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定向生

2024-05-12

免费定向生(精选10篇)

免费定向生 篇1

为落实《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的精神,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医学定向生政策”)。从2010年起,国家连续三年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专业毕业生[1],以期缓解基层看病难题,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2,3]。传统中医药凭借“简,便,效,廉”的优势在基层人民群众中有口皆碑,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基层中医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短缺以及中医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突出。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培养对于改善基层中医人才困境,缓解基层中医匮乏,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4]。目前,高校和相关管理部门更多关注基层卫生需求,较少从学生的视角去研究此项政策。调查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需求以及协议期满后的意向,对于调整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教育计划,完善相关政策,更好地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中医人才具有一定意义。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从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薪酬期望值、履约倾向性、协议期满后的意向以及基层工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来了解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于2014年秋季学期在成都中医药大学297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进行,回收问卷285份,其中有效问卷281份,回收率95.96%,有效率98.60%。

1.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借鉴相关文献。将样本数据录入Excel软件,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以及其对医学定向生政策实施的意见与建议。

2 调查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281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大一学生98人,占34.9%;大二91人,占32.4%;大三92人,占32.7%。户籍多以农村生源为主,有204人,达到72.6%;城镇生源64人,占22.8%,较多;农转非13人,占4.6%。性别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有168人,占59.8%;男性有113人,占40.2%。独生子女有130人,占40.2%,非独生子女151人,占59.8%。

281名学生来自四川省各地市州,成都、绵阳、南充等地生源较多,定向单位主要为川西北高寒藏羌区、攀西老凉山地区、川北秦巴山区、川南乌蒙山区和川中丘陵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生源地与定向单位在同一地市州的有150人,占53.4%,而有131名学生与生源地外的卫生机构签约。多数学生基于经济和就业的原因选择报考定向生,调查显示,有176名学生(62.6%)认为定向生不必为学杂费担忧,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50.9%(143人)的学生看重的是不用费时费力去找工作。

2.2 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就业意向调查

就业意向是个体在就业选择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含糊的需要,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实际就业行为[5]。问及对定向单位的满意程度,281名学生中选择一般的人数最多,有159人,占56.6%;不满意的居次,占23.1%,整体满意度偏低。薪酬意向调查中有44.1%的学生认为其毕业后可找到月薪3000至4000元人民币的工作。无协议牵制,在基层工作年限意向调查中有58.4%的学生愿意在基层服务的年限为2至4年,不愿意去基层与愿意在基层服务6年以上的人相等,为11人,占3.9%。无协议牵制下,工作地区意向调查中,65.1%希望在县/区级找到合适工作,其次是市级,有58人占20.6%。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毕业意向调查中持“观望”态度的人最多,其有更好的选择就违约,没有就履行合约,为141人占50.2%,乐意去定向单位,有84人占,29.9%,仅2.1%坚决不去定向单位;协议满后2.5%会选择坚守岗位,继续服务基层,最多的是认为六年累积足够经验,到更好的医疗机构发展,人数是134,达到47.7%的比率,其次是选择性态度,认为自己有较好的发展的话就留,没有就离开占33.8%。详见表1。

2.3 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调查

对于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本研究采用复选形式进行调查统计。281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82.2%的学生在满足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条件后会更愿意留在基层;其次是单位提供进修机会,有205人勾选,占73.3%;选择解决住房问题会更愿意留在基层的学生也较多,有127人,占45.2%;得到领导的重视与赏识有27.4%选择,定向单位在生源地有28.1%勾选。可见,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福利待遇、进修机会。详见表2。

3 讨论

3.1 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人才匮乏具有积极意义

虽然学生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偏低,但是在其毕业后意向调查中,29.9%的学生乐意去定向单位服务基层群众;17.8%的学生被动去定向单位工作:包括不愿去定向单位,受合同牵制被迫在单位工作至约满和受合同牵制被迫在定向单位工作,一旦时机成熟立刻违约两种情况;仅2.1%的人坚决不去定向单位。总体上看,免费定向生下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可能性较高。且大部分学生表示满足一定条件后其愿意长期服务基层,由此可见,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解决基层中医人才缺乏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3.2 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

无协议牵制,在基层工作年限意向调查中,多数学生只愿在基层工作2至4年,仅3.9%的学生愿意在基层工作6年以上,无疑定向协议规定的服务期6年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偏长。定向中医学生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不高,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其可以找到在县城的工作,定向协议中规定签订乡、镇医疗机构不满足其就业地区意向。协议规定与就业希冀存在差距,有50.2%的人对于学满后的就业打算处于“观望”态度,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就违约不去定向单位。去了就业单位,大部分是“过路客”,仅2.5%的人会继续为基层服务,明确表示会离开的人高达52.0%:包括累积经验,到更好的医疗机构发展和考虑换职业两种情况。可见绝大部分在校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目前没有扎根基层,长期为基层卫生事业做贡献的坚定信念。

3.3 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有待完善

访谈时,多数人表示医学专业学习投入成本高,人才培养时间长,专业技术性强,工作风险高,而基层工资微薄,发展空间小,工作环境不理想,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是其不愿长期在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在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调查中,82.2%的人表示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的条件下他们会更愿意在基层服务。且他们对于自身继续教育与在职培养也甚为关注,73.0%的人选择了此项。如若解决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提高工资和福利,为其提供较多学习机会和较大晋升空间,其会更愿意长久地在基层服务。要让基层对医学免费定向生充满吸引力,还应完善工作期间的相关政策。

4 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定向生优惠政策,提高其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

基层中医药事业欲谋发展,首先要保障中医药人才的生存。完善定向生优惠政策,从他们关注的利益点着手会效果倍增。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应在工资待遇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设立专项津贴,缩小乡镇与县/区级医疗机构的待遇差距[6]。将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工资待遇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以保障基层中医人才的生存环境。当然切实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环境,解决学生入职后的生活问题也需双管齐下,如此可提高基层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吸引力,提高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变基层为吸引中医人才的“磁场”。

4.2 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

在访谈中,有部分学生担忧在中西医不均衡发展的今天,其在基层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可见,学生重视工作中自我价值的体现,唯有在工作中得到认可,其才会有长期服务基层,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的意志与信念。因而,坚持中西医并重,完善政策,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保障中医药的服务功能则至关重要。改善基层中医药环境,给予基层中医药足够的发展空间,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存在价值,进而保障基层中医人才结构稳定,才能让基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简而言之,基层有中医人才大展宏图的机会才能吸引更多热爱中医事业的人才于基层长期发展。

4.3 重视定向生在职培训,满足其继续教育的需求

医生职业专业性、技术性强,故而医生都非常重视继续教育,而中医强调师承,在业务上宜选派有经验的医师对其加以指导,充分发挥“老中医”传帮带作用,提升其业务水平。并且在在职培训、在职进修以及提升个人发展空间方面提供更多可行措施,将其具体化、标准化。在职进修在满足学生继续教育需求同时可提升医生的业务能力的,提升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在基层工作可提升业务水平,提升业务水平为更好的服务基层”的良性循环。

5 小结

本研究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匮乏具有积极意义,培养的基层中医人才下基层的可能性较高。但是,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不能吸引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扎根基层,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定向生优惠政策需完善,以提高基层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吸引力。重视定向生的在职培训,满足学生入职后继续教育的需求。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让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毕业后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满足基层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真正缓解基层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为更好地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的基层中医人才,缓解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难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果: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人才匮乏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协议规定与就业希冀差距大,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有待完善。建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服务基层意识;完善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提高其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重视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在职培训,满足其继续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就业意向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Z].中国网,2010(561).

[2]冯秋季.河南省订单定向医学生农村就业意向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5):394-396.

[3]范文燕,等.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专业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45-47.

[4]万秀珍.基层中医医院中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2013,21(3):275-277.

[5]付义朝,等,首届免费师范定向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50(4):144-152.

[6]杨宏宇.探索定向培养农村医学生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世界农业,2010(11):93-94.

免费定向生 篇2

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协议书

甲方:(招生学校)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学生)

家庭地址:

身份证号:

国家在高等医学院校实行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教育,旨在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根据《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1198号)精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达成以下协议,共同遵守:

一、协议签订的前提:

第一条乙方具有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资格,热爱医疗卫生事业,有志于从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毕业后自愿到定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经甲方审核,认为乙方符合择优录取条件,录取乙方为订单定向免费教育医学生(以下简称免费医学生)。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订免费医学生的招生办法和录取原则,对报考甲方医学类专业的考生进行审核,择优录取免费医学生。

将经甲方签字盖章的本协议书一式三份寄送乙方,在乙方或乙方及其监护人在本协议书签字,并与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相关协议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第三条按照培养服务农村基层全科医生的目标,制订免费医学生教育培养方案,提供优良的教育教学条件,对乙方实施教育培训,进行管理和综合评估。

第四条在乙方本科五年修读年限内,免除学费,免收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第五条关心免费医学毕业生的成长,并为他们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提供或创造条件。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持本人或本人及其监护人签字的本协议书、本人或本人及其监护人与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的协议书及录取通知书到甲方报到,经甲方复查合格后,正式注册入学,成为免费医学生。免费医学生在学期间户籍仍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

第七条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及甲方的教育培养方案,接受甲方的教育培养,修读年限本科为五年。

第八条在修读年限内免缴学费、住宿费,并领取生活费补助,同时可享受其他非义务性奖学金。

第九条在校学习期间应遵守法律法规和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条按时完成甲方规定的教育教学计划,达到教育培养方案的要求,经过五年或三年的学习按规定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不能正常毕业的免费医学生,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减免教育费用。

第十一条按照国家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的相关政策,毕业后回生源所在地县级行政卫生部门报到,到定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不少于六年。

四、终止协议:

第十二条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规定审批程序,终止本协议:

㈠ 在校学习期间,经甲方指定的二级甲等(含)以上医院认定,因身体原因不能完成学业;

㈡ 在校学习期间,经甲方指定的二级甲等(含)以上医院确认,因身体原因不宜从事医疗卫生职业。

五、解除协议及处理:

第十三条乙方在校学习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协议,乙方不再继续享受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且须在学籍取消之日起一个月内向甲方一次性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

㈠ 因触犯刑律或违反校纪被开除学籍;

㈡ 自动放弃甲方学籍。

六、违约情形及处理:

第十四条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将追究其相应的违约责任,具体处理方法详见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同乙方签订的相关协议:

㈠ 毕业后未按本协议到指定基层卫生机构工作;

㈡ 毕业后到指定基层卫生机构工作未满六年且未经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七、附则:

第十五条本协议未尽事宜,凡属国家及相关部门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其他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第十六条本协议经甲方盖章和法定代表人签章,以及乙方或乙方及其监护人签字后生效。

乙方在签订本协议时如未满18周岁,须由乙方及其监护人共同签订本协议。

第十七条本协议书一式三份,甲、乙两方各执一份,一份存入乙方个人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签订日期:年月日

乙方(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

乙方监护人(签字或按手印)

免费定向生 篇3

关键词 成长导师 定向培养 医学生

本科生成长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校探索育人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本科生成长导师制是一种亲情化、个性化的柔性培养机制, 是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赣南医学院自2007年开始,在免费医学定向生中全面实施成长导师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成长导师制概述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早出现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新学院”(兴建于1379年),当时新生被录取后到某一学院报到时,学院当局就给他指定一位导师。本科生的导师称Tutor,研究生的导师称Supervisor。导师制就是为一组学生确定一名导师,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师徒”关系。导师是学生所选科目的学者,他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他如何进行深入学习。学生在学习期间每周必须到导师那里去至少一次,每次半小时以上,导师与学生这种谈话叫Tutorial(个别辅导)。导师制教学促使学生对所学科目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是牛津教学体系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成长导师制”中的“导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指导人学习、进修、写作论文”的人,而其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注意不同学生的能力、心理结构特征及个人的兴趣、动机和要求上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个性特征。通过个性化和亲情化教育,导师从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使学生个个受到关爱,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成长导师制”在免费医学定向生教育中的意义

“成长导师制”从实质上讲,就是遵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提高学习能力水平为目的的一种个体化的教育管理形式。它在指导免费医学定向生如何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认识发展自己,坚定“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的信念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

1.实行成长导师制教学有助于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要求在本科生教育管理中聘用在医、教、研方面具备一定水平的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而且每个导师一般指导几名学生,因此,导师就有条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由于这是一种面对面的个别教学形式,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辅导教学,尤其是教学体制改革的实施,学生更需要细致和个别的指导,这种教学方式贯穿于学生实习的整个过程,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按照学生的个性和经历帮助其实现全面发展。

2.成长导师的帮助了学生全面成长,即作为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修养、学习、生活、成长的全面性导师

医学院校专业性强,学科多,学生只能被动适应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来完成实习,对学科的认识和自身的发展定位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可以在学生学好基础课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定点定人进行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完成医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

3.实行成长导师制有助于医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医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及科研创新能力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生走向临床医师的过渡阶段,导师可帮助学生实现顺利过渡。对于学生来说,进入临床实习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是在校学习期间没有遇到过的,包括适应当前形势下复杂的医患关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研能力的初步掌握等。导师制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双向交流,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不但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疑难问题,还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导师参与对学生的教育,了解和指导思想处于形成期的临床实习生,对他们健康成长很有裨益,许多学生将发现导师在他们的学术和专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成长导师制在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中的应用——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根据导师制的相关理念,赣南医学院在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中实施了成长导师制,经过几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运用,成长导生制在医学生的育人模式中发挥了独特的魅力。

1.导有所依:制定完善的选拔考核制度

“导师制”,说到底是因材施教的具体化方略、关注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育。这就要求导师必须具备高品行、高素质。赣南医学院选拔导师的标准是政治立场坚定,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心做学生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品行端正,具有奉献精神;具备副高职称以上的在职专任教师及熟悉教育教学规律的管理干部(正科级以上)担任学生班级导师。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解决专业问题、人生成长和心理情感以及交际娱乐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受到班级导师的精神熏陶,感受班级导师的人格魅力。

2.导之以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学的专业教育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赣南医学院的导师们在帮助学生稳固专业思想的同时,主要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通过各类讲座、论坛以及班会等场合,分享自己在专业上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他们通过校友成功人士的个案,分析自学成才的重要性及学习专业的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在学习上持之以恒,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导之以立: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和职业规划

大学期间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做一个比较详细切实的规划,必能为以后的生活增色添彩,使其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感,减少走弯路的次数。赣南医学院导师们在新生刚开学就举办稳固专业思想的讲座,加强学生对专业和未来职业的全面认识。其次,导师利用“未来,为我而来”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制定长短计划,认真填写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并定期检查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

4.导之以恒:完善学生人格,坚定服务基层信念

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导师的工作,其着力点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人格状况,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逐步使自己的人格走向健康、完善,使教育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导师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利用各种场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医德和社会责任感,有些导师还把班级带出去,参加社会实践,让更多的同学走出校门,了解基层,服务基层,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总之,“成长导师”能最大程度上实现“以人为本,挖掘学生潜力,发展学生特长,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导航"的管理理念,能较好的发挥教师本身教育资源的优势,发挥教师的“育人”功能,值得广大院校共同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钱红梅.“学生成长导师制”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金萍.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D]. 苏州大学,2010.

[3]李伟扬等.本科生成长导师制的探索[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10.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成长导师制在免费医学定向生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邓寿群(1975-),男,江西石城人,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管理学硕士,讲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陈赟琪(1973-),男,赣南医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黄洪强(1976-),男,赣南医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免费定向生 篇4

1. 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原则

地方医学院校主要职能是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地方医学院校必须明确“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 走“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之路, 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尽力以地方为依托, 不断拓展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 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尊重所有学生发展的权利,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 还要教会学生做人, 教会学生创造,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坚持个性发展就是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尊重个人选择, 鼓励个性发展, 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提升, 促进每个学生成长成才。

3. 实践实训的全程性原则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能力为先, 十分注重实践和实训, 因此, 必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大学教学的整个过程, 搭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平台。学校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强化临床实践教学, 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大学几年的实践训练, 课内课外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以巩固和检验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 实践教学必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 加强校府间合作, 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地方医学人才用人机制的对接, 协同培养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免费医学定向生专科培养体系构建内容

1. 坚持需求导向,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方案

制定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人才培养方案时, 要充分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应体现区域性和行业性。相关医学院校必须以培养区域和行业所需的医学应用型人才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 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准确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充分考虑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二是专业设置应体现应用性。在专业建设上既要根据地方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趋势和当地市场的用人需求, 针对性地设置应用型专业。三是课程设计应体现复合性。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应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精选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包括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和素质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四是教学过程应体现实践性。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突出实践教学,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坚持“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职能, 优化系列课程结构模块

为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承担起全科医生的职责, 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主要按照地方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 设置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分为人文社科类、公共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及素质扩展类5个课程模块。人文社科类和公共基础类2个课程模块, 以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 实施通识教育, 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数学和自然科学等;专业基础类课程模块以夯实专业学科基础为主要目标, 包括各专业基础学科的课程, 重点增加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及社区常见病诊疗技术等课程, 适度增加临床流行病与传染病学课程的学习;专业类课程模块以拓宽专业口径和增强专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 改设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科学, 增设中医诊断学等农村及社区卫生工作适用课程。课内实践教学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包括实验教学、临床见习、基本技能训练、毕业实习等;课外实践活动,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 包括参与科学研究、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同时, 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尽可能多地增设全科医学课程, 根据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 相应增加农村医生亟需的课程, 如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健康教育、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保健学等课程。

3. 坚持人才质量至上, 完善教学管理与学生事务管理体系

在教学管理方面, 医学院校应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 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同行听课, 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推进学分制管理。推行成长导生制、导师制等,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服务。可改革学籍管理制度, 允许学生用创新学分、考证学分替代专业任选课学分, 允许学生用大学生科研立项发表的省级以上论文替代毕业论文。建立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达标免修制、分层教学制, 逐步取消补考、建立学分重修制。鼓励支持教学单位根据市场导向、岗位需求、学生情况、专业特点在规范相关程序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教学管理改革。

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 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学生教育和管理模式。根据定向生的特点, 必须对他们思想正确引导, 充分认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本, 把学生由过去的单纯管理对象变为服务对象, 实现由权力管理到管理服务的转变, 改善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效率, 千方百计为学生成才服务。

三、免费医学定向生专科培养体系的实践——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从2006年起, 赣南医学院在江西省率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分三年为江西省赣州市订单式培养了300名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毕业生均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在借鉴三年制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2010年起, 赣南医学院又对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进行了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以“农村 (社区) 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 科学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赣州市农村社区卫生队伍现状和农村 (社区) 卫生服务岗位要求的调研, 将三年制定向免费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 熟练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能够综合运用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疾病预防、社区卫生服务以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疗, 疑难病症的转诊治疗;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立志为农村卫生事业服务的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 以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 整合完善课程体系

在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的课程设置上, 赣南医学院在遵循“突出专业主干课, 减少公共必修课, 适当压缩医学基础课, 增设农村社区全科医学必修课”的原则下, 通过精简、整合增设等方式对原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突出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诊疗技能的培养,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该校还在赣州各区县范围内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基地, 为定向医学生以后在乡村服务做好充分准备。

同时, 为扩大定向医学生的视野, 全面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赣南医学院还开设了选修课, 包括医学新进展、边缘交叉学科等方面的内容。此外, 学院还将传统的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拓展型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 共同构成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内的、较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课内实践教学, 以培养定向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主要包括实验教学、临床见习、基本技能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 等。

3. 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核心, 强化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为搭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平台, 强化临床实践能力, 学校构建了“以学校的临床技能实验中心为基础、以附属医院为业务指导、以县级医院为实践基地主体、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辐射”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其次在赣州各区县范围内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基地, 为定向医学生以后在乡村服务做好充分准备;第三, 开展临床专业课, 以医院规章制度、医院文化、职业道德、病历书写规范、体格检查、无菌操作技术、外科小手术、常用护理等为主要内容, 缩短理论到实践的磨合期;第四, 规范带教行为, 学院制定了加强临床带教管理的系列规定, 对临床教学各环节进行背靠背的评估, 评估和当年科室的绩效及教学评估挂钩;第五, 实行基础和临床导师制, 制定跟师学习考核办法, 加强临床指导;第六, 强化技能训练, 学院兴建临床模拟实验室, 组织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强化训练, 人人过关。

4.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 创新管理体系

首先, 做好入学教育。学生入校后, 由学工处、各学院负责人与定向医学生班级专门开展入学教育, 着重讲述定向医学生与其他医学生的区别、专业设置、管理模式、就业去向、工作服务对象、生活待遇以及自身的定位和优惠政策;编制《学子成才导航》, 教育定向医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夯实专业基础, 树立起“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理念, 真正培养成为“学得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全科医生。其次, 启动预警机制, 掌握定向医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学习状况。第三, 学校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人文讲坛, 注重学生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心理、伦理教育。第四, 根植苏区文化励成才。赣南医学院把红色苏区精神作为得天独厚的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通过邀请革命老前辈来校讲故事、深入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等方式, 帮助学生树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理念;积极开展“红心永向党”等征文、演讲比赛, 把班级建成学习苏区精神和革命传统的重要阵地, 坚定定向生扎根农村卫生一线的信念。

摘要: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作为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的专科培养阶段, 自2010年在全国各医学院校实施以来, 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尤其是赣南医学院成熟的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体系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专科,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免费定向生 篇5

医学生注意事项

根据省卫生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江西省关于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医学生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赣卫人字[2010]6号),2011年我省继续开展免费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医学生工作。考生报考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一、培养条件

(一)全省范围内参加高考且成绩优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二)热爱祖国,品行良好,立志为农村卫生事业服务;

(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履行协议,服从分配;

(四)身体健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体检合格。

二、培养名额、院校和专业

2011年共招录定向医学生872名,分别为临床医学(本科)489名,中医学(本科)50名,医学检验技术(专科)150名,医学影像技术(专科)183名。培养院校包括南昌大学(临床医学50名)、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学50名)、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250名、医学影像技术50名、医学检验技术50名)、九江学院(临床医学89名)、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50名)、宜春学院(临床医学50名)、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医学影像技术133名)和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100名)。以上院校除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招收60名文史类考生外,其余均只招收理工类考生。

三、招录程序

(一)填报志愿

考生登陆江西省教育考试院或江西教育网,选择填报定向医学生培养院校及专业。本科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14日--6月16日,专科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8

日—7月2日。户籍所在县(市、区)未申报需求计划的考生,也可填报定向医学专业。

(二)招生录取

定向医学本科专业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定向医学专科专业在高职(专科)批次录取。培养院校定向招生计划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上不能完成的,可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由省教育考试院补充投档,培养院校根据考生志愿择优录取,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再退档。总分相同时,优先录取农村生源。

(三)定向调剂

考生定向地一般为户籍所在县(市、区)。如户籍所在地未申报定向医学生需求计划,或上线考生数超过其需求计划,则由省卫生厅按录取时间先后和考生成绩高低就近调剂到邻近地区。

(四)签订协议

考生(乙方)在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定向县(市、区)卫生局(甲方)和培养院校(丙方)签订《江西省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医学生协议书》(一式三份,附件1)。考生在接到培养院校预录取的电话通知后,到定向所在地签订协议书,然后由本人或定向地卫生局将协议书快递至培养院校,培养院校将凭签订的协议书寄发录取通知书。在此期间,考生及家长务必保持通讯通畅。

四、定向县(市、区)分布

截止目前,全省共有66个县(市、区)申报定向医学生需求计划963名,包括本科584名、专科379名,详见附件2。其中,部分地区有录取专业要求,定向调剂时将予以考虑。招录过程中,个别县(市、区)需求计划可能会略有变化。

五、毕业去向定向医学生毕业后,由定向地卫生局安排到县级医院临床科室轮转学习一年,之后回定向的乡镇卫生院工作,在乡镇卫生院连续服务时间至少5年。

六、优惠政策

(一)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按本科生每人每年7000元、专科生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减免定向医学生学习期间学杂费。

(二)定向医学生除享受国家统招毕业生同等待遇外,还享受到乡镇以下工作大学毕业生的优惠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现行有关规定核定参加工作的定向生的工资待遇。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薪级工资可高定2级;在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薪级工资可高定1级。

(三)定向医学生报到后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内管理,保证有编有岗。

(四)培养院校对定向医学生提供优惠政策,在助学金和奖学金方面予以倾斜。

(五)定向医学生晋升职称时享受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倾斜政策。联系人:江西省卫生厅人事处,电话:0791-6226312;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电话:0791-8675521;

南昌大学招就处,电话:0791-8305092;

江西中医学院招就处,电话:0791-7119528;

赣南医学院学工处,电话:0797-8269722;

九江学院招就处,电话:0792-8310030;

免费定向生 篇6

1辩证思维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关系

美国医学家恩格尔1977年在论述生物医学模式缺陷时,明确提出现代医学需要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深蕴辩证思维的新模式立即在医学共同体中引起强烈反响和认同。

纵观人类医学史,医学模式 经历的整 体经验医 学模式到生物医学 模式再到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的辩证发展,实际上就 是医学哲 学思维由 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辩证唯 物主义的辩证否定过程。医学哲学思维对每一时代的医学体系来 说都是其 内在的组 成部分,并构成那 个时代医学模式的 灵魂,深刻影响 着医学的 走向和发展的深度[2]。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要求学习医学的每一个人都要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而辩证性思维正符合这门求真务实的学科。辩证思维要求人们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来看问题,其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由于医学问题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医学的诊断过程实际上就是辩证性思维应用的过程,因此,医学生能否恰当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判断各种信息,并得到合理的结论尤为重要。有研究发现,在因病史采集错误、思维不当和业务知识与经验知识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误诊中,思维不当是误诊原因的第一位[3]。由此可以看出,思维方法在医疗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医学专业教学中提高农村免费定向生辩证思维能力之策略

为了适应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的转变,世界各国对医学教育进行了改革。英国提出“医学教育和实践要加入更多的交叉课程,以达到医学人文与医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美国将“人文与医学自然学科并列为教育核心学科”。我国对此也积极采取了行动,将“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定位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可以看出,当今医学发展已经呈现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整体趋势[4]。

中国目前急需一支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和社区的全科医师队伍,以为社区个人及家庭提供疾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 的医疗保健服务[5],因此,医学专业教学中授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自觉地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用正确的哲学观点去观察分析问题[6],在教学设计中要科学规划,不但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且要注意加强农村免费定向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2.1在授课环节中教师应主动将唯物辩证法原理与医学专业紧密结合

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引导,首先要求教师运用辩证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然后将再认识的结果贯穿、渗透在备课、授课过程之中[7]。 下面笔者以慢性前列腺炎导致男性不育为例,介绍在病理学教学中如何将唯物辩证法原理与疾病紧密结合来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2.1.1对立统一原理认识慢性前列腺炎导致不育的病因及发病学对立统一原理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普适性原理,这一原理在医学中体现为,任何疾病都是病因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力这一矛盾对立双方之间不断斗争并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7]。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于前列腺受到病原体感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刺激而发生的炎症反应。病原体感染是慢性前列腺炎导致男性不育的外源性因素;机体免疫反应异常、 内分泌紊乱,尤其是精液理化性质改变继而影响精子的活力是其内源性因素。当全身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或局部自净防御功能削弱,以及外部损伤因子作用过强时,就会影响男性的生殖功能,导致不育。

2.1.2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疾病的病变和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只有坚持疾病病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辩证统一,才能发挥病理解剖学贯穿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慢性前列腺炎属于炎症性疾病,具有炎症的三个基本病变,下面运用联系的观点从炎症的三个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来分析慢性前列腺炎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1)变质:一方面,前列腺发生慢性炎症时,前列腺单层上皮细胞会发生变性和坏死,使其分泌的活性物质减少,从而导致精浆理化性质改变, 继而影响精子的活力;另一方面,前列腺作为一种分泌器官与精囊一起产生精浆,慢性前列腺炎时,细菌会排到精浆中,它们将消耗精浆中大量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类,使前列腺液内的卵磷脂小体消耗并减少,上述均可造成精子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而使精子结构受损。(2)渗出:一方面血管内的白细胞及其产生的炎症介质会通过血管壁进入精子粘膜表面,使精子膜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从而干扰精子膜的物质交换,使精子的受精能力受损;另一方面,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和淋巴细胞浸润时,机体可产生抗精子抗体(AsAb),而AsAb不但可增强局部巨噬细胞吞噬精子的能力,而且AsAb与精子抗原相互作用,可激活补体系统,损伤精子膜,使精子死亡或制动,从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性损伤引起不育。(3)增生:慢性前列腺炎的慢性过程和反复发作, 可引起泌尿、生殖道瘢痕组织大量形成,从而导致男性梗阻性射精不完全或逆行性射精[8]。

2.1.3运用发展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认识疾病的转归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疾病也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即疾病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亡的过程。长期慢性炎症的不良刺激是诱发肿瘤的病因之 一,因为炎症诱发的细胞增殖性反应可 以导致DNA损伤向突变方向转化,所以炎症可能是肿瘤发生的一种遗传毒性的始动因素或细胞毒性的促进因素,因此, 慢性前列腺炎不但会引起男性不育,而且又增加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2.2在病例讨论环节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务工作者从社会、心理、机体等方面看待患者,用哲学的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研讨病情,并恰当处理疾病[1]。病例讨论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教师和学生主体间的讨论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最有效的方法。农村免费医学定向生毕业后将要到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结合社区人群存在的常见健康问题,挑选典型病例,进行病例讨论。在病例讨论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者、教学过程的指导者,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运用唯物辩证法,引导学生客观地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由于辩证思维要求人们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来看问题,以变化发展的视角来认识事物是辩证思维的显著特点。因此,教师还应运用唯物辩证思维方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考察问题,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教师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对于医学教育的积极作用

3.1赋予教学内容整体性、逻辑性、连续性和生动性

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如果在讲述疾病的病因、病变、临床表现和病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原发疾病和并发症 之间的关 系时,能从辩证 法的观点 出发,这不但能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而且能将表面上看似毫无联系的内容赋予整体性、逻辑性、连续性和生动性。

3.2能够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在教学中专业教师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客观、科学地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建立知识体系脉络,而且能够使医学生获得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3.3有助于学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最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事业,医学是治病救人的科学, 医学教学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思想素质与思维能力的培养[9]。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主动将唯物辩证法原理与医学专业紧密结合,适宜地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实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有助于学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为日后他们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奠定基础。

摘要:文章介绍了辩证思维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关系;提出了培养农村免费定向生辩证思维的重要性;探讨了在医学专业教学中培养免费定向生辩证思维能力的策略,以及教师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开展医学教育的积极作用。

免费定向生 篇7

通知要求, 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毕业后, 在30个工作日内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到定向旗县 (市、区)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到。按照协议规定到指定的苏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定向生, 在苏木乡镇卫生院核定的编制内聘用, 实行合同管理。定向生在毕业前和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 不得报考全日制研究生。定向生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 可在自治区内苏木乡镇卫生院之间协商流动。

毕业生档案统一由委托培养院校寄往定向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做好定向毕业生的报到事宜及档案接收工作, 同时协助将户籍迁移至当地户籍管理部门。

免费定向生 篇8

1 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宏观背景

2009年3月,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号) , 自此, 我国卫生事业进入重要的改革发展时期。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逐渐成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制约因素, 突出表现在:总量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人员分布的城乡、区域差别明显;吸引和稳定基层卫生人才的保障措施亟待加强[1]。为解决上述问题, 201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等六部委研究制定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并提出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重点项目。随后国家五部委下发《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改社会[2010]1198号) 指出:“从2010年起, 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 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为此, 国家确定了51所地方高校为培养院校, 全面开展此项工作。2011年6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并下发《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23号) 强调:“到2020年, 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 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国家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广阔空间。

教育部、卫生部始终致力于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高,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 两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9]4号) , 明确了新时期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基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出台和胡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步入质量大提高时期, 这也在客观上加快了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步伐。2011年底, 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 研究部署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 袁贵仁部长、陈竺部长均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医学教育要顺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更加主动的服务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更深入的推进综合改革, 注重交叉整合、协同发展和质量提高”。2012年5月, 教育部、卫生部在高等教育质量大提高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的宏观背景下, 正式提出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明确了新时期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旨在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体制机制,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具体行动, 是推进医学教育改革, 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一部分, 是为我国基层卫生单位培养“下得去、留得住、信得过、用得上、干得好”的合格全科医生的有效路径, 是推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设计

2.1 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是实施改革的前提, 是构建方案的基础。准确把握目标定位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首诊在基层”的卫生服务模式, 明确“厚德、博学、多能”的基本人才定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定向培养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 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师[2],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

2.2 科学谋划改革顶层设计

实施改革, 在指导思想上, 要顺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需要, 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 立足于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在基本思路上, 要从国情、省情和校情出发, 着眼于突破瓶颈, 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 强化医德教育、责任教育和服务基层教育, 优化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加强基层实训实践。

3 改革方案的制定

3.1 实行有条件的学年学分制管理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化知识结构, 实现“以人为本”, 培养服务基层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一是构建相对自由的选课制, 在保证培养要求的基础上, 合理划分课程归属, 按课程类别、性质和模块提出最低修读学分, 并规定课程先后顺序, 保持医学教育基本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相关性。二是必修课中引入选修制, 通识课实行分层教学和选项教学, 实现因材施教。三是采用总学分、平均学分绩点衡量学习质量, 实行重修重考制、导师制和主辅修制。四是科学制订配套政策, 出台激励教师多开课、开新课、讲好课的措施, 探索与学分制管理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

3.2 实施5年不断线的医德教育、责任教育和服务基层教育

通过5年不断线德育教育, 铸就学生“下得去、留得住、信得过”。第一学年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加大医德教育, 突出培养学生医德素养, 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第二学年开设职业指导课, 增加爱岗敬业教育, 使学生真正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第三学年开设专业导论课, 激发学习兴趣, 端正学习态度, 解决“没毕业、先就业、轻学业”的矛盾;第四学年开设医学伦理学课, 加强责任教育, 增强学生服务基层的荣誉感;第五学年开展毕业实习教育, 全面回顾反思, 巩固教育成果, 深化基层意识, 培养医患沟通能力。

3.3 搭建“六位一体”课程平台

通过系列专业教育, 促使学生“用得上”。一是开设全科医学课程, 如全科医学概论等, 教学的重点是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生、临床预防、居民健康档案及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等。二是增加基本卫生保健课程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 如社会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教学的重点是初级卫生保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社区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诊断等。三是加入重点人群保健课程, 如妇女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 教学的重点是小儿营养、计划免疫、新生儿保健、青春期保健、围产期保健、计划生育、老年常见健康问题等[3]。四是加大中医课程学时, 提高学生的中医药诊治能力。五是开设社区急诊急救、常用护理操作课程, 加强学生急救能力和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六是加大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课程选修力度, 培养学生“复合多能”。

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必须、基本、常见、适用”为原则, 充分体现实用性特点, 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 提高学生对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能力, 强化医患沟通、基本药物使用、医药费用管理等方面能力, 使学生达到能够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

3.4 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系统实训实践, 培育学生“干得好”。增大实验教学比例, 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少讲、精讲、多练、实训”。改革教学运行机制, 加大课间见习和集中见习, 促进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加强基层实践, 毕业实习阶段安排不少于16周的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习, 促使学生尽早进入工作角色[4]。

3.5 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实施PBL教学。在方式上, 采取“试点先行, 逐步推广”, 配合课程整合, 以临床课程中的精品课为试点先行推开, 以系统疾病为单元组织教学, 然后依据试点效果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 最终实现全部课程广泛开展。在步骤上, 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组织考察学习, 到开展较成熟的院校学习先进做法和经验;其次是对教师进行PBL教学法培训, 使教师熟练掌握PBL教学的课堂组织方式;再次是编写PBL教学大纲, 开展PBL教学。

建立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明确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所占比例, 如平时测试、学习态度、实验考核和理论考核等的构成。加大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突出考核方式多样化、成绩评定多元化, 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制定形成性评价标准, 包括学生自评标准、学生互评标准、教师评价标准等, 突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评价。

3.6 丰富网络资源

建立以视频为主的医学视频资源库和以交互学习为表现方式的网络课程, 在有效辅助主课堂教学的同时, 为免费医学定向生的毕业后教育提供方便。一方面以视频搜集和建设为主线, 构建资源库。另一方面, 打造网络课程需要的教学支撑平台, 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交互性学习环境 (公告、留言、讨论、书签、在线交流等)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 建立科学的知识导航体系、详尽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突出拟真性和自主操作, 建立虚拟实验系统;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学习反馈的方面构建网络考核评估系统[5]。

4 保障体系的构建

第一, 组织保障是引领。要充分发挥校党委的掌舵作用, 全面统筹、加强领导、精心设计;要强调职能部门的贯彻落实能力和服务功能, 组织好操作层面的具体实施;要突出学校学术组织的咨询和监督作用, 做好工作检查和指导。第二, 人才保障是重点。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和培养并举, 加强聘任使用, 注重教师全科医学从业经历、职业能力和行业背景, 打造适应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第三, 条件保障是基础。要全面加强附属医院和实习基地建设, 重点是丰富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基地, 强化管理, 优势互补, 整体建设, 共同发展;要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立模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培养标准化病人, 开展模拟教学, 为临床实践和考核提供良好条件。第四, 经费保障是关键。要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专项基金, 保证专款专用和专项经费优先、足额、及时落实到位。第五, 制度保障是后盾。要出台与改革配套的管理办法, 规范管理;要优化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与用人单位参与的评价机制, 全程监控改革进展, 组织中期检查和评估验收,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快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健康报, 2011-12-06.

[2]陈天辉, 李鲁, 施卫星, 等.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 (1) :28-31.

[3]蒋健敏, 沈清, 高榕, 等.开展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为新医改提供基层人才保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4) :18-20.

[4]刘西常, 孙甜甜.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9 (18) :427-428.

免费定向生 篇9

关键词: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目标,培养与激励机制

引言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这是深化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重大举措, 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提出从2010年开始, 在高等医学院校连续三年开展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工作, 重点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

所谓的全科医生是在通科医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高素质的新型初级保健医生, 也是一种独特的专科医生。为了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 各医学院校必须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培养管理方法的进行改革, 使之适应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笔者根据对两届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带班中显现的问题, 单独针对培养管理层面上如何建立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与激励机制措施提出具体的建议。

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的特征和培养管理现状

目前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的培养管理政策和方法, 还是按照通科生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方法, 由于全科医学生的培养目标的独特性, 目前的学籍管理政策和方法、奖罚制度、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已跟不上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的需要。所以, 针对免费定向五年制全科医学生的培养管理、激励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1. 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的培养管理的独特性

(1) 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的培养管理工作的特点

从国家的政策看, 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 经过全科医师培训后就要能直接从事基层的全科医师工作, 这样其培养既要符合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标准, 同时又要具备基层工作的全科医学能力, 另一方面, 由于全科医生是为基层人民服务, 站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上, 所以对全科医学生培养要求既是高合格率, 同时又要求高优秀率。

(2) 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的特点

首先, 全科医学生入学时的成绩优秀。据笔者了解, 西安医学院所在陕西招收的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入学成绩都非常高, 许多学生的高考成绩均超过一本线;其次, 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中下, 笔者所带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大部分属于此情况;再次, 学生对从事医学专业目的不清楚。笔者在新生入学教育期, 曾做了一个调查, 超过半数对全科医学均不了解, 并不喜欢医学只是因为免费或定向有工作或是家长要求而报考, 只有极少数的人对医学有所认识;最后, 学生普遍对全科医学学科初步认识不够, 不清楚什么是全科医生, 其培养目标是什么, 自己应如何规划学习生涯等等。

2. 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与管理现状

(1) 学习生涯规划不明确。由于学生对医学和全科医学学科认识不足, 普遍存在学习目标、学习方向不明的状况。

(2) 缺乏自主学习动力。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入学前已经和卫生行政部门签订了定向就业协议, 学生不担心就业问题。这将影响到学生在院校期间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影响培训质量。

(3) 缺乏指导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全科医学生的培养管理工作的特点, 上级部门必须制订有指导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最低教育标准, 既可以给培养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提供指导, 通过相对统一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管理方法, 保证人才培养的统一规格, 又能够督促培养院校和免费定向医学生对照教育标准, 找出差距, 弥补不足,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4) 学藉管理有待规范。目前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享受国家的免除学费及住宿费的政策和定向就业政策。但在校期间如果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人意或是其他特殊情况, 导致出现留级或退学的无法完成学业的现象, 将影响基层卫生机构用人;或毕业后不能通过执业医师和全科医师资格考试, 不具备全科医生的岗位资格, 将无法达到国家开展培养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的最终目标。

(5) 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基层管理团队任务重且管理手段滞后。现在大部分的学校对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管理采取的是按一般学生管理对待。在校的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一般由1至2位辅导员进行辅导管理。几乎所有涉及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生活、学习、个人发展及培养目标如何实现等各种问题都由这几位辅导员处理。加之学校培养与管理制度不配套, 使辅导员工作任务压力加大。

规范和明确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的培养措施和激励政策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规范和明确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的培养措施和激励政策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 制定全科医学生的培养方案

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 卫生行政部门联合培养院校、免费定向医学生的用人单位几方共同制定全科医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最低教育标准, 且政府必须有相关的长远发展计划, 配合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采取恰当的措施, 这样才能使全科医学生培养持续稳定发展。

2. 全科医学教育贯穿整个本科阶段

从学生入学就为其开设“专业前沿技术”引导课程, 并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整个本科阶段。学校需选派有医学专业特长的教师、专家、管理干部, 为学生开展系列性的全科医学学科教育, 其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整体医学观, 掌握系统整体性的方法;使更多的医学生和医生认同全科医生的作用, 以便日后能与全科医生密切合作;使更多的医学生对全科医学发生兴趣, 从而在毕业后能安心地参加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训练。

3. 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应建立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的培养准入和退出制度。例如, 在学校出现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留级或退学的情况, 原定毕业人数减少的时候, 可以建立补充机制来解决,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允许同校或同省内品学兼优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主申报补充名额。当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无法通过执业考试、中途留级或退学者, 已经直接影响到国家免费培养工作规划目标的实现的应退回国家的培养金。

学校制定学籍奖励政策, 对学习成绩优秀, 达全年级前15%的学生, 若其已通过英语6级, 可直接本校保研或推荐外校保研。学校还应尽早建立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制度, 培养高层次的全科医学人才, 保证全科医学科研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全科医学生基层管理团队力量

学校要加强对辅导员工作和制度的研究, 关心辅导员的发展成长;除了配备足够的人员外, 还应聘请有医学专业特长的教师、临床医院医生专家兼任班主任, 配合辅导员主管学生学业方面管理, 主要解决学生学习规划指导、课程执行监督、课程内容和进程的修正。

5. 建立助学金年评审制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考虑把学生的助学金按成绩划档。例如:把原本学生的助学金按成绩划三档, 一等7000元/年 (人数占总人数的30%) , 二等6000元/年 (人数占总人数的40%) , 三等5000元/年 (人数占总人数的30%) , 以上金额可以根据各地生活消费水平向上调整。

6.学校应建立用人单位助学基金, 扩大助学力度。学校除开拓校内助学资金的同时应开拓用人单位助学渠道。用人单位是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者, 按理应以多种形式回报高等教育事业, 如以用人单位为名义设立专项基金, 可以定期捐助和加大全科医学生的助学力度。

结语

建立一个合理的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管理方面的激励机制, 还需要不断地摸索经验和进行实践、创新来推进发展。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在激励机制实施中, 不断总结和摸索, 积极探索有效的激励手段, 并建立激励机制执行程序公正性的保障制度, 才能切实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达到引导和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杰.社区全科医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0) .

免费定向生 篇10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教学[2012]2号),文件规定“自2012年起,组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即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 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统称贫困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

免费医学生是“我国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 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免费医学生的招生是国家专项计划的具体体现和现实实践。

二、免费医学生培养现状对招生工作的反思

自2010年国家6部委联合下文开展培养免费医学生工作以来,全国各地方医学院校已经培养了5届学生,免费医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享有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在校期间助学金和奖学金方面予以倾斜;毕业后直接纳入编制,确保定向生到乡镇卫生院有编有岗;上级医院在选拔用人时,优先考虑定向生。在诸多优惠政策的倾斜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往往存在以下三方面现象:

1.免费医学生的专业学习存在 “积极性不高 ”现象

部分学生认为入学时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 毕业后有稳定工作,自己的大学在“保险箱”中度过,成绩好坏影响不大,学习态度有一定的松懈,学习目标不明确,直接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2.免费医学生的就业思想存在 “稳定性不强 ”现象

昆明医学院的学者在一项研究中发现, 免费医学生选择该专业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和就业原因, 分别占39%和30%;免费医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日标;79%的调查对象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且长期、终身从事基层卫生服务的观念淡薄,许多学生还没有树立长期扎根基层卫生的信念,这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卫生人才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三、免费医学生招生工作改进方向

以上两种现象反映出免费医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专业归属感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甚至表现为找不到学习目标。从免费医学生的招生工作角度看,应该从招生宣传、生源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

免费医学生的招收和培养工作不仅是基层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还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在招生宣传工作中, 要将各地区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起纳入免费医学生的招生工作中, 使免费医学生的培养、就业及今后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参与到招生宣传工作中,这样才能使免费医学生的招收体现实践性、规划性和可持续性。

在免费医学生的生源方面,目前招生文件中只提到“主要是农村生源”,既然是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同样回到基层, 在制订招生计划时应该将这个因素作为首要影响因素进行统筹。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生源对基层环境更熟悉,也更了解,自然有更强的归属感,定向基层工作的职业认同感更强, 有利于稳定专业思想和职业发展规划。

上一篇:工作要点分析下一篇:Nessler光度法