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精选10篇)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篇1
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尤其社会因素的增长, 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2004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2256例产妇中834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834例, 剖宫产率36.97%。其中病理因素786例, 占剖宫产总数的94.24%, 社会因素48例, 占5.76%。结论医护人员要认真做好产前系统检查、宣传指导工作, 创造合理分娩的社会环境, 医护、医患合作, 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从而降低社会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剖宫产术, 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剖宫产,社会因素,分娩
随着剖宫产技术及安全性的提高和围生医学的发展, 我国剖宫产率急剧上升, 为掌握好剖宫产指征, 降低剖宫产率, 我们对2004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2 256例产妇中834例剖宫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我院共分娩2 256例, 经阴道分娩1 422例, 剖宫产834例, 其中病理因素786例, 占剖宫产总数的94.24%, 社会因素48例, 占5.76%。
1.2 方法
经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常规产前检查及进行分析后, 认为有条件经阴道分娩或试产, 或在分娩过程中完全有条件继续试产, 但因各种非病理因素, 导致剖宫产来结束妊娠或分娩的病例共48例, 占剖宫产总数的5.76%。本文对剖宫产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分娩的2 256例中剖宫产834例, 剖宫产率36.97%, 其中病理因素786例, 占剖宫产的94.24%, 社会因素48例, 占5.76%。
2.1 保险心理型
由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年轻夫妇强烈渴望能一次分娩成功, 并简单地把剖宫产等同于新生儿的安全, 也甘愿把剖宫产创伤较大、出血较多、费用较高等不利因素置于次要地位。产科医生、助产士有责任向产妇及家属讲明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但又常常由此产生负面效应———产妇或家属转而要求剖宫产。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加, 医疗纠纷不断增加, 医患关系紧张, 医生被动尊重产妇及家属的意愿,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共25例, 占52.08%。
2.2 意志薄弱型
担心不能忍受分娩阵痛, 过分轻信别人夸张分娩的“痛苦经历”, 或目睹周围产妇呻吟、痛苦的模样, 怕难产等。认为剖宫产会在麻醉下手术而无疼痛, 手术时间短, 对阴道分娩失去信心和耐心, 虽经医务人员耐心解释或鼓励, 仍有部分产妇坚决要求剖宫产。共12例, 占25.00%。
2.3 知识缺乏型
孕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健知识的教育和示范, 不懂得分娩是一种自然现象, 不了解剖宫产对母婴带来的危害, 对分娩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严重影响到产妇对分娩的选择, 此类患者往往对剖宫产态度坚决, 甚至完全不听从医生劝告。共6例, 占12.50%。
2.4 缺乏科学型
有些产妇及家属因迷信而挑选吉日良辰剖宫产;有些人认为剖宫产能保持体形, 剖宫产儿较阴道分娩儿聪明等等。共5例, 占10.42%。
3 讨论
3.1
随着剖宫产手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 社会对剖宫产优越性的宣传及产科医生、助产士、产妇对阴道分娩中出现母婴并发症的担心, 均是剖宫产率上升的社会因素。有些产妇只选择剖宫产, 往往是社会、家庭、产妇、医护人员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3.2
有报道认为, 剖宫产对母婴有很多不利影响, 如母亲
方面:常见的术中并发症有子宫切口撕裂、膀胱损伤、肠管损伤、宫缩乏力、羊水栓塞、麻醉意外等等, 术后并发症以感染为主, 其他并发症有产后出血、子宫与周围组织粘连等。婴儿方面: (1) 较易发生湿肺:因肺成熟要通过子宫收缩与阴道挤压; (2) 剖宫产小儿感知统合失调的发病率较高[1]。
如何把剖宫产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 尤其把一些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尽量减少, 是产科医务人员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认为, 这实际上是现代医学模式, 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产科领域的具体表现及应用, 为此有许多工作需要产科医护人员去做: (1) 做好围生期保健的同时, 广泛开展分娩方式的宣传, 把剖宫产的优缺点告诉全社会, 说服产妇试产。阴道分娩是人类繁衍的必行之道, 有条件的经阴道分娩为最佳[2]。 (2) 进一步加强心理护理, 及时提供有关正确信息, 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 增强医患信任, 增加患者安全感。助产士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娴熟的技术, 要对患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这样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会用最好、最正确的方法全力帮助产妇, 使之顺利度过分娩, 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 更有效地增强产妇对阴道分娩的信心。医护人员要认真做产前系统检查, 正确估计能否经阴道分娩, 医护合作, 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从而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 提高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凤, 李茁.第2产程剖宫产术对母婴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 2004, 28 (1) :46~47
[2]曾蔚越.剖宫产指征的新概念[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5) :264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篇2
【关键词】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7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252-01
随着经济地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技术也在日益进步[1]。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追求也在开始变化。产妇进行剖宫产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在临床产科中,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解决难产和高危妊娠的适宜手术。但是,对产妇进行剖宫产也有很大的风险和创伤,术中以及术后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和并发症。特别是在手术中,导致患者大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的发生,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对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保障母婴的健康,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在2011年9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辖区内医院一共收治的1000例产妇。其中进行剖宫产的患者有450例,占所有孕产妇的45.0%;其中初产妇有620例,经产妇有380例;患者的年龄在19-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3.7)岁;孕周在34-44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8.9±0.7)周。
1.2 方法 对这10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析和研究影响患者进行剖宫产的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2 结果
2.1 剖宫产率变化情况
收集在2011年-2013年间,进行分娩的患者有1000例,其中阴道分娩人数为550例,占55.0%;剖宫产人数为450例,占45.0%。这几年间,每年进行剖宫产的人数增多,剖宫产率不断在增高。
2.2 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
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影响患者进行剖宫产的主要因素有:1.母亲因素:主要有头盆不对称和骨盆狭窄,既往剖宫产史,高龄初产妇,妊娠合并症,过期妊娠等。2.胎儿因素:主要有胎儿窘迫,巨大胎儿,羊水过少,脐带缠颈等。3.社会因素:流行时尚,封建迷信等等因素使得剖宫产日剧增加。还有的民营医院,为了创收而造成医疗性的剖宫产。
3 讨论
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剖宫产,能有效地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3]。但是,在剖宫产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二次剖宫产越来越多。剖宫产并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唯一手段。盲目的剖宫产只会带来越来越严峻的问题。因此,在对保证母婴健康的情况下,将剖宫产率降低,对产科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義。为此,只有对产妇进行必要的孕期干预,对产科医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才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的手段。
强化患者对高风险的认识,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诊治。同时要加强产科医生的工作职责意识,坚守自己工作原则,不能够顺从家属和患者的意愿随意进行剖宫产手术。对患者的宫内情况进行充分的认识,对没有出现胎儿窘迫的患者,要进行严密监测,同时让患者进行阴道试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要对助产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助产人员的技术,在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孕期保健。
对患者进行保健和孕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可以通过视频、报纸等方式进行传播[4]。对出现产程缓慢的患者,要积极主动地查找原因,应该仔细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头盆情况正确判断,同时要与家属和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告诉患者进行剖宫产的利害。
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感,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位产妇。对产妇的疑问要及时、耐心地进行解答,对患者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疼痛,要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和使用止痛药物的方式给患者镇痛。尽量地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引导患者顺利进行阴道分娩。
总之,减少剖宫产率能够有效地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减少感染风险的发生,对再次分娩也创造条件。使得母婴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地保障。同时也减少各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率,降低患者和婴儿的风险。剖宫产并不能成为医院创收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立华,李帅,卢珊,贺豪杰,刘剑羽.剖宫产切口妊娠超声和MRI诊断比较[J].中国医学影
[2] 像学杂志,2012,(12):936-937-938-939.
[3] 邓丽.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妇母乳喂养情况比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3,(01):71-73.
[4] 蒋馥霞,马九珍.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3,(02):222-223.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孕妇132例, 经观察, 所有孕妇均不存在剖宫产指征, 首次妊娠孕妇为112例, 年龄23~37岁, 平均年龄为 (27.9±5.6) 岁。按照随机分组法,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孕妇为66例。两组孕妇在年龄层次、体质量、胎儿体质量、孕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P>0.05表示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因此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孕妇年龄23~35岁, 平均年龄为 (26.4±7.1) 岁;孕期为38.0~41.7周, 平均孕期为 (38.6±1.3) 周;体质量在65.1~83.9 kg, 平均体质量为 (76.9±4.2) kg;胎儿体质量在2300~4600 g, 平均体质量为3275 g。观察组:孕妇年龄25~37岁, 平均年龄为 (29.0±5.1) 岁, 孕期为37.4~41.3周, 平均孕期为 (38.7±0.9) 周;体质量在71.2~81.6 kg, 平均体质量为 (73.2±3.2) kg;胎儿体质量在2200~4300 g, 平均体质量为3512 g。
1.2 医学伦理学要求[4]:
本研究中所有孕妇均已被详细告知研究内容,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完全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3 排除标准[5]:
本研究中所有孕妇均为正常足月妊娠者, 且胎儿为头盆、单胎, 无任何剖宫产指征, 排除了臀位或其他胎位的足月孕妇、头盆存在明显不称的孕妇、妊娠期存在并发症的孕妇以及非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孕妇。
1.4 方法:
给予对照组孕妇一般围生期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的围生期护理的基础上, 施加具有针对性的围生期护理干预。
1.4.1 具体护理方法:
(1) 孕妇产前护理。对孕妇行产前宣教, 帮助孕妇了解和掌握分娩知识。在孕妇入院之初, 由资深护士收集孕妇的相关资料, 并依据经验对孕妇的情况 (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等) 做出合理评估, 以便于对不同孕妇的宣教更具针对性。责任护士详细告知孕妇行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优、缺点, 消除因恐惧、焦虑等带来的负面影响。结合孕妇产前呼吸锻炼, 同时对其呼吸法进行指导, 保证呼吸方式、频率与子宫收缩情况相一致。 (2) 孕妇产时护理。孕妇分娩时, 由有经验的助产护士提供一对一的阴道分娩服务, 同时注意观察孕妇的分娩全过程, 以便于让产妇在产时获取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支持。孕妇潜伏期护理:此阶段要提醒孕妇家属加大对孕妇的关心力度, 多陪孕妇走动, 同时告知孕妇多饮水, 保留充足的体力。晚期 (活跃期) 与第二产程护理:此阶段因孕妇面部多流露出痛苦的表情, 提醒孕妇家属减少与孕妇的接触时间, 避免孕妇家属提出剖宫产要求。孕妇出现明显宫缩现象时, 助产士要注意分散孕妇的注意力, 可以进行合理、适当的抚摸, 进一步对呼吸技巧进行指导, 帮助胎儿顺利分娩。 (3) 孕妇产后护理。孕妇产后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 此时, 提醒产妇采取宫缩剂, 或对软产道、娩出胎盘进行检查, 同时配合对产后康复知识以及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
1.4.2 护理满意度调查:
所编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 (1) 您入院当日, 护士对您的接待是否热情, 热情、一般或不热情; (2) 入院时, 护士是否向您和家属针对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以及我院规章制度做了详细介绍, 介绍、不详细或未介绍; (3) 住院期间, 您对护士服务态度的评价, 良好、一般或较差; (4) 护士服务对您解释工作时是否周到细心, 是、有时是或否; (5) 护士针对正确母乳喂养 (早开奶、早接触、早吮吸) 、产褥期卫生、合理膳食等知识向您及其家属做详尽介绍, 介绍、不详细或未介绍; (6) 当您需要帮助 (按铃) 时, 护士能否及时赶到, 能、有时能或不能等。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4.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均以%表示,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孕妇剖宫产率比较:对照组孕妇的剖宫产率要高于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 两组孕妇在剖宫产率方面存在的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两组孕妇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孕妇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存在的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孕妇选择剖宫产术的关键因素在于由社会因素导致的错误分娩观念, 或者是孕妇对分娩时出现疼痛的恐惧, 其中, 社会因素包括两方面, 即孕妇及其家属方面、医务人员方面[6]。
孕妇及其家属方面:选择剖宫产的孕妇群体大多来源于城市, 经济条件相对较好, 文化程度高, 对自然分娩持恐惧心理, 或者是妊娠期间接受过非专业途径的负面教育, 如周围生活圈中的经产妇群体、电视、书籍等, 尤其以经产妇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以提高, 孕妇错误的认为自然分娩的风险较大, 与自然分娩伴随的疼痛比较, 剖宫产便成为了孕妇的首要选择。此外, 部分孕妇出于保持形体的需要, 夸大了自然分娩对形体或性生活造成的影响。
医务人员方面:部分医务人员认为自然分娩不及剖宫产;部分医务人员为了降低医患纠纷率, 鼓励孕妇选择剖宫产;部分医务人员看到孕妇出现羊水较少或胎儿脐带缠绕等风险问题时, 在病情交待过程中, 诱导孕妇首选剖宫产。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临床上对孕妇行护理干预, 可以使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得到有效降低, 同时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孕妇132例, 按照随机分组法,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6例。给予对照组孕妇一般围生期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的围生期护理的基础上, 施加具有针对性的围生期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孕妇的剖宫产率要高于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 但观察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孕妇在剖宫产率、护理满意度方面存在的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孕妇行护理干预, 可以使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得到有效降低, 还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周艳侠.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12 (16) :1056-1057.
[2]蒋青, 向大清, 邓功芬.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J].西部医学, 2010, 17 (8) :508-510.
[3]陈满桂.无痛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及护理[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1, 10 (1) :181-183.
[4]李朝霞.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1, 16 (3) :174.
[5]周晓军, 黄仕芬, 熊鸿燕, 等.剖宫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 2010, 12 (1) :3078-3080.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篇4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80-02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上升,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也相应随之增加[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引起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03年1月~2011年12月实施剖宫产产妇2 3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切口脂肪液化产妇50例,年龄21~39岁,平均((27.68±4.53)岁;发生在术后3~7 d,平均 (4.12±1.48)d,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按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50例无切口脂肪液化的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病例,比较两组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切口缝合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1.2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用()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切口脂肪液化组体质量指数(25.01±0.98)kg/m2、术前合并症30.00%、切口缝合水平差32.00%、手术时间(1.11±0.18)h,均高于无切口脂肪液化组的(23.32±0.88)kg/m2、8.00%、6.00%、(0.91±0.12)h(P<0.05),是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引起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
脂肪液化目前机制尚不明确,凡能导致脂肪组织缺血、变性、坏死的因素均能造成脂肪液化[2],剖宫产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为0.57%[3],通过本组资料观察发现多种因素与脂肪液化发生有关:(1)体质量指数高。切口脂肪液化组体质量指数(25.01±0.98)kg/m2高于无切口脂肪液化组的(23.32±0.88)kg/m2,皮下脂肪为黄色脂肪组织,血运差,体质量指数高脂肪层厚黑术中为了暴露良好,难免来回移动拉钩,有时用力牵拉,使组织压榨伤严重,脂肪组织发生缺血、坏死,产生渗液[4]。(2)术前合并症。妊高征、低蛋白血症水肿患者手术操作困难,使手术时间延长,且肿胀的脂肪组织术后不易吸收;贫血、糖尿病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脂肪液化率增加。(3)缝合技术欠佳。打结时缝线切割脂肪组织过多,缝线结扎过紧,皮下留残腔等,均能影响血运,导致脂肪液化[5]。(4)手术持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术中的机械刺激,大块钳夹结扎,止血不彻底,切口暴露时间长,使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反应,本研究切口脂肪液化组手术时间(1.11±0.18)h高于无切口脂肪液化组的(0.91±0.12)h (P<0.05)。
3.2 预防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措施
应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的措施避免或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1)对于体质量指数高的孕妇,术中操作应轻柔,切开皮下时避免在一处多刀切开;止血彻底,缝合时不留死腔,打结松紧适当;缝合脂肪层前,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清除游离脂肪组织[6]。(2)手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治疗慢性贫血、低蛋白血症、妊娠高血压病、糖尿病原发病等[7]。(3)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手术医生术时应注意切开脂肪整齐,减少对脂肪组织的反复刺激,手术操作,勿粗暴,避免过度牵拉;仔细止血,结扎时线结不要过大;缝合时应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8]。(4)缩短手术时间是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的关键之一,术前充分物品准备,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娴熟敏捷手术配合均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
[参考文献]
[1] 莫瑞祥,陈延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防治与预防[J].华夏医学,2008,21(1):108-109.
[2] 李双芝.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J].临床医学,2009,29(7):100-101.
[3] 杨守蓉,邬光祠,黄达敏.妇产科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和液化的预防和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10,5(26):104-105.
[4] 张丽琴.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3例原因和防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12(3):39-40.
[5] 李双芝.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J].临床医学,2009,29(7):100-101.
[6] 陈红兵.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8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9):1413-1414.
[7] 何永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6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612-2613.
[8] 石建国,张大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 (9):1439-1440.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期间, 在我院实施分娩的高龄产妇120例, 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年龄35~44岁, 平均年龄为 (38.6±1.5) 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为 (38.4±0.6) 周。观察组产妇年龄35~43岁, 平均年龄为 (38.5±0.4) 岁。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为 (38.5±0.5) 周。两组产妇对本次研究均知情, 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针对本组产妇实施常规的护理、分娩指导等。
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主要的护理干预内容: (1) 环境护理。在产妇进入医院后, 为产妇介绍医院的环境、病房环境、待产室以及产房的位置和布局等。护理人员向产妇讲解分娩的一些注意事项, 将临床迹象等告知产妇, 以及产妇的家人。 (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交流, 稳定产妇的情绪, 为产妇答疑解惑。 (3) 产中护理。在产妇出现分娩征象后, 密切的观察和监测产妇的症状, 如果出现无剖宫产指征, 鼓励产妇进行自然分娩。在分娩过程中, 给予产妇鼓励、安慰, 与产妇沟通交流, 分散其注意力, 减轻其疼痛感, 并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呼吸。还可以给予辅助一些镇痛技术:像导乐分娩、吸入笑气、椎管镇痛等措施, 提高自然分娩的依存性。实施剖宫产的产妇, 给予产妇心理护理, 加强产妇的心理安慰, 讲解剖宫产的安全性, 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4) 产后综合护理。产妇分娩后其心理波动较大, 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和情绪, 所以需要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给予产妇心理上支持。让产妇体会到做母亲的幸福感, 让其产后保持良好的情绪, 促进产后的恢复。 (5) 出院指导。产妇出院时, 对其以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 例如产妇的饮食、保暖, 月子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产妇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其中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调查问卷, 满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P≥95分为非常满意, 85~94分为满意, <85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 采用SPSS18.5医学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χ2检验,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产妇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3.33%, 对照组产妇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45.00%,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为63.33%, 对照组的为31.67%,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对照组的为40.00%,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33%, 81.67%,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分娩是女性一生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 女性的心理和生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5]。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高龄产妇的人数越来越多, 而且剖宫产率也在不断地升高[6]。
当前, 社会因素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以及产后母婴并发症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观念的影响。产妇分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但是有些产妇及其家属, 受到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 在分娩时需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进行分娩[7,8]。 (2) 高龄初产产妇对胎儿的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 高龄初产妇不断的增多, 但是在妇科炎症的疾病的影响, 不孕、试管婴儿逐渐的增多, 产妇对胎儿过于重视, 将其看做珍贵儿, 进而使得剖宫产者增多。 (3) 剖宫产技术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剖宫产技术、麻醉技术等得到提高, 使得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 (4) 对自然分娩认识不足。一些产妇因为对分娩认识上的不足, 担心自然分娩中的疼痛等, 产后体型改变等, 加上剖宫产时间短, 痛苦小, 所以更多人愿意选择剖宫产[9]。在高龄产妇分娩中, 除了以上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升高之外, 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为了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降低母婴并发症的产生, 需要对高龄产妇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10]。
本文针对综合干预对社会因素高龄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得出,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组的产妇其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3.33%, 常规护理组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45.00%, 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综合护理干预组产妇术后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而常规护理组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 经比较, 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而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33%、81.67%, 结果也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综合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 对高龄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可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将护理干预满意度提升, 总体干预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针对综合干预对社会因素高龄剖宫产妇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期间, 在我院实施分娩的高龄产妇120例, 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针对两组产妇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产妇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3.33%, 对照组产妇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45.00%,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为63.33%, 对照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为31.67%,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对照组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33%, 81.67%,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龄产妇分娩中, 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可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高龄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母婴并发症,综合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吴晓.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社会因素 (无指征) 剖宫产率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9) :1396-1397.
[2]Pisake Lumbiganon.Method of delivery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Asia:the WHO global survey on matemal and perinatal health2007-2008[J].The Lancet, 2010, 11 (9) :490-499.
[3]夏宏伟, 闫学明.131名高龄初产孕妇剖宫产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2, 29 (2) :118-120.
[4]张红梅, 张玉云, 钱美云.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心理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22) :28-29.
[5]李燕.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2 (10) :1668-1669.
[6]白烨.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1 (z2) :832-833.
[7]苏敏.护理干预在高龄经产妇妊娠及分娩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4) :45-46.
[8]张蓉.探究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 2014, 22 (5) :164.
[9]郑霞.加强健康教育, 降低社会因素剖宫[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 (9) :1656, 1644.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9年间芜湖市第五人民院分娩总数为3862例, 其中初产妇3103例, 经产妇759例, 剖宫产2800例, 其中初产妇2123例, 经产妇497例, 孕周33~43周, 平均38.7周, 年龄19~44岁, 平均27.9岁。
1.2 方法
分析剖宫产原因, 凡是孕足月及待产过程中均无任何手术指征, 拒绝阴道分娩, 入院后坚决要求行剖宫产术者归纳为社会因素剖宫产, 如同一病例有多种因素并存则以主要因素为指征进行统计。将9年分娩总数、剖宫产、社会因素剖宫产每隔3年分为一个时段, 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本组资料中各时段的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构成比, 并分析二者的变化。
2 结果
9年间剖宫产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变迁:3个时段剖宫产率分别是57.08%、70.58%、85.57%;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分别为25.67%、41.45%、51.19%, 剖宫产及社会因素剖宫产2009年分别是2000年的1.50倍、1.99倍, 表明近9年来芜湖市第五人民院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也随之上升, 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
从表1可以看到, 9年来芜湖市第五人民院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 2000至2002年剖宫产率为57.08%, 而2006至2009年则上升到85.57%, 是2000至2002年的1.50倍。这个数字足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剖宫产上升的原因与近年来医务人员剖宫产技术越来越熟练,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以及麻醉技术的改进, 术后镇痛方法的使用,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使剖宫产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关外, 社会因素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3.2 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增加的原因
从表1可以看出, 2006至2009年社会因素剖宫产上升到51.19%, 与文献报道的50.21%一致[2], 是2000至2002年的25.67%的1.99倍, 有不断增高趋势, 社会因素剖宫产多与以下情况有关: (1) 孕妇对分娩恐惧, 对剖宫产缺乏正确认识, 过分相信剖宫产的安全性, 认为剖宫产的孩子更聪明; (2) 选择良辰吉日要求剖宫产; (3) 孕妇受周围环境影响, 认为剖宫产手术简单、快捷, 避免产程长引起的各种变化; (4) 优生优育的愿望和紧张的医患关系, 阴道助产技术经验不足, 使产科医师不仅要保证围生儿存活, 还要保证今后体力和智力发育正常, 使剖宫产指征大大放宽; (5) 由于阴道分娩率的明显下降, 年轻的妇产科医师对产程的观察、难产的识别处理和阴道助产技术水平大大降低, 更缺乏对产时并发症处理的能力, 进而缺乏阴道助产操作的勇气和信心, 同时由于剖宫产手术技术熟练、操作时间短, 免去了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和麻烦及其所面临承担风险的压力, 因而妇产科医师更愿选择剖宫产, 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3]。
3.3 如何降低剖宫产率
剖宫产率上升在一段阶段内使母婴病率、病死率明显下降, 但当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 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进一步下降, 产妇可有术后各种并发症, 产妇要承受麻醉意外、产后出血、感染、损伤、羊水栓塞等风险大大增加, 而且远期并发症如子宫周围组织粘连、慢性腹痛、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远高于阴道分娩者;且对再次妊娠分娩, 再次妇科手术也有不良影响;各种因素造成的非生理性分娩 (剖宫产) 也很可能引起与子代成年后的行为异常发生[4],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考虑, 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自然分娩高得多, 浪费了社会有限的卫生资源。因此, 应全面评价剖宫产术,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采取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尤其是社会因素的剖宫产。应该通过: (1) 加强产前宣教。宣传阴道分娩优势的同时, 纠正社会对剖宫产的错误认识, 公布剖宫产率和剖宫产利弊, 让孕产妇和家属“知情”选择, 提倡自然分娩, 加强产前健康教育, 严密监测产程, 积极处理产程中异常情况。 (2) 广泛应用无痛分娩技术, 减少产时阵痛。 (3) 增强对青年医师培训, 提高阴道助产技术。 (4) 医疗卫生机构应把剖宫产率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 制定和完善各种相应制度、操作规范等[5]。 (5) 为产科医务人员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 对医疗纠纷申诉机构的改革及合理公正处理妇产科医疗纠纷, 有助于妇产科医务人员以科学、谨慎的态度来选择分娩方式, 而不是怕负责任而选择剖宫产。 (6) 剖宫产率的盲目剧增, 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 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控制剖宫产率, 使之回归合理水平需要医学界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舆论应正确引导, 促进医患沟通, 理解和支持产科医务人员的工作, 减轻医务人员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参考文献
[1]应豪, 段涛.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4, 20 (5) :260.
[2]唐淑琼.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l2) :112-113.
[3]张霞, 王俊霞.社会性因素剖宫产术1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0) :2885.
[4]何秋莹.剖宫产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8) :28-30.
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与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8年5月, 在我院因社会因素剖宫产共228例。
1.2 方法
对社会因素剖宫产产妇由医务人员询问决定剖宫产原因, 并作记录, 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表1)
3 讨论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 越来越多报告发现, 剖宫产妇及新生儿病死例均高于阴道分娩者[4,5], 因而降低剖宫产率显示其重要性。从上表分析, 社会因素剖宫产者有45.6%因其高危因素如羊水过少, 胎膜早破等, 住院医生对其进行高危谈话后, 产妇认为自身存在对胎儿不利的因素, 怕分娩过程中危及到胎儿而拒绝阴道试产要求剖宫产。21.9%产妇对阴道分娩没有信心, 认为自己无法正常分娩, 要求手术。而医生担心如拒绝剖宫手术而出现医疗纠纷, 为避免纠纷而采取剖宫手术。20.2%产妇因对周围朋友或亲人所渲染的分娩疼痛产生恐惧要求剖宫产。12.3%产妇因相信迷信, 选择出生日期而要求手术, 特别是熟人、朋友。根据以上原因分析, 我们采取以下几点干预措施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1) 医务人员要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产科医务人员要提高产程观察及难产的辨别及处理能力, 积累临床经验, 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同时多与产妇及家属沟通, 做好解释工作, 换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 配合医务人员的医疗工作, 从而达到掌握剖宫产指征, 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2) 加强产前宣教。举办孕妇学校。多次进行产前讲课, 对产妇及家属讲解阴道分娩对产妇及胎儿的好处, 剖宫产的弊端。告诉他们分娩经过, 各产程疼痛特点, 可能伴随的不适及如何减轻。使产妇对产程有充分了解而消除对分娩的恐惧心理, 增加产妇阴道分娩的信心。设立产科专线电话咨询, 对产妇随时提供心理及医疗上的支持。 (3) 加强产时监护同时改善产时的环境。产时医务人员予严密监护保证母儿安全, 给产妇予安全感。同时给产妇一个自由, 温馨的环境。孕妇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由亲人陪伴并予鼓励, 减少环境不适, 紧张和恐惧感, 增加阴道分娩的信心。并且在分娩过程中提倡导乐分娩及无痛分娩。导乐分娩即由有经验的助产士一对一陪伴分娩, 给产妇予产程观察及生活, 生理和心理上的关心, 陪伴和鼓励。同时给予分娩镇痛明显减轻产妇产时疼痛, 从根本上除去了产妇对产时疼痛的恐惧感。
总之, 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是一个任务。一方面加强医务工作者业务水平, 及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学会同产妇及家属多交流。做到以医务人员—家庭—社会模式, 使大家共同参与及努力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摘要:随着麻醉手段的提高, 剖宫手术改良, 剖宫产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 挽救产妇和胎儿生命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5月社会因素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
关键词:剖宫产,剖宫手术改良,接受,原因
参考文献
[1]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0.
[2]申庆文, 王兰云.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对策[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 (4) :295~297.
[3]王伟玲.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11) :34~35.
[4]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5) :259~260.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0年间住院分娩总数2910例, 剖宫产864例, 率29.69%, 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160例, 占剖宫产例数的18.52%。
1.2 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判断
(1) 无临床医学指征; (2) 未临产或未经阴道充分试产或已临产且产程进展项利, 但产妇及家属坚决要求手术者。
1.3 方法
利用每月收集整理病历之机, 将剖宫产病历中因社会因素剖宫产者, 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列表登记, 每年小结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降消”项目的实施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开展, 住院分娩人数逐年增多, 这是项目实施和党的惠民政策的具体表现, 然而从表1资料可看出, 随着住院分娩人数的增加, 剖宫产率, 特别是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在逐年递增, 不容忽视。
社会因素剖宫产是指无任何剖宫产指征, 严重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而选择手术的剖宫产是临床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表2资料显示:就其原因, 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3.1
孕产妇及家属的主观因素, 包括恐惧、分娩阵痛不能耐受, 择吉日分娩, 担心母儿安全, 怕经阴道分娩试产失败经历了腹痛后再行剖宫产而强烈拒绝试产等, 对此必须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 开办孕妇学校, 充分利用产前检查和待产之机, 大力宣传自然分娩的益处及剖宫产的利弊, 引导孕产妇及家属客观看待剖宫产, 消除其对自然分娩的恐惧焦虑心理, 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 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寻求恰当的无痛分娩方法, 使其在无痛或减痛的状态下分娩, 从根本上解决产妇惧怕疼痛的问题, 以降低孕产妇主观因素剖宫产。
3.2 社会对剖宫产的认可:
主要因为围产医学进展, 剖宫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麻醉技术的推陈出新和术后镇痛的成熟应用, 以及良好的腹部伤口愈合率。有些孕产妇及家属盲目认为剖宫产绝对安全, 胎头免受产道挤压, 胎儿智力不受影响, 故而一入院, 无论有无指征都强烈要求剖宫产。为此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及沟通交流能力, 加强产程监护, 以及对难产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正确处理产时产后并发症, 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 以改变孕产妇及家属认为剖宫产较阴道分娩安全的错误认识。
3.3 医务人员方面的因素:
医生是剖宫产的最终决策者和执行者, 所以医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表2资料显示:医务人员导向因素所在比例为22.73%, 主要源于产科医疗风险高;B超、胎监等先进仪器的使用使一些诊断 (如:胎儿宫内窘迫、脐绕颈等) 过度化;年轻医生对一些难产的诊断处理把握不大, 无力使用胎头吸引器, 低位产钳, 徒手转胎方位等阴道助产技术;个别医生责任心问题, 为免去医务人员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及其所面临承担风险的压力等, 对孕产妇及家属的要求采取纵容或妥协的态度, 从而放宽了剖宫产的指征。为此, 笔者呼吁社会、家庭和管理层人员要充分认同产科的高风险性, 为产科医生创造适宜条件, 理解和支持产科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 减轻他们在处理试产中的思想压力, 有助于医务人员以科学的态度来选择分娩方式, 同时要求产科医务人员要加强学习, 强化职业道德,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耐心而通俗地解释麻醉及剖宫产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 正确评估B超及胎监结果, 尽量减少脐带、羊水、胎盘因素及胎儿宫内窘迫等作为指征的剖宫产机会;加强产儿科合作, 让儿科医生进产房和手术室, 加强接产人员的培训, 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水平以及降低死亡率。
总之:剖宫产率上升不仅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 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降低剖宫产率, 尤其是社会因素剖宫产,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让分娩回归自然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摘要: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原因, 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有效措施及对策。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 本院16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分娩人数及剖宫产人数逐年上升, 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160例, 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原因主要有:①孕产妇及家属主观因素;②社会对剖宫的认同;③医务人员的心理导向。结论降低剖宫产率, 尤其是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篇9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二院妇产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1)【摘要 】目的:协助剖宫产的产妇顺利进行哺乳喂养,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方法:根据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常见的问题对剖宫产的产妇进行宣传教育、心理护理、术前、术后等护理工作。结果:促使更多的剖腹产产妇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结论:恰当的護理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的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关键词】剖宫产;母乳喂养;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47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52-0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有人工喂养不可比拟的优势,对母婴的健康有直接调控作用[1]。今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及观念的改变,巨大儿及胎位不正等现象增多,剖宫产率逐步上升。因此做好产妇母乳喂养指导,成为一个刻不容缓问题。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6月在我院剖宫产的产妇240例,年龄23-35岁,孕周37-42周,初产,单胎。无任何并发症和合并症。母婴健康。手术方式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1.2结果 没有做到早期母乳喂养的原因有:认为没有或乳汁不足占120例,占50%;产妇怕伤口疼痛40例,在16.6%;认为喂哺体位受限30例,占12.5%,认为术后使用药物对乳汁受影响20例占8.33%,20%婴儿乳头错觉。2 影响因素2.1知识缺乏 与缺乏剖腹产知识有关,担心手术创伤大,术后禁食及术中出血会影响母乳分泌。2.2术后体位限制, 剖宫产术后因硬膜外麻醉需去枕平卧6小时,产妇身上置有静脉输液管、导尿管、腹部切口加压砂袋等限制,首次产妇在母乳喂养时产生畏惧情绪,甚至认为无法喂哺。2.3惧怕切口疼痛 担心伤口疼痛,怕授乳时挤压刀口,婴儿吸乳头时,刺激子宫收缩,引起刀口疼痛加剧,导致产妇不愿意授乳。2.4认为药物对乳汁有影响 担心药物对新生儿及乳汁影响2.5乳头错觉 不认识初乳的重要性,认为产妇3天后才有母乳,不能进行早期乳头刺激,而采用奶瓶喂养,使婴儿产生错觉,拒绝哺乳。3 护理措施3.1 术前心理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指导 做好剖宫产术前的健康教育,耐心回答所提的问题,消除她们焦虑、紧张情绪,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并对手术充满信心,以减轻生理、心理刺激对乳汁分泌的影响,同时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及喂养技巧,用模型示教,让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3.2 术中早接触 当手术顺利取出胎儿后,及时告诉产妇;新生儿脐部处理完毕,让母婴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早期皮肤接触,能刺激产妇腺垂体释放催产素及催乳素,促进乳房早泌乳,更增添了母子感情,让产妇充分体会到做母亲的喜悦而产生哺乳欲望。3.3 术后护理:(1) 术后早吸吮 母婴同步入病房后,须及早帮助进行早吸吮。此时因产妇体弱,责任护士须进行母乳喂养具体指导,完整地协助一次哺乳,不因体位限制及输液管、导尿管的影响放松母乳喂养,同时反复讲解乳汁分泌的生理过程和早吸吮的好处,初乳的免疫功能及产妇乳汁分泌的自身调节[2],.母婴接触的作用,增强产妇的信心,调动家属的积极性。将产妇畏难情绪消灭在萌芽阶段。(2)纠正产妇认为乳汁不足的错误认识,鼓励术后早进食:我们向产妇及家属反复讲明,产后泌乳是自然生理现象,不会因少量失血和麻醉而影响乳汁分泌,只有让婴儿频繁吸吮,才能使乳汁分泌增加;术后6小时进流质饮食,能及时满足机体营养需要,亦致乳汁分泌时间提前[3],使其消除误解,愉快接受母乳喂养。(3)采取舒适体位针对产妇惧怕疼痛心理,我们鼓励其采取坐位环抱式授乳,减轻产妇抱婴儿的负担,使腹部肌肉放松,防止切口受压,减轻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4]。对吸吮引起的子宫收缩痛,我们向产妇解释,宫缩能加快子宫复旧,减少流血,促进康复,使产妇坚持按需哺乳。(4)对担心术后所用药物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健康的产妇,我们向其讲明,所有用药医生都经过慎重选择,并且乳汁中含量极少,对婴儿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消除了她们的顾虑,积极主动地进行母乳喂养,保障了母乳喂养的成功。实践证明,术前细致的心理护理、术中、术后、耐心、具体的母乳喂养指导,能帮助产妇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让她们真正懂得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并成功地实施母乳喂养。我科240例产妇出院时,231例(占96%)有了足够的乳汁,为以后4~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周继勇,衣明纪.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远期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6:501-503.[2]胡荣珍.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护理学杂志[J].2002,17(4):281.[3]张叶,杨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1998;10:537 [4]钟冬秀.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体位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133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篇10
1 对象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择2012年1—12月我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 产妇年龄最小19岁, 最大44岁, 平均年龄 (28.45±3.87) 岁;孕周最小36+6周, 最大41+6周, 平均孕周 (38.37±0.98) 周。
1.2 方法
回顾分析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 统计社会因素 (产妇无任何手术指征, 但拒绝阴道试产, 坚决要求行剖宫产) 比例, 分析各项社会因素指标的构成比。
2 结果
2012年1—12月实施剖宫产1 680例, 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973例 (57.92%, 973/1 680) , 分别为: (1) 孕产妇及家属因素713例 (73.28%, 713/973) , 包括:对剖宫产带来的近远期并发症认识不够;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忍受自然分娩的疼痛;经济发展能够承受剖宫产医疗费用;受迷信思想的影响择日择时剖宫产;对分娩恐惧心理。 (2) 医源性因素260例 (26.72%, 260/973) :避免医疗纠纷;缺乏沟通技巧;剖宫产快捷经济收入高;助产技能的萎缩。
3 讨论
3.1 社会性因素剖宫产原因
社会因素是指产妇无任何手术指征, 但拒绝阴道试产, 坚决要求行剖宫产术[3], 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医生的行医模式严重影响着对分娩方式选择, 且社会因素剖宫产在剖宫产中的比例正逐年增加[4], 本文实施剖宫产1 680例, 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973例, 达57.92%。
3.1.1 孕产妇及家属原因:
共713例, 占社会因素剖宫产的73.28%, 其原因多为:由于孕妇及家属对剖宫产带来的近远期并发症, 如手术出血、恢复期长、伤口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盆腔粘连等认识不够, 甚至错误地认为剖宫产能使孩子聪明、保持母亲体态、不影响分娩以后性生活质量等选择剖宫产;近年来产妇大多是独生子女, 缺乏吃苦精神, 对阴道分娩没有自信心, 不愿忍受自然分娩的疼痛而首选剖宫产结束分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 医疗保险的广覆盖, 能够承受剖宫产的医疗费用[5], 受迷信思想的影响, 择日择时剖宫产;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产科辅助检查完善, 像脐带绕颈、双顶径偏大、胎位不正等的报告无形中增加了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心理, 促成了对剖宫产的选择[6]。
3.1.2 医源性因素:
共260例 (26.72%, 260/973) , 近年来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频频发生, 产科医生属于高风险行业, 只要孕妇提出剖宫产, 医务人员为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做相应解释与劝导, 以孕妇要求为理由而施行剖宫产, 甚至无原则的放弃顺产[7];沟通技巧因素, 产科医生在分娩过程中, 将存在的暂时性和可能性的危害扩大化, 如会将脐带绕颈导致胎儿缺氧窒息过分夸大, 而对脐带绕颈可以通过严密观察产程、过硬的助产技能来观察和处理, 协助产妇顺利分娩淡化, 孕妇不得不选择剖宫产;剖宫产快捷经济收入高, 试产往往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观察和处理产程经济效益低, 驱使医院选择剖宫产;产科医生原因:知识的老化, 助产技能的萎缩。
3.2 降低社会性因素剖宫产对策
分娩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8], 剖宫产率上升在一段时间内使围产儿死亡率下降, 但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围产儿死亡率并没有而进一步下降, 剖宫产术后近期并发症有子宫和腹壁切口感染、肠麻痹、肠梗阻、术中出血、损伤其他脏器等, 远期影响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慢性盆腔痛、盆腔粘连、再次妊娠可能发生子宫破裂、瘢痕部位妊娠;学龄期儿童出现动作不协调等感觉运动和听知觉的障碍, 造成学习障碍, 学习能力下降,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9]。应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 剖宫产的升高具有上述社会文化背景、孕妇及医源性的因素, 应实施针对性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3.2.1 加强孕妇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普及妇幼卫生知识, 增强孕妇自我保健意识, 加强孕期保健, 正确引导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利弊的认识,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剖宫产虽然为解决病理产科的有效手段, 但绝不是安全的分娩方式, 存在着一些手术并发症, 应减少人为的剖宫产;指导产妇做好分娩前的准备, 进行呼吸法等练习;临产时保持充足的精力和体力;孕期对分娩过程多做了解, 分娩时与医生密切配合;指导产妇选择合适的年龄生育;临产征兆出现, 注意休息, 坚持正常饮食, 保持充足的精力和体力, 参加分娩健康教育,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分娩时不慌张等。
3.2.2 加强产时保健, 提高助产技术。
医务人员应提高业务水平, 加强责任心, 在严密观察产程的情况下给产妇以试产机会, 积极处理产程中发生的情况, 切不可操之过急, 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推广适宜的产科新技术, 并开展导乐陪伴分娩, 让爱人及家属陪伴, 减轻产妇紧张焦虑情绪, 缩短产程, 对减少产后出血及降低剖宫产率均有良好的效果, 提高助产的质量和能力, 积极学习助产技术的新进展, 为阴道分娩创造有利的促进机制。
3.2.3 规范诊疗行为。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素质教育;注重沟通方式与技巧, 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 真实、客观、及时将产程中存在的问题, 不构成剖宫产医学指征的情况、利弊均详细告知, 引导孕妇理性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规范诊疗行为, 把合理控制剖宫产率作为业务指标;完善相关医疗制度及法律法规, 还医务工作者合理、安全诊疗环境。加强行业自律, 避免经济利益干扰。
参考文献
[1]杨晶丽, 王美丽.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 2013, 34 (1) :115-116.
[2]陈水芝.剖宫产率升高因素调查分析及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 :48-49.
[3]王春芹.降低剖宫产率措施总结〔J〕.中国当代医学, 2010, 17 (25) :163-164.
[4]钟飞燕.300例剖宫产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 2013, 34 (18) :3630-3631.
[5]曾巧平.6 465例剖宫产手术指征的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11, 18 (2) :120-122.
[6]许金莲, 宋丽君, 刘叶明.社会因素致剖宫产率升高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4) :250-251.
[7]李一美, 方晓红.产前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4 (23) :3378-3379.
[8]徐一丹.浙江省金华市某医院剖宫产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 2011, 23 (8) :31-32.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推荐阅读:
社会因素剖宫产07-17
心理社会因素08-01
社会和家庭因素06-26
心理及社会因素07-05
社会心理因素07-26
瘢痕子宫社会因素08-30
剖宫产率上升因素分析10-13
生产率的影响因素08-03
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因素研究结题报告07-22
人为因素环境因素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