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效果(共10篇)
定向效果 篇1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深, 各企业不断推出花样繁多的促销手段来抢夺市场份额, 使得促销费用也不断增长。为更好的吸引有价值的顾客和培养忠诚顾客群, 企业越来越多的应用定向促销的方式, 研究表明76%的顾客因拥有会员卡而不愿改变其消费行为, 因此, 许多商家以会员卡的方式提供定向促销来抢夺顾客资源, 培养顾客忠诚度。
为了能够使企业推出的会员卡定向促销策略更加有效本文就影响会员卡定向促销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以期能够为企业制定定向促销策略提供参考。
一、消费者的会员卡定向促销优惠享受过程分析
首先, 消费者购买企业产品是选择享受企业会员卡定向促销的前提。当消费者知道了企业推出的会员卡定向促销政策后, 会对其带来的利益和所付出的成本做一个比较, 通过评估会员卡价值来选择是否办理会员卡。
办理会员卡的会员每次购买产品后, 都会对会员卡的拥有价值作重新的评价。如果会员感到满意, 则会提高其满意度, 使未来购买该企业产品的可能性增加, 从而提高该会员的忠诚度, 即会员卡促销政策对该会员有效。而会员忠诚度的提高有助于会员主动传播企业信息, 提高与周围的人群分享其消费体验的意愿, 从而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口碑, 带来新的顾客。
二、影响消费者办理会员卡的因素分析
影响消费者办理会员卡的因素主要有:1产品特性。2.消费者的产品认知度。3.会员卡优惠力度。4.消费者获得会员卡的成本。5.以往使用会员卡消费的经验。6.相关群体的示范影响。7.会员卡使用范围。
三、影响会员享受会员卡定向促销优惠的因素分析
会员享受会员卡定向促销优惠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会员产生重购行为;二是重购时对会员资格的确定。
企业的会员可以分为三类, 这三类会员享受的会员卡定向促销优惠的影响因素略有差别。如表1所示:
此外, 会员资格认定的便利性也会影响所有类型会员享受会员优惠。
四、影响购后会员卡感知价值评估的因素分析
影响购后会员卡感知价值评估的因素有:1.实际享受会员卡优惠力度;2.本企业大众促销;3.持卡消费中的购物体验;4.会员使用会员卡频次。
五、影响会员进行口碑传播的因素分析
影响会员进行口碑传播的因素主要有:会员资格的象征意义;会员对产品的偏爱;企业提供激励会员推介的政策且这三者都与会员进行口碑传播呈正相关。
六、会员卡定向促销策略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会员卡定向促销策略主要有:
1. 制定有吸引力的会员政策。
2.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占有的资源, 设计合理的会员政策。
3. 有选择的吸收会员的同时降低会员卡获得成本。
4. 扩大会员卡使用范围。
5. 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 同时刺激会员购买新产品。
6. 合理制定大众促销, 并保持会员一定的优越性。
7. 针对竞争者促销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临时会员定向促销。
8. 会员资格确认简洁化。
9. 特别关注会员的购物过程。
1 0. 推出会员推介回报政策, 提高会员推介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Barry Berman,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Customer Loyalty Program,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06
[2]Smith, A., Sparks, L., Hart, S., Tzokas, N., Retail loyalty schemes:results from a consumer diary study.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003
[3]Knox, S.D.&Denison, T.J. (2000) , Store Loyalty:Its Impact on Retail Revenue.An Empirical Study of Purchasing Behavior in the UK,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0
[4]Nathalie T.M.Demoulin, Pietro Zidda, On the impact of loyalty cards on store loyalty:Does the customers’satisfaction with the reward scheme matter?.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008
[5]苏钰, 基于消费特征研究的定向促销模型, 工业技术经济, 2007.6
定向效果 篇2
摘要:以长沙市5所大学的1至4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大学生存在两种运动目标取向,《运动中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问卷》(TEOSQ)的构念校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两种目标取向的相关模型拟合指标AIC却优于非相关模型,这显示我国学生的运动目标取向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两种目标取向都以个体的“能力感知”为基础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自我定向与任务定向男、女大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年级高、低上的差异呈显著性。研究者认为,体育教学中应当重视创设任务氛围,应对影响个体目标取向的那些调节变量予以重视。
关键词:任务定向; 自我定向;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974-03
体育运动领域中关于目标定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标定向与内部动机的关系、与能力及努力概念的联系、与学习策略的关系、与体育活动参与坚持性的关系、与运动目的的关系、目标定向的发展预测量七个方面(黄庆海,1996)。
目标取向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在学业领域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运动领域的相关研究有限,而且存在跨文化的适应问题。个体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过程,我们需要积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使我们对这个理论在我国运动领域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会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心理因素对个体运动参与发生影响的过程。
1研究方法
1.1被试
以长沙市就读的5所大学1至4年级学生8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测案例数为921名学生,其中男性483名,占样本数54.6%;女性402名,占样本数45.4%。年龄M=20.67,SD=0.76,剃掉无效问卷36份,剩余有效问卷88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6.09%,缺少一项填写内容的问卷以及未按填写指导语回答问题的问卷被视为无效问卷。
1.2材料
研究材料取材于1999年由武汉体育学院的陈坚、姒刚彦两位学者进行了初步检验的《运动中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问卷》(TEOSQ),该研究各项指标表现较好,该问卷共有13个测题,《运动中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问卷》的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份量表的α(Cronbach)系数分别为0.75、0.73。
1.3程序测量之前,请被试以自愿为原则,填写研究参与同意书,问卷在安静的教室内填写。应用AMOS4.0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 CFA)。研究将会对TEOSQ所含的两个目标取向问卷分别进行检验,另外还将设立两个竞争性模型,即相关与非相关模型进行比较。同时还将考察个体在两种目标取向上的性别差异及高、低年级差异,1、2年级设为低年组,3、4年级设为高年组。
2结果
2.1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依据目标定向的理论构想及初步修订的因素分析结果设立模型(集成),对运动中自我定向、任务定向所做的CFA拟合指标分别为M1、M2,M3为相关模型、M4为非相关模型。模型拟合使用ADF(渐进性分布无干扰)进行参数估计。
本研究中χ2检验p=0.000,该指标虽呈显著性,但由于该指标对样本量比较敏感,是可以接受的。综合各指标,从表1的模型拟合指标看,本研究认为经初步修订的(TEOSQ)构念效度良好,《任务定向问卷》的α(Cronbach)=0.76《自我定向问卷》α(Cronbach) =0.77。
2.2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的性别与年级差异
由表2可以看出,自我定向与任务定向男、女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表2表明,自我定向与任务定向在年级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3结论与讨论
3.1结果讨论《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于欧美广为流行,引进国内时间并不很长,该问卷曾经由陈坚 姒刚彦两位学者初步修订过,本研究应用更具有建设性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可算结构方程模型特例)对前人成果做进一步考察,从模型拟合指标来看,该问卷的构念效度是可以接受的,但这里我们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即M3的相关模型,其拟合指标在AIC上要优于M4非相关模型,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数据表现,似乎不那么理想,姒刚彦关于中德学生运动中目标取向比较的报道显示出中国学生在两种目标取向上的相关性,他怀疑中国学生的目标取向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即其中可能有一些其他成分的掺杂,这种情况在本研究似乎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验证。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可能与样本量等某些数理统计前提指标有关,另外,相关模型则显示,两种目标取向不是完全正交的,对此情况的可能解释为,两种目标取向本质上都是以个体的“能力感知"为基础的。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可能存在一些调节变量对个体的目标取向发生影响,但研究结果基本上证实两位学者的修订成果是稳定、可靠的,并且也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大学生体育运动情境中确实存在这两种目标取向,看来就这一点而言东西方差异不大。自我定向与任务定向男、女大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也不同于我们的感性认识,因为通常认为男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强,更容易倾向于社会或环境标准来判定自己的成功,即男学生应更倾向于采取自我定向,女学生者更易采取任务定向。在这里研究者引述一份来自英国的研究报告(孙延林, Wang &.,Biddle),该研究以英格兰824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在体育运动中对自我定向的考察中,发现男学生的自我定向水平高于女学生,差异呈显著性。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是我们注意到了该份报告的自我定向上的性别差异,对于本研究的结果,研究者所作的推测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女学生的人格倾向中增加了更多的“自我"意识,她们与男同学相比同样不拒绝社会评价可以做为他们评判自身成就行为的标准即便是在体育运动中,当然另外一个可能就是男同学的自我定向水平正在降低。男、女学生的任务定向差异不呈显著性,说明就总体而言,不同性别的学生“自我提高"的认知水平是相当的。研究者考察高、低年级的变量差异,实际上也是旨在考察不同年龄的身体自我效能、目标定向差异,研究发现低年级(1、2年级)的自我定向与任务定向的得分都要高于高年级(3、4年级),并且差异呈显著性水平(p<0.05),拒绝原假设,这种现象难以解释,据Ewing ,Robberts与Perberton(1983)考察儿童的不同年龄的目标定向差异,所做的推测,随着年龄的增加目标定向的变化或许是个体“成熟"的结果以及来自于不同社会经历所影响,或许是由于年龄小的学生行为内部与外部动机水平都比较高的缘故,在体育运动中也有表现,国内还未见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我国学者孙延林(1997)在我国初中生体育课中关于动机气氛的研究表明,任务气氛的体育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许多研究结论都表明,体育教学中使用学习气氛会对学生的操作表现有促进效应。例如,Ames(1992)认为初步的研究工作已经证明在行为操作环境中施以个体能够知觉到目标取向氛围能够影响个体的成就目标,内部兴趣。操作取向氛围标志以竞争性或标准反馈,易诱发自我定向(Duda, 1993),反之,操作情境施以努力、自我参照氛围易诱发任务取向,Ames与Archer(1988)的研究成果也发现个体如果知觉到了掌握氛围(mastery climate)他们会采取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相信努力导致成功,更愿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它学业领域,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发现,孟慧等(2007)发现在学业领域采取任务定向的个体能够表现出更好的社会适应、心理适应于学业适应。因此我们建议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偏重于任务氛围的创设是适宜的。
3.2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本研究中我们个体目标取向所做的差异探讨是二分的,但是个体的运动参与往往是两种目标取向同时存在的,只是高、低水平不同。我们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对个体的目标取向联合考察更具意义,难得的是测量学上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建议以后应用HLM等测量技术关注个体水平上两种目标取向的特征。个体在运动中采取任务取向也通常意味着会采取努力归因,即便在竞争性体育运动中也会使他们有适宜的认知和情绪,目标定向理论这几年间也在不断发展,心理学家们对个体成就情境中的目标取向特征不断分解与深入,目标的维度也在增加。例如,Harwood提出的目标取向三维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在普通人群的完善与检验是未来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运动领域中,如果能将目标取向理论与个体其它动机、情绪状态评测的联合起来考察个体运动中的心理特征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总而言之,无论是受到传统关注的竞技领域还是普通民众的运动参与行为,可以做的深入研究是很多的,对这些运动参与理论的消化与完善能够帮助我们对影响运动参与的心理因素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陈坚,姒刚.目标定向理论及其问卷的初步检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128(1):53-56.
[2] 高惠璇,等.编译SAS系统SAS/STAT软件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
[3] 谭先明,罗东林.运动员大学生与非运动员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499-1501.
[4]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5] 黄庆海.运动心理学中关于目标取向的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8(3):59-65.
[6] 金瑜.心理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孟慧,范津砚,Steve Jeong 等. 目标定向的因素结构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目标设置和绩效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1):165-168.
[8] 孟慧,范津砚,柳菁.目标定向与适应:社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54-58.
[9] 孙耀.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习动机的激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9(4):62-64.
[10] 孙延林.体育课中的动机气氛对初中生的动机水平,目标定向和成就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
[11] 孙延林,C.K.John Wang, Sturt J.H.Biddle.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自我决定理论:年龄和性别的差异[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3):10-14.
[12] 姒刚彦,李庆珠,刘皓.对运动成就目标三维模型的检验——一项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实证研究[J].心理学报,2007,39(1):163-175.
[13] 王雁飞,凌文辁,朱瑜.成就目标定向理论中的中介变量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26(2):366-367.
[14] 徐爱华.目标定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大学生职业选择行为关系的研究[D].硕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5] 张力为.研究问题与统计方法的有机配合[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23-26.
[16] 张力为.哪些问题需要用结构公式模型回答[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33-36.
[17] 张力为,任未多.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综述[J].心理学报,1995,27(4):386-393.
[18]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9]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 Aleksandra Luszczynska, Urte Scholz,Ralf Schwarzer.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Multicultural Validation Studies.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5,139(5) 439-457.
[21] Duda J 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sk and ego orientation and the perceived purpose of sport among male and female high school athletes.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1989,11:318-335.
[22] Levy, Susan S.; Cardinal, Bradley J.,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ransitional Shifts i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6,77(4):476-485.
[23] Martins .Hagger,Nikos Chatzisarantis and Stuart j.h.Biddle,The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and past behaviour on the physical activity intentions of young people[J].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2001,19:711-725.
定向效果 篇3
关键词:肺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疗效
肺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 而且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肺癌在早期不易确诊, 一般患者在查出肺癌时, 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这也是造成肺癌治愈率很低的重要因素[1]。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 在肺癌放射治疗方面取得不少新进展,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法是一种新的放射治疗技术, 不仅提高肺癌放射治疗的效果, 也减少了在放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我们将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分别采取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和常规放疗放射治疗, 对两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经病理学和细胞学确诊的肺癌患者, 其中男56例, 女14例, 年龄为35~73岁, 平均年龄54.2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使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研究组35例, 采取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35例, 采取常规放疗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具体资料见下表1。
1.2 治疗方法
由于射线对患者机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治疗期间注意调整患者的饮食, 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研究组:将患者采用体膜固定后进行CT扫描对病灶定位, 将扫描图像导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根据患者的病灶发展情况制定三维治疗计划, 一般采用80%~90%剂量线包绕靶区, 其中包括原发的病灶及转移的淋巴结, 随后使用直线加速器通过多叶光栅进行等中心的适形照射, 针对患者病灶发展情况、照射部位的不同, 使用不同的剂量。对照组:对于采用常规放射治疗的患者, 使用模拟机定位, 将射野调制到包括可见肿瘤及同侧肺门、上纵隔或全纵隔等重要部位, 先前后对穿照射, 为防止照射到脊髓, 随后采用斜野照射, 根据照射的部位及病灶发展情况采用不同的剂量[2]。
1.3 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放射治疗结束后, 观察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相关放疗不良反应等状况, 在经过2个月左右的康复理疗后根据患者CT报告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 此标准采用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分为[3]:完全缓解, 通过治疗后患者病灶完全消失且并无新病灶的出现;部分缓解, 病灶大小比治疗前缩小50%以上且维持1个月以上;无变化, 病灶大小与治疗前相比缩小不足50%或有增大但不超过原病灶的25%;进展, 病灶比治疗前增大25%以上。一般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归结为有效, 无变化和进展归为无效。对于放射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评价, 笔者采用RTOG标准进行评价, 分为Ⅰ、Ⅱ、Ⅲ、Ⅳ级。
1.4 数据处理
将检查结果处理后得到的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不良反应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记录经过统计后得到相关结果, 按照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得到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要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放射治疗, 并且使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进行治疗,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减少。具体相关数据如表2、表3所示。
3 讨论
肺癌在我国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肿瘤, 作为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放射治疗在肺癌的治疗手段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 常规放射治疗由于照射面积比较大, 对患者的肺及邻近器官伤害很大, 为了防止射线对患者器官的损伤, 不得不限制了剂量线的使用, 而采用低剂量就不能彻底有效地消灭肿瘤[4], 致使患者的放射治疗失败率较高, 降低患者的生存率。随着科技的进步, 一种全新的放射治疗方法: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的出现, 标志着肿瘤的放射治疗迈入了准确定位、详细计划、精确治疗的时代, 代表着新式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是通过共面、非共面、多野、多弧的照射[5], 使其高剂量的分布在与肿瘤靶区一致的三维方向上, 这样精确的治疗不仅提高了靶区治疗的剂量, 也更好的保护了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这样,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能减少患者局部的复发, 同时也能减少由于放射产生的并发症。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优点就是可使患者的肿瘤靶区在照射时能比常规放射治疗有更精准的照射部位及更高的剂量照射, 使得单次照射剂量及总量的利用率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相比于常规放射治疗, 将来的临床应用上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讲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学源, 齐武, 曲启娟.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 2002, 19 (2) :97-98.
[2]段永建, 韩晓莉, 唐文春, 等.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肺癌的探讨[J].中国癌症杂志, 2002, 5 (3) :.223-224.
[3]袁葆琳, 师卫华, 张涛, 等.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 2006, 28 (11) :825-826.
[4]赵帆, 孙延亮, 唐伟建, 等.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 (附42例报告) [J].中国医师杂志, 2005, 7 (6) :833-834.
定向选择 精准表述 篇4
【关键词】议论文 作文 立意 作文教学
一则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往往是极其丰富的,从这个角度看,它属于这个话题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属于另一个话题的内容。当一则材料运用于某一特定话题时,它的价值可能仅仅在局部上,其余的信息并不重要。那么,怎么办?“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便是变通使用材料的第一步,即定向选择。
比如以下一段材料: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它不仅建院历史悠久,还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佛学者。而且,该学院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在学院的正门之侧,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就必须要弯腰侧身,不然,就会碰壁撞头。凡是就读于该学院的学生,第一节课就是由教授带领到这个小门前,让每一个人进出一次小门,所有的学生都是弯腰侧身进出的。经过这一节课,学生无一例外地承认,自己体悟到的东西,可以受益终身的。
这则材料信息丰富,所包含的话题实在是多。诸如“变通”、“谦逊”、“特色”、“改变自己”、“细节”、“反思”、“教育的艺术”、“韧性”、“方与圆”、“屈与伸”、“进与退”、“刚与柔”等等,但用于具体写作,能全部照搬吗?假如我们议论文的话题是“教育的艺术”,对“孟买佛学院的小门”这则素材,你该做何取舍?哪些信息可能切合话题?相比较而言,从孟买佛学院采用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由此而带来的效果这一角度切入更为合适,其余的要毫不留情地舍弃。
这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还可以让人获得以下不同的启发并对其定向选择:
1.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环境也不会总适应人们,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追求理想和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自己,调整自己,以求在新的环境里完成任务。
2.生活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制约、障碍,面对这些,我们需要有韧性。
3.通往成功的路上总是障碍重重,有时正面突破也许不可能,但学会变通,也许就柳暗花明又一村。
4.怀着一颗谦逊的心,一个人才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充实自己,不至于过分高傲而忘记了脚下的路。
第二步,进入围绕话题写作阶段时,就要对定向选择的材料作精准的表述。
同一则素材,在不同学生的笔下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效果,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材料的表述。千篇一律,照搬照抄,这是材料表述的最大症结。运用材料进行写作时,除了要根据话题需要选择出相应的素材细节外,还需要根据话题、观点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语言加工,着力突出某个方面。但是,有时材料会不完全跟主题相吻合,这时我们就要把自己“有备而来”的材料,临时机智加以改造,扭一下角度,强化它的某一个侧面,以使材料能有力地证明观点,即进行材料的“改用”,让它为表达新的话题、观点服务。
于是,当以“教育的艺术”为话题时,我们可以突出孟买佛学院培养出许多著名佛学者源自于他们独特的教育方式来提取事例;当以“韧性”为话题时,我们可以着重渲染遇到的制约、障碍及在此面前新生的“侧身弯腰”的态度、做法来提取事例;当以“谦逊”为话题时,我们可以主要分析新生在小门前正视自己钻过去时的身高的缺点,而摒弃高傲,“侧身弯腰”走好脚下的路的正确做法来提取事例。诸如此类,把这个例子加以改造,强调这个例子中“为我所用”的那个侧面,这样就能“点石成金”。
我们再看对“孟买佛学院的小门”这则材料经过定向选择后,分别可以如何精准表述。
(1)话题:教育的艺术。
论点:教育要追求适当的方法。
表述:教育的形式应生动化、多样化,让学生亲自体悟,而不是死板地灌输,让学生觉得晦涩无味。孟买佛学院的做法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教授在第一堂课便让学生通过一个低矮的小门,而学生惟有弯腰侧身才能通过,否则,便会遭受“碰壁撞头”之苦。这亲自体验的生动一课成为了学生一生的财富。它让学生明白了屈伸之间的取舍、障碍面前的变通等种种难以言传的人生道理。可见,“活”起来的教育脱离僵化的模式,更有启发性和好效果。如此,学生的学习不也可以真正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吗?
(2)话题:改变自己。
论点:面对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要学会改变自己。
表述:萧伯纳告诫人们:“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孟买佛学院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特意开了一扇1.5米高、0.4米宽的小门,让新生进出一次。对于一个成年学生来说,只有弯腰侧身才能过去,否则就会碰壁撞头。这时,无法改变客观条件“门”,那只有改变自己,穿越障碍。低下头是为了保护头,更是为了再次昂起头。改变自己则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朗,改变自己则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自信。
(3)话题:韧性。
论点:面对制约、障碍,我们需要有韧性。
表述:障碍是一座大山,阻挡了前进的河流,但河流可以绕过它继续前行。障碍是一堵高墙,阻挡了疾驰的狂风,但狂风可以翻越它依旧咆哮。人生中会有许多障碍,有时既不能绕过,也不能跨过,这就需要另辟蹊径,也许是从中穿过去。据说,孟买佛学院的新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教授把新生领到学院正门一侧的小门旁,让他们进出一次。显然,一个只有高1.5米、宽0.4米的小门,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要想过去,绕、翻都不可能,必须弯腰侧身穿过去,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的确,面对障碍固然需要坚强的意志执着的信念,但韧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刚中带柔,才能穿“门”而过。
(4)话题:变通。
论点:要学会变通。
表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世间万物无不以变化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而人类也必须以变化来适应世界。在变通中求生存,求发展,早已被无数实践证实。享誉世界的孟买佛学院就以变通来教育学生。教授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便是要学生通过一个高1.5米、宽0.4米的小门。而像平时那样行走必定是难以通过的。学生们不得不弯腰侧身进出。正是这堂课,使同学们获益匪浅。试想,若是某个学生不懂变通,岂不撞得头破血流?在生活中,这样的“小门”数不胜数。小到一次堵车,大到人生的转折、生命的安危,若不懂得变通,岂不是得处处碰壁?可见,变通是多么重要!
(5)话题:谦逊。
论点:要常怀谦逊之心。
表述:成熟的稻穗总是垂向地面,而真正伟大的人也总是以谦逊之心对待世界。在孟买一个著名的佛学院里,新生们都顿悟到了此答案。入学的第一堂课上,老师领着弟子来到正门一侧的小门旁让他们进出一次。特别的地方在于这扇门的设计仅容得下一个成年人低头侧身弯腰进出。这堂课所教授的,正是“谦逊”。这座佛学院的享誉世界、这里的很多学生都成了著名的佛学家,不能不说这次顿悟是原因之一。怀着一颗谦逊的心,一个人才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充实自己,不至于过分高傲而忘记了脚下的路。
以上,我通过材料个例在议论文中的变通使用,谈了定向选择和精准表述这两个问题。这也是学生在材料运用中最犯愁的问题之一,希望借此给我们的议论文教学带来一点帮助。
定向效果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 男性40例, 女性20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40岁至8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0±12.1) 岁。全部患者均有高血压史, 颅脑CT检查结果显示, 患者颅脑内均有40~140mL的血肿, 血肿量 (mL) =π/6×层数×短轴×长轴 (最大出血层面) 。血肿部位包括:10例破入脑室, 9例皮质下, 22例丘脑, 18例基底节区。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30人, 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临床症状
患者的意识状态分级标准:清醒为一级, 嗜睡为二级, 浅昏迷为三级, 中昏迷为四级, 深昏迷为五级。其中, 一级18例, 二级17例, 三级8例, 四级17例。合并症情况为:双侧瞳孔放大9例, 单侧瞳孔放大16例, 上消化道出血13例, 中枢性高热7例, 失语12例, 偏瘫33例。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保守内科治疗, 包括并发症预防、抗脑水肿、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降颅压和控制血压等。实验组患者行微创结合CT立体定位治疗, 具体方法为:CT扫描定位血肿部位中心点和最大层面, 依据解剖特点, 以血肿为靶点穿刺。颅内血肿的体表投影, 以及小脑出血皮点体表穿刺定位, 常规使用铺巾消毒, 使用长度适当的YL-1型穿刺针, 局部头皮麻醉后行血肿中心穿刺, 穿刺点尽量绕开侧裂和中线等功能区。针芯退出后行引流管引流。如果是液体血肿, 需将血肿缓慢抽净;如果是凝血块, 需通过一定的压力, 使用血肿粉碎针注入生理盐水3~5mL, 通过射流的作用将血凝块击碎, 并引流出, 该操作可多次反复进行, 直至血肿引流净, 再注入3~5mL生化酶, 引流管夹闭2~4h后开放引流, 生化酶的注入次数依血凝块的多少而定, 完成引流后再次行CT检查, 直至血肿彻底清除后拔管。
1.4 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分析两种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的GCS评分, 以及血肿的清除情况, 并依据ADL分级标准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 其中, Ⅰ级为生活完全自理, 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完全恢复, Ⅱ级为生活自理, 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部分恢复, Ⅲ级为能主拐杖行走, 生活需要部分帮助, Ⅳ级为意识清醒, 但须卧床, Ⅴ级为植物生存状态。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 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 如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CS评分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结果为 (8.27±0.3) , 治疗4周后GCS评分结果为 (13.27±1.21)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结果为 (8.23±0.35) , 治疗4周后GCS评分结果为 (9.43±1.1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GCS评分结果对比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经过临床治疗后, 两组患者GCS评分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颅内血肿量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前颅内血肿量为 (64.00±4.23) mL, 临床治疗2周后血肿量变为 (21.50±3.24) mL;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前颅内血肿量为 (61.67±2.23) mL, 临床治疗2周后血肿量变为 (64.00±2.24) mL。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颅内血肿量对比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经过临床治疗后, 两组患者颅内血肿量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2.3 预后情况
术后对患者实施6~12个月不等的随访, 随访的主要内容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随访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如表1所示。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 该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在于血肿对脑组织造成压迫, 从而导致继发性神经功能受损, 以及脑实质无法逆转的损伤, 所以, 早期清除血肿能够最大程度低避免患者的脑损害, 有助于术后神经系统功能的迅速恢复[1]。高血压脑出血的传统临床治疗方法为保守的内科治疗, 但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通常较差, 然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后遗症较为严重、致死率高且手术创伤较大[2]。本次临床实验使用微创结合CT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经验进行如下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的6至7h内为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 需尽快实施微创手术治疗, 以及时将脑组织内的血肿清除, 从而缓解脑组织高压状态, 最大限度地改善其预后的生存质量。CT立体定向过程中, 要注意保持患者头部制动, 且需在最大层面血肿上行手术穿刺, 并在穿刺时尽量绕开侧裂、中线等功能区[3]。如果是出血量在30mL以上的大血肿, 则内科治疗的疗效通常不十分满意, 需及时实施手术治疗。本次临床实验将血肿量≥30mL的患者, 按照其术前相关影像学资料和意识状态, 以及是否具有明显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作为患者的手术适应证[4]。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方法相比, 微创结合CT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更佳满意, 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综上所述, 微创结合CT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清除血肿的效果更加理想, 且治疗成本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易行、手术简单快速且手术创伤更小, 因而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更高。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结合CT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内科药物治疗, 实验组患者行微创结合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 实验组患者的ADL分级、颅内血肿量和GC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 微创结合CT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 治疗效果更加满意,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操作简单易行, 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微创,CT立体定向,高血压脑出血
参考文献
[1]黄军.CT定位微创定向穿刺双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淮海医药, 2012, 30 (1) :48-49.
[2]吴粤.CT立体定向微创软通道置管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2) :259-260.
[3]郑丽华.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4例[J].中国综合临床, 2009, 15 (4) :409-410.
定向效果 篇6
关键词:定向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煤与瓦斯突出
我国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最严重的国家。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含量的不断增大, 高瓦斯矿井可能成为突出矿井, 突出危害较轻的矿井可能转变为严重突出矿井;在始突深度以下, 同一矿区、同一矿井、同一煤层随开采深度增加, 突出次数增多, 突出强度增大, 突出危险区域扩大。针对日趋严重的煤与瓦斯突出灾害, 2009年5月14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以下简称《防突规定》) 。《防突规定》系统总结了我国防突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明确提出了“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等防突工作方针[1,2]。更加严格要求了区域防治措施, 规定区域措施不到位, 不得进行采掘作业。
区域性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为人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尤其是千米定向钻孔区域预抽防突措施效果检验[3,4,5]。笔者基于寺河矿西井区千米顺层定向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情况, 探讨了顺层定向长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 即采用预抽前的瓦斯含量及抽排瓦斯量等参数, 间接计算煤层残余瓦斯含量进行预评价, 然后将定向钻孔预抽控制区域划分为若干个60~80 m小区域, 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指标对小区域进行措施效果检验[6]。通过在寺河矿西井区的现场试验, 安全完成了W1302工作面的布置。
1 试验区概况
寺河矿西井区3#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煤层倾角2°~10°, 一般5°左右, 煤层厚度6.31 m, 煤的密度为1.46 t/m3;煤质较为坚硬, 煤的坚固性系数为1~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4.0 Mt/a。西井区采用一个水平开拓3#煤层, 水平标高为+280 m, 共划分4个采区, 工作面设计采用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采煤法。
2005年起, 寺河矿引进了VLD-1000型千米定向钻机。经过不断探索、试验, 于2008年定向钻孔成孔率大幅提高, 钻机开机效率达到较高水平。通过掌握先进的顺层定向钻进工艺, 结合寺河矿3#煤层易钻、成孔好、瓦斯易抽的特点, 井下定向钻进顺煤层递进式区域瓦斯抽采成为寺河矿井下抽采最实用、最高效的抽采方法。2008年至今, 对西井区西一、西二盘区的共5个工作面实施了顺层定向长钻孔区域预抽。目前, 寺河矿已形成了以地面井先行, 井下顺层定向钻孔为主、穿层钻孔为辅的井上下联合抽采模式。
2 顺层定向钻孔区域预抽情况
2.1 顺层定向长钻孔成孔试验
从2005年引进千米定向钻机后, 经过反复试验摸索, 顺层钻孔主孔成孔深度从开始的300~400 m提高到目前的600~800 m;单孔主孔最长达870 m, 加上枝状孔总钻孔长度为1 776 m。单机效率由起初的2 000 m/月提高至目前的6 000~9 000 m/月 (钻孔主孔长度为800 m左右, 单机效率平均为6 000 m/月;主孔长度为300~500 m, 单机效率可达8 000 m/月以上) 。钻孔钻进时一般每隔80~100 m要开分支进行探顶或探底, 实现控制煤层全厚度的均匀抽采。其成孔图见图1。
2.2 顺层定向长钻孔布置方式
经实践, 定向钻孔施工长度在400~600 m最经济, 抽采效果也最好。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顺层预抽钻孔的布孔方式采用集中钻场施工扇形孔法, 将工作面划分为几个区块, 在每个区块的进风巷布置集中钻场, 每个钻场布孔数量为15个左右, 钻孔间距为5 m, 钻孔预抽控制范围为400 m×350 m, 每个钻孔内设计2~3个分支, 主孔设计深度为400~550m, 分支水平间距为12~15 m。单孔施工进尺一般在1 200~2 000 m, 钻孔直径为96 mm。钻孔控制下一个工作面进风巷外30 m, 钻孔施工时进行探顶、探底, 确保全煤层抽放, 实现递进式预抽瓦斯区域防突。定向钻机已由2005年试验研究阶段发展到现在井下主要的钻孔施工装备, 至今定向钻机钻孔累计进尺已超过3×107m。钻孔布置如图2所示。
3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方法
《防突规定》第五十二条规定:“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 应当以预抽区域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为主要指标或其他经试验 (应符合本规定第四十二条要求的程序) 证实有效的指标和方法进行措施效果检验。其中, 在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指标对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和穿层钻孔预抽石门 (含立井、斜井等) 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 必须依据实际的直接测定值, 其他方式的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可采用直接测定值或根据预抽前的瓦斯含量及抽排瓦斯量等参数间接计算的残余瓦斯含量值”。
寺河矿采用顺层定向钻孔区域预抽的方式主要有2种: (1) 在地面钻井抽采区域施工井下顺层递进定向长钻孔提高抽放效果, 一般情况下顺层递进定向长钻孔施工以钻场为单位, 钻孔控制400 m×350 m区段; (2) 在工作面进风和回风巷条带施工顺层定向钻孔预抽瓦斯, 钻孔控制进风和回风巷两侧20 m范围。
3.1 顺层定向长钻孔预抽区段措施效果检验
顺层递进定向长钻孔施工通常以钻场为单位, 钻孔控制400 m×350 m区段, 每个钻场安装参数测量装置, 定期 (每7天) 测量钻场抽采参数, 累计钻场瓦斯抽采量。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评价单元按一个钻场的钻孔覆盖影响范围为一个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钻孔控制范围内有地面钻井的, 地面钻井同期抽采量计入评价单元内瓦斯抽采量) , 采用定向钻孔预抽前的瓦斯含量及井上下抽排瓦斯量等参数间接计算的残余瓦斯含量值进行预评价。经评价达标后, 再采用对顺层定向钻孔预抽回采工作面区域实测煤层残余瓦斯含量的区域效验方法进行检验, 确保采掘前区域防突措施效果达标。
鉴于顺层定向钻孔预抽控制区域边缘外侧为尚未采动的煤层, 故实际受到预抽作用影响的煤层范围大于钻孔的控制范围。因此, 在计算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时, 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的煤炭储量应为抽采钻孔的有效影响半径内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为评价单元煤层走向长度, m;R为抽采钻孔的有效影响半径, m;m为评价单元平均煤层厚度, m;l为评价单元抽采钻孔控制范围内煤层平均倾向长度, m;γ为评价单元煤的密度, t/m3。
根据西井区实际情况, 确定顺层定向钻孔预抽区段的有效影响半径为20 m, 预抽条带的有效影响半径为15 m。顺层定向钻孔预抽区段防突措施预评价计算范围如图3所示, 顺层定向钻孔预抽回采工作面区域实测煤层残余瓦斯含量的区域效验方法 (通常每30~50 m内至少沿工作面方向布置2个瓦斯含量检验测试点。而在煤层赋存复杂, 如具有断层、陷落柱、软分层等特殊评价单元内, 每30 m内至少布置2个瓦斯含量检验测试点) 如图4所示。
图中ABCD范围400 m×350 m为定向钻孔预抽控制区域, abcd范围420 m×370 m为预抽控制区域外扩评价计算区域, 其中两边分别外扩20 m。
3.2 顺层定向长钻孔预抽条带措施效果检验
对井下实施的顺层条带长钻孔防突区域, 国内外尚无有效的直接测定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的方法。采取先进行抽采效果区域预评价 (预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的煤炭储量按式 (1) 计算) , 当计算的残余瓦斯含量值低于8 m3/t以下时, 再按60~80 m走向划分若干个小区域, 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的方法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确保采掘前区域防突措施效果达标。顺层定向钻孔预抽条带措施效果检验预评价及实测残余瓦斯含量布置如图5所示。
第二步:顺层定向钻孔预抽小条带措施效果检验示意图 (直接法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
3.3 顺层定向长钻孔预抽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西井区W1302工作面走向长610 m, 倾向长221 m, 该工作面区域煤层原始瓦斯含量为19 m3/t。W13022、W23023双巷掘进工作面, 为西井区W1302工作面的进回风巷。该组掘进工作面采用千米钻机区域递进式抽采, 在掘进工作面迎头设计千米钻机钻场, 每个钻场设计10~15个定向钻孔, 定向钻孔长度400~600 m, 定向长钻孔控制前方待掘巷道两侧20 m以上。经过18个月预抽后, 累计抽采瓦斯量2 810万m3, 加上风排瓦斯量230万m3, 计算得到残余瓦斯含量为7.68 m3/t。采用直接测定瓦斯含量法在该工作面布置43个测点, 实测该工作面残余瓦斯含量为4.52~7.82 m3/t。检验钻孔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顶钻、喷孔及其他动力现象发生。通过顺层定向长钻孔预抽煤层瓦斯, 实现了区域防突达标。通过实施该措施, 安全完成了W1302工作面的布置。
4 结语
1) 通过定向钻孔成孔试验, 确定了顺层定向钻孔区域防突的合理布孔参数。
2) 针对顺层定向长钻孔递进式抽采区域防突措施, 提出并探讨了采用预抽前的瓦斯含量及抽排瓦斯量等参数, 间接计算煤层残余瓦斯含量进行预评价, 然后将定向钻孔预抽控制区域划分为若干个60~80 m小区域, 再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指标的方法对小区域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3) 实践证明, 采用顺层定向长钻孔作为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一种手段是高效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有煤矿瓦斯治理规定 (第19号令) [S].2009.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
[3]王平虎.顺层定向长钻孔预抽瓦斯区域防突技术在特大型突出矿井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1, 38 (3) :36-38.
[4]马自明.国内长距离定向钻孔抽采消突技术[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0, 37 (S1) :101-102.
[5]杜子健, 刘子龙.煤矿井下顺煤层千米枝状长钻孔抽采瓦斯技术[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7, 34 (1) :27-30.
定向效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使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使用了影像学检查方法确诊, 出血量在30 m L以上且少于60 m L, ASAII~III级。
使用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5例, 男21例, 女14例, 年龄在42~77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4.38±9.21) 岁;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在6~14分之间, 平均为 (10.02±1.98) 分。实验组患者35例, 男22例, 女13例, 年龄在41~78岁, 平均年龄为 (64.74±9.16) 岁;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在6~14分, 平均为 (10.32±1.46) 分。两组患者均在发病后12h内接受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发现, 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等差异均不显著,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给予阿托品做肌内注射, 并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对照组患者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的方法, 首先为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 剂量为1μg/kg;随后给予丙泊酚注射, 剂量为每小时6 mg/kg。维持麻醉使用丙泊酚每小时3 mg/kg。如患者出现躁动, 追加丙泊酚20 mg。实验组患者首先给予芬太尼1μg/kg做静脉注射后, 再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 每小时剂量为2μg/kg。维持麻醉时给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 剂量为每小时0.5μg/kg。如出现躁动, 给予右美托咪定5μg。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不同时间点的氧分压Pa O2, 时间点包括:进入手术室、安装头架前、头架安装后、钻孔时、血肿抽吸时。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包处理, 并确保准确无误。当P<0.05时, 表示实验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a O2为计量资料, 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 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
注:#P<0.05, 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5, 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点, 实验组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使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手术是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但是手术的风险较大, 手术对麻醉的要求高, 需要医师选择更平稳的一种麻醉方式, 消除机体的各种应激反应, 并避免颅内压, 防止生命体征过度搏动, 并起到脑保护的作用[3]。
盐酸右美托咪定为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剂[4], 可以起到镇静、抗焦虑的作用, 且具有较好的催眠、镇静剂交感神经阻滞的效果。药物半衰期为6 min, 通过直接N葡糖醛酸化转变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5]。盐酸右美托咪定作用到脊髓、蓝斑核, 产生较好的镇静作用。药物还可以降低脑组织的坏死, 并改善神经功能, 减少病理学的损伤。且药物还能够阻止组胺对支气管痉挛的影响。盐酸右美托咪定使用不会对呼吸产生抑制, 且手术拔管更快[6]。
从实验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 实验组使用了盐酸右美托咪定麻醉方法,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各个时间点氧分压均较高, 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比较差异明显,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麻醉中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具有较好的效果, 有助于血流稳定, 且不良反应少。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麻醉中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使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使用丙泊酚符合芬太尼麻醉方法, 实验组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方法,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点, 实验组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麻醉中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具有较好的效果, 有助于血流稳定, 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芬太尼,盐酸右美托咪定
参考文献
[1]陈祎招, 林波淼, 徐如祥, 等.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三维重建手术定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 10 (3) :280-283.
[2]张记栋, 陈为涛, 王绪堂, 等.微创钻孔引流术及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60例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8) :1636-1637.
[3]邱雷.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3) :35-36.
[4]庄强, 徐娉, 梁文芝, 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延缓麻醉清醒防止再出血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0, 50 (13) :99-100.
[5]谢颖超, 朱喜超, 潘应生, 等.高血压脑出血118例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麻醉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4) :53-54.
定向效果 篇8
1 家系定向构建
1.1 全同胞家系定向构建
1.1.1 亲蟹来源与选择
2008年11月30日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选育的F4代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在江苏高淳进行养殖的群体中(简称G),根据长江中华绒螯蟹形态学特征,选育育种的生物学指标选择个体硕大、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性腺发育良好的中华绒螯蟹作为家系构建的亲本,雌性亲本平均规格160 g以上,雄性亲本200 g以上。雌雄比例1∶1,雌雄各20只(见表1、表2)。
1.1.2 亲蟹暂养与育肥
将选择的雌雄亲蟹送至沿海育苗场,雌雄分开放入室外淡水土池中进行暂养。暂养期间每天投新鲜活沙蚕,投喂量为暂养亲蟹体重的5%左右,每天一次,通过暂养以促进亲蟹育肥,性腺进一步发育,以确保获得较大抱卵量。
1.1.3 亲蟹定向交配
通过近25 d的淡水暂养,根据天气水温变化,暂养亲蟹发育状况,在2008年12月25日分别抽水干池捕捉亲蟹,净水冲洗,分别测量各项生物学指标,检查各项生长性状后,依次编号按雌雄1∶1次放入预先准备完善的室外小土池中,进行一对一配对。室外定向交配小土池为前10d新开挖的大小为1 m×1 m×0.8 m,交配前2 d注入50 cm盐度为20左右的过滤海水,每池四周采用黑色聚乙烯薄膜围隔以防逃逸窜池。交配期水温为6~8℃之间。对放入交配小池的亲蟹每天继续投放鲜活沙蚕,交配期间为确保交配成功,尽量减少各种干扰,7 d后可见雌雄顺利配对抱卵。
1.1.4 抱卵蟹越冬管理
经过两周的定向交配,2009年1月5日,逐池抽水捕捉亲蟹,并逐只检查雌蟹交配抱卵情况,依次检查编号抱卵良好的抱卵蟹,分别在左或右侧的第三步足的底节与基节之间扎上各种颜色的彩绳以作为相应标记,雄蟹则相应采集制作标本以备后续研究用材料。此次共选择雌雄亲蟹各20只,交配成功率100%,检查标记的20只抱卵蟹全部放入室外一只2×667 m2土池中进行越冬饲养,越冬饲养期盐度保持在22~23之间,水深120 cm以上,严冬季节破冰增氧,不定期、不定时投喂活沙蚕、鲜鱼。
1.2 半同胞家系定向构建
1.2.1 亲蟹来源与选择
为研究探明不同来源中华绒螯蟹群体的遗传特性与育种价值,本试验根据当前江苏养殖中华绒螯蟹主要群体种质现状特选择三大类中华绒螯蟹群体作为构建中华绒螯蟹家系的奠基群体。一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正在选育的“苏蟹一号”F4代中华绒螯蟹群体(简称S),二为长江干流南京段的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群体(简称C),三为江苏沿海射阳河口的洄游野生中华绒螯蟹群体(简称Y)。其中“苏蟹一号”选育群体雌雄蟹各20只,长江野生雌性蟹20只,射阳河野生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20只,另选择2只特大规格雄性亲蟹,具体生物学指标见表3、表4。三类群体亲蟹选择时间均在2008年11月中旬。
1.2.2 亲蟹标记与暂养
对选择的三大类群体中华绒螯蟹,分别在中华绒螯蟹左侧的第三步足底节、基节、座节三节之间扎系不同颜色绳带双节环,以相互区别。将扎系不同绳带节环的雌蟹、雄蟹分别放入室外淡水土池进行暂养,暂养方法与全同胞家系中华绒螯蟹相同。
1.2.3 亲蟹定向交配
经过20 d的暂养2008年12月10日,抽水干塘捕捉亲蟹,经检查挑选雌雄各16只进行定向交配。根据不同颜色环带标记,按照雌雄3∶1的配比,将各自选择配对亲蟹放入直径50 cm、高60 cm聚乙烯软塑编制的圆形网笼中,将装有一雄三雌配比的中华绒螯蟹网笼沉入室外土池,网笼底部入泥3~5 cm,顶部露出水面10~20cm。室外土池面积2×667m2,水深30 cm,海水盐度22左右,定向交配期间,每天下午投喂鲜带鱼块,待发现笼中雌蟹抱卵后,随即捕取雄蟹,进入越冬饲养管理。
1.2.4 抱卵蟹越冬管理
经过30 d的定向笼配,共获得抱卵蟹45只,其中F4代中华绒螯蟹12只,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12只,射阳河洄游蟹21只。将获得的抱卵蟹放入土池进行越冬饲养,方法与全同胞家系中华绒螯蟹同。
2 家系蟹苗定向繁育
2.1 全同胞家系蟹苗定向繁育
2.1.1 抱卵蟹的选择
采取自然同步发育的方式,促使越冬后的抱卵蟹自然进入生长发育期,对9只抱卵蟹经再次选择,挑选附肢齐全、抱卵量大的6只进行定向育苗。
2.1.2 育苗池清塘(放幼前准备工作)
根据一只抱卵蟹一只育苗池的设计要求,选择靠近主渠道边的依次邻近的6只室外土池,选择的土池面积一致均为2×667 m2,形状一致,均为南北向长方形,水位一致调控水深为1.2 m,育苗海水盐度一致,均为22~23。清塘消毒时间一致,药物相同,剂量相等,均采用漂白粉消毒,育苗池中均不设置其他辅助性装置。清塘消毒等放幼前准备工作均在4月12日结束,即放幼前5 d。
2.1.3 定池放幼
根据选择的6只抱卵蟹卵粒发育情况,按照一池一只蟹的育苗原则,将卵粒转淡灰色的抱卵蟹一只一笼装入直径为20 cm,高50cm的大眼塑料网笼中,扎挂于预先固定于育苗池上风处的木棍上进行定池定点放幼。本试验从4月12日挂笼入池止4月14日放幼结束,共计2 d,放幼成功率100%。
2.1.4 家系蟹苗培育
放幼结束后及时取出挂笼,当天即投喂饵料,整个育苗期全部投喂活轮虫。鲜活轮虫采用专用池塘进行同步培育,以保证当天当时捕捞的轮虫在30 min内投喂完毕,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投喂的轮虫量以每天采用250 m L透明广口瓶取样观察育苗池中幼体数量、蜕皮变态发育情况、活力状态及饵料消化程度以及水体中活轮虫现存量来调整饲养措施及轮虫投喂量。整个育苗期间未发生任何病害,蜕皮发育变态同步率高。
2.1.5 蟹苗淡化与出苗
从4月14日放幼结束至5月15日全部变态成大眼幼体,共计30 d,变态进入大眼幼体后继续在室外土池进行强化培育,主要增加饵料投喂量,经过5 d的培育,待受检的大眼幼体能自由从浅水中爬出,表现出较强的活力时即可将海水中的五日龄大眼幼蟹采用灯光诱捕的方法捕捞至预制的1 m×1 m×1 m的聚乙烯网箱中,放入淡水中进行淡化,淡化期2 d,采用每天换水逐次降低盐度的方法,最终完全淡水才可捕捞装箱放养,进行蟹种培育,具体育苗量见表5。
以上育苗量为每池灯光诱捕出的实际出苗量,每池仍有余量的少部分蟹苗未能捕出,故每只抱卵蟹的育苗量应大于实际捕捞量。
2.2 半同胞家系蟹苗定向繁育
2.2.1 抱卵蟹提温催产
3月19日室外暂养池水温3~5℃时,经干塘捕获计39只抱卵蟹,放入塑料大棚温室土池进行自然提温催产。催产期间盐度保持在22~25之间,水温调控在8~12℃,比同期室外天然水温高3~5℃。每天按暂养催产抱卵蟹体重的3%投喂鲜海水鱼。4月6日从大棚催产池中干塘捕获抱卵蟹为20只,提温催产平均成活率51%,其中选育系5只、长江系5只、自选系10只。
2.2.2 育苗池与育苗网箱
育苗池条件:室外土池,东西向长方形,面积10×667 m2,水深2 m,盐度23,离池底20 cm处东西向铺设微孔增氧管,进行增氧。育苗池塘的修整、清塘消毒、育苗期管理与全同胞家系中华绒螯蟹育苗基本相同。不同处主要在于育苗期采用微孔增氧、不定期换水等。育苗网箱设置:育苗网箱敞口式,采用聚乙烯(3×3)、网布(10号)缝制锁边而成,规格为:3 m×2 m×1.5 m,本次试验实际每箱育苗水体为7 m3。
本次试验共用网箱20只,网箱架设根据池塘形状、水深而定,四角采用竹竿固定,四只竹竿插入离岸10 m之处,东西向依次设置,箱底离底20 cm,箱上纲离水面30 cm以上,以免风浪刮起产生逃逸。为确保整个育苗期间有较高溶氧,每箱架设充气石一只进行充气增氧。每箱依次从东向西编号。网箱架设工作在放幼前3 d结束,以确保放幼工作顺利进行。
2.2.3 定箱放幼
根据抱卵蟹的胚胎发育及天气预报情况,将依次编号在册的三大类家系抱卵蟹按一只一笼一箱的试验要求,装笼挂入箱中放幼。本试验共选择20只抱卵蟹进行育苗,其中选育系5只,长江系5只,自选系10只,入笼挂箱放幼从4月6日开始至4月10日结束,放幼持续时间5 d,放幼时天气晴朗,水温维持在15~18℃。放幼期间每天仍保持向笼中投鲜鱼,本次放幼成功率100%,待检查笼中抱卵蟹放幼完毕后,分别编号对册采集保存留用。
2.2.4 蟹苗培育
待放幼完毕将抱卵蟹取出后,即刻开始投饵。前3 d主要投酵母片加鲜活轮虫,每天5次以上。3 d后即转以投鲜活轮虫为主,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24 h,待变大眼幼体后以轮虫加鱼糜。育苗期间要箱体内水质较高的溶氧水平。进入5月份,育苗网箱体由于长时间的投饵造成网眼堵塞,此时为确保育苗水质的良好,采用每天15:00对育苗池塘进行换水,每次换水1/3,在进水时采用进水泵口对育苗网箱倾斜轻冲,以充分利用自然水力洗刷网箱四周,以有效加速育苗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最大限度保证箱内较好的水质,以提高育苗成活率。育苗期间每天用250 m L广口瓶逐箱打样检查各网箱内幼体数量、活力强度、发育变态期、摄食消化疾病发生等状况,以便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与饵料数量。
2.2.5 淡化出苗
本次育苗试验从4月9日放幼完至5月9日各箱开始见大眼幼体历时30 d,从各箱见大眼幼体5 d后于5月13日将各箱内大眼幼体依次捕捞放入订制的规格为1 m×1 m×1 m聚乙烯小网箱中进行集中淡化,具体淡化过程与饲养管理方法与全同胞家系相同。
20只育苗网箱在育苗期间由于天气突然刮大风造成育苗网箱漂浮卷起,至5月15日共成功育苗14只,其中选育系4只,长江系4只,自选系6只,具体收获情况见表6。
3 小结与讨论
3.1 中华绒螯蟹家系定向构建策略
高焕等[8]认为在中国对虾的品种选育中,要求尽快建立半同胞家系以估测遗传育种值,最大程度的建立半同胞家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自然条件情况下的交配它们获得了一定数目的全同胞家系。
本试验采用的技术方法,通过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在分别保持中华绒螯蟹雌雄1∶1、3∶1的交配比率下,确保获得批量交配并成功产生子代的雌蟹,为建立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思路。获得的结果,为大规模建立中华绒螯蟹全同胞家系与半同胞家系提供了详实的技术路线,即首先在室外淡水土池对选择的亲蟹雌雄分开,群体分开进行强化培育,在自然土池环境下进行中华绒螯蟹选择个体的定向自然交配,然后对抱卵蟹分类进行人工调控环境下的强化饲养管理,以获得定向育苗用的抱卵蟹,从而保证一定数目的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
3.2 家系蟹苗定向交配繁育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的室外土池“坑配”、室外土池“笼配”的定向交配结果来看,无论是交配成功率、交配的时间,还是抱卵量的大小,坑配效果明显优于笼配,但是笼配方式对于大规格亲蟹的抱卵量高低,单只抱卵蟹表面卵与深沉卵的发育差异的适度控制,以有效减低应抱卵量太大后期发育死亡率高,抱卵量越冬饲养死亡率高的现象,对超大规格个体中华绒螯蟹家系的构建是可以起到保障作用,而室外土池坑配则难以适时控制其抱卵量大小。
本试验采用的在同一水体放置相同结构网箱进行育苗,可以使得每个家系在幼体培育的各个阶段的饲养条件尽可能保持一致,减少由于条件不一致造成的各家系间的环境偏差,可以更加准确的对比,注意的是整个育苗期长达30 d,后期网箱布四周附着物较多,不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极易引起箱内水质恶化,如何调控今后要加强,同时网箱育苗具有成本低、易捕捞等优点。由于本次试验采用的室外土池为2×667 m2一口,尽管育苗成活率高,我们认为今后可探索大土池网隔离的定向育苗方式,做到既可确保育苗较高的成活率又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本研究通过土池天然海水生态育苗技术创建的优良育种材料和自交系在今后中华绒螯蟹遗传育种中将长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国范,刘述锅,刘晓.海湾扇贝自交家系的建立和自交效应[J].中国水产科学,2003,10(6):441-445.
[2]李鸿鸣,孙效文.应用大规模家系选育技术促进辽宁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4(1):7-11
[3]胡红浪.现代遗传育种技术初析及启迪[J].中国水产,2006(10):5-6
[4]杨国梁,王军毅,孔杰,等.罗氏沼虾大规模家系构建与培育技术研究[J],2008,29(3):62-66
[5]杨风,张跃环,赵越,等.青蛤家系的建立及早期生长发育的比较[J].水产科学,2008,27(8):390-396
[6]朱清顺,周刚,张彤晴.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良种选育与生态养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7(增刊):83-86
[7]朱清顺,夏爱军,潘建林,等.“苏蟹一号”F3代选育群体的生物学特性分析[J].水产养殖,2008(6):8-12
掘金定向增发(之三) 篇9
机构投资者掘金定向增发,投资策略颇为重要,对此,笔者在实践中有如下理解:
1.投资业务定位。机构投资者可将定向增发投资精准定位为对成长股、价值股的优选财务投资,秉承成长性价值投资的理念与逻辑,并通过差异化投资策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业务盈利模式。机构投资者可确立选择“好行业中的好公司”、“昨天好、今天很好、明天更好”的优质上市公司,并以“好价格”进行中长期投资的投资策略。
2.投资业务发展策略。机构投资者可将自有资金凝聚社会资金进行共同投资,推动自有资金投资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的协同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打造资产管理的产品品牌与业务品牌。以成长性价值投资的理念与逻辑为共同基础,组合运用不同的投资工具、投资方法形成精确、细分的差异化投资策略,构建合理的、专长的投资业务体系与资产管理业务体系,并实现有效防范投资风险、合理管理收益预期的工作目标。
3.资金运用措施。拥有较大资金规模的机构投资者可将用于定向增发投资的自有资金分成三部分,并对每部分资金进行不同的功能定位,运用不同的投资策略,构建合理的资金运用组合与股票投资组合,实现自有资金投资的安全、有效,主动防范股票市场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争取获得稳定而良好的投资收益。
4.行业的选择。机构投资者对潜在投资目标公司所处行业的周期性、景气度、成长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入壁垒、产业政策等应进行审慎研究,回避行业投资风险。机构投资者应精选投资期内上行的行业,并进而精选上行行业中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持续成长能力的上市公司。坚持成长性价值投资的理念与逻辑是做好定向增发投资的第一原则。
5.投资目标公司的选择。拟定向增发公司本身的质地对投资在未来能否获得成功非常重要。按照盈利预期的不同可将上市公司分为周期性、成长性、衰退性三大类。周期性公司的盈利业绩与宏观经济周期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股票市场对其估值也会有很大的波动,机构投资者需要仔细考虑合适的投资时机,切忌在景气高点进入。
笔者在投资实践工作中确立的具体选股标准体系如下:
定性标准
(1)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存在国家禁止、限制或产能过剩、前景暗淡和难于认知等政策性、市场性等不利因素;
(2)上市公司所处行业为高速成长行业或稳定发展行业中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规避处于衰退周期的行业;
(3)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容量大,公司具有高速成长的空间;
(4)上市公司主业突出,行业地位良好,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产品、服务基本在同一或相关产业链之中;
(5)上市公司在稳定发展行业中处于发展快的细分市场,并且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优势地位和主导性的竞争力;
定量标准
(1)上市公司过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财务状况稳健,能保持相对稳定或持续上升的毛利水平与利润水平,同时其过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主要财务指标应优于可比公司,并有较好的现金分红记录;
(2)关注的主要财务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
a)成长能力
b)盈利能力
c)营运能力
d)偿债及资本结构
(3)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实施后,预计其未来二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0%,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
(4)过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
(5)过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6)上市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7)上市公司最近二十四个月内曾进行股权融资的,不存在发行当年每股收益比上年下降30%以上的情形;
(8)对单纯以差价套利为目的的投资案例,最高报价应低于市场价格的70%;
(9)定向增发新发行的股权比例不高于解禁时流通股的50%,或不高于总股本规模的20%;
(10)拟认购的数量不超过目标公司过往一年平均日成交量的8倍。
6.投资方法。机构投资者应建立成长性价值投资的标准与评价模型,坚持选择基本面、成长性良好,纵向横向估值均为合理、即没有高估透支成长性或虽然低估但修复有确定性的行业与公司作为拟投资的目标。在此基础之上,机构投资者还应坚持分散投资,目前定向增发项目的投资额越来越大,单独投资一份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和风险很大。因此,机构投资者可自行或通过基金专户尽可能分散投资,以控制每笔投资金额,建立投资组合,有效降低风险。
定向效果 篇10
由中铁十八局承建的GZH-2标, 地处东莞市南城区范围内, 南起广深高速公路高架桥, 东至东莞大道与西平二路交汇处。里程为:GDK9+736.940 (惠台) ~GDK14+917。主要工程量有:路基93.1 m, U型槽段405 m, 明挖1 165 m, 盾构区间6 581 m, 暗挖段924 m, 新城中心站237 m。U型槽段、明挖段工程位于白马村、周溪村境内;盾构区间主要穿过民房、厂房、市政道路、立交桥等公用设施;暗挖段位于西平二路;新城中心站位于科技路和规划二路交叉口。暗挖和盾构属于地下工程, 没有斜井。导致盾构段和暗挖隧道主要是通过竖井提供工作面进行掘进和开挖施做。如何保证井下开挖和掘进按设计线路进行, 就成为施工的首要问题。竖井联系测量的目的就是将地面控制网的坐标和方位角以及高程按要求精度准确地传递给井下导线, 为施工提供依据。
2 莞惠城际轨道GZH-2标联系测量作业方法
根据规范要求, 借鉴其他类似项目经验, 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 确定采用一井定向, 联系三角法作为联系测量的主要方法。根据井的深度, 选用吊锤重量为20 kg, 0.3 mm高强度钢丝。首先选定井上井下近井点位置, 悬挂好钢丝, 挂好吊锤, 吊锤放在装有机油的桶中, 以减少钢丝的摆动。用钢尺简单丈量三角形b、a和b'、a'的边长, 调整好位置, 使b、a和b'、a'之比值<1.5。2条钢丝与近井点之间的夹角A、A'<1°。如图1所示:
确定钢丝与吊锤处于自由状态, 与其他物件没有接触后, 贴上反射片, 调整好反射片与仪器的距离和高度。竖井内停止一切施工, 关闭通风机, 人员停止走动, 将影响钢丝摆动的因素减小到最低。吊锤静止30 min后开始测量。高程联系测量首先布设近井水准网。我单位目前使用徕卡NA2+GPM3测微器和宾得FAL-320水准仪, 根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规定, 可以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今年6月份我测量组完成了竖井水准网的外业观测及内业计算。经检核完全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各项指标规定。
如图2所示, 为竖井的高程传递, 将钢尺悬挂在井口稳定处, 下端挂5 kg重锤, 在地面上和中段内各安置一台水准仪, 分别读取地面点A和中段内水准点B的水准尺读数a和b, 并读取钢尺读数m和n, 则可根据已知地面水准点A的高程HA, 求得水准点B的高程HB。
3 一井定向及二井定向分析
由于在进行隧洞竖井作业当中实施隧洞联系测量工作, 从而统一井上下坐标, 再对井上下对照图进行绘制。借助对照图, 不但能够指导井下工程作业, 还能够了解地下巷道与地面建筑两者之间的关系。所谓的竖井联系测量就是有效联系起井下测量与地面测量, 使地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与地面有统一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通常联系测量可以区分为高程联系测量与平面联系测量两种。其中平面联系测量也可以称之为隧洞定向, 也就是将地面上的平面坐标与方位角向井下巷道中全站仪导线起始边线上实施传递, 这样就使得竖井的上面与下面都是使用同一坐标系, 通常来说, 导向可以区分为一井导向与二井导向两种形式。
从定义上来看, 一井定向在几何定向是借助于一个竖井实施, 在竖井的井壁位置悬挂2根钢丝绳, 将钢丝绳的其中一端在地面上予以固定, 而另外的一端将定向专有垂球系上, 从而能够在定向水平进行自由悬挂, 随后根据地面所具备的坐标系统求出这2个垂球连线的方位角与平面坐标。与此同时, 还应该做到连接起井下永久点与垂球两者之间, 通过这样的措施, 就能够把地面的坐标与方向数据导入到井下, 从而能够实现定向的目标。鉴于此, 针对一井定向可以将其划分为2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从地面往定向水平投点;另外一部分则是连接在定向水平、地面上和垂球线。而二井定向则是指分别将一个垂球悬挂于2个井筒之间, 随后在井下与地面两个地方使用导线将2个垂球线间进行联测, 这样所起到的效果就是将地面坐标体系当中的方向与平面坐标向井下实施传递, 导致有着统一坐标系统在井下与地面上两者之间。
由于受到井筒条件的局限作用, 导致一井定向所具备的最大直径也只是4 m之内, 在这一过程当中, 对于井筒壁和钢丝绳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充分考虑, 要保持预留一定的距离在悬挂钢丝绳与井壁之间, 在2根钢丝绳之间要保存最大3 m的间距。而在二井定向当中, 则是在2个井筒内部分别悬挂2个垂球, 从此可以看出, 有比较大的距离存在于2个垂球之间。按照当前我国所开挖的竖井基本状况来看, 通常有着30 m左右的最短距离存在于实施二井定向的2个井筒之间, 通过与之前的一井定向所规定的2个垂球之间的距离进行对比发现得到极大的增加。这就使得投点误差能够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
通常来说, 投点误差绝对不是二井定向的主要问题。相对来说, 这属于二井定向所体现出来的最大优点, 这就使得如果隧洞竖井具备实施二井定向的条件, 必须实施二井定向, 通过对二井定向的实施, 能够做到对竖井联系测量精度的最大限度的提高。从所采取的方法上来看, 在投点方面一井定向和二井定向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在一井定向上2根钢丝绳悬挂在一个井筒内部, 实施测量的过程当中, 其弊端是对于井筒当中的所有生产活动必须全部停止。二井定向只需要在井筒位置悬挂1根钢丝绳, 在井筒的管子内悬挂钢丝绳。而这只需要在连接垂球和策略的角或者边的过程当中停止生产。从这可以看出, 一井定向策略占用井筒的时间比二井定向所耗费的时间更长, 由于二井定向使用单重锤稳定投点, 这样相对一井定向来说做到对时间的最大限度节约。
4 一井定向和二井定向两者存在的区别联系
根据上述所做的分析, 发现一井定向与二井定向两者之间存在着以下的区别与联系:
1) 由于一井定向有着比较低的精度, 并且占据着比较长时间的井筒时间。从现实情况来看, 一下子建立起2个竖井的比较少, 即便是做到对2个竖井建立, 可是要贯通竖井则必须借助于测量工作的指导作用, 则必须实施竖井联系测量。只有做到一井定向测量的实施, 凭借一井定向策略工作, 才能做到将地面坐标系统向井下进行传递;只有做到竖井施工指导, 才能做到贯通在隧洞当中。
2) 一井定向和二井定向有着不同的井下连接测量方法。由于一井定向往往都是使用三角形连接法, 也就是对于三角形的连接角、一个内角以及三条边进行测量, 随后借助于余弦定理求出整个三角形的剩余2个内角, 三个内角和相加来对三角形闭合差的计算, 从而对井下联系测量精度做好检验, 通过计算误差范围之内的平差, 做到对于各个角度的求出。凭借导线计算方法对支导线测量结果的推导。隧洞当中计算结果不检查条件。二井定向是借助于无定向支导线从一个已知点推导到另一个竖井当中的已知点, 凭借两个已知点推算出两坐标点方位角, 按照计算方位角和推算方位角之间的差额, 以便对无定向导线方位角的校正, 再对隧洞内部的各个导线点坐标进行改正。
5 结语
综上所述, 凭借对一井定向和二井定向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则能够了解到一井定向往往都在一井隧洞当中的竖井测量, 根据与二井定向相比, 有着比较低的测量精度, 基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 在隧洞施工当中比较多的运用一井定向, 但是, 如果隧洞有两个竖井已经贯通的情况下, 并且有着比较高的精度要求, 则使用二井定向。
摘要:通过对隧洞项目测量作业方法的分析, 立足于此基础, 比较一井定向及二井定向的连接方法, 探寻两种方法所具备的优缺点, 并且针对这两种方法的精度进行比较, 相信对于相关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一井定向,二井定向,优缺点,精度
参考文献
[1]李青岳, 陈永奇.工程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5.
[2]TB10101-19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1999.
[3]卜晔.一井定向在立井联系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地质学报, 2010 (1) .
[4]付恒友, 杨松林.高速铁路超长越岭隧道GPS洞外控制测量方案研究[J].测绘科学, 2009 (5) .
【定向效果】推荐阅读:
考研常识:定向与非定向研究生07-23
填报时如何区分“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报考类别?01-18
定向能力07-22
定向网络10-17
定向设计06-27
定向精度08-30
定向运动09-14
定向分化09-21
定向机构09-23
定向增发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