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越野教学(精选12篇)
定向越野教学 篇1
一、定向越野运动开展现状
定向越野运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现代定向越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 但是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我国的南方发达城市发展较为迅速, 其比赛和娱乐形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模式, 近几年开始逐渐蔓延到我国的北方地区, 但是受到环境、气候、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发展较为缓慢。定向越野是一种集速度、耐力、灵敏及智力为一体的项目, 它不仅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意志力, 而且还要求运动员能够迅速识别图像和专业术语等, 所以定向越野项目是一项对人体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集体性运动项目。由于定向越野运动项目刚刚在我国起步, 所以研究更多的是定向越野开展情况以及如何对该项目进行快速的普及, 针对目前的文献, 笔者将所查阅的文献大致分为三类:1.南方地区定向越野开展的状况;2.北方地区定向越野开展的状况;3.定向越野运动项目运行的机制。
(一) 南方地区定向越野运动项目的开展状况
通过对定向越野运动项目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展现状的文献进行统计与整理, 发现定向越野运动项目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展较好, 尤其是广州、中山、深圳等沿海城市发展得较为迅速。
李丽, 夏冬[1]对广东省高校定向越野运动项目的开展和训练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广东省高校开展定向越野运动项目较好, 在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中调查中的34所高校中, 有25所高校组织参加了定向越野比赛,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占到了广东省高校的73.5%。说明定向越野在广东省高校中基本已经普及, 对广东省高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 广州省每年定期对高校进行定向越野课程和讲座的培训, 通过培训让学生和教师对定向越野运动项目进行了解和认识, 对定向越野运动项目的普及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 广东省高校定向越野训练时间和训练频率 (见表1) 对定向越野广泛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范振国指出[2]:广东省普通高校定向越野项目开展较好, 并且较多的高校设置了定向越野的课程, 而且还配备有统一的教材。根据调查的结果看, 广东省高校的校内定向越野比赛、业余定向越野比赛以及全国定向越野比赛等, 为广东省高校开展定向越野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 北方地区定向越野运动项目的开展状况
通过对定向越野运动项目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现状的文献进行统计与整理, 发现定向越野运动项目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一般, 尤其是吉林、黑龙江等严寒城市发展的较为落后, 中部地区开展稍好于东北地区。
姜亮亮[3]对晋中学院开展定向越野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晋中学院从2006年开始引入定向越野运动项目, 从2007年开始组建定向越野运动队, 但是晋中学院定向越野运动发展较为缓慢, 尤其是定向越野课程的课时数与所要求的时数相差深远, 另外, 山西省举办定向越野的比赛场次较少, 未能给定向越野提供发展的平台, 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较为单一, 教师业务能力水平较差, 教师结构层次不合理, 教师多, 学生少等状况一直是影响晋中学院定向越野运动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郭世东指出[4]:目前吉林省定向越野开展普及率还很低, 其中开展定向越野的学校大部分都为体育专业性院校, 对于从事定向越野的教师多数基本是有退伍军人组成, 学生对定向越野运动项目的态度基本以“喜欢”为主。
二、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5]中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教育部也针对国家出台了政策法规也做出了相应的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意见, 指出“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改变过去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 并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开发。[6]
关于理论方面的研究, 国外主要以“黑格尔”和“拉特克”为代表, 他们认为:在探索认识中, 方法是一种工具, 是进行主观行为的主要手段;[7]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要着眼于研究“如何教”的问题, 突出教学法和教学技术, 探索如何能够使人们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来认识、掌握和提高教学的方法。[8]这两种观点主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注重以人的发展为主,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施是针对如何培养人和发展人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的实施者是教学, 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将学生的兴趣、潜能和思想激发出来。而国内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次是通过教学方法的历史沿革总结各个阶段教学方法产生的背景, 从中获取教学方法的经验, 并从中构建现代教学方法的理论。高天明[9]在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指出, 教学方法的研究必须结合历史进行研究, 从历史的角度对教学方法的理论进行总结和概括, 在研究教学方法是应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最后还要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去构建教学方法理论,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方法理论的构建。第二层面是通过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对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构建。曲红军[10]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制定, 绝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而现代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运动知识, 而且还要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但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传授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判断学生学习的进度, 在不同学习进度下, 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 所以要根据学生运动技能的程度来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第三层面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对教学方法进行分类、选择和运用。于素梅和毛振明[11]认为:目前教学方法理论的研究存在一个误区, 多数研究者注重教师教的研究, 而不注重学生学的研究, 所以从宏观层面上去研究教学方法是不全面的, 还要从中观、微观的视角去研究教学方法, 不仅要探索教师教的方法, 还要探讨学生学的方法, 最终还要认清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互动的方法。
三、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关于实践层面上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研究者通过构建各种教学方法理论, 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通过对教学效果来评判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适宜度。
纪力[12]从大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爆发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对定向越野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 发现定向越野教学模式对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提高效果较为明显, 尤其是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提高最为明显, 定向越野教学模式相比其他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与足球、篮球教学模式相比, 能够较好地发展耐力素质, 与排球教学模式相比,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力量、爆发力等素质;另外, 有助于提高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动机。王剑文[13]针对目前篮球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篮球教学模式还是注重学生篮球技术层面的学习和提高, 对学生的思维、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认为“领会法”教学方法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造成的不足, 并设计了“领会法”教学方法的教学程序, 通过实践发现该教学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李月丰和景风东[14]将“学导”式教学模式应用到篮球的教学中发现, “学导”式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规定内容和战术配合的成绩上明显要高, 对于学生的独立性、组织性、创新性等都有明显的提高。
四、小结
目前, 我国高校、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在不断创新和实践, 研究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对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等。笔者为中学的体育教师, 多年来一直从事体育教学事业, 期间也不断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 力求开发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近几年笔者开始接触定向越野运动项目, 通过多次的培训和实践, 认为定向越野是一项极其适应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项目, 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定向越野体育课程和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应用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我们之前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得知, 关于定向越野和社团的研究较多, 基本可分为:“定向越野课程的理论构建和实践”与“社团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两大类, 并且通过对该研究的深度挖掘发现:定向越野课程的理论构建和社团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基本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 实践效果也被专家和学者们认可。但是目前尚未出现关于“定向越野社团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效果的相关研究, 所以笔者力图通过构建中学定向越野社团教学模式, 并对其进行实践运用, 来弥补该学术研究的空白和不足, 为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定向越野教学 篇2
本节课创设了探险寻宝的学习情境:先让学生在探险寻宝的准备活动中复习角的度量以及三年级学习的八个基本方位,接着出示示意图,引导学生分组开展合作学习,尝试描述一下各寻宝点的位置。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各小组展开交流讨论。明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必须同时知道方向或距离。然后学生继续分组学习,尝试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描述其他藏宝点的位置并汇报。在后面的实践应用中分别设计了辩一辩、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
教师积极倡导“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的学习方式,通过参加探险寻宝活动,通过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学会了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初步推理能力,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
定向越野教学 篇3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定向越野;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44-02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教育工作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培养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类课程和重要内容,对培养具有新型人格素质的学生和知识社会所需的人才起着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在定向越野课程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不仅带来了学校体育价值观念的更新,同时也为审视我国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身体运动智能方面
身体运动智能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运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身体运动智能的特点是具有较好地控制身体、操控实物的能力并且身体动作反应敏捷,尤其喜欢参与体育运动。定向越野是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寻找分别标记在地图上,在实地中寻找若干点的运动。由此可以看出定向越野不同于一般的越野跑,它拥有自身的独有特征,主要体现在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导航,在奔跑中进行清晰思考并做出果断决策,找到目标点。即运用准确读图、指北针操作、路线选择策略评估、在较大的压力情况下集中注意力、快速决策并在自然地形中奔跑等技能,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寻找点标,并沿着最佳路线穿越未知地带。定向越野一般都在野外进行比赛,野外地形多变化。学生不但要进行长跑,而且还要跳跃沟坎,翻越山岭以及穿越森林。定向越野中除了按图找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奔跑或跳跃中。科学地跑跳既要维持一定的跑速,又要具有加速的能力。所以奔跑过程中要注意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配合,并按选择的路线合理分配体力,奔跑速度不宜过快。
二、人际智能方面
人际智能指能觉察他人情绪意向,有效地理解他人和善于与他人交际的能力。定向越野由于自身活动环境的开放性与人际交往频繁性的特点,在培育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定向越野是一个集体项目,队员之间共同分担责任,这也使学生在集体中得到鼓舞和力量,同时也明白自己作为集体中的一员的责任和义务,这对人际关系有很好的教育作用。目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旁人。定向越野教学中,需要相互理解、信任、帮助,合作与和谐是取胜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定向越野的这种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多让学生相互之间开展交流,在活动中提倡互助互学,在一定难度动作的教学中鼓励互相保护和帮助,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气氛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在定向越野教学中,重点加强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使学生学会同学问、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友善相处,并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矛盾关系以及在同他人的密切配合中,养成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并培养遵守组织纪律的作风,在各种价值取向的衡量中和集体荣誉感的激发中培养集体主义和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定向越野为参与者提供一个理想的社交平台。在极短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彼此了解,从而相互默契地配合。在社交的同时又能以健康的、平等的心态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交往方式所形成的不同人际关系,会对定向越野教学过程和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只有在开放的交往方式中才能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对定向越野教学过程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空间智能方面
空间智能指人善于利用三维空间方式进行思维和表现的能力。这种智能是对空间图象周围环境有良好的认知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创设优雅文明、美观和谐、积极向上的体育教学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从而培养审美情趣和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样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使学生欣赏美和鉴赏美。结合视觉空间智能的特点在进行运动技能的传授时。象读图技术等,如要想找到点标实地位置,首先必须明确出发点或站立点在图上的相应位置,然后根据地图,分析点标实地位置与站立点的相互关系,选择正确的运动路线前进,最后找到点标实地位置。在定向越野中学生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位置感知能力。学生要学习超前读图和概略读图技术。首先,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地物符号及地图颜色所代表的地物特征,看懂自己在地图中的位置和实际的位置在那里,然后,在地图上正确判断下一个点标所在实际位置。
四、自我认识智能方面
自我认识智能指认识自我和善于自我反省的能力,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取他。人的长处,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根据罗格斯的自我认识定义“人在自己与外界的关系中把握自己的情绪”,自我认识是指人对自我或自我价值的认识。但实际上,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密不可分。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映,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定向越野教学中根据这类智能的特点,采用“小团体”教学模式,实践课中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教学初始将学生分为3—5人1组,以组为单位进行练习,逐渐过渡到独立进行练习,使学生能成功的摆脱依赖性并树立信心。以分层目标为依据,以自我参照为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进步、体验成功和成就,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并学会总结改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其建立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定向越野从起点到终点都要尽可能满足学生自我激发的要求,使其学习、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五、逻辑数学智能方面
逻辑数学智能指人能有效地运用数字、计算、推理、假设和思考的能力。两点之间有很多路线可以选择。虽然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但在定向越野教学当中,选择直线路线不一定就是最佳的路线,最佳的路线应是一条安全、行进速度最快、体能消耗最少的路线。这就要求学生依据不同地形、地貌、天气等情况,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并判断、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它富有挑战性,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没有尝试过的方案,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考、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在定向越野教学初期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不能正确、迅速地在地图上选择最佳运动路线,或在地图上虽然选择好最佳运动路线,但在行进中,却不能保持最佳运动路线,影响整个运动速度,甚至迷失运动方向。定向越野教学中期,学生逐步掌握利用比例尺、等高线等图例来分析不同的前进路线的选择,采用把握拇指辅行法、记忆法、借线法、水平位移法等,及如何将几种方法熟练运用并融会贯通,并通过练习学习这类略为抽象的利用地图行进方法,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发展自己的逻辑一数学智能。
六、语言智能方面
语言智能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学的能力。在定向越野教学中结合语言文字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运用语言和当众演讲的能力。通过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并辅助以视听教材、多媒体等设备,直接传授系统的体育文化知识和运动技能。结合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训练中任务的分析思考讨论,然后通过团队所有人共同来完成任务,最后大家坐在一起讨论,集思广益、都畅所欲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提问、比较、比喻、设疑、直观等多种形式的启发和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加速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过程,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在课堂上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七、今后展望
定向越野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定向越野是在地图和指北针的帮助下,越过不被人所知的地带,按照规定的顺序独立地完成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地面检查点,并以最短的时间跑完赛程的运动。“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崭新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其独到而科学的体系,提出并探索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模式,正如加德纳自己所承认的,这个理论还是处于研究探索的初期,本身尚有诸多不够完备成熟之处。但其理论的发展给定向越野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定向越野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充分培养每个学生多元智能,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康身体和健康人格的人。在强化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定向越野已显示出应有的活力和希望。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David Lazear.落实多元智能教学评价[M].郭俊贤译.台北:远流出版社,2000:14—15.
[3]吴光.中华人文精神新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3.
[4]王建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道德追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5):25~26.
[5]简波,齐莹.拓展训练及其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7(4):61~63.
定向越野教学 篇4
关键词:定向越野,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课程
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同时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未来基础体育教育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方向。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将定向越野列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田径类课程中(田径类课程是在原田径课程的基础上,拓展到包括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技能等内容的课程群)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中施行[1]。但根据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定向越野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不统一、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评价标准和教学场地器材不够完善等主要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定向越野课程教学的开展。
2 定向越野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定向越野就是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一个指北针,按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的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的运动[2]。由此可以看出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越野跑,它拥有自身的独有特征,主要体现在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导航,在奔跑中进行清晰思考并做出果断决策,找到目标点。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普及定向越野运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缺乏正确的定向越野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能够胜任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专门人才。纵观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始终没有摆脱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其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并以此作为必修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过分追求技术动作的准确与完美,忽视了利用运动项目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方法、手段和能力的培养与传授,脱离了基础体育教育的实际,妨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定向越野的健身性和娱乐性重视不足,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定向越野人才的需求。
2.2 师资问题影响定向越野课程教学的开展
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由于定向越野在我国高校开展较晚,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从事定向越野教学的教师、教练员基本都是其他项目转项过来的。其中大部分是原来田径专业教师,也有一些是篮球、足球等其它项目的教师,他们大部分没有接受系统的定向越野技能学习和训练,自身未能掌握较全面的定向越野技能。绝大部分只是经过短期的培训和自学的定向越野知识,由于没有定向越野训练和比赛经验的积累,专业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高校定向越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定向越野发展的需要,当然,这个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项目开展较晚,人才缺乏是必然,所以师资问题是影响定向越野课程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3]。
2.3 教材不能满足定向越野课程教学的需求
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国内定向越野的教学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长期得不到相关人士的认识和重视,国际交流的机会较少,也缺乏该项目的文献资料。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单薄,缺乏对定向越野课程技能教学的完整认识,由于受到了一些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训练学知识的限制,阻碍了定向越野课程教学的开展。目前国内出版的定向越野教材较少,大部分书籍用很大的篇幅介绍定向越野的基本知识,而对定向越野的技能教学涉及很少,且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据统计显示:94%的学校同时选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自编教材进行教学。说明我国高校定向越野运动教学的教材体系还没有完全统一,当前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尚不能完全满足高校实际教学的需要[4]。缺乏高校体育教育专用教材,如何进行教材和教学体系的完善已成为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教学方法陈旧,缺乏相对应的评价标准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观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且囿于传统,教学理念和策略陈旧,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的需要。另外,由于我国开展定向越野教学时间较短,担任定向越野课程教学的大部分教师是由田径及其他专项教师转项定向越野的教学,所以他们缺乏运用定向越野技能教学的体会,教学方法仍沿用必修田径课程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理论课偏重于课堂教授,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死记硬背;实践课是学生被动按教师指令练习,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定向越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掌握定向越野的内在规律,在设置检查点时缺乏目的性,对于每一个检查点所要考察的技能没有明确的意图,这样容易造成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无法体现技能教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在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时大多考虑理论与平时成绩,以及定向越野的考试,给出的成绩无法体现学生在该项目上所达到的真实水平[5]。
2.5 缺乏专业地图绘制人员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定向越野课程教学只需要简单的设备(打卡器、地图和指北针等器材),但适用于教学的器材开发较少,特别是专业地图的制作都成为限制定向越野课程教学开展的重要原因。尽管在任何一张地图上都可以进行定向越野的教学,但为了使地图更加准确详细,使之更容易比较地图上的符号标记与实际地形中的实物,还需制作专门的定向越野地图。因为开展定向越野课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上课所用的定向地图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随着定向越野的发展,制作地图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由于缺乏专业地图绘制人员,而且地图也不能连续多次使用,如果拿着同一份地图,进行多次练习,就失去了定向的意义,学生也会厌烦。定向越野专业地图的测绘与制作成为制约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定向越野的瓶颈。
3 定向越野课程教学的实施方案
3.1 树立正确的定向越野教学指导思想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的过程与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应始终并存于人的一生。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一部分,它的社会意义不容忽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重点”[6]。新《课程方案》培养规格的第二条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明确课程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指导思想,尤其在现在社会和基础体育的需求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将教育观念由传统的培养定向越野教师转变为创新定向越野人才教育,树立融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为一体的观念。在教学中重视理论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不仅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定向越野培养学生由理性思维能力,转为行为实施能力,造就学生坚实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创新、团结合作能力、适应社会环境变革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健康第一”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和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毫不动摇。定向越野作为一项户外运动,回归自然让人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在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是新《课程方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力补充。
3.2 充实优化定向越野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要给予教师和学生灵活多样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空间,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学生兴趣高的、并且是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达到目的的教材,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定向越野课程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还是一门较新的课程,技能的教学内容应较详细,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教学后应达到的效果。必修定向越野课程教材内容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知识载体。因此,教材选择应从两方面内容来构建:理论课教学主要向学生讲授定向越野的起源和发展,运用指北针辨向能力,准确看图识图技能,初级赛事的制图能力,组织游戏竞赛,野外活动遇险自救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实践课以奔跑中读图,路线选择,在压力下集中注意力、快速决策能力,以最短时间、最佳路线穿越未知地带等技能(见表)。构建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满足21世纪新型体育教育人才的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教材体系,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使定向越野课程教材内容充分体现出专业性、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和前瞻性。顺应时代潮流,赋予学校开展定向越野教学新的内容新的活力。
3.3 创新定向越野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对于体育教育专业而言,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尤为重要。根据定向越野教材内容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现代的教育科学理论、可行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方法及手段引入定向越野教学之中,强调以定向越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统一,发展学生团结合作、自主创新能力。在授课形式上由传授型向引导型、创新实践型转变,即强调教师的精讲、引导学生自学、自练与自我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定向越野教师要体现民主、平等、合作的教风,使广大学生真正成为定向越野课堂教学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引导式和自学式教学,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同时不断研究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独立思考,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在体力和智力双重压力下,分析问题,做出快速决定的能力。
3.4 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科学创新的评价机制
优化课程结构是指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7]。针对体育教育专业从事教学为主的特点,我们在确立定向越野技能教学和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定向越野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要,以满足开展定向越野娱乐性教学和参加定向越野比赛的需求,根据定向越野的教学目标体系围绕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课时数和课时分配。整合理论课与技能课设置,重点抓好学生能力培养,强化技能教学训练。定向越野课程的设置本着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原则,侧重实践体验,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定向越野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学重点,坚持精讲多练,注重能力培养,为以后从事定向越野教学打下坚实基础。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各项技能的详细分级,评价学生对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定向越野的所有技能的练习都是为了快速地找到检查点,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教学体系中各项技能的分级是根据技术掌握的难度进行划分的。如看图识图,学习者如果没有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也不了解地物符号及地图颜色所代表的地物特征,不能将地图与实地对照,就无法学习概略读图定向技术。另外,对学生自主创新、团结合作、相互提高也要纳入评价体系中。
3.5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以其知识、能力以及人格因素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训练能力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训练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为了定向越野在高校的发展,定向越野教师应该不断钻研定向越野的理论,合理吸收其它学科的教学成果,开拓出满足定向越野技能特征、符合教学规律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绘图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定向越野教师也需要多参与定向越野的实践,体会各项技能的运用,充分理解定向越野技能特征的内涵。因此,学校应制定有关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定向越野教师参与技能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已有体育教师的基础上,加大培训数量和培训层次,提高业务素质,使之在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训练水平、裁判水平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如派出去深造(国内外),系统自学,省内外高校间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等。加大定向越野项目教师的人才引进是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的快捷方式,同时制定一些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定向越野优秀人才,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定向越野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
4 结论
1.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定向越野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高校应根据定向越野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学校的条件,构建适合自身的定向越野教学体系。
2.我国高校定向越野课程教学还存在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不统一、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评价标准和教学场地器材不够完善等主要问题。
3.定向越野课程教学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实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科学创新的评价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定向越野课程的教学,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定向越野人才。
参考文献
[1]教体艺司.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Z].教育部办公厅文件,2003-06.
[2]何晓知,等.定向运动[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3]薛强,于军.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定向越野的推力与阻力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7,(2):72-74.
[4]潘华山,黄森,等.我国高校定向越野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52-53.
[5]李飞龙.定向越野课程教学技能体系构建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3):71-73.
[6]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教育部办公厅文件,2004-02-10.
定向行走教学计划 篇5
下学期定向行走工作计划
教师:陈进
盲人定向行走是盲人的一项基本生活能力,是盲生独立生活、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基本保证,因此,让盲人掌握正确的定向行走的方法,提高盲人在各种环境下安全、独立行走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盲人在视力上存在障碍,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利用眼睛观察进行行走,特别是身处陌生的环境中或在初学定向行走的学生身上通常会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和障碍,如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心理、行走过程的恐惧心理、对新环境的排斥心理和对导盲随行人员的过分依赖心理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心理上的问题,会发现盲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非常困难,如果教师能够了解盲生的心理,从盲生的心理角度出发进行定向行走教学,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学期主要授课内容为:随行技巧、独行技巧和盲杖技巧。
一、随行技巧
1、接触
2、抓握
3、站位与随行
4、一人导多盲
5、换边
6、向后转
7、过狭窄通道
8、进出门
9、上下楼梯
10、落座
11、接受和拒绝帮助
二、独行技巧
1、上部保护
2、下部保护
3、顺墙行走
4、沿物慢行
5、垂直定位
6、穿越空间
7、寻找失落物体
8、请求帮助
9、上下楼梯;
三、了解与使用盲杖
1、了解盲杖知识:盲杖的构成;颜色;盲杖的长度;盲杖的重量;视障者对盲杖的选择;
2、使用盲杖:斜、直握法;斜杖而行;持杖沿边缘线行走;盲杖触地辨别;盲杖探索障碍物;进出门;左右点地式行走;持杖上下楼梯;携杖上下滚梯;携杖置杖;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独自适应生活环境的一些技能,在陌生环境学会安全的行走。学会简单使用盲杖技巧,针对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尽快的学会定向行走的技能,并且将此技能应用于生活中。
在教学中,教师能掌握盲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
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6
关键词:高校;定向运动;教学
引言
对于相当一部分高校来说,开展定向运动教学必须选择合适的场地。值得肯定的是,绝大多数高校的校园、空旷的空地以及公园是理想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一些体育教师觉得,难以较好地掌握定向运动的教学过程。从目前看来,不少高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十分欠缺,难以满足定向运动教学的实际需求。打个比方,一些高校的体育器材陈旧,教学场地有限,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鉴于此,对于部分高校而言,不断完善已有的教学环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高校目前定向运动调查状况
从目前看来,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顺利开展高校定向运动教学,能够促进构建科学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大约百分之四十五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定向运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百分之四十左右的教师认为,高校定向运动教学既能够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志,又能够促使高校的体育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从相关方面的资料,我们能够看出,不少高校教师觉得,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顺利开展,对高校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价值。绝大部分高校教师认为,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教学,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极个别教师有着认识上的错误。正因为如此,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拓展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深度,大幅度提升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议和对策
针对高校目前定向运动调查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水平
事实上,绝大多数高校定向运动教学师资力量十分薄弱。从根本上说,一些高校体育专业尚未合理设置定向运动项目,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有鉴于此,在短期内,迅速在高校体育专业打造一支优质的定向运动教师队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实践中,一些高校既要定期开展定向运动教师培训,又要注意挑选高质量的体育教师,不排除考虑那些专门从事拓展训练的俱乐部人才。与此同时,各高校可以组织定向运动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另外,各高校可以鼓励定向运动教师去教学成果突出,地理位置较远的高校实地考察,充分学习,从而更好的为广大学生服务。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定向运动教师?只有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体育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定向运动教师。除此之外,定向运动教学理论必须与实际情况十分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高校定向运动教学比赛来说,高校学生的兴趣是十分浓厚的。然而,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学生参与定向运动的兴趣,在长期反复的教学比赛中会磨灭。同样的道理,长期重复的进行定向运动教学比赛,这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高校学生的热情。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状况,对高校定向运动教学比赛的类型不断进行更新,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个比方,百米定向应该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开展,高校的田径场能够被设置成百米定向场地。百米定向能够激发高校学生参与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比较集中的检查点,较大的运动强度,比赛全程便于观看,短时间内就能知道比赛结果等等。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达到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目标,接力定向是较为不错的选择。一般来说,三至四人为一个团队,共同参与高校接力定向运动教学比赛,团队成员互帮互助,在具有趣味性,较为激烈的比赛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加强领导重视,做好宣传工作
当前,我们正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时期,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较好地宣传定向运动。这些方式包括:各种电视媒体、微信、报纸、微博、互联网等等。为了让高校定向运动理论知识达到系统化的目标,各高校的定向运动教师应该全面考虑本校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向运动教学计划。更确切的说,定向运动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状况,理论联系实际。在开展定向运动的过程中,各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是基石。毫无疑义,通过在田径课程教学内容中较好地添加定向运动理论知识,有助于对广大学生普及和宣传定向运动知识,促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定向运动工作,我们能够利用开展暑假夏令营的方式,让学生乐于参与进来。
三、结束语
综述所述,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几点思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在了解高校目前定向运动调查状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水平;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加强领导重视,做好宣传工作;发掘经济来源,保障资金投入等等,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高校定向运动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寻找一个高效的教学评价方法。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达到科学训练的目标,引入高质量的教学教材是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楚蕴源.对江苏省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现状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4.
[2]王焕利,项前.高校定向运动教学实践研究[J].林区教学,2011.
[3]张红霞,丁建华.影响河南普通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化的因素与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4]卫超.河南省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教学的调查研究[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
定向越野教学 篇7
1. 定向越野简介
定向运动起源于瑞典,最初只是一项军事体育活动。“定向”一词在1886年首次使用,意思是在地图和指北针的帮助下,越过不被人所知的地带。定向越野是定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参加者必须借助指北针和依靠在地图上用许多检查点表示路线,自己在野外选择道路、寻找目标,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比赛。定向越野既能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又能促进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学习,培养和锻炼人勇敢顽强的精神,并且娱乐性和实用性兼备。[1]
参加者要根据图上标明的运动方向,进行地图与实地对照、选择运动路线、寻找检查点,比单纯比赛更能提高兴趣,野外比赛又使其富有旅游色彩,场地和器材的花费不多,参加者可从中得到无限乐趣。而且定向越野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运动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困难的能力及在智力和体力受到的压力情况下快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2]。
2. 定向越野在国内高校的开展状况
定向越野运动于1983年传入我国以来,全国各地竟相开展各种类型的定向越野培训班和定向越野比赛。而定向越野运动在国内普及化的同时,还努力向国际接轨,逐步走向国际化。在学校体育教育以“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下,定向越野运动在发达地区高校发展速度较快,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开展了定向越野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积极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条件开展定向越野运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及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3. 定向越野运动在田径教学中的作用
3.1 定向越野运动的旅游特点
定向越野运动能够在中长跑课开展,主要是在于它是一项集健身、趣味、竞技于一体的新兴体育活动[2],它对于物质条件要求不高,运动路程可长可短,一般在户外、公园、校园进行,学生在学习之余能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利用阳光、新鲜空气等自然条件进行锻炼,参加者利用指北针确立方向,选择路线,寻找检查点,比单纯的中长跑练习更具有趣味性,更能自由地发挥学生自身的运动能力,能够按照自身的需要调节负荷和强度,同时学生也不会因为枯燥乏味、单纯的技术教学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顺应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和增强各种体育知识。定向越野运动所具有的趣味性、实用性、挑战性的特点,使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运用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磨练自我、锻炼意志,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这项运动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定向越野运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该项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而不存在示范,学生只有主动思考和积极行动,没有模仿。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在自主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3]。
3.3 新课改的实施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健康体魄的大学生,要多方面努力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要求和新理念。把新兴的、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定向越野运动纳入到体育课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无疑是新世纪学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2001年国家教育部主持的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新模式的课题中,正式把定向越野运动、野外生存等新课程模式列为清华等6所重点大学的教改课程,进行可行性实验和研究,深受学生的欢迎,所以在高校田径教学中增设定向越野运动是可行的。
3.4 定向越野运动的全面性
定向越野运动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具备激烈的竞争性。定向越野运动竞赛规定了一定的距离,路线曲折、复杂多样,这要求参加者要有好的速度和耐力。另外,定向越野运动还规定:参加者借助地图和指北针[4],按照规定的顺序独立完成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地点检查点,这就要求参加者不但要掌握识用地图和使用指北针的能力,而且要勇敢、机智地确定运动方向,选择正确的路线,更要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比赛。所以定向越野运动的开展能提高学生的体力、顽强的意志、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 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的建议
总之,在田径教学中增设定向运动,将增强学生的体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和实际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军事素质,增强国防意识,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定向运动这一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如此多的优越性,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的进行,把它纳入田径体育教学是完全可行的。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推行需要我们对学校体育课进行创新发展,而定向越野运动的独特功用和价值,正好符合和满足这一需求。积极宣传定向越野运动,努力做好定向越野运动的推广与普及工作,以学校为龙头,带动其他行业人士的参与,真正实现定向运动的普及;健全定向越野运动的组织机构,在各地抓好定向运动的组织和裁判工作及运动员的培养,加快定向器材的研制和开发,降低成本,使每个高校都具有组织定向比赛所必须的器材,以保定向的广泛开展;加强定向越野运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有关单位或定向组织协会定期举办定向越野运动培训班和学习班,组织相关人员到定向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进行学习和交流,不断充实教师的教学水平,吸取先进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各高校切合本校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学、训练、比赛、管理体系,促进定向越野运动在该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威.定向越野[M].星球地图出版社, 2003.
[2]李汝谦.全国定向越野比赛及地图测制应用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班讲稿.云南丽江, 2006, 8.
[3]“野外生存训练”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意义[J].体育学刊, 2002, 9, (6) :86-89.
[4]林立新.定向运动在高校开展的意义及制约因素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 2007, (2) :15.
[5]张启平.定向运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用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 .
普通中学“百米定向”教学的研究 篇8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长期受父母包办许多事情,因而多数学生缺乏创新与探险精神。但是时代却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探险精神的新世纪人才。拓展训练中“百米定向”在培养学生上进能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百米定向”是联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重要性进行设计的,不但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对学生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完成学生价值再造过程并获得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淮安市第一中学七年级(1)班、 (2)班共92名学生,八年级(3)班、(4)班共86名学生,共178 人。
2.2研究方法
(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整理。
(2)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说明百米定向练习后的情况。
(3)采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动机和行为。
(4)查阅并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3.研究结果和分析
3.1研究结果
学生对“百米定向”练习的认识和喜欢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占总人数(178)的70.5%,较理解的占总人数的23.3%,不懂的占总人数的6.2%。在具体“百米定向”练习中,能理解的占总人数的9.2%,较理解的占总人数20.1%,不懂的占65.2%。另外,学生从不了解“百米定向”到了解“百米定向”,最终对“百米定向”练习很认真的占96.4%。在这过程中,说明只要我们去努力,想办法,多去创造,定能攻破难点,找到兴奋点,在教学中取胜。
实验前后学生“百米定向”成绩统计分析表明,有75%的学生把健康作为第一需要。有25%的学生把完成学业作为自己的需要。
学生参与百米定向练习的活动形式的调查分析可见,60%的学生乐于个人自主锻炼这种形式,小型竞赛也是学生兴趣的形式占32%。
3.2分析
3.2.1“百米定向”的价值分析
(1)从身体角度看
体育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享受沐浴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到操场上和大自然中去锻炼。定向运动使学生在室外自然环境中接受锻炼,同时也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它娱乐性和实用性兼备,是非常好的一种锻炼方式。
(2)从心理角度看
体育也是娱乐,人们借体育享受生活,娱乐身心。参加定向运动,使人回归自然,放松心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心理负担,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3)从社会适应看
“百米定向”运动让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百米定向”运动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密切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互助意识、自立意识、生存意识,提高团结协作、抵御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从综合素质角度看
“百米定向”是通过专门设计的富有挑战性的课程,是利用种种典型的场景和游戏活动自身形象,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可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强对集体的参与责任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学会欣赏关注和保护自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激动、恐惧、犹豫、喜悦中不断提升对生活的感悟,对挑战的向往,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理解如何使有限的知识和技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还与数学(比例尺、制图)、物理(指北针、磁场)、地理(等高线、等高距、地形、地貌符号)、美术(颜色)等学科的知识密切相关。
3.2.2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百米定向”训练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它以“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为主,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快和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身潜力。
3.3定向运动组织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3.3.1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定向运动往往安排在校园里或在特定的场所进行,所以开展定向运动特别要强调安全意识,要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学校、教师在定向课上有以下职责:
第一、 确保场地和器材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器材要放置妥当。
第二、 事先学习理论知识,活动前认真讲解示范动作要领,讲解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三、 场地要布置合理。
第四、 万一出现受伤学生,应及时采用适当措施救护。
3.3.2 场地与器材、教材与制图问题
“百米定向”运动是新教材,应注意开发场地与器材资源,注意研制校本教材和培养制图人员。
4.结论
(1)“百米定向”练习通过专门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课程,利用种种典型的场景和游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法。
新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定向 篇9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课程强调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不再限于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记什么, 结果学生知识印象浮浅, 而是学生学什么, 怎样学, 让学生自己先去尝试, 教师鼓励他们自主探讨、合作交流, 使他们在积极的参与中, 发现不足, 归纳总结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 才能真正地获取知识, 内化知识。
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设备条件, 尤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教师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发展, 同时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 应从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入手;对合作交流的评价, 应从学生是否主动与同学合作, 是否认识到集体的作用, 是否愿与同伴交流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过程和问题情景, 从学习是否主动,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方面考察。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 教师要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
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考试, 而是不侧重繁、偏、难, 更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因而教师要注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可采取“推迟判断”。比如考试不满意, 教师可让学生改正答卷错误, 再进行评测, 从而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能否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并与他人合作, 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尝试解决所得的结果, 能否具有回顾与分析问题过程的意识。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数学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轶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以及实际生活中与数学息息相关的例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学生遇到困难, 遭受挫折时, 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 让学生在教师的支持和鼓励中找到自己的长处, 发挥自己的潜能, 逐渐消除自卑心理, 树立自信心。教师也要积极引导, 帮助学困生分析原因, 查漏补缺, 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掌握知识, 体验成功的乐趣, 增添学习兴趣。
给予恰当的表扬评价。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 学生的荣誉感越强, 学习兴趣就会越浓。教师在教学中, 要多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眼睛注视着他们, 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回答正确, 要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 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 几个鼓励的掌声、一朵小红花, 都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以坚定的教学信仰和高雅的数学气质感染学生
教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数学价值观, 坚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力量。教师的数学信仰在教学中自然地反映出来, 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数学简洁的概念阐述、精湛的解释、严谨的推理、直观的图示、优美的板书, 无不强烈地影响着学生, 使学生喜欢老师, 爱上数学。
摘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 教师不但要转变教学观念, 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还要积极激发学生兴趣, 坚定数学教学信仰, 以高雅的数学气质感染学生, 让学生想学、会学、爱学数学。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定向运动 篇10
1定向运动的起源
定向运动起源于欧洲西部的瑞典, 早期的定向运动是部队军人用来模拟作战地形、进行野外生存训练, 利用手头条件, 出色地完成规定的军事目标, 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事先约定好的地点的常规军事训练活动之一。“定向”就是指用精确地图和指南针确定方向, 越过人们所不知道的地带而到达事先约定好的地点。
定向运动是拥有超强的健身性、知识性和比赛性的体育项目, 所以在20世纪初, 欧洲北部、美洲北部的一些发达国家首先开始重视定向运动, 这些国家的一些大学也慢慢开始在体育课中开设定向运动专栏。定向运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并走向世界, 大洋洲和亚洲国家的一些人也开始接触定向运动, 慢慢的定向运动开始流行起来。20世纪末, 在我国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的省市的大学中由体育老师为学生介绍定向运动, 在体育课课程任务中增加定向运动栏目。例如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
当今中国, 定向运动已经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和推广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块, 广大高校教师和学生十分喜爱定向运动。例如在浙江大学的带动下, 浙江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定向运动大赛, 在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选手会被送到欧美一些定向运动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学习、培训和交流。以上是定向运动开展较好的例子, 但是, 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课中开设定向运动时间较晚、课时较少, 缺乏专业的教师, 并且定向运动参与人数较少, 很多学生喜爱定向运动但不敢尝试参加定向运动, 高等院校领导推行与倡导定向运动意识较弱, 在定向运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定向运动在高校中开展的意义
高校体育课把定向运动作为一个模块来开展, 是因为定向运动具有健身、趣味、比赛等多种功能, 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需要。定向运动既能强身健体、练就完美身材, 学习并熟练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 又能帮助广大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困难、敢于挑战困难的能力, 同时还能让广大学生学会抓机会, 当机立断地处理一些突发情况, 为这些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立足于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广大大学生在参加定向运动中, 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而又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运动能力。同时, 广大学生们也不会像在太极、广播操等体育课上长期练习某一个动作而厌学, 定向运动的路线中有很多未知元素, 能持续地激起学生兴趣, 长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定向运动流行于当今世界, 主要原因是定向运动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这些优点是其他体育课程所不具备的, 定向运动符合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需要。从高等院校教育的长期发展来看, 定向运动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模块, 是符合广大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的项目, 让学生喜欢体育课、重视体育课, 在体育课中找到特殊的乐趣, 让广大大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现, 因此, 定向运动值得在全国高校普及与推广。
其次, 站在我国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度上来看, 高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想要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就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高等院校要坚定树立健康最重要的主导思想, 正如毛泽东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新世纪有用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核心理念。所以, 当务之急是把学生们所喜爱的定向运动设定为体育课一个重要的模块, 在大学中推展开来, 然而逐渐地到中学、小学, 最终形成各个学段连接紧密的定向运动课程体系。例如2001年, 清华大学等6所著名高等院校按国家教育部的要求, 把定向运动和野外生存列入体育教学重要模块, 经过试运行, 该课程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这将成为我国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普及定向运动的成功范例, 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二定向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制约因素
定向运动需要的器材比较少, 有地图和指南针就能进行定向运动, 但是, 对硬件要求不高的定向运动对广大大学生的软件要求就比较苛刻了,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例如参加定向运动的学生要能做到以下几点:准确地认识地图、应用地图、熟练地使用指南针等;参加定向运动的体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带队经验, 同时还需要有校医全程协助定向运动的开展, 保证课程计划和任务圆满完成。总的来说, 高效开展定向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定向运动受保守观念的制约
保守的观念主要表现在高校体育教师和高校管理者怕把学生带到公园而产生麻烦和增加管理难度, 从而增加工作量。所以, 很多高校保守地开设国家正式规定的体育课程, 例如打太极、广播操、乒乓球等项目, 禁止体育老师和学生上他们所喜欢的定向运动课, 因此,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就停留在理论阶段了, 组织者和领导者思想保守, 定向运动也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空间了。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的定向运动开展情况来看, 这种保守与担心学生出问题是没有必要的。这些高校在定向运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预设了, 广大师生在进行定向运动时都非常积极, 同时还能遵守老师事先约定好的安排与规则, 在运动过程中还能发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集体至上的精神, 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高校与公园的配合不默契
定向运动的场地要比较宽阔, 同时还要有一些山、树木等障碍物, 这样的话公园就是比较合适的开展定向运动地点了。当前, 我国一些开展定向运动的大学都选择城市公园为定向运动场地, 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的发生。但是, 目前高校和公园管理者配合不默契, 特别是公园管理者应该怎么参与、怎么管理和收费等方面没有协商好, 就不可能签订长期合作意向, 为高校定向运动的持续开展增加困难。所以, 有条件的高校应加强与公园管理者联系, 积极商讨合作问题, 尽最大努力达成高校与公园的合作。这样就能促进定向运动的开展和推广, 给大学生一个更宽广的体育课空间, 从而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和高校的体育改革。
3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定向运动教学经验
就目前而言, 定向运动在我国属于新的体育项目, 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教师也是根据兴趣自学成才的, 所以师资力量非常有限。眼下, 开设定向运动的高校教师很多是在网络上学习, 或者利用假期参加一些短期定向运动培训班, 很难像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进行教学研究, 教学经验的严重不足给定向运动开展带来了困难和阻碍。例如, 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体育课都开展了定向运动模块, 但是教师和学生没有专业的教材, 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的, 没有进行什么培训就把学生带到公园, 每人配备一张地图和一个指南针, 学生自由活动, 这和学生自己游览公园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其次, 一些老师对定向运动模块的开展存在自己的看法, 思想不统一也会影响定向运动的开展效果。
三对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建议
总的来说, 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 广大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已经成为必须了, 根据定向运动的特点和要求, 我们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认识, 大力宣传定向运动
高校的领导和体育院系要提高认识, 尽量做好与公园的配合协调工作, 争取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通过宣传教育, 提高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对定向运动的了解, 获得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另外, 当今社会大力提倡全民健身, 各大城市公园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改变原有的公园管理观念, 尽可能多地为广大高校学生开展定向运动提供帮助与支持, 这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例如, 北京市北海公园与清华大学配合, 帮助学生开展定向运动, 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又能扩大公园的影响力, 可谓是清华大学和北海公园双赢。
2建立定向运动的管理部门, 研制专业器材
当前, 我国定向运动尚处于初级阶段, 除东南沿海和一些发达的省市以外, 很多省份的高校还没有专门的定向运动管理部门。仅仅靠某些大学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组织定向运动与推广定向运动是很困难的, 这也不利于定向运动的普及与推广。像一些沿海省市成立了专门的定向运动管理部门, 大力宣传和推动定向运动, 已经为定向运动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 我国目前每个开设定向运动课的高校所需的器材主要靠进口, 这就给资金不是很充足的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增加了障碍, 我国很少有专门生产定向运动器材的厂家, 从国外定向运动发展趋势来看, 这种靠进口器材开课一定不能满足定向运动的发展和推广普及。因此, 要想加快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 研制专业器材就是眼下必须要做的了。
3加强交流学习, 提高定向运动教师水平
让一些专门的定向运动管理部门按时举行一些定向运动大赛, 同时也开设一些培训班, 为定向运动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甚至一些经济条件好的高校可组织人员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定向运动学习, 不断提高定向运动课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平。教师在定向运动课上要加强与学生沟通, 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 归纳总结, 然后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例如, 2006年夏季, 浙江大学举办了定向运动培训班, 从欧美等国家请来了专业教师做讲座, 为一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了机会, 此次培训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之, 定向运动具有很多教育优势, 同时还被广大师生所喜爱, 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以在高校推广与普及定向运动是很有必要的, 培养和提高广大毕业生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兆祥, 郑柏武.高校开设体育定向运动课程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8) .
[2]张可, 刘琳.我院公共体育课程开展定向运动课程可行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 (2) .
定向越野教学 篇11
【关键词】盲校 定向行走 教学 听觉训练
【中图分类号】G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32-02
定向行走是盲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可帮助盲人融入主流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定向行走中,定向是行走的前提,只有行走的方向是正确的,行走才有意义。盲人在行走中,主要依赖耳朵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定向,听觉定向在定向行走中运用最多最广泛。学校定向教学主要教授盲生定向的方法与技巧,听觉训练是定向行走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听觉注意、听觉记忆、听觉定向等训练。
一、听觉对盲人定向行走的作用
在定向行走中盲人主要依赖耳朵接收到环境的各种信息进行安全有效的行走。有研究表明,盲人通过听觉学习定向。当某一物体发出同样的声响时,距离近则响,反之则小,所以盲人可通过声音的大小来判断远近;他们将听到的声音与具体的事物建立神经联系,通过记住不同事物不同环境下的声音、注意各种声音的回声等协助他们准确定向。他们能根据自己发出的声响回声躲避障碍物;他们根据汽车的声音确定在马路上的位置;可根据车辆在不同行驶方向和距离发出的声音不同,判断车辆与自身的位置关系。这些信息可帮助盲人定向与定位,使他们安全行走。
二、听觉训练的原则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对盲生进行听觉训练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进行声音的辨认时,先辨认熟悉的声音,再到不熟悉的声音;对盲生进行音色音调的训练时,从单音过渡到多音等。
2.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听觉训练时,要和盲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多听有意义的声音。设计听觉训练时充分利用盲生的日常生活用品,如进行音色、音调的练习,可让盲生敲击自己的洗脸盆、书包、枕头等,让盲生体会到:质地坚实的物件,音调高而细;质地松软的物件,音调低而粗。
3.学以致用
进行听觉训练时,要注意培养盲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进行听觉注意和声音辨认时,让盲生站在十字路口的马路边上听红绿灯装置的声音。让学生认识并按要求练习:听到绿灯急促的“哒哒哒”的声音时可以安全有效地通过马路;听到红灯间隔较长的“哒-哒-哒-”声则不能通过。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盲生就能从理论学习应用到实践中。
4.设计真实的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结合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不但能让盲生学习听觉训练的知识,而且情景交融,给盲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听觉训练时可设置真实的任务:判断车辆行驶的声音与自己的位置,能否安全通过路口?
三、听觉训练在盲人定向行走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1.听觉训练与体育课相结合
在体育课的走跑跳投活动渗透盲生的听觉训练,特别是听觉定向。如游戏“摸摸大树跑回来”,教师在“大树”旁放置一个录音机,播放音乐,盲生通过听录音机的音乐判断“大树”的方位、判断与大树的距离。如跳远时,在起跳点放置一个蜂鸣器,让盲生进行踏点。在投掷项目中,在一定距离的地方放置木板,让盲生把实心球或者沙袋往木板的方向投掷,通过击打木板的响声判断投掷的距离等。
2.听觉训练与寻找失落物相结合
盲生在日常生活常需要寻找失落物,要快速地找到掉到地上的东西,就需要盲生有较好的听觉注意、记忆、定向的能力。当一件物件掉到地上时,它与地面碰击会发出声响,不同性质的物件落地时,与地面碰击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质地松软的物件(如书本等)落地时,与地面碰击的声音比较浑厚、稳实,而物件在地面上的位置也基本是在声音处或附近。质地坚硬的物件(如钥匙、硬币等)落地时,与地面碰击的声音比较尖锐、清脆并可能有反弹或滚动,致使失落物远离原落地的位置。盲生可根据反弹或滚动的声音判断方向和大致距离。
3.回声训练与躲避障碍物的训练相结合
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反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回声对盲人在行走过程中成功躲避障碍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回声的教学中,可让盲生倾听老师播放的回声现象,认识回声。然后再让盲生在空旷的、密闭的房间中倾听自己的喊声、脚步声、弹琴声、盲杖击地声等,让盲生体验各种回声的细微差异。最后让盲生尝试在行走的过程中,利用嘴巴发出“咂咂”声来判断前面有没有障碍物。因为有无障碍物,回声会不同:有障碍物,回声会发闷;没有障碍物,回声会发空。在盲生探寻到有障碍物的地方,请盲生用躲避障碍物的方法,安全地绕过障碍物。
四、结语
盲人要安全有效地行走,依赖盲人定向的准确性,盲人确定方向则多数依赖听觉定向,在定向行走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听觉训练,提高盲人的定向行走能力,使盲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德深,钱志亮等.全日制盲校定向行走课程教师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钱志亮. 盲校定向行走课程教学 [J]. 特殊教育研究,1994(1)
[3]姚伟.关于失明者定向行走训练的价值[J].现代特殊教育,1994(1)第1期.
[4]钱志亮.盲校定向行走课程教材建设的理论研究.国家“九五”教育规划课题“盲校特殊课程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之六.
定向越野教学 篇12
1. 目标导学, 确定方向
具体操作 展示学习目标, 并同学生一起解读目标。
设计意图 (1) 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2) 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复习重点, 以便自己复习和小组合作时更有针对性。
2. 知识梳理, 形成系统
具体操作 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并理顺本单元的知识和前、后单元的联系,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 同时也检查自己对本单元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3. 应用生活, 能力提高
具体操作 (1) 为了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发展, 本环节按梯度设计四部分题目:双基巩固、变式训练、实际应用、拓展提高。
(2) 拓展提高部分的题目是为了培养尖子生, 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完成题目的形式, 共同攻克难关, 学会合作。
设计意图 (1)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奋斗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2) 充分发挥学优生的传、帮、带作用。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通过教师精心准备的各层次的习题, 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复习策略
复习课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单元的知识点, 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单元的基本题型及其解法.重要的是能够挖掘出每一题型后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从而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目标的达成是通过学生自主整理、主动练习形成的。所以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抓准起点——这个起点是指复习的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了解学生、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沉淀, 便于形成学习平台, 抓准基点展开梳理, 从而有助于面向全体、查漏补缺。那么这个点如何抓呢?
方法一, 设计开放题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平面图形的面积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开放题:如门需要重新粉刷, 需要用到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这些知识散点组串起来, 从而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基础, 复习时有的放矢。
方法二, 通过交流谈话来了解。可让学生先说说看到某某单元, 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复习?这样相对以往教学中教师喋喋不休、大量的注人, 课堂更多地关注了质的体现。
2. 突出过程——这里的过程指的是知识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 讲一遍不如做一遍”。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越疽代疱梳理知识, 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新型复习课则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 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这种自主整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 互相交流和比较。也正是在学生的自主梳理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整理的方法, 提高了自主整理的能力。如“乘法简便运算”的复习, 老师先让学生自己整理简便运算的定律和性质, 再引导学生在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和全班的合作交流, 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 进一步明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出合适的习题独立解答并相互提醒应该注意的问题。
3. 注重评价——这里的评价指的是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 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舞台, 不但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把展示的空间让给学生, 更要把评价的机会交给学生。这样在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反思, 欣赏他人。在相互的质疑评价中, 就能暴露学生的不同思考和存在的不同问题, 引发辨析、矫正, 从而完善知识网络。
4. 强调应用——这里的应用是指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定向越野教学】推荐阅读:
定向越野运动08-01
定向越野比赛简报08-20
校园定向越野策划书10-20
定向越野百米赛05-15
定向越野基础知识07-23
城市定向越野策划书08-18
翰林楼定向越野活动09-27
定向越野训练计划书09-09
拓荒者定向越野策划书07-06
定向越野的比赛——犯规与处罚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