味道:是继续还是放弃?第四,“就业”第一。可能有人会问,那么多身无分文的人不也创业成功了么?老的有李嘉诚,小的有黄光裕,外国有比尔.盖茨,中国有陈天桥,还有张朝阳、丁磊等等。是的,的确有很多人创业成功了,但是有更多的人创业失败了。媒体更多宣扬成功者的显赫,很少聚焦失败者的泪水。于是,我们的学生就以为创业就象媒体吹的那么容易,要知道以极其羡慕的心态热情吹捧创业成功者的,大多是绝无创业经验和教训的媒体打工仔啊。更何况,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创业即便可以成功,需要领头创业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啊!怎么可能那么多人去创业呢?社会资源也不具备呀!有一个事实是必须认清的,那就是,众生之中,打工者

比例远远高于做老板的。太多的人想去当老板,完全是传统的“宁当鸡头,不做牛尾”的旧文化在作怪。工业时代的发展,一定会带来社会力量的进一步组合,人们的分工越来越细,但合作越来越强,一家企业需要一大批专家有效组合成团队,以后的老板也更多在专家团队中产生。专家中有个人魅力、善于发现人用好人、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对市场敏感的并且会调度其它社会资源的佼佼者,日后可以当老板。如果你说,现在看到的老板没有这么高,那是因为社会进入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确实存在太多机会,并非优秀者也做了老板,甚至还莫名其妙做大了,也是那个时代的必然。

上一篇: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下一篇:苏楼小学语文教研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