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运动课程

2024-07-06

定向运动课程(共12篇)

定向运动课程 篇1

1 研究目的

国务委员陈至立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并提倡学生应积极参加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以形成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定向运动以其独特的形式特点和魅力走进校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生存能力,这既是我国实行体育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陕西省开展定向运动教学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陕西省8所高校的定向运动教师和参与定向运动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陕西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课型现状(表1)通过对陕西省

高校调查发现,陕西高校只有8所院校开展了定向运动的教学,在陕西省众多高校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截至笔者调查时,在陕西省高校中,定向运动教学主要是在各个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中开展,在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中还没有开设定向运动这个项目。定向运动在陕西省高校的体育课中,开课的形式以选项课为主。陕西高校定向运动锻炼的主要组织形式有学校组织的授课形式、定向越野俱乐部、运动队训练等几种。由于陕西省各个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程选用的课型不同,所占的学时量也有很大的区别。

3.2 定向运动课程教材使用状况

定向运动于1983年传入我国,在高校开展进行教学的时间不长,完整的定向理论体系还没有形成,教学和训练都处于摸索阶段,各学校之间还没有形成统一。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不一,导致了各个高校之间的教材不统一,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在近几年内,有很多国内研究者在书籍、期刊和杂志上发表有关定向运动的内容,但是这些著作所涉及到的定向运动内容大体上是相同的,多数定向运动的书籍都囊括了定向运动所涉及的层层面面。但是在比赛规则和教学途中意外伤害的著作比较少。因此,很难找到适合各个学校定向运动课程的规范化教材,当前,陕西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的教材使用比较自由化,都是采用符合各个教学内容和大纲的著作。

教材是指导学生学习知识、进行训练的重要科学依据,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就是教材所包含的教学内容。目前,定向运动的教学在我国高校起步比较晚,定向运动教学在陕西省高校开展也只有三、四年而已。因此,有关定向运动的教材内容编写还不统一;另外,由于陕西省开展定向运动教学的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不等、任务目的不同,所以各学校选用教材时比较随意,能满足教学需要就行。

统计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8所高校中,订购相关定向运动教材的高校有4所,占到调查总数的50%;自编教材的有2所高校,占调查总数的25%;另外通过教师在互联网上下载有关教学内容的学校有1所,占调查总数的12.5%。陕西省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所采用的教材没有达成统一,在教材选择上比较自由,只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己编著了一本教材,其他的都是选用现有的教材。

3.3 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分析

陕西省高校中开设必修课的几所高校,其中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西安工程大学,通过调查发现陕西省高校定向运动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定向运动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定向运动的概述、定义、起源发展、定向运动的价值、地图的识别、技战术的运用、符号、器材等等;定向运动实践,主要包括如何使用指北针、路线的快速选择、标志物的寻找、教学模拟比赛、实践过程中的规则介绍等等。教学内容在安排上都显得比较充分,经过实际调查发现,有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授课当中运用得很少,而且有时受到天气一些自然原因,定向运动的实践部分安教学大纲都完成不了。

通过对陕西省开展定向运动高校的教师调查了解到,定向运动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的比例,陕西省高校定向运动的教学虽然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还是比较全面的,但在其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和被动性。主要原因在于定向运动教学的理论部分各个学校都是安排在体育课开课之初或是课程快结束的前两节课,有的学校则不安排理论课,只是在上课过程中由任课教师根据本次课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学时数和其他项目一样,相对定向运动项目的特点来说课时就比较短,安排的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无法提高学生对定向运动项目的充分了解,就会造成学生的积极性下降,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因此建议开展定向运动的高校,应加大课时,重视理论教学内容。

3.4 定向运动教学或训练场地的选择

通过对陕西省开展定向运动的高校调查发现,在定向运动教学过程中,在本校校园进行教学是各个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首选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原因就是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另外就是交通问题。陕西省开展定向运动的高校,它的校园环境都比较好,也适合初级水平的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对其教师调查发现学生们都很熟悉自己的校园环境,而且定向运动课程和其他体育课程项目一样,有时间限制,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教学实践,这就造成了在同一环境中重复练习,及有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对定向运动的学习兴趣大大减低。这些学校大多只有在参加比赛时换一个新的环境,运动员才能体验不同环境中进行实践。只有个别学校选择校园以外的场地进行过定向运动的教学,其中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则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山体进行户外体验,感受和学校环境不一样的场地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相对较好,学生也比较有热情,但是教师要考虑诸多交通安全,前期做很大的准备工作,以防不可控制事件的发生。

3.5 定向运动教学评价

传统方式的教学是课堂上教师处于主体位置,学生极其被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切行动按照教师的指向进行,学生仅是十分被动的尾随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进行思维和学习的意识不强。现代教学理论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强调发展性、终身性教育,重视学生智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定向运动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经验和方法为根本出发点,使其养成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目前陕西省开展定向运动的高校,学期成绩考评采用定向运动测验成绩来定成绩的高低,且分值达到总分的70%~80%,考评办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另外就是理论课考试和身体素质考试。因为课程时间有限,几乎所有的高校并没有使用电子器材来测试成绩,只是用单一的计时来判断。由于定向运动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由此这种考试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无法全面地评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学习成绩的评价与考核除了运动点标的测试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原有水平和进步幅度,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掌握锻炼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出发点,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学生。不仅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其体育意识、情感态度的养成以及能力的提高,评价既应含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当前陕西省开展定向运动教学的高校比较少,主要有8所;定向运动的竞赛组织机构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比赛举办得很少;在教学方面,定向运动课程设置处在前期摸索阶段,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各校之间还没有统一;教材选用比较自由,不规范;教学考核评分标准的客观化和科学化需要进一步体现和提高。

4.2 建议

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体育部等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大对定向运动项目的宣传,把陕西高校定向运动纳入规范化的管理,使更多的高校进行定向运动教学和训练

摘要:通过对陕西省高校定向运动教师和参与学生的调查,了解陕西省高校定向运动开展现状,深入剖析寻求对策,旨在使我省高校大学生能够积极响应教育部倡导的“阳光体育”运动,主动的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与到定向运动活动中来,“阳光体育”型定向运动活动的开展,将对陕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和谐校园的构建起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高校,定向运动,教学

参考文献

[1]董永康.浅谈定向运动的起源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3,(5):78-79.

[2]王美.北京市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08.

[3]徐奕宏.校园定向运动教学之研究[J].广州体院学报,2004,(l):24-26.

[4]潘华山,黄森,黄国豪.我国高校定向越野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2):51-53.

定向运动课程 篇2

二、定向运动的分类

(一)定向运动按运动工具的不同可分为两种:

1、徒步定向:如传统定向越野;接力定向;积分定向;夜间定向;五日定向;公园定向等

2、工具定向:如滑雪定向;山地车定向等

(二)定向运动按性别的不同可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

(三)定向运动按年龄的不同可分为少年组,青年组和老年组;

(四)定向运动按技术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初级组(体验组和家庭组),高级组和精英组;

(五)定向运动按参加人数的不同可分为个人单项,个人双项和集体项;

三、定向越野的特点

1、有一位定向运动世界冠军曾说: “定向比赛,就好比一个人同时在进行马拉松和国际象棋比赛.”说明定向越野的本质特点:是一项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运动,考验人们在不同环境压力下做作出对路线正确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及应变能力。

2、年龄限制小,从3岁的小孩到90岁的老人都可以参加。

3、场地要求不高,趣味性强。定向运动通常在森林,郊外山地和公园及街区中进行。有时候校园或者校园的操场也可以满足简单的定向运动练习和小型的比赛。参与者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寻隐藏的目标点,类似于“寻宝游戏”,能激发参与运动的热情。

4、参与性强,定向运动是一项参与性及强的运动项目。也是世界上参赛人数最多的比赛,每年在瑞典举行的五日定向赛(O-RIGEN),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定向爱好者大约2万人左右相聚在该项赛事中。

四、定向运动的益处

.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能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还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定向运动是一项学生体育项目。因为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定向运动是一项家庭体育项目。周末一家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自我娱乐,融洽关系,增加乐趣。

.定向运动是一项精英人才体育项目。因为它基于挑战,勇于尝试从未被尝试过的方案,并要求全身心的从双腿到大脑以最高时效达到世界顶极目标。.定向运动是一项自然环境体育项目。因为它教会你如何在大自然中行为把握自己,爱护自然,遵守郊野公园守则。.定向运动只需要一张定向地图和一个指北针。

.定向运动是一项探险寻宝体育项目,给你惊险刺激的人生经历。.定向运动是一项广交朋友的社交性体育项目。

五、定向运动物质条件:

(一)定向图:定向图更加准备详细,容易对照地图上的符号标记与实际地形中的实物。运动员根据一张标准的定向运动地图上所规定的线路,自己选择行进的路线。

(二)指北针:用于运动中辨别和保持方向,它是定向运动可借助的唯一合法器材。指北针的红色指针永远与地图上指明北方的方向标保持一致。

(三)检查点点标:是运动员辨别和正确通过点的标志,点标主体由三面成三角形排列的红、白两色旗组成,每个点标上有一个编号,供运动员辨别是否所要找的点标。

(四)点签器:点签器和点标旗放在一起配合,提供运动员到达各检查点位置的凭据,为了证实这一到访,运动员必须在到达每一个点标处使用打卡器打卡,且不同的打卡器打出不同的针孔,今天的电子打卡系列已被广泛使用,它不仅能证实是否按顺序正确到访,还能记录到访的时间。

(五)指卡:用于判定成绩,运动员到达终点后,将指卡交与裁判员,打印出自己的成绩,排出名次。

(六)号码布和服装:由组委会提供或者自备。比赛时要求运动员胸前、背后佩戴一块号码簿,服装可用专业定向运动服装或一般常用的运动服装。

六、定向运动识图基础:

定向运动竞赛地图一般由方向指示标识、比例尺、符号和颜色、图例注记和检查点符号说明表等要素组成。

(一)方向指示标识:阅读地图首先要辨别图上方向,定向地图是用磁北方向线和指向箭头指示地图方向;

(二)比例尺:地图上某线段长与相应的实地水平投影长度之比,叫比例尺,它确定了地图与实地地面缩小的倍数。

(三)图例注记和检查点符号说明表:国际定向联合会统一规定了定向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具体分为地貌符号、岩石与石块符号、水系与淤泥地符号、植被符号、比赛路段与技术符号和检查点说明表。

(四)等高线相关知识:是指地形高度的差距,它表示哪里有坑谷以及地形的陡缓。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高度相等并且各自闭合;2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等高线间隔大的坡度陡,间隔小的坡度大;3图上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和相应实地地貌的形状相似。

浅析高校定向运动发展 篇3

关键词:定向运动价值发展

体育运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设置尤为重要,定向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灵活而充满自然气息和挑战自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自身潜力、超越极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定向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定向运动概述

定向运动是参加者借助详细精确的地图和指北针,按照规定顺序独立地完成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地面检查点,并以最短时间跑完全程的运动。它起源于瑞典,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由于该运动所特有的户外休闲魅力,在传入我国内地短短的30余年中,浙江、湖南、广东、四川等省的一些大、中学校已将定向运动列为体育课程的选修内容之一。

定向运动按照运动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徒步定向与工具定向,其中徒步定向包含:定向越野、校园定向、公园定向、接力定向、夜间定向等。工具定向包含:山地自行车定向、滑雪定向、轮椅定向等”。

目前在世界上开展最普遍的定向运动是徒步定向中的定向越野运动,原因是定向越野是各种定向运动形式中组织方法较为简单的一种,并且定向越野能够充分考验个人的识图认图、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野外选择路线与奔跑能力等。同时定向越野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甚至可以同场竞技,是一项智慧型的体育活动。

二、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价值与意义

高校利用可开发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定向运动教学将有助于优化整合教学资料,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运动耐力,培养机智、果断、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经常进行定向运动,能提高肌体的运动能力。体育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享受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定向运动使受训者在自然环境中接受锻炼。定向运动是一种有氧运动,在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森林和复杂的校园中奔跑,给人带来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肌体承担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由于需要在运动的过程中读懂地图、判断方向、选择路线,因而会转移注意力,使人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身体,提高肌体运动能力。

定向运动通常是要求个人单独完成比赛,在幽静的森林或是人来人往的校园中,必需排除各种干扰,综合分析目前所处的环境,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和选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依赖性很强,经常参加该运动,能提高人们在逆境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心理素质得到加强。

定向运动是地理、数学和田径等多学科综合在一起的一项运动。通过定向运动,可以让学生们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密切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互助意识、自立意识、生存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团结协作、抵御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高校定向运动现状

1999年,国家做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发展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定向运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身心发展的特殊作用,使得很多高校开始把定向运动引入学校,列入体育与军事等课程。2002年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发展目标中提出:学生能参加具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同年教育部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将定向运动列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中实施。定向运动以其健身、娱乐休闲、和谐自然与智慧于一体的特点融入高校体育当中正好符合学校体育教育方针政策。

定向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开展极不均衡,南部、东南部发展较快、较好,浙江,云南、湖南、广东、北京、辽宁等省市不仅在大学里推广,中学、小学也有的成立了俱乐部;西部、西北部省市相对开展缓慢,陕西、山西、甘肃、青海、西藏等省的部分高校甚至没有开展。

通过访问定向网站,查阅定向资料及相关项目研究资料可知,在课程设置方面,定向运动的教学以选项课和公共选修课为主要开展形式。定向运动进入课堂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学校在开展定向运动教学时以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为教学单位,那么在体育课选项过程中势必会存在已经接受过定向运动学习的学生继续选择该项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会有更高的学习需求产生,因此分层教学便成为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由于定向运动教学的特殊性,有部分学校会利用周末时间安排教学。他们选择周末开展教学主要原因是教学环境问题。这些学校无一例外地选择周末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公园或野外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环境的变换和环境的复杂性会产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有利因素,但也存在相关阻碍因素。

四、定向运动在我校的开展

我校定向运动基础一般,2008 年在全校范围当中开设定向课程,为了提高我校的定向运动水平,更好地推广和普及我校定向运动,我校已经派出三位骨干体育教师参加了定向运动的学习,从理论到技术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提高了业务素质,在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训练水平、裁判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从而提高了我校定向运动的整体水平, 现在已有一批教师能够担当定向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任务,为我校该项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师资保证。

定向运动通常在森林、郊外、城市公园和大学校园里进行。开展定向运动,简单易行,利用校园环境便可以简单的开始定向运动的课程教学,我们有绘制好的校园定向地图。如果要更深层次的学习定向运动,就必须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 与我校有几站之路的西山公园,更是开展定向运动的理想场所,这些都为我院定向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基础。还可以组织学校定向运动代表队到野外训练,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自然资源是最经济、最简便的体育资源,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体育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在开展定向课程的几年时间之类,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分析,很大一部分男生和女生对定向运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示愿意尝试这项运动。一些表现出一般和不喜欢的学生,主要是由于对定向运动缺乏了解,认为定向运动危险、太累。 定向运动更加受到男生的喜爱,可能是因为这种教学形式和运动形式更符合男生喜欢刺激、勇于冒险的心理特点。兴趣是搞好一切的基础,我校学生的定向基础好,更有利于定向运动在学校的开展。

总之,在高校中开展定向运动,对推广普及定向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实际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军事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定向运动这一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如此多的优越性,把它纳入学校体育教育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开尔,黄永良,王玉瑛.学校体育课程中开发定向运动内容的可行性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1):101-104.

[2]陈为民.高职院校开展定向运动课程的研究与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11,6:141-142.

[3]陈晓洁.在我国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3:98-99.

[4]林儒.定向运动引入我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5-88.

[5]丁来健.校园定向运动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1):13-14,18.

[6]陈远鸿,霍志军.高校定向运动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2:68-69,81.

[7]侯忠仁.定向运动社会价值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7:6-8.□

游戏在高校定向运动课程中的运用 篇4

1. 关于游戏。

辞海中对游戏的定义是: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 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 (1) 以直接获得快感 (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 为主要目的。 (2) 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按照游戏的组织开展形式, 可以将其分为电子游戏和活动类游戏。本文专门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活动性游戏进行论述。简言之, 游戏教学法便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游戏,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沟通交流交往的情景, 让学生玩中学。从其发展演变历程而言, 首先, 游戏始于动物世界里, 即游戏是各种动物熟悉生存环境、彼此相互了解、习练竞争技能、进而获得“天择”的一种本能性活动。其次, 游戏由人类发明, 随人类发展而发展。到了人类社会, 游戏发挥的不仅仅是保持动物本能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为自身发展而创设。第三, 自始至终游戏的本质目的非为娱乐而生, 而是具有生存生命意味的自发性活动, 本质在于增强生存技能和发展智力等方面。

2. 游戏教学。

近些年来, 国内外学者在论述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时, 从诸多方面进行了关注分析。一是选编原则, 即游戏的选编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充分考虑难度、时间、场地因素, 还要保证活动开展的安全性;二是要把握好运用时机和运动负荷强度, 既要实现游戏设计目的, 又保证不影响课程其他环节的进行;三是教学组织过程中, 规则和裁判十分重要等[3]。鉴于前人对此已有较为完善的研究, 本文在此不再赘述。然而, 本人认为关于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有两点更值得关注。其一, 游戏组织、趣味引导,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轻松地将教学任务完成, 只是外显的引子。更重要的是, 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 学生在游戏中活跃思维、开动脑筋, 不断地拓展自身潜能, 完善个性, 勇敢地与他人交往交流,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玩、导、思、学”相结合。其二, 游戏的多元化教育功能应被重视。关于游戏的特点和功能许多学者已有颇多论述, 如表现为目的性、适应性、竞争性、教育性等。游戏教学法的多元化功能, 充分体现在:启智—引导学生思考、发挥想象和创造力, 不断挖掘自身潜能;育德—培养团队合作、分享互助精神, 培养竞争意识和纪律观念等;以及强体—生理、身体的发展三个方面。关于上述分析的论述, 实属正常。问题的关键在于, 鲜有人真正意识到去重视这多元化的功能。事实上, 这多元化的育人功能, 直接指向的就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游戏教学法与定向运动课程

1. 定向运动课程。

2002年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文《全国普及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 要求充分利用阳光、水、田野、森林、山地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 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资源, 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定向运动是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寻找被分别标记在地图上和实地中的若干点的运动。因而也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及多样性的价值充分满足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年, 教育部制定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 将定向越野定为必修课程。

2. 游戏教学法在定向运动课程教学中运用。

对不熟知定向运动的人作介绍, 往往会将之称作“类似于寻宝活动”, 不同之处在于寻找的不是宝藏, 而是地图上标示的一个个检查点。因此, “这是一个游戏”往往会成为人们对该项目的第一印象。再深究下去, 就要想到看图和奔跑 (注:本文谈及的定向运动主要以徒步定向为例) , 奔跑的过程中要看图、记图、定位定向、路线选择等, 这都是要用到大脑智力的发挥, 因此我们说定向运动本身就是一种集合了智能和体能的特殊游戏。前世界定向锦标赛冠军奥尔森曾形象地将定向比赛比喻为一个人在同时进行马拉松和国际象棋比赛。从形式上看, 定向运动也是一种游戏, 游戏教学法的理念比较容易迁移。从定向运动的发展起源看, 它是生存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更是探究生命未知、挑战自我极限的运动。这一点与游戏教学法的本质功能—挖掘潜能、创新突破、完善自我等, 显然是一致的。其中需要说明的是, 关于游戏在体育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详尽论述, 本文在此亦不赘述。总之, 本文强调的是在定向运动课程教学中可以一开始就引入这样一种游戏教学的理念, 首先告诉学生“定向运动就是一项游戏”;然后将游戏充分运用到每次课的教学中去, 让学生们在学习、体验定向运动这个体智结合的游戏过程中, 既享受了游戏的快乐、感受到了体育竞技的魅力, 又学到了相关知识技能、锻炼了方向感, 还可以在“游戏”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三、游戏教学法的积极性影响

从上述文字不难看出, 引入游戏教学法开展定向运动有着许多积极的影响作用。

1. 对于学生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从最初对定向运动的一无所知, 一出门就转向的“路盲”, 到有一定方向感或体验赛中的出色表现;从最初上体育课的胆怯、畏惧, 到不畏严寒酷暑或坚持跑完全程、与同学们交往甚欢;从教师评价系统上的文字数据、学生的课程总结, 到每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比较……无数的事实可以充分证明, 这种基于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本源性理念的教学法, 在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完善自我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

2. 对于教师。

《礼记·学记》中提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就是说, 因此学了才知道自己的欠缺之处, 教了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 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困惑之处, 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 更有知识、智慧。因此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师在组织定向运动课程教学、控制课堂, 以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和接受反馈与反思中, 教师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 每天和年轻的学生相处, 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工作, 对于调节定向教师心态, 以及爱岗敬业、师德师风的塑造, 都是有着积极的影响。

此外, 以游戏教学为载体, 在这一理念中注入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科学健身、健康第一等思想, 对于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实践性成效、吸引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体质等方面效果显著。长此以往, 这种理念、氛围的传导可以影响全体师生的体育运动观念, 让人们更加关注体验健康健心、终身体育涵。并且, 随着接触、了解、参与定向运动人群的增加, 定向运动课程的良性开展也必将促进定向运动在我国的推广。

四、对教师的要求及现实困境

尽管理论上游戏教学法对定向运动乃至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展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实践层面还是存在着许多困难。高校课程的开展是形式多样的, 可是哪怕是活动性很强的体育课程的组织开展也必须是以课程状态呈现, 游戏教学课不等于单纯性的游戏。那么, 如何保证学生接受了游戏的观念之后, 又能认真配合教师的组织, 学习、练习上好每节定向课呢?显然, 教师的作用极其关键。

1. 对定向教师的高要求。

当前, 我们在体育教育课程、教材、教法, 以及考试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可是, 由于严重缺乏人的知识和对教育与人的关系的深入思考, 如今体育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 大多变成了“没有根的知识”, 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体育教育的初衷。同理, 游戏教学法对定向教师的高要求不言而喻。首先教师应掌握扎实的定向专业知识、技能, 以及过硬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师德师风, 这些毋庸置疑。更为关键的是, 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 在对学生的传授和引导中, 必须时刻保证对教学情境的控制, 保证各个环节的合理进行。并且, 课前的约定、游戏后的总结分析也十分关键。俗话说“虚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定向课程教学中的“玩、导、学、思”是否真正相结合, 是游戏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

2. 课程开设实践中的现实困境。

至于制约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若干共性因素, 如领导重视、场地器材、师资力量、教材教法等, 罗智勇、胡建平等人已有较为完善的论述, 此处只围绕游戏教学理念对教师的关键性要求进行重点分析。尽管理论上对定向运动公共体育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可现实中却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首先, 2002年出台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过程不重结果”、“旨在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的指导思想, 更是让广大教师对公共体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降低。其次, 从定向教师的来源看, 除了近年来培养的户外运动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外, 定向教师大多由一些传统项目教师转型而来, 其中田径项目的居多。一方面, 田径项目由于其组织形式较为枯燥、内容单一、运动负荷量大, 难以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 定向运动对体能的要求较高, 也比较利于径赛项目专长教师迅速转型。但是, 专业定向教师的缺乏, 以及对定向运动在高校课程的开展的具体理解等方面, 严重影响着这一课程的开展。甚至在某些学校, 由于场地器材和安全等方面的原因限制, 定向运动已经失去了初开设时的新鲜与趣味感, 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 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学历看, 与高校其他文化类课程相比普遍偏低;并且, 日常教学研讨中大多针对某项目的运动技能技巧的掌握、课堂教育技术方法的组织开展, 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 较少真正地从教学理念的层面对此予以关注乃至实践。

尽管国家体育总局、定向运动协及地方相关部门也相继组织了若干定向运动师资培训,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定向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但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层面, 定向运动的特殊性仍未真正突显, 这也成为了制约定向运动课程开设的核心困境。

参考文献

[1]张晓威.定向越野[M].星球地图出版社, 2003.

[2]王翔, 彭光辉, 张新安, 汤万辉.定向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刘建中.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运用游戏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教文汇, 2007, (4) .

[4]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7.

[5]罗智勇.影响广西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开设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对策[J].高教论坛, 2009, (10) .

[6]胡建平.在高校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5) .

[7]蔡立友.浅析体育游戏与中学体育教学[J].少年体育训练, 2010, (6) .

定向运动作文 篇5

我和金嘉成等人一组。老师说:“三角形等于点标、等于禁区、两个圆圈等于终点、一个圆圈等于起点。”听完老师的介绍我们便出发了。我们首先找到第一个在校内的点标------70,然后,在圣沃特找到了二号点标,接着又找到了三号点标。

四号点标找起来十分困难在竹林中。我们小组在竹林和农田旁徘徊,真是沮丧!这时,一位骑摩托车的大伯告诉我们点标的位置,我们受不了诱惑,便朝大伯指的方向走去,结果我们被那大伯耍了。我说:“唉!早知道就按段老师说的,坚持自己的。”这时,组员们个个愁眉苦脸的走到了禁区。冯恩辰说:“我们去农田里找找吧!”我们个个积极响应冲入农田,可还是一无所获。这时,我们遇见了叶存组,合作找四号点标。这时,不知谁说:“嘿!大家看,点标在这儿呢!”我们抬头一看,哟,是54,我们找到了,我们终于找到了第四号点标。

接着,我们飞奔到挖番薯的地方找到了88号。有的在屋沿上,有的在树上,还有的在电线杆上。我们写完后,飞奔回去,个个气喘吁吁。

定向运动课程 篇6

摘要:以长沙市5所大学的1至4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大学生存在两种运动目标取向,《运动中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问卷》(TEOSQ)的构念校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两种目标取向的相关模型拟合指标AIC却优于非相关模型,这显示我国学生的运动目标取向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两种目标取向都以个体的“能力感知”为基础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自我定向与任务定向男、女大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年级高、低上的差异呈显著性。研究者认为,体育教学中应当重视创设任务氛围,应对影响个体目标取向的那些调节变量予以重视。

关键词:任务定向; 自我定向;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974-03

体育运动领域中关于目标定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标定向与内部动机的关系、与能力及努力概念的联系、与学习策略的关系、与体育活动参与坚持性的关系、与运动目的的关系、目标定向的发展预测量七个方面(黄庆海,1996)。

目标取向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在学业领域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运动领域的相关研究有限,而且存在跨文化的适应问题。个体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过程,我们需要积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使我们对这个理论在我国运动领域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会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心理因素对个体运动参与发生影响的过程。

1研究方法

1.1被试

以长沙市就读的5所大学1至4年级学生8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测案例数为921名学生,其中男性483名,占样本数54.6%;女性402名,占样本数45.4%。年龄M=20.67,SD=0.76,剃掉无效问卷36份,剩余有效问卷88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6.09%,缺少一项填写内容的问卷以及未按填写指导语回答问题的问卷被视为无效问卷。

1.2材料

研究材料取材于1999年由武汉体育学院的陈坚、姒刚彦两位学者进行了初步检验的《运动中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问卷》(TEOSQ),该研究各项指标表现较好,该问卷共有13个测题,《运动中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问卷》的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份量表的α(Cronbach)系数分别为0.75、0.73。

1.3程序测量之前,请被试以自愿为原则,填写研究参与同意书,问卷在安静的教室内填写。应用AMOS4.0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 CFA)。研究将会对TEOSQ所含的两个目标取向问卷分别进行检验,另外还将设立两个竞争性模型,即相关与非相关模型进行比较。同时还将考察个体在两种目标取向上的性别差异及高、低年级差异,1、2年级设为低年组,3、4年级设为高年组。

2结果

2.1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依据目标定向的理论构想及初步修订的因素分析结果设立模型(集成),对运动中自我定向、任务定向所做的CFA拟合指标分别为M1、M2,M3为相关模型、M4为非相关模型。模型拟合使用ADF(渐进性分布无干扰)进行参数估计。

本研究中χ2检验p=0.000,该指标虽呈显著性,但由于该指标对样本量比较敏感,是可以接受的。综合各指标,从表1的模型拟合指标看,本研究认为经初步修订的(TEOSQ)构念效度良好,《任务定向问卷》的α(Cronbach)=0.76《自我定向问卷》α(Cronbach) =0.77。

2.2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的性别与年级差异

由表2可以看出,自我定向与任务定向男、女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表2表明,自我定向与任务定向在年级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3结论与讨论

3.1结果讨论《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于欧美广为流行,引进国内时间并不很长,该问卷曾经由陈坚 姒刚彦两位学者初步修订过,本研究应用更具有建设性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可算结构方程模型特例)对前人成果做进一步考察,从模型拟合指标来看,该问卷的构念效度是可以接受的,但这里我们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即M3的相关模型,其拟合指标在AIC上要优于M4非相关模型,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数据表现,似乎不那么理想,姒刚彦关于中德学生运动中目标取向比较的报道显示出中国学生在两种目标取向上的相关性,他怀疑中国学生的目标取向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即其中可能有一些其他成分的掺杂,这种情况在本研究似乎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验证。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可能与样本量等某些数理统计前提指标有关,另外,相关模型则显示,两种目标取向不是完全正交的,对此情况的可能解释为,两种目标取向本质上都是以个体的“能力感知"为基础的。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可能存在一些调节变量对个体的目标取向发生影响,但研究结果基本上证实两位学者的修订成果是稳定、可靠的,并且也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大学生体育运动情境中确实存在这两种目标取向,看来就这一点而言东西方差异不大。自我定向与任务定向男、女大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也不同于我们的感性认识,因为通常认为男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强,更容易倾向于社会或环境标准来判定自己的成功,即男学生应更倾向于采取自我定向,女学生者更易采取任务定向。在这里研究者引述一份来自英国的研究报告(孙延林, Wang &.,Biddle),该研究以英格兰824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在体育运动中对自我定向的考察中,发现男学生的自我定向水平高于女学生,差异呈显著性。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是我们注意到了该份报告的自我定向上的性别差异,对于本研究的结果,研究者所作的推测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女学生的人格倾向中增加了更多的“自我"意识,她们与男同学相比同样不拒绝社会评价可以做为他们评判自身成就行为的标准即便是在体育运动中,当然另外一个可能就是男同学的自我定向水平正在降低。男、女学生的任务定向差异不呈显著性,说明就总体而言,不同性别的学生“自我提高"的认知水平是相当的。研究者考察高、低年级的变量差异,实际上也是旨在考察不同年龄的身体自我效能、目标定向差异,研究发现低年级(1、2年级)的自我定向与任务定向的得分都要高于高年级(3、4年级),并且差异呈显著性水平(p<0.05),拒绝原假设,这种现象难以解释,据Ewing ,Robberts与Perberton(1983)考察儿童的不同年龄的目标定向差异,所做的推测,随着年龄的增加目标定向的变化或许是个体“成熟"的结果以及来自于不同社会经历所影响,或许是由于年龄小的学生行为内部与外部动机水平都比较高的缘故,在体育运动中也有表现,国内还未见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我国学者孙延林(1997)在我国初中生体育课中关于动机气氛的研究表明,任务气氛的体育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许多研究结论都表明,体育教学中使用学习气氛会对学生的操作表现有促进效应。例如,Ames(1992)认为初步的研究工作已经证明在行为操作环境中施以个体能够知觉到目标取向氛围能够影响个体的成就目标,内部兴趣。操作取向氛围标志以竞争性或标准反馈,易诱发自我定向(Duda, 1993),反之,操作情境施以努力、自我参照氛围易诱发任务取向,Ames与Archer(1988)的研究成果也发现个体如果知觉到了掌握氛围(mastery climate)他们会采取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相信努力导致成功,更愿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它学业领域,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发现,孟慧等(2007)发现在学业领域采取任务定向的个体能够表现出更好的社会适应、心理适应于学业适应。因此我们建议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偏重于任务氛围的创设是适宜的。

3.2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本研究中我们个体目标取向所做的差异探讨是二分的,但是个体的运动参与往往是两种目标取向同时存在的,只是高、低水平不同。我们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对个体的目标取向联合考察更具意义,难得的是测量学上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建议以后应用HLM等测量技术关注个体水平上两种目标取向的特征。个体在运动中采取任务取向也通常意味着会采取努力归因,即便在竞争性体育运动中也会使他们有适宜的认知和情绪,目标定向理论这几年间也在不断发展,心理学家们对个体成就情境中的目标取向特征不断分解与深入,目标的维度也在增加。例如,Harwood提出的目标取向三维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在普通人群的完善与检验是未来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运动领域中,如果能将目标取向理论与个体其它动机、情绪状态评测的联合起来考察个体运动中的心理特征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总而言之,无论是受到传统关注的竞技领域还是普通民众的运动参与行为,可以做的深入研究是很多的,对这些运动参与理论的消化与完善能够帮助我们对影响运动参与的心理因素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陈坚,姒刚.目标定向理论及其问卷的初步检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128(1):53-56.

[2] 高惠璇,等.编译SAS系统SAS/STAT软件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

[3] 谭先明,罗东林.运动员大学生与非运动员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499-1501.

[4] 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5] 黄庆海.运动心理学中关于目标取向的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8(3):59-65.

[6] 金瑜.心理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孟慧,范津砚,Steve Jeong 等. 目标定向的因素结构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目标设置和绩效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1):165-168.

[8] 孟慧,范津砚,柳菁.目标定向与适应:社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54-58.

[9] 孙耀.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习动机的激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9(4):62-64.

[10] 孙延林.体育课中的动机气氛对初中生的动机水平,目标定向和成就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

[11] 孙延林,C.K.John Wang, Sturt J.H.Biddle.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自我决定理论:年龄和性别的差异[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3):10-14.

[12] 姒刚彦,李庆珠,刘皓.对运动成就目标三维模型的检验——一项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实证研究[J].心理学报,2007,39(1):163-175.

[13] 王雁飞,凌文辁,朱瑜.成就目标定向理论中的中介变量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26(2):366-367.

[14] 徐爱华.目标定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大学生职业选择行为关系的研究[D].硕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5] 张力为.研究问题与统计方法的有机配合[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23-26.

[16] 张力为.哪些问题需要用结构公式模型回答[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33-36.

[17] 张力为,任未多.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综述[J].心理学报,1995,27(4):386-393.

[18]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9]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 Aleksandra Luszczynska, Urte Scholz,Ralf Schwarzer.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Multicultural Validation Studies.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5,139(5) 439-457.

[21] Duda J 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sk and ego orientation and the perceived purpose of sport among male and female high school athletes.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1989,11:318-335.

[22] Levy, Susan S.; Cardinal, Bradley J.,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ransitional Shifts i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6,77(4):476-485.

[23] Martins .Hagger,Nikos Chatzisarantis and Stuart j.h.Biddle,The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and past behaviour on the physical activity intentions of young people[J].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2001,19:711-725.

定向运动课程 篇7

一、定向运动的特点及作用

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定向运动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在发展身体素质, 增强体质方面有着与其他项目同样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 并对提高速度和耐力素质具有突出的功效, 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有着比其他项目更加优越的功效。因为, 定向运动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和不断变化的条件, 使学生在愉悦而兴奋的状态下进行奔跑、跳跃等活动, 他们在运动中能够暂时忘记生理极限所带来的疲劳, 在不知不觉中积极锻炼了身体。学生们在寻找目标的时,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 必须长时间的快速奔跑。这在一定程度上, 比传统模式下的中长跑练习效果要更加明显而有自觉性。作者曾在2006年对我校一个学院04、05、06级三个年级的208名学生做过定向运动选修课的实验测试。男生1000米跑成绩平均提高了5.8秒, 女生800米跑成绩平均提高了9.9秒。实验证明, 在提高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上, 运用定向运动练习比中长跑练习起到了更积极的作用。因为, 学生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中长跑 (1000米跑、800米跑均属于中长跑) 练习时普遍感到枯燥乏味, 练起来既苦又累, 并且学生很容易由于心理疲劳导致机体疲劳。校园定向可以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 设计不同的距离, 运动强度也可以调节, 时间设计更加灵活。这种时尚、新颖的锻炼方式, 既能使身体机能得到锻炼, 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生也因为兴趣增加而克服了心理疲劳导致的机体疲苦, 在愉悦的心情中完成了任务进而提高了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2.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定向运动能在全世界开展和流行, 特别受到学生的青睐和欢迎是和它独特的运动特点分不开的。它被称为是“带着思维的奔跑”, 这是有别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最显著的特征。它不仅能强健体魄, 还能培养人独立思考, 独立分析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困难的挑战时做出迅速反应、判断和决定的能力。参加定向运动的人, 不仅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 同时, 良好的组织能力、运筹能力、空间感和方向感也非常重要。通过定向运动的学习和锻炼, 可以使学生增长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在实际中运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优秀品质。21世纪, 是知识经济时代, 是大力提倡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2]。而定向运动这一项目使参与者在活动时, 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 准确寻找到点标, 如何选择路线, 在剧烈运动中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分析, 以及果断跨越障碍等, 每解决一个问题或矛盾, 个人的能力就会提高一步, 同时在解决每一个问题和矛盾中都会对个人的创造力是一个锻炼和提高。定向运动更注重培养学生不怕挫折、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敢于创新、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团体项目中, 注重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尊重同伴, 相互激励、支持和帮助, 团结拼搏的精神。

4.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决定了人最终要回归社会, 我们培养的人才如果适应不了社会, 最终只能被社会所淘汰。定向运动在培养人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定向运动是一项回归自然的运动, 它通常在森林、郊外和公园进行, 当然也可以在大学校园里进行。它脱离了多数运动项目所需要的体育场馆, 真正地回归自然。在山野中、在树林里, 在熟习或陌生的校园中, 学生们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 放松身心、在快乐中完成各项任务。这样的机会对于长期生活在工业污染中的年青人来说, 是难能可贵的。另外, 在参与定向运动时, 还能教会学生如何在大自然中把握自己的行为, 包括爱护自然, 遵守公共场所的守则, 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相信此项目的开展势必为美丽的大连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5.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定向运动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 既有对抗又有交流和交往。正所谓:场上是对手, 场下是朋友。比赛不仅能进行技艺的交流, 还能进行友谊和情感的交流。参加定向运动课程的学生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都是来自不同院系、不同班级的学生, 大家相聚在一起进行学习、练习和对抗性教学比赛, 在学习与比赛后大家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能力。如果学生参加社会性的定向运动比赛, 则能扩大他们的交际范围, 增强其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和可行性

1.意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要求“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 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 开发自然环境资源”[3]。而定向运动通常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里进行, 也可以在大学校园里进行, 甚至还人很多研究者正在积极探讨在小场地内进行“百米定向”, 使定向运动这一新颖的项目具有可观性并逐步进入奥运会, 它的发展前景被世人所看好。定向运动的不断发展改革为高校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项新颖而又极具魅力的运动,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了学生参与的广泛性, 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把以往的指导教学模式变为探究式学习模式。因此, 在城市高校中发展定向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可行性。 (1) 政策依据和保障。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化阶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4]。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在多次会议中提出, 全国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 要把定向运动与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重点推广开展, 把定向运动、野外生存列入田径课程教学内容, 这一要求为定向运动进入大学校园提供了依据和保障。2003年7月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 把定向运动列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中的主干课程。2004年教育部又将定向运动列入全国中小学“2+1”项目教材内容[5], 目前全国定向运动赛事几乎涵盖全年的每一个季节。以上一系列的政策与赛事, 都为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2)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丰富校园文化。定向运动能够陶冶学生情操, 促进其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思和锻炼习惯,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激发学生的潜能, 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使其树立积极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向运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和欢快的氛围, 使校园充满进步、团结、协调的生活情趣, 从而在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体育运动与充实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自由地交流、沟通, 获得一种健康的情绪体验, 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自尊心。所以定向运动不但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也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3) 有利于拓宽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定向运动项目的开设, 将使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破原来只注重传授技术和技能的局限, 给学校体育带来观念上的转变。定向运动进入高校后势必将增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由于项目本身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使得教师的综合知识水平及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4) 有利于拓展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空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要求教学内容的改革更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定向运动这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正适合高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 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有地形条件, 可以把原来仅限于田径运动场内令学生厌烦的跑、跳、投等基本内容进一步延伸, 利用校园操场边、广场旁或校园周边的地域进行定向练习和训练。还可以利用课余带领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 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增大。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动场地的紧张局势, 又使使体育教学的内容和空间得到了拓展。 (5) 充分开发和利用高校周边的自然资源。定向运动是一项极其贴近大自然的运动项目, 无须华丽的场地、场馆和昂贵的草皮。对于学生来说, 所需的只是一张简单或复杂的定向地图和一个指北针。活动地点取之于天然的山林、公园或校园的自然条件。作为海滨城市, 大连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既有森林, 海边沙滩和广场, 也有各大开放式的公园, 更有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 开展定向运动已具备了很好的自然条件。目前, 城市各大高校占地均在千亩以上, 校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较优越且足够安全, 校园周边的环境也比较好, 这些都为高校开发定向运动的教学、练习和竞赛提供了有利条件。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和周边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定向运动形式。如除百米定向、耐力定向外, 还可选择校园定向、公园定向、多园区定向、山地定向、森林中越野定向、夜间定向等[6]。这样可以使高校的定向运动教学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尤其是还可以将城市高校原有的田径运动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

三、结论

随着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定向运动走进高校校园已成为必然趋势, 开设定向运动课程也是对城市市高校体育社会化、科学化、终身化的有效尝试, 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定向运动作为一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将为城市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为能使其迅速在城市高校中广泛开展和推广, 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这项充满活力、刺激和挑战的运动, 还需做大量的研究与实践, 用更多的实验数据和实践经验来证明这项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充分挖掘它的价值, 从而推动定向运动在城市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推广和发展。

摘要:定向运动是集健身、智力、趣味、竞技于一身的新兴体育项目。通过分析定向运动的特点和它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优秀品质方面的作用, 以及城市高校开展定向运动课程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作为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定向运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校,定向运动,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孟昭莉, 吕永新[M]定向运动, 辽宁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1.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

[3]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2007.

[5]中国定向运动协会[DB/OL].http://www.oacn.org/.

定向运动课程 篇8

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运动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单纯锻炼身体,而是通过积极地探索、思维、把地图上的点标与你所在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求知精神。这样不仅能以探索的精神学习,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自觉探索新的科学原理,发现新的科学理论的能力。定向运动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教学课程,把原有仅限于学校田径课程之中的走、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扩展到大自然,从而突破田径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封闭的格式。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既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定向运动课程不仅符合现代学校田径课改革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新开设的课程,有必要对我院定向运动课程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寻其相关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重庆三峡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定向运动课程。调查对象为体育与健康学院11、12级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调查目的与内容,查阅各种相关的书籍、论文和文件等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对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11、12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11级学生40份;12级学生60份)。回收95份,(11级学生39份,12级学生56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为96.84%,问卷的回收率和问卷的有效率均符合本研究要求。

2.2.2.1 效度检验

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内容能准确反映研究的问题,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请有关专家对问卷进行审核和修改,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完善,发放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评价表7份(见附件),回收5份(其中教授1份,副教授2份,讲师2份),回收率71.43%。经过专家讨论,该问卷有效性较高。

2.2.2.2 信度检验

从第一次调查学生中随机抽取20名进行重测,间隔时间为10天,两次测验的相关系数R=0.873,表明本问卷是可靠的。

2.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的材料进行基本整理,采用常规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将部分数据在EXCEL2000软件上进行统计处理。

2.2.4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从事定向教学的教师进行面谈,了解和掌握相关研究信息。

3 结果与分析

3.1 定向运动现状概况

我校在2011年开设定向运动课程,开设对象为11、12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课程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总学时为22学时,其中实训16学时,理论课6学时,实训考试2学时。

3.2 学生对定向运动认知的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了解定向运动的人数占调查人数比例的57.61%,说明学生对定向运动的了解程度较高。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总人数中,有53.26%学生认为定向运动课程有必要开设。说明同学们很热爱这一项目。

表3调查结果表明, 只有6.52%的同学对定向运动没兴趣。这就说明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综合表1、表2、表3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定向运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生对定向运动的了解程度较高,有较大的吸引力,挖掘潜力较大,可以在学生中普及推广,教学发展具有很好的前景。

3.3 课时情况及内容掌握

表4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总人数中,54.35%的同学认为定向运动课时安排较少,需要加大课时。说明定向运动深受同学欢迎,应加大宣传。

以下表5调查结果表明:78.26%的同学只能基本的掌握定向运动课程内容,说明定向运动课程内容掌握较难。

综合表4、表5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定向运动课程课时较少,每节课的内容只能基本掌握,在定向运动教学中,则应重视理论内容教学。

3.4 领导重视程度

通过对从事定向运动教师的访谈得知,由于各种原因,我院领导部门对开展定向运动的目的和意义都不十分明确和了解,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进行相应的投入,从而制约了我院定向运动的开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影响定向运动的发展。

3.5 师资状况

据调查,我院仅有一名定向运动教师,是从田径专业转为定向运动,经过正规定向运动培训,从事定向运动4年,定向运动的训练和比赛经验较少。

3.6 场地状况

据调查,我院定向运动在野外开展较少,大部分在校园内,公园,植物园中进行,但发现,学生对自己的校园环境已经相当熟悉,如果在同一环境中多次重复使用同一张地图,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制约因素分析

表6中调查结果表明:制约开展定向运动教学首要因素是运作体系,其次是经费,另外场地器材、师资条件、宣传、领导重视程度和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开展定向运动教学的重要因素。

这说明了,我院定向运动还没形成一个良好的定向运作体系。我们还处于发展和探索中,应组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赛事和不同形式的活动,这不仅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运动员水平的提高及比赛经验的积累。增强学校定向运动的造血功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运作体系,促进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我院定向运动教学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较好的教学体系,开展的定向运动教学还不十分理想。

2.我院学生对定向运动兴趣较浓厚,普及推广,教学开展具有很好的前景。

3.定向运动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了体育课程的空间。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磨练意志,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经费的短缺和定向运作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定向运动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

5.2 建议

1.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和活动前充分的准备工作,任何一项新兴体育项目要发展起来,赢得大众欢迎,需要做积极推广和宣传工作,让更好的人了解这项运动,参与这项运动。我院应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如建立网络、举办学习班以及相应的比赛等。

2.积极提倡、政策引导、多方协作、分类推进、稳定发展的原则大力开展我院定向运动。要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开展定向运动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是定向运动教学在我院广泛开展。

3.加强师资培训,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我院定向运动教学水平。优化教学内容,进行教材改革。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和认识需要,及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应多样性、娱乐性、健身性、兴趣性和文化性相结合。应以学生需要为主导,为学生创造更高的价值。

4.场地的联系、地图的来源,器材的提供要妥善解决。训练场地的寻找与联系,定向地图的来源,是定向运动的开展又一困难。除了在校园,可以去公园、市区,条件允许可以去野外。建立地图库,至少要根据实地情况制定几张地图。组织培训制图人员,解决定向运动制图人员短缺的问题。设有相应场所,让教师选购定向运动所用的器材。

5.各有关领导和部门应重视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定向运动教学形式,评价体系的研发力度,保证定向运动的正常开展。

6.增加2-4个课时数,可分散或集中教学。

总之根据实际,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在一学期或多学期完成.体能与心理训练可以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中进行。

7.推广新兴项目,需要一定的经费作后盾。

购置器材、教材等,教学、训练中需要外出练习、训练及比赛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将定向运动普及推广到市场经济,使人们了解定向运动,组织定向运动比赛,创建定向运动俱乐部,引入公司赞助,使定向运动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翁林.浅谈定向运动在我国开展的前景[J].体育科技,2004,3(1):38-42.

[2]何晓知.定向运动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体育学刊,2001,1(6):68-69.

[3]李俊,张惠红.国内外定向运动研究现状与展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9(3):25-28.

[4]张子沙.对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16-21.

定向运动课程 篇9

定向运动虽然成为一门体育课程的时间不是很长, 但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社会意义而在高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研究表明, 在近10年内浙江省就至少有42所高校开设了定向运动课程, 但是随着课程的不断实践, 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定向运动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定向运动是以锻炼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 所有的运动过程都是由个人完成, 因此缺乏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 缺少团队间的配合, 因此不能较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定向运动的练习范围较大, 教师不能很好的监控, 加上目前大学生的耐力素质明显下降, 导致在定向运动实践中较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定向运动实践时同一个组别必须一个接一个出发形式的特点, 导致定向运动课程的练习强度较大, 而练习密度不够, 学生的出发等待时间和赛后的休息时间占了大量的上课时间, 从而导致课程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 高等学校的定向运动课程必须要进行深化与改革, 才能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2 一个新兴的社会项目——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主要是一项社会性项目, 在高校中开设课程的相对而言很少。但从已有的文献和课程实践表明,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训练方法, 它不是简单的体育与娱乐叠加, 它的实质是一种以项目活动为载体的现代教育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 拓展训练更是体育社会功能的集中体现和功能延伸。因而, 它符合教育部对高校体育课程大纲的要求, 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思想。目前, 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引入拓展训练是以项目活动为前期导入, 利用拓展训练项目的趣味性、实效性, 让大学生经历一系列的困难和考验, 从而使大学生在高峰体验过程中磨练顽强不屈的毅力,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实现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目标, 使学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而,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内容, 是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有利补充,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也必将使高校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文献资料研究还表明, 在已有的体育课程中开展拓展训练也存在着缺陷, 如拓展训练对场地、师资力量要求很高, 否则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如果没有合适的练习场地 (主要指中高空的拓展训练场地) , 那么只能进行地面拓展训练项目, 而绝大多数地面拓展训练主要是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 相对而言, 锻炼身体的活动量较少, 这样就缺失了体育课对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本质意义。因此, 在体育课中单纯的安排拓展训练项目也是有一定的缺陷。

3 拓展训练融入定向运动课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通过已有的研究文献表明, 定向运动和拓展训练都是非常适合大学生的体育项目, 但在单个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也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之处, 而这些不足之处却可以通过项目资源整合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定向运动以个人为主, 缺乏团队的配合, 而拓展训练能够通过项目设计很好的发展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定向运动实践中, 练习强度较大, 而练习密度较小, 特别是练习前后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而拓展训练项目种类繁多, 形式多样, 可以穿插在空闲时间中或者独立进行, 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进行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的融合是可行的、必要的, 但是必须在现代教学设计原理与教学设计模式指导下,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 才能取长补短,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拓展训练项目在定向运动课程中的内容安排

浙江农林大学在2002年9月开设了定向运动课程, 是浙江省开设此课程最早的高校之一, 在2009年9月经过各种资源的整合, 开设了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课程, 经过3年的课程实践, 目前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课程已基本完善, 并且通过2010、2011、2012级300位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课学生的问卷调查, 有70%的学生喜欢拓展训练项目, 同时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得到了82.6%学生的认可。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课程中的拓展项目有:5人4足、履带战车、电网、急速60秒、天黑请闭眼、鼓动人心、盲人方阵、交通堵塞、地震、我们来了、报数、翻树叶、文字游戏等13个。其中电网、急速60秒、天黑请闭眼、鼓动人心、盲人方阵、交通堵塞6个项目可以安排在6次课中具体展开, 另根据情况可以在拓展训练项目进行之余安排一些素质练习。履带战车安排在接力定向课中进行, 5人4足安排在团队赛课中进行, 其余的项目可以根据情况在定向理论内容前后和其余定向实践中进行。

5 拓展训练融入定向运动课程的价值

(1) 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根据问卷调查, 有80.7%的学生非常喜欢和喜欢上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课。在保留定向运动精髓的基础上, 增加了13个拓展训练项目, 让学生们能开心快乐的上完体育课。并且在第四个学期中, 安排6场由学生自行组织的定向运动与拓展训练的比赛, 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2) 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学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根据问卷调查, 有89%的学生认为新课程能非常明显、明显的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有93%的学生认为能非常好的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定向运动是课程的基础, 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困难的能力, 在体力、智力双重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 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而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等能力, 学生在“发现式”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生的自主探索、团队协作和交流锻炼了他们的全面能力, 为他们今后快速融入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 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课程呈现方式充分体现教学过程, 以“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组织学生对所做的项目进行充分交流与讨论, 让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营造出和谐、竞争的气氛, 以期创造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学生协作学习能力, 增强自主探究意识, 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4) 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 解决了在定向练习前后空余大量时间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 在有限的时间内, 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交流、沟通、团队协作能力。

(5) 使课堂结构更加合理。根据不同知识点的学习目标灵活选择“传递—接受”式学习或“发现式”学习。讲解时选择“传递—接受”式学习,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保障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在学生进行制作、练习、比赛中主要采用“发现式”、“探索式”学习,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 结语

(1) 在新课程背景下,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充分发挥我们的长处, 广泛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大胆应用于教学实际, 为新课程的实施, 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努力。

(2) 拓展训练融入到定向运动课程中, 可以更好的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大幅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野外工作体能、技能、心理适应能力, 使学生积极参与户外运动体验过程, 享受亲近自然、挑战自我的乐趣, 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3) 拓展训练融入到定向运动课程中, 可以更好的充实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丰富学生课余的锻炼项目, 使高校体育课程除了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之外, 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 使学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4) 拓展训练融入到定向运动课程中时, 要重视学习者内外条件分析和教学环境、学习情境的设计, 这是能有效发挥拓展训练项目效果的前提条件, 同时也是规避户外运动课程风险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中发[1999]9号.

[2]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唐建.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25 (1) .

[4]贾明学.浙江省高校定向运动公开课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8, 30 (6) .

定向运动课程 篇10

定向运动作为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高等学校作为课程建设时间不长,但由于其独特的运动项目特点,在全国各地高校迅速推广,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

1 定向运动作为课程建设的历史沿革

1.1 定向运动的起源

定向运动(Orienteering)起源于19世纪末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和挪威联合王国,距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运动员借助定向地图和指北针,按组织者规定的顺序和方式,自我选择行进路线并到访地图上所标示的地面检查点,以通过检查点,用时较短者或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检查点得分较多者为胜的一项体育运动[2]。

1.2 定向运动引入和发展

1983年定向运动引入中国,1999 年 6 月在国家做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以后,定向运动开始在全国各地加速发展起来。2002 年 9 月,教育部以教体艺[2002]13号文件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中提出在全国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开发自然环境资源,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国家体育总局在 2002 年 5 月的第2届全国体育大会上,将定向运动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每年举办全国定向锦标赛和全国定向冠军赛,并将定向运动列为体育彩票基金支持的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的主要项目之一,在全国开展。教育部把定向运动列为全国大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4年,团中央把定向运动归为科技体育项目并正式下发文件在全国推广。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把定向运动作为国防体育,决定大力开展定向运动。国家测绘局也把定向运动作为科普的重要内容之一。总之,从中央到地方,定向运动在全国得到重视,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3 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开设与发展

2003 年下半年教育部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方案中定向运动被列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定向运动列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主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在全国普通高校也相继开始了定向运动与拓展课程的教学。定向运动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建设,各地的学者对课程加强了研究。江苏省是全国开展定向运动较早的省份之一,部分高校已经把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和开发,本课题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研究。

2 校本课程的本质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而言的,尽管关于校本课程概念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其共同点是非常明显的,即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针对当地和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而开发的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的课程。

校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针对性。表现为针对学校、针对学生、针对地方;第二、民主性。强调了学校和教师对课程决策的民主参与性;第三、开放性。体现在从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到教师和学生所实施的具体课程这样一个开发动态过程;第四、主体性。校本课程强调在特定的课程情境之内,师生各自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参与课堂教学。

3 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条件

部分普通高校把定向运动课程从体育教学本科专业课程中分离出来,到普通高校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认为把定向运动作为普通院校校本课程建设是可行的。但校本课程建设是一项较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国家政策、教学情况、学生情况、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把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建设。

3.1 具有相当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3]。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致力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我们在这里讲的课程资源是指广义的课程资源。

3.1.1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3.1.1.1 教师

体育教师本身就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资源。传统的观念认为。体育教师已经属于课程资源,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承担更多的教育教学任务,努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更高的价值。在定向校本课程建设中,教师担当相当重要的角色,要有相当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定向教学环境的选择,定向地图的制作,定向路线的设计,到定向运动的多媒体教学,无不体现出体育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与组织能力。

3.1.1.2 学生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教学效果体现的首要条件,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定向运动的开展是在校园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空间具有开放性,这为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

3.1.1.3 其他人员

定向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校内其他体育特长的教师、学生的作用,也可以争取关心学校体育活动的社会团体、企业和学校定向俱乐部的作用,其他人员的参与对定向课程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1.2 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定向运动所需要的体育设施可繁可简,一套电子打卡系统就可以承担教学任务。最简单的用一套自己开发的点标和点签就可以进行教学。一套电子打卡系统可以承受较多人数的教学与比赛,和其他项目来比较还是较经济的项目,不需要耗费较大的资源。

3.2 具有相当的课程内容资源

定向运动的课程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而且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进行定向校本课程建设时要注意定向内容的多样性,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百米定向、校园定向、公园定向、接力定向、定向越野。有条件的还可开展夜间定向和记分定向等形式多样的定向教学与比赛。

3.3 自然地理资源

我国自然地理资源相当丰富,定向运动校本课程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人才资源,开发自然环境资源,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河、湖、田野、山地等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4]。

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建设需要大学校园占有一定的面积,多个校区首尾相连最能发挥其最大作用。自然环境优美,要有茂密的树林、起伏的坡地、纵横交错的道路、广阔的草地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外,校外生态公园、山河林场等自然生态区,为定向运动的开展和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

4 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意义

1.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符合国家建设三级课程体系的要求。定向运动通过积极的、以户外运动为特征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接近大自然。增进健康,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团队意识,学会生存技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价值。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为教学提供导向

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体育运动。同时也是一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运动,它一改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没有把创造能力放到重要位置的状况。把体育教育的定向运动课程从体育教育专业引向公共体育课程,结合素质教育的特点,转变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的短缺的现实情况和开展定向运动良好的条件情况,把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来进行实验研究和开发,从而达到解决场地器材短缺的困难,充分运用学校潜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3. 有较好的锻炼价值

在进行各种野外定向运动时,让学生充分享受回归大自然、放松身心的同时,由于需要自主判断和选择路线,爬山涉水,克服沿途种种自然障碍,对学生的体力和意志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锻炼了身体素质,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自主锻炼的习惯。一改长跑运动的枯燥无味,在自然环境中更能有利于身体的发展,能更好地改善身体内环境,促进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4.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弥补场地器材不足

定向运动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体育教学,弥补校内体育场地的不足的现状,定向运动可以在校园进行,也可以在城市的野外进行,使得体育课程开设的形式从学校走向大自然。

5.为课程改革提供导向

定向运动作为高校校本课程内容体现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符合教育民主化和个性发展的思想。定向运动作为高校校本课程内容是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定向运动强调健身性、挑战性、终生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符合高校课程目标,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和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5 结语

定向运动是一项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运动,具备一定条件的高校把定向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学校拓宽教育理念,引发其他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高校课程建设有着较大的意义。

摘要:在我国,校本课程作为体育课程建设仍在探索中。本文是基于定向运动作为普通高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立意于研究定向运动作为普通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意义,为定向运动的研究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定向运动,普通高校,课程,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走进新课程丛书,2004,5.

[2]何晓知,汤万辉.定向运动[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3.

[3]董翠香.体育校本课程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5.

小班定向运动活动:春天来了 篇11

“春天来了”是以定向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游戏活动。由于活动开展时的季节为春天,教师以小班孩子熟悉的歌曲《春天》为依托,选取了孩子们喜爱的小花、小草、小动物等形象,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情节。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游戏玩法简单,有趣,可操作性强,同时体现了定向运动的主旨:看地图找方位,培养孩子的识图能力。在地图的设计上,教师选取了幼儿园前后操场及三层楼中的部分标志性地点,每个孩子人手一张地图,每张地图上的标记点都不相同,且有难有易,可以供孩子反复多次,交换地图进行游戏。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看地图,到相应的标记点寻找物品。

2.能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任务。

3.提高观察能力,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地图:幼儿人手一张,共8张。

2.人员:幼儿8名,保育教师8名。

3.场地:幼儿园前后操场,三层教学楼。

4.音乐《春天》。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吹了一口暖和的春风,小草从地里钻出了脑袋(出示小草图片),小花张开了笑脸(出示小花图片),小蝴蝶、小蜜蜂、小鱼、小鸟、蜗牛、小兔子齐声说:“春姑娘好!”(逐个出示小动物图片),春姑娘高兴地说:“快请你们的好朋友一起出来跳舞吧。”

师:好朋友在哪里呢?他们都在我们的幼儿园里呢。让我们一起看地图去找一找。

二、介绍地图及游戏玩法

1.介绍地图及相关标识。

师:(出示地图)这是谁啊?(小蝴蝶)原来这张地图是找小蝴蝶的好朋友。小蝴蝶的好朋友都藏在哪里呢?(教师逐一指着地图上的照片,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地方)。

师:(指着楼梯标识)咦,这里有这样的一个标记,猜猜这是什么意思?对了,这是楼梯的标志,箭头向上表示我们要上楼梯,上几楼呢?数字2表示是2楼。

师:(指着起点标识)这里有个小娃娃,表示我们小朋友现在所在的地方,也是我们的起点。

2.介绍游戏玩法。

师:小蝴蝶一共有几个好朋友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二、三、四(教师指着地图的照片,带幼儿一起数)我们要把这四个好朋友都找到才算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就马上回到这里来,老师在这里等你们。谁愿意去帮小蝴蝶找朋友?

(评析:详细介绍第一张地图上的标记点和标识,有助于帮助孩子理解地图,了解游戏玩法。)

3.介绍第二张地图,突出重点。

师:(出示第二张地图),这张地图是找谁的好朋友呢?(指着楼梯标志),这是几楼?你怎么知道的?一共要找几个好朋友呢?

(评析:教师进行第二张地图的讲解时,突出重点:找谁,几楼,找几个地点。)

4.幼儿自由选择地图。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地图,请小朋友每人选一张自己喜欢的。

(评析: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地图,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又节约了时间。)

三、幼儿游戏,教师跟踪观察记录

1.提出幼儿游戏时的注意事项。

师:小朋友们拿好自己的地图,准备出发啦,找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上下楼扶着楼梯,慢慢走,找不到的时候也不要着急,仔细看看地图,想一想。遇到困难,先自己努力解决,也可以请你身旁的老师帮助你。

(评析: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游戏时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成人的帮助,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2.提出保育老师指导时的注意事项。

师:(请保育老师一对一站在孩子身后),老师在活动中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注意孩子的安全,当孩子有困难时,不要马上告诉孩子答案,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如果孩子主动来求助,可以适当给予帮助。

(评析:幼儿园教育保教结合,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保育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孩子的游戏活动中,对保育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发挥保育老师的作用,做到保护但不干涉,帮助而不替代。)

3.幼儿游戏,教师记录并指导。

(评析: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选择一个幼儿进行跟踪与指导,主要观察孩子在活动中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选择怎样的路线,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尽量减少直接指导性语言,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

四、分享与评价

1.请幼儿说说自己从哪里找到的,是怎么找到的。

2.请保育老师说说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有没有遇到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评析:由于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幼儿说的基础上请保育老师说说孩子的表现,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情况,有助于教师更准确的评估孩子的能力,从而调整下一次的游戏内容和难度。)

五、结束活动

师:好朋友都找到啦,让我们和伙伴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

播放《春天》的音乐,幼儿随音乐边唱歌边跳舞。

定向运动课程 篇12

2001年6月,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出台, 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 地方、学校和教师在课程管理和教学实施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开发课程。在当前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 定向运动是否也可作为学校和体育教师引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对比实验、逻辑分析等方法, 结合我校的教学实践, 认为定向运动在农村中学高中段的开展也是完全可行的。

2. 定向运动的定义

定向运动起源于北欧地区。早在1886年, 定向一词就出现在瑞典的军营中。参与者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一个指北针, 以徒步越野的形式, 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到达若干个被同时标记在地图上和地面上的检查点的运动。该运动既可在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的森林、山地和公园里进行, 也可在校园和街区中开展。根据定向运动的定义, 我们还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开发简化了的定向运动项目。

3. 高中学生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因此, 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让体育课走出学校运动场, 与学生的课余活动、家庭和社区生活结合起来, 是现代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新的体育课程观有利于我们开拓眼界, 更好地引进、开发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服务。

3.1 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选择新内容的原则。

在当前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 教师要积极引进一些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质量, 但并非喜欢什么就可引进什么, 定向运动引入体育选项教学内容是符合一定原则的。

3.1.1 目的性原则。

新课标的运动技能领域提出了学生要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学生在野外条件下, 能运用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方法, 如识别方向、识图、求助等。定向运动能达成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 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和能力有较大的价值, 符合体育的特性, 又具有技术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基本特征。

3.1.2 安全性原则。

定向运动有一个指北针和一张地图就可以在野外进行, 也可以在公园里举行, 更可以在校园和街区中开展。在经过教师精心准备后, 可以保证学生安全地进行学习和锻炼, 具有基本的安全性。

3.1.3 可行性原则。

定向运动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 无须进行大的投资和改变就可以实施, 符合学校的教学条件。与教师的专业水平相符, 或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等形式的学习能较好地开展活动。

3.1.4 趣味性原则。

定向运动可以搞得很正规, 也可以搞得很轻松。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定向运动爱好者以前就开展过公园定向、旅游定向、家庭定向等许多有趣味的项目, 这些有益身心的定向活动, 因其又有“夺宝奇兵”的游戏性质, 很受大多学生的喜爱。

3.2 定向运动有其特定的价值。

在北欧热爱定向运动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的爱好者, 参加比赛最多的一次竟到达4万余人,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 是因为有其特定的价值。

3.2.1 从身体的角度看。

经常进行定向运动, 能提高肌体的运动能力。体育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 让他们享受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 定向运动使受训者在自然环境中接受锻炼。我们对参加定向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 有不少原来自认为不能完成800米的女生在不知不觉中也能跑完直线距离为3000米的定向越野路线;也有数据表明, 从心率等级指数的人数比率来看, 由实验前较差占14.29%、中等占80.95%、良好占4.76%, 到实验后差的占4.76%, 中等占76.19%, 良好占19.05%, 说明差的比率有了大幅下降, 而良好的比率则有了显著提高。这是因为定向运动是一种有氧运动, 在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森林和复杂的校园中奔跑, 给人带来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肌体承担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 由于需要在运动的过程中读懂地图、判断方向、选择路线, 因而会转移注意力, 使人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身体, 提高肌体运动能力。

3.2.2 从心理角度看。

定向运动通常是要求个人单独完成比赛 (虽然有接力比赛但也是个人完成一条规定的线路) , 在幽静的森林或是人来人往的校园中, 必需排除各种干扰, 综合分析目前所处的环境, 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和选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 现在很多小孩都是独生子女, 娇生惯养, 依赖性很强, 经常参加该运动, 能提高人们在逆境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心理素质得到加强。

3.2.3 从社会适应的角度看。

定向运动是地理、数学和田径等多学科综合在一起的一项运动。通过定向运动, 可以让学生们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密切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能力, 增强互助意识、自立意识、生存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 提高团结协作、抵御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个性, 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3 农村中学开展定向运动的优势。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和《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中公布的学生体质存在的“体能指标和反应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 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继续呈上升趋势”等问题, 说明引进一些能发展跑的能力的项目尤其重要, 而有数据表明定向运动对提高肺活量有着极高的价值, 这为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顺利开展定向运动提供了依据。

3.3.1 健全的体魄和丰富的知识为定向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定向运动一方面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奔跑等各种能力, 另一方面高中生丰富的知识体系, 保证了其对地图的识别能力和使用技巧, 特别是当其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时, 其较成熟的心理素质更能使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 沉着冷静地处理问题;农村学生对乡村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和地形的熟悉和适应, 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成绩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3.2 简单的场地器材为定向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定向运动只需一个指北针和一张地图就可以在学校、公园以及野外进行, 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像其他项目那样要求高, 对于场地的要求更是宽松, 这无疑减轻了经费相对紧张的农村学校的负担, 为该运动在农村中学生根发芽提供了保障。更可以省下指北针的钱, 在自己熟悉的操场上开展如“百米定向”等练习, 由于其练习场地是在一块100米*100米左右的范围内, 检查点的个数和顺序也可根据需要自己设定, 同样能培养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和积极奔跑的能力。而在校园里开展此运动, 则随着地形的进一步复杂, 学生的练习兴趣随之增强, 奔跑能力进一步提高。

3.3.3 复杂的农村地形为定向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帮助。

农村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地貌高低不平, 有平原、丘岭和山沟;地物参差不齐, 有杂草、灌木和树林。定向运动的趣味性除了其活动有类似于“寻宝”外, 还在于其不断变化的点标位置、顺序以及地形的不同。这些区别有利于学生对该运动保持浓厚的兴趣, 并常盛不衰。而农村的地大物博, 常使学校在远离喧嚣的同时也就远离了城市交通拥挤的不安全因素。

4. 结论

4.1 从实验调查中可以发现, 通过一段时间定向运动的练习, 可以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 心肺功能增强。

4.2 定向运动是一项健智强体的运动, 有利于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全面发展, 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4.3 农村学校由于器材、经费等条件的限制, 高中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以及农村学生所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 更适合在农村中学高中学生中开展定向运动。

上一篇:响度测量与控制下一篇:非法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